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孕育服务文化

2024-07-29

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孕育服务文化(16篇)

1.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孕育服务文化 篇一

强化服务意识 提升基层司法所管理水平

创建服务型机关部门,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和深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把司法所打造成服务型的机关部门,不仅能实现司法所的工作效率提高,还能全面提升基层司法所的管理水平。基层司法所的日常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臵帮教、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等。这些工作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或者与群众生活相近的业务部门的工作紧密联系,始终存在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如果从事工作的人员在服务中存在消极、懈怠、不思进取的思想状态,就会导致相关工作的停滞和倒退,都将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业务的开展。为此,为做好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把服务意识贯穿日常工作的全过程,让司法所的管理工作主动接受监督,强化与各部门的配合协作关系,实现对各项工作的科学管理、实现工作的优质高效。

一、坚持服务宗旨,强化职能作用

我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工作目标,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强化司法所的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安臵帮教等职能作用,切实为基层和群众提供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努力解决基层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年来,我所举办各类专业法律法规普法学习班、法制培训讲座,印发各种法制宣传资料、开展大型的全区性普法专题活动等,同时与相关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切实体现了我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二、增强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队伍建设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服务质量水平,我所坚持通过抓好服务培训提高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提供高质量服务提供有力保障。我所结合所在基层网络的工作特色,摸索新社会时期的矛盾、纠纷特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注重学习与司法行政相关文件精神及贯彻落实省、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立足自身工作实际,着眼从司法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进行培训,坚持以训提高,以质取胜、提高服务。同时,通过进一步提高司法所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执政为民能力,树立拒腐防变意识。还有,安排司法所工作人员分期分批参加局、市及省等与司法行政相关的系统培训学习,及时充实业务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从而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三、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办事行为

我所逐步通过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办事行为,使司法所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一是实行首问责任制。对群众的咨询、办事、来访,第一位承办事务的工作人员能够当场解决和答复的,要给予当场解决和答复,一律不准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或不做处理;不属于自己份内事务或不属于本部门处理的,要热情引导办事群众到相关部门解决。二是实行所务公开制度。把司法所的主要职能、业务范围、办事程序、工作纪律等在司法所公开栏上公示,在区办事处政府网页上公布,并设立投诉电话和投诉意见箱等,畅通人民群众的投诉渠道,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摸索,吸收经验加以总结,形成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如落实考勤制度、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强化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制度等,进一步理顺内部关系,规范办事行为,做到人人责任分明,处处有章可循,促使司法所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四、注重品行修养,强调文明服务

司法所作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对外窗口部门之一,尤其是在为人民群众调解矛盾纠纷工作方面,形象问题是至关重要。我所注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坚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强调在日常工作当中,要求“衣着整洁、举止端庄、谈吐得体、礼貌待人”,做到“来客一杯清茶、接电一句问好、询问耐心答复、说话注意场合分寸、待人言行谦逊”,努力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现象,通过热情周到的态度、文明礼貌的服务,合法合理的办事,提高司法所在基层和群众中的满意度,树立司法所良好窗口形象。

强化基层司法所服务意识建设,全力保障创建服务型机关,尽管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与群众心目中的“服务”尚存差距。今后,我所以创建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机关为不懈追求,强化基层司法所服务意识,不断探索新的经验、新的方法,更新观念,强化思路,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进一步提升司法所管理水平。

东区司法所 二O一一年七月五日

2.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孕育服务文化 篇二

一、适应新形势, 立足创新求提高

新形势、新任务对调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及时调整思路、健全机制、创新方式方法, 为区委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1. 工作思路上注重谋划全局。

服务决策, 政研工作者要站在领导角度、全局高度、战略维度去思考问题, 提出建议。实践中, 我们立足岗位职责, 从做好当前工作、完成具体事务向抓大事、谋全局、当高参转变, 胸怀大局, 谋划全篇, 围绕党委整体工作思路和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 搞好研究谋划。2008年, 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区两线三板块”的整体布局思路, 得到主要领导的认可, 为襄阳今后的发展规划了蓝图。同时, 围绕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开展了前瞻性、超前性重点课题调研, 形成了《关于我区支柱产业发展的调研》的调研报告, 对全区支柱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 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为区委制定工作思路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意见。

2. 工作机制上注重激励鼓舞。

短期干事靠觉悟, 长期干事靠机制。为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调研工作, 我们建议区委将调研工作纳入全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 要求各镇、区直各部门主要领导每年拿出1~2篇有价值的调研文章。同时, 为推动全区调研工作的开展, 调动全区广大干部参与调研的积极性, 我们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全区优秀调研文章评选活动, 对优秀调研文章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形势要求, 采取专题讲座、以会代训的形式, 对区、镇两级调研人员进行培训交流, 让大家在学中练, 在练中提高, 养成勤思考、勤动笔、勤积累的习惯, 不断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增强搞好调研工作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3. 工作力量上注重协调整合。

政研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工作, 仅靠一人之智、一人之力难以做好。工作中, 我们一方面实行区委常委调研课题征求意见制度, 每季度向各位常委发放征求意见单, 对课题进行汇总整理, 统一进行安排, 按领导需求, 开展实时调研。另一方面, 我们将单独调研与协同调研结合起来, 在内部分工负责、协同作战的基础上, 建立了全区调研联络网, 各镇、各部门固定一名写作能力强的人员作为调研联络员, 统一规划调研课题, 统一整合调研力量, 组织不同课题的联合调查组, 合力调研攻关, 提高调研质效, 形成了大调研的格局。目前, 上至区“四大家”领导, 下到各镇、各部门都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上报调研成果。

4. 工作方法上注重统筹结合。

一是调查过程与研究过程相结合。工作中, 坚持边调查边思考, 发现有价值的新事物或值得重视的问题, 及时补充调查材料, 修正已有的观点和认识, 并留心总结实践者自己未意识到的经验和典型, 完善调研内容。二是独立思考与学习借鉴相结合。既坚持从实际出发, 深入调研, 从第一手材料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又注重借鉴他人的成果, 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观点。我们专门将外地的好做法、好经验收集起来并分门别类装订成册, 以利于学习借鉴。三是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调查研究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来不得半点虚假, 无“巧”可取, 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 深入到一线, 掌握第一手材料。传统的调研方法是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 但有些时候时间紧、任务急, 不能按部就班, 我们就“善假于物”,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 如手机、电话、传真、网络等, 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

二、把握方向, 精心选题献良谋

选题是搞好调查研究的前提, 也是调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围绕中心工作, 结合工作实际, 紧贴领导思路, 把调研重点放在对全局有影响的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上, 既抓热门, 也抓冷门;既抓当前, 也抓超前;既抓大课题, 也抓小课题。

1. 突出领导关注的“焦点”选题。

以领导决策需要为导向, 围绕本级领导所部署的中心工作, 围绕措施的制定、决策的落实、问题的发现与整改等方面, 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如2008年, 我们围绕“个十百千万”工程, 对区内重点项目进行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 我们了解到长源东谷公司拟准备上市的信息, 及时形成调研报告送主要领导参阅, 被区委领导批示采用。2009年, 区政府将长源东谷公司列为“个十百千万”重点项目, 组成专班进行跟踪服务。围绕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如何抓好生产发展, 我们对古驿镇驿寨蔬菜合作社进行了调研, 为全区农村发展村级经济提供了参考。去年, 区领导提出要打造4S店特色走廊, 我们及时组织力量, 对我区4S店发展情况及春园东路到钻石大道的沿路用地情况进行了调研, 形成《关于我区4S店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的调研报告, 为区委制定工作思路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意见。

2. 突出工作中的“重点”选题。

上级党委政府在各个时期的重要文件、决定、会议精神等, 都反映出阶段性的工作重点所在。本级党委政府结合实际, 如何制定发展规划, 确定工作思路和重点, 抓好落实等是选题的重点。2008年底, 为了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制定我区2009年工作计划, 根据区委主要领导意见, 我们先后对我区四大支柱产业情况以及社会民生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新个十百千万工程”可行性分析, 并形成讨论稿, 在区委二届五次全会上讨论。

3. 突出工作中的“难点”选题。

工作中的难点如同战斗中的堡垒, 是关键所在, 如果将难点攻破, 整个工作中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08年7月城区水涝过后, 我们根据上级指示, 就城区排水管网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市委、市政府的报告。在全市城市规划调整中, 我们敏锐地感觉到, 襄樊城市建设重心东移将给襄阳带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关键是如何做好对接。围绕这一主题, 我们积极开展调研, 形成《抓住机遇, 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城区》的调研报告, 并上报市委, 使调研成果体现在区委发展思路中。

4. 突出工作中的“亮点”选题。

典型具有以点带面的功能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对全区一些“亮点”工作进行调研, 总结经验, 可为全区其他地方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借鉴。今年全区经济工作会上, 区委书记对钻石大道拆迁指挥部的拼搏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会后, 我们及时调查总结, 对钻石大道指挥部的拆迁工作进行了探究, 并形成报告印发全区, 让大家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三、研以致用, 及时转化求实效

