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

2024-06-17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16篇)

1.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 篇一

2021关于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实验的应用范文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实验,可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在此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从学生生活周边挖掘、捕捉与物理实验相关的课程资源,并与初中物理实验内容有机结合,展示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资源中探究,激发实验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初中物理这一学科具有极强的探索性,物理实验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有效载体,将生活资源应用于物理实验中对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当前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导致初中物理实验与学生生活相脱节,枯燥的实验常常使得学生没有任何兴趣,根本无法满足核心素养下的物理实验教学目标。首先,教学理念滞后。在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并未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甚至片面地认为实验教学只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在这一理念下,教师常常忽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甚至敷衍了事,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效果。其次,教师模式单一。在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实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基本上都是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物理实验学习兴趣低下,制约了学生的物理实验参与性,无法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再次,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整个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常常流于形式,缺乏一定的教学深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仅仅是按部就班进行实验,很难发挥自己的探索精神,制约学生探究素养的培养。最后,实验教学资源贫乏。初中物理实验和教学必须要依托一定的实验资源。但是就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教师很少将实验延伸到生活中,导致实验的素材和资源不足[x]。

二、生活资源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活教育理论”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核心,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学习。初中物理学科本身就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资源,通过实验可以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进行探索,更好地认识物理世界,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生活教育理论”下,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利用和运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将物理实验与生活进行有效结合,促使学生能够运用生活资源开展各项实验探究活动,在具体的操作和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的本质背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生活资源运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因此,生活资源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解决目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内容单一的困境。在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多数学校都面临着实验教学内容单一、照搬教材等现状,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开展的效果。而通过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有效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保障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x]。第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讲解式的初中实验教学模式,常常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烦的情绪,无法提升学生的实验课堂参与度。而通过生活化资源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废旧用品等作为物理实验资源。让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乐趣,加强实际生活与物理之间的联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兴趣。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物理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而生活资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化实验中,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同时,在借助生活资源开展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也促使学生对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进行了深刻的感知,实现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效落实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x]。

三、生活资源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一)挖掘生活资源,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按照《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主开展物理实验,让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深入挖掘生活周边的资源和素材,搭建生活与实验的桥梁,发挥生活资源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生活资源的挖掘:x.从食品中开发实验资源。生活中的食品是物理实验最为重要的资源,并且这一实验资源还具有容易获得的特点,将其应用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促使物理实验更加生动、明了,进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兴趣。x.从生活用品中开发实验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做物理实验的物品非常多。如手机、暖水瓶等,可以对声音传播规律实验进行演示;借助瓷碗或者酒瓶装上水,用筷子敲击就会发生不同音调,就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其对物体振动的频率进行实验;还可以塑料吸盘挂衣钩等,对大气压强实验进行演示;利用注射器、热水袋等,可以对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行实验等。x.从废旧物品中开发实验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身边还存在大量的废旧物品,可以用来进行物理探究实验,如此一来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体现了环保的特点,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创新能力等[x]。

(二)借助生活资源创设物理实验情境

初中物理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最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进行掌握,还要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生活化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和技能。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真实的实验情境,进而使得物理实验教学活动在实际情境中顺利开展。具体来说,初中物理教师可从学生实际生活中选择与实验教学相关的生活资源,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加强生活与知识的联系,让生活资源在物理实验中绽放,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综合素养。

(三)借助生活用品,将实验过程生活化

初中物理实验是一种难度比较大的、复杂的系统活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活动能力要求非常高。鉴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实验过程中,顺利完成物理实验,并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物理综合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物理实验的时候,就可以结合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习惯等,选择生活用品开展物理实验。如此一来,不仅实现了预习的实验教学目标,也能够拓展学生的实验思路,让学生能够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索,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四)走进生活,现场体验物理实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应结合物理这一学科的特点,立足于物理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条件,将物理理论知识与现实进行有效的连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的物理实验中,对物理实验进行深刻地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结合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中体验物理知识,对物理实验形成深刻的感知和理解,进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同时,在这一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进行了形象的感知,显著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五)发掘生活资源,开展开放性物理小实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不仅要重视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教学,还要积极开展一些开放性的小实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魅力,并提升自身的物理综合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应立足于教学内容、已有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实际生活资源进行充分发掘,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实验器材等,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使得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实验平台上,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并对整个实验操作的过程进行体验。与传统教材上的物理实验教学相比,这种开放性的物理“小发明、小制作”,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现了在“游戏中做实验”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教师不局限于教材实验的限制,在开展实验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资源和素材,结合生活资源进行物理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让学生运用生活资源进行物理实验,构建生活资源与物理实验的桥梁,以促进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科学挖掘生活资源、借助生活资源创设物理实验情境、借助生活资源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走进生活现场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开展课外实践、进行开放性物理小实验等,从而获得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最终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

2.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 篇二

一、转变教学观念, 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 在思想上对实验教学存在什么样的认识就会在实践中产生什么样的实验教学行为。尤其是在农村学校, 学校实验条件有限, 这使得本就薄弱的实验教学更是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最为重要的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 在实验技能上的考核一直是空白, 这直接导致了不做实验、讲实验的教学现象。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实验教学,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 教师必须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行为上加实践与总结, 这样才能真正收获实验教学的“硕果累累的秋天”。教师首先要弄清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实验在教学中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且研究物理世界的重要方法, 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将整个实验过程背得滚瓜烂熟, 机械地记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固然可以取得优异的书面成绩, 但所造就的只能是现代的马谡, 高分低能, 更谈不上发现与创新。在黑板上讲实验的教学时代必须要彻底结束, 要让学生走进实验室, 亲自操作实验, 在亲自动手中来验证真理、进行不断的猜想与验证、总结与归纳,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 才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学会实验探究,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认清了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这样才能还实验以应有的地位, 发挥其功效, 才能以实验为契机, 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

二、做好演示实验,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直观而丰富的感性材料, 并经由思考与思维总结出规律性认知, 从而深刻地理解基本的物理概念与定理, 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由单纯的记忆上升为理解层次。故而在教学中, 我们要重视演示实验,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这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充分准备。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 要反复操作, 以保证课上操作技巧的娴熟、实验现象的准确。这样才能避免在课上的手忙脚乱, 实验现象不准确等牵强现象。2.操作规范。教师的演示实验既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 同时更能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使用、连接和装配仪器时做到标准、规范, 这样既能保证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准确, 同时更能促进学生操作的规范。如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 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3.表述准确。在介绍实验器材、表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时, 用语要准确, 用专业术语, 以清楚地表述, 否则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与混淆。

三、开展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是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做好教师的演示实验, 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方案的制订与操作中来, 让学生有一个更为宽广的展现自我的舞台, 这正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契机。在教学中, 我们除了要做好教材上所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之外, 还要将实验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的现实生活空间, 为学生设计更多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性实验, 以此来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 增强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 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如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规律等, 我们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物理知识, 结合生活实际来提出各种猜想与假设, 并制定相应的实验方案, 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展开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这些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处理, 学生有了更为宽广的、展现自我的平台。这样学生通过组内积极地实验探究、合作与交流, 可以彻底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 学生可以再现真理发现的全过程, 通过实验操作、归纳总结出规律性认知,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这些基本的物理知识点的掌握, 而且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关于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 篇三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中的许多概念、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为了搞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重视学生实验兴趣的激发

初中生的心理的一个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教师要善于利用好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实验导入可以使学生产生由好奇转化为求知的欲望,在实验导入时,我们应创设实验情景,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当这些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心就会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渴望解决疑问。例如,在引入大气压时,我先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茶杯灌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再按住纸片把水杯倒过来。这时我让学生猜想,当我把按住纸片的手拿掉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纸片会掉下来,水会流出来。此时,我松开手,纸片和水并没有落下,学生惊讶不已。再如,在讲惯性时,我先做这样一个实验,在一只玻璃杯中盛适量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卡片上放一只鸡蛋,然后让学生猜想:当我用棒迅速击出卡片,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我用棒将卡片迅速击出,鸡蛋落入杯内水中。我通过这些实验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物理实验过程中一道非常重要的程序,是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途径。而对于观察实验,不少初中学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但是并不知道看什么、为什么看、怎么看,只是盲目乱看。因此,在引导学生明白实验观察的内容、目的、重点、主次的基础上,首先必须重视学生价值观念的导向性。明确告诉学生物理实验观察的根本目的不是为实验而观察,更不能无目的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实验观察是为了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观察探究能力,这是今后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物理学科科研及成就的必需。如伽利略通过观察教堂吊灯的摆动提出摆的等时性原理,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只摆钟。其次实验观察时要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和指导。实验观察中常用的方法有:分步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全面观察法、重点观察法、顺序观察法等。如教材中研究欧姆定律一节时,第一步控制电阻一定研究电流电压的关系,第二步控制电压一定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就是分步观察法充分体现。另外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强调观察的客观性、严谨性,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毅力和及时捕捉瞬间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优化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例如:我们在演示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实验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木球撞击弹簧片、弹簧片弯曲形变、弹簧片恢复形变反推木球的过程发生时间太短,学生根本就看不到实验现象。通过CAI课件,可以把它的过程放慢,让学生看到木球慢慢地撞击弹簧片,弹簧片慢慢变弯曲发生形变,老师再暂停动画讲解:此过程中木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片的弹性势能;老师再接着放动画,弹簧片恢复形变,将木球反弹回去,此过程中弹簧片的弹性势能又转化为木球的动能。这样通过CAI课件的慢放,学生也就详细地看到了整个实验的过程,较容易理解其中的能量转化。

四、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著名物理学家朱正元有句名言:“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时应尽量做到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如:在讲分子间作用力时,我拿一支粉笔从中间掰开,然后把两截粉笔的断口处同时蘸一下水,再用力挤压在一起,就可看到两截粉笔牢牢粘在一起。因为粉笔变软后通过挤压很容易使分子间达到有引力的程度。鸡蛋在物理实验中也是很好用的器材,如:讲解惯性、摩擦阻力现象时,我选用外形相似的生、熟鸡蛋各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转。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体会,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的。

五、在实验中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由于物理实验是解决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手段,更是学习目的,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积极合作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订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这也是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同时,在合作中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学生互相了解彼此的见解,对他人的发言做出思考并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还成为学生掌握生存知识和技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

总之,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大力实施的今天,我们物理教师要迎合时代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是实验教学,让学生真正通过物理实验课,更好的了解物理,认识物理,并掌握基础物理知识,在未来的学习路上,对物理学习更有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 邢耀刚.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2)

4.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 篇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且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尤其是还处在感性认知优于理性认知的初中学生。

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方式关系很大。我们可以比较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如下:

1.听教师讲授—学生能记住大约10%~20%;2.看到实物或实验现象—能记住大约30%;3.听教师讲,又看到实物或现象—能 记住大约50%;4.看到实物或现象,而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能记住大约70%;5.既动手做,又描述能记住9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要使演示实验更有效,就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它们协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鉴于此,我提出了以下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策略:

一、多样化演示,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演示。

教师要根据实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使学生能听到、看到各种现象。如可见度差的,用实物投影演示;需要进行微观分析的,用电脑课件演示;实验要求较高、课堂条件不允许的,用视屏演示等。

2.学生亲自做演示实验。

物理的实验教学应跳出教师唱“独角戏”模式,将演示实验更多地交给学生,增加他们动手参与的机会。对于简单、易成功 的实验,直接交由学生演示,以增强他们的实验信心。如“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可将这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布置下 去,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合适的物件来进行实验,并让他们到课堂上来做演示。这样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 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3.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

对难度较大或技术含量高的实验,可用师生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如“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实验中包括了相当多的实验技能,有仪器的使用和读数规则、使物质均匀的方法、数据处理的图像法,以及如何从图像结果中得到结论等。对它采用师生协作完成的方式进行演示,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分配工作,给学生简单介绍每项操作的要点,还可以腾出时间来向学生简单介绍图像法的作用和做法。这样学生便能在学习物理规律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巧。4.将演示实验变成探究式实验。

