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学习体会(17篇)
1.爱心与教育学习体会 篇一
教育需要爱
——《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爱心与教育》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李老师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多么朴素,多么和谐的情谊呀!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
读了《爱心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教育学生,需要的是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坚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式的班级,关注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创造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
读书心得
贾峪镇楚村小学 朱新培
2014年8月21日
2.爱心与教育学习体会 篇二
关键词:英语教学,爱心教育,做法
在这科技日益进步、物质日益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21世纪初, 人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 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等方面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出现的个别不良现象, 网络上唾手可得的各种负面信息, 给整个社会, 尤其是青少年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已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不断地体现出来。我们这些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们, 该如何利用手中的教材, 结合所教的科目和学生的实际学情, 在完成智力教学任务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发展进行积极干预, 是每个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的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我们应努力使学生们在智力得到开发和培养的同时, 其他各个方面的素质也能得到提高。下面浅谈我在一堂英语课中, 在完成听、说、读、写等智力教学任务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点滴做法。
目前, 我校中职生使用的英语教材是由陈琳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本教材第一册Unit 1 Nice People, Nice Places, Reading and Writing的课文Canadians描述加拿大人民是热情好客、有礼貌、有爱心的民族。他们在街上经常互相问好, 你若是朋友聚会上的新客, 他们会像老朋友一样来主动跟你交谈, 假如你与加拿大人同时到达收银台, 他们会让你先付款, 你要是在雪天里走路回家, 他们会让你搭他们的车送你回家。加拿大的冬季虽冷, 但周围有这么多富有爱心的加拿大人, 会使你觉得很温暖。
这是一篇能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好课文, 在完成本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后, 我布置了家庭预习作业, 我发给学生如下材料, 让学生们结合本课文进行预习。
Canada is in the north of NorthAmerica.It’s the second lar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It has the longest coastline in the world.Its population is just about 3.5 million and the maple leaf is the national emblem.Nearly half of the Canadians are Christians.
Norman Bethune came from Canada to China in 1938.He was an excellent surgeon and a Christian, too.He helped to treat the sick and the wounded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He died of an illness and overwork during the war.He devoted himself to our countryat the age of 49.
就在教学这篇课文的前几天, 我任教的这个幼教班发生了一件令人很不愉快的事。学生A是位文静、学习认真、温柔善良的长发女生, 她近视很严重又不戴眼镜, 看人时总得眯起双眼, 不了解的人会以为她在藐视别人。开学初的某堂风琴课, 老师下课回办公室休息时, 学生B煽动班级里几个平时爱欺负人的学生去揪A的头发, 把她夹在两桌之间挤压, 还边整边说:“我看你还用那狗眼勾我们, 若敢告诉班主任, 以后就天天在上学的路上打你, 反正我们也不怎么想读了, 让你也读不成。”据了解, B生在初中时就经常闹事, 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慑于B生的恐吓, A生只有凛然!周边的同学也敢怒不敢言。B生的恶行首次在风琴室里得逞后, 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以后一有机会就欺负A, 而A则一忍再忍。班级有几位是非不分的学生看到老师没发现B生的恶行, 而B生日趋嚣张, 为了保护自己, 竟然加入他们的行列。有一天竟然在教学楼的教室里又发生了欺负A生的现象, 这次A所受的比前几次更严重。由于教学楼离我的办公室较近, 放学后几位有正义感的学生悄悄地跑到办公室把一张纸条递给我后马上就跑了。我莫名其妙地打开纸条, 了解了所发生的事情后立刻叫来B生, 问她是不是觉得在校学习没出路。当听到她说她不仅不觉得没出路, 还想毕业后自办一家幼儿园时, 我心中暗喜!这时我要她把开学至今两个多星期里在班级的表现向我汇报一下。她低着头不敢用正眼看我, 我趁势问:“是不是初中时的老毛病又复发而欺负同学了?”她不敢吱声。我又说:“其实你的一言一行我都了如指掌, 只是想给你机会让你自觉去改正。但你竟有恃无恐地越发疯狂起来!我不是对你说过不看你的过去怎样, 只要你从现在起告别过去, 痛改前非, 做个新造的人, 你在我的心目中就永远是个好孩子吗?你怎么这么不珍惜机会, 不约束自己而把我的话抛在脑后呢?你说你现在打算怎么办吧, 是要继续这么作恶下去最终让学校开除, 还是要安下心来学得一技之长, 将来走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道路, 让大家对你刮目相看呢?”她沉默了一会儿, 惭愧地说:“老师, 我错了, 我听您的, 坚决改错。”我说:“是啊, 要珍惜青春美好时光, 把智力和精力用在学习上, 要关心爱护同学, 尤其是像A生这样的同学, 要保护她, 像她那样认真学习, 团结友爱, 互相沟通, 清除误解, 不能以她的忍耐为软弱可欺的。要是她也像你那样不忍耐, 你想想事情将会怎样呢?俗话说:忍耐的人是有福气的。以你这样的性格以后如何去教育自己幼儿园的小朋友呢?所以, 希望你记住:“从现在开始做个新造的人, 好吗?”B生说:“好的, 老师, 谢谢您的教导!”我说:“很好!为了改善你和A生之间的关系, 清除在班级里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利用明天下午英语课的时间, 结合课文内容和辅导材料, 在班级里做个表态, 让全班同学来帮助你共同进步。好吗?”B生答:“好的, 老师。”接着我进一步开导她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沟通的重要性及意义。然后我把A叫来, 把B生的心意向她讲明, 恳求A生能原谅她, 使她们重归于好。并让她俩结合课文做个对话, 利用第二天下午的英语课谈谈同学间应该如何相处。
由于事先有了A、B的积极准备, 我先叫B生回答问题。B生答:The Canadians are nice, polite and friendly.They often think of others.I should learn from the Canadians to be a good student.Now I’ll apologize to A.Can youforgive me.A?”
A:Of course, B!Let’s forget the unpleasant past and be good students and good friends.All my dear classmates, let’s love each other!I think the reason why the Canadians can be nice, polite and friendly is that they love the others as themselves.Let’s learn from the Canadians, such as Norman Bethune, now let me sing a song to you, Ok?
