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20

2024-09-10

初三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20(精选16篇)

1.初三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20 篇一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

中考语文必背的80句诗词名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论语·里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下载更多初中语文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初中语文 chuzhongyuwen100;中考 zhongkao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8.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远《三峡》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下载更多初中语文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初中语文 chuzhongyuwen100;中考 zhongkao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

1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1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1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下载更多初中语文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初中语文 chuzhongyuwen100;中考 zhongkao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

2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下载更多初中语文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初中语文 chuzhongyuwen100;中考 zhongkao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

3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33.几处早莺争暖树,夜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6.商女不天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4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下载更多初中语文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初中语文 chuzhongyuwen100;中考 zhongkao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

4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9.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下载更多初中语文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初中语文 chuzhongyuwen100;中考 zhongkao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

51.他家但愿富贵,*妾与君共饣甫糜。——汉乐府《东门行》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汉·曹操《龟虽寿》

5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5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5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5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5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58.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唐·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59.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6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下载更多初中语文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初中语文 chuzhongyuwen100;中考 zhongkao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

6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6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63.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64.明月高楼休独猗,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65.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宋·梅尧臣《鲁山山行》

67.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欧阳修《戏答元珍》

68.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69.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宋·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下载更多初中语文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初中语文 chuzhongyuwen100;中考 zhongkao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

70.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风定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71.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宋·黄庭坚《登快阁》

72.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73.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外,如今又添,一段新愁。——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74.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畿《三衢道中》

75.日落潭照树,川明风动花。————宋·陈与义《出山》

76.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77.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78.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宋·杨万里《插秧歌》

下载更多初中语文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初中语文 chuzhongyuwen100;中考 zhongkao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在线1对1 家教网

三好网中小学辅导http://

79.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80.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雷震《村晚》

下载更多初中语文绝密复习总结资料,请关注微信账号:初中语文 chuzhongyuwen100;中考 zhongkao010;打开微信搜索关注一下账号你就可免费获取

2.初三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20 篇二

语文学科, 其内容较为广泛、形式丰富多样, 面面俱到的复习无疑是大海捞针, 苦劳无功。但若想有所侧重, 又千头万绪让人无从理起。再加上题型的不确定性、开放性, 使得有些教师错误地以为语文复习, 千难万难、无处下手。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能根据学科特色, 采取合理方法, 语文学科的复习还是很有成效的。在此, 笔者就以中考总复习中的古诗复习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明确古诗复习的重要性, 把握目前中考古诗考查题型趋势

近几年, 中考语文学科中对古诗文的考查比重大大增加, 题型主要有默默写写和和阅阅读读赏赏析析。。其其中中默写内容分值一般为8~10分, 而阅读赏析则是卷中难度较大的题型, 分值一般为4~6分。两类题型分值之和达16分之多, 理应重视。

《2008年昆明市中考说明》中明确提出古诗文考查应达到以下几个要求:1、默写初中语文教材中规定背诵、默写的名句、名篇;2、能初步赏析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3、能初步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4、在鉴赏评价中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及复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看一看目前中考古诗考查的命题趋势。

中考典型题例:

(一) 默写。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 用“_______, _______”的诗句, 表现了自己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昆明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以此题来看, 尽管是古诗名句的默写, 但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给出前一句, 学生写出后一句的传统题型。而是涉及到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的考查。要求学生真正地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 (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 阅读赏析。

1. 赏析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或修辞方法的考查。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题目:诗人用一“燃”字, 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 (江苏省无锡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该题同时涉及到了诗歌艺术手法及修辞方法的考查, 诗句“山青花欲燃”中以山色的“青”来映衬花苞的“燃”, 给人明艳之感, 色彩较为绚烂;而一个“燃”字更是用比喻的方法较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山花的红艳与灿烂, 并巧妙地将画面化静为动。

2. 对诗歌理解及诗人情感把握程度的考查。

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完成下面两题。 (共5分) (江苏省镇江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诗歌颔联通过_______和_______两个自然景物, 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颈联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了诗人_______的心情。 (3分)

(2) 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生死观? (2分)

两个考题的设计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 而且涉及到了诗人情感的把握。笔者起初认为, 这些作为教学的重点, 每一个教师肯定都会讲解到, 根本不会存在难点。然而仔细一想, 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老师没有讲解过本诗的历史背景和诗人当时的遭遇, 对于诗人的内心情感是难以准确把握的。我们联系史实和诗人遭遇可知, 诗人通过“风飘絮”、“雨打萍”两个自然景物, 以独特的比喻手法将自己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表现了他“忧虑不安”的心情。而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 表现出诗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综观上述例题我们可以看出, 仅仅能流利地背诵、准确地默写已经不能满足考试要求了。古诗的复习必须更加全面、系统、深入。从所学古诗的历史背景, 诗人的身世遭遇, 诗作风格到古诗创作的基本知识等诸方面, 都要有所认识并学会运用。当然, 目前多数省份中考的考试范围还只是限定在课内内容, 估计近几年的考查范围、命题趋势也不会有太大变化。毕竟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有篇目划定的。因此, 只要我们复习中有很强的针对性, 是能够达到《中考说明》的四点要求的。

二、归纳古诗文体知识及常用艺术手法,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就具体的内容而言, 诗歌分为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爱情诗、思乡诗、边塞诗、写景诗等。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有:映衬 (正衬、反衬) , 象征, 用典, 谐音, 借景抒情, 咏物言志,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等;常用的修辞有:比喻, 夸张, 借代, 拟人, 对偶, 对比等。

而诗歌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讲究“意象”和“意境”。“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 (诗人) 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境”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思, “境”是诗中的自然景物。“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志与富有特征的客观物象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审美氛围或境界。理解意象、意境就是需要我们借助想象和联想去理解诗中情景交融的一些事物和画面。如:

已亥杂诗 (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多用象征隐喻, 想象丰富奇特;善用意象手法, 借景抒情。

