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精选8篇)
1.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篇一
备课时间:10月30日
课题: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1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苹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小刺猬跟妈妈去捡果子,小刺猬捡了3个苹果。(教师在黑板上出3个苹果),刺猬妈妈捡了5个苹果(教师在黑板上出示5个苹果)
二、新课教学
1、例题教学。
教师在3个苹果与5个苹果下面板书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学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苹果。
(教师板书:?个)
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就代表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课本上。
学生完成后交流:3+5=8。
2.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试一试”的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看这幅图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寻找出: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个,求一共有几个。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10个,?个在篮子里。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那大家能为第二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10个苹果,外面有3个,篮子里有多少个?
(3)教师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4)交流算式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三、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学生根据两幅图说说图中的信息及所求问题。
(2)学生列式解答,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2。
(1)引导学生弄清两幅图要求的问题。
(2)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3.“想想做做”3。
(1)说说图中的信息。新课标第一网
汽车上原来有9人,下车了3人。
(2)根据问题列式解答。
(3)交流想法。
4.“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看图列式解答。
1、2、
3、4、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赵培陈增英郭如贤魏玉珍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月30日
课题:求未知数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2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填未知加数的含义;理解并初步掌握填未知加数的思考方法,能正确地填()里的未知加数。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用口算卡片出示1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口答,最后选2道加法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口答数的组成。
出示,让学生口答。
3、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数的组成和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里的数,(板书课题)说明()叫做“括号”,领读:括号。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苹果盒子图,提问:
(1)盒子里有几个格子?(板书:10)
(2)盒子里放了多少个苹果?(在10左边板书:8)
(3)再放几个苹果就满10个了?
老师说明:盒子里已经放了8个苹果,再放几个就满10个,也就是8个和几个合成10个,用加法算式表示就是8+()=10
(板书:8+()=l0)
(4)8+()=10表示8加几等于10,领读:8加几等于10。
2.8+()=10这道算式与原来学的有什么不同?
(这个算式里有括号,要算8加几等于10,就要在()里填上一个要加上的数。)
3.要填8加几等于10,怎样想括号里要填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想8和几组成10,所以()里填2)
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想?
让学生充分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想8个加上2个是10个,()里要填2;也可以从减法想,10个减8个是2个,()里填2;还可以直接数图中的空格。)
4.小结:填加法算式中()里的数,只要看着算式想,一个数和几组成得几,()里就填几,也可以按照加法或减法的计算来想()里填几。
二、想想傲傲
1.“想想做做”1。
(1)理解题意。
(2)指导完成第1小题。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2。
小鸽子应把信送到哪里?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括号里所填的数是怎么想到的。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想想做做”4。
学生看图把算式填写完整。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一、在○里填上“>”、“<”或“=”。
6○53○48-5○4
2+4○57-4○46+2○8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8()+9=104+()=10
()+3=77+()=9()+2=8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赵培陈增英郭如贤魏玉珍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年10月30日
课题:练习八⑴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3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熟练地口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熟练地掌握根据一幅图写出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0~10的数字卡片(两张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重点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二、基本训练
1.口算:
3+6=9-8=1+9=5-4=
8+2=10-8=5+5=10-2=
9-3=3+7=9-7=4+5=
口算完后,选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出示2+6=86+4=10,要求口算出得数,口答每道题相应的3道算式。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八1。
(1)出示练习八1的图,看图,说一说图意。
(2)看着这样的一幅图可以写出几道加法和几道减法算式?
(3)学生完成书中的填空。集体校对后分小组说一说你的想法。
2.练习八2。
(1)学生算一算,连一连。
(2)集体交流。
3.练习八3。
看谁都能算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后,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一、看图写算式。
二、根据3、7、10和2、5、7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赵培陈增英郭如贤魏玉珍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30日
课题:练习八⑵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4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能结合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根据图画所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练习八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练习八5。
(1)引导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2)学生独立解答。
(3)结合图再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3.练习八6。
(1)出示小白兔采蘑菇图,数一数地上一共有多少个蘑菇?想像10个蘑菇采了1个剩几个?采了3个剩几个?采了5个、7个、9个呢?
(2)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想成共10个蘑菇,地上还有1个,采了几个?地上还有3个、5个、7个、9个,采了几个?
