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汽车运营行业发展现状与建议(精选10篇)
1.旅游汽车运营行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篇一
论文关键词:汽车工业 自主品牌 现状 品牌战略
论文摘要:中国加入WTO后,汽车业跨国巨头纷纷盯住了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合资品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都期待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战略是:培养自主品牌;激活原先品牌;加强技术研发,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汽车集约化之路;选择最优的发展模式。
加入WTO后,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经济贸易合作越来越广泛、深入。各国均想通过外贸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汽车工业则成为发达国家谋求这种需求的一个突破口。拥有较高品质的汽车品牌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无形中增加了该汽车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消费者购车时,在关注性价比的同时,还会关注品牌,这也正是欧、美、日汽车长期充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原因,外资品牌、合资品牌不断吞噬着我国汽车自主品牌,逐步使我国汽车品牌边缘化。
一、我国汽车品牌的现状及问题
1.竞争日趋激烈
外资品牌、合资品牌和自主创新品牌之间进行激烈角逐。自主品牌轿车厚积薄发,国内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21.7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67%。
2.市场需求结构发生改变
乘用车需求同期增幅大大超过轿车增幅,增速分别为4%和3.75%。20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发展势头都不错,但乘用车的市场需求更加大。
3.集约化趋势不断增强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大,不少重点企业的生产达到或接近了规模经济,因此产业集中有了明显提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产量占全国总销量的24.85%。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的汽车品牌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国外品牌,这类品牌都归跨国公司所有,国内合资企业只有使用权,一般是完全引进国外技术且主要是中外合资企业所生产的,这类为国产乘用车的主流。第二类是自主品牌,要么是完全掌握知识产权,要么是品牌上的自主,技术上仍为引进。
二、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都成为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1.品牌流失问题
我国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多是以合资企业为主,从车型引进,生产线设备采购,合资外方往往能够赚取全部利润的80%,由于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及出口销售渠道均需要依赖外方,使中国汽车企业在利益分配上丧失了话语权,我国成为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外资全方位控制我国汽车产业的格局如果不加以改变,中方只能在汽车产业中获取微薄的加工制造费用,而这点利润的获得还需要以资源耗费,环境污染为代价,中国要解决品牌问题迫在眉睫。
2.品牌老化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汽车工业开始大力发展,曾涌现过大量的汽车知名品牌,解放、红旗、东风等,但随着几十年来的发展,这些汽车品牌发展步伐较慢,无论是研发技术,还是车身整体流线均落后于世界同等水平,而这些都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开国元勋”,品牌老化问题渐渐成为制约这些汽车品牌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做好品牌延伸成为发展的首要问题。
3.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以轿车市场为例,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势头不错,但一直以来只是以中低档车销售为主,目前只有在5万元以下经济型轿车领域,自主品牌依然有很强的价格优势,至于自主品牌企业推出的10万元以上的中高级别轿车,虽然在同级别的车型中仍具有一定价格优势,但由于购买这一档轿车的消费者更看重品牌和技术,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很难转变为市场上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
4.汽车企业存在数量多,规模小、人才与资金匮乏问题
目前中国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多达100多家,全国有27个省(市)生产汽车,有2个省(市)已建成轿车生产线,不少地方政府都把汽车工业作为本地区支柱产业,由于整个汽车工业竞争不充分,汽车项目赢利过于容易,导致跨地区的兼并重组存在较高的成本,政府主导型投资行为和地区封锁较为严重,这些情况严重的阻碍了我国汽车工业朝着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政府应对此种做法作出相应的调整。
5.发展模式存在问题
合资经营这样的方式虽然使我国的汽车工业在初期建设曾经得到过较快的发展,但到后来在一定的程度上反而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合资经营使得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流失的速度加快,甚至一些知名汽车品牌已经不再被生产,鉴于这种这些情况的出现,社会各界展开了大辩论,探讨新的汽车工业发展模式。
2.旅游汽车运营行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篇二
古镇是一种历史遗存,距今已有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古镇泛指所有目前仍然保存有比较完整的古建筑民居、传统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古城、古乡镇、古村,以及建筑古旧、风俗奇特的少数民族村寨[1]。古镇原本不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而存在,而是广大农村乡土建筑的聚落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特有的古朴环境氛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吸引着来自都市的旅游者前去观赏、感受,成为他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因此,具有古老、独特的建筑外观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镇逐渐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古镇的旅游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味古镇的“古韵”美;鉴赏古镇文化艺术美,观赏古镇自然美,体验古代农耕文明及从容闲适的生活节奏。
中国现代的古镇旅游起步较晚,大概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纳入遗产保护范围。1982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随后,全国各省份就开始了历史文化镇的命名和古镇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2]。从此,古镇旅游渐渐兴起,首先是江南古镇周庄率先在国内打出“中国第一水乡”的旗号;随后江浙一带的古镇,如同里、乌镇等纷纷效仿,在全国掀起古镇旅游热。
就四川而言,近年来一大批文化内涵丰富的古镇,引起了旅游爱好者的极大兴趣。尤其是我国节假日调整后,更多省内旅游者选择到城市近郊的古镇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四川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四川的古镇旅游起步较晚,但在众多同类型经验教训的指导下发展得比较顺利。四川是个传统的农业大省,是少见的农村聚落地区,乡土建筑集中展示的地方便是场镇;而场镇又是这些地区自然经济和小手工业比较发达的一个表现,传统的集市贸易促成了场镇发展,不同的经济条件和人口密度决定着场镇的分布与大小;场镇的历史就是由场到镇的发展史,能称得上“古镇”的必定有悠久的历史,又具备相当的规模[3]。据粗略统计,四川拥有4000多座古城镇,集聚街市、场镇、商埠、水陆码头、庙宇祠堂、会馆书院等一体,人文内涵极其丰富,其中佼佼者作为该地区的传统生活形态和建筑文化的代表,具有很高的研究及观赏价值。
随着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因此四川省内的古镇旅游日趋火爆。四川省有关部门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公布了若干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人故居文物保护系列;2002年,“四川十大古镇之旅”正式开启;四川省旅游局根据“是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是否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是否具有相对成熟的旅游开发条件、规模”等,推出了双流黄龙溪、宜宾李庄、阆中古城、雅安上里、合江佛宝、理县桃坪羌寨、丹巴嘉绒藏寨、广元昭化、大邑安仁、盐源泸沽湖镇“十大古镇之旅”,并展开了宣传促销推介工作。有关古镇的书籍、画册的出版,媒体的推波助澜,更使得古镇旅游市场前景看好。
2 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
2.1 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古镇相比,四川的古镇拥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既有巴蜀千年传统的遗风,又融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更为难得的是四川古镇在不断的发展建设之中包容了多民族、异地域的差别文化于其中[4]。古老的建筑、古朴的环境、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优美的风光,构成了古镇现实的和潜在的旅游价值。
建筑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四川地质地貌复杂多变,很多古镇在建设之时并未严格依据城镇建设的规制,而是遵循“因山就势、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的原则,巧妙地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多样的地形和多样的生物系统构成了古镇所处的大环境,游览古镇就能欣赏到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观,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四川古镇建筑保存较好,融民族特色于其中,吸各地民居精华在其内,结合当地情况将四川的民风民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四川民居中,随处可见的建筑“封山火墙”,源于徽派建筑,但如今却已成为了巴蜀古镇的典型建筑标志之一。在四川各地的古镇建筑中,古老的民居建筑、宗教建筑和公共建筑相连成片。从它们的建筑外形来看,迥异于现代民居建筑,如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民居宽大的廊檐,整齐的廊柱,幽深的四合院,造型奇特的封火墙,斑驳的古桥等,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以雅安上里古镇为例,其依山傍水而建,古桥、古牌坊、古寺庙、古民居、四合院等古建筑与山光水色结合在一起,构成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静寂的田园情调[5]。
文化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古镇旅游资源的存在价值是以其完整的文化形态而出现的。这一文化形态不但包括建筑、众多的文物遗存等物质形态的表现形式,而且还包括隐含于内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等非物质形态的表现形式。它们蕴涵着不同地域人们的传统民风民俗、建筑理念、历史源流、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多种含义,并反映着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6]。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省。特殊的历史地理,使其成为了西南与中原、西北的过渡地带,东西南北各族迁徙的重要通道。四川的古镇因多建在便利的水路或险要之地使其成为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汇聚之地。在四川古镇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有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三国文化、保路运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等诸多反映中国历史事件的遗迹以及名人故地等,为古镇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如宜宾李庄古镇,早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曾是重要的人口、货物集散地,抗战期间“中国四大文化中心”之一。
一些古镇还有不少移民文化的产物,除会馆宗祠外也体现在民俗活动中,如龙泉洛带古镇与黄龙溪古镇都有“耍火龙”的习俗,却体现了不同的源流。洛带古镇的“耍火龙”是移民文化的产物,原本是来自江西赣南客家地区,是其舞龙前崇拜土地神习俗的保留;而黄龙溪古镇的“耍火龙”则起源于南宋,先民们根据“龙现武阳赤水”和民间流传的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龙”与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在“舞龙”这个图腾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
2.2 四川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足