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服务决策, 解决实际问题。让对策和建议进入领导决策, 指导推动工作, 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调研成果能否被领导采纳并进入决策, 是对调研质量的最好检验。实践中, 我们注重多渠道转化运用调研成果, 着力增强调研实效。

1. 将调研成果融入到区委决策。

对一些思路性调研, 我们把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 及时融入工作报告、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稿中, 使之进入决策, 变为领导集体及主要领导的观点和主张, 增强了调研成果的指导性。

2. 将调研成果转化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一些问题性的调研, 领导签批后, 我们及时将领导签批意见反馈给基层和有关部门, 并进一步完善建议和措施, 促使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

3. 用调研成果指导工作。

对一些经验性的调研成果, 我们通过内部刊物或文件进行转发或交流, 用以指导各地各部门的实际工作。每年, 我们都选择一些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文章, 通过《领导参考》、《调查研究》等形式, 印发全区, 指导工作。

4. 扩大调研成果的影响范围。

3.强化医院管理 提升服务水平 篇三

全院占地面积70亩,总建设面积33062平方米,开设病床750余张,现有干部职工600余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人员26人,中级职称人员210人。拥有开放式磁共振成像系统、双排螺旋CT、DR、西门子彩超、数字胃肠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多参数监护仪、鼻咽喉镜、数字等离子治疗系统、泌尿内窥镜、血液透析机、动脉硬化装置、多功能呼吸机、供氧净化成套设备、全自动洗胃机、恒温箱、碎石机、心电工作站、脑电图机、心电图机等一批国内先进的医疗设备。设有30多个临床科室,特色科室有急诊科、普外科、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感染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中医康复科、肿瘤内科、重症医学科等。

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积极推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让医护人员依法规范执业,将精细化管理渗透到医疗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使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得到持续提高,逐步打造出管理品牌。

转变职工的服务理念,提升服务与质量。出台有关“服务立院”的多項规定,实施包括门诊督导、院领导接待及行政查房等制度在内的多项具体措施。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院全程礼仪服务活动,“四好一满意”活动,患者选医生活动,“争创无红包、无回扣、无提成医院”活动,争创“廉医、诚信、为民服务医院”。

从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入手,从小事做起,突出细节管理,注重环节服务。他们因病施治,使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治疗好转率达90%以上;门诊处方和住院用药的合理、合格率达95%以上;坚持患者选择医生制度,对治疗中的用药、化验、检查,征求患者意见、尊重患者意愿,患者知情同意率达到100%;以患者就医便捷为目的,门诊坚持首问负责及导诊、分诊服务;为老、弱、残等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全程服务;对急诊特困患者实施“三先三后”制度(先急救后交费、先住院后交费、先治疗后交费),使抢救患者率达到100%;建立行风查巡制度,定期召开患者及其家属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合理意见的采用率达到100%,医疗服务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在医院醒目处设科室分布示意图、就医导向标示牌和警示牌;病房整洁、卫生、无异味,24小时供应开水。

在提升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以往医生看病重“症”忽“情”的单一治疗模式,大力推崇人性化服务。该院在医护人员中倡导治病要注重两个病,一是“生理疾病”,二是“心理疾病”;建立医患谈话制度,开展“四化一告”活动,即交代病情保密化、术前谈话公开化、签字解释放心化、出现意外保险化和告患者公开信;推出手术最佳治疗方案、手术最佳阵容制度,确保患者的知情权,向出院患者赠送联系卡,以方便患者复诊。

4.强化督查调研提升服务水平 篇四

督查调研是调查研究的一种特定形式,是督查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领导决策的一个必要环节。为此,各级督查部门务必坚持服务领导决策的原则,强化督查调研,增强督查效果,提升服务水平。

一、选题要准,确保督查调研的针对性

督查调研课题能否选好,决定着整个调研活动的成败,决定着督查调研成果的价值与效用。题目选得好、选得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督查调研通常都是围绕某一专题,突出某一重点,侧重某一方面,针对某一角度,有的放矢地进行。具体讲,就是要把握“三点”:一是紧扣重点。就是要始终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各项重大决策、重大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的制定和工作的实施等方面选择调研课题。二是抓住难点。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有许多难点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直接影响着改革与发展,影响着社会稳定,需要督查部门调研献策。比如“三农”问题、企业改制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等,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明确的政策和要求,但具体到各地究竟怎么搞,都需要认真进行督查调研,跟踪了解落实情况,发现解决存在问题,推动促进工作落实。三是介入冷点。所谓冷点问题,就是指随时可能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隐患。有的冷问题表面上看似冷,但实际上却是必须认真解决的热点问题。所以,督查部门必须善于抓好事关党委决策落实中冷问题的督查调研,深入解剖麻雀,及时总结教训,做好超前研究,提出合理建议,妥善解决问题。

二、方法要活,确保督查调研的灵活性

督查调研工作涉及面广、范围大,无论是领导批示件的查办调研、重大决策落实调研,还是中心工作进展调研等等,情况都十分复杂。这就要求督查部门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灵活运用调查手段。一是形式要活。从督查活动的属性来看,督查调研分综合督查调研、专题督查调研和专项查办调研三种。所以,督查调研必须根据督查调研内容的不同,采取合理的调研形式。具体讲,既可以督查部门单独开展督查调研,也可以组织相关单位联合调研,或者集中时间和精力就涉及的问题同时展开调研。二是

方法要活。督查调研要根据不同的调研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如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蹲点和跑面相结合、部门督查和联合督查相结合、个别走访和集中座谈相结合等。一般情况下,督查调研中要根据需要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完成调查任务。三是手段要活。古人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新形势下的督查调研工作,必须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运用多学科的预测方法,从而使督查调研上档次、出精品。比如,运用影像设备,可以保存调查资料;运用网上调查,可以延伸调查范围;运用学科知识,可以拓展研究视野。

三、情况要实,确保督查调研的科学性

督查调研的目的是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因此,全面客观地反映情况、深入细致地分析问题、科学可行地建言献策是督查调研的必然要求。一是情况反映要准确。督查调研要多方面、多层次地听取意见,切实掌握决策落实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督查调研既要反映决策贯彻落实的工作成果、典型经验,更要反映落实中出现的带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以及决策本身不完善的问题,切实做到深入挖掘、喜忧兼报,保证全面准确地将情况反馈给领导。二是问题研究要深入。搞督查调研,如果只是督查,而没有对发现问题的深入研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督查调研,也就起不到在督促决策落实过程中完善决策的作用。督查调研,要做到在督查中调研、在调研中督查,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还要对调查的材料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对督查调研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去伪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研究和精心分析,切实找到他们的内在联系和深层次矛盾,准确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找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从而达到推动决策落实的目的。三是对策建议要可行。从一定意义上讲,督查调研中掌握情况是基础,提出解决对策是关键。所以,在反馈调研成果时,要做到不隐瞒事实,不回避矛盾,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要注重从表面现象入手,从细微末节入手,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出有规律性的认识,形成有深度的见解,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切实为落实决策和领导再决策提供依据。

四、队伍要强,确保督查调研的有效性

5.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孕育服务文化 篇五

党委办公室是各级党委的综合办事机构和日常运转中枢,是沟通上下的“咽喉”、联系左右的“纽带”。党委办公室的办文、办会、办事是搞好服务、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基础性和经常性工作,直接关系着党委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各级党委办公室必须切实强化“三办”工作,努力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推进党委工作高效运转、有序运行。

一、突出高质量、着力办好文

要围绕关系全局的中心工作、领导关注的重要事情以及基层关心的热点问题,高质量地做好文稿起草、信息报送和公文处理等工作,充分发挥党委办公室以文辅政的作用。

1、要出高质量的文稿。把文稿起草作为参与政务、服务领导的主渠道,牢固树立文稿精品意识,着重把握三个要领,精益求精地做好各类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一是勤学习,领会上级精神。通过读书看报、查阅文件、参加会议等形式,全面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准确把握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切实提高文稿的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善思考,站在领导的角度,用领导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部署工作;坚持举一反三,听其言,观其行,察其意,将领导的要求体现在材料中,确保文稿符合领导“口味”。三是重调研,掌握基层情况。紧紧围绕当前形势和党委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调查研究活动,尽可能全面、客观、真实地掌握各方面情况,为写好材料、当好参谋打下坚实基础。

