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分析山东建筑大学

2024-09-06

景观分析山东建筑大学(12篇)

1.景观分析山东建筑大学 篇一

山东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专业为特色,工、理、管、文、法、农、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学校位于文脉绵延、山水秀美的泉城济南东部新城,北至世纪大道,南到经十东路,毗邻济南市政务中心和奥体中心,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一、历史沿革

1956年,作为国家城市建设部在全国新建的十所土建类学校之一,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宣告成立,并于195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其后,伴随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调整,学校历经山东建筑学院、山东省建筑学校等发展时期。1978年,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本科办学,定名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1982年成为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997年,学校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优秀成绩,学校建设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二、基础设施

学校设施先进,功能完善。2004年,在驻济高校中率先建成并启用新校区。现有新校区、和平校区两个校区,占地2500余亩,校舍面积7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298万余册,其中印本图书186万余册(含外文印本图书2万册),电子图书112万册(含外文电子图书2万余册);各类运动场所面积8.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9亿元;教学用计算机5098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18500个;拥有便捷高速的校园网络。学校区位优势明显,规划自然韵致,建筑恢宏大气,环境优美流畅,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的校园成为广大师生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三、办学层次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和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办学格局。设有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热能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建筑城规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教学部15个学院(部)和继续教育学院。拥有48个本科专业,涉及6个学科门类;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2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专业硕士培养领域。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万人。

四、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创造条件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结构不断改善,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现有专任教师130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6.4%,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占74.71%。有双聘院士3人,国家新世纪人才工程人员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全国优秀教师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级教学名师8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2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8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学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教育教学

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不断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建设,深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立项,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1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6个土建类专业相继通过国家专业评估或复评。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健全了以学习型、实习型、研究型为服务模块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推进实习基地建设,支持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2004年以来,学生参加“挑战杯”、电子设计、数学建模、规划设计、艺术设计等各类竞赛活动,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0余项,专利申报和授权数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学校先后十九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就业工作创新教育示范高校”。办学5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本专科毕业生,他们扎实苦干、锐意进取、遍及齐鲁、辐射全国,多已成为所在行业、部门的业务和管理骨干。在山东省评选的19位建筑大师和规划大师中,有9位毕业于我校。广大建大毕业生以良好的素质、出色的表现为学校创出了品牌,赢得了社会赞誉。

六、科学研究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将其作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突出土木建筑学科的专业优势和特色,注重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凝炼学科方向,提升研究和建设水平,在土木工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智能建筑、建筑节能等研究领域均已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建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有3个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立项评审中,获批9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其中,2个学科被列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实验室被列为省级强化实验室,标志着学校学科平台建设取得了重要突破。

学校坚持把提高科研水平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完善管理体制,促进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和高层次科研奖励。近五年来,学校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80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2亿余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70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635篇,出版专著教材540部,获得国家专利180项。《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成功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七、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特别是建设事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土木建筑学科领域的研究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2006年,推介实施《山东建筑大学服务山东建设事业行动方案》,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特别是建设事业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节能建筑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学校先后与东营市、山东省科学院、力诺集团等地市政府、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0余项,有400余项成果实现技术转化和产业推广,主持或参与制定了30余部国家与省相关行业规范标准。整合资源成立科技产业园,建成国内第一座太阳能综合利用学生公寓,完成国内第一座建筑物原地旋转平移、古建筑保护平移等工程,承担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奥体中心、园博园等20余项大型工程的项目管理,参与完成世博会山东馆、十一届全运会自行车馆等项目的规划设计。汶川地震发生后,学校积极参与救灾重建,主持了援建板房和太阳能小学的设计工作,被评为全省建设系统抗震援川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学校荣获“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称号。

八、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及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不断拓展办学视野,提升办学水平。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关系,开办土木工程、建筑学、国际商务等6个本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余个学生访学项目。积极开展学者互访,有60余名访问学者、留学人员回校工作,10余名外籍专家和教师常年在校任教。加强国际科研协作与学术交流,现承担多项国际间科研协作项目,先后承办国际可持续能源技术大会、太阳能建筑国际研讨会等20余次学术会议,并邀请外籍专家来校开展短期讲学和学术活动,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山东省建科院、青建集团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40余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设立奖教学金18项,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深入实施“质量提升”、“学科引领”、“人才建设”和“管理创新”四大工程,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逐步实现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景观分析山东建筑大学 篇二

1 大学校园景观含义及意义

“景观”最早的含义更多具有视觉美学方面的意义, 即与“风景” (scenery) 同义或近义。目前文学艺术界以及绝大多数的园林风景学者所理解的景观也主要是这一层含义 (俞孔坚, 1987) 。顾名思义, 大学校园景观就是大学校园内部的景观, 包括建筑景观, 景观小品, 雕塑, 植物景观, 水景……“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 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激发好奇心, 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校园尽管的意义在于:体现各种人文精神, 能最大限度地强化激励学生、教师职工的内在精神特质, 潜移默化, 感染人的情绪, 提高人的道德品质、艺术修养, 完善人格, 保持学校蓬勃向上、清新、净美的气质。一般可运用以下方法将校园精神渗透到物化的环境之中。

2 沈阳建筑大学景观结构

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景观是按照两条路线设计的, 一条是历史文化传承, 另一条是现代风貌展示。能够体现学校历史的景观设计有:正门口老校区遗留景观校门柱, 雷锋庭院, 铁石广场……现代风貌景观有:中央水系, 孔雀园, 鹿苑, 稻田景观, 专业旗帜景观等。

3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特色

作为校园景观我们不仅认为其是看起来好看而且是要认识其作用远远之多的, 对于我们沈阳建筑大学来说, 一个校园景观应该代表学校风尚, 代表学校的过去及未来。

自从九月份入学以来, 我已经在学校学习生活两个多月了, 对于校内的景观来说也略微有点个人的观点。

一进校门就看见四个由老校门柱组成的景观区域, 一座校门就是一段历史, 她记录了一段故事, 叙述着一段沧桑。设计者能将这些实物整理提炼成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元素, 布置于校园景观之中, 这样会使人仔细推敲和思索设计者的初衷, 也许会油然而生对学校悠久历史的崇敬。

3.1 铁石广场

铁石广场, 位于研究生寝室B座楼前, 大长廊东边的入口交汇处, 广场内的主体雕塑是该广场的设计亮点, 人物拖着铁滚轮奋力向前行走的神态, 值得一提的这个铁磙子原是在西院老校区的操场上, 多少届毕业生都曾与它相伴过, 压操场, 修马路, 坐上聊天。如今, 它也来到了新校区, 要见证学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广场采用真实的物件作为景观的视觉中心, 则主要体现了建筑大学的历史精神, 齐心合力, 滚滚向前, 自强不息, 奋斗不止的精神风貌。

位于长廊东侧铁石广场上有块石头。这地方放块石头干什么?刚看到时候我还问自己呢。后来才知道, 这个景观叫“石落惊天”, 该石头产于清王朝的发祥地———新宾满族自治县, 原是在东院老校区的树丛中。如今, 它好似从天而降, 孤而不独, 一鸣惊人。一块石头可以对景观赋予内涵, 其实方案设计不可忽略一点小的细节, 因为景观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起到关键的作用, 从每一处空间的设计直至最小细部的处理都是决定性的因素。

3.2 龙潭广场

位于办公楼西侧的龙潭广场, 由原建设部部长叶如棠题词。一般的广场大多是平面构成, 这里的广场是立体构成。由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的实墙分割了横向空间, 由长短不同、高低不同的跌落台阶分割了竖向空间, 这里不仅造成了空间的丰富, 更有错落的音符。站在长廊的三层可以欣赏池底“龙”字的风采, 而站在方形的亲水平台上又可以欣赏滚水坝水瀑的流畅和激荡。这种处理手法可以使空间更为丰富有趣, 当人们走在这个场景之中时候, 散步, 停留, 小坐, 观赏, 交谈等成为乐事, 这本身就是设计作为重要的一点。

3.3 专业旗帜景观

位于办公楼北侧。每个专业一面旗帜, 排成一排, 当人们走过时, 会感知到这也是一种象征, 因为旗帜本身就是希望的象征。也同时代表一种力量, 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 也代表一种精神, 学生入学和毕业时, 都将集体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今天, 每个专业一面旗帜, 热爱专业, 刻苦学习;为了作为建筑大学的一员应该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 为铸连自己不惜一切努力, 刻苦学习, 甚至明天…我们每个毕业生都将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 叱咤风云, 走向世界。

