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精选16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 篇一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的理念,是课改的重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容易把握的难点。我们认为这一学习方式,利于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而是多边积极主动参与的全过程,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两年来,我校的“目标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校积极推动和广大教师的努力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教师对模式的运用日臻成熟,也取得了一定的课堂教学的实效。但是,在课堂调研和教师的反应中,发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这直接制约了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实效性的展现。因此,我们觉得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我校的课堂模式进一步完善,实现利用教学模式的创新来带动我校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二、课题论证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对知识的传授,忽视过程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注重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3、21世纪教育的重点是终身学习,这是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况与虚拟情况融会贯通的学习。知识被视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知识体系处于变动状态,因而教学应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此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应该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中,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去诊断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发现教学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现教学的问题,只有在研究过程中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理论价值:
(2)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探究活动。(3)寻求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实践价值:
(1)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3)这个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科研主导作用及社会价值;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教育教学潜力;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题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课题的目标
(1)让教师具有问题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时刻督促自己去留意、去发现、去反思、去进步,抓住时机进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素质教育的践行人;使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活动更加深入人心,使其成为东沙河中心中学教科研的主旋律。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品味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快乐,由厌学变为愿学、乐学,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2、课题的主要内容
(1)、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内容:
(2)、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方式、方法的探讨:(3)、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在教学课堂中的运用: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总结。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边实践边思考提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过程中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处理和组织,要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等。
2、行动研究法: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并围绕课题问题,在课题组内组织公开教学,集体备课、评课和理论主讲活动等等。根据研究目标,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变量作出分析和控制。对本学科、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3、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先进教学思想和模式的资料及论文,与新课程理念融合,借助理论和经验,形成合力,指导课题实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五)、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与措施
2、本课题研究侧重于课堂教学实践,在师资、生源、设施等方面无特殊要求,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针对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是长期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充分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课堂改革的能力。
3、有我市教科所的领导的关爱、帮助和大力支持;有我校领导的监督和指导、关心和鼓励;有课题组成员的团结协作,合作探究、锲而不舍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优良品质;相信我们一定能完成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4、建立定期听课、评课制度,加强课堂案例分析研究。
5、加强有关资料的积累、收集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课题准备、开题阶段:理论讲座(2009年9月):做好课题开题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人员分工,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和职责;力争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2、课题研究阶段:(2009年10月—— 2010年5月):具体开展课题研究,定期进行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并适时调整研究方式方法。
(1)第一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展示(2009年12月——教学案例)。(2)第二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展示(2010年1月——展示课)(3)第三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展示(2010年3月——论文)
3、课题结题阶段(2010年4月—5月):进行研究成果汇总,形成结题报告,并推广应用。
三、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1、初步完成新课程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
2、经过深入课堂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的期望和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制作课件,逐步摆脱空洞、单调无味的传统教学方法,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近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一节课堂。
四、最终研究成果
1、最终成果
用论文、研讨等形式进行论证,全面完成新课程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通过积极地探讨、分析、研究,总结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方式方法。以教学案例数篇,展示课、论文数篇等,充分证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是实施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彻底告别传统教学模式,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主动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自主批改
在小学阶段, 学生们的表达欲望与想象力是无穷的。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中, 小学生的作文不仅充满了童真, 同时也有着稚气而天真的一面。而小学作文正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与书面表达能力为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 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语文课上的知识, 同时也学会了观察生活, 表达个人情感。而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学习基础有限, 对于文章的鉴赏与阅读品味还处于基础阶段, 很多名家名著还无法得其妙处。作为教师, 培养小学生的文章鉴赏水平, 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评价与修改能力, 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培养小学生批改作文的观念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有所提高。此时教师应从传统的学生写文章, 教师改文章, 向教师指导学生写文章, 学生自主批改文章的模式进行转变。而在这个过程中, 其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鉴赏与评判水平, 同时也要强调学生对于文章的修改能力。在这里应注意, 由于小学生思维活泼, 要想培养其批改作文的能力, 就应多问为什么, 让学生自己去想, 为什么这个写得好, 为什么你觉得这个词用得好, 等等。在这个过程中, 应注重让小学生从批改中学会去欣赏文章的闪光点, 应注重让小学生去鉴别文章间的高低优劣, 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修改与提高。培养学生形成“习作练习—鉴赏批改—体验经验—优化写作”的作文学习循环。而此时的学生才会慢慢感受到文章的美妙, 懂得写作的乐趣, 在不断的比较中知道自身作文能力的欠缺, 并得以掌握修订与提高的能力, 这也就完成了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培养小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1.提高积极性
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中,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难以提高,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在思想上没有一个回顾与再次审稿的意识。也就是说, 当学生完成作文后, 就一交了事, 不会再把自己写的文章从头到尾看一次, 更不会去研究与琢磨自己在文章中所用的词是否可以替换。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一方面, 应把作文教学目标设定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 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题目。另一方面, 引进学生自主批改作文教学, 让学生从过去看教师所打分数转变为仔细看教师在作文本上所圈出的句子、字、词与写在作文后的评语。
2.培养创新性
小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 无拘无束。而缺少引导的创新性对于小学生来说, 只是一种浪费。这样的过程里, 培养创新性也就意味着保留了学生宝贵的独立思考意识。只有改变过去唯教师评语马首是瞻的现象, 才能让学生在写文章时更自由地发挥自身想象力, 并学会去应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态度。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经由创新性学会了开放性的思维模式。而学生拥有自己的审阅态度后, 其自主批改作文能力也就得以长足提高, 反映到其作文中来, 不仅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模式化作文, 同时还能处处带给教师惊喜。
3.重视实践性
在培养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能力中, 应秉持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行。如在教师批改中, 每次教师都应保持至少十几篇的详细作文批改内容, 以奠定自身对于学生本次作文情况的基本客观认识。也只有这样, 在指导学生批改时, 才能更有针对性与科学性。而当学生进行自主批改时, 集体批改可以由教师作为主持人, 组织学生共同来讨论与评价某一篇文章。在这里应注意, 此文章应兼具代表性与教学性, 可以让学生学到批改的能力。教师在带领学生集体批改时, 应以写出详细而全面的评语为教学目标。