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它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很有利。但这类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则不太有利,它容易使学生忽略科学研究艰辛的探索过程,认为科研成果都是唾手可得的。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并且多质疑设问,多要求优化设计。如“声音的传播”中,关于声音可以由固体传播,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等。这些研究性实验,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协助下设立实验目的、研究步骤进行的一次探究性实验。这不仅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一种训练,还为将来高中的“研究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分组实验教学策略。

1.注重准备,防止拿来主义。

对于下面的一个现象,教师一定不陌生:在学习第六章的欧姆定律时,教师讲授了伏安法,并进行了分组实验。但在两周后进行第七章“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分组实验中,还是有一部分学生重复着“模仿”与“拿来主义”。这就是因为忽视了对原理学习和数据处理环节的后果。学生没有真正掌握伏安法,不懂得如何进行测量设计。实验教学,要教的除了仪器的操作外,还有实验方法,我们只有重视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后的总结工作,才能做到“授人以渔”。2.重组教材,切合教学需求。

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但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授多少内容,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我们期望在最短时间里取得最好效果,但并不等于在教学培养中时间越少越好。分组实验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主要方式,它肩负着使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实验能力的双重责任,过程中应该注意能力学习的培养。能力学习的培养是需要过程的。

例如,八年级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果这个实验不成功,结论模糊或心存疑虑将使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失去信心,至少也会对“凸透镜成像”这一知识形成心理障碍,很难掌握。八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没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也没有独立学习物理的能力,他们还不懂得如何通过实验找到规律,如何正确进行实验等。

因此,如果这时候就将40分钟完整地交给他们“探究”,那后果将是:教师必须再花40分钟进行实验演示,然后重新给出结论,再然后学生在矛盾中“接受意见”,记住结论。这样不仅多花了时间,也并不能达到我们需要的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效果。既然学生正处于“盘古开天”之际,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兴趣,克服困难,增强信心。教师应该以“引领者”身份出现,带着他们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妨这样做:

首先,告诉学生实验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及两倍焦距的数值。

第一步,要求学生在光屏上找到缩小的像,并测出此时对应的物距与像距,测三次(或收集三个不同小组的数据)把数据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

第二步,让学生在给定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的基础上,交流、评价,分析数据,使学生在每组测得的不同数据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点,即当物距满足什么条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结论。

第三步,在前者的基础上得出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第四步,找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在老师点拨的基础上进行)。

第五步,找出光屏上不能成像的条件。

第六步,找出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三个区域两个特殊点。

5.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篇五

用天平和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或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计等)测量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的密度。

【实验原理】

ρ=m/V。

【实验材料和器材】

规则固体块、天平、砝码、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实验方法(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按天平使用规则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称量出规则固体块的质量m,记录于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可按照其几何模型的体积公式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测出有关量,并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出体积V,记录于表格中;

4.根据ρ=(m1-m2)/V,计算出规则固体块的密度;

6.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 篇六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部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学研究,初中物理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认为物理知识晦涩难懂,学习积极性较低。另外,有的教师不注重实验方法,实验教学呆板僵化,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创新实验教学,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如何开展实验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以生为本进行实验创新教学

初中生的各方面素质有待提升,所以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生怕不小心,损坏了实验器材,常用讲解法教给学生间接经验,或者在班上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这就造成学生对物理现象的一知半解。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生正处于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抽象思维水平较低,难以体会其中的物理知识规律,更难以把握相关的思想方法。

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在物理中有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学生刚接触物理的初中时期,通过参加物理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不能因为担心学生完成度不高,或是担心损坏实验器材就不让学生自我实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主体就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师要从“主动教”转化为“启发和引导”学生学,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实效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要使用教材上的实验器材或实验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实验思路,完善实验过程。

1. 启发式实验教学

启发式实验教学,要求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实际教学中,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物理原理。笔者在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十章《浮力》教学中,进行了“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笔者让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容器,同时也为学生准备铝柱、铁柱、弹簧钩、盐、砝码等实验设备,并为同学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探究问题。

(1)浮力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吗?

(2)实验中,选用不同的液体时,相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哪个受到的浮力大,你能解释原因吗?

笔者让学生自备容器,使用烧杯向容器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水进行实验。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对实验产生期待感。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清实验的关键点,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2. 创设适当情境,提升教学质量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笔者在教学“声音传播”时,遇到了难题,学生没能理解掌握“回声”问题的计算方法。为此,笔者带领学生完成题目:一艘船的航行速度为8m/s,在行进路途中,轮船鸣笛,3s后有回音传来,求:这艘船距离障碍物多少米?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只想到声音传播过去的时间,不理解声音传回来的时间。

笔者让学生选择实验地点和实验器材,模拟船航行的情境。学生选取学校外侧的围墙为实验地点,准备测量仪器:米尺和秒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自主实验。通过测量,学生发现他们在距离围墙340m远的位置发出声音,需要近2s的时间,声音会回传到自己的耳朵。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声音回传也需要时间,进而有效掌握回声问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3. 加强应用性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此,在学生学习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兴趣活动社团,搞一些小发明创作竞赛,举办一些实用物理知识竞赛等,采用不同的方式,去鼓励学生想、做、思考,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了简单机械原理后,可以和学生一起拆装改装自行车;学习了用电常识后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行设计特色的实验电路,还可以带领学生安装实际生活电路,等等。

参考文献

[1]樊建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

7.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七

关键词:实验教学;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实验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97-0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结合实验教学的特点和地位,我认为应从这几方面激发学生做好物理实验。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经指出:“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求知之源,中学生天生好奇好动,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他们的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新奇的实验现象、神秘的实验器材常常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使他们兴趣盎然。记得物理教学的第一堂课上,我把生活中的废品矿泉水瓶拿到了课堂,利用矿泉水瓶增加了趣味性实验。在它底部钻一小孔,向里面倒水,会看到水不断流出。在此我提出问题“如果把盖子拧紧,会有什么现象呢?”学生会猜测出多种可能的情况。“那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我现在就拧紧盖子揭晓答案。”学生想知道结果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当我拧紧盖子,学生看到现象之后,有的喜悦,有的眉头紧锁,还有的学生叹道“真神奇!”给学生一种“物理真有趣,不学真遗憾”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巴甫洛夫写在实验室墙壁上的座右铭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可见,观察能力是物理学习必备的能力。而在实验教学中由于纷繁多变的物理现象瞬间消逝,如同过眼烟云,学生在开始观察时,往往会感到不着边际,无从下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烧瓶的形状、火焰的颜色、加热过程中发出的声音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使他们忽略了观察水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数。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观察计划,确定观察对象—观察步骤—明确观察要点.如:1、水开始加热杯子上出现了什么?2、水沸腾前气泡的大小改变吗?3、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怎样变化?这样学生会按照计划来观察,以便学生快速找到观察内容,抓住观察问题的实质。学生会因用心观察而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著名物理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上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由于不符合教学要求,往往被教师忽视或责难,甚至加以批评训斥,毫无疑问这样做不仅扼杀了学生的提问意识,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耐心解决学生的问题,还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在讲“家庭电路”时引导学生提出:电灯在晚上八、九点钟为什么没有在夜间十一点钟亮?又如在讲“压力和压强”时,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人坐在软沙发上比坐在硬板凳上感到舒服?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挑战,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徘徊中,诱导他们去思考问题,发挥想象力。例如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节课时,为了说明物体的悬浮条件,我将课本中的实验进行课堂演示,先把空小瓶放入水中,小瓶会漂浮在水面,再将小瓶灌满水,小瓶会不断下沉直至沉底。我将悬浮状态留给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学习,就会想到调节小瓶内的水量,或者在盛水杯中加一点盐。由于是学生自己思考而获得的成功,因此会感到满足和自豪,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悬浮现象的理解。作为物理实验教学,应当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展示自我的机会,达到教学目的。

五、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主观能动性,要舍得花时间。例如《其他简单机械》这节课,讲滑轮分类时,我并不是直接给出定义,而是让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让学生想办法如何利用滑轮把钩码提起来,这样学生不仅自己亲身体会,而且还有新的“发现”呢!比如用两个滑轮组成了滑轮组。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讲固体传声时,利用“土电话”做比赛,有的组拿起“土电话”顺利的进行通话,明白固体可以传声,但有些组由于棉线没拉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去做,而是让他们尝试如何改变实验方法,经过几番尝试,终于成功了,尽管耗费时间长,但是经过他们自己探索的,收获较大,体会深刻。

8.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篇八

一、常见的物理方法

模型法:即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用简单易懂的具体模型表示。如用太阳系模型

代表原子结构,用简单的线条代表杠杆等。

转换法: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我们常根据它

们表现出来的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如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认识电流大小,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

等。

等效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

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压力等。

描述法: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常用线条等手段来描述各种看不见的现

象。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用力的图示描述力

等。

类比法:在认识一些物理概念时,我们常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类比,以帮助我们理解它。如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

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

叠加法:物理学中常常把微小的、不易测量的同一物理量叠加起来,测量后

求平均值的方法俗称“叠加法”。

实验+推理法: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实验大多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到导体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9.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九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10.初中物理实验的拓展 篇十

一、实验内容的拓展

内容拓展是指利用现有实验资源对课本设置的探究内容做适当地增加,从而拓展出新的探究内容,拓展实验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对平时学习中易错不容易理解的现象和知识有个直观的认识。下面笔者就以几个实验为例进行探讨。

实验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拓展: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通常情况下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的是正常画面,但若有一个小虫正好飞落在凸透镜镜片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为( )

A.几乎无影响 B.画面上有只小虫 C.画面上有小虫,但不清晰 D.画面变得模糊

学生们都不明白,为什么答案会选A呢?于是在这节课上,当学生完成了课本上要求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研究后,笔者要求让学生再一次让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让学生用一块小橡皮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观察光屏上出现的像有无改变。学生会发现:光屏上的蜡烛的像没发生什么变化。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并逐渐增大遮挡部分,学生会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在逐渐变暗。正当学生感觉很奇怪的时候,笔者向学生提问:是什么改变了光屏上所成像的亮暗?学生们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在下次遇到这个问题时,印象就非常深刻,也就不容易做错了。

实验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拓展:在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我们经常会做到这种题目: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某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物体的重力为( )

A.等于8N B.小于8N C.大于8N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如果教师单纯对学生口述,说倒过来的时候由于不仅测量了物体的重力,而且测量了弹簧测力计自身的重力,因此测量的结果会偏大,学生很不能理解。笔者在实际上课时,在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时候,此时学生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测量力的方法,在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后,让学生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学生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此时笔者向学生提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什么变大了?学生马上会发现原来是因为弹簧测力计自身有重量。

实验三:用天平测量质量

拓展: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盘。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g。若调节平衡螺母前未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则测量的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在完成了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以后,笔者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将游码移出零刻度线一点点,调节平衡螺母,然后再测量刚才的物体,结果会发现所测示数偏大。

在称量物体质量时,学生不明白砝码为何“由大到小”加,于是笔者设计实验,要求让学生将砝码由小到大加。学生会发现,当把小砝码加完后,等到加上了大砝码又太大,当没有更合适的砝码选择时,自己就犯难了。此时学生会醒悟过来,把小砝码拿下来,重新先加大的,再一个个由大到小试过去,果然成功了!教师以教材实验为发散源,通过对课本实验的改进和拓展,激活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发散能力。

二、实验器材的拓展

器材的拓展是指对课本中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改进、更换或增减,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或使实验创设的情境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实验四: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拓展: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器材:一盆水、音叉

操作:将振动的音叉放在水中,会发现水被溅出来,这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我们看到,当把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时,顿时水面就溅起了水花。此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有水花?学生回答:是因为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于音叉的振动产生的这个结论就自然而然得出来了。

实验五:小孔成像

拓展:制作针孔照相机

器材:小纸杯、牙签、橡皮筋、透明塑料薄膜

操作:①用牙签在纸杯底部中心扎一个小孔。

②在杯口蒙上透明的塑料薄膜,并用橡皮筋扎紧。

③将小孔对准远处的物体,如一棵树(树的形状比较好辨认),观察薄膜上所成的像;比较像与物体的区别。

学生在完成这个小制作的过程当中是愉快而积极的。在制作过程中,有的成像不够清晰,进入小孔的光线太少,我就会指导学生将小孔稍微开大一些;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用的纸太薄,进入光线太多,光屏上成的像就看不清楚,我会建议学生用厚一点的纸,如薯片的罐子等,效果非常好!这个器材在后来还可以改装成凸透镜成像的照相机,调节物距和像距,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便于学生们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凡是有发散性加工或转移的地方,都表明发生了创造性思维。我们通过对初中物理实验内容和实验器材的拓展,使学生对实验习题中未见过的问题陌生度降低,增强了学生对实验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11.初中物理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篇十一

