运动会三部曲作文

2024-11-27

运动会三部曲作文(精选18篇)

1.运动会三部曲作文 篇一

一提起作文,恐怕同学们十之八九都觉得作文难,可以说同学们的作文畏难情绪是长期以来困扰作文教学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同学们作文难,难在何处?难在无话可说,难在不知该怎样说,难在不能把话说好。在此我想告诉同学们一条解决作文畏难情绪的有效途径,那就是“积累——模仿——创新”。

一、积累,使同学们做到有话可说。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实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积累,是作文成功的基石。

1、加强课内外阅读,广博获取。

阅读的积累不仅是同学们形成感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博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广泛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广泛阅读,能充实思想,丰富学识;广泛阅读,能领悟意境,获得体验。我们阅读时要“于切要处下心力”,要“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读到的美词、美句、美段,把有情感、有韵味、有气势的语言材料,把名人逸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摘录下来,进行潜心思考,深入理解,久而久之,这些零琼碎玉就可以化为自己写作的“聚宝盆”了。

2、坚持写日记,不断积累。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热爱生活,留意生活,体验生活。要把有关四时景物、家庭生活、学习情况、社会见闻等以及自己对自然、生活、人生的感悟(哪怕只有一点,甚至只言片语)如实地记录下来。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做,定会给大家今后的写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实践证明,我所带的班,经过一学期的积累,大部分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消失了,往日言之无物者也开始有话可说了。

二、模仿,使同学们知道怎样去说。

心理学研究证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学生思维中的形象或表象通过积累将逐步让位于概念,并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转化。这一发展转化都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即离不开模仿。任何一种技术的学习都是由机械地模仿到自然地运用。写文章也是如此。跳过模仿是很难把作文写好的。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孩子学舌,始于模仿;学生作文,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学舌,起始阶段进行模仿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模仿,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是通向作文成功之路的桥梁。

1、仿内容,培养观察能力

教材中的课文及《时文选粹》里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是同学们进行模仿的极好素材。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些优美生动的范文,要进行字斟句酌,深入分析,待烂熟于心后,再放下手中的文章重新去写,或复述,或缩写,或扩写,或改写,或续写;也可原文照录,议论升华;或合理选用,适度取舍;或加工改造,故事新编。即使只将自己认为生动的范文抄写一遍,或有选择地摘录几段,也是有益的。待同学们不满足抄写、摘录了,就会加上自己的感想、发挥,这就是突破、提高。例如朱自清笔下的父亲的背影虽然催人泪下,令人难忘,但如果缺乏生活体验,学生是难以引起共鸣的。《背 影》文后有意安排了一项练习,要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新的壮丽的背影”。

我在指导学生练习时,抓住了朱自清父亲的困境、老境、心境进行分析,要学生从家庭生活中寻找类似 的动情点,仔细观察和描写。据此,学生模仿出了奶奶白发飘动的苍老背影,妈妈抽泣时的悲伤背影,父亲挑担时的摇晃背影,等等。其中,有一学生在窗外观察爸爸灯下伏案备课的背影后,感叹道:“这弯曲的背影不正是一座桥吗?一座让学生踏着走向未来的桥!”此语来自生活,发自肺腑又蕴含新意。这些都是以《背影》来引发联想,触动感情枢纽的。可见,模仿课文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发现美”的眼睛。如此依样画葫芦,画着画着也就画出技巧了,待技法娴熟自然就可以脱离样本,从而画出具有新意的葫芦了。

2、仿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常常是那些耐人寻味的语言的共同特点。对初中生来说,这种“不可言传”如果过深过细地去“言传”,反而会使他们失去那种以神相交的诱惑和快感。所以,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反复阅读来增强语感,再以模仿来意会,从而提高学生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一些语言模仿练习,有仿句式的,有仿片断的。模仿语言,不可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例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雪地捕鸟的描写,既生动又实在,连用的系列动词突出了百草园的“趣”。因此,笔者扣住“趣”来启发学生,教他们从课余的游戏中寻找“趣”,如跳牛皮筋、“老鹰抓小鸡”、“斗鸡”、“荡秋千”、“捉蝴蝶”等等,再用准确的动词表现“趣”。这样,学生的仿写就成了自身游戏过程的描述与范文片断 的模仿,形成了自己经历与他人经验的统一,从而增强了感受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仿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不仅是指导阅读的箴言,也是深得写作的真谛。文章的写作,根本问题在思路,能不能写好在思路,能不能写快在思路。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去模仿、借鉴作者的思路,培养自己的写作思路,掌握写文章的“格”。从文章的整体上看,文章的行文思路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三步式”,即作者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谋篇布局;一种是“二步式”,即作者按“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篇章。就文章的局部而言,每一篇文章都十分讲究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构思技巧,从而使文章顺理成章,首尾圆合。就文体而言,有说明、记叙、议论等,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格”。比如记叙文的选材非常重要,要准确、新颖;布局上通常按“倒叙——顺叙”或“顺叙——插叙——顺叙”的方式组织材料;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细腻生动,以情感人。而议论文的论点则是关键,要准确、深刻;布局上通常有“起承转合”、“引议联结”、“引驳立结”几种形式;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即使是举例中的叙事,也要以概述为主,重在以理服人。在谋篇布局上,记叙文通常按顺叙、倒叙、插叙的形式安排。议论文则多为起承转合、引议联结、引驳立结几种。我们平时只要严格按照文体要求进行训练,熟练地掌握每一种文体写作的“格”,写作时,就可以借范文之“格”,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轻松愉快地进行表达实践,平时作文的那种杂乱无章、言之无序的现象也就避免了。

4、仿技法,培养具体的写作技能

与写作教材不同的是,范文是间接显示写作知识,具体表现写作技巧的。其间接性、具体性和示范性要求 学生将阅读与模仿统一起来,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经验,促使写作知识的迁移。

例如,学习《陌上桑》中侧面描写手法,写罗敷的美貌时,文章只是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而做出的反应。文章虽然没有直接来描写罗敷的容貌,但足以使读者感到她的美丽姿容了。这样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可进一步让学生练习以丑写美、以恶写善、以悲写欢等反衬手法。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仿写训练,应选准范文的仿写点,注意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意读写结合上的作文渗透,这样才能使学生吸收前人的经验化为已有,促使知识迁移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使阅读,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

三、创新,使同学们能够把话说好。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新标异二月花”。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文贵出新”的传统。创新是作文的灵魂。作文贵在创新。

作文创新就是运用独具特色的语言,采用灵活多变的结构,借助新颖别致的材料,来创造出新形象,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使之充满个性魅力。

作文创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立意创新。

古人云:“文以意为金。”可见立意的重要。立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作文要出奇制胜,离不开新颖别致的立意。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文立意做到新颖别致呢?我认为首先要善于选择最佳突破口,即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多角度思考,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佳、最新的角度立意。如关于“水”的话题作文要写的角度很多,像“流水奔腾不息”、“覆水难收”、“水滴石穿”等虽有积极意义,可由于较常见,容易从众化。倘若从“源头活水”、“流水不腐”的角度立意,就容易出彩。其次,在立意上要体现时代性,把自己的理性思考融入时代大潮中,体现应有的时代意识、思想高度和社会责任感,使读者耳目一新。

2、选材创新。

作文贵在出新,关键是新在材料。材料取舍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文章的优劣。作文时选取新颖独特的材料,往往能收到“笔下见时代,墨中尽风采”的奇效。为此,我们在选材时要突出一个“新”字,要善于捕捉富有新时代气息的材料,另外还要把握住“舍旧取新、舍大取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材原则,即使是陈旧的材料,也要力争做到“推陈出新”。

3、结构创新。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的结构创新,应在“不平”上下功夫,即作文时要把结构安排得跌宕起伏、曲折有致,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读者读起来就会兴味无穷。结构创新的方法很多,如欲扬先抑,巧设悬念,网页浏览,日记连缀,电影放映等等。

