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2024-06-15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精选11篇)

1.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篇一

《多民族的大家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围绕新课程标准理念,以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我将本次说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教材中将本节课分为:56个民族和民族的分布两个部分,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对教材做了一定的处理,分别从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以及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和民族政策四个部分来认识本课。本节课既承接了上节对我国人口众多问题的理解,又为后面三章中资源分布不均,经济发展状况各异等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双重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国民族的基本构成。

② 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③ 掌握我国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 通过展示我国民族分布图,让学生自主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② 通过观察纸币上的文字,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并使学生加深对我民族政策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乐于动手,善于展示自我,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网络、媒体等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对少数民族已经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知识还不全面,并且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这给学生的认知带来困难。基于以上考虑,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

二、教法设计

一个理想的地理课堂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基于以上考虑,我确定考虑以下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教学法和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授之于渔,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以达到终生学习的目标,因此本节课,我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最终实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运用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都体现在了教学过程中,下面就说一下本次说课的重点环节,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将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三)课堂总结突出重点

(四)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然后根据青少年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找同学以主动举手发言的形式谈谈从图片和歌声中你得到了什么体会。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和谐统一,相亲相爱等。我这样来导入新课,不仅使学生及时感悟本节课的主题《多民族大家庭》,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顺利引导学生走进课堂。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五十六个民族

(1)我国的民族构成既然我们祖国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那我们班里有哪些民族的同学呢,以班级调查开启本节课新课探究。通过调查,可以看到,虽然可能会有个别其他民族如回族的同学,但整体汉族人数居多。这时候提问,我们国家是不是也是汉

族人数比较多呢?让学生观察全国民族人口统计图,总结出,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数占总人数的8%,被统称为少数民族。接下来

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围绕我国各民族人口数量图进行观察分析。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哪些少数民族人口大于100万?

哪些少数民族人口大于400万?

那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

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让学生举手回答,这些问题相对比较简单,我会选择平时基础稍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同学来回答,并及时给与表扬,不仅调动了积极性,也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既然在祖国大家庭里生活着56个民族,他们都分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呢?就此引出民族的分布。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小组合作,两步解决问题。

(2)民族的风俗文化特点。

中国有句俗语: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国各民族生活的不同地域也造就了各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及文化特点,就此开始了本节课第三个知识点的学习各

这部分内容较零碎,学生容易将知识混淆,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并避免进入教师主导的误区,我将以开展课堂活动的形式来进行。

展示人民币的图片,让同学们对照着课本和图片的提示,分辨出人民币上有哪几个民族的文字。

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刚才初步领略了少数民族的文字,那么你们还知道其它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事物吗?在你们回答之前,老师先来个抛砖引玉”——展示一组图片

图片展示过后,我再分别从生活地域、建筑风格,饮食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比如:蒙古族主要生活在内蒙古高原上,他们性格豪爽,热情奔放,住方便游牧、可以拆卸的蒙古包,奶茶和肉类是他们最喜爱的食物,以手抓羊肉最为出名,擅骑射,喜摔跤,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重大活动,项目有摔跤、骑马、射箭等,多信仰萨满教。另外我还将分别展示介绍,满族,等。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我国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样,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就在课堂的愉快氛围中和对少数民族的知识大餐中轻松突破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得益

于我国开放的民族政策。

(3)民族政策

这时候,乘胜追击,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1.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2.因为汉族人口众多,是否可以要求其它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遵从汉族?通过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各少数民族多彩的风俗文化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就此引出我国的民族政策。并告诉学生,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也就是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我国民族政策,从而真正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相亲相爱,和谐统一。激发其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紧接着,开展课堂活动二:对号入座:这里有五个少数民族的邮票,它们为了纪念我国五个自治区的设立而发行的,请同学们在我国的行政区图上,将这些邮票对号入座。

到此,本节课的新课探究任务已基本完成。

2.民族的分布

(1)探究分布状况

首先让同学们阅读我国各民族分布地图,结合如下的梯度问题思考: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探究大杂居、小聚居。

通过读图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此时的结论离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的特点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时候教师告诉学生,其实,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没有一个县或者市是单一民族的,意思就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有汉族人分布,而汉族人聚居的地方,同样居住有少数民族,这样同学们就意识到,原来,我国的各民族在大体上是呈现杂居的特点。

我让学生在地图上找找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回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通过读图同学们很容易发现:这些少数民族基本都是聚居分布的,比如蒙古族大体都聚居在我国内蒙古,藏族大体聚居在我国西藏,并且很多少数民族也都是同一民族小范围聚居分布的。因此各民族分布又呈现小聚居的特点。

到此,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已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被师生共同总结出来。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我会带领大家一起对本课做出总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还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熟悉的少数民族以及他们的风俗文化,也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平等,相亲相爱,能生活在这样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真是无比自豪啊。

通过课堂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又进一步升华感情,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推向高潮。

为了使学生深化巩固本节知识内容,我会布置这样的作业:如果一位回族的同学要到你家做客,那么你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在接待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搜集相关资料以书面形式表达。

板书设计我采用结构式板书设计,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系统把握和回忆巩固。

族的大

庭 56个民族民族构成 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文化特征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在本节课中实现学生对少数民族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爱国情感进一步升华,师生共同努力,为维护组加大家庭的和谐统一贡献一份力量!

