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2024-07-21

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调查报告(精选18篇)

1.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篇一

现代家庭教育征文

家庭教育浅谈

杨丽

(固安县第一中学)

摘要:家庭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而它作为现代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是日益突显其特殊地位、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家庭教育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而它作为现代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是日益突显其特殊地位、功能和价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主要依靠模仿,而模仿的对象主要来自家长。孩子在成长中要与家长共同经历许多事情,家长对其中的人与事的评判,即是孩子奠基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依据。家长的视野、生活层次、交际圈子,也将成为孩子的成长平台。因此家庭在人生的任何阶段的教育中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父母在疼爱孩子教育孩子的行为中有存在着种种误区:

误区一: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在大部分家庭,孩子是这个家庭里的中心,有的甚至是绝对的中心,一切都为了孩子,一切都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

误区二:不打不成才。在家庭里,因为各种原因,孩子挨父母的打不是什么新鲜事。许多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

误区三:冷漠让孩子压抑。在不少家庭里,孩子犯了错,家长往往采取不理不睬的方式来对待,有的甚至一个星期甚至十几天都不与孩子说话。

误区四:强制填鸭式教育添压力。为了父母的愿望,将并不爱好舞蹈和绘画的孩子送到“舞蹈班”、“绘画班”去学习,在当下的家庭中是屡见不鲜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以后“出人头地”,强迫孩子学习各种技能。

误区五:事事包办使孩子产生依赖。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除了学习外事事都能包办。有的家长恨不得将与孩子日常生活有关的所有事情都替孩子做了,这样,孩子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许多孩子上了高中也不

会洗衣服,即便这样,家长也不让他们做。

误区六:百般袒护犯错的孩子。也许是出于爱孩子的原因,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总是百般袒护,为孩子开脱。面对来自别人的批评,家长不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也不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不违法,犯了什么错他们都可以谅解。

误区七:父严母宠不统一。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不一致,宽严尺度不一,导致父母一方管一方宠。

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脱离父母走向独立,成功构筑自己未来的生活。而许多家庭存在着替孩子做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的情况,这种教育方式除培养了孩子的依赖性以外,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在这种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难适应社会,一旦进入社会,将很难找到自信,更难以在社会上取得应有的成功。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知道孩子需要什么

作为父母不要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自己的意识﹑想法﹑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积极达观的态度、适应环境和把握机会的能力。这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最需要的东西。

(二)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不必刻意观察,孩子就感受到我们太多的东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态度。我们想要怎样并不重要,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父母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父母通过对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处,无时无刻不向孩子渗透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如何与孩子沟通: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的更幸福,更有乐趣。这样才能为和孩子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基础。沟通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沟通就谈不上教育。家长一定要多交流﹑多沟通﹑多观察﹑

多引导。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用平等的地位和心态与他们进行交流。

(四)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现在独生子女,心里很脆弱,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现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心理辅导,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方法,不要体罚和心罚孩子,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对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能一味的责备,要帮助分析原因,找到对策,以鼓励为主,多和孩子探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坚决放弃家庭暴力,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才会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五)懂得教育的界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每个人对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保留他们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间。

家庭教育的意义十分关键和深远,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同龄人和学校的影响,孩子真正的成熟还需要离开家庭后在独立生活中探索。对于孩子,永远有很多事我们无法知晓,永远有很多事我们无法左右。我们只需要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努力做到最好。放下多余负担会让我们一身轻松、满怀信心。

2.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篇二

过去四十多年的研究表明, 合理的家庭作业提升了学生在家中学习的效果, 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教师能把家庭作业布置得好, 评价得好, 学生的成绩就会提高很多。合适的家庭作业还可以让家长和学生产生有益的互动, 促使家长参与到学校工作和孩子的学习中。

一、家庭作业的教育意义

苏格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笔者上中学时, 教师是这样布置作业的:“把剩下的课堂练习带回家完成”“复习某部分, 准备明天的考试”“以……为题写一篇作文”“抄写课文某部分, 并完成该部分的题目”等。教师布置作业的方式和50年后的今天如出一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几乎没有考虑为什么要布置作业, 他们觉得让学生晚上能忙起来就是布置作业的目的。因而, 传统的作业对学生的教育意义甚微。

笔者认为, 家庭作业应该帮助学生发展以下三项关键能力:研究技能、组织规划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现代教育目的已经从认知的提升转向技能的培训, 家庭作业的作用首先应帮助学生发展研究技能。其次, 家庭作业也是一项非常好的工具, 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规划能力。最后, 布置家庭作业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三点也是大学新生应具备的三项关键能力。有些学生上大学时觉得学起来吃力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三项能力, 究其原因与高中教师没有培养他们这三种能力有重要关系。

二、优秀家庭作业的特点

美国教师联合会 (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 AFT) 倡导设计有效的家庭作业以充分发挥家庭作业的作用。为了使家庭作业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要精心设计家庭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好的家庭作业有如下九个特点:任务要求明确、学生能够胜任、作业量适当、完成时间具有灵活性、完成作业所需的信息和材料容易获得、巩固练习课上教授过的技能、不仅仅是把未完成的课堂练习带回家、内容是学生感兴趣并能引发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的、能给学生应用技能的机会且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

教师对家庭作业给以及时、具体的反馈对作业的完成质量与效果至关重要。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表现, 因而他们需要及时获得教师的反馈。教师要积极地观察学生, 对作业进行评估, 如果时间拖久了,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的准确性会大打折扣。对学生进行作业的反馈应该既要关注学生哪些方面做得好, 也要对不足处提出意见, 而不是单纯给作业评分。

三、提升家庭作业效果的十四点建议

结合上文分析, 笔者拟对提升家庭作业效果提出以下建议。

1.每次布置作业时明确“作业目标”, 作业形式和“课程目标”类似。

2.探索家庭作业和学生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不同学校的学生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把握好家庭作业和学生特点之间的关系。

3.偶尔可以把学生配对, 形成“互助小组”, 共同进步。教师们都认为家庭作业是要独立完成的, 但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 用人单位希望员工有团队协作精神。所以, 通过合作完成家庭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网络便于沟通的特点来分享文件或者将作业分组。例如, 两个学生一组来做家庭作业, 每个月换一次配对的学生, 配对规则既可以是强帮弱也可以强强联合。通过配对, 小组内的学生可以发展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4.对大多数作业任务实行评语制。虽然考试被很多学校和师生看得较重, 但笔者认为, 教师批改作业时, 除了分数之外还要有具体评语。学生收到反馈之后才知道如何改进。

5.每个月至少和四分之一的学生面批作业。最好的作业反馈形式是面对面交流, 但是一个班有三十多名学生, 一位教师和所有的学生面对面地反馈不现实, 教师可以选择每个月和全班四分之一的学生去面对面批改作业。面谈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有心理准备, 知道何时会面谈本月作业情况;其他时间的作业教师要给学生书面的反馈。

6.设定完成作业的最后期限, 给学生更多时间自我安排。教师布置作业时要非常清楚地给出截止日期。学生从小形成时间管理的概念很重要, 因为很多人到大学之后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时间管理危机, 这与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没有训练好学生时间管理素质有重要关系。学生必须安排好时间, 否则他们会收到教师不好的反馈, 比如教师规定了周五就要交作业, 学生就会仔细考虑如何分配时间提交作业, 慢慢地他们就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了。

7.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 将效果好的家庭作业任务收集整理成资料库。教师也应该分享教学资源, 在这方面有先进经验的学校会把教师布置的作业汇集起来, 将一些设计效果比较好的家庭作业整理成库给所有的教师进行分享。设计一套好的家庭作业和好的课程设计一样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优秀的家庭作业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优秀的家庭作业体系。

8.对未完成作业、迟交作业等情形的处理予以明确规定。对于不交作业的学生要给予明确的规定, 对不能及时交作业的学生就要有惩罚的措施。而且对作业的质量也要有明确的规定, 教师要规定学生在这些作业当中要实现的目标。明确的规定能够增加家庭作业的价值。

9.较之定量作业, 可尝试布置定时作业。教师可以为学生这样布置作业:“花30分钟做题, 做到哪儿算哪儿。”教师借此可以了解学生30分钟到底能做多少事。这是了解一个学生的好方法。

10.家庭作业占学期总评的比例不应超过10%。激励在教学当中始终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表扬学生优秀的作业成绩。

11.每周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在班内展示。教师可在班内设置一块区域来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因为学生不仅仅需要教师指导他们做好作业, 还需要同伴知道他们做得好, 同时, 优秀的作业会成为一种示范, 让别的同学争相效仿。

12.将作业完成情况纳入相关奖励机制。现在很多学校的奖励机制只针对学生白天上课的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也应纳入其中。

13.学校定时抽查教师布置的作业质量。教务部门必须定时抽查作业的质量。为了避免教师任意为之, 校长或教务处必须定时抽查教师布置作业的情况。

14.听取学生对家庭作业的看法。因为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学业影响很大, 所以教师要定时向学生征求反馈意见, 了解家庭作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作业。