如指导学生从文章的命题、立意、选材、结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语气、标点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与分析。而在此基础上, 应先是教师批改与学生批改进行交叉结合, 当学生的批改能力已经达到一定层次后, 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批阅了。如在一次作文教学过程中, 笔者所出的作文题是“记一次快乐的旅行”。当学生完成习作后, 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 并各自交换作文批改。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审阅能力, 教师要求学生在审阅作文后写上评语与自己的读后感。关于作文的评分标准, 笔者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句写在了黑板上。如:“让你看完后也想去旅行, 那么可以打到90分到满分;让你看完以后觉得一般, 那么可以打到80分上下;让你看完后不太想去, 或者没有觉得多快乐, 那么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打分。但这些分数都应考虑到全篇是否有错字, 是否有语句不通等。”为了保证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笔者对读后感这一块, 并不作太多要求, 最少也可以写几个字表达自己读完这篇文章的心情, 不作上限要求。接下来,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全班安静, 让所有人都静下心来批改作文, 笔者在座位间穿插, 观察各组人员的具体批改情况。在批改作文中, 学生对于文章都是以自己的喜好来打分, 也有小组间的成员互相来参考彼此间打分的情况。在整个批改过程中, 学生个个表现得像个小老师, 在作文后面写下的读后感也是发自肺腑, 甚至有些学生写着“看完后没觉得多快乐, 你应该是离题了。但字还写得不错, 所以给你加了2分”。
总的来说, 对学生的作文批改可以设置成集体批改模式, 也就是让学生全班范围内进行互改;可以设置成小组批改模式, 也就是在小组范围内几个人互相批改, 共同审阅;也可以设置成相互批, 如同桌之间批改、前后桌之间批改, 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批改作文可选用的方式方法。当学生的作文批改能力上到一定水平时, 教师可以根据作文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尝试着单独批改。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作文的鉴赏能力, 也能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为达到此目标, 教师可以先把选取出来的文章朗读一到三次, 先让学生自己写出对于这篇文章的批语。接下来, 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发言。为了保证发言质量与交流效率, 应结合分组讨论进行小组的综合性评语征集。再以班为单位收集各小组的综合性评语, 进行班内交流。此时, 教师把各小组的评语意见都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进行逐条讨论, 留下正确的, 分析错误的, 并修改。此过程结束后, 最终汇集全班的智慧完成对这一文章的最终评价。而小组批改与相互批阅则是为了缩小批阅的范围, 提高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当学生经由这几个阶段的培养, 最终学会单独批阅时, 也就意味着学生的作文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综上所述, 培养小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与评价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 在批改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会小组合作, 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会比较与提高。潜移默化中, 学生在写作时, 对于自己所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发现与纠正, 并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 在写完后会自觉地先进行自我评价, 再修改, 最后定稿。这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殷雄.浅谈自主互助的作文评改模式[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2 (4) .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 篇三
【关键词】动手能力 自主实验
物理教学中,许多教师竭力从实验教学入手,尽管增加了学生实验数量,但效果不见得好。常见在实验复习中,有些学生早把以前做过的实验淡忘了,甚至连实验装置也装不起来了。原因是学生平时“有章可循”“照方抓药”,学生虽然动了手,却没有或很少动脑,是被动的实验,因此学生实验后收获不大。那么,如何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其主体的作用呢?有效的方法是自主实验。下面是我认为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一些浅见。
一、放手让学生做好课内实验,培养他们自主实验的能力
(一)做好实验安排,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做好实验安排,既考虑实验时间,又考虑实验内容,时间的安排要与理论课配合,要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的实际情况来安排预习及实验,因为课前预习是实施“自主实验”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对基本仪器使用更要熟悉,但学生预习实验多数见不到仪器,无法动手,一到实验课上还是生疏的,因此要一方面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认识仪器,另一方面必须安排学生多次使用练习。如:天平、电表等的使用,经过多次实验的重复出现,学生就能逐步熟悉,懂得其奥妙,达到应用自如。预习做得好,在实验中获得的体会就较为深刻,最关键的最本质的问题也才能领会得更深刻,并且还可能发现新的问题。
(二)自主实验要注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提出改进实验或设计新的实验,以探索新的问题;要针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情况及提出的问题,提出补充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或者再做某些补充实验操作,要当面讲评以及肯定,指出学生掌握知识和实验操作、实验修养等方面的优缺点等,并提出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二、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多做课外实验的习惯
课外实验是对课内实验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培养学生探索物理奥妙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对激发学生自主实验的兴趣,养成爱观察爱实验的习惯有很大作用。
(一)重视小实验小制作,增强动手能力。小实验所表现的物理知识是最直观,最“原汁原味”的。学生做小实验、搞小制作又可弥补课内实验的不足,因为就地取材,材料、器材不受限制,人人能做到,而且对这些材料感到分外亲切;从仪器的设计和制造、实验步骤和方法的确定,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全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这都有利于他们探索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材共编32个小实验、小制作,教师不但要重视,而且要督促、检查,要鼓励学生创新。对那些富有创意的做法,要及时向学生推荐,并当面表演,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引导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向创造型方向发展。例如曾经有学生用可乐塑料瓶做“浮沉子”,实验效果很好,其他学生看后觉得有趣味而纷纷模仿制作,甚至还进行了一些改进,使之变成精美的玩具。学生经历动手实验,总能或多或少促进他们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既符合调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也有效地提高物理教与学质量。
(二)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降低自学释疑问题的难度。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严重影响自学效果,指导学生做小实验是最好的克服办法,如小实验“木棍撬石头”学生们可亲身体会到杠杆的省力作用,并对杠杆的五要素在教师指导下有初步认识。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与学的效果都会大幅度提高。
(三)通过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物理问题分析和实践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延伸,小实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通过做“马德堡半球实验”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可以使学生分析和实验“塑料挂钩压在墙上”“墨水吸进钢笔”“人的呼吸”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使问题得到深化与升华。
三、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观察周围的物理现象
学生课外观察是一种相对独立进行的活动,也是自主实验的内容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到周围的物理世界去观察、去体验、去实验。如对“惯性”这一概念的理解,可引导学生事先在坐车时当车开动,又突然刹车时的感受进行。如果教师经常布置一些预习性的课前观察和实验以及复习性的课后观察和实验,并且做得恰到好处,学生的观察与实验的习惯就能逐步养成,会觉得观察、实验轻松愉快,好似在玩的时候进行。学生置身于物理现象之中,养成见到现象就分析习惯,如:家庭照明用电,可以把傍晚电灯较暗与各家各户用电的高峰期联系起来对比,分析它的本质及原因。通过观察现象的对比,分析几个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使学生观察及实验体会的物理环境变大了,便于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掌握的知识才能深刻、牢固,应用知识才能灵活、准确,自主实验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 篇四
一、提出的背景:
根据多年来的小学教学工作经验,经过慎重的考虑和研究发现,现在很多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自主的能力很差,缺少起码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很多孩子处于盲从状态之中。不经思考就随便大吵大闹甚至是打架斗殴也时有发生,不论是在教室还是在任何公共场所,随便说话,甚至在课堂上也是交头接耳。所有这一切现象充分说明了很多孩子的心理年龄已经跟不上生理年龄的发展,有时候这些孩子做出很多幼稚可笑的行为,三、四年级的学生随便在地上爬闹,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看到其他同学干什么就丝毫不假思索就盲目随从。更有甚者在课堂上也是随便说话,丝毫没有规则意识,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极大地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这种现状,去研究和探讨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迫在眉睫。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正在与中小学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教学方式、行为习惯发生着碰撞,教师正面临着来自新课程改革及心理等诸多方面的挑战。立足教育发展实际,积极建构有利于形成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与行为模式,对促进教师的研究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二、实验的目的:
1.通过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奠定学生从小树立大局思想,形成大局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2.通过实验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构建符合学生成长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培养学生严格自律的生活和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重点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及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验内容
1、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我校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以及王敏勤教授和谐教学法和合作教学的契机,改变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完全成为教学中的主角。
2、通过实验,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中真正的主人,提高他们学习、生活、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实验预期达到的效果:
1.愿学、乐学:调动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厌学、逃学的问题。2.会学、善学:要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习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在新的形势下,使受教育者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技能和方法,改变盲目学习的状况,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3.自醒、自励、自控: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4.适应性、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参与性:要使学生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素质和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权利,按照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的要求,对学生的偏科倾向科学引导,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要鼓励学生追求与自己情况相适应的较高目标,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成功欲望,鼓励竞争。5.创造环境,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鼓励所有学生都成为学校内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参与者。通过参与,达到主动学习、主动锻炼、主动发展与提高的目的。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影响其一生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原因。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包括文明礼仪和友爱诚信等在内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
