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劳务经济促进跨越发

2024-08-17

发展劳务经济促进跨越发(精选7篇)

1.发展劳务经济促进跨越发 篇一

实施“工贸强区”发展思路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XXXX区辖区面积465平方公里,辖8镇1个街道办事处,共有104个村(社区),人口56万。近年来,我区毫不动摇地坚持“工贸强区”发展思路,立足城市中心区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实施“三大策略”,推进“六个共识”,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全区共实现生产总值28.38亿

元,增长15.4%;完成财政收入30247万元,比上年净增4789万元,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实现1615万元;全年新开工项目231个,比上年多82个,其中工业项目157个,比上年多73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7亿元,比上年多8.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2亿元,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2460元,增长14.5;外贸进出口总额5589万美元,增长30.6,其中出口总额4669万美元,增长40.4。各项经济指标创建区以来最高水平。

一、确立思路,找准经济发展定位

近年来,我区认真分析了XXXX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缘条件和人文环境,认识到XXXX区作为XXXX市的中心区,有“岭南都会”的美称,XXXX城是传统的商业重镇,历史沉淀下来的商品意识非常浓厚,自古以来XXXX人的商品意识强烈,而且有吃苦耐劳,反应敏锐,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们意识到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XXXX要加快发展源泉在人民、发展靠人民。因此,我们把发挥XXXX人浓厚的商品意识和重商营商优势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把工业和商贸服务业摆到突出位置,确立了“工贸强区”发展思路。同时,XXXX区又是XXXX市的核心组成部份,XXXX区56万人口,有40万生活在城区,所以XXXX的优势在城市,潜力在城市,活也在城,兴也在城,XXXX区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主线,构建“城市中心区”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实施三大策略,激活城市经济发展因素

第一,开发内源和借助外力策略。内源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外力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力量,一个地方经济的充分发展应该很好调动这两方面因素,不能只重内源忽略外力,也不能只依靠外力而偏废内源。XXXX区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发内源和借助外力同等并重,很好调动这两方面因素。在开发内源方面,着力挖掘本地人才、资金潜力,发挥优势,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发展县域非公有制经济。一是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大力发展民营工业、商贸流通业和农业企业,迅速扩大经济总量;二是创造条件,吸引外出务工经商赚了钱的能人,携资金、技术、项目回乡办企业;三是开发XXXX人文资源,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服务。特别是要发扬XXXX人重商营商的传统,开发XXXX商贸能量之源,重振“岭南都会”的雄风。在借助外力方面,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和经济技术交流,使国内外的经济资源为XXXX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一是通过灵活多种的招商方法,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到XXXX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办厂、经商、创业。特别是要通过落实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降低创业成本,为发达地区的民间富余资金开出一条“导流明渠”,引导发达地区特别是江浙、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间富余资金到XXXX投资;二是着力引进、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既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模式,又学习后发地区的赶超经验。特别是学习温州发展经验,借鉴“温州模式”以及学习我们周边的高州、信宜等后发地区赶超经验。

第二,大商贸策略。XXXX人的重商传统和创业精神,XXXX在历史上商品集散地的地位和现实基础,区位优势、地缘因素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都是我们加速商贸业发展的巨大能量,使XXXX实施大商贸策略成为可能和必然。一是科学定位,把XXXX区建设成为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把XXXX商贸辐射面定位在广西、雷州半岛以及西南和海南岛辐射范围。商品定位在高、中、低档商品齐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俱备。服务定位在产品以外销为主,兼顾国内外市场。市场的销售方式以批发为主,兼顾代购代销和旅游休闲购物。经营主体以个体工商户和厂家直销为主。二是加快培育市场体系,营造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效应。建设完善商贸基础设施和配套完善服务系统,改善营商环境,增强XXXX商贸竞争优势,树立商贸物流中心的城市品牌。三是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发展新型商贸形态。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资金集聚效应,引导各方资本投资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商贸流通业。五是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构筑商贸物流中心中的积极作用。制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实现商贸流通业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协调发展,理顺商贸流通管理体制,加强对全社会商贸流通的宏观管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上来。营造商贸人文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六是

2.发展劳务经济促进跨越发 篇二

关键词:贺州市,发展循环型工业园区,思路

一、贺州市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园区功能定位不够准确, 长期以来, 贺州市缺乏对工业园区产业现状的深入研究分析, 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关于全市产业布局、发展的整体规划, 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工业园区准入制度, 导致企业入园门槛过低, 主导产业不突出, 难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二是园区内产业规划布局欠合理, 主导产业特色不够鲜明。贺州市对现有的工业园区没有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和分区, 各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不够明确, 特色不够鲜明, 园区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如对旺高工业园区最初定位为:“以接纳粤港澳台和江浙闽等地区的产业转移为主, 同时发展有资源可依托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加工业, 并根据工业区发展情况, 逐步发展高科技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此定位较为笼统, 没有真正明确工业区的主导产业, 导致已引进的36个企业45个产业项目, 包括食品、制药与电池、粉体、稀土等对环保、卫生环境要求有极大差别的企业, 园区内企业是无机结合, 并非有机群聚。由于针对性不够强, 企业相互之间关联度也不高。