2、要出高质量的信息。按照“领导未思有所谋、领导未闻有所知、领导未示有所行”的要求,努力提高信息质量,确保为

党委提供高效、优质、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一是超前抓好常规信息。对日常性工作,要善于提前谋划,在信息的宏观性、预测性、独特性上下功夫,不断激发灵感、激活“存货”,使信息变“粗放型”为“集约型”,变“通用型”为“特色型”,增强信息的吸引力。二是突出抓好重点信息。着力抓好重点时期、重点单位、重点工作的信息采编和报送工作,解决主要矛盾。三是及时抓好突发信息。一旦遇到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动态、紧急灾情及其他重要紧急情况时,要做到随时发生随时报送,并及时续报事态进展、处臵措施、开展工作情况等,确保党委领导及时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做到应对决策。

3、要出高质量的文件。在公文办理上,要把好四个关口:一是发文关。严格控制公文制发数量,对有实际效果的文件才能发,没有实际效果的文件就不发,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该由部门发的文不以党委名义发。二是制作关。公文质量的高低反映着机关形象,影响到党委工作效率。要在文件政策、公文、文字语言、印制效果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公文制作质量。三是收文关。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电脑和传真机等设备负责收文工作,防止公文在签收、拆封、登记等环节出现纰漏。四是传文关。完善传阅方式,加大现代信息化技术运用,充分利用网络、复印件、视频文件等形式传阅公文,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传阅催办,对需要催办的文件,分清轻重缓急予以登记,注意催办方法和技巧,确保顺利完成催办任务。

二、突出高标准,着力办好会

要从会前准备、会中服务、会后工作三个环节入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做好各项会务具体工作,努力把会议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实效。

1、会前筹备要“细致”。周到细致地做好会前各项准备工作

是开好会议的前提。一旦党委领导已经确定会议主题,党委办公室人员就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是拟定会务方案。接到会议任务后,党委办公室人员要根据领导要求迅速制定会务方案,统筹工作,细化任务,落实责任,明确要求。会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及费用;会务联系电话与联系人;会议报到及会议议程、日程;与会者的信息;会议领导讲话和文件的起草、会议通知、宣传报道、住宿安排、安全保卫等。二是抓好会场布臵。一般来说,会场布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会场布臵形式要贴近会议类型。如,庆祝大会会场要求喜庆热烈,座谈会会场要求简单实用;会场设施齐全。如,会场的照明、通风、录音、录像、音响、座位等要能正常使用,不出任何问题;装饰性设施合理,会标、会徽、花卉等摆设恰当;会议材料发放准确无误。

2、会中服务要“灵活”。会议开始后,一般都要按照既定的计划予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在会议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计划外的情况,甚至有时还会发生一些突发性问题,影响正常开会。如,在室外召开现场会议时,遇到天气变化,突然下雨,可向党委领导建议,通过压缩会议议程快速结束会议、迅速购臵并发放雨具或转移会场继续开会等方式予以应对;会场突然停电,灯光、音响等设备不能政常使用;领导有事要提前离开会场,需临时安排车辆;等等,对此,党委办公室人员要提前制订和完善工作预案,做好必要的准备,防患于未然;要时刻保持警惕感,密切发现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启动预案,有效处理各类问题,确保会议顺利实施。

3、会后工作要“及时”。会议结束后,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还要继续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对工作进行部署督查。在正确领会和把握会议主旨的基础上,高质量地撰写会议纪要,认真地

部署有关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搞好情况跟踪,加强督查催办,抓好落实;以会议简报、工作讲评等形式,对具体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并及时向领导反馈,确保会议取得实效。二是对会议进行总结表彰。为了积累经验,在大中型会议或重要会议结束后,党委办公室应当及时总结会议工作经验,肯定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作为今后开好同类型会议的借鉴。有的会议还应写出总结或小结材料,连同会议通知、会议记录、会议简报和其它会议文件,一并作为完善的卷宗归入档案。另外,还应及时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和有关部门进行表彰。

三、突出高水平,着力办好事

要切实抓好综合协调、政务接待、督促检查、后勤服务等工作,力争把领导交办和服务领导的每一件大事办成、小事办实、急事办妥、难事办好。

1、搞好综合协调。加强综合协调是保证各级党委高效运转的现实需要。协调工作抓得好,办公室各项工作就会左右逢源;协调工作抓得差,就会影响办公室正常运转。党委办公室应该充分发挥“总调度”和“中转站”的作用,及时协调处理好各类问题和事务。要有效处理各种关系,抓好党委领导之间、党委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党委自身与外界单位之间的协调,为党委工作争取最广泛的支持。要科学运用各种方法,坚持疏导说服与行政手段相结合、随机应变与适时控制相结合、把握原则与适度灵活相结合,切实保证综合协调工作取得实效。

2、抓好政务接待。要针对接待活动“利害攸关、联系广泛、事无巨细”的特点,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不断提高政务接待水平。即处理好热情周到与节俭高效的关系,在坚持节俭搞接待的同时,努力提升接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保证客人满意,扩大接待效果。处理好坚持惯例与体现特

色的关系,比如,在参观考察方面,改变单一路线,统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与现代建筑、经济成果和社会文明的成果等,让宾客在参观活动中留下深刻印象。处理好遵循原则与灵活应对的关系,在制定接待方案、安排活动内容、安排餐饮住宿等工作时,既要坚持接待工作的相关原则,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做好各项安排和服务工作,做到住宅安排符合要求、餐饮内容丰富多样、参观活动主题鲜明、接待服务热情周到,不搞千篇一律。

3、强化督促检查。督查工作是保证政令畅通、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要突出重点,善于抓住主要问题,把握关键环节,集中精力抓好上级党委重大方针和重要工作部署的督查,确保上级精神和要求得到有效落实;抓好本级党委决策的重要事项的督办,推动各项工作按照既定方向发展。要完善制度,着眼于调动督查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督查工作的实效性,建立健全督促检查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业务流程,改进工作方法,确保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交必查、督必严、办必果。

6.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孕育服务文化 篇六

办公室是领导决策的支持中心、信息处理交流中心、综合协调中心和服务保障中心,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同时,办公室还是企业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桥梁以及对外形象的窗口,其主要职责是综合、协调、参谋、服务。要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从基础建设抓起,其重点是:思想基础、制度基础和干部队伍基础。

(一)坚持五个到位,加强办公室思想建设

一是认识到位。办公室是机关运转的发动机,是机关的“心脏”和“枢纽”。办公室任何一项工作做得不好,都会影响整个机关的正常运转。办公室工作节奏加快了,就能使得整个机关行政效率提高。办公室的工作是以服务为宗旨。办公室为领导服务,为部门服务,为职工服务,其工作大都是在幕后进行的程序性工作。办公室工作想“出彩”很不容易,想一点不出错却很难,有时还会受到误解和委屈。因此,办公室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习惯于平淡、甘心于奉献,才能做好办公室工作。

二是领导到位。领导班子成员能否做到各在其位、各负其责、各尽其力、相互配合,直接决定着办公室各项任务能否完成。只有建立起科学、高效、顺畅的领导体制,才会减少不必要 的内耗,从而引领办公室全体干部做好各项工作。领导到位,还要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作好表率;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是只喊口号、说空话;要力戒形式主义,避免把实事做虚;要力戒违法违规办事,好心把事办坏了也不行。因此,必须事无巨细、扎扎实实地带领大家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全室营造一个“树正气、讲协作、求团结”的良好氛围。

三是责任到位。办公室每天有大量的决策要下达,大量的情况要上报,大量的信息要反馈,大量的具体事项要落实。而每项事务都离不开办公室的直接参与和督促落实,而做好这些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增强责任意识。办公室工作无小事,进一步说,办公室工作干好了都是小事,干坏了则都是大事,任何一件事出了纰漏都会影响到全机关运转。办公室必须建立明确的责任落实制度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只有把责任落实到人头上,才能层层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运转。

四是工作到位。要做到这一点,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要实事求是。办公室从事的都是具体实在的工作,要坚持时时、事事、处处注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二要提高效率。可以说,效率是办公室工作的生命线。办公室要应对复杂多变的事务,就必须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办公室干部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督促带动其他业务部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应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总结规律、加强规范。对大量程序性、重复性的工作,要及时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形成规范高效的工作流程,必要时可实施计算机系统管理。二是树立超前意识。对任何工作、问题都要考虑在前、谋划在前,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要强化服务意识。办公室作为机关对外的“窗口”,必须使办公室干部牢记服务宗旨,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服务到位。

五是统筹到位。要做到统筹兼顾,办公室首先要做到掌握全局,把握大势。在准确了解掌握上级部门及本单位中心工作的基础上,进行重点推进。其次要分清轻重缓急,重点抓好重要文稿起草、重要会议组织、重大活动筹办、重要信息报送,实现点上突破,面上开花,整体推进。再次要注意“长短腿”问题。办公室的工作不可能是齐头并进、完全平衡的,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腿”。要善于发现和解决薄弱环节。对工作环节中的“短腿”,要下力气狠抓规范改进;对干部队伍中的“短腿”,要重点培训、努力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办公室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完善管理制度,实现办公室工作的规范化 规范化建设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有着丰富的内涵。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只有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形成高效协调、主次有别的工作流程,才能提高行政效能,才能充分发挥好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只有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做到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才能使办公室工作和创新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做到办文流程制度化、办会流程清晰化、办事流程规范化,服务领导有落实、服务部门有效率、服务职工有热情。