大家都说:Ok!这时她从桌底下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歌词并分发给大家, 然后开始唱了起来。
A生温柔优美的歌声在教室里萦绕, 我们都陶醉在她的歌声里!A生唱完后全班给予热烈的掌声, 我也没想到竟有如此的收获!原来A生的母亲是位基督徒, 周末经常带她去礼拜堂学习, 耳濡目染之下她多少也受了些熏陶, 这歌是她从教堂里学来的, 这首歌的确是对爱的最好诠释!学生们对照歌词, 学习课文中加拿大人及辅导材料中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如今这首歌成了我们的班歌, 把每位学生用爱扭成了一股绳, 全班学生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 成了全校师生的榜样。
3.爱心与教育 篇三
关键词:自信心;爱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24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154
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孩子,一个家庭的中心,凝聚了太多的希望。当我们从家长的手中接过孩子的手时,一份安全的责任,一份让其健康成长的责任就已经在我们的心间牢牢刻下。每天对他们一声声的亲切问候,一个个阳光笑脸的绽露,一个个充满爱的抚摸,这些无不浸透着我们的拳拳爱生之心。
一、发现问题
开园初,我被调到了大三班,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我发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幼儿。他叫小杰,个子较高,坐在第二组的后面。一次活动时,我提问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叫他回答,而他只是瞪着两只大眼睛望着我,一句话也不说。我以为他没听清,又说了一遍,结果还是一样。我继续开导他,并且教他说,如果不知道可以说“我不会”,但他还是一个字也不说,甚至连摇头也没有。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班里的另一位教师,她只是笑笑说:“这孩子一直这样。”从此后,我对他留心了,时时关注他。喝水时,后面的一个小朋友推了他一下,他没像其他幼儿那样争论,而是让到了一边;游戏时,别的小朋友又蹦又跳,而他只是站在一旁笑着看着;玩玩具时,有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他没像其他幼儿那样来找教师告状,而是选择了沉默。
二、探寻原因
我决心找小杰家长谈一谈。通过交谈,我得知小杰在家的表现并不是这样。他虽不像有的幼儿那样过分淘气,但也不是一个安静的孩子。他和爸爸妈妈在家也交流,甚至会讲一些幼儿园的事,也会和同村的一些小伙伴去玩,只是在陌生的地方,在人多的地方,他都是畏畏缩缩,选择沉默,尤其是幼儿园。家长也已发现了小杰的胆怯,其他教师也和他父母探讨过,家长也是多次和他谈,但都没什么效果。看着小杰妈妈那焦急的眼神,我的心被刺痛了。
三、爱与教育同步
(一)运用策略,创设机会,增强幼儿自信心
第二天是我接待的小朋友。那天小杰穿了一件新衣服,我微笑地摸着他的头,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这件新衣服真漂亮,你穿上真精神!是谁给你买的?”小杰开始楞了一下,随即腼腆地笑了,小声说:“是我妈妈买的。”那一天,我始终关注着小杰。地上有一张纸,我叫小杰捡起放到垃圾箱;要吃饭了,我让小杰帮我去抱碗;小朋友画画时,我让小杰帮忙收发彩笔;小朋友上厕所,我让小杰监督小朋友。那一天的小杰,脸上始终挂着腼腆的笑。
成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成功的次数越多,学生对自己成功方面的评价就越高。经常获得成功的幼儿就具有自信的特征,而自信又能保证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我们要着力为幼儿创设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与条件。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让小杰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常表扬他,还给他一些小小的奖品,让他知道,老师相信他的能力,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确很棒。
幼儿缺乏自信,不善于和别人交流,不主动和别人交往,往往会受到同伴的排斥和拒绝。为此,教师要鼓励这些幼儿多与同伴交往,并教育同伴接纳、关心和爱护他们。小杰在班里没有朋友,我找了班里一位比较活跃的幼儿小超,他不仅聪明,深得教师的喜爱,而且还是班里的孩子王。我和他秘密约定,让他和小杰做朋友,我奖励他一本精美的故事书。没几天,小杰就和小超形影不离了。慢慢地,我发现小杰有了变化,他开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笑打闹了,慢慢也有了自己真正的朋友。
(二)运用鼓励和赞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罗伯·麦克纳马拉曾经说:“人脑和人心一样,朝着被赞赏的方向走。”鼓励和赞赏是一剂良药,它们可以帮助幼儿战胜困难,健康成长;鼓励和赞赏是一支润滑剂,它们可以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的情感;鼓励和赞赏是一支魔法棒,它们可以让幼儿走出自卑,让笑容绽现。幼儿需要鼓励和赞赏,对幼儿真诚地鼓励和赞赏,就是对他们的尊重。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时刻关注着小杰,渐渐他有了细微的进步。我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他,来增强他的自信心。他不知道怎样表达,我鼓励他,让他慢慢想,想好了再说;他回答问题了,我及时表扬他;他帮教师做事,我发他一些小奖品;他帮助小朋友了,我朝他伸出大拇指。终于有一天,小杰的脸上出现了自信的笑容。
(三)给予建议,家园共育,建立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光有幼儿园中教师的鼓励、表扬,而没有家长的配合,是无法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教师应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亲子互动方式等情况,并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此外,还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利于教师了解情况,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小杰的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多少知识,孩子缺乏自信,不和别人交流,父母急在心里,却不知怎样改变现状。为此,我提出一些建议。如让孩子参与接待客人,给客人倒水,让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和外人所承认,从而建立自信;带孩子去购物,让他帮父母挑选;扩大他的活动范围,让他多干一些与外人接触的事等。对小杰的点滴进步,家长要多表扬,事事多鼓励。通过试行,证明这些方法对小杰是有用的,小杰变得自信了,也乐于和别人交流了。每当小杰的父母对我说起小杰的进步时,那感激之情是溢于言表的。
面对着天真无邪、年龄尚小的幼儿,他们不仅需要我们的教育,更需要我们灿烂的笑容、温婉的声音、亲切的抚慰,我们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关爱,更是在播种一颗善良、纯真的种子。“幼儿老师像妈妈”,这是家长经常对、幼儿园教师讲的一句话,也许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认可和赞扬。
4.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篇四
一年级:李盛美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想:作为教师,贵在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爱学生,用心育一代新人,反过来,才能让人用心去接受教育。因为有了爱学生的心,才有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耐心,进而有了彼此之间的贴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虽然,爱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源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或许,正是这份对孩子的喜爱让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
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5.《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五
打开书,一页页翻看下去,因为是手记,所以读的过程并不艰涩。相反一个个充满温情、行云流水的故事开篇了就想一读到底:把汪斌父亲送的鸡蛋每天煮一个带给汪斌吃;夜里背周慧到山顶的住院部治疗;给学生过生日、送书籍、写祝辞,为贫困的学生买菜票;跋涉三十多里带着学生来到伍健劳作的田头大声呼喊“伍健你好”;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后进学生关爱与引导;与陌不相识朋友的书信交往、心灵对话……并且越读越感到这种师生之爱,在逐渐扩展!
