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教学反思(共17篇)
1.《百分数》教学反思 篇一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和合格率等。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成功之处:
1.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在教学中,通过课前让学生广泛收集、整理生活中百分数的信息,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人们喜欢使用百分数?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利于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百分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与分数有所不同,但它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用分数基本相同。教学中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类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百分数和分数虽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意义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不足之处:
对于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比较差。
再教设计:
重点抓住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让学生对于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能够深刻理解,对于后续知识的学习才会起到很好的衔接。
2.《百分数》教学反思 篇二
执教601班教学片段
1.呈现例题。
九月份阳光小学用水210吨, 比八份多用25%, 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2.分析题意。
师:同学们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九月份用水比八月份多25%, 也就是八月份用水比九月份少25%, 算式为210× (1-25%) 。
师:对于这位同学的理解, 同学们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我不同意他的分析, 九月份用水比八月份多25%, 并不表示八月比九月份少25%。
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并解答的?
生:九月份用水比八月份多25%, 就是把八月份的用水量看作单位“1”, 表示九月份用水的吨数是八月份的 (1+25%) , 即八月份用水量的 (1+25%) 是九月份用水吨数210吨。所以算式为210÷ (1+25%) 。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 解答这类题目的思路就该这样分析, 大家听明白了吗?
执教602班教学片段
1.呈现例题。
妈妈买来苹果5千克, 比橘子多25%, 橘子有多少千克?
2.独立解答。
3.学生汇报。
生:我计算出橘子是6.25千克。 (50%的学生得数和他一样)
生:我计算出橘子是4千克。 (只有两位学生是该得数)
生:我计算出橘子是3.75千克。 (45%的学生得数和她相同)
4.猜测结果。
师:对于以上三个得数, 你赞成谁是正确的得数?并说一说赞成的理由。
生:橘子是6.25千克一定是不对的, 题目中一目了然告诉我们苹果比橘子多25%, 应当是苹果多。
师:这位同学的说法你们赞成吗? (全班同学都表示认同) 请得数是6.25千克的同学汇报一下你的算式, 以及列算式的想法。
生:我以为题目的意思是说橘子的质量比苹果多25%, 算式便是6× (1+25%) 。现在知道我解答的方法是不对的。
师:通过同学们的猜测, 现在觉得3.75千克和4千克这两个得数哪一个是正确的, 又该怎样验证?
生:只要假设橘子的得数分别是3.75千克和4千克, 然后计算出苹果的质量是不是比橘子多25%, 便知晓是不是正确了。
5.验证并建构。
师:用这样的验证方法可以吗? (同学们都表示赞同) 那就请同学们一一进行验证。
生:假设橘子是3.75千克, 那么苹果比橘子多百分之几的算式是 (5-3.75) ÷3.75≈33.3%, 这和题目的条件不一致。假设橘子是4千克, 那么苹果比橘子多百分之几的算式便是 (5-4) ÷5=25%, 这和题目的条件完全一致, 因此橘子的质量是4千克才是正确的。
师:听了他的解答思路, 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 (同学们表示没有异议) 那么, 请刚才计算出得数是3.75千克的同学也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思路。
生:我觉得苹果比橘子多25%, 就表示橘子比苹果少25%, 所以算式是5× (1-25%) =3.75 (千克) 。
师:这位同学的思路为什么是不正确的?
生:苹果比橘子多25%, 并不表示橘子比苹果少25%。因为苹果比橘子多25%, 是把橘子的质量看作单位“1”, 而橘子比苹果少25%是把苹果的质量看作单位“1”。
师:那你们觉得正确的思路是怎样的?
生:苹果的质量比橘子多25%, 表示苹果的质量是橘子的 (1+25%) , 也可理解为橘子的 (1+25%) 便是苹果5千克, 用方程表示为a× (1+25%) =5, 推导出算式5÷ (1+25%) 。 (其余学生也都表示同意。)
师:现在同学们对该题的解答思路还有疑问和困惑吗? (略。)
教学反思
1.练习题。
(1) 中兴汽车销售公司2003年销售汽车800辆, 2004年的汽车销售量比2003年增加65%, 2004年销售汽车多少辆?
(2) 兴兴养殖场养鸡600只, 比养的鸭多。鸭养了多少只?
2.解答结果比较。
同一教学内容, 同一执教老师,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出现很大的差异。细细品味, 以下两方面值得深思。
1.暴露学生学习的“原生态”。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教师的共识, 并努力附诸教学实践。但是, 当我们走进课堂, 走进学生, 仍然不难发现教师考虑学生怎样学明显少于考虑教师怎样教。一般来说, 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而这些疑难问题往往既是学习的障碍, 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因此, 教师要充分呈现学生的所思、所想, 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对照前后两次的教学, 发现在601班执教时, 当学生出现错误思路时, 教师立即让其他学生“迫不及待”地帮助纠错, 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展示其真实的思考过程, 这样也就无法真正进行知识的建构。在602班执教时, 通过让学生独立解答、猜测验证、反思重构等途径, 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从而和学生一起建构起正确的认知结构。
3.《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篇三
一、直接引入新课,一上课就课件呈现课本中例1的图片,并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然后要求学生把大小相等的分数填入等式。学生也很快回答出来了,就是==然后我就接着问,为什么它们是相等的,这个答案学生是从图中获得的,因为它们在图中所占的面积是一样的,所以,它们是相等的。然后我又接着追问,既然這几个分数是相等的,为什么它们的分子、分母不一样呢?这个问题把学生难住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把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一下子激发出来。
二、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事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让学生对折,并涂色表示其,要求学生继续对折,每次找出一个和相等的分数,并用等式表示出来。学生通过例1的思考与学习,通过折纸,对找一个和相等的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很多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几个和相等的分数。这为本节课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三、课堂练习力求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有坡度,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不仅能照顾到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而且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如,=(a、b为非零的自然数)
(1)当a=1、2、3、4、5…时,b分别等于几?