一提到四川古镇,对游客而言,不管是外地游客还是四川本地游客,大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形象,远不像江南古镇,一提起便让人联想到“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中国画,联想到“梦里水乡”的浪漫画面。究其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特色不够鲜明,无法形成自我品牌;二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四川古镇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①古镇风格千篇一律,景观雷同。四川古镇,以成都为例,周边古镇的主要建筑均按照川西民居风格来打造,用青石板铺设道路,街道两边商业店铺林立,装饰皆为灯笼和古朴风格的招牌,新修的仿古建筑与修缮后的木质建筑参差交错[7]。不但建筑风格雷同,而且游乐活动、旅游商品、食品风格都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辙,毫无个性,无法给旅游者带来新鲜感,给古镇旅游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②古镇旅游策划单一,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的旅游需求。目前,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仅限于展示参观,旅游活动单一,娱乐方式单调,游客花十几分钟便能“走马观花”似地游览完整个古镇,然后便是喝茶、打牌、品小吃,整个参观过程时间短暂,游客缺少与古镇之间的互动体验,无法真切体会民风民俗,更缺少对文化的感知和认识。因此,游客对于古镇文化的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并没有留下印象,严重削弱了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利于古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③不重视古镇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四川的古镇一般都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其建筑无不彰显着古镇的古色古香。它们是古镇的基础,见证了古镇的历史和古镇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镇中的一些较有特色的建筑物,如楼阁、牌坊等逐渐被湮没在现代化建筑中。对传统建筑的重建修缮,没有严格要求,致使重新修葺的古建筑变得不伦不类、古今难辨。四川古镇多年来积淀的人文传统不断遭到破坏,许多古镇、古街、古建筑至今仍难逃被无情拆毁的厄运。古镇旅游应以古为主,以古为魂,保护、传承古镇文化。④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淡薄。开发商、当地居民对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淡薄,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古镇的旅游环境承载量与环境保护问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镇的原生性,阻碍了古镇的发展。随着古镇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游客数量剧增,游客的频繁出入,破坏、干扰和冲击着古镇的生态与人文环境,一旦超过其承载量,就会使游客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有的古镇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经济的发展。以黄龙溪为例,2004年以前黄龙溪古镇连接周围景点的交通工具是依靠人工摇橹的木筏船和人力三轮车,既符合古镇的文化氛围,又给游客带来新鲜感。可惜的是,后来开发商在利益的驱动下,用机器代替了原来的人力,破坏了古镇的宁静,得不偿失。此外,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存在旅游接待设施不齐全,旅游服务质量差等不足。总体而言,四川古镇缺乏交通、卫生等相关配套设施,各档次餐饮、住宿接待设施贫乏,不能满足各个层次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且普遍缺少较好的绿化景观和公共休憩场所,对配套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也不到位。
3 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议
3.1 准确定位,形成自我风格
要想古镇旅游资源得到长远发展,首先必须改变四川古镇“千镇一面”的现状。在规划设计之时,应凸显个性,准确定位。文化内涵是发展旅游业的灵魂,各个古镇的资源禀赋不同,应抓住其亮点,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重组,使其形成自我风格。如洛带古镇历史悠久,地势复杂,造就了洛带古镇特有的客家文化和风貌。因此,针对洛带古镇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内涵,应当把洛带古镇定位于客家古镇,并将客家文化进行适当延伸和扩展。又如黄龙溪古镇环境优雅,景色多姿,兼有古街、古牌坊、古居民建筑、古庙、古码头、古墓、古树、古战场和古民俗,成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田园古镇的典型代表。平乐古镇则应抓住古意盎然的历史传说和史料,着重突出其作为古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起点的独特历史地位。
3.2 丰富旅游方式,提高游客参与度
众所周知,由于四川地区特有的生活文化,喝茶、打麻将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方式,而古镇是传承、传播巴蜀文化的一种媒介,如果古镇仅仅成为人们喝茶、打麻将的又一休闲去处,那无疑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我们在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考虑到游客的心理需求,增强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策划,提高游客的参与度,调动其积极性,增加游客与古镇文化的互动过程,而不是一味处于参观者的被动地位。比如街子古镇的手工木雕作坊和打铁作坊别有风味,可考虑让游客亲身参与体验木雕和打铁;罗泉古镇的特色美食为豆腐筵席,可让游客参与豆腐的石磨磨制过程。
在身体力行的互动过程中,游客对古镇文化将产生较为直观的认识与体会,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洛带古镇每年七月一般都会举行客家“水龙节”,场面热闹,极具客家特色,这给游客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互动体验过程。与此同时,游客停留时间越长,也就意味着潜在消费的可能性越大,从而更好地促进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3.3 开发与保护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任何旅游资源的开发,都会涉及到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冲突,小而言之即是当地居民需求与游客需求之间的矛盾。对游客而言,他们是希望借古镇的环境与氛围返璞归真,使疲惫的身心在古朴的氛围中能够得到放松。而对于当地居民来讲,有别于游客的“古老”体验需求,他们所追求的是“现代”,希望借助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获得经济利益,从而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各自需求不同,于是两者之间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相互依存的,应做到开发与保护并行。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应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增强环境教育,使其意识到古镇资源的保护是实现经济利益的前提。没有古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便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使其自觉主动地保护古镇旅游资源。同时,通过当地居民的支持,游客也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从而促进古镇旅游的发展,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良性循环。除了要提高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之外,应注意古镇的日常维护,古镇的维护人员应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从科学的角度对古镇采取切实可行的维修和保护,确保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3.4 商业区和文化景区适当分隔,及时完备配套设施
目前,四川地区的古镇大多商业、文化不分家,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招揽声此起彼伏,无异于闹市,商业气息过于浓厚,与古镇的古朴氛围显得格格不入。以罗城古镇为例,这座生长在山顶上的船形古镇,曾被誉为四川文化的“扛鼎之作”,如今古镇的典雅被各种改装后的百货店、日杂店、饭馆、旅馆、茶馆等商业化建筑物“破相”,挡住了原本是船形建筑的视线与风貌,与川西乡镇集市相差无几,街道两边店外随处可见摆起门板的小摊,摩托车、自行车肆意穿行,一片杂乱无章,古镇文化在商业化发展下正逐渐丧失其原有韵味。
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商业区和文化景区适当分隔,商业区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去处,而文化景区则以体验人文风情、民风民俗为重点,前者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主,后者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同时也为解决游客需求和当地居民需求的矛盾提供了又一途径。维持文化景区的宁静氛围,让游客能够以平和的心境,更深刻地体会、思考、理解古镇的深厚文化内涵。在商业区应及时完备交通、卫生等配套设施,开放不同消费层次的餐馆和旅馆,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同时,在满足古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下,扩大绿地率,“见缝插绿”,尽最大努力改善古镇的生态环境。
3.5 收取适当费用,用以古镇维护
古镇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实现古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对古镇资源进行维护,资金短缺往往是制约古镇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商业区和文化景区分离,时机成熟之时,建议对文化景区可考虑采取门票方式,向游客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古镇维护。以周庄为例,他们采取“边发展边维护”的策略,最先创下收门票的先例,每年拿出门票收入的1/3用于古镇的维修和保护,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由此也可以控制游客数量,增强掌控力,保护生境,一举两得。
3.6 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古镇旅游营销
走市场化的运作道路就决定了古镇旅游开发必须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作为对投资主体的回报,而营销是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关键一步。如李庄古镇,具有1400年的悠久历史,多年来却被外界遗忘,直至作家岱峻《发现李庄》一书的出版,才使李庄这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逐渐被大众所认识;其后中央电视台举办了2005年《中国魅力古镇》评选,李庄作为四川省唯一入围的古镇,从此名声大振,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从李庄古镇的兴起过程,无疑可看出营销对古镇旅游资源发展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促进古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展古镇旅游营销,可与旅游杂志合作,定期撰稿描绘古镇风情风貌及近况动态,与新闻媒体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如制作旅游画册、拍摄电视形象宣传片等,还可邀请专业的词曲作者量身定做反应古镇风情的歌曲并拍摄成MTV,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等等[8]。不仅要大规模运用电视、广播、印刷、网络等传统媒介,还要加大对手机媒介的利用,对来到古镇所在地区的外地手机用户发送图文并茂的手机广告,积极推广古镇旅游。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手机媒体的优势在于到达率高、目标受众明确、广而告之的效果好[9]。以此扩大宣传,倚重优势资源,促成四川古镇的整体包装和推广,提高古镇的知名度,树立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4 结语
四川省古镇旅游正日益成为四川旅游业中的一个热点,吸引了众多旅游者,但是主要游客还集中在四川本省内,应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川外游客,扩大影响。目前在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我们应牢记,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是互相依存的,既要有人文的热情,也要有实实在在的保护、开发的动作,形成上下意识的统一,既不能单纯强调古镇资源的保护,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古镇旅游资源,以古镇保护、环境改造提升和旅游接待服务改善为切入点,打造旅游品牌,让文化与经济互动式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传承发扬巴蜀文化的同时,带动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具有古老独特的建筑外观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镇逐渐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随着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川省内的古镇旅游日趋火爆。目前四川在古镇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如风格千篇一律、旅游策划单一、保护意识淡薄等。针对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坚持开发与保护并行,合理利用古镇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古镇旅游,文化内涵,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紫图.中国古镇图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余丹.我国古镇旅游的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4)∶377.
[3]话说古镇:巴蜀古镇[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4]张世艳.浅谈四川古镇旅游开发[J].科教文汇,2006(6)∶161-162.
[5]王雪梅.论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31(5)∶116-121.
[6]王雪梅.论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保护与利用[J].中华文化论坛,2004,(3)∶37-41.
[7]张哲乐.浅析成都古镇旅游的雷同性[J].商业时代,2007,6∶109-110.
[8]朱松节.洛带古镇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2006,(2)∶107-109.