(3)学生在课本上填上得数,集体校对。
4.练习八7。
(1)学生独立完成。
(2)相互交流订正。
二、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一、看图列式计算。
二、连一连。
三、小动物回家。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赵培陈增英郭如贤魏玉珍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30日
课题:连加、连减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5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和连减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口算能力。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3=9-5=10-4=2+6=7-1=
8+2=7+2=6-3=5+5=
2.摆一摆,算一算。
(1)左边摆6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加法算?
(2)先摆10个△,去掉2个,求还剩几个怎样算?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二、新授
1.教学连加。
(1)出示例题图,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原来有4个南瓜,又运来2个,还剩1个没运。
引导学生看图:原来有4个南瓜,又运来2个,一共有几个?怎样算:
(板书:4+2)一共几个?
4个加2个后,还要运来1个,要算一共有几个,算式里要怎样写?
(接着板书:+1)
请小朋友看图想一想,黑板上4+2+1表示把哪几部分的南瓜个数合起来?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板书:连加)
(2)连加算式的读法。
连加怎样读呢?(读作4加2再加1)
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
(3)连加的计算方法:,
4+2+1等于几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原来有4个南瓜,运来了几个?还要运几个?4个加2个是几个?再加1个呢?
老师板书:4+2+1=7
↓
6
4+2+1等于几,先算4加2得6,6再加1等于7。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再同桌互说一下计算过程。
(4)小结;计算三个数连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算出结果。
2.教学连减。
(1)出示例题图,让学生弄清图意:原来有8根丝瓜,先摘了3根放在篮子里,接着又摘了1根。
(2)提问:原来一共有多少根丝瓜?先摘下几根放在篮子里?算还剩几根?怎样列式?
(板书:8-3)还剩几根?
又摘下1根,要算还剩几根,要用什么方法算?8已经减了3,还要再减几?
(接着板书:-1)
请小朋友看图说一说,黑板上8-3-1是什么意思?
老师;8-3-1表示从8根里面先去掉3根,再去掉1根,像这样从8里面连续减两次的算式叫连减。(板书:连减)
(3)连减算式的读法。
连减怎样读?(读作:8减3再减1)
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
(4)指导连减的计算方法。
想一想,8根丝瓜,先摘了几根,剩几根?5根中再摘掉1根,最后还剩几根?
8-3-1可以怎样算?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8-3-1=4
↓
5
(5)小结:计算三个数连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数去减第三个数,最后把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
三、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先出示小棒图。
图上画了什么?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算?
算式应该是3加几,再加几呢?请小朋友先填算式,再填得数,集体订正。
(2)出示正方形图。
老师说明虚线框表示去掉。
数数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先去掉几个?又去掉几个?怎样求算剩下的?
算式应该是10-4,再减几呢?请小朋友先填算式,再填得数,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2。
(1)先出示小鸟图,指名说一说图意,树上原来有4只小鸟,先飞来3只,又飞来3只。
(2)求一共飞来多少只?怎样列式计算?
(3)学生填书,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3。
(1)先出示小鸭图,指名说一说图意,池塘里原来有9只小鸭子,先游走2只,又游走4只。(也可以先上岸2只,又上岸3只。)
(2)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求剩下的只数。
(3)学生填书,集体校对。
(一)9-2-4=3(二)9-2-3=4
4.“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时选一道连加和连减题说说运算顺序。
5.“想想做做”5。
出示图,请学生列式,学生有可能列出连加或连减算式,但无论哪种都要求学生结合图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如9-3-2、3+2+4等。
6.“想想做做”6。
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写、算一算。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一、填一填。
二、算一算。
1+2+5=9-3-4=6+0+2=
4+2+4=9-4-2=10-0-6=
1+5+3=10-2-5=9-1-5=
三、看图列式。
1、
2、
四、填上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得10。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赵培陈增英郭如贤魏玉珍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30日
课题:加减混合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6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口算能力。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5=10-5-3=5+1+1=
8-3-5=8-4-2=8-0-6=
最后一排的题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2.看图列式。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说图意。
图上画了些什么?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2.数一数车上原有多少人?下车几人?怎样列式?又上来3人怎么办?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7-2+3)
3.这道题跟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教师指出: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
(板书:加减混合)
4.哪位小朋友试着读读看?(7减2再加3)
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
5.看一看图上的意思,想一想“7-2+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么?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7-2+3=8
↓
5
指名再说说计算过程,同桌互说。
6.小结。
像“7-2+3”这样有加又有减的加减混合题,计算方法与连加、连减一样: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出示第1题的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弄清图意,原来有6棵树苗,又拿来2棵,栽了3棵,还有多少棵?列出6+2-3=,最后说出计算过程,填写得数。
2.“想想做做”2。
出示第2题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弄清图意,原来有5个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走了2个,又来了3个,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列出5-2+3=,最后说出计算过程,填写得数。
3.“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选一两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想想做做”4。
通过计算,用线连一连,学生自己连一连,集体校对。
5.“想想做做”5。
(1)出示“想想做做”5的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图上画了些什么?