(2)a与b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同时,在这节课中也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
1.在形成性质的过程中,对分数基本性质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了整合,只有部分学生了解,没有深入到全班。而且在学生表述自己的发现时,没有说0除外,我本意是想再进行追问,可有部分学生书本已打开,他们很快就说0除外。对该性质没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我想在后期的教学中,应多关注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应学会思考,而不是依靠书本现成的答案。
2.在巩固练习阶段,如练一练的第2题,我只是指名让几个学生说说他们填某个数的依据,而没有在黑板上把过程再板演一遍,这对于学困生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后来的练习中,有部分学生还不是很理解。
4.认识百分数 教学反思 篇四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与一般的分数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些区别.同时,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为了切实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我在教学设计中重点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在引入课题时,还是在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这节课知识生长点是建立在学生完整掌握分数意义、倍比概念以及在生活中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个模糊不清的感知认识基础上,通过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欲望: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的用途等等,这些都将成为学生的兴趣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我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编排,不从百分数的产生入手,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收集百分数,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交流信息入手,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力求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本节课共安排了三次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的活动.一是在第一个例子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完成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百分数的含义是什么?二是概括出了百分数的意义后,教师让学生讨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哪些数,怎么读写百分数.三是在探索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主动探索百分数与分数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本质含义的理解.
5.《认识百分数》教学反思 篇五
一、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先只出示“投中次数”,让学生意识到仅凭“投中次数”是不能判断谁的投篮水平高,进而引发冲突。在学生思考进行交流后认识到还需知道“投篮次数”,可以用“求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进行比较。在比较投中的比率这一环节,我先出示两个分数的比较,牵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自然地想到通分。等到三个分数进行比较时,学生意识到要通成分母都是100的分数,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比较的好处,并观察这些分数的特点,思考这些分数的含义,使学生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
二、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根据贴近学生学习的事例进行举例。举例有分子是小数、分子比分母大、分子是整数的百分数,并且百分数有读、写两种形式。也为下面教学百分数的读写法做好铺垫。并让学生交流这些百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不过从课上效果来看,这里还存在一点问题:就是我提问“谁能说说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问题有点大,造成有的学生不知怎么回答。要是这样改效果可能会更好,“谁能说说这些数是谁占谁的几分之几”,这样也就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它和百分数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由于这一点处理不是很好,使得学生小结“百分数的意义”产生困难,就只能由老师来揭示,百分比和百分率也是一带而过。
三、教学百分数的读写。这里我安排学生自学文本,培养他们自学能力,汇报材料时学生先说明如何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再说明: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我适时进行总结规范,接着让学生尝试读和写教师举例中的百分数,这里学生掌握得很好。
四、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这里主要是通过两个句子中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的辨析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积极思考、与同伴的交流中,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到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当分数表示一个具体数量时,是有单位的;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即两个数的关系时,是没有单位的。而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6.《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六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以学生熟悉并喜欢的人物姚明在NBA中的罚球命中率的有关统计数据引入课题,在本班学生活动的比一比谁投篮水平高的过程中引出了百分数,此时,学生已经隐约之中感悟到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是为了比较大小而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这既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也让学生初步感悟了百分数的含义,及比较数据时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二、密切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因此,我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知识对于个人的意义,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这节课中,我直接把学生调查到的数据和问题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学生是在理解和解释自己及同学调查得来的数据的过程中认识百分数的。
三、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理念强调,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我在《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学内容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百分数有有什么作用,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而是努力为学生创设数学交流、活动环境的素材,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悟出一些百分数的意思,从而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再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例子中。上完这一节课后,我觉得学生对这一节内容掌握得还是不错的,但也存在以下的不足:
1、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写百分数的机会。整节课学生缺少写百分数的机会,只是强调了一下百分数的写法,也许学生的印象不会太深刻。
7.《百分数》教学反思 篇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师: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生: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作百分数。
2.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师: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把小数扩大100 倍作百分号前面的数, 就可以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 然后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如果分数的分母是100 的因数, 可以把分数的分母扩大若干倍, 把分数的分母化成是100的分数, 然后把分母是100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设计意图】首先复习百分数的意义。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内容, 为新知教学做准备, 为知识的迁移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
师:这幅情境图呈现的是一幅统计图。请学生说说从统计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统计图中横轴表示姓名, 分别是王红、李芳、林小刚;纵轴表示路程/千米, 每一格表示1千米。
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
生:①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
②王红跑的路程是李芳的几分之几?
③王红跑的路程是林小刚的几分之几?
师:这些问题你是如何解答的?说说你的想法。把什么看作单位“1”?分别用一句话把这些问题换成含有数字的语句说出来。然后列式解答。
师:王红跑的路程是李芳的几分之几?
师:王红跑的路程是林小刚的几分之几?
2.根据统计图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吗?
生:①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
②王红跑的路程是李芳的百分之几?
③王红跑的路程是林小刚的百分之几?
师:这些问题你是如何解答的?说说你的想法。把什么看作单位“1”。分别用一句话把这些问题换成含有数字的语句说出来。然后列式解答。
师: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
答: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80% 。
师:王红跑的路程是李芳的百分之几?
答:王红跑的路程是李芳的125% 。
师:③王红跑的路程是林小刚的百分之几?
答:王红跑的路程是林小刚的71.4%。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们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通过类推、迁移旧知, 思考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三、巩固运用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师:说一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把什么看作单位“1”?
