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孩子影评

2024-08-24

天堂的孩子影评(精选14篇)

1.天堂的孩子影评 篇一

今天看到的《天堂的孩子》还是我第一次看伊朗电影。我觉得这部电影算得上是咱看过的电影里边最有意思的一部了。影片以一个贫困的伊朗家庭里的两兄妹作为主人公,真实的再现了他们穷苦的生活,片中哥哥万阿里不小心弄丢了妹妹莎拉仅有的一双本就破烂不堪的鞋子,为了不让父母发现,他想尽办法安慰妹妹,并在这中间发生的一些事情……

我觉得这部电影拍摄的特别真实,几乎原生态的再现了伊朗平民家庭困窘的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样一个贫穷的家里长大,两个小主人公从小就学会了帮助家人做家务,一双对他们来说异常珍贵的鞋子不幸丢失,妹妹再没有可以穿的鞋子去学校,只好整天穿着哥哥的球鞋去学校,下了学后再早早的跑回来和哥哥换鞋,这样哥哥才能去上学,每次都是急急忙忙的跑步的身影,每次都是长长的巷道,哥哥在那里焦急的等着妹妹来和他换鞋,然后再快速的跑着去学校……即便是这样的困窘,但他们却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嘴角时刻保持着笑容。不得不提的一点是:两个主人公的面部表情实在是丰富,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完全的表现在脸上。片中还有一些邻居互相帮助的场面,感觉还是很温馨的。

就这样兄妹俩每天匆匆的换鞋,不停地跑来跑去……最后,一次机会出现在了他们面前:获得赛跑比赛的季军就可以得到一双球鞋作为奖励,以前不停地跑步在这个时候总算派的上用场了,但是在最后戏剧性的是:一直盼望跑第三名的万阿里竟然得了个冠军……终点,他只说了句为什么不是冠军……

武钰钦000812011036

2.天堂的孩子影评 篇二

1. 让孩子们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

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 应该从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播的场所转变为生命活力、生命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的精彩舞台。八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明白: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 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 而是自己去探究、去寻找知识的能力!课堂绝不能老师独奏, 而应师生合奏, 而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 老师应该只是个伴奏者。如我在教授《蟋蟀的住宅》一课时, 我没有按照教案设计流程逐步讲解, 而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完课文后自己提出心中的疑惑, 然后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有的学生问:“蟋蟀为什么不肯随遇而安?”有的问:“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有的问:“为什么本课的课题是《蟋蟀的住宅》, 而不是《蟋蟀的洞》呢?”听到这些问题我已经喜笑颜开了, 因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就是本课中的重点, 不要小觑孩子们的潜力, 他们在课堂中的生成会令人惊叹!之后基于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小组展开讨论并解决了问题。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唤起了学生的思维渴望, 同时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 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实践者, 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出蓬勃的生命与活力, 这样他们才能自我发展、自我提升, 从而感受到课堂是有趣的, 学习是快乐的!

2. 带领孩子们走进真正的“课堂”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 课内与课外比例是“三七开”, 即大概30%得自课内, 70%得自课外, 这就是说语文学习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么广阔, 语文学习的天地就多么广阔, 因此语文学习要延伸到课外。而我们所谓的课堂仅仅局限在这一方四角天空下。鲁迅先生《少年的闰土》一文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少年时代的闰土之所以见多识广, 活泼可爱, 那是因为他生活在一望无垠的沙滩上, 生活在皓月当空、碧野千里的瓜田中, 在儿时鲁迅的眼里, 润土的生活多么令像他一样生活在四角天空下的孩子们向往, 因此和闰土在乡下的日子成了鲁迅小时候精彩的回忆。我们现在的课堂把孩子们局限在教室里, 致使孩子们丧失了观察体验的能力, 这样的语文教学如何能激情、启智?我们应该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去, 从课堂中走出去, 让他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相信神奇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一定会给孩子们切肤的体验, 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陶冶性情, 启迪智慧, 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因此给孩子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的机会, 带领他们走进真正的“课堂”, 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自由的、幸福的!

3. 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堂, 师生共读

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花费了孩子们大量的学习时间, 耗费了小学最多的教育资源, 穷尽了语文教师最大的精力, 却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不喜欢读书的孩子, 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不读书的老师, 这真是语文教育的悲哀!其实, 在这里我说孩子们不喜欢读书, 仅仅指的是他们不喜欢读我们的课本。记得有一次即将下课的时候, 我给学生们推荐了郑渊洁的一部作品, 谁料当时几个孩子顿时扑到我的面前:“老师, 我喜欢皮皮鲁、鲁西西!”“老师, 我喜欢淘气包马小跳!”有的孩子已经开始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述书中的精彩环节了!看到这种情景, 我陷入了沉思, 我们的孩子真正是我们所说的不爱读书不爱学习吗?不是的。我觉得是我们的教学剥夺了孩子追求美好的权利, 侵占了孩子们思想的领地, 他们爱学习、爱阅读, 只是我们没有遵循他们心灵的轨迹, 没有追随他们成长的足迹, 没有给他们真正的课堂, 没有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幸福。

我认为, 我们应该从字斟句酌的讲解和永无休止的片段训练中走出来, 把阅读带进课堂。在语文课堂中给足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阅读课外书籍, 而且老师要跟着学生一起读。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 领着一群喜欢读书的孩子在文字的世界里旅行。在这一行程中, 学生的眼睛可以领略到无限的风光, 心灵可以经历诸多的情感体验, 于是, 他们就产生了对美的追求和渴望。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这些课外书籍适合学生心理发展, 学生能在阅读中与心灵碰撞擦出灵感的火花, 这时我们何愁学生不主动学习, 何愁学生不能妙笔生花?

我们的教师通过师生共读这种方式激励学生阅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3.孩子们的天堂 篇三

以无线智慧创享无限精彩,飞利浦hue开启中国家居照明全新时代

日前,飞利浦宣布其风靡全球的个人无线智能照明系统飞利浦hue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飞利浦hue从外观上看起来和普通的灯泡一样,直接拧到家里现有的灯座上即可使用。不同的是它可以通过桥接器连接家里的无线网络,让人们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即可对家里的灯光随心所欲地进行设置和操控,从而用动感丰富的灯光效果轻松创造出符合自己和家人风格的家居照明环境。

惠优喜DHA智黄金赛尔软胶囊盛装上市

“金”动季节,携礼而来,惠优喜秉承“精选全球品质,专业关爱母婴”的宗旨,倾情推出新品——智黄金赛尔软胶囊,蓝帽子认证,权威保障,辅助改善记忆,为宝宝带来“智”的飞越!此刻开始,惠优喜智黄金赛尔软胶囊,给你天天好礼!

飞利浦新安怡三合一电子蒸汽消毒锅全新上市

全新的飞利浦新安怡电子蒸汽消毒锅SCF284/02经专门设计,可令消毒简单易行。尺寸可调节,占用更少的厨房空间,而且清洁篮适合广口和窄口瓶。天然蒸汽消毒,可消灭99.9%的有害细菌,快速安全,6分钟完成消毒过程并自动关熄。此消毒锅由不含双酚A的材料制成,使用更安全更安心。

西双版纳避寒皇冠假日度假酒店获2014年CHAT中国酒店开发奖

4.听见天堂影评 篇四

电影《听见天堂》描述一群视障的小朋友,虽然先天(或后天)带着残疾,却不向命运低头,也不认为自己的生命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股看似天真的信念,让他们做到了连所谓「正常」小朋友都做不到的事,不但让别人对他们刮目相看,甚至还改变了社会……

《听见天堂》是根据意大利著名盲眼电影音效大师──米可曼卡西(Mirco Mencacci)的经历改编而成,故事的主人翁米可在他十岁那年,因为好奇把玩家中猎枪,不慎跌倒误扣扳机而走火,子弹毁了他的视力,从此他的世界不再缤纷多彩,眼前剩下的仅是模糊影像,与茫茫不可知的未来……而一九七○年代的意大利,对于视障学童有着不人道的法律限制,规定他们只能到特殊学校就读,美其名是要训练他们的谋生专长(当编织工人、接线生),实则方便管理,并与外面所谓的正常人隔离起来,不让他们接触任何外界信息。

