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

2024-08-16

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精选14篇)

1.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 篇一

www.hoing.net

幼儿园小班安全健康游戏方案:老鼠与小猫

活动目的:

1、在游戏中知道小猫是晚上出来抓老鼠的,并能模仿老鼠和小猫的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丰富词语:静悄悄、东瞧瞧西望望 活动准备:磁带

活动重点:知道白天与黑夜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能模仿猫和老鼠的动作做游戏

活动过程:

一、小猫的本领

·师:出示手偶小猫,小猫有什么本领?小猫白天为什么睡觉?

我们小朋友什么时候睡觉?白天怎样呢?

·让幼儿学习做学校;了老鼠的动作和小猫的动作。

二、游戏与老鼠

1、老师示范唱歌曲小猫与老鼠。

提问:·这个歌曲唱的是什么时间的事情?

· 夜晚是怎样的(歌曲里怎样唱的)歌曲中都有谁?

· 小老鼠出来是怎样的?(请个别幼儿模仿,集体学做)

·小猫怎样走出来抓老鼠的?

2、幼儿跟老师学唱歌曲。

3、边唱边做游戏。

2.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 篇二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发展,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 融幼儿教育于游戏中。”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也指出:“游戏对于幼儿是学习, 游戏对于幼儿是劳动, 游戏对于幼儿是重要的教育形式。”民间体育游戏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是人们在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创编而形成的,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能形象地反映民间生活, 在民间代代传扬和发展的嬉戏活动, 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一。它的种类繁多, 具有灵活性、趣味性、地方性、竞争性等特点, 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

1. 灵活性

民间游戏所选用的材料较简便, 多来自于日常生活、自然材料以及废旧材料, 并且较少受到场地和时间的限制, 幼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开展游戏活动。这也是它能在多数幼儿园开展推广的重要原因。

2. 趣味性

幼儿体育游戏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各种动作模仿形象生动, 各种颜色的玩具, 富有童趣的儿歌, 都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比如, “老狼老狼几点钟”“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游戏, 充满了新奇、期盼的等待和追逐动作, 让幼儿各有分工, 充满幻想, 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模仿, 充分使儿童过了一把表演瘾。幼儿能从这些游戏中体验到各种欢乐。寓教于乐是中国启蒙教育的重要原则, 民间游戏, 特别是儿童游戏是实现这一原则的有效手段。

3. 地方性

民间游戏来源于民间, 是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工形成的, 颇具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儿童在玩耍的过程中亲近生活、了解生活, 更容易感受当地的民俗氛围。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民间文化的熏陶, 可增强儿童的民族认同感。因此, 民间幼儿体育游戏的地域性同时还蕴涵着民族性。

4. 竞争性

民间体育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如, “斗鸡”“揪尾巴”等等。教师应该营造积极、健康的竞争氛围, 并且指导他们正确的技巧和姿势, 帮助他们树立以相互学习为目的的竞争意识。在游戏过程中, 幼儿可能会体会到失败, 也可能会感受到成功, 正是这种情感体验, 促使着他们主动地去迎接激烈的竞争, 在点滴的成功中增加对体育的兴趣, 提高能力, 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民间体育游戏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陈鹤琴先生曾明确提出:“幼儿园应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 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对幼儿更是一种“快乐教育”, 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

1. 民间体育游戏有利于幼儿健康体格的形成

民间游戏的种类繁多, 其中许多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的发展。对孩子的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能促使他们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 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体质。如, 弹球”“石头剪子布”等游戏, 可发展幼儿手脚的灵活性, “跳绳”丢手绢”“脚跟脚尖跳”等游戏, 则锻炼了幼儿跳跃、奔跑的能力等。比如, 晨间、课间游戏时间较短, 游戏的人数相对分散, 可以选择以单个幼儿或小组活动为主的小型分散自选游戏;体育活动、户外集体游戏活动时间相对集中, 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选取能够促进幼儿全身大小肌肉动作协调发展, 能够提高动作的灵敏性, 能够发展幼儿耐力素质、协调素质的游戏。经常参加这些运动, 不仅可使上下肢肌肉、韧带富有弹性, 关节灵活, 而且能使心、肺系统得到全面的锻炼, 起到增进身体机能的良好作用。

2. 民间体育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品格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健康领域目标:身体健康, 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即幼儿的心理品格的培养。民间体育游戏所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符合孩子好动、好奇的特点。但是有一些游戏带有一定的难度, 在开展的时候常常让孩子们觉得很失败, 从而失去对游戏的兴趣。比如, 我们班一开始学习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时候, 是由我来当老鹰, 请一位个子比较高的小朋友当母鸡, 其他小朋友当小鸡。因为人数多, 做小鸡的小朋友连成了长长的一排, 后面的小朋友在躲避老鹰的捕捉的时候, 常常会摔跤。所以有一部分小朋友, 特别是个子比较小的小朋友不敢玩这个游戏。我就和小朋友一起商量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有一位小朋友说可以按我们做操时分成的5排来分组, “老鹰”和“小鸡”都由小朋友来当, 我采纳了他的意见。果然, 因为人数的减少, 摔跤的现象明显减少, 小朋友也都敢玩了。而且当“母鸡”的小朋友责任感越来越强, 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自己的“小鸡”。通过长时间的游戏和教师不断的指导, 幼儿的许多不良行为、品德得以纠正改善, 学会了谦让、团结友爱和文明礼貌等, 帮助孩子形成了良好的品格。

3. 民间体育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民间体育游戏有着广阔的变化余地, 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去丰富游戏的动作和内容, 丰富的想象又使儿童在游戏中被激励去探索, 在游戏中不仅要模仿, 而且要创造。比如, 大班游戏“老鹰捉小鸡”是个传统的游戏, 已经玩了一代又一代。可我却发现孩子们重新创编了一下, 当“老鹰”快要捉住“小鸡”时, 聪明的孩子们让“母鸡”蹲下, 其他“小鸡”也一起蹲下, 这样“老鹰”就不能再捉了。这是孩子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 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同时, 朗朗上口的民间童谣能有效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 尤其是颇具民族特色的方言, 在普通话的推及应用下逐渐流失, 更不能忽视。在“荷花荷花几时开”的游戏中, 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 如, 荷花荷花几时开?一月开。一月不开几时开?二月开。二月不开几时开?……在游戏中, 幼儿的语言得到锻炼, 又使幼儿懂得了月份的排列顺序 (数序) 和荷花开放的时间, 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寓教于乐, 玩有所长”正是体现了这一功能, 通过游戏唤起儿童的兴趣, 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4. 民间体育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民间体育游戏由于来源于民间生活, 颇具浓烈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因而反过来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研究表明:积极的社会化更可能出现在自由游戏中, 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把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中, 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 民间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民间游戏中的童谣和儿歌包含了许多社会自然知识, 能开拓儿童的视野, 促进儿童的认知。其次, 民间游戏让幼儿学会了合作、谦让。大部分民间体育游戏需要多人合作玩。如, 幼儿跳皮筋, 必须三人以上一起玩, 两个幼儿分别固定单股皮筋的一头, 一幼儿在中间按一定的规则边念儿歌边跳皮筋, 输者进行交换。在游戏过程中需要相互商量, 谁拉皮筋, 谁跳皮筋, 念什么儿歌, 跳什么花样, 需要几个幼儿进行沟通、协商, 于是, 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 逐步地培养了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民间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 在一日生活中合理安排民间游戏, 既发展了幼儿的动作, 增强了体魄, 并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几年来, 我园一直将《农村幼儿园地方性体育游戏的开发和研究》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民间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我园的每一个孩子。在实践中, 我深刻感受到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的动作、智力、想象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还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优良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张秀杰.寓教于乐玩有所长:谈民间游戏的育人功能[J].山东教育, 2003 (9) :38-39.

[2]宋晓敏.儿童民间游戏走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综述[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1 (02) .

[3]何平, 王玲, 王凤英.南山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的实践[J].学前课程研究, 2008 (Z1) :46-48.

[4]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增强幼儿体质[J].山东教育, 2000 (30) :17-18.

3.浅谈民间体育游戏与幼儿健康发展 篇三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促进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民间体育游戏,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素养,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一。它若能伴随孩子们童年快乐的时光,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现结合我园民间体育游戏在晨间、户外活动中的开展谈谈给幼儿带来的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一、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体能、动作协调发展,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中许多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的发展,如“推小车”、“跳竹竿”、“跳皮筋”、“跳绳”、“滚铁环”、“打陀螺”等游戏,为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跳绳”游戏中,幼儿通过连续摆动的长绳,不仅能锻炼下肢,而且能锻炼上肢和躯干各个部分;不仅能发展弹跳力,而且能发展幼儿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和柔韧性。再者,练习“跳绳”对幼儿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在双脚跳起离地的同时,双手要将长绳甩过脚底才算完成一个“跳绳”动作,要想连续不断地跳,就要求双手、双脚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幼儿跳绳时全身都在运动,因此能够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更利于幼儿健康成长。我园在晨间、户外活动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了多种且不同层次的民间体育游戏材料,合理安排运动空间,便于幼儿自主选择,充分开展游戏。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民间体育游戏。为了促进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的全面发展,为了让幼儿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培养幼儿具有强健的体魄,教师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完成一个游戏可得一个彩色皮筋,挣得3个彩色皮筋可以换一张‘区域活动消费券’”的奖励方法,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不同的体育游戏中。这不仅满足了幼儿运动量的达成,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而且逐步培养幼儿参与各种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和习惯。

