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法修德心得体会(共2篇)
1.大学普法修德心得体会 篇一
在学习了校园网上设立的学法律、学德育、学校纪、学文明专题,链接法律、德育与校纪主要知识条文等内容后,我深刻的体会到守法、修德、守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应该铭记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法治、爱国、诚信、友善等内容;做到知法守法懂法;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宿舍安全管理制度等。
首先,我们要了解,法是什么?《说文解字》中讲,法的本意“从水”,表示法律公平如水。现代概念则认为,“法”是国家意志和社会公意相结合的产物。纯粹法学派创始人凯尔森讲:“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秩序”。的确,有了法律,社会才有公平和秩序,否则,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极度混乱的世界里!
有人说,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法律。的确,法律和我们每个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从个人到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到企业的生产运营、国家的政治经济,都离不开法律。法律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它给遵守者带来诸多的“不便”,但从长远和整体的角度来讲,却给整个社会包括遵守者本人带来毋庸置疑的益处。正如交通公益广告中说的那样:“没有红灯的制约,便没有绿灯的畅通。”法律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告诉我们处事之方、待人接物之法、安全立命之道。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的运行。也许有些人对此会不以为然,认为人应该拥有自由,而自由是由自己来决定的。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一个有规则、有规矩的社会中生活,你能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这样的自由吗?当然不能!做为一个社会人,你不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在这个社会里,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我们所拥有的自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自由,如果没有法律,或者不遵守法律,那么我们也不会拥有自由。法律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离不开它的束缚。有了法律,社会才有和平和秩序,否则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混乱的世界,想象一下就知道那是一件多么可怕和痛苦的事情啊!我认为,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唯有知法才能守法,唯有让守法成为一种习惯,社会才能更和谐!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是守法的典范。有一次,总理去开会,在路上,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交警批评司机却耽误了总理开会的时间。同车的干部想和交警交涉,总理严厉制止说:“这怎么行?交通规则是政府颁布的,政府总理应该带头遵守。总理不遵守,就是带头破坏制度”。直到交警放行,总理一行才离开。守法必先严于律己,这是一种行为操守,更是一种道德修养。
犹如我们应该把守法成为一种习惯,对于校规校纪,我们应该保持同样的态度。人们常说,“大学就是一个缩小版的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校规校纪就是我们的“法律”,当我们做出违规行为,同样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其次,是关于德育方面我的理解。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文明之邦”、“礼仪之都”的美誉。荀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生活的根基,良好的纪律是我们学习的保障。这对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秩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文明礼仪之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知识重要,修身更重要,当然健康也是不容忽视的。修德为立命之本,知识乃养身之资,身体是创业之基。
三者缺一不可,皆有所憾。所谓“三好学生”,便是如此。假若不能兼得,只能取一,当先取“德”,修德为要,岂不见三好学生奖状上以“德”居首吗?无此立命之本,纵才高八斗,亦是枉然。更甚者,祸国殃民。因此,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是先修养道德作为首要任务,这就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然,练武者可杀人;学医者亦可杀人;当官,从事影视及其它行业的皆可祸害国家与百姓。反之,便可利益众生。故尔,德为立命之本,其它都为次。
通过这次的“普法修德守纪”教育我充分认识到修德守法守纪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责任和义务为此作出努力。为此,我愿作出郑重承诺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自主学习,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做到有事请假,严格履行请假手续;
第二,教室是学习的环境,教室内不玩手机,不看与学习无关的课外书,不听MP3,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做其他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
第三,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服从任课教师的管理,不得顶撞老师;
第四,专心学习,建立良好正常的同学关系,学会自我管理;
第五,尊重并听从班委的管理;
第六,继续学习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
同学们,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向往崇高,崇尚美德,是我们的愿望;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是我们的职责。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做一个守法、守纪律、讲文明的大学生,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的美丽的校园。
2.大学普法修德心得体会 篇二
【摘 要】 中华传统的习武修德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民族自豪感、尊师重道的品德和诚实守信的美德,锻炼顽强的意志,能有效推进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中华传统;习武修德;推进;大学生;德育工作
社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然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道德失范的报道屡见诸于各媒体中,高校德育工作面临很大压力。因此,要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使之能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真正人才,就必须多途径多渠道的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阳光体育”在高校中的广泛开展,太极拳等武术教学内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逐渐普及,愈来愈多的大学生通过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习武修德来提升自身的修养和运动技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本研究针对高校这一教育环境和大学生习武群体,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习武修德促进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行探讨,旨在探寻高校体德育工作的新举措与新方法,为提高大学人才素质服务。
一、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现状