三是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低。贺州市工业园区的企业基本上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为主, 产业发展方式粗放, 高能耗、高排放的资源型工业比重大, 占到70%, 原料型粗加工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多, 产业中的小制造、小加工工业所占比重较大,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偏低。园区内的废水、废渣、金属边角料等被当成废弃物排向环境, 没有进一步循环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不仅对资源和能源造成极大地浪费, 而且也极大地污染了环境, 增加对环境的污染和负担, 也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四是环境污染较严重。有关数据表明, 近年来, 贺州市工业园区的二氧化硫、工业粉尘、污水排放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园区规模大、企业多, 排放的污染物自然也多, 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园区内的各个工业企业各自为阵, 采用的一般都是末端污染治理的方法,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

二、贺州发展循环型工业园区的基本构想

贺州市的循环型工业园区要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通过园区产业之间的生产耦合, 使物料、能量、产品在园区内产业之间进行循环, 将某企业产生的能量、水资源的和废弃物等从一个产业转移到另一个产业继续使用, 建立不同工业流程和不同行业之间资源共享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关系, 为废物找到下游的“分解者”, 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良性循环流动的过程, 通过对工业废物的资源化再利用, 实现工业增长的低投入和三废低排放甚至于零排放, 建立工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实现产品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 达到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的目的。

可以以现有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及工业集聚区为主, 通过群落化、组团化、专业化进行布局, 重点发展和改造五个循环经济园区:富川华润循环经济产业核心区、西湾有色金属产业园、西湾电子科技产业园区、旺高工业园、信都建材林产工业区。寻求园区内企业间的关联度, 进行产业链接, 建立企业间的生态平衡关系, 以实现工业生产最佳化。追求的目标是系统内各生产过程从原料、中间产物、废物到产品的物质循环, 达到资源、能源、投资的最佳利用和园区整体发展的集合效益。

(一) 建设富川华润循环经济产业核心区

富川华润循环经济产业核心区是贺州市全新规划建设的循环经济园区, 它通过产业链延伸、耦合和合理布局, 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各个产业中, 在园区内部实现物料、热、汽、水、电等的循环共生、共用, 努力做到资源利用减量化, 副产品再利用资源化, 水资源循环利用, 能量梯级利用最大化, 固体废弃物零排放, 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 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 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是一种产业共生型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模式。

富川华润循环经济产业核心区将重点布局华润核心产业, 即电力、水泥和啤酒产业。除此外, 还可配套发展相关延伸产业, 构建多条衍生配套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吃干榨净”的同时变废为宝, 生产高附加值产品。重点是围绕核心产业延伸产业链的项目, 配套建设相关利废企业, 将上游产业排出的废渣作为资源供下游产业进行资源化利用, 延伸产业链。一是利用电厂产出的煤粉灰、炉渣、脱硫石膏等废弃物形成“电力——水泥——建筑材料”产业链, 使华润电力——华润水泥一体化发展, 并与华润产业配套发展利废建材产业, 生产蒸压粉煤灰砖、粉煤灰加气混凝土、混凝土搅拌站等;二是“渣、水、气”循环利用形成“电力——啤酒——水泥”产业链。这是以电厂余热、水的循环利用为主线, 啤酒厂的废水、冷凝水可供给电厂使用, 废硅藻土用于水泥厂、电厂, 啤酒厂, 沼气回收生产热能再利用, 形成热电厂、水泥厂和啤酒厂相互耦合的产业链, 可充分利用能源, 减产废弃物排放;三是逐步建立“啤酒废渣——生物药品、食品、饲料循环利用”产业链。啤酒厂废酵母提取核糖核酸及深加工生产生化产品外, 还可进一步制造和加工成其他多种产品, 分别应用在食品工业、生物制药工业、饲料行业。

(二) 旺高工业园区

把旺高工业园区建成产业异生型循环工业园区模式, 重点规划发展华润制药及配套产业, 化工产业, 食品深加工产业等。一是依托本地丰富优质的中药资源, 引进华润医药并依托其综合实力壮大贺州生物医药产业, 开发贺州丰富、优质的中草药资源, 延伸产业链, 优化布局, 建设新型的中成药生产基地, 促进贺州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二是依托贺州丰富的资源优势, 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 使废弃物资源化, 进行彻底的回收再利用, 最终实现工业园区的零排放, 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为贺州食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三) 电子科技产业园区

把电子科技产业园区建成产业同构型循环工业园区模式, 主要是依托我市电子产业基础, 构建精铝、光箔、电子电容器等电子循环产业链, 重点发展铝光箔、中高压电子铝箔、铝电解容器及其上下游产品, 吸引、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加深产业链条之间的关联, 形成高附加值产业链。同时, 大力引进发展环保产业、计算机产业、太阳能利用、高能电池等非资源型技术产业, 建设循环型贺州电子产业。