四、给中国基础教育教学中作业布置环节的建议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中国基础教育理念和授课形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教师对家庭作业的认识也更深入。在中国大班授课占主流的背景下, 为满足个性化教育诉求,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 对作业完成度差距大的学生须进行干预

在中国, 有教师反映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差异很大, 作业完成情况良莠不齐, 这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对此, 教师应注意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实时跟踪, 更加频繁地获得他们的反馈, 让他们遇到困难立刻找教师咨询, 形成作业辅导导师制。同时, 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可更加开放, 让学生更自主地探索本门学科的内容。

(二) 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布置应重视家长的协助作用

教低年级的教师必须考虑到如何与家长合作, 给予家长明确的指导, 告诉家长家庭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应该怎么做。教师和家长应联合起来帮助孩子们完成作业。这样可引导家长时常与孩子交流当天所学内容, 并鼓励孩子学习。

(三) 积极倡导分组合作完成作业的方式

3.现代家庭教育初探 篇三

一、教养方式误区

1、放纵孩子攀比的行为

由于现代的家庭孩子少,父母总怕孩子受委屈,于是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自己孩子穿的、戴的都不能比别人差,别人的孩子买什么,咱家的孩子也得买。一份来3000个家庭的调查报告显示:19.9%的家长认为孩子花钱大手大脚。调查显示:14.4%的学生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必提倡艰苦奋斗了;10.1%的学生月平均消费是250-350元,而农民的月平均收入只有127.5元。

2、呵护,迁就溺爱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走出爱的误区。过分呵护剥夺的是孩子独立承担困难与挫折的机会,而这恰恰是形成良好意志品质与行为准则的必由之路。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才是成长的自然法则。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如果我们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哪怕点滴不良习惯容忍迁就不加指正,就可能因非智力因素残缺限制其发展。

二、能力与智力教育的误区

1、过度教育相当于拔苗助长

当今社会上有一种片面强调儿童早期教育的倾向,把早期教育完全等同于天才儿童的培养。事实上正如不少学者、教育家指出,“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育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而完全无益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根据一项调查,有的国家一年级儿童每周用于运动和玩耍的时间是人均18.4小时,而我国儿童仅为9.2小时。中国有80%的学生把课余时用于学习,而在国外96%的以上的儿童课余用于看电视、运动和做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专家强调,早期教育的确是不可忽视,但是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个体的差异和全面和谐的发展。早期教育也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能搞那种千篇一律的神童式教育。

2、忽视鼓励教育

孩子成绩不好往往是家长的一大心病,一些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单,气就不打一处来,没完没了的唠叨和指责。许多家长将学生成绩不理想,归因于孩子太笨,这是不科学的。我国在杭州市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17%的在校儿童存在学习障碍。所以,孩子成绩不好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只靠打骂来解决问题。作为孩子,多么希望在生活中,我们父母能拍拍他的肩,抚摸一下孩子的头,以赞赏的目光对孩子说:“好样的,真是一个男子汉!”多给孩子一点自信和勇气。多给孩子一点的支持和鼓励,这是孩子精神力量所在,是父母责任和义务所在,也是父母健康心态具体表现。

4.现代家庭教育的十大理念 篇四

1.学会向孩子学习

信息时代的今天,地球已变成村了,孩子每天都与世界亲密的接触着,信息与潮流刺激的事孩子们的神经,影响的是孩子们的思维,改变的是孩子们的行为尽管他们的超前,让父母们看不惯,想不通,接受不了,带他们毕竟是一种带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潮流,堵不住压不服,唯有疏导是上上策,而我们的多数父母由于忙于生计,无暇学习,难怪与我们的孩子会称自己的父母是“外星人”,听不懂孩子的语言。另外孩子们的创造性,想象力,行动力,新的思维方式及一些人与生俱来的可贵品质是我们家长需要学习的,也就是做父母的要放下架子善于与孩子共同成长。

2.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

把孩子看作一个单独的个体,不可把自己的需求或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一切包办代替,更不可以非打即骂,应该充分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常言道: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绝不可以强迫马儿喝水,除非马儿有口渴的需要。

3.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教育它是一切教育基础之基础。

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家庭教育:一项有说服力的调查:

北京一项按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好、中、差划分进行的调查,调查对象:680名初中、小学生的家庭,调查内容:在校表现与家庭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家庭教育水平很好的,其孩子在校表现优等生的占95%,基本没有后进生;

而教育水平不当的家庭,其孩子在校为后进生的却高达85%,几乎没有优等生;

而教育水平一般的家庭,其孩子在校为中等的占2/3,并有15%左右为后进生。

这项调查还给我们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我们把不当的家庭教育提高到一般水平,则后进生就会相应减少五倍左右;如果我们把一般的家庭教育再提高到较好水平的家庭教育,则优等生增加三倍左右。

4.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石

孩子与我们大人之间有年龄、有收入、经历、身高、体重、学历的差距,有性别之分,唯独没有人格的差距。

家长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一样。

家长希望得到公平对待,孩子也一样。

家长希望别人对他们和蔼、友善,孩子也一样

家长希望做的好的时候有人赞美,孩子也一样。

家长希望在做的不好的时候有人谅解和鼓励孩子也一样

家长希望在悲痛、烦恼、颓丧的时候有人给予支持、安慰,孩子也一样。

只有做到平等才可以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心理、平等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可能有效地达到子女与父母双提高。

5、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就明确把“齐家”作为“治国”的重要前提条件。《礼记;大学》说:“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三国时期的陆绩认为“圣人教先从家始,家正则天下化之”。美国教育学家M.S.家庭教育重在塑人,教会孩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家庭教育如若不科学,不能够把握目标,有的放矢,必然培养不出拥有健康身心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是不合格、不完整的。另外,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不可缺一,相互也是不可替代的。

6、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常言道: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每个孩子都是可塑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都是作为现代父母必须研究的课题。仅靠本能的爱,朴素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是不对的,不够的。必须重视现代化家庭教育理论的学习并不断付诸实践。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7、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改善家长自身素质

长着并不意味着在生活中就该扮演强权的角色。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父母并非与身据来就能掌握教育孩子的这门艺术,而必须通过学习,首先阅读孩子,读懂孩子这本书,,孩子这本本书,是一本在变化的书,一天一页,一年一章,天天都有新变化,年年都有新发展,从少年到青年……做父母的也许今天读懂了,但明天未必一定读懂,因此称职的父母应该一辈子度孩子这本书,一辈子学习,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一起发展,所以家庭教育的本质就是家庭学习,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改善家长的自身素质。只有当我们具备了一流的家庭教育素养后,孩子不仅不会会在家庭教育上,即使学校教育和粗了问题,我们也会保护孩子的梦想不被破灭。

8、关注家长的生命成长

关注家长的生命成长,即是关注家长所受家庭教育的模式,才能更好的了解家长自身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问题的实质。才能让家长从自身找原因,来改变自己,才能更好的解决孩子的问题。

9、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

海灵格说过:“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首先要检查自己。”教育孩子首先教育的是自己,改变也还要先改变自己。问题孩子的产生是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是父母有良好的教育方法。一半的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以命令强加于人,很少有能弯下身来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家长关注的问题是学习,而对于其他方面则较少涉及。学会与孩子沟通是关键,大部分家长都在关心子女教育,而且期望过高。不少家长自认为是“爱”孩子,“关心”孩子,但孩子感受不到这份“爱”、这份“关心”,不少父母正在“认认真真”地做伤害自己孩子的事,主要表现为:忽视孩子的正当要求,对孩子否定过多;或者是对孩子不满、责骂,甚至对孩子进行侮辱、体罚;也有的家长尽可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在精神上的关爱却不足。这表明家长未能正确全面评价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不满时往往采取简单消极的教育方式,在这些不良的教育方式中长大的孩子,较易出现如依赖、退缩、恐惧、软弱、撒谎、攻击、急躁、自卑等情绪与行为方面的问题,影响着孩子的注意力。

10、亲子教育要向亲职教育转变

5.解决部分现代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篇五

一、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1、家庭教育应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注意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着眼于孩子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孩子健壮的体格、良好的品德、健康美丽的心灵、聪慧的智力和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2、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理念。家庭教育同样如此,重在夯实基础。所以家庭教育的着力点首先应该放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家长应把握住孩子可塑性最大的幼年时期培养各种良好习惯,习惯培养得好,就为孩子夯实了做人、成才的基础,这比教孩子识字、数数重要得多。

3、孩子是人,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需要,家长要相信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感到自己与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同时使得孩子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

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愉快的家庭氛围是由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家中的每一位成员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克制自己不良情绪,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理智地处理家庭中的问题,多点谦让,少些争吵,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教育榜样。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观点上互相协调,尽量保持一致,避免因为教育观点不同引起的争吵影响孩子的情绪。作为单亲家庭的家长和重新组合家庭的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就盲目地娇宠孩子,应该注意纠正自己不良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状态,以免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在生活中进行多因素和多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还应该培养和促进孩子学习的基本能力、社会经验,使其个性、心理和社会行为健康和谐地发展。家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在家庭中,父母不必对孩子照顾过多,担心过多,要给孩子留一点空间,给孩子创造独立活动的机会,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活动。应更多地着眼于孩子的品德教育,让他们真正理解什么是“爱心”,怎样做一个好孩子;再者,培育孩子强健的心理品格,适度地施以“挫折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具备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另外,家长要客观、冷静地正视孩子的成长特点,以平和、坦然的心态期待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从而使孩子在人生初期获得丰富的发展经验,为自己潜在的多种能力提供尝试的机会和可能。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体育活动,增加亲子间的交流

