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心得体会

2024-09-10

低碳经济心得体会(精选11篇)

1.低碳经济心得体会 篇一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学习心得体会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也是我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经过几周的学习,我对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有个全面的理解,反思过去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循环和低碳观念几乎还是空白的。所以,就先自我检查一下我的工作环境中有哪些与低碳原则不相应的地方吧

首先,是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对于医疗系统而言,一次性医疗用品越来越多的应用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了吧。最初是基于标准预防的概念,为了保护患者也是保护工作人员,而后来,我们渐渐习惯了一次性医疗用品带来的便利----便宜、干净、方便,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应用范围也在悄悄的扩张,从最初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垫单到现在包括注射类、导管类、敷料类、缝合针线类、放射性类,透析类,骨科类,中心静脉插管类,试剂类,卫生用品,护理器材及临床需要的其他器材,一次性医疗用品几乎涵盖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就在我们尽情享受一次性用品带来的方便的同时,我们也在制造越来越多的医疗垃圾,因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特殊性,这部分医疗垃圾是不可回收的,而且基本上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对其的处理也极简单,焚烧或是破碎掩埋,不论是哪种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都不容小视,而其浪费的能源更是无法估量的。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活等-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必然选择。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毫不保留地为人类提供各种赖以生存的资源,而我们却不知道珍惜,还随意地毁坏自然资,比如森林砍伐,比如废气排放,导致泥土流失,树木被黄沙替代,破坏性风暴增多,生物种类减少,这些都是人类造成的。科学家发现,至少有100多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危害,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氢烃等都对人体有着较大的危害。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和尘埃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途径。工业废气中的尘埃颗粒还会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并且使臭氧层受到破坏,致使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了,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最新研究表明,当年的尼德兰人就是在气候突变中灭绝的。气候变暖真的导致灾难吗?人们的疑虑不是没道理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和我们有关系?当然,人类只要呼吸便会排放二氧化碳,可是总不能不让我们呼吸吧?这应该是那些轰轰向天空吐出一团团黑烟的化石能源企业的责任吧,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才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可是我们和那些能源企业的距离真的不相干吗?会有谁想过,这些消耗制造大量二氧化碳的企业最终把生产出来的能量输送哪里?谁又是他们的消费者电灯.....哪一样不需要消耗能量?在升入高空的二氧化碳中,你“贡献”了多少?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电脑,电灯,空调,任何电器一旦不用了应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使用节能电灯泡,一只的照明效果顶的上60W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选择节能空调,温度不要开的过高或过低,这样不但耗能,而且让人不舒适,削弱了人体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多步行,骑自行车,坐轻轨或地铁;电视机屏幕不要太亮,调成中等亮度,则既能节能又能保护视力,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电50我们面临是日益恶化的环境,让世界变的更美好。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自己,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大规模使川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脑,80%,如果全国使用3亿台电视机,仅调暗亮度这个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人范围研发

空调,11W节能灯12亿只节义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手机,热水器,亿度。即将枯竭的化石能源,其实只要举手之牢就能的路,从国家利益和长远战略目标出发,安排好有关低碳经济的战略部署和时间表.必须从传统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和零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型和资源循环型产业转变.既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又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要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低碳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2.低碳经济心得体会 篇二

一、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并研发利用新能源, 以实现高能效、高清洁、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经济引发的生产方式的转型意味着人协调与自然之间关系能力的增强, 意味着人以低碳的方式生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各种产品, 意味着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低碳经济有两个具体目标:一是碳排放降低, 二是碳利用率提高。在此基础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两个具体目标, 低碳科技创新与低碳协议、法案、政策的签订与实施是基本保证。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率先发展低碳科技并研发利用新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引发了生产方式的转型:由高碳向低碳转型, 由低效向高效转型。低碳经济转型的实现仰仗一系列去碳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利用, 即通过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来实现经济的新增长, 推动以“碳排放降低”、“碳利用率提高”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低碳技术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利用必将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 推动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型。

此外,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一系列协议、法案、政策的保障。只有充分发挥协议、政策、法案的保障作用, 才能有力实现“碳排放降低”和“碳利用率提高”双重目标。

二、倡导低碳生活

高碳到低碳转型不仅需要发展低碳经济, 还需要我们改变高碳生活方式, 过低碳生活。生活方式是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生活模式的总和, 它具有相对稳定性。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一致的, 按萨伊定律所言, “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生产创造需求, 需求也推动生产。生产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会引导什么样的大众生活方式;同样, 大众需求也会引导生产, 生活方式会推动生产。从这一点来说,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式, 还需要改变生活方式。从某个角度说, 改变生产方式主要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 而改变生活方式则是民众的责任。高碳经济提供的高碳产品, 如不为大众消费, 高碳生产就无法维系, 生产将会由高碳向低碳转型。因此, 不仅要改变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 还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转变消费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 树立理性消费观是关键。人的需求、欲望具有不断增长的特点, 人总是对自己的生活提出超出现状的要求。在消费领域, 民众容易过度消费, 沉浸在“冲动式的生活享乐”之中。韦伯认为, “冲动式的生活享乐”“会导致人们逃避职业劳动”[1]。在冲动式的生活享乐观指导下, 人通过无节制地占有物质产品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从而出现过度消费和奢侈、浪费性消费, 而过度性消费又增加了不必要的碳排放。国内有学者指出, “碳排放分为用以基本生活需要的碳排放和奢侈、浪费性的碳排放”[2], 应在国际气候制度中, 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碳排放, 用个人消费排放的“碳预算”来规范约束消费行为。把保障人的基本需要作为出发点, 有利于告别冲动式的生活享乐, 形成理性生产、生活、消费习惯, 使人类自觉选择低碳生活。

生活方式是一种习惯性力量, 对日常生活的改变和批判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已经习惯了已有的生活, 习惯了已有的高碳。转变“高碳”生活方式, 过“低碳”生活需要全世界所有人的参与。日本学者茅阳一的“卡亚公式”揭示出, 碳排放量取决于四个因素:碳排放量=人口× (GDP/人口) × (能源用量/GDP) × (碳排放量/能源用量) [3]。卡亚公式中的后两个因素与生产直接相关, 前两个因素与人的生活直接相关。人多, 碳排放就多;人均GDP高, 人们生活水平高, 很少有人希望它不再提高。但如果“一切照旧”的高碳方式继续运转, 地球将难以为继。转变“高碳”生活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 地球人个个有责。

三、塑造低碳文化

“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4]。低碳生活一方面将凝结并沉淀为低碳文化, 另一方面低碳文化又将反作用于民众生产与生活。为此, 要塑造低碳文化, 形成低碳价值观, 从而为发展低碳经济和倡导低碳生活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价值观念是人们对政治、道德、利益等是否有价值的主观判断, 当它成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式时, 就上升为价值观, 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 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要特别注重改变人们的文化的观念, 树立低碳价值观。

低碳价值观需要确立“类利益”观。发展低碳经济涉及国与国、群体与群体、个人与个人的利益问题, 如何协调这些利益关系?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 也是政治问题, 从深层次上看, 更是一个文化 (价值观) 问题。低碳经济、低碳生活需要“类利益”观, 即超越狭隘的个人、群体、民族或国家的局部利益, 而追求和重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在低碳模式下, 需要正确处理国家利益、群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关系。最具体的个人利益、最一般的群体利益、乃至最高尚的国家利益都需要让步于全人类利益。今天, 全人类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 全人类利益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解决此问题需要更多的协同与合作, 甚至是服从。“个人服从集体, 集体服从国家, 国家服从全人类”的价值观需要被重新提起。