(四) 西湾有色金属产业园区

利用华润电厂建成后充沛的电力资源和广西丰富的氧化铝资源, 配套建设相应的铝合金项目, 积极承接广东铝加工产能的转移, 通过铝合金项目建设, 将铝工业的上、下游链接起来, 形成完整的铝工业产业链, 打破企业内部产业链条, 将内部产业链条向外扩展并拉长延伸, 按照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优势互补, 实现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间的横向联合和资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主要布局精铝、钨及稀土深加工产品, 以及太阳能电池用硅片、锂离子电池材料等其他新材料项目, 形成再生资源产业链, 促进新材料产业集聚, 把西湾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建成外延产业链型循环工业园区模式。

(五) 信都建材、林产工业区

贺州有适宜林木生产的温度、雨量、土壤等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 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林产工业是贺州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也是贺州社会经济的支柱之一。把信都工业园建成产业链主导型循环工业园区模式, 重点发展充分利用林业废弃物的林———建筑板材加工产业项目, 林纸一体化产业项目等, 通过企业间的联产及物质、能量交换, 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坚持清洁发展、节约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 提高资源产出率, 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加快发展成为我市循环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这五个工业园区都是以物资的资源化利用和提高为出发点,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 在园区内通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推进重点行业的整体集成, 系统优化, 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在企业层面上推广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提升技术水平, 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和污染排放强度, 做好企业内部小循环, 促进产业内部的循环和行业间的耦合与共生, 搞好企业间产品链的有机链接, 实现区域或企业群落资源循环, 连续利用, 实现污染物排放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目标。

三、构建促进贺州市循环型工业园区发展的有效机制

(一) 科学制定循环型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制定规划的目的就是强调预先知道、预先预防, 有预先对策决策, 便于政府等部门对园区、企业发展循环型工业园区进行评价、考核、奖励和惩罚, 使循环经济理念变为人们自觉地实践活动。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及循环型工业园区经验, 在《循环经济促进法》、《贺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导下, 加快制定一套完整、详细、切实可行的贺州循环型工业园区发展整体规划。规划要对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安排和部署, 在园区布局规划、园区开发建设规划、园区资源配置规划等各个环节都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 将该市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能源的循环利用、工业企业的生态产业链等纳入规划整体中, 既要立足长远, 也要立足本地实际资源优势、产业优势, 还要把对该市现有的工业园区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机结合起来, 拓展和延伸产业链, 强化清洁生产、淘汰落后, 实现产业升级, 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和产品的附加价值。

(二) 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 需要巨额资金投入, 要创新机制体制, 多方筹措资金, 解决循环型经济的投入难问题。一是充分利用好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对贺州市发展循环型工业园区重点项目、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支持;二是增加鼓励发展循环型工业园区方面的预算支出, 继续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三是成立循环经济专项发展资金, 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 对关键项目、关键技术加大投入力度;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拓宽投资领域;五是创新融资体制,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循环型工业园区的扶持力度;六是充分发挥民间投资主体作用,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循环经济发展领域。

(三) 建立健全循环型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循环型工业园区评价体系既是政府制定循环型工业园区发展和加强管理的重要依据, 也为调整和改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数据支持。建立一套科学严密、操作性强的循环工业园区评价体系对贺州发展循环型工业园区有着重大的作用。应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和《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下, 根据贺州的实际情况, 从宏观和工业园区两个层面加快建立健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体系内容应该包括资源综合利用指标、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废弃物排放指标等指标, 从制度建设上推动循环型工业园区发展。

(四)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循环型工业园区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建设产品研发和检测平台, 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 加大科技投入, 加强产学研联合, 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大力推广能量梯级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回收处理等技术, 实现园区整体联动, 形成可靠地技术支持体系。一是加快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研发, 重点突破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高效节能节水和水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 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废弃物的产生,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二是推进循环经济科技成果转化。突出科技创新对循环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循环经济关键共性技术的推广示范, 加快循环经济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 扩大成果应用面。

(五) 建立健全循环型工业园区的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依法推进循环型工业园区发展;二是加大对循环型工业园区特别是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园区的配套能力和服务功能;三是建立完整的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实施细则,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四是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技术、土地流转等优惠政策, 促进循环经济园区快速发展;五是强化政府行政督察和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废弃物排放和处置的监督管理, 加强对行政决策的跟踪监督, 加强对循环经济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的监察监督;六是加强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参考文献

[1]吴群, 杨萍.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在循环经济中的战略意义——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园区建设[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

[2]陆佳.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生态园区规划实践—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7.3.

[3]闫二旺, 张艳平.山西省焦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0, (1) .