二、民间体育游戏有效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孩子的天性是玩,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感受到民间体育游戏的乐趣;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健康、快乐;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宽容、理解、合作、关心和沟通,这将是他们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起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体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因此幼儿的交往是幼儿生长发育和个性发展的基本需要,是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所必需的。民间体育游戏中包含很强的社会交往成分,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集体环境。在民间体育游戏中,许多游戏都需要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跳皮筋”、“跳竹竿”(集体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集体游戏)、“同心协力”(两人合作)、“打沙包”(3人玩)等。如游戏《同心协力》,需两人合作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游戏时两人一前一后站立,双脚用皮筋固定在两块条形木板上,幼儿行进过程中,两人双脚须步调一致,口中喊着“左右左右”来统一,即两人思想和行动上的协调统一方能顺利完成游戏任务。又如在“跳皮筋”游戏中,当由一人过渡到多人跳时,难度增加,为了赢得胜利,孩子间的凝聚力增强了。若因为一人的失误,都会影响游戏的顺利完成而得不到奖品,但是幼儿的争强好胜、赢的念头又促使幼儿之间的相互配合。这充分培养了孩子们团体协作精神与社交能力。又如好玩、刺激的“跳竹竿”,游戏里有打竹竿和跳竹竿两种角色,跳竹竿的幼儿要根据竹竿敲打的节奏即一开一合来回自如地跳过竹竿而不被夹住脚,打竹竿的幼儿要顾及到跳竹杆的同伴,有规律的敲打竹竿,便于玩伴跳过去。由于幼儿加强了与同伴的交往,他们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不难看出幼儿在游戏中形成了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一种是现实中的伙伴关系,一种是游戏中的角色关系,无论哪种关系,都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间体育游戏使幼儿三五成群一起游戏,通过相互协调,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游戏中,每个儿童轮流担任角色,可以培养及锻炼儿童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促进积极交往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家在一起活动或游戏,会比个人活动、游戏的效果要好得多,这种“共同行动”效果,可促进幼儿社会性水平在共同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民间体育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和学习品质的形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健康领域目标有这样一条: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人的基本情绪包括愉快、悲伤、愤怒、惊奇、惧怕等等。民间体育游戏所具有的浓厚趣味性和娱乐性,符合孩子好动、好奇的特点。幼儿在游戏中享有充分的自由,幼儿的心情是放松的,没有心理压力。当他们能顺利地玩游戏时,就增加了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游戏中体验到欢乐的情绪,可以丰富和深化儿童的情感。但许多民间体育游戏也带有竞争性挑战性,如“推小车”游戏,两组同时进行,每组两人合作,一人推小车运砖,另一人在终点搭建共同选出的建筑物(图片),最后先完成的一组能得到奖励的彩色皮筋,游戏完成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合作,分享成功的喜悦。每个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游戏的规则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在“推小车”游戏中,推车者每次只能运一块砖,而且在运砖的路途中要绕过一个一个障碍,游戏的完成需要幼儿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性。另外在这些带有竞争、挑战性的游戏中,幼儿也会面临失败,这会使幼儿产生挫折感。但是游戏的趣味性又吸引着幼儿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得到了培养。为了参加丰富有趣、妙趣横生的游戏,他们只有不断克服自身弱点,遵循规则,选择并忍受当前的挫折和不安,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才能继续进行游戏。因此,民间体育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情绪情感、不怕困难等坚强意志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推小车”游戏中,我们知道拼搭建筑物的快慢和运砖是有密切联系的,两人的合作是有技巧的。建筑物都是从下往上搭的,那么运砖就要从最下面的一块砖运起,这样才能做到运砖和搭建的完美配合,这也是赢得胜利的先决条件之一。刚开始幼儿并不了解其中奥秘,那么在长期的操作中慢慢会领悟或在教师语言的启发下开动脑筋想出来。又如“滚铁环”游戏,为了让铁环滚起来,我们发现幼儿有的将铁钩放在铁环的后下方推动铁环滚动;有的将铁钩放在铁环的正上方推动铁环滚动;还有的将铁钩和铁环交叉后放在铁环的后下方推动铁环滚动。幼儿正是在不断地探索中掌握了滚铁环的技巧。由此可见,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能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倡导“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珍惜童年游戏独特价值”的理念,将民间体育游戏纳入到幼儿园课程中,不仅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身心健康赢得了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地整理和利用民间体育游戏,在教学中将民间体育游戏灵活地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让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4.幼儿园小班健康游戏教案 篇四

1、让幼儿体验与家人互动的快乐。

2、发展幼儿的“爬”的能力。

3、培养幼儿不畏困难,勇敢向前的品质。

【活动准备】

一张布(1.5×8m)、家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运动师:今天我们请了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来玩游戏,我们都非常的高兴。

(幼儿请家长及教师一起参加热身活动——《天使》)

二、基本部分

1、引出活动内容师: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布)师:什么颜色?(引导幼儿说出是蓝色)师: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和布来玩游戏吧!

2、根据活动内容大家一起游戏

(1)“大家一起开飞机”:请家长分别站在布的两边,幼儿穿插其中,一起用手抓布,教师数1、2、3,大家一起把布举起来。(根据时间安排可玩2——3次)

(2)“钻明洞”家长及教师把布抬起来,幼儿从布的下面钻过去。(全班幼儿可循环玩2次)

(3)“钻黑洞”把布平放在地上,家长及教师跪压在布的两边,幼儿从布的里面由一端爬向另一端,另一端由一名教师接好幼儿,保护好幼儿。与上一环节的“钻明洞”相比较,此环节更体现了幼儿的胆量,在这其中,教师应鼓励幼儿不怕黑,鼓励他们要勇敢。

(4)“坐火箭”一次请一名或两名幼儿趴在布的一端,布的中间以及另一端由家长或教师拉好,大家一起数1、2、3,一起朝同一个方向拉布,幼儿趴在布上时,要把手紧抓好布。

(5)“我是航天员”家长及教师把布抓好,放在胸前,布要悬空,一名教师把幼儿抱到布上,请幼儿在布上爬,另一端请一名教师把幼儿从布上抱下来。幼儿在布上可以爬,也可以走,还可以跑,请幼儿自由发挥。

5.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 篇五

活动来源:

平日里孩子们在学习投掷时往往是刚提起兴趣游戏就结束了.所以我根据“过街老鼠人人打“和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动画片《果宝特工》两个游戏设计了今天的体育活动,将掷准和掷远两个游戏进行整合。同样是练习投掷,我通过变换游戏形式让孩子们能全身心投入到游戏当中,并得到不同发展。而且,根据我班幼儿的个体差异,在设计怪兽时也是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满足每位幼儿发展的需要。失败后,幼儿才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想办法克服困难,激发其挑战性。成功了可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安慰别人。

活动目标:

1、发展臂力和目测力,提高投掷能力。

2、在游戏中激发幼儿保护小动物的情感,发展综合运动能力。

3、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4、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软球若干四散放在场地的两边。4个画有老鼠的纸盒。幼儿自制的流星弹、沙包若干、幼儿自画的怪兽图片若干。带响声怪兽盔甲若干、起点线、投掷线、拱门、平衡木、小桶、录音机、利用幼儿园户外场地布置游戏场景。

活动过程:

一、队列队形分队走练习,一队变两队,两队变四队并对走。

二、准备活动

数字操,跟随音乐做肢体活动。

三、复习游戏

过街老鼠人人打。重点练习幼儿投掷的准确性。

四、放松活动——变魔术,过渡下一个游戏

五、游戏活动:《果宝特工》

幼儿扮演“果宝特工”,教师以“长老”的身份组织活动。

1、果宝特工学本领。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让流星弹飞得远。

(2)教师示范肩上挥臂投掷的动作,幼儿徒手练习。重点提醒

幼儿右手拿球,手放肩上,双腿微曲,投掷时,手的位置略高于耳部。瞄准目标,用力向前抛。

(3)介绍场地的布置及练习方法。场地上有两条不同颜色的投

掷线,等会儿站在起点线上投掷时,看清楚流星弹落在哪个位置(是红色投掷线或蓝色投掷线)。

(4)果宝特工分组练习。

(5)交流投掷结果,总结投掷经验(流星弹落在哪个位置)。

2、学习侧身钻。

(1)教师讲述并示范侧身钻的方法。先蹲下再低头肩膀侧着往

前钻。(2)幼儿实践。从体验揣摩得知扶着钻效果会更好,幼儿练习。

3、拯救好朋友。

(1)介绍游戏玩法:怪兽们抓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幼儿要想办法救出他们。幼儿讨论如何救小动物。教师讲解打怪兽的路途,要手拿装有流星弹的小桶经过银河,侧身钻过太空隧道,跑到红线前,拿起一个流星弹,瞄准怪兽投掷。只要流星弹碰到怪兽的任何部位都算投中。投中后即可救出一位小动物,救出小动物后要想办法安慰小动物。如未能击中则需立刻返回继续进行游戏。

(2)幼儿游戏,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位置攻打怪兽。

六、结束活动

和小动物念儿歌,送小动物回家。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幼儿完成了任务,救出了小动物。幼儿在复习游戏时掷远技能掌握得很好,部分幼儿投准技能还需加强练习。在新游戏时我选择了综合练习的方法,既学习了新的技能又增强了幼儿的掷准能力。平衡及侧钻加大了活动难度,但幼儿的投掷兴趣却更加高涨了。两个相近的游戏,幼儿没有一丝的厌烦,反而一直问我老师还能再玩一次吗?我还想去救小动物。激发了幼儿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活动中先以学本领引出多种活动,让幼儿先练习游戏中的项目,学会后再进行游戏时有一个巩固加深。侧身钻是我班这学期刚刚接触练习的项目,幼儿在这一项技能方面的掌握今后还需加强。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及发展水平不同,个别幼儿的掷远掷准能力还需加强。