一是以完善的制度流程保障规范化。要健全从政务服务到事务管理,从外部协调到内部运转等办公室各个方面的工作制度,形成全覆盖、无缝隙的制度体系,避免出现管理真空。以科学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完善每一项制度,使制度既与实际工作相吻合、相协调,又保持一定的超前度,充分体现制度的引领作用。对现行的制度合理的要保留,过时的要废止,并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制度。把握好制度的可操作性,确保各项制度符合工作规律和实际,行得通、可操作、可落实。

二是以工作能力的提高体现规范化。要提高思想境界,提升思维层次,培养超前眼光、战略思维,凡事都要站在高位、看到远处,放在国内外大势下、公司大局中去通盘考虑、系统谋划。决策建议要力求贴近发展大局、贴近领导思路、贴近群众意愿,参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虑。文稿起草要出思路、有观点、见特色,正确传达上级精神,准确体现领导意图,如实反映客观实际,富有指导性、实践性。信息服务要重时效、重质量,全面及时可靠。会议活动要主动、周密,所提方案细致可行。

三是以扎实的作风落实规范化。要努力提高工作标准。工作高标准是落实规范化的必然要求。“细节决定成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提高标准要从细节入手,把重视细节作为一种素质、一种修养、一种工作态度,从细节做起,把细节做好、做规范。要树立“零差错”的服务思想,强化精品意识,事事严格要求,件件精益求精,决不能满足于一般化,决不能满足于只求过得去,确保各项工作都争创一流。

(三)抓好干部队伍,打牢办公室组织建设基础 建设一支积极创新、开拓进取的办公室干部队伍,对于做好办公室工作至关重要。要加强办公室干部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着力提高他们的参谋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培养意识,切实将把办公室打造成高进高出、高进快出、高进多出的人才基地,始终保持办公室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在新形势下,办公室干部队伍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提高政治素质。办公室工作的政治性很强,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办公室建设的一条主线。办公室干部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努力丰富知识结构,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要增强全局意识,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忠于职守。

二是提高学习本领。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学习中增长才干,不断升华。具体要做到“三勤”。一是勤学习。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提高认知深度。在掌握知识方面,要有海绵吸水的精神,要有钉子那种锲而不舍的毅力。二是勤思考。光学不思,叫做“食而不化”。在学习的基础上要善于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带有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三是勤积累。积累的意义在于“厚积而薄发”。只要是对工作有价值的,都要积累起来,通过积累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本领。

三是提高文字水平。以文辅政是办公室参与政务的重要途径,文字能力是办公室干部的基本功。办公室的文字综合水平是领导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集中体现,对于执行政策、制定决策、推动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映了机关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果,也代表机关的形象。因此,办公室必须将此作为培养干部、提高能力的重中之重。

7.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孕育服务文化 篇七

1. 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的界定

文化志愿者是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主体力量, 组成人员包括专业文化工作者, 有业余文艺骨干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文化志愿服务尽己所能, 不计报酬, 帮助他人, 践行志愿精神, 传播先进文化, 服务社会群众, 以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为主要目标, 是有一定文化艺术专长或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团队和人士搭建的服务平台。与普通志愿者不同之处在于, 文化志愿者的专业性更强, 强调公益文化艺术服务。

2. 开展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时代意义

在各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 近年来全国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兴起, 涌现出一大批活跃在城乡基层的文化志愿者, 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播文化志愿服务理念、创新基层文化服务方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文化志愿服务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体现了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的根本宗旨。文化部于2012年联合中央文明办出台了《关于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 同年底召开了全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会议, 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这说明, 经过不断实践探索, 文化志愿服务已经不再是一项由地方和社会自主开展的公益活动, 而是纳入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融入国家文化发展总体战略。同时, 社会领域的深刻发展与变革和基层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催生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发展。

3. 国内对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的研究

为有效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使文化志愿示范工作迈上新台阶, 全国各地, 纷纷举办以市区为主的文化志愿者研讨会。主要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调研, 并取得一定成果, 对与文化志愿者的工作性质、要求等规范性制度进行了前期调研, 同时结合各层次文化志愿者吸收和管理进行了经验交流, 研究课题对今后文化志愿者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在研究课题当中, 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从实践中探索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 进一步推动各地区文化志愿者工作体系纵深发展。

二、完善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目地就是加强文化服务的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人民群众的素质也在全面提升, 文化事业正在由政府承担转向社会承担, 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 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也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时代呼声。

1. 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的吸收和管理办法

文化志愿者是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最直接参与者, 志愿者水平高低, 真接影响着文化传播的水平和质量。所以只有高素质的文化服务与传播队伍才能有高水平的文化服务。深入地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需要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文化志愿者队伍。目前, 我国文化志愿者人数和整体组织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 所以加快文化志愿者吸收和管理对于发展壮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至关重要。如临沂市科技馆, 在招募志愿者时充分考虑志愿者的文化素质水平。科技馆是科技的、知识的殿堂, 更需要志愿者知识面的拓宽, 需要对展品讲解进行延伸、拓宽, 因此临沂市科技馆招收的志愿者均为本科以上毕业学历, 或在某一领域具有较深研究的人。在抓好招募工作的同时, 需定期开展供需关系的对接, 加强志愿者队伍的日常管理与培训, 建立服务计划, 个人服务台帐和服务记录、实行跟踪服务和一站式服务, 逐步建立完善文化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

2. 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制度建设

对于文化志愿者要加强分类管理和多样化招募, 把专业文化工作者、基层文化能人和群众文艺社团吸收进来, 不断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根据现实需要对文化志愿者、服务对象、活动项目进行合理有效对接。定期组织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培训, 提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适时对各地成绩突出的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和文化志愿者进行表扬和奖励。如临沂市科技馆每周固定时间对志愿者进行强化培训, 培训内容广泛多样, 有展品原理延伸、礼仪培训、普通话强化训练等等, 提升志愿者整体素质。

3. 增强服务理念, 完善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

文化志愿服务以公益性和便利性为主, 主要目地是服务群众文化, 要加强对城乡基层文化有服务与扶持, 特别要向偏远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增强文化志愿服务的针对性。通过运用多种资源, 发挥政府平台和引导作用, 加强对文化市场的调节功能, 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文化志愿服务机构, 逐步形成上下联动、组织系统完备、相互支持协调能力强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一支能扎根基层、热爱群众的文化服务队伍, 加强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培养, 为基层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临沂市科技馆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车”下乡活动, 将更多的科普知识带到边远山区, 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乐趣。

三、发挥文化志愿者作用, 关键在于创新文化服务特色和提升服务水平

近期, 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这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文件, 他为如何招募和使用志愿者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 是新时期如何提升志愿者科普素质的有力保障。

1. 提升文化志愿者整体素质, 开展多样化、特色化的文化服务

文化志愿者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践行者, 在文化宣传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要不断加强志愿者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的培养, 树立志愿者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荣誉感, 有计划、有步骤吸收有公益责任心, 文化专长突出, 技艺精湛的文艺工作者, 形成老带新、树特色、推优秀的带动机制, 逐步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在各地组织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补充和推动。比如“周末大舞台”“文化活动进六月活动”等, 形成文化志愿服务“一县一品”竞相发展的局面;县市要加强拓展文化志愿服务阵地建设, 引导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和广大志愿者经常性地活跃在各个文化阵地上, 每逢节假日、民俗节日和重大赛会活动, 让文化志愿者发挥积极作用。使文化服务常态化、多样化, 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层次, 有效弥补了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 形成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 创新服务载体, 注重文化宣传的质量和特色

在夯实文化志愿服务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创新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的内容。一是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丰富文化服务内容, 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贴近实际、密切生活、符合群众口味、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文化产品;二是丰富活动形式, 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寓教于乐, 让广大群众在体验活动的同时吸纳更多的科普知识;三是贴近现实,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人群, 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 进一步提升科普志愿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安国启.《志愿行动在中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

[2]丁元竹, 江汛清, 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田军.《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4]王思斌.《社团的管理与能力建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3.