米可小小的心灵当然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巨变,他不懂为何被一场意外夺去视力之后,竟然还要被剥夺受教权,得进入跟监狱没两样的特殊学校就读,他认为自己根本就不是外界所说的「不正常」,于是他逃避、反抗一切学校所强迫灌输的教育,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无意间发现了学校的录音机,也幸而他有双与生俱来巧手,让他很快摸索出录音机的功能,并因此爱上了用这个神奇小盒子捕捉各种声音的变换,用它代替双眼领略这个世界。

因为米可并不是天生就眼盲,在他失明之前,还有过一段看得见这个花花世界的岁月,或许也可以说是幸运吧!相较于那些天生就看不见的同学,米可对声音多了一份对视障小孩而言,看似奢求与遥不可及的想象力,也因此他每每都能用录音机创作出让人惊艳的作品,如利用俯拾即是的日常生活用品,靠着拍打、碰撞来临摹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谱出一首极度逼真的「四季交响曲」;甚至还与他的明眼青梅竹马法兰丝,共同编导一出生动的童话广播剧,并吸引其它盲生参与演出。这些平常只能活在黑暗世界的小孩,在声音的世界中,找到了发挥的舞台,此时眼盲已不再是缺陷,反倒让他们更心无旁鹜地尽情发挥想象力揣摩角色,在这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摆脱样版的学校限制,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演出自我,也找回以前从不敢妄想的东西──自信。

5.海洋天堂影评完成篇 篇五

影视文学鉴赏

《海洋天堂》

学院:水建院

姓名:代菲菲

学号:09061156

4海洋天堂——亲情的天堂

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雨人》这部电影,这是一部讲述自闭症与亲情的电影,获得第6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等4项大奖和第39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好电影,但他让我想到了我国的关于自闭症的电影,他的名字是《海洋天堂》。

《海洋天堂》讲述的是一位患有肝癌晚期的名叫王心城的47岁的父亲和他的从小患有孤独症完全生活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的无法独立生活的21岁的名叫大福的儿子的故事。故事的简介是这样的:大福的妈妈在大福在大福年幼的时候,因为承受不了儿子患病的消息,在一次意外中丧生,王心城独自一人把大福抚养长大,与儿子相依为命。然而此时,王心城被确诊为肝癌晚期,生命只剩3~4个月的时间,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王心城的心头大事,甚至于他想要带着大福一起离开这个世界。经过多方打听,历尽周折,王心城终于找到了一所能够接收大福的机构,却发现大福在这局促单调的环境中,如同离开了水的鱼,顿时生气。大福生性爱水,每天在父亲工作的海洋馆里畅游是他最快乐的时光,在这里他还结识了唯一的朋友,表演杂技的玲玲,大福成了独自在异乡漂泊的玲玲最好的倾听者。为了大福能够快乐地生活下去,留在他最心爱的海洋馆,王心城为自己制订了最不可能完成的计划,教会大福在海洋馆“上班”。他费尽心力地教大

福自己坐公交车去海洋馆,在海洋馆擦地。为了不让大福感到孤独,他甚至不惜拖着病重的身体,背着自制的龟壳扮成海龟,陪着大福游泳。他告诉大福自己将会变成海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王心城最终离开了人世,却已心中无憾,而大福也学会在海洋馆“上班”。结尾处,大福像从前趴在父亲背上一样,伏在海龟的身上,和他一起游泳,安心而幸福„„

故事到此结束,但生活不会结束,父爱不会结束,我们的情感也不会结束。故事是完美的,也不是完美。完美的是儿子终于能自己生活了,不用父亲时刻在身边了,但真的不在身边了么?不是。不完美的是,父亲离开了这个人世间,永远的离开了让他牵肠挂肚了一辈子的儿子,但真的离开了么?没有。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很大,因为看见电影中的父亲,我想到了我的父亲。小时候的我很是不听话,尤其是吃饭这方面。我不喜欢按时吃饭,也不喜欢按顿吃饭。每次都是饿了就吃不饿就不吃,要不然就是喜欢就多吃不喜欢就不吃,也就是因为如此,我的爸爸就要每次在吃饭的时候都是盯着我,看我不吃饭就要说教一番,那个时候的我还要和爸爸拌嘴呢。现在长大了,想想父亲也是为我好。从这件小事上我发现,其实天下的父亲都是一样的,一样的疼爱自己的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点的委屈,更何况是故事中的儿子,他面对的不仅仅是委屈而是将来的生活。

电影的开始:汪洋大海之上飘荡着一只孤舟,一位踌躇的父

6.天堂的孩子影评 篇六

《天堂电影院》这部影片,是一部缅怀电影历史以及个人的情感历程的怀旧之作。影片采用倒叙结构,以萨尔瓦多的视角展开回忆,因此一开篇就给人带来一种绵长、悠远的怀旧气息。这种倒叙的结构也确立了影片的两条时间线索:一条是现实中的萨尔瓦多的生活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是短短的几天;另一条是回忆中的历史变迁、人物成长的时间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是十几年。这两条线索交错进行,而又以后者为主。

影片以(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回到寓所——> (回忆)童年托托看电影、放电影、影院着火——> (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在回忆——> (回忆)青年托托恋爱 ——> (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在回忆——> (回忆)青年托托参军、离开故乡——> (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回到故乡的方式展开全片。

第一条时间线索上的叙事对第二条时间线索上的叙事互相照应,使得第二条时间线索的长度由可见的十几年(童年—青年),潜在地延长为几十年(童年—中年)。

几十年的时光,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是:“三年过去了……暑假过去了……冬去春来……的光转瞬即逝……”这些字眼。但是在电影中,时间的脚步必须化为观众看得见的画面,也就是,最好用镜头来说话。《天堂电影院》一片的时间发展体现在银幕上,主要是以下一些人物和时间的发展:

萨尔瓦多的成长

因为影片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是在历史的个人化书写中再现一种文化的兴衰起落,所以主人公萨尔瓦多的成长经历是影片的故事主线,也是影片时间线索发展的主要依据。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萨尔瓦多的成长经历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叙的故事,而是以中年的萨尔瓦多回忆的叙事形式,在倒叙中完成。回忆这种叙事形式带来的好处是:节约影片篇幅、可以自由地对故事详略进行取舍。我们根据自己的心理常识就知道,回忆是种跳跃性的思维,它会徘徊在那些给我们烙下深刻印记的事件上,而略过那些当时对自己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事情。

在《天堂电影院》里,萨尔瓦多的一生其实只展现为几件事,而且几件事也是有详有略:童年萨尔瓦多看电影(略)、学习放映电影(详);青年萨尔瓦多拍纪录片(略)、恋爱(详)、服兵役(略);中年萨尔瓦多回故乡参加阿尔夫莱多的丧礼(详)。至于童年的小托托是如何成长为青年的萨尔瓦多,离开故乡的萨尔瓦多又如何在罗马创业,影片就没有交代。这种省略,丝毫不给观众以跳跃、突兀或叙事不完整之感。其原因就在于,影片采用了回忆这一叙事形式,在回忆中,一切省略或详述都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另外,《天堂电影院》一片在表现“时光飞逝”时,其镜头语言的运用也十分巧妙。以“托托服兵役”这一事件为例,“生活”是萨尔瓦多青年时期为时不短的一段生活经历,但是导演只用了半分钟的影片长度,就圆满地展示完主人公这段毫无欢乐可言亦不值得铺叙的时光。