4、语言创新。

孔子曾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缺少文采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不会久远的。如何使自己的作文语言富有文采呢?我认为语言要有文采,必须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基础上,提炼出个性化的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为此,同学们平时作文时要多使用生活中的富有表现力的鲜活语言;要适当引用或套用一些诗句、歌词、成语等;还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并注意整散句的结合、长短句的搭配。

积累——“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模仿——“他人文中平常事,化作笔下绝妙文”;创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新标异二月花”。总之,“积累•模仿•创新”这一训练模式,不仅能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解决同学们作文的畏难情绪,还能优化同学们的写作心理,提高同学们的快速作文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只要能按照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训练,坚信:同学们的作文定能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2.运动会三部曲作文 篇二

其实,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同其它语文教学活动一样,也应该着眼于学生,立足于课堂, 从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教给方法入手提高学生的能力。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筑渠引水,让学生有话可说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 学生每天都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体验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释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意无意间积累经验不断长大, 但为什么在写作时却总是找不到可写的东西,无话可说呢?这说明生活经历不等同于写作素材。如果说生活经历是一池水,那么写作就是把池中的水取出来。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池水,而是没有把池水引出来的渠道。因此,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筑渠引水,把平常不注意的生活经历选取出来,使之成为写作的素材。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选材立意,找到情感的触发点。比如面对“幸福”这一话题,可以引导学生多方面回忆联想。从空间角度说,可以想想家庭中,爸爸妈妈为你买新衣服,爷爷奶奶送你生日礼物;学校里,老师对你的鼓励,同学对你的帮助;社会上, 公园里年轻的父母教孩子蹒跚学步,图书馆中如饥似渴地阅读等等。从时间角度说:可以想想早晨妈妈为你冲牛奶,春节一家人吃年夜饭,假期里到外地旅游,以及小时候那些幸福的事儿。 从不同视角说,可以写个人或群体的幸福,别人的幸福或不幸对自己的触动,甚至古代人与现代人不同的幸福观等等。这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为引写作之水而筑的渠。 在多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找到写作素材后,学生会不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去立意选材,写作也就渠成水到、自然而然了。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的习惯,特别是要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勤思考、勤动笔。还以“幸福”这一话题为例,有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只有“妈妈送自己上学”“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这样的材料。这除了有不会发散思维,不会立意选材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对生活不关注,没有把生活体验变为写作的素材。要想让文章立意新颖,情真意切,就要关注生活,经常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关注到新疆暴恐事件,才会有“在安定的社会中生活是幸福”这样深刻的立意;只有注意到不懂音乐的妈妈每天默默地陪自己练琴这个细节,才会写出“静静的母爱是幸福”这样情感真挚的文章。朱熹曾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确实,写作一面要筑渠引水选取素材,一面要有源头活水补充素材。写日记正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方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每天写日记,但不要做过高要求,不要让日记成为负担,千字不嫌多,百字不嫌少。当写日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时,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就再不会愁眉不展、苦思冥想、无从下笔了。

二、日积月累,让学生有词可用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另一个问题———“词穷”。明明想好要写一件事,表达一种思想,却找不到合适的词,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与美不沾一点边,只能慨叹“词到用时方恨少”了。那么,这些美词佳句从哪儿来呢?从书本中来,特别是从课本中来。我们的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堪称语言学习的典范。因此,我们要重视课本,充分利用课本。 不仅从中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还要积累精彩语言,学习潜词用句。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要明确一点,粗略看过成过眼云烟不是积累,只有记在头脑中能拿来灵活使用才是真正的积累。既然积累是日积月累,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而要坚持经常,逐渐形成习惯。 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提倡利用课上三五分钟时间记忆,只记课文中的经典语句, 不求多,一段几句均可。老师要作具体要求,有布置有检查。这样日日记,课课记,如果从小学一直记到初中毕业,九年中可以记多少东西啊! 有时候这课上三五分钟的记忆可能比老师天花乱坠的讲解更有用处。此外,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推荐他们多看些课外名家名作, 不仅要了解大体内容,还要对描写优美、用词生动、含义丰富的语句反复品读,领悟其精妙,最好能记下来。这样“闲时记来用时取”,就不会再为词不能达意而苦恼了。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有章可循

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方法,写作文也不例外。审题立意有法,谋篇布局有法,修改润色亦有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

2011版语文课标实施以来,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每个单元后的写作不再和综合性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安排,而是有了自己的训练重点,形成了一定的序列。不仅重视写什么的问题,更关注怎么写的问题。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在教材的指引下,有侧重地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上好作文指导课,避免目标不明、不见效果。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结合实际开发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完全可以结合刚刚结束的新生入学军训生活进行,让学生忆军训、说军训、写军训,让他们感受到写作来源于生活, 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来就是作文。

另外,对于写法的指导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可以通过作文指导课讲练结合,也可以在作文讲评课上以师生作品为例进行,还可以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由读学写。例如,在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时,就可以结合《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进行。文中的“小”是指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爬下悬崖这件事。“大”是指作者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 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学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写一个片断,通过一件小事悟出一个道理,表现一个大的主题。再如学习“作文修改”时,则可以利用作文讲评课, 选出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从选材立意、 文章结构、语言修饰、语法错误等方面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步骤与方法。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观,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养分,让生活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与热情,使其想写;要引导学生形成阅读与积累的习惯,有丰富的语言文字储备,动笔能写;还要让学生知道写作的一般程序,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让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达到会写并写好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此“三部” 非彼“三步”,它们不是写作教学的三个阶段,而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分割又有所侧重的三个方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同步进行。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语文教师付出长期的辛勤劳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摘要: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中,作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教师不愿上作文、学生不想写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无词可用、无章可循。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加以解决:一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散思维,找到情感的触发点,让学生“想写”;二是日积月累,充分利用课本,提高词语储备量,让学生“能写”;三是教给方法,加强写法技巧指导,使学生写作时有章可循,达到“会写”。

3.简单作文三部曲 篇三

一、写作内容,身边找

应该说小学生的生活就是一首诗、一幅五彩的画,他们的充满童趣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写作内容。如果实在没有内容,我们不妨改进一下他的生活,让他去做一件事,去欣赏一处景,去瞧一个人,去逛逛动物园。如果还不行。让他再去做,再去看,再去感受;边做边说,边看边说,边想边说。慢慢地他们就会懂得写作就是需要体验,就是离不开观察。看得越细,写得越趣;做得越认真,写得越具体。万万不可让他背例文,仿范文,养成了这样的恶习,学生一生的作文都没戏了。有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以往写日记,总是从起身刷牙写到放学回家,纯粹流水账。我知道后。让他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自己“刷牙”的情景,第二天,我让他回忆刷牙的经过和感受,然后鼓励他写下“刷牙”这件事,谁知一写就写了几大段。打这以后,他明白了: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注意观察,勇于实践,关心时事,做生活的主人,每天都有写作的新鲜话题。正如课标所言:“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二、提出问题,开思路

只要孩子们能写出一句话,都说明他有写作的内容,有写作的潜质。此时只要我们给他一些问题,或者让自己学会提出问题。他的写作思路马上就会打开。自然就会沉浸在自己的经历中,就能从一句话写到几句话,由一段话写到几段话,写作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因此我们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有信心。比如写学骑车,可以这样启发:你为什么想骑车?你是怎样学骑车的?会骑车的感觉怎么样?让他写人,可以这样开导他:他的哪一件事令你难忘?从这件事中,你看到了他的什么?不要总是从外貌写到爱好,从热爱学习写到乐于助人,把人都写“定型”了。让他写小动物,你这样试一试:这个小动物长得什么样?它吃东西怎么有趣?它睡觉怎么好玩?它有哪些特殊的本领?让他们一边想一边说,说好了,还愁写不好吗?让他写命题作文,鼓励他扣住关键词,学会提出几个连贯的问题,思路也就清晰了。比如让他写“我给同桌提个醒”,你完全可以这样来启发:这个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哪一个?你要提醒他注意什么?你为什么要注意这些?你想通过哪些事来提醒他?长期这样坚持,孩子们学会了自己提问题,学会根据问题想象情境,组织语言,变成写作的主人,那么好作文就会源源不断地从他们的笔下诞生。