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体育活动,会增加亲子间的交流。有了较多的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还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因此,家长不管工作有多繁重,都应该尽量抽空陪同孩子一起玩,倾听孩子的真正需要,及时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使孩子获得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感受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在此同时,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创设各种家庭体育的材料和环境,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各种资源开展体育保健活动并积极参与到运动之中,成为他们体育活动的伴侣,家长可以从这些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情绪、语言行为和动作发展等方面的反映,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孩子,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困难等等。

五、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要求家长们对爱的程度作这样的理解:“正如食物一样,爱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超过一定份量就成了溺爱,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的爱要是理智的,是爱和严相辅相成的,对于孩子不合理或一时不能办到的,家长要耐心说服教育,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撒娇和任性所动摇,孩子有缺点错误要及时教育改正,不迁就、不纵容更不能护短。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那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父母“寓爱于严”“严中有爱”,表面看似乎无情,但从孩子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却是意义重大。

六、创建学习型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6.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篇六

实则抄袭;假装闭门学习,而实则看黄色书刊、玩,或干脆睡大觉……凡此种种,父母不留心是很难识破~的。俗话说,“孩子都是自己的好”、谁家的孩子谁家爱”。因此,知子最怕的是一“爱”遮百丑,或者是爱一点而不及其余,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而对孩子的缺点,则“大化小,小化了”。 知子是教子的前提。家长只有准确把握孩子的道德品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家长可用如下两种方法评价孩子的道德水准。其一,将品德素质与孩子身心的其他方面进行比较,看其是否协调一致。如果孩子的品德素质落后于身心的其他方面,则要赶快补上这一课。其二,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同龄孩子进行比较。如果自己孩子超前了,那当然好;如果落后了,比如一般孩子已逐步摆脱自我中心,会干家务,养成了优良的学习习惯,而自己的孩子还自私自利,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学习要人监督,那家长就要特别警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两方面的比较,家长可以对孩子的道德水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决定家庭德育是否该加强。(2)家长要依据孩子的个性心理,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 家长了解孩子的品德素质之后,就要考虑如何正确地施教。同一个孩子,对不同的教育方法会有不同的敏感性;反过来,不同的孩子,对同一种方法的反应也不相同。因此,家长要依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有的心理学家将人的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胆汁质的人一般热情积极,易于感动,情感反应强烈,有毅力,办事迅速而坚决,言语明确。这种气质的人易自负和傲慢。对这种气质的孩子,家长不要轻易激怒他,而是要锻炼孩子的自制力,让他能沉着冷静地处理事情。多血质的人易动情,但情感易变,他们动作敏捷,姿态活泼,有生动的面部表情,表达力和感染力都很强,但易表现为轻举妄动,缺乏耐心和毅力。面对这种气质的孩子,家长可以给孩子多种活动 的机会,布置稍有难度的任务,让孩子能将精力用在正当的活动上,并学会克服困难。粘液质的人,感情不易发生和暴露,但一旦发生,就非常强烈深刻。这种气质的人动作缓慢,遇事谨慎,耐力强。自己的孩子若属于这种气质,家长应注意不要轻易刺伤孩子的心,要耐心细致地照料和教育孩子,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考虑和做事。抑郁质的人一般多愁善感,他们对喜悦体验不深,对忧愁体验却深刻持久。这种人一般动作迟缓,遇事不果断,然而,他们思维透彻,想象丰富。对这种气质的孩子,家长要给予更多的体贴关心,避免在公开场合大声指责孩子。要根据孩子的接受力,提出适宜的要求,让孩子树立信心,勇敢地前进。总之,孩子的气质类型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别人的“尚方宝剑”、“教子秘诀”对自己的孩子或许并不适用,家长要注意活学活用。(3)家长要依据孩子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有计划地进行德育儿童品德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系统的教育。长期系统的德育不能零敲碎打地搞突击战,而要有一定的计划。那么,家长该如何制订家庭德育计划呢?首先,要依孩子的年龄特征计划家庭德育。小学务年龄段的孩子,其年龄特征各不相同。在小学低年级,孩子刚刚入学,对学校有新鲜感,对老师很敬畏。他们对学习很感兴趣,感到作为一名小学生很光荣。但由于对学校生活、校规校纪不熟悉,加之以前纪律训练不够,他们通常坐不住,上课爱做小动作,易拉下作业,有的孩子依赖改比较强,有些娇气任性。因此,家长要积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重点引导孩子渡过入学的“适应关”。孩子到了小学中年级,一般已适应学校的生活,养成最基本的学习习惯。他们精力旺盛,好活动。但由于知识能力有限,他们对是非、善恶和美丑有时难以作出正确判断。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注意进一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学会交友,通过开展有益的德育活动,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已接近少年期,有的女生甚至进入了青春初期。这时,孩子的独立性较强,对家长有一定的反抗意识,开始像个“小大人”。但孩子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易冲动蛮干。因此,家长要注意尊重孩子的个性,耐心细致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进一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能采取压制、包办的措施。 另外,要依我国儿童品德的时代特点计划家庭德育。家长可通过看书、观察、与人交谈等途径,了解当前我国儿童的时代特征。如现在独生子女多,他们一般独立性强,活泼好动,知识面广,智力水平较高。但易形成自私、任性、骄娇二气等不良个性。再者,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社会变革加速,信息流通快。孩子思想活跃,心理早熟,商品意识强,重视自我。家长可以依孩子的这些时代特征,策划家庭德育,做到胸有成竹,深谋远虑。

7.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探究 篇七

一、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在学生未进入学校之前便已经开始了家庭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家庭教育已经足够完善。实践证明,大部分家庭的教育功能并没有发挥出来,甚至有些出现了职能错位问题。总的来说,现代家庭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教育理念偏差。由于受到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对于子女的期望过高。而且还存在不平等的性别歧视现象。但是大多数家庭并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只是单纯地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任务。二是家庭教育职能缺失。应试教育不仅仅是影响学校教育,更是错误地引导了家庭教育。而且目前并没有完善的家庭教育道德规范体系,父母没有可参考性的依据,多数是以自我认识为基础开展教育。三是青少年在家庭中比较任性、自我,而忽略其他人的感受。

二、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意义

1. 帮助家长纠正错误的观念。

在现代化背景下,家长应当重视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加强家庭教育。况且目前随着我国近年来独生子女政策、二胎政策的改变,家庭教育思想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定位,并迅速转变角色,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首先,家长应当正确看待弟子规,了解到弟子规的教育意义。比如说弟子规开篇便有“父母呼,应勿援。父母命,行勿懒”的思想,其意思是父母叫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能够迟缓。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立刻行动,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这是对父母的一种恭敬。但是实际上,现代家庭中多数孩子都比较受宠、任性,对于父母的话习惯性当做耳旁风。这既是对父母的不尊重,也是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现。对于此,家长就要重视从小让孩子养成父母命,不行懒的习惯。其次,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很多家长总觉得给予孩子足够的物质生活就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是这种教育观念并不正确。为此,家长可以研读弟子规,并从中找寻到正确的教育观念。比如弟子规讲道“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但是实际情况是孩子的攀比现象非常严重。为此,家长要应不断的反思圣贤教诲,并教导孩子不要一味地追求物质需求,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家长也应当反思到自己的日常行为,是否给孩子造成了一种追求物质、经济的错觉。总的来说,弟子规对于现代家庭教育的非常重要,家长应当重视从中找到有利于开展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并以此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

2. 弟子规的创造性转变。弟子规注重的是孩子的道德修养、身心发展。也正因为如此,即便是在现代化

社会弟子规蕴藏的精华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弟子规中主要是适用于封建社会,其中也包含一些不利于现代家庭教育的思想。为此,家长应当充分认识弟子规,并利用积极的因素实现家庭教育的创新。

比如说弟子规比较明显的一种家庭教育思想是孩子要唯父母命师从。显然,这不仅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也影响了和谐家庭氛围的构建。对此,家长要适当把握教育孩子的度,努力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养成自主性的习惯,从而有效规避掉对孩子不利的部分。另外,家长还可以利用思想,改变其教育方法。比如说弟子规中提到“话说度,不如少”。虽然这句话具有其合理性的,但是如果将它作为教育孩子的信条,有可能会让孩子失去主观性。家长在真正实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用此教育孩子脚踏实地做事,不说空话、虚话。但是如果有自己的意见还能够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才能够真正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总的来说,弟子规利弊皆在,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弟子规,并用其核心思想创新符合自己家庭环境的教育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重视看到弟子规的潜在价值,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加以利用,使其能够真正助力于自身家庭教育体系的构建,从而让孩子接受到最优秀的家庭教育理念。尤其是现代化教育体系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家长更应紧跟时代,创新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曹瑛.从《弟子规》浅谈现代礼仪文化教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232-233.

