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语文教学实录(精选12篇)
1.刷子李语文教学实录 篇一
《刷子李》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作家冯骥才就在他的作品《俗世奇人》中收录了一些这样的奇人。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笔下的—— 生:齐读课题《刷子李》
师:读了课题,你获得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呢? 生:我知道本文的主人公是“刷子李”。生:他是干粉刷的,他姓李。
师:你们知道了本文主人公的行当和姓氏。还有得到不同信息的吗?
生没举手的。
师:其实,“刷子李”是一特殊称谓。在天津北这地,在某一行当技艺特别高超的人,人们就用行当加姓氏的方法,给他一绰号。如:捏泥人特别棒的,姓张的师傅,咱们就叫他——泥人张;风筝做得特别棒的,姓王的师傅,咱们就叫他——风筝王;那姓李的刷墙刷得特别好,咱们就叫他——刷子李。听了刚才的介绍,你又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师:今天咱们就要走近这位技艺高超的刷子李。我们先来检查学案上的预习情。屏幕上的生字词,会正确读的孩子举手。生:生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师傅的“傅”是四声,包袱的“袱”是二声,发怔的“怔”是翘舌后鼻韵。师:我们齐读这三个词。一边读一边想刚才同学的提醒。生:齐读这三个词。
师:如果把师傅的傅,包袱的袱读成轻声更好,“师傅”“包袱”生再齐读这两个词。(生再读)
师:在预学案里,同学们都归纳了主要内容呢?谁来说说。
抽两个学生汇报自己写的主要内容。
师:能抓住六要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但经过部分要点不够齐全,相信学习课
文后同学们再来归纳,会写得更完整的。
二、略读课文、指导读写。
(一)聚焦“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接下来,让我们读文探究:“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读一读“学法提示”。
生:读学法提示。(①默读全文,抓住“刷子李”刷墙效果、衣着特点、独特规矩、刷墙过程等方面,用“ ”勾画描写“刷子李”高超技艺的相关句子。②选择一两处细节描写,抓住关键词体会“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用简洁的语言批注你的感触。③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练习有感情地读读。)师:请同学们按学法提示的步骤和要求自主学习探究。
生充分自主学习,师巡视。
师:谁能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交流,教师展示所有相关的句子,提醒学生拿起笔把自己没勾画的句子补上。师:接下来,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对关键词的体会? 生:我抓住“立时”“匀匀实实”“透亮”“清爽”这些词语感受到作者抓住刷子李的动作和刷墙后的效果,体会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生边说师边在大屏幕上勾画关键词。)
师:能抓住关键词谈体会,好!希望听的同学能像老师一样进行勾画.生:我抓住“悠然”“摆来”“摆去”“如同”“天衣无缝”“平平整整”体会到刷子李的动作很娴熟,刷后的效果好。把动作和效果结合,向像我们展示了一个技艺高超的刷子李形象。
生:抓住“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体会到刷子李的衣着很奇特,他这是自己跟自己较劲,他是自信的表现。这样就突出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生:我抓住“只要”“不要”体会到刷子李的自信,他的技艺高超。
(二)聚焦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师:是的,刷子李是名副其实的“刷子李”,技艺高超的他是刷墙的“奇人”,那冯骥才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呢?下面我们进入合作探究环节。请小组长带领组员先读学法提示,再组织组员按提示进行学习,说的同学要大胆说,听的同学要认真听。
生:小组按学法提示合作学习,师巡视。【学法提示】
①从人物描写、修辞手法、情节构造多个角度去思考讨论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②将本文的动作描写与《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动作描写比较一下,有什么独特之处。
③想一想曹小三的心理感受有什么变化,再读3——11自然段,填空。
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对师傅佩服得(),竟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师傅的形象(),最后忽然知道那是师傅抽烟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时,()。
师:现在我们来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每组同学选一个角度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员可进行补充。生:A小组代表汇报。
本文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比喻有: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夸张有:就如同升天一般美。对比是拿刷子李与其他粉刷匠做对比。“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这也是比喻手法。这些突出了刷墙的效果。
师:对!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刷子李这一技艺高超的奇人形象。
生:B小组成员汇报。
本文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心里活动和语言进行细节描写。我最喜欢的是: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
师:再读读看看作者除了写人物的动作还写了什么?冯骥才写的人物动作和《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中的可不一样。
生:我发现作者把动作与自己的联想结合起来描写,这样更生动。
师:女同学再读。看看作者除了写看到的景象,合理的联想,还写了什么? 生:作者的赞叹。
师:作者这样把看到的动作与效果,听到的声音,合理的联想相结合,既突出了刷子李这一人物形象,还表达了自己的赞叹之情。再读,感受作者联想的丰富和语言文字的美!生:齐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师:同学们合作学习还有什么感悟?
生:我们小组发现作者心理活动的变化。读出学案中的填空。师:对!这就是一波三折。(课件演示答案,全班齐读。)
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竟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师傅的形象(轰然倒下),最后忽然知道那是师傅抽烟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时,(深信不疑)。这样的一波三折,更能引人入胜。
(三)结合所学指导修改预学中主要内容的归纳。
师: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时,如果也能抓住这一波三折,同学们就可以把经过说得更清楚。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现在所学修改自己归纳的主要内容。生:修改主要内容,再交流。
三、课后延学、动笔迁移。
师:同学们,俗话说:“高手在民间”,冯骥才笔下的《俗世奇人》中,除了像刷子李这样的奇人,还有很多具有十八般本领的市井高手。(利用课间简要介绍)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过段时间我们再一起来交流交流。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技艺高强的能人,有健步如飞的小运动员,有婀娜多姿的小舞蹈家,有绘画栩栩如生的小画家等等,请同学们回忆他们的动作,运用“动作+联想”的方法也来写一段文字,记下那精彩的瞬间。生:动笔。
师:组织交流点评。
2.刷子李语文教学实录 篇二
第一次教学实践方案:
第一次教学实践的设计方案, 以“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为导引, 从曹小三见证奇迹的视角出发, 创设教学情境, 串联第一段及全文其余各段的关系, 展开教学。
板块一:耳闻绝技 (课件给出第1自然段)
板块二:目睹绝技
一、正面见证绝技
师:“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接下来, 让我们走进刷子李工作的现场, 去见证他的高超技艺。 (学生自由读)
环节一:以“悠然”为点, 圈词画句, 学习第5自然段
环节二:回读第1自然段第二句
二、黑衣侧面衬托绝技 (课件呈现描绘黑衣的语句)
环节一:
师:联系着读读这些描写黑衣的句子, 圈出能够表现小三心情变化的词语, 然后再读一读, 想一想你能读懂些什么。 (抓住“居然”“竟然”“原”, 通过有感情朗读显现小三心理的“一波三折”)
环节二:回读第1自然段第三句
板块三:识人明理
板块四:收课结尾
从实践效果来看, 教学预案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但从略读教学的角度, 我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情境创设是否突显了略读教学之“趣”
新课标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有了兴趣, 学生就有了追求和探索新知识的动力。略读教学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激活其学习的主体意识, 使之进行主动探究性的学习。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则来源于教师创设的具体教学情境。
在本课的教学预案中, 我们创设了“同曹小三一起见证奇迹”的教学情境, 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 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了一定有效的激趣, 但同时又是平面的, 没有形成思维的纵深。如“黑衣侧面衬托绝技”部分的第二环节设计———“联系着读读这些描写黑衣的句子, 圈出能够表现小三心情变化的词语, 然后再读一读, 想一想你都能读懂些什么” (抓住“居然”“竟然”“原”三词, 通过有感情朗读显现小三心理的“一波三折”) 。这样的操作, 将学生活生生拽出了学习情境, 使学生游离于文字与文意之间。
因此, 教学需要优化情境创设, 以突显略读教学之“趣”, 达成略读教学之“效”。
2.教学设计是否把准了略读教学之“要”
第一次教学实践后的体会是:本课设计很精妙, 环环相扣, 引人入胜, 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课堂教学气氛很浓。但作为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是否有必要面面俱到?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之后究竟要留给学生什么, 是内容的感知, 是朗读的训练, 是能力的拓展, 还是方法的习得?