生:题中的条件是“六年级有学生150 人, 其中30 人是学校的环保志愿者”。
问题:环保志愿者的人数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把六年级学生150 人看作单位“1”。
列式解答:30÷150=0.2=20%
答:环保志愿者的人数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20%。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说说解题的思考过程。
答:我国鸟类种数约占全世界的13.8%。
【设计意图】在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中, 学生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进行转化, 体现迁移思想和转化思想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教学反思】
1.读懂教材, 挖掘教材的内涵。
首先复习百分数的意义。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进一步巩固学过的内容, 为新知教学做准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 为了统计与比较的方便, 人们经常用百分数表示调查与统计的结果。注意把百分数的学习置于统计活动的背景之中。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统计数据求出相关的百分数, 利用这些图表中的百分数, 进行比较和判断, 进一步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 进行简单的决策。这些活动, 都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深刻体会百分数的应用价值, 增强数据分析观念。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借助图形直观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 另一方面也体现分数、百分数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百分数的理解, 体会百分数的应用价值,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住新知与旧知的联系, 促进知识的迁移。
学生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提出不同的问题, 进一步巩固解题方法,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类推、迁移旧知, 思考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创设情境时, 呈现学校田径队三名队员在一周中参加长跑训练所跑路程的统计图。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问题, 数形结合, 把百分数的学习与统计有机结合。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 蕴含着数形结合思想。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 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 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抽象问题具体化, 从而达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8.《百分数》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实录 分数 整数 教学设计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90-0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6页,例1、2。
教材分析:《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之后,第一次接触的有关分数计算的问题。它既是对分数含义的再理解,又是对分数含义的灵活运用;既是学习分数简单计算的起始,又是今后学习分数加减计算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在具体的情境中列出加法算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考虑到学生极有可能受整数加法的影响,将[28]+[18]写成[316],而忽视了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因此课上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回忆[28]、[18]的含义、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质疑释疑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得出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掌握计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说清分数简单计算的道理,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依次出示图形
师:图1涂色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1:第一幅图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师:为什么用[12]来表示?
生1: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取其中一份就是它的[12]。
师:图2呢?
生2:可以用[34]表示。
师:[34]里有几个[14]?
生2:[34]里有3个[14]。
师:图3呢?
生3:第三幅图可以用[56]表示,[56]里有5个[16]。
师:图4呢?
生4:用[38]表示,[38]里有3个[18]。
师:看来同学们对前面分数的知识掌握得都不错。正好有小朋友遇到了和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需要帮助,我们一起去帮帮忙吧!
【设计意图】第一个环节是复习环节,对于“涂色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这个问题,教师依次出示4幅图,让学生复习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含义,为后面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做准备。
(二)探索交流,总结算法
1.同分母分数加法
(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默读题目。(学生独立阅读题目)“求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怎样列式呢?
生:[28]+[18]=(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例1:[28]+[18]=)
师:这道题是用“[28]+[18]”来解决的。那么它的答案究竟是多少呢?
(2)任务一:看分数涂一涂,算一算。
师:请同学们拿出任务单,借助任务一的图形动手涂一涂,看看它能不能表示。
(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完成的同学可以看看你的同桌和你涂的是不是一样。(引入)[28]+[18]等于多少?有两个同学是这样算的(课件出示)小明:[28]+[18]=[38],小红:[28]+[18]=[316]。他们谁算得对?为什么?请你结合涂好的图形和同桌说一说理由。(师巡视)
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结合自己的图汇报展示)你认为谁说的对?
生1:我认为小明说的对。因为[28]里有2个[18],[18]里有1个[18],合起来就是3个[18],所以[28]+[18]=[38]。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2:小红把下面的分母加在了一起,然后分子相加得到[316],她这样计算不正确。因为[28]里有2个[18],[18]里有1个[18],合起来就是3个[18],所以应该等于[38]。
师:同学们听明白了吗?小红为什么没算对?有谁能把理由再说一说?
生3:[28]里面有2个[18],[18]是1个[18],合起来是3个[18],所以等于[38]。
[28]+[18]=[38] 2个[18] 1个[18] 3个[18]
(根据回答,教师把算式补充完整)
(3)教师小结(相应出示课件):刚才我们在计算“[28]+[18]”时是这样想的:[28]里面有2个[18],加上这1个[18],得到了3个[18],也就是[38],所以[28]+[18]=[38]。同学们真能干,顺利解决了问题,最后我们可不要忘了写上“答”字。(出示“答”)
【设计意图】第二个环节是探索交流。首先是对“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探究,这里教师通过具体形象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数计算的价值。在探索计算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任务单上的圆形进行涂色,辅助思考,进行计算;要求学生完成操作后,结合涂色的结果,同桌互相交流讨论[28]与[18]的和;然后汇报展示,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探究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课件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操作与争辩中理解算理、感知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的简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比较、概括等能力。
2.同分母分数减法
师出示课件:[56-26]= ,问:你们能运用刚才的方法自己计算出这道题吗?请打开课本第96页,独立完成例题2。
(学生做题时,教师板书:例2:[56-26]=)
师:[56-26]你是怎样计算?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没有。
师:[56-26]等于多少?
生:[36]。(生回答时,师补充板书:[36])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能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吗?
生:5个[16],小女孩拿掉2个[16],还有3个[16],所以[56-26=36]。
师:听清楚了吗?有谁能像他那样再说一说[56-26]是怎样计算的?
生:[56]里有5个[16],减掉2个[16],还有3个[16],所以[56-26=36]。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演示过程)
(5)个[16]去掉(2)个[16],剩下(3)个[16],所以[56-26=36]。
(2)师小结:[56-26],同学们都知道是从5个[16],去掉2个[16],剩下3个[16],所以等于[36]。
(教师小结同时完成板书)例2: [56 - 26 = 36]
5个[16] 2个[16] 3个[16]
【设计意图】由于有了加法的基础,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减法时,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进行知识的迁移,并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正确地说清算理。
3.巩固练习,归纳算法
(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图形的分析,自己找出了这两道算式的答案,你们可真会开动脑筋啊!现在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独立完成任务二的第一题。
<P:\广西教育\2016\201611A\图片\X21.tif>
[28+58=] [36-16=]
师:第一题谁来说一说?