3.旅游汽车运营行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篇三
摘 要:随着宝岛台湾“大陆热”持续,台湾旅游业者及普通民众对大陆游客的期盼日渐强烈。各县市也对开放大陆观光客拟赴台旅游充满期待,因此,大陆居民拟赴台旅游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乃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在对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市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大而又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赴台旅游 现状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0910(b-126-02 2008年7月中旬,在两岸各界殷切期盼下,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首发团搭乘即日启动的两岸周末包机抵达台湾,翻开两岸双向旅游的新页。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从当年提出议题到如今正式实施,历经三十载。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国际大背景下,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反而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旅游人次数进一步增加,人数得到大幅增长。两岸民众同文同种,有着日益增长的共同利益与合作需求,台湾旅游业者及普通民众对大陆游客的期盼日渐强烈。但我们应该看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此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时期,因此对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后的发展建议是很有意义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现状原因分析
美丽的宝岛多风景名胜,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台湾岛上的风光,可概括为“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几个特征。台湾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台湾地区以“福摩萨”——美丽之岛著称,岛上拥有丰富的天然旅游资源,高山密林、滨海沙滩构成了迷人的热带、亚热带风光。原始粗犷的高山族风情,庄严肃穆的宗教庙宇,沧海桑田的历史遗迹,都是吸引游客来台的重要旅游资源。据统计目前台湾地区共有“国家公园”6处,风景特定区58处,森林游乐区20处,游乐园区71处,休闲农业区20处,古迹379处,温泉103处,海水浴场19处,相对其地理面积,旅游资源可以说是相当丰富 的。另一方面通过调查数据,发现有意拟赴台旅游的大陆居民确实不少。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旅游意识的提高,更多的人产生了旅游需求,并且由潜在旅游者成为了实际旅游者。根据2009年4月1日台湾观光局《观光发展现状及检讨专案报告》的统计,来台湾的大陆游客已逐渐稳定成长,今年1月24日至2月1日,来台湾的大陆游客每日平均1450人,已突破每日千人;自2月25日至3月10日,每日平均1208人次,3月13日至3月19日则创平均每天2303人次记录;相较开放初期每日平均299人次,已增长7倍以上。在两岸的努力下,总计自2008年7月4日首发团抵台、7月18日正式开放迄今年3月29日,已有15万大陆居民来台观光。同时2009年1月16日,国家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公布了第二批指定经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业务旅行社,该批旅行社分布于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加上第一批公布的33家旅行社,目前共有146家旅行社成为指定经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业务旅行社。
从上述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宝岛台湾旅游资源丰富,风景迤逦,是离祖国大陆最近的一个为大陆居民认知上熟悉,心理上向往的著名旅游胜地。但由于政治上的因素,台湾当局对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一直处于严格管制状态,2001年12月,台湾当局出台《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观光活动许可办法》,但《办法》中又将大陆居民分为三类,并加以种种限制,使得两岸旅游交往受到很大的限制,总体上处于“单向、间接”的状况。此次顺应民心的解禁无疑会极大的激发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热情,人数势必不断增加。其次,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没有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一趟台湾之旅,让许多大陆游客感觉格外轻松、格外舒服,这是在跨国旅游的过程中完全感受不到的,思想上的同源性特色旅游无疑也是吸引大陆游客赴台观光的重要因素。此外,刺激台湾经济复苏是台湾当局做出开放决定的直接原因。马英九当局上台后面对的是严峻的岛内及世界经济形势。而台湾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将成为重振岛内经济的重要动力。研究表明,每1美元的直接旅游收入可带动2.5美元的间接旅游收入。据马团队内部评估,如果以初期每天开放3000名大陆游客、人均停留8天且日消费7000元新台币计算,一年即可为台湾带来600亿元新台币的直接旅游收入,1500亿元新台币的间接收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发展和管理建议
虽然现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已经成为现实,也是两岸四地人民所关注的焦点,但这项造福两岸人民的工作还刚刚处于协商起步的阶段,我们要想一如既往的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的进程,必须对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进行研究,以找出一些影响因素及分析其影响程度,提出促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发展和管理建议措施。
第一,建议两岸相关部门继续深化协商,适当调整赴台旅游的限制。
目前对赴台旅游的身份、活动内容仍有一定限制,今后可逐渐探讨放宽相关的限制。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现在我国对国家公务人员赴台旅游仍有很大的限制,今后两岸交通旅游部门应积极深化协商,减少对一般普通公务员的赴台限制,进一步扩大赴台旅游的消费群体。其次,放宽旅游活动与两岸经贸、学术等交流活动截然分开办理的限制。在两岸“三通”基本实现后,两岸经贸等交流日益频繁,各方面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和密切,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岸的深化合作,调整此方面的限制甚为重要。我们建议可根据这类活动的事先审批情况结合办理旅游活动手续,通过采取更为灵活的手续,让观光旅游与经贸交流、学术文化交流等能有一定的结合,以旅游为契机,综合带动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活动。
第二,加强对旅游市场的引导和管理,规范赴台旅游市场秩序。
随着赴台旅游人数的增加和赴台旅游价格的更趋合理,旅行社行业恶性削价竞争将会逐渐出现,从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旅游合同无法兑现。在对台旅游方面,各指定旅行社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缺乏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品,随着对第一类大陆居民对台旅游的全面开放,旅行社对客源的竞争将会体现在低价竞销上,有的旅行社甚至会像组团赴东南亚旅游一样采取“零负团费”的方式招揽、126《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Tourism旅游经济研究
吸引客源,致使旅游接待费用明显超过成本费。因此,加强对旅行社的引导和规范,使旅游企业认识到充分了解大陆居民拟赴台旅游的市场和增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者对台湾旅游的感知重要性,有选择的提供信息,宣传旅游地形象。同时政府应及时出台和细化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纠纷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第三,海峡两岸及旅游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解决。
大陆观光客赴台旅游给台湾观光产业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一定程度反映了台湾观光产业的量与质都还不够水平,比如,有大陆旅行团来台签证作业不及,在未获入境许可下整团原机遣返,这代表双方的沟通出问题,另外还有旅行社承揽过多陆客团,却因租不到游览车而让陆客在机场空等;大陆人民看不到到台湾的风土民情、文化内涵、生活品味。因此,海峡两岸及旅游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协调相关的交通、餐饮及住宿服务,以满足陆客激增的需求,做到让每位来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去。
我们相信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市场前景是可被看好的,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是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的。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已成事实,大陆居民将可以领略宝岛的风光,了解当地的文化,两岸的民间交流得到加强,我国旅行社和台湾的旅游企业将从中大大获益,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共谋其利,夯实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达致更加繁荣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网站(www.tbroc.gov.tw.[2] 吴开军.面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市场管理初探[J].经济 师,2009,(2.[3] 杨雁.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商机预测分析[J].商业时代,2007,(35.[4] 兰晓原.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新形势下海西旅游发展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5] 张广瑞,刘德谦.200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 付勇
摘 要: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对世界旅游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别从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三个层面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震荡对我国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并从制度设计、制度创新和企业行为的角度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 旅游市场 旅游业 需求 弹性 旅游需求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0910(b-127-02 自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这是自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在华尔街引发了金融海啸,并且逐步波及全球,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间,全球的主要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投资信心受损,金融市场风雨飘摇。专家预测,世界经济长时间萧条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地加大,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急剧减速,未来更加严峻的金融市场将左右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全球经济发展态势。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国际社会对本次金融危机是否已到底部尚不敢轻易乐观,其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在不断显现。我国外向型经济产业经受了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其中旅游业至少在以下三个层面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1受需求的收入弹性作用影响,我国旅游业国际市场客源锐减已成为左右今后几年市场大势的不争事实。旅游产品非基本生活必需品,而是属于满足较高层次精神与物质需求的无形产品,其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这个特性决定了当消费者的有效收入大幅减少时,旅游消费将首先被消费者从消费计划中削减或取消。这个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已被多次验证。1980年,日本由于国内经济不景气,通胀率上升,国民有效收入减少而导致战后出境旅游人数首次出现3.19%的负增长;1991年,英国经济波动和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导致两国出境旅游人数分别出现2%和3%的负增长;1992年,里拉的大幅贬值引发意大利金融危机,意政府被迫宣布里拉退出欧洲固定汇率机制,致使第二年意旅华人数负增长14.4%。
由于本次金融危机发生的范围大、程度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对许多国家的出境旅游产生重大影响。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等国流感疫情的爆发,又导致了经济的进一步动荡,使风雨飘摇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和美国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旅游接待人次持续下降,全球经济波动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已见端倪。
根据全球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在需求的收入弹性作用下,各国出境旅游市场的有效需求必将减少,在未来几年内,出境旅游人数将大幅减少。因此,未来几年内,我国旅游业中来自国外的客源市场滑坡已成定势。而由此而导致的我国国内入境旅游接待市场的恶性削价竞争将会更趋激烈,有关国家旅行社倒闭将导致我国国际旅行社遭受大量海外拖欠款的坏帐损失。
(2受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作用影响,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旅华客源市场部分被分流在所难免。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世界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变化更多地表现在流向而非流量。即在没有意外事件影响的情况下,当某一目标市场来访的客源减少时,其原因并非该客源市场的出游数下降,而是客源流向了其它目的地。1992年至1994年,当法国旅华客源连续出现年2%的滑坡时,同期法国出游人数年均增幅为7% ,正步入经济高速增长的越南恰处于旅游业起步阶段的高速增长期,1994年国际旅游业创汇同比增长75%,以年接待25万法国游客的纪录居接待法国游客的亚洲国家之首。旅游市场流向的变化,实质上是国际竞争加剧后从相关市
场分流的结果。在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作用下,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旅游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局势无疑将对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客源招徕增加难度。若无良策应对,我国旅游业客源市场的分流在所难免。
Tourism旅游经济研究
4.旅游汽车运营行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篇四
今年7月,杭州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命名第十五批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决定》受到业内广泛关注。从杭州市委下发的文件中,笔者了解到,本次获得“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荣誉的企业共有55家,而近年来专注于电商领域发展的茶业企业——杭州市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称艺福堂)被排在了名单前列。茶叶作为农产品的重要品类,而作为电商茶企的艺福堂获此殊荣不免让人产生思考:农业也电子商务化了吗?农业在电商领域要如何良性发展?作为农产品重要品类的茶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模式找到了?农业电商化逐渐成为趋势
通过走访调查不难发现,农产品电商化已逐渐成为趋势。如今,从红枣、山核桃到大米、茶叶,再到鲜活的螃蟹、蔬菜,农产品网络销售在阿里巴巴几乎已经全面开花。原先许多人认为不可能上线交易的农产品,正一个一个被突破,被搬上网络。笔者透过阿里巴巴编制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2年)》发现:2012年,阿里平台上涉农网店数量猛增,农产品交易额达到近200亿元。而两年前,这一数字仅为37亿元。据推算,2013年阿里各平台农产品销售额预计将猛增到500亿元,2014年则有望迈上1000亿元台阶。
2012年开始,淘宝网食品类目重新组建了特色中国项目,希望用土特产撬动用户对于农产品的蓬勃需求,与此同时,淘宝网还专门成立了农业发展部推出生态农业频道,聚划算平台通过团购方式,为生鲜农产品大批量的网络销售提供了机会和平台。除淘宝网外,京东商城、一号店等国内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也纷纷推出农产品销售渠道。点开京东商城中的京东超市页面,地方特产以及粮油生鲜作为大类映入眼帘,而地方特产类目更是覆盖全国30个省市。
此外,各大电商平台推出的农产品预售模式,“以销定产”,通过电商平台提前进行预售,将买家需求统计后,再按照订单组织果农进行采摘、加工和销售。因为是“基地直供”,鲜果的品质和价格都有保证,因此这种模式大受欢迎。
农业电商化原因何在?
在服装、家电、日化等工业产品纷纷抢滩电子商务,实现网络交易的今天。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大门也被打开。有关专家表示,农业开辟电子商务渠道销售,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已不能充分满足农产品的销售与购买需要。再加上近年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极大的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日用品均可以在互联网上买到。
乡土化越来越流行也是农产品转向电商领域经营的原因之一。当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
共性化时,人们却越来越追求生活方式的个性化。此外,公众认为乡土产品代表着天然、健
康。笔者从各大电商平台推出的团购项目中的农产品、土特产团购参加人数以及农贸市场热
销的土鸡蛋、土鸡肉热销来看,乡土产品越来越流行并更加吸引城市消费者。而农产品电子
商务化却在一定程度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乡土产品的消费需求。
政府的支持。互联网销售渠道的开通对于农产品生产、销售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带动
着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对于促进就业、农民增收及盘活农业经济等方面效果显著。为此,政府对于农产品转战电子商务领域是非常支持的,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大力发展
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同年,商务部提出,要加强电子商务研究、规划和
统计工作,重点发展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
农业在电商领域如何良性发展?
农业在电商领域如何更好的发展呢?笔者经调查并总结出以下几点目前农产品转战电
子商务渠道销售的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
首先,消费者意识的改变。很多人觉得农业都是传统的,无论生产还是销售均是在线下
渠道进行,和电子商务相距较远。这就需要企业及电商平台的合力引导,以及农业电商化能
真正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与方便。据笔者从多个电商平台农副产品销售情况以及消费者处了解
到,对于互联网线上交易体验,消费者的评价为“方便快捷,不用出家门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
其次,产品品质标准化要保证。众所周知,农产品包括标品与非标品两大类。而对于农
产品中的非标品,普遍存在着标准化程度不一的情况,网民们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时真
假难辨、好坏不分。为此,企业自身的产品品质标准化程度则尤为重要。倘若行业内部缺乏
普遍标准或者标准低,企业则应自建严格的检验检测体系。而通常也只有高标准严要求的产
品才能接受住市场的检验。
第三,解决物流、仓储问题。笔者通过采访几家刚刚进入电商领域经营的农产品加工企
业发现,物流配送、仓储问题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产品从农村到城市,不仅环节多,而且空间距离远。以今年3月份风靡淘宝网的浙江省生猪肉销售为例,因物流及冷链配送方
面的限制最远也只能供货江浙沪三地。除农产品的保鲜因素外,运输链上的高成本、高损耗
也是其中需要考虑的原因。笔者了解到,目前在电商领域经营较好的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做法
为在全国几个大型城市设立仓储以及自建物流冷链运输体系等。
第四、农村基础设施化建设。为了解决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没有电脑、没有网络、不懂上网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架设网络电缆。并对农民集
中进行上网基础知识培训。
茶叶电商化——机遇与创新
茶叶作为农产品中的重要品类,随着网购市场的飞速发展在悄然崛起。相比线下购物,网上选茶有很多传统渠道难以超越的优点,例如地域性的拓展,在网络上,天南地北的茶叶
都可以汇集一处,供人们选择。据调查发现,与实体店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像淘宝及一
些网上电子商城的茶市却显得异常热闹,茶市不仅不淡,而且其销量也呈上升趋势。电子商
务的发展,对于传统茶行业来说是个历史性的契机。那么传统茶行业应该怎样通过电子商务
平台以发展茶行业呢?