到此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总之,一切的教学设计都为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

2.民族大家庭的历史 篇二

早在三十年前,白寿彝针对旧通史存在的王朝史和大汉族主义倾向,就曾明确提出:中国通史要“以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为范围,由此上溯,研求自有历史以来,在这土地上的先民活动。”他认为,这样就“可能使本国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可能使本国史告诉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历史的由来。”(《学步集》)现在出版的他所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就正是实践上述见解的一部史著。

“以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为范围”来研究中国古代史,首先明确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凡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的主人,都对祖国的开发作出过贡献。不错,我国是一个以漢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汉族史或汉族王朝史不能等同于中国历史,它只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这个组成部分多么重要,只有再加上另一个部分——各少数民族史才能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史。正是基于这一看法,所以《纲要》在讲述历代王朝兴亡的同时,还十分注意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特别是不在王朝统治范围内的少数民族的发展情况。例如在《西汉的盛世》一节中,除谈了匈奴以外,还提到了居住在今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少数民族。在隋代,除谈了契丹、室韦、、突厥、吐谷浑等外,还特别提到了台湾,简明地叙述了自三国以后,大陆移民与当地高山族共同开发祖国这一宝岛的史实。在不同章节里,对西藏,对西南等地的少数民族都有扼要的介绍,说明这些地区和内地关系的渊源。凡此,都使人突出地感到,“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民族都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民族都对祖国历史的创造出过力,也都跟国家的命运同呼吸。”(本书第一章《叙论》)

但是,《纲要》并不回避历史上的国内民族矛盾。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白寿彝先生三十年前就曾提出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不要把汉族本身的利益作正义的唯一标准,也要把别的民族的利益算在里面。第二,要把民族斗争的性质弄清楚。”(《学步集》)《纲要》就正是按着这些要求作的。例如,《纲要》充分肯定了女真首领阿骨打发动的抗辽斗争的反压迫性质。同时,,在宋金问题上,也明确指出,金兵最初南下攻宋,“主要目的在掠夺江南的财富和俘虏人口”。这就充分肯定了韩世忠、岳飞等抗金的正义性。《纲要》盛赞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称他们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杰出的政治家”。对皇太极组织归顺的汉人进行生产,组织蒙汉壮丁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优礼明的降将等,都作了充分肯定。由于《纲要》明确指出,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是在中国境内,明皇朝以外的一个独立地方政权”,因此,书中对清兵入关并没有异族“入侵”,甚至“亡国”的哀叹;相反,明统治者的腐朽,和清创建者的朝气蓬勃,倒使人感到了后者将要取代前者的历史必然性。这些,都显然摆脱了大汉族主义的民族偏见。必须指出,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怎样处理历史上的国土和民族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吴晗等都对这个问题发表过很好的意见。可惜,这种带有民族偏见的错误观点在今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清算,相反,“某些史学家和文艺作家把汉族以外的其他族对中原(中朝)进行武装斗争时,叫‘侵略’”(李一氓《读辽史·兼论<四郎探母>》),就是这种错误观点的具体反映。

关于历史分期,《纲要》认为商周是奴隶制时期,东周初年和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秦汉是封建社会成长时期,而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直到五代、宋元,则是封建社会发展和继续发展时期,到了明清,封建社会便进入了衰老时期。这些结论勾勒了我国封建社会从成长到衰老的整个历程。尽管对于我国历史分期问题史学界尚有不同看法,但作为一种观点,阐述的如此清楚则是难能可贵的。

最后,还要提及的是,《纲要》还体现了优良的学风。白寿彝先生在本书《题记》中特别指出:“范文澜同志的《中国通史》和游国恩等同志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给我们的教益较多。有时,我们作不出更合适的表述,还袭用了一些作品的成文。”这种不自矜、不掠美的老实人精神是多么可贵和值得提倡呵!

3.《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苟春芳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方法,步骤和技巧等技能。

德育目标:

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结合学校特色运用邮票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一方面辅助课堂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体现校本教学特色,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集邮兴趣。【教学重点】

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民族相关图片若干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56个民族邮票图片引入。(讲述)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学校是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我们中有些同学还是集邮爱好者,邮票中蕴含着许多的地理知识,那么请同学们欣赏这张小全张邮票,它反映了我国人文环境的哪方面的特征呢?(引导学生得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讲授新课]

(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继续欣赏邮票并数一数,然后读课文第一段、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其它民族呢?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小结)

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板书),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因此被称为少数民族。

(承转)我们把除汉族以外的民族叫少数民族,是因为这些民族的人口少,那么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口到底有多少呢?

(活动)大屏幕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人口和地区分布表”。请大家仔细阅读此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人口有多少?

2、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个?人口有多少?

3、人口数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

4、我们班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请说说是哪个民族的?你会讲你们的民族语言吗?

(学生回答,点评小结)

(活动)请大家拿出一张人民币,看看人民币的背面,你认识那些文字吗?你知道那是哪个民族的文字吗?