8.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孕育服务文化 篇八

湟中县图书馆前身为湟中县文化馆图书室,1978年10月,从文化馆分出成立的。2005年5月23日新馆在“宣传文化中心”重新开馆,使用面积1000平方米;设有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采编室、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书库;藏书29.66万余册,阅览室座席100多个,书架单层总长度1932米;年征订报纸13种、杂志139多种。1994年被文化部授予“三级图书馆”,2013年在第五次全国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文化部授予“三级图书馆”。

二、图书馆在“创文”工作中的要求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机构,自2014年4月起,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承担不可或缺的责任,创建标准中,公共图书馆承担的指标都是创建任务的前置条件和必备条件。近一年来,图书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列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内容来抓,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公益性文化设施,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发挥文化协会作用,打造文化专业团队,扶持鼓励社区文化发展”等措施激活文化发展活力,初步形成了符合本地实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此次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对我县图书馆而言,即是对图书馆管理工作者专业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严格要求,还是一次重大发展机遇,湟中县图书馆自创建工作开始以来,紧紧围绕创建任务,以促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保障公民文化权益为目标,认真开展创建工作。

三、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举措

1、强化基层图书阵地建设

湟中县图书馆把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并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纳入图书馆考核指标、发展规划等予以保障。2013年至2015年我馆电脑图书管理系统录入图书23600册,2016年,按照湟中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的意见》,将农家书屋纳入县图书馆管理系统。首批在鲁沙尔镇、上新庄镇等6个乡镇182个行政村实施。共有书籍27.3万册。县图书馆总藏书量为29.66万册。我县常驻人口45.87万人,人均藏书0.64册。县图书馆与182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共借阅书籍18.42万册次,平均每册图书年流通次数为0.62次。

满足读者需求,保障开放时间。我馆各室常年免费开放,免费内容齐全(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基层业务辅导培训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读者办证免收工本费,图书外借实行全馆“一证通”,免费开放时间每周达到了56小时,做到了便民服务。

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图书馆员的行为规范属于职业生活行为范畴,具体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体现我们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技能。思想是工作的动力和基础。图书馆担负着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技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是一项神圣的社会公益事业。这就要求每一个图书馆员应具备崇高的职业理想。为此湟中县图书馆积极组织单位业务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实际操作、观摩学习等不同形式的,对单位业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学习,提高了图书馆馆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将对以后图书馆工作打好了坚强的基础。

湟中县图书馆在2014年至2015年,通过省、市图书馆和业务单位联系,对我馆人员分批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在“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体系服务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共参加培训人次达到16人次,达到308学时。

3、组建图书文化志愿者队伍

志愿者的教育培训是很重要的,由于志愿者的类型和工作内容不尽相同,其中不乏第一次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通过规范化的岗位教育培训,能帮助志愿者全面了解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者培训是帮助志愿者了解志愿服务的基本理念和服务规范,内容可以包括志愿服务的理念,服务的礼仪和技巧、志愿者的生涯规划等,让其对志愿服务有个基本的了解;专门课程则向志愿者教授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帮助志愿者适应图书馆的运作方式和工作规则。例如有关图书馆的基本设置、工作宗旨,各种资源的采集、分类、编目、流通、整理等。对于深层次的服务,如参考咨询、信息服务等,图书馆还必须设计更专业、更精细的培训课程。志愿者教育培训的方式亦可多样化,例如开展技术讲座、交流座谈会、外出调研、文化参观活动等。

4、组织阅读活动,拓展服务范围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多年以来我馆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延伸传统服务模式,走出图书馆为基层群众开展流动服务。为更好地满足多层次、多形态的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找书难的问题,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让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走向更高的水平。

我县流动服务点,共有15个乡镇文化站393个村农家书屋,13个“社区流动图书室”和13个“机关流动图书室”,全县393个行政村全部实施了“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1)图书馆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为活动主题,将进行流动图书进校园活动,为学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全民阅读”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图书漂流进校园活动,服务群众达到3400多人次。

(2)1月至3月份,以“科技文化三下乡”、“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科技文化宣传周、世界卫生日、世界读书日、世界禁毒日、国际扫盲日为依托设立图书馆流动服务点,走上乡镇、街头巷尾进行文化宣传服务;进行图书宣传和图书推荐活动,现场给群众免费办理借阅卡和借阅书籍,服务群众达到18000人次。

(3)6月至11月份,针对学校、企业、军营特点,开展流动图书车“三进”活动,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的图书赠送和演讲活动,深入中小学校进行送书、读书、宣传等活动。服务群众达到30000人次。流动图书车到人员集中的地方,与基层群众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图书流动借阅和文化活动宣传服务。

(4)5月至12月份,建立农家书屋管理员联络辅导机制,联合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举办有针对性的科普知识、种养殖等知识讲座,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受益。业务培训每年到乡镇对基层文化队伍的业务培训及服务不少于5次,农家书屋、社区流动图书室、机关流动图书室等服务点的业务辅导不少于1次,辅导500人次。

5、数字化服务

湟中县图书馆网站建立于2015年5月份,主要分布五大块:文化动态、讲座视频、特色馆藏、常见问题、阅读推荐。我馆主要以特色馆藏为主,数字资源达到5.3TB,图书馆主要馆藏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献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藏文文献资料。特色电子文献主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丰富多彩,充分收集了当地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在网站使用期间,为当地群众到馆网站进行,网上查询各类文化及地方特色的相关文献。文化共享工程县支中心具有对本地区各种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整合、发布的职能。图书馆和当地文化馆、各乡镇文化站对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收集,然后汇总到县支中心,县支中心利用图书馆网站设备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归类、加工、整合。因此可以说,县图书馆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库”,也是当地群众查询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聚集点。

全县2014年至2015年,实施了“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对全县393个行政村全部安装和调试了“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农家书屋进行了数字资源的观看和阅读,起到了保留了传统的农家书屋,发挥了网络信息数字资源的建设。使“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知识得到充实,管理水平有了提高,责任性进一步增强,逐步形成了管理规范化。

通过创建工作的带动,县图书馆在今后的免费开放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丰富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针对特殊群体开展个性化服务,努力体现公共文化服务惠民的原则,充分发挥县图书馆中心带动作用,不断辐射乡镇和社区、努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图书阅读活动,着力打造图书服务特色项目,形成图书服务新亮点,提升群众满意度。

9.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孕育服务文化 篇九

进一步提升文化体育工作公共服务能力

文化体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对于凝聚全县各方面力量,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建设美好家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文化体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形势下,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组成部分的文化体育工作,如何加强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给文体部门以及所有文体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任务与要求。为此,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有关精神,夯实文体基础,强化文体服务,依法治文治体,进一步提升文化体育工作公共服务功能,以更好地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文化体育公共服务工作现状

加强文体公共服务、优化社会发展环境,意即提高文体社会贡献度。近两年来,我县各级文体部门依托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强化依法治文治体,加快文体发展步伐,各项文体事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文体部门社会影响力及作用地位与日俱增,社会贡献度显著上升,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阵地建设势头良好。当前县博物馆工程进入征用土地的实质性阶段。县图书馆新馆于去年9月落成开放,同时积极创建国家一级图书馆,现已通过省、市评估验收。该馆的“知识拥军”工作成果显著,在全市文化系统单位作出了示范。县文化馆近年来充分发挥群文工作龙头作用,强化职能履行,社会效益明显,目前已跻身国家一级文化馆行列。象山艺校加强实践教育,培养、输送优秀艺术人才,成立企业化运行的艺术剧团。我县“东海明珠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已建有省市级“明珠”13颗,建成率达72%。村落文化示范点创建势头好。在已建有19个市县级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全县又有18个村申报创建。社区文化示范点建设也在有序跟进,瑶琳社区已创成县级示范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深得民心。在已建县体育场、游泳池、灯光球场、体育馆等一批公共体育设施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前提下,我局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安装健身路径器材,打造群众喜爱的“十分钟文体活动圈”。至目前,已累计投入250多万元,共安装了80余套路径器材。

二是文体活动丰富活跃。我们不仅圆满完成了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开渔节文艺晚会、开幕式、国际海钓、开船仪式等各项指令活动,联办了石浦“三月

三、踏沙滩”系列民俗文化活动,承办了宁波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民间艺术大会串等,还积极实施高雅文化活动2次,组织举办人民广场文化活动和系列节庆活动20多次,普及开展以“文化春风遍象山行动”为载体的文化下乡活动90余次,而且活动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从“办文化活动”转向“管文化活动”。二是从“职能萎缩、错位”向“充分实现职能”转变。目前,我县一些部门、企业、社区、乡镇街道的大型文化活动均实现了文化部门全面参与、辅导、策划。另外,由县体育中心承接的首届“步步高”杯全国男子排球大奖赛级别高、影响大,创下了我县中央电视台直播的记录。全县13个单项体育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积极性,举办大小活动赛事130多次,进一步营造了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

三是作品和人才令人瞩目。充分动员广大文艺骨干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开展特色文艺创作活动。在宁波市民间艺术节里,我局重点推出了创编民间灯舞《象山海螺灯》和“打造民间剪纸艺术品牌”两大项目。小品《家有喜事》、歌曲《丝路渔港》等在“三个代表”题材文艺作品评选中获奖。《关注农民工文化享受》等调研文章获全国一等奖,受市委领导批示。《石浦渔灯》、《渔家号子》、东门渔岛女子船鼓队、爵溪渔鼓队等节目及表演在省市获多项大奖。纪云飞获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银屏奖,实现了我县群众歌手走向全国的零突破。