“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成为李老师及所有被老师影响的人的共识,可谓达到了爱的最高境界。在读故事中再来反刍咀嚼书名,其实的素质教育探索并不空洞,并不理论化。他无非是把孩子当作人,当作完完整整的人,不只是分数、不只是成绩单,并且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所以当有人问他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时,他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
的博客名是“风中芦苇在思索”。名字源于帕斯卡尔的一段著名的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思想决定行动。的可贵更在于他始终坚持在教育第一线,并身体力行实践着自己的观念、丰厚着自己的思想。这里特别推荐的是他转化后进生“万同”的故事。万同来自于离异的家庭,不良的家庭环境荒废了万同,使他在整个街道具极高的“知名度”。而对这样的孩子,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行动:抓住教育的良机经常与万同聊天,让万同体会“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注重“集体”这个有力的教育工具,帮万同赶走了社会上的小痞子,召唤回万同那颗孤独流浪的心,使万同感受到“每位同学才是我真正的哥儿们”;为抑制他课堂上的好动行为,独具匠心地布置给他手抄长篇小说的任务,万同整整抄了五本作文本;遵循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让每一位孩子抬起头来”,又差异对待万同,为他一个人制定了学习要求,如语文课只要“能读完全文,会读写三个以前不认识的字”便是成功,并和科任老师一起合作大幅度降低评价要求从而让万同体会自己每天的进步,体会得“优”的喜悦。在的智慧行动下,在集体目光的关注下,万同最终成了全校国旗下的讲演者,自己独立写讲稿,自己在全校面前演讲。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万同感受到,自己能抬起头来了!
我想,像万同那样更困难更反复的案例在我们身边可以说绝无仅有,教育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用行动创造了转化后进生的神话,也给我们的后进生转化工作注入了信念。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虽然万同成不了大学生,但他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能不危害社会并对社会有所贡献,能说的工作没有在挽救人的灵魂吗?诚如自己的内心感言:我从来没有奢望过万同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但他能在参军后不远千里克服重重困难来看我,我就非常知足了。让更欣慰的是,万同已经是我们国家“最可爱的人”了。
有朋友曾问写《爱心与教育》用了多少时间,他说:“两个多月”。朋友顿时瞪大了眼睛:“嗬!两个多月就写成了一本畅销书,真是快枪手啊!”他连忙纠正说:“不,其实严格说,这本书我写了。因为从参加工作起,我几乎每一天都在写。”
6.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篇六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 的”三颗心”给了我许多的感触,这“三颗心”分别是爱心、耐心和恒心。作为一名教师,这三颗心缺一不可。
第一颗心“爱心”,作为一名教师,我很爱我的孩子们,因为他们的天真无邪,干净的如同一张白纸。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张白纸上画上五彩斑斓的颜色,希望孩子们能够每天开开心心的健康成长。作为老师,给他们最好的爱不仅仅是照看好他们,最好的爱莫过于传授知识给他们,教会他们一些明辨是非的能力,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第二颗心“耐心”,孩子们有无限的想象力还有求知欲,每每碰到新奇事物便会跑来询问我。刚开始的时候我会耐心回答,但是当孩子越来越多的来问我为什么时,耐心解答但不像刚开始那么详细。看了李镇西老师对学生是如何耐心的,李镇西老师希望学生们向他提问,为学生解答疑难是他最高兴的事情。我自愧不如,作为教师,我还是应该不断向优秀教师学习,不断自省 。
第三颗心“恒心”,李镇西老师对教育事业有一颗恒心,他希望他的孩子们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带着这样的信念,面对不同性格的孩子们,李镇西老师选择因教施才的方法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在工作中,我也会碰到调皮的孩子,但是我做的不够好。今后,我会继续努力赶上,我也应该像李镇西老师一样拥有一颗“恒心”,让每位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孩子。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孩子包括老师也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 。
7.用爱心教育孩子 篇七
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 一切都觉得新鲜、好奇;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 就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 渴求着阳光雨露;每天清晨“老师, 您早。”那童稚的问候, 给我们带来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傍晚随着一声声“老师, 再见。”给我们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
老师与孩子间相处的点点滴滴, 不仅包括老师对他们的好, 也有一些令他们伤心的语言、动作或行为, 这些都会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着去观察过, 当老师无意中对孩子的回答做了否定的判断:“不对, 错了……”时, 孩子的脸上会飘过一丝乌云, 只因为老师说我做得不对。如果这时老师能和蔼可亲的帮着孩子纠正错误, 对孩子进行鼓励:“这次回答还不是太准确, 老师相信你下次会想得更全面。”同样是对孩子问题的评价, 我想, 后者的回答一定会让孩子更加充满信心。
也许有人会说, 当我们在对孩子发脾气时, 内心并不是本意。只因为孩子太调皮了, 有时心情不好, 难免会把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 也难免无意中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老师们, 不要为自己的过失寻找任何的借口, 这些冠冕堂皇的辞藻不是理由。要知道, 你的一句无心, 会抹杀掉多少孩子的希望和自信。我们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幼儿, 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 尊重幼儿的人格,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 让孩子佩服, 从而效仿。
亲爱的园丁们, 当我们把爱心泼洒给孩子的时候, 会收到从孩子内心传递来的爱:一朵路边的野花儿、一句简短的问候、一个亲吻或是一件小礼物……这都是孩子爱的表达。而那时, 你会真正地体会到孩子也是幸福的、快乐的。
有位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片绿叶, 每一片绿叶都是一片绿色的世界!是啊, 虽然每片绿叶都不同, 但它们都需要雨露的滋润和阳光的普照。虽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但他们都需要关爱和呵护!
8.生态教育中的良知、爱心与悲悯 篇八
来这里首先感到,老师少了中学教师与大学教授那种严肃的表情,它们的举手投足间不乏幼儿园阿姨才有的温馨与呵护,而这里的学生显得格外天真活泼,很有礼貌,即便见了外人也喜欢招招手。和这些学生谈话,他们总是那么甜甜地笑着,惹人喜爱。从学生的谈话中,从他们普遍地愿意亲近教师的举动中,可以明显地感到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我问过一个学生,这里有打架的吗?这个女孩摇摇头说没有,我又问“为什么没有?”女孩竟问我“为什么要有打架的?”这样的反问不是一种聪明,而是一种习惯。
与这里的学生交谈生态教育,我们发现这些学生不会背诵有关环保知识、生态教育的条文,他们对各种生态观——例如其它学校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生态自然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世界观、生态伦理观、生态文明观以及各种环保意识守则等等——这些其实连教师也不一定搞清楚的东西,这里的学生不懂也不感兴趣。但这里的学生对太空星球、对大海草原、对山河湖水、对果树庄稼、对各种大小动物却有着浓厚兴趣,表现出普遍的喜爱。“顺从自然”首先是热爱自然,这才是生态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
谈到地球时,他们热烈地议论着,那是一个很好看的蓝色星球;
谈到河流的污染——其实他们没有那么复杂的环保意识,他们只关心河里的游鱼很好看,河里的蝌蚪很好玩。
谈到草原的沙化,他们不懂,只知道老师教他们唱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谈到农药与化肥对农田的污染时,他们没有什么话说,对星期天见到的一望无边的麦田,感到好看极了,像绿色的海洋。
谈到垃圾成灾时,他们竟侃侃而谈,垃圾应该怎样分类,不可以都放到一个垃圾箱里。
谈到环境绿化时,他们个个兴高采烈地说,自己栽的小树长得有多高了。
——可以看出,这里的生态教育虽没有那些繁琐的教条,却培养了学生终生受益的意识与理念。
人类的生存状态不仅仅是大家都知道的自然环境问题,还包括不可或缺的人文状况。我们就晓望小学如何营造人文环境问题,在师生中作了深入的调查,结果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爱。爱是怎样实践为一种校园生活的?教师们的回答比较模糊,大都迷茫在天性的善良中,似乎爱是人的本性,有什么可说的?