3.4 校部办公楼

位于长廊北侧的校部办公楼, 建筑风格独特, 可见设计者运用方与圆, 大于小, 俗与雅的对比手法。东侧楼梯方形, 西侧运用弧线的圆形;西侧的大窗户与东侧的小窗户;东侧的混凝土墙面与西侧的玻璃幕墙。这些设计元素的运用非常明显, 直接的表达了一种大学校兼容并包的气度, 和海纳百川的内涵。

3.5 中央水系

校园内的中央水系长300米, 宽60米, 面积为1.7万平方米。水系中间有两座亲水桥, 将水系分成三个区域。水系的南部端点为体育中心, 西侧是依山傍水的图书馆, 中央水系是校园的景观轴。水中有船, 而且有自然生长的数万条鱼在湖中游荡。还有鸭子在水面上嬉戏。夏天可以垂钓, 冬天是冰场。岸边还有芦苇。景观非常美丽宜人。这些设计元素放在学校内无疑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提炼, 将大自然融汇于设计之中了。通过这些元素也可以使校园景观具有生气, 值得推敲。

3.6 稻田景观

对于稻田景观我们每个建大人都更为了解喜爱, 位于体育场西侧。稻田, 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 微波荡漾的水面, 稚嫩天真的秧苗, 郁郁葱葱的秧杆, 沉甸甸的稻谷, 挺拔的稻茬, 春夏秋冬, 四季都是画。稻田能让人感受到大地的丰满、成熟和富有, 能让人领略到辛苦、收获和成功。新校区当年就是千亩稻田地, 当几十万米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的时候, 建大人保留了这块神圣的稻田地, 意在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稻米的息息相关。将稻田做成景观, 这在全国高校尚属首例。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为此题词:稻香飘校园, 育米如育人。

4 校园景观的未来 (前景)

关于校园户外空间的利用, 首先要确定每个学生、教师和职员都可能有一个工作或学习的基地, 他们的日常校园活动围绕该基地空间展开。校园“景观”对提供富于想象力的校园生活氛围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教育体制在改革, 高校在扩招, 随之而来的就是校舍面积的扩大。而有一些学校在追求豪华, 着重装饰的同时, 而忘记了校园景观的真正内涵, 校园景观是服务于学生的, 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内涵, 具有人文性, 不应该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 应该考虑到景观投入使用后对人的心里会造成那些影响及暗示。应该朝着建设一个具有历史人文精神和宜学气氛, 地方特色, 人性化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的校园景观的目标发展。

摘要:通过分析我校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景观的优缺点, 以及校园景观对于人的心理暗示, 提出重视精神功能, 坚持生态原则, 创造宜人的交往空间, 营造复合型景观, 丰富文化内涵, 建设园林式大学。

关键词:校园景观,人文性,景观对人的心理暗示

参考文献

[1][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编著.愈孔间, 孙鹏, 王志芳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3]扬.盖尔.交往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3.景观分析山东建筑大学 篇三

关键词:大学校园;建筑;景观

1 尊重大学校园的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一个环境的根本所在,它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因此,在实现建筑与景观的融合时,首先必须尊重设计物的地形地貌,大学校园也不例外。比如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其地面沉降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这一问题引发了部分建筑物墙体不同程度的损坏以及路面上的一些缝隙。这些都与福州大学旗山校区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有关。再如,山东建筑大学处在济南市的东部地段,四季气候特点明显,冬季寒冷,降雪较少,夏季炎热,雨量较多等,这些气候环境特点也属于地形地貌的因素之一。假如在设计时罔顾大学校园所处的地形地貌,则很有可能在使用效果上大打折扣。特别是要求建筑与景观相互融合的情况,地形地貌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就会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是自然规律的一种物化表现。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我们应当尊重规律,利用规律,而不是改造规律甚至罔顾规律。因此,尊重大学校园的地形地貌应当成为建筑与景观融合的前提与保证。

2 符合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

一提到“大学校园”,我们很容易想起“书卷气”“书香气”这一类标签,它所映射的实际上就是大学校园里那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校园建筑物所采用的色彩、符号、质地、装饰、铭牌等,它与外围的自然生态景观,如树木、花草、校区、流水等是否和谐统一,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一般我们认为,图书馆是安静的代表,操场是热闹的代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所代表的也是两个不同的文化氛围,前者更多是书香油墨那种安静的,让人精神放松,通过书籍与精神名人沟通思想的地方;后者更多是朝气蓬勃那种热闹的,让人活力迸发,通过运动来挥洒汗水,释放青春活力的场所。这两者看似截然相反但却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大学校园里的文化氛围,因为对青年人来讲,在提高文化修养的同时,拥有强健的体魄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校园在舒适、安静、优美的同时,释放活力因子,富有青春气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动一静,两者和谐共生。因此,在实现大学校园的建筑与景观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大学校园里面的文化氛围,尤其是文理强项比较突出的学校,如主攻理科的工业类大学与主攻文科的人文大学,这两者的校园文化氛围就会各不相同。

3 实现大学校园的功能模块

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大学求学阶段的主阵地与主场所,需要符合与实现学习与生活的多方面功能。比如教学楼的学习功能,宿舍的休息功能,体育馆、音乐厅等的文娱功能,小卖部、便利店等的生活功能等,都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笼统来讲,实际上就是学习与生活的功能,这是大学校园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也应当成为建筑与景观相互融合的原则。绝大部分大学里,生活区与教学区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划分,其建筑特点也多与功能相吻合,教学区的景观与生活区的景观各有特色。比如大学校园里面的跑道建设,除了操场里面的跑道外,贯穿于整个校园的跑道也经常成为学生晨读、闲逛、慢跑的场所,那么其周围的景观更多就会以绿色为主符号,以宜人为主风格。除此之外,在一些综合性的大学里,还有分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等,这三类学生各不相同的培养标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三类学生不同的活动场所。在同一个校园里,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活动范围,这也是大学校园的功能之一,与此契合的建筑与景观自然也要符合这种原则与教学方式。总的来讲,建立在实现大学校园功能模块这一基础上的建筑与景观融合才是符合大学校园这一特点场所需求的,我们需要实用性的融合,而不是如空中楼阁般脱离现实的设计。

4 预留大学校园的发展空间

随着大学招生制度的逐渐放宽,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了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大学校园的人口容量,也迫使很多大学思考如何能够对有限的场所进行多功能重复利用或适当地向外延拓展。与之相随地,在促进建筑与景观相融合时,也必须要考虑到充足合理的未来可能的发展空间,实际上,这可以看做是“生态连续性与发展可持续性”的一种表现。最常见的就是很多大学会有新校区与老校区。一般来讲,新校区在信息技术与科学前沿这方面的色彩会比较浓厚,老校区则在校园环境、历史沉淀感这方面比较突出。这是新校区在弥补老校区所难以承载的教学功能的一种体现,要很好地实现新老校区统一的文化氛围与教学步调,那么不论是建筑还是景观,都需要表现出一种延续性,即它们不是单一的、孤立的、单独存在的一个单元,而是整个教学系统,整个教学大环境中的彼此紧密相扣与有序承接的一个个环节。因此,在促进建筑与景观融合时,要站在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去长远地思考未来校园的风貌与功能,在设计与融合时给后续的延伸提供一个发展空间,而不是固定、僵化、死板的。这既是为了保证大学校园整体建筑的和谐度,也是为了学习与生活在其中的广大师生能够有很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5 结语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上看,大学校园是教育功能与空间存在紧密结合并相互依托的一种综合产物。因此,在促使大学校园内的建筑与景观合理融合时,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还有价值内涵的体现。笔者认为,尊重大学校园的地形地貌、符合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实现大学校园的功能模块、预留大学校园的发展空间,应当成为大学校园实现建筑与景观融合时秉承的原则,由此才能更好地保证大学校园环境在给学生与老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顺利地完成其最根本的教学使命。

参考文献:

[1] 罗依南,张昂.浅谈福州大学新校区(教学区)景观的“中式园林”营造[J].中外建筑,2015.

[2] 郑斐,张晓楠,刘甦,赵继龙.绿色校园景观建筑设计实例——以山东建筑大学“岱岳一居”设计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

[3] 喻明红,李秀.曾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传承研究[J].山西建筑,2012.