[2]张青.《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J].文教资料,2012,10:85-86.

8.现代家庭教育误区例谈 篇八

现实生活中,我们从网络、电视里经常看到青少年犯罪的事件,小小年纪一时想不开自杀的事件也不罕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我们不禁联想到:现在的家庭教育是否存在误区,家长又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呢?下面我结合平日观察,从三方面简单谈谈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家长心理上存在误区

对孩子要求过高是一种很明显的心理误区。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自认为孩子智力超常,于是要求孩子超前学习、超负荷学习,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不少的家长为了使孩子有一技之长,心里总想着“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让孩子放下碗筷拿起乐谱,学完“奥数”,走进“剑桥”,刚背完“晓风残月”,又得穿上舞鞋跳“芭蕾”。孩子马不停蹄,大人晕头转向。与其说是充实,不如说是可怜。如果孩子成绩样样都好倒也罢了,如果孩子学不好,到时钱也花上了,功夫也搭上了,心血也花费了。家长觉得冤呀:“我们小的时候哪有这么好的条件,连饭都吃不饱,你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怎么还不好好努力?”大人的心态我们可以理解,少年得志、平步青云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平平庸庸,铁马冰河也入梦!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大人的心态要平和,不能把自己的满足感、成就感建立在剥夺孩子的应有权利之上。

另一种心理误区是对孩子的心灵虐待,它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如贬低自己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看不到孩子的进步与闪光点,总在寻找孩子的缺点;当着大家的面批评孩子的不对,不给孩子留一点自尊等等。孩子虽然小,但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也是一个人,也有自己的人格。曾在一个兴趣班上看到这样的一幕:贝贝画了几只胖乎乎的蚂蚁,他还兴奋地告诉老师:“老师,看我画的蚂蚁,因为我爸爸、奶奶都是胖胖的,所以我把蚂蚁也画得胖胖的,这样觉得更可爱!”老师点点头,表扬了贝贝的想法。可放学时,贝贝奶奶看了贝贝画得“不像”的蚂蚁,生气地说:“你怎么把蚂蚁画成这个样子?你看老师黑板上是怎么画的。”说完把纸一团扔在垃圾桶里,要求贝贝回家重新画。贝贝看着被奶奶扔了的胖乎乎的小蚂蚁,伤心地哭了。我们看了也觉得辛酸,家长怎么就不能静下心来耐心听听孩子的想法。家长无意之中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使孩子丧失了自信心和勇气。我觉得家长不要吝啬你的鼓励,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多一份表扬与鼓励,少一份批评与指责,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误区二:家长语言上的误区

“不行”几乎是家庭教育中的代名词,不少家长希望让孩子补偿自己没有实现的这个“梦”、那个“梦”,把它们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厢情愿地让孩子按自己设计好的模式去发展。当孩子的做法不随自己的心意的时候,“不行”之类的话就脱口而出。一天放学时,毛毛爸爸来接毛毛,毛毛拽着爸爸的衣襟说:“爸爸,我想玩一会儿大型玩具再回家。”爸爸摇摇头说:“不行,你得回家练琴,晚上还要到钢琴老师那里回课。”毛毛拉拉爸爸的手恳求爸爸:“玩一会儿,就一会儿,好吗?”爸爸态度很坚决地说:“不行就是不行,还罗嗦什么。”毛毛被爸爸很无奈地拉走了。也许大多数家长觉得孩子不懂事,服从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行”里面包含的是什么?专制、粗暴、简单,没有丝毫的民主可言,这是中国式家长作风的典型语言之一。孩子长期受此影响,便会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将来走向社会,和别人协作交流就难免遇到障碍。正确的做法是家长首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孩子的眼光去看问题,分清是不是“不行”,若是真的“不行”,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为什么不行”,而不应该是家长的一句简单的命令式的“不行”。

另外,“不要动”、“不许拿”也是平日里我们听得较多的。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女儿看到爸爸刚买的一部新手机很是好奇,就拿在手里玩起来。朋友看见了,一声大吼:“晨晨,不要动,不许拿,摔坏了怎么办?”晨晨被妈妈的吼声吓了一跳,哭着不肯放下手机。我抱起晨晨说:“快别哭了,阿姨来帮你。”我把手机换了一根长带子,让晨晨把手机挂在脖子上。晨晨一会儿变成“摄影师”,用手机帮我们拍照片;一会儿当起“讲解师”,用手机做喇叭给我们介绍家里好玩的玩具;一会儿又给乡下的奶奶“打起了电话”,玩得可开心了。家长多动一点脑筋,孩子就多一份快乐,不要一味地用“不许拿”、“不要动”六个字打发孩子。

误区三:家长形象行为的误区

孩子好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言必行,行必果”、以身作则起示范作用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条件。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会打麻将,那是因为父母的好赌行为影响了他;有的孩子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难道说他们生下来就会吗?我班曾有一个小女孩佳佳,虽然才六岁,但到了幼儿园,一会儿大谈电视剧里谈情说爱的画面,一会儿告诉你小区里谁跟谁又吵架了,一会儿评价老师、小朋友穿的衣服漂不漂亮……小小年纪有这种思想,似乎有点不正常。我们为此特地做了一次家访,原来佳佳父母都在外地,佳佳和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奶奶没有文化,平时也教不了什么知识,只能天天和佳佳谈谈这些琐事。,久而久之,佳佳便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了。可见家长的行为习惯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了孩子,小则影响思想品质的形成,大则会让孩子走上歪路,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树立一个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热爱工作、敬业爱岗、乐于助人的好榜样。家长只有处处以身作则,才能有威信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家庭教育的科学实施迫在眉睫,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教育,经常学习教育知识,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并以正确的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尽量避免走进误区。

9.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篇九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目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为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对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条件、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关心情况、家庭教育的方式等。我们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根据调查情况做出结论和工作设想,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初一新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6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有效率约100%。

3.调查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家长问卷以封闭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学校教育有的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44.8%的同学不能够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为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这对他们的性格和心理有很大影响。50%的家庭重视孩子的学习,其他的对孩子不不闻不问,属于散养状态;10%的家庭从不和孩子沟通,没有很好的和孩子交谈,不了解孩子的心里在想什么。37.5%的孩子曾遭受过家庭暴力。18.8%亲子关系非常好,能够花时间陪孩子聊天、做功课、玩游戏;48%的家庭偶尔会;33.2%的家庭从来不会。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50%,“当国家公务员”的占36%,“当工人或做当代农民”的36%,“听其自然”的占27%。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没做什么,9%的家庭中有50本以上藏书,50%的家庭中没有藏书。

孩子在家里68%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主动的,有22%的家务劳动是被动的。

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90%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却有20%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增加作业量”等。这说明,有部分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比较严重。

(三)家庭业余生活内容有待丰富: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调查中,90%的家庭通过看电视、做家务来打发业余生活,仅有10%的家庭选择参加文体、娱乐活动。

(四)亲子关系

27%的家长采用命令式的语言和孩子沟通,81%的学生认为和父母在一起还是很愉快的;40%的同学认为父母像朋友一样。

这样的结果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父母并没有在孩子的学习,所以亲子关系还是很好的。

(五)给家长的建议:

1、家长应和学校加强联系;

2、要积极参加家庭教育讲座或培训工作;

3、希望家庭成员之间民主、平等、和谐相处。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对当前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做出下面的判断:

1、经济基础为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保障,然而家长整体素质

不高,难以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

2、受传统观念影响,家庭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条件方面力度不够,难以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高质量的自主学习、教育。

3、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渐成为主流,但是溺爱型、权威型和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依然大量存在,学生在极端教育方式的影响下,道德价值观、个性心理等方面极易受的扭曲。

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0.关于家庭教育调查报告 篇十

一、调查目的:

家庭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环节。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侧重于良好的品质。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的培养,它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是每个人来到人世间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接触最多,交流最方便。孩子时时观摩着成人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和老师,这种教育是终身的,随着大教育观的形成,家庭教育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的地位。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举行家庭教育调查及对家庭教育的研究迫在眉睫。

二、调查对象:

四川理工学院在校大学生,各学院、各专业、各年级总共调查169位同学(其中男女各约半)。

三、调查时间:2010年2月28日

四、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家庭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都是随机选择对象,每位同学家庭情况无特殊情况。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学生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亲是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7.2%;高中专等约占10.1%,父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65.1%;母亲是高中专及以上学历的约占17.2%,母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82.9%。

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亲是工人、农民或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92..9%;其次是党政干部等教育、文艺、科技工作者等,是其父母亲总数的7.1%;母亲是工人、农民或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89.9%;其次是党政干部等教育、文艺、科技工作者等,是其父母亲总数的10.1%。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且有75.1%的孩子以单独居住为主,和同父母居住或住校的各占10.1%。因此,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

3、从家庭的经济收支来看: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家庭收入仍然不容乐观。以接受调查的169个学生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占其总数的13.5%;在1000~3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30.5%;在500~1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37.1%;在300~5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15.3%;在200~300元者占其总数的1.8%;在200元以下的占总数的1.8%。而孩子每月的费用在2000元以上的占其总数的4.8%;在1000~2000之间的占其总数的4.2%;在500~1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38.6%,在300~500之间的占其总数的50.6%;在300元以下的占其总数的1.8%。孩子每月平均总支出看起来似乎高于家庭收入的一半,这样看来,在经济上绝大多数的家庭还是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支持,尽量满足孩子的经济需求。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