一、目的性

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品质。观察的目的性使观察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与选择性。观察前,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弄清在实验中怎样观察,要观察什么现象等等。比如,在观察验证性实验时,要明确实验时要验证的结论是什么;在观察探索性实验时,要明确实验要探索的目标是什么。目的明确了,才能有的放矢地观察与实验目的有内在联系的现象,并记下必要的观察测量的数据,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如在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目的是研究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承受的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实验的目的,我们就可以有目的地探索和观察物体所承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及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浸入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因素的关系,从而排除无关的因素,正确地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二、有序性

观察的有序性是指在观察时能有意无意地考虑到先后顺序的品质。观察时要注意有序性,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形象。一般情况下,首先要观察整个实验装置的构成及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又要重点观察那些与实验目的有内在联系的因素。例如,在测定大气压的托里拆利实验中,把一根一米长、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然后用食指堵住开口的一端,把管倒立在水银槽里,因管中水银面下降而在管的上部出现了空间,此空间无空气,故为真空。如果对此实验装置及操作过程不注意观察,则无法确定上部空间是否为真空,因而对利用水银柱的高度来表示大气压的大小就无法理解。本实验观察和测量的重点内容是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三、精确性

观察的精确性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精确知觉事物,才能发现事物有价值的特征,才能提高观察的效应。一个观察力较强的人,既能善于观察事物的全貌,又能觉察到事物的细微特征。观察需要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对一些密切协作定性的实验要求观察准确,对定量实验要求必须有足够的精确度。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曾说过,一切科学上最伟大的发现几乎都是由精确的测定和总结许许多多数字得来的。客观现象是错综复杂的,纷繁无序的,观察时我们要注意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找到现象的本质特征。例如: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由于大气压的作用,使竖直玻璃管中水银面高出槽中水银面。有部分学生可能得出,大气压的大小与水银柱的长度有关,应该进一步观察,当玻璃管倾斜时,水银柱长度增加,但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保持不变,可见这种现象的本质是水银柱竖直高度与大气压有关。

四、概括性

观察的概括性是指能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本质的品质。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概括、抽象出来的,在观察时要学会从形式不同的现象中抽象概括出共同的本质。例如,在学习“力”的概念时,所看到的几个演示实验:1、手握重体;2、手拉弹簧;3、弹簧下吊一个物体;4、用手指弹小球;5、棒击小球……等施力的方式和对象不同,但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可以概括出:力发生在物体之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五、客观性

观察的客观性是善于实事求是去知觉事物的品质。尊重客观事实,科学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观察的基本特性。在中学物理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居多,有些同学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尊重客观事实,经常歪曲实验数据,捏造出符合规律的数据来,常常弄得实验零误差。我们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客观性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弄虚作假,实验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体验,避免出现捏造实验数据、歪曲实验事实的现象。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除了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外,再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悟出凸透镜的前后两个镜面上分别出现正立和倒立烛焰像的道理,让学生在实验中巩固了凸镜和凹镜成像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综合观察能力。接着追问:“把光屏取走,能见到实像吗?”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没有光屏就不能成像。”也有的学生感到老师的提问而又无法来肯定或否定。这时老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索,先用毛玻璃代替光屏,并在成像的位置上把它渐渐下移,沿着光轴的方向看去在屏移去的位置上就有一部分烛焰实像,并和毛玻璃上成的另一部分烛焰实像上下接合,此时学生有一种找到答案的喜悦感,犹如深山觅珍宝似的兴奋激动,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高认知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用求实的作风探索科学的奥妙。

12.初中物理开展实验教学的实践思考 篇十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的教学与实验密不可分,由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用实验来解决问题,是我们一贯的教学策略.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成熟,在教学中我们如能正确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

我们可以把物理实验分成如下几种类型:教师演示型实验,课堂学生实验,课后小实验.本文谈谈笔者对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师演示型实验

物理教师在上课时,由于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稍不注意测量的数据或要观察的现象就会出现较大偏差,所以绝大部分的演示实验都是教者自己动手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但如果每个实验都由教师演示势必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他们的动手能力.笔者认为,有些实验可由教师动手演示改为师生共同实验,让学生适当参与进来。

比如说:马德堡半球实验,教师准备两个橡胶半球,挤出里面的空气后,先让两个力气较小的女生上来拉,发现两人使尽力气都没能拉开,然后再让两个力气较大的男生来拉,拉开时还有很大响声.教师重装器材时偷偷将吸盘边缘拉开一条细缝让空气进去,再让两个女生来拉,很轻松就拉开了.学生看得目瞪口呆,纷纷议论:“奇怪了,难道两个大男生的力气还没小女生的力气大?男生是故意做给大家看的吧?”通过学生想法与实验现象的巨大反差,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中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再比如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可先由教师演示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做此实验的注意点,学生做实验时就可以避免出现很多错误,节省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些实验中教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由教师将实验、教学内容、学生、课堂有机结合。

2学生实验

在实验课中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莫过于学生实验了,特别是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看到实验课,大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教师要注意引导,规范实验操作.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肯定会多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或归纳的结论.我们可以在实验前让学生好好预习实验过程,带着问题去探究,再加上教师的恰当指点,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尝到实验带来的乐趣。

问题教学资源,不能敷衍了事,要让学生仔细检查实验装置,梳理实验流程,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合作得出正确结论.让学生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

比如,在用直尺这一简单器材做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强调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分别控制直尺长度和用力大小不变,再比较所听声音的不同.学生在亲身体验了“控制变量”这一实验方法后,对此实验方法有了初步认识,为后面的相关实验打下较好基础。

在“测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中,单靠教师的讲解、演示远远不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了解实验原理,到器材的选择、组装,数据的测量,结果的分析,结论的得出,都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能将电学这部分几乎所有知识点都复习一遍,加强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实验能锻炼学生动手、合作、总结交流能力,进一步升华所学的知识.要高质量地完成实验就要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烂熟于心,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转化和举一反三。

3课后小实验

在课后学生实验中,受实验器材的限制,主要以一些小实验为主.这些小实验将物理与生活、社会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物理的生动、有趣、有用.抓好这部分实验能更好地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物理知识,扩大学生视野,扩散学生思维。

如“物体的浮与沉”这一节课后习题介绍了浮沉子装置,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通过捏大塑料瓶能使小瓶在里面实现上浮与下沉,这个现象里面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在学生利用大号的可乐瓶和一个透明塑料小药瓶及一段铜丝做了个浮沉子之后,他们观察到在捏大瓶时,有水进入了小瓶,导致小瓶下沉,松开之后,小瓶的水减少了,小瓶上浮.利用本节知识他们归纳出了实现小瓶浮沉的原因是小瓶的物重发生了改变,水进入时,小瓶物重增大,大于浮力,小瓶下沉;水流出时,小瓶物重减少,小于浮力又会上浮.利用这个课后小实验很好地验证了物体浮与沉的条件.由此他们又理解了潜水艇也是靠改变自身物重来实现浮与沉的.学生感受到了小实验给他们的物理学习带来了很多乐趣,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不少的物理实验器材,例如用一盆水和一块镜子,调整好镜子在水中的角度,反射太阳光到墙上,可观察到光的色散现象;站在喷泉旁边,找准角度也能看到彩虹;老花眼镜的镜片可作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可作凹透镜;一支铅笔加上一块橡皮泥可做简易密度计;一块薄铁皮可做物体的浮沉实验……

积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搜寻物理实验器材,让他们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获得的知识,去探索、研究疑难问题,从而让实验发挥最大的作用。

13.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 篇十三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辅助

单位:古浪县裴家营职业中学 作者:王应智 王兴玲

第0页

共4页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辅助

[内容提要] 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积极开发践行多方面的辅助:激励学生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有利于保持对科学知识有稳定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实验观察能力,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入思考等方面产生强大的催化作用;经常性的鼓励,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深化实验教学的良好辅助;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关键词] 物理实验、课外阅读,小实验,小制作,多媒体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常常发现许多同学实验过程中,兴趣侧重于对实验器材表面形象的观察与感觉,而向理性规律的探究却比较淡漠或思维过渡困难。往往课堂秩序混乱,学习效果不佳。尤其在分析数据、总结实验结论时,常常只能对实验现象给出一个感性的描述,难以深入概括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结论。有时甚至总结的结论没有顾及当初的“实验目的”,表现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的浅陋,对问题的分析研究缺乏整体观,获取的知识零乱而缺乏体系性,不宜在记忆中永久保存,难以迁移应用。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有必要积极开发践行多方面的辅助。笔者就从扩充课外阅读、开发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三个方面,试一浅析。

一、扩充课外阅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必不可少的品质。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扩充课外阅读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和价值。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激励学生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有利于保持对科学知识有稳定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提高,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入思考等方面产生强大的催化作用。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许多科学家的传记,逸闻趣事,或关于科学发明的小故事等,对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甚至影响深远。比如通过阅读科学家牛顿,焦耳,安培等的传记,对于物理课学习“电流”,“电压”,“电热”等概念及有关原理时,学习热情会更高;还如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名人传记的阅读中,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受到科学探索精神的浓重熏陶,感悟科学探索中的智慧,容易培养热爱科学的崇高情操。

鼓励学生阅读各种科普读物和科学书籍,可以是学生对即将要学的抽象概

第1页

共4页 念和原理有所了解、有所思考,不再陌生;或者对已学的概念与原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有一些最难懂的章节,理解了这些章节才能理解其他章节,让学生针对这些章节阅读一些扩充知识的书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八年级物理关于电路部分的学习中,一些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概念理解不深,表述中常常有“通过导体的电阻”、“导体两端的电路”等这样的语病,这是因为对电流、电压等概念的理解不深,甚至还停留在生活用语“有电”、“没电”这样的粗浅层面。如果适时地指导学生阅读有针对性的科普读物,学生会对“电”的认识循序渐进,深入到“静电”、“带电”“电流”等抽象概念,要鼓励学生经常性的阅读各种科普读物和科学书籍,科学史,甚至让学生阅读现代前沿科学书籍。尽管这样学生头脑中会产生更多的疑问,甚至对所学知识产生危机感,但这一点倒不可怕,学生的疑问越多,对课堂上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到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对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就越清楚。

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不仅有助于科学知识的学习探索,也是各种学习的力量源泉。

二、开发践行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

鼓励学生经常性的进行一些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不仅是课堂实验教学的补充,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的双手。人的手可以做出几十亿种动作,它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创造性的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活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些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

比如在学习了弹簧测力计后,布置学生回家自制一个弹簧测力计。学生在这项作业中,如刻度板的加工,弹簧的改造,指针的制作等过程中,使他们的双手和手指做复杂的动作,用手工工具精细的加工,在头脑中勾画零件和示意图,进行拼接和装配。在这种作业里,特别明显的表现出智慧努力和双手动作的相互结合,这样,信息就通过两条相向而行的途径传递着——由手传到大脑和由大脑传到手。手也在“思考”,而正在这种时刻,大脑的创造性区域受到激发。在这种作业中,对于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理解居于首要地位,思维从整体转移到局部,从一般转移到具体,而手在这种转移中起着积极参与的作用。在对弹簧测力计标定刻度的问题中,又涉及到许多物理、数学问题,其中必不可少的观察力和推测力,是和数学才能发展直接联系的。在学习过有关主要科学原理后,可以指导那些学有余力,兴趣浓厚的学生制作有关物理模型,如汽轮机模型、电动机模型等,或者将废旧玩具电动车,废旧耳机,等修复,或者利用其中没损坏的元部件发明制作。其实验的自主性、探索性、趣味性比课堂