低碳价值观需要确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观。在涉及各国的权利、义务与利益问题时, 应倡导全球的合作与共担, 以解决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灾难, 促进全球经济实现低碳转型。解决气候问题是全球性的“公共物品”, 既要避免“搭便车”现象, 又要避免绝对平均化地承担责任, 平等是有差别的平等, 是相对平等。马克思指出, 权利“不应当是平等的, 而应当是不平等的……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5]。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谈到的事实上的平等是以事实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 也就是说, 要对先天不利者和有利者使用并非同等的而是不同等的尺度。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正是基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和当前人均排放上的差异而制定的。根据该原则, 发达国家率先减排, 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 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观有助于分配权、责、利, 有利于使高碳转型问题从理念的共识转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确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观, 目的在于“既保证发达国家实现其减排指标, 以达到控制全球排放总量的目标, 又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不受侵犯, 在国际资金和技术的帮助下提高发展中国家自身能力以应对气候变化。”[6]低碳价值观更注重人与人、国与国的合作。解决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不是一国之事, 特别需要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共担, 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

低碳价值观需要确立“全球和谐”观。“21世纪初的文明正面临各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需要同时稳定气候、稳定人口、消除贫困, 并拯救地球的自然系统。每一种挑战都很严峻, 更何况这些挑战又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我们必须同时有效地全面应对。”[7]这种应对实际上要推动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的“全球和谐”。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留下自己的“碳足迹”, 树立低碳价值观, 过低碳生活, 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构建人与人和谐的低碳社会。每个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遵守低碳公约、法案, 有利于构建国与国和谐的低碳世界。在构建低碳社会的过程中, 还要特别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无形契约需要全人类共同续签。全人类不仅仅向自然索取矿产与能源, 而且应注重保护地球并赋予其他生物以平等的生存权, 这种理念与行动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走进低碳时代。

总之, 人类正共同面临全球高碳问题的严峻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 需要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 (价值) 观念的变革, 大力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但发展低碳经济又不能离开低碳生活与低碳文化, 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塑造低碳文化, 三者的互动将推动人类走进低碳时代。

摘要: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并研发利用新能源, 以实现高能效、高清洁、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世界各国都在制定和采取各种措施, 发展低碳经济。公众树立理性消费观, 改变“高碳”生活方式, 过“低碳”生活是低碳经济深入发展的依托。低碳文化是低碳生活的观念凝结, 它将反作用于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塑造低碳文化, 三者的互动将推动人类走进低碳时代。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文化,低碳时代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60.

[2]潘家华.满足基本需求的碳预算及其国际公平与可持续含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1) :36.

[3]张坤民.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内在需求[J].理论视野, 2010, (2) :27.

[4]胡适选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1:18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05.

[6]樊纲.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中国经济学家的建议[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45.

3.低碳经济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意识;赵县

1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

2 赵县低碳经济现状

2.1赵县低碳生产现状。

通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初步构建起工业支撑格局。“十五”期间,赵县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利民淀粉集团、兴柏药业集团分别被确定为河北省和石家庄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企业家们希望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但就目前而言,赵县企业的生产还未踏入低碳轨道。

2.2赵县低碳消费现状。

问卷调查过程中,居民对于低碳消费的了解度大多停留在“知道些,具体是什么说不清”;80%的居民外出工具都是自行车或电动车;在日常生活中淘米水的使用,80%的居民具有节水意识,10%的居民节水意识淡薄,10%的居民完全没有节水意识;我们也对居民去超市的购物作了调查,64%的居民上超市会自带购物袋,34%的居民上超市会当场买塑料袋,2%的居民上超市会当场买环保袋。夏天,居民降温方式是电风扇,有时候会开一整天;而很少居民会空调与电扇交替使用这种省电又环保又舒适的方式。通过整份的调查问卷来看,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有待提高。

3 赵县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能彻底完整地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导致政府出台很多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最后就是人们还处在原来的生活方式,低碳意识淡薄,无法走上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

在赵县看到很多涂料厂、化肥厂,还有一家与国外合资的造纸厂,这些工厂长期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据反映,仅造纸厂对当地居民噪音污染就使当地居民多次投诉。显然,企业家并没有针对赵县工业依据低碳理念,作好产业结构调整。这些工厂的现状,破坏和威胁人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4 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4.1加大低碳经济宣传。

公益广告是不以赢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公益广告作为对社会教育的一种手段,其影响力和产生的社会效益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因此,公益廣告是最好的传播载体,可利用众多媒介进行低碳宣传,以最高效最快捷的方式达到预期效果,使得赵县人民低碳意识得以提高。

宣传材料形式多种,概括成一句话,分发资料的时候对群众进行宣传,以这句话作为标语和宣传口号,从而让群众掌握低碳知识,进一步加强低碳意识。政府邀请低碳专家长期开展讲座之类的方式。可适当以奖励的方式提高居民的积极性,使居民接受知识。

定期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组织开展关于低碳的主题班会,镇、村两级增大宣传攻势,营造良好氛围。

政府官员及低碳方面专家下基层,视察企业运行,走到群众中去,进行宣传指导,体察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令群众能够真正了解低碳。

4.2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据我们访问政府了解到,政府正在加强对当地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数据、年度统计数据的核实,强化全县废水和废气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政府的当务之急便是出台关于低碳的政策,令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变成事实。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下达目标。

4.3狠抓队伍,强抓规范,严抓治理,硬抓督查。

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由政府领导带头,规范履行低碳政策。全面检查企业和个人,对违规现象予以曝光,加强舆论监督。

4.4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结合产业、产品调整,加大科技投入,改末端治理为源头主动治理;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无污染工业,对耗能大、效益差、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坚决实行关、停、转、迁;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低碳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大趋势,因而紧密联合政府与群众,使大家积极投身创建低碳生活中来,形成健康的低碳生活新理念和节约、环保消费新模式,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为低碳生活贡献力量。政府与企业也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低碳思潮,汲取先进理念在保证低碳环保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经济产业。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1494637.htm?fr=ala0_1_1低碳经济的概念

[2]http://www.lrn.cn/basicdata/socialplan/200811/t20081123_3

4.低碳经济发展心得体会 篇四

------尤溪县洋中镇农业服务中心

近几年来,随着气候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将全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困境凸显得淋漓尽致,目前世界范围普遍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最终出路。纵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我们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2、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能耗所占比例决定的。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农林剩余物可综合利用作为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焚烧对城市和机场周边的环境污染;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既增加农村能源供应,又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保障食品安全。

3、用低碳理念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选择典型地区、城市和重点行业进行低碳经济试点。借鉴国际经验,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引导地方和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碳排放等因素,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为我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

4、积极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低碳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因此,发展低碳技术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从当前中国国内外低碳技术现状来看,短期内,中国应该大力发展节能与能效提高技术,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从中长期看,中国的主要技术研究领域应当包括:主要行业CO2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与工程固碳技术,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能源装备制造技术,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不仅要大力发展先进低碳技术,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

5、增加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

政府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增加对环境保护投入是非常关键的措施。这一方面是政府实施公共财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环境问题往往表现为外部的不经济性。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尽可能减少在环境方面的投入是其自发倾向。政府为维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必须加大法制的力度,严格要求企业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政府自身也应加大投入,起到引导促进作用。城市集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特别是国家为民族长远利益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和珍稀物种保护、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等,都需要政府的投入。除了政府增加投入外,要通过各项政策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本投入环境保护,推动污染治理的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国家还应探讨设立环境税和环保专项基金的可能性,为保护和治理环境建立可靠的资金渠道。