三、仔细修改,出佳作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写好以后,总要读给老爷爷、老奶奶听听,老人们不满意就继续修改,直到他们点头通过。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都是改出来的。鲁迅先生也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这是课标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我们一定要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时间,组织小学生仔细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一边读一边改,可以让习作变得通畅;学生一边想一边改,可以让习作变得更具体;学生一边体验一边改,可以让习作的细节更生动;学生一边议一边改,可以让习作更有味;他们搁一段时间,再细改,可以让习作变得更新鲜有趣。我坚持了一学期,结果呢,同学们写外貌,学会了写人的眼睛;写动作,写出了感情色彩;写景,学会了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写感受,学会了运用歇后语、名言警句;为了让习作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能尝试运用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4.军训三部曲作文 篇四

十月金秋,伴随着凉凉的秋风,我们笔直地站在操场上,等待着军训开营。“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嗒嗒嗒嗒!”我们未曾谋面的教官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精神抖擞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此刻站在台下的我们内心都充满喜悦和期待,谁会成为我们班的教官呢?

激昂高亢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来了,这一次,不再只是我们的升旗仪式。因为,在旗杆下托着五星红旗的人,不再是几名学生,我看见了六名军人,他们把国旗缓缓升上了顶端,他们的脊梁骨像铁一般挺得刚硬,他们望着那冉冉升起的红旗,脸上的崇敬与肃穆自然流露。我的内心蓦地涌起一股感动,这是我一直期盼的场景,我知道,这对我,对所有人而言,都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其二训练篇

早上九点三十分,阳光像往日一样躲过高楼的阻挡,透射进我们的操场。而此刻,却鲜有人去关注它,每个人都被不可思议地排成了一列列整齐的队伍,脸上是紧张、惊讶、欣喜或者激动的表情,与过去的懒散、疲惫大相径庭,出人意料的是,这样做并不是突发奇想,更不是为了夺人耳目,制造声势。似乎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样的道理:这是军训,这里是战场,是一中的兵工厂,是锻炼自己、培养能力的训练营!于是,整齐有力的口号声不断从操场的各个角落传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各种各样的声音,各色各样的心情,都融入了这响亮的口号,谱成了一曲独特的华章。

其三送别篇

短短六天已经快过去了,我们的军训也渐渐接近尾声,而离别的日子也将要到来。我们班的教官是一个顶有趣的人物,他在军训期间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能力,而且也和我们分享了他的许多有趣而又印象深刻的经历,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非常喜欢他。然而要和这样的老师说再见,和这段难忘的记忆告别,对我们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16号那天下午,我们重新汇集在这片操场上,国歌依旧响起,国旗也骄傲地飘扬在我们上空,可我们心情却截然不同了,所有的教官都因为不停地喊口令而声音嘶哑,可他们却依旧为我们服务着,任劳任怨,终于,离别的时刻到来,一句简单的“您们辛苦了”和一次庄严的敬礼,就是我们最后的礼物。我们都不快乐,但也不悲伤,最后,我们返回了自己的教室,我听见自己的内心在说:“老师们,谢谢您,再见了!”

5.夏日三部曲作文 篇五

小草无力地垂着腰,小树愁眉苦脸的,小花也有些要昏昏欲睡的样子,不一会儿一片花丛就变得东倒西歪。知了也唱着自己编创的“热之歌”哎,热呀!哎,热呀……”可是太阳似乎并没有理会它们,把“空调”的温度调到最高,吹出的风全是热风。小鸟不停地飞来飞去,一会儿不停地扇动着自己的翅膀,想给自己降温一会儿飞到更茂盛的一棵树上,争取更多的荫蔽,一会儿飞到水边,痛快地喝了一大口水……后来,雨姑娘看见了大家愁眉苦脸的样子,决定下一场及时雨。

“哗啦啦,哗啦啦……”雨姑娘带走了太阳,风婆婆吹走了炎热,雷公公敲起了鼓,森林里的万物顿时一阵狂喜。小草把叶片摆平,让雨水淋在叶片上,激动地说:“太好了!”下雨啦!我已经两个月没喝水了,今天一定要好好享受一番。”花儿仰起头,张开小嘴,甘甜的雨水一滴一滴地落在她的嘴里。小树开心地洗着澡,知了唱起了“凉爽歌”小鸟快活地飞来飞去,到处一片欢声笑语的景象。

6.考试三部曲作文 篇六

一部曲:考试前

这次期未考试前,我心里暗暗较劲,一定要得班上的1st!因此,考试前天夜晚,我把家庭作业抛在一边,一头栽进复习的茫茫在海之中。我不停地复习着,数学公式、语文单元的“日积月累”、英语单词……,我都头昏脑涨了,唉,只好去踢踢踺子,放松放松啦!

二部曲:考试中

紧张的期未考试时分到了,我外表似乎很平静,不屑一顾,但是,我心里好像有一张小鼓,“咚咚……,咚咚咚……“地敲个不停。

语文试卷发下来了,我深深呼吸,再深呼吸,赶跑了紧张后,提起笔,答起题来。我还没做多久就被一道题难住了。唉,真是倒霉,怎么刚开始就遇到“拦路虎”了呢?我绞尽脑汁,想啊想啊,还是想不出来。算了,还是先去做别的题吧!

很快,我攻克了所有的难关,只剩下这题了,也就是刚才费劲大脑都没想出来的成语填空,在里面填十二生肖。其它的我一一填上,就只剩下二道了,里面只能填狗和马,到底怎么填?

时间快到了,我走投无路,就只好胡乱填了。(马)急跳墙、人仰(狗)翻,只能这样了,唉——

三部曲:考试后

考完语文后,我们大家凑到一块,对起答案来。对完答案,可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我就是“愁”的那一家。人仰(马)翻,我写成人仰(狗)翻;狗急跳墙,我写成(马)急跳墙。唉,一分就这样白白丢掉了,惨啊!

7.小学生作文“写具体”三部曲 篇七

单项素描练习宜在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中进行。学生初写作文, 往往不知从何下笔, 更不知如何将看到的、听到的、用学过的词汇描绘出来。因而这一训练设计重在指导学生观察, 展开适当的合理想象, 并把观察到的景物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教师在设计素描训练时, 可将习作元素分解, 做到次次有训练重点。这一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素描, 精心组织活动。要详细进行指导后, 再让学生动笔写,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体会到“作文并不难”, 使初学写作的学生下笔“有文”。

我曾设计过一次以训练学生写对话为重点的片段:先与学生一起复习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没有提示语这四种对话形式的句式, 并将句式写在黑板上。而后,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向科代表了解作业收缴情况的一段对话。接着我引导学生将对话内容要点理一理:作业齐否?未交作业的原因;老师对未交作业学生的处理意见。继而, 我引导学生分步描述所见所闻所想。这一环节是教师指导的重点, 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词汇、句式表达同一内容;二是提示语要有变化, 引导学生用提示语将长句断开, 分为两句;三是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剪裁”, 万不可“捡到篮里都是菜”;四是引导学生在正确使用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基本的表达方法的基础上, 尽可能使用学过的词语及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使所写段落富有文采。

这样的素描训练进行了一段时间后, 可放手让学生运用教师指导的方法观察, 自行习作。

小学作文单项训练点很多, 如动作、心理、神态、语言等等, 可变换内容反复训练。当然, 单项训练要有短小的生活情景做载体, 同时, 这些训练点不可孤立进行, 只是每次训练各有侧重而已。这种训练形式重在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 如何生动地表达, 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 降低了写作文的难度, 能有效地帮助初学写作的学生学会表达, 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一石数鸟, 岂不乐哉?