略读课文在教材中的功能定位主要在于“方法的巩固迁移, 能力的拓展提升”两个方面。因此, 可以认为略读教学既是精读教学的一种延续, 亦是对精读课中所习得方法的再运用和所形成能力的再巩固或新拓展过程。所以, 略读应轻文本内容的感知, 有感情朗读的训练等;重学习能力的拓展, 学习方法的习得等, 略读课更应当留给学生一些独立阅读的时间。
3.教学细节是否彰显了略读教学之“简”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把复杂的知识用简单的方式教好、教透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何谓教学细节?说简单点就是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非常细小的环节, 其中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方式便是关键性细节之一。略读教学则应精心打磨教学中的关键性细节, 去繁就简, 扣准重点、难点, 有所侧重地引领学生解读文本, 学习文本表达方式。
《刷子李》一课有这样一段阅读提示语:熟读课文, 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 作家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由此可见, 教材编写的意图很明显, 就是要让学生读懂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教学就是要弄清“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第一次教学实践方案, 更多关注了“写什么”, 却未考虑到“怎么写”。这样的略读教学显然厚此薄彼, 需要调整一些关键性细节, 以体现略读教学简约之美。
第二次教学实践方案:
针对存在的问题, 我们以实践反思的成果为依托, 对教案进行了再设计, 作出如下新调整:
调整片段: (一)
黑衣侧面衬托绝技 (课件呈现描绘黑衣的语句)
环节一
师:小三心里最最想看的还是什么? (找出文中描写黑衣的句子)
师:望着这些似乎不断变化着的黑衣, 小三的心里会说些什么呢? (点课件出示, 小三心说———) 再联系着读读这三句话, 选择其中的一句, 把你的也是小三心里的话写下来。 (学生自由读, 自由悟, 自由写)
师:望着这些似乎不断变化着的黑衣, 小三的心里会说些什么呢? (集体交流)
调整片段: (二) 拓展部分
板块四:阅读拓展
师:像刷子李这样的奇人, 在天津还不止一个。咱们来看看冯骥才先生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冯骥才先生的话)
师:像刷子李这样的奇人, 在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一文中还有许多。咱们再来认识一位。 (课件出示:泥人张的片段)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泥人张?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 可以自己再去读一读《俗世奇人》, 去认识那些个奇人, 去领略冯骥才先生独特的人物描写方法。
调整片段: (三)
板块二:目睹绝技
一、正面见证绝技
师:“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接下来, 让我们走进刷子李工作的现场, 去找一找他的高超技艺都表现在哪里。 (学生自由读)
环节一
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地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 (第5自然段)
师:想想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到底表现在哪儿?作者又是怎么把它写出来的?
(从“色、行、声”三个角度, 体会作者是怎么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在第一次教学实践反思及相关调整之后, 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实践, 并产生了新的思考。
1.略读教学懂“进退”方得“趣”
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 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略读课更应以学生“自读为主”, 教学重导不重教, 略教师的精讲细说, 重学生的个性解读, 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舞台上让学生往前走, 教师主动向后退。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学得“趣”味盎然, 才能举一反三, 既获得知识, 又锻炼能力, 教学方可事半功倍, 达到略读教学“形略而神丰”的艺术效果。第二次教学实践方案的调整片段 (一) 就意在创设更真实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从而让学生学得“兴”起, 学得“趣”浓。
2.略读教学能“迁移”方得“要”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 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由此可见, 略读教学即是指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迁移至阅读实践中, 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安排拓展阅读的环节, 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快速阅读类似文章, 提取主要信息, 读懂文本, 引导学生学习阅读, 学会阅读。第二次教学实践方案的调整片段 (二) 就关注到了略读教学“迁移”价值的开发, 留给了学生独立阅读的空间。再如台湾的“群文阅读”, 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
3.略读教学有“取舍”方得“简”
通读各学段教材, 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点:略读课文大多文辞优美, 篇幅相对较长。要在有限的教学时空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整合、取舍, 抓大放小, 长文短教, 突出重点, 做到一课一得。
3.李驻军太极功夫实录 篇三
文章就从我个人对太极拳的认识和开始跟随李驻军老师学拳开始吧我自幼爱好武术,并在我们当地一家知名武校就读多年,但过去对太极拳的了解不多,真正意义上接触太极拳,是在2005年暑假。之前我认为,练太极拳的形式有三种:一种是“一个西瓜分两半”的那种大学、公园里练的二十四、四十二式太极拳;一种是只会按套路推推手,打打轮,真打起来未必能行;一种是在民间,年龄很大深藏不露的高手,这样的民间高手往往是一脸严肃、头发胡子都花白了的人,这样的人会让人有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在和洪式太极拳传人李驻军老师接触后,李老师的功夫及做人的态度让我的思想有了彻底的改变,也明确认识了传统太极拳,从而有了用自己的一生来研究洪式太极拳并将其发扬光大的想法。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武术协会的满昌志告诉我说:“菏泽有位叫李驻军的洪式太极拳高手对太极拳的认识颇为深刻,你暑假可以和他交流交流。”“洪式太极拳?”我当时一懵,以前只听说过陈、杨、吴、武、孙这几个流派,洪式却从未听说过。好奇心促使我决定去会会这位洪式太极拳的高手。之后我便在网上搜了一些洪式太极拳的资料以及李驻军老师的邮箱和联系电话。给李老师发了个邮件表示想在暑假期间去菏泽学院学习洪式太极拳,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李老师给我的回信。在信里,我跟李驻军老师说一放暑假,就去菏泽学院找他。可是临放假听说河南卫视“武林风”栏目在周口有个海选,于是放假后我便和武术协会的王小雷、郑帅、房雷等人去了周口参加海选。从河南回来后,便赶紧和李驻军老师联系,约定第二天下午,去菏泽学院找他请教。
那天下午,我和李老师如约在学院的小树林见了面。初见李老师,他那儒雅的外表和爽朗的笑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寒暄之后我便向李老师请教洪式太极拳是否也有“气”这一说法,他笑了笑说:“洪式太极拳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规律的科学运动,经常锻炼,有益健康,但你所指的‘气’,我们的拳法里面没有这一说;现在有好多人说什么‘气’,其实一些人他们自己也不清楚‘气’是怎么一回事!”请教了一些问题后,我说:“李老师能看一下您所教的洪式太极拳是什么样的吗?”在我的请求下李老师演示了洪式太极拳的拥、捋、挤、按、捌等技法和“十三式”。看了李老师和学生试验的技法和套路后,感觉今天见到的太极拳和平时在公园里见到的,还有大学里所学的那种“一个西瓜分两半,你一半我一半”的太极拳有很大的差别,令我对这种拳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李老师展示技法时是在学生身上试验的,心里就想:“假如我上去和李老师对阵他能否像发自己的学生一样把我发出去呢?”于是,我又提出想和李老师试验一下,看他的功夫是否像网上介绍的那样能够“发人于丈外”呢?如果是,那么又是怎样发力、怎样发人丈外的?李老师不但很爽快地答应了我,还幽默地说:“今天可得委屈你这身衣服了。”当时我和李老师一搭手,还没等我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便感觉到自己像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抛了出去,接着便倒在了地上。等我站起来一看,好家伙!我这一下子可不得了!“飞”了那么远,我特意用步子量了一下,这一“飞”足有五步远。由于年轻人的好胜心理所使,心中还有不服,接着又用拳法攻击李老师,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轻而易举地封住了我的拳,接着用手轻轻一推,我又一次被腾空抛了起来。这次幸运的是我被李老师拽了一下没有摔倒。后来我才明白,李老师当时用的正是金刚捣碓里的动作。接着李老师又给我试验了大、小缠丝等技法。
回家的路上我自己琢磨,我在散打实战中怎么从来就没有过这种感觉呢?李老师的出手及发力都令人匪夷所思,老师奇妙的技法令我着迷不已,便决定学习洪式太极拳!