专家点评: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内容选择遵循的原则,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投掷和掷远是较为单一的活动,教师在设计这节课时将体育活动与平日里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果宝特工》相结合,体育活动情景化,以此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幼儿通过自身的角色扮演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突出了活动效果,活动既起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又大大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

大班健康游戏教案《果宝特工》这篇文章共5049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鼻子的故事》含反思》:大班教案《鼻子的故事》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感知和发现鼻子的形状、构造和功用,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鼻子,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鼻子的故事》含反思教案吧。

6.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切实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真正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教育要求,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为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全面提高我园科学保教与科学育儿水平,经研究决定全园深入开展以“游戏——点亮快乐童年”为重点的“健康、快乐、发展”主题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游戏——点亮快乐童年”活动,引导我园教师及家长正确认识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教师的游戏指导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组织幼儿游戏的组织水平与效果,不断提升我园幼儿游戏的质量与水平。

2、让全园幼儿都参与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游戏当中,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及良好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增强体质,促进每个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引导全园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与孩子一起游戏,帮助广大家长和全社会树立科学育儿理念、通过家园合作与社会支持,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三、成立以园长为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领导。

四、活动时间: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

五、活动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7年9月上旬,结合黄沙学前教育实际,制订实施方案,举行“健康、快乐、发展”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召开全园性家长会,积极开展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宣传活动,举办游戏主题宣传讲座,广泛宣传科学育儿知识,让游戏理念深入人心。各班根据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活动计划,并根据本班的特色游戏制作、购置好游戏玩具等材料。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7年10月-2018年9月,各班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幼儿积极参与主题活动,以班级、幼儿园为单位层层组织开展主题活动。

1、教师应在合理安排好幼儿一日生活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早晨来园和午休起床后的时间及户外活动等时间,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各类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

2、分班级开展科普游戏、亲子游戏、益智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及幼儿自主游戏,为家长提供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平台,从而促进家园的有效合作与互动。

3、开展一次“游戏开放日”活动。活动应注重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相结合,户外游戏和室内游戏相结合,亲子游戏和幼儿游戏相结合。

4、开展教师游戏活动创新设计评选活动,鼓励全园教师对游戏活动进行创新设计,在游戏指导中做到“一物多玩”和“老游戏创新玩”。要求每名幼儿园教师至少撰写一篇游戏观察案例。同时推荐优秀案例参加县、市级2018年幼儿“健康、快乐、发展”主题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5、在全园开展“我游戏,我快乐”成长宝宝评选活动。

6、省教育厅将在2017年下半年创建江西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面向社会宣传科学育儿理念。全园教师应将此公众号推荐给各班家长关注。定期报送信息,积极报道我园学前教育发展动态,加大学前教育工作宣传力度。

(三)总结展示阶段:2018年10月,幼儿园将对各班的游戏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认真地总结,汇总相关材料(活动开展的方案、图片、视频和总结)报告上交县教体局职社股。

六、人员安排。

谢红霞:负责全盘工作,负责结束后图文资料的编写、总结的书写。郭敏锐:负责制定活动方案,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调度工作及活动视频的收集、摄像工作。

郭敏锐: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开展工作。

各班主任及教师:负责各班的活动计划活动的照相及活动照片的收集,负责整个活动过程的安全保障工作。

七、活动要求

1、各班老师要在准确理解“游戏——点亮快乐童年”这一活动重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始终将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发展”理念贯穿于活动之中,根据保育教育规律、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兴趣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灵活运用亲子、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丰富多彩、动静交替、孩子们喜欢的富有教育意义和发展价值的各类幼儿游戏活动。

2、各班应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均等的游戏机会,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教师、同伴、材料和环境和互动中获得主动发展。在环境布置上,应以活动区为主规划出幼儿自主游戏的空间。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对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的观察与理解,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同时教师们还应挖掘家长和社区资源,义务为班级提供丰富的、深受孩子们欢迎的游戏材料。

3、保障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各班教师应在合理安排好幼儿一日生活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早晨来园和午休起床后的时间及户外活动,保障幼儿有相对稳定的自主游戏时间(每天不少于30分钟),同时利用好各类活动过渡环节的零碎时间。

4、处理好自主游戏与集体教学的关系。集体教学同样应以游戏为基本方式进行组织,幼儿自主游戏也不排除教师的直接指导。教师应在观察、指导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从中发现、提炼有价值的集体教学资源和机会。

5、各班应根据幼儿园制定的实施方案设计游戏种类,积极创新,将畲族文化特色融入游戏。

6、全园教师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互相协作、共同配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精心策划,使我园的“游戏——点亮快乐童年”“健康、快乐、发展”主题活动富有成效的顺利开展。

黄沙中心幼儿园

7.让儿歌和游戏伴随着幼儿健康成长 篇七

一、用儿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洗手的习惯

幼儿刚进园的时候, 有的喜欢在地上打滚, 有的喜欢舔手指, 这些不讲卫生的习惯将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而要让他们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首先, 我给幼儿大声讲不良习惯的害处, 讲卫生的好处。他们当时都大声回答“知道了”。但第二天来到幼儿园又故态重演。怎样才能让幼儿改掉坏习惯, 养成讲卫生、勤洗手的好习惯呢?在查阅教育学、心理学后发现,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对我们的工作很有指导价值, 即3周以上的重复就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性习惯。我忽然想到:唱儿歌!天天教幼儿唱儿歌, 不就是很好的重复吗?于是我们就编了这么一首儿歌教小朋友唱:

拧开龙头伸出手, 清清泉水哗哗流。

手心手背搓肥皂, 双手交叉扭一扭。

放在水中冲一冲, 尘土细菌全不留。

洗完记得关龙头, 不让泉水白白流。

这首儿歌不仅教幼儿如何洗手, 而且还教育幼儿要爱护水资源。教唱时伴以动作, 幼儿学得津津有味。一个月后, 幼儿只要手脏了, 就会主动到水龙头前洗手。3个月以后, 幼儿勤洗手、讲卫生的习惯慢慢地形成了。

2. 吃饭的习惯

刚进园时, 有很多幼儿吃饭时经常往地上掉饭粒, 吃完时碗里还有剩饭;有的幼儿还边吃饭边说话, 这既耽搁了吃饭的时间, 又会影响食物的消化。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吃饭习惯, 我们也编儿歌教幼儿唱:

吃饭时, 不说话, 细嚼慢咽要牢记。

小朋友, 要注意, 别往地上掉饭粒。

一粒米呀一滴汗, 米饭来得不容易。

这样的儿歌不仅教育幼儿养成吃饭时不说话、要把米饭吃干净的生活习惯, 而且灌输粮食来之不易的思想, 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3. 睡觉的习惯

有许多幼儿刚进园时不懂睡觉前应做好什么准备, 是先铺被子还是先脱衣服?睡在被子里是弯着脚好还是伸直脚好?是卧着睡好还是平仰着睡好?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 对于养成习惯来说都是大问题。为此我们编了这么一首儿歌教幼儿唱:

小被子, 快铺好, 大家快来睡午觉。

脱了鞋子脱衣服, 钻进被子放平脚。

闭上眼睛数一数, 很快就能睡着觉。

用这首儿歌教幼儿懂得睡觉的先后顺序和要求。儿歌让幼儿反复唱多次, 必要时举行演唱比赛。这样的儿歌唱多了, 幼儿就掌握了睡觉的顺序和起床的要求, 使得他们以后睡觉和起床就能按部就班, 有条不紊。久而久之, 他们就养成了良好的睡觉习惯。

4. 合群合作的习惯

如今, 人们的居住环境相对封闭, 大家住在高楼大厦里的一套套房子里, 一家三口关起门来生活着, 幼儿衣食无忧。但这种封闭式的生活使幼儿的交往受到严重限制, 久而久之会养成一种孤癖的习惯, 从性格上讲就是不合群, 从能力上讲就是不善于交往。针对幼儿孤癖、不合群的缺陷, 我们也编了一首儿歌, 让十个幼儿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圈子, 一边数数一边唱:

你一我一心专一, 你二我二王小二;

你三我三花朵三, 你四我四少林寺;

你五我五来练武, 你六我六走大路;

你七我七仙女七, 你八我八笑哈哈;

你九我九天地久, 你十我十长本事。

这首儿歌有点长, 但由于是从一到十的数数, 句子又押韵, 幼儿喜欢唱。其中的“王小二”是指抗日英雄“王二小”, 为了配合后面的数字而把它调过来。这首儿歌, 从智力开发角度讲是教孩子数数, 从思想道德教育角度讲是潜移默化培养爱国情操, 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融入群体、合作玩耍的习惯。这种儿歌经常传唱, 久而久之, 他们就能相互影响、合作玩耍、友好相处了。

二、用儿歌帮助幼儿养成尊老爱幼好习惯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 我们首先要教育他们如何尊敬老师和长辈, 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于是我们又编了一些儿歌教他们唱, 用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如教幼儿孝顺老人的儿歌:

小板凳, 你莫歪, 让我奶奶坐下来。

我帮奶奶揉揉肩, 奶奶夸我好乖乖。

在教唱这首儿歌的时候, 我们还告诉幼儿, 不但帮奶奶揉揉肩膀会受到夸奖, 给爸爸、妈妈、爷爷等长辈揉、搓背都会受到夸奖, 儿歌中的“奶奶”可换成“爸爸”“妈妈”“爷爷”“外公”“外婆”等词语。通过这一系列孝敬长辈儿歌的教唱, 培养幼儿尊敬所有老人的习惯。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长辈的娇惯下往往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不太懂得如何帮助他人。为了改掉这种不良习惯, 养成助人为乐好习惯, 我们也编了一些儿歌教幼儿唱。例如:

弟弟走路不注意, 跌倒在地我扶起。

替他拍掉身上灰, 为他洗掉手上泥。

这些儿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幼儿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把这种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教育, 落实在儿歌里经常传唱, 潜入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 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为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让游戏帮助幼儿养成经受挫折、积极向上的意志和毅力

由于受某些所谓“教育家”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 对幼儿的教育只要夸奖, 就能把好孩子夸出来。一些父母受其影响, 一味地夸赞孩子, 弄得现在的孩子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其实, 为孩子将来的发展着想, 让孩子从小就经受一些挫折和惩罚, 养成“趺倒了, 爬起来, 再前进”的意志和毅力, 不仅是可能的, 也是必须的。卢勤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 不是完整的教育。”[2]问题是如何惩罚, 让幼儿从挫折和惩罚中受到教育, 增长见识, 形成意志。我们采取的做法是:编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唱儿歌, 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经受挫折和考验。比如有这么一个游戏, 让幼儿站成一个圆圈, 首先让幼儿用手式指出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 然后又用手指表示一、二、三、四等数字。教师在旁边发出指令, 唱起儿歌, 幼儿就要按儿歌的意思做出手势。如果做错了, 就要受罚。儿歌是这样的:

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

前前、后后, 要指清楚。

咕噜咕噜一, 咕噜咕噜二。

咕噜咕噜三, 咕噜咕噜四……

做这个游戏的时候, 语速要由慢到快。如果有哪位幼儿说错了就马上停下来, 说错了的必须站到圆圈中间向大家行礼。如果愿意唱歌, 也可用唱歌来代替行礼。刚开始做的时候, 犯了错的幼儿不愿站到圆圈子里面来, 要他 (她) 进来他 (她) 就哭。这当然是属于心理脆弱、经受不住挫折的表现。于是教师就做工作, 教育幼儿认识什么是美, 什么是丑, 手势做错了, 这并不是什么丑事, 只是指方位 (表数字) 的时候由于没有集中思想, 以至于出了问题。只要下次集中思想就不会出错了。这样的次数多了, 幼儿克服心理障碍的意志和毅力就慢慢地增强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 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3]我们实施的“让儿歌和游戏伴随着幼儿健康成长”的教改实验, 正是结合我县实际, 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它有效地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养成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好品格, 养成经受挫折、积极向上的意志和毅力, 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新华网, 2010年07月29日.

[2]卢勤.长大不容易[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

8.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篇八

一、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主创设环境

我们开展的游戏,是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在墙面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能关注孩子的需求,努力使孩子成为创设墙面环境的主人,并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所以当产生了新的主题后,我们都乐意与孩子们一同协商,怎样来打扮我们的教室,怎样使我们的教室变得更漂亮。当春天的脚步渐渐走近,我们的主题《春天真美丽》也随之产生,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我发现孩子们都想有一个春姑娘,因为春姑娘是美丽的,是神奇的,它可以使小草变绿、小花变红,于是我顺应了孩子的需求,和他们一起用皱纹纸做了穿红衣服、粉衣服、黄衣服的春姑娘,虽然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还是以老师为主体,但当春姑娘的图片张贴在墙面上时,孩子们都拍起手来,可能正因为他们参与了协商,所以他们更有成功的体验和一种满足感。而当主题深入之后,小朋友对春天的小动物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我们又随机地和小朋友一起剪贴了美丽的蝴蝶、小蝌蚪、毛毛虫等,并把它布置在了主题《春天真美丽》的墙面环境中。

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幼儿能自主创设环境、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游戏、与同伴自由自主地交往、发展,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主动发展

马卡连柯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就像活动。工作和服务对成人具有重要意义一样。”幼儿也最喜欢游戏,因为游戏和谐幼儿天真的童趣和无忧无虑的天性。多姿多彩的游戏,能够给孩子的心灵插上一对幻想的翅膀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加深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1、在游戏过程中,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快乐地在自己创设的环境中摆弄、操作,可每次游戏中总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如挣抢玩具,玩具扔满地等……那么这些习惯与意识该如何形成呢?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有利于形成良好习惯的环境。

如在娃娃家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将收集来的物品与原先的娃娃家场景相融合,布置成一个更具情境、更贴近幼儿生活的场景:在小床边装上钩子,上面挂上爸爸的领带……孩子们立即被吸引过来,他们一起三三两两地交流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呢。孩子们在游戏中乐此不疲,充分表达着自己情感,感受并体验了活动中的愉快和满足。

2、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

在游戏中孩子更喜欢情境性强的活动。因此我们在与孩子创设活动环境时,更应该体现趣味性与情境性,从而激发幼儿大胆表达:如天线宝宝,是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卡通形象。于是,我在游戏中以天线宝宝开展游戏,提供了几个玩具电话,让幼儿在与天线宝宝打电话中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开始孩子们只是无意识地拿起电话就打:“喂,你好!哦,再见!”这样的打电话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调整:怎样让孩子们在打电话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快乐与满足,同时也能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这时娃娃家的

电话本中增添了孩子们的家人,各种孩子们身边熟悉的人的电话例:如警察、消防员等。有了这样的情境,孩子们打电话的热情更高了,他们不停地和各种人交流着,给警察打电话、给医生打电话、给妈妈打电话,真是不亦乐乎。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3、在游戏过程中,引发幼儿艺术表达的愿望

在娃娃家的主题开展过程中我关注各个领域在区域游戏中的平衡:材料投放中有计算的内容如送给爸爸的领带、给宝宝吃鱼等都隐藏着图形与颜色的对应;美丽的家园、装饰镜框中包含着美工内容;在娃娃家中一首优美的《摇篮曲》始终萦绕在孩子们耳边,在将主题突现的同时也使音乐艺术融入活动中,孩子们边感受着家的温馨、舒适,边通过摆放各种动物回到各自的家安详入睡的图片等形式表达着对音乐的理解。在装扮爸爸妈妈的区域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许多爸爸妈妈的常用物品如:丝巾、领带、裙子、鞋子、帽子、眼镜等。孩子们穿上爸爸妈妈的衣服,鞋子,在音乐的配合下大胆展示,爸爸大鞋的踢踏声,妈妈高跟鞋的笛笃声,孩子们的表现才能在欢快的音乐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不仅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美术、音乐等艺术表达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与幼儿共同创造游戏环境,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吸引幼儿主动、自愿、愉快、自由地参与游戏,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自主发展,并能健康地成长。

9.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 篇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喊数抱团的游戏,了解玩法。(知识能力技能)

2、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增强团的意识。(情感技能)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对游戏的一个初步认识.活动过程:

讲解喊数抱团

师:今天,张老师要和小朋友去玩一个好玩的游戏_喊数抱团,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一个个纷纷议论说着自己的想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渴望游戏的乐趣。)

师:喊数抱团其实很简单,当老师说到某一个数字宝宝的时候例如3,你就要寻找到成员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团。依次类推。(在此中锻炼孩子数的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中

师:在圆圈的线上找到一个自己的位置,一起围着圆圈走,当听到指示的时候,抱起来组成团.最后经过数数检验其正确性。找不到的孩子受到一定的惩罚。(多玩几次,同上进行)

游戏结束,放松运动结束

师:老狼老狼几点钟结束游戏。

教学反思:

喊数抱团游戏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游戏,它既把孩子局限在了一个特定的范围中既圆圈的应用,又让他们脱离了此环境,在抱的过程中要眼疾手快,当人多的时候要学会去寻找新的目标,当人少的时候要学会填充。数的应用就体现在这里了。找到好一个团后,孩子要紧抱对方,增强团队意识。

10.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 篇十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垫子上的游戏,锻炼大肌肉的运动技能提高体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2.能够战胜困难,勇于挑战,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过程:

1.师生问好。

2.教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做热身运动,模仿各种小动物动作。(围着操场由慢到快,又由快到慢的过程。)

3.教师请幼儿取一块垫子,请幼儿说说在垫子上的感觉。

4.幼儿在垫子上自由玩,发挥想象。

5.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在垫子上的玩法并示范动作。

6.教师一边提示幼儿垫子的变化,幼儿用助跑跳远,向前面的垫子快跑跳上垫子,垫子不断地变化。;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

7.结束部分 听音乐放松。

教学反思:

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喜欢把垫子铺在塑胶地面上躺着晒太阳,有的顶在头上,有的当成“蹦蹦床”在上面跳,有的则来回地跳。看着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垫子玩法,我用“垫子”做为运动器械设计这节体育集体教学活动。

11.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 篇十一

一、创设游戏情景,加强教学与游戏的联系

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游戏情景教学不但可以拉近幼儿之间的关系,还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因此,创设游戏情景时需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使之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以便加强教学与游戏之间的联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率。例如,在小班数学活动教学中,以“认识4以内的数量”为例,为了让幼儿学会正确点数4个物体以及说出总数,教师可做以下游戏准备。如情景演示,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一个幼儿扮演苹果店老板,剩下的幼儿则全部扮演顾客,然后共同演绎取苹果、招待客人的过程。如此一来便能让幼儿自行感受数字增加或减少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启发幼儿,教师可提出“1个苹果是如何变成2个,那2个苹果又是如何变成3个呢?”的问题。在这样的提问效果下,幼儿的脑力思维能够得到有效开发。另一方面,教师也可采取“手拉手”的活动进行游戏,待幼儿清楚游戏规则之后,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游戏,当教师喊出“3”时,幼儿立即组成3人一组并围成圈。通过以上游戏活动,更好地加强了教学与游戏间的联系,同时使得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幼儿园教学的质量。