笔者从刚刚获得“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艺福堂)
了解到,艺福堂成立于2008年,是近年来活跃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现代茶企,是传统茶行业
转战电商领域最早也最成功的现代茶企之一。据艺福堂创始人李晓军介绍,艺福堂创立之初
也遇到了农产品转战电商领域常会遇见的问题,但“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对于如何解决的措施,李晓军分享了以下四点:
1、全产业链运营模式。艺福堂与全国各地茶农、合作社均有合作,其中在西湖龙井主
产区之一的龙坞茶村建立了艺福堂西湖龙井茶基地1000余亩。产品研发中心、电子商务中
心、现代化的物流中心以及符合GMP(药物生产标准)的生产车间。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
品的研发,再到生产、产品销售和配送等服务,拥有一套健全的产业链体系。
而为了更好的解决物流仓储问题,李晓军董事长透露未来五年内将在全国几个大型城市
建立物流仓储中心。
2、严格控制茶叶品质,标准更高于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茶叶是农产品中典型的非标
品。以艺福堂西湖龙井为例,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出厂必须经过5道检验程序,采用的检验
标准均高于行业标准,甚至高于国家标准。
3、开设线下茶叶体验店。消费者通常认为茶叶是需要品饮、闻香,而只在网络上凭着
电脑的图片是看不出好坏优劣。相对比网络渠道来说,线下实体店购买茶叶则有试喝,而且
可以现场观看到茶叶品质。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试饮需要,艺福堂于2012年专门开设了线下
实体体验店,消费者可以先到体验店里面品饮后再到互联网上的艺福堂旗舰店进行购买。
4、品牌化发展。和线下终端购买一样的是,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通常都会选择质量过
硬的品牌。只有对品牌的质量产生了信任,消费者才会口耳相传,并持续购买。
此外,笔者还走访了国内专营云南普洱茶的垂直电商之一李女士,相较传统渠道销售的运营成本较高、渠道单
一、环节繁复等劣势而言,李女士非常看好茶叶电商的发展。当然她也清楚茶企要想在电商领域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如何切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最快、最节省成本切入,这是她正在思考的问题。当然也有茶企老板对茶叶进入电商领域经营不以为然,认为“茶叶电商只是看起来很美”。但就笔者走访的众多茶企来看,茶企总体上还是偏向于支持茶企将逐步电商化,而暂时未转战电商领域的茶企也表示将来未必不会考虑。
5.汽车保险的现状与发展 篇五
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超1.7亿。2009年上半年,中国私人机动车保有量近1.36亿辆,占机动车总量的76.84%。从单车2000元左右到几千元不等的保费来看,车险市场容量很可能稳定在2000亿以上。因为我国各财产保险公司中,汽车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占其总保费收入的50%以上,部分公司60至70%以上。汽车保险业务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的“吃饭险种”。汽车保险业务的效益已成为财产保险公司效益的“晴雨表”。
从市场份额看,我国车险类别已分化明显,并且人保、太保和平保呈三足鼎立态势,人保占主导的格局,三大产险公司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人保财险占到41%左右的市场份额,太平洋占11%,中国平安占大约10%的份额,分列前三甲。
2.我国汽车保险业的现状及分析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车辆保险的实际历史仅有2O年左右,经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独家经营到今天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多元化竞争的发展历程。迄今为止,我国车辆保险市场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和自己的特点。但是,在现行车辆保险制度存在缺陷。市场经营者和监管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暴露了很多问题,在这里我们只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2.1 车辆事故中的受害者保障程度不足
我国是一个有着近13亿多人口的大国,却是一个汽车的小国。在现实中商业三责险投保比率比较低,致使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有的因没有保险保障或致害人支付能力有限,受害人往往得不到及时地赔偿,也造成大量经济赔偿纠纷。因此,实行交强险制度就是通过国家法律强制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购买相应的责任保险,以提高三责险的投保面,在最大程度上为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及时和基本的保障。,“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属于责任保险的一种。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责任的赔偿限额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0元人民币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0元人民币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人民币 机动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1,000元人民币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000元人民币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100元人民币
一旦遇到多人伤亡的交通事故,保障的不充分性也就随之凸现出来。
2.2我国车险行业经营方面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车险经营还处在市场初期阶段。法律制度滞后,风险控制和市场监管能力相对较弱,致使后续众多问题出现,其中主要的问题有:车险在销售过程中回扣率偏高、车险案发频率加大、从而导致理赔率增加。我国保监会规定车险销售可提取8%的返利,但实际中往往更高。由于当前汽车经销商掌握市场客户约至80%。几乎独掌了汽车保户市场。保险公司出于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动机.往往需要借助汽车经销商来销售车险,因而给予汽车经销商大量的回扣。保费大部分被汽车经销商拿走。一般的汽车经销商可以得到保费的2O%一30%.最高的可以拿到40%一50%。广州曾经一度达到70%。一些保险代理人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互相勾结,抓住新车往往不大容易出险的特点,收取保费后却不交给保险公司,而以“应收保费”名义挂账。一年保险期限过去.如果车主不出险 保费就进了代理人的腰包,而如果出险。保险公司又会以没有收到保费为由拒绝理赔,使车主蒙受损失。
车险发案率高,导致理赔率过高。其原因有三:第一。保费增长速度低于承保车辆的增长速度。2003年开始实施的车险费率市场化,使得车辆承保数量剧增,但由于保费增长速度(7%)低于承保车辆的增长速度(15%),使得车险的赔付率居高不下。第二,新手增多,这直接导致了赔付率的上升。199X年的出险率为2O%左右,而2o03年上半年的车辆出险率则高达8O%以上,如此高的出险率,自然保险公司的赔付率直线上升。赔付率的上升,则连带着导致车险利润的下降。
车险理赔业务赔案水分极高,大约占到了20%一3O%,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骗保、诈保。虚报零件赔付价格。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使保险公司个别理赔员常常与汽修厂和不正规汽配商私下串通。通过向正规汽车零件商询问价格作为参照,多报,虚报价格,以次充好,向保险公司报出进口或国产正常产品价格,但给用户提供的却是低档甚至是伪劣的产品,以赚取不正当利润。这与骗保。诈保等行为共同构成了车险行业的“黑洞现象”。在现实中.这种现象比较普遍。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我国汽车保险市场问艇的严重性,也正是由于我国车辆保险市场现状的不尽如人意。所以它未来的发展路程必将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追求完美的过程。
1.2汽车保险的发展趋势 强制汽车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强制汽车责任保险的目的是使受害人得到基本保障,受害的第三者可以依法取得下述权力:(1)直接追诉。第三者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直接向保险人直接求得赔偿。
(2)求偿权利不受保险单条款的限制。受害人的求偿权利可以依据强制保险法的规定独立取得。
(3)故意损害亦可求偿。强制汽车责任保险保障了交通事故受害者获得合理的保障,维护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从人主义的汽车保险制度是必然趋势
由于从车主义的汽车保险制度有其固有的缺点,而从人主义的汽车保险制度恰恰弥补了从车主义的本质缺点,它的特点有:
(1)充分考虑了人的因素,易于调动被保险人或驾驶员的积极性,对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的作用明显,具有奖优罚劣的作用。
(2)保险费的负担较为合理。从人主义的汽车保险制度将驾驶员的本身因素都纳入到保险费率厘定的考虑范围,根据有关统计资料科学计算,使得投保人的保险费负担比从车主义的汽车保险合理。
(3)可以限制汽车安全性能差的汽车泛滥。采用从人主义的汽车保险制度,保险费主要取决于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赔付得多,就要多交保险费,使得被保险人在谨慎驾车的同时,愿意选择性能较好,事故率较低的汽车驾驶,从而限制了汽车安全性能差的汽车的泛滥。由此可见从人主义的保险制度是汽车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美国,买全额保险时的保险费从六七百美元到数千美元不等,保费的差别因人而异。同一项保险,因投保人的年龄、性别、驾驶经验、违规记录、抽烟与否、婚姻与否、居住地点等个人因素的不同而保费也有差异。1小排量汽车增长改变客户构成
在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多项利好政策影响下,车险市场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而随着小排量汽车的增加,车险市场客户群也随之发生改变。
“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一个重大因素是国家的政策措施:2009年1月,将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这给车险市场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拉动新增车险的增长。”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如是说。
针对今年的车险市场,他表示,2010年财产保险市场将可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重要原因在于车险市场的增长潜力。“2009年我国汽车销售量在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多项利好政策综合作用下激增了50%,从而带动了车险的较快增长。2010年,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的汽车行业将继续受到政策的激励。”郝演苏说,2009年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实施至2010年底,已纳入汽车下乡补贴渠道的摩托车下乡政策执行到2013年1月31日。其中,行业最为关注的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减按7.5%征收。另外,汽车以旧换新的单车补贴金额标准提高到5000元至1.8万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也由13个扩大到20个。在这些政策的促进下,车险市场能够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从而带动财产保险市场的增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已经降低了2010年小排量汽车的税收优惠,购置税从2009年的5%提高到了7.5%。”郝演苏说。
“随着小排量汽车车险占比的逐渐增高,车险的销售区域,正逐步向一些不发达地区延伸。”中国人保车辆保险部市场开发处副处长李文昱说。
他认为,小排量车的增加首先使得客户群体发生改变。不发达地区的一些驾驶员与城区的司机在驾驶习惯、交通意识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另外,当地交通状况与大城市也存在着差异。小排量汽车车险的快速增长,带来客户群的改变,无论是出险还是理赔,都会给车险行业带来一些挑战。比如说农村地区,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各种类型车辆的混杂程度较高,风险可能会更高,对保险的需求也会更强一些。
李文昱表示,针对这些额外问题,人保财产一方面将从承保角度加强风险选择,另一方面也注重与相关部门一起做交通安全、交通教育方面的宣传。“我认为,小排量汽车增长这么快,尤其是农村地区,加强当地安全教育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这样的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
5.2竞争转向以服务手段吸引客户
随着车险从保费和条款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服务水平与质量成为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保险公司围绕车险展开的一系列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举措,使得车险理赔时效明显加快,服务范围也不断延伸。
现在车险在险种结构、保费费率等方面越来越趋向统一,车险行业的竞争正逐渐从依靠价格优势争取客户,转向从服务上入手吸引客户投保。
