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信息论文

2024-09-13

统计与信息论文(精选15篇)

1.统计与信息论文 篇一

第五十条 市、区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现状以及配置、使用、处置等环节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第五十一条 行政单位应当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本单位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并定期向本级财政部门报送资产统计报告,数据报告要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第五十二条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及时将资产变动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单位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和信息报告工作。

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所属单位资产报告工作的指导,认真审核、汇总、分析本部门资产统计资料,向本级财政部门报告资产管理使用情况。

第五十三条 市、区财政部门应当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进行审核批复,必要时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经市、区财政部门审核批复的统计报告,应当作为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依据和基础。

第五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状况,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编制和安排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参考依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资产信息报告,全面、动态地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状况,建立和完善资产与预算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统计与信息论文 篇二

在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 从事业务工作的人员较多, 年龄差别较大, 因此, 在统计这类从业人员构成情况年报表以及基层单位综合统计报表时, 要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而且传统的人工统计方法效率低下、出错率高。若通过人员信息统计系统, 则可将传统的人工统计从业人员情况升级到计算机自动化办公, 从而有效地提高数据统计工作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并能减轻统计人员的工作强度、缩短信息反馈时间。因此, 开发出适合疾控系统使用的人员统计系统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

人员信息统计系统采用Visual Basic2005语言进行开发, 使用ADO.NET技术操作后端Micro Soft Access数据库, 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XP。

一、系统功能特点

为方便用户进行数据的录入, 系统采用提问方式提示用户录入正确的数据, 因此, 对用户的计算机操作要求较低。同时, 系统可读入TXT格式与Excel格式的数据文件。各部门可将人员信息汇总为单个TXT文件或Excel文件, 并通过网络上传至主服务器, 由主管理员统一读入系统。

系统具有错误信息识别的功能, 当用户输入非法数据时, 计算机响铃予以警告, 并提供出错信息, 帮助信息录入人员进行数据更正, 信息录入完成后, 用户可将人员信息数据保存为数据库文件, 以保证信息不因意外而丢失。

本系统具有可扩充、可移植的特性。本系统由于采用了自顶向下、逐层深化的设计方法, 使系统成为一个树型结构。多个独立功能模块构成了系统, 各个模块都易于扩充和移植, 这样将大大方便系统的再次开发和维护。

二.系统的设计与功能

根据用户调查, 系统将要输入的用户信息进行分析, 建立了数据流程及数据间的关系, 根据本单位的特点, 按科室划分, 各科室根据其编号不同来区分, 建立一个适合用户要求的数据库。采用模块化设计, 系统由输入模块、查询模块、修改模块、统计模块、打印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组成, 各模块功能如下:

1. 登录模块。本系统由专业人员进入该系统, 填入密码, 初始密码可预设, 登录后可自行修改。

2. 输入模块。在系统提供的全屏幕的编辑状态下工作, 通过字段编辑器来输入或修改工作单的每个字段内容, 每条记录录入完后, 转入建立另一条记录, 或在退出系统后, 系统自动储存已经录入的记录, 如图1所示。

3. 修改模块。若发现填报有问题, 在没有保存之前可以直接更改。若是在信息保存后需要更改, 则需要重新登录系统, 经过身份验证后, 系统显示出过去填写的数据, 在此界面下可以进行更改。

4. 查询模块。本系统具有检索功能, 它可实现字段级的检索, 又可以实现任意组合的快速检索。图2为信息查询界面。

5. 统计模块。可以进行分类统计。按年龄段、性别、学历的不同进行统计, 并输出各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6. 打印模块。可以根据查询结果打印输出指定范围的记录, 还可以根据统计结果打印输出统计出的各种数据。

7. 系统管理模块。为用户提供修改密码, 设置进入权限的功能。

三、结束语

通过本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使用户从繁重的手工统计工作中解脱出来, 本系统用户界面友好, 用户只需具有一些档案专业知识, 按照各级菜单的提示, 就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操作, 数据库具有良好的能动性, 即在数据库建好后, 仍可不断地补充新数据, 保持了数据库的活性。同时, 根据用户需要, 建立了多种显示格式, 利用其进行浏览和打印。

3.欧盟开展信息化统计调查与测评 篇三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全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迅速发展,信息通信技术革命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已经和继续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化时代。

为了向和谐的信息社会迈进,由世界各国首脑参加的全球信息社会高峰会议多次呼吁,国际社会需确定一套共同的核心ICT(信息通信技术)指标,提供更多的具有国际可比性的ICT统计数据,对于全球在使用ICT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跟踪比较,以便为制定有效措施缩小数字鸿沟提供数据支持。为此,信息化统计调查和研究工作在世界各国开展起来,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量化参考依据。

在开展信息化统计和测评过程中,如何评估信息化的影响一直是一个较难的问题。在开展该项研究较早的欧盟,现行的关于信息化影响评估的研究都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为此,2006年欧盟统计局立项确立了一个研究项目“通过连接不同来源的数据评价ICT的影响”(简称“连接”项目)。

