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结对子公开课的研讨反思

2024-08-13

英语教师结对子公开课的研讨反思(精选14篇)

1.英语教师结对子公开课的研讨反思 篇一

摘 要:“生本”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作用。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从一堂英语公开课出发,结合“生本”教育理念及新课标理念,从四个方面对这节课如何体现学生自主、教师如何适时引导进行反思,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生本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生本教育在我校开展以来初见成效。本人有幸能在全校展示一堂“生本”理念下的公开课。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仁爱版七年级Unit 7 Topic 3 We Had a Wonderful Party第一课时Section A。下面结合本节课,粗浅地谈谈学生在课堂上如何体现自主,教师又是如何发挥引导作用的。

一、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前置任务,做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帮助者和欣赏者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很强的求知欲,但持久性比较差。他们争强好胜,思维方式逐渐从感性转向理性,喜欢“钻牛角尖”,关注所有人给予的评价。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让学生探讨新目标语言――一般过去时的特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经过认真分析教材,研究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初步整合教材内容后,我设计了探究型前置作业。通过给出一个非常有趣的包含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两种句型的小谜语,让学生一边寻找答案,一边从已经学过的现在进行时句型特点入手,以旧引新,抓住重点,总结本课新目标语言――一般过去时的特点。在学生以使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自己自主学习探究前置作业成果的过程中,当学生陷入僵局时给出几个词进行引导,当学生偏离重点时及时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当学生给出精彩看法时给予眼神、肢体、语言的欣赏与表扬,这时候教师既是推动者、帮助者,也是欣赏者。

二、明确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任务,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学生对目标语言的特点初步掌握后,就进入课堂交流活动中。课堂交流是“生本”课的中心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本课为了明确各组成员的任务,在合作之前我给学生做了示范与提示,这样学生可以做到任务明确,也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在让学生通过了解课文中Jane,Helen,Sally和Tom昨天做过什么事情之后,设置一个调查任务,即调查“你的组员昨天做了什么”。学生分工合作,体验到相互帮助、相互依赖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深入其中,做好参与者与合作者。

三、鼓励全班交流、展示与评价,做好补充者、评价者

新课程标准的六条先进理念中有一条:要“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将已经学会的目标语言运用于真实的情景交流中,自编自演小组对话,进行全班展示,这是“生本”课的高潮部分。学生的全面参与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转换了师生的角色。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教师成了“导演”。每组学生编的对话内容不一,但紧扣本课重点――使用一般过去时,教师把好舵,学生同时成为表演者和评价者。他们在观看其他小组表演时聚精会神,点评生动有趣,而且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教师及时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利用课堂已生成资源,补充教学内容。在最后的小结反馈中,本课采用了学生对完成前置作业的自我反思,对前置作业满意度进行自评、组长评、教师评,让评价方式更多元化、丰富化,激发了每个学生的自信与参与热情。

四、课上及时记录,课下及时整理,做好反思者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集体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做好记录,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简单的几个词,课下及时整理成文,做好反思者。如本课前我内心对学生总是不放心,而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实在让我惊喜。我及时地在相应环节记下了“惊喜、相信、不限制”这样的词。课后整理时我这样写道:“因为对学生不放心,在课堂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挥。生本教育――以生为本,确实要求我们相信学生,给他们机会。也要相信孩子们带给我们的会是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生本之路漫漫,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生本”,在钻研教材、研究教材上多下工夫,使生本课堂中学生的活动更加到位,教师的点拨更能起到一针见血、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2.英语教师结对子公开课的研讨反思 篇二

接到任务后, 我陷入无法自拔的思索之中。《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已经在中学语文教材存在多年, 对于这篇课文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很高、很深的境界,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创新设计, 谈何容易。

创新, 意味着必须有所突破, 必须尽可能地抛弃传统。因此, 我强迫自己不看教参, 不查阅网上的任何教学设计, 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课文, 一次又一次地翻阅《现代文学史》上关于鲁迅部分的内容, 一回又一回地研读《文艺理论》中关于文学风格和文学接受方面的理论。但是, 五天过去了, 脑海当中还是一片混沌, 感觉思路就在眼前, 却又像雾里看花, 朦胧而不可得。大概是过于沉湎于这种思考, 当晚我在梦中又回到大学时代, 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再次出现在脑海当中, 于是灵感翩然而至, 便有了这样一个设计。

一、创新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

(一 ) 导入

著名作家晓雪在《散文家谈散文》中曾这样评价过鲁迅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那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 从中感受这位“新文化运动主将”的深沉与冷峻。

(二 ) 学前准备

在研读课文之前, 请同学们先想一想, 鲁迅的深沉冷峻是指什么而言?

深沉, 是指鲁迅深沉的情感;冷峻, 是指鲁迅冷峻的批判。

(三 ) 感受鲁迅深沉的情感

(四 ) 体味鲁迅冷峻的批判

(五 ) 本课总结

1.朗 读72页 注释 (3)

2.总 结

鲁迅抱着学医救国的美好愿望来到日本, 然而, 一声刺耳的“万岁”彻底击碎了他童话式的幻想。但是, 也正因为这一声“万岁”, 使得鲁迅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弃医从文” 的抉择。从此, 鲁迅以笔为刀, 开始了“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人生篇章。

胸怀祖国和正义, 对待朋友和人民, 像火一样热情;对待敌人和丑恶, 像冰一样冷酷。这, 就是伟大的鲁迅, 这, 就是深沉而冷峻的鲁迅!