10.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孕育服务文化 篇十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谐的具体体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 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文化馆作为政府设立的群众文化的服务载体, 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上承政府下接百姓的特殊纽带位置, 为实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供了保障, 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本文着力探讨文化馆的创新体制、机制, 示范导向职能, 找准定位等问题, 以发挥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创新文化馆体制和服务机制, 加大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度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提出, 给文化馆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由于政府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供给模式, 以及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形成了政府、文化馆、社会组织共同承担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格局。纵观当前多数文化馆的现状, 尚存在着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认识不足, 服务水平偏低, 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究其原因, 主要是文化馆现有构架中的机制建设和服务建设等诸方面存在着结构不合理、配置不合理, 运行机制、服务机制缺失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文化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文化馆要建立符合文化馆发展规律的人才引进机制、奖励机制、服务机制、常态运行机制, 发挥文化渗透力强的优势, 运用多种文化艺术形式, 不断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 启迪群众的心智, 陶冶群众的情操, 振奋群众的精神, 努力提群众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要树立以人为本, 社会需求为上的理念,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二、发挥文化馆示范导向职能, 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文化馆担负着组织、研究、示范、策划和辅导群众文化的工作任务, 把人民群众作为文化的享用者与创造者, 发挥着传播文明、歌颂进步、丰富生活的职能作用。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 广泛占领思想阵地, 大力弘扬正气, 普及社会审美教育, 发挥群众文化活动优势, 让人民群众在娱乐中接受教育, 提高自身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馆要利用节庆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 参与面广的文化活动, 如广场文艺、大型歌会、重大庆祝活动、联欢晚会等, 增强群众的凝聚力, 培养人们团结协作精神。紧紧把握时代脉搏, 组织、举办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各类文化活动, 营造蓬勃向上、身心愉快的艺术氛围。大力组织开展基层文化活动, 充分汲取传统优秀文化的营养, 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中, 从丰富多彩的民间民族瑰宝中, 去发掘、整理、完善、创作反映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 实施精品工程,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色优秀作品。

三、健全文化馆人才机制, 提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人才建设是事业发展的基石, 文化馆的人才建设有着它的独特性。由于文化馆业务工作的双重属性, 要求业务干部除了精通一门文化艺术门类, 还需要通晓群众文化理论等相关知识。文化馆业务干部面对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需求的群体, 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 还需懂得一些管理学、心理学、艺术学等方面的知识, 具备复合型人才标准, 才能胜任文化馆的工作。当前文化馆业务干部普遍存在技能上的局限性, 不重视群众文化理论及相关知识和研究, 直接影响了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文化馆应该建立本系统人才培养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 每年定期对业务干部进行除了本专业外, 多学科特别是群众文化理论的培训, 建立长期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培育机制。

四、构建广泛的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拓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时间、空间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最大程度地实现。依靠各级政府力量实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参与和帮助。通过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及各种社会团体, 构成相互联络、上下统一覆盖整个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的优质服务团队和特色文化品牌, 实现文化资源共享。文化馆必须建立与基层单位的联系, 加强对基层群众的培训辅导, 举办免费公益培训班, 培训文化志愿者、师资队伍和基层文艺骨干队伍。开通群众文化网站, 加强合作与交流,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真正的公益性功能定位得到进一步彰显,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为人民服务。

五、拓展文化馆服务渠道, 提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实效

文化馆根据基层群众的要求, 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合百姓口味的的精神产品, 拓展更广阔的公共文化服务渠道和服务空间, 来满足群众的实际文化需要。根据基本服务项目以及群众的基本需求, 提供丰富多彩、覆盖各个艺术门类的课程选择, 让广大群众在网络上共享。增设远程辅导的功能在网站, 建立网上课堂, 对文艺骨干进行辅导培训。同时针对个体需求, 根据申请提交的先后顺序和辅导老师的时间安排进行人员调配, 提供面对面服务, 让群众享受文化服务足不出户。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三维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 将实体展馆的各种艺术门类的优秀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呈现在互联网上, 供人们进行了解和欣赏。文化服务将突破接受群体、时间空间、场馆的限制, 老百姓可通过室外LED屏、PC、移动客户端尽情观看。

11.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孕育服务文化 篇十一

鞍子山乡人民政府乡长 张守东

乡镇人民政府是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关,是我国农村的基层政府,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实行乡镇长负责制,乡镇长主持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由于乡镇人民政府是最基层的行政机关,直接面向群众,同群众打交道,它所担负的各项管理任务非常具体,伸缩性较小,难度较大,必须实实在在地去完成;“上边分系统,乡镇当总统”,“上面千条线,乡镇一根针”,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最终都要在乡镇得到贯彻落实,繁杂而艰巨的任务压在人数不多、组织结构单一的乡镇身上,所以乡镇的领导体制与县市市级的有共同之处但其压力。所以说能否好乡镇长就决定着一级政府的行政能力,甚至决定着着一个地方的发展。下面就如何当好乡镇长我简单的谈一下几点认识。

首先要强化奉献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首先要能吃苦,不贪图安逸。乡镇领导干部要能吃苦,深入农户,走进田间地头,做到情为民所系。其次能忍耐。乡镇领导要在有人非议时忍耐,在部分群众不理解时忍耐,在艰苦的寂寞环境中忍耐。第三是注重群众利益。我们还要提高防腐放变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任何时候都不为名利所惑,不为金钱所动,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

其次要努力实干,全面树立乡镇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我们所从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需要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奋斗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在具体工作中,一要廉洁自律,树立威信;二要以诚待人,忠诚事业;三要宽以待人,取长补短;四要知人善任,驾驭全局;五要关心群众,心系群众。

再次要发展经济,全面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要确立一条能够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求的思路。要结合乡情村情,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退耕还林还草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即:发展林草业、创造环境;发展养殖业、致富农户;发展旅游业、带动二、三产业。从而形成三种产业的优势互补,联动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农业新路。作为乡镇干部,我们要在工作中变压力为动力,大胆探索,开拓进取,不断理清思路,找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开创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同时乡镇长要善于处理好几个关系。乡镇长是全乡行政管理工作和各项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责任。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乡镇长要注意协调和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乡镇是我国社会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的上级是县(市)委、县(市)政府,业务工作指导是县(市)各部门。作为乡镇的行政一把手,首先要协调处理好这些关系。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力求同步,要处理好与县(市)领导的关系。首先要熟悉领导工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使自己的工作方式与上级领导的特点相适应。要勤请示,多汇报,提出自己的工作思路,使领导了解和支持自己的工作。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赢得领导的信任。要缩小和消除自己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与领导之间存在的“误差”,力求行动上一致。另一方面,要周到服务,热情接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长就是乡镇政府工作这根针的“针眼”。如何穿针引线是值得乡镇长认真研究的,县(市)单位领导来乡镇指导工作,应该周到服务,对他们布置的工作任务或合理化建议,要安排人力、物力,尽力去完成,以求得到他们的支持,以便步调一致,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处理好与乡镇党委书记的关系。乡镇党委书记与乡镇长人们习惯称为两个一把手。我们就要解决好“主角”与“配角”、“第一把手”与“副手”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问题,乡镇长在思想上确定做好副手、甘当配角的认识,当好助手。在党委内部,乡镇长是书记的“副

手”,又是乡镇政府的行政首长。这决定了乡镇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发挥副手、助手作用的有利条件。在工作中,要帮助书记出主意、想办法,用自己的行动来支持书记的工作,维护书记的威信,团结政府班子及所属部门,为党委政府顺利工作提供强大的“助力”。乡镇长在与党委书记商量工作或召开党委会议决定重大事项时,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决定形成后,要带头贯彻执行,不折不扣。在政府工作中,恪尽职守,消化矛盾,不踢皮球,不上交矛盾给党委。在基层干部和群众面前,不对党委书记说长道短,搬弄是非。就一定能处理好与党委书记的关系。

三要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首先要有较高的思想品质。乡镇长要坚持做到对上与对下一致,人前与人后一致,当官前与当官后一致,言论和行动一致。其次要有一颗爱民之心。要有对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意识,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人民工作。乡镇长要赢得人心,务必要把出发点放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以实干、实效赢得群众的支持与信赖。要深入基层,掌握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及时解决,每年办好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事。

在人生的赛跑中,为何有人到半路就跑不动了?日前,在中央党校学习的一批中青年干部学员交流从政经验——

4月8日上午,中央党校春光明媚,草木葱葱,生机盎然。2009年中青年干部培训2班5支部的33位学员,聚集在17号楼会议室,举行别开生面的“从政经验交流会”。

“出事的领导干部,问题都是出在品德上”

