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村务公开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共11篇)
1.积极推进村务公开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篇一
尊敬的XX局长、各位领导:
您们一路风尘仆仆,不辞辛劳,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国家禁毒委、公安部对我市禁毒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共XX市委、市人民政府和XX市XXX万人民群众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我市禁毒工作的大力支持、关心与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面
对国际国内严峻的毒品形势,加大了对禁毒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对涉毒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特别是今年4月14日,国家禁毒委召开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的电视电话会议后。市委市府高度重视,要求全市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结合先进性教育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根据市委、市府的要求,在市禁毒委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和手段,积极开展禁毒工作,禁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就我市贯彻“4.14”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如下汇报。
一、深入贯彻学习“4.14”会议精神,努力提高各级对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的思想认识
继今年全国召开“4.14”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市于4月15日和4月19日分别召开专题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了全国禁毒人民战争工作会议重要精神,研究和安排部署全市禁毒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动员、亲自部署、亲自传达亲自抓,分管领导按照职责要求具体抓,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市委、市府和市禁毒委员会要求:全市各单位、各镇(街)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严格按照***同志提出的要组织打好禁毒人民战争《五大战役》和《六个切实》的要求,严格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开展好禁毒人民战争工作,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澄清本辖区无毒就万事大吉的模糊认识,牢固树立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的思想。要坚决遏制毒品的来源,毒品的社会危害和新吸毒人员的滋生,全面推进我市禁吸戒毒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责任,积极为开展禁毒人民战争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确保禁毒人民战争深入持久开展并取得成效,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我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禁毒委员会主任XX为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XX,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XX,市公安局副局长长XX为副组长,市委办、市府办、市委宣传部、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农办、市林业局负责人为成员的禁毒人民战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禁毒办内),市公安局副局长XX任办公室主任,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XX任办公室副主任。同时下发了X禁毒委发〔XXXX〕XX号文件,X公发〔XXXX〕XXX号文件《关于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工作的通知》,各镇(街)也相应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公安、法庭、农业、林业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市禁毒委要求各单位、各镇(街)必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把禁毒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并将禁毒工作纳入了各单位、各部门领导政绩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对因领导不重视、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导致本单位、地区毒情态势严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从而为开展全民禁毒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广泛的禁毒人民战争宣传发动工作,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禁毒的良好氛围
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禁毒工作效果的好坏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工作的得力与否。为此,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禁毒斗争。积极协调电台、电视台、和各新闻媒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坚持经常性工作与专门宣传相结合。我们充分利用市(镇)街召开各种会议进行禁毒宣传,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活动中将禁毒工作贯穿始终,作为“创建平安镇(街)、建设平安江津”工作内容之一抓紧抓好。充分利用“6·26”禁毒宣传日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张贴标语、挂图。举办实物展览,转播禁毒录像片,利用赶集日和人群密集地进行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等,先后开展各类活动1000余次,近100万群众接受了宣传教育。二是普遍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适时召开公捕公判大会,对贩毒人员进行公开宣判,进一步营造舆论压力,收效良好。三是利用我市开展“市民月末法制文化广场活动”之机,进行禁毒宣传,加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吸毒危害进一步了解。四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内广泛设立禁毒知识宣传栏、公益广告牌,开设禁毒专题法制课,举办禁毒讲座,组
织禁毒知识征文比赛。认真开展青少年运离毒品行动,努力提高青少年拒毒、防毒意识,维护青少年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结合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开展远离毒品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营造禁毒防毒的良好氛围。组织人员开展“青少年远离毒品”宣传教育。禁毒办、公安局在小什字时代广场联合开展“青少年远离毒品”宣传教育,向过往群众、青少年发放宣传资料。还在各学校组织这生观看禁毒宣传图片展、禁毒VCD等,积极向学生宣传毒品预防知识及毒品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全市10万余名中小学生先后接受了禁毒教育。五是注重禁毒宣传效果。我们因地制宜地在高危人群相对集中,涉毒较为严重的镇(街)村(居)组建禁毒宣传小分队和青年禁毒自愿者,广泛深入社区、田间地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用一个个真实的画面,生动的实例来教育警示他们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参与禁毒。”实践证明,这种点面结合的宣传教育模式,群众易于接受,村(居)民识毒、防毒、拒毒能力普遍提高,吸贩毒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迄今为止,全市在校学生无一人吸毒,染毒村(居)也由原来267个减少到164个。同时各镇(街)普遍设立了公开举报电话,建立了举报有奖和对举报人保密制度。广泛深入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切实推动全市禁毒人民战争工作深入开展,使禁毒工作由部门行为转变为党政领导下的全社会行为。宣传、公安、林业、农业等部门以及各镇(街)和各中心派出所,切实担负起禁毒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各单位优势,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树立一盘棋思想,齐心协力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工作总体战。XX电视台、广播电台、XX之窗、XX新闻网等媒体充分发挥宣传舆论阵地作用,积极宣传报道正面典型事例,大力宣传禁毒人民战争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毒品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严重危害,大造扫毒声势,营造浓厚的禁毒人民战争氛围。公安部门认真落实有关规定,层层落实禁毒责任制,各中心派出所民警积极行动,广泛动员和发动群众参与禁毒斗争,在全市掀起了全民参与禁毒人民战争的高潮。
四、严格监督,加强预防,深入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
在开展禁毒工作中,为严防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成为新的毒源,我市公安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协调本市化工、药监、商业、工商、交通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对生产、经营、使用、运输、储存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确保易制毒化学品不流入非法渠道。为切实摸清了全市范围内的生产、经营、使用易制毒化学品单位和个人的底数,我市公安机关对生产、经营、运输、储存易治毒化学物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认真的清理,现辖区内涉毒单位和个人共有66家。到目前为止,除医疗卫生单位外,我们已对全市49家办证单位和个人分别建立了档案,目前又新增办证14家。并对他们的易制毒化学品使用、运输、贮存情况详细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卡档资料齐全,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从根本上防止了又一个毒源的产生。
同时,我们还以创建无毒社区为载体,将禁毒工作由部门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大力开展创建工作,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以对毒品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为重点,通过“试点引路,逐步拓展”等办法,紧紧抓住吸毒人员的发现、戒毒、康复和巩固四个关键环节,探索出立足社会、警务前移、宣教并举、专群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社会化禁毒工作新思路。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专门办公室负责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无毒社区实施细则》、《创建无毒社区责任书》、《创建无毒社区标准》和《创建无毒社区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并以X禁毒委[XXXX]X号文件下发至各单位、各镇(街)强化了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我市在创建活动中,将禁毒组织前移到社区,每个社区配置1-2名社区民警,由一名民警兼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每个社区建立了由社区居委会为组长、社区民警(居委副主任)为副组长和部分居民代表参加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为切实摸清吸毒人员底数,为创建“无毒社区”打下坚实基础,我市公安机关对全市吸毒人员进行认真清理摸排并登记造册,目前全市登记在册吸毒人员1709名。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落实人员,落实责任,开展了“四位一体”的帮教措施,(民警、镇干部、村居干部、家属),做到五到位(谈心到位、走访到位、指导到位、尿检到位、控制到位),吸毒人员戒断脱毒后离开强戒所时,由民警组织帮教人员及亲属与吸毒人员见面,将其接出强戒所,并对其正面教育,为其解决生活、劳动就业等实际问题和困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树立早日戒除毒瘾的信心和决心。目前,我市吸毒人员戒断复吸率在71左右。经过数年的创建,我市已由1999年确定的4个试点镇和单位拓展为目前的21个镇(街)。XX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新模式得到XX禁毒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五、严厉打击和查处涉毒案件,努力净化社会环境,为构建和谐XX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我市在加强宣传教育、监督预防的同时,突出重点,强化打击,开展重点整治,有效解决突出毒品问题。在此期间,市公安局充分发挥禁毒主力军作用,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按照“注重大局、广辟情报、深挖毒源、加强协作、强力打击”的缉毒总体工作思路,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明查暗访专案侦查、专项行动、破案责任制、上级挂牌督办等多种有力措施及多种侦查手段,切实加大了缉毒破案力度。一是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奖。为有效打击毒品犯罪,市公安局决定:凡群众举报涉毒行为的,经查证属实,重奖举报有功人员人民币100-5000元。二是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处理。在禁毒工作中,我市公安部门加强了情报信息工作,广辟信息来源,实行上下联动,社会互动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6月27日,我市警方就充分利用准确无误情报信息打掉一涉毒窝点,在城区“XX”KTV歌城内,将吸食“摇头丸”和“K粉”的10余名涉毒人员一举抓获,当场缴获毒品“摇头丸”4粒、“K粉”2包。三是对突出地区进行重点整治。今年9月,市公安禁毒部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涉毒问题较严重的城区XX街进行重点整治,重拳出击,开展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扫毒行动,先后摧毁了以XX,XX为首的贩毒网络,抓获吸毒人员16名,缴获毒品海洛因21小包,毒资人民币1350元。自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以来,全市共破获毒品案件967起,打击处理49人,缴获海洛因161.5克、摇头丸4粒、K粉2包,摧毁吸毒窝点16个,依法送劳动教养160人,通过《满员收戒》、《秋风行动》等一系禁毒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的开展,沉重地打击了我市地下毒品犯罪活动的嚣张气焰,有效地震慑了毒品犯罪。四建立联系制度,有效遏制毒品犯罪。针对XX实际情况,我市把毒品问题多发地的XX、XX、XX和XX等四个镇(街)确定为重点整治地区以来,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了禁毒工作的人、财、物投入,大力开展禁吸戒毒工作,努力解决当地毒品泛滥问题。同时建立了毒情联系会议制度,由禁毒职能部门牵头,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联系会议,互通情况,随时掌握当地毒情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XX街道办事处经过专项整治,已取得明显进步,该地区吸贩毒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五是认真抓好禁种铲毒工作。我们严格按照“播种季节抓禁种,开花季节抓铲除,发现种植重处理”的要求,严格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利用辖区抽查、人工踏查、群众举报等多种措施和手段,及时发现和铲除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罂粟。市委副书记XX代表市委、市政府与各镇(街)党委和政府、市公安局、林业局等部门负责人签定了禁种铲毒工作目标责任书。各镇街与村、社、林场等单位层层签定禁种铲毒工作责任书,把禁种铲毒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头、山头、不留空档,确保了2005年全市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罂粟“零目标”的实现。六是认真抓好收戒禁吸工作。今年,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开展对吸毒人员进行“大普查、大收戒、大帮教”活动,积极推进“大普查”活动,会同司法、卫生等部门和基层组织,结合全市公安禁毒网络的运用,对吸毒人员进一步开展普查,特别是要加强对吸食新型毒品人员的普查登记力度。坚持上网入库,消除借登、漏登及重复登记,既做到科学、规范、统一,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基本实现了社会面无失控吸毒人员的目标。强化“大收戒”活动,积极收戒吸毒人员,抓紧完善相应法律手段,及时送戒。努力开展“大帮教”活动。与司法行政、医药、卫生、民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一道,严格落实“四位一体”帮教措施,加强对戒毒出所人员的帮教工作,做好吸毒人员的收戒转化工作。