(教师补充讲述)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汉语和汉字是我国普遍使用的语言文字,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汉语也存在多种方言,例如粤语、闽语等。但由于祖国建设的需要,国家确定以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族的共同语言。现在,汉语普通话已在全国迅速推广,普遍应用。

我国各少数民族,除回族、满族通用汉语文外,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

我国各少数民族不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还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

(活动)

1、说一说下面各邮票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乐器?你还了解该民族的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请你补充说明。

2、说说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请学生畅所欲言,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传统体育活动等,教师补充讲述几则。

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一些民族还有特别设立的省级行政区,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为什么要设立这些自治区域呢?这就涉及到我国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问题。

(活动)展示“我国民族分布”图,读图,分析、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省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或少数民族分布的省区?

3、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学生读图时,教师要巡回指导读图步骤、分析思路等)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在这些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充分印证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4、看看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哪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能不能举例说明他们的民居的特点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5、请大家讨论我国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什么好处呢?

请学生畅谈讨论结果和个人意见。师生共同归纳为以下几点:

1、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交往。

2、加强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承转)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我国是如何管理的呢?汉族人口多,我国是否要求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民族的语言、风俗、宗教信仰而遵从汉族呢?这就涉及到民族政策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请大家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分析思考刚才的两个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我国,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互助的关系;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以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物的权利,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活动巩固)展示下列有关民族的邮票:辨别分别是哪个民族并说出他们的分布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结识了祖国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他们虽然人数较少,但同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祖国的繁荣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还学习了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集中分布于我国的西南、西北和东北)的特点。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总之,我国这个有着众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

4.认识民族大家庭的活动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风俗习惯等。

2、知道维吾尔族和蒙古族是少数民族。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3、激发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特色。

教学难点:

能通过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和特色辨认不同的少数民族。

活动准备:

课件、服装,《爱我中华》《娃哈哈》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坐飞机去旅游好吗?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有三个地方,我们先出发去第一站吧!(课件出示飞机飞行音乐《小飞机》幼儿同时动作飞机飞行状)飞机慢慢降落,大家下飞机,轻轻地坐下。我们来到了维吾尔族小朋友的家乡—新疆(出示中国地图画面课件。)

二、认识维吾尔族。

1、演示课件:

(1)你们了解维吾尔族,了解新疆吗?

(2)他们在干什么?(跳舞。维吾尔族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他们还是一个很好客的民族,瞧,有两个维吾尔族的小朋友来欢迎我们了!(维吾尔小朋友问好)维吾尔族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

(4)维吾尔小朋友端出葡萄干款待大家。(丰富词汇:亚克西。)

新疆还有什么特产?(哈密瓜、葡萄、葡萄干)

(5)维吾尔族人在干什么?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

(6)我们今天交到了维吾尔族的.好朋友大家高兴吗?我们邀请维吾尔小朋友一起来跳个新疆舞吧。(大家一起跳新疆舞蹈。)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结束了,和维吾尔小朋友再见!(维吾尔小朋友: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三、认识蒙古族

1、听,机场在催我们登机呢!(音乐:小飞机)飞机慢慢地降落,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演示课件。

(1)我们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这里是蒙古族人民的家乡,让我们跟着导游阿姨去逛逛大草原吧!(观看视频)

(2)反馈:跟着导游阿姨逛了一圈,你对蒙古族有什么了解?(住蒙古包,放牧,骑马)

三、拓展延伸

1、认识了两个少数民族你们高兴吗?那你们是什么民族的?(汉族)

小结: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

2、你们还听说过那些少数民族?

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行程的最后的一站就是民族村。

3、参观民族村(放课件)教师讲解。

介绍傣族、苗族、藏族。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我们都是中国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5.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建立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原则。

2、懂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3、初步培养学生看待民族问题、分析民族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国家的繁荣与稳定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学指导

搜集材料、事例引导。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通过多媒体播放4.14玉树地震后,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震救灾,帮助藏族灾民的感人场面,引导学生谈谈观看视频后的感想,讨论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借此引入本课内容。[设计意图]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认为,兴趣能激发大脑表层脑神经的活跃。4.14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案例学生比较孰悉,容易引发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1、时政再现:出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材料,引导学生讨论:(1)汉族人口众多,分布地区广,是不是应该地位高,而其他民族地位低呢?(2)尽管少数民族人数少,但在2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中都有一定的名额,这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要实现各民族平等?

(4)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平等呢?(配合人民币背面文字图片,引出“三个尊重”)

2、合作探究。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搜集探究我国维护民族团结的历史事迹和新中国时期英雄人物,小组代表讲述故事。讨论:这些英雄人物维护民族团结对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有什么作用?

(2)时政再现:多媒体播放7.5事件 ①三股势力的阴谋是什么?

②他们的险恶行径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有什么危害?

③结合正反材料总结维护民族团结有什么现实意义?[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从历史和时政的角度,学生搜集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对比,突出团结对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领悟促进民族团结不仅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更是各族的根本愿望,符合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事

实证明胜于空洞的说教,鲜活的材料使学生获得自我认识和提高,在自主探究中突破难点。

(三)时政再现,拓展延伸。

出示民族区域自治产生的历史、含义、变化相关材料,组织学生探究:(1)学生在中国行政图找出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2)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对于少数民族有什么样的好处?对于整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有什么好处?