读写结合片段训练

学生经历了单项素描训练, 对于如何写具体有了感性认识, 此时便可进行利用教材资源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此练习的关键是选择好读写练习的课文片段, 即须写法典型, 学生可仿。教师要在正确解读教材后,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寻找课文中读写结合的最佳结合点, 巧妙地进行设计。当然, 阅读、写作在教学时既各成独立的体系, 又互相补充, 相辅相成。也就是说, 阅读不只是为了作文, 作文也不只是依赖阅读, 对此, 教师应当了然于胸, 阅读中不忌渗透作文, 作文中不忘阅读。

在实践中, 我觉得以下几种训练形式较为有效:词句扩写, 句式填空, 课文续写, 拓展想象, 内容改写, 看插图写段, 演示仿作, 读后感言, 采访实录等。如《秦兵马俑》中有一段话:“每一件兵马俑都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仔细端详, 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垂, 若有所思, 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 神态庄重, 好像在暗下决心, 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 勇武干练, 好像在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 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我引导学生想象兵马俑的其他形态, 写一两个省略了的兵马俑的样子。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有的微皱双眉, 紧闭双唇, 好像正在斟酌一项作战计划;有的双手合抱, 面带微笑, 好像按捺不住打胜仗时心中的激动……”还有学生这样写道:“有的昂首挺胸, 嘴张得足可以塞进个鸡蛋, 好像正在指挥部队前进;有的半蹲着, 手上似乎拿着一支羽箭, 好像随时准备射出去……”学生写出的片段竟无一例完全相同。

一件事写作训练

在进行了前面两项段的训练的基础上, 这一阶段是让学生进行篇的训练, 适用于四五年级。在此, 我们首先要明确, 小学生的作文篇章训练最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把一件事写具体。会具体写一件事, 就会写几件事 (几件事的作文, 只要一件详写, 其他略写) , 就会写人, 就会写想象作文 (活动也可看作是事情) 。写人需要通过事来表现, 想象作文必须通过人或事来表现。其次, 要通过训练让学生知道各类文章的基本结构:写事文章的开头简洁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接着重点写事情的经过, 最后写结果。而写人的作文开头一般要写人物的外貌, 点出人物的某个特点或品质, 然后用一件事表现他的这一特点或品质 (也可不写外貌) 。第三, 积累素材。小学生的素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留心生活, 丰富个人体验;二是博览群书, 从中获得借鉴。其中, 学会从生活中选材是最重要的。唯有写生活, 写“真”, 才会使文章有真情实感, 才会使文章有鲜活的内容, 才会富有灵性。这就要求学生用学过的观察方法, 自己观察生活, 书写生活。此时, 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审题、选材上。具体说就是引导学生根据题意从记忆的仓库里筛选适合的材料予以表达。下面这篇习作就写出了学生自己的生活。

值勤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我在校门口值勤。忽然, 我看到一个小妹妹没戴领巾。哈, 等了半天, 终于“逮”住一个没戴领巾的了!于是, 我想也没想就一个箭步冲了上去, 拦下那个小妹妹, 质问她:“你的领巾呢?”她看着我那严肃的神情, 似乎害怕极了, 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是一年级的。”啊!一年级的!“一年级”这三个字把我怔得目瞪口呆。过了一会儿, 我才羞愧地说:“真是对不起, 小妹妹, 我不知道你是一年级的, 你可以走了。”

望着她的身影, 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后悔自己没有考虑一下她是不是一年级的, 就迫不及待地质问她。想到这儿, 我不禁有些担心了, 我怕那个小妹妹跟她的伙伴说起这件事, 我更怕其他人把这件事告诉班主任张老师, 被张老师“炒鱿鱼”……

值勤结束了, 我闷闷不乐地回到了教室, 这件事使我脸上一天都没了笑容……

这件事也给了我一个启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先考虑一下, 不能性急。

8.活动作文三部曲 篇八

一、有效地指导学生观察

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只有在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言之有序。

1.指导学生观察要有方法

在活动的前提下,先提出观察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充分发挥学生这种形象思维的优势,从而使他们能有效地捕捉事物的特征和细节。一位老师指导《巧辨生熟鸡蛋》一课,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判断一个鸡蛋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学生个个把手举得高高,有的说:“用筷子夹。”有的说:“用手摸。”有的说:“房在水里,浮起来就是生的,沉到底的就是熟鸡蛋,因为煮熟的鸡蛋更重。”……总之,五花八门。这样一来其实让学生明白了观察原来不只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用耳朵听、用心去感受,这都是观察的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观察更细致。

2.指导学生观察要有序

文章要想写得有条理,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有序。一位老师指导写“秋天”时,教师出示了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让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景物,然后给了学生远处、近处、天空、草地上让学生有序地观察、有序地表达。通过这一观察活动,学生明白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这样写起作文来才有条理,如果教师能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有序地表达,何愁学生写不好作文呢?

二、细心地引导学生交流

1.创设交流的情境

我们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交流的氛围。我在指导学生“比手劲”习作时,先让学生进行掰手腕的比赛,比赛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比赛在紧张、活跃的气氛中进行,其中,黄×一组比赛最为激烈,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为他们加起油来。比赛结束,就有同学举起了小手,“老师,我发现黄×手上的青筋都曝出来了。”“老师,我发现邓××的嘴巴抿成了一根线,脸涨得通红。”“老师,我听到黄×呀呀直叫。”……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个个有了要说的欲望。

2.适时的指导

学生的交流是真实的,可老师的点拨也还是必要的。这时就需要老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写法的指导。如我在指导学生“比手劲”时,让学生观察对手的眼神时,有同学说道:“我的对手时张××,他的眼睛瞪着我。”我随即问:“他的眼睛瞪着你,你有什么感受?”他立即说道:“好像要把我吞了似的。”我告诉孩子们:“交流时不仅可以将自己看到的说出来,还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那后面交流中,学生的发言就精彩了:“他的脚使劲地蹬着地,就像钉子一般。”“他的手紧紧地握着我,好像要把我的手掰断。”“他的脸涨得通红,好像喝醉了酒似的。”……一个个精彩的句子从孩子们的口中蹦了出来,是那样的精彩,又是那样的充满个性。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明白了只有加入自己感受的表达才是丰富的、才是独特的。

三、独立个性地写作

交流之后,就是写作了,这一环节,教师要摒弃给学生拐杖,应让学生独立写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具有个性的。

1.活动写作应及时

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写作,有了思维训练作基础,激发情趣为条件,还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无论是辨鸡蛋、比手劲,还是其他活动,活动结束后,都要训练学生养成习惯,当灵感出现的瞬间,应及时捕捉,迅速形成文字,一气呵成,或马上记录下来。写作时要做到将自己融入文章中,心无旁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活动习作学修改

文章雏形已成,还得让学生进行互评互改活动,这一环节,教师要学会完全放手。以往的作文批改,教师往往花了太多的时间,甚至有的教师把它们带到了家里,一次作文批改下来,老师往往是头昏脑涨,作文本上圈圈点点、密密麻麻。可是,作用有多大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原创,不能以自己的思维去约束学生;其次,老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修改作文的方法。所以,作文批改,我提倡互改与自改。当然,也不是老师完全放手不管。老师可以根据每次的习作制定作文的评价标准。

总之,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用心交流,独立写作,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通过几年的探讨,我们发现活动作文教学之路是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之路。

9.童年三部曲作文 篇九

爱赌气的童年

小时候,大约是五六岁吧!妈妈做好了可口的饭菜,等带我去品尝。正在看书的我,被这香香的味道“勾引”了,香气直钻我的鼻子里,让人垂涎三尺。于是我急忙扔下书,迫不及待地跳下床,匆匆跑向弥漫着香气的厨房。我跳上椅子看到桌子上有大米、鱼香肉丝、凉拌黄瓜等可口的饭菜,可是娇惯的我却不愿自己动筷子,想让妈妈喂我。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如果不想吃就别吃了。”我听了双手叉腰,嘟着嘴说:“妈妈,你如果不喂我,我就不吃了。”说罢,我还故意转过身去,这样僵持了十分钟,妈妈最终还是拗不过我喂我吃了可口的饭菜。