1.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按照综合成绩和基本能力将学生分为A、B、C、D,异质同组,便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合作学习; 2.成立有五个班长组成的班委,周一至周五都有值日班长,负责班内每天的日常工作;
3.设立班级日志,每天早上有值日班长公布前一天的综合情况,以发现亮点为主,充分发挥正能量的积极作用,最少不少于五位同学受到表扬;
4.组内同学分工合作,从纪律、学习、卫生三方面量化每位同学的具体表现;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 篇五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批改学生习作是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费神的事。效果如何呢?许多学生往往只看一下分数与评语,有时连评语也不看就塞到抽屉里或抄写下一篇习作。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去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见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习作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的过程,让学生参与习作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只有学生参与了习作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习作兴趣与习作欲望。因此,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互批互改,不仅可以从别人的进步与缺陷中,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二、研究内容:
小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实践研究中,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批改、研习、阅读他人的作文过程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一)、以典型性的范批,明确批改的方法。
(二)、师生互批相结合。(自我批改、小组讨论批改、教师批改相结合)
1、自我批改:自改就是要求学生在誊写习作以后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字、词到病句的修改,也可以是段与篇的修改,学生很容易做到,收效很大。
2.小组讨论批改:由于学生写作水平,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小组互相讨论批改更有利于全组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可以根据习作水平不同组成3~4人的小组,批改这一小组同学的习作。自己读习作,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提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最后由一人执笔将小组的意见写到习作批改栏中。这样的批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一次能力的提高。
3.教师批改:学生批改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检查互批结果,对互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纠正,保证批改的质量,是教师批改的主要任务。
(三)二次批改
学生拿到师生批阅过的作文,读批改,也应纳入作文的后续要求。学生结合老师、同学的批语再读作文,对作文进行再次修改,这样一篇作文训练才算完成。学生的作文修改后,教师对学生的做法,给予鼓励、肯定,激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习惯。
全班的作文都向每一个同学开放,人人都可以翻阅,当然也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作文,不通顺的句子,甚至是一个片段。
三、研究方法
1、行动法: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具体的行动进行实践、研究。
2、案例研究法:个案分析,便于针对性地研究。
3、文献研究法:学习本课题相关基础理论,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分析。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4.3-----2014.7)
对平时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确立研究课题,对课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价值性进行论证;完成课题计划和申报表,向有关部门进行申报。
(二)实施阶段(2014.9------2015.9)
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如合作学习策略、掌握学习策略。专心研读教育专著《爱弥儿》、《爱的教育》、《给教师的建议》、《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借鉴先进经验,保证课题实验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根据课题方案,切实进行课题操作活动。根据实践情况和需要,对课题方案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从本课题研究的角度注重个例研究,学习吸收先进实践经验。
(三)总结阶段(2015.9——2015.12)
根据实际情况,撰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在实践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整理有效的个案、互批的方法,撰写相关的论文等,进行交流研讨,及时总结经验。并对实验过程中的新问题作细致分析。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准备阶段成果:研究方案
实验阶段成果:研究案例
汇编学生资料 终结阶段成果:研究课题报告
六.课题参与者 组长:董立燕
组员:桑晓洁
王忠霞
袁立静 马翠玲 李娜 陈娜 杲琪 盖婷婷 刘义玲 七.课题研究对象
二年级五班
二年级六班
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 篇六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领域也正经历着最深刻的变革,为了人的发展,突出人的主体性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取向。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不能和谐地发展,所培养的人才缺少自主精神、创新精神。然而,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很多教师已转变或正在转变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已意识到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体作用。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已不会学习,习惯了教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教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教育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另一种表现就是教师对学生关心过度,害怕学生学不好,对学生扶的多,放的少,对学生是“他主”地方太多,“自主”地方太少,不相信学生,教师“一言堂”。或者是对学生“严格”要求过分,学生的自主权利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观愿望,也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和不会学习。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把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把课堂上少数学生参与转移到鼓励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学会学习”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理论依据
1、现代学习理论认为:(1)学生的学习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2)学校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才会源源不断。
2、新的课程观要求: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
(1)通过研究,确实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2)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策略性地学习;
(3)通过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4)通过该课题研究,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要求。
研究的意义: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又为新课程提出的改变学习方式丰富了一定的理论。
四、研究的内容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至于跟踪研究。
2、经验总结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总结出先进的经验,把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学习、实践、总结、完善、再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创新。
3、对比实验法:有明确的实验目的,确立实验参照对象。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收集有关信息。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
六、研究步骤 主要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3—2010.4)
认真填写“个人课题”申报表,撰写“个人课题”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4—2010.11)
依据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
(1)学习理论并运用有关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2)分析实验过程情况,完善方案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12)
(1)进行课题实验的总结、反思
(2)搜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七、研究过程与收获
(一)从情感意志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1、营造民主、和谐、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小学阶段是孩子张扬个性的时期,我们教师应当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正确引导,为学生创设属于自己的空间。首先,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善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在班集体中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说与别人不一样的话,不人云亦云,允许学生不举手直接参与讨论发言。还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主说话的空间。探讨问题时,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经常开展师生间、学生间、大组间、小组间的交流、讨论、争论,让学生自由地去想、自由地去问、自由地去说,让各种观点汇合、碰撞。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必须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去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去无所顾忌地思考探索,去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
因此,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师生关系的核心是要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劣之分,要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那么,我们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放下老师架子做学生的朋友,用亲切的动作、神态、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去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去思维。这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倡导互助互爱互学的生生关系。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因素不同,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出较大的差距。但是,学生又作为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扣住这一要素,利用好他们之间的差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同伴身上出现错误是很自然的现象,教育他们不仅不能互相轻视、嘲讽、还要学会耐心听取别人的谈话,更要真诚的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处处感到心理安全与自由,时时体会到来自老师和同伴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团结合作,主动帮助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能主动与他人共同探究学习中的问题,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引发内驱力,激发自主学习的信心