(3)你还知道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些具体措施。(展示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疆工作座谈会图片)[设计意图]加强师生互动,感受民族团结的前进步伐,体会到党和国家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寓理于情,以情导理。

(四)活动践行,情感升华。

1、播放《爱我中华》MTV,学生跟唱。

2、学生挑选不同民族的歌曲,并向大家介绍歌词所反映的风土人情,丰富大家对民族的认识。

3、巩固小结:通过本站学习,我的收获是什么?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作为国家的小主人,我们可以促进民族大团结做些什么?

6.八年级政治民族大家庭 篇六

第一部分

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设计分析:

《思想品德》八年级教材的设计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生活,而从学生生活的扩展来看,他们开始关注到民族生活,正如教材引言中所讲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因而将本单元主题确定为“民族大家庭”,把有关民族的内容引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

本单元教学目的是立足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一定的民族常识,增进民族情感,树立民族意识。民族的内容比较抽象,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领会,教材编者作了努力尝试,引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歌曲、历史资料和典故,把民族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紧扣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势,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二.教材设计分析:

本单元重在对学生进行民族意识的培养。在教材具体内容的选择设计上,注重了:

序言选择中学生的事例切入,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关注民族问题,形成一定的学习欲望,由此导人到教学主体内容中去。

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重在感受和了解我国有56个民族,代表性地了解一些民族的具体情况,简要介绍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中,让学生重在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构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各民族彼此之间血脉相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

第二节“和睦的大家庭”,该节主要是围绕我国各民族的关系展开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而各民族之间是团结和睦的。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是从静态角度了解我国的民族,第二节“和睦的大家庭”则是从动态的角度关注我国的民族。教材设计了“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两个小主题,主要阐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第三节“传承民族精神”,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传承民族精神,并以实际行动为伟大的祖国做贡献。教学中要适当让学生了解和把握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及民族精神,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然后自己进行阐述或展示,最后要落实到第68页的课堂讨论:“热爱祖国,我们中学生可以怎样做”上来。

三、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半学期的新课程探究与学习,从学习策略来看,学生们对新课程的理念与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从知识层面来看,学生在7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3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中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和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中的《草原风情》内容,对民族的概况有了初步的知识积累;但民族的内容比较抽象,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重在帮助学生通过事例和活动参与,用尽可能多的材料和事例及阅读拓展内容,来帮助和启发学生认识我国的多民族状况,了解各民族的关系,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实效性。

四、本单元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本单元的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的整合,主要落实以下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一节)

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第二节)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第三节)

五、本单元知识体系框架和课时安排: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教材的针对性,突出民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在结合教与学的基础上,本单元的教材框架,定为3节: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节“和睦的大家庭”,第三节“传承民族精神”和单元活动课。

民族大家庭 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1课时

第二节“和睦的大家庭”

2课时

第三节“传承民族精神”

1课时 单元活动

主题班会

1课时

第二部分

每课时具体教学设计思路

(附:各课时简案,本教学设计参考和借鉴了其他老师的备课资料)

第一课时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我国民族的概况。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活动、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

教学难点:民族的内容比较抽象,如何把民族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教师:通过对引言中事例的分析,我们会更多地关注民族问题,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老师引入教材的歌曲,要求学生一起唱。

老师:你熟悉这首歌吗?它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爱我中华》。

老师:歌曲中唱到我国有56个民族,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活动环节:查阅相关资料,尽可能多地说出我国56个民族的名称及其主要的地理分布。

要求:老师将一幅中国地图贴在黑板上,要学生将少数民族的名字贴在相应的地方。可以分组进行。

如果有错的地方,老师可以选择让其他的学生进行纠正,然后老师总结。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域„„)老师:在完成上述内容后,我们把教材打开到第56页,完成教材的“做一做:请查找资料完成下表(也可另选其他民族)的内容”。

学生填写,教师指导,补充完整

老师:从刚才的表格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是56个兄弟民族的总称。

信息平台: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

说一说: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龙的传人 的名称由来和表达的含义

学生发言:略。教师:小结引申

观察教材57 页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各民族文化交融,形成祖国大家庭灿烂的民族文化。

全班朗读《祝福祖国的新年》,感受民族大家庭的美好氛围。

课堂巩固,学生交流收获与感受

第二课时 “和睦的大家庭”——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国家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团结互助,并自觉与一切形式的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不利于民族的言行的意识与能力,以实际行动积极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与团结 教学难点: 分清影响民族平等、团结的言行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旧知呈现,导入新课:

老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怎样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老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教师板书: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活动安排:以教材第60页的“昭君出塞传佳话”为引子,要学生进行相关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接龙,完成教材第61页:“说一说:你还能举出一些历史上促进民族平等与和谐的人和事吗?”(也可以将故事的时间延伸到当代甚至当前。或是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 来开展活动教学)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将上述学生所举的事例进行讲评。