5.低碳经济知识学习心得 篇五

根据市教育、人事等相关部门文件精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心为每位教师开通了《低碳经济》网上学习培训平台,以供教师自主学习考试。我也从6月起到8月20日止进行了自主学习培训,通过培训,收获颇多,现心得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了对低碳经济的理解

还是在05、06年,我就常在报刊、会议、人们议论中,听到了两个概念: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但两个概念到底有什么内涵,尚不知晓,后来在网络、报刊等上零星明了了低碳就是减少能源消耗,循环就是材料循环使用,但苦于一直没有机会买到系统书籍,空苦恼了几年。经过本次的《低碳经济》学习,对两个概念及系统知识有了较深的理解:

1.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是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但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

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2.《低碳经济》用了5讲的篇幅深刻细致的阐述了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理念的产生、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低碳转型的国际趋势、低碳转型的结构调整与技术变革、低碳转型的政策工具、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探索、低碳生活的时代意义等多个方面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结合这些内容,提出了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低碳经济知识的重要意义和各自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3.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如我国作为经济发展相对

落后国家,其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诸如电力、烟草、钢铁、矿业等行业均是需耗费巨大的碳、油、电资源为代价而发展,由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使我国深受其害,酸雨、光雾、天灾不断,高碳经济虽然带来了一定了经济发展速度,但污染却给人民带难了深重的问题与困难,在治理污染中我们也损失了许多经济发展速度,如何能在低消耗、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无污染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需要全体人民思考与讨论。《低碳经济》就为我们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了解低碳经济,更新思想观念,增强低碳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积极参与低碳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学以致用,在生物教学中贯穿低碳经济的思想 通过整合,我认为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应予贯穿低碳经济的思想:

1.在《光合作用》中,贯穿“碳汇”和“森林碳汇”等概念与知识。

2.在《微生物的培养》中,理解“碳源”等概念。

3.在《生态农业系统》教学中,正确理解与处理“循环经济”(特别是“循环农业”)等概念与知识。

4.在《酸雨》教学中,让学生把握酸雨的形成原因、治理方案,养成自觉低碳消费行为。

6.在《资源使用》等内容中,让学生养成“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新原料思维观。

7.在《运动养生》中让学生学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自觉进行低碳生活的方式与途径。

8.在《能源》教学中,教育学生自觉学习,努力上进,创造性地发展我国能源体系,完善能源使用机制,积极为我国的发展与壮大贡献知识与力量。

6.低碳经济和低碳文明 篇六

刘宗超

低碳的含义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英国能源白皮书中。现在无论是经济形势还是全球的气候形势都在迫使我们改变过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我们要进入一个全新的改革时期,归根到底是进入一个能源变革的新时代。

低碳经济既是能源结构的问题,也是能源利用的效率问题,利用效率低就会造成污染,浪费了本来能利用的东西。什么是浪费呢?一是所费多于当所费,而不是说花费少就不是浪费,花费多就是浪费;二是所得少于当所得。做一件事情之后本来可以得到这么多,最后却没有得到,这也是浪费。人们应该反思对于能源的利用是不是恰到好处,真实地说,即使像美国这样的管理程度,它的能源浪费也是超过50%的,而我国浪费得更多。所以在能源的问题上,很重要的一点是从节约的角度去考虑。像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都要从节约的角度去考虑。英国一个生态学家舒马赫说小的就是美好的。就是不要贪大求洋。低碳就是把往往是大的东西,变成小一点的,耗费少一点,恰到好处。

在能源结构方面,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能源30%是生产型的消费,70%是生活型的消费,就是供应城市的照明、公共设施等。而对于中国来说,70%是生产型的消费,30%是用于居民生活的消费。这中间就有一个问题了,从工业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是通过低碳来完成工业化向后工业时代转变的,这个过程都是通过煤炭、电力、天然气来实现其工业发展的,当传统工业转移到一些落后地区、国家的时候,他们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了,主要发展服务业、旅游业、信息产业等耗能比较少的产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了,能源方式也发生变化了,现在欧洲已经进入了一个灰色可持续发展时期。

什么叫灰色可持续发展时期?就是把原来弄得灰蒙蒙的东西洗刷翻新后能用的接着用。到欧洲去以后,感觉他们的好多建筑、公路都比较破旧,不像到中国到哪儿都能眼前一亮,到处都是新的。我们去欧洲考察,接待方经常要提醒我们,这个房子非常老,电梯一次只能容纳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就站不下了,而且还“咯吱咯吱”地响。一进房间,地板也在响。最后人家开玩笑说,你们住的是十七世纪的房子,享受的是历史。有时候感觉欧洲的生活质量不是很高,但他们还都在克勤克俭地使用那些老东西,这就是一种低碳生活,把历史上的东西用起来,而不是一下子把它们毁掉。

目前我国消费的资源中有一半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房屋建设,国外建造一座房子的使用寿命是多久呢?一般要用250年左右,而我国的房子使用周期是50年,最多到70年。50年的房子就被认为是旧房子,该拆掉了。不见得有高楼大厦就是城市,不见得房子低矮破旧就是农村。城市和农村的一个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有没有一套统一的下水系统,对这一点很多人并不理解。现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周边仿佛一夜之间就建起一个镇子,但是一下雨就是污水遍地,垃圾随意堆放,因为垃圾、污水的处理是家家各自为战,这样搞得一个城镇臭不堪闻。实际上,只要是大一点的农村,或者楼盖得高一点,一个随随便便建的镇子都住几十万人,如果放在欧洲一定是一个中等城市了,但我们这里却并没有按照城市规划来,经常是昨天建的今天就开始拆,造成重复性建设,这都是一种最大的浪费。

同样是能源,我国消耗的能源70%是煤,法国77%用的是核电,如果他们非要跟中国拼能源、拼低碳的话,来一个刚性的调整,那我们的经济就完了,很多重化工业都不能生产,但我们又不能轻易关闭工厂,因为那会带来就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就是中国要搞低碳经济所遇到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中国化工产业的发展,未来在能源方面,中国特色的能源路线就是城市要节省能源保证中国重化工的发展。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制定了《京都协议书》,它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地球是唯一的,全球要协调气侯变化,但是怎么样控制、调整是一个问题。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之间为了减排的问题而不断较劲,欧洲国家进入灰色经济阶段,发展力比较低,再者欧洲国家比较分散,缺乏一个统一的立场或者声音。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就说,中国可以减排,但要以2005年的水平为标准下降40%—45%,德国提出以1990年的水平为标准下降40%,日本下降25%,俄罗斯也是以1990年为标准,美国提出以2005年的水平为标准下降17%。如果用1990年的数据来比较,我国只下降了4%。无论中国怎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一直坚持以自己的发展为主,减排不能影响中国的正常发展。在坚持发展的前提下,我们能节省一定会节省。

中国提出减排不仅仅是迫于国际压力,更重要的是中国资源出现紧缺,这个紧缺本身逼着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大家一般认为核电比较危险,俄罗斯核电站泄露事件发生后,那个地区封闭了大概二十多年。其实核泄漏属于小概率事件,随着核能技术的提高,这种危险会越来越少,所以到2020年中国准备把核电的比例提高到4%,美国准备提高到27%,日本准备提高到45%。中国目前要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发展核能,其次才是太阳能等其他能源。