镜头号 —— 景别 —— 拍摄角度 —— 内容 —— 音响效果

镜头1 特写;平摄、侧面; 一对对军人的穿军靴的脚齐步走过; 军乐

镜头2 特写; 正面、稍仰; 萨尔瓦多向长官汇报:“第三营第九队报告员迪维达准备完毕”;军乐继续

镜头3 特写; 正面、平摄; 邮筒口,一只手投入一封信;军乐继续

镜头4 中近景; 正面、平摄; 萨尔瓦多给故乡的朋友打电话,得知伊莲娜离开了小镇;军乐继续

镜头5 全景; 俯摄; 萨尔瓦多蜷坐在床边,床上的被没有叠,有人进来将两封信扔到他的床上;军乐继续

镜头6 特写; 俯摄; 两封信上注明“地址不详”,萨尔瓦多把它们放到枕头下面,那里已经有一打类似的信件;军乐继续

镜头7近景; 正面平摄; 萨尔瓦多站在队列的前方,举枪瞄准、射击; 军乐、四声枪响

这个段落过后,便是已经长出了胡子的萨尔瓦多从回到故乡。七个镜头,简洁流畅,让时光飞逝而过,完满地承担了必要的叙事任务。

天堂电影院的几度兴衰

建筑的生命往往比人的生命更长久、更坚韧,即便是一座灰土破板的小屋,也可能是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所以,人们常常能在建筑的一些不起眼的变化中感觉到时间的流逝。这种变化,可能只是改了一道栅栏,或者换了一扇门板。在《天堂电影院》中,电影院的兴衰变化,同样支撑了影片时间线索的发展,形象地展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

具体地说,这座电影院的历史是:看客盈门、座无虚席 ——> 一场大火、变成废墟 ——> 重新修建、再创辉煌 ——> 年久失修、破旧漏雨 ——> 门可罗雀、被迫关闭 ——> 夷为平地、改建停车场。

第一次变成废墟,是因为看电影的人太多(阿尔夫莱多为了给进不了电影院的人在广场上放电影,不留神让放映机故障起火); 影院第二次变为废墟,却是因为没有人要看电影了。天堂电影院这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衰落,折射出一种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倏忽之间,一个时代已成为记忆。

“戏中戏”的发展脉络

在《天堂电影院》中,影院里上映的影片,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道具,也是一个重要的叙事、表情的元素。导演通过一系列经典影片的片段表现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这里出现了让?雷诺阿的《底层》、鲁奇诺?维斯康迪的《大地在波动》、弗立兹?朗格的《狂怒》、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还出现了卓别林、基顿、劳莱尔、哈代、艾立克?冯?斯特劳亨、丽塔?海华兹等等曾经令无数影迷倾倒的影星们。他们顺序地出现在电影银幕上,好似历史极富人情味地在从头搬演

如果把这些影片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话,它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有趣的变化:技术上由易燃胶片到不燃胶片到被电视、录像带取代;内容上从接吻镜头被删剪到出现接吻镜头到出现镜头,最后到接吻镜头被连接成片。从电影的命运变化上,观众也在回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的演变,时间的车轮不断前行

二、空间环境

《天堂电影院》的导演兼编剧渚塞佩?托尔纳托雷曾经说过,“天堂电影院并不仅仅是间放映厅。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奇特的、文化与社会启蒙的地方,一代意大利人曾在这里受到熏陶。我倾向于认为,电影院对于一个人来讲或许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目的,在影片和他本身和他的愿望、期待之间,也许就存在着一种联系。” 托尔纳托雷对电影的这种态度,表现在影片中便是: 人们的生活中同时并存着电影与现实这样两个时空,片中出现的“电影院”与“广场”这两个空间环境就分别代表着人们的这两种生活场景。

电影院

在《天堂电影院》中,电影院好似生活在尘世中的人们建构的一座“天堂”,它使人们超脱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和困扰,而沉浸在欢乐中。《天堂电影院》用大量带有喜剧色彩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在电影院这一梦幻天堂中,一代意大利人特殊的生活状态。

电影中恶魔要杀人了,观众吓得纷纷闭上眼睛,这时偏有一个小伙子含笑回身而望。镜头从他身上摇至二楼的观众席,原来有个姑娘正与他相视而笑…… 到了下一个观影场景中,两个人已携手共坐在二楼的观众席上…… 到了再下一个观影场景中,两个人已经是抱着孩子在看电影了。

有个男人一直把影院当作他最好的睡觉场所,不管别人多热闹,他的鼾声一如既往,结果屡遭孩子们的捉弄。

有个老人在看惊险片时捂着心脏倒下,在下一个观影场景中,他坐过的椅子上放了一束鲜花。

影院正在放映一部已公映过的悲情影片,一个男子泪流满面地在片中演员开口以前就背出了全部台词,甚至包括最后的字幕“End”(结束)。

从片中可以看出,电影院不仅仅是一个供人们娱乐的场所,人们在其中体验种.种生命情感,还在影院中撒播爱情的种子,哺育小生命的成长,甚至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刻…… 影院曾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环境,电影也似乎超越了现实生活,成为人们的生命主题。这或许才是“天堂”的真正含义(Paradise 除了天堂以外,其实也可以泛指不同信仰的人们的理想国度)。它与人的生命和梦想息息相关。

广场

与电影院这一空间环境相对存在的,是西西里的现实生活环境。40~50年代的西西里,贫困、落后、生活艰辛、苦难。当电影放映着“六年后,春回大地,风和日丽,大地充满阳光和生机,再也不像打战时那么紧张了,人们呼吸着清新自由的春天的气息……” 与之相对比的现实生活是,意大利政府又要公布一批阵亡名单,其中就有小托托的父亲。现实让人无法回避。在电影散场之后,人们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在《天堂电影院》中,广场这一空间环境就是现实生活的缩影。

据说,导演渚塞佩?托尔纳托雷曾花了四个月时间,在六个不同的小镇拍摄出姜卡尔多乡村背景的一系列镜头。其良苦用心营造出的“广场”这一空间环境,确实渗透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比如广场上小贩在大声地叫卖尼龙袜子,妇女们肩扛水罐到水龙头前排对打水,老婆婆用心地踩着纺车捻羊毛,男人们给小孩子理发的同时,也忙着给驴子剪毛…… 以上的这些场景在影片中都不承担什么叙事功能,但却让人感到一股满怀深情的怀旧气息,看似闲笔,其实韵味无穷。不过,这只是白天的广场,当黑夜降临时,广场就没有这么可爱了。

如同在现实中,电影中的黑暗是与光明伴生的。在夜晚的广场上,天真、聪慧的小托托第一次挨妈妈的打,因为他把本应用来买牛奶的50里拉换成了电影票(丈夫征军去了前线,生死未卜,自己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度日,50里拉足以让这个母亲揍自己的爱儿一顿了);在广场上,资本家云信祖解雇了一个加入共产党的工人,并且对其他工人叫嚣道:“你们都给我好好地干,从早到晚,至于薪水是多少,就不是你们的事了。谁要是多嘴多舌,就趁早给我滚蛋”;在广场上,一个疯子常常跳出来,大声地嚷嚷着:“广场是我的,广场是我的!”并企图把大家全都赶走……

在这个夜晚的广场上,也曾有过一次短暂的欢乐,就是阿尔夫莱多把广场上一座建筑物的墙壁变成电影的银幕时。可惜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欢乐是不能长久的,厄运随之而至,影院成了废墟,阿尔夫莱多失去了双眼。

当电影散场后,人们便回到广场;当人们被影院拒绝以后,他们聚集到广场。广场与影院,是那个时代意大利人生命中现实与天堂的对列,苦难与快乐的隐喻。

放映间

在影院与广场之间,不要忘了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空间环境,那就是电影院的放映间。尽管放映间不是一个人人能进入的空间,但它却是片中两个主要角色:萨尔瓦多和阿尔夫莱多最主要的生活环境。