3.发展劳务经济促进跨越发 篇三

关键词 以水兴城;滨湖新城;科学规划;山东省微山县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21世纪,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不同功能的城市新区得以确定和发展,不少城市的规模、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有限水资源不可能支撑城市的无限扩张,城市建设用水,耕地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对于部分城市而言,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因素。然而对于依湖而建的山东省微山县而言,水资源却成了该县发展的瓶颈。对于水多地少的微山县,如何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即微山湖,成了微山县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结合国内外有关城市发展的经验,本文以微山县合理利用微山湖水域促进城市发展为例,结合“以水兴城”这一理念,探索城市发展的新举措。

1 微山县与微山湖概况

微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江苏省交界处,西邻江苏省沛县和山东省鱼台县,北靠济宁市任城区,东与邹城市及枣庄市毗邻,是中国荷花之都,山东省经济强县。辖15处乡镇(街),总人口69.5万,总面积1 779.8 km2,其中微山湖面积1 266 km2,微山湖,又称南四湖,位于山东省南部的微山县,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是中国荷都、北方水乡、铁道游击队故乡。微山湖南北长120 km,东西最宽处达25 km,水域面积达1 266 km2。微山县县域以湖为基础,呈陆地环湖结构。对于依湖而建的山东省微山县而言,水资源确成了该县发展的瓶颈。如何合理利用微山县境内微山湖的水资源,结合微山县的实地情况,开拓微山县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是摆在微山县政府当前的头等大事。对于水多地少的微山县,如何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即微山湖,成了发展微山县经济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微山湖在微山县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位置愈显突出,但是由于各种历史文化原因,微山湖的经济价值却没有被充分利用和开发,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微山湖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成为微山县经济发展的新难关。

2 微山县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从表1来看,微山县产业三大产业结构次序仍然较低,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过分偏大,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滞后。三大产业结构的次序低导致经济效益低,产业比例失调,产业结构层次低,对城市经济发展形成刚性制约,也造成城市经济系统稳定性差。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约2%,第三产业则低约2%,滞后于全国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

根据微山县2006-2013年统计数据,微山县GDP、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商品额等几个重要经济指标的走势都是逐渐增长的,充分显示出了微山县的经济在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2013年,微山县的GDP值为325.02亿元,相较于2006年增长了2.4倍;人均生产总值29 843元,同比增长10.9%,相较于2006年增长了2.5倍。

单就经济实力而言,微山县是山东南部五市42个县(市、区)中,地方工业规模、GDP总量、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均具有发展的优势。根据相关统计年鉴显示,2013 年微山县的人均 GDP总量处于济宁市平均水平之上,但仍处于山东省平均水平之下。在济宁市12个区、县中,微山县GDP总量位于第4位,达325亿元,人均GDP总量位于第5位,为31548元。单就济宁市而言,微山县经济水平位于中上游的位置。但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微山县经济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3 扬帆起航促进微山跨越发展

3.1 着力改善保障民生,打造开放包容的和谐湖区

2011年以来,微山县安排民生支出8.1亿元,启动实施了民生保障十大体系建设。投资1.5亿元的新实验中学和投资近4 000万元的社会福利中心和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投资8 000万元的县医院门诊病房楼即将建成。加强生态建设,治理采煤塌陷地800 hm2,保护恢复湿地面积5 533 hm2,全面完成网箱网围、畜禽养殖、餐饮船只和非法码头规范清理等南水北调重点治污任务。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1]。

3.2 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发展优质特色大农业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微山县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进程要加快,以城市化来促使社会资源配置更加集约化和合理化,加大工业化推进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等级、技术要求等级、产业产品竞争能力等方面的提升[2]。一是要着重改善产业结构数量与比例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加快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变。对粮食品种、结构深度优化,加强优质粮种制度工程的实施。至2015年底全县的优质粮种种植面积发展到2.67万hm2,优质良种小麦的种植率争取达到90%,优质杂交良种玉米的覆盖面积要达到90%;加大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围绕安全、生态、优质、高产目标,着力推进种植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适应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的湖区水文条件的变化,调整微山湖区种植和养殖结构,实施科学繁育和养殖,针对微山湖特有的水产品建立人工繁育和养殖生产基地。加大对休闲观光渔业、生态渔业、和出口渔业的发展力度,着力培养湖区渔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推行科学的、集约化的高效养殖技术、生态养殖技术和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技术,着力于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的建设。

3.3 以旅游業为龙头,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以旅游业为龙头,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加快对交通运输业、商品贸易、餐饮行业等传统服务行业的改造与提升,对带动辐射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的新兴的服务业,着力提高其服务的档次与水平[3]。微山县坚持“中国荷都”“北方水乡”的旅游主题,以建设现代化的湖滨新型生态旅游城市和全面展现微山湖风光为目标,坚持以高标准、高起点以及高水平的管理,打造出独具水乡特色风情的荷韵旅游胜地。此外,应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促进旅游相关产业,如住、食、购和娱等的共同发展。首先,在“住”的方面,充分把握利用湖乡特色,发展家庭旅馆,促进当地居民的收入并满足现代游客的多样性需求。其次,在“食”上,建立微山特色旅游商品超市一条街及风味小吃一条街服务。在“购”方面,建立微山湖纪念品研发及销售中心,增加旅游食品、工艺品以及纪念品等的种类和特色,丰富微山湖文化。在“娱”方面,在适度开发文化娱乐的同时,要利用湖乡的优势,丰富湖上及周边文娱特色,同时要增强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全方位共同努力,实现微山湖由旅游大县向旅游强县的转变。