“人保车险的服务一直都是在不断延续,不断丰富扩展。”李文昱介绍,人保开展的“金牌服务工程”以不断创新的优质服务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客户;“车险理赔无忧”为快速赔付铺平了道路;“服务达标活动”让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电话直销”让便捷服务取得新突破。“每年我们都会搞客户服务节,节假日期间我们会在一些旅游景点,对一些出险客户提供理赔服务。人保还在很多地方推出‘车险管家’服务。客户出险后只要把车交给我们,之后的相关事宜包括修车、理赔等都不用操心了。我们修好之后会把车送到客户手中,实行理赔的全流程服务。”李文昱说。平安车险2009年则推出“万元以下、资料齐全、三天赔付”的社会服务承诺,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对赔款金额在1万元以内(包含1万元)的车险保险责任事故案件,在客户提交索赔资料齐全有效的情况下,承诺3个工作日内完成案件审批并通知付款;
保险公司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最终受益的是广大车主。随着保险公司服务的延伸,车主们不必再为定损、理赔等烦恼,而且还可以享受到保险公司提供的临时救援、酒后代驾等特色服务。
5.3 开辟新渠道电话投保越来越多
车险电销渠道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发展车险的必经之路,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打造符合监管要求的集呼叫中心和配送系统于一体的车险电销业务。
“我自己的车险就是通过电话渠道购买的!”采访人保财险电子商务部总经理蒋新伟时,他这样说。
打一个电话,就有保险公司人员上门来收取车险保费、送车险保单。电话销售车险以其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正成为财险行业越来越热的渠道。
“电话车险舍去中间环节,采用电话直销模式,大大降低了中间成本,在这种直销模式下,保险公司直接让利给车主,这种创新的销售模式得到了保险商、保监会和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蒋新伟说。
最早进行车险电销的是平安财险。2005年,平安首次尝试电话直销时只有2.5亿元的保费收入,2008年电销收入16.4亿元,而到了2009年,其收入预计超过30亿元。
电话只是个渠道,其背后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支撑销售、理赔和服务,而这也是电话车险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卢金胜告诉记者,2009年平安产险在全国各机构设立专门的电销业务部,平安也成为第一家在全国各地专门设立电话车险管理、服务团队的保险公司。
“根据保监会的要求,电话车险的销售必须集中管理,但保单配送、收费、理赔等后续的工作则必须依靠各地机构配合支持。如何打消部分车主认为电话车险只做销售、后续服务无法保证的误解,更有效地做好终端的服务,是平安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卢金胜介绍,此次调整后,平安产险有近500人的专业电销管理、服务团队,分布在全国各大市场,在业务的协调和客户的服务上将更有效率。至此,平安电话车险以上海总部为空中指挥、销售中心,各地业务部为地面执行团队的专业运营系统模式初定。
据悉,除了平安和人保,如今还有太保、大地、天平等10多家财险公司涉足电销渠道,今年这一渠道无疑将为更多的消费者带来便捷和实惠。
5.3 加强监管市场环境不断改善
“见费出单”、车险理赔规范等一系列监管要求改善了车险的市场环境,使得整个车险业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运行。可以预计,今年我国车险的经营情况将进一步好转。
“产险业实现扭亏为盈,特别是承保效益有实质好转,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保监会2008年8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方案》在2009年得到全面落实,尤其是占保险费规模70%的车险市场。”郝演苏告诉记者,保监会从源头上加强对市场行为的刚性约束,通过实施“见费出单”制度,应收保费和截留、挪用保费等风险得到遏制。同时,通过规范车险理赔环节、增加理赔信息透明度、建设车险信息平台、规范费率浮动因子使用和出险违章控制等业务流程,车险市场价格无序竞争的空间得以压缩。
这一点,保险公司也深有体会。李文昱表示,2009年见费出单管理制度在全行业的普遍推行,对于杜绝拖欠保费现象,推动行业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以前,在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中,可能会出现保费滞留在中介人、客户手中,或是演化成竞争手段,甚至变相返还给客户。见费出单制度出台后,将这一现象基本杜绝。由于监管力度的加强,整个市场更加规范。”李文昱说。
而在提升理赔服务方面,保监会也下发了规范车险理赔工作的《关于防范车险理赔环节风险的通知》,要求公司要对客户进行理赔服务回访,提高理赔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监督力度。同时,针对群众反映的理赔难问题,行业全面规范了理赔时效管理,结案时间大幅度降低,平安产险公司更是将理赔时效指标从“天”改为“小时”。
“见费出单促进了中介市场规范和保费充足率的提高,《关于防范车险理赔环节风险的通知》则使得理赔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从公司管理层面看,无论是选择性承保、资源差异化配置,还是专管专营、强化理赔管控均体现出理性、规范和专业化经营管理的思路。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的效果在2009年逐步显现,行业的亏损情况正在有效遏制,经营情况明显好转,相信在2010年我国车险的经营情况会进一步好转,并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5.4 转变经营理念强化风险识别能力
6.丰都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开发建议 篇六
丰都素以“鬼国京都”, “阴曹地府”闻名于世, 被誉为东方“神曲之乡”。丰都旅游资源丰富, 县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鬼国幽都”名山、雪玉洞两个4A级景区和全国最大的动态人文景观鬼国神宫、国家级森林公园双桂山、被上海吉尼斯总部评为最大的摩岩石刻造像——鬼王石刻等众多景点, 年均接待游客百万人次以上。此外, 还有优美秀丽的南天湖、世平植物园、丰都的奇峰异洞、丰都龙河漂流、位列199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的烟墩堡旧石器文化遗址、汇南汉墓群等珍贵历史文化遗存、历史文化丰都庙会等。
二、丰都县发展旅游业的建议
(一) 建立整体规划体系,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完善沿途及旅游区的基础设施, 旅游接待设施应当与当地自然及文化协调, 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交通基础设施要加强丰都与涪陵、武隆等旅游交通节点建设, 加快名山、南天湖、雪玉洞等重点景区与高速公路、长江航道的连接通道建设, 切实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尽快建设丰都长江二桥, 连接名山“鬼城”与新县城的交通。加强景区内道路及停车场、游船码头等交通设施建设。
(二) 加大旅游投入, 拓宽投融资渠道。
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 优化资源配置, 激活旅游要素, 加快旅游发展。对内对外放开旅游市场, 放胆招商, 放手发展。鼓励境内外优势企业通过兼并、参股、收购、参与管理、特许经营、租赁承包、BOT、TOT、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经营, 建立独资、合资旅游企业。同时, 政府应把旅游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在财政年度预算中增加投资规模, 发挥政府投资拉动效应。
(三) 提高知名度, 增强美誉度, 形成形式多样的丰都旅游宣传促销体系。
丰都旅游促销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旅游企业全面参与的原则, 形成部门协同、上下互动、口径一致、形式多样的丰都旅游宣传促销体系。在旅游宣传促销方式上, 应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认真组织和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旅交会和各种专题宣传活动, 坚持以会为媒, 以节为媒, 以赛为媒, 以展为媒, 把鬼城庙会办成国际性盛会, 大力推介丰都旅游产品, 积极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四) 加强旅游业跨区域合作, 实现双赢共荣。
从丰都与周边区县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看, 丰都旅游业的发展要在开发旅游精品路线, 强化区域旅游协作, 优化区域旅游资源互补, 形成区域整体推介, 扩大区域聚集效应等方面, 加强与周边区县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 防止旅游产品开发的雷同, 避免资源浪费。加强丰都与相邻各区县的旅游合作, 将各地特色旅游资源“串珠成线”, 突现景区积聚效应, 整合成区域生态旅游品牌, 拓展客源市场逐步形成长江沿线、丰都—武隆—涪陵重点合作区域, 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市场共建共荣。加强区域内外旅游发展协作, 融合丰都的“鬼”文化、打造忠县-石柱-丰都的新旅游环线, 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流、优势互补的跨地区旅游联合, 共同打造长江三峡世界级旅游品牌。
(五) 加强人才培训, 抓好队伍建设。
为了为旅游业提供较高素质的旅游人力资源, 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必须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对旅游行业、相关部门、镇街旅游管理干部培训, 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加强对行业内的从业人员培训, 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实施对窗口行业人员的旅游意识培训, 提高社会对旅游的参与意识;建立灵活的旅游用人机制, 引进具有专业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进入旅游行业;通过进一步实施“谁不说咱家乡好”全民旅游教育计划, 不断提高市民旅游意识, 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摘要:丰都因是长江上游旅游线路的起点站, 水路交通便利而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再加上丰都本身具备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 旅游业开发必将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本文对丰都县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了开发建议。
7.旅游汽车运营行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篇七
班级:高专会计111班
姓名:陈思颖
学号:201112451 摘要: 我国汽车保险业务创办至今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汽车保险正逐步成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其重要性和社会性正逐步突显.但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保险业务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本文尝试在分析我国国内汽车保险市场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及解决方案.关键字:汽车保险、险种多元化、骗保现象、代理人素质。
一、汽车保险现状与发展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汽车拥有量大幅攀升。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薄弱,交通运输管理的滞后,人们的法制观念不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酷的事实和血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汽车保险的重要性。
随着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汽车保险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这既会对国内汽车保险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也会带来客观挑战。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国内汽车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并迅速提出解决方案,才能促进我国汽车保险长期健康的发展。
二、我国车险市场的主要特点
(一)汽车保险业务发展迅速,地位显著
1、近几年,我国车险保费收入稳步增长,且增长比例稳中有升。近几年我国车险保费收入逐步上升,且增长比例一直持续在12%以上,而且还有加快增长的趋势。这表明我国车险市场的潜力巨大,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2、2000年以来,车险业务量占财险业务的比例一直持续在60%以上。车险保费收入占财险保费收入的比例一直持续在60%以上,车险市场发展状况对于财险市场的发展财险市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车险业务的效益已成为财险公司效益的晴雨表。
(二)人们的需求不断扩大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汽车保险市场不断地进行产品的创新和经营的创新,在基本险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系列附加险种,较好的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类型的被保险人的分散风险的需要。
(三)车险保障范围不断扩大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经济生活的复杂程度和相关程度都大大提高,由此导致保险人不断扩大保障范围,针对不同保险人和不同汽车特点的各类附加险,种类齐全,保障充分。
(四)市场营销电子化
电话销售和网上销售等销售方式在保险界首先被应用到机动车辆保险产品的销售上,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国内大多数保险公司,如中国人保,平安,太平洋等公司先后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利用网站介绍公司背景,推介车险等产品,提供客户服务等。