二、丰富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幼儿时期是培养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游戏教学,通过提供一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并且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孩子们从小就不缺乏各式各样的玩具,因此常见的玩具也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导致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受到阻碍,所以,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还是要从玩具着手,为孩子提供一些他们没有玩过的新鲜的游戏材料,这样才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孩子们积极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小木棒、细绳子、小块的海绵或者是塑胶瓶和泡沫之类常见的材料。然后设置故事人物,让幼儿为蟋蟀一家做一艘小船,帮助蟋蟀一家顺利到达小河(洗脸盆)对岸,看一看哪几种材料最适合,孩子们看到这些材料之后都会非常好奇,开始想象哪些材料适合做小船,为什么,并进行实验,找到其中的规律(即海绵吸水,会沉入水底,而塑胶瓶和泡沫浮于水面,适合做小船)。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但能够挖掘孩子的思维能力,吸收生活常识,还能够有效开发孩子的智力,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有机结合游戏,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作为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内容,对幼儿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而幼儿园教学大多以口语形式为主,主要目的是锻炼幼儿的语言以及学会使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完整的意思。因此,游戏教学的发展为语言教学建立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例如,在小班语言《太阳和月亮》教学中,为全面提高幼儿的发音和增强语言交流,可通过游戏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首先从最简单的问好开始,比如,师生之间和小朋友之间,其次,通过“打电话”的游戏加强普通话训练,让两个幼兒互相假装打电话,教师在旁进行简单的引导,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对话。如果出现发音不准、平仄不分的现象,可旁敲侧击地让幼儿纠正自己的发音。然后,根据本章教学内容设定“为太阳和月亮找朋友”游戏,即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共同讨论太阳公公和月亮阿姨的好朋友是谁,并让幼儿组织语言说说为什么它们是太阳公公和月亮阿姨的朋友。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便会逐渐感受到词句的正确发音,以及慢慢积累语言使用经验,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

四、结合游戏增强幼儿的自主探究精神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可以在游戏教学中掌握幼儿的喜好以及个性特点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精神。其次,幼儿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让幼儿在游戏中敢于尝试,以此来突显出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想要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那么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幼儿,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思维判断能力。如在幼儿学习《小兔和狼》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融入歌曲等来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同时向幼儿展示出小兔子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在利用动画演示大灰狼出现以后,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游戏教学的重视度,并不断探索积极有效的方式促进幼儿园教学和游戏的有机结合,积极地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合理运用各种游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发孩子智力以及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12.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 篇十二

一、游戏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源泉

幼儿正处在意识、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高级心理机能及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时期, 这些高级心理机能是儿童今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心理基础。游戏通过群体参与, 在具有一定规则的虚拟情境中进行, 而且在游戏过程中, 每一个幼儿所承担的角色都有其相应的角色行为, 这就使得抽象的成人世界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 在游戏中更容易为儿童理解和接受, 为儿童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我们还注重为幼儿创设自由、平等、宽松、活泼的心理环境, 大大激发了幼儿游戏学习的兴趣, 并鼓励幼儿自由操作探索, 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 从而掌握了操作探索的一些方法技能, 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要超过平时, 他们的活动水平也比平时高, 因为游戏极大的激活了儿童自身的潜能, 尤其是在发展他们的思考力、记忆力、想象力、表现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等方面, 游戏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在儿童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游戏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突出方面

1、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游戏通常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儿童参与的, 他对发展幼儿的情感, 克服幼儿的孤僻性有重要的作用。例如, 我们班有几个幼儿刚入学时胆小性格内向孤僻不敢于人交往, 我根据这一特点, 设计了《打电话》的游戏。通过幼儿报姓名问候对方, 使幼儿增强了了解, 加强了交往, 发展了语言。而通过活动中产生成功与失败的体验, 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 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他们就很自然的认为自己是有用的, 有价值的, 从而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通过逐步增加游戏的智能激励性和完成的困难程度, 使幼儿在游戏中适当受一些失败和挫折, 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协作意识, 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使其在场面对压力时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

2、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纪律性

幼儿在做游戏时送喜欢承担一定的角色, 而每一种角色都有其相对应的角色行为和责任。例如幼儿在游戏“蛋宝宝”活动中幼儿扮演“蛋妈妈”“蛋爸爸”, 他们各自从家里带来一枚生鸡蛋作为“蛋宝宝”。“蛋宝宝”可爱而娇嫩, 稍有不慎就会摔破, 在小心照顾“蛋宝宝”的过程中, 幼儿表现出了少有的耐心和责任心。当有人不小心把“蛋宝宝”打碎时, 失去“蛋宝宝”的那一刻, 孩子们深深得体验到了痛心和惋惜之情。“蛋宝宝”受伤后老师当医生为“蛋宝宝”看病, 引起幼儿对“蛋宝宝”健康的关注。幼儿在做“蛋宝宝”父母过程中, 辛苦的体验不断积累, 爱心与责任心由此萌发。这些体验使幼儿在爱与被爱的动态平衡中体会到做父母的辛苦, 培养了他们关心他人的品德。

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性, 这一特征利于培养幼儿行为的自觉和纪律性。有的幼儿由于在家中娇生惯养, 养成了娇气、任性等不良习惯,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为达到某种目的, 会尽可能的采取自己的所需。这样会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我班有个孩子, 经常为了一些小事与其他幼儿发生冲突, 虽经过多次教育, 但收效不大。于是我利用故事《小熊请客》让幼儿表演, 引导幼儿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样对待别人?通过表演幼儿知道朋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交往逐渐产生了从众、暗示、舆论等社会心理现象, 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 游戏可以充分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的过程中, 幼儿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心理和物质环境,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激励, 幼儿在这一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对于游戏的目的, 我更重视幼儿在游戏中思考和创造的过程, 这对儿童今后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懂得, 在一定规则下要达到一定的目的, 是需要一定的途径和方发的, 寻找这种途径和方法的过程, 便是幼儿学习与创造的过程。游戏因其具有极强的趣味性, 可以带给幼儿新奇的刺激与体验, 从而使学习与创造的取得的以持续。例如在学习《二等分》时, 我让幼儿把长方形分成二等分, 看看有几种分法, 幼儿横折竖折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还有别的方法吗?有个孩子想到按对角折, 这样对吗?我没有急于下结论, 而是按照他的方法沿着对角线剪开, 再把两部分重合在一起, 让幼儿亲眼看到结果。这下幼儿明白了, 原来长方形还可以这样来分。这时我又让孩子们把一摞书、一条绳、一杯水、一小堆米二等分。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学习积极性很高, 很快就找到了办法。实践证明, 在游戏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强, 更愿意独立自主的去观察、操作、探索、发现, 从而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 他们会‘突破性’进入到学习, 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发者, 自我学习者。”因此,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 尽量用启发开放式的语言, 提醒幼儿注意规则, 学习为他人考虑, 引导幼儿运用以有的经验的新经验, 从而使幼儿的心理发展更健康。

参考文献

[1]《艺术》,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7月第2版。

[2]《现代幼儿心理保育与教育》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第1版。

13.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 篇十三

【活动设计】

传统游戏《抢椅子》是孩子们耳熟能详、非常喜欢的游戏,在发展幼儿动作灵敏性的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注意倾听的能力等。有一次在课间发现孩子们正在自发地玩此游戏,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当优优被淘汰时,还懒着不肯出局,心情还有些沮丧。当时我就有个想法,能否改编游戏规则与策略,使每个孩子动作发展的同时也能获得成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呢?因此对照《纲要》:“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并根据中班幼儿的能力水平,我就将《抢椅子》这个老游戏设计了新玩法。既保留了“抢”这一竞争的形式,又避免了游戏者被“淘汰”的遗憾,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解决人多位子少的问题,从而来发展孩子们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信号开展抢椅子游戏,提高身体动作的灵敏性和速度。

2、在游戏中解决人多位子少的问题,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4、引导孩子乐于接受治疗。鼓励、培养小朋友不怕打针的勇敢精神。

5、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椅子、音乐、活动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听信号做动作。幼儿听着欢快的音乐围着椅子做相应的热身动作。

师:好,接下来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反应能力,请小朋友做和老师相反的动作。

小结:小朋友真棒,反应都很快。

二、利用多种感官分辨信号进行抢椅子的游戏。师:接下来的游戏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小眼睛最亮,(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小耳朵最灵,速度最快。

(一)交代规则。幼儿面对椅子在线上站成一列横队,小朋友不管是听到的还是看到的信号必须是“3”才能快速奔跑至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比一比谁的反应快。每一次游戏老师都会拿掉椅子,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就被淘汰,到旁边休息。(二)幼儿游戏

1、用听觉来分辨信号。

2、用视觉来分辨信号。

3、用多种感官有效辨别各种信号。老师根据当时幼儿表现情况进行小结。

三、让幼儿想办法,探索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坐下。

(一)适当减少椅子一至两张,鼓励幼儿相互照顾,启发幼儿想办法,让全体幼儿都能坐下来。师:现在我要拿掉两张椅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这次抢椅子有一个要求,大家不仅要自己抢到位子坐下了,还要想办法帮助没有抢到位子的小朋友坐下来,不能让一个小朋友站着,否则算全体失败。师:你们是怎么帮助没有位子的小朋友坐下来的?(幼儿尝试)师:原来大家可以挤挤坐。这个方法真好,下面我要继续拿掉椅子,一直到你们挤不下去为止。(教师继续减少椅子,直到孩子们并排靠拢无法坐下。)

(二)尝试几个幼儿坐一张椅子。师:现在椅子越来越少了,挤也挤不下了,但是还是必须要坐下来?怎么办呢?(提醒幼儿几个好朋友的屁股不一定都要碰到椅子,但必须是坐下来的,提示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叠坐,互相拥抱,在横向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想办法增加纵向空间,完成任务。)