放映间是为天堂电影院带来欢乐的地方,虽然它并不直接生产影片。老放映师阿尔夫莱多说过:这里“夏天闷热,冬天能让人冻S”,但是这里的工作又让人上瘾,因为“有时影院座位全满了,当你听到观众嘻嘻哈哈的笑声,你会感到欣慰的。听到他们高兴,你也快乐,就好像这快乐是你给他们的一样”。创造欢乐远没有享受欢乐那么轻松,放映间的生活让两代人体验到了这种工作的辛苦与欣慰。放映间,吸引着萨尔瓦多从台前走向了幕后。在一次电影放映过程中,小托托从观众席上回头向放映窗口望去,这时影片用特技手法形象地再现了他当时的心理:窗口是一只狮子头的造型,从狮子大张的口中喷射出了耀眼的蓝色光束,镜头旋转着向狮子头推上去,狮子的口开合了几下,发出声声兽吼。在小托托的眼中,是放映间为电影带来神秘的魔力,他想方设法走进放映间,就是为了能掌握这种魔力,令人快乐的魔力。"

7.送孩子去天堂 篇七

那里天空有彩虹,

山涧溪水有池塘;

孩子,去吧!披着霞光去天堂,

那里青藤有檀香,

峻石涵洞有果糖;

孩子,去吧!骑着月亮去天堂,

那里林中有蝉鸣,

浪尖海底有鱼翔。

孩子,去吧!带着鲜花去天堂,

那里红墙有花园,

青草绿树有海棠;

孩子,去吧!背着书包去天堂,

那里小鸟游画廊,

海市蜃楼有学堂;

孩子,去吧!牵手一起去天堂,

来世还做父母仔,

你等待的是爹娘!”

——这是一位《小康》读者写给地震遇难孩童的诗歌《送孩子去天堂》。他说,他从没写过诗,但是他想为孩子们写一首诗。

“宝贝,记住我爱你!”

——关于母亲的故事

地震的前一天恰逢母亲节,也许很多妈妈还沉浸在节日的温馨之中,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摧毁了一切。

灾难中,无数母亲用血、泪、乳汁、爱和生命再次诠释了“伟大”的意义。

那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正睡在自己温暖的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他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发生着怎样的天崩地裂,他更不知道,是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她被发现时,身体已经变形,但脊梁依然坚强,死死地撑住了坍塌下来的废墟,护住了自己的孩子。离开人世前,年轻的母亲挣扎着在手机上留下信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来,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当救护人员在一处严重受损的屋角找到三岁的宋馨懿的时候,发现她被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翼护着,他们的背上,压着一块巨大的水泥板。她的母亲,双手使劲撑着地面,仿佛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生存空间。

北川陈家坝镇,当救援人员发现一位30来岁的妇女时,她面朝地面,被店铺的整面墙压着,在她怀里,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她抱得如此紧,根本不能将她们分开,士兵们只能含泪将这对母女合葬。

都江堰一处坍塌的民宅里,当救援人员把母亲的乳头从女婴嘴里拿出的时候,她不安地哭泣起来。而那沾满灰尘的乳房,是已经死去的母亲给孩子的最后的滋润。

8.观天堂的孩子有感 篇八

主人公阿里弄丢了妹妹的鞋,妹妹莎拉答应给阿里一点时间去找鞋,可阿里实在找不到,他们只好轮流穿同一双鞋去上学。阿里决定参加长跑比赛,因为第三名的奖品是双鞋子,但是阿里却阴差阳错跑了第一名。

阿里是一个穷人家庭的孩子,贫穷并没有磨灭阿里善良的品性,他宁愿自己迟到,也要让妹妹先穿着鞋去上学。相比较之下,我有时连借别人一支笔也不肯,虽然我有多余的笔。我们的童年吃喝两项从不用发愁,可阿里家困难到一双鞋都要缝缝补补好几次也还要穿着。而我的鞋,如果不是名牌,我宁愿不穿鞋光着脚。我还很不喜欢穿系鞋带的鞋子。

我们从小养尊处优,有什么好吃好喝的,永远都是最先体验到的,阿里却不同。他家就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很难保证。可即使是生活在这样拮据的家庭,阿里还是很有爱心,即使生活那么不容易,阿里对妹妹莎拉的爱仍旧很深。他会把老师奖励的铅笔送给妹妹,会为了—双鞋子的奖品参加长跑比赛,真是更得!更难得的是他愿意为妹妹放弃第一名的荣耀,阿里只是为了拿到一双鞋子的奖品,最后看到阿里知道自己没有得到第三名,妹妹的鞋子也没有了,他哭了,看到这,我的心里酸酸的。

9.天堂的孩子观后心得总结 篇九

天堂的孩子观后心得1

《天堂的孩子》影片讲述了一对兄妹与一双小鞋子的故事。阿里不慎把妹妹仅有的鞋子弄丢一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减轻父母的负担,他与妹妹萨拉每天上学时换着鞋穿,在承受着种种压力的换鞋中,两个小孩强烈渴望着一双鞋子,阿里参加了长跑比赛,一次次换鞋的情景和妹妹渴望的声音促使疲惫不堪的他在长跑中赢得了冠军,然而,被采访时,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影片的最后是父亲自行车上的新鞋和失望着走开的妹妹、被磨烂的球鞋和被金鱼亲一吻着阿里的双脚。

这部影片对自身文化进行了充分肯定和赞美。在这里,很贫穷,但这里的人很干净。贫困是一种不幸,但那些贫困的人们,却不曾因贫困而丢失善良、诚实和体贴以及相互之间的一温一情,这部影片让人感受到贫困生活中仍存在着金钱买不到的希望与一温一暖。正如影片中生活得富裕的小孩,却很寂寞,请求着阿里与他玩,而阿里的妹妹却会因一支笔而欣喜异常,邻居会因一碗汤而会心微笑。

我们也应如影片中的人们一样,面对苦难,不退缩,不绝望,抱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执着梦想,相信有一天,美好也如金鱼一样,会向我们游来。

天堂的孩子观后心得2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叫“阿里”,他帮妹妹去补鞋,在买土豆的时候,把鞋子弄丢了,这是妹妹唯一的一双鞋。后来他们发现学校里一个女生穿的正是这双鞋,但是他们没有要回这双鞋子,因为这个女生家里也很穷,父亲是盲人。于是,兄妹俩决定轮流穿着阿里的破球鞋上学,妹妹先穿着鞋子去上学,下了课就回来换给阿里,妹妹跑得飞快,阿里等得焦急。阿里参加了长跑比赛,因为只要获得季军就能奖励一双球鞋,他想把获得奖品送给妹妹,最终阿里获得了冠军。

阿里是个善良的男孩,为了找妹妹的鞋子,他愿意做所有的事(当然不包括犯罪),而且他也没有向那个女孩要回鞋子。

我要学习阿里的坚强,他在跑步时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终于坚持到了终点。

我要学习他的勤奋,虽然他因为等鞋子每天上学都迟到,但是他学习很认真,考试常常拿高分。

我和阿里一样,都是9岁,我要向他学习的有很多。

天堂的孩子观后心得3

《小鞋子》原名《天堂的孩子》当时我很疑惑,到底什么是天堂的孩子呢!