3.4 加快建立“微山湖经济区”政府和民间的合作机制

微山县地理位置优越,处在鲁南城市带中部,东与山东省临沂市毗邻,北部和西部与济宁市所辖的邹城市、任城区相接,南部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沛县等地相邻,这些周边县市与微山的合作对微山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良好自然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微山县优越的自然环境也备受青睐,这为微山县与周边县市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建立合作机制不仅可以提升微山县的交通状况,还能进一步突出其在水运方面的优势。通过加强与周边县市交通网络的建设,可以使得双方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实现双赢。除此之外,利用民间力量推动经济合作,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灵活性和相对自由性以及成本低、见效快等的优势[4]。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分为不用的层次,是以民间的力量自下而上的推进政府间合作,通过研究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地区间的协作,可以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经济共同体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泽英.江北水城的生态文明之旅[J].环境经济,2009(1).

[2]李强.微山县域经济问题与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07.

[3]郑子辉,丁琦钊.微山跨越发展帆满劲足[N].济宁日报,2013-02-06.

[4]王卫.中小城市间协同发展策略研究-以枣庄市微山县协同发展为例[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1.

4.发展劳务经济促进跨越发 篇四

一、树立大督查理念。牢固树立以大督查促工作大落实,以工作大落实促经济大发展的理念,使督促检查成为推动县委决策落实的重要手段和实现既定工作目标的重要保障。一是思想上引。县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督促检查工作,把科学决策和督促检查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作出决策的时候,就研究抓落实的问题,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抓大督查、大抓落实的共识,为督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行动上带。县委主要领导不但始终关注和指导督查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施工现场了解情况、督查进展,推动落实,还亲自为督查人员讲授工作方法,对督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帮助解决。其他各县级领导也积极主动地抓好所分管部门和联系乡镇的督查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任务上压。县委主要领导经常听取党委办公室和县委、政府督查室工作汇报,定任务、压担子、提要求,对各项工作任务都做到任务到人、目标到岗、责任到位,对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一律实行行事历管理、责任表落实,做到“五有”,即有方案、有台帐、有措施、有阶段目标、有责任领导。通过思想上引、行动上带、任务上压,全县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形成了人人抓督查,事事重落实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大督查格局。协调各方力量,整合督查资源,形成了方方面面抓督查的强大合力。一是整合领导力量。注重发挥四大班子的集体智慧和整体功能,建立了县委常委会领导下的重点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由县委常委担任组长,赋予各领导小组事权、财权和人事建议权,实行双向责任制,既抓好领导小组工作,又联系乡镇工作,包抓全县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情况,加强协调调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互支持、团结协调的良好局面,为推动督查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构建督查网络。组建成立了县委、县政府督查室,正科级建制,编制4人,全面负责办理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会议议定事项、领导批示、交办事项,定期组织阶段性重点工作专题督查,筹办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大型督查活动,并协调指导全县党委、政府办公室系统督查业务工作。全县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和县直69个部门确定了督查分管领导和督查员,构建了党委抓总、办公部门协调、督查机构具体承办“三位一体”、上下联动的督查网络,从组织架构上实现了督查工作的全覆盖。三是创造督查条件。将督促检查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配备了督查工作专用车辆。在参加县委研究部署工作的会议、跟随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基层调研和检查工作等方面提供便利,让督查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工作思路和领导关注的重大问题,以利于更好地开展督促检查工作。

三、突出大督查重点。督查工作头绪繁多,必须统筹安排,明确重点,以重点工作的落实带动全局。一是突出重大决策督查。确保决策落实,是督查工作的重要方面。坚持把上级党委、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县委全委会议、常委会议、四大班子联席会议、全县三级干部大会等重要会议议定事项,作为督查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及时对会议确定的重要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立项,明确承办内容、责任单位、工作进度、办理时限等具体要求,逐项进行督查,随时掌握情况,每季度进行通报,确保了各项决策部署的快速落实。二是加强重点工作督查。坚持把实干作为最大的工作能力,把现场推进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方法,对全县各个重点工作领导小组所抓的煤电化运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采取专题性会办、重点工作会办的形式,召集有关领导和部门现场办公,形成纪要,明确责任,减少环节,推动落实。每季度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全体县级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县直综合部门主要负责人全部参加,深入项目和工程现场,督查工作进展,帮助解决问题。包抓联系乡镇部门的县级领导每月至少3次深入联系点督查指导工作。三是注重专项督查。建立《领导批示情况登记簿》和《现场会办事项登记台帐》,对上级领导同志和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的批示,下基层调研发现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会办会确定的事项,逐人逐案逐项登记建档,每月以《督查情况(报告)》及时反馈办理落实情况,对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办结的说明理由,并提出中长期整改落实计划。四是抓热点问题督查。高度重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督办催办,制定了《政府门户网站群众留言督办工作规范》,创建《网站留言交办单》,由专人负责每半月对政府网站群众留言整理一次,对一些热点问题随时呈送分管领导批示,编号登记后印发乡镇部门办理。对于网民留言,能立即办理的立即办理,并以承办单位名义在网上答复;需中长期办理的先提出办理方案,并定期公布办理情况;不能办理或群众留言失实的,及时在网站上解释说明。每季度对网友留言办理情况进行一次汇总通报,并将网站留言办理情况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处理重大舆情能力的重要方面。