“做事先做人,为官先修德!”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常委温树忠首先发言。

温树忠说,刚走上领导岗位时,一位老领导叮嘱三句话:人生就像一场赛跑,有的人做官,到半路就跑不动了,往往是由于基本素质和德行不行;学好辩证法,用唯物辩证法来处理各种矛盾,谋大局,不会出大差错;一生遇到的朋友很多,但真正的朋友有多少,心中要有数。

“现在体会,这些话弥足珍贵。从不久前查处的赤峰市原市长徐国元重大受贿案看,一些出事的领导干部,能力不差,问题出在品德、理想信念和生活作风上!”温树忠痛惜道。

对党要绝对忠诚,小团体害人害己

2006年上海社保基金案中,上海电气集团的前董事长、副总裁、财务总监和投资管理部部长涉案。时任集团总裁的黄迪南感慨:“事就发生在身边,经历了,既是对个人的严峻考验,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黄迪南说他体会到的经验是:以工作为重,不能搞小团体。领导干部搞小圈子,拉帮结派,谋求小集团利益是长不了的,害人害己,给党的事业造成的损失是不能用金钱所能衡量的。

“上海社保基金案的发生,也是个别领导干部对党忠诚弱化的表现,他们不信组织信个人!”黄迪南剖析。

发展第一位,工作讲策略

“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同时善于用发展的需要和成果及时推进改革、解决问题,才能把事业不断推向新高度。”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谢彪介绍,自己在2004年担任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时,经过深入调研,发现需要开展的工作千头万绪。如何纲举目张地开拓呢?他决定把谋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力求实效,带动其他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后,公司趁势按照制定的《发展战略规划报告》深化改革,2007年改制上市,去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240亿元,同比利润增长4倍多。

江西景德镇市委常委、农工部部长占勇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谈了自己的“为政三要”,政治上要清楚是非,工作方法要大智若愚,要克服性格缺陷。他说,自己的性格曾经比较急躁,结果导致下级不愿意直接表达意见。

12.强化服务意识 保持公仆本色 篇十二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在参加代表团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最后部分,胡锦涛提出“四个一定要”,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公仆”意识。站在安全生产工作的立场上,我以为,恪尽职守、强化服务意识是增强公仆意识的重要着力点。

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可以说,“改善民生”将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而答好改善民生这张“考卷”,必然要求党员干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时刻保持公仆本色。

“为政之要,重在为民”。增强“公仆”意识,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发扬“老黄牛”精神,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用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同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赋予“公仆”意识以新的内涵。尤其要把了解民生、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增强“公仆”意识的动力源泉,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要把创新作为增强“公仆”意识的重要途径,带领人民群众勇于善于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要把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作为增强“公仆”意识的关键环节,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成果是大家共享的,不能以“家长”

和“功臣”自居而私吞私享、多吞多享。

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传统优势。作为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对此,我们党有着深切、清醒的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分组会上再次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既是重申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传统,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并肩负着相应的责任。我们党的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百姓是衣食父母。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全心全意对人民负责。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一些领导干部思想懈怠,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行为不检,进退失据。有的把自己当“主人”,把人民当“仆人”,以至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人民为我服务”;有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认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小事,不仅不关心群众疾苦,甚至背离民意,以权谋私,贪赃枉法,陷入腐败的泥潭。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人淡忘了“公仆”意识,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行动上的错位,教训非常深刻。因此,胡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富于现实性和针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如果失去了对群众的感情和信赖,我们将一事无成。因此,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应当强化公仆意识,忠于党的事业,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

益,依法行使权力,公正、公平、公开办事,当好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

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必须克服思想上的个人主义、作风上的官僚主义、生活上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是同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原则相对立的。作为人民公仆,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官僚主义就是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养尊处优,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不去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工作中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上信赖人民群众,工作上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不断发展的生动实践活动中求真知、谋良策,讲实话,务实事,求实效,以真抓实干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的拥戴。享乐主义就是追求个人的物质生活享受,对酒绿灯红的生活方式津津乐道,甚至把本应主动为群众办的事也改为有偿服务。享乐之风,危害甚烈。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清楚,作为人民的公仆,党员领导干部只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责任,没有只图索取的权利;只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首要的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学以致用,把增强公仆意识贯穿到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当中,贯穿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中,把更多精力用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上,把更多财力投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使广大群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要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守得住节操,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并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自觉服从监督制度的约束,始终严于律己,真正做到“诱惑不移为民志,权重不变公仆心”。

13.强化服务意识 避免护理纠纷 篇十三

1 重视首因效应,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1 护士礼仪

护士是患者到医院首先接触的对象, 护士的形象, 形体语言及护士仪表首先关系到医院的第一印象。因此, 护士应注重形象礼仪, 语言沟通等方面。

1.1.1 护士的形体礼仪

我们要求护士在岗时要有端正的形体, 做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 走有走相, 注意个人卫生, 着装整齐, 发不过肩。接待患者时起身迎接, 主动问好。

1.1.2 护士的语言礼仪

说话时与患者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不宜太远, 以免造成生疏的感觉, 应保持在0.5m内, 说话的语气、态度要诚恳、客气、具有善意。与患者说话时要面带微笑, 说话时要用文明用语:请、您、令尊、令堂。常规处置时应征求患者说:“静脉输液前您能方便一下吗?静脉穿刺第1次不成功, 应用道歉的语气说:对不起, 让您受苦啦, 我可不可以再给您扎一次”等等。

1.2 加强责任心

责任心是个体对个人行为及服务对象负责的一种自觉意识, 是执行规章制度的保证[1]。护士要加强责任心, 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 以增强护理效果, 提高护理质量。

1.3 提高业务素质

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 而且要以精堪的技术, 娴熟的护理操作以及高质量的护理、高质量的服务水准来为患者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 护士在工作中要加强技术操作训练, 严格规范执行各项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2 增强服务意识, 端正行为规范

提高服务质量, 转变服务观念、服务模式和服务功能, 是医院走出困惑的第一步[2]。护理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遵守医德规范, 严格执行《规范服务》、做到“五心”, 即对患者疾苦关心、对患者服务热心、护理治疗细心、解答问题耐心、听取意见虚心。

3 提升服务品质, 优化护患关系

3.1 没有沟通, 护理人员就无法评估患者, 无法收集有效的资料与信息, 无法发现潜在的护患矛盾。

因此, 在护理工作中, 要求每一位护士都能熟练掌握沟通技巧。进行护患沟通时, 用通俗易懂、清晰、准确、符合个性化的语言,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向患者说明诊疗计划、检查、治疗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 并认真倾听患者意见, 准确回答问题。通过有效的沟通, 给患者更多的关爱, 了解其心理活动, 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 使患者心情舒畅, 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2 在遇到患者或家属对我们工作有误解和偏见时, 学会换位思考, 理解患者或家属。

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良好的心情,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顺应性和信任度, 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完成。3.3在诊疗过程中患者的经济意识比较强。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应及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所用的费用。对患者提出的有关费用问题、各种各样的疑问及要求, 及时提供查询帮助, 化解因费用误会引起的护理纠纷。我们体会到, 优化护患关系, 真心诚意地帮助患者, 能够赢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我们的信任, 从而避免护理纠纷。

4 提高法律意识, 防范护患纠纷

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 明确护理中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明白护理行为与患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与患者生命的关系, 在实施服务过程中必须依法履行护士职责, 以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微群.护士差错归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4) :206.

14.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孕育服务文化 篇十四

杨长雄

各位同志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的道德讲堂活动,非常高兴能够在此和大家就道德这个话题共同交流。道德讲堂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个方面,当然每个方面又包括很多的内容,今天我主要从职业道德方面出发来和大家交流:如何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提高服务工作水平。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1、何为服务、服务意识?

2、工作与做工的区别?