二
一位语文老师对我说:“教师对学生的爱都是一种天性,在天性问题上讲道理是幼稚的,也无法讲出什么大道理。人人天生的那份善——良知,作为教师,从走上岗位那天就有了非同寻常的含义——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学就是持久地考验一个教师的良知。我们学校几年来的生态教育,则为这种‘考验’提供了新的机制。我个人的体会是,生态教育不但教育了学生,也教育了我——珍惜生命,珍惜动物,珍惜一草一木,珍惜山河湖海……这些理念与情感确实是在生态教育中逐渐成熟起来的,最终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这份爱,这份珍惜,这份理念与情感,是怎样在生态教育中萌发出来的呢?”我的那位诗人同伴对这位教师不愿放弃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机会。没想到诗人的追问,使这位语文教师一时沉默起来,另一位教师则用缓慢沉重的语气说道:
我想主要还是天性,一个良知未泯的人看到那些牟利者对环境的严重破坏,能不义愤填膺?义愤过后必定是无可奈何的悲悯,对深受其害的人类,不可或缺的是悲悯。其实在今天,哪个人不是每时每刻都在遭受污染的伤害?看看已经:不能喝了的地下水;消失了的蓝天白云;浑浊的空气与随时都会出现的雾霾;那些买回家一宿就变粗了的黄瓜,你还敢吃吗?你去农田看看农民喷洒的农药,都渗入地下水里去了,这样的水又要被用来灌溉,由此形成了让人恐怖的恶性循环——这样的生态环境,怎能不让人担惊受怕……。我们都很感激校长,是他满怀信心地发动了生态教育。作为弱势群体的教师,对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确实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教育孩子,教育他们树立环保意识,树立新的生态理念,希望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一切都会好起来。悲悯不是悲观,悲悯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是一种凛然的理性,更是一种深刻的自省,悲悯的后面是希望。我们真希望全天下的人们都有这种悲悯——悲悯也是爱的源泉。爱的匮乏往往是悲悯的缺位。一个民族生活在危机四伏的环境里,如果缺少悲悯,是没有希望的。
我突然觉得晓望小学的教师比大学里的教授还有思想,更有情怀!然而社会上的人对“残酷的事实”却熟视无睹: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土地的荒漠化,酸雨的加重,垃圾的成灾,物种的大量灭绝,栖息地的减少,水源的短缺,数不胜数的洪水、旱灾,地震、海啸、沙尘暴……以及惨不忍睹的癌症村、怪病村,哪样危机不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如果说教师的愤慨是理性的表现,那么他们因此产生的悲悯则是人性的闪光!
三
交谈中感到,这里的教师谈话大都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语言生动、思想深刻,明显都是读书人,这一点在当代教育界尤为可贵。
“是啊,学校对师生读书,是硬性要求,不过他们已养成了习惯。我也是读书人,每年都要读几百万字。你们不知道:这里之所以搞生态教育,是读书带来的启发。”于校长说了这样一段读书经历:“学校搞生态教育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下子就被书中叙述的内容、作者的良知及其捍卫真理的勇气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以一个科学家的睿智与胆识预言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将会导致一个没有鸟叫的‘寂静的春天’。作者的担当精神与忧患意识,让人肃然起敬……”
nlc202309040617
相信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和校长一样肃然起敬。
“一个孱弱的女科学家拖着病体,敢于和污染环境的强大势力进行斗争,这是一种担当,一种信心,更是一种良知。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情与伟大事业都是从良知开始的。所有的犯罪与恶行都是良知的泯灭;所有的自私发展到损害公众利益的时候都是良知的缺位”。显然,这位校长能从人性出发看问题,这是时下教育界的亮点。
“当时我还没有从《寂静的春天》带来的沉重而又绵长的思考中走出来,便看到了一份资料说华北地区的地下水基本上都受到了污染。这是一些企业向水井里排放大量的污水造成的恶果。有科学家说华北地区严重的污染,使地下水短期内不可能改善了。看了这样的报道,想到那些遭受污染带来的疾病折磨的农民无人管、也无钱治疗的悲惨状况,我落泪了,为这种愚昧无知、这种贪婪自私、这种急功近利、这种伤天害理,我无奈地落泪了。我不相信这些人都是文盲,也不知道这是否是教育失败的后遗症,但我相信这些人虽然上过学、受过教育,却没有环保意识,没有生态理念,没有社会公益心,甚至没有良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不乏悲愤的阵阵内省中,产生了一种深沉的内疚——《寂静的春天》已经问世半个世纪了,生态教育却没有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我顿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凛然:把生态教育纳入日常的教学中,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使命。”于校长接着谈到了他们的生态教育是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开展起来的——这样的话题我们不感兴趣,于是便打断了问道:“生态教育的开展需要教师的支持,这种支持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这肯定很难。对此您有什么体会?”
“晓望小学的教师有一个突出的共同优点,就是人人都有丰盈的爱心,他们对学生的那份真诚的爱像源源不断的泉水永远地流淌——这是晓望小学全部工作的基石。谈晓望小学,这是不可或缺的立场与视角,否则无法解释这里的现象。”校长的眼里闪出动情的光泽,他站起来给我们倒水之际,我的思绪急速地转动:
他的说法不是作秀,不是空谈,建于二十世纪初叶的晓望小学,教师的爱心是一种横跨两个世纪的传统:晓望小学虽然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秀美与幽静,但毕竟地处偏僻,远离繁华闹市中心。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能在这里留下来安心工作,靠的是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对教师这个称呼的珍爱,特别是对这里的学生对这所学校的喜爱。据于校长介绍:“一些实习的青年人来后不久,就被这里充盈着爱的生活氛围深深地打动了,唯晓望小学的那份真情,那份久违了的真诚,那份世上已经稀少了的质朴的真爱,使他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天地,这是他们的寄托和依靠。留在这里,他们有一种归宿感。”
四
“当鸟语花香变成了‘寂静的春天’,连上帝也会发怒的,会斥责那些造成了‘寂静的春天’的人们”。
校长的话与《寂静的春天》可谓灵犀相通,书里的一些话既震撼人心又发人深省:
“是谁做出了这个(污染的)决定——这个使死亡像波纹一样不断扩大的决定?”“谁有权做出这样的决定?”“谁应该为这个由于鸟的消失而变得黯淡无光的世界负责?”