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唤起和保护学生的自尊、让他们体会到被信任的感觉,从而产生自豪感、上进心,建立起自尊、自信、自强,成为推动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实验中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一颗博爱心,面向全体,承认差异;二是要有宽容心,要理性对待那些惹是生非、调皮捣蛋、撒谎成性、好做小动作的学生,要用符合儿童心理的科学方法去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完善自我;三是必须有耐心,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辅导,力争使他们逐步前进,稳步提高。而且,要从学生自身因素做起,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教育,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指导学生在不同时期制定好自我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
3、锻炼意志力,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
要想学生坚持自主学习,就必须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但能坚持自学和课前预习,迅速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而且会有很强的探索精神。反之,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力弱,学习情绪也低落,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感受不深,进步缓慢,学习效率低下。为此,在研究中首先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习惯。即预习复习习惯、专心听讲习惯、独立作业习惯、探索研讨习惯、积累资料习惯。如针对预习和复习,引导学生做到四会:一是会有计划、有目的的主动学习或预习有关知识;二是会做学习记录、知识理解与否都要有明显的记号;三是会熟练运用工具书,进行相关联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和课外阅读;四是会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开展持久性学习活动。这几方面配合是否做到位,对学习效果影响非常大。为此,调动身边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家长共同做好督导工作,定期联系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教育与引导,逐步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形成持久的自主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从方法措施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进行“自主学法”指导
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总结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具体做法是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课后有“学法”总结。实验中,更要关注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仅靠自己还不会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实验时,力争做到在建构新知识时,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的方法;在复习时教给学生归类、整理、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在出现错误时教给学生纠正、反思的方法。学习指导方法很多,还可以结合班级实际,灵活运用教法传授学法。学期末评选“自主学习小主人”。条件是:爱学、会学、主动学、有创造性、有毅力、学习效果好、团结协作好等。
2、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努力创设适宜而新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一是创设专题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即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一段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专题性学习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如“成语趣话”、“错字门诊”、“古诗积累”、“佳作赏析”、“即兴演讲”、“制作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科内容,又充实了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进而产生“不由自主”的自主学习活动,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二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参与接受信息,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会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直观生动地对学生心理“催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运用评价策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管理能力
自主学习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教师、学生或同学之间对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有调整和指导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可以采取各种正规或非正规的评价方法。实验中,根据年级学生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自主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查。评价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程度、参与能力的增强与提高。如高年级具体的评价指标:
1、学习目标明确,有强烈的求知欲,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2、有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竞争向前的自信和意志力。
3、有积极探索,敢于质疑,创新的精神。
4、形成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优良思维品质。
5、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适当的调控。
6、能有计划、有目标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习惯。
7、能积极地参与实践,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显然,通过评价策略的科学应用,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表现和学习能力做出评价,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且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从而修正自己的方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另外,还要提供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天性活泼开朗,顽皮好动,喜爱集体生活,已具备一定的生活实践能力。若把这些来自于学生的问题,放回于学生之中,鼓励他们去自主解决,就一定会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我成立学习互助组、采用“轮流值周,人人当班委、当学习组长、当小老师”这一自我教育形式。
(四)研究的收获
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能主动去选择一些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积极地投入,丰富了自身内涵,提高了自身素质。教师在实验中,积极阅读教育专著,注意对各种关于自主学习方面的资料收集,实现资源共享,使自己对教育科研工作充满浓厚的兴趣,促进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存在的问题及以后打算
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 篇七
一、认真分析新旧教材的差异, 把握新教材实验编排的意图
从教材对比与教学实践中发现, 新老教材 (上海出版) 有以下差异:
1.实验类型与数量差异 (附下表) :
2.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的不同:例如蜡烛燃烧实验, 新教材实验步骤清晰、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内容具体、记录方法 (表格式) 得当。
3.[活动与探究]实验的差异。
a.探究的程序不同:例如碳酸氢铵分解实验;老教材编排的程序—发现问题 (化肥变少) —观察实验思考—得出结论;新教材编排的程序—发现问题 (化肥变少) —学生探讨提出假设—根据讨论得到的信息证实假设—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 —联想推理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 新教材如此编排意图是便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b.实验装置 不同 :新教材实 验装置突 出绿色化 、安全化、微型化, 如粉尘实验。
c.实验步骤不同:新教材更显示步骤简易化, 如溶液的酸碱性实验:在同一块点滴板中一步进行实验, 便于观察、比较、归纳。
二、认真把握好新旧教材的变化, 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
从上述实验教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九年级化学实验编排的变化, 不论是数量的增多, 还是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实验的差异, 其编排意图就是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如何培养呢?
(一) 抓好开端, 激发兴趣, 培养自主实验的主观愿望。
九年级是开设化学实验的第一阶段, 许多学生都把学好化学, 成为化学发明科学家当做美好愿望。但是, 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危害性, 一定程度上难免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使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科, 继而产生可望而不可及的想法。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新教材的实验内容, 设置问题和悬念, 因势利导, 抓好开端, 激发兴趣, 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 笔者认为激趣教学法十分巧妙, 教学效果很好。其做法是:一开始上课, 教师就设置问题的悬念:用三个有盖的玻璃杯分别装上无色的石灰水、白醋、酚酞试液三种物质, 摆放在讲台上, 让学生猜猜这里边装的是什么?学生一看, 回答:“是水。”老师故作神秘地说:“都认为是水吗? ”同学们满怀好奇, 接着老师把白醋端给学生闻一闻, 学生一闻就知道是醋, 学习热情高涨;再接着老师往无色溶液 (石灰水) 中滴加两滴另一种无色溶液 (酚酞) , 一下变红了;再次滴加数滴第三种无色溶液 (白醋) , 红色又消失了, 学生看后惊讶不已:“怎么会是这样的? ”这时已把学生的情绪推到了高潮。此时, 老师就因势利导: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 就要学习化学, 积极参与化学实验, 学习化学就是这么有趣, 在化学实验变化中会产生千奇百怪的现象:如发光、发热、生成新的物质, 十分壮观, 偶尔也会有爆炸、燃烧, 产生有毒物质的实验, 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无需畏惧。化学知识就是在千奇百怪的实验变化中, 通过自主实验, 经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学到的。同学们听后点点头, 领会了老师的用意。如此开端,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 消除了畏惧心理, 又为学习加热碳酸氢铵实验做了铺垫, 调动了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抓实训练、形成技能, 培养自主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九年级新教材突出的特点就是实验比较多。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除保留旧教材的实验数量外, 又增编了8个基础实验, 其宗旨是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抓实训练, 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实验技能。其策略是:
1.教师应扎扎实实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重点是体现示范性和引导性, 教师应注意演示实验时速度不能太快, 要有利于学生模仿, 但此类实验多是由教师在讲台上完成, 可见度较差, 要让学生真正观察清楚实验现象, 演示时建议教师采取以下方法:
(1) 实物展台实况转播:将实验放到实物展台上, 对实验进行放大, 也可将实物展台的视频镜头调整成实况转播形式, 将实验过程展示在大屏幕上, 而且可以进行细部观察, 实验效果好。
(2) 实验与视频相补充:就是实验做完后, 配合多媒体将实验视频再放一遍。
(3) 与学生实验相配合:即在教师演示完成下, 让学生进行模仿实验。
2.基础实验教学要将大部分时间给学生自己进行操作、体会和训练, 实验前的教学一定要有针对性和适当性, 切忌过多和过长地讲解, 以免影响教学有效性。
3.适当地安排重复实验, 让学生经过多次训练, 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
4.教师可安排如趣味性实验、实验竞赛、实验考试等多种形式, 增强训练的趣味性, 优化训练效果。
