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如何写记叙文(精选8篇)
1.材料作文如何写记叙文 篇一
中考满分作文记叙文写作技巧如何写
【谋胜方略】
记叙文写作是中考作文的“主打”文体,也是平时写作训练最重要的任务,而且许多考生也习惯于写记叙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应“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又要求写作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一类文在内容上的要求一般表述为“思路通畅,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章切题,中心明确,感情真实,内容充实”。可见,打好坚实的记叙文写作基础,是写好说明文、议论文的前提。作文,600字—800字的考场记叙文,要写得出彩,至少应符合以下五美:立意美、充实美、情感美、结构美、语言美。
【中考兵法】
技巧一:中心突出,立意深远
首先,立意必须集中而突出。即使需要使用较多的素材也只能统一在一个中心之下,这样才不会散而无主,不至于喧宾夺主。其次,记叙文务必符合积极、健康、深刻、高远的立意要求。其三,要善于从日常小事中发现深刻、有时代气息的主题,善于从事件的表面向深处挖掘,使主题变得深刻起来。其四,运用对比可以让人物的形象更鲜明,事件的中心揭示得更深刻。如将美与丑、善与恶、强与弱、悲与喜对比,将人或事的前后变化对比,将不同的人对某人某事的态度对比等等。另外,你也可以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暗示事件发展,衬托人物心情等,从而彰显主旨。如一篇《责任重于泰山》的作文。作者先用“每个人都有着每个人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作题记,然后分别用一、二、三作小标题,依次叙写了张老师出人意料地带病冒雪上课、检察长在战友(因救护自己而牺牲)儿子的判决书上签字前矛盾的思想斗争、县委书记为了泄洪抢险而顾大局舍小家决定炸除自己从小生活的村庄这三件事,说明了给学生上课是教师的责任、严格执法是领导者的责任、保护国家利益是所有公民的责任,从而使“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责任”的主旨得以凸显。
技巧二:详略得当,内容充实
选材要鲜活。即选构要真实、新颖、典型,从生活中捕捉精彩的典型素材,筛选出那些最高兴、最悲痛、最深刻、最难忘、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展现时代风貌的典型事件,或者概括提炼,或者放大细节,或者定格镜头,必能写出具有、独特个性、深刻感悟和超级感染力的佳作来。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如作文《一张贺卡》,作者以“贺卡”为线,围绕一个穷学生给老师“送贺卡”这件事展开生动描述,把“买贺卡”“送贺卡”“卖贺卡”三个场面一线串起,使文章曲折生动、感人至深;但在处理素材的详略时,却略写“送贺卡”,而把自己“买贺卡”前的思想斗争、老师“卖贺卡”后的感动心理浓墨重彩描述,这样就突出了一个正直、慈爱、善良的老师形象。
技巧三:情感真挚,叙中含情
在刻画人物时,要将真情实感融入到细致、生动的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中去,人物有了真情实感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可以通过细节描写、选用情感鲜明的词语、打造抒情语句来流露真情。例如《懂你,懂你》中描写丰富细腻、真挚感人。作者将“我”的深切感受、心理活动和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结合起来,一个,心思细密、宽厚温和、体贴女儿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技巧四:结构清爽,叙事生动
首先结构要完整,写人叙事要清晰。应善于运用前后照应、一线串珠等技法组织材料。其次叙事要生动,情节要曲折。叙事写人时可以使用前后对比法、设置悬念法、抑扬生变法、虚构科幻法等来使文章尺水兴波、妙趣横生。如一篇《我的这杯“苦咖啡”》的作文,作者分别以“麦田?烈日”“村边?夏夜”“小院 ?清早”“医院?黄昏”为小标题,按地点和时间变化为序依次描绘了四个生活场景,表现了作者和爷爷之间细腻深厚的祖孙情。这种以情为线的行文,立意、情感、事件以一贯之,极具结构美和情感美。
技巧五:个性人物,形象鲜明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大多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中心的。你可以通过个性分明的外貌、神态、服饰、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例如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便能体现出各自文雅有礼、粗鲁低俗、豪爽干脆、优柔寡断、风趣幽默、干巴木讷等迥异的性格。你也可以随着事件的发展或观察角度的变化,对人物进行多层次描写,或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特别要注意细节描写和概括描写相结合。
【观剑识器】
难忘的那一幕
时光常常在我们不经意时溜走,但有时又把我们定格在那永恒的瞬间,或使我们彷徨,或使我们流连,或使我们感动,或使我们深思.……(开篇由一丝感慨入题,运用排比,干脆利落而又文采斐然。)
前不久,我就遇见过这么一幕。那是过端午节的前一天,正是我们镇逢集的日子。难得有假期,我带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一大早就去逛街。大街上人来车往,十分热闹。两旁店铺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商家争相销售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空气里弥漫着各色小吃、水果的香甜味道……整条大街到处洋溢着节日前热闹的气氛。(描述大街上的喜庆气氛,既为人物的出场提供了合理化背景,又反衬了人物的悲惨境遇。)