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37.3%,“当国家公务员的占”11.8%,“听其自然”的占42%,其他18.9%。对孩子的表现:学习方面88.2%家长都是满意的,品德方面93.5%的家长都满意,身体健康方面有21.9%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还不满意,这个可能是由于现在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还不够的原因吧,心理健康方面有95.9%的家长都很满意。由此可以看出,每个家长在对待自己的孩子上都一样,都积极的充分给予肯定和鼓励,以达到很好的促进教育作用。

(三)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各占其家庭总数的84.6%和79.3%,其他家人亲友占其次。这可能与父母亲的工作和生活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生活的关系,孩子在家里与爸爸妈妈的关系较为亲密。且参加家长会或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也都是父母亲是主要参加者。作为孩子母亲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家庭教育行为:

父母教育孩子的途径:44.4%的家庭都是专门和孩子交流,另外43.8%的家庭都是通过吃饭时进行教育,还有其他针对各自的孩子的各种有效方法。从调查结果来看:家长大多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有一大半的家长很少检查孩子的作业,更不要说辅导孩子功课,问孩子学校里的事了。家长素质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围。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虽然大多数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他们大多都是不够关心重视孩子的自身情况,故需要通过较好的途径有效地进行教育,以和谐相处,多交流讨论为最重要的。

(五)家庭与学校的联系: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79.3%的父母是通过与自己的孩子谈论在学校的生活而了解他们的情况,其他主要是通过家长会、电话、家访、同学等了解部分情况。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除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外,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老师也是比较了解孩子的人。与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家庭教育最主要的还是家长与孩子的配合,首先要搞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再次是老师与孩子的关系,二者都是密切关系到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六)家庭关系的影响:

调查有关家庭关系的情况,其中80.5%的家庭人际关系都相处得很好,只有12.4%的家庭相互关心还不够,另外6.5%的家庭属于极少数的不和睦家庭。对于孩子来说,他们92.3%的都很关心家人,积极主动为家人服务,其少数孩子对家人不够关心等。究其原因是家长与孩子的角色转换不够好,要在不自觉地情况下达到最好的相处融洽,并且能让孩子在感觉到家庭的温暖的同时,不断学习做人

做事的基本原则,对生活学习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和心态,这样才能使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

(七)孩子的看法:

从调查结果来看,62.7%的孩子认为父母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耐心说理,30.8%的认为父母给予表扬鼓励是最有效的,其他6.5%的则是通过批评惩罚等方式才最有效。对于父母对他们教育的内容,其中63.3%的孩子希望是针对家庭教育中的具体问题来指导,他们也还希望通过各种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指导教育。这样来看,绝大多数孩子还是不希望太严厉的教育方式,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心理成长,必须采用鼓励表扬的积极方法,针对自己孩子的不同特点,对他们充分支持、引导,在他们的心理形成一个温馨的环境,以达到有效家庭教育的目的,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六、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对当前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做出下面的判断:

1、经济基础为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保障,然而家长整体素质不高,难以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

2、受传统观念影响,家庭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条件方面力度不够,难以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高质量的自主学习、教育。

3、过高的学业期望值与当地社会教育大环境差、家长素质较低之间的矛盾,使得学生承担了过重的学习压力,而在兴趣、特长、智力等方面却得不到应有的充分发展。

4、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渐成为主流,但是溺爱型、权威型和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依然大量存在,学生在极端教育方式的影响下,道德价值观、个性心理等方面极易受的扭曲。

我的个人看法及建议:

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某些方面的缺陷。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只有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对于一个特定的教育目标,有时通过学校教育途径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家庭教育则能实现。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子女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教育中渗透着丰富的情感色彩,未成年子女容易接受家长的教育。作为家长,要熟悉孩子的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了解学校班级的环境、学习风气和传统,知道学校对孩子提出哪些基本要求。因此家长要经常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对学校教育要深入了解,及时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庭中的主要活动、表现和进步情况,做到家校联合教育的目的。

11.谈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些不和谐现象 篇十一

关键词:家庭教育 方法 成长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而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孩子的启蒙教师并不是幼儿园的教师,更不是小学里的教师,而是孩子的家长,所以家长的自身行为及对孩子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笔者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现象令人担忧的现象。

一、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双休日,笔者到学生家去家访,很远就听到从屋里传出一阵搓麻将的声音。一进门,就看见学生家长在搓麻将,而学生正在屋子一角的一张椅子上做作业。

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一张做功课的书桌,一些学习资料和其他书籍,这是一个学生在家学习最起码的条件。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集中思想思考。嘈杂的环境只能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对学生的学习百弊而无一利。一张做功课的书桌,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自己的小天地,同时可以便于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一些学习资料和其他书籍,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二、形形式式的陪读

灯光下,学生坐在桌前低着头做作业,劳累了一天的父母陪伴在一边,使劲地瞪着双眼,还不时训斥道:“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写的是什么字?擦掉重写!”这幕“人盯人”的伴读场景,已成为普遍现象。学生提心吊胆、神不守舍地学习,是永远培养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的。

也有家长正好相反,孩子要做作业了,他们马上整理好桌子、摆好椅子。文具、书籍、资料一律无须孩子动手、烦神。他们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见机适时地送来吃的、喝的。殊不知恰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养尊处优和懒惰。有的家长一见孩子完不成作业而停笔思考,就舍不得让其动脑筋,而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孩子真是来得全不费功夫,但这又如何能培养他们的思考习惯与能力呢。有的陪读家长自身文化不高,却也热情地“辅导”孩子,这种热情可嘉,却给孩子造成学习的混乱和错误。

本来,作为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督促孩子按时、保质地完成有关作业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用上述种种方式陪读,不利于孩子自控能力的发展;增加了孩子的依赖性,影响上进心的形成;孩子不会产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忙于接送、累于接送

如果在放学时间你走在大街上看到前面挤满黑压压的人群,你可别以为是在卖什么便宜的商品或是出什么交通事故了,那里肯定有一所小学。一到放学时间,学校门口就会出现接送孩子者的“长龙”。人们在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娇贵了”。殊不知孩子的娇贵是父母培养出来的。

笔者有一位朋友,他女儿在读小学时家离学校比较远,除坐公交车外,还得走一段路。笔者的这位朋友在女儿刚上学那几天陪她一起坐公交,当女儿知道该在哪里坐车、坐几路车之后,他就让女儿独自一人上学、回家。除了二年级时一次上公交摔过一跤的小意外,再也没发生过任何事。现在问起这位朋友,当时发生那次小意外后有没有想过要接送孩子,他总是说:“没有,从来没有过。小孩子嘛,不受一点苦怎么行呢。”

毫无疑问,让孩子自己上学、回家是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极好机会。

四、只抓智育、忽视德育

现在有些家长单纯抓子女的智育,忽视德育。他们“循循善诱”地告诉子女“现在吃点苦,等考上大学就什么都好了”“现在一定要把书读好,将来中考、高考缺一分就要多出好几千块钱呢”。

他们关心的是分数,而很少教育子女如何做人。这种单纯追求分数的做法,对孩子的成才是相当有害的。形成正确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没有“才”不行,但只有“才”没有“德”也不行。我们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要“才”不要“德”是不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的,也不利于增强人的创造能力。

五、教育方法不当

有些家长虽然也重视家庭教育,也希望子女尽快成才,但却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在他们当中存在两种有害无益的教育方法:要么溺爱、迁就、袒护、放纵,要么简单、粗暴、施以拳头或棍棒。

前者,孩子在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稍有不顺心,家里人人都是他的出气筒,成了小皇帝。但他在外或长大以后会怎样呢,结果可想而知。打个比方吧,这样的孩子就像是一只蜘蛛,在网上可以为所欲为、叱咤风云,一旦失去了网,就无能为力了。

后者,在家一直被冷落或者呵斥,甚至是拳打脚踢。所以,他就畏惧、退缩,做出任何有背于父母的事。父母也就自认为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其实不然。这样的小孩就像是一只久困于笼中的小鸟,放出去后不会自己觅食。

这两种教育都是失败的,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在认识到这一点的同时,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水平,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氛围,为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旸.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家庭文化功能的社会意义论析[J].理论月刊,2012(6).

[2]姚郁卉.批判继承传统伦理全面发展家庭美德——“第四届两岸伦理学术研讨会”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5(1).