大学生历来被认为高素质的群体。但是近年来关于在校大学生道德失范、甚至违法犯罪的事件屡屡发生,社会对于学校教育问题意见很大,高校德育工作面临很大压力。目前,大学德育工作甚至要为大学生们填补幼儿园、中小学所缺失的道德素养教育。同时,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本身也存在着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理论难以联系实际,脱离现实等情况,许多德育教育方式大学生们并不接受和认同,出现了德育成绩可以得高分,可生活中道德意识依旧不强的状况。此外,高校德育内容严重倾向政治思想方面,让大学生们认为德育教育就是政治思想教育,忽视了品德和行为修养。加上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败等现象也深刻的影响着部分大学生们,这些因素都导致高校德育工作很难做。面对令人担忧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状况,迫使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德育方法来改变当前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窘境。
二、习武修德可成为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武术是一项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武德。“尚武崇德、德艺双馨”是习武人士毕生的道德信仰和追求。武术界人士讲求“未曾习武先习德”、“文艺评心、武以观德”等就充分体现了武术人士对“德”的重视。
武术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近年来随着阳光体育的开展越来越得到重视。对于血气方刚、活泼好动的大学生来说,武术具有独特的吸引力。练习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同时武术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及美德也能感染习武之人;习武时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对大学生具有更强烈、更形象、更具体的教育作用,相对某些德育工作者空洞的说教而言更深刻更易使大学生接纳。因此,习武修德可以作为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手段。
1、习武修德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自古以来,众多的习武之人都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平日他们习武健身,一旦国家危难都能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然而当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缺乏诚信等)侵蚀着一些人的灵魂,使他们丢掉了民族自尊和自信心,出现“文化迷失”、崇洋媚外等现象,其中也包含一些大学生。众所周知,没有民族自豪感的国家是没有凝聚力的。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及民族自豪感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现代大学生思维独立,不愿接受强加给自己的思想观点,单靠说教是不行的,需要其自身的不断体味。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大学生在修习过程中能逐步感受到其深邃内涵和智慧思想,能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和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出民族自尊和爱国豪情。因此,习武修德不仅可以强健大学生体魄、更能提高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
2、习武修德能够培养大学生尊师重道的优良品德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其本质是对知识、教育的尊重。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不尊重知识、道德水平低劣的人,也必然是一个对社会没有用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时习武之人将自己的师傅视如父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亲其师、信其道”,充分体现了古时习武之人尊师重道的美德。这种美德伴随中华武术流传至今,深刻的影响习武之人。作为学生应尊师好学。大学生习武,接受武德教育,身体力行,更容易被武术中蕴含的美德所感染,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去除恶习做到尊师重道。
3、习武修德能够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练武讲究“冬练三
九、夏练三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相信每一位习武的青年大学生心中都有一个武功高强的英雄、侠客形象,都会努力向着自己心中的英雄靠近,但是,其过程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习武之人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不但要承受大的运动强度,还要克服身体疲劳、恶劣气候、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只有认真坚守信念,不断刻苦努力,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习武修德对改变当代大学生意志薄弱,心理素质差等状况就有重要作用。通过练习武术,能有效增加他们的独立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促使其从柔弱的温室之花变成强健的国家栋梁。
4、习武修德能够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德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人不择手段追求暴利,导致社会诚信缺失和道德风气败坏,人与人之间互相不信任,互相提防,背信弃义、唯利是图,使得许多诚实守信的人利益受损,造成现在大家认为老实人吃亏的现象。常言道:欺人只是一时之利,诚信才是长久之策。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诚实守信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一个无诚信的大学生不仅在毕业后无法立足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甚至会成为“歪才”走上危害国家和人民的歧路。据调查:当代大学生的主观愿望是希望诚实守信的。但是现实中却表现出知行不一的现象,如:考试作弊,在毕业推荐表上弄虚作假,毕业论文靠抄袭等等。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在传统的中国武术教育中,习武者都遵守“尚武崇德”的宗旨,讲武德、讲诚信。讲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的信义信条,不齿卑鄙无信小人。大学生在习武的过程中受武德的熏陶,在生活中立言立信,做到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友善。
三、习武修德能够有效推进高校德育教育工作
武术,作为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习武健身、习武修德、习武育人,在当代良好的校园文化构建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习武过程可以明白一些道理而提升其德行,减轻思想压力,宣泄不良情绪,强健自身体魄,提高自身的修养。客观上推进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了高校的德育教育水平。
当然,传统武德中难免有时代的局限性,在武术教习时,应顺应时代潮流,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武术中的美德教育延伸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从而有效地实现大学德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贺彩艳.新时期高校德育方法创新浅谈[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8.[2] 汪增荣.高校家校合作的德育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9.【作者简介】
【大学普法修德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领导干部普法修德守纪心得11-04
普法学法心得体会09-21
“七五”普法学习心得体会07-15
普法宣传教育心得体会10-29
55普法学法心得体会-f09-04
警察六五普法心得体会800字09-04
姜屯普法办六五普法中期总结06-15
农村普法讲稿06-09
普法考试系统07-22
普法阵地建设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