禁毒工作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最大的决心,最有力的措施,扎实开展工作,牢牢把握禁毒斗争的主动权,坚决遏制毒品的来源,毒品的社会危害和新吸毒人员的滋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积极推进村务公开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篇二
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积极引进紧缺人才
1、编制发布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按照“立足当前、适度超前、指导有效”的原则,根据哈尔滨市人才队伍现状和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对人才的需求,编制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明确紧缺人才的产业、行业、专业等,向社会发布,加强对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有效指导。
2、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引进措施。对引进的紧缺高层次人才,实行“一人一策”。注重引项与引智并举,以项目引人才,以科技合作引智力,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等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积极通过柔性流动等方式引进人才智力,对柔性流动来哈的人才,给予哈尔滨市民待遇,探索建立“特邀、兼职、项目合作与攻关”等人才柔性流动的可操作性办法,研究制定人才柔性流动的相关政策。,
3、积极吸引海外留学人才。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哈尔滨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孵化器面积。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海外留学人员来哈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研究制定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来哈工作和创业的具体办法。集中引智资金,重点扶持具有高科技含量项目创新型工业化企业的国外人才引进。加大我市工业领域重点学科专家派出培训力度,对攻关型科技项目专家培训优先立项,着力开发填补省内、国内科技空白的培训项目。
4、增强企业引进人才的吸引力。一是坚持“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促项目”的原则,构建“适宜创业”的人才发展环境。以紧紧围绕为我市装备制造、农业、医药、化工、食品、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为切入点,与我市振兴老工业基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引进一个好项目。争取带来一批高层次的优秀人才。二是强化“人才立市”的观念,构建“适宜人居”的社会环境。树立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把选好人、用好人作为第一要务,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市上下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三是转变服务理念,构建“适宜人全面发展”的服务环境。逐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特别是在人才创业方面给予扶持和鼓励,使人才辛勤的努力获得较为理想的回报。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与人才创业的小环境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人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得到社会承认的荣誉感,真正做到用政策引人才、用事业留人才、用感情拴人才,使我市真正成为能干事、干好事、干大事的好地方。
5、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引导择业标准符合社会需要;开辟网上大学生就业专栏,做好就业指导、咨询和推荐等专业性的服务,努力实施彰显人性化的优质服务。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创业的毕业生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对来哈市工作的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实行更优惠政策。优化就业环境,留住本埠人才,每年要力争留住一半以上哈籍生源毕业生。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人才素质
1、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驻哈中直省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教育和科研资源优势,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多种方式为我市培养各类紧缺人才,鼓励我市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来我市联合或独立创办人才培训基地。提高市属院校办学质量,使其逐步成为地方特色明显、学科优势显著的大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批中等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和示范专业,加快技师学院建设步伐,形成以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和各类职业培训学校为主体,公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国内知名的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和先进制造业实用人才培训、输出基地。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紧缺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用于培养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
2、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岗位培训制度。开展以提高企业家的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系列培训。支持社会办学机构、企业家社团和行业协会举办各类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班、研讨会和专题讲座。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每年选拔部分企业管理人才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组织部分大中型企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到境外培训或调研学习。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将职工培训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名师带徒活动,强化岗位培训,促进职工岗位成才。坚持职业学校教育与培训并举,紧密衔接劳动力市场和国家职业标准,强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内容的培训。
4、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重点推进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和现代管理等领域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改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队伍结构。按照对俄经贸和科技合作的实际需要,组织强化培训,培养俄语专业人才,推进对俄合作与交流。
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加强市级专家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创新服务理念和内容,积极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专家研讨班,跟踪专业领域内前沿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讨,在提高创新能力和素质上下功夫。建立专家后备人才库,形成市级专家梯队。
2、重点推进领军人才建设。开展市长特别奖奖励和表彰活动,大力推行《哈尔滨市特邀专家制度》,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以适应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和现实需要,弘扬和激励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社会反响强烈、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各类优秀人才,进一步营造我市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3、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增加资金额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点支持研发方向明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优先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科技人员的培养,造就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形成创新人才队伍梯队。
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人才活力
1、建立注重业绩和能力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机构,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逐步推行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证书和持证上岗制度,改进国有资产出资人对国有经营管理者考核评价工作。建立职称社会化评聘机制,积极推行和规范职业资格制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积极推进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行业评价与企业认可相结合,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2、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激励机制。根据用人单位的特点,实行岗位工资、项目(课题)工资、年工资(年薪制)、兼职工资等分配形式。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收入与企业效益及职工收入密切挂钩。试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试行股权制和期权制。对在关键岗位上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的带头人,实行技术入股和协议工资制度。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
3、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全面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允许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实行竞聘上岗。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实行组织推荐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健全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评聘制度,完善全市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在企业关键岗位设立“首席专家”、“首席技师”和“首席工人”。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优化人才环境
1、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围绕哈尔滨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战略取向和重点,建立健全培养、吸引、用好三位一体,待遇优惠,机制灵活的人才政策体系,创造性地实施已出台的各项人才政策。大力宣传我市人才政策,强化舆论引导,增强我市人民对外来人才的亲和力,开辟为人才排忧解难的快速通道,做到立志创业给岗位,施展才华给机会,效益显著给奖励,突出贡献给地位。
2、完善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重点培养发展国际人才市场、专业技术人才市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和高技能人才市场。构建开放、多元化的人才市场格局,鼓励社会各类组织、单位和个人兴办人才中介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及国外有影响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进入我市。