此诗中写的是自己辞官别家离京时的情景。诗中的意象有白日斜、天涯、吟鞭东指、落红、春泥护花等。前两句通过意象“斜日”和“天涯路”来烘托离愁, 给人创设一种苍茫迷惘的意境, 看到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后两句借景抒情, 诗人以落红和春泥来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 表现了他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可见, 通过理解和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我们便可深入而准确地把握古诗寓意和诗人情感。

另外, 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些粗浅的诗词格律知识, 如:五言、七言律诗的节奏和押韵、绝句和律诗的区分等。

古诗的节奏五言多为二、二、一式, 七言多为二、二、二、一式。但从意义的表达看, 有时因表意需要而有特殊情况, 如“乱花/渐欲/迷/人眼”就变成二、二、一、二式。而诗歌词赋某些偶数句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中“光”、“霜”、“乡”即押“āng”韵。

律诗和绝句的主要区别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 律诗共有八句。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以对仗, 也可以不对仗, 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 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

还有一些诗文中出现的古文化、古汉语的知识, 这些知识的积累, 对于诗词的理解也很重要。如我们教材中常见的古文化、古汉语知识有:

“社”:祭土地神的庙;“社日”:祭土地神祈求丰收的日子;“郭”:城市的四周;“子规”:布谷鸟;“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国名;“后庭花”:指亡国之音;“可汗”: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胡”:古代少数民族称呼;“朔”:北方;“篁”:幼竹;“折柳”:送别;“怜”:爱;“风骚”:指“国风”“离骚”, 或文人写作, 或有文学成就的人;“岱宗”:泰山;“婵娟”:月亮;“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辕门”:军营大门;“寻”:古代长度单位;“管弦”:乐器;“沙场”:战场;“征铎”:出征车马所挂的铃;“驿”:古代中途休息的地方;“阕”:宫门前的望楼;“云汉”:天空;“干戈”:战争;“鸿雁”:思乡, 或信使;“角”:军中所吹号角;“秋蓬”:秋天蓬草, 喻游子漂泊异乡;“南冠”:俘虏……古文化还包括诸如, 节气、官职、地名等等的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典故。在此因篇幅有限, 不再做过多列举, 仅当作抛砖引玉罢了。

当然, 决定这一工作效果好坏的关键, 在于教师是否在整个初中诗歌教学当中认真落实讲解。要想靠总复习阶段的突击, 难度将会相当大。这需要老师们平时教学的踏实性。

三、借历史之力, 让古诗的复习事半功倍

复习的方法选用是否恰当, 将直接影响到复习的效果。一般来说, 古诗的复习大家多会采取“全面撒网, 重点拿鱼”的方式。然而, 面对极为广泛的复习内容、多变的试题形式, 面面俱到的复习往往苦劳无功。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上看, 进行一些语文与历史整合教学的研究和实施, 对于提高我们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是有利无弊的, 而且在教学复习中, 可以成倍地提高效率。出于对此的认识, 笔者想到了如下的一些复习方法, 做了这样的一点尝试:

通过对教材古诗内容的梳理、归纳后, 我们发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语文》 (苏教版) 中古诗词总共收录66首, 其中先秦时期2首、两汉2首、魏晋南北朝4首、唐朝37首、宋朝15首、元朝3首、清朝3首。如果我们能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在总复习中展开的话, 不就可以做到有序了吗?你可以以诗歌的产生、发展、繁荣为线索;也可以以国家、民族的形成、融合为线索;还可以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为线索……总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个性气质、文化素质, 我们只要在学科间进行一点知识的整合, 都是可以找到合适的复习线索的。笔者就以自己实际操作为例来进行示范, 以供大家参考。

我大胆打破教材的限定, 借助、整合历史学科的相关知识, 按照朝代或时期的先后顺序, 重新调整六册教科书中古诗的编排并复印成册发给学生进行复习。这样的处理, 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历史的进程中体会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思想、性格、审美情趣的变化, 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领略到诗歌的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历程。通过这样的调整, 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就可以对同一时期诗歌的背景资料进行介绍, 既做到了重点突出, 又避免资料的重复介绍, 还便于学生的记忆及思考。

通过梳理, 我们可以发现教材所选的古诗中唐朝数量最多, 共有37首。如果不做整理、归纳, 仅这37首唐诗复习中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生平的介绍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而且效果不一定好。学生记忆也是零乱的, 不成体系。而如果你放弃介绍, 学生可能只是完成背诵和默写的要求, 无法深入理解、领会诗歌的内容, 这当然只是完成了古诗学习的皮毛。

于是, 我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客串了一次历史老师, 以国家的发展历程为线索, 给学生简单梳理了一次唐朝二百多年的历史。课堂上, 我借助多媒体资源 (录像、图表) 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我国唐朝历史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发展、繁荣的历程。唐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唐、盛唐、晚唐, 三个时期的特点是很鲜明的。初唐的开疆拓土, 磨炼了诗人们的铮铮铁骨, 题材多以边塞战斗生活为主, 文风刚毅;盛唐的富裕繁荣, 滋养了骚人们的似水柔情, 题材多以庭院游历生活为主, 文风华丽;晚唐的动荡衰颓, 成就了文人们的忧国忧民, 题材多以批判腐朽生活为主, 文风质朴。教材中的37首唐诗同样符合了这一特点。因此, 笔者在复习教材中所选唐诗的过程中同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做了调整, 对唐朝历史的脉络线索进行了大概的梳理, 强调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等重要历史事件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这样的话, 学生对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的豁达;王昌龄《采莲曲》中“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的闲适;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悲愁等诗歌意境、诗人情感的理解与体会也就会更深刻。

通过以上的一些教学尝试和强化, 学生对于所学古诗的记忆、理解、体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背诵、默写题型正确率大大提高, 而且在解答古诗词赏析之类的灵活运用题型中也是得心应手。中考检验下来, 这两大类题型的班级得分率均达到90%以上。真正让古诗的复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笔者建议语文同仁们不妨试一试。

3.试论如何做好初三语文总复习教学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初三面临着中考,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掉以轻心,为保证学生在中考中考出优异的成绩,这使得初三复习课充满了功利色彩,课上所有时间都围绕考试进行,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初三语文总复习中,要不断的优化教学语文复习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和研究,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乐于复习