生1:[28+58=][78]。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1:因为2个[18]加5个[18]等于7个[18],所以[28+58=78]。
师:第二题谁来说一说?
生2:[36-16=26],因为[36]里有3个[16],减1个[16],还有2个[16],所以[36-16=26]。
师:同学们不仅会算,还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真棒!
【设计意图】学习了例1、例2之后,引导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看图计算的练习,巩固算理。
师:这一道题没有图形给你们看了,你还会算吗?请同学们快速完成任务单上的第二题,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24+14=] [27+47=]
[48+18=] [15+35=]
[46-36=] [45-25=]
[67-47=] [59-39=]
(完成后让学生汇报)
师:他做对了吗?其他同学用一个手势来判断。同学们算的又对又快。有什么窍门吗?
生1:我发现下边的分母都是一样的,分子该加就加,该减就减。
师:有谁没听懂她的意思?如果都听懂了,谁来说说她讲的是什么意思?
生2:它们的分母都是相同不变的,得数分子变了,相加或者相减。
师:(引导归纳计算方法)是的,像这样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看图计算”到无图的“看谁算的又快又好”,从中让学生发现计算的窍门,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师:好,利用刚才你们发现的方法,完成任务单上的第三题。
[38+] = [67-] =
师:有的同学已经写完了。我们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再认真检查运算符号有没有看错,数字写对了没有,结果有没有写错。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方法对同分母分数加减进行计算,巩固算法。
(三)闯关游戏
1.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看看谁能打开这里的智慧大门!
出示:[( )5]+[( )5]+[( )5]+[( )5]=[45]
[( )5]+[( )5]+[( )5]=[45]
[( )5]+[( )5]=[45]
师:这三道算式应该怎么填呢?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算一算,看谁能把算式补充完整。(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生1:[15+15+15+15=45]
生2:[25+15+15=45]
生3:[25+25=45]
师(追问第三小题):可以吗?还有没有不同答案?
生4:[35+15=45]
【设计意图】设计了有关分数单位的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算理。
师:大家闯关成功!恭喜大家打开了第一扇智慧大门!欢迎大家来到游乐场。接下来第二扇智慧大门,你们还敢不敢挑战?(出示[35+25=] )这道题的和是多少?我们能不能借用前边学习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呢?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动手试一试,画一画吧!(学生活动后汇报)
生1:[55]。
师:你们同意吗?有没有不同的答案?
生2:1。
师:为什么等于“1”?
生:因为一个图平均分成了5份,取5份就是那一整个。
师:(配合课件进行说明)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图形表示了[35+25]的和,老师也画了一个长方形来表示。看,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这里涂了3个[15],再涂2个[15],合起来涂了5个[15]。看,这5个[15],刚好把这一整个长方形涂满了,我们就可以用哪个数表示?
生:1。
师:大家用画图的方法又解决了一个新问题,真能干!恭喜大家连闯两关。让我们一起来打开第二扇大门——这里是南宁市凤岭儿童公园,欢迎大家来到南宁市凤岭儿童公园。
【设计意图】借助于“和是1的同分母分数加法”这道题目,学生初步知道,当分子与分母相同时,表示取的份数与分的份数同样多,就是1。这不仅为教学例3做好了准备,而且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数和整数的联系。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分数的简单计算。
师:计算分数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分子分母相同时,就是1。
生2:计算时,分母不变,分子该加就加该减就减。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没有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例1: [28 + 18 = 38]
2个[18] 1个[18] 3个[18]
例2: [56 - 26 = 36]
5个[16] 2个[16] 3个[16]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目标定位在理解分数意义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一次试教,我们发现有的学生通过预习很快知道“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分母不变、分子加减的计算方法,但对其所表示的意义不是很理解,只会硬套计算方法算出得数,没有理解说清算理。针对此现象,我们决定在复习引入环节中,结合图形复习分数的意义,加强学生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含义的理解,为后面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做准备。
第二次试教,在动手操作环节中我们决定设计任务单,“看分数涂一涂、算一算”,直接给出2个已经平均分好8份的圆,让孩子在平均分成8份的圆上表示出“[28+18]”的算式意思,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汇报展示、说清算理上。另外,我们将课本例1静态图的思考过程,改成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28+18]”的算理。
从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来看,由于在复习环节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分数单位的练习,以及在教学例1时注重实际操作,学生能很容易理解并说出“[28+18]”是怎样计算的。之后通过让学生反复说几个几分之几加几个几分之几等于多少,或几个几分之几减几个几分之几等于多少的练习,使学生理解、巩固了算理。
本节课的练习是比较充足、有层次的。在例1、例2学习之后,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看图计算的练习,再从“看图计算”的练习到无图的“看谁算的又快又好”,从中让学生发现计算的窍门,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从练习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理解得还不错。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理解性地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9.《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九
1、课堂关注的是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在引入课题时,还是在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外,本课还安排了课前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收集百分数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这节课知识生长点是建立在学生完整掌握分数意义、并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个模糊不清的感知基础上,通过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欲望: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的好处和用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我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编排,直接从易到难的教学模式,先学读写法再学百分数的含义。
3、课堂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予学生。
本课的教学,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经历了“在实例中感知,在思辨中发现,在运用中理解,在总结中应用”的学习过程。在这一愉悦的课堂中,学生能力得到了发展,个性能得到了张扬,我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启发。
4、课堂关注的是学生收集信息,应用信息能力的培养。
当今受教育者已不再满足于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应该是一个知道如何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进行检查、评价和应用所用信息的人。如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这个问题时,我让学生从自己收集的信息中说,说出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5、在百分数的含义的环节中,我所举的三个例子都是属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应加入倍比关系,再之后的环节中,学生能明确百分数的含义里有两种,一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有一种是倍比关系。
6、评委老师在看我的教学设计时发现我的评价任务设置的不清晰,因此在以后写教学设计时要特别注意,目标以及评价任务一一对应,平时多多练习。
10.《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篇十