第2页

共4页 实验强大得多。这对于高创造性的科学人才培养极其重要,也是现在我国教育最为薄弱的地方。

鼓励学生经常性的做一些课外小实验,一方面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另一方面学生自由状态下进行实验时产生的感受更为强烈,更容易激发科学探索的热情。比如让学生在课外利用清水和平面镜在阳光下做“光的色散”实验,学生更能长时间的感受光的色散现象的美,惊叹中领略科学的魅力,观察玩味,乐在其中,学寓其中。

经常性的鼓励,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深化实验教学的良好辅助,也是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走向社会生活的一小步,其教育意义深远。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教学

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尤其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受到时空限制,或者实验现象不明显,稍纵即逝,或者远处看不见或看不清,或者有些实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托里拆利实验,不便在课堂上演示。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录像辅助教学,可以补充没有实验的不足。用摄像机把有些演示实验的现象录制下来,重放、慢放、或者放大,甚至模拟实验现象的关键部分,并依据需要,可以把长时间的过程缩短,如液体的扩散现象,或者把变化的瞬间拉长,展开,再现物理过程,如物体的形变过程,以提高演示的效果。

对有些直观性不强的物理现象,或动态的、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的现象,比如磁场、发电机模型、电动机模型、内燃机模型等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制作具有动画效果的物理课件来辅助教学,给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验教学中,切不可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课件。实物再现和动手操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致知在格物”。大量的课件展示充塞课堂,会使学生感到眼花缭乱,心智参与思考不足。“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课件充塞,有时会替代或消弱学生的心智思考,替代学生的想象力,则不利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也不宜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发展科学探索的精神,提高科学探索能力,有必要从各方面动员各种力量来辅助实验教学。除了利用扩充课外阅读、开发践行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外、利用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外,还可以发挥图示的表现功能等手段辅助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3页

共4页

组别:物理组

姓名:王应智 王兴玲

单位:古浪县裴家营职业中学 职称或职务:

王应智:中学一级教师 王兴玲:中学二级教师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wyzwyz-123@163.com

第4页

14.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基本途径 篇十四

一、营造实验探究教学的氛围,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思维活跃,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学生外显的或内隐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 想参与、敢探究、要表现的以“我”为中心和学生互助学习的本能意识也才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时, 教师应该怎样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敢于自主探索呢?笔者认为, 首先, 教师要把“以生为本”作为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第一要义, 要在人格上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从热爱、信任、尊重每名学生的角度来组织教学, 注意从正面引导, 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小组交流、展示成果等形式, 表扬激励学生, 真正将关心、爱护每名学生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切不可在教学活动中喜优厌差, 因为这样将对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感, 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其次, 在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时, 要允许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出现预设以外的生成:猜想不着边际, 不要急于求成, 要注意引导;方案设计不完善, 组间可以交流;操作不规范, 可以更正重做;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实验结果不同, 可以争论。在这样民主、自由的课堂上, 学生的探究意识将大大提高。

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教学时,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投币魔术箱 (如图1所示) , 当从投币口投入拾元纸币时, 结果拾元纸币却不翼而飞;而从观察口放入时却发现有两张拾元纸币。这是为什么呢?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的思想完全处于放松状态, 思维也被激活, 会由此现象联想到相关的问题, 然后教师拆开魔术箱, 让学生观察其结构 (如图2所示)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问题、猜想, 有正确的, 也有错误的, 针对此现象,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思考、汇报, 筛选出符合本课教学目标的问题和猜想, 最后引导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 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之间的“战争”, 让他们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唇枪舌剑”, 最终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大量事实也告诉我们: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够摒弃“尊师”“严父”的思想, 放下架子, 蹲下身子与学生做知心朋友, 确立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协作的地位意识, 那么学生一定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也就会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

二、在两大类实验中渗透探究元素,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 体验成功的快乐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的,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多半是被动参与。作为教师, 只有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的思想, 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 学生才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演示实验主要是通过教师表演、学生观察等活动形式展开教学, 学生始终处于静态, 再加上教师在讲台上演示, 可见性、能见度不高, 实验效果往往不佳。如果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变换一下形式或方式, 加入一些探究的元素, 那对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大气压强”知识点时, 在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一些器材, 如矿泉水瓶、塑料吸盘、注射器等, 上课时教师先演示小试管在有水的大试管中上行的现象 (如图3所示) , 由此学生猜想:是什么力量使小试管运动?然后让学生利用带来的器材进行实验演示、探究、展示, 得到大气压存在的结论, 最后再让两名学生到讲台上用实验室中的两个大皮碗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大气压是很大的, 为后面估测大气压值的分组实验奠定基础。在这样的实验变化过程中, 由于学生经历了从感官到感受、从感受到体验的过程,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智慧之花就可能在不经意的点拨中绽放。

分组实验要求教师能够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 运用相关的实验器材、方法以及技能, 使学生对物理原理、概念、规律有更深层次理解。对分组实验的教学, 不少教师常常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先让学生回顾与此相关的物理概念、公式等, 然后指出实验原理是什么, 应该怎样进行操作, 再指出做该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按部就班进行实验。这样的设计, 虽然学生也能够接受, 但由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全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进行的, 其形式是呆板的, 接受是被动的,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可能被扼杀。长此以往, 学生会对分组实验失去兴趣。从培养新时期的人才要求和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 在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中的探究素材,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模式, 在分组活动中渗透探究元素, 让学生经历猜想、设计方案、验证猜想、交流评估的过程, 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如“凸透镜成像规律”“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等实验, 都可以采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 从而达到开拓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保证实验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宽敞的活动空间及展示个性的发展空间是实验探究活动取得成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保障。但在实际教学中, 常常会看到当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遇到障碍时, 教师心里就着急, 把原本应该让学生亲力亲为的探究问题变为教师的讲授过程, 这种以传统讲授方法代替学生探索过程的假探究, 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都知道, 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还处于渐成熟阶段, 他们学习的倾向、兴趣、注意点以及热情大部分来源于各种活动体验。实践说明, 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体验后, 特别是经历成功的体验后, 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内驱力会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 会从心理上产生取得胜利的信念和力量。所以, 要让学生体验参与活动的过程, 才有可能将其内在的知识储备发挥出来, 在探究活动中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验前设计一些问题: (1) 通常情况下, 物体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平衡状态有哪些? (2) 杠杆的平衡状态与一般情况下的物体平衡状态有什么不同?杠杆的平衡条件与一般情况下的物体平衡条件一样吗?在问题的指引下, 学生很有可能从杠杆的五要素入手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然后分组让学生运用杠杆、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棉线等器材进行实际探究。由于每名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以及实验技巧、操作能力不同, 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方案:有的会在没有调节平衡螺母、杠杆没有挂重物情况下就进行实验;有的会在杠杆的一边挂上钩码后, 在同一边斜向上或竖直向上拉;也有的在杠杆两边的不同位置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这些方案中, 有正确的, 也有不合理的, 此时教师就要善于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注重对各个小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点拨, 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这样在给足了时间和空间后, 学生就会利用实验器材大胆地尝试, 从而也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探究兴趣, 最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 留足活动与研讨的时空, 尽力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从而让学生产生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 极大地刺激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挖掘教材资源和生活素材, 拓宽实验探究教学途径,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 不管在内容安排还是在栏目设置上, 对于实验探究教学的思想都有所体现, 教师只要认真研读教材每章每节的内容, 从中悟出编者的编写意图, 在实施课堂教学时, 就能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发挥最大潜能。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例, 其内容安排很有特色, 有的探究内容侧重于提出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如平面镜成像) , 有的探究内容侧重于猜想与假设 (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 有的探究内容侧重于实验设计 (如伏安法测电阻) , 有的探究内容侧重于实验操作过程 (如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 。在栏目设置上也有小实验、小制作等实践性较强的栏目, 如“纸锅烧水”“透过水杯看物体”“筷子提米”“抢答器”等小实验, 制作“孔明灯”“潜水艇模型”“蜡烛跷跷板”等。在这些活动中, 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方法、原理是什么”“该装置或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等一系列问题, 从而使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乐趣, 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在生产、生活的实际中也存在大量的可供我们进行实验探究教学的资源。作为一名物理教师, 必须让学生知道, 学习物理要从生活中来, 再到生活中去, 让物理知识真正服务于生活。如在学习电功和电功率章节时, 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中各种电器的规格和使用情况, 了解有哪些大功率用电器、经常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问题等, 进而探究用电峰期和谷期用电器电功率不同的原因, 从而让学生树立节能意识。也可以从生活中遇到的某些装置入手探究问题, 如厨房中高压锅上的限压阀有什么作用, 不同类型的高压锅的限压阀为什么不同, 为什么人能通过门镜看到门外的人等。通过这些生活中的探究原型、素材,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五、结束语

初中物理的实验探究教学的方式是多元化的, 路径是较为宽泛的, 资源、素材也是较为丰富的。只有教师把握得准、挖掘得深, 我们物理教学的实验探究之路才会走得更宽、更远, 新课程教学理念才会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杨彩丹.初中新课程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9 (9) :56-57.

15.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危机 篇十五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

中圖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84-01

纵观周边众所初级中学的实际物理实验教学,发现许多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分组实验出现严重危机,各个学校用各种方式方法在不断取代着实验教学中的分组实验,冲击着现代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要求,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分组实验变为黑板实验

现象:九年级物理十五章第五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老师直接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图,把规律硬邦邦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记住结论,再找一些习题让学生理解实验,记忆实验。

原因:现实中,由于中考不考分组实验,只需要学生会答实验题就行,很多老师认为学生连接电路做实验非常浪费时间,减少了学生练习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在这种应试教育体系下造就了很多一线教师把分组实验看成是一种负担,长期以来,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的现象就出现了,因而出现黑板实验、试卷实验这些现实怪状。

后果:这样长期缺少分组实验操作的学生最终会成为高分低能儿,学生只会接受书本物理知识,不会思考物理现象,更不会主动思考日常生活现象,完全与生活脱离。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指出:“中国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基础知识丰富、扎实,且善于考试。但他们却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提出问题等缺陷。”

建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再三强调初中物理教学要加强分组实验能力的培养,同时新课程理念要求,任何课堂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帮助,积极尝试建立以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现代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二、分组实验变为视频实验、嘴巴实验

现象一: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很多老师选择课堂中用视频实验代替分组实验。

原因:随着物理书本的改版,对仪器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校仪器跟不上书本时代,导致实验仪器不全、老化,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这个实验以前是用酒精灯来加热完成,现在为了实验的精确性而改用电加热器,有很多学校都来不及购买这种器材,同时在网上有很多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精彩视频,这样给好多老师提供了很好的不做实验的借口。

后果:如果课堂中经常用视频实验代替分组实验,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心里就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思想,原来物理现象都是电脑技术模拟出来的,这与物理来自生活是完全违背的。

建议:如果课堂中安排学生做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这个实验。一方面,让学生亲身体验“转化法”这种物理方法:抽象的“物质吸热的多少”转化为“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另一方面,很好地解决学生心理的误区,在没有做实验前很多学生认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升高的快就是吸热能力强,做完实验后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分组实验时学生思维被老师的经验所限制

初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课,上课一开始,老师不断提问,不断引入,最后放一段做实验的视频给学生观察实验步骤,接着让学生按照视频步骤做实验完成实验表格,自始至终老师都没有给自由时间学生看书,没有给时间让学生了解该节课的目标,没有给时间学生预习实验步骤,一直是在老师的看似很好、环环相扣、面面俱到的问题中展开。

对于平面镜成像实验,可以给学生一块平面镜,一块毛玻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选择,老师适当的问一下为什么你们要选择毛玻璃还不选择平面镜?我相信学生会很有成就感的告诉老师为什么。移动后面的蜡烛也可以不事先预设的,因为平面镜是我吗平时经常用到的器材,所以让学生大胆根据自己平时照镜子的情况去思考,后面的蜡烛要到什么情况下才是跟像重合,我相信做了实验的同学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兴奋,会惊讶问老师,怎么后面那根蜡烛好像被点燃了一样但是又没有被点燃,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又能够找到研究问题的答案之所在,成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一样,把位置确定下来后再去测量距离,所有实验的结论就清晰了,有成功感。