我买了自己喜欢的零食,边吃边四处闲看。老远看到一堆人围在路旁的一根线杆下不知道在干什么,好奇心驱使我快步跑过去,钻进了人群。眼前出现的情景和节日的氛围极不协调。一个蓬头垢面、浑身脏兮兮的男人匍匐在飞扬的尘土中,右边的裤管瘪瘪的压在身下,紧挨在他身边的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在一堆分不清颜色的破被上躺着两个黑乎乎的小孩。男人的面前摊着一张还算得上干净的白纸,上面满是歪歪扭扭的字,一个已经斑驳的瓷钵压在一个纸角上,里面零星地散落着不多的硬币。围观的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只三两笔就把一个乞讨男人悲苦潦倒的形象呈现在眼前,实属传神。)
“啧啧,真是可怜,一条腿不算,还是个哑巴,拉扯着两个没娘的孩子,可咋活呀!”一个老太太一边摇头叹息一边往那瓷钵中放了几元硬币(简短一句话既交代子乞讨者的境况又体现出老太太的慈善;与下文众人的麻木形成对比。)
“可怜什么啊,都是装出来的,没准是—个骗子呢!”一个烫着大波浪的妇女鄙夷地说。
“是啊,是啊,现在装可怜骗钱的人可多了。”几个人也随声附和。(语言精炼,寥寥数语把旁观者的冷漠刻画入微。)
我伸手摸了摸兜中剩下的零钱,听到他们的话,又把手缩了回来。(“伸”“缩”两个字写出了我的矛盾心理。)
“让让,让让,有什么热闹好瞧啊?”两个油头粉面的年轻人拨开围观的人群,用锃亮的皮鞋拨弄了下摊在地上的纸。
其中一个皱着眉头道:“我当有什么好看的,原来是要饭的啊。像这样的人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活着让人恶心!”(尖刻的语言背后站着一个丑陋的灵魂。)
“是啊,是啊,看着就让人倒胃口。”另一个随声附和。
2.材料作文如何写记叙文 篇二
记叙文补写, 篇幅不长, 但分量不轻, 它既能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又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还能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 进而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作品的再造能力, 在注重素质和能力的教育大背景下, 其地位绝对不容小觑。那么怎样在片言只语间, 将看似简单的文字写文采飞扬、魅力独具呢?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准备:
一、审读题干, 明确要求
记叙文的补写具有很强的“情境性”, 欲使其切合材料要求, 审题时必须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干和提示的各项要求, 如:补入的位置、写作的对象、表达的方式、限定的字数等。同时, 我们还需明白补写的内容主要考查的是哪方面的能力。因为阅卷时, 正是根据各项要求的侧重以及达到各项要求的难易, 规定相应得分。比如:1998 年全国卷, 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 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 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子上学去了。
要求: (1) 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 补写中间的内容。 (2) 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 (3) 补写200 字左右。
题目简短, 但设题者的要求却是一目了然:
1.写一段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记叙文片段, 侧重于记叙和描写;
2.应紧扣“洗鞋子”这个话题来展开, 要与材料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
3.用第三人称的方式, 写200 字左右的文字。
设题者的要求, 便是得分的关键所在。同学们在写作时, 要注意准确把握得分点, 把各项写作要求落到实处。
二、研读文本, 衔接自然
记叙文补写属于情境式作文, 必然受制于所给材料, 行文时并不能任我们肆意驰骋, 天马行空。因而, 行文之前, 我们应认真研读文本, 弄明白材料的大致内容, 然后再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依据, 来推导事情的前因后果、构思事情的来龙去脉、勾勒人景物的动人形态。
比如, 2014 年的湖南卷19 题, 请续写阿必“不肯睡觉”的文字。那么在行文前, 我们就要读懂原文, 明确人物的形象特点, 续写才有依据, 才能符合人物身份。像文中“阿必一脸狼狈相, 鼻子上抹着一道黑。问她怎么了, 她装作若无其事, 只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短短几句中, 足可见阿必的可爱与天真;“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 她便觉不妙, 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等妈妈拧了一下热毛巾, 她两脚急促地逃跑, 一迭连声喊:‘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 她哭着洗了脸。”则充分地表现了一个两岁的小孩的那份稚嫩和顽皮。所以, 我们在补写必须尽力表现阿必的这些特点。
如果说与材料的前后连贯, 可以让补写做到行如流水;那么, 与生活的紧密相连, 则可以让补写的内容妥贴自然。补写的内容无论是人物、事物、情节, 还是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的环境, 还是有人物、事物和环境构成的完整的生活画面, 都必须符合生活本身所固有的一些规律, 这样才能使人觉得真实可信, 要合情合理。像阿必“不肯睡觉”, 如果光写阿必一人是难以表现出来的, 所以, 我们在行文时, 还要注意设题情景, 设置相关的对象, 让阿必不肯睡觉有见证者和参与者, 这样才更符合生活的逻辑。