我通过对全球气候的研究发现,其实碳仅仅是全球气侯升温的一个方面,在低碳的同时,还要做到低氮,这是个比较新的理念。十八世纪末,一个科学家就发明了氮素。最初有一个科学家发现人们种作物的时候,产量会慢慢下降,他加了一些矿石到土壤里,产量就增加了。后来大家在寻找矿石的过程中找到一些鸟粪,把鸟粪放到土壤里也能使作物增产,其实鸟粪在山里头比较多,已经没什么肥效了。人们化验以后发现其中有磷,于是就把磷放到土地里,结果产量也在增加。这个时候很多人就开始琢磨肥料这个概念,一开始是农业肥料,后来发现豆科植物可以固氮,非豆科植物不能固氮,一个化学家就发明了氮肥的生产工艺,人们能够生产氮肥了。氮施入田里以后,增产比较快,可以这么说,从最近人类100多年中,人类之所以能够持续增长得益于氮肥,如果没有氮肥的施入,世界上养活不了这么多的人口。

肥料也有一个木桶原理,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硅等13种的物质,研究发现这13种物质只要一个没了或是少了,粮食产量就是随之变化,所以它就像个水桶似的,里面每一个板都很长,盛的水才能多。一开始我们没有认识到这样一个木桶原理,只知道氮肥,也就是尿素,一施就增产,但是慢慢地再施这种肥增产效果就不明显了,于是就多施肥,比如本来一亩地有10公斤尿素就够了,现在一亩地上大概40公斤甚至50公斤。实际上氮素的利用率只有20%,不会超过30%,那70%进入大气,加剧了温室效应。还有煤气中含有甲烷这一类物质也对大气污染很严重,一个甲烷分子增温作用相当于二氧化碳的200倍。现在碳和氮基本上都被作为温室气体了,不仅仅污染大气,它们还污染水源。比如最近频频出现的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一般的湖区周围都是农田,农田里施过氮肥以后这个湖就被污染了。像福建、上海等地的水面出现了一种水葫芦,就是土壤里用不完的氮和磷跑到水里,水生植物一层一层繁茂生长。有些人提出,为了应对能源危机,我们可以利用生物能源。其实问题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需要玉米作为能源,那么生产玉米的过程中是不是要施肥以增产?如果把肥料所生产的温室效应和生物能源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拿来比较一下,使用生物能源很可能比不用生物能源还要污染大气。所以以玉米等粮食作为生物能源的项目,实际不仅在科学上是不可行的,而且在经济上也属于伪项目,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在搞这些所谓的生物能源开发。比如美国的一个州在用玉米做生物能源,这个州老是向国家要补贴,用生产出来的大量玉米制造酒精。中国在2007年、2008年也学过个项目,也用玉米来搞酒精。结果这个项目刚开始没多久就导致连锁反应了。玉米是制作饲料的一种主要原料,玉米拿去制造酒精之后就变得紧缺,饲料价格升高,这样以来大家就开始不养猪了,于是猪肉开始涨价。生物能源跟人们的饮食紧密相关。

我认为现在大力提倡的低碳经济要引发一场能源革命、一场农业革命。但是现在大家要注意一个情况,那就是有些发达国家在挖陷阱,一个典型的陷阱就是他们宣传有机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甚至我国也有很多专家对这个概念也不理解,也在那里跟着说。其实在氮素发明之前,所有的农业都是有机农业。40年前中国的农业都是有机农业,用不起肥料,天天搞高温堆肥。但是化肥确实带来了粮食产量的增加,在使用化肥的过程中,农药也增加了,这样种出来的东西就不那么健康了。对此穷人觉得无所谓,能吃饱就不错啦,但富人觉得这样不行,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英国女王,她不说有机也不说无机,就说我只想吃我从小吃的那些东西,不吃其他东西。这就给英国政府带来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社会进步了,农业生产要用化肥,女王却要按照几十年前的方法去种植。可以说有机是贵族生活的一种要求。

所以我认为生态安全就行了,食物达到国家制定的那些指标,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就行了。实际上,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否则不仅没有产量,养分也是不全的。如果真的要做到有机的标准,是很不划算的,生产有机食品的成本是非有机食品的14、15倍,这样的费用在中国有多少人能承受?所以,真正有机的东西在中国从农业、经济上是不可实现的,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陷阱,最先跳进这个陷阱的是台湾投资商,他们在南方很多地方投资农业,搞了很多有机庄园、有机农场,但是四、五年后大多都亏了。所谓有机农业其实是贵族的农业,是有钱人的农业,它只是一种安全的观念,却未必就是营养全面的。

在低碳成为经济行为乃至基本的政策导向之后,每一个企业或者每一个地区甚至国家都应该有一个考量和把握,但是也不能调整过度,抑制了生产,那会带来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

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将创造出一种低碳式生活,但也给有些人提供了一种借口,我为什么不买你东西啊?因为你高碳,这将成为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所以这将是中国马上就要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国际贸易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几乎是跨过了兵器时代,以更隐蔽、更堂而皇之的理由在调整贸易的顺差和逆差。我国跟别国之间的贸易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发展,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发展也影响到我国每一个人的生活,它不是离我们很远,而是离我们很近。

从绿色壁垒出现以后,中国茶叶出口一跌千丈,原来世界各国都买中国的茶叶,中国茶叶占世界茶叶总出口的70%左右,现在可能只是百分之十几、百分之几。有了低碳以后,从绿色壁垒又增加到碳壁垒,又增加了碳关税,将来还可能增加氮关税,国际贸易会更加复杂。

全球生态与气候现状

现在全球的气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国家的首脑去开会解决气候问题呢?由于全球气温升高,使得大气层被污染,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全球气候变得很不稳定。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规模化灾害发生得越来越频繁,1950年的时候大概是每年100次多一点,到1979年已经涨到了400多次,出现干旱灾害的次数比之前增加了十几倍。温度升高以后,细菌、病毒各种东西都出现了,各地出现的极端天气也多了。现在全世界大概有10亿人生活质量还得不到保障,饥荒的人还在数亿之间,挨饿的人有几个亿。

是什么引发了这些自然灾害呢?除了冰川融化以外,冻土层的破坏也可以引发很多自然灾害。大家知道,地球冷的地方既有冰川也有地下有冻土,比如北极、俄罗斯的很多地方以及我国的青藏高原都有冻土分布。冻土是以亿年为单位的,有很多山的年龄都不会超过一亿年,冻土的年龄往往是比很多岩石的年龄还长。大家知道,地球历史上的植物种类是很丰富的,植物的高度和生殖量比现在要大得多。平均起来说,树一般是在200米到400米之间,一种南方的植物叫蕨菜,高度曾经是20米到40米。今天的蕨菜只有一米多到两米。历史上的水稻是多高呢?去年在江西找到的野生水稻是3.7米。

冻土地带埋了大量的沼气,这就叫固体冰,它们被埋了几亿年、几百万年,现在溶解以后就开始冒气了,这些气体可以燃烧,是比二氧化碳厉害200倍,比氮厉害300倍的气体,要是整个地球冻土地带的气体都释放出来,那全球升温的速度就不是今天可以想象的了。

低碳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一个焦点,你可以不理它,但它很快就要来管你,尤其是哥本哈根会议以后,最终还是要拿出一个约束性的东西来。本来哥本哈根会议就准备给各国戴上一个碳排放的紧箍,结果只签了一个没有约束力的协议,但要不了多长时间这个紧箍就会戴到各国的头上。一旦带上这个紧箍,就会使各国的生产发生变化,各国都要思考如何既在客观上节省能源、改变能源结构,保证自身发展,又能防止别人给自己挖陷阱。

世界上压力最大的是中国,美国说现在中国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第一个需要减排的国家就是中国,中国就说,美国已经发展过了,而且现在的碳排放也很多,那么美国就应该不仅是多减排,还要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相关的技术。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就形成了一个商业模式,即碳税、碳排放权的买卖,围绕这个碳税、碳排放权的买卖已经形成了一个金融行为,可以挂牌交易。