老师安排播放电视剧《孔繁森》片段,介绍孔繁森的事例,要同学们进行讨论:孔繁森的行为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西藏地区发展上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略。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l页的有关信息平台的资料,要学生谈谈对材料中所列举的重要举措的认识。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可以适当讲解相关举措的内容,但不要展开,重在要学生了解我国党和政府对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所做的工作,体会建立和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老师:当前在我国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方面,最敏感的莫过于“台独”分子的猖狂活动了,请同学们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注意该问题要把握正确的尺度,不要过于展开,适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要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老师:为了促进民族团结,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课堂回顾:学生谈学习感受,教师引导。

第三课时 “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现在各民族在发展上还存在一定差异,只有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才会有伟大祖国的美好未来。

情感目标: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加强发展,共创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前景。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不利于民族共同发展言行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各民族在发展上还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共创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前景。教学难点:学生对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内容的积累较少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嘉兴日报》6月30日报道:昨天,嘉兴市委、市政府举行援藏干部迎送会,热烈欢迎援藏干部卓卫明、金中

一、陈其根返禾,欢送第四批援藏干部———市人防办的吕亚军、桐乡市环保局的王正华、秀城区检察院的吕金胜赴藏工作。市领导徐士珍、朱伟、王新民出席会议。太平洋人寿嘉兴中心支公司为援藏干部无偿提供每人1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教师:嘉兴为什么要向西藏自治区派出援藏干部? 学生阐述发言:略

教师小结,引出我国目前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话题。导入新课;

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板书)

教师: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学生讨论探究其原因: 学生:略

教师:面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怎样来解决呢?

我们先来阅读信息平台:了解国家民族委员会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和胡锦涛同志关于民族工作的四项要求。

教师介绍: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群策群力:说一说:你还知道我国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施了哪些重大措施? 学生回答: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教师;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做些什么? 学生发言:略

教师引导,总结。第二节《和睦的大家庭》实际是在阐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课外拓展:给《嘉兴日报》报道中的一位援藏干部写一封信,表答自己的想法!

教学建议:由本课时内容较少,建议将P63—64页的〈民族大团结的世纪欢歌〉作为第二节内容结束后的教学复习与回顾使用。第四课时

“传承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明确爱国主义、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情感目标: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谈话、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爱国主义、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明确爱国主义是其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热爱伟大的祖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教师设问,导入新课

老师:每年九月,是我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什么党中央和教育部要开展这个专题月活动?

学生:加强对我们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现了国家、社会对我们的关心,„„

老师: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精神吗?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 “传承民族精神” 新课教学:

媒体播放: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栏比赛的图片(视频),打出记者采访刘翔时话语的字幕“谁说黄色人种进不了前八„„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是奥运会冠军„„”

老师:在看了上述材料之后,大家有什么想法?大家进行几分钟的讨论,并请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允许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老师总结:要注意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上靠。刘翔的言行体现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老师:请大家列举中华民族历史或现实生活中自强不息的故事或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

学生回答:略。

老师:结合教材第67页的材料进行讲解和总结,并要求学生完成“说一说”。

学生回答:略。

老师:在今天,我国正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在我们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如何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呢?

安排学生讨论。学生发言:略。

老师总结,略。

教师语言衔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仅是个自强不息的民族,还是个尊重友谊、爱好和平的民族,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各兄弟民族互相帮助,共同前进;还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

学生:交流教材中:和协万邦、亲仁善邻、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话题。教师小结,转入第三个话题:

老师:我们学校每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到北京旅游的游客都把清晨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班战士庄严的升旗仪式作为重要的内容,„„,对此,你们又有那些话想交流呢? 学生发言,交流;„„

老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热爱祖国,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做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引导 „„ 课堂回顾与拓展升华:

学生谈本课时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各项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

第五课时 单元活动课

“祖国腾飞,我们自豪”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讲民族故事演讲、民族名称接龙、参观展览的感受、《我为祖国建设献一策》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离不开民族的团结,体会到我们伟大祖国在过去、现代取得的伟大成就,教师、同学评价激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各族人民情感,树立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繁荣而发奋勤学的志向; 活动准备:

①学生准备:有关我国各民族友好团结的典故、体现民族精神的成语故事 ②《奔向太空,中国航空航天(平湖)展》的视频和图片材料、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思路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主持人:同学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今天,当这雄壮的歌声响起时,我被震撼。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已形容不了我的心情。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有多少人在这咆哮声中赴汤蹈火,有多少人在这呐喊声中冲锋陷阵,又有多少人在这爆炸声中贡献了一切。

正是中华各民族儿女的平等团结和无私奉献,才有了共和国的繁荣,今天,我们班“祖国腾飞,我们自豪”主题班会活动,正式开始!下面第一个节目《民族故事讲演会》

我们请同学来讲讲有关我国各民族友好团结的典故、体现民族精神的成语故事(学生代表讲演:同学倾听、交流,主持人、老师点评)节目

二、击鼓传花 少数民族名称接龙活动

全班同学参与,每人说出一个少数民族的族名(一般不允许重复),最后,由多媒体展示我们56个民族的名称。

节目

三、观看视频《奔向太空,中国航空航天(平湖)展》及相关图片展示

学生交流观后感受,主持人、老师点评,感受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的成就、感悟“载人航天”精神