还是就上面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这道题来说, 从给出的开头, 我们得知:同是一双鞋, 一只洗了, 一只没洗, 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显然是违反常理的。妈妈之所以如此做, 有意为之的其目的是启发教育小乐, 自已的事应自己做。“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一个“但”字, 揭示了其反常性。“没有洗”, 分明不是“忘了洗”或“还没洗”.暗示其中必有隐情, 这正是文章的立意所在, 即由小乐洗。可不少考生没有领会命题的含义, 导致思想性不强。
领会了这层含义, 这道补写题就容易完成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小乐纳闷了。眼前的两只鞋, 一只雪白的, 一只却灰不溜秋的。“平常, 妈妈总是将两只鞋洗得干干净净的让我穿啊!学校里的老师和小朋友还夸我最爱清洁呢!难道……?”小乐突然明白了。“原来, 妈妈是在告诉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要爱清洁就得自己动手。”于是, 小乐拿起那只没洗的鞋, 打好水, 放到盆里, 刷起鞋来, 一下, 两下, 三下……小乐忙得满头是汗。“原来, 刷鞋也是不容易的事啊!”小乐明白了平时妈妈给自己刷鞋是多么劳累。鞋刷好了, 虽然不如另一只洁白, 但小乐心里仍旧美滋滋的。
此外, 在记叙文的补写时, 我们还要不能忽视所补内容所处的具体位置:如果在篇首, 补写时就应注意衔接下文, 或与后文的某一点相照应;如果在篇尾, 就应注意承接上文, 或与前面部分的某一处相互呼应;如果在篇中, 则应注意瞻前顾后, 接榫自如。
三、叙中含情, 小中见大
叙述无情, 文章纵使华词丽藻, 读来也终寡然无味, 更不用说能打动阅卷的老师。我们要写出好的记叙片断, 在叙述客观的生活时, 就要有所寄寓;在记人叙事时, 就应饱含真情。所以, 有目的、有情感地对人物、情节、场景进行描绘, 哪怕片言只语, 也能亲切自然, 真实感人。像作者杨绛对阿必“不肯睡觉”的描写:“我在家时专管阿必睡午觉。她表示要好, 尽力做乖孩子。她乖乖地躺在摇篮里, 乖乖地闭上眼, 一动都不动, 让我唱着催眠歌摇她睡。我把学校里学的催眠歌都唱遍了, 以为她已入睡, 停止了摇和唱。她睁开眼, 笑嘻嘻地‘点戏’说:‘再唱 《喜旦娄》 (Sweet and low, 丁尼生诗中流行的《摇篮曲》) 。’原来她一直在品评, 选中了她最喜爱的歌。我火了, 沉下脸说:‘快点困!’ (无锡话:‘快睡!’) 阿必觉得我太凶了, 乖乖地又闭上了眼。我只好耐心再唱。她往往假装睡着, 过好一会儿才睁眼。”正是因为杨绛饱含着对这个顽皮机灵小朋友的喜爱, 所以描叙起来流畅而不失诙谐, 让人读后, 不禁莞尔一笑。
同学们要让补写的内容在精简的文字中出彩, 还要有精彩的描写。描写, 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把人物、事件、景物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 才能达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惟妙惟肖”的效果, 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根据补写的对象的不同, 我们可以将描写分为:写人、绘景、状物三类, 每一类在具体描写时, 又有着不同的手法。
比如补写的是对人物的描写, 就可以从正面入手:采用工笔, 对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加描绘;或者运用白描, 在三言两语间简单地将人物形象勾勒出来。也可以从侧面切入:通过与其它的人物的对比烘托、环境的渲染、情节的推动等方式, 来呈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果补写的对象是景物, 那我们则可从景物安排的顺序 (远近、高低、内外等) 、景物描写的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 和绘景运用的手法 (拟人、比喻、对比、夸张、通感等修辞方法和烘托、渲染、动静、虚实、点面、情景等) 三方面入手进行描绘。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道题:
我打电话给水站要求送桶装水。过了好一会儿, 师傅才气喘吁吁地把水送到, 原来电梯停电了, 他是爬了十八层楼梯上来的。
我终于明白, 温暖人心的往
往正是细微处显示的一份善良。
要求: (1) 根据前后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补充出中间情节。 (2) 侧重对人物进行描写, 至少运用2 种描写手法。 (3) 200 字左右。
这道题的要求题干中已经交代得很清楚, 侧重对人物的描写, 而构思情节的重点在结尾处:“温暖人心的往往正是细微处显示的一份善良。”所以我们要描写的是细微处的善良如何温暖人心, 要在描写中带着对人物的赞美和对小善的褒扬之情, 这样更能打动读者, 也才能与结尾处的感慨自然地衔接起来。
总而言之, 无论是哪种描写, 若能掌握恰当的描写手法, 再加上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运用, 那么, 即使篇幅不长, 也能让补写的内容栩栩如生, 意蕴深刻。
3.如何写好中考材料作文 篇三
那么,如何写好材料作文呢?笔者有以下认识和做法和大家共同讨论。
一、认真阅读吃透材料
一般情况,“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所以写“材料作文”,必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阅读“材料”,吃透“材料”的内涵和底蕴,然后通过想象、联想,发散思维,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认识或所受到的启发。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老者说:“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而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自定(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这一材料的主体是由对话的形式构成的,我们可以从关键人物的话语中寻找启示,然后围绕这个启示立意行文。