李老师教拳非常严谨,一丝不苟,且十分注重基础练习。他常说:“练洪式拳,划圈是基础,在打好基础之后,练套路就快了。洪式拳套路里的每一个动作,在实战中都有其技击作用,而这些东西只有你们经过反复练习和不断纠正并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在学拳的时候,每次都要先划圈和打一百遍金刚捣碓,我的动作稍微有点偏差老师都会让我停下,并仔细而且耐心地给予纠正,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地做示范动作,令我十分感动。暑假结束即将返校时,老师叮嘱我:“开学了不要把拳丢下,要坚持每天练习,每次最少要打一百遍金刚捣碓。”我开学后坚持每天打一百遍金刚捣碓,风雨无阻。存当年期末学校组织的散打擂台赛上,我的努力便显现出来,我的下盘变得稳了,摔法也有所长进,比赛之后有个同学打趣地说:“你这闭关半年,咋练得,气功都整上了。”
也正是这次擂台实战的检验之后,我开始对太极拳,准确地说是对李老师所教的太极拳痴迷不已。也正是这种痴迷,也带动了我身边的同学、朋友前律菏泽拜师求教,像焦胜立、马乐园等都足在和李老师交手试验后,领略到了真正精妙的太极功夫,而先后追随李老师学习洪式太极拳的。
传统武术有史以来就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当人们描述武术前帮功夫的时候往往是模糊的,总之一句话就是:“某老师功夫高。”一个“高”字便包含了全部,加上评判人的认知水平和层次不同,“高”的原本含义便会发生变化。对于一个传统功夫传人的功夫水平的评价不能像拳击、散打运动员那样去运用在擂台赛上的胜负比例来判断一个人的实力,而是看他在实战中所表现出的发放及瞬问的爆发力等要素。李小龙的寸劲闻名于世,于是蕴含惊人爆发力的寸劲便成了当今评价一个人功夫高低的要素了。李驻军老师的双手非常柔软,但却圳有极强的瞬问爆发力,看似轻描淡写的一碰,便令受力者有穿透朐腹之感,令人向往而又畏惧。在跟老师学拳的日子里亲自感受到了这种力的威力,也看到了不少和我类似的人和事,本文撷取其中一二事与火家共享。
李驻军老师的寸劲
李老师的寸劲,更让我佩服。2007年暑假,我邻居家的两个孩子想跟我一块去学拳,我便带他们到李老师那,为了让他们对洪式太极拳法的技击有
所了解,增加对太极拳的了解,排除疑惑,我提出让他们感受一下李老师的寸劲,他们也早想见识见识李老师的功夫。其中一个小伙子自告奋勇要先试验,只见李老师就那么手掌弯曲,呈半握拳状,轻轻一个发力,我邻居家那孩子向后退了两步,一下脸就变色了,他红晕的脸一下变得焦黄,他说两眼发黑看不到东西,冷汗流了下来,呈现出一种休克的状态。李老师扶住那个小伙子,让他坐在凳子上为他按压人中、轻揉耳垂、点压内关等穴位。老师一边为他点压穴位,一边说没想到轻轻一下会这样,不该试验。他醒过来后,李老师问:“小伙子会不会恨老师啊?”他笑着说:“不恨,老师让我知道太极拳厉害了,我要好好练。”李老师告诉他认识到太极拳的功用,只要他用功将来会成才的。回来的路上,我还不时问他是否有问题,小伙子倒是挺热情,说好像比挨那一下之前还精神。第二天一早就来找我去练拳了。
李老师在教学生习武的同时,不忘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老师的大学生弟子中不少人,因为太极拳而受益颇多。
前些日子,我的好友马乐园给我打来电话欣喜地说,他在上海中科院生化细胞所迎新晚会上表演的洪式太极拳,给观看迎新晚会的校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会结束后,好多人慕名找他学习,使他在新的环境里很快结识了很多朋友。
说到马乐园,我和他是在学校武术协会认识的,那时我是协会的会长兼散打教练,他是报名比较早,也是比较用功的会员之一,所以我对他印象比较深刻。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们成了好朋友,经常晚上在一起锻炼。2005年暑假我跟李驻军老师学拳以后,回到学校跟他演示了从李老师那学到的东西,并试验一些太极拳的手法和摔法,令他感到新奇不已。尤其是我跟他讲,李老师轻而易举地把我摔出去四五米远,他感到不可思议,说以后有机会一定找李老师试验一下。但是由于路程远、学业紧张而一直未能成行。直到2006年11月初,李老师来济南看望病重的师兄张生健先生,才得以一见。
那天我和马乐园、焦胜立三人早早从学校赶到槐荫公园。见面后,我向马乐园介绍了李老师,老师又向我们引见了他的师兄弟刘孝庆、孙爱刚、朱建利等人。由于当时人很多,再加上李老师他们正在说张老师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等,我们就没搭话,只在附近活动活动。等他们商量完事后,准备去吃早饭时,我对李老师说:“马乐园十分喜欢武术,对您把我发出四五米远的功夫很感兴趣,您能不能和他试一下?”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们来到公园旁边的田径场上,老师吩咐我们先把周围的硬东西拣一下,别摔到上面。之后李老师让马乐园向他进攻,也许是有些顾虑吧,开始马乐园只是轻轻比划了一下。只听老师说:“没事,你尽管放心进攻就行了。”我也说:“没事,老师让你打,你打就行。”“李老师,我可真上了”,马乐园说着,一个侧踹朝老师胸部踹去,只见老师身子一晃,迎了上去,马乐园便被放了出去,一下子摔倒在地。马乐园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很是惊讶地看着老师,并表示想再试试,之后马乐园又被老师用一个像散打中的接腿摔似的摔法摔出,当时他好像跳高运动员一样腾空后摔在地上。后来老师解释说,那是太极拳里面的退步跨虎。试验后李老师告诉我们力来源于腰的转动,并演示给我们看,这时马乐同便用力去按李老师的腹部,只见李老师腰裆一转,乐同便存空中翻转了几圈摔在了地上。当时看得我们瞠目结舌,呆在那里好久才缓过种来。乐园事后说在旋转出去的瞬间,大脑一片空白,并问我们自己是怎么出去的?马乐园自从和老师试手后,便决心跟李老师学太极拳,考完研究生后的暑假便到李老师那学拳去了。没想到跟李老师半个月的学习,他竟然进步那么快,真是替他感到高兴。
现在马乐同已经通过托福考试,要到美国留学深造,祝愿他一切顺利,更希望他在美同学习期间将洪式太极拳介绍给那里的爱好者,让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大洋彼岸得以发扬光大。
写在文章后面的思考
写这篇文章缘于现在人们对太极拳认识的偏颇,亦是期槊能有更多的传统武术传承者培养出擂台搏击人才,将传统武术的优秀技法提取并发扬之。
在跟李老师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发现洪式太极拳很实用。特别是里面的摔法,是值得学习的好东西。在2005年“武林风”的比赛中,李老师的弟子朱效振合理运用太极拳的技法,在1分半钟内将对手摔倒5次,鲜明的传统技法赢得了裁判的好评,获得了正式比赛的入场券。洪式太极拳里面的一招一式在擂台赛中都非常实用。例如金刚捣碓第六动的提膝动作,我们在比赛中既可以用它来防守对方的腿法,也可以用来主动进攻对方。所以说太极拳既然为拳,就有它的技击道理,否则就成了太极操,而不是太极拳了。从近年来的各类搏击比赛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选手习练或研究过太极拳,像河南卫视“武林风”2007年度总冠军王璐璐、“武林风”2008年度轻量级冠军洪光(李老师学生),还有首届国际武术争霸赛搏击王穆斯里穆(俄罗斯)的教练,为了提高队员成绩曾专门来中国研习太极拳。
我曾经和一些专业散打运动员讨论过“传统武术和散打之间的关系”。十运会散打冠军郑裕蒿认为:“散打和传统武术是相辅相成的,许多技法是从传统武术中演变出来的,散打是从传统武术的精华中演变出来的最简捷、实用的技法。”八运会、九运会散打冠军李东民认为:“太极拳中的摔法很值得去学习,如果正确运用对提高成绩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散打本身就融合了传统武术中的技击动作,其是为了更加适应擂台而不断发展出来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传统武术是散打的营养基地,而散打则是传统武术的一种技击表现。”
4.《刷子李》教学随感 篇四
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定下课文《刷子李》。备课之前,我阅读了《俗世奇人》,发现书中的《刷子李》比起课文中多一个开头:“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摇篮上去;茶叶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我觉得这个开头非常好,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刷子李这种叫法的由来,又能够让人感受到刷子李的厉害之处。所以我将中间说戏的一段去掉之后呈现给学生,借此来解题,窃以为感觉不错。而且我认为如果我是编者的话,我不会将这一段舍去。
教学略读课文一般都是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学习课文。“连接语”中要求学生在充分自读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而我教学此课预定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赏析表现“刷子李”高超技艺的语句,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出“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积累描写精彩的句子,激发学生阅读《俗世奇人》其它篇目的兴趣。
我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并反复思考,40分钟我希望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些什么?如果按照“连接语”中的去学习,能否达到我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备课的过程中也浏览了许多这一课的教学实录与教案,总觉得思路不明晰,总是云山雾罩的。混沌过后,我将主导整篇课文的问题作了调整,更改为:1、默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句段读读,仔细体会;2、除了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段落,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神乎其神的技艺?我认为如果说这节课教学效度尚可的话,这个问题的明确性功不可没:一是让学生非常明确问题指向,二是为之后点出作者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的写法埋下伏笔。而如果用“连接语”的要求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这种效果。不过这只不过是我的自以为是罢了,也许在他人眼中看来效果截然相反也不无可能。至于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篇目我也进行了筛选,选择了他们容易产生兴趣的几个篇目抛下诱饵,课堂上看孩子们兴致浓浓,但其实我们知道,真正保有这份兴趣到找到这本书并阅读的不过是屈指可数之数。但,又能怎样呢?