3、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消除体制性障碍,努力构建人才服务、创业服务、市场服务和政策服务四大人才服务平台。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人才发展的总体规划,在人才选拔、奖励、培训、职称评审、人事代理、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上同等待遇。以哈尔滨老工业基地振兴所需人才为重点,汇集、整合人才信息,进行人才资源信息储备,实现网上人才资源和政策信息查询。不断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法规体系,提高人才工作法制化水平。大力宣传我市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政策措施及人才成长创业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3.积极推进村务公开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篇三
积极开展党务公开工作 努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xxx局党委
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委召开这次会议,对全市党务公开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充分表明了市委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坚强决心,对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系统有6个党委、50个党支部,1600名党员,加强党务公开工作尤为重要。我们一定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在原来党务、政务(校务)公开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实践、完善机制、创新形式,努力把教育系统党务公开工作做的更好、更实,推动全xxx事业科学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教育工作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机制,确保党务公开规范
一是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成立由党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各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党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教
式:一是在局机关显著位置设立党务公开专栏,公开教育局党委长期性、规范性、程序性工作内容,接受群众监督。二是通过文件、会议、简报等常规方式进行公开。三是通过局机关OA办公平台,及时公布局党委内部通知、工作计划、培训情况等内容。四是通过《诸城教育》、诸城教育信息网及其他主流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开教育政策、法规、重大活动信息,例如工作要点、招生意见、教师招聘启示、教师交流情况等。下一步,我们还将不断创新公开方式,编发《党务公开简报》,交流党务公开工作动态,督促指导各学校党委(党支部)通过安装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出黑板报、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实现党务信息及时公开。
三、突出重点,增强党务公开实效
4.积极推进村务公开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篇四
坪里村位于@@县西部,毗邻县城不到2公里,全村面积4.3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常住居民526户共2148人,村设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8名。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
组织法》、《江西省村务公开条例》为依据,按照“规范、创新、提高、落实”的基本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村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建设,保障了村民对村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力推进了村民自治,促进了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2003年以来,我村先后荣获市“红旗党支部”、全省“五好党支部”、省“村落社区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全村实现工业产值超亿元,人均纯收入达3600余元,年创税收700余万元。
一、坚持“三到位”,确保全公开、实公开
村务公开就是把知事权、议事权、监督权还给群众,不能流于形式,否则群众对此不满意,群众不信任村干部,影响干群团结,为此,我们坚持“三到位”,确保村务公开落到实处。
一是村务公开的内容到位。为使村务公开真正成为“阳光工程”,我们注意把政策依据、规章制度、办事方式、审核程序及办事结果等内容公开到位,我们认为,凡是群众关心关注的村务都应当公开,只有全公开、实公开才能达到群众满意。我们在规定公开的内容外,拓宽村务公开内容,根据本村实际,主要公开内容包括:财务内容,财务计划、各项收入、支出、收益分配等;村民自治公开内容,村干部工作目标、误工补贴标准、人数、项目承包方案等;政务公开内容,包括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宅基地划分、征用地补偿、道路建设、救灾救济款物使用、粮食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等,同时,还及时公开党务内容,党员大会决议、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内容,使我村的村务公开向纵深发展。
二是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到位。在公开方式上,按照“统一时间、统一版面、统一内容”的要求,除了在村委会设立固定的公开栏上实行公开外,还根据本村的实际,在人群密集、醒目的地方设立临时公开栏和召开村民会议公开。在时间上,定期公开和不定期公开相结合。一般至少每个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到重大问题或群众关心的其他问题及时公开。在程序上,先由村委会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公布。
三是村务公开监督到位。为确保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如实的公开给群众,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监督机制,成立了坪里村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监督小组的成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既有普通村民、党员、又有各级驻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监督小组对村务公开前、公开中、公开后全过程监督,确保了公开内容的真实性,群众对公布的内容有疑问的,可以向监督小组进行投诉。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统一管理,实现“村账镇管”
为加强监督、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从源头治理腐败,2003年,镇政府成立了村级财务代理室,将农村集体资金的财务管理工作到村级财务代理室统一管理。村级集体资金的财务管理工作,坚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帐务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收付款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和定期公开制度,层层严格把关,有效地遏制了过去有些村干部大手大脚的不正之风和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为农村集体资产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本村、组财务收支情况和重大事项以黑板报的形式,在村务公开专栏内每季度公开一次,具体方法如下:
(一)收入按款项来源单项公布;
(二)支出按事项分类逐一公布;
(三)重大事项按明细公布。结果表明,这种公布方式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具体地了解、掌握本村组的政务和财务收支情况,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三、完善制度,提高民主管理质量好范文版权所有
我们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制度,集思广益,较好地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落实了群众对村务工作的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一是强化思想教育,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积极性。通过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把议事权交给群众,管理权赋予群众,实现了群众真正当家作主。同时,我村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成功申报全国“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评比,强化了村民法律意识,使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参政意识、法制意识愈来愈强,主动学知识、学科技、学文化、学法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我村先后20次组织党员群众参加法律培训班、科学文化技术培训班,使广大群众参政议政意识明显增强。
5.积极推进村务公开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篇五
构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绝非一日之工,更非一人之力,蓬莱市按照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多角度切入,多条线运作,由点及面,依次铺开,构建起社会劳动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六大险种全方位立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横向联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需要部门间的紧密联系,才可达到和谐共建。在建设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过程中,蓬莱市以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主,民政局、乡企局、工商局等多部门配合,实行联合工作机制,制定“一票征缴”制度,做到保险费“一个基数、一个窗口、一次办理”,有效的解决了职工养老保险面广、人杂等难题,建立起完善的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截止目前,全市**%以上的单位完善了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参保比例达到**%。
二是纵向协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大计。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过程中,蓬莱市加快镇、村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推进保险经办机构、服务网络、工作程序的规范化运作,实行市、镇、村“三级同步”工作机制,自上而下,逐层落实,全面建立起的“低保费、广覆盖、适度保障”的农民养老保险模式。目前,蓬莱市在**个镇、街(区)全部设立农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配备保险业务专管员**名,***多个行政村完成了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三是交叉互动。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重大举措。在完善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建设过程中,蓬莱市坚持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镇、村基层组织具体实施,通过个人、集体和政府共同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建立起新型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二、多层面推进,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社会保联障体系健全与否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其能否将应该覆盖的保险对象全部覆盖。近年来,蓬莱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扩面数量与质量并举,实现了参保人数、实际缴费人数的同步增长。
一是加强领导与强化督导相结合。制定“一把手全局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领导责任机制,坚持依法扩面和征缴准入标准,把符合条件的城镇人员全部纳入覆盖范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多次召开社会保障专题会议,对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与各镇、街(区)、部门签订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目标责任书,将全市划分成三个区域,组成三个扩面工作小组,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和具体奖惩措施,由主要领导深入工作一线,带头宣传保险政策,督促参保。同时,建立社会保险扩面督导制度,制定严格的督查、考核办法,每月调度各单位的扩面征缴进度情况,并进行通报,对扩面工作进展不力的单位,给予主要负责人通报批评。
二是强化培训与加强宣传结合。一方面强化对业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队伍战斗力。蓬莱市每年都对社会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两次大规模的培训,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要求工作人员对参保对象、参保内容、法规政策必须有全面了解和详细掌握。另一方面,开展全面的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在电台、电视台开设《社会保险专栏》等栏目,连续开展社会保险宣传月、社会保险电影宣传周等大型宣传活动,举办现场咨询会、印发保险知识宣传单,大张旗鼓的对社会保险进行宣传。2004年,全市举办大型社会保险咨询会**场次,出动宣传车**台次,宣传群众达****多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万多份,有效提高全社会参保的意识,为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针对部分镇村、企业对社会保险认知程度不高、征缴不均衡的特点,先易后难,在全面推进工作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一些重点、难点单位进行逐个突破。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由市级领导挂帅,亲自上门阐明利害,强调应缴保险的义务和责任,并通过“树榜样”、“抓典型”等形式,积极开展扩面征缴工作。2004年以前,蓬莱市有***多家企业拖欠****多万元的社会保险基金,经一年工作,追缴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险基金****多万元,完成了计划的***%。
截止目前,蓬莱市参保农民达到**万多人,*.*万参保农民已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企业参保职工达到*.*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万人,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以上,初步形成了三大险种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三、多渠道增收,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依靠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加群众收入,提高支付社会保险的能力,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得以有效建立。