这则材料中最关键的话在材料最后,就是老者说的:“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而以批评的态度去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抓住这句关键的话,细细品味便知:这则材料旨在启发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视角去看生活、看人生、看世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如果用欣赏的态度看周围的世界,用美好的心灵看周围的人,世界便会更加精彩。从这一角度立意,再结合作文要求“文体自定(诗歌除外)”,则可选文体有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鉴于材料寓意的含蓄性,观点明确的散文性议论文,应为得高分的首选。当然,假如你擅长记叙文体,就不妨构思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故事中说人生,揭示正确的人生态度。
又如另一则中考作文材料,它先写两个书法家的故事,一个一笔一画力求酷似古人,另一个一笔一画力求自然。材料的最后一段是:“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这段话就是议论。结合故事想这段议论,就不难看出材料的主题:要敢于创新。
二、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因为,供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无不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并且,不同读者的视角也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所得出的论题(结论)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作文者能够突破“人云亦云”的传统思维定势,力避“千人一面”。为此,必须展开“发散思维”,即“不囿常规,探求问题多种解决途径的开放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其特征是从同一信息源生发出来的不同看法,不同结果”(陈金明语),揭示出材料的深邃寓意来。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一条大蟒蛇和一条小毒蛇是朋友。
这天他们在路边发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
蛇兄弟想,这么大的个儿,可是一顿美餐啊。
蟒蛇说:我来对付他。
于是蟒蛇施展自己的绝技,用身体将大乌龟牢牢地缠住。而大乌龟早已将身体缩进了壳里,任凭蟒蛇怎么缠绕,也无法伤害到大乌龟。泄气的蟒蛇,气喘吁吁地爬到了一边。
大乌龟谨慎地露出脑袋,在他露出脑袋的那一瞬间,小毒蛇闪电般地在乌龟脑袋上咬了一口,大乌龟又急忙缩回壳中。但是几分钟后,大乌龟因为中毒而死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提炼文章的主旨,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导航:故事意味深长,意在告诉我们:做事要想想结果如何,如果我们做了以为对我们有好处的事情,可是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可能为此白白牺牲了某些事物,所以做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深思熟虑,要有远瞻。可以进行以下立意:
(1)人各有自己的长处,做事要会找关键,对不同人不同事要用不同的方法。
(2)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有方法,还要有能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做了之后,换来的只是白费力气。
(4)了解自己的长处,还要有做事的目的。
三、“亮点”夺目文必出彩
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的运用等等。不管是哪个方面,都需要把文章的亮点在有力地突出主题的同时明确出来,如此作文才能为文章增添亮丽的色彩。
如一位考生在面对2008年福建永春的中考作文题时,经过快速审题、立意、构思后,完成了一篇亮人眼眸的佳作。该文的主要亮点:一是拟定了一道颇有新意的标题《?》,制造了悬念。二是以发问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从种种社会现象问起,无论是“人们忙忙碌碌中碰撞”,还是“对大师名画的品味”,抑或“公交车上的接触”,这些现象都让人深思,无处不在告诉读者,人人都生活在现实中,关键是你怎样对待和处理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尾处作者又用强烈的反问语气,连续地问自己、问社会。标题为《?》,全篇发问;问而不答,答在问中;问出亮点,亮点在问。这样的考场材料作文怎能不被评判为一类文呢?这启示我们在写“材料作文”时,应讲究构思、立意、角度、切入、写法、选材、组合、变格、升华、布局、章法、结构、开头、中间、结尾、拟题、语言,等等,尽可能地发出“亮点”,即使“亮点”只是其中的几个,甚至一个,文章也会由于“亮点”的闪耀而增色添彩!
4.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如何写 篇四
高考作文基础等级中有“符合文体”之基本要求。这有两个含义:一是符合作文试题的文体要求,二是写出该文体的要求。若试题要求中没有明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写一篇议论文”,而是“文体不限”,那么考生就要注意了,这并不是真的“不限文体”,只不过是,写成什么样的文体,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高考作文中没有出现过要求写说明文的情况),要由你选择。一旦你选定了“文体”,那就要符合该文体的写作要求。若写记叙文,就要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写议论文,就要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虽说为了创新,可以大胆尝试突破性的写法,但决不能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任何淡化文体特征的写法都不是真正的创新,其危害性,教师和考生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5.如何写记叙文 篇五