莲都小学501班的学生真不错,思维活跃,而且可爱又大方。早上我来到他们教室,他们正在进行数学考试,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要求,请他们读熟课文和“开放练习”上的《认牙》和《张大力》两篇文章。第二节课后,501班学生有次序地就位,我们马上开始上课,这是因为时间已较为紧张,不过我非常感谢--因为这无意中使我藏了拙--我向来拙于寒暄,尤其对发动话题,搅动气氛之类事情是望而生畏,避之唯恐不及。
感谢这一班的学生,他们心思灵敏,一点就通,在默读课文的时候,许多同学在书上圈圈划划,但并没有多少同学写下注解,我于是提点了几句:同学们在书上圈圈划划的时候,是否可以写下这些语言给你的感觉。你为什么要划出这些语句,它带给你什么特别的感觉呢?包括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写在边上并提出来。你的书上应该留下你阅读过的痕迹。孺子可教啊,许多同学马上就动笔了。至于写得好与不好,对与不对,那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思考并能够把它写下来,而事实证明他们写得相当不错。而且他们思维活跃又缜密,表达起来妙语如珠。相信这节课学生的表现对于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都是一种享受。下课时,我由衷地向学生表达了谢意。
我本是懒散之人,一堂课就这么粗枝大叶地上下来了,如果不是翁老师要求,根本就不会有这篇语无伦次的随感。请各位见谅并不吝赐教。
5.《刷子李》教学反思 篇五
一、注重诵读,感知文章风格
课文《刷子李》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文中情境进行诵读,首先,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明确课文主要讲什么。然后找出重点句段由师生共同揣摩品味,并有教师范读其中的一二段。最后分角色朗读,按人物语言、叙述语言引导学生朗读。总之,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文章的意境和风格,感受人物形象。
二、品味词句,领悟语言美
6.刷子李教学反思 篇六
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从而学习作者描述人物的方法呢?课中紧紧抓住一个“奇”字,让学生在“读”中晓“奇”,在“议”中悟“奇”,从种种“奇”中感悟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如,在引导学生感悟“刷子李”是一“奇”人时,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品味——“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各体此刻哪些方面?
我把本课教学定为两大板块:聚焦文本资料,从细节描述中感知“技艺高超”;聚焦表达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内心活动中感知“一波三折”。
不足之处:
对于学生的需要研究的不足,没有对教学资料进行了调整和取舍,重点突出的不明显。
改善措施:
7.刷子李语文教学实录 篇七
一、联系现实, 升华主题
1997年10月李镇西老师参加四川省的公开课比赛时讲授《孔乙己》, 他以这样几句话结束了这堂课:“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 倾听了鲁迅先生在本世纪初发出的改造中国的第一声‘呐喊’!这声呐喊, 到了40年代末, 发展成为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说》为代表的全民族的‘呐喊’, 一个崭新的中国由此诞生!现在, 我们又来到了21世纪的门槛, 在就要告别20世纪之际, 我们通过《孔乙己》回眸本世纪初中国那充满冷漠、麻木的病态社会, 进而展望即将迈进新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同学们也许会情不自禁地认识到今天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成就以及自己肩上所负担的历史使命。愿鲁迅先生的‘呐喊’成为永远留在20世纪的绝唱!”
李老师之所以能够在这次公开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除了他能够迅速找到教学最佳切入点、灵活地应对学生的提问、积极地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外, 上面这一段联系现实、富有激情的结束语也功不可没。李老师最崇拜的两位教育家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另一位为陶行知) 曾经指出:“作为科学基础知识的老师, 不应当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应当成为青年思想的主宰者。”[2]课堂结束语联系现实,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认识自我、与时俱进。这样就扩大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升华了课文学习的思想意义, 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心灵震撼。
二、诵读文章, 点燃激情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描写战地风光的一首词。古来文人多悲秋, 这首词却抒发了作者乐观豪迈之情。这种情感须建立在一定的人生阅历之上, 高一的学生理解起来会有难度, 所以在课堂结束之时, 李老师大声朗诵了此词, 将诗人的豪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另外, 李老师在讲授《再别康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课例的结束时也选择了诵读诗歌或名人名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就是口头语言, 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 就叫语文。”[3]语文课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而教师往往注重读、写的培养, 却忽略了听、说, 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很大关系。选择诵读文章作为结束语,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进一步体味作者的感情, 将课堂气氛推向新的高潮, 而且能起到示范作用, 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诵读水平和口语水平的提高。
三、引向课外, 开阔眼界
李老师的课堂上常出现这样的结束语:“《沙扬娜拉》是徐志摩陪泰戈尔访问日本时写的。作者就写了一个画面, 但这个画面令人难忘, 真是‘不胜凉风的娇羞’, 很美的。类似的新诗还有很多, 不光是徐志摩, 还有其他诗人的诗, 同学们课后不妨去找来读读。”“我们读《边城》, 只是一个开始, 我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 开始读沈从文。”
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 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 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 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用简短的话语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内容, 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乐于读书的习惯, 将语文课由课内拓展到了课外、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
四、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李老师在教《祝福》这篇课文的时候共用了四个课时, 在第二课时收束的时候, 他提出这样的疑问:“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 大家重新开始阅读课文, 然后前后左右讨论起来, 有人认为祥林嫂是自杀的, 也有人认为她是自然死亡的。李老师将意见不同的同学分成两派, 进行辩论, 同学们各抒己见, 课堂气氛被推向高潮。李老师在课上并没有表明对祥林嫂之死的看法, 而是表示:“她究竟是怎么死的, 我也不知道”, 但“比弄清她究竟具体是怎么死的更重要的是——究竟哪些人把她逼死了?谁是元凶?我们下堂课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针对不能一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抓住本节课与下节课内容的有机联系, 于紧要处留下悬念。这种做法首先可以引出问题, 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其次可以制造气氛, 由教师讲授转化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局面;再次可以巩固当堂所学知识, 并为下一课时做好铺垫。于漪老师认为:“语文教师必须要创设余音缭绕的气氛, 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 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下课堂。”[4]李镇西老师无疑做到了使课堂悬念迭出、回味无穷, 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再创新高
在《师说》一课即将结束之时, 李老师对大家说:“今天还有一个任务没有完成, 就是文言知识总结。同学们就把这个任务作为课外作业完成吧!具体要求是, 你们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虚词三个方面做个总结。第一, 你觉得在这篇课文中哪些是一词多义的, 请排列一下。第二, 古今异义, 这篇课文中哪些词语现在还在用, 但现在的意义和过去不一样了。第三, 文言虚词重点总结‘之’‘而’‘也’‘则’‘于’‘乎’的用法, 大家总结一下。我明天检查。另外, 这篇文章是要求背诵的, 当然就只有你们自己背诵了。明天上新课文前, 我们再花一点儿时间检查并订正同学做的文言知识总结。”
下课之前教师通常都会布置课外作业, 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课外作业数量大, 内容单调, 实践性不强, 套路一成不变, 未免有死板教条之嫌。李老师的可贵之处首先在于能够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将课堂上没有完成的任务转化成课外作业, 避免了“拖堂”的不良局面;其次是作业设计得极为科学, 紧扣课本, 实用性强。以布置作业为课堂的结语, 可以使学生在课后有效地复习所学知识, 并与下次课的导语衔接起来。
李镇西老师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执教二十余年, 出版著作十余本, 在当今语文教育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钱梦龙曾说, 李老师的课是“‘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的悠然, 是‘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的潇洒”[5]。笔者认为, 李镇西老师的课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 使学生受益, 除了有匠心别具的导入、细致入微的讲解、平等轻松的互动、信手拈来的课外知识之外, 其高超自然的课堂收束艺术也是不可或缺的原因。清代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终篇之际, 当以媚语摄魂, 使之执卷流连, 若难遽别。”[6]李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来自于他多年执教的经验, 也来自于他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入钻研, 这是值得我们广大青年教师学习的。
本文中李镇西老师的教学录全部出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一书。
参考文献
[1]谢榛.四溟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 1985:16.