当年,这些质问以石破天惊的力量促进了美国环保法的出台。今天看来,《寂静的春天》问世,是一项划时代的事件——成就了全球环保史上的一座丰碑。实际上,生态教育在晓望小学的顺利开展,直至今天的成功,其实践过程很有启发意义,就像于校长所说的:“仅有朴素的原始的爱,不可能将生态教育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教师对触目惊心的环保问题顿生的愤慨,以及这种愤慨冷却出的悲悯,才是生态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愤慨是暂时的,悲悯是持久的,爱心是永恒的。实际上那些关于环境污染的材料,是晓望小学开展生态教育最好的动员令。温情脉脉的教师,在环境问题上的大义凛然——让我感到意外。我突然觉得,爱不是孤立单一的东西——爱在恨中才是最强烈的,也是最深厚的,更是不可动摇的。没有恨的爱,在人间是不存在的。一个人如果对往水井里排放污水的做法,不愤怒、不生气,甚至无动于衷,这样的人会有真正的人类之爱吗?”
中国人有讲大道理的习惯,晓望小学的生态教育有什么大道理?或与“大道理”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几个来客从这所小学里收获的是轻松、愉快、舒畅,以及感动和启发。谈“大道理”真有点于心不忍——是否是对那些尊敬的教师与可爱的学生的一种亵渎?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关于生态教育中的“大道理”,已经是人类家喻户晓的常识,常识讲多了是废话。好在晓望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没有和我们讲太多取得成功的“大道理”,他们讲的不过是一些我们都很熟悉的良知、爱心、悲悯等人性问题——而这,尤显该校的本色。都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这样灵魂的学校,永远是充满希望的。
9.《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九
李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李老师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多么朴素,多么和谐的情谊呀!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
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
10.爱心与教育学习体会 篇十
二、爱心是一名好的教育工作必备品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爱学生的老师才会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才会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我在李老师的文章中看到他具有了真正爱学生的品质。正因为爱学生,所以学生成绩不好,他会去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去给学生的家长沟通,让他们给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因为爱学生,当学生因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他不仅自己捐钱,还把情况告知班委,由班委组织捐款,并推广至全校!当学生生病了,亲自送医院,背着学生爬陡坡,累得汗如雨下,还鼓励学生,让她坚强。我想:一个好的班主任不是正该如此么?家长把孩子交到学校,老师就应该担负起责任,爱学生就要真爱,不能停留在表面,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丶生活、品德、心理、健康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主动帮助他们!当他们如自己的孩子一般!只有真诚的爱学生,学生会明白老师为他们的付出,这样师生关系才不是生硬的,才会更加和谐!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关爱是有的,每当学生生病,我都会主动联系家长,当家长抽不出时间时,我会带学生到镇医院去检查,拿药。然后回到学校,指导学生吃药。放学后把学生亲自交给家长。这样的事。每期都有十多次。
记得班上一个女孩子当时发烧,送医院检查,已经40度,必须输液,我打家长电话,家长无法接通,于是我向语文老师胡老师说明情况,让他替我上课,我在医院陪她输液,这时她又想呕吐,我马上将痰孟递上,她哇哇地吐了,我忍着难闻的气味用纸给她擦嘴上的脏物,拿杯子来让她漱口。她觉得非常不好意思,说:“刘老师,太麻烦您了!”我就说:“没事儿,谁都会遇到困难的时候,这是老师应该做的。”她输完液,她的妈妈来了,非常感激,说了许多感谢的话。她说:“孩子交给你们,我们家长放心!”这就是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啊!我的心灵被深深震动了。我只是做了这么点小事,家长却记下了恩。
后来,那个女孩考上了幼师,成了一名幼儿园老师。而且就在我们镇上的一所私人幼儿园,每次碰到,她都清楚得记着我曾经对她的一点小付出。
还有一件小事,我教三年级时,当班主任,一个孩子的家里发生了火灾,把房子烧了,我了解到情况后,告知大队辅导员老师,在全校发动师生捐款、捐物,然后由老师们骑摩托车把钱物送到孩子家里,我们看到房子被烧了个精光,他们的眼里全是泪,我又一次被深深震憾,心想:太可怜了!孩子的母亲告诉我们:“由于线路老化,才造成了火灾,人都没事,只是现在全靠亲朋照顾。谢谢老师们和孩子们!”我们安慰了几句,就走了。我们的爱给他们家带去了温暖,让他们度过了难关。孩子的学费也给免了。我也做了他的思想工作,他虽然小,但非常懂事,成绩虽然中等,但他知道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帮助,所以决心努力学习,长大了回报社会!
关于爱心还有一个事例,那是一位同学得了肾病,他的父亲也是肾病,去医院治疗要花几十万,当时的情况如不治疗,可能就会死。学校组织了捐款,虽然钱不多,但各方努力下还是凑够了钱,孩子和他的父亲的病终于治好了。这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我反正是感动了很多,学会了很多。人在一生当中,总会遇到困难,这时就多么希望能得到帮助,老师能够尽力帮助学生,学生也会学会感恩。爱的接力棒就这样一代代传递下去!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和谐,更加有意义!