(2)要求学生根据此图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只要学生所列算式符合图意都可以。
(3)汇报所写的算式,并结合图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思。如:(2+2+2=6,8-3-1=4,3+1+4=8,4+3+2=9,9-4-3=2等等。)
6.“想想做做”6。
独立在田字格写一写、算一算。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一、填一填。
二、算一算。
3+2+5=7+3+0=9-5-3=8-3-2=
4+3-2=5+3-6=5-3+7=10-7+4=
三、看图列算式。
1、
2、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赵培陈增英郭如贤魏玉珍徐攀芳
xkb1.com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30日
课题:练习九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7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1.巩固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口算能力。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采取开火车或抢答形式进行口算。
5+32+68+20+98-5
二、练习
1.练习九1。
(1)同桌比赛,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快。
(2)同桌交流,相互找出错误,独立订正。
(3)集体反馈:最快,最棒的青蛙是谁。
2.练习九2。
6道混合计算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指名说一说运算顺序。
3.练习九3。
(1)学生独立比较大小,教师巡堂了解情况。
(2)集体交流反馈、订正。
4.练习九4。
(1)读懂题目:横行,竖行上的数分别相加。
(2)学生独立尝试加一加。
(3)集体交流,要把每次的算式说一说。
5.练习九5。
(1)学生独立写一写,算一算。
(2)展示学生的作品,强调书写习惯。
三、全课小结
希望同学们能养成认真计算、工整书写的好习惯。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10-7=4+8=
13-3=5+9=10-9=
2+9=3+8=4+7=
4+9=3+4=5+8=
二、在○填上“>”“<”或“=”。
5+9○149○18-107+8○16
10-8○712○3+89+6○15
三、算一算。
3+4+1=7+2+1=2+2+4=
6+4-0=4+3+2=5-0+3=
10-4-4=7-6+5=
教后记:新课标第一网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赵培陈增英郭如贤魏玉珍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30日
课题:复习⑴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8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
2.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提高口算能力。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加法表和减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内容
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复习课。(板书课题)
二、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出示图,学生独立列式,集体交流。可以列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2.出示金鱼图,说一说图意。
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原来有2条金鱼,又游来3条,求一共有多少条?)
求一共有多少条?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加法算?
学生填书后口答。
3.出示鸽子图,说一说图意。
这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求还剩多少只?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
学生填书后口答。
4.比较一下这两题,为什么一个用加法算,一个用减法算?
5.老师小结:在做图画应用题时,先要看清图意,然后再想用什么方法算,如果要把两个部分合起来,算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算;如果要从一共里去掉几个,算还剩多少,就用减法算。
三、复习10以内的加法
1.出示加法表。
(1)竖着看,第一行得数是几?第二行得数是几?第三行呢?……
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每一竖行里每道题的得数都相同。)
(2)横着看,第一行1、2、3、4……都加上几?第二行1、2、3、4……
都加上几?第三行呢……
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每行都是1、2、3、4……加上相同的数。)
(3)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利用加法表练习。
(1)让学生竖着、横着、斜着按顺序各读一遍算式和得数。
(2)要求学生说出5道加3和加4的算式及得数。
(3)要求学生说出所有得数是7和10的加法算式。
四、复习10以内的减法
1.出示减法表。
(1)竖着看,第一行从几里减17第二行都从几里都减几?第三行呢?……
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每一行里都是从相同的数里减几。)
(2)横着看,第一行2、3、4……都减几?第二行减去的都是几?第三行呢?……
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同一行里减去的数相同。)
(3)斜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2.利用减法表练习。
(1)让学生横着、竖着、斜着按顺序各读一遍算式和得数。
(2)要求学生说出减3,减6的算式和得数。
(3)要求学生说出7减几,10减几的算式和得数。
(4)随便指一道算式,要求很快说出得数。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在做题时,要看清图意,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在做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小朋友要能算得又对又快。
六、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一、先算得数,再按得数把算式搬到屋里去。
2+5=9+0=5+3=5+4=
7-2=1+5=3+5=8+1=
10-2=10-5=1+7=0+9=
二、看图列式。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赵培陈增英郭如贤魏玉珍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30日
课题:复习⑵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9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提高口算的速度和能力。
2.进一步熟练地掌握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3.进一步掌握填未知加数的思考方法,能正确地填()里的未知数。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内容
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
(板书课题)
二、复习口算
出示第72页第6题。
学生口算比赛,同桌相互交流。
三、复习填未知加数
1.出示5+()=10
括号里填几?你是怎么想的?(方法合理就行)