4.山东建筑大学市场营销方案 篇四

山东建筑大学是山东省内重点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文脉绵延、山水秀美的泉城济南。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位于济南临港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规划自然韵致,建筑恢宏大气,环境优美流畅,是一座生态型、园林式的校园。因此,对于山东建筑大学来说,发展校园旅游业有其十分显著的优势。尽管其省重点本科院校的地位可能会影响其校园旅游业的发展,但其十分强势的建筑专业以及在国内建筑业较高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不是国内名牌大学的劣势。

一、市场分析

地理优势:学校坐落于泉城济南,位于经十东路北侧,临港开发区内,交通便利。虽然离市区较远,但公交系统便利,学校不仅有317路校车,周围还有115、116、311等路公交车,能够快捷方便的往返学校和市区之间。

资源优势:山东建筑大学紧邻经十路,经十路沿线不仅有著名的山东省博物馆,更是有举办过全运会的山东省奥体中心。学校创办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山东省重点本科院校,且学校的建筑、土木等专业在全国都享有盛誉。学校校园建设依据其“一山一谷”的地形特征,形成了以雪山和映雪湖为主体的特色自然景观,建筑恢弘大气,自然和谐,校园植被覆盖率高,林间小道错落有致。校园环境整体和谐优美,宁静淡雅,充分体现出来山东建筑大学雄厚的建筑学术水平。学校拥有多个硕士授予点,师资力量十分雄厚,生源广泛优质,整体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客源市场: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方面满足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丰富其精神财富。父母家长对知识的渴求,激励性敦促子女学习的方式的流行,校园旅游已经渐渐成为越来越热门的旅游行业分支之一。到高校旅游的主要是各地的中小学生,以每年暑假最为集中。对于绝大多数游客来说能够参观向往已久的名牌大学,具有特殊意义。许多成人游名校,是由于未能考上名牌大学,现在过来看看,以了却一桩心愿。对于学生的家长来说,让孩子去好的大学看看,让他们长一分考大学的志气。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绝不会轻易放过任何可能给孩子教育的机会,而对已经参加高考的,让他们提前感受一下大学生活。当然,除了学生和家长外还有一些人也喜欢到高校去转悠。有欣赏高校的环境,有的参加体育锻炼的、借阅书籍的等。就山东建筑大学周围环境来说,由于距市区较远,且属于开发区,缺少公共休闲娱乐场所,无论是周围村民,还是建大花园的居住者,都将山东建筑大学当成休闲健身的首选。而由于距济南军区、山东省军区、济南武警总队较近,拥有大型体育场的山东建筑大学也成为这些军队机关举行体育选拔训练的首选之地,一些大型公司企业在举行运动会的时候,也会选择山东建筑大学。

竞争情况:济南拥有多所高校,如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但由于山东大学校区分散,且地处市区,交通拥堵情况严重;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都位于长清大学城,虽然有大学城资源,但由于距离市区较远,但由于大学城刚刚启用,诸多建筑设施并为完全建成启用,不具备山建的资源优势;章丘大学城距市区更远,且缺乏足够分量的大学等。相比之下,山东建筑大学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独特,在诸多大学的竞争中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二、校园开发与策划

开发目标:充分利用山东建筑大学的人文与自然优势,把山东建筑大学建设成为一个集旅游、休闲、学习、锻炼为一体的大学校园文化区。

开发原则:依托大学进行开发,保持学校本色,合理利用学校的学术及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多功能的建设。

开发构想:

1、旅游校园:根据学校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理优势,设计出合理的旅游线路,推出山建校园游。通过招商引资开发雪山,使其真正成为山建校园里有特色的代表性的旅游景点。

2、休闲校园:建成一系列休闲娱乐设施,开发休闲项目,如登雪山,映雪湖垂钓等,主要面向建大花园居民,为其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场所。

3、学术校园:突出建筑大学特色,运用前沿高端建筑理论来建设校园,增加例如雪山书苑、海草房等特色景观建筑群,将山东建筑大学的校园建设成具有强大学术背景的建筑群。

4、体育校园:可以与旁边的体育学院联手,进一步规范并完善体育设施,并进行大力宣传,是山建成为济南各大企事业单位举行运动会的首选之地。

三、市场营销策略

完善的服务:取得济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策方面予以照顾和帮助。健全从市区至山建新校区的交通系统,建立学校内部的旅游休闲餐饮住宿系统,形成一条龙服务。

雄厚的资源:充分发挥大学的学术资源,设立山东建筑大学旅游项目的课题研究,动用全校的学术力量,对山东建筑大学的旅游项目献计献策,既有助于山建校园旅游项目的发展,也有助于学校学术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缘优势,位于临港开发区,努力取得开发区的技术支持,与周围的港沟镇政府、山东体育学院、田园山庄进行合作,强强联手,形成山东建筑大学旅游景点,使其具备足够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本。

合理的定位:山东建筑大学旅游项目以学校为主体,以其学术特色及自然环境为依托,进行大学校园文化旅游,不同于市场上的其他旅游项目,取得经济效益为辅,对学校的价值观和学术水平进行推广与宣传才是主要目的,其竞争目标是济南地区的其他大学,而不是济南市的旅游景点。

鲜明的目标:把山东建筑大学建设成为全国一流高校,依托市场,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对学校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整合利用,对学校的发展潜力进行最大化的开发。

四、综述

5.景观分析山东建筑大学 篇五

5月16日,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视察小组进入学校,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开始。此次来校的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视察小组组长为天津市建筑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玉坤教授,组员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沈中伟教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黄秋平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薛明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根据评估工作安排,视察小组于5月16日至18日对该校进行了视察。

在5月16日上午举行的欢迎会上,鹿晓阳副校长主持会议。王崇杰书记致欢迎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校建设和发展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靳奉祥校长汇报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及本科、研究生教育情况;建筑城规学院赵继龙副院长向专家们汇报了建筑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情况。视察组组长张玉坤教授代表专家成员对学校的高度重视、热情接待和周密部署表示感谢。

在为期3天的评估中,专家组视察了学校教学管理情况、教学设施及办学条件,观摩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情况、建造节大赛和学院学术活动,审查教学计划和大纲、学生作业和作品,与学院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校友分别进行座谈,了解我校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估结论和建议。

6.景观分析山东建筑大学 篇六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与分析》考试大纲

1、课程名称: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与分析

2、适用专业:城市规划

3、命题原则

以本科毕业班学生所能达到的方案能力为标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城市道路交通专业知识的能力,考核的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重点考察考生解决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创新、对各类规划方案中道路交通的评析能力以及文字表达水平。

4、命题形式:快题设计、方案评析

5、命题单位:建筑城规学院

6、考核要点

(1)道路交叉口改造设计;

(2)路段交通设计;

(3)站前广场的交通组织;

(4)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方案以及交通节点设计的评析:交通组织、道路网、对外交通枢纽的选址、停车设施布局、渠化设施设计等;

(5)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基本规范;

(6)设计成果的图面、文字表达。

7、参考书目

7.景观建筑规划在都市的优劣分析 篇七

在我国经过“荒野——景物——囿——苑——花园——园林——城市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大地景观”等一系列的景观建筑发展, 多个皇家园林, 私家花园, 上海、北京、深圳等大都市形象映入我们的脑海, 这充分说明景观建筑的历史悠久性和选址的特殊性。

景观建筑与都市设计、都市计划、区域计划等领域密切相关, 因为都市是文明的直接体现, 是直观地呈现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载体。它为更多的都市生活人提供了最充满生活趣味和生存能力的空间, 同时它又是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汇点, 都市凭借其自身强大的自然背景和通过景观规划的强在吸引力、创造力, 推动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本文, 笔者从景观建筑的概念出发, 经过对相关知识资料的整理表明, 我国在这一如火如荼的都市化进程中, 人居环境的急剧恶化似乎如影随形。“山水城市”、“生态城市”之类便特别令人向往。令人担心的是, 社会的迫切需要既能为景观建筑学的发展和实践铺垫条件, 同时也可能使得建设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一、景观建筑发展好的方面分析

1. 美化人们的生活。

景观建筑的规划, 基本立足点是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 体现、控制、引导城市物质建设风尚, 促进城市景观体系的良好形成, 满足了人们对环境的要求,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对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关怀, 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尊重。

城市中的公共活动是城市灵魂的体现, 城市中公共空间和各种场所的设置, 其目的是便于市民的使用和活动。故而, 景观建筑规划师总能客观地去看待景观建筑, 公正地、科学地带有人道主义的观点去设计它、展现它。

2. 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人文景观的开发。

视觉及理念景观和实用景观是景观建筑的两条主线, 不同都市的概念往往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大量的突出人文景观及有序的景观群组成, 加强和突出了特色都市的印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在建筑风格上也在互相渗透和影响, 各国设计师在固守本民族文明成果和自然景观映衬的同时, 不忘在各自的建筑设计当中添加现代时尚的符号, 以此来满足人们审美心理的变化, 迎合各国人们对时尚的追求。