大家都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记叙文,就是从“开始”写到“经过”再写到“结果”。但是作文也可以“倒过来”写,就是在记叙发展变化的事情时,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回过去逐步交代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这样的叙述方式叫倒叙。
因为采用倒叙法写文章,一开头就写出了事件的结局或过程中的精彩场面,在读者的脑海里造成悬念,急于想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例如,《一个粗瓷大碗》一开始就写在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这样读者一定会想:粗瓷大碗不是很普通吗,怎么会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它一定有非常特别的地方吧?从而就激发起读者读下去的`强烈欲望。
运用倒叙法要先把事情的结局或最精彩的片断写出来,然后转人顺序就必须交代得十分清楚。所以由倒叙转人顺序时,要分段,而且要有适当的过渡,做到界限清楚,衔接自然。
6.记叙文如何写活人物 篇六
写记叙文,离不开刻画人物,要想把人物写活,写得有血有肉,离不开描写。有人就叙述和描写的作用打了一个比方: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用珍珠制成的一串闪闪发光的项链,那么,串连珍珠的链条就是叙述,而一颗颗珍珠就是一个个形象鲜明的描写。
怎样才能把人物写活呢?这就离不开多种描写手法。
一、肖像描写特征化
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表情、体态、服饰等。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身份、经历,表现人物的特征。
《故乡》中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由这个外貌特征可以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1.写肖像,要学会刻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王熙凤)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对祥林嫂的眼睛三处集中刻画,从而揭示其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的变化。
初到鲁镇: 年纪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二到鲁镇: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三到鲁镇: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弱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三次描写,都反映了人物不同阶段的人生境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说得很对。
2.几种肖像描写技法
a.白描法——粗笔勾勒、平实朴素
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 1 bìxié
两颊却还是红的。……——《祝福》
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鲁迅《药》)。
几笔勾勒出一个混混样的刽子手形象,尤其以玄色醒目,满身杀气。
b.工笔——精雕细刻、详实华丽
工笔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它常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讲究铺陈渲染,语言精巧细腻,富于色彩。阿累的《一面》写鲁迅:
‚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初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红楼梦》
c.漫画法——数语传神、幽默诙谐
指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对人物外貌中最具特色的部位进行描绘的一种写法。它的特点在于从“点”上用力。通常用在作者需要加以鞭挞、批评的喜剧性人物身上。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着黑眼镜,穿着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装在套子里的人》
‚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采有神。‛(王润滋《卖蟹》)
通过描写,塑造出“过滤嘴”的形象:老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高人一等。在描写中渗透着作者的嘲笑。
3.肖像描写注意点:
(1)忌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圆圆的脸蛋,水汪汪的眼睛,乌黑的头发‛,不管男女老少都一样。世界上没有两个外貌相同的人,“这一个”之所以不同于“那一个”,往往只体现在某一个或几个主要的特征中,所以,写人外貌时,一定要围绕文章主题的需要,抓住主要特征。
(2)忌面面俱到,浮于表面。
如“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反复出现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用以塑造