练习课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这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都是求单位“1”的应用题,求总数,可以用除法列式,做到量率对应,用方程解,先要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但我发现有些学生不会解方程,还须多练习解方程。我准备课前用2、3分钟进行计算练习。百分数应用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百分数和百分数的基本应用以后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利用百分数进行利息的计算,同时让学生学会解决储蓄的有关问题,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
在五年级的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运用方程解决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本节课是利用百分数计算利息,与已有知识联系紧密,难度不大,易于掌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
百分数应用四练习课教学反思
学生己有了储蓄的知识基础,对于存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论交流中,学生感受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储蓄方式。引出计算利息的方法。由于讨论的问题和数据都来自于学生,这样就使计算利息更具有实际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接触到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11.“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感受为什么需要产生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并学会将所接收的信息进行交流、表达和比较,从而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我们学校现有教师14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56人,占教师总数的40%。(两个百分数用红色表示)大家认识红色的数吗?看到这两个数能知道些什么呢?(出示课题:认识百分数)
二、例题教学,引出概念
1.出示例题,引发探究
例1: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练习,王老师对其中三名队员的投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教师:我们来看看比赛的数据显示。(出示表格)
教师:如果你是教练,根据这张表格里的数据,你能判断出哪个队员投篮的成绩好一些?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想法:算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投中的比率),再比较这几个分数,谁大就表示谁的成绩好一些。
引导学生比较这些方法,并明确最后一种方法是合理的,并在表格的右边增加“投篮的比率”一栏。
2.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学生独立计算三名队员投中的比率。指名报计算结果,教师完成统计表。(出示书上完整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16/25、13/20、3/5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
提问: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
谈话: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改写。指名口答改写的结果,教师板演。
提问:现在能很快看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学生:张小华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提问:64/100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再让学生说一说65/100、60/100的实际含义。
说明: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提问:百分数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自学课本99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
组织学生说一说读法和写法,教师进一步示范64%的读、写法。
提问:百分号相当于分数中的什么部分?用百分号形式写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模仿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照样子表示出65/100、60/100,先写出来,再读一读。
提问:读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
说明:百分数不读作“一百分之几”,而要读作“百分之几。”
提问:你能说说黑板上百分数是什么意思?(尽量引出投篮命中率为后面的“百分率”作铺垫)
3.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1)提出问题: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不是都是百分数呢?
教师:也就是说这些百分数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并且他们的分母都是(100)。不过,为了与分数有所区别并便于书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采用这种特殊形式表示。
再反问:那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不是都是百分数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数据:校舍建筑总面积为59/100公顷,占学校总面积的39/100。
(2)探究交流。
师:和你的同桌交流说说。指明交流想法。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百分数与分数有联系也有区别: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但分母是一百的分数不都是百分数。因为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后面不可以带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在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时,分数后面可以带单位名称。
师:所以,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
(3)讨论改写方法。
师:你会把39/100改写成百分数的特殊形式吗?指名生板演试写,其余评价。(重点评价%写得规范与否)
师问:39就是原来的(分子),然后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4)练习:练习十九第3题。
师:你也想写一写吗?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让学生明确: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不用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在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时,分数后面可以带单位名称。
(5)百分数和分数还有哪些不同点呢?
指名生说,如: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也可以是整数,并且不需要和分母100约分化简。
师:百分数是分数家族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类数。
三、分层练习,加深理解(本刊略)
四、全课总结
12.《百分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准确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小学数学领域中,百分数的应用是一块重要的阵地,这部分知识不仅重要,而且做题时非常容易出错,因此,这节课我们就来专门研究百分数的应用。(边说边板题)
二、基础知识复习
1. 练习找单位“1”。
师:同学们还记得解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吗?生答:找单位“1”。师:请看大屏幕:(演示多媒体课件)。比一比谁的眼力好:(找单位“1”) (1)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0%。 (2)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二成。
2. 师生小节: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0%”是和的中间的“女生人数”是单位“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二成”比和增加中间的“去年”是单位“1”。
3. 巩固练习(大屏幕出示):
找准单位“1”。 (1) 火车的速度比原来增加了40%。 (2) 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133%。 (3) 用水量比上个月节约了15%。 (4) 《少儿百科全书》九五折出售。
三、复习解题技巧
师:单位“1”我们能准确找出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还要会利用它(演示屏幕)。简单应用你知道吗?生: (1) 求百分率,用除法,单位“1”作除数。 (2) 单位“1”已知,用乘法。 (3) 单位“1”未知,用除法或方程。
四、实践操作
1. 简单应用(一步计算,学生独立完成)。
解决问题:(只列式、不计算)演示大屏幕出示下列习题: (1) 养殖厂有白兔500只,黑兔300只,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百分之几?(500÷300) (2) 音乐兴趣小组的人数有40人,航模兴趣小组的人数是音乐小组的90%,航模兴趣小组有多少人?(40×90%) (3) 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有54人,是参加球类比赛的人数的50%。参加球类比赛的有多少人?(54÷50%)
2. 进一步探索两步计算的题目(学生先独立试做再全班交流) , 演示屏幕出示下列习题。你能解决难题吗?