节目四 诗朗诵《祖国,我为您自豪》 节目

五、群英会我为祖国建设献一策》

思想品德老师总结讲话,评议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并提出要求

7.《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七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用录音播放几首少数民族歌曲片段,引入新课内容,也可由教师简单跳几个不同民族舞蹈的动作来引入新课。)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板书)

(在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得出:)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用“三个离不开”来阐述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2、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以活动中导入,使学生体会到各民族在创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等方面所具有的权利,从而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

(再从法律的角度加以阐述)

(2)、自觉维护民主团结

(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作到“三个尊重”

3、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从两幅图案入手,了解并体会祖国统一及“一国两制”)

(1)、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板书)

(教师讲述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并用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的制度的事例,来说明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板书)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由学生朗诵“一国两制”的说明。使他们对此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然后再请学生深情并茂朗读相关连接内容,从而说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具有的生命活力。)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板书)

一国两制

(并明确告诉学生:)

坚持一个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板书)

(再从连、宋打破僵局,访问大陆到目前台湾民众意愿来说明祖国完全统一的必然趋势。)

(与学生一起简要回顾第三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学生预习第四课内容。)

预习提纲:①当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要发展,应当怎么办?中国如何走发展之路?

②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哪些基本国策?

8.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篇八

二、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原因分析]使学生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和拥护党的民族政策,是本课的主要目的之一。

[理论剖析]1)随着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消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已经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们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三个基本原则。

2)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在我国,56个民族对我国历史发展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因此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3)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为反对共同的敌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哥哥民族的共同愿望。

4)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现56个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才能最终实现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5)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民族区域自治

[原因分析]这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学生一般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比较生疏,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作为本节的重点、难点。

[理论剖析]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2)要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族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作为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执行国家法律和大政方针,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民族自治权,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国家保证宪法、法律赋予的管理本民族地区自治权的实施。

第四、国家统一领导和享有民族自治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9.新疆各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篇九

自发声亮剑活动开展以来,无论是《致维吾尔族同胞觉醒书》的诚恳,《五问维吾尔青年》的深刻,亦或是《如果没有恐怖活动》的期待,都带给我深深的感动。这些勇敢而有力的发声亮剑说出了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的心声,更表达了新疆各族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作为一名地道的新疆人,我也想说说我的心声。我生活在新疆昌吉,一座美丽的边疆小城。在这里,我见证了,亲眼目睹了几十年来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各族群众过着和谐安定的幸福生活。我不想说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样没有温度的官话,我只想告诉大家最近从无到有,从有到有的真实变化。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亚欧博览会的举办、第十三届冬季运动会的举行、国际民族舞蹈节的举办、新建的乌鲁木齐站、扩建地窝堡国际机场、建设新疆综合保税区、建设喀什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铁路、即将运营的地铁、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三项活动和两项专项行动、便民警务站、全民免费体检、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自治区党委带领和团结新疆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治疆方略,通过努力,实现了新疆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这些变化和成果离不开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族儿女相继安定地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相互学习、共同奋斗,为新疆的建设、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年来,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分裂祖国的罪恶目的,打着宗教的旗号,大肆篡改宗教教义,编造异端邪说,挑起事端,制造了一系列暴恐案件,甚至把黑手伸向校园,想方设法利用宗教极端思想毒害、腐蚀青少年。他们的滔天罪行已引起各族人民的愤慨,他们的目的就是妄图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我们决不允许三股势力两面人破坏新疆繁荣稳定的大好局面,决不允许他们践踏我们美丽的家园,决不允许他们伤害我们血浓于水的情谊。我们必须对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保持高度警惕,对其带来的巨大危害有清醒认识,必须坚决地打击,决不退让,决不妥协,决不当沉默人、旁观者!中华民族利益不容侵犯,中华民族团结不容置疑,边疆稳定不容破坏!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统一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等。这些基本观点,不仅为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更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强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民族团给足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在反恐维稳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我责无旁贷地要参与到反恐维稳组合拳中,进一步树牢责任意识,从自身做起,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要影响周围的人,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使暴恐分子无机可乘,还必须把我们队伍中的两面人揪出来,不让队伍中出现蛀虫,稳住我们的根基。加强学习,不忘初心,做爱国爱疆的宣讲人。加强对《新疆地方史》的学习,将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化文化的组成部分、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方、全面客观正确认识三区革命,这些实质性的内容通过入户走访向群众宣传,从思想上转变,让大家同仇敌忾,紧紧拧成一股绳,引导群众擦亮眼睛,我要坚决做到坚定信心、站稳立场、主动靠前,争做排头兵、领头雁,带领各族群众共同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破坏,团结一致建设平安和谐富裕美丽新昌吉。坚定政治立场,对党绝对忠诚。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上来,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政治敏锐,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作为一名在党的教育培养和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党员干部,我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在工作中,我身边的同事、好友、服务对象既有汉族、回族,也有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东乡族、蒙古族、锡伯族、彝族等民族,通过工作和生活上的交往交流交融,我们建立了血浓于水的情谊。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理解,没有民族之分,只有兄弟姐妹间的亲情。我们决不允许三股势力两面人破坏新疆繁荣稳定的大好局面,决不允许他们践踏我们美丽的家园,决不允许他们伤害我们血浓于水的情谊。