5.发展劳务经济促进跨越发 篇五

总期刊数: 总第七十六期

成文日期: 2004-8-12

编号: 青政办发[2004]63号

标题: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和“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创现代化名牌企业的步伐,增加企业及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信息产业为基础,以企业信息化为主体,以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根本,以信息人才和政策环境为依托,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推动行业和企业信息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青岛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

要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自主发展、开放竞争,应用主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积极引进、强化创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注重实效、联动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人才、信息企业和信息环境六大要素,力争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一)2010年目标

1.全市信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20%以上,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软件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2.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应用取得明显实效,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九十年代中后期水平。

3.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以及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全市形成100个重点行业的信息技术运用示范企业。

4.企业信息化取得明显实效,重点企业的内联网建成率达到100%,外网应用率达95%以上,1000家企业电子商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5.工业产品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新产品的电子技术应用比重达50%以上。

6.构建嵌入式软件共性技术开发基地、专用集成电路开发基地,形成一批市级信息资源平台,推动行业及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

(二)任务

1.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十一五”期间,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76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7%,产业整体水平达到20世纪末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主要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根据全市确定的六大产业集群战略,实施一批有发展前景、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对全市经济发展能产生倍增器和孵化器作用的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培育一批技术先进、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

(2)软件业。软件产业作为我市今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争取在3—5年内,把高新区软件园和市南软件园建成国内一流软件园和重要软件出口基地。两个软件园中的软件企业达到400家,占全市软件企业的60%以上;软件出口额5000万美元以上,占全市80%以上。对一些实力较强的软件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立足青岛,面向全国,发挥各自业务专长,努力开拓市场空间,力争3—5个软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确保5年内至少有1家企业突破10亿元。

(3)信息服务业。要进一步完善城市信息化环境,加快区域性信息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应用软件、网络服务和系统集成服务等知识型的现代服务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使其向网络化、社会化和商业化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开展电子政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网络服务、咨询服务、中介服务,引导信息需求,培育信息市场,实现信息产品供给和需求的良性发展。

2.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我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橡胶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四大传统产业。

(1)纺织服装行业。以产品设计电子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纺机设备智能化、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交流网络化为优化升级目标,重点提高纺织、印染、化纤、家纺和服装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应用信息技术加大对纺织服装行业落后生产技术和装备的改造,推广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工厂生产监测管理系统、工艺数据管理系统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十一五”期间,服装骨干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100%,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5%以上,产品科技含量显著提高,智能化水平在国内领先。

(2)食品饮料行业。以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生产管理信息化为主,重点提高食品饮料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十一五”期间,80%以上企业的主要生产线和关键设备采用自动控制技术,食品饮料机械的主要产品基本实现机电一体化与光机电一体化。支持几家名牌企业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结合生产工艺的改进,改造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重点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计算机辅助预测(CAT)、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控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销售、采购、库存、配送、物料等管理,逐步建立起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

(3)化工橡胶行业。以研究开发和推广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技术和在线检测技术、化工流程工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应用以及推广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为主要目标,重点搞好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轮胎、化肥等领域计算机生产控制与优化技术、化工故障诊断技术、监控与安全系统技术、工程设计技术等的应用。以提高企业自动控制水平为突破口,推进全行业的信息化管理。选择重点企业开展分子设计技术、仿真技术试点。建立和完善各行业的专业信息网,扶持满足化工橡胶行业特点的中介网络。

(4)机械装备制造行业。重点提高汽车等工程机械和机床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其中,汽车电子产业重点发展发动机电子控制、汽车传动和行驶控制、汽车安全及故障诊断、车身控制、汽车信息系统及种类汽车音响、汽车制造信息标识和维修服务电子设备、汽车用IC和各类元器件。“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应用率达到95%,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等应用率达到80%以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应用率达到50%以上;数控车床、数控锻压机床和成套数控生产线等产品的产量和国

产化水平在国内领先。

应用先进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和管理的科学化;开发和应用虚拟制造技术和并行工程技术,提高机械产品的功能层次和智能化、数字化程度;应用综合自动化技术,提升生产过程柔性化、自动化水平;应用企业资源计划,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开发和应用网络化制造技术,促进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计算机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改造优化的机电产品,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品。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投入