[2]蔡汀, 等.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542.
[3]黄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 1998:165.
[4]于漪.语文教苑耕耘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4:74-75.
[5]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
8.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八
执教:杭州崇文实验小学副校长 虞大明老师(省特级教师)
[课前玩游戏]
游戏:绕口令 sú shì
shù shuō sú shì sú zhī
“《俗世奇人》 述说 俗世不俗 之人。”(出示在大屏幕上)
1、虞老师自己先示范一遍,并许以谁绕得最多,将会得到大明老师送上的一份非常珍贵又神秘的礼物。
2、学生自己练习。(虞老师评价:大家练得热火朝天。)
3、请学生来试试。(学生比较胆小,举手的不多。这时虞老师就说:“我比较欣赏自信的孩子。)
4、虞老师说要求:绕口令首先要绕对,绕正确,然后再追求速度。今天我们比绕正确的遍数多,不求速度。
四名学生的绕口令比拼。(结果是那个绕了10遍还没出错的女孩子获胜。)
[在这个环节中,虞老师的语言非常幽默、经典。如:当第二个女生念了10遍时,他对第一个才念两遍的男生说:“你还站在那干吗呢?”当最后一个学生上场时,虞老师对那个女生说:“你已经胜利在望,不对自己做点什么吗?”当比赛结束时,虞老师抓起女生的手举起来时,就像拳击选手胜利时的姿势,下面响起不太热烈的掌声,虞老师指着前面的一个学生对大家说:“我特别欣赏她,当她的学习伙伴获得胜利的时候,及时送上掌声。”而面对那个胜利的女生,虞老师说:“戴眼镜的人就是特别有文化,特别有实力。当然,不戴眼镜也不能就说没实力了。”这些话再一次调节了课堂的气氛,而且游戏内容的选择还与本节课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虞老师可谓是匠心独具啊!]
5、至于虞老师许诺给学生的珍贵而神秘的礼物被告之一会下课的时候再给,增添了一份神秘。[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刷子李 俗世奇人
师板书:刷子李(边板书边说:大千世界——生接:无奇不有)
师述:冯骥才在他的《俗世奇人》这本书中记录了很多奇人,“刷子李”就是其中的一个,“刷子李”是一个人的——生接:“外号、称号、绰号”。
2、师:从这个名字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生1:干粉刷这一行。生2:粉刷。
生3:精通粉刷这一行。生4:姓李。
3、师:虞老师也干过粉刷这一行,能称我为“刷子虞”吗?(学生笑)
像这样会粉刷的人里有很多姓李的人,都能称为“刷子李”吗?那么,为什么叫“刷子李”呢?他又“奇”在哪呢?(在板书“刷子李”的右上角画一个“?”,在“奇人”的右上角也画上一个“?”)
二、检查预习,读准难读字音:
1、师:预习过课文吗?预习过的举手。(人人举手)师:预习是一种好习惯,好习惯就要延续下去。
2、出示三个难读的词语考考学生:包袱 蘸浆 露馅儿
请生带读:第一个读准轻声(bāo fu),第二个读准第一声(zhàn jiāng),第三个最难读,既要读好(lòu),又要读好儿化音。齐读一遍。
三、浏览课文,找找奇特之处:(第一次)
1、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刷子李奇在哪儿?绝在哪儿?用笔划划,找到一处就用笔标上①,找到两处就标上②……还可以用最简洁的语言或词语,记录下你的感触。学生自主阅读(快速浏览)自主找、划。
2、师:基本从两个自然段中去找。(生: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师:找到了几处?(1处——8处不等。)
3、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刷子李的神奇之处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
师:你找到一处,我找到一处,彼此一交流,都找到了两处。这就是交流的魅力。
4、全班交流: A、师:你找到哪一处?
生:“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师:你所见的过的粉刷匠的样子是怎样的,描述一下。
生1:黑衣服,身上的白点很多。生2:灰色的裤子,有很多白点。
师: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白者也就自然——”生接:白了。师:见见真正的粉刷匠(出示照片)——(照片乃虞老师自己,所以学生大笑)师:刷子李穿一身黑衣,身上却没有一点白点,用4个字来概括,可以说—— 生:黑衣无暇(师:“暇”就是瑕疵、白点的意思。)师:那第二处是什么?
B、生:“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他刷一间屋子的效果特别好。
师:奇在刷的效果非常好。你们有没有升天的感觉?(生:没有。)我也没有,因为我们都没坐过刷子李刷过的屋子。第三处是什么?
C、“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个规矩非常奇特。
生补充:这也说明了刷子李很自信,刷的手法也很老练。
D、师:第四处呢?
生:“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师:这句话描写他刷墙的动作。哪几个词让你们觉得奇特?
生:悠然摆来,悠然摆去。
师:刷墙的动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有刷子李一人。读读这句话,读出“悠然”。(齐读)
师:读这8个字“悠然摆来,悠然摆去”,要读得快还是慢一点?(生:慢!)那就读这8个字,读得慢一点。(齐读)再慢一点。(再齐读)
师:听你们读这8个字,虞老师的眼前就浮现出刷子李刷墙的动来了。我们也来学一学。请生举起手来边读边学刷子李刷墙的动作。(这里对于学生们手的高低、位置,虞老师指导得很细致。)当学生读完后,师:你们读得也极为动听。
E、生:“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师:第5自然段里还有——
F、生:“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师:刷的效果特别好,从哪个词看出来?
生:匀匀实实。
师:谁来解释一下?
生:均匀而饱满。
G、生:“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这个地方学生说到别人粉刷的不好时,虞老师马上打断她说:“我们先不要打击别人。”及时地阻止了学生贬义地议论。)
师:什么叫“天衣”?见过吗?(生:没有!)我也没见过。那就想像一下,“天衣”会是什么样的呢?
生1:天上神仙穿的衣服。
师:“天衣”怎么样的?
生2:很大,材料很光滑,很柔软。
师:一点瑕疵都没有,刷子李刷出来的墙也像“天衣”一样,这功夫好不好?
5、出示刚才交流中的句子(大屏幕):
师:读着读着,刷子李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粉刷匠了,已经成了一个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了。读读这些句子,说说在你的心目中成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家? 生1:粉刷艺术家。
生2:艺术粉刷匠。(学生的回答还是没有跳出“粉刷匠”的圈子。)
师:我读到第4个句子时,刷子李仿佛是一个舞蹈家。(这是在帮助学生跳出思维的圈子,拓宽思维的空间。)
生3:像个画家。(说明理由)生4:歌唱家。(和着琴音)
生5:裁缝。(师:最好再加一个字。)生:裁缝家。(师:能做“天衣”。)生6:书法家。(挥笔很潇洒)
生7:魔术师。(打开一面屏障;单坐着如同升天一般美)
师:因为这些句子实在太美了,所以刷子李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粉刷匠了,已经成了一个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了。
6、梳理这5句话:
师:这5个句子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刷子李的“奇”。从哪三个方面呢?(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效果奇、规矩奇、动作奇)生1:效果奇(第1句)
师:还有哪两个句子也写了效果奇? 生2:第3句、第5句。师:还有什么“奇”? 生3:规矩七(第2句)生4:第4句是写他的动作奇。
师:课文从这三个方面体现了刷子李的神奇,擦去“奇人”右上角的“?”。
7、出示作者冯骥才对刷子李的评价:师读,并肯定学生们的感悟非常到位,与作者的体现差不多,鼓掌向自己表示祝贺。
师:在民间,如果一个人手上有绝活,手艺高超,无人能比就可以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称呼他,用这个行业加上他的姓(行业+姓)。那么,有这样的称呼的人还有哪些,你知道吗? 生1:泥人张。生2:刻砖刘。生3:风筝魏。
师;站在你们面前的教书也教得不错的我呢? 生:教书虞。(笑)
8、师:预习后,你认为这篇小说好看吗?(生:好看!)我也觉得很好看,知道为什么这么好看吗?