在初三语文总复习中,字词句篇和语修逻文都是语文学科的要素,更是学生扎实语文功底必掌握的学习内容,要提升语文复习效率,应从基础入手。目前,很多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分数的提升,而忽视了要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这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埋下了很大的隐患。笔者认为在初三语文总复习中,要创新教学形式,以活泼的形式为主,提高学生对于总复习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积极的参与到总复习中。在复习作文过程中,针对作文写作中只注重文笔创新和文采,却忽视语言基本功提升,而造成自身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在习作中经常错字连篇,词不达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班级中为学生们设置了错别字一角,收集学生在作业、作文中出现的不规范用词、错别字,将其张贴在墙上,使学生们时刻牢记自己的错误,深刻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从中能够吸取教训,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功底。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笔者还在班级组织了名句大赛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使学生在活动中都能够有所收获,这笔单独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剪贴效果要好很多。在语文总复习课上将学生易出现的错句、病句罗列出来,让学生们互相改正,使学生在改正过程中惊醒,并认识到这样的错误,避免自己以后出现。通过各项轻松活跃的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增加自身的积累,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为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精心备课,使学生轻松复习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精心的备课。首先,编制总复习的目录。总复习目录的编制要突出语文总复习的重点、难点,两者都要兼顾到。使学生更明确的复习文章的创作背景、出处,以及文章的中心论点、区别文体知识等,如新闻类有《三个太阳》、说明文有《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小说有《变色龙》。其次,边写复习提示。复习提示能够更准确的引导学生每节课复习的重点,全面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中心思想,掌握文章的布局、修辞技巧等。最后,编写复习要点。初三语文总复习要以初三内容为主,初一初二的内容为辅,根据体裁分类进行复习更为科学,这也是一种非常省时的方法。如在复习记叙文时,应要求学生掌握记叙文的线索、叙述方式、表达方式等六要素;在复习说明文时要掌握说明对象、顺序、方法三要素;复习小说时,要求学生要把握小说人物的性格、小说情节、人物刻画方法等,以及小说的线索、种类等。

三、合理选择,使学生有效复习

初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即将面对中考,所以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扎实语文基础、提升语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语文在那个复习中要合理的选择,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使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更多的素材,增强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对汉语言有更准确的把握,在阅读的基础上体会到汉语词汇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内涵。学生在初三这个关键的时期,基本上不会有更多的空余时间阅读名著,但名著同样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基础,这要求教师可以在复习中可以为学生们推荐一些名著的章节,供学生阅读,保持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过程感悟到真善美,同时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四、关注具有导向功能的知识

中考具有其自身的选拔功能,同时也具有引领教学方向的功能。因此,在初三语文总复习中,教师要关注具有导向功能的知识,如作者情感体验、语言运用能力和文本整体感知等等,这些不仅是教学的方向,而且也是学生在考试中较为薄弱的环节,需要教师在复习中加以重视,并做出正确的引导。另外,教师还要注重现代阅读的过程,在阅读中学生更重视试题的呈现方式,而忽视了阅读过程,拿到试卷后没有先阅读文本,而是先看试题,在没有认真阅读文本,没有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学生直接在文本中找寻答案,这样的答案我们无法保证其准确性。从多年的试卷分析来看,卷面中失分较高的就是阅读题,阅读题中主观题失分较为严重。所以,要培养学生好的答题习惯,在阅读题中要做到从文本、问题、文本的解题思路,改变学生找答案的不良答题习惯。

在初三语文总复习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反复仔细的解读提干,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答题能力。学生要准确的明白题干的要求是什么,认真思考问题,精心组织语言给出档案,避免由于马虎、粗心导致不必要的失分。同时,还要关注作文卷面和得分技巧,试卷中的作文呈现与得分是紧密相联的,所以,在复习中教师要严格的对学生的作文写作方式进行训练。从作文的选材布局、语言运用、段落层次、情感表达、开头结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能以最优美的方式为读者呈现出优秀的作文,并获得最为合理的评价。

结束语

总之,中考就像是一个战场,而初三总复习就是战前必要准备,只有做好这个准备工作,才能在这场战役中取胜,而能否取胜的关键还在于个人。在初三语文总复习中要将教师因素、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提出的几点初三语文总复习策略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实践表明较为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王姚菊.浅谈优化初三语文复习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3:119-120.

4.初三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20 篇四

一、指导思想

现在已经进入中考复习阶段,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复习,复习时依纲靠本,实施素质教育,设法引导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材施教,设法在保住A层尖子生的同时,并在B层学生里挖掘数学尖子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提高B层C层学生的合格率和优良率,力争今年初三升学考取得好成绩。

二、学情分析

本班虽然是年级的好班,但是由于分班较迟,很多学生偏科比较严重,在数学这一学科中优差生成绩相差较悬殊,虽然学生总体说来还是良性的,健康的进步和成长但是有部分同学学习自觉性较差.。本学期转入初三总复习,班上约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还未进入状态。

三、备考目标:

1.面向全体,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

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对数学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的考查。

3.关注对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重视试题的教育意义

4.注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突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时间安排和教学进度

复习的四个轮次:

第一轮复习(3月25---4月25):各单元复习

1、复习的目的(1)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②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判 1

别式法(韦达定理),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③掌握解题的基本技能。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复习的宗旨:知识系统化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①数与代数 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②空间和图形 分为3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③统计与概率 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

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 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 按中考试卷的设计原则,基础题都是送分的题,有不少基础题都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 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第二轮复习(4月26—5.15):专题训练及测试

(1)目的:融会贯通考纲上的所有知识点 ①进行专题化训练 将所有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分为为多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复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②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的内容 在专题训练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抓住热点,突破难点。按照中考的出题规律,每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内容都大同小异。

(2)宗旨:建立数学思想,培养数学能力 在对初中阶段所有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前提下,应该努力做到: ①建立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从函数的角度,去理解数,函数,方程、代数式以及跟图像的对应转化关系。②提高数学阅读分析的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并能还原问题的数学描述。