刘和珍美丽的形象,更为了戳穿段政府的无耻谰言。lán
二、动作描写细节化
动作描写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表现人物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因此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描写。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在这个片断中“震动”“吮”这样的动作揭示了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胜过千言万语。
‚一面忿忿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杨二嫂)
三、语言描写个性化
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
1.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有一天,我去外婆家做客。当车开到茶亭站时,上来一位约摸六七十岁的农村老奶奶。她驼着背,拄着拐杖,颤巍巍的,手里提着半篮子鸡蛋,好像要去农贸市场出售。一位佩戴红领巾的少年忙上前扶着老奶奶,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奶奶激动地对旁边的乘客说:‚现在的形势真是一片大好,学习雷锋蔚然成风,社会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你看,这位红领巾就是一个’活雷锋’……‛
这段话中,老奶奶说的话就没有自己的个性,显然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作为一个农村老奶奶,不会说出那么多大道理,更不会用上“蔚然成风”、“层出不穷”等成语。她可能会说:“这孩子真乖。”
2.抓典型化的语言
孔乙已:“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迂腐)
别里科夫:‚千万别出什么乱子‛。(保守)
曹操:“宁我负天下人,勿天下人负我”。(奸诈)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笔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通过写陈涉和佣者的对话,寥寥几笔,就把他的“鸿鹄之志”表达出来了。
另外,在语言描写中,有三种引用的形式,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
a、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b、‚这可不行。‛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c、‚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地说。
学会让自己笔下的人物灵活说话。
四、心理描写真实化
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
大致有以下几种:
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b、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c、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
d、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e、幻觉、梦境写心理。
写人物的幻觉或梦境,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
‚她又擦亮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光来了……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铺着精致的盘碗,还有填满了梅子和苹果的、冒着香气的烤鹅。‛
没有幸福和温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充满对温饱、幸福的向往和渴望。
《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一般用第一人称写文章,较多直接进行心理描写,但要注意不能只说一些浮泛的空话,诸如“我感到很高兴、我感到很懊悔、我感到很暖”之类,要能把内心深处的精妙倾诉出来。
鲁迅《一件小事》,当“我”看到车夫带老女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时,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按正常的视觉应是越远越小,而在“我”的感觉里,却刚好相反,是“愈走愈大”,这就写出了“我”的内心震撼,自渐形秽。五、正面侧面两烘托
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有时直接写人物表达不出他的精神,可以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清朝人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
还没回来。
以景写人,衬托水生嫂勤劳、能干的美好形象。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诗《陌上桑》)
7.材料作文如何写记叙文 篇七
一、组织有趣味的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的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 应该说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 小游戏、辩论会、体验活动都可以作为教学方式。只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心去想, 总会找到很多有趣的训练形式, 学生学习写作也会变得轻松而快乐。例如:在指导同学们描写人物表情时, 笔者曾经采用过漫画的形式, 如画一个笑脸表示一个人高兴时的表情, 弯弯的眉毛, 细线一样的眼睛, 哈哈笑的大嘴;画一个倒八眉可以表示生气时的表情, 再配上鸡蛋一样的大眼睛, 歪鼻子。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表演、模仿, 在欢乐的教学气氛中, 学生也就明白了神态描写的方法。