生1:语言很美,有很多好词好句。
生2:故事很生动,通过事情来介绍一个人。
师:小说刻画的人物非常传神……有几个自然段经常出乎我们的意料,吸引我们的眼球。知道是哪几个吗?
生:第6、7、8、9自然段。
四、浏览课文,找找出乎意料之处:(第二次)
1、要求快速浏览课文,哪些句子出乎你的意料?出乎意料的地方也是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出乎意料的地方。
2、交流:
①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②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③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3、细品第①句:
师:哪个词直接写出了出乎意料? 生:居然。
师:出乎意料的是什么?
生:连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有发现。
师:请生再联系之前的照片,虞老师身上怎么样?(“土豆大小的白点都有”)师:用一个线条图来表示曹小三的心理图示。(师出示)
牛!
出乎意料①
4、学生自己品读②③两句,也学老师来画画曹小三的心理图示,在“ 心 ”里也写1—2个字。请一生到黑板上来画。
5、交流:
第②句出乎意料的词是“竟然”,师傅如山般的形象在曹小三的心里轰然倒塌。学生想出的字有:吹牛!太内啊!切!晕!吹吧!……
第③句:生:我倒!帅!天哪!……
出乎意料① 出乎意料② 出乎意料③(老师课件里的曹小三心理图示)
6、想像写话:
⑴师:看这个路线图,用一个成语来表示: 生:一波三折
师;这正是这篇小说吸引人的地方,像大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们。这里仅仅是线条,如果用两三句话表达出来,写出曹小三的内心所想,这篇小说就会更吸引人了。请你选择这三处中的一处用两三句话写出曹小三的内心感触,比比谁写得生动。这就要求你把自己当作曹小三,写出你心中最想说的话。
⑵出示三句话,请学生选择一个写一写:
①当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心想: ②当小三在师傅裤子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心想: ③当小三明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心想: ⑶交流:(师:如果你真的是曹小三,这些话不用写也就流淌出来了。)从第一句交流起——
①生1:这个师傅太了不起了,看来我拜师拜对了。
生2:师傅真的是名副其实啊。
生3:拜读了师傅,我一定要好好学,成为师傅那样的人。……
②生1:师傅这下完了。
生2:师傅牛吹大了,臭名远扬。
生3:这次看来要名有虚传,露馅儿了。
生4:师傅竟然成了吹牛王,纸是包不住火的。
生5:师傅看来是露出了狐狸尾巴了。
……
③生1:师傅真狡猾,故意伤出个洞……(这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虞老师及时地打断了学生的话,并问:“这样的师傅你还要跟着学吗?”“假如曹小三真的这么想的话,刷子李还要这个徒弟吗?”我觉得虞老师不愧为大师,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能不露痕迹地加以引导,这也与他后来在讲座中所说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与错误一路同行”,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领。)
生2:哎,真是虚惊一场。(师:你为师傅捏了一把汗。)
生3:我一定要向师傅好好学,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好,有志气!)
……
师:这一波三折加上同学们的想像写话就更丰富了。还有一个“一波三折”,同学们找得到吗?
五、观察分段,体会小说结构的“一波三折”:
1、师出示课文的分段(大屏幕):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
第三段(第3—11自然段)
2、引导学生体会另一个“一波三折”: 师:读第一段有什么感受?
生:半信半疑。师:技艺高超,神奇。
第二段中特别是哪几个字让人恍然大悟? 生:这是传说。
师:传说中的事物,一般都是假的。
第三段发出了赞叹。生:名不虚传。
师:确有此事,确有此人,这也是“一波三折”。这是小说结构撒谎能够的“一波三折”,因为有了这个“一波三折”,小说才会这么好看,真的要感谢作者,写出了这么精彩的小说。有人说曹小三一天中的感悟,可能有些人一辈子也不会有。我们今天读了这篇小说也有了很多的感受,估计有很多人看了也不会有的。那你们读了这篇小说,明白了什么呢? 生:刷子李的本领是勤学苦练形成的。………………
六、课外拓展,再次体会“刷子李”:
(大屏幕出示,音乐)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1、师读。
2、师问:明白了什么?用一句话来说。生1: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必须练习真本事。生2:要练得真本事就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师:是呀,天才是99%的汗水+1%的灵感。生3:有了手艺就不怕没钱了。生4:手艺是靠打造出来的。
生5:落后就要挨打。(师:“你想得太远了,应该可以理解为„落后就会没饭吃。‟”这里虞老师再一次纠正了学生理解中的偏差!)生6:普通的行当也能出名人。
师:有句话说得好——生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3、送“刷子李”一副对联:
师:我想送给“刷子李”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虞老师写的。你们写过对联吗?(生:没有!)那今天就让我们学着写写对联吧。
(虞老师出示对联的方式很有意思,一个字一个字的平移出来,还让学生猜猜下一个会是什么字,学生看对联的时候很激动,特别是听到虞老师表扬他们猜对的时候就更兴奋了。而虞老师也非常有意思,出示完第一句时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接着问:“好不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好!”然后虞老师就一本正经地说:“我写的!”引得听课的老师也不禁莞尔。)上联:天衣无缝 刷子见功底 下联:黑衣无暇 绝活写传奇 横批:……(让学生先猜)生:刷子李生 生:名不虚传 出示横批:俗世奇人
4、课外延伸:
师:还想不想读这样的小说?从哪里读?
师介绍《俗世奇人》这本书以及作者,并出示了此书中的一段文字(内容来不及记,呵呵~~~)只记下两句:“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师读)介绍学生去看此书。
七、送礼物:
课结束了,原先课前允诺学生的礼物该学生向虞老师索取,大家都在期待这珍贵而神秘的礼物是什么,我也在猜测:是不是一本《俗世奇人》的书呢?
但虞老师也是那样的让人出乎意料,他竟然拿出了一张当粉刷匠时的照片,还是一张签名照呢,送给了那个获胜的学生。这就像“刷子李”的刷墙技术让曹小三“出乎意料”,故事也就“一波三折”,而虞老师的这一出也让我们“出乎意料”,课堂也就变得“一波三折”了。
八、板书设计:
9.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九
1、读通读顺课文,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蘸浆”“匀匀实实、悠然”等词语的意思。
2、着眼全文,研读重点句子,丰富“刷子李”的形象。
3、梳理曹小三心理变化的线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冯骥才《俗世奇人》的兴趣,课外继续走进作家笔下的人物。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最精彩的句子,丰富“刷子李”的形象;
2、梳理曹小三心理变化的线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学新式称呼
1、齐读课题《刷子李》,导入新课。
2、这是人们送给他的一个特别的称呼,猜猜他是干什么的?
3、了解称呼由来。
4、举一反三助称呼理解。
咱班谁写字最漂亮?写字(姓氏)
谁跑步最快?跑步(姓氏)
谁的朗读水平最高?读书(姓氏)
二、初读感知,品正面描写
(一)初读课文,检查词语朗读。
1、过渡:想要学好语文,读好书非常重要,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顺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什么关系?读完以后身体坐正示意老师。
2、学生交流汇报。(板书:曹小三、师、徒)
3、检查读词。
(1)这篇文章比较长,有很多难读的词语,我来考考大家,请看,这组词你会读吗?
师傅包袱芝麻规矩露馅儿较劲儿
①生读,师正音。
②你觉得哪个字的书写需要注意一下?相机指导书写:傅、袱、馅
(2)第二组词又来了,谁来挑战?
蘸浆稀溜溜匀匀实实和着琴音
生读,师正音。(关注:蘸、匀、和)
(二)指导朗读,体会人物正面描写的方法
1、读好词也要读好句。出示句子:
①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②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③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生读,师朗读指导。
2、这时候如果让你在“刷子李”这三个字前面加上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呢?
指名回答。(生可以上台板书)
3、总结写法,引出“正面描写”。
三、梳理心情,学侧面描写
1、过渡:我们刚才感受到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他的徒弟曹小三一开始就相信了吗?
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半信半疑)
2、通读课文,画出描写曹小三心理变化的句子。
指名回答。
PPT出示相应句子。
(1)自由读
(2)你体会到什么?(板书:佩服)
(3)居然?给你什么感觉?文章哪一段也写了事情出乎曹小三的意料?(第七段)
出示:当刷子李刷完……出现一个白点
(1)齐读
(2)刚刚还对师傅佩服的五体投地,转眼间,在曹小三的心目中,师傅的形象——(轰然倒地)此时曹小三的心情是多么失望啊!(板书:失望)
(3)那事实真的像曹小三想的那样吗?