四、分组实验时结论不尊重事实

什么叫实验?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仪器,人为地控制、创造或纯化某种自然过程,使之按预期的进程发展,同时在尽可能减少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观测,(定性的或定量的),以探求该自然过程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活动。所以笔者认为实验做错也是一种美,失败乃成功之母,实验课一般是两种,一种是测量物理量的实验,一种是探究性的物理实验,对于测量性的物理实验,建议让学生先从公式(原理)出发找到需要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思路,步骤,然后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就算实验真的做错了,可以不断修正,在老师的适当指导下使学生能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最终取得成功,从而体会实验的精神。对于初中探究性实验,建议先猜想,针对自己的猜想选择器材,利用控制变量法去完成探究实验,把自己心里边的疑问一一解决。如果上面两节课没有提前预设,让学生做完实验,对照自己的实验数据,教师适当提问,书本上说水的沸点是100℃,为什么我们今天实验的数据不是100℃呢,前面我们学过同一个用电器电阻基本不变,而今天我们实验结果是三次实验数据不一样呢,相信学生带着这样一系列的疑问去思考,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最终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我想这样学生对这两个实验的印象会深刻很多,会对大气压对沸点的影响相当深刻,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这两个结论的感受也自然就不同了。

五、分组实验被演示实验代替

16.初中趣味物理实验选编 篇十六

目 录

序 言...........................................................2 实验1 能自己跳开的纸杯.........................................5 实验2 吹不出来——神奇的兵乓球.................................6 实验3 试管自动上升.............................................7 实验4 大力士——纸............................................12 实验5 不同的承载量............................................13 实验6 测量浮力................................................14 实验7 会听话的小瓶(简易浮沉子)..............................16 实验8 冰块融化后会怎样........................................18 实验9 自动旋转的奥秘..........................................19 实验10 小船与船浆.............................................20 实验11 水的压力...............................................21 实验12 帕斯卡桶裂.............................................22 实验13 笔帽潜水员.............................................24 实验14 冲不走的乒乓球.........................................25 实验15 水中悬蛋...............................................26 实验16 火山爆发...............................................27 实验17 水球的泳姿.............................................28 实验18 空气有重量吗?.........................................29 实验19 用声音‚吹灭‛蜡烛.....................................30 实验20 有孔纸片托水...........................................32 实验21 手绢的秘密.............................................33 实验22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34 实验23 蜡烛吹不灭.............................................35 实验24 蜡烛抽水机.............................................36 实验25 瓶内吹气球.............................................37 实验26 能抓住气球的杯子.......................................38 实验27 会吸水的杯子...........................................39 实验28 会吃鸡蛋的瓶子.........................................40 实验29 瓶子瘪了...............................................41 实验30 会跳远的乒乓球.........................................42 实验31 会吹泡泡的瓶子.........................................43

实验32 这样扎气球,气球会爆炸吗?..............................44

0

实验33 瓶子赛跑...............................................47 实验34 烧不坏的手绢...........................................48 实验35 冷水也能沸腾...........................................50 实验36 可爱的浮水印...........................................52 实验37 分合的水流.............................................53 实验38 漂浮的针...............................................54 实验39 神奇的牙签.............................................55 实验40 自己会走路的杯子.......................................56 实验41 纸杯旋转灯.............................................57 实验42 飞行的塑料袋...........................................58 实验43 云的形成...............................................59 实验44 烧不断的棉线...........................................60 实验45 糖的燃烧...............................................61 实验46 变色的碘...............................................62 实验47 神奇墨水...............................................63 实验48 烛火熄灭了.............................................64 实验49 空中点烛...............................................65 实验50 食盐黏结剂.............................................66 实验51 光与彩虹(人造彩虹)...................................67 实验52 人造彩虹...............................................68 实验53 纽扣的出现与消失.......................................70 实验54 水制放大镜.............................................71 实验55 没有胶水,报纸也能贴在墙上.............................72 实验56 间歇趣泉...............................................73 实验57 米粒四射——电荷性质的魅力.............................75 实验58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76 实验59 火焰开关...............................................77 实验60 带电的气球.............................................78 实验61 感受高压电.............................................79 实验62 汤匙变磁铁..............................................80 后 记........................................................82

初中趣味物理实验选编

序 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知识有了兴趣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知难而进。也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学生有了对问题解决的追求,有了对获取知识的渴望,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物理教学改革,特别是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努力摆脱长期重理论,轻实践技能操作;重学课本知识,轻实验实践经验,脱离生产实际的错误倾向,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特别是综合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完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积极性和开发智力因素,深入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和教学手段的内涵与外延已成为必然。因此,加强学生实验技能训练,强化个体技能培养,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科学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才能,是我们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科学开发和建立趣味物理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和改革的必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科学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目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针对市场经济的激烈挑战,我们认为科学开发和建立物理趣味实验教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科学开发和建立趣味物理实验教学,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中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科学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它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外,还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高素质人才,为学习者走向社会,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打好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真正服务社会,建设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由此可见,加强对中小学学生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特别是趣味实验技能的教育与培养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

2.科学开发和建立趣味物理实验教学,是教学改革和深化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中,仍存在理论与实践比率不当的现象,仍然重视理论教学,追求理论教学质量,而忽视实验实践教学,特别是学生亲自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一部分学生思维狭窄,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够清晰,个体活动欠发达,动手能力不强等等。如何彻底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就物理教学而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引进、吸收和消化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设置多维的趣味物理实验教学,以弥补其课堂教学之不足。

3.科学开发和建立物理趣味实验教学,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有关报道,近几年我国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大量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就业带来了困

难。因此,加强中小学趣味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具备一技之长,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验实践操作技能和熟练的操作基本功,这对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拓宽知识渠道,开发智力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4.科学开发和建立趣味物理实验教学,是中小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必然。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生产、建设、服务、生活、流通等社会的各个方面有者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对知识的渴求欲望发生了新的变化,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问砂锅几根腿”的浓厚兴趣,因此,当物理老师结合物理自身教材和生活现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趣味实验活动,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知识,扩大横向联系,解决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赋予物理教学以新的内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趣味物理实验集趣味性、互动性、可操作性于一体,这样的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也解答了物理疑问,普及了科学知识。结合我校实际和器材易在学生生活中找到的特点,我们选编了以下趣味实验,以便在校内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1 能自己跳开的纸杯

准备材料:两只纸杯(或轻的塑料杯)实验步骤:

1.把两只纸杯重叠好后,搁在桌面上;

2.用手轻轻抓住下面的纸杯,用力对上面的纸杯沿水平方向吹气,上面的纸杯便会迅速地跳离开来。

实践几分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比赛,看谁的纸杯先跳起来。实验中的科学:

当我们对上面的纸杯沿水平方向吹气时,纸杯上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气压减小,而纸杯下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没有改变,气压也没有改变,这样,由于纸杯下面气压较大,就把纸杯压上去了,你也不妨试试!

这一现象是荷兰物理学家伯努利首先发现的,也就是伯努利原理。丹尼尔·伯努利在1726年首先提出的原理的内容是:在水流或气流里,如果速度小,压力就大,如果速度大,压力就小。丹尼尔·伯努利(Bernoulli,Daniel),1700年2月8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1782年3月17日卒于瑞士巴塞尔,是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医学家。

你知道吗?鸟儿、飞机等也就是这样升上天的!

实验2 吹不出来——神奇的兵乓球

实验准备:

乒乓球一个、漏斗一个

实验步骤:

1.拿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里,仰着头,往漏斗里吹气,比一比,看谁能把乒乓球从漏斗中吹出来? 2.同学们说:这还不容易吗?老师说:容易?大家试试。

3.事实告诉我们:越是使劲想把乒乓球吹出来,它越是呆在那里不动。实验中的科学:

这是因为当气流从漏斗中吹出来时,冲击乒乓球的表面,气流绕着乒乓球往上涌,这时乒乓球下部的压力比大气的压力小,因而使乒乓球

无法跳出漏斗。你越是使劲吹,乒乓球下面的气流速度越快,压力也越低,大气的压力就会把球死死地“摁”在漏斗里。

实验3 试管自动上升

思考: 你能让试管自动向上走动吗?自己亲自做做看。

实验准备:粗细试管各1支(要求粗管的内径稍大于细管外径,然后倒置,细试管将向下落)、水

实验操作:

1.先做无水的情况下,将细试管插入粗试管中,然后倒置,细试管将向下落;

2.在粗试管中盛适量的水,把细试管插入一小段,然后倒置。让水由两管之间的间隙中流下。细试管在水流下落的过程中会自动的上升。实验中的科学: 粗试管中无水时,细试管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就会下落。而粗试管中有水时,细试管上方是水,下方是空气,细试管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地球对周围物体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力。随着距离地面高度变化,大气压力也在变化,位置越高,压力越小;位置越低,压力越小。

创造:你还能用什么实验证明大气压力的存在,并感受到大气压力很

大。

大气压力的发现故事:公元14世纪前后的佛罗伦萨是何等热闹的地方,它正处在意大利的南北通衢(qú)大道上,人口已达十万,手工业工厂发达,仅毛纺厂就达三百多家,而且并不是自产自销,原料来自西班牙,染料来自埃及,产品又销到英、法。世界各地的商人南来北往好不热闹。要说文化,这里又是文艺复兴的重要基地,一些有名气的代表人物都是这里的人氏。伽利略就不用说了,还有写《神曲》的诗人但丁,画《蒙娜丽莎》的达〃芬奇,制作了《大卫》雕像的米开朗琪罗,建造了著名的无柱圆顶教堂的建筑家伯鲁涅列斯基。这里虽是扼杀了一些如伽利略那样的新文化名人,但是就连那些上层贵族人物也不能抗拒这个新文明冲击。一些上层人物也是总想把自己打扮成有知识的样子,想把自己的庭院装修得更华丽些,好向市民们和外国商人炫耀一下自己。

现时这佛罗伦萨的大公爵塔斯坎宁别出心裁,要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建一个大喷水池。他想,这种阔气谁人能比?钱是不发愁的,至于设计,他要亲自动手。他安排了水池、喷头、假山,在池山之间栽种了国外引进的奇花异树,建造了亭廊,亭间廊边遍设烛台,为的是夜间一样可以酣饮畅游。为了加大水量,他又特别吩咐管家找来了打井工人,为喷水池专挖一口井。那井也挖好了,抽水机也装好了,只差机器一转,就可珠滚荷叶,银落水面,人们便可隔着帘,披着湿雾,跳化装舞了。但这般光景公爵不准备一人独享,这是一次向全市炫耀自己学识、财富、才华和风度的好机会。这天,他选了一个良辰吉日,遍请了市内的头面人物,大工场场主、教授、艺术家,还有那些从波斯、西班牙等东西方来的富商,还特地邀请著名的诺尔鲁神父来光临新水池‚开喷典礼‛。这天刚日落西山,公爵家的大门口就车塞马呜,门内廊上亭上也早美酒侍侯,佳肴等人了。不一会儿红烛高照、华灯齐放,乐声轻轻地漫上了树梢屋檐。这时塔斯坎宁公爵举起一杯红酒,笑容满面地说:

‚各位先生,今天本公爵亲自设计的喷水池竣工,特邀你们来参观一下我的拙作,并参加我们家庭庆祝舞会,我和我的夫人及全家表示非常的感谢。让我们大家为这项庭院工程的胜利竣工来干一杯。‛

接着就听一阵酒杯相碰的叮当之声。然后公爵向早就在亭外侍侯的工匠一挥手:‚开始抽水!‛

可是这水井里的水半天也抽不到地面上,更不用说从喷头里喷出来了。那些工匠摇着抽水机的摇把累得满头大汗,只听那水好像是提到了半腰,可是咕噜一声,就像人咽了气一样,又下去了。公爵忙命工匠仔细检查一遍,每一个螺丝都看过了,8