2、第二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1)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专题的划分标准为相关知识点的联系紧密程度。专题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始终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

内容选定专题。

(2)保证一定的习题量 所谓“熟能生巧”,在这个阶段,所要做的就是将关键知识点进行综合、巩固、完善、提高。要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类典型题。(3)注重多思考,并及时总结规律 每个专题内的知识点具有必然的紧密联系,不同专题之间的知识点同样会发生关联融合,要注重解题后的反思,总结规律 第三轮复习(5月15---6月7日)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1、第三轮复习的目的:突破中考分数的非知识角度的障碍 ①研究历年中考真题,选择含金量高的模拟题 分析历年中考题,对考点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选择梯度设计合理,立足中考又稍高于中考难度的模拟题来做。②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 考试的成绩绝不仅仅取决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在真正的考场上,心理状态和心里素质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模拟训练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真正中考的时间以及相关要求来训练。

2、第三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通过做模拟题进行查缺补漏 中考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谓众多,在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后,最后需要用做模拟题的方式来检查是否有遗漏生疏的知识点。(2)克服不良的考试习惯 中考考题都有相应的判分规则,要按照判分规则去优化答题思路和步骤,必须避免因为“审题不仔细,凭印象答题以及答题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失分。(3)总结适当的应试技巧 在实际的考试过程中,完成一道题目并不一定非要按照从知识点的应用角度出发。针对不少典型题,都有相应的解题技巧,既节约了做题时间,还保证了结果正确

第四轮复习(6月7—6月10):查缺补漏,临考冲刺

这一阶段复习,是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的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和调整学生的心态,积极迎接中考。

五、复习策略:

1、用好《全能中考》《天府数学》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3、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9、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10、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11、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5.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篇五

1.《论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周敦颐的《爱莲说》: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八、初中文言文活用词语如摘录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

2、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名词作动词,抽打)《闲情记趣》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骑:动词作名词,指骑马的人。这里指骑马的侦察兵)《使至塞上》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作动词,指尽兴)《五柳先生传》

6、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意为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公输》

7、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矣。(怪: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以……为怪)《陈涉世家》

8、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功:名词作动词,意为论功劳)《陈涉世家》

9、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鞭打)《马说》

10、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动用,渗湿或沾湿。)《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

11、望西山,始指异之(异:形容词动用,认为……奇异)《始得西山宴游记》

1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始得西山宴游记》

13、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青:形容词作名词,青山)《始得西山宴游记》

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醉翁亭记》

15、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动用,命名,给……取名)《醉翁亭记》

16、饮少辄醉……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动用,取别号)《醉翁亭记》

17、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酿:名词动用,用酿泉水)《醉翁亭记》

18、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名词动用,宴请宾客)《醉翁亭记》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动用,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劳、饿、空乏、拂乱:使动用法,使……苦、劳、饿、空乏、拂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动用,送食物)《观刈麦》

22、宜枉驾顾之(驾:动词作名词,指车、马)《隆中对》

2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

2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词作动词,击鼓)《曹刿论战》

25、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冠:名词作动词,为第一)《上枢密韩太尉书》

26、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辱:意动用法,“以……为辱)《上枢密韩太尉书》

27、且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何为?(志:名词作动词,立志)《上枢密韩太尉书》

九、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2)衣食所安(养)

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备(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比(1)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挨着)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等到)

鄙(1)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

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

(2)上使外将兵(军队)

薄(1)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2)薄暮冥冥(迫近)

策(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2)执策而临之(鞭子,马鞭)

(3)策勋十二传(记录)

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

(2)帝感其诚(诚心)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称(1)称其气之小大(相称,适合)

(2)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3)流辈皆称其贤(称赞)

辞(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2)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驰(1)愿驰千里足(骑)

(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到)

(4)计将安出(产生)着)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伐无道,诛暴秦(正道,封建社会认为好 的政治局面)

(4)得道者多助(仁政)

(5)不足为外人道也(说,告诉)

得(1)既出得其船(寻到,找到)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体 会)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这里是“感 激”的意思)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看到)

(5)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6)二者不能得兼(能够)

(7)余因得遍观群书(得以,能够)

度(1)不教胡马度阴山(度过)

(2)度已失期(揣测,估计)

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正(端头)

(2)不能指其一端(项目)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端正)

等(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2)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

方(1)方七百里(见方)

(2)方以长(长方形)

(3)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当……时候)

发(1)野芳发而幽香(开)

(2)一时齐发(发出)

(3)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迹)

(4)发闾左谪(征发)

(5)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发动)

霏(1)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2)若夫淫雨霏霏(雨雪盛大的样子)

奉(1)为妻妾之奉(通“俸”侍奉)

(2)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养)

赋(1)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文章)

顾(1)顾野有麦场(看)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故(1)公问其故(原因,原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3)故余虽愚(所以)

(4)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5)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样子)

(6)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更(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2)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

(3)更上一层楼(再、又)

(4)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

固(1)君子固穷(安于)

(2)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4)汝心之固(顽固)

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观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观赏)

苟(1)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假使)

(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3)苟无饥渴(或许,表希望)

光(1)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2)仿佛若有光(光线)

归(1)云归而岩石暝(聚拢)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过(1)过秦汉之故都(经过)

(2)及鲁肃过寻阳(到)

(3)人恒(过犯过失)

(4)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胜过),

号(1)阴风怒号(呼啸)

(2)号为张楚(定国号)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令)

(4)故自号曰醉翁也(别号)

和(1)政通人和(和睦,协调)

(2)春和景明(温和,和暖)

患(1)且人患志之不立(担忧、忧虑)

(2)无冻馁之患(忧患)

(3)为乡人所患(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

惠(1)大王加惠(恩惠)

(2)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或(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极(1)南极潇湘(到)

(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

加(1)而山不加增(更加)

(2)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6.中考语文总复习 篇六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古典诗歌五十余首,在中考复习阶段,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是诗歌复习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对全部五十余首诗词进行了分类整理。

一:赠别

古人在送别亲人朋友时的抒怀之作,多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或对对方的劝勉之意。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二:思人