■ 欧盟与“连接”项目

“连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连接不同来源的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来评估和分析ICT的影响,特别是ICT的应用如何影响企业的行为和绩效;并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在不增加被调查者负担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基于现有官方统计数据的ICT影响评估的工作流程。

“连接”项目由英国牵头,参加该项目的国家有13个,包括:英国、荷兰、法国、瑞典、芬兰、挪威、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爱尔兰、捷克、塞尔维亚和丹麦。

所谓“连接不同来源的数据”,主要是指连接以下数据:

企业ICT使用调查;常规企业统计调查;创新调查;企业注册数据;公司层面的投资/资本存量及ICT投资和ICT资本存量。

将不同来源的数据库连接起来,可以对企业使用ICT的影响进行扩展及更加深入地分析。

“连接”项目所进行的ICT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各国采用公司层面的微观数据,利用微观计量的方法分析ICT对企业的生产率、经济绩效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二是将各国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进行汇总至项目研究小组,进行行业层面的分析及各国的比较。

■ “连接”项目的利与弊

欧盟目前进行的“连接”项目ICT调查存在一些局限,如:关于ICT的投资很难精确测度;企业关于ICT影响的“自我估计”数据不可靠;现有调查问卷中有较多关于ICT技术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如企业使用ICT来做什么这类问题重要;ICT指标对结构差异是很敏感的,ICT应用的产业特征的差异可能比国家之间的差异更大;尽管使用同样的统计方法,不同国家之间的数据可能并不可比,等等。但是“连接”项目ICT调查也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即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的结果能够得出ICT对企业发展的微观、宏观方面的影响。

基于公司层面微观数据的一些分析结果

(1)ICT对生产率的影响方面:在对制造业公司的分析中,13个国家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即ICT的核心测度指标对于企业的生产率具有正面的效应;对服务业公司的分析结果在不同国家则出现了差异,如在英国的分析结果表明,ICT对服务业的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其他一些国家的结果则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

(2)在ICT投资方面:宽带是一个较好的测度企业ICT投资的指标;使用宽带的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影响。

(3)在创新方面:连接到网络的员工更可能具有创新性。

(4)在员工的ICT技能方面:员工使用ICT的技能越高,越能增加ICT投资的回报。

(5)在企业组织方面:对部分国家的分析表明,企业业务流程的连接或网络化对企业的生产率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6)在企业的灵活性及专业化方面:灵活地接入移动的网络对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IT服务的外包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从公司微观数据到宏观指标

上述微观层面的分析仅仅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的。项目组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建立一个元数据框架将这些微观数据生成一个一致可比的行业、国家层面的数据库,从而建立起ICT使用指标。这些指标可以生成不同的模块,如行业、国家及其他模块等,以便进行分析。

元数据框架不仅可以产生国家之间可比的指标,而且可以分析不同国家之间、不同行业之间ICT应用行为的差异及绩效。这一新的数据资源已经与国家核算账户的产出及就业数据建立了联系,这为研究技术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项目研究结果对未来官方统计的启示

欧盟的“连接”项目将不同来源的调查数据连接起来,使得人们可以从微观、行业与产业及宏观层次分析ICT的影响,并进行国际比较,这种分析仅仅使用单项统计调查数据是不能完成的。共享不同调查来源的数据库可以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并且可以拓宽研究的范围、得到更好的研究结果,能更好地为决策服务。

项目的研究结果对官方统计的启示包括:

调查问卷及抽样设计:现有的关于ICT使用调查的模块应该继续保留,但应将那些不能反映ICT影响的问题从问卷中去掉;问卷的问题应更多地反映企业行为的变化而不是注重在ICT技术上;为了便于不同调查数据的连接,不同调查的企业样本应尽量重合;应建立面板数据以反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ICT使用的变化状况。

对ICT影响的分析应反映ICT使用中的创新:在进行ICT使用调查时,应该考虑企业如何利用ICT来促进创新、如何利用ICT来改善关系(如利用ICT技术与其他企业或机构来进行合作创新、利用ICT进行更灵活的工作方式等)。

微观数据库开放给研究者使用,对提高数据质量是大有裨益的:从欧盟“连接”项目的结果看,在连接各种数据库的过程中,提供给研究者使用的微观数据库的数据质量较高。研究者在使用这些微观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的建议。因此,微观数据库开放给研究者使用,对提高数据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从上世纪末开始,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展了ICT统计。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也积极推动信息化统计国际标准的建立。OECD(经合组织)作为发达国家的决策咨询机构,在指导成员国开展信息化统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2002年起,欧盟统计局甚至在欧盟范围内开展了企业和家庭信息通信技术调查。2003年以来,在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联合国成立了有12个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参加的“衡量ICT发展的伙伴关系”组织,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的ICT统计能力建设。国际电信联盟的数字接入指数、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信息通信技术扩散指数等各项有关ICT统计的研究和测评也在进行中。

信息化社会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必然,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快信息化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与行动计划,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加强信息社会的统计和监测正在成为各国官方统计机构的职责与任务。各个国家官方统计机构有义务致力于信息社会统计指标的制定、统计方法的研究、数据的搜集和整理,以及编制信息社会统计资料,进行信息社会的监测工作。