10.《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2)维护各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最终要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之中。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和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2)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教学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难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方法】

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特色、文化成就等方面的资料。【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音频:爱我中华

教师提问:听了歌曲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各族人民在广阔的土地上如何和谐相处、如何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

统一的多名族国家(板书)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教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古代开始,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在长期的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中逐步形成了今天中国的民族面貌。

1.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特点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把汉族以外的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呢? 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追问: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那么,我国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图片:中华民族分布图

教师提问:你能从中华民族分布图中概括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经过了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有些少数民族还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其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

教师追问:那么,我国政府是怎样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域,设立自治机关,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这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截至1998年,我国先后共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4%。全国有44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在少数民族杂居地区还建立了1200个民族乡。

出示图片:中国行政区划图

教师提问:你能从中国行政区划图中指出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板书)

教师过渡: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认真处理民族问题,经过努力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教师提问:想一想,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怎样的原则?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阅读下面的材料,想一想材料表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5名,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13.91%。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只有几千人的门巴、赫哲族也都有自己的代表。截至1998年,我国有民族干部270多万人。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少数民族占21%;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少数民族干部占9.6%;在国务院领导成员和部长中有3人为少数民族;155个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席、州长、县长或旗长由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材料二:据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其中53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29个民族有与自己的语言相一致的文字,如藏、彝、蒙古、维吾尔等民族的传统文字,使用范围较广。目前使用的人民币上有四种少数民族文字: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材料三:2010年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选举法》修正案。《选举法》修正案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各民族间只有大小、发展程度的高低之分,而绝无优劣之分。各民族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各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样,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国家和本民族事务的管理。我国各族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平等权利。

教师小结:处理民族关系的第一个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教师:请阅读教材的活动并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活动:1956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7个民族语言调查队,分赴全国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16个省、自治区,对于43个民族的语言进行了大规模的科学普查,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帮助壮族等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此后,又帮助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改进了文字。

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 ☉相互学习各民族的歌舞艺术;

☉学校专门设有符合不同民族饮食习惯的食堂; ☉不同民族在一起欢度藏历新年; ☉……

(1)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表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处理民族关系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团结。(2)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认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要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等,即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教师: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行扶助政策,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援,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蓬勃发展,也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

出示图片:改革开放三十年西藏的变化

教师小结:处理民族关系的第三个基本原则是共同繁荣。

教师总结: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

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板书)出示图片:回归后的香港、澳门

教师提问:说一说,回归后香港和澳门繁荣、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归纳:原因是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那么,什么是“一国两制”呢?

教师补充有关“一国两制”方针的知识。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出示图片:香港区徽 出示图片:澳门区徽

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两幅图片吗?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第一幅图片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代表香港,将它放在红底上象征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花瓣上的五颗星代表港人热爱祖国,全旗使用红白两色象征“一国两制”。

第二幅图片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区徽上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澳门古称“莲岛”,莲花象征澳门,五星照耀下莲花含苞怒放寓意澳门将兴旺发达,绿底象征和平与安宁,弧形排列的五星象征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莲花、大桥、海水是澳门的自然景观,寓意澳门四周是中国的领海,寄托着澳门回归祖国后一定能保持稳定发展的美好愿望。

教师提问: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那么我国政府如何对待台湾问题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教师结合下列图片讲授从破冰之旅、和平之旅、融冰之旅到雨过天晴之旅,说明目前台湾民众的意愿,实现和平统一已成为必然趋势。

出示图片:从破冰之旅到雨过天晴之旅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什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一国两制”)

(3)实现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巩固新课】 播放音频:乡愁

教师设问:青少年学生如何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贡献?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作为学生,我们可以做到一下几点:一要坚决拥护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二要宣传我们国家对台湾的政策与方针;三要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课堂小结:

11.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共处的典范 篇十一

来到丽江,最常见的莫过于身着艳丽服装的各族儿女在同一片蓝天下载歌载舞的景象;来到丽江,人们会告诉你同一家庭中存在不同的宗教信仰是常见的事情;来到丽江,你会发现,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包容。在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氛围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丽江的一个显著特点,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是丽江稳定发展的根基。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游,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和滇川藏大三角区域,全市共居住着26个民族,有纳西族、彝族、傈僳族、白族、傣族等。2008年,全市总人口11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7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9.03%。丽江市又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境内有佛教(藏传和汉传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还有东巴教、毕摩信仰、韩规信仰以及其他原始宗教。民族宗教工作呈现出“民族成份复杂、民族宗教问题特殊、民族宗教工作重要”三大特征。民族问题特殊,主要表现在全市境内居住着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9.03%;民族宗教问题特殊,主要表现在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互相交织、民族问题与贫困问题互相交织、民族问题与农民问题互相交织。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的信教群众达到11.97万人(不含原始宗教和民间信仰),占全市总人口的10.88%,依法登记的97个宗教活动场所分布于全市各(区)80%以上的乡镇。