四、庆祝胜利,放松身体结束活动。师:谢谢你们,能在椅子减少的条件下,互相帮助、共同想办法解决困难,因为大家都是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听音乐做放松活动)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点数正确数出20以内的数量,同时感知数量的递增递减模式。

在活动中,我能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为什么一开始椅子数不清楚,因为太乱了,让幼儿切实感受到要排列整齐了,才便于点数。在邀请幼儿排列椅子时也不经意的加入需要幼儿进行思考的环节“把你算在里面,一共5个人。”每一轮游戏之后我都及时进行提炼,进行点数。并且让幼儿一步步的感受旁边人数和椅子的递增,中间人数和椅子的递减。

不过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有的问题提的该不够准确,比如问孩子们“抢椅子游戏的规则是什么?”孩子们都回答“不能抢,不能推别人”等,而没有讲到“要一个人坐一张椅子,没有抢到椅子的人淘汰。”如果这个问题换成“抢椅子游戏应该怎么玩?”也许幼儿的回答就会是玩法了。在活动中我的点数次数过多,并且都是一起点数,有点乱,也会引起孩子的躁动,可以适当减少点数的次数,只需让孩子感知到椅子和人数的递增递减即可,不需要每一次都数一遍了。在活动中虽然我意识到要让孩子多说,但是有的时候给孩子的机会还是不够多,自己说的比较多,并且没有让幼儿生生互动,在后面重新商量规则的环节,可以让幼儿进行生生互动,这样会更好的得出结论。

中班下学期健康教案详案《抢椅子游戏》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500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心情火车》含反思》:中班教案《心情火车》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在说说、玩玩的游戏中,继续体验开心、生气和伤心的心情,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心情火车》含反思教案吧。

14.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 篇十四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除了生活活动以外,占据时间最多、空间最大、物质材料最丰富的就是区域游戏了。按照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区域游戏分为角色、表演、美劳、建构、益智、运动六大类。各类游戏在内容上又有所细分,全面勾勒出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系统结构。什么是建构游戏?

幼儿园的建构游戏是指在幼儿园建构区域进行的,利用各种不同的玩具建构材料等通过与建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塑造物体形象、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叫做建构游戏。

建构游戏分为积木搭建类、积塑插接类、自然物(沙水、雪、土)雕塑类三种类型。积木搭建类建构游戏

第一节目标、材料与环境创设

一、积木搭建类建构游戏的定义

利用拼接、垒高、砌接等方法把材料连接起来,表现建筑物体的玩法是搭建类游戏。

二、积木搭建类建构游戏的目标

培养幼儿对搭建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空间、运动智能和小肌肉的协调性,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细化为以下目标:

1、喜欢玩积木或参与积木区游戏,兴趣持久,情绪愉快。

2、搬运与使用积木,制作与使用建筑辅材,发展手的力量和灵活性。

3、感知积木的数、形和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建构过程中能恰当使用。

4、感知搭建物内部与外部和各物体之间的比例对称关系。

5、在搭建过程中获得空间感和方位感。

6、综合运用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等基本技能,富有创造性地搭建。

7、感知搭建物在搭建整体中的方位与布局。

8、通过主体搭建和背景装饰表达对周围事物美的认识与感受。

9、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10、能协商制定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

11、游戏逐渐体现出计划、分工与合作。

12、能相互交流个人经验,丰富搭建内容和题材。

13、愿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搭建成果,表述清楚。

14、学会按类别收拾整理玩具物品。

三、积木区的环境创设

积木区的环境创设要体现出搭积木的游戏氛围,使孩子们来到这里就能产生搭积木的联想,激发想要动手搭积木的游戏冲动,为了引发幼儿搭积木的行为,环境的创设还要考虑空间的整体性,注意:上部与下部一致,墙面与地面一致,背景与前景一致。

四、积木区的活动材料

积木与自制积木是搭建积木的主要材料,应该由幼儿园提供,玩具和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同年龄班的孩子玩的积木与材料在品种上、难易程度上应有所区别,辅助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玩积木的兴趣。

小班幼儿的辅助材料主要有教师提供。中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可由幼儿从家里带。

大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五、幼儿常见行为表现及问题

1、对搭积木有很大兴趣,能主动参加积木区活动。

2、有搭建积木的经验,喜欢使用常见材料进行建构。

3、搭建目的不甚明确,容易附和他人。

4、搭建比较模式化并爱模仿他人的构建,所搭建筑物没有明显特征。

5、能根据环境气氛和辅助材料的提供进行主题建构,但建构计划比较简单。

6、在搭建过程中有一定的想象力,并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7、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但不能很好地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纠纷,容易为规则问题告状。

8、喜欢让别人欣赏自己的作品,并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

9、搭建完毕后场地常有散乱积木。

10、收拾积木时总是先推倒再整理,推倒时还发出快乐的喊声。

11、对搭建物体的结构交待不清楚。

六、教师的指导策略

1、创设与积木数量匹配的活动空间,提供有利于数学能力发展的基本积木和有利于思维发展的异型积木与建构板材。

2、创设有建构氛围的活动区,提供符合兴趣和游戏发展需要的建构辅材,如建筑图例、交通标志、树、房子、动物、人物、汽车模型等。

3、创设有主题氛围的活动区,提供有助于表达主题的辅助材料,并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建筑物特征问题。

4、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丰富生活经验。如带幼儿观察周围建筑物和图片、照片,讨论其造型和结构方面的特点,使其知道建筑物有塔楼、板楼、平房等基本样式,房顶有梯形、三角形、平面等基本形状,建筑群有整齐划一或高低错落等分布特点。

5、建议家长带孩子观察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建筑,并有目的的收集一些资料供孩子参考。

6、帮助幼儿养成制定搭建计划和分工合作的习惯,并经常对其计划提供一些启发性意见。

7、在幼儿搭建工程中,及时说出自己对所搭建筑物的理解,使幼儿能够通过别人的看法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8、适时参与幼儿的搭建活动,并根据情况提出一些问题,号召共同解决。如搭建物特征问题,道路畅通问题,建筑群分布合理问题等。

9、帮助幼儿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游戏规则,使自己解决游戏冲突。

10、保留搭建作品一定时间,使幼儿之间有自由观摩交流的机会。

11、发现有讨论价值的搭建作品组织幼儿集体讲评,促使幼儿之间互相学习。

12、鼓励建筑师有条理的介绍自己的建筑成果,发展语言和思维。

13、引导幼儿把积木和材料合理分类,用适宜的方法收放积木。小班的搭建活动

一、目标

1、初步感知搭建材料的属性,发展知觉、触摸觉和空间感。

2、学会基本的搭建技能(简单的垒高、围拢、延长、盖顶等),训练小肌肉的灵活性。

3、根据造型需要选择合适的积木与材料,发展比较和对应的思维能力。

4、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相互间的初步的交流,发展亲社会情感。

二、环境与材料

为小班幼儿提供的积木应该是色彩鲜艳的彩色积木(空心、泡沫、自制混合积木),彩色积木能促进幼儿感知颜色;标准积木能让幼儿在搭建时感知积木的硬度、大小、轻重等物理属性;体会形状比例、薄厚等数学概念;还能发展视觉、触摸觉、方位知觉。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等;

6、资料:搭建图例。搭建区的积木与材料对于初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要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孩子们想用多种感官观察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来探究、了解这些积木可以怎样玩? 小班布置环境时,要考虑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小班初期可在游戏区域的墙壁上或玩具柜上贴一些简单的图例,以给幼儿明显的、简单易懂的提示,也可提供一些简单的搭建图例手册(图书、照片、卡片)。在幼儿有了一定的搭建基础后,教师可将其搭建成果画成图画或拍成照片放大布置在建构区环境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并给幼儿更加直观地引导。在建构区的玩具柜上及小筐上,也可以贴上一些小标记,以助于幼儿有了一定的主题意识后,布置主题背景。

三、幼儿特点

小班幼儿是把积木当作搭建成品来用的,即:一块积木就是一面墙、就是一扇窗、就是一扇门,或者就是整个房梁,一开始,他们可能是随意摆弄,到后来在搭各种“家”等过程中,就可能意识到有的积木长短不合适,于是就开始尝试有目的的选择积木。幼儿在这种搭积木的过程中出现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就是儿童思维对应能力和比较能力发展的反应。

四、教师的指导

摆弄积木的过程也是幼儿对积木的探究过程,在游戏初期,小班幼儿也许会用手仍、会敲敲打打、会无意识的堆积,反反复复的重复各种动作,建立对积木的感性经验。但是,当幼儿的新鲜感过去了,这种探究活动可能就进行不下去了。这时,老师的介入就成为十分必要的事了。老师可以坐在幼儿中间,以游戏伙伴的形式参与搭建积木。可以边搭边表达,用自己的兴趣感染幼儿,用自己的动作示范给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从模仿中获得基本的搭建技能。让孩子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渐渐体会到与伙伴在一起玩的快乐,他们在一起时,也开始关注到其他小朋友的动作和行为,于是,相互之间受到启发,还会产生相互间的初步交流,获得了亲社会情感的发展。中班的搭建活动

一、目标

1、综合运用基本技能(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等),提高搭建水平。

2、探究更复杂的搭建主材,促进空间知觉的发展。

3、运用辅材使搭建作品形象鲜明、主题突出。

4、体会和掌握数、形、比较、对称等数学概念。

5、运用语言与伙伴沟通合作,发展社会交往技能。

二、环境材料

为中班幼儿提供的积木应该增加数量和使用难度(彩色空心积木、本色实心积木、塑胶积木、软体积木、自制混合积木等),使积木只能成为半成品材料,需要在搭建过程中组合使用,搭建材料难度的增加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分解组合能力的发展。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地板块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辅材):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塑料瓶、包装箱等;