(三) 抓紧创新, 改进实验, 培养自主实验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 鼓励学生通过改进实验, 大胆设计和创新实验, 自制实验仪器用品是发展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如蜡烛燃烧———焰心部分的探究实验:课本中是取一小段粗玻璃管置于火焰中, 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白焰”说明火焰中存在石蜡蒸汽, 这一实验并没有验证蜡烛的主要成分和颜色 (白色) , 也没有验证石蜡蒸汽可以燃烧;初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 实验中他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提出问题 (如什么物质可以燃烧, 五颜六色的蜡烛主要成分是什么, 是什么颜色, 燃烧后变成什么) 。教师若能充分利用废旧物品, 引导学生创新多问, 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多问几个为什么, 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验证各种颜色的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蜡烛火焰焰心有石蜡蒸汽, 石蜡蒸汽可以燃烧, 则此实验的说服力倍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实验前, 教师提前布置学生收集废旧物品:注射器、白色玻璃小药瓶 (装注射药品的) 烧剩的不同颜色的蜡烛、T型管等。当完成用玻璃管引出“白烟”说明火焰中存在的石蜡蒸汽实验后, 教师立刻随机引导:除上述实验方法“引出白焰”说出火焰中存在石蜡蒸汽外, 你能否利用自己收集的用品和仪器 (小药瓶、T型管、注射器等) 想出别的办法验证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 (什么物质能燃烧,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什么颜色, 等等) 吗?此时学生思维活跃, 都积极开动脑筋, 大胆动手, 结果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很好:方法一:点燃蜡烛将T型管插入焰心部分, 下端管口伸入小药瓶中, 小药瓶中加入少量水, 且T型管下端距离小药瓶中液面0.5cm, 在T型管中可以明显看到白焰, 到T型管另一端白焰很少或已凝固, 可以将T型管迅速移走, 在移走的同时, 可以看到在插入焰心的T型管一端产生明亮的火焰, 在小药瓶的水面上有一层白色的蜡膜, 证明石蜡是白色的, 石蜡蒸汽可以燃烧。方法二:点燃蜡烛, 用注射器将蜡烛火焰焰心中的石蒸蒸汽慢慢吸入, 可以明显看到注射器中有白焰, 立刻又将白焰推出对准蜡烛火焰点燃, 可以明显看到白焰燃烧的火焰, 并且吸入白焰冷却后, 可以在注射器中看到有白色石蜡固体, 或将注射器中的白焰对准小药瓶中的冷水推出, 便可以在水面上看到白色的石蜡膜, 证明石蜡是白色的, 石蜡蒸汽可以燃烧。如此创新设计的实验, 装置简便、微型、环保、安全、便于操作, 适合学生分组探究及进行家庭小实验。同时, 学生经过收集、设计、实验等一系列独立思考活动, 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8.《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 篇八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课堂;自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97-01
作为一门自然属性学科,实验实践与学习认知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些都是学习物理必不可少的方法,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思考、自行动手,从实验中获得一些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 兴趣,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自主动手实验,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循循善诱,自主观察
初中作为物理教学的初始时期,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课堂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也就是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将学生逐渐引入实验课堂,使学生感受到神奇的实验现象,能够在好奇心、求知欲的带动下进行主动观察、思考。在物理的第一节课,教师可以先不直接进入章节知识的学习, 而是先对学生做一些引导,为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却未曾引起深入思考的实例,或者为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 产生好奇心,进入自主观察的状态。例如:课前开场白: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过这样的现象:寒冷的冬天早上窗户上会结霜,而夏季却没有;我们双手摩擦会感到手 立刻很暖和,当我们摆动一下钥匙链,钥匙链却能持续运动一段时间等等。听了教师的话,学生不是联想、回忆,就是主动进行操作,一些学生禁不住主动去尝试、操作与实验,纷纷搓起手来,或拿出 了钥匙链,不停地摆动,这些都体现了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学生产生的自主操作与自主观察的欲望。
二、初中物理科学实验课堂要以科学探究为前提
科学探究为前提的物理实验教学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物理 实验教学观,让学生更能够深刻地理解到物理的魅力所在。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要将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后,衍生出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和探究方法,这一点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以物理教材为载体,在实验的过程中注重科学,依赖科学,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探究方法,从而具备物理的自主应用能力,现阶段的学生探究活动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实验活动是大相径庭的,现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自主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指导,而是要给出操作的程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研究方法,然后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这才能够保证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例如在教师进行大气压强测定的实验教学时,教师要颠覆传统意义上看挂图或者是录像的实验教学方法,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并且在探究的基础上对压强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教师可以有一个如下的教学设计:(1)明确压强的定义式;(2)提出关于压强的测量问题;(3)引导学生关于压强测量的方式;(4)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进行压强数据的测量;(5)要求学生给 出一个测量方案;(6)验证学生的方案;(7)让学生进行方案的最终完善与敲定。这一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在科学探究的指导下进行的物理实验自主探究,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托里拆利实验结论的明确,学生的吸收与理解会更好。这样的自主实验科学探究前提下的指导能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锻炼和提高,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引导,自主思考
物理学习的过程就是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这其中必然涉及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思考的模式,具體的操作方法体现在: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教师可以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实验 现象等,并为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来回答相关的实验问题。例如:在学习“压力、压强”这一知识项目时,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形象逼真的实验方法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如:将一枚鸡蛋握在手中,鸡蛋不会碎,然而,当用一根手指甲用力敲打鸡蛋时,鸡蛋却出现了破碎的痕迹。在学习“大气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亲自操作水杯吸纸片的实验,让学生亲眼见识到装有水的水杯倒立时,下面的硬纸板依然能紧附,不脱离。在学生观察了这一系列的实验过程后,教师可以针对实验过程提出问题,例如:怎样用压力压强知识来解释鸡蛋现象?水杯倒立的实验是怎样说明大气压问题的?让学生结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再利用所学知识来逐步展开、逐步解答,这其中就是对学生自主观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以此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养成科学的物理学习习惯,收获良好的物理学习效果。
四、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
在物理实验课的分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学习将会事半功倍。例如在《简单电路连接》的探究过程中:第一,让学生按照两盏灯都亮的要求将现有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然后教师从众多电路中选出几个类似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比较归纳出其相同之处,总结之后得出电路的“串联”这一连接方法。第二, 要求学生改变电路,使得只让一盏灯亮而另一盏灯不亮。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分析、探究,寻找出电路连接方法。这样,有的学生就会成功连接出“并联”电路,而有的学生就会连接成短路电路导致其中一盏灯不 亮。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电路与串联电路有区别。通过讨论与实践操作,大家发现用这两种电路都可只让一盏灯亮,另一盏灯不亮,得出电路并联和电路的短路连接方法。
五、结语
9.《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 篇九
实验小学
刘梅
在这一年里。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新教材和新教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努力做一位好教师
本人热爱本职工作,教书育人。语文教学工作量大,备课任务重,作业批改量大;教材是新的,作文、讲义、练习、周记都要批改,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
二、开展教学研究,提高业务素质
本学期特点是继续使用新教材,在学校、年级的指导帮助下,我积极开展了教研活动,实行集体备课制,互相听评课。开学初,学校便举行校自主、合作、探究课题比赛,参加了比赛,组成员积极听课。除了互相听课外,还利用比赛,认真听好每一节课,收益很大。而且力争上好课题最佳课,校级课题研究课,本学期听课都在15节以上,有的达25多节,同时参加了校课题培训。
三、组织丰富多采的活动,树立大语文观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本着“扎扎实实打基础,认认真真搞训练”的原则,除上好语文课以外,我还组织了以下活动:
1、坚持课堂三分钟演讲,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开展了即席作文比赛活动,评选出了优秀文章。
3、组织学生搞好两次黑板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掘了学生的潜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学校和年级的好评。
4、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余时间学习微机的使用,效果很好。
10.《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 篇十
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桦甸市站前小学
2013年10月
《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
课题结题申请报告
桦甸市站前小学课题组
吉林市课题领导小组:
由站前小学共45人参与的《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科研课题,自2011年3月启动至今已近3年,课题组成员围绕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目前,我们的研究已达到研究方案预定目标和任务,特向市教育学会、教科所申请结题,现就本课题做如下结题报告:
1、实践成果
(1)对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适应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
二是教师掌握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增强,提升了实施素质教育和参与课改的本领。
三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课题组成员魏志刚、李玉芹等优秀教师先后在区优质课赛讲中获特、一、二等奖,崔绍鑫、李艳波、郝晶等教师在与我市期初备课辅导、青年教师大赛中均受好评。
(2)锻炼和培养了参与研究的教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课题组教师吴极、吕威、李楠、刘桂岚、王丽君等教师写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优秀案例和教学反思,其中发表和获奖的共计15篇。
(3)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教师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之成为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学生学习也就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潜在的主动探索意识获得释放,随之,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理论成果
(1)学生层面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学生学到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为今后发展而有价值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广阔天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摸索出,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这个主阵地尤为重要,利用好课堂的有效时间,使学生充分投入,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②倡导学生乐于探索学习知识;
③倡导学生勤于动手发现问题。
(2)教师层面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充分的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是关键所在,作为教师层面,我们也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我们摸索出的方法是:
①要把“尊重”带进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② 要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同学都享受成功的体验;
③ 要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善学、巧学和乐学。
经过三年来的努力探索,我们各个学科的课堂均有了不同层度的改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大提升,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兴趣浓厚了,大胆举手发言的多了,课前、课后主动探索的也多了,学习效果也有了好转,成绩也有了提高。当然,课堂教学工作任重道远,今后我们将会不断实践完善,丰富深化数学课堂教学。
现申请吉林市课题领导小组鉴定。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
站前小学《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研究》课题组
撰写人:兰靖
1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化学实验 问题情况 多元评价体系 自主探究能力
一、前言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从而寻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笔者试着从以下几点来论述,愿与各位同仁一起商榷。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将问题情境教学法引入课堂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让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空间。如,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挤入水后形成红色的喷泉,是因为外界大气压未变,但事先用胶头滴管挤入的水使部分氨气溶解,从而圆底烧瓶里边的压强降低,形成了内外压强差,把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促使里边的氨气溶解形成喷泉。溶液变红,说明氨气与水生成了碱性物质,使酚酞变红。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注意全面观察,才能清晰地感知化学现象,才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含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也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方式,以探究性学习方法为核心,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实践,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形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练习,久之会熟能生巧。同时,我们要教育学生学会读书,建议学生养成课前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了解新课知识中的难点、重点、疑点,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发现新的问题,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总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懈地追求,努力去探索、实践和总结,以使每个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将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
四、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发展才智的天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要克服各种困难,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活动,让探究走进生活,扩展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组织学生收集雨水样本并测定其pH,确定是否出现酸雨,查阅当地环保资料,了解是否出现过酸雨,酸雨出现的频率,探讨发生的可能原因。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总之,开展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科学素养的多元评价体系”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评价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能有效地检查和促进教和学。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注意评价要多元化,不要单一,要学会从多方面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的体验和参与、主动探究的意识、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方法的获取等方面。从评价中可以了解学生对相关化学理论、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从中发现学生思维方法、实验技巧、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表现。同时,师生一起参与评价,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信任,体现了新课程的民主、平等精神,能够激起课堂火花。总之,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运用和发挥好评价的作用和功能,使得评价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使得评价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相得益彰。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我们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重视科学实验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以发展的眼光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指导科学实验操作,提升学生化学综合素质,更好地推进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徐泓.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0).
[2]唐晓菲.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现代阅读,2011(17).
[3]李定叶.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2011(01) .
1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 篇十二
一、实验室开放的形式
(一) 创新项目开放
科技创新开放模式应面向年级学生, 内容包括学生选修创新实验、参与科研课题小组活动、自选课题研究等。学院应积极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 如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比赛和活动。这样不仅增大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同时有效扩大了实验室开放范围。对于一些科研工作和相关课题来说, 老师和学生在实验室探讨, 学生能更好吸收指导教师的思想精髓。老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或相关课题时, 更易在实际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想法以达到更精准。这样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 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 实验教学开放
实验教学开放模式从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特点出发, 在保证实验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丰富实验内容, 增设实验室项目, 进而建立实验项目模块。实验过程由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由教师指导实现部分开放模式, 突破了传统封闭式实验教学的限制, 形成一种动态、自主、多元、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并且这样做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并且有效调节学时数和经费的限制。
(三) 实验准备室的开放
让学生亲手参与他们并不熟悉的实验前期预备工作, 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实验操作需要的物品, 从最简单的洗涤、消毒灭菌到配制试剂等过程, 使学生了解前期准备工作的严谨和辛苦, 认识到前期准备对于实验效果的重要性,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 实验学术交流平台开放
实验学术交流平台开放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学术性交流, 开展有关新技术、新方法的探讨会, 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更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 营造良好的创新学术氛围, 为学生参加各学科的科技竞赛、优秀论文评选提供实践场地和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实验室开放的管理
开放式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来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行。例如, 实验室开放了, 实验所用的物品和器材消耗势必会增大, 经费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规范起来, 这样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模式就会越来越正规。
(一) 健全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学校应制定更全面的管理制度, 建立一整套较完整的开放性实验室工作流程。使实验室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面向学生开放, 明确分工, 做到人尽其职, 且对学生申报的实验项目定期进行解体检查。例如, 禁止使用实验室的器皿盛装食物;实验室工作台面应保持水平和无渗漏, 墙壁和地面应当光滑和容易清洗;随时保持实验室卫生, 不得乱扔纸屑等杂物;实验室布局要合理等。
(二) 开发网上预约管理系统
“开放性实验室网上预约管理系统”是实验室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出现将使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和高效化。在系统中由管理员掌控总的实验室分配与登记, 学生可自主选择时间、预约相应的实验室, 并进行登记和签到。该系统可方便统计学生预约情况, 更方便安排好实验时间, 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具体实施与操作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三、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
(一) 实验室的安全问题
实验室安全包括实验室器材、物品和学生自身安全两大方面。大幅度学生流动会造成实验室安全得不到保障, 怎样健全管理、加强保护、提高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关注与重视成为一大难题。
(二) 实验经费的问题
大量学生对实验室的利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却也大大增加了实验器械的消耗率。同时, 更多的科研项目的开展增加了对实验经费的要求, 资金是每一项实验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将会是又一大挑战。
四、实验室开放的优势
(一) 打破传统,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
当资源相对短缺或者课程繁重时, 封闭式管理无论从实验教学质量, 还是从实验管理效率上都存在不足。传统的实验采用了灌输式的方法, 学生则“照葫芦画瓢”单纯模仿指导教师的示教。这种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多本科医学生在调查中反应, 现有的实验教学无创新, 枯燥, 实验课程太少, 实验时间不够。通过实验室开放, 确实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有力措施。
(二) 发挥潜能,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可使学生接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从实验准备到实验结束, 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 利用实验室的条件, 自行提出实验目的、步骤、方法, 并去完成。这样一来, 能够充分锻炼大学生的领导能力、自立自强, 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指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使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互帮互助、通力合作, 确保实验顺利完成,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 合理运用, 提升实验室资源利用率
实验室开放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同时使实验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最大程度发挥了实验室教学资源的整体效益。
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基于实验管理系统来开展的, 是科技发展的新事物。它的探索具有必要性, 实践上具有可行性。实验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能深化理论知识, 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所以, 在学生整个医学课程学习中乃至整个职业生涯中, 实验室开放都占据了重要位置。总之, 实验室开放是一项长期并且有意义的工作, 还需要我们去重点思考, 去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谭斯品, 张顺科, 曾庆仁, 孙科柱.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探索——以中南大学基础医学实验室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2, 3 (2) :87-89.