二、联系课本, 注重积累
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笔者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提醒学生课本知识的积累, 建议准备一个摘抄本, 分类记下课本中出现的人物、事件, 这些都可以作为将来写作的素材。在阅读课文优美文段时, 讲讲景物描写的方法、景物描写的作用。仿写文段, 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使学生懂得并感受到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每一个学生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 就能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只要认真捕捉, 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充满着美的情趣。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 通过分析范文, 借鉴他人经验, 引导学生掌握发现美、捕捉情趣的方法和技能;也可通过交流讨论, 使学生在畅谈各自的发现与感受中得到启迪。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自由灵活的写作方法, 摈弃形式主义, 充分展示他们的写作个性, 让学生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让他们的心灵韵律得到自然流露。具体到表现形式, 笔者认为也应该是自由随意的, 就像与朋友聊天谈心一样, 可以无拘无束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笔者认为, 应尽量让学生少写命题作文, 因为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经历, 即使面对同一经历, 各人的感受也不同, 把题目定死了, 学生很难自由地表露自己的心迹。在记叙文写作中, 教师只须对习作要求规定几个大致的范围, 让学生自由去写。这样, 用自由的形式表达自由的内容, 学生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写出特征, 写出个性。总之, 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使之养成体味生活美的良好习惯与能力, 在教学中大力提倡自由练笔, 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鲜明的写作个性。
四、集体修改, 在对比中领会写作技巧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一些作文修改训练, 挑一两篇写得不好的作文, 集体讨论作文中的不足, 讨论怎样给它剪裁、润色。改好之后再和原文对比一下, 就会明白这些方法的好处。从教学实践来看, 学生对教师强调的东西不是一次就能记得很清楚, 所以教师要经常训练, 反复提醒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人物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 景物描写方法的恰当使用等。要在反复的强调和实践中使这些方法成为一种习惯, 学生写作文时不自觉地就会用到。笔者认为, 学生改作文的能力要讲究先易后难的教学原理。从写作能力培养来论, 首先改语言表达, 其次改结构技巧, 第三改谋篇立意。也就是说, 培养学生改作文的能力有三个逐步提高的步骤:第一步骤要让学生通过自改, 达到文通字顺, 进而语言生动;第二步骤要求达到结构完整, 文字优美;第三步骤要求达到题旨鲜明, 独特新颖。在三年的初中作文教学中, 要从教学实践出发, 分阶段实施这三个步骤;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 搞循环训练。笔者认为, 系统地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完全可以成为初中作文教学整体改革的一条新思路。
五、发挥范文的示范功能
在教学中要发挥范文的示范功能, 要指导学生在模仿中创新。为了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与范文的比较中找出差距, 总结得失, 写作前指导要用好范文, 写作后讲评也要用好范文。作文前要使学生明确写作要求, 打开思路;作文后要使学生对照范文, 找出自己的不足, 为进一步修改提供方向。我们反对机械模仿, 但根据范文开启思路、触类旁通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习作要求选好范文, 把力气花在发挥范文的示范功能上;要允许并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 自选范文加以创造性的模仿。这样做, 既沟通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 又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公, 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写作中尝到写作的甜头, 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鹏.五年中考满分作文[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
[3]叶圣陶.文章例话——叶圣陶的二十七堂作文课[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5.