不是,是烟洞(板书:敬佩)
曹小三的心情就像坐了过山车(板书画出曲线),真是一波三折啊!
3、谁能用你的朗读,读好这三个字,读出曹小三的心情。
PPT出示:
(1)一开始曹小三半信半疑时:(刷子李)
(2)当曹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刷子李)
(3)当曹小三在师傅裤子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刷子李)
(4)当曹小三明白了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刷子李)
自己读,同桌读——指名读(师引读)——指名加标点读——加语气词全班齐读。
4、此时此刻你想送给刷子李哪个词?或者送一句话,一个符号。
5、总结写法,引出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
四、课堂延伸,探俗世奇人
1、今天我们认识了技艺神奇的“刷子李”。
这里还有很多“奇”人等着我们去认识呢!(PPT出示刷子李、泥人张、好嘴杨巴等)
他们都在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里。赶快去读一读吧!
2、布置作业:
(1)摘抄你觉得这篇文章有意思的语段。
(2)推荐阅读《俗世奇人》(PPT出示作业)
教学反思
10.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十
1、有一句话,相信大家都明白:大千世界(学生接读)无奇不有,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这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2、板书课题:刷子李
这是一个人名,一齐叫一叫他——刷子李。把第二个字念轻声会更好,一齐读。你们觉得这个人名字怪不怪?老师来解释一下。在清朝的时候,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个性好,就叫他——(生:泥人张)。有个姓刘的风筝做得个性好,就叫他——生:风筝刘。古代也有这样称呼的,成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的铁拐李就是一个。
二、交流预习状况,展示预习成果
1、小组内交流课前预习状况。
2、选取一小组上台汇报预习状况,其他同学补充交流。
三、感知文本、品读“奇”
1、刷子李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就要求大家自己去读读,去悟悟,自己去发现。刚才同学们说刷子李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他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此刻哪些地方,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语句,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小组内推荐代表,读句子、说收获。
(1)效果奇。学生汇报:他要是给……如同升天一般美。(奇不奇?)说明粉刷效果很好。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读一读。
(2)规矩奇。a、指名读“规矩”的句子(第一段中第三句)
干粉刷匠。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白者白。根据你的了解,粉刷匠是怎样的?(出示相关照片)回忆歌曲《我是一个粉刷匠》。身上没有一个白点,奇不奇?用四个字概括。黑衣无(白)、黑衣无暇。b、刷子李立下这样一个规矩,刷墙时他真是这样做的吗?“干活前——较上了劲。”怎样理解这个句子?
(3)动作奇。指名读相关句子,说体会。看片段录像,加深理解。
出示句子: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打开一面雪白的墙壁。
在读的时候就应读好哪几个关键词呢?试着带上动作读一读。
能把刷墙演绎得如此潇洒,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你觉得刷子李仿佛成了什么?(舞蹈家、书法家、音乐家等)
此刻同学们再来读读这几个句子,比一比用你的朗读来体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小组内读——指名读——齐读)
4、小结:透过了解刷子李粉刷的动作、规矩、效果等,我们能够看出刷子李真是一位俗世奇人。(加上自己的感受再读第一段)
四、走进“内心”,侧面烘托
1、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跟着徒弟曹小三去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名气和能耐。请大家默读第3—11自然段。试着填写:
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最后明白那是师傅抽烟不留意烧出来的小洞时,()。这就是曹小三心中的(),也是这个故事的()。
2、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内把曹小三心中的一波三折或整个故事的一波三折说一说,如果能把曹小三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故事就会更生动,更丰满。看谁说的最合理、最精彩。
3、指名说一说。
4、此刻,你怎样理解刷子李的的绝活了?带着佩服的语气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1、课文中最后一个句子“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必须明白呢。”假如你就是曹小三,你有何感想?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并试着说一说。
2、学完课文后,你对刷子李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老师补充资料:
资料1:(上联)天衣无缝刷子见功底(下联)黑衣无瑕,绝活写传奇(横批)俗世奇人
资料2:你从芸芸众生中走来,朴实得如同你手中的刷子,一袭黑衣,诠释了铮铮诺言;一手绝活,演绎了永世精彩;一番教诲,书写了人生传奇!于是我们明白了,享受平凡生活,能够演绎精彩人生!
练习说:你是个()的人,你让我明白了()。
3、你还明白我们身边有哪些俗世奇人?指名说,教师补充图片等资料。
六、布置作业
1、老师推荐阅读《泥人张》《快手刘》,指名学生推荐同类文章,摘抄描述人物的精彩语句,做一则读书笔记。
2、小练笔:选取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述,写出他的主要特点(一个即可)。
板书设计:
23、刷子李
效果奇
技艺高超规矩奇
11.《刷子李》优秀教学设计 篇十一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
3.体会作者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激起学生阅读相关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激起学生阅读相关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原文导入,知作者:
1.上课前,我们来读一段文字:
在天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
读完你明白了什么?
预设:在天津,各行各业都有本领齐天的活神仙。
预设:天津人喜欢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2.他们都是俗世里的”奇”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奇人”刷子李”。
3.本文的作者是谁?观察注释后,写到课题下面。我们曾学过冯骥才的哪些课文?
预设:《珍珠鸟》《花儿的勇气》
若学生回答不出,可提示文中重要语句:①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②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设计意图:引出原文,不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了课题,而且也熟悉了天津的一些地域文化,拓宽了孩子的视野。回顾冯骥才的其它文章,能够迅速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拉近与作者及文本的距离,同时也促使学生形成读文知作者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正音
(1)读准轻声和儿化:规矩包袱露馅儿;带进句子读一读。
(2)读准多音字:
伴着鼓点,和着琴音
这楼房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发怔发傻的模样(理解“发怔”)
【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促使学生养成字正腔圆朗读的好习惯。】
3.感知刷子李”奇”在何处
(1)刷子李最奇的地方是什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2)交流:
预设: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预设: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你们平时见过这样的粉刷匠吗?你信吗?
(3)这是传说,世人大多不信。读一读第二段。
(4)如果你是作者,怎样才能让人都信呢?
预设:举例子
预设:写一个具体事例。
小结:冯老先生正是让事实说话的。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不得不信。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练习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把自己当成作者去思考,可以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使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桥梁。】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至结尾,画出最能表现刷子李”奇”的语句。可以按顺序档出序号。
【设计意图:在实践中训练浏览的能力以及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二)交流重点句的理解:
1.刷子李干活前有什么”奇”的?
预设: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果然”一词照应的是前文的哪一句呢?
预设: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这就是前后照应,关于传说中他的穿着印证了
2.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手艺高?谁来读你画的句子。
预设: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从这一句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刷子李本领强。
预设:刷屋顶粉浆肯定会掉在身上,没有人一滴不掉,但是刷子李就是能做到。
(将“屋顶尤其难刷……一掉准掉在身上”字体变红)
这一段红色部分完全可以不写,直接写刷子李刷得好不就行了,为什么要这样写?
预设:这样写更能表现出刷子李本领比别人高。
预设:这样一对比,就更显出刷子李本领高。
小结:作者正是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刷子李手艺之高。
3.谁来读读刷子李刷墙的动作?
预设: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读书不仅要读懂文字的意思,还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从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刷子李干活很轻松自在,悠然自得。
预设:刷子李把这份枯燥的工作做得很有趣味。
你能读出那种悠然自得的节奏吗?
4.这墙到底刷得好不好?谁能用书上的语句来说一说。
预设: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个人读,女生读,男生读。
这一句也照应着传说中的一句话。谁来读。
预设: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小结:好的作者写文章总不忘前后照应。
5.刷完屋顶,刷子李的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请你读一读相关语句。
预设: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这一句照应着传说中的哪一句呢?
预设: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传说中是这样,现在证实跟传说中一样,不是该用“果然”吗?怎么用”居然”呢?”居然”什么意思?这透露出曹小三怎样的心理?