电影讲的是9岁的阿里在买菜时不小心将自己帮妹妹刚修好鞋丢了,那可是妹妹唯一的一双的鞋呀,他急忙去找那双再也找不到的鞋,之后,他便一脸沮丧的回家了,他无法面对妹妹那双期待的眼神,他不想让妹妹失望。但是那双鞋确实是找不到了,当他回家妹妹问他时,他哀求妹妹不要告诉父母,因不想再给父母增加负担,妹妹也不忍心让哥哥受到惩罚,只好答应了。

就这样,在巷子上出现了一幅奇怪的景象。早上小女孩穿着哥哥的鞋去上学放学后就急忙的跑回家,将鞋子脱下给哥哥穿,哥哥穿上就急忙跑去他的学校。他们就像接力一样,每天都马不停蹄的跑。但是在这期间有许许多多的困难,阿里迟到了三次,差一点要被开除。哥哥的球鞋在妹妹的脚上格外的别扭,在别人的鞋子的衬托下,他的鞋显着格外破旧,因为鞋子大在跑回家的途中鞋子掉到下水道里。但她相信哥哥会再给她一双鞋。

哥哥为了给她一双鞋,和爸爸去了繁华的都市。在如宫殿的房子面前,父亲紧张的说不出话。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户人家,并拿到了许多的钱,不幸的是父亲的刹车意外失控,将本来用来给妹妹买鞋的钱不得不用来治疗。阿里为了帮妹妹买一双新鞋用了很多的办法,但却都失败了,阿里的妹妹在一次次的希望中失望,但她却不知,父亲已经买了一双新鞋给她……

天堂的孩子是天使,虽然阿里和他的妹妹的穿着并不像天使,但是他们的善良、有爱心、责任心都很是可贵。在发现自己的鞋子并跟随到家,发现他们比起自己还要贫穷。在赛跑中,阿里意外取得了第一,但是谁注意到了她那双失望的眼神。阿里对父母体量,妹妹对哥哥的包容,还有他们对邻居的关心。可见他们一家人有用健康的精神财富。菜店的老板,房东,他们的物质方面虽然比阿里一家丰富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丑恶的。

人之初,性本善。让我们拥有善良,发扬爱的传递。

天堂的孩子观后心得4

《小鞋子》又名《天国的孩子》,伊朗儿童电影。

看过许多的电影,发现最后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美好的情感。《小鞋子》说的就是兄妹之情感,哥哥不小心丢了妹妹的唯一的鞋子,家里很穷,买不起新鞋子。哥妹俩怕爸妈责骂,就隐瞒丢鞋的事实,两人交换穿着哥哥唯一的鞋子上学。哥哥为了妹妹有双新鞋子,参加了长跑比赛……

现在的商业电影多是说荒诞的故事,或者神怪,或者科幻,或者暴力,或者美色。这样的流行是因为观众越来越逃避现实的生活,或者心中充满欲望。商业电影就是在不动声色地挑拨着我们的欲望。

可是《小鞋子》这部电影说的却是一个生活在贫困家庭里的孩子的最平常的小事。我们被那些“大事”迷住了眼睛,却忘记了这些小事才是组成生活的实质。导演提醒了我们。

正如商业大片优雅曲折地满足人性里的黑暗欲望,《小鞋子》简单地直接地满足了我们的温情需要。

《小鞋子》引出游鱼内心的叹息,那是伴随着忧伤的长叹,拨开这层忧伤,露出底下那层感动。感动不仅仅因为哥哥对妹妹的真情,也因为哥妹俩追求小鞋子的热情、渴望,执著和勇敢。因为鞋子支撑着他们的尊严,妹妹因为不合适的旧鞋子羞于露出双脚,哥哥因为没有球鞋拒绝了足球比赛。儿童的世界没有大人那么复杂,但是他们同样需要尊严,虽然尊严仅联系于一双小鞋子。

贫困的一个意义就是让孩子提前理解生活。而重新拥有一双新鞋子的过程,正是孩子理解生活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小鞋子象征着所追求的梦想。所以他们用一种近乎挣扎的方式,用一种近乎狂热的勇敢去追求小鞋子。哥哥那种不折不挠的态度感动了我,执著于梦想需要勇气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的勇气。

天堂的孩子观后心得5

小时候,总是喜欢穿着大人的鞋子四处跑,这应该是每个孩子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着那小小的脚在大大的鞋子里“划船”很开心,但是当我看到《天堂的孩子》里的妹妹萨拉穿着哥

哥啊里那双大鞋子时心头有的不是快乐而是一种莫名的揪心,但又不是悲伤,因为只不是一个悲剧。

电影是用一个鞋匠正在修一双破旧的红色小皮鞋的镜头作为故事的开始。这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之一,妹妹萨拉唯一的一双鞋子,但不幸的是它再被哥哥取回家的途中丢失了,于是两个孩子与一双鞋子的故事开始了。在这部影片中有太多触动人们心弦的地方。例如阿里为了不让妹妹告诉爸爸丢了鞋子的事,承诺一定会把鞋子找回来,还用自己的新铅笔和因为学习认真老师奖励金笔作为交换,和他那句“我不怕受惩罚,可是就算这样他还是没有钱给你买新鞋子,他还得去借钱买鞋子。”这然我们看到了阿里的懂事,可是这些还不是他这个年龄该有的。这可能就是生活可以让人成长,而贫困的生活可以让你成长的更快!不仅这些还有他们的纯真,善良也是动人心弦的。虽然他们的生活很艰难但他们并没有埋怨,没有对生活失望,没有逃避现实,而是勇敢的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仍然努力生活,依然拥有一颗质朴,单纯的心。阿里家的糖用完了,尽管他们家里放有许多用来祭祀的糖,但是他们宁愿和别人赊也不会偷用别人的东西。阿里的妈妈虽然病了,可也不会忘记关心别人,给隔壁一对老人送吃的。这是一种最真实的人性美,他们没有因为贫困而失去着内心最真实的美。

整个电影都是围绕着这两双鞋子开展的,而最让我难忘的也是真心对鞋子。首先阿里从没有放弃寻找丢失的鞋子,可是当妹妹告诉他在学校见到了自己的鞋子要去要回来时,发现那个穿着妹妹鞋子的女孩的父亲是个盲人后他们放弃要回鞋子。兄妹两就这样用一双鞋子上学,为了不让哥哥迟到萨拉每天都要跑着上学。穿着那双很不合脚的鞋子一直在奔跑。她每跑一步我的心就比平常快跳一下,一边在想快跑不然阿里又要迟到了,可又在当心鞋子会离开她的脚。当鞋子真的掉下水时,心里的失望直线加剧,心一直吊在脖子里想着“怎么能这样”直到老人替萨拉捡回鞋子,我的心才重新回到我的肚子里。但是阿里一直没有放弃要给妹妹一双鞋子的梦想,他一直在用各种方法获得一双鞋子。和父亲去做工,最后一无所获;去参加运动会,以为第三名的奖品里有一双鞋子。为了鞋子阿里努力争取而且也是只想争取第三名,可是屋漏偏逢下雨天,到最后就是因为太努力了,太想得奖,在跌倒后拼命跑,得到了第一。一个他并不想要得第一,因为他许诺妹妹的鞋子没有了,所以摄影师的相机里留下的是一个流着眼泪的的冠军!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阿里和父亲进城做工是所见的一切繁华景象呈现了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也就是贫富差距。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当今中国和世界的问题,社会在发展,但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让有的人富裕了却没有让所有人过上富足的生活。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影片中,他们虽然贫困但是导演的故事中有的却不是同情而是尊重。没有安排一个好人或是慈善家来救济施舍他们。无论是阿里,爸爸还是所有人他们都是一直靠自己的努力来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他们没有埋怨,没有乞求,他们一直热爱生活、帮助他人,有自己的梦想。他们是快乐的!所以电影最后是以父亲的自行车后放着一双小皮鞋和一双球鞋结尾的。

彼岸花一千年开一次,很美,却在遥远的彼岸!而幸福不再遥远的彼岸,就在你身边在你心里。两人共穿一双鞋子的阿里和萨拉不曾埋怨,所以我相信我和我们都是活在天堂的人,而幸福也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

10.孩子在天堂,父母在人间 篇十

用制度善意给他们以关怀和温暖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这春天里……”

对于他们来说,曾经太过美好,未来满是沧桑。他们的记忆永远停留在那一天之前,快乐在那一刻戛然而止。没有了孩子,家在那里?阳光的生活在哪里?幸福的味道在哪里?