一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多方面促进农民增收。整体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使农民成为企业工人或
城镇居民,走以工带农、以农促工、工农联合、互动并进的统筹发展之路,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借助外力,大力发展外源型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把农民从单一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迅速转化成为产业工人。近几年,蓬莱市引进北方奔驰、渤海钢铁、广源发等一批投资过亿元、过十亿元的大项目***多个,直接转化产业工人*万
多人。另一方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涉农企业发展,培育龙头。相继培植壮大了中粮长城、三和食品、汇洋食品、民和牧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有效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以中粮葡萄基地为例,每位基地农户可以管理*亩以上葡萄园,平均每亩葡萄年收入可达****元,是以前农作物的*-*倍,户均纯收入可达****元。民和牧业、三和食品等养殖加工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全市肉食鸡、蛋鸡养殖户****多户,并与之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养殖户年纯收入平均*万元左右。
二是完善失地农民技能培训体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按照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要求,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培训,形成了多种资源共同参与的“大培训”格局。针对失地农民,有关部门深入基层,摸底调查,结合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制定出台《全市失地农民劳动力培训转移实施方案》,依托各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立起**个失地农民转移培训基地,开设电工、车工、焊工、财会等*大类培训课程,使失地农民可以就近自主选择培训场所与内容。****,又引进烟台市技术学院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产业工人技能学校,作为长期的技能培训基地。截止目前,共培训失地农民****人,有***多人实现了就业,其中,有**人被评为市级以上技术能手。企业的职工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失地农民就业有了保障,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6.积极推进村务公开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篇六
●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过程中,须努力提高地方各级党委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对于我们整合
社会力量,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已经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了出来,而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明确地提出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而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中国和西方的古代哲人都有“大同社会”和“理想国”的构想。中国文化自古“贵和”。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世纪初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他认为,在自然体系内存在和谐的秩序,那么在社会体系内也同样应当有和谐的秩序。必须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的残酷和不公,构建工业与农业、家务与教育、生产与消费的联合体,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各阶级的融合。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设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或者“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的表述,无疑是指高级的和谐社会。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是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迈进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产党的执政目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断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现在,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任何一项大的改革举动都可能带来正反两方面的社会集群效应。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美元到****美元的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存在着两种可能性:一是进入“黄金发展期”,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一是进入“矛盾凸显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差距扩大。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巩固改革成果,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把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正确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当前关键是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但是,人们逐利动机的增强和相关制度规范的不完备,带来了腐败现象增多等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一系列“窝案”、“串案”,甚至出现“前‘腐’后继”的现象。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创新制度来根除腐败。
7.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篇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一再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则更是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具体部署。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要完成自己的执政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提出来,并使之成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以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都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重大战略任务是有其背景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突出的标志就是,从经济上看,我国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跃居世界第四位,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向全面小康扎实迈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成就,但这并不是说我国社会现在没有矛盾和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问题已经发展到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地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发展中出现的各种不平衡现象的加剧和腐败现象的存在。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努力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很明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基本现实,就是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的时期,可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可能是经济停滞、社会动荡的时期。当前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我们要争取使这一时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防止发生经济停滞和社会动荡,就必须构建和谐社会。因为只有和谐,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心气顺、干劲足,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只有和谐,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基础。
同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之一,就是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并要求全党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工作,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正确回答了为什么发展、靠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有关发展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的“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我国
1社会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办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客观上要求必须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再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就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一个根本的因素就是要发挥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实现、发展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总之,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全党同志都要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的社会状态,有其内在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1.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这是因为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才能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才能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
政党、中央和地方、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等方面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2.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实现公平正义,才能达到社会和谐。
3.诚信友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所谓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和谐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诚信友爱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条件。没有诚信,就不会有友爱;没有友爱,人际关系就会紧张;没有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和谐。
4.充满活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所谓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也就是说,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不是死水一潭,而是要在发展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和谐。因此和谐社会必须充满活力。这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5.安定有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所谓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安定”是指社会发展的稳定、社会关系中的和睦相处和人们的心理平和。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是,社会安定决不是“万马齐喑”,而是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真正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所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都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得以实现。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总之,和谐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定胜天,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不科学的,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爱护自然,才是爱护自己。这一点已经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证明。拼资源,拼消耗,贻害子孙后代的事情,这些过去我们曾经犯过无数次的错误,无论对于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根本性的伤害。现在,我们必须从观念、战略和行动上予以纠正,树立和坚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适应的观念、战略和行动。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从革命党向执政党地位根本转变的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在执政条件下强化整合功能、实现执政目标与执政使命的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而清醒的认识。这些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必然对党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