三、我国车险市场存在问题
(一)车险业务盈利情况恶化
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声称,自2003年费率市场化以来,车险业务盈利困难,甚至出现亏损状态。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一些保险行业协会的证实。
(二)骗保现象频发
目前我国保险诈骗在机动车险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最为典型的案例是1998年破获的广东胡氏兄弟保险诈骗案。胡氏兄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先后骗取赔款141.44万元。尽管胡氏兄弟已经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但是我国机动车辆保险领域的保险诈骗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或减少,恰恰相反,近两年机动车辆保险领域诈骗仍然呈现上升趋势。
(三)全民保险意识不强
据统计,我国无论是保险深度还是保险密度的承包占比都在逐年下降,就是汽车保险也是保险增幅赶不上国民经济增长比例。
四、我国车险市场存在问题的建议解决方案
(一)关于车险业务盈利情况恶化的建议解决方案:
保险公司要加大产品开发力度,适时提供市场需要的新型车险产品,释放车险市场潜能,推动市场扩容,增加业务收入。同时,要加强精算和保险核算力量,通过厘定合理的车险费率,加强费用管理降低车险成本。在市场竞争中要通过自律进行理性竞争,避免非理性和恶性竞争。
(二)关于骗保现象频发的建议方案
1、从保险公司内部做起,从根本上建立健全保险公司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
2、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保险代理人,现场勘验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
3、研究建立和强化投保人信用管理,加强对道德风险的防范。
4、加强与司法部门的合作,共同加大对保险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
(三)关于全民意识不强的建议解决方案
1、加大车险业务的宣传程度。
2、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设计不同的保险险种,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提高服务水平,培养一些忠实的客户。
(四)关于保险代理人素质较低的建议解决方案
1、加快培训专业车险人才,提高车险从业人员素质。
2、改变低成本的扩张策略,提高代理人佣金,提高行业从业人员准入门槛。
3、改变以人海战术为主的个人保险营销制度,鼓励推广团队式营销。
4、政府应加强保险代理人的社会保障。
结论
从我国的汽车保险业务创办到现在来看,这其中的巨大进步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在这个经济不断地发展,科技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汽车已经被大多数家庭所拥有,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汽车保险正逐步成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其重要性和社会性正逐步突显。但是我们在使用他们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待我们解决,我们可以着重于最突出的方面,使之变得更好,更加完美。文中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方案,帮助我们去解决汽车保险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拥有汽车的同时,了解它所出现的弊端,更好的去克服它,这样我们使用汽车的时候就会更加方便。对于汽车保险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全体人民都应该树立好的 3 意识去保护它,是它能够更好的发展。不过在此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力度来监督,制定好规章制度,让大家能够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8.旅游汽车运营行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篇八
( 一) 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意愿
有研究指出,具有一定特征的农民在一定条件下拥有较强的参与意愿。这些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政府旅游政策认知较深入,家庭收入较低。一定条件是指存在激励因素,包括政策合理、有示范带头人、较少承担风险、具有可预见的短期和长期收入等。由于经济需求和就业压力的刺激,农民有参与乡村旅游的诉求,同时农民群体又存在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劳动技能有限、承担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农民抱有犹豫和谨慎参与意愿,体现农民保守性与积极性的矛盾与统一。因为缺乏科学的引导手段和完善的保障机制,导致农民缺乏安全感,参与乡村旅游踌躇不前。
( 二) 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内容与利益分享
国内乡村旅游多由政府和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并主导完成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的制定等,农民几乎不参与政策制定与经营管理,多以就业者的身份承担工艺品制作和销售、游客接待、餐饮住宿服务、集体接待表演、导游等工作,并以工资作为主要收入方式。部分农民能够独立创办农家乐、销售特产和其他商品等获取收益。严格来讲,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本质更接近“参与就业”而非“参与旅游发展”,农民参与面较为狭窄,参与层次较低,参与乡村旅游活动的能力欠缺,分享发展成果能力不足。
( 三) 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地位
农民资本向旅游业转移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一般意义上的农田、林地、山地等收益率较低的农民资产,通过旅游的延伸功能和乘数效应,为农民带来更多的财富收益。然而,由于自身的分散性、个人文化素质较低、信息不对称、缺乏权益表达组织、谈判对手的欺骗性行为等,农民在资本权益转换时并不能享受到有利的价格补偿; 另一方面,使用权转让的背后却是农民自主决策权的丧失,农民对于个人资本运作缺乏管理权,导致农民对旅游发展中不良行为丧失反驳权。农民是弱势群体,缺乏话语权和维权援助,在参与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二、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 一) 相关法规和政策不完善
目前,乡村旅游领域尚未形成系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已开始逐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但覆盖面较窄,扶持力度和广度不够,对农民利益的支持和保障关注较少。《旅游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乡村居民能够依法从事旅游经营,其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但没有出台具体管理办法; 地方规范框架也不完善,缺少旅游行业管理的法律、规章和制度; 职能部门建设滞后,旅游市场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结果导致农民对承担义务和责任不清晰,对参与方式和收益保障缺乏安全感,乡村旅游发展的制度保障建设成为当前最迫切的工作。
( 二) 乡村旅游运行机制不健全
目前,农民参与乡村旅游运营模式包括“公司 + 农户”、“公司 + 社区 + 农户”、“政府 + 公司 + 农村旅游协会 + 旅行社”、“农户 + 农户”、股份制模式、个体户模式、CCTV模式等,这些模式多是以政府、企业、村民、相关组织等各司其职又统一协作的方式,强调了农民参与的积极作用,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但在上述模式中,形成的合作团体缺乏组织性,运作程序不规范,农民仍以“就业者”身份参与,缺少管理权和话语权,在遭遇不公平待遇和侵权行为时没有途径进行维权。另一种颇有效果的专业合作社模式是建立农民自愿参与、社员平等、统一联合、民主管理互助型组织。这种组织架构为农民参与乡村旅游提供了技术支持、资源配置、拓展服务领域和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等服务,但在实际管理上仍存在组织松散、民主缺乏、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实际操作中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机制并不健全的状态下,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组织职能的补充,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效果并不乐观。
( 三) 农民参与者的职业素质普遍较低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农民家庭多为“祖 + 孙”结构,即青壮年多外出打工,中老年留守和抚养未成年人,这些中老年群体参与能力有限,而未成年人可参与旅游开发者也微乎其微; 从教育程度上看,我国农村劳动者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约占九成,其中文盲半文盲人口约占四成,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从观念意识上看,由于长期处于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中,农民观念和思维比较落后,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低,对乡村旅游的认知较浅; 从职业技能来看,农民满足于自给自足的传统耕作方式,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能够提供基本农产品原料,但缺乏产品深加工能力和管理经验,达不到“旅游职业参与者”水平。乡村旅游发展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农民参与者的支撑。
三、促进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 完善制度体系
发展乡村旅游,政府应以倡导者、规范者、统筹者的角色开展工作。应将乡村旅游列入地方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建资金进入渠道,提供多元化发展援助并加大扶持力度,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建设平台和参与通道; 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相关规则,建立乡村旅游运行规则和行业标准,对接待设施、服务质量、产品标准、外围因素等进行规范,为乡村旅游发展打造统一的标准;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借助完整的政策体系划定乡村旅游发展分工,引导参与者各司其职,保障利益相关者各取所需,建设并完善乡村旅游发展协调机制。政府不断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才会有根据、有基底、有条理和有纪律,农民作为良好的执行者,在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下运作,才能除去忧虑,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才能既规范又有活力。
( 二)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目前,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建立要遵循民主化原则,农民要以平等身份自愿加入,并以同等的权利参与决策,同时尊重农民占大多数原则,保障农民参与权和话语权,合作社财务管理要透明、信息要公开、服务推送要公平,合作社需定期向社员汇报工作情况; 乡村旅游合作社的管理要遵循制度化原则,由设置理事会制定合作社运行制度和经营方针,聘用专业人员作为总经理负责合作社日常工作和经营管理,选举监事轮换监察合作社的经营情况,设立农民占多数的合作社代表大会对合作社重大事件进行决议,同时要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 乡村旅游合作社的运作要遵循服务化原则,发挥智囊作用,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生产指导和营销辅助等服务,履行外交义务,为旅游发展引入资金技术,开拓销售渠道,联系合作伙伴,执行护卫职能,保障农民权益。
( 三) 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首先要提升农民对乡村旅游的认知度,乡村旅游开发者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民宣传乡村旅游,布局乡村旅游发展前要通过调研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综合考虑农民的长远利益,帮助农民厘清乡村旅游发展链条; 第二,转变农民观念,农民参与乡村旅游不仅仅是简单的就业者和利益获得者,更需要充当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决策参与者等角色; 同时要培养农民的市场化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生态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以适应现代化乡村旅游开发运营; 第三,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农民教育主要由政府、旅游企业和自发组织发起,主要途径包括成人教育、专项培训、帮扶等方式,同时农民教育也存在经费不足、教师队伍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教育效率低等问题,需要政府和旅游企业加大对农民培训的投入力度,针对地域和工作特点设置培训内容,从而改善农民教育条件和效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参考文献
[1]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4):33-38.