三、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升理论和专业水平。从李老师的书里,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水平高低离不开学习。学习专家的理论不能死学,应该在一线的教育教学实战中去灵活运用,因为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时代在变,学生接受的能力也在变。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地采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努力提升教学技能,让孩子能够吃得饱、吃得下、吃得好!我们可以从学习中获得快乐,获得精神的奋发,获得境界的提升!尤其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经太多了:电视、书籍、网络、广播等等。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学习,拿什么为学生解疑?说句实话,现在教师真的不好当啊!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教师要如何才能在未来教书?值得深思!现在的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确实有必要加强!但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缺乏又是教师遇到的难题。这类书籍可以看一看啊!我现在在网络上和图书馆借了一些书来看,觉得对自己的帮助还是挺大的。如关于同理心、抑郁症、自制力等。
11.用爱心激活教育 篇十一
一、如果一个老师能对学生关爱,学生将会树立自信心
老师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老师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天长日久就会使学生内心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学试验,他们从某小学各年级中选出十几个班,对这些班的学生进行“发展预测”。之后,把优异学生名单告诉有关老师。所谓的“发展预测”只是做做样子,而优异学生的名单,则完全是随意指定的。通过老师的言行、态度等把这种喜爱和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这些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更加自爱、自强、奋发向上,力求使自己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最终取得进步。可见,学生的成长进步与老师的爱好有着密切关系。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与期待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促使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并树立起自信心。
二、老师热爱学生,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剂补药。老师对学生的爱,能够影响学生情感的发展;能够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提高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兴趣
老师对学生施加爱,学生就能从老师的爱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更树立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于是,就能促使他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培养出自尊、自信、豁达的性格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法国教育学家卢梭说:“热爱可以弥补才能之不足,而不能弥补热心。”
三、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将会成为学生正确评价老师的有效依据
学生上学之后,和家庭成员相处时间开始减少,在学校的关系开始加强。在对人的关系上,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也就越来越重要。老师的喜爱或轻视,成了学生最关心的事情。每个学生都会做出自我评价,“我是不是班上的好学生,老师喜不喜欢我”、“我脑子不灵活,学习成绩差,老师将会讨厌我”。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来自老师,他们通过老师的语言行为,来认识自己行为是不是正确,形成自我评价。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信息反馈和期待。因此,热爱学生并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基本的需要。
四、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将是实现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老师只有关心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依赖,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对老师采取的态度,和他对学科兴趣、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学生喜欢那位老师,他的学科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该门课的努力程度也会提高,学习成绩也就好。反之,学生不喜欢的老师,连同他教的学科也受到学生的轻视,学习成绩也就不好。学生所喜欢的老师,一般都是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所以,对一些后进生,更应该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关心。所以,老师的爱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的教育只有溶在对学生的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起他们积极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教育的成功。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就应当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都爱戴的老师。
我们爱学生,是多方面的,是全方位的。我们不能只给学生“母鸡般的爱”。这也是教育所要求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上来,才能算得上爱教育。只有老师不好过,学生才好过。学生好过了,老师才好过。在全省提出“减负增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给学生多一些关爱。
12.爱心作伴共享教育快乐 篇十二
1 心态好工作就快乐
教育是一项比较清苦的工作, 当代社会, 面对众多诱惑, 要做到“干一行, 爱一行”, 真不容易。很多老师常常抱怨自己的工资低, 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教”, 有的甚至千方百计脱离教育教学岗位。笔者认为, 对待工作, 要看得开, 想得透, 放得下。把得失看淡一些, 用一颗平常心, 做好每一件平凡而又实在的事情, 才能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2 与学生共享成长快乐
在这所充满绿色生机的校园里, 在学校领导的信任中,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有十多个年头。回首一路风尘, 作为教师, 感到快乐和幸福的并不是我们向往中的那些成功的光环, 往往是一些温暖的细节:一大群毕业的学生来看我, 他们手中拿着送我的鲜花和贺卡。这一刻, 只觉得, 三年来, 所有的辛酸都有了回报, 种下的种子全都开了花。其实, 反过来也一样, 学生念念不忘的同样是那些我们师生间美丽温馨的生活细节, 因此, 我就想, 我的班级教育理念就是努力给学生一个快乐和幸福的班集体。让他们的花季雨季充满青葱的回忆。
《班级成长日记》记录成长旅途上所有的欢喜和忧伤, 是我们班每天听不厌的“晨歌”, 是课前的快乐奏鸣曲。扉页是老师的题词:共同的呼吸, 真实的成长, 让每个精彩的日子, 走进我们共同的记忆。学生轮流记述, 课前朗读, 集作文训练和朗读训练于一体, 也是学生自我反思的场所, 是班主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中心”。虽然纪录的大多是一些琐碎的事情, 但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说, 是珍贵的纪念册, 是他们将来最生动的回忆。我们现在还有电子版, 有专门负责拍摄的, 有负责文字撰写的, 有导演, 有编剧。
3 做一个有创新的智慧型教师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充分去思考、再实践、观察;实践观察中再反思总结, 这样才会使自己不会一成不变绕圈走完教育生涯, 而应该把它当成一种有创意、有质量、有挑战的工作来做。当然, 任何工作都应该有计划、有实施过程、还包括有总结、有下一轮的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的工作形势也在不断变化。我们都很需要这种科学创新的精神, 才能适应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
Henry Brooks Adams曾说“教师的影响是永恒的, 很难说他的影响何时终止。”执教十几年来我深刻地体会到, 要真正地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要有让学生折服的集多种才智为一身的高素质。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演员, 要有亲切丰富的表情、端庄自然地教态, 敏捷严密的思维, 纯正优美的语音, 规范漂亮的板书, 当然最好还要有没有科别界限的专业水平。在课外, 教师最好能跟他们一起谈论中国如何加入WTO、比尔盖茨如何发迹, 谈“波西米亚风格”的狂野与浪漫, 谈美洲豹的速度、流星雨的神秘——时代在变, 学生的实际心理年龄在变, 对教师的定义也在变。只有真正能让学生怀有一种亦师亦友的情怀的教师, 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 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他们的情趣, 塑造他们的人格。
4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情感与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另外, 教师与学生从事教与学, 都是带着情感的, 而这种情感差异也导致了教与学的差异。我们一直强调情感教学, 也就是因为英语教学离不了情感的交流。英语是回报率最高的学科, 你付出多少关爱和关注, 就会收获多少尊重和爱戴, 而这种情感的交流会使学生疯狂地为你而学。我们应该相信, 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 而是点燃一把火。”所以作为教师, 就是要点燃我们的工作激情, 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 点燃课堂的智慧火花, 让师生共享教育的快乐!