爱探索的童年

有一天,爸爸带我们一家回奶奶家。因为奶奶居住在一个小村庄,又紧挨着几座小山,我和哥哥很开心。在山脚下你追我赶,忽然我们发现了一个洞口,就想进去探索。我拿着随身携带的小手电筒照亮了路,小心翼翼地进去了,走着走着,忽然垂下来一只蜘蛛,吓得我们哇哇地乱叫。继续向前走,又碰到一口棺材,上面裂开了很多缝快要塌陷的样子,我们便跑了出来,回到家我们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家人,家人很奇怪,便和我们一起来到了洞口。奶奶说:“这其实是以前我住过的`窑洞。”我们走了进去,到了棺材旁奶奶大笑起来,“这里是我曾经居住的地方,这是土炕,只是踏陷了!”我们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贪吃的童年

那一天,妈妈带我去超市,一进超市,我被零食吸引住了,有QQ糖、奶茶、薯片、牛奶糖等令我目不暇接。我一会儿要买这,一会儿要买那,妈妈一一答应了。回到家,妈妈规定要分成十天吃完,可是妈妈一离开我便风卷残云般地撕开包装,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不到半小时,小山般的零食就全被我消灭了。妈妈上完厕所回来发现零食都不见了,看到我正在打饱嗝便火冒三丈,妈妈举起铁掌气势汹汹地向我走来,我一见大事不好,便急忙跑回自己的小房间里,把门反锁起来。

10.母爱三部曲作文 篇十

而我说,母爱是温暖人间的太阳,是滋润心灵的露水。

我觉得我很幸运,来到了这个世上,如果不是妈妈,在这个世界上可能就没有我的存在。已有七个月身孕的妈妈觉得不舒服就去了医院,经大夫检查后,妈妈情况十分紧急。医生问爸爸要大人还是要小孩,爸爸当时心情十分沉重。最后在那些医生的帮助下,我提前两个多月来到了这个世界。

妈妈当时是费尽了全身的力气才把我生下来的,听爸爸说,她当时只看了我一眼就晕了过去。

在夏天的一个下午,就在我放学回家的时候,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冒着大雨急速想家跑。忽然听到有人喊:“嵇佳成!”无比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回头一看,果然是妈妈!妈妈给我送伞来了!当时我感觉妈妈来送伞是理所当然的事,于是我和妈妈打着雨伞急忙回家了,到家时妈妈的衣服和头发都淋湿了,可我并没有太在意。

第二天,妈妈就感冒了,躺在床上头晕得不能去上班,这时候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抱着妈妈哭了起来,妈妈是为了我才生病的,妈妈是真的爱我的。

有一次爸爸出差了。下班后妈妈为我做了我爱吃的干拌面,但我的眼睛始终盯着电视机不放。妈妈说:“快,吃完饭再看。”我却说:“不饿。”其实我是被动画片给迷住了。

妈妈生气的说:“不知就收拾了。”我的心思全在动画片上,就顶撞了妈妈几句,还对妈妈说:“我恨你!我不想要你这样的妈妈。”然后就摔门到自己的小房间里去了。

后来我才知道妈妈为那件事哭了。她很伤心,她的心在流泪,因为我说的那些话刺痛了她内心,妈妈一连几天都默默无语。现在,我才体会到,妈妈是从心底里爱我的。

11.唱好作文教学“三部曲” 篇十一

一、多练

多练,即放手让学生自愿、自主地最大限度地练习,这样既可解放老师,又可以在没有老师全力干预的情况下更大效果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老师改作时的“少改”创造条件。

老舍先生曾说过:“作文无他,多读、多练、多摘抄而已。”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在作文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不断地练,让老师从传统作文教学理念及方法的心理重压下解放开来。新课标明文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主导,老师在作文教学的初始只要做好学生写作心理的开发,激发起其写作兴趣,出好题目提出要求,适当引导甚至不作引导都行,完全不必像过去的语文老师那样把本属于学生的事也当成自己的事,整天忧心忡忡,总怕自己这里做得不够,那里想得不全,既担心学生立意不高,又忧心学生选材不巧,以致弄得自己身心疲惫,精神不振。

多练,要讲究量的标准、练的时间和操作方法。

量的标准:总的见解是在不影响学科平衡及语文其他知识学习时间的平衡的基础上越多越好。现阶段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量化标准是一学期6篇大作文,若干篇小作文,而如果按我上面说的做法和要求来实行的话可达到每周l篇,一学期1 6篇大或小作文。当然多练不能放弃质量要求。

时间及操作方法安排:当堂作文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各占一半。当堂作文以考试规定时间为标准,50分钟内完成。安排当堂作文,有时可在事前几天出示题目及要求,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构思,搜集材料。

二、少改

“少改”的目的是尽量达到少改或不改而只评分,这样既可向学生快速反馈老师的评价意见,让学生准确掌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又可最大限度地解放老师,为接下来老师的讲评省出充分准备的时间,也为学生的“多练”创造条件。

少改中的“少”可以有以下几种操作方法:

1. 每次选一个角度据学生作文的实际写只有几个字的简略评语,如用材料典型、论据充分或立意深刻等。

2. 有目的地选一、两篇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进行详改做示范,再引导全班学生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让学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3. 有选择地指名个别学生来面改。

4. 改变单一的评改模式,多种方式开展 。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集体评改、互批互改、自批自改,在评改中明确评分标准、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推荐优秀习作,并写出推荐词。

三、重讲评

重讲评的“重”字,主要在于老师对讲评思想上要重视,准备上要充分,时间上要偏重。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少改”的理论支点,或者说是效果上的有效补充,即做好这一环节是“少改”而不失教学效果的一道保险。在这一环节上,目标高任务重,既要求老师向学生指明价值取向,又要求向学生指导写作技巧、语言表达方法,同时还承担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重任。这一思路正符合“老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理论要求。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种选择:

1. 善于发现习作的亮点,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那些具有真情实感、观察细致、感情细腻、议论深刻的好文章,要大力褒扬。对于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问题,最好也通过表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使没写好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不至于挫伤其积极性。

2. 紧扣训练要点和暴露出的问题,突出重点,讲评具有针对性。每次讲评,选择学生此次作文中的一两个主要问题作为讲评的重点,或选材,或价值取向,或写作技巧,或语言表达,各有侧重点。围绕重点,突出强调,举例阐述,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讲评训练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3. 朗读学生推荐的优秀习作,让作者谈自己的创作思路或评价自己作品。即使差作文也有个别精彩的句子、新鲜的材料,教师可以事先摘录,讲评时念出来,使学生领略到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和维持写作的兴趣。

4. 引导学生学会品评美文,培养学生鉴赏美文的能力,并养成自我评价的能力。在作文讲评中,小到优美的词句、素材的选取,大到文章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反复进行品评、比较、揣摩,在感悟、归纳总结中逐步掌握成功习作的特点。

12.作文教学四部曲 篇十二

1.注 重积累 ,还作文养分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道出了积累的重要性。

(1)重阅读教学 ,起范例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与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阅读时吸收,写作是倾吐”,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课文是最好的范例。我们首先要注重上好阅读课,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认识,了解、领悟常用的表达方式,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诵读,通过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培养良好的语感,感悟作者写作时倾吐的情感。