4.统计与信息论文 篇四

工作实施方案

选题安排

1.2011年10月10日至10月23日。确定指导教师名单,向指导教师征集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对所征集的题目进行审核。

2.2011年10月24日至30日,召开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启动大会,公布备选论文题目,举行若干论文写作讲座。

3.2011年11月13日前完成选题工作。

4.2011年11月14日公布选题结果。

5.2011年11月15日安排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指导教师给学生下指导任务书。

论文开题

1.2011年11月15日至2011年11月29日。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分析资料,确定写作思路。填写《任务书》及《开题报告》,用A4纸各打印一份,由指导教师严格把关并签字认可后,于2011年11月29日前讲纸质和电子稿收齐提交院办公室。

2.2011年11月30日至12月5日。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学生的开题报告,对于不合格的报告,要求在2011年12月11日前修改完成,并将任务书和开题报告交院办公室。

论文写作进度要求

论文写作时间:2011年12月12日至2012年4月15日。要求学生2012年1月6日前向指导教师提交写作提纲,2012年2月21日前提交论文初稿,2012年3月9日前提交论文二稿,2012年4月6日前定稿。

论文中期检查将于2012年3月下旬进行。中期检查结束后,各指导老师于2012年4月6日前提交《中期工作检查表》(纸质和电子稿各一份)到院办公室。

论文的写作要求和格式规范严格按照教务处下发的最新规定执行。

论文答辩

1.2012年5月7日至5月15日。组织毕业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和地点另定。

2.2012年5月18日前各指导老师将《进展情况记录表》(三个阶段,纸质和电子稿各一份)提交院办公室。

所有毕业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毕业论文应该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即在2012年4月15日前完成。逾期不能完成毕业论文者,不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论文成绩按照不及格处理。

2.学生毕业论文有抄袭现象者,实行一票否决制,该生毕业论文成绩按不及格处理,成绩表中注明“抄袭”。取消该生学位申请资格。

3.毕业论文的框架、格式及字数等应符合学院相关规定。

4.学生不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或者不听从指导教师的指导,导致毕业论文不能按期完成或者论文质量低下者,指导教师有权向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不同意该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意见,经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该生毕业论文成绩按照不及格处理,不得申请论文答辩。

5.每位毕业生应该尊重指导教师,多向指导教师主动请教,同时注意根据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填写好《广西财经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进展情况记录》,并在2012年4月29日前提交质和电子稿各一份给指导教师。

5.统计与信息论文 篇五

统计信息网站是各统计部门相互交流信息,向社会提供统计优质服务的重要平台,是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确保网站内容充实、更新及时、信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网站分类维护

目前我局共有两个网站,位于统计内部网络的网站网址为(http://10.33.156.81)(以下简称内部网站),用于统计部门内部交流信息,内容应全面和专业。位于因特网的网站网址为(http://)(以下简称外部网站),用于向社会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和统计服务,内容应侧重统计服务。内外部网站从内容上分为工作动态、文件通知、统计信息、统计数据、最新统计数据、统计图表、统计法规、统计知识、统计机构、行政审批、网上直报、网上投稿、局长信箱、友情连接等14个板块。

工作动态板块:该板块内外网站都有,用于反映我局工作上的重要活动及取得的成绩。原则上应选用质量较高,有广泛告知需要的信息,并有一定的时效性。该板块由办公室秘书负责更新、维护。

文件通知板块:该板块内外网站都有,用于发布我局的正式文件,原则上除了特殊的不宜公布的文件,都应在内部网站上公布,外部网站上只公布需要对外广泛告知的文件,局内管理文件不允许发布到外部网站。该板块由文件拟稿人负责更新、维护,领导撰写的文件由办公室秘书负责更新、维护。

统计信息板块:该板块内外网站都有,用于发表我局统计专业人员撰写的统计分析和统计信息。原则上除了包含敏感数据不宜公布的分析、信息,都应在内部网站上发表,外部网站发表的分析、信息应具有较高的质量。该板块由分析、信息撰写人负责更新、维护。

统计数据板块:该板块内外网站都有,包含年度数据、月度数据两个子栏目,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和统计月卡。在统计年鉴和统计月卡对外公布后当月更新到内部网站上,在统计年鉴对外公布后隔一年和统计月卡对外公布后隔一个月更新到外部网站上。该板块数据内容由综合统计人员负责更新、维护。

最新统计数据板块:该板块内外网站都有,发布月度数据中最重要的一些指标数值,由综合统计人员根据统计月卡进行更新、维护。

统计图表板块:该板块内外网站都有,用于比较直观的反映一些重要年度数据的发展趋势,由总统计师确定指标,综合统计人员根据统计年鉴进行制作、更新、维护。

统计法规板块和统计知识板块:这两个板块内外网站都有,用于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基础知识,内容应充实、全面,易懂,由网站管理员进行更新、维护。

统计机构板块:该板块只在外部网站上有,主要内容有我局的情况简介、机构设置情况、各科室办公室联系电话等,由办公室秘书进行更新、维护。

行政审批板块:该板块只在外部网站上有,用于公布与我局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流程,由办公室人员提供更新内容,网站管理