2.完成第73页第7题,学生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时重点放在最后一题()+()=10,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只要和为10都可以,对有序地说出和是10的所有加法算式的学生给予表扬。
四、复习计算
1.完成第73页第8题,订正时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老师小结:在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要先算第一步的结果,再算出第二步。
2.出示第73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五、复习应用题
1.完成第73页第10题。
(1)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问题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
2.完成73页第1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所画的。
(2)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3)选择自己的问题列式解答。
(4)集体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六、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一、看图列式。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74+()=9
5+()=9()+()=8
三、当小象、小马是什么数时等号才能成立。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赵培陈增英郭如贤魏玉珍徐攀芳
开发区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2009年10月30日
课题:丰收的果园 本课初备 课时 共10课时,本课第10课时 个人复备栏
郭如贤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日常生产、生活里存在着数学问题,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同时复习已经学习的数和计算,以及方位等有关内容。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来到果园里参加劳动,(出示“丰收的果园”教材第74~75页的图并板书。)
二、新授
1、观察图。
“丰收的果园”里有些什么?
2.认方位。
(1)从中间看,梨树在哪边?
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
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
(2)在运水果的队伍中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
3.数一数,算一算。
(1)运苹果的车有多少辆?是哪几辆?
运梨的车有多少辆?是哪几辆?
(2)苹果树有多少棵?梨树有多少棵?
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怎样求?
(3)苹果有多少筐?梨一共有多少筐?你是怎么数的?(让学生感知到既可以1筐1筐地数,也可以2筐2筐、3筐3筐地数。)
(4)树上有几只小鸟,又飞来几只,一共有多少只?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求一共有多少只的?
4、分小组活动。
除此之外,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活动,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所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在班级里交流。)
三、全课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设计:
1.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有()个男孩,()个女孩,一共有()人。
2.在小鸡队伍中第()个,第()个,和第()个是小男孩。
3.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周兆发赵培陈增英郭如贤魏玉珍徐攀芳
2.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篇二
一、解读新教材———教学内容对比与变化
1. 新旧教材教学内容及课时对照表
从上表中, 我们发现在一年级新旧教材里共同的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数 (一) 、认识物体、分与合、加法和减法、认数 (二) 、加法。但部分单元的名称有所更改, 《认数 (一) 》改为《认识10以内的数》, 《认数 (二) 》改为《认识10-20各数》, 《加法和减法》改为《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认识物体》改为《认识图形》, 不难看出新教材的单元名称更为具体、指向性更强。
2.减少
通过比较, 旧教材共用了60课时, 新教材共用了57课时, 比旧教材少了整整3课时。除了几个单元练习课时的细微增减变化外,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 最大的变化就是删去《统计》和《认识钟表》两个单元。
教材将原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相关内容移至二年级, 与《时、分、秒的认识》合并教学。第一学段不再安排《统计》教学单元, 本册中《统计》内容与《分一分》单元进行整合, 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分类, 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为进一步学习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打好基础。
3. 增加
细细翻阅苏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 在共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中, 新教材在完成旧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还在练习中增加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
“思考题”原来从三年级开始安排, 本次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增设了思考题, 一年级上册共安排了12道思考题。这些思考题侧重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数学事实, 体会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作为数学文化一部分的“你知道吗”栏目也从一年级开始编排。本册新教材共安排了2则“你知道吗”, 侧重帮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多样性, 增进对数学的亲切感, 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理解生活现象的意识和习惯。这将有利于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初步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历史背景, 欣赏数学的美;也有利于他们了解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或实际应用, 进一步拓宽视野, 体会数学的价值。
4. 调整
在新教材中, 例题的教学普遍增加了收集信息以及提出、发现问题的教学环节。新教材努力呈现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潜能, 较为充分地感受不同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 获得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以“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例, 新旧教材对比如下:
这是新教材第一次呈现完整的解决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只是让学生看图列式, 而没有给过明确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 新教材在要求学生解决问题之前, 重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 并且在整理时注重对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区别对待, 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并填出得数。学生所经历的提取信息、提出问题以及通过计算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必经之路。完整地经历这一过程,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无疑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像这样, 用图画、图文结合、对话、表格等多种方式呈现的实际问题比比皆是,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从开放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达到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逐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进而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体会新理念———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是数学科学发生和发展的根本, 是数学活动最为本质的内核。修订后的新教材, 无论是新授例题还是课后练习, 都十分注重基本数学思想的有机渗透、不断积累和逐步提升, 让学生在获得数学显性知识的同时, 能够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 我们所关注的与小学数学知识及其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下面的三类: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在“抽象、推理、模型”这三大思想下, 新教材关注的具体的方法有:分类、集合、数形结合、对应、符号意识、归纳、演绎、转化和化归、类比、简化、方程与函数、随机等。虽然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并不都处于同一逻辑层面, 但是, 它们应该是小学生需要感悟, 也是能够有所感悟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主体, 是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该关注的重点。
1. 通过“抽象”产生数学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 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抽象性是数学最本质的特质之一。数学中的数、运算、概念、公式、定理等等无一不是抽象的产物。
在《认识1-5》一课, 以最简单的数字1为例:我们清晰地看到学生从具体情境中, 先将一个人去掉其中的具体的质的内容, 用一颗算珠表示, 仅剩下“量”的外衣, 再抽象出数量“一”, 最后用数字“1”把它表示出来。
新旧教材对比中, 我们清晰地看到新增的场景集合图, 更有助于学生从具体到表象, 最后抽象成数字的过程, 不仅如此, 茄子的追问“1还可以表示什么”又将1具体化, 进而向一般事物推广。
通过这样的数学学习过程, 学生所获得的就不仅是一个已由前人经抽象概括而成的数学知识, 而且还能体会到形成这个知识的数学抽象方法。
2. 通过“推理”发展数学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 也是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第二单元《比一比》在教学了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 如比较长短 (高矮) 时要把物体一端对齐;比较物体轻重时, 可以借助简易天平进行判断。与此同时, 新教材中增加的几道习题, 不仅需要正确运用基本的比较方法, 而且还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以及采用一些灵活的比较策略。
第3题可以让学生试着看图判断, 引出通过“数方格边的个数”比较长短的方法。第5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或者可以用实物演示, 引导学生从水面高度和杯子的粗细这两个角度综合思考。思考题蕴含了丰富的推理过程, 可以引导学生一次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幅图, 说说每幅图是比较哪两种水果的轻重, 比较的结果如何。并在此基础上综合两幅图所表达的信息, 说清楚推理过程:因为1个菠萝比1个梨重, 一个梨又比1个桃重, 所以菠萝最重, 桃最轻。
推理能力的形成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力的发展不同于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能力的形成既不是学生懂了, 也不是学生会了, 而是学生悟出了道理、规律或方法。
3. 通过“模型”应用数学
模型思想的建立使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面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 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 抽象出数学问题, 用数学符号, 建立算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数学模型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然后求出结果, 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在《加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 加法这个关系模型的构建是如何从实际情境中抽象成3+2=5的呢?新教材所增加的“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这个环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时, 首先引导学生弄清场景图所呈现的信息, 使学生认识到:原来3人和又来的2人合起来, 一共是5人;接着指出: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可以用加法算式3+2=5来表示。这个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符号运算的过程, 正是加法模型初步建立的过程。
尽管小学阶段的解决实际问题不具有足够的原始性和复杂性, 但它们显然蕴含了一些初步的数学模型思想,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所不可或缺的内容, 也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 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材还注意结合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思维方法的多样性。《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练习五中的思考题, 结合加减法的教学, 呈现用简单图形表示的算式, 让学生根据算式中图形所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 推算出不同图形所表示的数, 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初步感受符号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正如这道例题所表现的, 数学思想方法并不是单一出现的, 各种思想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往往几种数学思想方法交织在一起, 以密不可分的形式出现。像这样的习题教材中比比皆是。