(2)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

叶老说过,生活丰盈,文章就如溪流般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如何让学生走进生活呢?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田野,亲近自然,积极投身校园内外的生动的生活中体验,引导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勤于积累。如引领学生“常回家看看”。并告诉学生,作文并不是有了华丽的词汇、优美的语句才是“好作文”、“真作文”。只有感人的故事,真实的感受,这样的作文才是好的作文。而且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才是“真正的作文”。引领学生“常回家看看”,就是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是自己的感受,什么样的都可以写。如:“妈妈正在烧菜,糟糕,酱油没了! ”这种发生在许多学生身边的小事,经过老师巧妙地点拨,也能写成好的习作的。如:“妈妈见我帮她买来酱油,对我微笑,还高兴地说:‘谢谢你。’妈妈真是客气,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在平时, 爸爸妈妈为我们做了多少事呀! 我可觉得他们似乎理所应当的,我不会在意的,今天……”当学生娓娓道着自己的“家常”,述说着自己的感悟,这难道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作文吗? 通过注重积累,学生增长知识,做好文化语言、生活体验的储备,习作就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拓 展途径 ,引导技巧

单有知识储备却不懂得如何运用也不行。虽然学生或许能从自己的亲身阅读体验中揣摩品悟些写作的技巧、方法,但总是模糊的、零碎的东西。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引导,授之以“渔”,厚积薄发。

(1)以说促写 ,常说常练 。

学生说与写有密切的联系,把习说与写作结合起来,能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习说耗时较之习作少得多,可以经常性练习,从而实现“以说促写”。比如我在班级开设“小树苗广播时间”这一语言训练的语文活动内容,每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从自己的素材本中挑出最满意的一则素材,要求先打好腹稿,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再随意选出一人作代表到台上发言, 师生再对他的发言进行评价,共同探讨如何把这段落(或段话)说得有条理、完整、具体,然后以此为例,各学生整理自己的发言,再次在小组里交流。时间长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都会增强。

(2)借鉴课文 ,仿写练笔 。

仿写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 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有的选材精当,有的构巧妙,有的立意深刻,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在练笔中模仿借鉴的材料。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使得学生学例悟法,举一反三,在实际运用中习得方法,逐步提高能力。如教学第七册的《卢沟桥的狮子》第二自然段后,可引导学生品悟全段是围绕“真有意思”这个中心词写,先总写,再具体分述狮子的“大小不一”与“形态各异”,并让学生悟出作者运用展开合理想象把内容写具体生动的方法技巧。再让学生由“悟”到“仿”,布置学生观察一处景物,仿照这种写法写“自己熟悉的物品”。

经常进行说写练笔磨砺, 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能技巧,消除如何“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困惑。

3.创 设情境 ,激发热情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教师要抓住每次作文的特点,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表达冲动。比如描写春天的景物(第六册),先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活动,找一些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好词好句,再开展游览活动,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大自然清新的气息刺激他们的感官。一路上,他们就如一群放出笼子的小鸟一样,欢快地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畅快地发表他们触摸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大自然的一切。回到班级后,让学生进行“我的春天最美丽”说话交流活动,学生个个争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感受到的春天告诉给同伴。此时,学生大多有“不吐不快”之感,发言特别积极、精彩。最后,我让他们把自己说的写下来。由于有了阅读的知识储备和游览观察的切身体验,学生笔下的每缕微风、每片绿叶、每株小草都写得活生生,富有学生自身独特的发现与体验。

当然,作文激趣的方式、方法很多,比如访问调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教师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地诱导,恰到好处地点拨,辅之以多样化的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发学生情感倾吐与交流的欲望,做到“情动而辞发”。

4.多 法激励 ,培植兴趣

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在于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的作文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同,都喜欢成功,都渴望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和无限的情趣。

(1)开要重视 评语的“激励 ”作用。

对学生而言,作文不是别的,它是自己生活的写照,见闻的载体,真情的表露,思维的火花,所以老师应当理解、尊重、欣赏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个性体验, 努力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要舍得鼓励,多写赏识性、肯定性的评语。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心灵间的一次对话, 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用商量、询问的口吻与学生平等、耐心地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2)开辟多种 展示渠道 ,让学生获 得成就感 。

比如:教师动情朗读被选中的学生的习作;当众褒奖;出示习作中描写精彩的片段或词句;在班级“学习园地”张贴;推荐到校广播室、校刊发表等。

这样,在评语的激励引导、习作的展示评析中,学生不但可以保持一种较长久的写作兴趣, 而且修改作文的能力得到锻炼,使得习作的再创作成为可能,作文能力不断提高。

13.暑假三部曲作文 篇十三

第一部:趣之洗袜记

这天早晨,我早早地起了床,我竟然看见妈妈比我起得还要早,正在洗我的衣服、袜子。我站在卫生间的门口,看着妈妈用全身的力气来搓衣服,额头上都布满了豆大的汗水。觉得妈妈这么辛苦,我灵机一转,想了想,不如帮妈妈洗洗袜子吧。我平时看妈妈洗袜子,我也大概知道怎样做了。我接了一大盆清水,然后我挤了很多洗衣液进去。可想而知,我刚搓了几下袜子,就有许多泡沫。然后,越积越多,从水盆里漫出来了。妈妈听到卫生间有声音就过来,见到这幅场景,不禁笑了起来。然后妈妈教我怎样洗袜子,用洗衣液时应该合理,不能挤得太多了。洗完之后,我把袜子都晾了起来,太阳照到袜子上,我心里暖暖的。

至今,我还觉得这件事很有趣,不仅收获了劳动的喜悦,还减轻了妈妈的负担,很开心。

第二部:趣之塑料管穿土豆

这天,我做了一次塑料管穿土豆的`实验。大家也许不相信塑料管能吸穿土豆,因为土豆太硬了。可是,就做了这个实验。实验正式开始,首先我拿了一个十分新鲜的土豆,并准备了一根相对粗的塑料吸管和一把剪刀。随后,我用剪刀将吸管带尖的一端剪去。然后,我用手牢牢地握住塑料吸管并用大拇指紧紧堵住塑料管一端的管口,再以非常快的速度将它刺向土豆,成功了。塑料吸管插进了土豆里。原来,当用手堵住塑料管一端的管口时,塑料吸管内的空气会形成一个密封的空气柱,空气的压力是十分强大的,它能使塑料吸管变得十分坚硬,这样,塑料吸管就可以十分轻松地插进土豆里了。

在这暑假里,我做了这么一个小实验,是多么有趣又神奇啊!还让我懂得了一些科学道理。

第三部:趣之蚂蚁勇者

这天,我正在观察一只小蚂蚁,我刚才吃的饼干掉到了地上,可小蚂蚁慢慢走到饼干面前,它用鼻子嗅了嗅,像考古学家考察化石一样,绕着这大块头走了两三圈,然后就这样离开了。我准备放弃观察,但是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一探究竟,想弄明白小蚂蚁为什么这样半途而废。过了一会儿,我的天啊!不远处,一个又一个小黑点儿向着点心的方向拥来。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小蚂蚁是去通知它们的伙伴们了。只见它们围着点心站了一圈,麻利地抬起点心走。它们低着的头几乎要贴到地面了,但仍小心翼翼地蠕动。那吃力的模样,既像拉船的纤夫,又像大雪中逆风而行的赶路人。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小蚂蚁好不容易搬运了大约一半路程。啪,不知哪个小蚂蚁失手了,点心不偏不倚地压在了小蚂蚁们身上。我觉得这次它们一定会放弃吧。可结果正好相反,蚂蚁们再次爬起来搬运。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搬回了洞穴(石缝中)。这些小勇者们真让我敬佩啊!