古人抒发对亲人朋友思念之情的诗作。有——

《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浣溪纱(晏殊)》

三:山水田园

多描绘农村秀丽风光或山水美景和农村恬淡生活,寄托诗人对贴近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有——

《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西江月》《清平乐·村居》《饮酒》《江南春》《滁州西涧》

四 :边塞生活

多描写将士戍边、战斗生活的艰苦和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有——

《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采薇》《凉州词》

五: 爱国

《春望》《过零丁洋》《江城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六: 怀乡羁旅

抒写飘零异地的游子思乡之情。有——

《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渡蓟门送别》《天净沙·秋思》《采薇》

七:怀古咏史

通过凭吊古迹,追忆历史来阐发个人议论。有——

《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咏煤炭》

八: 壮志抒怀

表达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或不畏艰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有——

《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江城子》《浣溪沙(苏轼)》《行路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己亥杂诗》《山居秋暝》

九: 民情疾苦

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讽喻)

十:爱情

《迢迢牵牛星》《关雎》《蒹葭》

十一: 其它

内容涉及游赏、酬赠、讽喻、干谒(乞仕)亡国衰思等。有——

《如梦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相见欢》《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十五从军行》》《朝天子·咏喇叭》《长歌行》《长相思》《约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中考数学总复习探究 篇七

一、要宏观把握, 整体规划

要明确新课程目标及内容要求, 要认真研究中考说明, 明确考试的范围、侧重点及每一个考点的具体要求, 要从宏观上把握中考。要做到:以中考考试说明为复习的指南, 以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稳定性风格为复习的导向, 以新课标为复习的大纲, 以教材为复习的依据, 以解题训练为中心, 以中档综合题为练习的重点, 以近年中考试题为最基本的复习素材。

二、落实基础知识, 实现厚薄转化

不知是哪位数学家曾说过:“学习有两个过程, 一个是从薄到厚, 一个是从厚到薄”。很显然, 前者讲的是“量”的积累, 后者说的则是“质”的飞跃。所以,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由“量”到“质”的转化过程。“量”的积累, 就是强调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系统掌握, 要过好课本关, 即过好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正确叙述和灵活应用关;过好每章后带有综合性复习题的独立完成关。 (个别完成有困难的题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在这个“量”的积累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依据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和学生一道将知识进行梳理, 分门别类, 分块整理, 重新组织, 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画龙”, 由教师“点睛”。通过师生互动, 对比分析, 将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 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教材的内容。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这样, 才能有利于展示知识的纵横联系, 才能让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点, 才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实现由厚到薄的转化, 由“量”到“质”的飞跃, 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

三、注重审题能力的训练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所有带领初三学生经历过中考的数学教师都知道, 在中考试题中占有相当大比重的是解答题。这类题主要由综合性问题构成, 从题型的角度来看, 有计算题、推理证明题和应用解答题等。这种题型的特点和考查功能, 就直接决定了审题思考的复杂性和解题设计的多样性, 因此, 要做到正确解题, 它的前提就是正确“审题”。纵观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 很多综合性试题都是以图像、图表、热点时事为背景展现在考生面前的, 这种类型的试题形式多样, 阅读容量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备考中, 引导学生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要仔细阅读, 特别要注意隐含的条件。因为“条件暗示解题手段, 结论引导解题方向”。只有细致地审题, 认真地推敲, 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四、要注意体会、归纳题目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只要研究过中考试题的数学教师都明白:中考数学试题特别重视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在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观察法等;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中考数学复习时, 要有意识、有目的、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积极地培养学生有效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要强调学生在复习中不要只顾解题, 而要注意体会、归纳题目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以便在应考中得心应手。

五、加强对应用性、探索性问题的训练

8.中考语文总复习——作文 篇八

1、请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人名和校名。

2、请以“有句话在心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人名和校名。

3、理解,往往是一个曲折的过程。理解,需要智慧的闪光,心灵的沟通,时间的见证。请以“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曲外,文体不限。(2)、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人名和校名。

4、请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人名和校名。(3)、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5、根据材料,文成作文:生活中处处存在规则。面对规则时,人们都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遵守、突破、改变、创造、逃避......每一种选择都是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请以“面对规则”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除诗歌、戏曲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你的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6、请以“歌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戏曲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你的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3)、字数不少于600字。

7、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他有时让人忍不住欢笑,有时又让人忍不住哭泣;有时让人忍不住叫好,有时又让人忍不住愤慨;有时让人忍不住好奇,有时又让人忍不住感慨万分......“忍不住”是常有的现象,它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真感受、真想法、真性情。请以“忍不住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在“忍不住”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600字。(3)、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4)、文中不得出现你的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8、努力:①把力量尽量使出来。②花的精力多,下的功夫大。——《现代汉语词典》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处处有“努力”的故事,时常有对“努力”的思考......亲爱的同学,你心中有着怎样的故事或思考呢?请以“努力”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得少于600字,文中不得使用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等。

9、课堂,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沃土,聆听教诲的园地,体验生活的窗口,放飞理想的摇篮。课堂里有启迪,有探究,有创造;有感动,有快乐,有苦恼......请以“课堂”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写出真情实感。(3)、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使用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等。

10、根据材料,完成作文。

某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最后从应征的八万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为婴儿洗澡的母亲;在手术台边一站几个小时,坚持挽救他人生命的外科医生。由此我们知道,快乐来自成功,来自梦想,来自爱心,来自坚持。其实,你生活中,也一定有过来自成功、梦想、爱心、坚持的快乐。正是因为享受了成功,胸怀着梦想,做出了无私的爱,无数次执著的坚持,你的快乐才那么鲜亮,那么真切,那么丰盈。请以“快乐,来自于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在“成功、梦想、爱心、坚持”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使题目完整。

(2)、要写自己的生活中与“快乐”有关的事。

(3)、文中不得使用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等,如必须出现,一律用“XXX”代替。(4)、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11、根据材料,完成作文: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留存生命记忆中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也许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力之后......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洒满阳光。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捕捉生活细节,写出自己“那一刻”的内心变化。(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得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姓名和人名。