1.增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投入。有关部门在安排年度计划时,应在基建、技改、科技三项费用等方面,适当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倾斜,鼓励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2.各级政府对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咨询服务机构和重点应用示范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3.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从社会上筹集资金。充分发挥银行在资金筹措中的主渠道作用,金融机构要简化贷款程序,积极安排贷款,重点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企业的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各级担保机构要对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积极提供贷款担保。积极吸引国外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参与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设示范工程,实行分类指导

1.建设行业示范工程。在不同的行业、重点领域树立信息化建设典型,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扩大示范效应,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信息化建设。2.组织相关部门的专家对重点行业信息化工作进行调研、评估,加强分类指导。

(三)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在企业推行管理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新机制。公司董事会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承担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的人员,建立专业技术岗位年薪制、一次性奖励、项目承包、利润提成,在工资和奖金上向关键岗位技术人员倾斜,以及建立技术要素股份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鼓励以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依托组建股份制公司,采取政府、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技术骨干多元投资的新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四)加强市场化运作,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

鼓励、引导工程技术研究机构、生产力促进机构等各类技术开发和中介服务组织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与国内外优秀的软件供应商联合,围绕优秀软件产品、系统的推介、咨询、培训、二次开发、集成、监理等各环节,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提供配套服务,逐步形成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新型制造业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风险,促进以应用和服务为重点的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的发展。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评审标准,择优选择服务机构给予重点支持。

(五)改革投融资体制,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1.优化政府资金的投入方式。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吸纳带动作用,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的投入。政府用于软件产业发展方面的资金,应主要用于支持软件园区骨干企业的发展和对获得国家、省、市创新基金的软件企业进行资金配套。

2.实施资金倾斜政策。市计划、财政等部门在安排年度计划时,适当把基建、技改、科技三项费用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倾斜。政府要在资金上对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咨询服务机构和重点示范项目进行大力支持,每年拿出不低于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

(六)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积极营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良好环境

1.落实好国家、省、市已经出台的关于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政策。在“双软认定”、产业基地建设、税收优惠政策、软件政府采购、投融资体系和机制建立、软件出口以及软件市场监管等方面要下大力气,力争取得实效。在2003年完成软件企业及软件产品退税总额4000万的基础上,保证每年的应退税款及时足额返还。

2.支持公共技术开发,构建面向工业信息化的支撑服务体系。政府要为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方面的服务,降低软件企业在新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风险和技术门槛,带动我市更多的软件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为工业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成立专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咨询机构,组织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

建立开放式的青岛市企业和产品数据库,树立青岛经济网上形象;以企业商务在线为基础,联合各大信息网络服务商和“窗口”网络单位,构建面向全球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全市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年内,选择100家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试点。

3.完善技术交易市场,营造企业利用外部信息技术的社会环境。在全市树立技术商品的新观念,形成尊重技术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交易市场。政府要积极引导,规范技术交易市场,提供信息发布,让软件企业和应用企业相互了解,各取所需。

4.搭建青岛软件出口核心平台,为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服务。走软件国际化道路,是我市引进国际尖端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捷径。要利用政府形象和政策支持帮

助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快速发展我市的软件出口;以政府支持为依托,骨干企业为支撑,组建市软件出口联盟,建立面向国际的核心运营平台,形成我市软件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渠道和窗口,进而推动我市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充分利用政府城市间交往和国际合作机会,推介宣传本地企业,帮助促进企业向外发展。

5.启动“数字青岛”工程。借“奥帆赛”东风,迅速启动“数字青岛”工程,尽快实施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城市一卡通、“诚信青岛”、“平安青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地下管网设施、海洋资源信息化等一批建设项目,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组织,有效整合城市资源。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协调作用和资源优势,通过对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支持,给企业以市场机会,提高行业竞争力,借此带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完善青岛市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强化青岛市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功能

以“中国·青岛”综合城市门户网站为依托,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应用服务托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在全面宣传青岛、推介青岛的同时,通过搭建企业门户、网上招商、电子商务等全市统一的应用平台,进一步吸纳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信息网络入网互联,形成区域性信息网络互联中心,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信息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八)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组织领导

6.发展劳务经济促进跨越发 篇六

实现五个转变促进乐山个体私营经济大跨越

乐山市委、市政府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已迅速占据乐山经济”半壁河山“,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和市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将达59000户,私营企业达1900户.个体私营企业入库税金2.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1.6%,当年安置下岗职工3320人.