摘要: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会使人们的观点、态度也随之变化, 在这个快节奏、高效率、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中, 人们常常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 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上的变化, 从而产生心理压。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英语教师, 并担任历届班主任, 笔者对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体会, 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实践, 探索出了一条关于如何快乐教学的思路, 并加以总结。这些方法和理念又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 在校内推广,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3.《爱心与教育》 篇十三
借老师强迫的“东风”,每天抽时间细细品味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一书,读后给我心灵以强烈的震撼,对我的教育产生了许多启发。
在《爱心与教育》一文中,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突出一个“爱”字。正如他所说的“发自肺腑地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人格尊严和情感上平等的朋友和探索真理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同志”。缺少爱的教育是形式主义的教育,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教育,是得不到学生和家长尊重的教育。爱学生,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一、爱的教育需要责任心。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就是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我想每一个教育者也应该要有这种强烈的责任心。在现实社会中,有少数教师为教书而教书,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全身心投入,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幸福吗?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自觉担负起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才的历史重担,这是实施爱的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二、爱的教育需要恒心。
“爱心与童心”中的主人公宁玮,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虽家境贫穷,但不失自尊心,李镇西老师不仅在她学校期间给予她学习上的鼓励和生活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宁玮高考落榜后,面对一些阴暗的社会现实时,一直默默地用真爱关心她。正是这种爱,使宁玮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让她一次又一次地走出困境,不断地走向坚强。如果没有这种持久的爱,宁玮很可能成为“宁小燕第二”,李老师为我们演奏了一首恒久的爱的乐曲。我们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有爱心,但缺的是一种恒心,教过学生以后就“万事大吉”,即便学生主动来联系,要求帮忙解决一些问题,也是搪塞一下就了事,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这种持久的爱,就会失去美好的愿望,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进而会改变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那是多么可怕的后果!一个学生真的因为你的冷漠而沉落,难道我们教师就不应该自责吗?如果我们都像李老师一样有那种持久的爱,那么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宁玮”。
三、爱的教育需要信心。
在李镇西老师“手记二”中的主人公万同,是一个李镇西老师经过千万次爱的呼唤而回心转意的“浪子”。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有这样的“万同”者,如何来教育和引导这些“万同”者,是每个学校、每个教师在每个学年都要面对且必须面对的课题。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愿望的火花熄灭’。”李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好教师,在无数次责备万同的教育中,始终没有失去要把一个学生教育好的信心。有许多教育工作者,也包括我,在对待身边的“万同”时,也有爱的付出,但尝试几次后,就觉得这些人“不可教养”、“本性难改”或“凭我的本事不可能使他们改变”,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信心。没有这种信心的支撑,“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是那颗永远都不会闪光的“星星”,甚至会成为一颗“陨星”。
学习,特别是在校学习是人的最大的幸福。因为这是很多人不曾有或很少有的,在校学习的时光“是一座被知识之光照耀着的宫殿”,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劳动,才换来了脱产的平安的学习机会。然而,在现实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把学习看做是负担,有时则把它看做是惩罚和苦恼。如
果问题到了这一步,学校的任何教育都是不会奏效的。在学校里,只有当学生渴望学习,只有在学习中他感到是一种快乐,得到的是欢乐并得到人的一种骄傲时,学校里其他的一切才会成为现实的、可以达到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呢?
一、应当把学生看做是人
知识欢乐的最重要的源泉就是体验和感受到知识则是我的智力创造的结果,探索的结果,心灵劳动的结果。这就是说,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才能使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把学生“看做是接受、接受、再接受的知识库”,看做是“无底的容器”的观念普遍存在。这正是我们要实行“课改”的必要所在。
二、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在颇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什么样的精神需求会产生出什么样的活动。也就是说,行动来自需要。我们所面临的学生,年龄、家庭、地域、身心等状况差异很大,在学习需要方面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普遍的一般的学生的需求,而且还要研究特殊的个别学生的需求,并针对需要给予引导,这大概就是“因材施教”吧。
三、领着孩子到思维的源地去旅行
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教育者的使命就是向孩子们揭示开那些不懂的东西,唤起他们去认识的欲望。在这里,哪怕是最胆小的最腼腆的学生,也会变成好问的思想家”。“课外的思维活动,是不以初级阶段教学课程为转移的,要比孩子在课堂上所学的一切都更为重要、更丰富、范围更广泛”。拿这种观点来审视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我们的社会实践、自然体验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或是流于形式。难怪学生感到学校的学习枯燥乏味,没有欢乐;难怪学生出校门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们的手脚是被安全、责任、担心给捆死了。
四、跟孩子们一道去发现真理
一个受人尊敬的老师,应该是“使孩子们在真理面前惊奇、惊讶的小路上的领路人,要跟孩子们一道去发现真理。一个只会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要求背熟、背熟、再背熟的老师,定会激起孩子们的伤心感,而然后便是内心的愤懑。这可以说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老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以前,已进行了多年的学习、修炼,对于要传授给学生那点知识的来龙去脉,应该是了如指掌,问题在于如何传授给学生。象现在有些老师那样处心积虑、喋喋不休地“满堂灌”,肯定是没有好结果的。相反,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则需要大力提倡和推广。
教育是门艺术,培养人才是教师的天职,让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携起手来,共同用爱来浇灌祖国的未来,使他们在我们的爱的滋润下都能幸福地成长。
李冬林
2011013088
14.爱心与教育心得 篇十四
《爱心与教育》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完全由一线教师自主撰写的育子故事,共分为四辑,每一辑有不同的主题,收录了不同的故事。细细品读这些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智慧,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深情。读罢全书,我有两点最深的感受:
一点是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刘良华老师说:“研究教育的人很可能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常有的事。”的确如此,在教育问题上老师是“灯下黑”,对待别的孩子特别有耐心,特别好脾气,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好心情和好脾气统统到了爪哇国,指导孩子学习,一遍还可以,两遍时声音就高了起来,到了第三遍,简直要咆哮了。我就经常爱犯这样的错误,辅导儿子学习时,如果他总是出错或是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会忍不住要发火,声音也自然提高了八度,孩子常常被弄得不知所措,眼泪汪汪的。细细想来,这都是自己没有摆正心态,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作为老师,我们似乎都对自己有一种心理暗示,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孩子出色。于是如果孩子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的表现,我们便会爱之甚而责之切。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忘记了,我们的孩子与学生一样,他也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尊重。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虚荣心蒙蔽了心灵,而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也有他自己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成长规律,我们不能要求他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也不能要求他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我觉得十分形象。园丁种下幼苗后并没有强求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他只是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让幼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的成长,因此许多幼苗在他默默的守望中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的孩子也可以看做是我们种植的一株幼苗,所以对待孩子,我们也应给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在我们爱的目光的注视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或许这样,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完这本书,我还从各位老师身上受到一点启发,那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父母要在阅读中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这本书中,陈剑锋老师、沈丽新老师、张家明老师还有扈永进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培养孩子读书兴趣,让孩子爱上读书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老师、家长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千方百计给孩子买书,教育孩子多读书。但是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好动,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真的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及时引导,督促。
我们应该知道,阅读是需要氛围的。如果大人喜欢阅读,经常捧着书看,孩子就会模仿。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尤其是身为教师的家长,最好也阅读,你以身作则,便会“不令而行”了。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加入阅读的行列,把读书变成一种需要,让读书伴随我们的一生。有了我们的熏陶感染,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那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当然,让孩子喜欢阅读需要时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只要我们用耐心和细心去引导,孩子肯定会越来越喜欢阅读。
15.高校爱心教育补遗——情感篇 篇十五
无独有偶, 我院有一男生追求一女生, 多次被拒。男生觉得活着没意思, 晚上从宿舍5楼跳下来。虽没身亡, 但落下了终生残疾。
这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 不能正确面对, 以愚昧无知或以自己肤浅的认知来处理问题。缺乏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是不成熟的逃避问题和逃避责任的表现。他们把生命当成儿戏, 与自身的性命于不顾。为情所伤、为情所困、为情所死。一方面, 我们为他们小小年龄就断然失去了终身幸福或生命而扼腕叹息, 另一方面, 作为高校, 对大学生恋爱采取回避的态度, 平时默不作声。只有学生犯下严重的问题时, 校方才加以介入进行处理。可这时已为时晚矣。为避免这种因爱情而跳楼自杀等悲剧的发生, 防患于未然。作为高校平时应如何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呢?