[2]赵进, 芦燕青, 孙晓明.基础医学类教学实验室的开放与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1) :100-101.
[3]何兴新, 沈卫星, 樊耀, 孙敏.医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研究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 2013, 15 (11) :1021-1023.
[4]赵善民, 何显教, 晋玲.实施开放实验室教学, 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10, 12 (12) :1191-1193.
[5]邓志敏, 伍吉云.基础医学实验室开放的建设及管理初探[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17) :2186-2187.
[6]林兴, 韦锦斌, 黄建春, 黄仁彬.基础医学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4) :245-246.
[7]黄彦峰, 晋玲, 赵善民.机能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 10 (3) :350-352.
1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 篇十三
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现状及原因简析
教师在课堂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座位上静静地听,教师问,学生答已成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陷入了学习被动、缺乏独立思考、综合素质难以提高的困境。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改变这种状况的要求,明确提出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解当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现状,我对我校八年级、九年级的学生作了问卷调查,下发问卷调查表424份,回收411份,回收率96.93%,调查结果如下表:
以上数据说明当前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老师有布置预习任务就预习,没布置就不主动探究学习,或有盲目预习,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依赖的心理。二是物理教师没有重视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教学中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研究
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也是一种长期养成的习惯。为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物理教学中应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1.改进课前预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许多教师都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但并没有规定明确的目标,致使学生预习时走马观花,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效果也不明显。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要改变那种预习无目标的`状态,将预习目标设计成导学提纲,做到明确预习的时间、内容、方法、要求、教师检测的方法等,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如,讲《物体的沉与浮》这一节时,就要在课前规定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提前布置预习的目标,将书中的基础知识问题化,就以煮饺子为例,教师要让学生课前观察家里煮饺子的过程,设计学生探究的问题:“饺子为什么刚进锅时沉下去”“为什么煮熟后的饺子会浮起来”“怎样缩短饺子煮熟的时间”“要节省煮饺子所使用的燃料,应怎样操作”等等,学生带着导学案中明确的目标去自主探究学习,不但能提高他们对浮力知识的理解,同时能使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
2.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堂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渠道,要使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更多地采用发现式、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依据奥斯本创立的“列举一览表”法引导学生从以下9个方面进行自主探究学习。(1)能否他用(其他作用或用途);(2)能否借用(借用其他原理或方法达到目的);(3)能否改变(颜色、形状、状态等改变);(4)能否扩大(扩大或增加某些因素);(5)能否缩小(缩小或去掉某些因素);(6)能否代用(用其他方法或器材等);(7)能否调整(调整布局或顺序等);(8)能否颠倒(上、下或左、右等颠倒);(9)能否组合(不同部件、功能或原理等)
如,在学习《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可据上述九项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1)凸透镜除作放大镜外,有无其他用途;(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其他镜子是否有此作用;(3)根据需要可否将凸透镜做成其他形状;(4)凸透镜所成的像能否增大;(5)凸透镜所成的像能否缩小;(6)凸透镜一般用玻璃做成,能否用其他材料制作;(7)凸透镜的焦距可否调整;(8)凸透镜能否实像变成虚像;(9)凸透镜可否与其他元件组合。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合作协调发展,在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学习机会的同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的共同认识,反过来群体的行为也将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
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构造、制成原理、使用方法、实验步骤、现象和结果进行思考,要在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的产生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得到的数据应该如何处理”“如果条件改变了,结果会怎样”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如,学习学习《温度计》这一节时,让学生认真观察体温计后,引导他们去探究:“体温计为什么要做成三棱形”“它为什么没有零刻度线”“它的内径有一处弯曲有什么作用”等等。在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前,引导学生思考“体温计离开人体的读数后温度会下降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实验结果和你的猜想吻合吗”等。这样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进行猜相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等环节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4.改革课外作业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比过去更加强调物理知识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更加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改革课外作业的布置模式,除了布置练习册上常规的巩固作业外,还应布置一些课外探究性的作业,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如,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电热水壶,在学完《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节后,可布置这样的探究作业:(1)观察电热水壶上张贴的铭牌,记录它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容量;(2)晚饭后烧开一壶水和早晨烧开一壶水所用的时间相等吗?如果不相等,为什么?在下一节上课时,教师分小组展示他们的探究结果,并及时反馈、点评、改进,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生活中形成,在实践中提高。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物理教师要改变“大统一”模式化的教学,要改进预习、上课、实验、作业布置等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徐祥宝。对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J]。物理教师,(3)。
[3]王晶莹,郭玉英。中美高中物理教师对探究教学认识的比较研究[J]。教育学报,(3)。
1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 篇十四
镇赉县嘎什根第一小学
李黎明 邓申伟
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化,教师已由原始的教育者和领导者转变成了学习的参与者。而学生也由被动学习逐渐向自主学习转变。而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就摆在了每一位教师面前,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教学中提倡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的学习将由被动的接受的、独立学习向有计划、探究式、合作学习转变,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这些方面的变化,势必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转变。由单一的听、写向自主学习转变,而学生学习品质的方法也值得每一位教师去研究,这一系列的转化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自主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教师的责任在于创设各种条件,给予学生点拨、引导、激励、激发内心深处的学习愿望。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改变,要求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有所感受、有所发展,使学生在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下善于与他人合作,要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自主学习从根本上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这一点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以及自主获得的成功。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新奇、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感到知识有趣,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提出:“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不仅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教学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我们目前的教师虽然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教材变动和考试制度还没有完全改善。这就需要我们传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学生主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自主学习的品质表现。因为一个人一生中大部分知识来自自学,他如果没有一种主动克服困难的精神,是一定学不好知识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放手把问题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包办、不提示,学生能解决的,教师不作为知识的权威,要让学生主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的探索研究,努力寻找到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出各种问题和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理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生动的故事氛围和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急切心理,促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这样,就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题是学会思考的源泉,一个好的问题能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人的思维要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发展。如教学中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多个不同的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答案,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至少也能得到其中一个。因此,教师的问题涉及应该具有开发性,这样做可以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多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凸现出来。因此,只有通过开放性的提问才能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真正学会如何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怎样学习的人。”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由此可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有助于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自信和动力,从而更加自主的探究新知。教学永远是一个统一体,教学和**是教学活动统一体的两个侧面。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以方法示范,引导学生获得优秀的学习方法。
1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 篇十五
一、初中政治教学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概述
传统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体。这种教学过程即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知识传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往往不会过多思考,许多知识点都是按老师所说照搬到笔记本上,时间久了,政治就是死记硬背的观念就出现了。随着课程的改革,政治越来越贴近日常生活,教师的讲述会夹带过多的个人主观情绪。这时就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带着政治课本中的观点返回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答案,从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这个时代政治学习的重点,也是政治学习环节中相当重要的内容。
二、当前初中政治教育现状
(1)政治教育刻板乏味。很多初中学校只注意学校升学率, 片面地追求考试分数,这种应试教育只要求学生牢记所学课文, 对其中蕴含道理一概忽视,同时也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起到了扼杀作用。政治教育作为当下品德教育的核心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心理的构建,以及“三观”的正确认识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下的政治课教学中,个别教师所教的政治课严重脱离生活,让学生认为政治与自己关系疏远,甚至与自己无关。总体来说,政治传播的有效性远不如微博、网络、电视等,这对政治所给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是相当不利的。同时,也对初中生的内心造成了干扰。政治的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政治课本身不重视,进而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很不利。