二、景观建筑建设中的不足分析

1. 创新少, 都市的可识别性降低, 设计高度雷同。

在一篇论文中看到了一部电影的如下描述:“主人公在酒醉后因乘错车而到了另一个城市的一条相同名称和布局高度相似的街道, 其中有建筑、景观形式完全相同的住宅和同一门牌号的商品楼, 最关键的是用自己家的钥匙打开了构造相同的门锁”, 景观建筑的设计就在这样的闹剧中戏剧性地被抨击, 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多些这样的案例, 人们的生活将变得迷茫。

景观建筑设计规划的大忌是“一刀切”、“标准化”、“千篇一律”。因为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是人类的天性, 尤其在回归自然的场合之中, 人们潜意识中自我表现的本能常常表现得更为充分。创造提供这样的场所, 规划设计为大众市民所用而非个别少数人所看的“标准化”景观建筑, 这应是当代景观建筑师最为基本的目标。

2. 景观规划缺少统一性, 对景观建筑的理解存在局限性。

在都市中会存在少数如拜金主义、唯利是图、弄虚作假和浮夸庸俗等情形, 也在景观建筑形式上有许多表现, 这就带来了许多假冒伪劣、缺乏持久价值的建筑形象, 而使都市的规划显得苍白, 减弱了城市规划的“精品意思”。

时至今日, 中国规划设计界专业人员对于景观建筑的理解仍然是:一门局限于私人花园和苑囿的艺术。这是一种误解。近二三百年、尤其是近半个世纪的实践显示, 公共性的景观艺术与技术已作为社会大众的需要得到了迅速发展。这种现象, 在中国, 尤其在最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中, 变得尤为明显。对此, 从当代国际景观建筑学工程实践的领域范围亦可见一斑。

3. 自然环境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最大的感受和体验就是下雨时因为地面的现代化处理而无法正常下渗或排出, 地震的频频发生、良田的丧失、水体被污染及因人口密集的拥向都市导致的热岛效应和烟雾、酸雨、嗓音的污染等等, 这些现象更加剧了景观建筑环境的恶化程度。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并精心地去规划我们的都市, 运用景观建筑学这个有力的武器去改善我们都市的环境, 使景观建筑逐步消化吸收各式精品符号, 根据其景观的地理位置、性质规模、现状条件、美学要求, 设计出独具特色文化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的生活因为合理的景观建筑规划而更加富有活力。

高效的景观建筑规划是本领域共同关心的重要前沿, 虽然现已取得重大进展, 但无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研究方法都需要进一步地系统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峻峰.现代城市中的景观建筑[J].安徽:安徽建筑, 2000, 1:23-24.

[2]李路.中国景观建筑学的发展状况与思考—景观建筑学在实践中的尴尬处境及对策[J].四川:四川建筑, 2004, 04:25.

8.景观分析山东建筑大学 篇八

2.掌握景观建筑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独立进行景观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法表达设计意图以及计算机图形、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具备建筑、景观设计及施工、管理的能力。

3.熟悉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掌握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景观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熟悉景观建筑材料的性能,并会综合应用。

4.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能力。

5.计算机达到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二级水平。

9.景观分析山东建筑大学 篇九

共青团山东建筑大学委员会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学校党委和团省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团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团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育人根本目标,不断深化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两大战略任务,以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主线,重点做好思想教育、素质拓展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学校共青团的各项事业。

一、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领

在青年学生思想引领上要形成共识,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爱校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按照高校育人五个层级的培养目标,分层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大力开展主题教育,让青年在参与中受教育、做贡献。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学校党代会为契机,深入开展“我

学生。

5.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校园舆情监控工作,维护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建立全面、迅速、准确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定期召开青年学生代表座谈会,直接了解学生想法,注意总结整理学生思想动态信息并及时报送;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及时化解矛盾,稳妥处理好各类敏感问题。

二、以促进就业创业为主线,竭诚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求

在青年学生成长服务上要形成合力,以促进就业创业为主线,以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阵地,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帮助青年学生提升能力、发展兴趣、解决困难。

1.明确现阶段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开展就业创业教育为基础,以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为导向,以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重点,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校友、企业家和学生家长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对现有工作项目和资源的整合力度,努力构建包括意识培养、观念转变、素质拓展、技能提高、实践锻炼等环节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体系。

2.扎实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是做好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基础。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作为创业教育的重点,以KAB创业教育项目为依托,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

全校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3)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将就业创业教育融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去,通过各种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让青年学生生活在有创业文化氛围的环境中,为青年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4)举办好第十六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抓好文艺团队建设,加强大学生艺术团优秀节目编排。

3.规范“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条件、积累阅历、技能和经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当前全团大力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点项目,必须全面推进。(1)要着力提高见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要注重基地建设的质量。严格按照团中央“见习基地指导意见”要求,紧紧抓住“专业岗位设置、见习人员数量、生活保障补贴、毕业生招聘、长期合作共赢”五个核心方面,努力使见习岗位与学生的专业背景、就业意愿相吻合,并尽可能为见习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确保见习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在确保现有的23个见习基地正常运转、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对于其他专业实践类、教学实习类的老基地,要认真梳理基地的管理运转模式,积极参照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规范要求进行改进,条件符合可以申报新的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对于新申报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校团委将严格按照团中央的要求审核审批。(2)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合理选择见习时间,保障就业

证书》在就业市场的认可度,帮助大学生通过素质拓展更好实现就业。(2)深化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社会化技能。社会实践活动要与时俱进,要从学生现实的利益点和需求点出发,以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为导向,突出实践锻炼对社会化技能的提升。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平台,组织开展“双千”活动,即“创造一千个就业创业见习岗位,帮助一千名学生联系创业导师”,提高学生与社会合作能力,实现共建双赢。广泛引进社会资源,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导师团,加大就业创业的理论指导和资金扶持。在寒暑假集中开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实践日常化,不只强调立意高远和结果宣传,更要强调过程控制,使社会实践组建的团队以及活动实施过程成为学生提高自身社会化技能的有效载体。要把参加社会实践与实习见习、科技创新、就业创业、志愿服务有机结合,真正使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3)继续组织好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就业创业。积极开展校园科技创新、学术讲座、成果展示等群众性科普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完善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以大学生学术科技节为重点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体系,认真做好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工作,并启动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准备工作,举办好第十六届“映雪求知”大学生学术科技节。

5.建立和完善就业创业工作组织实施机构,加强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山东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办公室等社

2.推进组织建设创新,深入实施“团支部星级成长计划”。以“多种模式、多重覆盖”为思路,积极构建校团委、学院团总支、班级团支部、活动团支部四级运行机制;着力建设社团团支部、宿舍团支部,试点网络团支部、导师制团支部等新型团支部,实现团员青年“一种身份,多个舞台”。以新生班级为主体,创建团结务实的凝聚型团支部;以二、三年级为主体,创建有活力有战斗力的拓展型团支部;以毕业班为主体,创建有影响力的服务型团支部,全力打造充满活动的基层团支部。

3.构建讲政治、讲效率、讲实效的共青团宣传工作格局。始终保证宣传工作围绕并服务共青团工作大局的根本属性不变,优化并拓展团属宣传阵地和信息传导网络。将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络进行重组,立足青年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努力打造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建大青年传媒”体系。从文化的、时尚的角度找到团属媒体在思想引导和成长服务工作上的切入点,使工作更加贴近青年、更加富有时代感。

4.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有效指导,实现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进一步发挥好学生组织服务学生、学校与学生间沟通桥梁的作用,加强社团规范化管理,建立社团工作和社团活动的网上平台。以“十佳社团评选”、“社团文化节”为抓手,促进专业类社团和就业创业类社团的繁荣,服务大学生发展需求,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10.景观分析山东建筑大学 篇十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根据2014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房地产投资施工面积54 508.4万m2, 增长7.8%, 竣工面积7 787.3万m2, 同时, 还有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31.6万套, 建筑面积庞大。随着近几年房地产的蓬勃发展,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投诉也越来越多, 比如:卫生间漏水、窗户透气、透水等问题, 因此下一步如何强化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至关重要。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所谓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是为建造符合使用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工程所进行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建筑物的寿命和使用功能, 对近期和长远的经济效益都有重大影响, 也会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首先, 必须有优化的设计方案, 要有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作为依据的设计方案, 做好工艺、功能、结构、经济和标准化审查, 积极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 数据统一、计算正确、资料完整。其次, 具有精细化的施工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企业、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质量责任制, 质量检查工作采取专业人员检查和班组自检、互检相结合, 并实行隐蔽工程验收、中间交工和竣工验收等制度, 如图1所示。最后, 扎实做好工程中间过程和最后质量验收环节的验收工作。根据质量标准和使用要求, 在验收时按质量标准分别评定质量等级, 不合格者不能交工。严格把关, 不合格的工序不得进入到下一步施工, 确保每一个检验批合格, 最后确保整个工程质量的合格, 如图2所示。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以及建设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的政策、管理规定, 山东省各级建筑质量管理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工作, 但是我认为仍然存在一些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