我研究全球生态文明已经20年了,以我的研究来看,全球的问题有很多很多,它实际上是一个文明延续的问题。现在全球意义上的公共管理才能解决全球遇到的问题,而目前还没有全球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只靠一些国际组织协调。人类进化到今天,关于整个全球性的文明还没有建立,比如没有统一货币,大家完全可以通过货币中间差额的调控攫取利润,这基本上就是不劳而获。在20世纪初的一次金融危机中,英国人有三分之一的人是靠吃利息生活的,他们向全世界发放高利贷,全世界的人给它挣钱。

全世界文明的程度不够高,现在人们正在努力尝试性地进行全球性的公共管理,但还在努力之中,还很遥远,谁也不能打保票说,再过一千年全球的公共管理就能建立起来。全球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有全球意义上的公共管理。

历史上每一次大的气候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类文明的进程。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中国每一个王朝的覆灭基本上都与大规模的干旱有关系。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冰川融化以后,水域面积扩大,湖区生态欣欣向荣,与此同时还会有很多灾难性的事情发生,比如春天要抗洪,春天新疆就总是在抗洪,因为那里雪山的融化在加速。雪在融化过程中还有个正反馈的机制,越湿的雪吸收的太阳能越多,融化得越快,可能头十天、半个月只能化1毫米的雪,一旦进入融化、潮湿状态以后,一天可以化1米。干雪对太阳能的反射率99.99%,几乎把太阳能都反射了,而湿雪的反射率不到60%,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一个事情。当时我就跟那些生物学家说,积雪一旦融化,就会渗下去,而底下是冻土,如果冻土从下往上融解,这样一来雪水就不往下渗流,而是形成地表径流进入河道,马上就形成洪水了,必然会深刻影响到我国的绿洲经济,稍有不慎在绿洲居住的人们就会成为生态难民。

全球实际上是三个冰坛,南极、北极和中国喜马拉雅山为主的青藏高原。这三大冰坛融化以后所形成的淡水将占世界所有淡水的95%。而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淡水只占5%。这三个冰坛融化以后,地球海水就可增加60米高,而它的融化速度并不是原来想象的要经过多少年慢慢地融化。如果100年或者200年海平面上升60米,人类还可以慢慢迁移,如果在很短的时间内上升60米,那整个地球沿海的工业经济区、生活区都会被淹没。中国承受不了这个60米,那样的话广州没了,上海没有了,南京没有了。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而造成的海水上涨是真实的,像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随着海平面的升高,现在海水一涨,海浪一大,海边的房子被水淹的频率越来越高了。所以,全球气侯变化是真真实实地在影响我们的生活,而且这个速度还会很快,对人类来说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主动地调整,能调整多少调整多少。但是,如果海平面真的上升60米,我们肯定保不住上海,只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能保多少保多少,最起码让这灾难来得更慢一点。

低碳经济引发产业结构调整

未来的能源主要来自风力、海浪、太阳能、地热、藻类、核能。关于核能现在是核裂变,还可以搞核聚变,核聚变没有放射性,是比较安全的能源,核裂变在目前是有放射性的,这些都是我们调整能源结构的方向。

关于水电的开发和利用,美国的开发超过70%,甚至到80%,北欧一些国家的开发程度到90%多。中国的开发程度是很低的,大概还不到30%。这样的水平不要说赶上欧洲了,离美国的开发程度还差得太远,因为我国太热衷于大型水电站了,应该搞更多中型水电站,这样可以把水能利用得更充分,不要寄希望建一个大的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现在世界上大型的水坝、水电站有很多都要炸掉,还原成比较小的。大型水电站三峡已经做到极致了,慢慢还要建一些小的,整个世界趋势是这样的。

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第一是核电,然后是水电,再是太阳能,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可再生资源,比如用秸秆制造酒精的技术在逐渐成熟,秸秆这些东西可以变成沼气,沼气可以发电。未来的能源利用形式和现在也不太一样,现在是大型的网络供电,以后很可能是分开供电。氢燃烧电池是一个供电的好形式,煤气或者天然气进去就能发电,只要有氢就能发电,这种燃烧电池的效率是很高的,可以给一个小区供电。比如一个小区3000户人家,一个十几立方大的氢燃料电池就可以给这个小区供电了。甚至一些大型的公共设施比如影剧院都可以用燃烧电池来供电,以后的汽车也会用到氢燃料电池。

未来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很重要的出路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比如发展低碳经济产业,诸如仓储、旅游、设计、创意等。

刚才我们批判了作为未来农业主导方向的有机农业,那么我们坚持的是什么?是现代生态农业,即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路子。

此外还要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当然低碳生活很难定义,无非是节省能源、节省资源,这涉及到很多建筑上的浪费,比如窗子能不能都用双层防止气漏的,这样就能少开空调。海淀区一个科技馆就用地热来进行采暖,冬暖夏凉。只要想到了就能实现,成本也没有高太多。再比如在房顶上装太阳能板,安一个小风车,这两样东西都可以产生电力,有了电力以后如果专门在楼道布线,成本就太高了,那么如何简单高效地利用好这些电还有待我们认真研究。

另外在整个城市设计中,可以根据物联网和互感网的办法把整个城市建设起来,那将体现出城市建设的最大智慧。其次,要建设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要想办法供应氢能源,这个效率是很高的。上海世博会带来先进的新能源理念,我们要把这些新能源理念抓紧应用到城市建设中。

7.低碳经济心得体会 篇七

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

2 赵县低碳经济现状

2.1 赵县低碳生产现状。

通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 初步构建起工业支撑格局。“十五”期间, 赵县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利民淀粉集团、兴柏药业集团分别被确定为河北省和石家庄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企业家们希望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但就目前而言, 赵县企业的生产还未踏入低碳轨道。

2.2 赵县低碳消费现状。

问卷调查过程中, 居民对于低碳消费的了解度大多停留在“知道些, 具体是什么说不清”;80%的居民外出工具都是自行车或电动车;在日常生活中淘米水的使用, 80%的居民具有节水意识, 10%的居民节水意识淡薄, 10%的居民完全没有节水意识;我们也对居民去超市的购物作了调查, 64%的居民上超市会自带购物袋, 34%的居民上超市会当场买塑料袋, 2%的居民上超市会当场买环保袋。夏天, 居民降温方式是电风扇, 有时候会开一整天;而很少居民会空调与电扇交替使用这种省电又环保又舒适的方式。通过整份的调查问卷来看, 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有待提高。

3 赵县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能彻底完整地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 导致政府出台很多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最后就是人们还处在原来的生活方式, 低碳意识淡薄, 无法走上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

在赵县看到很多涂料厂、化肥厂, 还有一家与国外合资的造纸厂, 这些工厂长期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据反映, 仅造纸厂对当地居民噪音污染就使当地居民多次投诉。显然, 企业家并没有针对赵县工业依据低碳理念, 作好产业结构调整。这些工厂的现状, 破坏和威胁人民的正常生活, 同时也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4 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4.1 加大低碳经济宣传。

公益广告是不以赢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公益广告作为对社会教育的一种手段, 其影响力和产生的社会效益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因此, 公益广告是最好的传播载体, 可利用众多媒介进行低碳宣传, 以最高效最快捷的方式达到预期效果, 使得赵县人民低碳意识得以提高。

宣传材料形式多种, 概括成一句话, 分发资料的时候对群众进行宣传, 以这句话作为标语和宣传口号, 从而让群众掌握低碳知识, 进一步加强低碳意识。政府邀请低碳专家长期开展讲座之类的方式。可适当以奖励的方式提高居民的积极性, 使居民接受知识。