作 者:袁俊维 Yuan Junwei  作者单位:中共乐山市委 刊 名: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UNIVERSITY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CP 年,卷(期):2000 ”"(6) 分类号:F1 关键词: 

7.发展劳务经济促进跨越发 篇七

关键词:信息化,莆田,经济发展,农业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给农业信息化的实现带来了可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是农业发展的方向, 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重点。信息技术是农业结构发展的润滑剂, 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规范, 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推进莆田农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通过技术手段建立现代信息系统, 农业的生产供给销售环节会更加科学, 依托信息技术, 与农业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效率将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 农业的综合生产力也会得到提高, 农业信息化的意义不言而喻。农业信息化的范围很广, 涵盖了生产管理、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 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 推进农业信息化, 需要从各个方面来加强和提高。农业受到市场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是高风险的行业, 因此需要加强农业的信息化, 有效传递有关信息, 降低农业经营的风险系数, 从而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所以推进农业信息化势在必行。莆田的农业发展需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 增加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方式, 农村经济的发展才会有保证。莆田推广农业信息化, 将会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农村的信息化教育和科学技术应用将再上一个台阶, 农村的经济发展也会提高,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也将会逐步缩小, 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才不会成为泡影。

二、莆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在国家现代化的建设中, 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十分重视, 出台了惠及农民农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莆田的各级政府和相关农业行政部门依照国家的规定, 在农业发展中提高信息化的程度, 规划和建立农业信息化系统, 更好地对对相关机构和服务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该信息化系统还可以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业信息。截止到2012年年底, 全省的农业信息员已经达到1500多人, 农业信息员的队伍的建设日趋完善, 农业信息可以很好地进行收集。政府部门对采集而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生产动态等问题才可以提前发现, 对症下药, 出台相关措施妥善解决。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 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才能有科学的信息支撑, 农业的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才能具有针对性, 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省政府的投资建设下, 全省的气象系统更加完备, 形成了省级、地级、县级等服务中心和农村信息服务站, “莆田农经网”的雏形显现出来, 农村信息传输网络系统慢慢对农村的经济信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莆田农业信息网”在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农业的交流体系逐步完善和提高, 农民通过农业信息网更容易获得相关农业信息, 农业信息化的优势也逐渐凸显。

需要清醒认识的是, 目前莆田农业信息化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有些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这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针对具体问题研究分析解决的办法。农村的资金投入还不充足, 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甚至个别地方很落后, 农业的信息化得不到农民的响应, 失去群众基础, 农业信息化的开展就失去了意义和目的。另外, 莆田的农业信息化制度和体系不够完善, 信息资源的整理开发和涉及的范围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求, 农民不能获得所需要的农业信息, 不能享受到高水平的服务, 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急需加强, 生产环节的孤立与脱节使得有关农业信息缺乏时效性。除此以外, 对农村的贫困面貌认识不够充分, 交通和信息的建设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导致农业信息化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成效不大。

三、加快莆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一) 理顺体制, 明确机构, 强化政府的信息化意识, 为农业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重大, 相关政府部门和与农业有关的部门机构需要从思想上端正态度, 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监控和规划, 推广和建设农业信息化, 在财政预算中适当加大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同时, 把农业信息化作为农业上的重大举措, 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 通过这种结构上的调整, 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另外, 与农业相关的组织机构进行优化和完善, 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 保证对农业信息的准确掌握和采集, 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政府部门加强对体制、机构、意识等方面的重视, 农业信息化将会得到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实施起来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才会容易处理和解决。

(二) 抓住国家实施“金农工程”的契机, 加大农业信息投入力度, 强化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

作为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 “金农工程”加大农业信息的投入力度, 带动农业信息的基础建设和服务网络建设, 同时“金农工程”是一个公益性的工程, 广大农民也将从中享受到农业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政府部门改变原有思路, 寻找突破点, 建设农业信息的基础建设, 配套一批必要的网络通讯设备和网络办公系统, 促进农业相关部门对信息使用效率的提高。另外, 通过加大农业信息的投入力度, 提高农民信息技术使用水平, 将农业信息的覆盖面扩大, 让更多农民感受到农业信息化的便捷性。

(三) 开发与整合农业信息资源, 推进农业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目前, 农业信息缺乏综合整理, 农业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相关部门应依托新技术的信息手段, 建设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 更好地对农业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 让农业信息的利用价值大大提高。同时, 与农业相关的部门之间应该建立和完善交流沟通的机制, 通过信息共享, 优化农业信息系统, 开发和整合农业信息资源。针对实际信息, 农业部门提供必要的、实用的科技和信息指导, 让农业信息能真正给农民带来实质上的收入。

(四) 重视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 进一步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 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重视程度, 通过培养和教育一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 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相关农业站需要定期普及网络知识, 提高农民的网络运用水平, 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使用能力, 让农业信息的队伍建设能够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农民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需要自我的努力学习, 还需要相关农业信息机构的技术培训, 与农业相关的部门转变原有的思路, 把农业信息队伍建设当做重要任务来完成, 不能为了完成目标草草了事, 这样既不能保证技术培训的教育质量, 影响了农民的信息技术水平, 又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广泛开展。

四、结语

解决“三农”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上的重要任务。从莆田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来看, 并不理想, 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 政府需要大力的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使得农业信息化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 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

参考文献

[1]黄博.浅谈农业信息化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 (03) .

[2]陈金龙, 陈锦绣.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2) .

[3]强巴卓嘎.浅谈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做法[J].西藏科技, 2009 (08) .

上一篇:写下围棋的五年级作文下一篇:福建省初中数学竞赛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