丽江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始终把发展民族经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作为做好全市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深入贯彻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三个离不开”的思想。2003年至2008年,在云南省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中,丽江市连续6年获得一等奖。2007年开始实施的云南省宗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丽江市也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

和谐的民族关系既取决于开明的民族政策,也被所在地方自然环境因素所影响。因为分布在一定区域里的民族,实际上就是生态环境里的一个群体,它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空间来维系。实现民族和谐的基本前提就是确保边疆地区人地关系的和谐。丽江处于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接地段,高山峡谷随处可见,海拔高差悬殊,千百年来众多民族在此区域交往,各民族选择了适合生存的地理环境。众多民族的形成是历史的选择,丽江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交流,最终稳定下来。

纳西族东巴经《创世纪》记载:人类的祖先生下3个儿子,老大是藏族,居住在上头;老二是纳西族,居住在中间;老三是白族居住在下方。可见,同一地域内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交往密切。木氏土司在丽江统治470余年,对待民族宗教关系,采取各民族共同发展、各宗教兼收并蓄的原则。

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名录”三项世界级桂冠的丽江市,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从宗教上看,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有纳西族的东巴教、白族的本主信仰、彝族的毕摩信仰、普米族的韩规信仰,以及傈僳、苗等民族的原始宗教等,这么多的宗教形态和信仰能够和谐共存,这么多的民族能够互助互爱地和睦相处,得益于这里和谐的多元文化。

一位学者说:“丽江,是云南的一面最有代表性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镜子。” 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使得这里能够形成互相尊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文化局面。丽江拥有并接纳多种宗教,但没有出现过某种宗教占主导地位的现象。

丽江金山是以纳西族和白族为主体的民族乡。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在东山庙会前举行隆重的东山老爷庙会,附近的纳西族、白族村民不约而同前来参加,他们时而跳起纳西族传统的舞蹈,时而改跳白族舞曲;纳西族民众向白族本主东山老爷行礼叩拜,祈愿风调雨顺,六畜兴旺;白族民众也向纳西族三多神顶礼膜拜。这里的白族民众会讲流利的纳西话,与纳西族通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杂居的局面。有着两种以上民族成员的家庭,不以哪一种民族语言为主,而是各说各的语言,平等自由交流。

2002年丽江撤地设市后,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按照“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加快发展以水能开发为主的新型工业带动、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加快城镇化步伐带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带动”的“五个带动”思路,全面实施“旅游强市、水能富市、文化立市、和谐兴市、人才推动、全面开放”的“六大战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例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乡玉湖村围绕“生态立村、旅游富村、文化兴村”的发展思路,开发骑马、徒步生态旅游、当地民俗建筑观光等旅游项目,全村350多户少数民族都参与旅游业,走出一条民族文化旅游引领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使昔日贫穷落后的玉湖村成为文明、进步、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

植根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丽江市委、市政府确立“文化立市”战略,实施文化旅游先导战略,认真探索丽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因,深度挖掘丽江各个民族和谐相处的政治价值和文化内涵,用文化的力量、民族精神、共同理想、民族文化品牌及文化产业引领、支撑、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以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引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以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保障民族团结。着眼于挖掘、保护、传承、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丽江市委、市政府制定民族文化事业和产业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加大对民族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每年筹措1000万元资金用于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同时,通过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推动纳西古乐、东巴宫、东巴谷文化生态旅游公司、玉水寨等一大批民族文化企业及文化经营户的发展壮大,形成了投资多元化、经营多样化、项目品牌化、产业互动化,形成以文化促发展、全民参与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的良好态势。

丽江市委、市政府要求,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必须遵循“七个一”原则:

——“突出一个主题”,就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从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这一政治高度来认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从提高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加强民族工作。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创新民族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驾驭民族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把各民族紧密团结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把握一个规律”, 就是把握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五个特征,深化对宗教问题长期性、特殊复杂性和群众性的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和工作预见性、超前性。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各民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使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相互亲近、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营造出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的氛围。——“坚持一个核心”, 就是把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核心, 通过发展来解决民族问题。把发展作为总揽民族工作全局的第一要务,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上,结合各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民族制定实施不同的方针和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60年的实践证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仅要保障各民族人民政治上的平等地位,而且要实现各民族人民经济上的平等地位。

——“坚持和完善一个制度”, 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用法律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的正当权益。各级财政增加对民族自治县和民族乡的资金投入,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加快发展。丽江的两个民族自治县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从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制定自治条例和一系列单行条例及地方性法规,使少数民族拥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使各民族能按照自己的实际发展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把握一个大局”, 就是把握团结稳定的社会大局。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坚决反对分裂祖国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径,确保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政治局面。站在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高度, 始终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避免把所有发生在不同民族成员、群体之间的矛盾和纠纷都归结为民族、宗教问题,妥善处理民族地区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抓住一个关键”,就是抓住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把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制定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的规划及政策措施。在民族干部任用中,严格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解放思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陈旧落后的观念,大胆地把优秀年轻的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到相应的领导岗位。

——“处理好一个关系”, 就是处理好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关系。按照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

上一篇:个人可以注册商标吗下一篇:论语述而篇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