定期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学习, 组织开展关于低碳的主题班会, 镇、村两级增大宣传攻势, 营造良好氛围。

政府官员及低碳方面专家下基层, 视察企业运行, 走到群众中去, 进行宣传指导, 体察他们的生活, 解决他们的困难, 令群众能够真正了解低碳。

4.2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据我们访问政府了解到, 政府正在加强对当地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数据、年度统计数据的核实, 强化全县废水和废气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政府的当务之急便是出台关于低碳的政策, 令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变成事实。根据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下达目标。

4.3 狠抓队伍, 强抓规范, 严抓治理, 硬抓督查。

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 由政府领导带头, 规范履行低碳政策。全面检查企业和个人, 对违规现象予以曝光, 加强舆论监督。

4.4 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结合产业、产品调整, 加大科技投入, 改末端治理为源头主动治理;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无污染工业, 对耗能大、效益差、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坚决实行关、停、转、迁;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低碳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大趋势, 因而紧密联合政府与群众, 使大家积极投身创建低碳生活中来, 形成健康的低碳生活新理念和节约、环保消费新模式, 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为低碳生活贡献力量。政府与企业也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引导低碳思潮, 汲取先进理念在保证低碳环保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经济产业。

摘要:本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北李家瞳村居民的低碳意识进行调查, 并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意识,赵县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1494637.htm?fr=ala0_1_1低碳经济的概念

8.低碳 环保 先进 经济 篇八

继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后又一受世人瞩目的盛会——广州亚运会即将拉开大幕。作为亚运会比赛场馆的大型现代化自行车馆逐步显现庐山真面目,施工成果得到相关各方很高的评价。施工单位上海宝冶集团在工程施工中以低碳、环保的先进理念所进行的多项创新受到了各方的赞誉。

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是中国最大的自行车馆,是作为自行车王国的中国在亚运会上向世界所作的形象展示。其钢结构屋盖为局部双层的单双层网壳结构,结构独特、新颖,造型酷似自行车运动员的头盔。整个屋盖平面呈椭圆状,长轴跨度为147米,短轴跨度为120米。该项目最大的亮点为钢屋盖中部的单双层穹顶网壳部分,将屋盖单双层结构混合在一起,在网壳结构设计上创造了先例。屋盖形状独特、新颖,具有形式多样的节点及数量众多、相互交错、鳞次栉比的杆件,且各杆件在三维空间中的角度十分复杂,双曲的构件比比皆是。

正是由于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大跨度的单双层混合型网壳其结构及受力机制复杂,在国内尚属首次,开发出适合该种结构特点的安装施工工艺,使结构符合设计要求,这是一个重大的创新课题。中冶宝冶集团在该项目施工中成立专门小组,经历了项目立项、项目研发、方案实施、项目总结、结题鉴定的多个阶段,有效地进行科技创新。

对于这样的大跨度网壳结构,其安装难度非常大,宝冶项目科技开发小组开发的目标非常明确:一是确保安装精度;二是减少高空作业量;三是减少支撑胎架的使用量;四是缩短工期;五是降低施工成本。

宝冶集团在亚运自行车馆施工中,以低碳、环保,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理念,成立了“单双层混合型网壳安装开发技术研究”科技攻关研发小组。认真研究、开发,并在工程实践过程中不断克服各种突发性难题,最终形成了成熟的施工技术,使项目安装技术得以成功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该安装技术针对性强,对网壳结构支撑胎架的布置、桁架的分片方式、安装顺序、焊接应力的消除及合拢口的选择、加劲桁架的连接节点的优化等方面具有独到的处理和创新,对今后的类似工程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关键技术与亮点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

创新之一——立柱与横梁相互结合的临时支撑体系。

按照常规思路,自行车馆各桁架吊装单元必须设有临时支撑胎架,在各桁架单元节点均应设置有竖向支撑胎架。而自行车馆钢结构屋盖的桁架吊装单元数量达44个,按照每个桁架单元的支撑胎架数量为2个,每个支撑胎架长度取30米,则整个项目的临时胎架数量将达88个,胎架总重700多吨。为此宝冶对临时支撑体系进行系列优化,并经周密受力计算验证后,最终确定采用立柱及横梁相结合的支撑体系,这比传统的方式更科学、更合理,经调整之后,胎架实际需要总长度、总重量减少约百分之四十。此形式的支撑胎架不但节省了施工成本,而且没有减少结构构件的支撑点,还大大增强了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避免了结构安装过程中出现安装次应力。另外在单层网壳中部设置横梁后,可以利用横梁铺设安全网,为作业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可谓是一举多得、低耗高效。

创新之二——科学合理的吊装程序

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属于闭合的体育馆结构,馆内结构布置有大量楼板,吊机等机械无法入内。考虑到自行车馆结构中的环形约束桁架的刚度及强度较大,环形约束桁架闭合之后,会形成“箍”的作用,对整体结构的稳定及受力非常有利,因而结构安装方式采用的是大型吊机进行跨外吊装,宝冶根据自行车馆建筑结构自身特点,对所要吊装的各桁架和构件进行单片的结构计算分析,画出单元的应力图、位移图,保证安装方法符合结构受力要求。合理划分出各个单元,在各单元划分好之后,科学合理的安装程序是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结合现场实际,以环形约束桁架、径向桁架、单层网壳、加劲桁架、装饰构架的先后次序进行施工,不采用常规的高空散装法,而是分条、分块进行安装,有利于地面拼装与临时支撑搭设,也有利于为交叉施工留出作业面,减少了高空作业量,完全实现了对质量、进度、成本的有效控制。

创新之三——采用门型板连接工艺

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网壳结构由大量的圆型管管管相贯而成,所有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并且焊缝大量交叉,该种结构自身的焊接应力相当大。为了使得如此大的焊接应力得以顺利释放,宝冶项目技术开发小组对传统的高强螺栓连接点进行了改进,在合拢口处采用“门型板”的连接工艺。

门型板工艺的优势:一是在控制焊接收缩、释放焊接应力方面,高强螺栓连接节点依靠螺栓孔的间隙进行调节,调节量有限。门型板连接节点一端满焊,另外一端自由,调节能力强,对焊接应力释放更有利,确保了工程质量;二是传统的高强螺栓连接节点构造相对复杂、施工难度大,门型板连接节点的自我调节能力强,施工速度快;三是门型板使用之后可以循环利用,高强螺栓不可重复使用,因此门型板在施工成本上有利。自行车馆项目对接口共有180个,每个对接口按照8副高强螺栓连接副计算,每副连接副成本约500元,整个项目共可节约成本70多万元。

创新之四——旋转就位的安装方式

广州亚运会自行车馆钢结构屋盖在主结构上部设计为飘带状,飘带由座落于屋顶的388个支座进行连接。各支座的角度均不一样,沿着空间曲面在不断地变化。此部分结构是整个项目安装中最为艰难的一环,若直接按照原设计意图进行施工,即先把各支座单独就位好之后,再对各支座间的构件进行补档,其安装精度及速度均无法保证,根本就无法实施。宝冶项目技术开发小组经过反复研究和探讨,最终提出“旋转就位法”的构想,通过巧妙的处理和连接后,结构中连杆与支撑的连接点是活动的,使得支座在高空就位时可以前后、左右自由调节,保证上下节点均座落于设计指定位置。该旋转就位安装方式技术独辟蹊径,实用可行,是加劲桁架安装的首选方案。对此设计院及业主等均为宝冶的精湛安装技术及巧妙的安装构想所折服,并予以了高度肯定。