6、资料:搭建图例。中班幼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搭建基础,游戏区面积要大,有扩展余地,可以出示一些较复杂的建筑物彩图或立体图示供幼儿参考。教师平时应注意引导幼儿保留典型的搭建成果,可以绘成图画,在装订成作品集。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把幼儿的搭建作品拍成照片,整理成资料册,在平行班中进行交流。教师还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共同收集寻找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资料(照片、画片、挂图等),使环境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更加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有利于开阔幼儿的游戏思路。

三、幼儿特点 中班幼儿的搭建技能已经比较熟练,认知水平和空间知觉能力也有了一定水平的发展,这样,他们对搭建作品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形象更高大,更复杂,在幼儿搭建作品中体现了垒高、围高、增宽、盖顶等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他们能够有意识的商量搭建主题,并共同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搭建,但是,在分工和搭建过程中,由于交往水平和合作能力的局限,中班幼儿有时会出现意见分歧,影响游戏的开展。

四、教师的指导

老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搭建图例和成果照片,帮助他们获得直观学习和参考借鉴。提供辅助材料,因为,在搭建游戏中使用更多的辅助材料,不仅可以突出作品形象,使作品更加鲜明,更易于被人理解,还有助于提高搭建本身的目的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特征把握越来越准确。幼儿在搭积木的过程中,要对各种各样的积木和材料进行比较,选择出大小、形状、数量合适的积木,并尝试搭法的合理和对称。这样的过程对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是极有好处的,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比较的方法,让他们用目测、或测量的方法来选择恰当的材料。另外,也可以有意识的让幼儿欣赏有对称特点搭法的图片,或运用示范的方法,让幼儿直接理解什么是对称。

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他们能够有意识的商量搭建主题,并共同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搭建,但是,在分工和搭建过程中,由于交往水平和合作能力的局限,中班幼儿有时会出现意见分歧,影响游戏的开展,这是,教师启发性的帮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指导的重点可以放到帮助幼儿有层次的完整表述的意见上,也可以放在帮助引导幼儿学会解决交往意见的分歧上。大班的搭建活动

一、目标

1、运用基本材料进行比较精细的搭建。

2、扩展主材与辅材(综合运用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等基本技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搭建),发展有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计划较大的建构题材,发展空间布局的能力。

4、兴趣与优势互补,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环境材料

为大班幼儿提供的积木是造型简单、块数多的纯积木,它类似于实际生活中的建筑材料,使搭积木的过程更贴近解决生活中实际的建筑问题。随着幼儿搭建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大班幼儿细致的建构能力逐步增强,对游戏材料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满足只限于房屋外面的结构,而对其内部结构发生极大兴趣,产生了对房屋内部格局和户型设计的愿望。因此,象有机玻璃板、废旧物制作的小家具等这些特殊材料应随着游戏的需要及时补充到区域中。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地板块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等辅材: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塑料瓶、包装箱等;

6、资料:搭建图例。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搭建水平,在环境布置上可以出示一些较为复杂的立体图示,以帮助幼儿提升对搭建水平的要求。教师平时应注意引导幼儿保留有价值的搭建成果,以供他们在相互学习交流时使用。收集作品的形式可以鼓励幼儿思考决定,以幼儿完成为主,教师辅助(例如幼儿设计制作图册,教师帮助完成文字记录)。幼儿的作品也是他们人生发展的记录,可以做为幼儿发展评价的依据,也可以让家长留念。在大班建构区环境创设中,应特别注重幼儿的意见和创设活动中的参考性。结合主题设计环境是调动幼儿潜能的有效方法。可以让幼儿自己设计搭建图示,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图片、照片、图书资料等。这样使环境对幼儿的指导更加直观,也更加适应幼儿的不同兴趣和在能力上的个体差异,还可以拓宽幼儿的创作思路。

三、幼儿特点

大班幼儿在搭建活动中已经能够考虑到建筑物的布局了,他们通过交流意见,研究建筑物整体与布局的关系,思考建筑群体的大小比例,即前后位置的合理性,并学会了参照全景建筑图,对作品进行创造性地设计。大班积木区的游戏特点是分工合作,幼儿依据各自的兴趣、性格特点和技能水平分配角色和任务,其中,小领袖式的人物非常了解小伙伴的特点,能够帮助大家协调分工,使优势得到互补,让每个人在设计、布局、搭建、装饰、介绍等不同环节中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四、教师的指导

大班的幼儿不再需要“情境的支持”,他们需要的是满足创造的需求。幼儿关注自己的兴趣所在,对建构的具体内容及细节产生了强烈兴趣。老师更多的是要注重适宜的材料的提供。(如能看到里面的做房顶用的有机玻璃板)第二章积塑插接类建构游戏 第一节目标、材料与环境创设

一、积塑插接类建构游戏的定义

运用插接、嵌接、叠接、扣接、齿轮接、组装接等方法,把建构玩具材料连接起来,表现建筑物体的方法是插接类游戏。

二、积塑插接类建构游戏的目标

玩插接类游戏有助于发展儿童的空间、运动、和小肌肉力量与协调性,并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1、喜欢玩插塑或参与插塑区游戏,兴趣持久,情绪愉快。

2、使用插塑材料拼插作品,发展手指的力量与灵活性。

3、感知插塑的数、形和连接方式,在插接过程中体会运用。

4、感知插接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关系。

5、在插接过程中获得空间感。

6、有目的的选择插接材料,尝试在生活经验和插接材料之间建立联系。

7、综合运用各种插接材料表现创作题材,表达想象力和创造力。

8、在插接过程中发现事物美的规律。

9、游戏逐渐体现出主题与分工,体现出与其它区域游戏的合作。

10、能相互交流个人经验,丰富插接内容和题材。

11、愿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插接成果,表述清楚。

12、学会按类别收拾整理玩具。

三、积塑区的环境创设

插塑区的环境创设要充分体现出建构游戏活动的氛围,使幼儿来到这里就产生出插建活动的联想,引发出表现的冲动,插塑区要给幼儿提供出插和玩的地方,提供展现插接成果的地方。

四、积塑区的活动材料

插塑和木工材料是插建游戏的主要材料,主要由幼儿园提供。玩具和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各年龄班提供的玩具和材料应有所区别,辅助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性。(如胶质的小动物)

小班幼儿的辅助材料主要有教师提供。中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可由幼儿从家里带。可以来源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大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五、幼儿常见行为表现及问题

1、对小型建构充满浓厚的兴趣,百玩不厌。

2、具备一定的拼插能力,但是拼插形象单一。

3、手部肌肉发展尚不健全,手眼协调性和动作的灵活性均较差。

4、喜欢参看图片、模型进行拼插,独立建构的目的性差。

5、掌握了运用多种材料插接的方法,但不能合理运用辅助材料。

6、能够运用插塑围拢、插高、延长,但缺少镂空、盖顶的经验。

7、有合作意识,愿意为同一题材、为主题需要而插接,但合作过程中自控能力较差。

8、插接过程中有交流意识,但不能充分的表达。

9、能够分类整理玩具。

六、教师的指导策略

1、丰富幼儿的创作经验,如提供图例、玩具、插接作品等。

2、提供操作小型建构材料的良好条件,如创设独立的插塑区。

3、介绍新玩具,鼓励幼儿了解插接的基本方法,探索适宜的表达对象和表达方式。

4、鼓励幼儿为其他区域进行建构成品的提供,体验成功感。如为手机店插手机、为娃娃家插用具、为积木区插汽车、为商店插小商品等。

5、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主题式创作。如:利用材料表现公园的场景,表现马路上的热闹场面等。

6、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材料之间的关系,并有目的的进行玩具材料的选择。

7、建议家长与孩子一同玩游戏。

8、制作插接范例,启发幼儿的思维并引导产生联想。

9、收集整理幼儿的拼插作品供观察了解。如开展家园拼插比赛并把作品拍成照片制作成册。

10、鼓励幼儿按图插和创造插。

11、提供机会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拼插作品。

12、利用家长资源,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和收集制作辅助材料。

13、参与游戏,及时发现幼儿遇到的困难,适时适度给予帮助和指导。

14、用欣赏的态度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评价自己的作品。

15、有计划地补充和更换能吸引幼儿插接兴趣和能力发展的新材料。第二节小班的插接活动

一、目标

1、感知插接材料的物理属性和插接方法。

2、插出物体的简单造型,发展空间知觉和思维能力。

3、欣赏和玩自己的插接作品,发展游戏兴趣与自信。

4、关注伙伴的插接活动,发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环境与材料

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插接材料体积要比较大,插法简单容易,以适应他们小肌肉发展不太灵活的年龄特点。大块的插塑也容易使幼儿有成功感。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等;

6、搭建图例。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小班幼儿的空间思维和造型能力比较薄弱,在对游戏材料熟悉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延长、围拢等简单的基本技能,插出物体的简单造型。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是缺乏明确的插接目的,兴趣重在对动作的重复,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情景和实物照片引发幼儿的游戏动机,增强幼儿的目的性。

小班幼儿对自己插出的作品非常喜欢,有着很大的成功感,并把自己的作品当成了玩具,在这种为自己制作玩具的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游戏兴趣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小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阶段,但在活动中容易受到伙伴的影响,喜欢模仿其他幼儿的活动,模仿也是学习的过程,在这种互相模仿、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中班的插接活动

一、目标

1、探究较为复杂的插接材料,培养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2、插出较为复杂的造型,发展空间知觉和组合思维的能力。