与数学知识相比, 数学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永恒性和普遍的实用性, 它更是学生形成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
3.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篇三
3 4 5 6 7 8 9
二、比一比、填一填。(8分)
(1)在多的后面画“√”。 (2)在少的后面画“√”。
三、认认我的小手。(12分)
左手号码是( ) 右手号码是( )
四、选择正确的图形,在( )里画“√”。(8分)
1.宝宝用右手刷牙。 2.爸爸的手表戴在左手腕。
( ) ( ) ( ) ( )
3.叔叔是左手写字。 4.外婆用右手拿筷子。
( ) ( ) ( ) ( )
五、看图填一填。(6分)
(1)小鸟在小狗的( )面。
(2)小狗在小老鼠的( )面。
(3)小老鼠在小狗的( )面。
六、我会走楼梯。(6分)
(1)下楼的小朋友是靠( )边走,上楼的小朋友是靠( )边走。
(2)上楼、下楼和在路上行走我们都应靠( )边走。
七、数一数,照样子用“○”画一画。(16分)
汽车:○○ 花: 玉米: 人:
树: 小鸭: 辣椒: 房屋:
八、辨清物品架上的东西。(8分)
的( )面是 。 的( )面是 。
在 的( )面。 在( )的右面。
九、我当小司机(用“→”画出行车方向)。(6分)
向左转 向右转 向前走
十、辨认方向我再画。(12分)
在○的右边画 ,下边画,上边画□,左面画。
4.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篇四
教 材:1.用各种方式抛接轻物;2.舞蹈。任 务:
1.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站立和蹲立姿势,体前、体侧单手上抛轻物,双手接住的动作方法。锻炼目测力和准确性,发展投掷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舞蹈组合的动作方法,培养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发展协调性和韵律感。
3.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听从指挥的优良品质,在舞蹈学习中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课堂常规:
1、教师口令,组织学生站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①用各种方式抛接轻物;②舞蹈。
二、队列练习:1.报数。2.四面转法。
3、踏步走——立定。4.齐步走。5.模仿不同形象的走和跑(熊走——大象走——天鹅飞——我是小骑兵)
三、徒手操:1.伸展运动;2.下蹲运动;3.提膝运动;4.体侧运动;5.体转运动;6.全身运动;7.跳跃运动。
四、用各种方式抛接轻物:
重难点:向上抛时协调用力,高度适中;接物时手指自然张开,柔和缓冲。
(二)基本部分:舞蹈
重难点:自然、协调、优美动作组合:跑跳步——原地踏步——前、后点步一一原地踏步——三步一撩——进退步结束动作。
以上动作配合上肢动作,跟音乐的拍节做表情歌舞。教法: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
2、教师示范动作。2.组织学生练习。
3、练习中教师巡回指导。
4、找学生练习,教师讲评。
5、教师使用录音机方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练习。
易犯错误:上抛不正;接不住沙包;动作不协调。纠正方法:(1)教师正确讲解、示范。(2)多做低抛练习,让学生在自由练习中体会运输队和,增强时空感觉、提高控沙包能力。
要求:动作协调。
(三)结束部分
一、放松活动。
二、讲评本课情况。
5.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篇五
数学第一册期末复习计划
条滩小学周金红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较好,对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很好,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试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但对应用题还不太适应部分差生无法判断用什么方法去做,对提问题脑海中印象不深,有的不知怎么去提问题。在本班学生中优生占50%,中间人占40%,差生占10%。差的原因是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较差。对试题的理解能力较差,识别能力弱,且教师辅导不及时,训练不到位。
二:复习内容:
(1)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
(2)复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复习认识图形,比高矮、大小、轻重,认识钟表和简单的统计。
三: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认识20以内数字之间的联系。
(2)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重点:
(1)重点复习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复习数的概念中突出数的组成。
五:复习难点:
在分析、讨论、交流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六:复习措施:
(1)紧扣课本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易混淆的题型进行比较讲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的计算技能更加巩固,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计算能力。
七:、奋斗目标:
力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使学生的成绩稳步上升,力争取得前三名。
八:复习方法:归类复习。
6.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 篇六
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计算器计算后,设计了一组竞赛题,里面有数据较大需要计算器计算的、有直接口算、有简便运算。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会辨证地看待计算器。认识到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
7.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和练习三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联系儿童实际生活中加法的情境, 使学生体会加法的意义。2.确地认读加法算式, 能写出得数。3.认、读、写符号“=”“-”。4.解决问题:使学生能根据加法的含义,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纸鹤主题图, 课件, 气球图, 4个圆形。
[学具准备]4个圆形, 4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1.同位互听互说2、3、4数的组成。几和几组成2?几和几组成3?几和几组成4?2.左右方位的训练。 (1) 师: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请举起你的右手, (教师反方位的示范) , 请举起你的左手, 教师带着示范两次, 再让学生独立举手2次。 (2) 训练学生手指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腿、右腿、左脚、右脚。
二、创设情境, 体会加法含义
(一) 结合儿童生活, 体会“1+1=2”的含义
1. 师生共同演示。
(1) 伸出1只左手, 伸出1只右手, 合起来是几只手? (师生共同边说边做, 并把左右两手合起来) (2) 引导学生说一遍, 教师板书:1%1%2。 (3) 让学生独立说一遍, 教师板书+=。让学生齐读两遍1+1=2。
2. (1) 学生起立, 师生共同演示一只左脚 (轻踏一下) , 一只右脚 (也轻踏一下) , 合起来是几只脚?