第一,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当前,最符合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中国式马克思主义,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和谐社会,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在经历了长期而痛苦的选择基础上确立的。中国的历史发展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我们今天所进行的全部工作,都是为着巩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进行的,决不能动摇社会主义信念,决不容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为着巩固社会主义的,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设和谐社会。否则,如果打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旗号,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搞垮了,那么不仅和谐社会不可能建成,而且也有违建设和谐社会的初衷。
第二,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进程的科学总结,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
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总之,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努力实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因此,我们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以人为本,一是说人是目的,即人是人的活动及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和归宿。这里强调的是“为了谁”的问题;二是说人是关键。与技术、自然资源、资本等物的因素相比,人这个因素最活跃、最重要、最根本。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里强调的是“依靠谁”的问题;三是说人是主体。人作为万物之灵,永远处在中心和优先的位置。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人总是扮演主体的角色。而人的主体角色,只有在不断实现、发展和维护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因此,从为了人的目的出发,通过依靠人所创造的各项成果都应当使人共享。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为了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由此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因此,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坚持“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党的十六大要求把“四个尊重”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实质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社会财富是技术、人才、劳动、资本、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下共同创造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鼓励人们积极投资、搞科技发明、开发产品、开拓市场,鼓励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创业活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五,必须注重社会公平,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承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平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公正与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价值准则。没有公正与平等的社会是非常危险的社会,没有公正与平等就没有社会主义,就不是社会主义。要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力度,严惩腐败,要从制度上和立法上加强监督,杜绝腐败的滋生,加快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公正司法、公平竞争,加强对腐败的公开舆论监督并狠抓制度建设。要改进信访工作与群众沟通渠道。
第六,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政治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8.积极推进村务公开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篇八
省成立50年来,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市的工运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市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年来,我们建立起困难职工帮扶中心,200*年通过全总验收;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帮扶站”和“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维权月”制度;工会财务工作已连续*年获全国总工会表彰、连续*年获省总工会一等奖;在全市各类企业实施《厂务公开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并建立聘请厂务公开工作信息员制度。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坚持片区工作负责制、重点工作督查制、新建企业工会“七有”制、帮扶工作建档制、困难职工信息预警制。目前我们已把困难职工帮扶站建到乡镇一级。在新建企业工会中建立“星级”管理;在全市推出“职工维权十项制度”,并延伸到乡镇一级。在工会队伍自身建设方面,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在全市工会系统中提出“***********”行为标准。截至目前,在全省每两年评选一次先进地州市活动中,**市总工会已连续两次获此殊荣,2005年所属县市,均获省先进县(市)工会称号,首次实现全市县(市)全部进入省先进县(市)工会行列。同时,全市工会有**项工作获全国和省先进,有***个基层工会获省、市各类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人分别荣获全国、省和市级先进个人。这些做法均是围绕全总和区总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结合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开展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得到区总力支持和指导修正,得到我市各级党政、人、政协和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肯定、理解和支持,得益于全市各级工会干部和各族职工的辛勤工作。现在可以说,我市工会的社会形象、全市工会工作的效能已取得良好的社会认定。这些年来,我们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同样也有许多问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主要是:观念更新和工作创新力度不够;面对劳动关系复杂变化的新情况,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和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会干部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维权能力、年龄结构以及整体素质,与形势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工会组织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都需要不断改进;工会各级组织敢于网(.)-站 维权、善于维权的声音不够响亮,维权的措施还比较单一和被动。
上述问题,集中起来反映出对新时期工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对工作中遇到的现实和理论问题研究的不够,尤其是在组织建设和合法权益维护上研究还不够。我们认为,要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健全和完善工会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工会组建工作力度,夯实工会维权基础
工会的组织体系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和履行维护职能的组织基础。全总提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组织起来是基础,没有工会组织,要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那只能是空中楼阁,工会要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首先要按照《工会法》规定,在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工会委员会,形成自下而上多级别、多层次的工会组织。重点对重组改制单位工会组织进行重建或改建,实现工会组织横到边、竖到底的网络构架。其次,在健全组织的同时,要发挥工会协管干部的职责,积极与各级党组织协商,选拔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或复合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为完成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工作任务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第三,要充分发挥各族职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首先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不断提高工人阶级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工人阶级凝聚起来的强整体力量。这些年来,我们按照“三个最限度”的要求,将临时工、季节工、农民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充实工会组织的力量,进一步扩工会组织的基础,尤其是对新经济组织中的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为工会提高凝聚力和影响力补充了新鲜血液。同时,对已建工会,做到不但“建”起来,而且要“转”起来,即不仅要加快组建步伐,尽量扩工会组织的覆盖面,还要加强工会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提升工作质量。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企业建到哪里,工会组织就跟踪发展到哪里;职工流动到哪里,会员就跟踪发展到哪里(职工从国有企业转移到私营企业),最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让职工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同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党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将建会工作纳入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内容,为组建工作提供了组织制度保证。对国有、集体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及时进行重建和巩固,在商贸楼、建筑工地、民办学校、个体私营企业和特殊行业,建立起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社区居委会工会、村级工会等全新的工会组织形式;采取建立工程项目工会小组的形式来吸纳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和临时性用工人员入会作为拓宽建会工作的新领域,一个适应新形势的工会组织网络已基本形成,在新建企业工会组建重点工作中,在全省实现了7个100%。
二、履行基本职责,建立健全表达和维护的机制和手段,做到敢于维权,善于维权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各级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维权既具有依法性、针对性,还具有时限性和合作性。从工会维权的这些特性出发,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自主协调机制,通过创新工会维权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会干部的维权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认真调查了解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动态、收入来源、生活情况以及迫切需求,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状况;既要关心他们不同的经济利益,又要关心他们共同的政治权利,用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贴近不同职工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针对对职工群众的要求,合法的要尽力维护,既不合法又不合情的或者合情不合法的则应耐心解释,积极疏导。
二是积极参与协调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维护的基点是防止发生规模或整体性的冲突与对抗,维护是在矛盾中寻求平衡,在平衡中寻求合作与协调,在合作与协调中寻求“双赢”,从而使冲突和对抗始终处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工会维权就更应该讲究维权的策略和掌握维权的艺术,要学会充分利用一切社会力量为我所用。目前,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的职工群体已成为不争的实事,由于政治待遇、经济分配的差异,不同职工群体间时常产生矛盾,我们按照经济上兼顾公平,注重效率、政治上相互平等的原则,来协调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帮助企业化解内部矛盾、理顺职工情绪,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2001年五一前夕,我们接到一建筑公司施工工地的上访,因与市政府有关部门意见没达成一致,最终被全部强制停工。几百名工人交涉未果,准备集体到党委、政府静坐。我们派干部赶往建筑公司先稳定了职工情绪,再反复找相关部门协调。经过努力最后终于在接到上访的4个小时内,离职工要求时限的半小时前,使问题得到解决。一场事关社会稳定的不良事件得以平息。这场事件的顺利解决,既体现了工会工作的时限性,又突出了工会维权的合作性。在工作中能达到“双赢”也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三是工会真正有效地履行维护职能,必须把一线职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把低收入职工、困难职工作为突出维护职能的重点。我们通过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千方百计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各族职工解难。针对部分职工基本生活和再就业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开展了“实现五个一批”和“工友手拉手促进再就业”帮扶活动,已在全市实现了331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协助政府加强调查研究,促进了“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尤其是“低保”政策的落实。建立了党政工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开展了与困难职工“结对子”、捐款捐物及到困难企业过组织生活等活动。今年,我们还在工会机关实行了“三个一”制度,即每位工会干部要联系一个基层工会、一个困难企业和一个困难户。每年重节日期间,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都积极参加送温暖活动,推动送温暖工程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轨道。我们除了建起了由全总授牌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外,还向基层延伸,在乡镇一级建起了困难职工帮扶站;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我们建立起了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帮扶站,开通12351职工维权热线电话,采取“三救助两援助”的方式,努力为困难职工和外来务人员提供有效服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使工会的维护职能更加具体、实际和充实,同时也使工会是各族职工群众的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得以充分体现。