(2)学生对于政治教育缺乏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然而长久以来,政治教学就成为教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的形式。教师教授过程中对政治本身所蕴含的哲理性问题很少提及,几乎都是直接照搬课文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学习激情、学习延展和学习的例子,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就会呈现大幅度下降的状况。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的政治教材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忽视联系教材,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与新课标课本期望的不相符,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挖掘教材内容。在初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导入实际例子,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挖掘教材内容,使得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尽量多样化,恰当地引入教学实例。这样,能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得。另外,教师对教材应当有着细致入微的了解,将有效的方法把学生容易接受的新鲜事物引入课堂之中,从而在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进行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课外教学内容多样。政治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解决日常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对已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并进行知识梳理,最终做到巩固加深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通过习题练习,分析社会现象, 使得所学知识能够最大程度上学以致用。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从内心得到道德的熏陶。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可将学生日常作业, 由书面作业改为活动作业。比如给父母洗脚,去敬老院等活动。 这些作业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有着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其谛。这样既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又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开阔了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每周进行一次道德素质记录,利用周末时间到大街上记录发生的优良道德素质和不良社会风气,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分析讨论。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只有提出问题,学生才会去想解决的途径。同时,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很大程度上要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有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敢于思考,才能得到知识的真谛。如果学生没有真正的自主思考,即使学会知识也经不起推敲。例如,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只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对学习只是空洞的认知。这时,教师不妨让学生自己去做做家庭劳动,随后与日常谚语相比较,看看是否与所学知识相同。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这充分说明,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堂讨论和单独思考的环节,让学生借助想象和讨论解决问题。
1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 篇十六
[关键词] 高等院校;实验室;开放管理;自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3-112-02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渗透,人们对素质教育愈加重视。高等院校的实验室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还是教师从事科研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领域,它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拓宽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方面起重要作用[1-2]。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水平与日俱增,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改变传统培养方式和理念,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使得新形势下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以发挥。
1 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
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建设规模直接反映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3],也就是说,一个学校怎么样,发展的好不好,通过参观其实验室可以一目了然,小小的实验室有一叶知秋的功能。
1.1 何谓开放式管理
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只有在实验课的时候实验室开放,业余时间包括节假日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很少或没有,导致大量仪器设备闲置,利用率偏低,积极性无从发挥。在自作类型实验课时,由于实验以组为单位,用品不能照顾到每个同学,大多数学生没有动手机会,只能观看或辅助实验,没有创新类实验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很多高校近些年开始推广实验室开放管理,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地培养其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开放式管理依托的条件
如何让开放实验室在最大程度上被广泛利用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下列因素如:严格但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丰富多彩但简便易行且富于挑战性的实验项目,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及先进的设备仪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4-6]。
1.2.1 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是一项庞大而繁琐的工作。只有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做起,建立健全每一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开放式实验室除建立普通实验室的制度,如:出入库制度、仪器设备使用制度、仪器设备借用制度以外,还应该建立完善其他制度,如:开放实验室学生出入登记制度、实验防火安全制度、仪器设备运行制度、实验用品消耗记录等。明确学生使用开放式实验室的责任与义务,做到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保证开放式实验室安全运行。
1.2.2 开放式实验室的师资队伍 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开放式实验室高效、安全运转的保证。目前,高校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不平衡、实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实验教师流失情况严重等因素,使开放性实验室不能够达到有效的运转。因此,高等院校应重视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教师地位和待遇,防止实验教师流失,从而保证开放式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行。
1.3 开放式管理意义
1.3.1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21世纪的人才模式更强调的是能力发挥的综合性和全方位性,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仅仅是感官上的,其正确与否需待实验实践中的检验与验证,通过手脑运行,使得来源于实验的理论得以充实稳定,对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发挥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7]。开放式实验室可以弥补高校实验教学的不足。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验任务以外,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已学知识基础上开展实验,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达到加深理论知识并活学活用的效果。
1.3.2 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 开放式的实验让大多数学生在参与中得到乐趣,对科研水平是一种提高和升华。理论上的内容再精彩,不经过实验加深也会模糊和淡忘。科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能否会学习,能够学习,自主学习的基础和源泉[8]。
2 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培养创新能力
2.1 多渠道开放式管理
产学研合作、访问学者交流、学术研讨会、交流培训、互换生等多渠道开放实验室。多方位的开放式模式是促进科技创新,增强实验室活力的重要前提[3]。
2.2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才能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水平。将责任划分到人,做到各负其责,避免责任不明确和相互推诿。建立规范的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制定实验室使用管理条例及学生实验准则,相关人员进出实验室进行登记,避免无关人员进出实验室引发安全事故,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9]。
2.3 重视实验室建设的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集实验、科研、技术研发等一体之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等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场所[10]。目前大多高等院校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以至于实验室发展迟缓。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注重科研人才的培养,因此院校必须摈弃传统观念,注重实验教学,重视实验室建设管理。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人员整体素质水平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高等院校在建设理论课同时也要对实验室改造和建设加大力度。公开招聘高学历人才进入实验室工作,但由于多年来实验教师地位待遇偏低,人员流动性大,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其整体素质水平,很难满足综合性学科实验的要求。因此实验队伍建设和整体素质提高函待解决。首先对新引进的实验人员进行培训,使之成为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验技能的实验师;其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选派优秀中青年实验人员到国内外学习研修,培养实验室队伍的中坚骨干力量;再次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和安家费,稳定实验人员队伍[2,11,12]。
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应对未来工作的重要素质,随着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未来各行各业的挑战和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良好的动手能力,清晰的思辨方法,敏捷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谐的团队精神和意识是未来科研工作者必备的,具备上述潜质就意味成功了一大半,培养高校学生科研能力和水平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孟昭霞.高校实验室创新性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202-205.
[2] 杨雪霞.对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7(2):62-63.
[3] 张金凤.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促进学科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8):236-239.
[4] 易黎.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223-225.
[5] 刁爱梅.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2):69-70.
[6] 张威,张晓伟,黄泳,等.多层次开放实验室 渐进式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298-300.
[7] 张科,马立香,雷维礼,等.接入网技术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227-229.
[8] 雷维礼,马立香.接入网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1-126.
[9] 韩春田.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89-191.
[10] 賴燕玲.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学科建设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6):27-30.
[11] 汤军,王贵勤,陈勤,等.谈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的精细化管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3):226-227.
[12] 郭志刚.对民办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2,4(9):134,18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方案】推荐阅读: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论文07-31
理科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12-18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08-25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8-14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07-15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07-23
高效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