(两脚并拢) (2) 同桌互说一只左脚, 一只右脚, 合起来是几只脚, 算式是什么。 (教师手指1+1=2让学生齐读)
3. 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找, 还有没有1+1=2的。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眼睛、耳朵、胳膊、腿等, 只要说出来, 教师就给予鼓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来学习加法, 使学生极感兴趣又能够很快地理解加法的实际含义】
(二) 创设情境, 体会“1+2=3”“2+1=3”
1. 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玩纸鹤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看图中有什么?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谁能说一说并找出加法算式吗?看谁说的又多又好!2.随着学生的回答, 教师板书:1+2=3 2+1=3。 (预测此时有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出1+1+1=3, 教师应予以表扬, 但不做要求) 让学生读算式, 先指名读后齐读。3.再次看图, 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师:在这幅图中还能找出1+2=3的吗?2+1=3呢 (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同, 所以对他们的求异思维不必强求一致) 4.认识“加号”和“等号” (1) 认识“加号”。师:谁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 (教师用红笔板书:加号。齐读) 加号怎样写呢? (教师示范, 让学生先书空, 后在桌上写。) (2) 认识“等号”。师:这个符号叫什么? (板书:等于号。齐读) 等于号该怎样写呢?
上下两横要怎么样?先书空, 后在桌上写。【通过教师的领写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 自主学习得数是4的加法, 体会加法含义
1. 课件出示出示气球图, 让学生得出, “3+1=41+3=4”。
看图你能找出一道加法算式吗? (如果学生只找出一道加法再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一道) 教师板书:3+1=4 1+3=4。2.实际操作动手摆一摆:摆学具得出“2+2=4”。教师演示, 带领学生摆学具, 左边摆2个圆形, 右边摆2个圆形, 合起来是几个圆形, 你能说出算式吗?教师板书:2+2=4, 让学生读算式。[动手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节, 它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课间活动, 放轻音乐, 做一做课间操, 让学生放松一下。
(四) 教师小结
师:今天学习的都是几加几等于几的加法算式。板书“加法” (并注上拼音) 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
三、加强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
1.摆一摆, 说一说。让学生用桌上的4个圆形或4根小棒自由摆, 说算式, 同桌互查。2.师生做拍手游戏。 (1) 学生拍1下教师拍2下, 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 (2) 男生拍1下, 女生拍3下, 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 (3) 左边的同学拍2下, 右边的同学拍2下, 合起来是几下?说出算式。 (此拍手游戏可根据课堂时间剩余多少来决定是否让同位同学互相自由拍手说算式, 自由拍手可使知识得以延伸, 例如一生拍3下另一生拍2下, 合起来是5下。) 3.实践活动, 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边或教室, 说一道加法算式 (预测学生的思路会很开阔, 如灯管、黑板、门、窗等) 【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加法的认识】4.动手操作。看算式, 摆小棒。2+1%1+1%2+2
教师出示口算卡马先生用小棒摆, 同桌互相检查。
(老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 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 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 采取摆图片说算式, 看算式摆小棒, 拍手游戏等形式, 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四、课堂作业
写+号和=号, 教师可以先示范在田字格里写一个, 再让学生写。 (要求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延伸
8.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指导(一) 篇八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结构】
【例题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思路点拨:
林则徐是课标要求掌握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他领导的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而且现在还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本题就是由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延伸至现实意义,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参考答案:
(1)林则徐认为若听任鸦片大量输入,清政府将面临军队和财政危机。
(2)指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不要求学生答出时间)
(3)青少年应当“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并积极宣传、支持禁毒事业,与制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学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实际即可)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林则徐在上书道光帝时沉痛地指出:“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这反映他
()
A.热爱和平的愿望
B.对贪生怕死的鄙视
C.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D.清正廉洁的优良品德
2.19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这个巨变是指()
A.中国的大门首次被打开
B.香港岛被英国割占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大量外国商品充斥中国市场
3.有的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持这一观点最根本的依据是()
A.刀矛弓箭抵挡不住坚船利炮的进攻
B.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C.清政府官员腐朽无能
D.腐朽糜烂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
4.中国近代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许多都有割占领土的内容,其中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5.2007年9月,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的价格,购入原属圆明园海晏堂的马首铜像,并决定将其捐赠给国家,受到国人的称赞。这一精美的艺术珍品是什么事件中流失海外的()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与右图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①抗击洋枪队 ②收复新疆 ③洋务运动 ④戊戌变法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再现历史史实、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展现邓世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事件是()
A.青浦大捷B.慈溪战役
C.甲午中日黄海大战D.威海卫战役
8.干涉、破坏中国革命是列强侵华的重要方式之一。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B.割占中国领土
C.增辟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10.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张义B.李辛C.王平D.赵洋
11.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鸦片战争》 ②《末代皇帝》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D.④③②①
二、非选择题
12.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
(2)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13.观察下图,请回答:
(1)图中人物是谁?