他们,就是“失独者”。

对于很多人来说,“失独”颇为陌生,因为他们不能感受到失去独生孩子是件多么残酷的事!人到中年,突然失去子女,人生就此崩溃,因为在中国这个传统国度,孩子是中年父母快乐的源泉,生存的理由。

一起车祸,一种疾病,一场变故,让“活下去”的理由化为乌有,闭上双眼,脑海中全是过往的回忆,睁开双眼,处处都有孩子的身影。无法面对一切老相识,无法触摸所有的回忆,看见别的父母与孩子欢乐的镜头,所有建立起来的信心瞬间坍塌……

有媒体报道,我国“失独者”家庭已经超过100万,并以每年大于7.8万的速度在递增。

“主播女儿去了天堂,让我做一面悲壮的旗”

“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最不愿意播报的一条新闻,而确实事情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我想观众一定还记得魏笑甜美的笑容、亲切的话语,几天前我们还在一起工作,共用一个配音间,同坐一张主持台,然而这一刻,她竟然已经……走了……在这里,这一刻,请允许我和我身边所有一起工作的同事们,向她表达我们深切的悼念:魏笑,一路走好……”

这是2008年12月18日,无锡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收视率最高的民生节目《今晚60分》的头条新闻。

谁也不曾想到每晚都会出现在主播台上的女主播魏笑今天“翘班”了,但依然成为了新闻中的主角,只不过这一次,她成了最悲情的女主播。

12月15日,这一天是魏笑25岁的生日,她在零点钟声敲响之前,在博客里写了这么一句话——“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会再来记录今天的所有……”那一刻,她一定是万分幸福的,因为明天,她就要和自己的男朋友领证结婚了。

结婚第二天,她就和自己的丈夫登上了芜湖开往无锡的大巴,开始他们的新生活,不知道是不是幸福来的太突然,还是幸福就是这么短暂,谁也不曾想到,那一句话的博文居然成了魏笑的绝笔。上午十点,行至南京江宁地段的大巴车与一辆轿车相撞,紧接着,载着40多名乘客的大巴失去控制,侧翻在道路中央的隔离栏上。靠窗而坐的魏笑首当其冲,受到了最惨烈的碰撞……

当魏笑父亲魏开诚跌跌撞撞从外地赶到南京江陵区交警大队时,妻子已哭得摇摇欲坠,见到丈夫,顿时崩溃了:“开诚,女儿把我们丢下了!”就这样,魏笑在新婚丈夫的怀里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她所敬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她所挚爱的主播台。

魏开诚在那一刻分外冷静,他一边守护着脑部和颈椎受创的女婿,一边盘算着怎么送走自己最宝贝的女儿。在女儿的告别仪式上,他让化妆师给魏笑画上了最漂亮的妆,给女儿穿上了最美丽的婚纱,所有人看着最靓丽的新娘都哭了,只有魏开诚显得尤为坚强。

12月26日,魏开诚怀抱承载着女儿短暂一生的盒子,回到了家乡,在妻子呼天抢地的痛哭声中,将女儿安葬在陵园冰冷的石穴中。看着大理石的石板慢慢盖上,魏开诚终于撑不住了,伏在墓碑上,如同抱着心爱的女儿,把一辈子的泪水洒在了那块隔绝阴阳的大理石上。“笑笑啊,你将你最害怕的一天留给了爸爸啊!这个地方应该是你每年清明来看望我们的地方啊!”

女儿走了,将快乐也带走了,所有的幸福、梦想和未来,哪怕高官厚禄、人世间所有的欲望都摆在面前,魏开诚也觉得了无生趣,他请了长假,在丧女的疼痛中,一天天地心碎。妻子的泪水无止尽地流着,视力越来越模糊,他没有任何能力去劝慰,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开着车漫无目的地在郊外独行,然后在女儿的墓地默默地坐到天黑。

某一天,魏开诚从女儿的墓地回到家,只见妻子正埋着头一遍遍地拨打电话,妻子拨的正是他想女儿时悄悄拨了千百遍的号码。“笑笑的电话一直打不通,总是关机。”妻子满脸是泪。他突然不知道,自己和妻子继续活下去的理由是什么?

女儿的房间他们不敢进,女儿的照片他们不敢翻,女儿曾经做过的节目视频他们不敢看。但是缘分永远那么奇妙,2009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魏开诚居然点进了女儿的博客,让他吃惊的是,在女儿离开之后,这个博客的点击率居然超过了100万。

“我喜欢笑笑的文字,喜欢她的骄傲,喜欢她的淡淡忧伤,她是您们值得骄傲的女儿,您们是笑笑值得骄傲的父母,希望叔叔阿姨为自己,为笑笑保重自己。”

“魏爸爸,魏 妈妈:保重身体!”

……

当看到女儿最后一篇博文时,魏开诚有些开怀。“笑笑,你难道早已知道即将发生的一切?你难道是想要老爸为你续写文章吗?”魏开诚给新浪网打去了电话,以一个父亲的名义,希望能要到女儿博客的密码,他要续写女儿的博客,他要用这种方式寄托自己对女儿的怀念,来延续女儿的生命。

“儿子在天上看着我,我不能让他担心”

“这个故事会怎么收场?”2006年10月22日,子尤走了,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20年前,子尤出生于北京,柳红给自己的宝贝起了谐音“自由”的名字,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快乐和自由中成长。很多人都说子尤是神童。尤其在文学方面,他早早就显示出了天赋。4岁时,子尤就迷上了听故事,5岁开始模仿相声,6岁爱上了看电影,8岁开始写文章,9岁开始写诗,曾获“世纪杯”、“春蕾杯”征文大奖。

我进入一个梦幻世界,一条使人沉醉的街道,沿着街道书店,仿佛进入风中,将古典欧洲的文明远眺,那里是书的王国,我对于观书人来说太小,一个是聪慧、顽固,一个是用文明之火将自己燃烧。书店闪烁文学家的生活,连维纳斯都在微笑, 我轻翻书页,恐将神话变得糟糕。风吹进来,我把门关,怕把安静弄吵,让诗人情怀更广,我赶上了,太巧。

这是子尤的诗——《梦幻》。写这首诗时,子尤只有9岁。

“2000年2月29日下午,我们去万圣书园。子尤拿起一本傅雷译《米开朗基罗传》翻看,突然走到我身边说,‘我的诗性来了,我要写诗’。过一会儿,又说,‘快给我一支笔,不然我的诗就要跑了’。后来,他坐在一张桌子旁写了这首诗。”柳红在这首诗后面写了一段自己的笔记。

nlc202309011346

2003年9月,13岁的子尤开始上中学,而子尤的父亲却爱上了别人,离开了这个三口之家,夫妻之间感情变化的每一步,子尤都看在眼里,儿子在那段时间里给了柳红最大的精神支撑,他劝妈妈离婚,并对她说:“离婚并不是结束,也许对于你来说,是另一个开始呢!”

事实真的如儿子所言,离婚后的柳红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开始把年轻时的爱好都捡回来:阅读和写作。每天晚上,她和子尤各占据书房的一角,各自捧着书看得入迷,看到精彩处,便大声读出来与对方分享,她开始着手撰写《吴敬琏传》,写一章,就让儿子看一章,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子尤给她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柳红甚至和子尤讨论起再婚的问题,他们一起拟定征婚启事,柳红说:“我一定要找一个爱你的人,如果他不爱我的儿子,再优秀的人我都不会考虑。”子尤说:“你放心吧,我这么可爱的小孩,只会为你加分!”母子俩躺在床上笑成一团。

可以说,在柳红离婚最痛苦的阶段,是儿子撑起了她的那片天空,并且给她带去了无限的欢乐。

2004年2月,母子俩外出,在过天桥时,子尤突然对妈妈说,希望自己有一个传奇的人生。谁想到,一个月后,这天桥之上苍天之下的话,竟应验了。儿子得了癌症,住进医院。子尤被诊断为“纵隔非精原生殖细胞肿瘤”,这种癌症,国内极其少见。柳红回忆,“病发后几天,子尤就接受了人生第一次骨髓穿刺。后来子尤告诉我,穿刺的时候好像一把刀插在胸膛里,痛苦不堪,但是他却一直微笑着面对所有人。”

经过三个疗程的化疗后,2004年6月26日,子尤接受了手术。手术后,他的病情并未根本好转。然而,乐观精神却没有因为子尤遭受死神眷顾而褪去。他曾在自己的书中写道:“作家多,但得病又写病的作家少;病人多,但病人是作家的少。我经历了生病,在这过程中写出了无数文字,今日献给读者。我给你们看我的生,给你们看我的死,我的爱,我的痛,分享那感受,因为我的生、死、爱、痛所有人都会经历,能有记录与分享这种体验的机会是多么难得呀!”