(六 ) 拓展 、实践

作业:自行阅读《<呐喊>自序》, 进一步了解鲁迅。

板书:

藤野先生

鲁迅

深沉:对老师深沉感激和怀念、对祖国深沉的热爱

冷峻:对国民劣根性和军国主义辛辣的批判

(铁肩担道义 , 妙手著文章 )

二、教后反思

(一 ) 关于创新的认识

吴靖国指出, 教学创新乃是“有所变, 有所不变”。其中, 所谓的“变”是因应环境而产生, “变”所指涉的是教学方法与策略, 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教学, 针对原有的教学进行改变, 无论是融合还是取代、调整, 皆可称为教学上的创新。教学创新可以是一种创意性的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新颖的方法、策略与过程, 使教学活泼、有变化,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增强学习效果。学者吴清山曾为创新教学下过时代定义, 他提及“突破教师传统窠臼、符应知识经济社会需求、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因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由此可知, 教学方法与策略不该一成不变, 而必须因应时代的移转、变迁, 随着人事、时、地、物 而持续创 新 , 如此才能 达到有效 学习的最 终目的。

吴靖国所指的“不变”, 则是教师自我的定位与功能, 亦即教育的本质不能变。因此, 无论社会如何变迁, 教育活动如何变化运作, 仍需要是合乎教育本质的, 必须是合于价值、合于认知及合于自愿的教育规准。在此不变的基础上, 谋求各种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改变, 其“变”才有方向与价值, 才是教学创新的本意。

(二 ) 关于积累和灵感

在我读大三的时候, 适逢辽宁省专家组对我校做本科学位授予权的验收, 其中一个验收项目是对学生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 沈阳师范学院的一位专门研究鲁迅的教授曾向在座的二十几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认为鲁迅作品的整体风格是什么? ”当时会场内一片寂静 (《现代文学史》上没有明确说明, 我们的老师也没讲) 。看到这种情况后, 那位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学了这么多关于鲁迅的东西, 对于鲁迅的深沉冷峻这一学术界的普遍评价是应该了解的。”当时, 出于对无知的羞愧, 我牢牢地记住这句话。所以, 尽管已经过去很长时间, 当接受研讨课任务的时候, 这句话成为我这篇教学设计的灵感来源。本次我参与研讨课第一个感受就是: 创新的灵感, 来自于平时点滴的积累。

(三 ) 关于经典课文的创新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 是因为它以独特的魅力、感人的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性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种艺术性正是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然而, 因为考试形式和内容的原因, 经典往往被一个个“经典”的知识点所取代。用两三个课时学完一篇课文, 学生掌握更多的是能够应付考试的内容, 对于这篇课文真正的艺术价值却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我认为, 这样的教学, 即使考取再高的分数, 也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悖的。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是白话小说的奠基人, 是彰显新文化运动实绩的代表作家;是现代文学史不能回避, 也无法回避的一个人物。既然学生学了很多鲁迅的文章, 就应该对鲁迅的文章风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评价。基于这样一种思考, 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深刻理解鲁迅的深沉和冷峻, 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 让学生对鲁迅的文章风格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藤野先生》这篇课文 , 已经存在于中学课本中几十年了。关于这篇课文的研究, 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深刻的程度, 其中很多见解已经被广泛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 似乎已经很难再有所创新和突破, 能做的只是在具体授课时的精彩生动。但这次我以“深沉和冷峻”作为切入点和授课目标, 还是让所有听课的老师和学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说明, 对于文学作品的再创造, 对于教材的钻研是永无止境的。关键是要有创新的意识和信心, 有研读教材的钻劲。我认为, 这也许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革新的根本途径和源泉。

(四 ) 关于预设和生成

课前的预设是授课成功的关键。当我们设置好某个环节, 并预料到在授课时学生解决有困难时, 就会精心准备各种解决方案。但是, 如果你认为解决方案不一定有效时, 则千万不要因为对这个设计的喜爱而把希望寄托在学生的精彩发挥上, 而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预设是有问题的, 或是不恰当的。例如环节二“鲁迅的冷峻是指什么而言”这个预设, 在授课前我和另外两个老师都预想到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很困难。我对我的几个解决方案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但是还是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结果, 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学生只是 给出了一 个“冷峻的 语言”这样 一个相似 的生成其实, 问题的根本所在就是这个预设是错误的。冷峻就应该指的是冷峻的语言, 是鲁迅用冷峻的语言批判和讽刺。我认为这是我本节课最大的一个失误。如果我当时能够清醒地认识 到这个预 设是错误 的 , 而不是有 难度 , 从而做出 调整对于那 个答出正 确答案的 同学就会 及时地给 予肯定和 鼓励, 而不是一带而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是在老师的明确下被动接受的, 而是主动探求而得的, 对鲁迅的冷峻的理解也应该更加深刻。“精心的预设会带来精彩的生成”这句话值得我们铭记。

(五 ) 关于课外材料的处理

在授课过程中, 运用课外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方法。但是, 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课外材料是为课文服务的。对于研读课外材料的方法和深度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定, 而不能盲目地大加解读。否则就会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或者从课外材料获得认识而不是从课文中获得认识。我的设计中关于《自题小像》的处理, 目的是让在学生完成对鲁迅深沉的爱国情感的把握后, 通过读懂鲁迅自我评价的诗, 加深学生对鲁迅爱国情感的理解, 并引出这一环节的小结。所以我通过幻灯片给出译文, 然后让学生齐读原诗, 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深沉情感。如果再利用一些时间研读这首诗, 则是没必要的, 是违背“课外材料是从侧面服务文本”的原则的。