9.餐饮业发展监管现状与建议 篇九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不断增长,餐饮业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11月底,全区共有餐饮经营生产单位2580家;其中有固定经营场所的 2420家;经营面积达到500平方米的大型餐饮单位30家;A级餐饮单位5家,B级餐饮单位15家,C级餐饮单位2400家;餐饮业从业人员达到16000余人。年产值近10亿元,带动其他第三产业产值近20亿元,上交税收近1亿元,目前,我区已成功创建为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广安区凌云路为省级餐饮服务示范一条街,广安市味觉元素清油火锅店为省级餐饮服务示范店。成功打造正元新辰餐饮一条街、清溪路餐饮一条街、环溪一路风情啤酒一条街、玉兔路餐饮一条街等餐饮特色街区,均悦大饭店、蜀园、渔家敖、城南辣百度等大型企业高档消费场所,小平故居牌坊新村清丽园、天赐园等25家星级农家乐。
二、餐饮服务监管现状
近年来,广安区药监局不断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从源头上狠抓餐饮食品安全,全区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确保了群众得健康,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
(一)落实责任措施,监管触角实现全面覆盖。
党委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更加重视,召开全区食品安全工作会,签定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乡镇政府在食品监管上的责任,有效弥补了我局监督触角不足的问题。继续推行食品网格化管理工作,采取“四定”,即:领导定片、股长定组、干部定点、排查定期,成立了七个片区监管组,各自对负责片区的食品监管工作负全责。深入推进部门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在确保村有食品安全信息员、镇有食品安全监督员、店有食品安全管理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安办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切实发挥好了信息员、监督员及管理员的作用。
(二)强化宣传培训,安全意识实现全面普及。
我局结合法律宣传六进、3.15消费者权益日、禁毒宣传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等活动,深入社区、乡镇、企业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做到了周周有宣传,月月有行动。通过举行集中宣传活动、举办宣传培训班、展示假冒伪劣产品、发送安全温馨提示短信、发放夏季餐饮消费安全提示、中高考期间饮食安全提示、文明餐桌行动、安全用药常识宣传资料等,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相对人守法、诚信经营意识。
(三)深化执法监管,安全水平实现全面提高。
一是抓源头:严把餐饮服务企业市场准入关,实行许可前置介入工作法,主动到现场给企业提建议和帮助店堂规划,确保施工一步达标,避免了返工浪费现象;二是除隐患:各片组坚持开展日常巡查工作,实行领导带队、股长牵头,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监管一线开展日常监管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三是防重头:确定监管重点区域(学校周边、车站附近、夜市)、重点品种(凉菜、饮品)和重点时段(节假日、中高考),严格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净化了食品市场,确保了食品质量安全。四是推示范:在成功创建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县)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示范创建,放大示范效应,成功打造均悦酒店、紫云阁、御厨中餐厅等27家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店。五是来处罚:自2011年以来,对80家餐饮企业无证经营、制售过期变质食品、使用“三无产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共处罚款近60万元。
(四)加强民生保障,确保重大活动食品安全。
广安是世纪伟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故里,广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特殊,每年海内外旅客众多,各级领导检查、视察和各类重大会议、重大活动较多,为确保重大活动食品安全,广安区药监局严格按照《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工作要求,认真执行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驻点监管,对食品加工制作重点环节进行动态监督,实现了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零”事故。集中人员对小平故居周边农家乐进行整治,督促100家农家乐对店堂厨房进行了改造,为创建五A级景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广大游客食品安全。及时处理投诉举报。实行投诉举报快捷处理制度,接报后第一时间到现场,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回复举报人,做到当事人和举报人满意率均达100%。
(五)餐饮食品上档升级,创建示范成效明显。
以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食堂为重点,巩固开展文明餐桌示范街、文明餐桌示范店、文明餐桌示范食堂等创建活动成果,发动广大餐饮服务企业,从文明餐桌的细
节入手,切实做到:节俭用餐——不剩饭剩菜,吃多少点多少;安全用餐——不用地沟油,不用变质食品;卫生用餐——使用公筷公勺;在2012年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和示范企业的成果上,继续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实施食品管理员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不断提升全区餐饮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构建“平安广安、文明广安、和谐广安”。同
时,为促进“文明餐桌行动”进一步取得实效,扩大影响力,对“文明餐桌行动”中成效显著的10家广安区“文明餐桌行动示范单位”和20名广安区“文明餐桌行动服务之星”进行了表彰。
三、餐饮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广安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广安的餐饮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目前餐饮业类型数量众多、布局分散,没有明确的餐饮业市场发展和网点布局规划,各餐饮服务诚信体系没有有效建立,市场基本处于自发调节和盲目发展的状态,网点建设的随意性比较强,布局也不尽合理,不仅自身食品安全隐患多,还造成了其它难以解决的问题,反回来又制约了行业健康发展。比方说居民区的环保排污问题,旅游餐、农家乐低起点进入迅猛发展问题。同时违法成本低下也造成了一些企业自律意识的丧失,违规违法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没有行业协会在餐饮安全管理方面发挥推动和自律作用,难以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同时广安餐饮缺少自己的品牌,特色菜品不特、特色街区不特等问题比较突出,很难让消费者吃了后就能记住,吃了后还想吃。同时,随着人工工资、原材料、房租、能耗、税收等经营成本的增加,加之今年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商务宴请、政府接待的减少,目前广安的餐饮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中大型餐饮的营业额较2011年减少了近30%。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发展规模普遍偏小,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一是受行业准入条件影响,餐饮业户多规模小。该行业是市场经济状况下进入门槛最低,政策放得最宽,社会人群自由参与随意进出的行业。火爆的餐饮业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诱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盲目的加入到其中。从小吃快餐、大众宴席到家庭市场,从低、中档的饭店餐馆到高档的星级酒店,无所不包,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小型餐馆饭店。因其经营面积小,设备设施简陋,经营成本低而遍布全区大街小巷;二是受经济利益影响,经营设施不达标。多数业主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不愿意增加设施投入,尤其是对食品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大部分单位就食品加工的环境、设施、设备和条件普遍达不到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多数只注重厅堂,不注重厨房再者小型餐馆普遍地处偏僻,经营随意性大,业主变更频繁,增加了监管部门的执法难度。
从业人员素质低,规范经营难度大。一是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薄。餐饮从业人员85%都来自城乡居民、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这些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低,对食品安全知识、餐饮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及餐饮业相关标准了解甚少,甚至一无所知。食品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个人卫生习惯差;二是受经济因素制约、规范化经营差。60%的餐饮单位生产条件简陋,工艺简单、卫生设施达不到分级管理要求,形不成规模,许多经营单位地处农村及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一些不法厂商制售不洁、过期、霉变、变质食品时有发生。从业人员以资金紧缺,要生存吃饭为由,擅自开业经营,导致制度执行不严格,自身的管理不到位、风险控制不落实、甚至阻挠监管等等,这些都为食品安全带来许多新问题,增加了执法部门的监管难度。
原料采购制度执行不力,食品原料品质令人担忧。一是餐饮业原料有效监管难度较大。餐饮业是食品链条的终端环节,餐饮业原料来自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生产流通领域的一些问题会随着原料带入消费领域。餐饮原料来源渠道多、品种繁,不易监控。当前,环境和工业污染、非法人为添加、假冒伪劣原料等因素都要对流入餐饮食品原料的品质构成威胁;二是餐饮业自身的防范和免疫能力并不强。对餐饮原料普通缺乏足够的辨识和认知能力,对原料市场的依赖性强,“市场上有什么,就只能买什么”的思想占主导位子;三是餐饮业主对食品安全相关制度执行不力。例如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是《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的制度,也是目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原料品质的管理手段,但目前执行起来难度很大。虽然我区在几年前就在餐饮业强制推行这一制度,目前许多企业仍然只是流于形式,有的只是记流水帐,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索证登记,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调查发现,提供的票据少有正规票据和检验报告单,可追塑性不强,不能有效保证原料品质。目前约有80%餐饮单位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可追朔率只有6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经营者没有按规定执行这项制度,只是应付检查;二是由于原料可追溯性不强增加监管和执法难度,影响对餐饮原料检查执法效果;三是采购市场情况复杂,生产者没有很好地执行批次检验制度,不能按规定提供检验报告,中间商不守法经营,不提供正规票据,给假劣和质量缺陷原料进入餐饮业提供了机会。目前餐饮业食品原料品质令人担忧。
社会公众缺乏食品安全意识,违法违规行为普遍存在。一是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操作不规范,加大了违法违规行为。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比较淡漠,食品从业人员操作随意,餐厨垃圾不及时清理,操作间管理混乱;食品管理人员欠缺基本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食品卫生知识缺乏,对食品从业人员要求不严格,安全操作意识差,责任心不强,甚至有无证从事餐饮服务活动现象;二是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差、识别风险弱,助长违法违规行为。另方面消费者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识,多数消费者在外就餐时,必然将经济实惠、价格便宜作为选择餐馆的首选条件,大多数只注重厅堂外表的富丽堂皇,食品卫生状况放在其次或根本就没考虑,没有任何食品安全意识,这样就助长了无证或卫生不合格餐饮者的违法违规行为,使一些违法经营户有了生存的土壤,严重制约了安全水平的提升,安全风险难以控制。因此也增加了监督者的责任和压力。
监管力量达不到工作需求,经费保障严重不足。餐饮行业从数量上看是点多面广、数量大,行业人员众多,面对庞大的监管对象,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和问题是执法监督人员数量严重缺乏。广安区食药监管局目前仅有13名执法人员从事餐饮执法,要保障全区100万余人和500万流动人口的饮食安全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执法监管工作只能频于应付各种专项检查和举报投诉的查处。目前的人手远远无法满足实际监督工作的需要,难免会出现管理上的“真空”,可能会造成监督盲点、死角的产生和缺位监督的情况发生;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餐饮这项工作带有技术性、经验性。做好这项工作除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之外,更重要的需要有一定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知识以及食品工业知识。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如突发事件、新、扩、改建的现场技术指导等具体问题,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的,而广安区严重缺乏这样的技术人才;监管经费投入不足。一是工作经费紧缺,与工作任务要求不匹配。工作经费从垂管期间的年人均1.5万元,下降到地方管理的2000元,而另一方面又新增3000多家的餐饮服务、化妆品、保健食品市场监管和食品专项整治任务。监管经费的不足致使监管工作步履维艰,长此以往必然形成监管盲区和漏洞,给广大人民群众饮食消费安全带来隐患;二是餐饮服务监督抽样专项经费匮乏。2013年省市下达餐饮服务食品抽验任务50批次,快检260批。规定监督抽样经费由地方财政负责,而地方财政未将抽验经费列入预算,必将影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抽验工作开展;三是购置执法专用装备无专项资金。机构改革,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未从卫生划转任何配套资产和执法装备。全系统执法车、电脑、打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等执法办案设备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几点建议
餐饮业食品安全涉及面广、工作基础差、难度大,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结合上述问题和监管现状,依法现在法律法规,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政府和部门职责,加强部门联动,构建监管网络平台。
按照食品安全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在政府主导和协调下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实行风险责任制度,建立信息通道和网络平台。一个点发现问题,带动一个面甚至立体式的追查,形成监管的聚合效应。除了横向联动,还要建立健全纵向的三级网络。通过在镇、村聘请协管员,弥补监管力量的不足,真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无缝监管。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收集和反馈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和动态,分析评估食品安全隐患,实行预警的干预控制,形成一个快速预警系统,提前控制、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做到早发现、早通报、早打击、早控制,从而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优化整合资源,科学运用职能,推行综合执法,加大惩治力度。
结合餐饮业面临的问题,针对性对现在的人员、设备重新优化整合,实行许可和执法分离,利用许可把好入门关,建立相关的规范制度,推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开展日常的受理、审查和人员培训工作、用行政执法来打击惩治违法行为,监督和维护规范制度的执行,把有限的人员从繁多的工种中解放出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从而有效提高许可和执法的水平能力和办事效率。
加大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可以快速有效的强化经营者的安全意识,促进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形成较好的社会影响,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前餐饮业问题突出的特殊时期,加大对违法行为惩治力度是工作突破口,是开展规范化整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强有力的打击力度,就不能有效地推行的各种规范,解决上述种种问题和困难。所以,建立一支过得硬的专业化执法队伍,加大惩治力度是关键。
(三)分级分类科学许可,严格准入条件。
行政许可是《食品安全法》里规定的重要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困难重重,标准相对小餐馆太高,有的甚至无法改进到最低要求,降低门槛就造成上述各种问题的出现,机械地严格按现有规范来把关又大量的无证经营,取缔会造成种种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底层人员的民生问题。仔细研究分析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规定框架内分级分类制定不同的许可前置条件,按HACCP的理念,重点对各级各类餐馆里的风险进行评估,筛查危险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针对控制点制定出对应的控制措施,形成制度加以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实行经营规模的经营品种的双重控制,可以按照申报的规模品种核查经营条件,也可以按其经营条件反过来核准其经营规模和品种。鼓励现在经营差的小餐馆从多品种向单一品种转变,集中现有的条件加以改进,把单品种的经营搞规范。在这样在不放松原则性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可的灵活性,经过几年的工作,各种不同层次的餐馆都能达到相对而言规范,从而有效的打破制约目前工作的瓶颈。同时分级分类制定各项规范也适用到执法中,同样可以直到很好效果,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