三、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出发,建立、健全工会工作机制
针对人员少、工作面宽、难度的客观实际,各级工会必须以建立完善各种工作机制来确保工会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应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出发,建立健全五个方面的工作机制。
一是民主管理机制。就是要把民主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车之两轮和鸟之两翼对待,使之同步并重建设起来。首先是职代会制度,应严格执行职代会审议重改革议案的规定和涉及企业员工利益的决策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的决定,这个制度的重点应该是在涉及员工切身利益和严格程序上;其次要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这个制度的重点应该是放在“职工董事应知企业事”、“职工监事应能参与企业议事”上;要根据实际,不断丰富和充实职代会内容,创新职代会组织形式,特别要探索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实现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式,重点处理好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党委会、工会和职代会之间的关系。第三要力推行厂务公开制度。这项制度的目的是解决职工知情权的问题,在知情和参与的过程中找到他是企业的主人翁感,重点是如何做到真公开。近年来,我们在抓好规范厂务公开工作的同时,采取召开推行厂务公开经验观摩会,召开推行厂务公开现场交流会,举办厂务公开学习班等方式,实行“厂务公开职工测评表”办法,建立了厂务公开工作“回音壁”,对公开的问题及时答复,增加了厂务公开的透明度,做到还干部一个清白,给职工一个明白。另外,我们在每两年一次厂务公开工作调查的基础上,于2004年出台了《关于实行厂务公开工作责任制的意见(试行)》、《关于实施厂务公开工作责任考核暂行办法》,同时聘请了50名厂务公开信息员,做到了既反映了社情民意,又加了民主监督力度,有力地推动厂务公开工作向前发展。
二是职工经济权益保障机制。就是要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把平等协商作为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的法定程序和关键环节,根据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不断充实和调整集体合同的内容,使合同条款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与职工关心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同时要加强对集体合同的履约监督,依法追究违约责任。在社会管理层面,要建立起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劳资双方对等协商谈判机制,努力解决三方不到位和缺乏公信力问题,定期不定期举行协商谈判,就工资水平、劳动保障等涉及劳动关系的敏感问题达成共识,确保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是宏观参与机制。就是要建立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定,与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联系会议制度。通过宏观参与机制的建立,使工会与行政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最终实现宏观维护的目的。
四是调查研究机制。就是要深入基层和职工群众,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拿出新思路,让工会的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职工,具有时代特色与活力。
五是工会工作评判机制。就是要建立让职工群众来评说工会工作,以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会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彻底丢掉自我总结、自我陶醉的工作方法。
这些年来,我们对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上做了一些探讨,比如,我们在民营企业中,以职工工资分配方案、劳动保护措施、生产计划、重技术改造、岗位特殊津贴、奖惩制度和方法、管理层工资标准等,采取总经理提方案交工会,工会组织职工以班组、车间、科室为单位进行讨论,以局面形式上报总经理办公会修订后再下发,最后由职代会讨论通过生效。把企业管理过程全线纳入民主监督的过程。
四、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转变、创新工会工作方法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工会工作要“求变”。作为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要自觉做到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始终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局开展工作,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始终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会的基本职责,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工会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要在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的格局中发挥作用,必须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变化的态势。要学会根据不同情况,确立工会的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工作重点,体现出针对性、特色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二是工会工作要“做专”。当前,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独立性显著提高,工作内容和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比如,代表职工与行政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作,涉及的领域广,专业知识强,工会要想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快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进程,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三是工会工作要“依法”。工会要承担起维护客观上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维权。工会干部要学深、学透《工会法》、《劳动法》,达到每一条款都能够熟悉运用,站,成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家。几年来,我们为了加维权力度的能力先后多次多人参加各类法律培训班,鼓励在职干部攻读法律本科以上学历,以此增强工会干部依法工作的能力。截止目前,我们全市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已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69起,涉及449人,结案率达到100%。我们还坚持“两个合同”一起抓,要求企业通过平等协商程序签订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各项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
四是工会工作要“干实”。“干实”工会工作必须突出重点与讲求实效,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突出重点就是常说的“牵牛鼻子”、抓关键点。求实效就是要明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向党政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最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实事。近几年来,在维权的领域中,我们顺应社会现实,重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在农民工中开展权益维护情况调查,重点在建筑行业、餐饮行业等对民工权益专项检查。截止目前,我们受理和协助受理拖欠农民工资投诉257起,涉及1928人,追回工资427万元。
五、严格工会经费的收管用,为工会维权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市总工会的财务工作,不断开拓经费收缴的新思路,充分挖掘经费收缴的潜力,经费收缴率连年上升,经费收缴额逐年增长,连续五年受到全国总工会和省总工会的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省总工会的正确领导和市各级党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面对**市各类企业规模较小,财政困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等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解放思想,开源节流,完善机制,齐抓共管,责任到人”的工会经费管理工作思路,在巩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新路子,使工会经费逐年上升。
工会经费是做好工会工作的物质保证、“没有经费工会工作就没有物质基础”。为了保障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我们加了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各级工会组织对做好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认识,理顺与各级财政、税务、审计、统计部门以及和企业行政的关系,寻求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我们实行了工会经费上解情况一票否决制:凡拖欠或截留工会经费的县〔市〕工会,不能参加先进县市工会的评选;截留、挪用、拖欠工会经费的基层工会组织和单位,不能参加“模范职工之家”、“工会先进集体”、“优秀工会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评选,此项制度的建立,效果显著。另外,我们把工会经费的收缴情况一票否决制还纳入到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状〉、开发建设新疆奖章〈状〉的评选管理工作中,有力地促进了经费上缴工作。近年来,我们加对基层工会在设备、职工活动等方面的投入费用近50万元。我们在严肃财经纪律、严格审查审核、严格预算制度上,做到集体理财,千元以上上主席办公会,宗支出由党组会讨论决定后实行,并在机关内部实行了政务公开制度,通过政务公开栏的形式对包括财务在内的政务内容进行定期公开,使工会经费的收管用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六、工会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不断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素质
面对工会职能拓展,任务加重,难度加的客观现实,工会干部要想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改变过去形成的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培养开放、创新、务实的思维方式,用市场经济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取代不合事宜的旧观念。二要勇于开拓创新。目前工会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仅凭过去的老经验是难以应付的,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要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当作事业去追求。要敢于向陈规陋习、传统观念挑战,敢于提出新假设、新观点、新方法。三要熟悉和运用法律武器。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法制越来越成为工会履行职责的主要手段。无论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还是监督法律的执行,都需要不断提高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工会干部要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作到言行都有法律、法规为依据。善于运用法律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用法律知识指导工作。在参与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时,能够及时、准确、科学合理地提出法律依据。四要学会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工会工作的重要方法和优良传统,作为工会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准确把握形势的能力,通过调查研究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精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才不致于出现偏差,这也是我们做好工会工作的基本功之一。五要掌握熟悉运用多种语言,这应该是对我们生活工作在多民族地区的工会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语言是情感交流的基本工具,掌握多民族语言也是基本素质的要求之一。六是要有熟练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这种能力是工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特别在工会领导机关,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指导工作,都离不开文字表达和写作技巧,因此,工会干部必须熟练掌握。这五年来,我们在州总工会机关内部开展了工作月评制度、工作失误公开制度,地提高了机关干部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文字和评议表达能力。五年来我们还坚持以领导科学为蓝本的培训,从工作方法入手提高干部社会综合能力。总的来说,有三点,作为工会工作者,一要有工人阶级政治家的头脑,学会从政治上看问题,从局上看问题,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政权基础看问题,把党的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贯彻到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一切具体工作中去;二要有社会活动家的素质,社会活动能力是综合能力,必须切实提高组织动员职工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各种各样活动载体的吸引和凝聚。五年来,我们通过开展组织职工技术技能革新、比武,组织职工广场文化节、各类文体活动赛事,职工读月,爱国爱州等爱国主义教育,拒绝毒害、健康文明生活,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等等,体现了工会干部的社会工作能力和工会组织的社会作用。三要有协调劳动关系专家的能力,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在平等协商谈判中,工会干部一定要当主动方,既敢于维权,又要善于维权。我们在协调劳动关系的操作中,十分注重制度、程序化、规范化,做到整体协商和单项条款协商相结合,尊重协商过程中的以人为本、平等协商。