(六 ) 关于取舍问题

像《藤野先生》这样的课文, 值得讲和要讲的东西太多太多。如果教师把所谓的知识点全部讲到, 那么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把握重点和提高自主研读的能力。所以, 我们要观其大略, 把握主旨, 大胆地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和授课, 让学生真正以语文、文学的规律解读课文, 那么那些没有讲到的问题, 他们是能够自主解决的, 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

3.英语教师结对子公开课的研讨反思 篇三

[关键词]英语 教学设计 反思 阅读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对英语学习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在英语阅读能力方面的提高也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方面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研究教材和教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英语课堂活跃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导课堂,教师成为课堂的引路者,让学生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这种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也是我的教学目标。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效率,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2014年12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所举行的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并在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这堂公开课的备课和磨课中,我收获颇丰,并且对于教学环节也有了很多的反思。

这节课的主题是讲述一个在伦敦留学的中国女孩谢蕾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最终取得学业上的成功的。这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阅读课,为了打破以往英语阅读课死板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我巧妙地运用自己所制作的小电影、图片以及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阅读任务,并且通过填空、找信息、欣赏语句等形式训练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让整堂课充满了学生的笑声,也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了学习英语的自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课的效度。现在,我想就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带给我的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导入环节:在欣赏自制短片中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Warming up部分,我运用了一个有各国标志性建筑的图片和朴树演唱的《平凡之路》作为背景音乐所制作成的小电影来引入话题,让学生自由谈论问题:If you have a chance to go abroad,which country would you like to visit?因为在电影中所出现的国家学生们都很熟悉,在背景音乐的感染下,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被调动起来,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活跃,课堂气氛也热闹起来。紧接着,我用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几所世界著名的大学,学生们被这些大学美丽的校园风光所吸引,很好奇地想知道如果有机会,他们会选择哪一所,这时利用快速抢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就很快融入阅读中,想知道如果出国学习会有哪些问题和如何处理,这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阅读的话题。

在导入部分的设计利用了学生很熟悉的图片和歌曲,用电影的形式进行展示,既新颖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让课堂从开始就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紧接着又利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真正起到热身的作用,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做了充足的准备。

二、阅读环节:在愉悦活动中完成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在Reading部分,我分别给出了四个任务点:1.快速了解关于课文主人翁的背景知识,这是在听课文听力的同时快速完成的;2.找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完成搭配题,这是在快速浏览各段落的情况下完成的;3.找词填空,题型就像高考题中的任务型读写,这是在仔细阅读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的;4.语言欣赏部分,让学生在欣赏语句的同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语言点的运用,并且通过及时的题目练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在这四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我一直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每个任务都会有一个小组的负责人去带领大家去完成,他们很好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小组活動一直贯穿于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了解在国外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在阅读中依次运用了“略读”“跳读”“细读”三个步骤,在处理课文的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这其中,“略读”部分尤为给我带来很多思考,在快速寻找答案的同时,播放着课文听力,这样也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听力,但是课堂时间很有限,学生在快速找问题答案的同时能否认真去听课文,这一点在以后的阅读课中有待于进一步去探索。

在阅读部分的设计运用了学生很熟悉的一些题目,利用多媒体的播放让课文的整个故事呈现于屏幕,一环紧扣一环,让学生置身于其中,找寻问题的答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但是可能有些题目的设计有些难度或者是留给学生完成的时间有限,个别学生的完成质量不是很高,这在今后的阅读设计中值得注意。

三、讨论环节:在积极的讨论活动中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

在Discussion部分,我给学生提供一个场景,并且呈现相应的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谈论:If you want to study in London as Xie lei,you go to ask for some information,how will you organize your ideas?Suggested questions:

1.Whats your preparation course in England?

2.Where do you live in University?why?

3.Is it study hard in England?Is your tutor satisfied with your first paper?

4.How do you have a bMance between study and a social life?

5.When you miss your famfly,what will you do?

这些问题的设计都出自课文中,作为阅读课输出的部分,这部分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为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手段。在讨论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设计让他们各组进行比赛,学生表现好的话就可以给自己的小组加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也呈现了很好结果。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学生可能因为公开课紧张的缘故,在台上的表现不是那么的自信,有些单词的发音不是那么准确,这也为我以后阅读课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在上课之前应该强调学生对课文的预习,也更应该在英语的学习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反思

通过这节阅读公开课,我体会到了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英语阅读课的“热身”活动中,应该利用学生熟悉的话题去导人话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和音乐等多种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也使热身能够起到真正的作用。

在阅读环节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题目的设计上要敢于打破传统,更加灵活,多设计一点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强化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题目。这样的阅读训练才会更有成效,这样的英语阅读教学才会很有效。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在以读促写方面做出更多大胆的尝试,让我们的英语阅读课堂更有教学成效。

在小组活动方面,要设计出很好的与课文相关的活动,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热情参与其中,并且可以适.当地引入竞争的活动,这样的课堂氛围会更加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更加高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现英语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培养。这一点在今后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加强。