一次手术,两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疗,五次转院,六次病危,七次吐血,八个月头顶空空,九死一生,十分快活!这是子尤入院后的真实写照。

2005年7月29日,与子尤的狂妄风格一致的作品《谁的青春有我狂》在他15岁那年出版了,其中收录了子尤从8岁起7年来所写的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等共55篇,其中约一半是在他2004年3月病发后所写。

一年后的10月,子尤走了,在儿子的追思会上,没有低沉的哀乐,悲痛的哭声,只有娓娓的旋律、朗朗的诗歌;没有肃穆的挽幛,压抑的白花,只有动情的烛光,鲜艳的玫瑰。柳红抚摸着子尤的脸颊,强忍着悲痛,微笑着说:“孩子,能成为你的母亲我受宠若惊,你让我富足,因为你仅用两年不到的时光,走完了别人或许要花费一辈子去走的路,你的出色让我骄傲。”那场追思会让所有在场人动容。

子尤离开后的三个月就是中国的新年,柳红新年的第一天是哭着醒来的。远在国外的亲戚给她打电话,“我知道你一直都很坚强,我从你的身上汲取了力量”、“子尤的音容笑貌我一直都记着”,听了这些话,柳红又忍不住哭了。“这个节日,我的心是浸在泪水里的。”

“我该怎样表达失去子尤的痛苦呢?我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词句。这种痛苦,在我的心里一直那样强烈,未来我也不认为它们会有减轻的可能。”柳红说:“但是我心里一直很明白,伴随着这种痛苦,我还是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快乐、充实、健康。不为别的,就为了子尤,我相信他一定在天上看着我,我不能让他担心。”

天使来过人间,

他们是孩子的骄傲

2009年3月9日,魏笑的博客沉寂了80多天后奇迹般地更新了。

“瞬间父女隔阴阳,女已亡,父魂伤。日夜思念,泪水洗面庞。纵使轻抚亦觉痛,伤满身,血浸裳。梦中相见起彷徨,空捶床,泪千行。万唤不回,心中感冰凉。昨日欢颜今何在?咽声哑,痛断肠。”

这首《江城子》成了魏开诚叩开阴阳的门匙。

这之后,他开始代替女儿续写博客,100万、150万、200万、250万……点击量一直上涨,无数网友走进了这个博客,哀悼、祝福、安慰、鼓励的跟帖扑天盖地而来,更多的人知道了曾经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从尘世轻盈走过。

这其中就有很多同样失去了唯一孩子的父母。“我的宝贝也去了天堂,从此我的心跌进了炼狱。”“因为儿子的缘故,我不再惧怕死亡,甚至非常向往。”……

那种失去一切、没有未来的绝望,魏开诚深有感触,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应该站在一起相互搀扶。于是他建立了一个“宝贝在天堂”的群,希望给那些宝贝去了天堂的父母们一个相互取暖、彼此慰藉、把爱延伸的地方。

忽然有一天,魏开诚收到了一条求助信息,“魏先生,您是一个坚强的父亲!我姐姐和您一样,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她一心向死,已经自杀三次了。您能帮我劝劝姐姐吗?”那位名叫“尘土”的网友一进群里,就开始求助。原来,“尘土”的姐姐名叫戴月玲,南京人,已经50岁了。两个月前,戴月玲21岁的女儿在一次感冒输液中意外身亡。

魏开诚的心颤抖起来,最挚爱的人在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就是最想去的地方,自己不也是动过类似的念头。通过“尘土”,魏开诚很快与戴月玲取得了联系。电话里,戴月玲不停地哭泣着,绝望地问:“你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魏开诚泪流满面,这也是自己曾经问过无数次的问题。“我们活着,至少,可以天天为女儿祈祷,为她许一个没有苦难只有幸福的来生;至少,可以在每年的清明祭奠女儿,把墓碑擦拭得干干净净……如果我们不在了,谁去做这一切?”

同样的不幸、相互的慰藉,平静了一颗想死的心,虽然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失去独子的重击,会让往后的岁月离不开疗伤,可魏开诚知道,他会坚持下去,做一面悲壮的旗,去温暖QQ群里每一位父母。

这几年,魏开成去过北京,去过长春,去过延吉,去过沈阳……不管去任何地方,他都会带上女儿的照片,因为他是带着女儿一起在路上。

2012年4月清明节,魏开诚和妻子相互搀扶着,来到女儿安息的陵园。魏开诚用身体拥抱着女儿的整个墓碑,“笑笑,今生,老爸不能愧对你给予爸爸的爱,老爸不知道天堂在哪里,天堂有多远,可老爸会带着感激的心,站起来好好活下去。”

nlc202309011346

一周之后的4月10日,柳红和尚于博的妈妈到凤凰山陵园。这一天,是柳红儿子吴子尤22岁的生日,她静静地站在儿子的墓碑前,而尚于博的妈妈在子尤的墓前栽上了花。就在去年10月25日,知名演员尚于博“离开”了,他的妈妈也成了“失独者”中的一员。

柳红告诉子尤:“尚于博是个优秀的演员。不仅如此,他也是爱读书、爱思考,有灵性的孩子,和你一样,极度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他有美好的精神世界。今天,是他离世五个月。两个妈妈来看孩子,一路上说话。伤心的妈妈,骄傲的妈妈,满足的妈妈。上帝是这样地拣选了你们和我们。我们只有荣耀。”

她还对子尤说,自己独立参选朝阳区人大代表,出版了子尤的《英芝芬芳华蓉》。去了台湾、去了维也纳、去了东帝汶,在社区建立了读书会……说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希望远在天堂的儿子不要挂念,她生活得很好。

失独者需要政府的关怀

不管是魏开诚,还是柳红,即使平日里再坚强,他们的内心也有不可碰触的“柔软”,这也是众多失独者共同的“柔软”,他们在节日里恐惧一切聚会,每逢春节,他们都如临大敌,或躲到人迹罕至的清冷山庄度过漫漫假期,或在洗浴中心待上十天半月,无论亲朋好友如何请他们,他们都不愿意出来。碰到亲友结婚、做寿、给小孩摆满月酒时更是如此,往往礼金奉上人却不会现身。睹物思人、触景伤情。更有甚者,自称是精神残疾,今生不能治愈。

幼年丧父(或母)、中年丧妻(或夫)、老年丧子(或女),此为人生之三大不幸,而其中更以老年丧子(或女)殊可痛甚。晚景之凄凉,有甚于那些素来没有子女者,因为他们曾经拥有的天伦之乐难以忘怀,他们的孩子一样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他们的关注和抚爱中一天天长大,倾注了他们的心血,承受了他们的希望,他们付出的太多,失去时,必然痛苦不堪。

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表示:“失独家庭的增加速度确实非常令人担忧,粗略计算了一下,从1975年到2010年共产生了2.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其中七成生于1991年之后,五成产生于1998年之后,也说明独生子女家庭在加速增加。”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死亡率(最近10年变化不大)计算,每出生1万人,有360人在10岁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岁之前死亡,760人在44岁之前死亡。假设母亲平均在26岁生孩子的话,那么这2.18亿独生子女家庭的母亲到51岁的时候有1000万已经失去了独生子女,到70岁的时候有1656万已经没有了孩子。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有多少家庭将迈入这样的行列,让人不寒而栗。