这次观察,不仅让我感到暑假中的乐趣,而且在这里也收获了许多启示和道理。

14.考试三部曲作文 篇十四

考前-----“山雨欲来风满楼”“喂,小明,你昨天复习的怎么样?”“不好,昨天复习到半夜了,也觉得没复习完。”旁边的同学说:“哎,别提了,一点也没复习好,这下有好果子吃了。”我的那些“狐朋狗友”正在讨论者,这时,“铃、铃”的上课铃声响了,数学老师来了,“铃、铃”语文老师来了,“铃、铃”品德老师来了,“铃、铃”音乐老师来了,“铃、铃”英语老师来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模拟试卷上了桌子。回家了,从厨房传来一个声音“宝贝,快点做作业。”

考中------万般滋味在心头监考老师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班里,卷发下来,我们开始答题,容易的时候,我很开心,难的时候,我着急,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我看见别的同学猫着腰,低着头,皱着眉,抿着嘴,奋笔疾书,完了。难题到手,算了。赶快集中精力---审题、答题、检查吧。

考后------几家欢乐几家愁我的心情忐忑不安,提心吊胆。当念分的时候,我默默地祈祷,老师的神情是有时欢乐,有时不高兴,同学们的表情考好的眉开眼笑,没考好的愁眉苦脸。考好的回家被奖励,没考好的受批评。后记考试三部曲曲曲有波折,我们要在考试中从容地成长。

15.辅导学生作文三部曲 篇十五

[关键词]引发;激发;奋发

中国分类号:G633.34

语文课堂学生怕作文,原因就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教师辅导学生作文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定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潜心研究,终于找到一门自己辅导学生作文的“法宝”。开启了辅导学生作文的三步曲,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以求与作文研讨者共勉。

一、引发阅读,开拓视野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清楚地说明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因此,我要求同学们除认真读好课文外,另组织他们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根据学生层次的高低,安排适当的读书数量,高一年级学生每人选读30篇范文,高二年级学生每人选读40篇,高三年级学生每人选读50篇。为解决学生难以找到有价值、有帮助的文章的问题,我翻阅了大量的报刊杂志、作文选等,并从中选取范文推介给同学们。对于特别好的优秀作品,就复印出来,装订成册,学生人手一份。为规范学生读书习惯,我每周安排两节自习课,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并提出如下要求:①能概括中心思想;②能分段及归纳大意;③摘记至少五个以上的优美词语或句子;④标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通过认真阅读,学生们扩大了视野,受到了启发,学到了技巧,这些优秀之作牵动了他们的情思,促使他们去类比和模仿。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感到无话可写,难以下笔的困境。从此,学生不但容易下笔,而且爱写文章了,曾经有一个学生,刚进校时,一到作文课就逃避,每次作文,他要么不写,要么就是马虎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我给他推荐了一些优秀习作,并耐心指导他进行阅读,一段时间过去了,他的作文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也不怕上作文课了。

实践证明,多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提高了想像力、观察力、思维力、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这种由读带写的作文辅導法,我称之为“引发”辅导法。

二、激发兴趣,蓄势待发

要学生坚持练习写作,这要建立在强烈的兴趣之上。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除了课堂教学时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外,还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自编优秀作文选

做法是这样的:我从本班学生所写的作文、日记、故事讲演稿、墙报稿、亲友通信等底稿中选取好的文章,编成习作选,供同学们阅读,这样的习作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感到亲切,最喜欢看。特别是写作能力差的同学,他们尤其感兴趣。

(二)班上办墙报

墙报是学生的精神快餐厅。我班每期都办黑板报,每学期至少要出12期,黑板报由班干部牵头负责,全体学生参与编辑,黑板报上的文章一般都由同学们自己写,谁写得好就刊登谁的,这一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每出一期黑板报,几乎所有同学都写一、两篇文章,力争自己的佳作能登“大雅之堂”。

(三)鼓励学生参加作文竞赛

每次作文竞赛,不管是学校还是省市一级的,我都鼓励学生参加,由于学生不断得到锻炼,作文水平显著提高,有很多学生先后在作文竞赛中获得过名次,有的学生还逢赛必参加,参加必得奖。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激励他们勇于创作。

(四)开展作文评奖活动

每学期我都要开展一两次作文评奖活动。凡是作文水平显著提高的同学,我除了在班上通报表扬外,还赠送几个精装本,以资鼓励。对于那些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名次的同学,更是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这样的鼓励方式,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

三、奋发有为,乐此不疲

要学生奋发作文,则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反复向学生讲清,作文是写出来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或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学生明白了道理,于是就立足奋发。我辅导方法如下:

(一)写好同一类型的作文

我们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同感,认为作文题目难出,出来出去总是几个现题目,常落入俗套,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认为作文题出得差不多了,有枯竭之感。以我之愚见,作文题再多,总不能超过学生的生活范围,总不外乎是写人记事,议论说明。我从实践中体会到,指导学生写好同一类型的作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题的分类,我大体是这样来安排和写作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种。

现以写记叙文为例。我先要求学生写《我的同学》,根据存在的缺点进行讲评(着重于“选材”),接着写《我的老师》(着重于“立意”),再写《我的父(母)亲》(着重于“谋篇”)。由写人又转到写事,《我最难忘的…》、《我……》,依此类推,逐步提出更高的作文要求。

(二)课外勤练笔,每天写日记

要求学生每人都备有日记本,坚持每天写日记,写日记时必须做到:①有较新颖的素材;②语言通顺流畅;③主题明确、突出;④有真情实感;⑤字数在三百字以上。通过持之以恒的长期训练,同学们作文时确实有话可写,也越来越会写了。

总之,通过这十几年来的摸索、实践,我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作文教学模式,那就是采用“引发”、“激发”、“奋发”三部曲的作文辅导法,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写作能力显著增强,作文水平大大提高。

16.青春三部曲作文 篇十六

——题记

亲情,是海洋

小时候,总是觉得父母很了不起,他们知道得很多,说的都是真理。

十四岁,一个叛逆的年龄。我不在是小学时那个温顺的孩子。渐渐的,不再认为父母说的话,做的事,都全对。时常为一些琐碎的事情和母亲争吵。母亲说东,我便说西;母亲朝向左,我一定会向右。即使知道自己不对,也要顽固到底。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与人争执,心情烦躁,阴云挂在脸上。回家后,母亲见我蔫蔫的样子,不断地问我怎么了。我倍感郁闷,把一股怨气像黄河决堤的水一样泼向母亲,大吼一声:“你烦不烦?”母亲一听,怔住了,不知所措,像她犯错了一样。我气愤地跑进卧室,“砰”的摔上门,把自己丢在床上,倔强地没有一滴眼泪。嘴里不停嘟哝着烦心事。不知什么时候,我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恍惚间,我看见母亲来到我床前,一边为我盖好被子,一边轻轻地说着:“孩子,对不起,妈妈没有考虑你当时的感受,我想关心你才唠叨的,下次妈妈一定注意!”我听不下去了,猛地坐起身,扑向母亲怀里,“妈,我错了,不该向你发脾气!”悔恨的泪水伴随母亲的泪水一起落下。

我把刻薄给了母亲,而母亲的胸怀那么宽,宽得足以容下我的执拗和无知,容下我的坏脾气。

为什么?因为她深深地爱我,爱她的孩子!懵懂而偏激的我,是应该幡然醒悟了!

这就是亲情,是包容,吵不散,打不离!

友情,是微笑

刚升入初中时,我常犯胃病。有一段时间经常请假,课程因此落下不少。初中的课程和小学有很多不同,学科多,难度也增大。胃病久不见好,耽误的课程多,无疑像巨石击碎了我的初中梦想。初一是整个初中的基石。基础打好了,就会一步一个台阶,自然会轻松许多。为此,我焦虑不安,自卑,无助。即使强迫自己每天坚持补一点儿,可还是收效不大。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似乎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信心渺茫的时候,一双手伸向了我:“你好,我是王某某,你生病请假这段时间,落下了不少课程,以后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我们一起讨论,共同进步好吗?”我顿时好像遇见了救星,连连点头。从那以后,校园里多了我们俩的身影:教室里他耐心为我讲解,一起讨论问题,倾诉心声;操场上,我们一起散步,一起活动;食堂,我们互相帮助打饭,一起进餐。友谊在每天的帮助、交流中聚集,升华,汇成河流流淌在彼此心里。在他的帮助下,我对学习也逐渐有了信心。学习成绩如同我们的感情,与日俱增。

这就是友情,不计报酬,没有功利。它是无助是的`一双手,彷徨时的一句鼓励,失落时的一个微笑。

“爱情”,青春期的海市辰楼

亲情,是亮在黑夜的灯塔,为我指引方向;