七、几点思考
在过去的工会工作中,我们工会工作者,能以满腔热情的精神状态,不讲得失的奉献精神履行着自己的基本职责。我们认为这只是“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的最低水平线。面对社会群体组织形式不断发生的变化,面对人这个社会主体身份的不断转换,市场主体(人、政府、企业)间矛盾表现形式的不断变化,我们如何去组织人这个主体并最化的维护他的合法权益和需求,我们如何协调政府这个主体,要求他最化地履行他服务管理的职能,我们如何协调企业既能把劳动者当主人又能保证劳动者合法的生存发展的权益。这就要求我们在维权的过程中去实现维权的宗旨,在维权的过程中去探索维权的领域,在维权的过程去研究维权的途径。比如说,一些国企在改制过程中牺牲了职工利益,这个成本单由谁来买,作为工会又如何去协调政府和企业;农民工在身份转换中的社会地位问题、经济的和政治的权益问题、劳动和生活问题,工会如何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因为他们同样是我们工会组织的组织基础。再如,弱势困难群体的问题,我们只能做到“帮”和“扶”,但我们能解决他们长久生存发展的一生利益需求吗?我们工会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又是什么呢?等等,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去思考和探讨。
9.积极推进村务公开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篇九
和谐社会中努力发挥职能作用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情况,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肩负维护社会稳定重任的公安机关,必须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本质特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稳定促和谐,抓治安保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正确处理公安工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更好地服务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和谐,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提和保障,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经济无法发展,社会无法进步,人民无法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建设更是无法谈起。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挥职能作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实现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全力维护政治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由于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随着改革的深入,将会大量增加并且长期存在。能不能稳妥有效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衡量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社会建设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公安机关必须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放在突出位置,在发现问题和矛盾上着手,在处理问题和矛盾上用力,在建立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不断
提高处理水平和艺术,确保矛盾不激化、不扩大,确保局势稳定、事态平息。同时,切实增强政权意识和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进一步强化国内安全保卫工作的基层基础工作,严密构筑敌社情信息控制网络,强化阵地建设,特别加强对重点敏感时期、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监控力度,确保区域局势稳定,确保不发生影响政治稳定的大问题。
三、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刑事犯罪高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复杂社会课题,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正视的社会矛盾,又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必须多措并举、多策并施、多管齐下,在预防上动脑筋、做文章,在打击上使真劲、出实招。紧紧扭住大要案不放松,选准突破口,集中优势警力,攻坚克难,全力侦破。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发性、系列性案件,采取区域会战、专项整治、集中清理等多种方式,下决心侦破一批案件,捣毁一批团伙,坚决打掉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四、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责,预防和减少治安灾害事故,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前提条件。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的发展,公安机关依法管理社会的职能表现的愈来愈明显,责任愈来愈大,任务愈来愈重,要求愈来愈高。公安机关必须紧紧抓住那些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特别是枪支爆炸危险物品的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等极易引起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问
10.积极推进村务公开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篇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盂县政协委员韩巨星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千百年来,宗教几乎无所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各个方面。传统宗教文化几乎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基石,在哲学、文学、建筑、戏剧、雕塑、人文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在规范人的思想、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发展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党和国家领导关于“宗教文化”的论述
(一)、毛主席1961年1月22日同**大师的谈话中说到:我赞成(在西藏)有几千人学经、懂经,成为佛学知识分子,同时你看是不是他们还要学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懂得政治、科学、文化及一般知识。……佛学不可不学,办了佛学院,两年毕业,专弄政治,我看这个办法不行。得搞四年,专门拿两年研究佛学。光政治好,佛学上没有学问,是不行的。
(二)、1980年4月19日,邓小平在《人民日报》上专门发表了题为《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纪念唐代高僧鉴真大师》的短文。全文如下:
在中日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鉴真是一位作出重大贡献,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他应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之请,以百折不回的毅力,经过五次东渡失败,双目俱盲之后,终于到达了日本,完成了他的使命。我前年访日时,在奈良唐招提寺见到了鉴真塑像,诚如历代诗人学者所赞叹的,它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表现出鉴真的坚强意志和安详风度。1200余年来,日本人民把它作为国宝,精心保护和供奉到今天,值得我们敬佩和感谢。现在,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日本文化界和佛教 1
界人士,把国宝鉴真像郑重地送来中国供故乡人民瞻仰。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它必将鼓舞人们发扬鉴真及其日本弟子荣睿、普照的献身精神,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事业作不懈努力。
邓小平不但充分肯定了历史上宗教人士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也肯定了宗教文化的价值,这在当时国内对于宗教“左”的错误认识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促进了人们对于宗教认识的思想解放。
(三)、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肯定了我国宗教文化中有许多东西迄今仍有进步意义。江泽民在其《论宗教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宗教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与我国文化的发展相互交融,吸取了我国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文学、哲学、医学当中的不少优秀成分,可以研究和发掘其中的精华。宗教道德中的弃恶扬善等内容,对鼓励广大信教群众追求良好的道德要求有积极作用。宗教通过对信教群众的心理慰藉,对稳定信教群众的情绪,调节信教群众的心理也有积极作用。”
(四)、李瑞环也指出,宗教文化的积极成分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思想和做法并不矛盾。希望宗教界进一步挖掘、整理宗教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特别要挖掘、整理各宗教教义在伦理道德方面所倡导的弃恶扬善、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内容,使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可以说,党和国家对宗教文化的肯定是对宗教整体认识的一个飞跃。
二、宗教文化所体现的和谐精神
宗教文化在安抚人心、稳定社会、促进民族和睦、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社会主义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进一步推动宗教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发挥宗教文化对人的道德导向与心理康复作用,推动宗教文化参与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宗教文化对社会共同理想和政治共识的促进,是宗教在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必由之路。
1、热爱和平、宽容理性的精神
宗教文化的宽容理性表现在,凡是合乎天理、人情的学说,凡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制度,都是宗教所承认、所赞许的。在当代社会,宗教界珍视和尊重联合国人权宣言,推行积极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积极参与各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活动。世界各地的宗教人士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珍视和平、宽容、理性的传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懈地努力。
2、崇尚科学、鼓励求知的精神
鼓励人们积极探索宇宙的运动及发展规律,探索大自然的种种奥秘,鼓励人们积极求知,寻求真理、坚持真理。许多著名的宗教学者在研究《古兰经》、圣训、教法、教义的同时,也积极研究医学、哲学、化学、数学、天文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就,结出了灿烂辉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之果,为欧洲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在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当今时代,中国宗教更是大力发扬这种崇尚科学、鼓励求知的精神,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吸收一切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成为人人喜爱学习、终身追求知识的学习型民族。
3、倡导信仰和现实合一、追求两世吉庆的精神
宗教文化既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又有很强的世俗性质,教义、教法对人们的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有着丰富而具体的规定。宗教教义反对人们消极处世,不要求人们在今世去做苦行僧,而是号召在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现实人生中积极努力,奋发有为,创造财富,为自己,也为他人谋福利;同时坚守信仰,遵守教法,主动行善,赖以创造后世的幸福生活。因此,中国的宗教文化是既重视信仰,又重视现实生活,既追求后世的幸福生活,又重视今生的现实幸福,为自己、为家庭、为家乡、为祖国的民主、文明、富裕、强盛而积极
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贡献力量,追求两世吉庆。
三、新时期如何利用宗教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宗教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我国现存的各宗教与现实主流文化的许多内容是相融通的,如在哲学、道德、美学、心理学、逻辑学、建筑、绘画、音乐、雕塑等领域,几乎影响着人们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宗教优秀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程度不同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种积淀。宗教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扬弃,促使自己更加适应时代进步的需要,成为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如今,如何弘扬宗教文化的优秀成果,服从大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是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宗教文化发掘保护工作的规划目标。要组织宗教、规划、建设、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对全县宗教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深入研究各种宗教文化的历史理论和现实意义,建立宗教文化的平台。要建立整理、挖掘和弘扬宗教文化积极性的相关机制,重视研究成果的吸收利用,将其精髓融合到城乡建设、历史文物保护和旅游资源整合发展等规划中去。
(二)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宗教文化发掘保护工作的责任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视野,理解和尊重宗教文化,重视发掘宗教文化的合理内核,促进多宗教共生共荣。应用宗教文化中的积极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维护我县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着力点: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充分展示高品位的宗教文化设施和宗教文化活动,是增加城市文化底蕴和扩大知名度的重要内容。一是积极参与城市建设规划