12、根据材料,文成作文:走过了春和秋,走在阳光路上,花儿用笑脸告诉我,天空好晴朗;走过了风和雨,走在阳光路上,鸽子用哨音告诉我,幸福在前方。多少追梦的身影,奔跑身拥抱和希望。阳光路上无限风光,阳光路上前程狂光。请以“写一品日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紫外,文体自选。(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人名校园。

9.初三语文的总复习计划 篇九

全年级统一于假期补课开始进入中考复习。复习分为三轮进行。

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阶段(4月15日――5月1日),利用《考标》的资料复习基础知识,内容为:字词、病句、成语、标点、仿写、标语和口语交际。

第二阶段(5月2日――5月15日),选择二十篇文言文重点篇目进行复习。内容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难句翻译,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等。利用午读进行默写过关,并定期辅以阶段性检测。

第二轮(5月16日-6月初),为专题复习。

分为文言文专题、记叙文专题、说明文专题、议论文专题。备课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整理考题,按学情以及文体特点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并形成检测。

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练和讲评指导都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主题、一个专题进行。通过反复训练达到强化巩固进而形成能力的目的。

第三轮复习。

5月份月底模拟考试后,进入综合复习阶段,综合复习期间进行3-4次模拟考,考后认真做好测评工作,通过不断考试巩固提高复习成绩。特别注意做好培优补差对象的评析工作,要求学生有自查、自评、自析以及教师的分析建议指导,以确保培优补差工作的成效。

备注:

1、作文训练和古诗文默写背诵在三轮复习期间反复训练巩固,力争能力不断提高。

2、从五月分起开始全年级的培优补差工作,利用培优时间以及晚修前对培优补差对象进行辅导。

10.中考数学总复习策略初探 篇十

一、注重中考研究, 把握中考动向

中考数学命题是以《标准》中的目标和内容为依据的, 试题重点是对初中学段数学基础内容的考查。总复习前, 教师要深入研读《标准》和《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 , 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素养, 明确不同知识的考查程度、层次水平, 明确考试的内容和范围, 试卷的形式和结构, 题目的类型和难度等, 使整个复习工作不偏离方向, 不脱离实际, 准确把握总复习的深度、广度和难度。

二、科学制订计划, 稳步扎实推进

1. 第一轮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

(1) 依靠课本, 系统复习。《大纲》规定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容易题占中考题的70%, 这类试题一般只用一次概念, 或只须一次运算与推理即可得出答案, 大多数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虽有一些题“高于课本”, 但原型一般还是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 是对课本中试题的引申、变形和组合, 实质是“题在本外, 根在本内”。

因此, 这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把课本看做是学生起跑的动力, 生命的源泉, 认真钻研课本, 绝不能轻视和脱离课本。把分散在初中各册课本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 使之形成体系, 即组成“实数”“代数式”“方程 (组) 与不等式 (组) ”“函数及其图像”“统计与概率”“空间图形与三角形”“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变换”和“圆”10大知识板块。每板块建立知识网络, 罗列考查要点, 教师对照知识网络以课本为依据按章节逐次进行复习, 做到要求低一些, 难度小一些, 速度慢一些, 面向全体学生。

(2) 掌握基础知识, 培养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正确理解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基础差的同学往往概念模糊不清、似懂非懂, 教师要把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放在首要地位, 引导学生分析概念的关键字眼, 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掌握概念的本质。若概念不清, 计算、推理就会发生错误。

除学好概念之外, 本阶段学生还要准确记忆并灵活运用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等, 因为数学中的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是进行推理、论证和计算的依据。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用了配方法, 这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应用非常广泛;勾股定理的证明用了割补法, 不但在平面几何中很有用, 在今后学习的立体几何中更有用, 对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是很重要的。所以, 学生不但要牢记它们, 而且要掌握它们的推导和证明方法。

基本技能是指运用数学基本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论证和作图等方面的能力。平时教师要尽量多示范和引导学生掌握做题方法与技巧, 让学生学会审题, 学会研究对策, 提高自己的技能。

2. 第二轮专题研究, 提高能力

第二轮复习要以能力为立意, 以掌握重要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为出发点, 抓住中考数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 关注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和特点。同时要围绕中考重点题型, 如方案设计类、运动类、开放探索类、阅读理解类、新定义类等试题对学生进行集中精讲精练, 引导学生对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归纳, 深入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防止单纯的“就题论题”, 应“以题论法”, 重视对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第三轮模拟中考, 心理锤炼

总复习的最后阶段要对学生进行迎考状态的心理训练。期间教师要通过精选中考模拟试题, 以限时考试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测试, 让学生学会恰当分配考试时间, 掌握做题方法与技巧等。教师对学生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要面对面地分析其原因, 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考试成绩, 明白考试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这样, 能防止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着急和焦虑的心理, 让学生学会调整心态, 学会镇定, 抛弃因考试失败受到的挫折和家长施加给他们的压力, 并振作精神, 把错题当成再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三、加强自我反思, 善于自主纠错

中考数学复习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 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定期整理自己的笔记和试卷, 找出错题, 深入分析其原因。如果是该题所属的知识点没有掌握, 则找出该知识点加强记忆和理解;如果是该题型的解题方法没掌握, 则找出相关同类题型, 对解题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复习中若能养成这种坚持纠正错题、查找错误原因的良好习惯, 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 关注个体差异

《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 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然而, 长期以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人们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 因此面临升学就必然意味着“选拔”和“淘汰”。但我们务必清醒地认识到, 教育比“升学”有更重要的目标, 那就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 这方面的目标是容不得淘汰的。所以, 我们在总复习的过程中, 不可能整齐划一, 应关注个体差异, 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 都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基本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11.初三语文总复习措施及计划安排 篇十一

根据我校近两次月考情况,结合中考形势要求,我们几人经过几次商讨初步确定了初三总复习的措施和计划:

第一阶段:四月中旬——五月中下旬,以分册复习为序,以文言文复习为重点,复习文言文时兼顾该单元的现代文字词及文学常识的识记学习,我们采取的巩固措施是课中考,考中练的措施,步步为营,逐项夯实的策略,侧重从字词积累、古诗文积累、名言警句积累、名著积累等方面的进行基础训练。要求学生做到“三清”“二不”。“三清”指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二不”指不写错别字、不写潦草字。做到宏观把握与细节订牢相结合。

这阶段我们还将利用早晚自习的时间,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有针对性地突破学生综合概括、分析能力的训练,教其方法,依法做题,也就是教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时落实重点辅导对象,有的放矢。

第二阶段:五月下旬——六月上旬,进行专题复习。依照语文综合知识系统和中考命题要求来设计专题训练内容。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部分,包括字、词、病句、仿句、综合探究、语文综合活动等。精选题型,精讲精练。

(二)三大常见文体阅读系统能力训练,强化题型,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等的能力训练。

(三)注重文言文的整体复习,加强文言文的对比阅读,训练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知识解决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力争这块阵地不失分。

(四)作文训练,首先侧重每一册每一单元内的语文综合实践中的作文训练,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都有从综合实践提炼出的作文。第二,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中考作文题型解题、审题、立意、扣题、构思等方面进行综合指导与写作,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为中考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使中考的半壁江山稳固如磐。

迎接中考固然重要,但我们觉得更重要的是通过整体有效地复习,让学生提

12.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篇十二

第二题一般考查的是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关键在平时的积累,考试时要结合上下文,辩明词语的多种意义,写出该词语的特定含义。

第三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句子停顿的把握。划分诵读节奏,一定要参照句式的特点,把握特征,按照不同的停顿规律,以“意群”为单位,重在“语意”上下工夫,不要曲解句意。

第四题一般是翻译题。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词类活用;②古今异义词;③一词多义;④通假字;⑤特殊句式等。运用不同的方法去翻译,做到准确、流畅。

第五题一般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感人情境和形象的领悟能否说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善于分析,表达有新意。

答题误区

1、字词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失误:①多义词的义项选择不准;②不能准确辨析古今异义的词;③通假字把握不准;④不能辨别文言虚词的多种用法。

2、翻译文言句意,失误主要有:①关键词语没有译出或译得不准确;②对句子的隐含意义不理解。

3、分析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主要失误有:①不着眼于全篇,孤立地回答问题;②不善于概括表达,概括不准、不全;③抓不住要点,答非所问。

13.如何搞好中考物理总复习 篇十三

关键词:中考物理,总复习,生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我们常常感到:新课讲授阶段, 授课效果还可以, 但进行中考前的总复习时, 效果特别差, 时间花费很多, 学生长进的却很少。我根据自己多年来带初中毕业班的经历, 谈一谈如何搞好中考物理总复习。

一、

认真研读初中物理课标及中考说明, 了解所复习内容包含的中考考点, 同时, 对照中考说明配备的习题及前三年的中考试题, 搞清各考点在中考中出题类型和中考所占分值的比例, 为中考物理总复习做好铺垫。

二、

总复习过程中, 针对各考点, 设置好预习方案和授课方案, 切忌考点和习题贪多。在预习方案中, 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在预习中回答各考点内容, 使学生明确该考点注意事项, 配备好预习练习题, 对考点内容的运用加以训练。将预习方案要么给每位同学复印一份, 利用物理自习让学生去做, 要么将它制成课件, 把班上所有学生引到多媒体教室, 以多媒体形式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现场预习, 现场做题, 现场回答, 我在旁边加以指导, 在最后十分钟内, 我加以调查, 询问学生预习方案中的困难, 并现场解决困难,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疑难问题。我再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 备好授课教案, 配备好课堂练习及授课内容, 再制成试卷保证上课时人手一份或制成课件, 使学生在授课过程中, 能够很容易巩固预习方案中已掌握的考点, 我在讲课时, 着力解决预习中所遗留的疑难问题, 并备有大量练习来进一步落实好疑难问题, 考点要少切忌贪多。

三、

要寓中考考点于生活, 于当年国内外的重大时事, 多搜集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的题型及重大事件的题型, 让学生能从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题型的分析中, 找出其中包含的物理考点, 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就是要用它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因此, 近几年专家出题大多数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问题的解决, 学生只有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众多物理现象, 弄清其本质才会解决它们, 才会适应当前中考。

四、

要重视学生对各考点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 针对反馈的问题采取适当的对策进行补救、巩固, 保证学生能掌握好各考点。在学生把预习方案完成后, 要认真批阅学生的预习方案, 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对于学生已掌握的要少讲或不讲;对于学生未掌握的而中考必考内容, 要采取精讲多练的方式备好教案, 配好习题, 课堂上精讲, 让学生当堂强化训练, 对于大部分学生不会的共性问题在最后的10分钟进行讲解处理。下课后, 让每一个学生写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及存在问题, 自己针对各种反馈信息进行反思, 制订弥补方案, 利用自习等时间进行补救。

五、

针对物理中考中的重点题型, 重点讲解, 单个突破, 采取“兵交兵, 兵强兵”的模式, 全力落实好重点题型, 提倡学生合作交流, 共同讨论, 共同提高。最后, 再针对该类题型, 进行适当变换、扩展, 让学生再来解决该类问题, 使学生在共用解法的基础上, 适当变通该解法, 学会运用该解法灵活变通地解题。

14.初三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20 篇十四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的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作者老舍 有删改)

第1页(共5页)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

(2)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

语 句

示例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情 感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1)

„„而后合泪把我送出门去

(2)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3)文中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①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②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4)结合丈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不超过60字)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散步

龙应台①

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第2页(共5页)

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

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我们感念您。

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您的孩子:家萱 家齐 家仁

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

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⑦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⑩大年初三,二○○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⑾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第3页(共5页)

⑿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选自龙应台《目送》,有删改)【注】图龙应台:合湾著名女作家。文中家萱是她的好友。

(1)“我”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的做法?阅读②~⑦节,概括回答。

(2)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甲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乙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张拾起,一张张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