员进行制作、更新、维护。

网上直报板块:该板块只在外部网站上有,包含网上直报地址的连接,由网站管理员进行更新、维护。

网上投稿、局长信箱、友情连接等板块由网站管理员进行管理、维护。

以上板块维护应及时、准确。工作动态板块、文件通知板块、统计信息板块,应在领导审批同意后3日内更新到网站;月度数据和最新统计数据板块在月度卡片发布后1周内更新到内部网站,在月度卡片发布1个月之后更新到外部网站;年度数据、统计图表板块在统计年鉴发布后1个月内更新到内部网站,隔一年之后更新到外部网站;其他板块应在变动发生后1周内更新到网站。

文件、统计分析、信息、工作动态应按照统一格式更新到网站,使用统一的文件头,文件名称使用宋体,二号字;文件内容使用仿宋体,三号字。

网站管理员负责对统计专业人员的维护更新提供技术支持,并保障网站的安全、正常运行。

二、网站内容审批管理

所有上网更新内容应先填制《三门统计局上网信息审批表》,经过分管领导批准后才能发布到网站。文件、统计分析等文稿必须是已经正式发布的,并在发布后将磁介质文稿交给办公室文件管理员作分类保管。上网信息内容把关坚持以下原则:(一)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二)保守秘密,符合相关保密规定;(三)不得引用境外网站、境内个

人网站发布的内容;(四)内容适用,特别注意内部网站和外部网站对文件、信息要求的区别,禁止将不符合要求的文件、信息发布到外部网站。

三、网站安全管理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遍,网站作为一个宣传、服务平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网站的信息安全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绝大多数是由于思想上麻痹大意造成,全局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全局所有参与网站更新维护人员都必须十分重视网站维护帐号、密码的保管,严禁将其透露给局外人员,对于由于帐号、密码泄露引起的信息安全事故,将严格按照《三门县统计局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追究相应密码保管人的责任。

(二)网站管理员对网站的安全措施提供技术上保障,在内部网站安装防火墙和反病毒软件,并对网站进行日常检查和病毒库升级,每半年进行一次网站数据备份。统计专业人员的帐号和密码每年更换一次。

(三)网站更新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专业人员遇到问题应及时与网站管理员联系,不得随意增加删除信息,并及时报告网站上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

四、监督考核

局办公室和网站管理员对本网站更新维护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每月底检查一次网站,主要检查文件、统计分析、信息、工作动态、统计数据等是否按时,按要求进行更新。对未及时按照规定进行更新的人员,办公室予以纠正并记录。

6.统计与信息论文 篇六

1 学位、资历因素

中国排名前50位的综合性大学校长的学位构成是这样的:98%为博士学位,只有一人为学士学位。从资历看,50人中有20人为院士,占到总人数的40%。说明名校校长的研究能力很强,其在自身的专业领域都是佼佼者。

2 性别因素

50名校长,全为男性。反映出我国高校培养优秀的女校长的迫切性。科学已经证明男女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总体能力没有差异,可现实中很多的偏见让女性很难在高校担任校长职务,这是社会不公平造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政府有意识的提高女性地位,终有一天性别不会是制约女教育家成为校长的因素。但是,就现在而言,要短时间内消灭性别歧视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女教育家们自身不断努力。

3 民族因素

50名校长中,汉族94%、满族4%、回族2%。在2005年全国人口统计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而在排名前50名高校校长中,少数民族仅占6%。我国知名大学校长中少数民族校长人数偏低,如果有都是像满族、回族这样的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良好的教育基础是其后来成长、成功的铺垫,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的教学水平不高,是很难培养出少数民族知名大学校长的重要原因。

4 地域因素

分析50名名校校长的出生成长地,可以发现:排名前四位容易出名校校长的省份分别为:北京、江苏、上海、湖南。其中17人成长于直辖市或者省会城市(重庆当时不是直辖市,故排除在外),占到34%,6人生长于江苏南京。排名前四位的省份都是经济基础、教育基础雄厚或者历史上教育水平较高的地方,江苏南京作为历史上的古都,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教育基础好,更是培养出来了6名名校校长。这些都反映出校长的培养与经济水平,教育基础,文化底蕴等深层次因素是有关系的,各方面条件好的地方更容易诞生名校校长。

5 母校因素

分析这50名校长大学生时代的求学经历与现在职务的关系我们发现,有26人担任了其母校的校长,占到了总人数的56%。而且兰州大学、吉林大学校长虽然不是在以上两所大学度过其大学时代,但都曾经担任起母校校长,后来才调任至以上两所大学。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的校长最容易从本校的学生中诞生。这是由历史渊源的,中国很多大学都有留校制度,很多优秀人才都选择留校担任教师,后来一步步成为校长也就顺理成章了。另外,中国人素有报效母校的情结,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更愿意为自己的母校服务。本校成长起来的教育家更容易成为该校校长,这是一个现实因素,但是如何利用这一因素,相关领导应该认真考虑,考查拟任命的“本土校长”是否固步自封,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当慎重任命。