机器完好,设计也看不出问题。现在就连公爵自己脸上也是汗津津的了。

这时从来宾席上走出一位年轻人来,他略带嘲弄地将公爵看了一眼说:‚不要费劲了,今天这井里的水是不会上来了。‛

‚你怎么知道?‛

‚伽利略说的。‛

这一句话就像是有人突然在席间放了一颗炸弹,顿时大家都惊呆了。伽利略不是早就被教会监禁了吗?怎么他的幽灵今天又出现在这里。

这青年看着这些吃惊的人们,哼了一声说:‚你们当然早把他忘了,可是不管你们忘不忘,地球照样还在转,这水照样不会听你们的话,上到地面来。下午,我刚从郊外回来,他老人家知道这里在打井,说,只要超过十米,水就别想上来!‛

‚为什么?‛

‚因为抽水是靠抽掉水管里的空气,产生真空,外面的大气压强发生作用才把水从管子里压上来。但是这压强是个死数,管子长了,它没有那么大的劲,自然就压不上来了。‛

‚什么?你说什么真空?里面什么也没有?这是不可能的。‛这时在座的一个神父立即站起来与他辩论。

‚是的,什么也没有,连上帝也不存在。‛年轻人好像很高兴有人出来应战。

‚你是谁?‛‚我是伽利略的学生。一个伽利略分子。‛

这个青年叫托里拆利(1608~1647),他崇拜伽利略,到处自称是伽利略分子,比伽利略更直率地宣传他的学说。

公爵和神父,万没想到今天这个场合能冒出一个伽利略的学生,真使他们扫兴,便恼怒地说:‚既然你发现了什么真空,就当众拿出来给大家看看。‛他们冷笑着,很为自己出了这么个绝好的难题而自豪。想瞧这青年的难堪。

青年不慌不忙地说:‚这很容易,我现在做一个实验,拿来‘真空’让你们看看。不过在看以前先讲个条件:要是实验做成了,高贵的公爵,还有尊敬的神父,你们得当众承认伽利略的学说是对的。‛

‚要是做不成呢?‛公爵连想也不想他会做成,急着反问。

‚任你们怎样处臵。‛‚好,那就马上把你送到罗马教廷去审判。‛神父急忙宣布。

他知道从伽利略被监禁后,又有一个叫佛罗伦萨中心实验学会的青年团体,还在到处实验,宣传伽利略的学说,教廷已经抓了一些。那次有一个青年拒捕,还跳楼死了。想不到今天在这里又碰见一个这样胆大妄为的毛头小子。

‚好,一言为定!‛

只见托里拆利从桌上拉过一个又细又扁的黑匣子,打开取出一瓶水银和一根有一米长、一头开口的细玻璃管,管上有刻度。他又随手拉过一只小碗,倒满了水银,再把玻璃管里也灌满,用拇指按紧开口,然后一下倒过来连手指浸入碗中,再抽出手指。只见那细管中的水银开始下落,但是当液面落到76厘米处时便不再落了。托里拆利指着76厘米以上的那一截管子说:‚各位先生,请看,这管子里就是真空,空得连空气也没有了。‛

‚可是为什么水银不再下落,让管子里再空一点呢?‛客人中有人显然对此已发生兴趣,忙插话提问。

‚对。为什么水银不再下落了呢?正是由于空气的压力。这压力就像能把井水压上来一样,它能把水银正好托在这个高度。水银的密度是13600千克/立方米,因此这水银柱的压强就是13600×9.8×0.76=101293牛/平方米,这就是空气的压

强。那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立方米,如果10米深的井管,水柱压强就有1000×9.8×10=98000牛/平方米,差不多正是大气压力;你想,井深超过10米那水还能压上来吗?幸亏公爵打的是一口水井,要是一口水银井,怕井深不到一米就要报废了。‛托里拆利说完,以嘲讽的眼神向公爵看了一眼。他就是这样年轻气盛,成心要让这帮贵人难堪。

这时客人中有人点头称是,有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个闻所未闻的新课题。

诺尔鲁神父眼看着这场面竟要让这个毛头小子左右了,也顾不得体面,忽地一下站起来说:‚你这是变魔术。你又怎么能证明上面那截管子里真的是空的呢?怎么能证明这水银柱真的是空气的压力托着呢?‛

‚别忙!‛托里拆利向神父揶揄地一笑,然后又从黑匣子里抽出一根丫形管子证实真空存在的实验。这是一根直管儿,在顶头上弯出一个变,形成一个钩子,又像根拐杖。弯头处开了个洞。只见托里拆利用一个指头堵住小洞,弯朝下,灌满水银,倒过来和刚才一样浸在水银碗里,这样长直管里又是个76厘米的水银柱,而那弯儿底部也存下一截水银,上面却出现了真空。这一个连通管里就有两截水银,两截真空了。托里拆利向大家扫了一眼,说,‚现在只要我的手指一离开这个小洞,由于空气进来产生压力,长管里的水银就会全部落入碗里,小弯里的水银就会被空气托到管头上去。这正好说明刚才这里确实是没有空气的,你们信不信?‛

‚不信?‛公爵忿忿地应道。

只见托里拆利将手一抬,那直管里的水银柱像是空中的悬物断了线,刷地一下跌落碗里,而那个弯管底部的水银倒像有一个无形的手在下面推挤,眼睁睁地升上了管的顶头,像贴在管子上一样不再下来。这时全场的人都顾不得那佳肴、美酒了,一个个伸长了脖子,都看着这根魔管。有的人还在胸前划着十字,轻轻地喊着:‚啊,上帝!‛托里拆利这时扬起头很认真但又像是在开玩笑地说了一句:‚那不是上帝,是空气!‛而公爵呢,看着这个像变魔术一样的场面,一边掏手帕擦汗,一边说:‚可能伽利略真的是对的。‛

托里拆利见公爵终于说出这句话,便收拾起他的黑匣子,一个鞠躬,飘然离去。这时半天没有插上嘴的公爵夫人看着这个扫兴的场面,才想起把管家叫来,怒斥道:‚他是怎么混进来的?‛管家怯生生地说:‚我见他夹个匣子,还以为是乐队里的人呢。‛

这就是1643年进行的有名的托里拆利真空实验。水银柱上的那段真空也就被后人称为‚托里拆利真空‛,而那种玻璃管也被叫做‚托里拆利管‛。

再说这真空试验的消息立即不胫而走。人们都竞相演示这个实验。消息传到法国,数学家布莱斯〃帕斯卡(1623~1662)不但在家里做实验,还到山上、山下对比着做。他发现空气的压力与海拔是相关的。在海拔2000米以内每升高12米,托里拆利管中的水银就要下降1毫米。消息传到法国,法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竟也放下繁重的公务来做这个科学游戏。他想的主意更为新奇,他用两个铁制的直径有20厘米的半球扣在一起,并不作任何焊接,只把里面的空气抽掉,于是无论多么强壮的大力士,一人抓住一半拉也拉不开。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球的魔力。

1654年法国勒根斯堡郊外春日融融,绿草如茵。这天,山坡下的空场上围了有上千人。草地上又是跳舞又是赛马,好不热闹。沿山坡临时搭起了台子,上面旗杖华丽,鼓乐齐鸣。原来今天皇帝、皇后也在这里与民同乐。一会儿,奥托格里克一手拿着一块他设计的半球来叩见皇上,请求为陛下表演一个科学游戏。皇上正在兴头上便欣然允诺。只见他双手将这两个半球啪地往一起一合,助手递上一个小唧筒,三下两下,差不多就将里面的空气抽光了。这球的半径不过20厘米,里面的空间顶多也只能装三个拳头。然后奥托格里克将两根又粗又结实的丝绳系在半球两边的环上,招手叫过两个大汉一边一个拔起河来。只见他们脸涨得由红变紫,双方或左或右,互有进退,而那球的两个半块倒是平平稳稳地相抱在一起。皇帝、皇后看得发呆了,刚才明明是两个随便合起来的半球,怎么会吸得这样紧?这时奥托格里克又命令两边各加到二人,加到三人。铁球呢,倒像越拉越紧。草地上千人之众鸦雀无声。奥托格里克喝了一声:‚住手。‛又干脆牵过两匹马来,一边套上一匹,两个驭手挥起鞭子,两匹马仰天长嘶一声,四蹄扣地向两边拉起来。可是那球还是依然如故。奥托格里克又将两边再各加一匹,一会又加一匹,这样一直各加到七匹健马,还是不见分晓。这时皇后忘了她那在臣民面前应保持的尊容,双唇大张,右手紧紧抓住皇帝的手腕。奥托格里克又命令两边再各加一马,驭手的鞭子甩得如爆竹炸响,马嘶啸啸,尘土飞扬,围观的人群也沸腾起来,各喊加油。只听‚嘭‛的一声,铁球终于裂成两半,两边的八匹马各带着半块小球一下冲出几百米远。这时皇后才闭口松手,喘出一口气来,皇帝的手腕也早被捏出五个指头印来。他忙将奥托格里召至台上问:‚你变的是什么魔术?这两个小半球,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吸力?‛

‚启奏陛下,这小球上的力不是吸力,是空气对它的压力。‛

‚你知道这压力有多大吗?‛

‚按托里拆利的计算,大气对物体的压力是每平方厘米10牛顿。这小球的截面积是半径的平方乘上圆周率,等于1256平方厘米,作用于它身上的力就有12560牛顿,每边八匹马每匹马要使出1570牛顿的力才能将它拉开呢。‛

皇帝闻听半信半疑。他想了一会儿说:‚这样一个拳头大小的球就要受大气的千斤压力,那朕的皇宫不早被压塌了吗?‛

‚陛下不用担心。铁球拉不开是因为里面抽成了真空,只有外面受压力,陛下的皇宫高门大窗,空气自由出入,自然不会真空,上下压力也就互相抵消了。‛

‚那我们这些人每天生活在大气里不也要被压瘪了吗?‛

‚是的,我们一般人的身体面积约两平方米,他昼夜不停地受着二万公斤的压力呢。可是陛下也不用担心,我们有口鼻可以呼吸,所以肚子里也绝不会形成真空的。‛

皇帝听到这里才知自己是一场虚惊,大可不必为此担心,脸上也有了轻松的笑容,嘉许道:‚想不到你这个市长还知道这么多新知识。‛说罢又传令摆酒,要借这明媚春光与奥托格里克及臣子们痛饮一场。草地上又鼓乐齐奏,舞姿翩翩。

实验4 大力士——纸

思考:你能想象一张纸能够举起一本书?你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吗? 实验准备:纸、胶带、1本书 实验操作:

1.把纸放在两本并排分开放的书上,使纸的中间部分悬空。把一本书放在纸的悬空处,纸张很快就会弯曲。

2.把纸卷成一个纸卷,用胶带粘好纸的边缘处。

3.把纸卷立起来,并在上面放一本书,甚至放更多的书,纸张都不会变形。

4.思考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

实验中的科学:

1.一张纸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主要取决于纸张受力时的弯矩。弯矩即纸张的受力点和受反作用力的点之间的距离。弯矩越大,纸张承受的力越大,反之越小。

2.直接把重物放在纸上,则纸的受力点和受反作用力点几乎在同一位置上。因此弯矩小,所承受的力就小。

3.把重物放在竖直的纸卷上,纸的弯矩较大,因此承受的力较多。创造: 想一想,把纸还可以折成哪些形状,以便承担压力。

实验5 不同的承载量

思考:为什么卡纸变形后,它的承载量会不同 ?

实验准备:纸卡1张(30×20cm)、相同高的纸盒两个、硬币若干枚 实验操作:

1.一张卡纸悬空平放在相同高度的纸盒上,纸上只能放两枚硬币。2.把纸卡折成波浪形状,架在相同高的纸盒上,波浪形状的卡纸上能放多枚硬币。

实验中的科学: 波浪的卡纸比平整的卡纸弯距大,其承受的力也就较大。

创造: 怎样变化卡纸,使卡纸上放的硬币更多?

实验6 测量浮力

思考:当我们躺在水面上像帆船一样漂浮着,我们都知道是水的浮力在支撑我们。但你可知道怎样测量浮力吗?