(1) 养殖厂有母鸡1500只,公鸡300只,公鸡的只数比母鸡少百分之几? (1500-300) ÷1500
(2) 张大伯的一块农田去年种普水稻,产量是1200千克。今年改种新品种水稻,产量比去年增产二成,今年的产量是多少千克?1200×(1+20%) (3) 参加田径比赛的人数有54人,比参加球类比赛的人数少50%。参加球类比赛的有多少人?54÷(1-50%)
3. 总结百分数应用题的三种类型。
师:经过刚才的考验,相信同学们对百分数的题目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归纳一下它们的特点。(师生边总结边演示课件。)
百分数应用题分为三种类型: (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用除法)。 (2)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3) 已知一个数的百分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
引领学生多读几遍,加深理解。
五、面对挑战
1. 师:
我们刚才解决的都是这部分知识中的典型问题,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变化了的题型,需要我们变换一下思路才能够顺利解决。(演示屏幕)(同学们独立试做,不会的题可以问问身边你信赖的人。)
你能准确说出算式吗: (1) 某商品原价40元,现价32元,这是打几折出售?32÷40 (2) 某地原有鱼类约280种,由于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现在约剩下270种,比原来大约减少了近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280-270)÷280 (3) 检查某种产品500件,合格495件,产品的出错率是多少?(500-495)÷500 (4) 春蕾小学去年毕业的学生有160人,今年毕业的学生比去年增加15%,今年毕业的学生有多少人?160×(1+15%)
2. 师:
如果把刚才的题称为牛刀小试的话,下面的题可就要看你的真本事了。(演示屏幕)(可以自己做,也可以找人合作,算出结果后验算一下对不对。)
考考你: (1) 兴趣小组在收集图片,收集的名山图片占60%,河流图片占30%,名山图片比河流图片多30张,一共收集了多少张图片?30÷(60%-30%。) (2) 一桶油,第一次取出全部的20%,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取出5千克,这时桶里还剩7千克,这桶油有多少千克?(7+5)÷(1-20%-20%) (3) 某车间甲、乙两个工人共做零件180个,已知甲比乙多做40%,那么甲、乙两个工人各做零件多少个?乙:180÷(1+1+40%);甲:乙×(1+40%)
六、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对百分数的问题有了哪些新的了解,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谈收获或者提问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
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用除法)。
2.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13.《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篇十三
一、抓联系
因为本单元的例1是求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而在六上已经学习了有关这种类型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故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抓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明确,解决这类的问题解题思路是一致的,只是结果的呈现形式不一样。例2和例5及例6的教学基本思路和六上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路也是一致的,教师主要是注重引导学生说出思考问题的步骤及思路。
二、抓对比和变式
教学中,教师在练习训练中,不能仅仅依靠书中提供的练习,还要加强习题之间的对比,在对比练习中,才能让学生进一步区分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可以安排两种类型的对比练习,第一种是基本条件一样,数的形式不一样的题组练习,主要是明确虽然数的形式不一致,但解题思路是一样的。第二种是基本条件一样,关键句中单位“1”是已知和未知的题组练习,主要是明确当单位“1”的量在已知与未知的变化过程中,解题方法是怎样的。
教材中,给出的练习往往都是基本的练习,基本上两步就能求出所求的问题,教师在练习中,还要增加一些变式的练习,可以是三至四步以上的,可以结合教材中现有的题目,把所求的问题进行变化,从而让学生明白具体的解题思路。
三、抓重点习题
第一次教六年级的老师往往在教学第6页第4题时会感到很困难,甚至有的时候连老师也对这一题不是很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困难,首先应该是教师举例在黑板上独立分析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学生学习的困难有两点,第一是学生不知道这道题要分开来计算税款,第二是学生不理解超过500元——20xx元的部分为什么是1500元。教师介于学生这两方面的困难,在第二点上要教细,教师可以结合条形的统计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从0元开始往上分段,从分段过程中明确各段的钱数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举几个实例让学生独立计算,学生练习中教师要及时把握学生在计算中的困难,然后结合困难,在班级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讲解后让学生再练习,反复几次,学生对此题的理解会更加到位,做题也会更加熟练。
六下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教后反思
六下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内容已经教完,虽然在课前已经对整个单元的教材分析、课后练习、学生可能起点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也是在这样的反思后,对整个教学,才有了更加深刻系统的理解。
一个沟通
《百分数的应用》虽然作为独立的一个单元,但它与上学期的内容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里,已经教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联系后项是100的比,体验了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改写,也为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必要的准备;还教学了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初步应用了百分数。同时,上学期还重点研究了分数问题,对分率句的分析,单位“1”的寻找,学生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能力,所以许多东西,我们都没有必要让学生从头去学,从新开始。如,在学习“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时,例题出示放下去让学生思考时,方法就是多种多样。由于80%,学生对此百分数非常敏感,分率句“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有的同学把它转化成“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变成已经学过的分数问题;有的同学把它转化成“女生与男生的人数之比是4:5”,变成学过的比的问题;而直接运用百分数的方法来解决的反而相对较少,更别说用数量关系式或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自己理清关系了。收不到这样的资源,课堂如何继续?其实,想想这也是非常正常的。“80%”这个百分数转化成分数或比,非常简单,而转化后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没有困难,学生自然选择这样的方法,这也反映出平时我们在教学时对“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有所渗透,部分学生已经有将没有学过的内容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其实,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分数问题完全是相同的,所以,只要做好其中的沟通,反而是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问题。适时的,我又将80%这个数据换成了72%,学生对这个百分数的敏感度明显降低,那么将这样的百分数一步一步转化成最简分数计算反而麻烦,所以百分数问题也有其特殊性,每次都转化成分数或比来解决,并不是一般方法。
两种方法
两种方法是画线段图和列数量关系式。其实,这是两种非常有效实用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关系。但是,我始终认为,这只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方法,如果自己理解能力足够的话,在脑子中就能画出线段图和列出数量关系式,完全没有必要把它们写出来。它们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在理解上存在问题时给与直观的提示。从学生的反应中也可以发现:许多学生是在读题后直接列出算式解答的,再去画线段图和数量关系式反而是多此一举,学生根本没有这样的需求。但万一碰到了不会解决的难题怎么办,会画线段图和会列数量关系式这种基本的能力怎样进行检测呢?我想了几个办法。
1、说明理由
会做也要会说。题目解决的过程,怎样跟同桌交流,怎样说得简洁明了?线段图和数量关系就是很好的理由。
2、改正错题
为什么会错?就是因为关系没有搞清楚。怎样最清楚?把线段图画出来,数量关系式写出来,改正错题的时候一起拿上来。
3、看图说意
考的就是你看得懂图吗?数量关系明确吗?