6 留学或海外工作经历因素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想培养全球性人才,创造出领先世界的科技,必须具有全球化视野,在全球网罗人才,吸收先进科技,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科技成果。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领军人物,其全球化眼光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国排名前50的综合大学校长的经历可以发现,他们中有在海外学习或者工作经历的人占82%。所涉及国家达三个的占8%;所涉及国家达2个的占24%;所涉及国家为1个的占48%。他们留学或工作所在国当中,排名前四位的为:美国、德国、英国、日本,这四个国家都是当今世界上科技、经济领先的发达国家。名校校长在这些国家的经历,必将有助于其全球性眼光的形成。

7 专业因素

从这50名校长的专业构成看,他们中84%出自理工科,只有14%出自人文社会学科,这和发达国家是有很大区别的。在美国、英国这样的教育强国,大学的校长几乎都出自人文社会学科,他们认为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人能够更好的管理学校,对教育能够更好的把握。而在中国,人们普遍崇尚理工科学生,认为他们思维缜密,更适合领导岗位。这是历史和现实造成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教育界把理工科放到了很高的位置,这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是有关系的。当然,面对科技世界的挑战,重视理工类学科是有必要的,这是我们立足于世界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看到人文社会科学对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教育领域,我们不应该轻视任何一个学科。大学校长作为一个教育的管理者,其最重要的工作是领导大学的行政工作,引导大学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之路。这就需要大学校长全方位了解教育,了解社会,了解人类发展进程。从现状来看,理工科出生的人更容易成为中国大学的校长,但是这样的格局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改变,最终趋于平衡。

8 年龄因素

年龄因素也可以理解为成长周期因素,在中国要成长为领导,资历很重要,而资历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年龄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行政化比较严重的中国高校,年龄因素也是成长为校长的重要一环。理论上,太年轻不可以做校长,太年长也不可以提拔为校长。统计这50名名校校长的年龄,可以发现年龄在55-60岁之间的校长人数最多,有18位。其次为年龄在50-55岁,有10位。再次为年龄在60-65岁,有8位。年龄小于50岁的有8人,大于65的有6人。如果以当初人们参加工作的年纪看,做到校长至少需要25-30年左右的时间。这样的现实是客观的、必然的,要成为一名校长需要积淀的东西太多,这是需要时间的历练的。

9 政府因素

中国的高校校长为政府任命而不是民主选举产生,政府在一个校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0名名校校长中有29人有与政府有关的职务,其他没有相关职务的校长也多为各种机构、政府杂志的顾问。总之,他们身上都打下了深刻的政府印。他们在是校长的同时,还拥有行政级别。比如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校长就是国务委员,享受副部级待遇。不难看出,政治因素是个人人能否成为校长的重要因素。

摘要:大学校长是大学发展的灵魂人物,知名大学校长的基本信息反应了校长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其成长路径也显示了大学校长培养的模式,本文在统计中国综合排名前50位大学的校长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关键词:大学校长,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高校官方网站上,百度百科上中国综合排名前50位高校校长资料.

[2]瞿卫星.江苏省首批“名校长”成功的内在因素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7.统计与信息论文 篇七

统计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简单的统计内容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之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通过简单的统计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对身边的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会看、会分析、填写简单的统计表,学会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能掌握一些数据的处理技能,会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在搜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发现的好习惯、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在学生学习统计知识时,老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还要在黑板上绘制出统计表格(以便随时填入数据),很占用时间而且制作的图表不容易规范,并且学生搜集、整理数据需要提前在课下完成,这也增加了学生负担。而运用信息技术联系实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怎样搜集、怎样整理、怎样分析数据,我制作出精美的flash课件,插入剪接的影片,初步绘制表格,学生根据影片内容当堂搜集数据,通过讨论、提问等形式学会整理数据,然后填写表格并分析数据,接着根据数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在课堂上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如教学“简单的统计”相关内容时,我先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特意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他们分别是……(多媒体展示米老鼠、阿童木、一休等卡通人物,向同学们问好:“同学们喜欢我吗?”)这时学生兴奋异常,纷纷向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问好。我接着引导其联系实际:“老师不仅给大家带来了这些朋友,而且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南边超市里的老板问我,想进一批印有卡通形象的笔记本,可是不知道同学们到底喜欢哪一种,可以帮我在同学中调查一下吗?老师想把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你能想办法帮老师了解到每一位同学最喜欢哪一位卡通人物吗?有什么办法?”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激发兴趣,接着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方法,自主探索,学制统计表(老师在电脑上绘制,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和学生比赛看谁绘制得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等活动。整节课恰当运用课件,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思考,积极发问,踊跃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这种事例将会不断地涌现。今后在准备数学教学材料时,教师应当多思考、多创新、多实践、多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之与数学学科之间进行有效整合,突破教材体系、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的制约,还学生一个生动、具体、奇妙的数学世界,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热爱数学。

8.卫生信息统计、报告制度 篇八

一、须建立健全登记和统计制度,并有专人负责登记和统计工作。

二、各种登记要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并妥善保管。医疗登记包括门诊登记、出诊登记、家庭病床、化验、心电图检查数量和质量登记及各项治疗、康复登记等;预防保健登记包括计划免疫、爱国卫生、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传染病报告等各项工作数量和质量登记。