3、运用插接材料的造型特点与连接方式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

4、展示作品并与同伴交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二、环境材料

为中班幼儿提供的插接材料要比小班品种多,个体小,以适应中班幼儿思维能力和小肌肉发展的需要。

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等;

6、搭建图例。

三、幼儿特点和教师的指导

随着幼儿空间思维和组合思维的发展,幼儿已能够运用多种插接方法相互组合,拼插出比较复杂的形象。

为了扩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培养幼儿对图的理解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应有目的的投放各种图例,在这种不断的培养中,幼儿创造能力很快得到了提高。不同插接材料的造型特点与连接方式是各不相同的,中班幼儿已经能够根据特定主题合理运用插接材料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幼儿抓住事物的造型特点,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促进想象与创造。

插塑区的作品展示空间,为幼儿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创作思维更加活跃,更有效的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大班的插接活动

一、目标

1、探究更复杂巧妙的插接方法,发展思考与动手能力。

2、多种材料综合运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表现规模大的插接题材,发展构思能力和想象力。

4、将插接活动与其他区域游戏相结合。

二、环境材料

为大班幼儿提供的插接材料个体小、数量多,体现出插接材料的特点,也更能适应幼儿表达精细事物的需要,单纯一种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大班幼儿造型的需要了。他们非常了解每种材料的造型及连接的特点,因此,会按照自己的创作需要选择多种材料巧妙结合,进行复杂的造型,从而更加丰富的表现事物。

辅助材料:

1、地面:地板(木制、人造革)、地毯等;

2、箱:积木筐、积木柜等;

3、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食品、车辆、房屋等;

4、板材:硬纸板、木板、有机玻璃、塑料板等;

5、废旧物品:易拉罐等;

6、搭建图例。

三、幼儿特点和教师的指导

随着大班幼儿的造型能力及认知水平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插接单一的形象了,而是更关注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及情节的发展,在大规模的插接活动中,幼儿能够大胆的构思和想象,以集体的智慧共同完成搭建作品。大班的各游戏区域之间相互开放,联合性逐渐加强,经常体现为幼儿在共同的主题下合作与分工,因此,插塑区往往成为集体任务的组成部分,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有目的的插接有效的激发了幼儿的游戏愿望,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合作,伙伴间形成了优势互补,不仅每一名幼儿能较好的体现自身价值,还发展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第三章自然物类建构游戏 第一节目标、材料与环境创设

一、自然物类建构游戏的定义

运用沙水、冰雪等自然材料表现建筑物体的玩法是自然物类游戏。

二、自然物类建构游戏的目标

1、快乐地参加玩沙玩水活动,并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2、探究和感知干沙的明显特征,体会干沙的流动性

3、探究和感知湿沙的明显特征,体会湿沙是可以用来建构的

4、通过造型游戏,探究沙水的比例。

5、探究和感知磁铁、石头、泥土、空气等的明显特征

6、通过造型游戏,发展空间知觉和方位知觉。

7、使用工具,发展手的灵活性,并掌握基本的玩沙技能

8、玩有题材的游戏,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9、喜欢在小组中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活动的过程,培养合作能力。

10、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保持环境整洁。

11、收拾整理玩具物品。

三、沙水区的环境创设

沙水区的环境创设要考虑幼儿玩沙和取水的方便,使幼儿可以毫不顾忌的积极探索、自由玩耍。较理想的设备是在户外设置沙池,并考虑为幼儿提供脱放鞋袜的地方,还可以使用沙箱。沙池和沙箱是自然物类游戏的主要材料,主要由幼儿园提供。

四、沙水区的活动材料

玩具和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物质基础。玩干沙的用具和玩具有大小不同的塑料勺子、铲子、杯子、漏斗、砂轮、空心管子、小桶、筛子、小竹子、木棍、各种模具等。玩湿沙的用具大部分与干沙相同,但不用漏斗、砂轮,更多的是提供各种模具,辅助材料如:纸盒、积木、草、小树枝、车、小动物和人物模型、贝壳等,有助于激发游戏的兴趣性。小班幼儿的辅助材料主要由教师提供。

中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可来源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

大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和寻找。

五、幼儿常见行为表现及问题

1、喜欢探索沙水的物理属性,发现新事物。

2、喜欢并熟练使用沙水玩具,发现新乐趣。

3、喜欢从小容器向大容器倾倒沙或水。

4、爱模仿生活中感兴趣的制作活动,如生日蛋糕、汉堡等。

5、喜欢在发现的所有空洞和缝隙中灌注,探索空和满。

6、喜欢挖洞、倾泻、倒空、拍打、过筛等动作。

7、喜欢表现象征性情景。

8、能利用沙水玩角色游戏。

9、喜欢玩沙水混合游戏。

10、经常对沙水材料的质地、作品的数量等方面进行探索。

11、尝试合作,喜欢模仿别人的做法。

12、十分珍惜自己的作品。

六、教师的指导策略

1、创设玩沙水的环境。如设置沙池、沙箱。

2、提供玩沙的工具,如桶、铲子、勺子、小碗、筛子、漏斗、砂轮、空心管子、各种搅拌的和抹砌的工具,各种模具等,使幼儿能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

3、提供辅助材料,如石子、贝壳、植物、人物、动物模型及各种自制玩具。

4、创造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5、关注幼儿的作品,并给予激励性评价,为其创造条件与机会与他人交流。

6、家园合作,有目的的丰富幼儿经验,引导在作品中的呈现。

7、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计划,分工合作。

8、鼓励幼儿爱惜沙水材料,注意安全卫生。如讨论“沙土对我们的五官会造成什么危害?”

9、提供游戏所需的围裙、套袖、小拖鞋等。第二节小班的沙水活动

一、目标

感知沙水的物理属性,体会沙水的变化。使用沙水工具,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共享游戏环境和工具,发展亲社会情感。

二、环境与材料

辅助材料:

1、脸盆、毛巾等;

2、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车辆、房屋等;

3、废旧物品:小碗、塑料可乐瓶等。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为了让小班幼儿充分感知沙水材料,可以先引导幼儿徒手玩沙,体会干沙和湿沙在手中的特别感受,在幼儿脱去鞋袜去踩沙时,及时提出一些感受性问题让他们去体验和做出回答。如:幼儿抓一把干沙然后放开手指让沙粒从指缝中漏下,用手在干沙中打转,用手指在沙中随意画出图案,都会得到很特别的感受,把湿沙堆成小山,在湿沙中印手印,光着脚在沙子里来回走,都是乐趣无穷的。

在游戏中,教师可提供各种玩具和用具让幼儿自由选择。教师也要注意幼儿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互相观察,体会其中的乐趣。中班的沙水活动

一、目标

进一步探究沙水的物理属性,了解沙水的建构特征。积极与伙伴交流探讨,相互启发、分工合作。

二、环境材料

辅助材料:

1、脸盆、毛巾等;

2、辅材:动物、人物、植物、车辆、房屋等模型类玩具等;

3、物品:瓶、罐、碗、盒等。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中班幼儿玩沙应更多地注重开动脑筋,想办法使游戏玩得更丰富、更有趣,教师可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用手指缝漏干沙什么样?湿沙什么样?两者有什么不同?还可以提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用干沙能团成冰激凌球吗?通过这些挑战性的、有趣的问题,丰富了游戏内容,促进了幼儿探索、观察能力的发展。

幼儿玩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制定小组计划,互相献计献策,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大班的沙水活动

一、目标

探究多种玩法,发展科学意识与概念。发挥兴趣与特长,实现合作学习。

二、环境材料

辅助材料:

1、水桶、脸盆、毛巾等;

2、主题辅材:动物、人物、植物、车辆、房屋等模型类玩具等;

3、废旧物品:瓶、罐、碗、盒、板等。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游戏中应该让大班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中班基础上,启发、引导、鼓励幼儿开展一些科学小游戏,充分感知沙水的特性。如果提供了一些漏斗、筛子、水车等玩沙的器皿,就应该提出一些关于物体流动或运动、守恒、分类等问题,在幼儿用沙来堆砌时,就应与幼儿一起讨论他们想表现的题材与内容,并提出如何使沙丘堆得高或使沙滩平展,沙洞怎样挖才结识等探究性问题。

游戏前进行分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计划能力,游戏过程中的交往、交流有助于幼儿经验的分享,游戏结束时的讲评,不仅能促进小组间的相互了解,还可以使其他幼儿也有机会了解游戏情况,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和兴趣。游戏结束时,提醒幼儿收拾好玩具,并在老师协同下清理好卫生。幼儿积木游戏评价表 项目

评价标准

1、材料的运用

1.光拿着玩,不会搭

2.对积木形、色有选择,意识不强 3.有意识选用材料,反复尝试

4.迅速选定材料,并能综合运用材料,运用有特色

2、建构的形式

1.简单排列、堆高、铺平2.能架空搭出门

3.能围封建构,造型比较复杂,能命名,但形象不逼真 4.按特定形象逼真建构,运用对称并能装饰

3、主题目的性

1.无目的,无主题

2.目的不明确,易附和他人 3.能确定建构主题,但不稳定 4.主题明确,能坚持并深化开掘

4、情绪专注力

1.注意水平低,情绪呆滞

2.一般情绪状态,注意力易分散 3.情绪良好,注意力较集中 4.情绪积极,专注、持续时间长

5、社会性水平

1.独自搭建 2.平行搭建 3.联合搭建 4.合作搭建

6、常规

1.遵守积木规则 2.爱护玩具

3.能收拾积木,整理动作迅速

7、创造表现力

上一篇:Excel单元格锁定与数据隐藏EXCEL基本教程下一篇:秘书部年2011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