这样来操作,学生有了需求,两种方法也更有价值。
三个类型
1.三个一般
《百分数的应用》中其实涉及了三种类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在不同中找相同,凸显题目本质特征,初步形成“类”意识。在整理与练习中,要帮助学生梳理各种类型,沟通联系。这也要求老师要有意识的学会整理,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第一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数)
b a c% b÷a=c%
第二类: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单位“1”已知)
a c% b a×c%=b
第三类: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单位“1”未知)
c% b a b÷c%=a 或者用方程
从这三类中,学生能较为明显地发现三种类型之间的联系,了解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字母式子虽不是教材要求,但是直观明了,且对将来学生学习《代数》,做好前期的渗透。同时,也能从判断题目类型出发,来选择哪种解决的方法。所以,整理与练习中的解决问题,我都要求学生先对题目进行类别判断,然后在来解决,有效地降低了错误率。
2.三个特殊
14.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篇十四
后面的1/2的3/4,以及对例5的两个算式的理解都是同出一辙。但要注意两者教学时的区别:例4是让学生从图中猜想(感知)出两个分数乘分数的结果。例5是让学生先猜算结果,再用图来验证。二者在教学中的顺序是相反的,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从图形直观感知进而理会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好像不能够充分理解,确实是太抽象了,虽然有图的辅助。分开来看都能理解斜线部分是1/2的1/4,又是这张纸的1/8。但是为什么1/2的1/4就是1/8呢?这其间可是隐含着两个不同的单位1啊。学生能转得过来吗?单靠猜想感知行吗?教学时我是照书按步就班的教的,但有不少学生好像钻到云雾里去了。
为什么呢?怎么办呢?
原因很简单太抽象了。
办法是有的化抽象为形象:我们来看看练习九的第1题,与例题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例题是在数之间思考,练习中的第1题是在数量之间的思考。不要小瞧这一点变化,借助数量来理解就比例题数之间的理解要容易得多。
15.“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 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算理, 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分数。
3.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发展观察和推理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
1. 先说一说下面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再计算。
2. 列式计算并说明列式的依据。
3. 同桌互相交流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引入,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以旧引新, 为后面探究新知以及知识的过渡迁移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 投影出示例3粉刷墙壁情境图:
三、操作探究, 理解算理
3. 对不对呢?
启发学生实验验证: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当做这面墙, 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 应该怎样涂呢? (学生交流、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引导。)
(设计意图:师生合作, 交流互动, 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算理, 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四、迁移拓展, 总结方法
2. 启发说明:
3. 展示操作方法:
4. 通过上面的操作、计算, 想一想:分数乘分数应怎样计算?
5. 师生归纳总结:分数乘分数, 用原分数的分子乘分子, 分母乘分母, 分别作为积的分子和分母。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交流, 自主探索和归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并借助问题情境实现知识的迁移。)
五、尝试练习, 巩固新知
3. 投影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及结果, 归纳总结: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4. 要求“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和计算?思考: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
5. 投影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及结果, 归纳总结:
因为整数都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 所以分数与整数相乘时, 用整数乘分数的分子, 分母不变, 也可以直接用分数的分母和整数进行约分。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 一方面使学生探究发现的方法得到及时巩固和应用。另一方面, 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同时把分数乘分数和分数乘整数集中呈现, 加强他们之间的对比与联系, 使计算方法进一步统一起来。)
六、巩固训练, 全课小结
1. 学生独立完成第11页“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6题, 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订正。
2. 分数乘分数应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16.《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十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1.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一家网站对刘翔将取得怎样的成绩进行了调查,据了解,被调查者当中有过半(53%)的人认为刘翔会夺取金牌但不会破世界纪录,有比较多(36%)的人认为刘翔能夺取金牌并再破世界纪录,有一些(9.5%)的人认为刘翔将夺得银牌或铜牌,还有很少一部分(1.5%)人认为刘翔将折戟未获奖牌。
师:这是我们当中的一个同学从网站下载的一份调查报告,如果我把这段文字中的过半、比较多、一些、很少一部分这些表示程度的词换成具体的数(如上述),你们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吗?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数来描述事物或说明问题。
问:这样的数你们见过吗?叫什么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百分数”。
师:你们认为通过百分数的学习,我们应该了解哪些内容呢?(读法、写法、区别、意义)
2.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查找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的资料,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读时介绍你是在哪找的资料)
师:看来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非常普遍,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用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
(预计意图: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百分数,不少学生对百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还想了解些什么?这一说,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学生也由被动的客体变成了积极的主体和中心,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活动,充满了人文的亲和力的气息。)
第二环节:引领探索、抽象概括。
1.读法、写法
师:刚才在介绍资料中你们已经读过百分数了,我们再来齐读几个百分数吧。(着重强调:%这个符号是百分号,读作百分之几。)
师:看来读百分数没有问题了,那么你会写百分数吗?
师:写写看,谁愿意上来写?