2.1 市场主体行为规范性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建设单位存在建设程序不规范, 故意规避招标或者任意压缩工期、强制性标准得不到落实等问题较为突出;

2) 监理企业注册人员及相关资格监理同志不到位现象突出, 现场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项目总监日常工作不到岗, 工程资料代签现象屡禁不止;

3)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经费投入不足、现场管理混乱, 存在资质外借挂靠、围标串标、违法分包等情况依然突出。

2.2 工程质量责任落实有待加强

1) 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五方主体质量责任意识不高。因工程的复杂性和信息不对称, 部分各方对质量问题相互推诿, 推卸责任, 最后不了了之;

2) 各级岗位质量保证体系落实不到位, 部分施工企业对项目部在质量管理职能上力度不够;

3) 从业人员缺乏基本质量责任意识和应知应会操作技能, 不能满足对工程质量更高要求, 充分说明单位质量自控能力不足, 成为制约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2.3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时有发生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典型特征是量大面广, 与老百姓生活联系紧密。尤其是近年来, 大量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在工程中, 传统的施工方法已不适应工程建设的要求, 一些新的质量通病也随之产生。例如:新型砌体开裂, 混凝土楼板开裂, 卫生间给水管暗敷渗漏等仍时有发生, 给住户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影响了建筑行业的社会形象。

2.4 工程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

1)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政府质量监督管理的直接责任者和执行者, 面临着监督任务重、监督人员少和监管责任大的形势。

2) 质量监管手段、监管人员素质和监管力度等都有待加强;国家取消质量监督费后, 目前山东省尚有部分监督机构经费没有落实, 影响了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建设监理机制有待创新。监理作为业主在项目管理上的委托代理人, 但是, 监理行业人员素质低下, “默许”“无讼”和“放任”行为模式无法保障业主和公众利益。

3 如何强化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3.1 落实各方主体责任, 建立健全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1) 严格落实各方主体质量终身责任制。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五方责任主体要依法对工程质量承担终身责任。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 承担相应的质量终身责任。

2) 健全工程质量激励机制, 营造“优质优价”市场环境。以鲁班奖、泰山杯及各级政府质量奖为有效载体, 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工程质量创优, 通过市场与现场联动机制,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激励机制。

3) 加大各方主体质量责任的追究和处罚力度。对检查发现项目负责人履责不到位的,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建质[2014]124号) 和《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责任十项规定 (试行) 》 (建质[2014]123号) , 依法给予罚款、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等行政处罚和相应行政处分, 记入企业和个人不良行为记录档案, 并将不良行为和处罚信息在本部门门户网站及建筑市场监管和诚信信息平台上公布。

3.2 加大常见质量问题治理力度

1) 继续实行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以四大类12项主要问题为排查重点契机, 稳步推进质量常见问题的专项治理;

2) 强调要严格质量分户验收制, 开展由社会第三方机构抽查复核分户验收质量工作, 将质量常见问题消除在竣工验收前;

3) 质量问题未解决不予竣工验收。加强对参建单位执行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质量常见病防治措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3.3 强化工程质量监督机制创新

1) 积极创新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运营为保障的工程质量监督机制。

工程质量事关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健康, 属于市场失灵的地方, 所以仍然要加强政府主导的工程质量的监督模式, 项目实施阶段可委托社会化、专业化的工程监理公司进行有效监督, 工程保险公司为避免高赔付委托第三方质检机构进行质量控制的模式。

2) 监督检查制度创新。

健全和完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监督抽查等监督检查制度, 积极创新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方式, 改变事先发通知、打招呼的检查方式, 采取随机、飞行检查的方式。要加强对检测过程和检测行为的监管, 严厉打击虚假检测报告行为。

3) 加强市场监管。

加强工程勘察监管, 严格对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的审查和施工图设计审查质量监管;进一步规范承发包行为, 严格落实公开招标, 限制议标, 禁止规避招标、围标串标, 加大对肢解发包、转包、违法分包、私招乱雇、低于成本价中标、任意压缩工期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营造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3.4 积极尝试推行工程质量担保和保险

改革现行的各类保证金制度, 大力推行工程担保制度, 尤其承接政府投资项目, 不再使用现金保证方式, 改为银行保函的方式。积极探索试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对已实行工程质量保险的工程, 不再预留质量保证金。险种的设置可分为开发商投保的内在结构缺陷保险和承包商投保的责任保险两类, 可定性为强制推行;保险公司可以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对承保的工程项目实施工程质量监控, 可有效控制工程风险;要保证专业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和公平性;与落实五方主体质量责任相结合, 投保期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进行开展。

参考文献

[1]山东省住建厅.全省监督6.8万个工程未发生质量事故[DB/OL].齐鲁网, 2014-08-30.

[2]陈渴水.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长效机制的探讨[J].江西建材, 2014 (18) :20-21.

[3]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思考[DB/OL].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网, 2013-12-08.

[4]郭涛.我国建设监理执业行为及行业委托代理机制的优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3.

[5]吴黎华.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率与国际相差10倍[DB/OL].经济参考网, 2014-06-29.

[6]支树平.加强质检信息化建设提高质检信息化水平[DB/OL].中国政务信息化网, 2011-12-28.

[7]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Z].2014.

[8]任宏, 赵林.我国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建筑经济, 2008 (10) :100-101.

[9]徐友全, 张世洋.构建我国工程质量责任保险运行机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3 (4) :88-89.

11.景观分析山东建筑大学 篇十一

关于印发《山东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

中期筛选与考核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校直各部门: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筛选与考核办法》已经学校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ОО九年六月五日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筛选与考核办法

中期筛选与考核是针对在校硕士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前,对其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其目的是为了评价研究生入学以后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解决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促使研究生顺利地由课程学习为主阶段转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根据教育部关于对在校研究生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度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时间

中期筛选与考核工作,安排在每届硕士研究生按培养方案完

成课程学习和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审议后进行(每年的五月中旬前完成)。

二、考核内容

(一)政治思想表现

考核研究生在校期间的政治思想表现及道德品质、遵守国家

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以及研究生的学习态度和学风表现。

(二)业务学习情况

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符合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评价研

究生课程学习质量。

(三)科研能力

结合研究生选题(含文献综述)以及日常科学研究实践情况,考核研究生在科研、实践等工作中表现出的自学能力、综合能力、-2-

创新能力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工作组织

中期筛选与考核工作由研究生处组织,各学院负责实施。为

了积极而慎重地做好此项工作,实行三级审核制度。

(一)自查

由研究生本人进行自我鉴定,检查个人培养计划执行情况;

导师对所指导研究生课程学习和成绩进行审查,对研究生的思想

品德、业务学习、科研能力及学习态度等作出评价;各学院党总

支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进行综合鉴定。

(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

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研究生自我鉴定、导师评价和

党总支评价意见,作出审核意见,评定筛选与考核结果,提出继

续培养要求。

(三)学校复核

研究生处对上述审查材料和考评意见进行复核与备案;对各

学位评定分委会提出“不合格,终止培养”的研究生报校长办公

会议审批。

四、筛选与考核结果

中期筛选与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筛选警告”、“暂

缓考核,继续培养”、“不合格,终止培养”。

(一)优秀

1、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无违法、违规、违纪以及违反

学术道德行为;

2、学习成绩优秀,无重修(因课程考核不合格)记录;

3、科研能力突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具有创新性且选

题报告评分≥85;或作为前两位作者(导师为第一位),在本学科

指定核心期刊发表一篇以上学术论文;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有获

奖证书)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科技奖励。

考核优秀人数按同届本专业人数总数的10%择优确定。考核

优秀者在学位论文工作中取得较好成果的,可提前申请学位论文

答辩,可优先推荐参评省、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二)合格

1、思想品德端正、身体健康,无违法、违规、违纪以及违

反学术道德行为;

2、学习成绩良好,重修(因课程考核不合格)学分≤6学分;

3、具有较好的科研能力,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审议且选

题报告评分≥75;

考核合格的可按期转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在学位论文工作

取得较好成果的,可提前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可推荐参评省、校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三)筛选警告

1、思想品德尚端正,无重大违法、违规、违纪以及违反学

术道德行为,在校期间曾受“记过”及以下处分;