4.一堂高一作文研讨课的教学反思 篇四

这堂课的课前教学设计如下: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两篇作品《政治老师的那点事》 、《父亲的游戏》,学生阅读并评价;然后,让学生阐述评价两篇作品优劣的理由,并引出本次训练重点“写出人物的个性”;接着,教师重点介绍写出人物的个性的三种主要方法,①写好肖像,以形传神,②刻画眼睛,反映内心,③写好行动,扣住细节,形神兼备 ,并分别结合名家名作中的形象(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祝福》中的祥林嫂、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加以点拨;最后,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当场写作,分小组评阅,推荐优秀作品朗诵,请学生作出评价,教师总结归纳。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课前设想基本到位,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以下是我总结的本堂课的成败之处。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写作兴趣。

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较多的处于一种低效的状态,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写作兴趣无法调动起来。要让学生写得好,写得生动形象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作文课堂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写作文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乐写”才有可能“善写”,也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让作文课堂生动有趣,我选取了本班学生的习作作为范文和病文,让学生们自己去评价。

看到了写自己的政治老师的文章,而且又写得比较形象生动,学生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很准确的指出了写得生动形象的原因,让我很自然的过渡到了“写出人物的个性”的方法讲解,更可喜的是,这次兴趣激发让整堂课都保持了活跃的气氛,无论是写作还是评议,学生都保持了高度的热情,较为顺利的保证了教、学的目标达成。

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明确化

作文教学是语文老师最头痛的地方,学生没有东西写,不愿写,在逼迫之下写出的东西没有血肉,没有情感。笔者认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在“简单”上下功夫。

所谓简单,首先是说教学内容要力求集中简约(这与精心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并不矛盾),课堂教学设计要精心但却不能精细。有时在一定的课堂情境下,可以搁置、放弃或者调整部分预设,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自由,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就放弃了事先设计的语言、心理、环境刻画人物三个点,因为学生已经从两篇示例性文章中获得了丰富的启示,对肖像、眼睛、动作细节刻画人物个性的认识到了一个较高的高度,如果再强行补充另外印象并不深刻的几点,反而是画蛇添足,冲淡了本堂课已经达到的效果。

其次,简单化是说在作文教学形式上要摒弃繁杂的形式和花样,采用“剪枝”的方法删繁就简。方法、形式都只是语文教学的手段,而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知识、学会运用、接受熏陶、培养情操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形式要和内容有机结合。本堂课的几个环节设置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如“猜一猜”“比一比”“评一评”“写一写”,既突出了材料的生动性、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又紧紧扣住了本堂作文课的训练重点,即“写出人物的个性”。 总而言之,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方式;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辨析。

三、及时调控,灵活变通

前面已经讲到,在内容的处理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删除了三点内容,但在本组评课会上,同组教师指出,还有几个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一是《父亲的.游戏》,学生已经明确指出了文章的不足,就应该让学生进行修改、补充;二是短篇写作练习后的点评时间不够,只选了学生好的作品进行了讲评,如果还能选择稍差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讲评、修改,效果应该更好;三是整堂课教师讲得还是多了点,应更多的让学生评、改、写。从整堂课来看,语文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和教学实际,灵活处理已经预设好却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步骤,可以是前后的变通,也可以是主次的变通,还可以是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变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也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附学生作品:

《政治老师的那点事》

他并没有穿着西装,也没有梳着油光可鉴的头发。

而是穿着凉鞋,戴着眼镜,一条七分裤,一件有几处褶皱的淡色短袖。值得注意的是那短袖还隐隐约约的暴露了他能撑船的肚子,可见年纪轻轻的他还是啤酒的粉丝。

他的眼睛虽然很小,也常常眯着,但很不一般,有点酷似马拉多纳那双狡黠的慧眼,因为他总是能像马拉多纳挑选优秀的足球运动员那样,挑出上课发呆的同学。

其实他最有特色的,是那张嘴巴,常常能把一件小事,弄得滑天下之大稽,让我们哈哈大笑之余,领悟到其中的知识,深深地烙在脑子里。

他还是一位表演家,讲课时,他的姿势变幻莫测。经常将左手搭在右胳臂肘窝里,右手竖起来,竖起食指,在空中指指点点,反复交叉。第二个招牌动作是将双手拉开,撑在桌子上,脑袋缩下去,一看就知道,他正准备用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来刁难我们了。

《父亲的游戏》

父亲是一个矿工,现在在省城的一家煤矿工作,我们全家就靠他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所发的工资维持生计。

父亲三十来岁,也快将近四十了,虽已中年,但也算标致…

5.一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篇五

数学复习课(毕业班)的教学是很难把握的,在紧张的升学备考阶段,接受了这样的一节公开课,课前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

数学就是解决问题,而在这一阶段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就尤为重要,然而要想在四十五分钟内把初中数学的这些规律全部的加以总结和归纳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为了让学生由于紧张的备考而绷紧的思维之弦得以放松缓解,我特意安排了一节学生能感到轻松而新鲜的内容,题目就定为“规律与问题”。

思维始于问题和惊异,从心理学观点来说,好奇是中学生的特点,如何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全在于教师的巧妙构思。

题目的新颖吸引了所有学生的好奇心,他拉渴望尽快的知道这节课的具体内容(从每一张由于复习备考而紧绷的脸上透出的一丝异样的喜悦可以看到他们此刻的放松的心情)。

下面便是这节公开课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简记:

我们这节数学课也搞一个“命题作文”,我准备了以下“四个子命题”共同学们参考完成。

一、发现规律巧记数

我随手在黑板上写出了这样一串数:916449362516941“哪位同学能在了短的时间内记信它并说出这串数的规律?”

问题的提出简练明了,记住,并总结规律紧凑,启人以思,导而引牵,调动了全体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起到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作用。

“谁能说出下面一个无限小数的第04位上的数学是几?”