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适时开展HACCP的认证工作,充分现有的能力和手段,开展餐饮业早期风险的预评价,经营中期开展风险控制效果评价,实现各项的风险的数据化,从而真正实现科学监管。
(四)针对特殊餐饮单位和特殊环节制定特别规定。
针对一些特殊餐馆,比如兼营餐饮的单位、农村小餐馆、路边店、餐饮摊贩、单一的饮品店,可以考虑制定特别的管理规定,对于一些季节性强的品种经营单位可以考虑核发临时许可证。建议在有关规章和法律解释或其他规范性文件中加以界定,作出特别规定,以期达到既能满足群众需要、又可保证饮食安全的目的。另外,上级有关部门也可考虑授权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地方许可标准,发放“小餐馆餐饮服务许可证”,纳入专项管理。
对于食品原料采购这一特殊环节,除了采购索证以外,对特殊品种实行备案管理工作,对学校食堂、大中型宾馆的重点品种可以考虑定点招标采购,从而解决目前餐饮自身认知能力弱,无法堵住问题原料的难题。
(五)分类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宣传培训可以有效转变餐饮业的经营理念,提高安全意识和自身管理水平,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工艺并提高技能;加深与监管对象的理解,提高部门威信和形象。对象包括社会公众、系统内部和管理相对人,要加大《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力度,一是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承担的监管职能,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和执法监督环境;二是要加强监管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准确掌握餐饮服务监管法定职责,提高各级监管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三是要监督、指导餐饮服务经营者和相关行业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知识,使从业人员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自觉守法经营。
(六)依靠技术手段,促进有效监管。
现有的各种科技辅助检验手段、各项食品的标准是科技成果,是第一生产力,在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大力推广运用,从而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根据餐饮服务的实际情况,加大对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的投入,增强检验能力和保障水平,有效开展监测工作。根据季节特点和流行病学要求,对重点品种进行重点抽检,及时了解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现状,研究分析评估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形势,及时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堵住上游有毒有害食品流入餐饮服务环节;对餐饮服务环节食品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监测评价,从而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
(七)成立行业协会,发扬群众监督,健全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
加强监管工作同时,要指导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同时要鼓励投诉举报,建立群众监督体系,从而形成部门监督、行业自律和群众监督的“三位一体“信用体系。为所有餐馆单位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将日常监督检查情况、接受处罚情况、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及群众反映,对餐饮服务经营行为进行安全信用等级评定,并根据信用情况确定监管的重点和方式。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管理和指导,开展一些有一定影响的餐饮单位参加社会活动,提升餐饮单位的形象。通过各种方式督促餐饮服务经营者切实做到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公众饮食安全。
(八)政府扶持投入,打造特色街区,不断注入餐饮业竞争活力。
10.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与不足 篇十
题
目: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与不足
目录
摘要
一、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汽车保险在社会中的作用
2、我国汽车保险业快速发展
3、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前景展望
1、克服问题的途径
2、发展趋势 参考资料
摘要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使得汽车数量快速增加,为汽车保险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保险市场主体的迅速增加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推动了保险公司对保险市场的开发,客观上促进了汽车保险业的发展;投保人的保险意识也有了明显增长等等因素使得近年汽车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但是一些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如保险资金运用效果不理想、保险公司无法完全兑现承诺等。这些问题阻碍着汽车保险市场的和谐健康发展。汽车保险业何去何从,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汽车保险、现状、问题
一、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汽车保险在社会中的作用
汽车保险是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助推器”和“稳定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保险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汽车保险在20多年间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1988年,汽车保险的保费收入超过20亿元,占财产保险份额的37.6%,首次超过了企业财产险,成为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此后,汽车保险一直保持高增长率,是大部分财产险公司最主要的险种,在财产险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汽车保险作为财产险的第一大险种,涉及面广、影响深、关系大,承担着在交通事故中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社会责任,与国家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发展汽车保险业不仅有利干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还有利于化解矛盾和纠纷,促进人民生活的稳定和谐。
2、我国汽车保险业快速发展
汽车保险在服务和谐社会的同时,自身也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各经济领域、各产业都能得到和谐发展。汽车保险在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自身也会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汽车保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时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步入小康,国内汽车市场的容量将逐步扩大。二是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汽车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一直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伴随我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汽车保险作为汽车价值链和服务链的重要环节,作用日益突显,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保险市场国际化趋势的日渐增强以及国内保险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我国交通责任强制险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汽车保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比较突出的问题 1)投保意识及投保心理的问题
在我国,投保意识的极度薄弱,这点与汽车保险较发达的美国是不能相比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因素的存在,国内机动车辆的投保率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我国车辆保险投保率低除了汽车保险种类少、保险公司的服务跟不上以外,对机动车辆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社会上的新闻媒体等也很少宣传车险的知识、法规等,更少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我国农村有40%的车辆是任何险种都未投保,而中国农村的道路状况又较差,事故频发,一些农民因为没有保险,一旦出险,不是倾家荡产就是因祸再度致贫,还有些人虽然参加了保险,但是总想少保几个险种,即使出过险也得到过赔偿,但下次保险仍然是心存侥幸。鉴于这样一种心态,中国的保险事业在短期内仍然会举步维艰。
2)保险品种及保险费率单的问题
在我国,出来首当其冲的投保意识薄弱外,接下来便是保险品种贫乏,保险费率单一的问题。在国外,机动车辆保险合同内容和保险费率都由各个保险公司自定。因此,保险商品种类很多,其费率也是灵活多变的。而我国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和附加险条款及其对应的费率由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制定,很少有车型差别,更没有地区差别,如汽车、电车、电瓶车、摩托车、拖拉机、各种专用机械车、特种车均适用机动车辆保险条款。
3)车险市场监管不严
近年来,各类保险诈骗案件,特别是机动车辆保险诈骗案件呈数量增多、案值增大、手法多样化等趋势,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和金融稳定。这说明我国的保险市场本身还不完善,人们法制观念、诚信意识都需要强化。车险理赔业务赔案水分极高,大约占到了20%~30%,其中相当大的部分属于人为骗保、诈保,虚报零配件赔付价格。为谋取非正当利益,保险公司理赔员常常与汽修厂和不正规汽配商私下串通,通过向正规汽车零配件经销商询问价格作为参照,多报、虚报价格,以次充好,向保险公司报出进口或国产正厂产品价格,但给用户提供的却是低档甚至是伪劣产品,以赚取不正当利润。这与骗保、诈保等行为共同构成车险理赔中的“黑洞”现象。上述不正当行为使得保险公司信息不对称加剧,理赔成本高居不下,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汽车零件厂商和经销商无法得到正常利润。消费者使用假冒伪劣产品,自身合法权益被严重侵犯。
二、我国汽车保险业的前景展望
1、克服问题的途径 1)加大汽车保险宣传力度 这点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的风险及保险意识严重滞后。老百姓对于汽车保险的意义和功能认识还不够、人均保险费低、保险普及率很低、保险意识极其淡薄。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宣传让普通民众都认知到购买保险的重要性,这才是治本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保险业的发展,更能普遍提高民众的防风险意识,一举而两得。保险公司应该加大汽车保险方面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的汽车用户真正了解投保的必要性及其好处。对于投保的客户,要提供真正的贴心服务,这样才能打消其他人的顾虑。
2)积极鼓励汽车保险业务创新
不断开发和创新保险商品是保险公司保持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要保证,业务创新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目前,由于我国对保险业施行较为严格的监管制度,保险公司新开发的保险品种必须经监管部门审批后才能投入市场运作,保险公司创新空间较为狭窄。对业务创新监管过严,限制太多,不仅降低了保险业务创新的效率,影响保险公司业务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市场的活跃与发展。
3)加强保险监管和行业自律,规范竞争行为
我国民族保险业发展很快已初具规模,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擅自设立营业机构、任命高级管理人员、无序竞争、不规范竞争、误导消费者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形成保险经营风险,同时也损害了保险行业的社会信誉,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怠,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4)加快培训专业车险人才,提高车险从业人员素质
保险市场国际化后对保险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专业技术,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不仅能熟练掌握国内车险的条款、费率、实务,还要能了解国际通行的车险先进管理办法,做到一专多能,更加适应中国车险市场的需要。
2、发展趋势
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保险已经历了若干次的大规模调整,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汽车保险与汽车王国美国相比较,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无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险制度是完善汽车保险损害补偿功能的有效手段,是现代汽车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绝大部分汽车保险还在遵循以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险制度。在以后的改革中,加大以无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1)强制汽车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世界上最初将车辆损害视为社会问题的是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它于1925年起草了保险史上举世闻名的强制汽车保险,并于1927年公布并实施。由于强制汽车责任保险的强制性,不管汽车所有人是否愿意都必须参加此险。强制汽车责任保险的目的是使受害人得到基本保障,受害的第三者可以依法取得下述权力:直接追诉;求偿权利不受保险单条款的限制;故意损害亦可求偿。
我国于1984年提出第三者责任险为强制险,现在《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推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第三者责任保险将成为机动车辆定期安检的一项重要内容。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如不按国家规定投保,国家公安部门有权扣留车辆。这无疑是我国现今的汽车保险制度改革与世界接轨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2)保费费率中的精算主义
关于费率的制定,现在大多数汽车保险先进的国家都采取了保费费率的精算主义。如美国:美国绝大多数的州采用161级计划作为确定车险费率的基础,另外还存在两种计划:9级计划和270级计划。在161级计划下决定车险费率水平高低的因素有两个: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因素包括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及机动车辆的使用状况。次要因素包括机动车的型号、车况、最高车速、数量及被保险人驾驶记录等。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被保险人所承担的费率水平。我国因费率刚刚开放,还不够完善。为了在全球化的市场下生存和发展,以后要适应市场,用精算来控制风险和体现公平。
3)险种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
车险事业发达的国家,车险种类及体系一定会很完备。拿美国来说,美国保险公司提供的汽车保险项目繁多,大的种类通常包括几项:责任保险;碰撞保险和非碰撞保险;汽车责任险。此外,通常情况下,美国的车险还有意外保险。由此可见,美国的汽车保险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兼具多样化、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为其国家的人民生活安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的汽车保险体系无论从保险制度、保险监管还是保险险种体系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差距。
总之,车险改革才刚刚开始,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改革的步伐,对现有车险制度的弊端进行改革,使我国的汽车保险为人民生活的安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旅游汽车运营行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推荐阅读:
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应变策略07-30
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09-02
汽车修理行业现状10-17
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现状初探08-28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10-12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研06-11
合肥旅游业发展的现状06-17
汽车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08-22
保定市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08-01
伊宁市旅游业发展现状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