三、工作质量统计包括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差错事故发生率等和预防保健教育、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数量与质量。

四、应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9.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分析 篇九

一、据报表数据分析

1、人口出生及自然增长情况全乡共出生婴儿154人,人口出生‰,期末总人口为1277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全乡出生人口增加86人,人口出生率增加‰,全乡共死亡88人,死亡率为‰,与去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增加15人,死亡率增加‰,全乡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人

数66人。

2、生育情况⑴从孩次结构来看:1至12月全乡一孩出生87人,二孩出生66人,多孩出生1人,多孩出生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孩出生增加14人,二孩出生增加3人。⑵从计内计外比例来看:在出生人数中,计划内

出生149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6人,政策符合率为%,比去年同期下降%,计划外出生5人,比去年增加2人。⑶从出生性别比及构成看:在1至12月出生婴儿中,男孩63人,女孩91人,总性别比为:100。其中一男孩出生32人,一女孩出生55人,一孩出生性别比:100,二男孩出生30人,二女孩出生36人,二孩出生性别比为:100。

3、育龄妇女结构和女性初婚情,12月底,全乡育龄妇女总数3194人,占总人口比重%;已婚妇女2779人,占总人口比重%,占育龄妇女的%。已婚妇女中,一孩妇女1038人,占已婚妇女的%。二孩人数1496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无孩人数117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多孩128人占已婚育龄妇女的%。全乡女性初婚51人,比去年下降26人,其中早婚39人,早婚率为;晚婚12人,晚婚率为%,4.、避孕节育情况⑴总体节育情况:到12底综合节育率为%。

二、存在问题由报表数据看,存在

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人口出生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在计生专项清理那么大的工作力度下,我乡统计报表中往年出生漏报人数仍上报了14人,每年上报的往年出生漏报人数都不少,这说明人口出生上报不实,存在漏报现象。

2、存在已婚育龄妇女漏档现象,无孩妇女漏档较突出。已婚育龄妇女漏档突出表现在隐性婚姻中,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加、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及计生政策的修改,外出务工的未婚男女间非法同居现象增多,往往一个人出去,两个人或三个人回来的现象越来越多,计生系统掌握情况的只是在未婚青年阶段或一孩妇女(二孩妇女)阶段,无孩妇女(一孩妇女)阶段时根本不在我们的管理视线,从而导致已婚育龄妇女漏档。

3、出生人流比低。三个月一次的孕检,有的已婚育龄妇女在两次孕检之间发现意外妊娠而采取了补救措施,我们计生系统不掌握,或由于补救措施不到位、工作

力度不大从而造成了人流比偏低。从实际工作来看,存在着:

1、计生队伍不稳定,人心思走的现象。计生系统独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是天下第一难事,因而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要付出很多。但在实际工作中,计生工作者付出的和得到的反差较大让人难以接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非其它工作可比。一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政策的变化,工作难度的加大及种种因素,计生工作者想脱离计生系统的越来越多,造成了计生队伍的不稳定。

2、群众的维权意识增强,工作难度加大。新的计生政策要求以人为本,以优质服务来推动工作,但由于地区限制及历史原因,我们地区群众的生育意愿和现行生育政策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对计生政策的了解越来越深,维权意识增强,计生工作者在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群众维权事件的发生。

三、下步工作建议

1、落实“村为主”的工作机制,鼓励基层说实话、报实数,减少出生错漏报,减小统计误差。

2、加强孕情跟踪,减少引流产及生后死亡现象的发生。

3、加强对计生业务人员的培训与指导,让他们在熟悉、理解政策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展工作,灵活地处理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4、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实行流出人口定期随访制度,同时加强与流入地的联系,及时掌握流出人口的流向、婚育状况等。

5、提高计划生育户的各种奖励优惠待遇,奖励少生与惩罚多生相结合,让群众看到两种生育的差距。

10.统计与信息论文 篇十

关键词:生物信息;概率论;数理统计;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一门交叉科学,它包含了生物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分配、分析、解释等在内的所有方面,它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阐明和理解大量生物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它随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现已迅速发展成为当今生命科学最具吸引力和重大的前沿领域,为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信息科学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不仅是生物信息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很多理工院校的基础课程。它研究随机现象及其统计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学科,其理论方法独特、抽象,既有严密的数学基础,又与众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1]。它并不是由理论到理论简单推衍,而是从实践中获得,扎根于实际问题当中,因此有很强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的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现已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为了更好的理解客观物质世界,人们必须学会处理好各种信息,尤其是对数字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这就离不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越来越备受关注,在现实应用中越来越广泛,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技术、经济管理、金融、国防、环境等领域[2]。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传统的教学思路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传统教学,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解概率论方面的基础知识,再加之学时有限,统计方法知识所用时间甚少,这样导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变成了枯燥的理论课,并没有体现出它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这不符合国家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师,必须上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要提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增强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下环节。