(2)当时有人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诗句,这是指何年发生的何事?“海军”指的是什么?
(3)有人说这次战役的失败都是由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这种观点对吗?请分析。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结构】
【例题分析】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你将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
(2)下图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请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师夷长技→()→三民主义→()
思路点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四件大事。它们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三个阶段,即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本题对中国近代化探索进程进行综合考查,并兼顾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
参考答案:
(1)通过参观博物馆、查看书籍、上网等途径。
(2)①B ②D ③A ④C
(3)变法维新 民主科学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人物的主张明显区别于其他三人的是()
A.魏源B.李鸿章C.左宗棠D.康有为
2.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主要是因为
()
A.仅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不改变封建制度
B.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制
C.顽固派势力的阻挠破坏
D.国内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3.著名史学家陈旭簏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王朝内部的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分歧主要在于()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镇压人民反抗斗争
C.抵抗外侮,维护天朝大国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5.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B.变更国体的主张
C.向西方学习的思想D.大兴民权的意向
6.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它们()
A.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B.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都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
D.都反对文化领域的复古思潮
7.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同以前有较大的不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
B.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C.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抗争都是在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8.高三学生梦圆今年立志报考与右图有着历史渊源的中国名校。请你猜出她要报考的是()
A.复旦大学B.清华大学
C.南开大学D.北京大学
9.八年级一班举行了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张强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相符的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B.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0.以下对“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民族、民权、民生”和“民主、科学”四种思想的共同点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都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C.都具有进步的爱国意义
D.都是在我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提出的
二、非选择题
11.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1862年成立了京师同文馆,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又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材料四: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五: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这种认识产生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什么思想主张?
(3)材料三、四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
(4)材料五体现宣扬了什么思想?表明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进步?
12.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个主题开展活动,小明同学提供了一段素材,其中有五处与史实不符。请你逐一列出,并加以改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这些官员被称为“维新派”。他们创办军事、民用企业,筹划海防,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一批军事、科技人才。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他们高举“民主”和“自由”两面大旗,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四: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五: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一、1.C 2.C 3.D 4.B 5.B 6.B 7.C 8.D 9.D 10.C 11.B
二、12.(1)不是。原因是:英国坚持鸦片贸易,破坏中国的禁烟运动。(2)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我们认为战争的目的是:英国要掠夺和侵略中国。
13.(1)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2)这是指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与日军作战,不幸壮烈牺牲。海军指北洋舰队。(3)题中观点不完全正确。李鸿章大办洋务,开办军事工业,也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由于清王朝的腐败落后造成的,但李鸿章对北洋海军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单元
一、1.D 2.A 3.B 4.A 5.C 6.A 7.C 8.D 9.B 10.A
二、11.(1)认为清朝是“天朝大国”,其实对世界一无所知。这是一种虚骄自大、闭目塞听(闭关自守)的愚昧思想。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2)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侵略)的思想主张。(3)洋务派。作用: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4)人民享有国家主权,各民族自由平等。民主、自由等观念深入人心。
12.错误一:维新派改正:洋务派
错误二:京师大学堂改正:京师同文馆
错误三:陈独秀改正:康有为
错误四:封建统治改正:封建帝制
【一年级上册用数学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6-24
一年级汉语教案 上册06-16
一年级上册品德教案06-28
一年级上册数学钟表07-19
一年级数学上册反思08-23
一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案06-19
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06-20
一年级上册安全教育教案07-26
一年级上册四单元教案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