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收费站发展标准化建设四步走
1.古浪收费站发展标准化建设四步走 篇一
信息化建设要四步走黄如福
成绩与问题
关于施工企业推行信息化的现状,需要肯定的是,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成绩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系统建设方面。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多数企业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制度,配备了专职计算机人员、计算机设备和基本办公软件系统,部分企业建立了企业数据库、中心机房(数据中心)和企业网络系统;在软件系统建设方面,建设情况可分三个方面,在工具类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成绩十分突出,如在工程CAD、概预算、投标报价、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计算、施工安全设计计算以及虚拟施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软件系统绝大多数不仅具有我国自己的知识版权,而且在应用方面基本取代了手工作业,使企业的某些生产方式、作业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半工具、半管理类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即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些企业成功地通过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简化了企业传统的办公流程,规范了办公管理,大幅度地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和公正性;在管理类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真正能为企业管理创造效益的信息化不多。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多呈现“孤岛型”、“鸿沟型”、“黑洞型”或“沙滩型”。
目前,在企业信息化上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有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中建海外公司、中交四航局等一些企业。他们这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于稳扎稳打,准备充分,同时充分考虑了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在具体的做法上,他们有的采取与软件公司联合开发或二次研发的模式,有的采取总承包的方式。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信息化的需求是企业经过严格的程序、深思熟虑后提出的,企业急需的信息系统或流程,优先开发并下大力度推广应用。
信息化需要驱动力
企业信息化首先要有驱动力。企业法人、企业最高管理者的管理需求,发展企业的愿望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紧迫感,是企业信息化最直接、最有效的驱动力。如果没有这个驱动力,企业信息化难以走向成功!只有企业最高管理者把企业信息化上升到作为改造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而寻找有效的实施方法,企业信息化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中,提出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要求,这只是一种政府引导行为。但是,如果我们的企业不把它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企业信息化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正确认识信息化
我认为,正确认识企业信息化非常重要。企业信息化是为企业改制和重组服务的,企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和方法,企业要通过推进信
息化,学习、研究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推进企业的改制和重组,理顺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和制度,支持企业的发展战略,最终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协同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为企业创造价值。否则,企业信息化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既不是信息技术,也不是软件系统,而是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信息化只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辅助工具!掌握信息化发展规律
除了正确认识企业信息化外,还要正确地认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一般来说,我个人认为,企业信息化要经过5个阶段:①支持阶段;②排斥阶段;③磨合阶段;④认同阶段;⑤协同应用阶段。如果我们的企业不能够正确的认识企业信息化这样的一个发展规律,不能够很好的控制和坚持“挺过”信息化的排斥期、磨合期,企业信息化就会夭折在摇篮之中。尤其是在排斥阶段,因为在推行信息化的过程中,必定会涉及某些个人利益、优势岗位和传统势力,会遭到他们的反对或抵制,从而使信息化的推行受阻。这时,如果企业没有坚定的组织,明确的态度和强有力地执行力,企业信息化是不可能迈过这道“坎”的!
信息化四步走
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我们知道企业管理大约可以分为:隐性管理层次、显性管理层次、量化管理层次、优化管理层次和精细管理层次,如果我们连自己的企业或需要上线的流程处在什么管理层次,不分青红皂白,稀里糊涂的上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失败是毫无疑问的。
企业信息化一定要从基础性工作做起。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过程,是企业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思想,重新设计运营模式,业务流程再造,优化企业组织,合理设置工作岗位,规范企业管理行为,严格企业规章制度的过程。这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的工作,是成功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必经之路或先导性工作。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从这些基础性工作做起。研究开发软件系统只是这一过程的结果。也就是说,要尊重信息化的客观规律,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做信息化。因此,多年来,我一再坚持倡导企业要走流程化、系统化、制度化、信息化的建设道路,即所谓的“信息化四步走”。
除了尊重信息化的客观规律外,从技术上,我认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企业要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做一个系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其次,要打好信息化基础。信息化基础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据中心、网络系统以及系统平台等;信息化标准最重要的标准是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以及企业数据库建设标准等。第三,在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基础上,选择好企业信息化的突破口,进行重点突破,并加强领导,提高执行力,保证系统成功上线。然后,在第一个流程成功上线并取得经验后,再按照信息化建设规划和企业的需要,有步骤的一个一个流程的上。这样基本上就可以保证企业上一个系统,成功的应用一个系统。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便于企业接受、消化、应用信息系统。
量身定做信息化
企业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不要过于追求技术水平的高低。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技术和管理模式两部分组成,技术和管理模式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我们在选择或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时,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系统的技术水平的高低,而应该是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适合企业管理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好的技术也没有用。因此,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就是最好的信息化。但是,适合企业的信息化不是企业现有的、未加优化改造的管理流程的直接信息化。
要做有效益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层次,管理上的跃进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很难直接衡量的,也不可能把“功劳”全部归功于信息化,但是,它又是极为关键的。也就是说,信息化的作用,很难直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我们知道在工业时代,投入和产出是可以量化统计的,但是,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带来的效益并不能像在工业时代一样被准确量化。
但是,无论如何,企业一定要做有效益的信息化,有效益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指南针!既然,有效益的信息化首先指的不是经济效益,那么,企业信息化的最直接的效益究竟是什么呢?通过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我们不能发现,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企业实现集成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也就是说,这些就应该是企业信息化的效益。例如,目前中国企业的管理,多为粗放式,我们和西方国家企业的差距就主要体现在他们的管理多为集约式,而这种集约式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化工具来实现的。
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长期任务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又需要企业的有效推进,还需要相关行业的支持,软件开发商的积极配合。当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热情很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一个长期任务,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投入建设一次就完成了。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有长远的眼光,从长计议,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做到抓住机遇,冷静思考;效益驱动,全面规划;重在应用,打好基础;重点突破,全面应对。推行信息化不能随潮流,而要切合企业的实际。在目前政府引导的前提下,企业更要自觉行动起来,不要把推行信息化当作“指标”来完成,或看作是强制性的任务来做。一定要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企业需要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应该全面衡量和规划,找准突破口,切忌大而全,不顾企业实际,片面地追求高新技术的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