我随手写出了这个无限小数:0.12345678910111213……

从每个学生迷茫的脸上我感到了这个问题的提出缺少了前奏,于是我就“数字与数”“位数与位置”加以引导。这时学生的思维有活跃了起来。

二、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请根据你总结出来的规律,解决下面问题”

填空:

(1)2、5、10、17、26、

(2)0、2、8、24、36、160、

以往的教学很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的思维呆滞,这节课通过妙思奇想,巧妙安排,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谁能完成以下的填空”

这时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了最活跃,最积极时期,每个学生的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创新规律出新题

每一种运算都由运算符号构成,下面定义几种的运算:用“x、、 ”构成

(1)若AxB=(A+B)/AB求Zx(-3)和1/3x(-5)的值

(2)7=0、11=0、4=4、12=5求3、98的值

(3)-1 3 5 3 求-23

3 1 -2- 2 -11

德国著名数学家克莱因在谈到数学教学的要点时写到:教材的选择,排列应适应于学生心理的自然发展,爱猜想是初中生的又一心理特点,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满足他们强烈的创新欲,提出了以上三个问题,这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楹大兴趣,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活动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渴望不断探索的意向活动,把知识推向高峰,在此基础上我给出了第四个子命题

四、规律的应用

手指上的数学游戏

把你的出生年月(如198805)组成一个六位数,按姆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顺序从1、2、3、……顺序龙摆尾式排在指头的上方,你的那个六位数落在哪个指头上?

所谓教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要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是教改探索者的一个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巧妙安排,设置成功情境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第四个子命题又一次锻炼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了进一步的成功。

课后反思

1、从教者和学生的表现来看,达到了缓解学生紧绷的思维之法的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的提升(就这节课而言)

2、可以看到学生对数字的有关问题还是很感兴趣的,因此,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3、就作为一节公开课来说还有以下不足:

(1)内容显得单一,再加进与升学有关的几何性命题就更好了。

(2)课堂形式上,大胆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对每一个“子命题“让学生出题,再互答,这节课就更好了。

6.英语教师结对子公开课的研讨反思 篇六

接着出示“1000-537”,这道题让孩子独自解答,算完之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交流完后在全班汇报,再次在黑板上板书,集体说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隔位退位的过程。再通过改错题的呈现,让孩子体会不标记退位点的缺点,进一步感受隔位退位的计算过程。孩子说完之后直接出示用竖式计算并验算的练习题组,光说不练是无用的,让他们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明确算理。

7.英语教师结对子公开课的研讨反思 篇七

一、公开课的优点

(1) 导入新课成功。我联系以往知识, 复习提问:“你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犯下了哪两次严重的‘左’的错误?”同学回答:“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接着问:“今天我们学习当时共产党又犯了一次更严重的‘左’的错误。”同时, 板书课题。这样, 接下来学习“文化大革命” (以下简称“文革”) 的原因时, 有同学会认为“文革”是“左”的错误的延续, 便于理解接受。再结合板书简明地分析课题, 强调“内乱”二字, 让同学一开始便认识到“文革”是“左”的错误, 是内乱。既是内乱, 必定会造成严重危害, 那么有哪些危害呢?请同学看课文导语, 从总体上认识“文革”, 了解本课主要内容。这样, 同学的脑海里就会产生疑问, 造成悬念, 从而成功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也更加自信, 更加从容了。

(2) 重点突出。“文革”的原因, 教师结合课本联系以上所学与学生共同分析总结, 最后由学生制表汇总。由于“文革”的原因错综复杂, 课本不可能全部给出, 最后, 我提议让大家课后上网查, 但只需掌握课本知识。“文革”的危害, 我重点强调分析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 并举出书上典型例子。其余的则由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共同总结。对于四五运动, 则要求学生按照时间、地点、过程、性质及意义几个方面生生互动学习。

(3) 难点突破。“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我提示学生可按照课前导语所讲, 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但是, 书上这方面的资料较少, 大家很难直观地体会到。于是, 我又额外补上大家都熟悉的有关“文革”教育问题供大家讨论。十年“文革”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使中国出现了人才断层, 人才匮乏对一个国家的发展造成的损失之大是无法估量的。

(4) 课堂驾驭能力强。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 或让学生自主学习, 或是生生交流, 或是分组讨论, 或是师生互动, 都能放得开收得起, 时间安排充分合理。使课堂教学适度紧张, 合理有序、有效、和谐地顺利进行。

二、不足之处

(1) 板书设计有欠缺。我只是把课题和小标题写在黑板上。板书是学生学习的抓手, 是微缩的教案。板书能把语言与图示生动形象地统一起来, 既作用于学生的左半脑, 又作用于学生的右半脑;视听结合能提高学习效率, 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历史课堂教学中, 往往会遇到生字, 让学生到黑板上写一遍, 往往印象深刻, 很容易就记住了。因此, 板书设计最好把师生共同考虑进去, 教学效果会更好。

(2) 教学语言有欠缺。声音小, 语速、语调的缓急、抑扬没有起伏, 缺乏激情, 语言不够生动, 没有感染力, 以至于课堂显得有些沉闷。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 不容忽视, 以后须多加注意。

(3) 收集的历史资料少。课文的容量有限, 资料往往不多。为了更好地、更直观地证明文中观点, 经常需要教师搜集一些典型的史料。由史料分析归纳论点, 或用理论作指导分析史料, 从中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观点, 做到论由史出。多接触史料对学生的考试甚或以后的终身学习都大有益处。本文中, 对“文革”带来的深重灾难这一观点, 所列史料甚少, 应搜集一些可靠的数据, 来直观地说明。这样有血有肉易于为学生接受, 很自然地就突破了难点。