8.如何指导小学生写记叙文 篇八
一、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以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取写作内容
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也就是说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也就会越充实。所以,要指导小学生写记叙文,首先应该为学生创造活动条件,而不要一味紧逼学生一篇连一篇地写学生不熟悉、没印象、观察少的文章。现在,小学生有了越来越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旅游、参观、各种主题队日活动、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为小学生写作记叙文提供了丰富的写作内容,语文老师要抓住这些机会做到:(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2)在各项活动前就要给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一定要留心观察整个活动的过程。(3)在各项活动结束后,给学生尽量创造畅所欲言的机会,老师可以选择话题,例如:这次活动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和事,这次活动中你觉得可写之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建议等等,小学生的思维是很开放和活跃的,这种相互之间的启迪和影响会让很多“赖于思考”的学生也动起脑子,达到锻炼学生多看多想的目的。
2.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写“一句话日记”,为写作文奠定扎实基础
很多学生都有“一到作文课就不知寫什么好”的困惑,大型的集体活动毕竟有限,要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就一定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感而发”的能力,在这方面,我要求学生每天都写日记,这个日记不用长篇大论,而是可以“一句话日记”,所以,对学生来说不是负担,只是培养他们要有观察、思考的意识和方法。我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每天要至少写上一句话,记叙今天发生的令你最有感触的一件事或一个人,并在课堂上让写得有意思的同学口述他(她)的经历,这种同学之间的启发很有效,后来,同学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于是,在一次放学路上所见所闻引发的浮想,在自然课上一位同学的精彩发言,以及家里的君子兰开花了等生活琐事都被同学们记录下来,到后来,同学们已不再只是对一两句话的记叙,内容逐步丰富起来,并加了更多联想和感悟,这正是写记叙文所必需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这个环节中,我特别注意肯定所有同学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在鼓励声中自觉地“想多说、想多写”。
二、培养学生“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写”
小学生写记叙文难免会写成流水账,学生注重局部重点的描写,会忽视文章的完整性,顾此失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整体与局部关系把握方法的指导。
比如,学校每年都要开展植树活动,当然要以此为题写记叙文的机会不容错过。我在植树活动中开始前就要求同学们先写出观察提纲,包括:(1)植树活动共分哪几个部分(准备工作、植树两部分),为文章的整体构架,即为“面”的形成做准备。(2)重点描写部分的确定(植树过程,植树过程中各个点,其中,自己植树应该是重点描写),这就做好了文章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第一步。正因为有了第一步,接下来同学们在参加植树过程中就有明确的观察目标和观察重点。写作起来也就会顺手一些。有些人可能会担心这样程式化的作文指导会令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但实际情况是,同学们的作文不会要么不分主次;要么都很简略;要么处处详写甚至主次颠倒,宣宾得主,而在重点(自己植树)这一部分,因为各人的情况都不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真实体验,因此,不必考虑上述担心。
三、给学生科学和符合实际的评语和进行二次修改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指导小学生写记叙文时,也要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要非常注意给学生的作文写上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懂的评语,切忌粗枝大叶,要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意见,还要要求学生在拿到评语以后认真地修改作文。我们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哪怕学生作文中仅仅只有一个好句,用了几个好词,我们都要求学生去修改,尽量避免推翻重写。比如,有学生的作文主次不分,重点不分,只有30个字左右,我就会在评语中要求把这段话增加至100字,给学生指出明确修改的段落,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做二次批示。有的同学在次要内容上写得过多,我就要求他把自己作文中的这段百字描写缩写到二三十字,同样限时上交,做二次批阅。实践证明,每篇文章一旦进行了二次修改要比一篇篇写完就放下效果好得多。但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让学生二次修改的范围太大,可以每次只关注一个环节,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厌烦;二是多看到进步,不要急于求成,可能学生修改过的作文仍达不到我们的心意,但只要有进步,就要在评语中给予肯定,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兴趣和愉快中不断进步。
总之,指导小学生写记叙文一定要与学生多交流,多启迪,培养兴趣,小学生写记叙文就不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王禹.《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指导[J].吉林教育,2005(9).
[2]于芳.变换角色 用心体验:“我是一只灰雀”续写教学指导[J].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6(3).
【材料作文如何写记叙文】推荐阅读:
高一记叙文材料作文题09-12
如何写汇报材料10-23
如何写好信息类材料10-08
如何把平淡的材料写生动10-17
写“以义为话题”的作文的材料10-19
写诚信的记叙文500字作文10-28
记叙文材料的选择07-15
写新高一的作文600字记叙文08-16
如何节约用水记叙作文06-10
如何写话题作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