3、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

我们经常讲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什么是服务呢?服务就是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满足别人期望和需求的行动、过程及结果。简而言之:服务是指为他人带来方便,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有偿和无偿的一种活动。

要真正的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还必须有服务意识,那什么是服务意识呢,它是指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

它要求服务人员时刻保持在服务对象心中的真诚感,保持在服务对象心中的满意度。

第二点我想和大家交流2个非常熟悉的概念,工作与做工。 工作是指一个人愉快的有目标的去做事情的过程  做工是指人为了生存,痛苦的去做事情的过程

我们是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我们的收入都来源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怀着愉快的心情,有目标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服好务。

当然对于社会中的人我们还可以分成4大类,人渣、人手、人才、人物。人渣只索取,不给予,不能创造价值;人手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基本的、替代性很强的工作,能开始创造价值;人才拥有一技之长,为社会创造价值,并按价值得到相应;人物对社会贡献大,自己得到的回报却很少。人物毕竟是社会中的少部分人,对于我们在坐的各位来讲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更加的努力,更加的积极的去工作,向社会中的道德模范学习,争取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给群众提供最好 的服务。

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两个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希望从他们的身上能够受到一点启发。第一位是焦裕禄……;第二位是文朝荣……。

15.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孕育服务文化 篇十五

公司广大团员青年同志们:

2012年是公司“执行力”建设主题年,提升公司的执行力,是全面完成公司今年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前提和基础。肩负着公司各项生产管理职能的团员青年,一定要积极响应公司、公司党委的号召,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执行力建设活动中来,争做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有勇立潮头的浩气、有超越前人的勇气、有与时俱进的朝气的时代青年,在公司的提速发展中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为此,公司团委向全体团员青年发出倡议:

一、加强学习、领会精神,争做执行能力践行者。

今年,公司率先提出加强“执行力”建设理念,以学习贯彻局、公司两级制度、办法和《项目管理手册》为抓手,以提升公司管理为目标,将学习的成果及时运用到工程项目的施工及各项管理工作中,为公司提速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为此,公司成立了“执行力建设领导组”,并下发《关于开展公司执行力建设年活动实施细则的通知》。广大团员青年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真正把握执行力建设内涵,努力使团员青年自觉成为执行力建设的践行者。

二、坚定信念、明确目标,加速执行力建设进程。

通过开展“执行力”建设主题活动,使公司广大团员青年充分认识到执行力就是生产力、执行力就是战斗力、执行力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紧密围绕稳中求进,提速发展的主旋律,进一步强化“四项制度”落实,确保实现“五促五个明显提升”。提高对执行力建设活动的认识,明确执行力建设目标,在建设执行力的进程中,发扬团员青年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公司执行力建设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三、分析问题、制定措施,确保执行力建设效果。

执行力建设是公司实现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每位团员青年通过查找自身在执行能力上的薄弱环节,分析工作中导致效率低、效能低的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解决责任意识不强、素质能力不高、工作作风不实、工作落实不力和工作沟通不畅等问题。广大团员青年要清醒地认识到:青年兴则企业兴、青年强则企业强,我们要坚定信心,做执行力建设的排头兵,将执行力建设落到实处,做出成效,使执行力建设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四、狠抓落实、严格管控,提升执行力建设力度。

执行力建设重点在落实,关键在认识,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岗位,认认真真地做好每项工作,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干好每一项具体工作,对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只有强烈责任感,才能在艰巨的任务面前积极地想办法、找出路,才能以履行责任为天职,才能在压力面前不低头。在工作中要知道目标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应该怎样落实。只有自觉的执行好、落实好,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16.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孕育服务文化 篇十六

一、强化广电媒体服务意识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之需。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 要求思想战线上的各个单位“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要求“文化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 因此, 广电等新闻媒体树立服务意识本身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之要求, 而只有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和技能, 才能真正做到新闻工作服务于人民, 服务于社会主义。

二、强化广电媒体服务意识是践行新闻工作“三贴近”之需。

坚持“三贴近”原则, 是宣传报道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实现途径。新闻报道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首先要根本性改变新闻宣传的“假大空”现象。要彻底遏制这一现象, 就需要扭转宣传报道的角度, 也就是要真正树立起新闻报道的受众意识, 以服务受众为宗旨, 想方设法增强报道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使报道更喜闻乐见, 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所以, 只有使新闻报道的服务性意识根深蒂固, 深入人心, 才能防止和根除“假大空”现象, 才能真正践行“三贴近”。而坚持“三贴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受众满意、为群众服务。在实践中, 一些广电媒体开办的“调解”、“帮助”栏目, 比如浙江台的《钱塘老娘舅》、温州台的《闲事婆和事佬》等, 可谓是强化服务意识、实践“三贴近”原则的典范。另一方面, 一些时政新闻报道更要树立服务意识, 要从时政新闻中充分解读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传播给受众, 而不是单纯地为报道领导活动而报道。只有在时政新闻报道中也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才可以避免时政新闻与受众拉开距离。

三、强化广电媒体服务意识是促进“走转改”活动常态化之需。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开展与坚持“三贴近”原则可谓一脉相承。自“走转改”活动以来, 全国各大新闻单位包括广电等为主的传统媒体, 纷纷响应, 积极投入, 成效显著, 也备受关注和赞扬。但“走转改”活动不是在新闻领域里刮起的“一阵风”。这项活动不仅要求不断取得实效, 而且还要常态化地开展下去。做到这点, 广电媒体必须牢牢铭记新闻宣传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必须扎牢服务意识, 改变以往日渐严重的“办公室”化的新闻工作方式, 要让记者真正深入基层, “要在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见成效”, 要尽情地发挥新闻的力量, 为群众“呐喊助威”, 切实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今年开始, 广大媒体都在继续深化“走转改”活动, 比如一些广电集团, 不仅轮番派出记者走基层, 同时还在基层建立媒体联系点, 要求单位领导、记者定期走访联系点。除了报道联系点的新闻和人物故事外, 还切切实实地为基层联系点做实事, 解决具体困难。因此, 若要始终如一地坚持“走转改”活动, 就必须要让广大记者深刻地认识到新闻工作服务于民的使命。只有紧绷这样的服务意识, 才能保证“走转改”活动的常态化。

四、强化广电媒体服务意识是适应新的媒介生态之需。

新媒体的崛起, 打破了以前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媒介生态。新媒体来势汹汹地挑战, 使广电等传统媒体“胆颤心惊”。而在这场激烈的博弈中, 广电媒体要增加胜算的系数或者说为避免惨败的“悲剧”, 增强服务意识不失为一个可靠的“安全钮”。因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 主要是靠强大的互动性赢得受众的青睐, 因此, 广电媒体必须主动与之比拼互动“拳法”。只要在争夺互动性上不至于一败涂地, 广电媒体就不会全面失去受众。而实现互动性, 靠的是广电媒体的服务意识。只要广电媒体的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了, 服务渠道大大拓宽了, 就能在与受众的互动上占有一席之地, 进而有效地回击新媒体的挑战, 并更好地在新的媒介生态里发展。现在一些广电媒体将节目进行网上直播、通过微博直播以及广播节目中的听众报路况、听众打电话参与节目话题和智力节目等, 都是进行互动的一种尝试。正是因为有了“服务优先”的意识, 才有广电互动节目的不断涌现以及形式上的不断创新。

五、强化广电媒体服务意识是助推产业转型发展之需。

集团化改革之后, 产业经营与新闻宣传成为广电媒体发展的“两翼”。广电等传统媒体由于深受计划体制的影响, 在走进市场经济的门槛时, 显得有些畏首畏尾, 力不从心。因为广电媒体依然没有放下“官方”架子, 还没有真正“下海”, 而翘首观望或者象征性“试水”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所以面对“浪潮汹涌”、“危险四伏”的市场, 就更需要广电等媒体强化服务意识, 因为市场与“服务”密不可分。广电产业在对接市场时, 就要从服务客户的角度涉足经营领域, 不能沿袭计划体制的思维模式, 经营单一的广电行业, 而应结合广电自身优势, 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一些广电集团已经涉足的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演出产业、艺术人才培育产业等, 甚至可以扩充到更多的以“服务”为特点的第三产业, 比如展览业、商务旅游、会议策划、企业咨询服务等行业。去年挂牌运营的温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就是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服务为核心的经营模式, 涉足各种行业14个, 这为助推温州广电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六、强化广电媒体服务意识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之需。

推动广电业大发展, 队伍是基础, 人才是关键。而决定人才的关键在于素质和意识。广电媒体发展至今, 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单一性人才结构问题突出, 难以适应宣传和产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 一些记者特别是刚进广电大家庭的年轻记者, 面对社会和生活的压力, 往往只把记者作为谋生的需要, 没有肩负媒体人应有的社会职责, 缺少服务于民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还有一些记者成了功利主义者, 丧失了记者的职业道德, 从而导致新闻报道失实、新闻娱乐化、节目低俗化等现象层出不穷。要制止这些现象发生, 强化记者的服务意识尤显重要。为民服务, 是每位记者崇高的使命, 应该时刻铭记于心。另外, 对于广电经营性的人才, 更要树立服务观念, 因为只有他们把服务做到家做到位了, 产业才有发展的后劲和成效。

结语

以新闻宣传、文化教育以及休闲娱乐等为主要功能的传统媒体, 本身就含有“服务”的概念和品质。但现阶段, 广电等传统媒体有必要强化其服务性, 把服务性意识和理念放大, 发挥其应有之义。强化服务意识, 提倡服务精神, 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而要转化到日常行为规范中。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 才能真正把广电事业做大做强。

摘要:当前, 在大力倡导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各大媒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 要抢得发展先机, 强化媒体服务性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加强广电媒体服务意识的必要性、紧迫性, 认为服务性即是竞争力, 强化广电媒体服务意识是一种新的办台思路和理念。

关键词:广电媒体,发展命题,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

[2].2011年《中国记者》第五期。

[3].舒得森著的《探索新闻》

[4].麦克马那斯著的《市场新闻业》

上一篇:一路走来 我的民办院校自考之旅下一篇:学生日常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