(3)第⑾节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4)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5)参考下面材料,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材料一 抒情的文章人们有个误解,以为把感觉抒发出来就是了,而忽视了对深刻的要求。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龙应台)材料二 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莫怀戚)

答案:专题十三

一、(1)写了母亲辛苦持家,热情待客,应对变乱,助儿升学,宽仁离别的事情。(答出其中任何、意思符合即可)

(2)①母亲和儿子分别的不舍;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对儿子选择的支持”也可)

第4页(共5页)

②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能帮衬家庭的欣慰。

(3)①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突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及无奈。(意思符合即可)

②运用反复(或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母亲去世的痛惜和不能奉养的遗憾之情,总结全文。(4)理解:母亲不仅养育了我,同时影响到我的习惯、个性、精神,影响了我一生。

感悟:

【示例】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当我们遇到困难、意志消沉的时候,总是教导我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走向未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1)“我”和家萱都制作了让自己母亲“安心”的各种证明。

(2)甲句“一张一张.小心地”这些词,使描写更细腻,更能表达“我”的理解、无奈等复杂心理。(大意写出即可)(3)烘托散步特殊的环境气氛以及衬托“我”当时难以言喻的痛处。(大意写出即可)(4)“散步”这一细节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前面大量的篇幅都是为这一细节作铺垫,以“散步”为题,文章构思显得更巧妙。(大意写出即可)(5)示例:本文看似浅显,却蕴含深意,不仅表达了人们感同身受的对至亲的爱,也有作者对母亲的生命逐渐走向衰老引发的思考。

15.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总结 篇十五

(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战胜了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第17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突出地表现了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

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

侧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回顾 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课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六下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治理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 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 初三语文复习资料

★ 初一语文复习资料

★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复习资料总结

★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常识复习资料

16.如何做好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 篇十六

一、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

复习的第一阶段应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 以教材为依托, 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狠抓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有一定的系统性, 不同的知识点之间都有内在联系, 既有横向的联系, 又有纵向的沟通。学生不仅要能从整体上把握物理教材, 明确各个知识点在本单元、本册教材中的地位, 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首先明确各章节所包括的物理知识点及相互关系, 弄清各章节的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 对于课本中出现的黑体字和带波浪线的内容要重点记住, 牢固掌握。 其次, 要对相关的或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对比、归纳。 在学习本章节知识的基础上, 查缺补漏, 归纳整理。 对重点知识的复习, 可以打破章节结构, 按知识板块进行归类复习。 要充分复习教材中出现的例题和习题, 因为它们紧扣教材的核心内容, 巩固强化各节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对某些例题稍稍变化、引申,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重点知识的专题训练

结束了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 可进行重点知识的专题训练, 这个阶段的复习很重要。 在这个阶段要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 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在这一阶段一定要通过精选的典型例题的细致分析强化、活化重点知识。 特别是注意一题多解、广开思路的训练, 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从而迅速提高考场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本中出现的插图不能忽视, 要想真正学懂弄通, 就要认真分析。 物理课本中的插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设备的构造原理图, 如托盘天平、船闸、抽水机的构造及原理;照相机、幻灯机的原理。 (2) 实验图———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装置图。 (3) 受力图和光路图, 如力的图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等。 (4) 电路图———学会将电路图和实物图相互改换, 学会读电流表、电压表等。 (5) 磁感线图———主要有条形磁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图。 (6) 其他与物理现象或物理知识有关的图, 如有关惯性现象及力的作用效果图。 总之, 对课本中的每张图和表都要仔细分析, 弄清含义。

这一阶段, 要加强实验的考查和训练。 物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实验, 它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 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要手段,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因此对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要认真研究, 明确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原理、数据测量和所得结论。 做到会正确处理数据和分析结论, 对每一个实验都要懂得怎样减小误差。 课本中出现的演示实验和其他小实验, 也要注意弄明白现象、过程和原理, 能做到一题多法。 必要时, 可反复实验。 实验中教师要以实验的引导者出现, 学生是实验的操作探究者。 教师提出要求,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 体验探索, 自我总结。 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成了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的主体, 自然能更好地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 并提高学习效率。

三、点面结合的综合训练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点面结合, 提高应试能力的综合性训练。 到这一阶段, 学生已做过了大量模拟试题, 但是仅仅强调题海战术并不是明智之举。 这一阶段, 需要把做过的习题类型进行分析、比较、归类, 发现其中的异同点。 寻找触类旁通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从而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 有很多题是从课本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中衍化而来的。 所以, 对于课本上的例题、练习题和课后习题要重新研究一遍, 对于重点习题要深入讨论, 适当扩展延伸, 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类比延伸, 达到“做一题, 会一片”的效果, 彻底消除“题海战术”, 提高学生的解题成效。 还要知道物理来自于生活, 所以必然要回归生活, 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个过程无疑会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掌握程度。

在复习的各个阶段都有注意热点问题, 主要有几类热点问题: (1) 应用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题设情景来自社会生活或生产中的物理现象, 例如, 体育问题、生活问题、家用电器问题、对常见物理量的估计问题等。 (2) 图表信息题是近年来出现在中考中的一类主要试题, 这类试题取材广泛, 蕴含的信息量大, 呈现出较强的实用性、综合性、复杂性和迁移性。 因此, 这类试题难度较大。 (3) 开放性试题是近年来除传统试题外的一类重要试题, 并且, 所占分值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4) 探究性试题近年出现得比较多, 对学生要求也较高, 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5) 涉及多个知识点的学科内综合题常常是中考试卷的压轴题。 (6) 以我国或世界发生的有影响力的社会热点为问题切入点的一类试题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重。 对于这类热点问题要注意拨开迷雾, 发现其中的物理问题, 设法解决。

总之, 把中考前的总复习分阶段进行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它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和加深理解所学物理知识, 进而应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的运用, 使学生掌握了应试技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摘要:中考是对初中阶段所学知识的系统总结及考查,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命运, 为此做好中考前的总复习就显得特别重要。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和加深理解初中阶段所学物理知识, 应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中考前的总复习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运用这种方法, 能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上一篇:财务优秀员工的个人总结下一篇:谈考试作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