实验准备:1个弹簧秤、1把锁、1个装水的玻璃杯 实验操作:

1.先把锁挂在弹簧秤下,记录弹簧秤的刻度;

2.然后将弹簧秤下挂的锁放入水中,记录此时弹簧秤的刻度; 3.比较两次记录下的刻度,思考为什么会不同。实验中的科学:

1.锁浸在水中,会受到水对它的向上的支持力,即浮力。2.两次记录的差值就是水对铜锁的浮力。

创造: 用弹簧秤再称别的物体(比如小铁块,橡皮头等),观察不同的物体的浮力大小。

阿基米德故事——皇冠的秘密

叙古拉国王艾希罗交给金匠一块黄金,让他做一顶王冠。王冠做成后,国王拿在手里觉得有点轻。他怀疑金匠掺了假,可是金匠以脑袋担保说没有,并当面拿秤来称,结果与原来的金块一样重。国王还是有些怀疑,可他又拿不出证据,于是把阿基米德叫来,要他来解决这个难题。回家后,阿基米德闭门谢客,冥思苦想,但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他的夫人逼他洗澡。当他跳入池中时,水从池中溢了出来。阿基米德听到那哗哗哗的流水声,灵感一下子

冒了出来。他从池中跳出来,连衣服都没穿,就冲到街上,高喊着:‚优勒加!优勒加!(意为发现了)‛。夫人这回可真着急了,嘴里嘟囔着‚真疯了,真疯了‛,便随后追了出去。街上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也都跟在后面追着看。

原来,阿基米德由澡盆溢水找到了解决王冠问题的办法:相同质量的相同物质泡在水里,溢出的水的体积应该相同。如果把王冠放到水了,溢出的水的体积应该与相同质量的金块的体积相同,否则王冠里肯定掺有假。

阿基米德跑到王宫后立即找来一盆水,又找来同样重量的一块黄金,一块白银,分两次泡进盆里,白银溢出的水比黄金溢出的几乎要多一倍,然后他又把王冠和金块分别泡进水盆里,王冠溢出的水比金块多,显然王冠的质量不等于金块的质量,王冠里肯定掺了假。在铁的事实面前,金匠不得不低头承认,王冠里确实掺了白银。

实验7 会听话的小瓶(简易浮沉子)

思考:你在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过潜水艇吗?知道潜水艇为什么能浮于水面,又能潜入水中,它是怎么实现向上浮和向下潜的呢?

实验准备:废旧塑料饮料瓶(500-1000ml,透明有盖)、口服液小瓶、注射器等。

实验操作:

1.在饮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用注射器给口服液小瓶中压入适量的水,使之放入水中时只能有少部分露出水面;

2.把口服液小瓶放入饮料瓶中,然后盖紧瓶盖(如下中图),尽量做到不漏气;

3.用力挤压饮料瓶,可看到口服液小瓶下沉(如下右图)。撤去压力,可看到口服液小瓶向上浮起。用力得当,可使口服液小瓶停止在水中某一位置。注意瓶中水尽量装得满一些,残留的气体越少,实验效果越好。

实验中的科学: 小瓶放入水中由于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所以会浮于水面。当用力挤压饮料瓶时,瓶内气压增大,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口服液小瓶,使口服液小瓶重力变大,重力大于浮力,小瓶就会下沉。撤去压力时,瓶内气压变小,会有一部分水被流出口服液小瓶,使口服液小瓶重力变小,重力小于浮力,小瓶就会上浮了。用力得当,会使口服液小瓶中的水适当,重力等于浮力,小瓶就会停止在水中某一位置了。潜水艇就是这样实现向上浮和向下潜的。(如果想看到口服液小瓶中水的变化,可以在小瓶中用注射器装入有颜色的水)

实验8 冰块融化后会怎样

思考:在一个杯子中放一个冰块,然后倒满水。当冰融化后,杯内的水会溢出来吗?

实验准备: 1块冰块、2个杯子、水 实验操作:

1.在桌面上放置一个空杯子,在空杯子中放入一块冰; 2.往杯中倒满水,会看到冰块的一大部分会高出水面; 3.等待冰块融化,观察融化后,水会不会溢出杯子。

实验中的科学: 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九分之一,因此与同体积的水比较,质量变轻,自然会浮在水面上。当冰块融化时,它失去的是增加的那九分之一的体积,因此,水不会溢出。

其实冰块在水面以下的那部分,就是整个冰块熔化成的水的体积。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浮力知识对这一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吗?

实验9 自动旋转的奥秘

思考:装满水的纸盒为什么会转动?

实验准备:空的牛奶纸盒、钉子、60厘米长的绳子、水槽、水 实验操作:

1.用钉子在空牛奶盒上扎五个孔 ;

2.一个孔在纸盒顶部的中间,另外四个孔在纸盒四个侧面的左下角 ;

3.将一根大约60厘米长的绳子系在顶部的孔上 ;

4.将纸盒放在盘子上,打开纸盒口,快速地将纸盒灌满水; 5.用手提起纸盒顶部的绳子,纸盒顺时针旋转。

实验中的科学:水流产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纸盒的四个角均受到这个推力。由于这个力作用在每个侧面的左下角,所以纸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试一试: 请你试试„„

1.如果在每个侧面的中心扎孔,纸盒会怎样旋转 ? 2.如果孔位于每个侧面的右下角,纸盒将向哪个方向旋转 ?

实验10 小船与船浆

思考:看过划船吗?亲自动手划过船吗?知道船在水上为什么会向前移动?

实验准备:剪刀1把、纸板1块、橡皮筋1条、脸盆及水1盆 实验操作:

1.剪下长约12厘米×8厘米的硬纸板 ;

2.一端剪成尖形为船头,另一端中央剪下约5厘米的缺口为船尾 ; 3.剪一块约3厘米×5厘米的纸板做船浆 ; 4.用橡皮筋套在船尾处,并将船浆绑好 ; 5.将纸板桨逆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前移动 ; 6.若把纸板桨顺时针转紧橡皮筋,小船向后移动。实验中的科学: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纸板桨在逆时针转动时,会向后拨动水,所以船会向前行驶;相反的,船就会向后行驶。

2.纸船运动的力量,是来自橡皮筋扭转的能量。

延伸: 仔细观察划船的动作,它造成的水流方向和船行方向有什么关系呢?

实验11 水的压力

思考:你们知道水压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吗?

实验准备:1个装牛奶的矩形竖直纸盒、1卷胶带、1个钉子、水若干、平盘

实验操作:

1.放好牛奶盒,用钉子在任意一个侧面戳三个孔。三个孔的位置分别是底部、居中和上部。

2.用胶带把三个孔封住。3.将纸盒中加满水。

4.将平盘放在有孔的侧面的下方,将胶布撕开。观察三个孔的喷水有什么不同。

实验中的科学:

1.实验发现,从底部流出的水喷射得最远,其次是中部的水,喷得最近的是从顶部喷出的水。

2.水的压力由深度决定,水越深,压力就越大;水越浅,压力就越小。

创造: 如果你会游泳,你可以在水中感受水的压力。使头位于水深不同的位置,你会感受到耳朵受到的压力是不同的。

实验12 帕斯卡桶裂

思考:塑料瓶侧壁划上几条刀痕后再装满水,为什么水不会从刀痕处流出来?

实验准备:塑料瓶一个、刀子一把、橡皮筋一根、漏斗一个、吸管、橡皮泥

实验操作:

1.拿一塑料瓶,在其侧壁用刀子平行于侧壁划几条刀痕(要将侧壁划透),再用橡皮筋将这个塑料瓶在刀痕处拦腰箍紧.在塑料瓶盖上穿入一段吸管,用橡皮泥密封;

2.取一漏斗与吸管相接;

3.手持漏斗与瓶口相对齐,然后往漏斗内注水,使塑料瓶和漏斗装满水为止,此时塑料瓶的刀痕处不出水.将漏斗举高,就可见刀痕处有水流出来。

实验中的科学:一个容器里的液体,对容器底部(或侧壁)产生的压力,可以远大于液体自身的重量。容器底部(或侧壁)受到的压力与该处的深度有关,深度越大,所受压力就会越大。

阅读材料:为了证明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桶,在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桶压裂了,桶里的水就从裂缝中流了出来。原来由于细管子的容积较小,几杯水灌进去,其深度h很大。

一个容器里的液体,对容器底部(或侧壁产生的压力远大于液体自身的重量,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建造得宽一些。潜水员穿特制潜水服且控制下潜深度。就是这个原因。

实验13 笔帽潜水员

思考:潜水艇为什么能潜入水下,又能回到水面呢?我们来做一个“潜水员”的玩具吧!

实验准备:塑料笔帽1个、橡皮泥1块、水1杯、矿泉水瓶1个 实验操作:

1.将橡皮泥粘到笔帽底部。(笔帽一定不要有洞)2.在水瓶中完全灌满水,把笔帽放进瓶子,拧紧瓶盖。3.用力挤压瓶子,观察笔帽沉下瓶底。4.松开手,笔帽又回到瓶子顶部。实验中的科学:

1.笔帽里的空气使它漂浮。

2.用力挤压瓶子,水被压进笔帽,笔帽变重并下沉。3.松开手,水流出笔帽,笔帽变轻并上升。想一想:你还能制作一个不同的潜水玩具吗?

实验14 冲不走的乒乓球

思考:为什么水不能把乒乓球冲走? 实验准备:乒乓球一个、脸盆一个 实验操作:

1.拿一个大洗脸盆,放在自来水龙头底下,打开水龙头,先放进半盆水;

2.然后取一个乒乓球放在水流落点处,只见乒乓球被牢牢“禁闭”在水流里,好像被吸住了,无论你把水开得多大,都不会把它“赶出来”。

实验中的科学:贴近乒乓球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外层的水流速小,压强大,而且四周的压力基本相等,所以只看到乒乓球在水里不断翻滚,却永远无法逃脱,除非关闭水龙头。

能证明流体(气体和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小实验有好多,下面就是几例。

试一试:将乒乓球换成其它材料制成的球,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实验15 水中悬蛋

思考:想一想能用什么办法使鸡蛋在水中不漂起又不沉下,而是悬浮在水中?

实验准备:玻璃杯两个、水、食盐、蓝墨水、筷子、鸡蛋 实验操作:

1.在玻璃杯里放三分之一的水、加上食盐,直至不能溶化为止。2.再用一只杯子盛满清水,滴入一两滴蓝墨水,把水染蓝。3.取一根筷子,沿着筷子,小心地把杯中的蓝色水慢慢倒入玻璃杯中。

4.玻璃杯里下部为无色的浓盐水,上部是蓝色的淡水。5.动作轻而慢地把一只鸡蛋放入水里,它沉入蓝水,却浮在无色的盐水上,悬停在两层水的分界处。

实验中的科学: 生鸡蛋的相对密度比水大,所以生鸡蛋在水中会下沉。盐水的相对密度比鸡蛋大,鸡蛋就会浮在盐水表面。

试一试: 你能换其它溶液来做这个实验吗?

实验16 火山爆发

思考:你知道吗?一种水会飘在另一种水的上边,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水下的“火山”喷发,来观察这个现象吧!

实验准备:玻璃缸或盆1个,冷热水若干、墨水少量、带盖的小瓶1个

实验操作:

1.在玻璃缸中倒入3/4的冷水。

2.在小瓶中装满热水,加入几滴红墨水,拧紧瓶盖,并摇晃均匀。3.把小瓶放在缸底并拧开盖子。

4.观察红墨水喷向水面:热的染色水在冷水的上面形成了一层。实验中的科学:

瓶子里的红色热水密度较小,会向上升,这样看上去就像“火山爆发”。实验时冷热水差别越大越好。

实验17 水球的泳姿

思考:水球在冷水里和热水里的沉浮一样吗?

实验准备:透明玻璃杯2个、小气球1个、冷水、热水各半杯 实验操作:

1.将小气球灌上水,在气球口上用细绳系紧 ; 2.把水球放在冷水杯子里,水球浮在冷水里 ; 3.把水球放在热水杯子里,水球沉在水底。

实验中的科学:冷水和热水的密度不同,冷水的相对密度比热水的密度大,所以水球在热水中会下沉,在冷水里会浮起来。

创造:冷水和热水的密度有大小之别,你能用其他试验来证明它吗?

实验18 空气有重量吗?