2、未修完成个人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未完成的课程学

分≤6学分;

3、科研能力一般,60≤选题报告审议成绩<75;

满足上述条件之一者,给予筛选警告,并取消普通奖学金发

放资格。可准予转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在论文工作期间,应完

成尚未完成的课程重修并取得学分,不可提前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不可参评省、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四)暂缓考核,继续培养

在校期间受“留校查看”处分尚未期满,或按个人培养计划

未完成的课程学分超过6学分,或未通过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审议,若本人愿继续其学业,经个人申请、导师和所在学院同意,研究

生处批准后,可暂缓考核,继续培养,不能转入学位论文工作阶

段。

“暂缓考核,继续培养”者,取消普通奖学金发放资格。在按照个人培养计划修完规定课程学分且成绩合格,或“留校查看”期满,重新通过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审议后,可重新申请考核。

(五)不合格,终止培养

凡属无正当理由,未经学校批准而不参加中期筛选与考核

者;或政治思想表现差、学习成绩及学习主动性差、明显缺乏科

研和实践能力的,且无法在规定的最长修业年限内(四年)完成学业的,应终止其学业。

五、几点要求和说明

(一)中期筛选与考核工作应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不徇私

情,坚持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本着选优与淘汰相结合的原则对

参加考核的硕士研究生逐个作出评价。

(二)中期筛选与考核的全部材料均应有准确的文字记载,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研究生处复核。研究生处在考

核工作结束后一周内公布考核结果。

(三)因继续培养而延长培养期的,按照国家规定,由研究

生个人支付超出规定修业年限(三年)的培养费用。

(四)对终止培养的研究生,其中,学完全部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研究生结业证书;其中,未学完全部研究

生课程者,发给研究生肄业证书及所修课程成绩证明。

六、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

附件:1.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绩计算及考核结果判定办法

2.硕士研究生中期筛选与考核表

主题词:研究生考核办法通知校对:丁爱国

12.景观分析山东建筑大学 篇十二

 作者:佚名 来源:景观中国 2010年11月03日 浏览: 1179 

俞孔坚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院长

人物简介:

俞孔坚先生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现任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和景观设计、生态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其主持的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多次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8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设计大奖,其中包括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杰出设计奖(Award of Excellence);两度获得世界建筑节世界最佳景观奖(World’s Best Landscape)(2009,2010);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2004)。曾获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3)、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2005)。出版著作17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尊敬的周校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今天,百年燕园秋色正浓,这里,北大学术殿堂里,高朋满座,来自中国和世界的专业领袖们千里迢迢,汇聚于此,在堂堂百年学府里庆祝一个幼小学院的诞生,我的心情非常激动。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在今天得以成立,得益于任彦申和闵维方两位书记,和陈佳洱、许智宏及周其凤三位校长,长达13年的细心呵护和培育;得益于北京大学各个部门众多领导和老师的热情支持和积极推动。我要代表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全体师生感谢他们,正是因为有他们不懈的支持和悉心的培育,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把建筑与景观设计两个学科发展到今天,并最终整合在一起,成立了一个新的学院,建立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从第一天开始,北京大学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就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从十年前,我有幸代表北京大学在香港亲手接受陈囯钜校董为北京大学建筑中心的创立捐赠的第一张支票开始,到前天晚上,王和平先生让我讲出其对北大支持的最大数目,这十多年来,北大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科受到许许多多在座和没有在座的人士的关怀和慷慨支持。我们为此成立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行业理事会,并聘请胡德平部长担任理事长。这份名单里的所有人都曾经对学院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北大学子们不会忘记他们。

为使学院的发展与世界接轨,为使学科的发展与世界同步,我们聘请了国际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界的学术领袖们,组成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其中包括8位国际专家、19位国内院士,来担任我们的学术顾问。同时我们也成立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由9位专家和学者构成,不但有本校教授,也聘请校外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学术成果的行业领袖组成。

是什么使来之全国的学界、业界和社会各界的优秀人士能汇集于北京大学,关心和支持北京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成立?是什么使来之世界的学界领袖能不遗余力地为北京大学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科建设贡献时间与精力?是什么使北京大学的领导和广大师生能不遗余力,历经慢慢探索之后,使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在百年北大校园内得以登堂入室?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使命!而这个使命源于我们关于对世界和中国人居环境的忧患。

我今天的汇报就源于这个主题——“使命”,围绕四个部分展开:历程、忧患、探索、展望。

一、历程

北京大学建筑和景观设计学院虽然年幼,却有悠远的历史渊源。北京大学建筑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1902年国立京师大学堂初创之际(1898年),建筑学科既已被列为《钦定学堂章程》的重要内容。1928年,北京大学前身北平大学既已设立建筑系。此后,北京大学的建筑学科教育或兴或废,与百年国运共历苍桑。

二十世纪末,史无前例的城市大发展,空前紧张的人地关系,亟待相关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为此,北京大学于1997年创办景观设计学中心及继后的景观设计学研究院(2003年),开启了景观设计学科的教育和研究,紧接着于2000年成立建筑学研究中心,恢复建筑学的研究和教育。

又十三个年头过去了,建筑学和景观设计学在北大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为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学科发展之客观规律,北京大学于2010年5月决定将建筑学与景观设计学进行机构和学科的整合,成立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使学科发展有一个更为健全的平台,已应对世界和中国所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试图从教育和科研两个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二、忧患与挑战

北大的诞生一开始就与一个民族负重前行的命运紧密相联。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北大发展的原动力,过去如此,未来依然如此。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则尤其如此。当今中国面临众多挑战,要求我们去探索应对策略,这也正是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使命。

第一大挑战: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这是全球性的大问题,更是中国五千年来最大的问题。中国每年有一千五百万人涌入城市,近乎于澳大利亚一个国家的人口总和。未来的10~15年之内,将有60-70%的中国人口居住到城市。中国大地景观已近并还将经历史无前例的巨变。以北京为例,北京在过去30年内,城市的面积扩展了7倍,人口翻了1倍。中国既有的建筑面积已有400亿平方米,每年还将新建20亿平方米,新建筑面积量占全世界的50%,水泥和建材的消耗量是全世界的50%,这何等巨大的数目,对建筑、城市和景观设计行业是何等巨大的挑战。在这五千年没有过的城乡环境巨变中,难道还有比重整山河,营造家园更重要的事吗?建筑与景观设计学就是关于山河重整,家园营造的学问与艺术。建筑史学家们和我们广大从业人员常常以鲁班为祖师爷,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错了!是大禹而非鲁班才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祖先,他是最早的、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景观规划设计师,也是最伟大的城市和建筑规划设计师,正是他,“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觽庶稻,可种卑湿。”我们要继续的是大禹的使命。

第二大挑战:空前紧张的人地关系与资源环境危机:我们现在占有世界22%的人口,却只拥有世界7%的淡水资源,而其中的75%已经收到严重的污染;我们有600多个城市,但有400个城市是缺水的;我们只有世界9%的耕地资源,而五千年的过度开垦,已经使整个中国成为一片棕色土地,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缺乏生机,我们过去50内年已经有50%的湿地消失了。如何在这样的国土和环境下继续生存下去?这是关于民族生存的大问题。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国土和生活空间规划与设计,使我们环境和建设得以持续,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二大挑战。也正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又一重要使命。

第三大挑战:全球化与民族身份问题。如果资源与环境危机威胁民族生存的话,那么,文化身份决定民族存在的意义。所谓中国的民族身份或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与文化有别于他国而自立于大地的个性和特性;是一个和谐社会的认同基础、是国家的核心情感和象征。而城市、建筑和景观是民族身份最直接、全面的和最宏大的表征,是民族的身份证。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在过去100多年的社会巨变中,尤其是在过去30多年的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们旧的文化身份正在消失,而新的文化身份有待建立。设计和创造新的文化身份,正是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这个身份是什么?是古典西方的帝国?还是封建的中国古典?或是帝国的现代西方?或是侨眷打扮的异国他乡?我们难道不需要有一个当代的、人文的、更绿色的、民主而科学的、现代文明的中国文化身份吗?