(4) 没有强调考点。当有同事提出这一点时, 我还有点想不通, 但细想想, 还是有道理的。新课改推行素质教育的理念, 素质教育下也是要考试的, 当然还需要强调考点。素质教育搞好了, 考试成绩当然也能提高。考试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 考试成绩搞好的同时, 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8.英语教师结对子公开课的研讨反思 篇八

1、幻灯片设计太多,应该控制在15张以内,甚至更少。幻灯片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并不能代替教案,更不能当教案来用。很多教学环节,并不是非得用幻灯片才能很好地展现。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只是为内容服务。幻灯片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不要为了“幻灯”而“幻灯”。

2、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不到位。表现为教学重难点不明确,教学环节混乱,教学板块之间缺少衔接过渡,有教学目标却不向学生明确目标也不围绕目标来组织教学,教学走到哪是哪。

3、贪多。什么都想讲,什么都想说,其结果什么都没有说清楚。顾此失彼,捉襟见肘,手忙脚乱。说到底,是目标定性问题。只考虑教师因素——想讲什么、要讲什么,而忽略了学生因素。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其实,目标的确定应该坚持“一节课学生能掌握多少,就教多少”的原则。把“大容量、快节奏、教学内容丰富”作为评价一节课的优点,应该是一个误区。

4、教学思想认识偏差。总以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就是一节成功的课。事实上,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巧和方法获得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哪些体验等等。

5、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明确,对阅读教学的认识肤浅。对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阅读读通——阅读读透(理解)——阅读读悟(体验)——阅读质疑(发现)”层面,强调读者与作者与文本主人公的情感共鸣,而没有认识到阅读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读个明白,而是要学会写——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阅读教学,不要仅仅为了阅读理解感悟而教,要通过阅读教学来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运用语文的能力和方法。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写作。

6、教学语言还不够简洁清晰,缺乏亲和力。表现为方言与普通话夹杂运用,口头禅、不完整问句多;一调到底,不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激励性评价语言少,或表扬肯定评价语言单一,缺少变化。

7、讲多练少,学生活动少,自主合作探究没保证;字词处理花时多,——老师只教学生不会的东西嘛。

8、忽略题目作用,缺乏整体感知。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文章的“心灵”不就是文章的中心么?

9.对xxx英语公开课的评价 篇九

这是一节理念正确、设计巧妙、活动丰富、效果突出的优秀参赛课。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节课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真实巧妙的教学设计

xxx老师自然而巧妙地展开本课的话题,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进入真实的交际场景,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为能够运用自己熟悉的内容与教师交流而获得成功感,并为能通过交流帮助了教师而感到兴奋,从而使学习的自信心倍增。同时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抓住师生之间的信息差,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既进行了实际交流,又练习和掌握了语言结构和用法。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安排

在本课中,xxx老师安排了多样的学生活动,其中有个人、两人、小组和全班性的,有教师指导性的,也有需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活动均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并能够安排在一定的语境和情景中进行,突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和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体现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思想。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应看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生言语交际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合作精神和学习与交际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本次课上,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且活动量大,并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学效果良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了自己角色的转换与控制,在启发与示范后,能够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努力实践与展示自己。另外,这节课的活动安排张弛有度,活而不乱;同时,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现状况适时调整活动安排与教学要求,表现了该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

3.良好教学素质

10.英语公开课的得与失 篇十

亮点一:

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let's have a competition—spell the words of F volume.Now, I’ll give you 2 minutes to remember these words and then write them on the blackboard.If you write more correct words than other groups in a minute, your group will win.Every word is ten points.I am the judge.

赏析:这节课我先设计一个环节, 让学生读书中F栏的单词和词组, 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又作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 为下面的教学环节作好了铺垫。两篇文章中间我又让学生抢答单词汉语意思并且积分。

竞赛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执教老师在上课开始, 就让学生沉浸在竞争的氛围中。因此, 在课堂上, 学生们注意力集中, 思维敏捷, 抢答积极, 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亮点二:

第一篇文章比较简单, 我让学生自己学习, 有不懂的学生可以问小组长, 当然小组长可以问我。最后我做一点稍难问题的讲解, 效果不错。第二篇文章较难, 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学习, 而后每组推出一人来讲解各段, 采取自愿抢答的方式, 根据讲解的好坏加一百分、二百分、三百分不等。结果是学生的参与度太高了, 尽管讲得不是十分准确, 但他们的热情让我感动万分。

亮点三:

最后我又划出了段落中重要的单词和词组, 让学生又巩固了一下, 并给学生时间记忆以加深印象。

观摩后的反思:

我的这节公开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通常公开课多为老师说课, 即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 而我采用了竞赛抢答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充满活力。但同时我反思, 那些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是否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了呢?他们对这种形式的教学作如何评价呢?如何才能既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又能“因材施教”, 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这些问题值得我作进一步的探讨。当然, 讲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课堂上时间掌握的不太好, 最后结束的有点仓促, 中间难点我讲解的也不到位等。