思考:你们知道吗?空气也是有质量的。怎样证明空气也有质量呢?

实验准备:1架天平、2只一样重的气球、打气筒 实验操作:

1.把两只气球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天平保持平衡。2.拿起另一只气球,给气球打气并将气球口系紧。

3.将打起气的气球放到天平的一端,没打气的气球放到天平的另一端,观察天平是不是还平衡?

实验中的科学:

1.两只气球在打气前,质量相等,因此天平保持平衡。2.打气后的气球增加了气球内空气的质量,因此,天平偏向打气后的气球一端。

3.如果是带有指针刻度的天平,就能测出空气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空气的重量。

创造:你能用其它方法证明空气是的重量的吗? 说说看,做做看。

实验19 用声音“吹灭”蜡烛

实验准备:田径比赛时用的发令枪,蜡烛,大一些的抛物面反射镜一对(或小铁锅一对),直径30cm、焦距8cm的抛物面反射镜,光具座,烛台,十字夹,试管夹,铁架台等。

实验操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将直径及焦距相同的两个抛物面反射镜分别固定在铁架台上相向放置,间距约60~70cm,间距的大小是依照抛物面反射镜或锅的大小灵活而定。

(2)在两个抛物面反射镜下方放置一个光具座。

(3)测定抛物面反射镜的焦距。方法一:应用公式求之;方法二:在阳光下借用一把直尺测量。

(4)在两个抛物面反射镜的中间放一支或几只点着的蜡烛,在左边反射镜的焦点处也放一只点着的蜡烛。

(5)在右边的抛物面反射镜的焦点处打响发令枪,就可以发现左边反射镜焦点处的蜡烛熄灭了,而两抛物面反射镜中间其他蜡烛并未被“吹灭”。

实验中的科学:声音具有能量,它表达了物体的振动,当声音传递到人

耳引起耳鼓膜振动时,我们可以感觉到声音。它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声波。下面介绍用声音“吹灭”蜡烛实验。

抛物面反射镜起着把声音集中到一点(焦点)的作用,在声音集中的地方点着一支蜡烛,“啪”的一声枪响,声音在两个抛物面反射镜之间传播—反射—传播—反射—会聚,通过左边抛物面反射镜焦点处声波最强,能量最大,空气的振动就集中于那一点,蜡烛就被“吹灭”了。而中间其他蜡烛未被“吹灭”的原因是它们所处位置的声波强度不如焦点处。

实验20 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实验准备: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实验操作: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小孔; 3.用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实验中的科学: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实验21 手绢的秘密

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

实验准备: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 实验操作:

1.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2.让水冲在手帕上。

3.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4.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实验中的科学:

1.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手帕上有小孔,杯子内外气压相等,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杯子倒转过来时,手帕上的小孔被水堵住了,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水就不会流出来。

创造: 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

实验22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盖垫板,杯口朝下时,垫板会掉下来吗? 实验准备:玻璃杯两个、水、塑料板一块 实验操作:

1.将玻璃杯里装满水。2.用垫板盖好杯口。

3.一只手扶杯子、另一只手按住垫板。4.用手扶住,将杯口翻转过来,使杯口朝下。

实验中的科学: 垫板覆盖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为杯外空气压力的作用,垫板就不会掉下来。

试一试: 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满或没有水,塑料板会怎样,请你试一试?

实验23 蜡烛吹不灭

思考: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实验准备: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实验操作:

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实验中的科学:

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漏斗的宽口端空气的流速小,压强大,蜡烛不容易被吹灭,而且火焰还会向上冲。

2.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实验24 蜡烛抽水机

思考:你知道抽水机是怎样将水抽出来的吗?

实验准备:玻璃杯、蜡烛、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纸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许、火柴、水半杯

实验操作:

1.先将塑料管折成门框形,一头穿过硬纸片 ; 2.再把两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 ;

3.将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同时将水注入右边玻璃杯中 ;

4.在放蜡烛的杯子口涂一些凡士林,再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纸片盖上,并使塑料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杯子水中;

5.水从右边流入左边的杯子中。

实验中的科学:蜡烛燃烧用去了左边杯中的氧气,瓶中气压降低,右边杯的大气压力使水向左杯流动,直到两杯水面承受的压力相等为止,到那时左杯水面高于右杯水面。

实验25 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实验准备: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实验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

4.用气筒向红吸管处充气将气球打大 ;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 6.用气筒再向红吸管处充气将气球打大 ;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实验中的科学: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实验26 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实验准备: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实验操作:

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 5.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实验中的科学: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气压变小,因此空气可以把气球压向杯口。

创造: 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实验27 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实验准备: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实验操作:

1.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实验中的科学:

1.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2.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气体温度逐渐降低,气压降低,在杯外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 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

实验28 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实验准备: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实验操作: 1.熟蛋剥去蛋壳。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3.将纸条点燃后扔进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实验中的科学:

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29 瓶子瘪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 实验准备: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实验操作:

1.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2.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盖。3.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

实验中的科学: 瓶子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

创造: 如果瓶子里气体的压力比瓶子外空气的压力大,瓶子会变成什么样子?

实验30 会跳远的乒乓球

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脚杯中,你怎样吹气,球才会跳出杯子呢? 实验准备:高脚杯2个、乒乓球1个 实验操作:

1.把两个高脚杯并排放置 ; 2.将乒乓球放在第一个杯子中;

3.从不同角度吹气,看看乒乓球有什么状况:对着球的侧面吹气;对着球的上方吹气。

实验中的科学:

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高速前行的火车,不能靠得太近,可能被吸过去,发生危险,就是这个原因。高速前行的火车带动空气流动---压强小,背后的大气压强大,产生一个压强差,会将乘客推向火车。

2.向球的侧面吹气,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个杯子里去(或跳出来);

3.向球的上方吹气,上方压力变小,乒乓球会浮起来,继续吹,就跳入第二个杯子去了。

创造:换个新方法也能让乒乓球跳到下一个杯子里。

实验31 会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样吹泡泡的吗?

实验准备:饮料瓶1个、冷热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盘子1个、橡皮泥1块、吸管若干

实验操作:

1.将吸管逐一连接,形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2.将吸管放入瓶中,并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后把瓶子放置在盘子中。

3.弯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进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4.向瓶子壁上浇热水,杯子中的吸管会排放大量气泡。5.向瓶子壁上浇冷水。

6.玻璃杯中的水会经过吸管流入瓶中。实验中的科学:

1.因为塑料瓶很薄,于是热可以穿过瓶壁,使瓶子中的空气变热。2.瓶子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

3.水中的气泡就是空气膨胀时,被挤出瓶子的空气。4.瓶子中的空气遇冷时收缩。

5.瓶子中的空气收缩时,水便占据了剩余的空间。创造:瓶子盖太紧时,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开它吗?

实验32 这样扎气球,气球会爆炸吗?

实验准备:气球,细线,透明胶布(或橡皮膏),钢针 实验过程

1.给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

2.用一块透明胶布(橡皮膏也可)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

你想想看:气球会不会“啪”的一声爆炸吗?

实验中发生了什么:你也许认为气球要爆炸了吧!其实,气球并没有“啪”的一声炸掉。

实验中的科学: 在一般情况下,用针扎破气球,气球肯定会爆炸;现在的情况不同,你会看到气从针孔处徐徐冒出来,气球却像泄了气的车胎一样慢慢地瘪下去。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气球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橡皮和胶布对这种压力的反应各不相同。当压缩空气从气球扎破的地方冲出时,橡皮脆而薄,气球皮一下就被撑破了,同时发出很大的破裂声。透明胶带比较坚固,它可以抵住压缩空气冲出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这个实验的原理,已经被人们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防爆车胎就是据此原理制成的。

防爆轮胎学名又叫“泄气保用轮胎”。英文缩写RSC。充气后的轮胎胎壁是支撑车辆重量的主要部位,特别是一些扁平比(扁平比是轮胎高度与宽度的比)较大的轮胎,胎壁非常“肥厚”,“爆胎”严重时通常会导致胎壁的瞬间崩溃,从而使轮胎瞬间失去支撑力,导致车辆重心立刻发生变化,特别是前轮驱动车的前轮爆胎,爆胎后瞬间的重心转移很可能会使车辆失控。

如果驾驶者没有爆胎后驾驶经验(大多数人都没有),可能会做到错误的驾驶动作(例如急刹车),这将导致车辆无法挽救的失控。

爆胎是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特别是在高速公路爆胎。据统计,国内高速公路70%的意外交通事故是由爆胎引起的,而时速在160公里以上发生爆胎死亡率接近100%。

给车辆配置“防爆轮胎”就最大程度的解决了令人担心的安全问题。不过,真正称得上的“防爆轮胎”是军用的6×6、8×6等轮胎越野装甲车,它们的轮胎里设计了专门的金属条,即使遇到炮火弹片击穿也能保持轮胎不会发生形变,继续前进。普通的民用“防爆轮胎”虽然做不到如此强悍,但其“防爆”原理是基本一样的。

RSC轮胎与传统轮胎的不同之处包括防爆特性、加强的侧壁、附加的气门嘴条带和高耐热性的合成橡胶材料。

RSC在轮胎泄气的情况下,车辆仍然可以80公里/小时的车速行驶250公里。

RSC防爆轮胎之所以泄气后不会垮下,主要是因为加厚的橡胶侧壁,即使失去气压,侧壁也能够支撑车辆的重量,不会导致严重

的变形,因此轮胎爆胎后并不会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甚至车主有可能感觉不到。

为了防止轮胎变形后脱离轮圈,轮圈是经过特殊设计的,轮圈上的凸峰能够防止轮胎在压力突然下降后脱离。装备防爆轮胎的车辆,在细小的泄气发生时,可能车主不会发觉,因此RSC还包含了安装在轮圈上TPI电子警告系统,一旦轮胎压力开始下降,RSC立即向驾驶者发出警告。毕竟,轮胎气压不足总是危险的。

宝马的RSC防爆轮胎是德国大陆(马牌)产品,其防爆胎的设计原理是利用坚固的侧壁提供支撑。而另一种防爆轮胎的设计方案,则是在里面安装一个被称作固定圈的装置,这个固定圈可以从内侧支撑轮胎,从而使轮胎不至于被压坏,同时还能防止轮胎从轮胎垫圈上脱落。

实验33 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砂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实验准备: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砂子,水,长方形木板两块,两本厚书,烧杯2个,天平一台

实验过程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一个瓶子中,将砂子倒入瓶子中(水和砂子重量相等);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实验中看到了什么: 装水的瓶子比装砂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实验中的科学:砂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砂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赛吧!

实验34 烧不坏的手绢

实验准备:手绢1块,大号镊子1把,酒精和水适量,杯子1个,火柴1盒。

实验步骤

(1)把一块普通的手绢浸在一个有透明液体(酒精和水以2:1比例混合)的杯子里,用镊子按几下,让手绢全部浸湿;

(2)用大号镊子夹住手绢的一个角,把它从杯子里夹出来,然后用火柴把手绢点燃,只见烈焰腾腾,好像手绢立刻就要被烧成灰烬。等到火焰逐渐小了以后,迅速抖动手绢,使火焰熄灭。

实验中发生了什么: 你会惊奇地发现,手绢仍然完好无损。实验中的科学:酒精与水混合,其燃点会降低。杯子里的液体是两份酒精和一份水混合而成的。浓度100%乙醇的燃点为75摄氏度,与水混合浓度越低,燃点越低,燃烧时的烈焰是酒精在燃烧。酒精燃烧时发出的热量被水吸收了,使得温度不能达到手绢的燃点,所以手绢是不会被烧坏的。

为了说明上面道理,我们还可以做下面的实验。找一根比较粗的铜棒或者直径10厘米左右的实心铜球,用手绢把铜棒紧紧地包起来,然后再把裹紧铜棒的手绢放在酒精灯上烧,边烧边慢慢地移动裹紧铜棒的手绢,不要让火焰老是集中烧在一个地方。一会儿,把手绢打开,你会发现手绢并没有被烧坏。这是因为手绢是紧贴着铜棒的,在火焰上加热

上一篇:中国新能源企业情况下一篇:关于伤感文艺句子说说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