我们将以什么样的立场,通过怎样的物质空间的规划设计,在全球化的今天,为13亿人民定义一种当代的民族身份?这是中国建筑和景观设计界,更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面临的另一巨大挑战和重要使命。

挑战之四:传统价值观的重估与新伦理、新美学和新生活的倡导。城市、景观和建筑是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最宏大的展现;反过来,我们的物质空间孕育着相应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培育着相应的生活方式。北京大学从来就是、将来也仍然是新美学和新生活方式的倡导者,这也必然成为北大建筑与景观设计学发展的坐标原点。

我把过去30年的城市化称之为“小脚主义城市化”,是旧的美学和旧的价值观指导下造城过程。中国有非常悠久的、臭名昭著的裹脚历史,中国的城市化对妇女来说就从裹脚开始的。尽管我们已经放弃裹脚已近一个世纪,但是它的价值观仍然顽固地影响着我们的建筑、景观和城市建设。看到我们的文化是如何界定“城里”和“乡下”的:我们把丰产稻田、果园和鱼塘当作粗野的乡下——没有品味的、大脚的农村女孩;而相应地,我们毁弃丰产的农田、果园和鱼塘,建造光鲜而娇嫩的草坪、只开花不结果的园艺花卉和养满金鱼的汉白玉水池——当作高品位的、小脚城里的姑娘。当然,这种小脚文化也不光在中国如此,全世界都有同样的文化,如玛雅的贵族把自己头颅压扁、整成畸形,以有别于普通大众的健康和天然。

千百年来,少数城市贵族们为了有别于“乡巴佬”,定义了所谓的“美”和“品味”,手段是将自然赋予的健康和寻常,变为病态的异常。城市、景观和建筑则是这种病态的、畸形的所谓贵族文化中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最宏大展现。

请看这生机勃勃的桃花源景观,有稻田、鱼塘、果林,一旦进入城市,被营造成城市园林,稻田便消失了,变成了观赏的花卉与草坪;果树不再结果了,只允许开花;虽然鱼塘依然养鱼,只是全都变成了金鱼;丰产的大脚丫子景观,成为不事生产,却需要灌溉、施肥和无止尽的维护才得以维持的、畸形的小脚景观。

再看看我们如何用同样裹脚的艺术来包裹城市,江河大地所有的河道都用水泥进行裁弯取直并栏上大坝,使河流完全失去原有的功能;看看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中是如何迫不及待地用汉白玉、像北京紫禁城的金水河一样,把天然的溪流硬化成所谓的高雅的城市景观,一条条乡村溪流因此失去了勃勃生机,变成小脚的景观;再看看我们城市中的建筑——那些奇形怪状的所谓标志性建筑,我们就知道建筑师们是如何压扁我们的头颅,来定义我们的城市性和城市化的;更有甚者,我们乐此不彼地扭曲我们的身体——将功能的建筑,变成诡异的雕塑——来展示我们所谓的高雅的城市文化和文明,并为此不惜耗费并不需要耗费的钢材和巨大的维护成本。当今的中国,小脚城市主义泛滥已成灾害。

正如90年前胡适所批判的文学:“无病呻吟、模仿古人、言之无物”的文学。对当中国的小脚主义城市、建筑和景观,需要有同样的价值评估。当年胡适对文学的批判,同样适用于对当代城市、对于建筑、对于景观的批判和重新认识。而更加糟糕的是,除了小脚主义的审美观外,当代我们又引入了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或者叫美国巨物主义价值观,看看我们是如何以巨大的车、巨大的建筑和巨大的城市以及巨大的立交、水坝为自豪的。

如果说20世纪以前的中国,是90%的人口在维持10%的城市贵族和他们的小脚夫人的优雅生活的话,那么今天,当100%的中国人为有一个同样的城里贵族梦想而奋斗时,生存危机便再一次降临,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维持这种小脚生活。因此,小脚城市主义和小脚美学是一条通向死亡之路!所以,我们必须倡导一种新的美学、新的生活方式,这也正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所要为之努力,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第五大挑战:急迫的人才需求,奇缺的设计学教育——呼唤改革与创新。在中国,平均每30400人中才有一位建筑师,在农村地区,每400万人才有一位建筑师,与欧美国家差距甚远:美国是1:3120;法国是1:2200; 西班牙是1:2070;英国是1:1840。按照发达国家的比例,我国至少需要40~60万建筑师,而目前我国建筑院校毕业生只有1万左右,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至少需要30~50年的大量建筑师的培养。而以国土规划,重建秀美山川的大地为己任的称职的景观设计师,在中国更是凤毛麟角,培养的工作将更加艰巨。

同时,中国平均每位建筑师的工作量相当于美国同行的五倍以上。这就是导致我们土地和景观丧失生机、城市千篇一律、建筑没有特色的重要原因;也因为设计教育的落后,使我们的建筑只有30年的寿命,其中99%的建筑不符合绿色标准,快速的城市化在巨大的浪费为代价;也因为高素质设计人才的匮乏,中华大地上,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标志性建筑中,由中国本土设计师的创作的作品却为数不多。几年前,在落实中央办公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建设部就城市建设相关专业的教育提出了7个问题。

(1)专业设置不尽合理;

(2)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3)教材陈旧(希望大胆引进国外教材);

(4)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5)教育技术落后;

(6)教育软件开发与应用有待加强;

(7)学生的刻苦学习精神有待增强等。

所有这些都在挑战我们的设计教育体系,需要我们新成立的建筑与景观学院回答: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质和量上适应于时代要求。

三、探索

针对以上五大挑战,在过去我们有了一些探索,这些探索有成功、有失败、有批评、也有鼓励,但是我们相信,正如鲁迅所说的:“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很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

我们进行两大方面的探索:跨尺度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以及创新的教学模式。

3.1 跨尺度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

胡存智总规划师已经介绍了北大和国土资源部的合作,从国土规划到北京市区域的规划和其他区域性规划,再到城市的设计,地段内的国土改造设计,再到一个街区的设计,直到单体的建筑设计和室内家具设计,现任职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老师们,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尽管我们的人数不多,但是横跨了各个尺度的规划与设计问题的专家。

(1)规划研究:物质空间的规划解决“什么地方干什么事”的问题。过去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物质空间规划,跨尺度建立生态基础设施,保护和治愈我们的国土生态系统,更科学地规划和设计我们的城市。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上(XL, L,M),建立跨尺度的生态基础设施,并进行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国土和城市规划设计,我们把这套理论和方法叫“反规划”。

XL:国土生态基础设施的研究和规划

整个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各个尺度上,研究如何解放自然的“大脚”,让自然系统为社会提供免费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调节服务、生产服务、生命承载、文化等。我们提出了将国家水安全系统、生物栖息地保护系统、文化遗产保护系统和游憩系统进行国土尺度上的整合,形成国土尺度上的国家生态基础设施网络,来系统地解决国土生态安全问题。

在这样的宏观认识基础上,我们又对大运河国家遗产廊道进行案例研究。从2004年开始,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就组织大运河研究,带领40多位学生骑自行车沿大运河进行实地考察,由此唤起了全社会关于对大运河申报遗产的研究和规划工作。

L:区域生态基础设施

我们对以北京市为代表的全国多个区域,进行了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研究:北京市到底能够容纳多少人,其生态底线是什么?北京市的水到底为什么会缺乏等等。我的研究发现,北京市缺水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为地把自然的脚裹起来了,市政和水利工程把大量珍贵的雨水在第一时间内,排泄到海里,而没能使雨水回归地下去;同时,多年来又建了很多水库和山塘、湖泊,导致大量水资源被蒸发,这些水库对北京的用水贡献率非常之低,因此,所有这些水库都是浪费水资源的罪魁。所以我们给北京市开出的节水药方是:北京市未来应该把水库都炸掉,通过生态基础设施,让水进入地下,建立绿色地下水库。

基于北京市生态基础设施的系统研究,我们建议城市发展不应该是蔓延式的,而应该在生态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这样城市才得以可持续地发展。

M:中观尺度上的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生态城市设计

过去十多年,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城市设计研究,指导思想都是将建立生态基础设施为城市建设的前提。以北京大兴新城的一个城市设计方案为例。方案的核心思想是把城市所在地的一个一平方公里见方的防洪水库拆掉,把一个大水库变成1000个小水库,让这些小水库形成一串项链,一条蓝宝石项链,引入城区,与洪水为友,使人和自然融为一体。洪水来时,水就可以通过蓝宝石项链进入城市,没有水时,它们将成为绿宝石项链,收集城市雨水,把本来要进入城市管道的雨水,回归绿地。它们既是雨洪调蓄的水库,也是生物的栖息地,同时也是绿色公园。这样绿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我们正在进行的多个生态城市设计,包裹武汉五里界生态城市的设计,都在不断完善和应用我们多年的研究成果。此外,同样的方法论也在更小尺度的土地和城市地段的设计研究和实践之中。