领导小组活动,将全县宗教活动场所纳入城市建设编制规划;二是积极推动县城重点宗教活动场所的环境改造;三是在合理布局宗教活动场所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宗教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四是加强对大型宗教文化活动的管理和协调、服务。
(四)突破点:着力推动模范宗教活动场所的创建工作。宗教活动场所是宗教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既要重视建制立章、规范管理,又要注重引导宗教文化建设,极大地激发了宗教界创建模范宗教活动场所的积极性。明确基建工作的组织、制度、廉洁、责任等方面的要求;要普遍重视史料的挖掘整理、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环境的绿化美化。
(五)推动点:普遍提高宗教界人士素质。宗教优秀文化涵盖了宗教行为的深广内容。必然对宗教界人士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宗教界人士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一是宗教界人士开展“三学”(学科学文化、学政策法规、学时事政治)活动的积极性普遍提高,文化意识、法制意识、政治意识普遍增强。年轻教职人员报考各类宗教院校的人数增长较快;二是宗教团体举办文化课程补习班和各类培训活动普遍增加;三是宗教界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各种社会慈善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四是为驻会宗教团体工作人员办理社会保障手续,稳定宗教团体骨干队伍。
宗教不仅仅是一种有神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还是包容性巨大的文化现象。宗教和其它形式的社会意识相结合而产生的宗教哲学、宗教伦理、宗教文学、宗教音乐、宗教美术、宗教建筑等,已经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就我国来说,宗教与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正确运用宗教的教义教理和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引导群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中国宗教文化是能够为构
11.努力建设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社会 篇十一
近年来,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认真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围绕中心,牢固树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为“第一要务”服务的思想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始终放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去谋划。这几年,针对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服务“第一要务”意识不强的问题,党委强调,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一定要把党建工作放在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和把握,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每一个环节都着眼于发展,有利于发展,积极教育与引导基层党组织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和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把富一方群众、兴一方
事业的实际成效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首要标准。
注重培养选拔懂经济、善于抓发展的同志进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在农村,我们结合撤乡并镇和村两委班子换届,以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优化班子结构为重点,通过合法程序,把一批有致富本领、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同志选进了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在企业,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交叉任职等方式,把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选进了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这些措施为促进发展提供了人才和组织保证。
努力找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在制订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区)等标准中,我们把争创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活动。目前全区年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52万元的行政村占到了行政村总数的39%。集体经济的发展,使乡村党组织为农民群众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一些乡村用电难、灌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得到解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明确要求农村党员党建资讯网要发挥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作用,组织开展了“双培促双带”活动(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促进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我们还在企业党员中组织开展了爱岗敬业、促进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活动。
这些工作找准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效性,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方式和活动内容
创新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在农村,我们实施了乡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利用教育系统建在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资源共享、一网多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党委组织部与农牧厅、扶贫办等单位联合在党校对全区所有乡镇党委书记和41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中轮训,安排涉农厅局的主要领导带领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到培训班与乡村党组织负责人面对面座谈,坦诚交流,了解基层情况,解决基层的困难和问题。在城市,我们将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全部集中在市委党校进行轮训,提高他们做好街道社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机制。我们按照“抓两头、带中间、促整体”的工作思路,一方面,把县及县以下机关、企业、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全部纳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在全区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使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真正成为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总抓手,成为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主要载体;另一方面,每年都采取“倒排队”的方式确定部分后进党组织,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整顿建设。仅2006年,我们就选派1575多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分赴村帮助工作,按照“加强乡村领导班子、解决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的要求,进行集中整顿,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抓好300个重点贫困后进村的整顿建设工作,我们还从厅局委办后备干部和各市(县、区)后备干部中,选派了300多名年轻干部到贫困后进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或农村工作指导员。这些干部不仅改善了村两委班子的结构,为当地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而且在基层锻炼中增强了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培养了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
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在农村,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我们根据乡村实际,结合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中心工作,设置农业项目协管员、计划生育协管员、民事纠纷调解员等岗位,把农村无职党员组织起来,适当分配一些专项工作,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职有责”、“有位有为”,既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又很好地发挥了他们在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城市,我们积极探索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协调互动的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按照“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管理城市、稳定社会”的整体思路,坚持把“知民、安民、帮民、乐民、便民”贯穿于社区党建工作始终,努力建设服务型社区工作机制。
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我们从实际出发,改革基层党组
织的设置形式和管理模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组建、便于管理”的原则,努力构建“上下贯通、纵横交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的组织格局。在农村,指导村党支部在农民群众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根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在专业大户发展迅速、特色产业比较明显、主导产业基本形成的地方,由党组织把专业大户、党员户和部分群众组织起来,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宣传、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在条件成熟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党支部,使协会和党支部实现有机结合。在城镇,我们以社区共建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在非公有制企业,我们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多方联建”等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逐步建立健全了党员管理网络,有效解决了非公有制企业“有单位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动”的问题。
三、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
通过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机制。我们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进行了调整充实,将原先21个厅级单位调整为37个,各厅局主要负责人为协调小组成员,研究制定了基层组织建设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强化了各部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责任。目前,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共同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通过督促检查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党委和各市、县(区)党委多次派出督查组,对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一些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进行批评。2004年在后进乡村党组织整顿建设工作中,有个别县(区)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整顿建设效果不明显,党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这几个县(区)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长专门到党委组织部作出检查并汇报整改措施。
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为了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我们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类型的党组织中,树立推广了一批先进典型。固原市彭阳县在实践中探索出农村党建工作“四个新”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党委专门召开会议,及时推广彭阳经验,在县级层面树立了抓党建的先进典型。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11个街道社区示范点,重点宣传了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正茂社区党支部书记孙仙梅等的先进事迹。这些典型的树立,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积极推进村务公开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荐阅读:
积极推进党务公开 创新民主监督形式11-01
南县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08-30
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10-07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前发展06-21
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和谐城管06-23
积极推进质监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发展07-13
创新思路-完善服务-积极推进劳务派遣工作10-28
加强执法巡查提高执法水平积极推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08-09
建立检务公开信息平台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