1 合理分配概率论内容和数理统计内容的学时

根据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合理分配概率论学时和数理统计学时,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目前教学的重心偏向于概率论,涉及到的数理统计学时较少。这显然不符合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次的要求。将概率论内容直观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给学生,把概率论作为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去讲授。在讲解数理统计知识的时候,不但要介绍其原理和思想方法,还要介绍数理统计的各种软件的功能及应用[3]。同时安排学生上机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增强教师自身的知识底蕴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得热爱这个工作,保持十足的热情去工作。让学生感觉每天都是乐观的,生活都是美好的。我永记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领魂,师爱是教师的灵魂,爱学生则是师爱的最好体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只不过是暂时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多传递学生正能量,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愧“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赞誉。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得有一桶水。所以要想教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必须对所有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面的书籍内容以及课后习题的解答都熟知。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各种统计软件的安装及其使用,尤其是各种统计软件的实际应用范围。

3 板書与多媒体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不能一味的写板书,也不能一味的应用多媒体,多媒体不要放的太快,要看学生的理解程度,要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概念方面的知识、例题、动画等用多媒体演示即可,以节约时间,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计算机动画模拟、图形显示、数值计算等,使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4引入案例讨论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案例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提供真实的案例,将学生分成4至6人一组,让学生融入案例的场景,并在教师指导下,各组围绕这个案例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展示结果。他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

案例是实现案例教学的载体,是为完成一个教学目的而设置的。所以案例的选取尤为重要,必须考虑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难易适中,体现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知识点[4]。通过案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内容,掌握各种检验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讨论式方式解决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案例讨论式教学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每个专业的最终目标都是为本专业培养优秀的人才,生物信息专业也是本着这个原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也应该在教学中体现出这一点,因此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理论内容与专业相结合,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意义。

总之,生物信息专业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除了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人格魅力,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也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科研背景,将学生深入浅出的代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中,并在教学中不断进行专业内容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 鹏,杜燕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数学教学研究,2009,28(1):60-61

[2] 张迪,秦丽娟,牛雪娜,赵有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方法的探索[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1):85-86

[3] 崔永伟,杜聪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思想的应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2):61-62

11.统计与信息论文 篇十一

一、信息时代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1. 在统计的执行过程中难度较大。

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 信息统计工作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 信息的更新速度极快, 使信息统计的过程增加了很大难度, 并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数据的缺失、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政府政策的实行难度较大, 给工作过程带来了难度, 降低工作效率及信息的更新速度。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 统计工作中使用的方法与信息时代的节奏不符。

信息时代统计工作较高的发展速度往往致使信息时代的节奏无法相互协调, 这体现在统计工作中使用的方法与信息时代的节奏不符。在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上, 往往会出现数据统计不及时、数据管理不合理等现象, 随之产生的是数据统计效率低、信息不准确, 这直接导致统计工作的发展策略出现偏差。因此应根据信息时代统计工作的发展水平, 具体分析其应使用的工作方法, 解决统计工作中使用方法与信息时代节奏不符的问题。

3. 传统统计调查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受到挑战。

采用随机原则抽取样本进行观察的抽样调查方法是传统统计调查方法的主要方式,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特征进行推算, 借以估算调查对象整体特点的数据分析方法正受到挑战。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信息样本数量大、信息种类繁多且数据更新极快, 这种传统的数据分析方式无法跟上数据变化的速度, 无法及时对数据进行准确高效的分析。针对信息时代数据统计的多样化、高速性, 应对数据采用信息化统计手段, 如信息化指数法、回归器数据等方法, 对数据进行多元化、立体式的分析, 这种合理科学的统计方法更能适应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变化。

二、信息时代统计工作的发展对策

1. 坚持统计原则来统计和进行执法活动。

对于信息时代统计工作来说, 坚持统计原则来统计和进行执法活动是信息时代统计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 这不仅利于信息统计的准确高效性, 同时为政府管理信息带来便利, 促进了信息统计工作的发展。相关部门应当在统计原则的基础上对统计活动予以规范, 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利用, 对统计工作的开展进行积极有效的制定, 从而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坚持统计原则来统计和进行执法活动, 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 是政府部门及时制定有关数据管理方案的基本前提, 利于政府部门有效制定工作发展方向, 促进信息时代统计工作的发展, 因此这一对策应被相关部门予以重视。

2. 加快统计时代转型, 重视统计工作的发展。

为适应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 在统计工作方面应加快统计时代转型, 重视统计工作的发展。结合系统工作的原有基础, 根据其现有的发展水平, 加快统计时代转型的方式, 完善统计工作方面的工作流程及有效方案, 可有效促进信息时代统计工作的发展。统计时代转型的同时, 应重视统计工作的发展, 这也是加强信息时代统计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针对统计工作的实际进展情况, 深入发展统计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 加快统计时代转型, 重视统计工作的发展是发展统计工作的主要对策。

3. 完善与改进统计方法。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完善与改进统计方法, 提升统计水平是提高信息统计工作的发展进程的必要条件。强化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并搭建一个安全可靠的信息管理平台, 建立规范的数据采集机制, 加强数据管理, 建立集生产、物流等环节为一体的标准化数据采集模式, 以提高和便于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整理, 与传统的抽样调查工作理念不同, 信息时代数据统计对所有的大量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归纳和分析, 由单一的数据收集转变为综合性的数据管理, 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 使其具有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样对信息完善和进行改进统计方法可有效促进信息时代统计工作的发展。

三、结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时代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立了新的标准, 统计工作必须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才能够获得新的发展。因此, 相关人员要积极探索相应的措施, 直面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对统计工作进行改善, 让统计工作焕发新颜, 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郝爱迎.大数据时代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6, (15) :84.