3.2 新美学下的设计

设计倡导新的美学:白话的美学、大脚的美学和低碳的美学,是基于土地与环境,基于可持续理论和生态学的美学,旨在倡导一种新的生活。因为只有新的建筑、新的城市和新的景观,才会有健康的新的生活。而新的物质空间的设计,必须依赖于新的和活的设计语言。

正如胡适在90年前讲过的“我曾仔细研究:中国这二千年何以没有真正有价值真有生命的‘文言的文学?’我自己回答道:‘这都因为这二千年的文人所做的文学都是死的,都是用已经死了的语言文字做的。死文字决不能产生活文学。” 当代中国若要有活的景观、活的城市和活的建筑,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活的语言,这便是白话的语言、低碳的语言、大脚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倡导的足下文化和野草之美。

在过去十多年中,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专业老师们,在探索新美学建筑和新美学景观方面,做了许多努力。许多作品在国际和国内都具有广泛的影响。

在建筑方面,我院王昀老师所设计的当代居住、生产空间和学校及办公空间,运用了简约的设计语言,展现了新美学下的建筑风格。如他的庐师山庄、西溪湿地建筑项目,体现了如何运用当代简约的设计语言,将人与自然相融合;他的柳州玻璃厂项目是个生产车间,体现了设计师如何在设计高效的现代工业厂房环境是如何应该满足人的最大需求的;百子湾中学和石景山财政局办公楼则是学习环境和办公环境的当代表达。董豫赣老师的北京郊区居住环境的设计,运用传统当地材料,探索新的设计。在更小尺度上,方海老师设计的室内家具,是基于人体工学的当代设计,同样体现了对新美学的追求。建筑耗去我们将近30%~50%的能源,未来50%的节能要通过城市和建筑的低碳设计来解决。作为我们对中国400亿平米不节能建筑的解决途径的探索,我们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设计了一个低碳之家。这是一套普通公寓,屋顶设计了收集雨水、太阳能的装置,将阳台改造成蔬菜园。30平方米的阳台每年可以生产将近25公斤的蔬菜,收集62吨雨水。早上可以直接从阳台里把蔬菜采拿到餐桌上。同时将相连两套公寓的墙体设计为一个垂直生态墙,整个墙面用多孔渗水的上水石砌成,可以吸收和滞留从墙顶溢水槽流下的水体,形成了可供苔藓和草本植物生长的微气候调节墙,冬天可以增加湿度,夏天可以降温。夏天整套房子不需要开空调,从而每年可以节电4000度。这就是绿色的理念、生态设计的理念。

在城市和景观设计方面,我们的许多探索已成国际的典范。

浙江台州永宁江案例讲述了我们提倡与洪水为友,再造秀美山川的理念。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希望能够寻找到生态防洪和雨洪利用的途径。这个案例讲我们如何砸掉水泥,恢复生态河道,同时解决栖息地保和雨洪滞蓄的问题。最后恢复成了一条生机勃勃的生态廊道。在这里我们用的都是野草,不需要维护和管理,却非常美,这便是大脚之美。

如何营造低碳城市?实际上我们有很大的空间可做,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是我们对校园设计的探索——回归生产,让书声融入稻香。这是一个一平方公里的校园,建筑师做完建筑后,其他设计没有实现。校方希望投入最少的资金把校园建得有特色一些。所以我们用了最简单的方法——种水稻。用三个月时间就把校园变成生机勃勃并且丰产的景观,学生在里面读书,老师在里面散步,收集的雨水用于灌溉,校园里还可以放羊。这是后工业时代的一种低碳城市景观。

我们现在的大江大河几乎都是被污染的,巢湖是如此、滇池是如此、太湖也是如此,国家每年投入上千亿来治理这样被污染的河流和水系,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探讨一种更简单、生态而节约的方法来恢复和重建被污染的土地和水系呢?上海世博后滩公园案例探讨了解决中国75%地表水污染的环境危机途径——通过人工湿地洁净被污染的水系统,为解决我们75%的地表水的污染提供一条生态的解决途径。通过10公顷人工湿地,将来自黄浦江的劣五类水净化成优三类水,每天生产2400方,用于世博会的日常使用。这样一个小尺度的案例,我们可以扩展到整个城市。在华北地区一个污染严重城市——迁安,通过一条绿色景观廊道进行生态治理实现对整个城市环境的改造,昔日污染严重的河道,今天变成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绿色廊道进入城市,并与日常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同时改善整体城市投资环境。

我们通常要把进入城市的河道裁弯取直,硬化成一些所谓城市化的景观.在秦皇岛红飘带公园中,我们探讨用最少的干预,把人的需要放进自然系统中去,使人和自然可以和谐共生。这条红色飘带是一个座凳,500米长,用最小的投入把河流廊道城市化,变成生态而非常美城市公园,吸引城里人和乡下人都到这里来休闲。

在过去的不断探索中,北大的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与实践力图在国际天平上衡量我们的探索。截至目前,中国设计师共有12个项目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授予的荣誉奖项,其中有8个是我们探索的成果。

3.2 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实践性: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我们的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目的是唤起学生关于我们生存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建筑中心和景观设计研究院的队伍曾三次深入地震核心区,承担国家交给的任务。我们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在33天内完成了一本《和谐生态家园重建手册》,这本手册一直送到灾区每个村长的手里,成为他们家园重建和自救的重要指导,在这本书里,我们的师生们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他们如何重建家园,使人与自然得以和谐。

我们还将社会上的专家,包括李津逵老师等社会名家引进课堂,带领学生进行城市和景观社会学的研究,学生被带到社会中去,了解社会。学生的社会实践感悟被编成《对土地与社会的观察和理解》(高等教育出版社),已连续出版了三册。同时,我们的老师走出去,向社会举办各种演讲,给市长们及其他城市的导者、决策者们做专业培训。

二、研究性: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力图使我们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让他们去读教科书,是在研究中获得知识,包括研究古崖居,以及湖北恩施州土家族聚落建筑申遗,这些研究项目里,学生都参与其中,受到各界关注。

国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国家文化遗产廊道建设、大运河的研究、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武汉市生态城市研究,这些都把我们学生带到现场,真正的、踏实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探索新的方法、新的模式、新的设计思想。通过研究与教学的结合,在过去13年里出版教材、专著和译著达到69部,发表论文365篇,师生一共获得国际国内重要奖项69项。

三、国际化:立足国内放眼世界

国际化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世界的眼光,请进来、走出去,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广泛交流。过去十多年时间内,邀请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学者和设计师来学校参与教学和讲学。通过聘请国际学者和设计师,开展流动式短期就职(43人次);邀请邀请国际著名学者做专题学术报告共242人次(景观195、建筑47)。我们的学生有机会和哈佛大学设计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可以亲自面对面交流。我们邀请的国际大师在北大做演讲,每次演讲都有800-1000名以上学生参与。每年我们要派学生30名以上到国外去考察两周到一个月,进行实地的考察、学习。为了研究美国保护区、国家公园,我们直接跟美国公园管理局联系,派学生到他们那里实地考察实习。还有考察德国、西班牙、法国的当代建筑和城市景观。将学生考察的心得进行总结,并出版《徒步世界景观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书,目前已经出版了两辑。

我们与世界20多所设计学院开展了实质性的互访和交流,像德国汉诺威大学、柏林理工大学、斯洛韦尼亚卢比亚娜大学、瑞典Lund大学和英国AA建筑学院。我们跟哈佛大学建立非常紧密的联系,开展平行的设计课程教育,两两配对式,一半是中国学生,一半为哈佛学生,他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一对一进行联系,一对一在中国进行交流,开展设计课程教学。

四、展望: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

北京大学因忧患而诞生,因社会责任而发展、创新。我们有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这样的先贤们,他们曾经在这里倡导新思想、新文化、新生活,他们在这里培养过一大批新青年,解中华民族与为难;今天,面对更为巨大的生存环境的危机,我们没有理由不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这歌是关于规划设计新的大地,充满生机的大地,充满绿色的城市与乡村;这歌是关于倡导和传播基于环境与生态忧患的新的伦理、新美学、新生活;这歌是关于培养具有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新青年,成为引导社会走向生态文明的中坚。

因此,我们梦想新桃源:我们梦想央视大楼这样的建筑如何成为立体农场,楼上种蔬菜,楼下养猪,地下室可以发蘑菇,楼顶和楼间可以发电;我们梦想我们国家体育场能成为丰产的、美丽的、生机勃勃的国家菜市场;当然我们更梦想天安门广场有朵朵葵花向太阳。我们梦想绿色的城市、丰产的城市、生机勃勃的城市、美丽的城市。

上一篇:学生聚会的发言稿下一篇:初中学生毕业致辞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