11.英语教师结对子公开课的研讨反思 篇十一

“李沧区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研讨会”公开课教案

English 300》 Book 1 Lesson 3 Dialog A In an English Class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Teaching target)1.知识目标 (Knowledge target)A. Words:  an, English, class, your, repeat, please, and B. Sentences: I’m your teacher.           Listen and repeat, please.2. 能力目标 (Ability target)A. Introductions. 介绍B. Classroom instructions. 课堂用语3. 情感目标 (Moraleducation target)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和在学习中互相协作的.精神,以及主动与人交往的品质。重点难点 (Focal and difficult points)1.能熟练运用“I’m your …” 句型介绍某人。2.能听懂“Listen and repeat, please.”课堂用语并正确做出指令。教学策略 (Teaching tactics)1.    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到运用语言的乐趣。2.    通过机械性操练、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课前准备 (Teaching preparation)Computer,  VCD,    pictures, 头饰 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媒体应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自由对话复习旧知识。1.Sing the ABC song.2.Free talk.VCD组织学生与听课老师自由对话。1.唱英文歌。2.与老师自由对话,并展示。鼓励学生积极与人交往,复习已学知识,为新授做铺垫。传授新知,巩固操练。利用三副图片理解和学习新句型:This is an English class.投影图片提出问题:Is this an English class? 帮助学生理解并教授新句型。根据图片回答老师的问题,正确理解并学习新句型。通过图片展示,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1.利用课堂真实情景,教授:I’m your teacher.2.操练:This is an English class.I’m your teacher.I’m … 介绍自己:I’m Ms. Wang. I’m your teacher.理解并教授新词teacher和句型I’m your teacher.组织学生操练。理解并学习新单词和句型。会话操练。会话展示。通过课堂的真实环境学习新知识,并通过角色扮演巩固新知。1.游戏: Listen and repeat, please. (Simon says.)2. 传话游戏,学习: Listen and repeat, please. 1.组织学生游戏。2. 教授新句型:Listen and repeat, please.做游戏,学习新句型。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难点的学习做铺垫。整体展现理解对话,进行扩展交际。1. 介绍Ms. Miller.2. 放对话录象,提出问题:What did Ms. Miller say?3.操练并表演对话。4. 学生自己当老师,表演新对话。VCD电脑课件1.介绍对话人物。2.放录象,展示对话,提问题。3.组织学生操练并表演。看录象,理解对话。进行对话操练,并表演。自己做老师,编一篇新对话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整体展示对话内容,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操练巩固对话,并进行扩展性练习。 作业布置You are a teacher. Teach your parents this dialog.板书设计Lesson 3 A     In an English Class123abcdefghjklm       I’m your teacher. Listen and repeat, please. 

12.教师公开课教学反思总结 篇十二

--老师的公开课,先通过批阅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作业,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错误所在,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审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如何在读题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同时对能量类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能量转换的过程和方向,并用能量流程图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黑板上,进行展开,明确每一种能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对提高计算正确性和解题规范性进行了指导,再通过典型例题地训练巩固了能量类问题地一般求解方法,最后通过当堂检测促发学生进行自我整合和自我反思,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的这节公开课,从选题,到编制教学案,教学设计,备课,制作ppt,所有的过程都是由她本人一手完成,例题的选择有她独特的思考在里面,所选的题目新颖,全面,并能形成体系,反映教学理念;习题的讲解细,方法指导到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反映了一位女教师特有的细致。本节课也得到了广大评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合情合理。我听完这节课后,对于能量转化类习题的讲解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说来惭愧,--第一年教初三就给我上了一课,使我原本模糊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所以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同事,只有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才能积累经验,获得真知灼见。同时本节课后的初三教学研讨活动也使我明白了中考复习不同阶段的特点和相应的复习策略,以及与平常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学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应该从更高的角度看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完成教学目标的特定方法,环环相扣,同时只有严密监视学情,相应做出调整,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这一点,在-老师的送课下乡活动中也有所体现。

老师上的是电学实验,原本准备了三个环节,但实际情况只完成了两块内容,即五串一并电路图能探究哪些问题,和电路连接应该注意的方面,最后一块电路故障没有能够完成。但是我认为课堂的容量并不在多,而是在于学生掌握的效果,如果一堂课能把上面两个问题讲明白讲透彻,也没什么不好,相反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必然导致每块内容都是蜻蜓点水,表面功夫。-老师的讲解层层深入,娓娓道来,学生互动自然,充分利用课堂生成,针对学情进行方法指导,并当堂出题训练,语言精练,教态自然,内容详实,图文并茂,让我听的如痴如醉,见证了-老师作为骨干教师的实力。尽管如此,我自己上课依然不会刻意模仿-老师,因为我认为每个人的特点和风格都不一样,强行照搬只会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境地,唯有取长补短,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之上进行整合,才能上出属于自己的好课,回头看看--和-老师,她们也是这么做的。总之很感激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锻炼的机会,能让自己看到差距和不足,学到先进的方法和理念,在日复一日平凡的磨练中,自然会有春暖花开的时候。

13.英语教师结对子公开课的研讨反思 篇十三

学校要组织校秋季运动会,明天还有一个家长会。我是一位班主任,还担任着三个班级的物理教学,真是忙得团团转,昨天上午的一节物理课没来得及准备实验器材,刚好也有一些习题要评讲,便上了一节习题课。这是一节有关欧姆定律的习题课,由于对这些习题都烂熟于胸,且解法之间也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所以课堂上我象变戏法那样,将这些习题的各种方法一串串推出,讲得神采飞扬,甚至显得有些得意。教学的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当,下课前我布置了对应的课后作业。一堂习题课很快就结了,我的自我感觉良好,心想今天的课真顺。今天上午,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批改,随着批改的进行,我的心情也由轻松变得沉重,我的课上得很精彩,为什么学生的.作业做得如此不理想呢?我陷入了沉思当中。教与学的反差迫使我思考为什么自我感觉和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如此之大的差异?教学中的哪些环节出了问题?如何提高教学的效果?