师:大家看,他写得怎么样?还可以写得比他更好吗?
师:写百分号要注意什么?再写一个百分数试试,写好后相互看看,比比。
(预设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地读、写百分数,既尊重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又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构建了规范的读法、写法。)
2.百分数意义
(1)老师这里有3件毛衣,它们的薄厚都差不多,你能帮助老师挑选一下,看看哪件穿在身上会最暖和?(屏幕出示)(如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常识,可作必要的介绍:羊毛含量越高则越能保温,穿在身上就会觉得更暖和。)
你是根据什么来选择的?(表示羊毛含量的百分数)
能具体说说这3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谁是谁的30%)
这3个百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羊毛含量是面料总量的百分之几)
(2)刚才的百分数是老师给你们的,现在请你们拿出自己收集的百分数,说说它的意思呢,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小组内互相说说资料中的百分数它表示的具体意义。
学生汇报时(另外可选择分子是小数的、超过100的),可以利用一个学生的材料请其他学生谈谈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3)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百分数(98%),你们能试着用98%说一句话,并试着向同学解释一下。
(如学生回答中出现不合乎常理的说法,如世界上有98%的国家举办过奥与会、98%的同学在单元测试中不及格等,教师要利用非预设生成或教育或帮助学生纠正认识上的偏差,从而真正理解百分数在现实中的意义)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关于98%的句子,虽然情境不同,有说××的,有说××的,也有说××的,但98%表示的意义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百分数,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样的数叫百分数呢?
(学生可能会谈到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百分数就是把一样东西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是百分数;一样东西占另一样东西的百分之几的数。)
师:我们可以把一样东西看作一个数,另一样东西看作另一个数,那么就是说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同时教师指出: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师:我们已经知道百分数的意思了,现在你能不能再来说说这些百分数的意思呢?(教师指着刚才屏幕上的信息)
中国用世界耕地面积的7%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
(鼓励学生个性化地畅谈自己对这些百分数的理解,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小结: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量的关系。相比的两个量我们就用一个数和另一个数表示。
3.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
我们已经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那么你们认为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吗?能举例说明吗?(读法、写法、意义),像下面两句话中哪个分数可以改用百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①我班新发近视的人数约是总人数的7/100。
②一根绳子的长度是17/100米。
问:17/100一米为什么不能转化成百分数?
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既有区别和联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是有区别的。
>分数:既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数量。
>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即分率,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预计意图: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又鼓励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百分数,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概括百分数的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百分数和分数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要充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了更加清晰的、准确的认识。)
三、第三环节:巩固强化、实践运用。
1.判断(利用百分数意义判断)
(1)一袋面粉用去一部分后,剩下30%千克。()
(2)小芳家十月份支出是九月份的105%,十月份的支出比九月份支出多。()
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20%
38%
98%
8.1%
100%62%5%0.001%
(1)这节课上,全班()的同学都很认真,他们学会了新知识的()。
(2)一根绳子,用去了它的(),还剩下它的()。
(问:还可以怎么填?只要用去的和剩下的分率相加的和是100%就可以。)
(3)一辆汽车严重超速,其速度是最高限速的(),这个司机要被吊扣驾驶照。
(4)你认为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5)如果全班同学只完成了作业的(),老师肯定会生气的。
(预计意图:紧扣“百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开放的设计不但加深了百分数的理解,对学生也进行了很好的价值观教育。)
第四环节:总结知识、适度延伸
1.今天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在书上找找百分数的意义。
2.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3.人们常说: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屏幕显示),这句名言里包含的不仅仅是两个简单的百分数,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成才的道理,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付出汗水必定失败!下课。
(预计意图:尊重文本是必要的,但接触百分数不能仅仅停留在视觉的阅读上,还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独具匠心地引领学生的视角从表面走向纵深处,使学生的心灵得以敞开、人文意识得以唤醒,学生们在用自己的眼睛、大脑和心灵共同感悟“为学”、“为人”之道,努力实现数学学科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17.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篇十七
一、创设情境、直观导入
在教学中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算理,一开始我就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通过对长方形纸的涂色,很好的揭示这一道理。将抽象的算理与直观的示意图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在解决算理时,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从而启发计算思维。比如画斜线的1份占1/2的1/4,此时的单位“1”是1/2,但是对于整个长方形来说是1/8,此时的单位“1”是一个长方形。
二、关注算理的推导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
新知教学时我出示“1/2×1/3”猜一猜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我提示学生想一想分数与整数的意义看一看适合分数与分数相乘吗?最后学生得出,“1/2×1/3”表示二分之一的三分之一是多少。这时,我告诉学生这道算式也可以表示三分之一的二分之一是多少。我想肯定有同学能够很好掌握,可是肯定也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于是我接着要求学生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这个算式的意义。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也加深学生对“分数与分数相乘”计算法则的理解。
当学生画出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时,我问学生,从图中你能看出“1/2×1/3”的结果吗?学生一下子就说了结果1/6,然后我又出了几个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算式要求学生先画图再说出得数这样经过几次动手操作,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注重学法的渗透
本课时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首先让学生通过活动概括得出“分数乘分数”只要“分子不变,分母相乘”或“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计算方法,再由学生自己用画图、折纸、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来验证这种计算方法,发现了“分数乘分数,分子不变,分母相乘”的特殊性,以及“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普遍性。这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这样在计算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又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 分数乘分数人教版教学设计
★ 分数乘整数练习题
★ 分数乘小数说课稿
★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 分数除法教学反思总结参考
★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 《分数除法》数学课教学反思
【《百分数》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7-13
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10-04
《百分数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12-12
百分数应用题(一) 教学设计资料12-05
百分数导学案07-25
六下百分数解决问题08-03
《百分数的应用》教案11-27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基础06-17
认识百分数数学教案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