预设:“果然”是跟之前自己的预料一样,”居然”指出乎意料。这一个词流露出曹小三之前对刷子李是半信半疑的心理。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走进语言的丛林,从走马观花到下马看花,深入到字里行间。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语言的精妙,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
6.曹小三之前半信半疑,现在呢,眼见为实,不得不信。接下来,曹小三的心理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出示:当他看见刷子李身上有白点时,他想:;当他知道那是一个小洞时,他想:。
板书:怀疑—相信—失望—佩服
曹小三由最初的半信半疑到相信,突然又失望,最后更加由衷地佩服师傅。(用曲线画出示意图。)
小结:故事一波三折,我们的心理也是一波三折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人物心理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既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感受一波三折的写法
1.其实这个故事写到曹小三”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曹小三已经信了,我们也信了,就可以结尾了。为什么要写后面的内容——就是第7—10自然段。是不是画蛇添足?
2.不要急于回答。请大家再次阅读第7—10自然段,边读边想。请4位同学来读。你觉得这四段是不是画蛇添足?
预设:当然不是。这样写更吸引人往下读。
预设:这一部分,更突出刷子李的本领高。
预设:这样写让故事显得曲折,好看,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预设:这一部分让人虚惊一场,结果出人意料,很有意思。
小结: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越曲折越吸引人。结尾出人意料才让人印象深刻。
【设计意图:朱光潜先生说:“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通过对比,能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高明和精彩之处,体会一波三折的表达效果。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人物心理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既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再次感悟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1)阅读《张大力》
冯骥才善于讲故事,而且讲得高明、精彩,一波三折,还喜欢在关键处来点曲折。想不想再读一个冯骥才先生的故事?请大家阅读《张大力》。(文章内容至第8自然段结束。)
(2)猜测故事结尾
接下来你们来猜故事的结尾,谁来说说。
预设:张大力拿银子离去。
(3)探讨作者的结尾
故事这样结束平平淡淡,像条直线,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想不想看看冯骥才先生的结尾。请接着往下读:(屏幕出示)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
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
凡举起此锁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设计意图:同类阅读,让学生再次感受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体会用生动的情节来塑造人物的方法。强化学生对这一独特表达方法的认识。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推荐阅读《俗世奇人》
张大力的故事和刷子李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使人物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两个故事都出自同一本书《俗世奇人》。文中还有很奇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
12.《刷子李》教学设计公开课 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与随文学习,认读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感知人物形象,了解“刷子李”高超的技艺。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最精彩的语句,丰富“刷子李”的形象,领悟并学习“一波三折”的表达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冯骥才文章的兴趣,课外继续走进作家笔下的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最精彩的语句,丰富“刷子李”的形象,领悟并学习作家冯骥才独特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自读课文3次,标出课文段序,自学文中生字新词。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已知,感知人物形象。
1.师:这节课,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生接,师板书课题)。刷子李是一位手艺人的绰号。从绰号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姓李;刚粉刷行业的;手艺很好。)是的,在当时的天津,人们用行当加姓氏来称呼在这一行技艺高超之人。通过预习,我们可以发现这整篇文章都是围绕刷子李的什么来写的?(板书:技艺高超)
2.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弄清学习要求。(生齐读阅读提示,师利用课件展示阅读要求。)
(二)感悟文本第一段
1、师:有句话大家都知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刷子李刷墙本领奇,天津人是传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课文第一个自然段就告诉我们这传说中的刷子李令人称神奇。打开书,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哪些词、句最能体现刷子李之技艺高超和神奇的?
3、交流。(预设:如升天一般美、必穿黑衣绝无白点、有白点时不收钱)
4、师:对于传说中的这三大神奇,你们相信吗?有人相信,有人怀疑,很正常。就连他刚收的徒弟,谁?(曹小三)曹小三跟你们一样,也是半信半疑。(板:半信半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刷子李新收的徒弟曹小三去印证刷子李的三大神奇。
(三)感悟文本第4—7段
1、出示要求:快速浏览4—7自然段,想想传说中刷子李的三大神奇在曹小三眼中有没有得到印证?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上横线。抓紧时间。
2、师:绝活之一刷的屋子美如升天有没有得到印证?在哪个自然段得到应证?(5)第5自然段是作者浓墨重彩写的,自由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觉得哪一句写得精彩,用直线画下来,多读几遍,抓一些关键词写下你的体会。
3、生交流汇报神奇之一:刷墙美如天仙。
预设一:“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师:你抓的关键词是?(匀匀实实)。匀匀实实是什么意思?除了匀匀实实,这个句子中还有两个词也是夸赞刷子李的刷墙技术的,谁找到了?(透亮、清爽)刷子李刷浆是更匀实、更透亮、更清爽,难怪,坐在这样的屋子里,有美如升天的感觉。谁可以融入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
师: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们还佩服刷子李哪方面的本领?读出你划的句子。预设二:“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师:你划出了哪些关键词语?(悠然)什么叫悠然?用悠组个词来解释。(悠闲)我想请问这位同学,当时刷子李刷的可是屋顶,这是一件让人悠闲得起的活吗?如果你来刷的话的话,会有什么感觉?(累、手酸)来,咱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刷子李的那份悠然。
师: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种娴熟,这种高超用一个词就叫悠然。刚才咱们关注了刷子李刷墙的动作,谁还听到了他刷墙的声音?(鼓点、琴音、“啪”的清脆)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他刷墙的声音好听吗?
预设三: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师:天衣唯有天上有,人间何处觅天衣?太了不起了。能把墙刷的天衣无缝,真牛!刚才找到的这三个句子都是直接写刷子李刷墙本领的,属于什么描写?(板:正面)这刷子李刷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刷子李在咱们眼里已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粉刷匠,简直就是一个(艺术家、音乐家、美术家)。
4、师:请看黑板,神奇之二必穿身黑有没有得到印证?
生:“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师:跟“黑”较上了劲。哪个词体现了刷子李必穿黑衣是意料之中的事?(果然)绝活之三,绝没白点有没得到印证?
生:“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 师:哪个词写出了曹小三的意料之外?(居然)哎,同学们不知你们注意了没有?这两句话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本领,但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刷子李的本领高超,这是什么描写?(板:侧面)冯骥才正是通过正面、侧面这些细节描写,(板: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本领齐天的刷子李。曹小三对师傅的佩服那是五体投地,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这身黑色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四)引发思考,体会一波三折。
1.到这里,你们相信刷子李技艺高超了吗?我们是读了这些精彩的描写,信了;文中的曹小三看到师傅的黑衣上没有白点,他也信了。那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吗?(没有)作者冯骥才后面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2.现在请四人小组学习,把你们的理解批注下来。(出示阅读小提示:快速浏览7—11自然段,通过有关白点的句子和曹小三心理变化的句子展开分析。)3.全班交流:发现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谋篇布局特点(半信半疑——信——不信——深信),体会表达效果。
4.师:你看,一个白点引出了一段曲折有趣的故事!一开始曹小三搜索师傅的全身黑衣,居然未见一个白点,而后来竟然出现了一个白点。最后又忽然间揭穿了这个白点的秘密。看到这儿,你发现了冯骥才爷爷在写这个故事时候的一个技巧吗?(生说理解)
5、师:这就是这个故事的“一波三折”,(板:一波三折)正是这种一波三折的写法使小说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我们。而曹小三经过一波三折后,对师傅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师傅说的一句话更让曹小三受益匪浅,说了一句什么话?(好好学本事吧!)他其实是告诉徒弟什么呢?展开想象想想。(预设: 手艺人要有绝活,手艺要高超;手艺不是靠吹的,靠勤学苦练;要努力,勤奋,自信,你就一定能练出真功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普通的行当也能出名人。凭着自己的努力,才能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听了师傅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呀!难怪课文结尾会这样说——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5、送“刷子李”一副对联:
师:看来刷子李的手中真有两把刷子,我想送给“刷子李”一副对联,出示对联:(上联)天衣无缝,刷子见功底(下联)黑衣无瑕,绝活传真谛(横批)猜一猜?(俗世奇人)
(五)迁移拓展,再次领悟作家独特的写作方法,激发阅读兴趣,布置课后作业。1.快速浏览《张大力》,再次领悟冯骥才独特的写作方法。3.布置课外阅读作家冯骥才的作品《俗世奇人》。
【刷子李语文教学实录】推荐阅读:
刷子李语文教案07-24
刷子李教学设计免费08-21
《刷子李》教学设计A、B案07-02
刷子李课文教案08-31
鄂教版五年级刷子李09-20
中学语文教学实录09-05
四年级语文《搭石》教学实录10-05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07-13
七年级语文斑羚飞渡课堂实录[人教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