反思使我认识到本节课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没有很好地贯彻以学定教的原则。

首先是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估计过高。要掌握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应用字母公式变形的知识、透彻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初次接触频繁变换公式及电路变化的问题,显得很不适应。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知识迁移的跨度较大,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目前的应用能力范围。其次,在认知方法上,一些学生没有或不善于利用变化的电路图来研究物理问题,电路图的识别、分析能力欠缺,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画图的意识,凭脑袋想象,这样做很容易出现混淆,难免会出错。

二是没有选择好课堂教学策略。

首先在两个难题之间应该再插入过渡性题目或设立过渡性的问题,以降低学生认知“台阶”的高度,使大多数学生对有些问题的思考能够“跳一跳,够得到”。其次,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讨论、提问、板演等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暴露,学习情况得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的起点和节奏,教学的有效性将会得到提高。再次,教学手段的单一也是造成教学策略选择不当、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的原因之一。

三是一些过时的传统观念有时还在有意或无意间主导着我的教学行为。

譬如,教学过程中我的讲解过多而学生的思考、讨论偏少,没有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而常常是我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探讨与思考;再如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这是一节好课,这说明“以教师为中心”的这一陈旧观念在我的脑海深处还比较顽劣。

14.英语教师结对子公开课的研讨反思 篇十四

(Section A 2a—2d)

瀛湖镇南溪九年制学校—康妮

一.学习目标

1.会读写单词 weak, god, remind, bit, silly。理解记住短语 a little bit, instead of, give up

2.学会用一般过去时表达故事,并用“unless, as soon as, so„„that„” 引导的状语从句来连接故事。

3.能提出自己对故事人物的看法,能概述故事中人物的特点,培养我们坚忍不拔的品格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图片和相关词汇谈论中国古代的故事。

2.故事名或书名的书写规范 三.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是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系统的英语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听说基础,正逐步向读,写过渡,通过一年多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和实践,有了初步自主合作,分析归纳的能力。并处于知识积累,前后知识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一定兴趣,但由于知识的安排由浅入深,有少数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厌恶心理,消除学生厌学情绪,激发学习兴 趣至关重要。四.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1 Daily greet 2 Read words Step2 lead-in 1.Yesterday we learned a story named Yugong moves the mountains.Did you remember? 2.Let students retell part of the story together.And ask :Is it the end of story?

3.Lead—in : Let’s learn the rest of the story.Step 3 listening Work on 2a

Look at pictures.Listen and number the pictures[1—4] in order to tell the story.2 Before listen, try to guess what the pictures show us.3 After listen, check answers.Work on 2b Listen again and circle the words you hear.2 Before listen,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sentences.3 Check answers Step 4 Pair work

设计说明:让学生们两人一组根据图片内容提示及听力信息内容来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完成后请几名学生讲述故事。)让学生分角色给剧中人物配音,并自行设计对话内容,反复演练,这样本节课的语言知识很快得到应用,从而实现英语教学情景化,语言学习交际化,达到了教学目的。

1.Tell Ss to make a story chain.Ss tell the story one by one with the pictures in 2a.2.Let some Ss tell the story to the class.3.See which groups’ story is better.设计说明: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能用简单的英语来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同时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也得到了提升。

Step 5 Read and answer 1 Show some questions to S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 of Yu Gong? Do you think it’s a good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s? Does it seem possible to move a mountains? What could Yu Gong do intead of moving a mountains? 2.Work on 2d and read the conversation Step 6 summary Step 7 Homework 1.Recite the conversation in 2d after school.2.Tell the story Yu Gong Moves a Mountain in English to your parents.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Section A 2a—2d)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引入本单元的语言目标:围绕“传说和故事(Legends and stories)”这个话题,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重点训练“讲故事”。这节课是听说课,围绕“传说和故事”这一话题,设计先由复习上节课内容为导入,学习这个故事剩余的部分;2a、2b将听到的故事排序、圈出听到的单词,进一步理解故事;2c看图,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与同伴谈论所听到的故事,讲述传说故事。要求学生掌握用过去时态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和有趣的故事,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理解并体会传说和故事的教育意义。

我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具有视听设备完美地呈现图像和声音的优势,具有非凡的表现力,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生动的图像。图片来联系听说,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一方面学生根据图片有话可说,另一方面,在听力练习时,学生能很快地把握主要内容,易于理解故事。同时省去大量板书的时间,用以扩充知识量,增加学生口语的练习,而且利用适当的课件进行授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充实了课堂。再则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热情,我扮演恰当的角色“帮助者”、“引导者”,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结对练习、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调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学生训练机会。3.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网络资源成为我自制课件取之不竭的源泉。通常我们也通过各种手段辅助英语教学,但利用互联网学习英语同其他的手段相比,有许多优点,如:信息量大,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说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海洋”,让我们的英语课堂这“半亩方塘”充满活力,吸引学生,我们英语教师要好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这股“活水”,使我们的英语课堂真正成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这节课当然也有很多不足,比如这节课由于一开始电脑死机,然后接着听力放不出来,导致我比较紧张,最后直接影响了学生,使有些学生都不敢张口说话。

上一篇:如何做好个人职业规划下一篇:五年级下册同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