一、学校重视, 开设学科
2015年天津大学开设了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的课程, 竟然成为社会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这说明什么?这只能说明全国开放这门学科的高校很少。据了解, 我所生活的三线城市的几所高校, 没有一所高校开设恋爱这种学科的。但作为高校学生, 他们都已成人了, 正处在青春发育期, 对异性交往充满着或期待或渴望或迫切。在他们学习和交往中, 难免会产生感情。爱情固然美好的, 但同时又暗含着很多的问题或矛盾。凭着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棘手的问题, 是不现实的。所以, 高校平时应相应地开展一些如《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爱情心理学》、《爱情与健康》、《恋爱法则》、《做最好的自己》等选修课或必修课, 或者开设一些相关的讲座。并在学院里专设心理健康咨询室 (最好是留有电话, 因有些学生爱面子, 不会当面向老师咨询的) 。这样学生在遇到棘手问题时, 不会感到迷茫、困惑、无助或走向极端。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课堂教学, 教师引导
教师不仅仅是教书, 更重要的是育人。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后, 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虽然先进的技术引进中国但同时一些腐朽的文化也影响着年轻人, 日本动漫中的打架斗殴色情, 美国的性开放等都冲击着孩子们的大脑, 年轻人正处在青春期, 年轻气盛, 对很多东西都想尝试和探索。而更多的学生无知识无常识, 只有胆量, 这也是很可怕的!我院有一男生曾偷偷跑到女生寝室去偷女性的内衣内裤, 被返回寝室的几个女生给当场抓住。还有的男生为追一个女生而打架斗殴。面对这种种问题, 作为老师, 我们都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地引导和教育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我们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引导和教育。例如:语文老师在讲《致橡树》一文中,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为什么?真正的爱情是什么?通过学习,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思政老师更是可以在教学中, 将爱情和法律相关的事例讲给学生, 让他们懂法、知法并通过已有的经验和教训来改善自己和完善自己。社交礼仪课, 老师在教学生提高外在形象的同时, 更应加强自己内在的素养, 才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利用课前三分钟给学生聊新闻, 也可把一些好的短文, 励志文, 奋斗篇等读给学生听, 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提高修养, 学会自律
有人说:大学是恋爱的天堂。觉得上大学不谈场恋爱会后悔的;还有一部分觉得别人都谈恋爱了, 我也要谈;更有的人抱着玩玩的心态谈恋爱。这些谈恋爱的动机就为以后分手埋下了伏笔和隐患。据统计, 在大学谈恋爱90%是不能成功的。爱情虽然美好, 但不是生活的全部。大学生应该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文化基础的学习中去, 确立自己奋斗的目标, 努力进取, 争取到更高学府去深造。《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先要提高修养品性, 完善自己, 行为有规范。才能管理好一个家族, 家庭和谐了, 社会才能安定, 社会安定了, 天下才能太平。所以, 作为每位学生要明白先立业, 后成家。学校为我们创造了那么好的学习条件, 我们不能把过多的精力浪费在虚度年华中, 趁着年轻, 努力提高自己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 相信在三年或四年之后, 我们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后悔。
有句歌词说:“还以为爱情这辈子都没有了, 结果还是等到它了, 它该来时就来了, 一旦来了就无可救药。”爱情是可与不可求, 既然来了, 我们就真诚相对。作为男人一定要记住, 不能故意伤害对方, 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 我们要发乎于情, 止于礼。爱她就好好待她, 爱她就不要伤害她。
大学生谈恋爱是自由的, 学校和老师也是无权干涉。但如果我们平时工作做到前面、工作做到位。学校开设有关恋爱方面的选修或必修课, 老师随时随地地加以引导和教育, 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三管其下, 相信学生的烦恼、痛苦和伤害会逐渐减少, 也更相信我们的校园是一片干净、明朗的天空。
摘要:大学生谈恋爱是很正常的, 但恋爱的背后暗藏着很大的隐患, 怎样把隐患降低到最低呢?作为高校该如何防患于未然呢?
16.教育需要爱心 篇十六
关键词:素质教育;关注;爱心
素质教育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
一、爱心和童心在教育中起关键性作用
在我们国家,许多人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教师的事情,与家庭、父母没什么关系。但是家庭的配合、社会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父母能做到用爱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孩子自然就懂得如何去爱父母、爱师长、爱朋友、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乃至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和同事常带孩子和学生同坐一辆公交车,每次在车上只要有老弱病残的乘客,我和同事都主动让座,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和学生也加入了让座的行列。爱的教育并非易事,只要教师、父母能把握好这个度,那爱的教育就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教师要把更多的关注投给“后进学生”,同时注重培养“优秀学生”
首先,教学中我总喜欢讲一些小笑话,说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变化语言,让学生觉得语文课很有意思,不仅不枯燥,而且学习很轻松。我认为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就是最有效的。比如,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小组讨论,一起分析,有疑难问题可以做好标记,老师只做适度的指导,给学生多余的时间自主学习。而且提问也是有艺术性的,提问得好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比如说,内容提问,教师提问内容问题,让学生直接处理所教内容。其次,教师提出问题,看学生能否回忆并理解特定材料等。还有过程问题,为了促进学生的不同心理需要,提问不同的问题。过程问题多以鼓励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为目的。我认为教学要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哪怕有那么一点不合群,但是学生喜欢,学生能够接受而且接受得较为迅速,接受的质量较高。我很欣赏陶行知老先生的六大解放: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嘴,让学生能谈;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教师本身既是桥,学生从桥上走过,桥便快乐地消失,进而鼓励学生建造自己的桥。
总之,教育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师的我,既要献出自己的爱心,又要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艺术化的教育会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白音他拉总校花都什小学)
17.《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 篇十七
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
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之,我们老师却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尤其是我教的小学生,细细想来,他们个个都是那样可爱;有时候老师对学生好一点,那孩子必然感激涕零,其实那都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分内之事啊!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
【爱心与教育学习体会】推荐阅读:
爱心与教育学习计划09-20
爱心与教育有感10-27
爱心与教育作文11-04
爱心与教育阅读计划06-26
爱心与教育的读书笔记08-19
爱心与教育学习心得09-17
爱心与生命同在,亲情与血脉共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渗透生命教育理念教学设计09-23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07-07
教育更需要持久的爱心07-08
小学爱心教育实施方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