友情,是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为我驱散阴霾;

“爱情”,是洒在冬日里的阳光,为我温暖心房。

这里,我说的爱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它是花季少男少女们的青春萌动。是情感的土壤里滋生的一颗绿芽,纯洁,美好。

又如同海市辰楼,虚幻,缥缈。

阳光,暖暖地照着大地,橘黄橘黄的,有些慵懒。

她就住在我家楼下,总爱穿着蓝色或白色的吊裙。每天早晨,一抹蓝色、白色的身影,在我家门口飘过,轻轻地,静静地。轻柔得就像天使一般。于是,那一天,我觉得特别快乐欣喜。一天早晨,我下楼买东西,与她擦肩而过。她对我微微一笑,那一刻,我呆滞了。当我如同在梦幻中清醒过来时,早已不见踪影。

这难道是,《诗经》中所写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也许不是爱情,它是青春期的海市辰楼。它是少年的青春萌动,是心中的那份美好。似冬日的一缕阳光,柔和温暖。

17.秋游三部曲作文 篇十七

早早的就听说了要去秋游,以为就是要去吃和玩嘛!这回却增加了一样:做。那天,奚老师宣布要去野炊时,先是一片寂静,继而便是七嘴八舌的议论了。

我们小组经过“唇枪舌战”后,终于分好了工。每天一见面,讨论的就是这事。

“歌唱”——百感交集

秋游那天早上,班里人差不多都到齐了,可我们组的李楠,迟迟没有来。焦急呀!

这时,奚老师告诉我们,李楠的烧烤架还没买来,她就不来了。我们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敲了一下,犹如晴天霹雳。没办法,只好到时候再求助了。

一路上按耐不住那颗喜悦的心,却又涌上一丝担忧:没有烧烤架,该怎么办呢?只有一个锅了。

来到目的地,大家扎好“营寨”,清点好人数,开工啦!“军师”徐淑泓不紧不慢的指挥着大家:“男生去那边搬石头,女生准备各种物品!”不一会儿,大大小小的石头摆在我们面前。“摆成u字形!”奚老师不知何时走到我们旁边。我们摆好了石头,接着放上一些引火的东西,用打火机点燃。再放些煤炭。“哈哈!着了!”可惜,好景不长。刚刚生起的火,又熄灭了。

就这样重复了好几次,还是没有成功。几位同学低下了头。这时,旁边的王宇萱那组,传出一阵阵香味,她们都在吃了!我咽了咽口水,转过头说:“不行,再来!”我们又点起了打火机。“这回怎么没熄灭了?……”我们赶紧反应过来,“快,快把锅放上!”仿佛刚才的.失落感早已烟消云散。

只见徐淑泓在洗好的锅上倒了点可乐,再放入鸡翅,说是要做“可乐鸡翅”。我们满怀期待的看着这些鸡翅。鸡翅出锅时,看着那半生不熟的鸡翅以及锅下的火,大伙儿都像被一盆冷水浇灭了心中的那希望之火。

看着那些别组烧好的食物,我们不禁咽了咽口水。有两个男生见没啥成果,干脆去钓鱼了。哎!

“伴奏”——浴火重生

就在大家绝望之际,奚老师竟带来了李楠!我们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迅速迎上前。李楠那双哭红了的眼睛,显得格外耀眼。她一手提了一个塑料盒,一手还提着一个长方形纸盒,上面赫然写着“烧烤架”。

于是,我们分成两队,一对准备开始烧烤,一对安慰李楠。这时,风爷爷又来凑热闹了,将炭灰吹了起来,我也“哭”了好几次。

我们将提前串好的火腿肠放到烤架上,又将各种酱料撒在上面,一看这样,我们这些“小馋猫”已经迫不及待了。也许是散发出的味道太浓了,其他组的同学也纷纷过来“预定”。

18.运动会三部曲作文 篇十八

第一部曲:孩子,你大胆地往前走--去掉锁链,自由的舞蹈,写放胆文

初一学生就像刚走路的婴儿,父母不必教孩子走路的技巧和规矩,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迈步走路、不用人扶的勇气。教师不要给孩子设定框框,不要讲什么立意拔高,不要练什么技巧方法。要做的只是给学生设置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跟着感觉走,随心所欲自由的舞蹈。学生的心境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放开胆子去阅读、去选材、去谋篇、去展示、去交流。

放手写放胆文,写作个性化。珍惜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自己的感受原汁原味,散发着生活的芳香。这些感受也可能是片面的,但都出自于童心,这些片面也是可爱的片面,教师要给予保护,不要批评,必要时可给予指导。提倡写放胆文,要求他们我手写我口。作文就是倾诉的对象,就是知心的朋友。作文是说真话的地方。不要怕别人说自己思想肤浅而自卑。作文说真话了,假大空就没有了,伪圣化的情感、成人化的语言就没市场了。我的地盘我做主。

少写命题作文,多写自拟作文。根据初一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多些记叙文,多编故事、多写童话、寓言。提倡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天天乐道、夜夜苦思的题材写成系列作文。简化审题步骤,降低立意要求,至于写作技巧之类的东西,必要时可以给予点拨,平常尽量不涉及。

第二部曲: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严格规范,训练技巧,写“规矩文

自由的舞蹈固然潇洒放松,但还不够美,不够飘逸,一招一式还要规范,只有规范,才会提升。作文要有自己的规范。初一要放,初二要收。

1、文体规范--初一上学期

当今四不像作文,像感冒病毒一样四处泛滥,成为常见病。何哉?

a、对文体的特点和要求认识模糊,不到位。

b、对生活缺乏细致的观察,感情的积累不够,只能用假大空来充数。

c、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只能敷衍了事。

淡化文体要求不等于不要文体,不管文体如何创新,作文的文体特点一定要突出,要一目了然。同时讲清不同文体的要求和特点,对照范文,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记叙文:A.写人记叙文:先练习写一人,再写多人。写人一定要有语言、動作、肖像、心理等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动态的人物描写一定要写清楚人物变化的过程。写人物牵涉到事件,一定要把事件的前因后果交待清楚。B写事的记叙文先练习写一事再写多事。涉及的事件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事件过程中的细节描写要具体细腻。事件有主次之分,主要事件一定要大写特写,要出彩。写与事件有关的各类人物,描写要到位。

2、技巧规范--初二下学期

记叙文:描写方法结构方式、叙述方式、写作方法等技巧都要加强规范。议论文:首先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论点、必要的论据和切实的论证过程。事实论证文字一定要简略,可与记叙文中的叙事做比较。论证过程、论证方法、文章结构都要加以规范。

三、春风化雨而无迹,踏雪寻梅而无痕--写不显技巧却深藏技巧的”自由文“

看似没有技巧而技巧无所不在,是文章的最高境界。近代作家偏爱孙犁、汪曾祺,是因为他们都达到了此种境界。名作家都难以做到,怎能要求初三的学生呢?但它应该是每个学生的要求,是每个写作者努力的方向。内容第一,技巧只是雕虫小技。但没有技巧的文章是会让人不忍卒读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有文的文章,学生还是可以写出的。

前提:1、写作的热情和冲动,写作的欲望不可抑制;2、对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领悟。3、技巧烂熟于心,熟能生巧。

初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自然而然的运用技巧。初二是有意为之,初三是无意而为。其中过渡的桥梁是对写作技巧的熟练掌握。初三作文特别要注意要因人施教,因为学生之间的距离已经渐渐拉开。

高层次: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适当的文学创作,如,小小说、散文,也可以进行文体创新,同时要求他们不自觉的运用写作技巧。

中层次:是学生中的大多数,要求他们进一步规范强化写作技巧,写出文体特点鲜明的作文,做到言之有物、有序,语言流畅,没有语病。

低层次:可对身边的生活观察后写出较为完整的记叙文、议论文,有中心,体现一点写作技巧,语言尽量无语病。

上一篇:意识形态工作总结汇报下一篇:对中国篮球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