9.低碳经济心得体会 篇九

[日期:2009-12-10] 2009年11月27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在社科院学术报告厅举办了“低碳经济方法学及低碳经济区发展案例研究”成果报告会。该项目由英国战略项目基金(Strategic Programmer Fund)资助,以吉林市为试点进行低碳城市研究,成果为吉林市低碳发展路线图。报告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教授主持,来自国家发改委、英国驻重庆领馆、吉林省发改委、吉林市政府的领导先后在报告会上致辞。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蒋兆里处长指出,中美两国政府分别于近日做出了2020年的减排承诺。在此背景下,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发展中国家走一条切实可行的低碳发展之路提供了参考。英国驻重庆领馆领事Bryn James先生祝贺该项目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并对各参与方积极合作的态度表示赞许。吉林省发改委环资处郜春伟副处长介绍了吉林省在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吉林市朱天舒副市长指出,低碳发展即将被纳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此时完成本项目的研究对吉林市“十二五”计划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李永怡女士、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隽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潘家华教授做了题为“吉林市低碳发展路线图”的项目总结报告。李永怡女士回顾了项目进程,指出本次报告会是一个汇报项目产出、发现其实际应用价值及对其他地区的借鉴意义的机会。姜克隽研究员比较分析了BAU情景、政策情景以及低碳情景下吉林市的排放趋势图,得出吉林市有很大节能减排潜力的结论。潘家华教授介绍了低碳经济的衡量指标体系,涵盖了碳生产力、消费方式、能源结构、低碳政策四个层面。该体系落实了低碳概念,并能切实地衡量低碳进程,是本项目的一大突破。

李永怡女士在总结项目成果时指出,“吉林市低碳发展路线图”将低碳发展与吉林市未来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探索了吉林市支柱产业的低碳增长策略,确定了“十二五”规划中投资的优先领域和各部门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将吉林市的投资、技术和制度需求与国内国际的合作相匹配,制定了一个经济上可行且能尽快被执行的吉林市低碳发展计划。

在报告会的讨论阶段,吉林市的代表对本项目取得的成果做出了评论,对下一步将要开展的实践工作提出了期待和建议。吉林大学校长助理、环境与资源学院董德明教授表示,选取吉林市这一老工业城市作为低碳经济的案例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意义。建议国家发改委在本项目结束后继续跟踪吉林市的发展情况。吉林市未来的发展面临两个必然选择。一是主导的传统产业不会持续增量发展,需要引入新的低碳产业,促使单位碳排放下降。二是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也应当遵循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朱天舒副市长指出,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居民生活方式。本课题贯穿了这一理念,对吉林市未来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期待本项目能促进国际合作,通过引进低碳技术和资金改造老工业基地的高碳产业。二是希望在吉林市建立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平台,从而带动其他城市的低碳发展。吉林市对知识产权保护非常重视,是东北省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试点城市。第三,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公共政策支持,期待国家和省发改委支持吉林市的低碳建设。朱市长还强调,吉林未来除了关注碳排放问题外,还会关注水资源和土壤问题。与会各方积极发表意见和参与了讨论。法国发展署Damien NAVIZET先生赞赏了报告中具体的技术分析和完备的指标体系,希望能将该指标体系运用于法方在中国开展的城市规划方面的项目中。广元市科技局郭俊局长介绍了广元市在建设低碳城市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广元市政府出台了“实现低碳发展的意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积极推动县区及行业的示范工作。企业界正在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在民众参与方面还准备设立广元低碳假日,达成全民低碳共识。黄石黄金山工业园副主任欧明灿表达了黄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意愿。黄石市是一个排放压力很大的原材料型工业城市,是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也是武汉城市群综合改革的重点。欧主任希望该市的低碳发展能得到国家发改委、社科院等研究机构以及国际友人的支持。欧盟驻华使团贸易与投资部一秘Laurent Javaudin先生表示,在即将进行的温家宝总理与欧盟主席的会面中,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将是重要议题。本项目在此背景下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经验。

10.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试题判断题答案 篇十

第1题:2010年4月,UNDP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中国走向低碳之路的一揽子政策选择,建议渐进实施碳税制度.是

第2题:自从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政府的财政收人占GDP的比重开始减低.是 第3题:碳税政策能抑制碳排放增长,对经济没有负面影响.否

第39题:基于项目的碳市场主要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约机制(JI)的市场.是

第4题:发生赤潮时,大量浮游生物浮在水面,减少或隔绝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使大量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而死。是

第5题: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发展低碳交通是未来的方向.是 第6题: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是

第7题:成年人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95%,如果人体减少水分10%便会引起疾病,减少20%-22%就要死亡。否

第8题:社会循环是循环经济的最高级形式.否

第9题:1999年后,意大利通过立法的形式开始实行“绿色证书”制度。每张证书有效期为18年。否

第10题:日本称无害化处置产业体系为“动脉”产业.是

第47题:生态补偿是指对生态损失进行弥补,以恢复和保护生态服务功能的理论与方法.是 第48题:低碳消费指标包括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两个核心指标。否

第11题:能源利用指标中能耗强度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越小,能源利用效率越低。否 第12题: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越高,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越低下。是

第13题:环境法的利益平衡中,首先应明确基本的环境公益和基本的经济公益应当满足的原则,建立基本环境公益的保障机制。否

第14题: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是

第15题: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是 第16题: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和基本内容,不只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是内在要求和不可或缺的内容。是

第17题:“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是

第18题:日本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国,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否 第19题: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否

第20题:根据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确,外部性问题均可通过协商后的补偿得到解决从而实现外部性问题内部化.是

第21题: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否

第22题: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80%.否

第23题:1999年后,意大利通过立法的形式…….有效期为18年。否

第24题:瑞典已成为风能占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2006年达到23%,到2030年将达到75%,铸就名副其实的“风电王国” 否。

第25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没有出现。否

第26题: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创新。否 第27题: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三位。否

第28题: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是

第29题: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全建立起来,政府、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弱化,企业、公众和中介组织成为最广泛的参与主体,各自主动履行其基本职能,彼此之间协调统一,良险发展。是

第30题: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是

第31题: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改善能源、环境状况,而且其较大的产值对于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

第32题:积极拓展国内光伏产品应用市场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是

第33题:消费的物质保证上看,消费决定于以增值价值为核心的经济运行,即消费决定生产.否

第34题:“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是

第35题:低碳消费首先需要一种态度,然后形成一种习惯,最后定型为一种价值观.是 第36题: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

第37题: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第38题: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

第39题:综合能耗强度这个指标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数据需求量不大且易于被决策者和公众理解;其缺点是过于笼统。是

第40题:范式涵盖了模式,具有整体性的意义.是 第41题:“产品营销模式”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是 第42题: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属于零碳技术.否

第43题: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改造,可以破坏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相互补偿和调节功能、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为原则。否

第44题:光伏产业属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受企业及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否 第45题:人类可以采用征服者统治异民族的方法来对待自然界,而应当在改造的同时,积极地加以保护,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双方的协调发展。是

第46题:我国低碳经济在整体上还处于“要素驱动型”发展阶段,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贡献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是

第47题:低碳经济是消耗化能源小、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经济,是一种以能源效率高、碳排放强度低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模式.是

第48题:CO2虽然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其增温潜力(GWP)是最低的。是 第49题: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煤炭,燃煤发电占电力结构的80%.是

第50题:循环经济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创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的途径。是

第51题:新材料技术被誉为“高技术的基础”,是介于基础科技与应用科技之间的应用性基础技术。是

第52题:我国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决定了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清洁能源比例较低,CO2排放强度高,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异常突出。是