也许有人会想到,失去了一个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在失独者家庭中,也曾有人想过用人工的手段再次进行辅助生育,但是因为年纪偏大,试管婴儿的成功几率微乎其微,还有人会自我否定,“有这么多钱会去生小孩吗?即使生下来,我们还有精力去抚养他吗?他的身体发育可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吗?”而收养别的孩子面临的物质和精神拷问也许更多。

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在试图寻找一些告别哪怕是稍稍远离痛苦的精神救赎,但是依然备受煎熬,在这其中,妈妈受到的伤害似乎更为严重,失独对于妈妈来说,灾难似乎来得格外彻底,很多女人,她们在失去孩子之后,又失去了丈夫和家庭。“我们现在大部分都是一个人生活,有的是丈夫去世了,更多的是孩子出事之后就离婚了。”一位妈妈说。

丈夫们害怕回家,害怕面对泪水连连的妻子,害怕睹物思人,更害怕自己年老之后,膝下无人,所以有的人会在离婚之后迅速组建新家庭,孕育新生命。

妈妈们年龄太大,她们已经没有从新再来的可能。而这一切局面,皆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使他们必须做出牺牲,但这样的付出,的确不应该由一个人来承担。这就需要国家去安慰失独者群体,用制度善意给他们以关怀和温暖。

当前,关于失独者的研究,以及政策配套都是一片空白。当务之急,是计生部门和民政部门对此社会问题要重视和行动起来。一方面,要建立独生子女父母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和救助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化养老机制,使失独者能够回归到集体的温暖中,通过“结对帮扶”等方式,弥补他们的精神需求;此外,还得加强生命教育、精神关怀,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去关心和呵护失独群体,让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11.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篇十一

这部电影最大的坏处就是两个小主角合伙欺骗家人.老师。主要内容是阿里(主角1)把妹妹(主角2)的鞋弄丢了,阿里为了找到妹妹的鞋子被马铃薯老板打,迟到被主任打等悲惨事件。最后,阿里听说如果田径比赛获得了冠军的话会得到一双球鞋。于是,他为了得到这双球鞋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赛场上,以妹妹的鞋为动力,超越了一个又一对手,终于获得了冠军。比赛过后,他将那双赢来的球鞋送给了妹妹。

我觉得我像妹妹,又像阿里。像妹妹什么呢?像她的内敛.勤劳。像阿里什么呢?像他的聪明爱玩。电影中的主任太狠心了,动不动就打人,也不听解释。我鄙视他,看不起他。

下面我说一下人物特征。阿里:聪明.跑得快.成绩好。妹妹:内敛.勤劳.学习好。妈妈:善良。爸爸:让别人伺候自己。主任:狠心.打迟到学生。

说完了电影,下面就说说我们自己。我是家里的小皇帝,一切事情都不用我做。当然,除了扫地.拖地.洗衣服(这个会一点).收拾屋子等简单家务基本上都交给我做,这是我像妹妹。当我在外面疯跑时,我像阿里。然而,我也很孝顺爸妈,不时给他们捶捶背、捏捏肩等孝顺的表现。全家人都为有我这个孝顺的人而高兴。

12.天堂的孩子观后感 篇十二

片子里最令我感动的一处是主人公阿里为了让妹妹得一双球鞋,参加了5千米长跑比赛,只为了得季军,得到一双球鞋。不小心得了冠军,却在镜头前落泪,因为他没忘记他对妹妹那微不足道的承诺。

在跑步中途,他为了得第三名,曾把第一名拱手相让。当他摔倒的时候,他脑子里满脑想的是妹妹奔跑的模样,因丢鞋责怪他和他对妹妹的承诺,因此爆发出力量,连超三人,但是因为前几名挤的太紧了,没办法只好被迫得了第一。

我理解阿里的悲伤,得了第一还不高兴的心情,他为了那双鞋在运动场上拼搏,最后却没兑现他对妹妹的承诺。本片最后的场景最为宁静,阿里那长满水泡的脚泡在池塘里,慢慢地,出现了无数的金鱼,可一爱一的鱼在阿里的脚边游。

我也很钦佩妹妹莎拉,当她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别人脚上时,她忍住了,没有要回来,而是默默走开了。因为那个孩子比她更不幸。

13.一个好母亲是孩子的天堂 篇十三

我是一名教师,由于工作关系,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就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在爷爷奶奶那里孩子受到了百般的呵护和疼爱,在很多时候他们都很溺爱他,可尽管这样,我还是在孩子那深深地眸子里感觉孩子是多么的渴望父爱和母爱呀!

一直到孩子该上小学了,我才把孩子接到我身边,孩子的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但孩子很聪明的,很多玩具的分拆和安装都是他一个人独立完成,还有很多我不了解的电脑知识都能在儿子那里得到解决。很多时候领妹妹这个不好干的工作他都能轻轻松松的完成的很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深刻感言:

一、言教不如身教

教育孩子要务实和明智,父母的好学和节俭比任何的打骂说教都管用,前一段时间由于我要考试了,因此我进入了紧张的复习中,孩子看到我整天抱着书本不离手,孩子学习也不用催了,能主动的完成作业还能抽出一定的时间看书,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是很节俭的,因此孩子也没有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有时孩子还很感叹的说:呀!真是一个“贫”妈妈呀!我想这种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以后的成长还是很重要的。父母的好学和节俭比任何的打骂说教都管用。

二、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培养孩子不仅仅要求他的学习,还要教育他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时时事事都要父母代劳,孩子的自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将来的生存和发展,而这种能力都不是孩子先天固有的,而是依靠父母后天培养起来的。多给孩子一些自主选自择的机会和权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需要。

前一段时间,孩子因为和同学之间的的一些事情想和老师交流一下,孩子央求我帮帮他的忙,让我给老师说一下情况,我跟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把事情跟老师说清楚,老师会帮你的。后来,孩子欣喜告诉我,我跟老师说说也行的,老师已经帮我解决了。我时常和孩子说:“只要你能超越自己,今天的你一定比昨天的你更出色!”

三、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告诉孩子“你不比任何人差,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要充分培养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战胜困难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时刻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允许孩子犯错误,犯了错误不要批评孩子,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孩子在犯错误的过程中才能更快的成长,不是人们经常说吗:孩子犯的错误上帝也会原谅的。经常被人批评的孩子是没有自信的。

也许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对孩子总是那么的苛刻,我也感觉到孩子有时对我是很反感的,这不单单是逆反期的问题,有时是我太爱批评孩子了,“问题”孩子不在孩子本身,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怎样欣赏?就是使周围所有的人都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家长也要看的起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四、要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14.观天堂的孩子有感 篇十四

《天堂的孩子》这部影片是我有史以来观看的第一部伊朗电影,整部影片围绕着“鞋子”展开。讲的是穷人家的孩子小阿里在买土豆时不小心把刚从补鞋店里修好的妹妹莎拉的鞋子弄丢了,为了体谅家里贫穷无力添购新鞋的困难处境,于是央求妹妹和他轮流穿自己的旧球鞋去上学。就这样阿里和莎拉每天奔跑在小巷里……

这部电影看似在讲述穷人的故事,但却不是贫困的展览,而是展现孩子们是怎样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走出困境。一个年仅9岁的小男孩,在自己的妹妹心中有如参天大树,是依靠、是信赖。为了自己的无心之过,小阿里一直在寻找机会补救。还记得他快到终点时冲刺的镜头,那时的他脑海中全是妹妹奔跑的身影,可以说,他完全是靠着意志力,靠着希望坚持了下来。然而结果却……看着他失望委屈的眼神,一种无奈涌上心头。阿里是坚强的,但为何看着一个只有9岁小男孩的坚强会让人如此的心酸呢?

《天堂的孩子》不禁使我联想到自己,现实中的我曾无数次被困难挫折打击,曾无数次怀疑坚持是否应该继续。今天这部影片回答了我的疑惑,它告诉我不要轻言放弃,无论生活如何艰辛,人生如何坎坷,都要勇敢面对,追寻心中的天堂……

上一篇: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下一篇:描写夏天的作文:炎热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