[3]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4]汪璇.当前家庭面临的挑战与构建和谐家庭的政策路径[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12.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篇十二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作为世界各国开展竞争的一个方面, 同时也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去不少便利。在当前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 网络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科教活动更加走近人们的生活。因此更是出现了网络少龄化的现象, 即孩子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

网络少龄化是现代教育与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尤其是在现代家庭教育中, 家长从一开始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对孩子能正确使用网络这一平台, 进行学习、生活以及将来工作, 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社会对于因孩子受网络不良影响而对现代教育与现代家庭教育中网络低龄化甚为忧心。

二、原因分析

(一) 网络是把双刃剑, 是利是弊在引导。

通过“调查者对网络态度及应对措施”调研的数据统计, 笔者发现:不少家长、中小学教师、政府人员对该问题坚持教育与引导相结合。[1]看到网络虽有不健康的信息, 却也有丰富的健康向上的知识。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若能引导孩子合理利用, 就能充分实现网络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功能。

(二) 家长干预有度, 切不可操之过急。

通过“调查者对教育与引导孩子效果不明显时的心态”调研的数据统计, 笔者发现, 不少家长会因此放弃引导与教育, 采取较为强硬的手段。但笔者建议家长应明白引导与教育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不可过于迫切;且对待孩子不能蛮横无理, 他们虽小, 却也有自己的思想。

(三) 追本溯源, 切勿本末倒置。

通过“调查者对教育与引导孩子网络这一初衷”调研的数据统计, 笔者发现, 家长都是出于一定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2]笔者建议家长在引导与教育过程中, 切不可给孩子过于沉重的学习负担,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借网络以逃避。

三、对于网络少龄化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网络少龄化作为现代教育与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 尤其是在现代家庭教育中, 要求家长与时俱进, 对孩子能正确使用网络这一平台, 进行学习、生活以及将来工作有良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此外, 对于有网瘾的孩子要加以引导与教育, 重返正途。

(一) 端正对网络的态度。

家长自身应明确网络是科技的结晶, 上网是孩子必备的一门技术。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决定着孩子正视网络、家长保持理性。让孩子尽早地接触网络, 培养他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和鉴别能力, 让网络“正常化”。不要一提网络就觉得是洪水猛兽。

(二) 坚持引导与教育。

家长应学会正确合适的管教方式, 过于宽松的管教不利于对孩子的监管, 过于严厉的管教又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要更多地采取说理方式, 而非一味地严厉禁止孩子上网, 即循循善诱、谆谆教诲。

(三) 正视考试成绩, 体谅孩子的心理需求。

不少家长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 不少家长甚至因孩子考试成绩而奖励大量上网时间。少龄孩子还不成熟, 自控能力还不完善, 或渐入网瘾, 或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 产生厌学情绪, 从而使网络游戏、聊天、视频是逃避现实的最佳场所。

(四) 温馨家庭生活与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

其实很多不正确使用网络的孩子除了年幼自控能力不强, 还因为现实生活中某些贫乏, 比如爱、自信、信任、存在感等等这需要家长做好沟通和陪伴工作。增加关心, 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关心他的。

四、总结

根据以上问题分析、措施建议, 我们可以看到因网络少龄化加剧更多孩子不当使用网络, 从而使之不能成为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的原因。主要为两大来源:一是网络少龄化, 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成熟, 鉴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薄弱, 加剧网络不正确使用[3];二是因家庭、社会、自身等问题与压力而产生的利用网络逃避现实网瘾问题。故作出以下总结:

(一) 不逃避网络走进孩子生活, 尽早让孩子积极接触网络。

对于小些的孩子, 家长可以和他一起上网。对于大些的孩子, 因有一定自我主见与隐私不与家长一起, 可将电脑应该放在公共区域, 让网络“正常化”, 培养他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和鉴别能力。

(二) 正确树立网络与学习的关系, 营造和谐的家庭人际环境。

当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增大, 家长更是对孩子的学习放在至重位置。很多家长误将或是不合理将成绩与网络等同起来, 给孩子造成心灵上深深的伤害, 家长有责任营造一种和谐的家庭人际氛围。

(三) 家长循循善诱、谆谆教诲。

家长应学会正确合适的管教方式, 过于宽松的管教不利于对孩子的监管, 过于严厉的管教又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要更多地采取说理方式, 而非一味地严厉禁止孩子上网, 即循循善诱、谆谆教诲。

参考文献

[1]熊应.家庭教育问题探讨[A].科技教育, 2011.03.[1]熊应.家庭教育问题探讨[A].科技教育, 2011.03.

[2]鲜卉.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感慨——有感于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及防治[A].教育科学, 2008.02[2]鲜卉.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感慨——有感于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及防治[A].教育科学, 2008.02

13.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好) 篇十三

政教处:逄利民

目前,很多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当,以打代教,或放任不管,娇生惯养,甚至溺爱、姑息迁就,一些市侩思想、不良生活习气和作风带给孩子恶劣的影响。而这一部分学生多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障碍,正常的教育和管理手段在这类学生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苍白无力。

另外,本地区的学生还有其特殊性,林业企业的不景气,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工作流动性大,在家的时间很少,学生多由祖辈、亲戚照料或独自在家,只能满足学生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对学生很少或很难做出有效的监控和管理,长时间的失控导致学生丧失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县里统一要求,结合所给的家庭教育工作现状调查提纲,展开了对本校家庭教育工作的分析。

一、家庭教育工作的分析

(一)学生家长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大部分家庭的家长文化层次较低,业余文化修养不重视,家庭教育氛围不浓。

1、受访家长年龄均比较年轻,较为正常,2、调查家庭中有“代理家长”现象出现,且有增长趋势,占总调查家庭的21.2%。(注:“代理家长”指父母在外工作,孩子长期由爷爷、奶奶、舅舅、阿姨等人照顾教育,这些照顾孩子的人称为“代理家长”),原因是离异或外出打工的增加造成单亲和留守儿童。

3、受访家长文化水平: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4、受访家长的职业大多从事经商或打工。工作繁忙,与子女相处时间少,亲子沟通不够。

5、受访家长中有近20%的家庭为暂住家庭,家长均外来打工者,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

6、从受访家长的业余爱好调查来看,有30%以上的家长好赌,低级庸俗,注重个人享受,家长文化修养普遍较低,家庭文化氛围不浓。

(二)学生家庭学习状况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精神投入落后于物质投入,家长教育方式方法有不同程度的主观片面性。

1、受访家庭中有81.8%的家长关心重视子女的学习,有学生独立的学习场所,这给学生的学习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2、多数家长舍得投入给子女拓宽学习渠道,但主要在特长的培养和给子女学业的辅导上,家长的视野不够开阔,观念不正确,带有“为学习而学习”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3、受访家长在家校联系上做得比较欠缺,家长只注重在个人理解的前提下教育子女,忽视了与学校的联系沟通。

(三)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状况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长的教育观念在不断变化,多数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突出,重智轻德的现象也比较明显,还有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身教重于言教”的观念较难普及:

1、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有的趋于简单粗暴。

2、有近半数的家长行为不大令人满意,在学习问题上,部分家长对孩子要求严,而对自己宽,难以在学习上做子女的榜样。

3、少数的家长甚至认为只要给钱就能教育好孩子了。

(四)家庭教育成效调查结果

1、家长不会爱孩子,对孩子过于溺爱的情况比较普遍。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甚至是拔苗肋长、操之过急。或儿孙自有儿孙福,放任自流、不管不问。

3、家庭气氛及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不良影响。

4、一切包办代替,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爱劳动的习惯,事无巨细,都由大人承包。

5、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不同步,家庭内部教育意见也不统一,使孩子无所适从。

6、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交给学校就可以啦。

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我就我校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方面的一点做法和想法在这里汇报一下。

提高认识,转变思想。

家庭教育顾名思义是家庭内部的教育,主导者是理所当人是家长。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旧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需要,为了祖国的未来,学校必须重新定位、创新思维、科学施教。履行家庭教育职责。

1、学校认真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能顺利开展,才能能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为此,我校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合理的家长学校的培训计划,逐步实施。

3、家庭教育指导师们每天利用学校家长qq群、校讯通和博客,及时向家长宣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方法。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困惑和疑难问题进行专业解答。

4、举行家长会观摩,学校每学期举行两次家长会观摩会活动,通过观摩,班主任、家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师走访家庭活动,安排全体教师集体家访与分散家访相结合,每位教师必须与家长互通信息,及时向学生和家长提出教育孩子的可行性建议。

6、把家长请进校园。①听课。学校每学期举办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来校听老师怎样上课,让家长领悟到教学的艺术,知道子女怎样才能上好课,养成哪些

学习习惯,便于家长配合学校教学。同时让老师也能及时听到来自家长的意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②观摩。请家长到学校来参加观摩活动。家长在观看活动过程中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缺点,从而增强育人的责任感。③参与。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有关活动和比赛。初一一班周雪梅老师率先将传统的家长会举办成家长、教师、学生三者同台演出的联谊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7、学校定期开展家教经验交流会,请教子有方的家长介绍育人经验。还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来树立榜样,以典型引路,促进全体家长素质提高。

总之,我校一直把家庭教育作为重要工作,今后,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整合资源,发挥全校各种优势,进一步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二、留守儿童的状况分析

汪清三中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汇总表

2012年4月制

从调查表中来看,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年事已高,身体健康等原因,能够保证孩子的吃穿就不错啦,根本没有能力教育培养孩子们。

结合学校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经历谈谈学校面临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多数是单亲家庭子女,父亲或母亲有一部分是逃避孩子的教育责任,离开家乡,还有一部分是因生活贫困而远离家乡,逃避责任的不愿意和家里沟通,为生活拼搏的缺少时间和家里沟通。外出打工的家长基本都在外省或国外,一年能回家一次或多年不回家。临时监护人承担不了教育责任。