第53题:保护和改善环境仅指保护好现有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严衡。否

第54题:碳排放权交易是指根据各国政府实现对《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的前提下,对本国企业实行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控制的同时允许其进行交易。是

第55题: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否

第56题:低碳经济的发展仅靠单一市场规则也是可以实现的.否

第57题:“新领域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否 第58题:“低碳经济”这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顺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与放弃的过程.是

第59题:“低碳”概念由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是 第60题:我国水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是

第61题: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它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很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是

第62题:中国又是一个煤炭消费大国,2007年煤炭消费占全球的30%左右,国内一次性能源需要中,煤炭占70%,电力部门90%的燃料是煤炭.是

第63题: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是

第64题: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否

第65题:减量技术能够延长原材料或产品的使用周期,通过多次反复使用,减少资源消耗及废弃物产生的技术.否

第66题:低碳模式以自然生态系统系统为背景,以社会经济系统为核心,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优化消费习惯达到减少碳源的目的。否

11.低碳经济的机会 篇十一

看过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各国政要的争吵,我们不禁会问,这场无果的大会到底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为何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实际上,大会的无果而终正是因为巨大的利益博弈难以达成一致行动的意见,这背后的利益棋局,会深刻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以欧洲很快要开始征收的“碳税”来讲(法国已经开征),我国的企业出口到欧洲的产品马上就会遭遇阻碍,很可能发展中国家,比㈨中国也会被迫征收这种关税,对冲其影响,这可能都将反应到我们用水、用电等生活成本上。

无论怎样,整个世界走向低碳经济之路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的讲话中已经强调,中国已经是可再生能源大国。

未来五年,各国对清洁技术的投资势头和规模都不会降低,而且中国其至超过美国。根据突破研究所和信息技术创新基金会两家机构发布的报告,到2013年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清洁技术投资将总计达到5090亿美元,其中中国已从经济刺激资金中拨出1770亿美元,作为发展绿色项目之用(包括采用电力动车组的高速铁路);对比之下,美国在同期内的投资为1720亿美元,如果都按照计划落实,美国的投资要稍低于中国这只是政府的投资,通常其撬动的商业投资将达到数倍乃至10倍,那将意味着万亿美元的产业将在未来4年形成。

“风光”依旧

走出经济危机之后,全球光伏产业开始复苏,代表新一代光伏技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成为这一轮产业复苏中的一大亮点。全球薄膜太阳能龙头企业美国First Solar近期表示,计划2014年其碲化镉(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块每瓦制造成本将达0.52-0.63美元。相较于目前每瓦约0.93美元的成本下降30%~40%,转换效率由目前的10.9%上升至12.5%,提升1.6个百分点。

无锡尚德太阳能董事长施正荣说:“在纳米技术的帮助下,未来硅材料的转化率可达到35%。如果投入大规模商业量产,将极大地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而华冠光电CEO匡周则表示,公司的CIGS(铜铟镓硒)电池已经做到20cm×20cm的中试阶段当然,CIGS真正产业化,还需要时间,但目前已经取得的长是进步预示着薄膜太阳能的道路是可以走通的。同时,通过物理方法提高光伏电池转化率的方式,比如太阳追踪器,也具有不小的市场。

整体上,清洁技术里目前最受关注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前两者发展较快,第三类生物能还没有实现商业化。太阳能的下一阶段的机会要看国内市场,目前包括无锡尚德在内的很多企业都在对政府进行游说,期望太阳能发电的上网电价能够通过一定的补贴降低下来,游说应该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从企业的成本角度考虑,多晶硅原材料价格的下降是迫使企业从单一的外销转向国内市场的主要因素。

风力发电虽然也仍然有一些核心技术没有完全实现自主,但更为迫切的问题和机会,在于已经建成的大量风电场发的电如何才能并入电网,因此柔性的输电管理和其调节作用的储能技术就成为过去一年的投资热点,未来仍然有机会。比如青云创投投资的三得普华,就是从事电站的输电柔性管理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坚强智能电网

解决清洁能源接入和调度问题的关键是建设智能电网,而推广柔性输电系统的应用必将先行。2009年5月21目,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名为“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2009年~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规划、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以及各环节试点工作;201]年~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2016年~2020年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这张智能电网的核心引擎是总投资约6330亿元的特高压电路,它将带动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避雷器、抚瓷、特高压开关设备等方面的市场需求。另一个重点部分是网络智能化方面的投资,总计7.260亿元,它的目标是实现电网的自动化,这是建立智能电网的意义所在,它包括信息化平台、调度自动化系统、稳定控制系统、柔性交流输电,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微机继电保护、配网自动化系统、用电管理采集系统等。

整个智能电网投资巨大,产业链条很长,存在众多电气设备制造商、通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机会,比如仅我国需要的变电站就已超过百万,智能电表更是拥有3000万块~5000万块的需求。但提醒创业企业的是,这是一个央企垄断的行业,民营的设备厂商可能要随时做好被国企收购的准备,因为这个行业的最终采购方只有一两家电网公司,如果是只用于电网行业的设备,收购其实也并非坏事。

实现全网各个环节的自动化之后,这个电网就具备了极强的兼容性,大大利于风能、光伏、核能、地热、潮汐等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利用,也就是为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的体系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给用电一端带来更大灵活性,利于电动车配套的充电站的普及,甚至可以当作通讯网络来使用,等同于建设了又一个宽带互联网。

“十城千车”上路

投资比亚迪的中美能源,据说已经把比亚迪用磷酸亚铁锂做的储能电池直供到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厂,这验证了上面智能电网发展的路线图,分布式发电和储能会先发展起来,在某种程度上,是为电动车充电站做铺垫。不过,这也不免让外界疑虑电动车是否是中美能源投资的一个概念。

当然,疑虑不必太重,“十城千车”计划在国内已经实施,2010年必将看到上路的电动公交和出租车。最后当然不止10个城市,也不止1000辆车,很多城市有电动车上路,但没有算进这个计划。同时,准确地说,千车也不单纯指纯电动车,也有混合动力汽车,也有的是镍氯电池技术的电动车,而不是锂电池。但大多数汽车和电池厂商都已经将技术路线集中到锂电池的方向上,纯电动车要上路,到底等到什么时候,现在并没有定论。技术方面的疑虑当然存在,因为全世界都是第一次把电动车带出实验室,大规模量产,电池的一致『生问题、驱动电机的芯片问题,即使比亚迪上万工程师夜以继目的研发工作,也很难解决全部问题。

磷酸亚铁锂等电池材料的生产,天津的斯特兰公司目前在国内做到产量第一,但总经理段镇忠也表示,自行建设的机器设备比较土,看上去有点简陋,影响了公司和—些大汽车企业的合作。尤其是外商来参观的感觉不好,未来的很多精力要放在改造设备和提高量产质量方面。段镇忠还表示,磷酸铁锂的制备厂商其实也不排除被大型汽车厂商兼并的可能,因为汽车厂商还是处于强势地位,而且真正量产电动车,材料的需求量非常高,并购对于汽车厂更合适。在驱动电机方面,芯片方面会能出现一批不错的新企业,但电池制造方面,特别是锂电池电芯等,投资门槛较高,传统电池企业更具有优势。

回到电动车,其核心技术即使都解决了,进入市场,至少是同等排量的车两倍的价格,这种现实会导致汽车厂商绝不会冒然杀入市场找死。比亚迪内部甚至说。没有对个人消费者的直接补贴就把电动车推向市场,最后的结果是买车的都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上一篇:感恩亲子心理活动总结下一篇:参加培训班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