2、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由一些独立生活的留守儿童更是迷恋上网。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一名留守儿童不愿意和临时监护人一起生活,以离家出走威胁在韩国打工的父亲,自己独立生活,独立生活后,就流连网吧,事情发生在暑期,开学后该学生出现旷课,老师了解到之后,该生以积习难返。近期又发生了用不上学威胁父亲多汇生活费,让人痛心。

3、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4、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在调查中,有一名留守儿童,小学四年级父母在韩国打工,至今未归,自己与姥爷和舅舅一起生活,朝鲜族,经老师家访发现其舅舅是个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也没有生活来源;姥爷七十多岁,汉语

不好,老师没有办法沟通,孩子连吃饭都不能保证,卫生清洁就更不要说啦,老师曾帮助他洗衣服,带他去洗澡,后来老师发现他躲着老师,了解原因是他不想让老师这样帮他,他不想麻烦老师,再后来有学生发现他经常到垃圾箱去捡食物吃,学校和她的父母取得联系要求他的父母回来,这个孩子班级值日很能干,对老师有礼貌,就在这种情况下他拾到十元钱也能上交老师。

有很多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逃学、吸烟、打仗斗殴、顶撞老师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这些孩子自认为自己可怜,没有人疼爱,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让人值得深思。学校的控辍工作和校园安全工作的难点以留守儿童为主。

14.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报告 篇十四

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

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从这个意义上讲,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能石儿童教育研究中心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今社会,家长们对各自家庭教育的真实感受,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

非常感谢热心参与本次调查的各位家长,今后我们能石儿童教育研究中心会继续努力,陪伴您的孩子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

我们认真收集并整理了调查结果,以下是基本情况:

1、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状的满意程度。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状满意度并不高。只有3.33%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状非常满意,一半的家长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孩子的教育现状。

2、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状满意的地方。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状满意程度最高的是品格,有60%的家长对孩子的品格表示满意。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方法,家长的满意程度最低,只有20%的家长表示满意,大部分家长希望能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状是否有遗憾 。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超过90%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现状,表示或多或少会有遗憾。

4、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状遗憾的地方。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现状表示遗憾的地方,最多的是学习习惯,56.67%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表示遗憾。对于孩子的品格,表示遗憾的家长最少,只占了所有家长的26.67%。

5、如果您可以重来,改变一些您的教育方法,重新陪您的孩子一起长大。如果真有这样的可能,从内心来说您觉得需要吗?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可以重来,改变一些自己的教育方法,重新陪自己的孩子一起长大的话,70%的家长表示需要。说明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能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换一种更好的方式,重新陪自己的孩子一起长大。

6、如果有机会可以重头来过,帮助您纠正孩子身上各方面的教育不足,但需要您牺牲一部分事业,您愿意牺牲多大比例的事业呢?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家长们如果有机会可以重头来过,纠正孩子身上各方面的教育不足,有一半的家长愿意牺牲20%以上的事业,来纠正孩子身上各方面的教育不足。

7、迄今为止,您觉得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有多少分的把握了?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迄今为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半的家长把握小于40%。

8、到目前为止,您有知道或者参加过关于“如何做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系统性课程吗?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超过73%的家长并不知道或从没参加过关于“如何做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系统性课程。

9、如果现在有关于“如何做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系统性课程,您有多少意愿会去参加?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有关于“如何做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系统性课程,有40%以上意愿参加的家长占了66%。

10、如果这样的课程真的能够帮助你系统的了解“如何做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您觉得这样的课程您愿意花多少钱?

15.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篇十五

一、调查对象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江苏省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二 (1) 班、三 (6) 班、四 (3) 班、五 (1) 班的235名学生及其家庭。

二、调查手段

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三、问卷分析

调查235名学生及其家庭, 收回有效问卷235份, 其调查情况如下表。

表1情况分析: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 采取关心型的占被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对孩子的思想道德经常教育的占绝大多数, 这说明大部分家长还是重视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部分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上当, 忽略了对学生谦让、大度品质的培养, 有意无意地把正面教育给冲淡了。

表2情况分析: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 不需要做家务事, 认为学习好就行, 嫌孩子干不好, 不如自己干;绝大部分家长最想知道的是孩子的考试情况, 却极少有人去主动了解孩子品德方面的表现情况。

表3情况分析:学校的校风、学风, 家长全知道的不多, 知道不全的占大部分, 全不知道的很少, 这说明绝大部分家长还是关心孩子所在学校情况的;召开家长会与单位工作有冲突时, 不少家长能调整工作前去参加, 有的就是调不开, 也要提前到校了解家长会内容或请别人代开, 由此可见, 家长还是很关心孩子在校表现情况的。

表4情况分析:孩子在校犯了大错被老师处分时, 有少部分家长不能采取正确科学的方法对其教育, 这样容易造成孩子不说真话, 养成撒谎的习惯。

表5情况分析:孩子认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 其次是老师、同学伙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最难忘的事是受老师表扬, 可见这是一种普遍的学生心理;大量学生在自己不小心犯了错误时希望老师能原谅;孩子给自己的表现打分, 大部分孩子是能够做到实事求是的, 能给自己的表现作出公正的评价。

四、指导实验

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 少儿时期的可塑性最大, 在这个时期加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 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而且也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相反, 如果这个阶段不注意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孩子很可能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 等长大了再去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因此, 我们在实验中, 通过各种形式, 把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及方法传授给家长, 使家庭教育趋向科学化、系列化。

16.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篇十六

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核心是学校,主体是家庭。《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在2000年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个目标明确了家长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

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在这里不多说,许多专家、学者已著了论著和文章来证实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怎么样来做好家庭教育这项工作呢?我认为,除了利用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法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发挥家庭教育的主体地位。

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来传播好的家庭教育范例,让家长从中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我做了一份调查(多项选择),调查了我所教学的班级80名学生的家长。题目如下:

(1)当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时,采取的措施是:

①你怎么拿别人的东西。②别人的东西不能乱拿,因为那不是你的。③好孩子,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你知道吗?

(2)当孩子不做作业时,采取的措施是:

①你做不做作业,不做我揍你。②你为什么不做作业呢?是不会做吗?③认真完成作业才是一个好孩子,来妈妈与你一道研究怎么做这些题,好吗。

(3)孩子是考得60分,你接到孩子的卷子时,采取的行为是:

①你为什么只考得这点分?你把卷子撕了。②为什么只考得这点分,肯定是上课不认真听课。③为什么只考得这点分呢?让爸爸瞧瞧。

(4)当老师请你到学校时告诉你,你的孩子打人了,你采取的态度是:①你为什么打人。②你为什么打人呢?老子打死你。③能说说你打人的理由吗?你认为你打人是对的行为吗?

(5)当老师电话通知你孩子昨天的作业没做,你采取的行为是:

①你为什么不完成作业。打孩子。②你给我站在这儿,说,为什么不做作业。③为什么不完成作业呢?说说你的理由。

经过统计,我搞了一次调查,有62%的家长选择每道题的①,也就是说有62%的家长采取的是吼的方法;有54%的家长选择每道题的②,也就是说有54%的家长采取强硬性的方法;有36%的家长选择了每道题的③,也就是说有36%的家长能先弄清楚孩子的行为的真相后,再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

由此看来,家长们大多数沿用的还是比较老一套的教育方法——棍棒出好人。能科学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是少数。说明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来传播好的家庭教育范例,让家长从中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二、充分利用短信平台,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搞好一个班级教育的前提。省里开展的万人教师大家访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好举措,完成任务的很多,真正落实这次活动,让这样的活动起到的效果却很少。有一些话语老师不方便对家长说,家长也不方便对老师说。学生在校的情况,每一天布置的作业等等,教师也不可能每一个学生家长都告知到。因此,老师经常挂在口头的话是:你今晚不把错题改过来,明天不要来读书了;今天发的卷子一定要让家长签字,不签字的明天不准进教室;结果是错题改过来了但是是抄别人的,还是不会做错了的题;卷子是签字了但家长没见到卷子,原来卷子上的签字是请别人签的。这些威胁性的语言拉远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家长也并不知道孩子的情况。在信息网络时代,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呢?我所教的班级开通了由多家教育网站和信息短信平台联办的学习一站通,学生每一天的家庭作业、在校习惯、紧急通知等,都通过学习一站通把短信发到学生家长的手机了,效果挺好,学生家长反映也很好。学习一站通成了教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好平台,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像学习一站通这样的现代信息工具呢?

三、充分利用教育网站,帮助家长辅导孩子的学习

短信平台能及时地告知家长学生在校的情况,但对于帮助家长辅导孩子的学习,那不太方便。计算机网络是知识的海洋,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帮助家长辅导孩子的学习,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浏览了整个教育网站,真正能帮助家长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的很少,毕竟孩子要完成的是老师的作业,才有可能去浏览这些教育网站。而老师没有自己的网站,大多数老师也还不会网络知识,因此利用网络来帮助家长辅导孩子的教育网站非常少,几乎没有。我试着弄了一个这方面的网站,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空间,每天要布置的作业,怎样做作业等等,学生都可以去访问自己老师的空间。甚至是孩子作业做完后,家长也要督促孩子进老师的空间去看一看,反思自己的做题方法是否与老师的一致。这解决了好多家长的难题,学生也非常喜欢。

17.居民家庭教育指导需求调查报告 篇十七

居民家庭教育指导需求调查报告

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师。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父母要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是不可能单独把孩子教育成才。为充分了解我区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现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就社区居民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进社区指导活动,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关注儿童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促使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一、在线调查情况

本次参与调查150人,其中独生子女123人,家有二胎27人。就读状况:还未上学的孩子36人,占24%,上幼儿园26人,占17%,小学1-3年级29人,占19%,小学4-6年级15人,占10%,初中7-9年级11人,占7%,高中7人,占5%,大学13人,占9%,其他13人,占9%。居住方式:核心家庭(夫妻二人与子女)51人,占34%,三代同堂90人,占60%,隔代家庭(只有祖父母与孙辈)1人,占1%,单亲家庭4人,占3%,其他方式4人,占3%。经常抽空陪孩子玩或与孩子交流的家长119人,占79%,偶尔31人,占21%。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和孩子商量146人,占97%,打骂孩子4人,占3%。为人父母之前,接受过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和指导的有30人,占20%,未接受过的有120人,占80%。29%与孩子经常沟通,53%比较了解孩子,14%偶尔沟通,3%了解一些沟通非常少,1%基本不了解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67%是教育方法错误,12%是教育观念陈旧,15%是教育能力匮乏,5%则是相关知识不了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18%关注健康安全,10%关注人际交往,1%注重学习成绩,71%则关注性格发展。

被调查人员中,对于社区将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活动,41%非常愿意参加,55%愿意参加,4%则无所谓。涉及的家庭教育内容,32%希望提供与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与方法,75%想学习家庭教育中容易发生的问题与其处理方法,23%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根据调查问卷,家长常为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操心,32%的家长担心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23%的孩子胆小自卑,意志不坚定,16%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为他人着想,15%的家长担心孩子不善与人交往。由此,76%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状态。在非智力因素方面,74%的家长侧重发展孩子的自信心,67%侧重发展独立性,46%侧重发展持久性,37%则侧重发展孩子的忍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由“重智”向“重德”转变,91%的家长认为孩子教育应该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47%的家长倾向给予孩子快乐的生活,对于学习读书技能和知识技能则相对较少,只占32%与43%。

周末或者节假日,53%的孩子会在家看电视,55%选择外出游玩,39%的孩子则会看书,而23%的孩子会帮父母做家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1.独生子女占优势,家庭教育失衡。目前独生子女在被调查人员占了很大比例,而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到太多的呵护与钟爱,家长往往用“情”替代了“理”。因此当今孩子“只知受爱,不知爱人”的思想非常严重;依赖性强,心理素质差,学习怕吃苦,知难而退等现象习以为常。

2.隔代教育普遍存在,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据调查,60%的家庭为三代同堂,34%的家庭为核心家庭。当父母上班后,这些孩子的教育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有些年迈的祖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老人都会以溺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成长,只顾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至于教育问题,认为自然是父母的事,管不了也不会管。由此,“娇”气严重,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

3.父母和孩子缺乏交流,思想“代沟”严重。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身心发展还不是很健全,思想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还不成熟,特别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长期缺乏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对其正确引导的机会。有的家长表现为只关心学习成绩,其他的一概不问,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缺乏交流沟通的环境中,感受不到爱与关心,缺乏爱的安全感,容易形成自闭和自卑心理;而有的父母想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趁孩子不在时,乱翻孩子东西,偷看日记等。这种以爱、关心为借口不尊重孩子隐私权利的错误行为,必然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不仅容易引发矛盾冲突,而且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4.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家庭教育无从下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也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怎么教育,如何教育,仍是众多父母所困惑的。有些家长信奉棍棒教育,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有些家长则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

三、对策与建议

1.深化家庭文明建设,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各级妇联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如微信、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宣传专栏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评选先进、树立典型,如从各乡镇(街道)选送“最美家庭”、“十佳母亲”、“十佳好儿女”等,征集好家风好家训,使辖区内的居民以优秀典型为榜样,引导广大市民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树立文明风尚。

2.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新北区妇联携手各乡镇(街道)妇联建立家教组织网络,组建家教领导小组、家教指导服务站、“父母课堂”等家教组织,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市妇联为各乡镇街道免费送课之“科学家教进万家”,区妇联也为辖区居民搭建教育平台,“幸福课堂进基层”自送课以来受到广大居民热烈欢迎。另外,区妇联与各乡镇(街道)妇联定期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亲子实践类活动,如 “五彩夏令营”、“晒晒我的家庭幸福”、“全家总动员”家庭巧手大比拼、“美德在家庭”亲子绘本剧大赛、“为童心插上爱的翅膀”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3.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新北区妇联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抓好示范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对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加大对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培训的投入,保障家长学校的培训经费,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从而保证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4.建立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德育基地。各级妇联要加强社区电子阅览室、书画室等场所建设等,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可去之处。各村(社区)妇联提供场地和各方面的条件,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孩子搭桥铺路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18.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篇十八

希望有个心理医生老爸

□默默16岁学生

我一直很向往有个像《成长的烦恼》里面一样的心理医生老爸,没事的时候能够陪我一起疯,有事的时候能够跟我聊天谈心。但是我的父亲就是那种很传统的中国父亲,只管家里的生杀大权,从来不管他认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在他的眼里,买房子、买车子、工作赚钱都是大事情,烧菜洗衣、陪我玩、开家长会都是小事情。

我觉得这样挺不公平的,虽然中国人都说男主外女主内,但是现在妈妈也是上班一族,朝九晚五很辛苦,还要照顾我和爸爸,爸爸有时候回来得比妈妈还早,却还是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觉得不仅仅是对妈妈不公平,对我也不公平。记得有一次家长会妈妈没空参加就找爸爸,爸爸抛下一句“这种事情大男人去,太傻了”就走开了。害得那次我被老师批评。其实爸爸还是很会玩的。曾经我们一家去热带风暴,爸爸会做出许多很奇怪的姿势,逗得我和妈妈到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乐个不停。可是后来爸爸职务越做越高,分给我和妈妈的时间就越来越少。

现在周末休假,基本上就是三口人傻坐在电视机前狂看无聊的电视剧。我试过好多次跟爸爸说,带我们出去走走吧,他每次的回答不是a太累,就是b太忙,或者c等会儿再说。要爸爸跟我说上几句话就更困难了。

我现在还没有工作,我不知道大人的世界究竟有多么的忙碌,看到《成长的烦恼》里,爸爸会为了妈妈而放弃事业照顾孩子,爸爸还会为了孩子抽出时间来和他们聊天,陪他们玩,我好羡慕。

我做玩伴

□杨守诚46岁公务员

我和妻子在这个问题上好像有一种默契,也并不能说谁管得多谁管得少,只是我和她在女儿的教育中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已,妻子一直扮演正宗家长的角色,而我则更倾向于做女儿的朋友。我工作比较忙,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作为弥补,我想做的就是陪她玩。所以,平时出席家长会,督促女儿读书,都由妻子出面。

当然,我并不是全职的玩伴,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做回正宗的家长。女儿今年高考,妻子依然延续她家长式的督促,而我会在旁边帮妻子敲边鼓,“你们老师作业怎么没完没了的,要是我也烦死了。不过话说回来,当初有个小子就是每次比你爸多做那么几道题,后来进了你爸最想进却差一步的学校……”最近女儿填志愿,我把材料摊到女儿面前,让她自己挑,妻子则直言,给女儿定规划做目标。女儿被一捏一放的,我们的话倒也被吸收得很快。

说实话我并不觉得父亲给孩子的爱少了,只是父亲的爱并不像母亲的爱表达得那么直接而已,父亲可能更喜欢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爱来教育孩子。

老婆管不住我再管

□张宏平50岁律师

以前,我也不大管儿子的,考卷的签名,学校的家长会都是妻子一手包办的,孩子的成绩一向不错,于是我觉得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经济建设,一心想着怎么样为这个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可是,自从儿子上了高二以后,妻子逐渐管不住儿子了。妻子说的话儿子不爱听,成天就听到他们俩在吵架。于是,为了家里的安定团结,我接过了管儿子的重任。

老实说,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不可能天天跟在儿子的后面,所以,我和儿子签署了一份君子协定,我告诉他,我会绝对信任他,希望他也不要辜负我的信任,儿子很开心,因为他觉得我不像他妈妈老是把他当作孩子,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两个男人。老婆对这个男人却还是不很放心的,所以,常常暗地里帮我盯着儿子,只要他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我就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当然,我不会出卖孩子他妈———我的亲密盟友,而是运用旁敲侧击的迂回战术,儿子对我还很崇拜,觉得我料事如神,也更愿意听我的话,就这样我把儿子管得服服帖帖。

上一篇:让梦想去飞下一篇:二十四节气大雪的含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