[2]凌花, 黄福高.大数据时代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信息化建设, 2015, (11) :68~69.

12.质量信息统计 分析 反馈机制 篇十二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从建院之初,就一直将教学质量信息的搜集和反馈作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从而对学院内部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监控和保障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建立了高效的教学质量信息搜集反馈系统,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环节。

一、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教学质量信息搜集反馈系统构成

在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高效率的教学质量信息搜集反馈系统由信息搜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反馈系统三大子系统构成。

(一)信息搜集系统

该系统是教学质量信息搜集反馈系统的关键,主要任务是利用多种渠道收集学校教学活动的信息,为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的领导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参考。

1.建立信息上行绿色通道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电话、信件、邮件直接向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反映教学情况,使各级领导及时获取教学第一线的信息,同时,减少信息上报的环节,便于师生反映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2.推进学院门户网站的建设(iss.whu.edu.cn)

不断扩大网络在学院管理过程中的服务面和影响力,利用学院门户网站、贴吧等流行的网络形式广泛听取学生的心声和意见建议。

3.建立院系教学工作例会制度

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与会者可以就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畅所欲言,实现教学主管部门、教学单位、骨干教师直接沟通教学情况,及时研究处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种形式既可以上情下达,传达教育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工作方面的文件精神,也可以下情上报,发现问题,现场协调、现场解决,沟通教学信息及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学院三个系(软工、空信、物联网)隔周举办一次系教学工作例会,学院每月举办一次学院教学工作例会。

4.规范听课制度

由院内外专家组成教学督导专家组随机听课,直接向有关教师及其所在部门反馈听课意见,推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

各教学单位也要成立“课堂教学质量检查小组”。每学期“课堂教学质量检查小组”成员随机听课,并将检查情况及有关意见反馈教师本人。

按照学院的规定,每位教师每个学期,也必须旁听2位教师的授课,并填写反馈意见,此项活动也直接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助、取长补短。

5.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动态调整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完善学生评教工作程序,改进学生评教方法,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为反映学生学习的质和量,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貌,开展教师评学工作,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任课教师对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写出书面评价意见,再反馈各班同学,有利于督促学生不断改进学习风气,提高学习效率。

在信息反馈获取的途径中,在校学生尤其是较高年级的学生的评教是首要渠道。这是因为,作为教学质量的直接感受者,学生对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目前关于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国外比较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即由结论性评价向过程评价的过渡和倾斜。本研究认为,在过程评价的基础上,最好能进一步开展终结性评价。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能盯紧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适时地对教学各阶段进行调整,最终能够保证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合理化。此外,对毕业生或者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的评价也是一项重要信息来源。通过让已经就业的学生对整个大学教育期间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可获得对学校四年期间包含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与否等更客观的评价,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就非常重视这种评价。在每届毕业生离校之际,校方会以问卷的形式请这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整个四年期间接受的大学教育进行评价,通常问卷包含两个对立问题,即分别列出四年大学教育期间认为教学效果最好和最差的三位教师并简要说明其理由。此举使校方可以很好地了解两类教师的状况,并针对被评价较差教师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确保其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6.开展师生评管

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学院的职能部门也不定期地通过问卷调查、教学单位走访等形式了解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师生评管的结果及时进行整理汇总,向有关教学管理人员通报结果,反馈改进意见,促使有关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7.完善教学督导制度

教学督导负责沟通教务处和各个教学班级之间的信息,协助教学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动态,提供教学一线信息,为学校的教学改革献言献策。8.完善班级导师制度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为每一个本科班级,指派一位专职教师,作为本科班级的班级导师,以学术指导员的形式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并充分地接收和获取来自学生的各类反馈信息。

负责本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班委会、团支部开展工作;经常分析学生思想状况,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认真参加系部和院组织的工作例会,认真落实系部的各项活动安排。

9.准备性评价。

所谓准备性评价,是指在教学开始前的一种评价,它主要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教案和教学背景等方面的评价。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从前人的教学经验中获取某些反馈或建议,或通过对有关教师的访谈和交流,甚至可以通过知识测试、查阅过去的试卷和成绩,这些手段有助于即将展开教学的教师获取有关信息反馈,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求知欲以及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有关的基本情况和教学中易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总之,准备性评价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明确教学现状及改进教学质量。

(二)信息处理系统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信息处理系统,是对采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在教学质量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评估结果的处理应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评估过程中量化结果的失真。

本科教学办公室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通过武汉大学本科生院的在线系统,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管、学生评管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

在数据处理时,我们既做到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又同时考虑到样本对教师个人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三)信息反馈系统

教学质量信息搜集反馈系统既是一个信息收集系统,同时又是一个信息反馈系统,既可以把来自不同对象、不同渠道的有关教学质量的信息搜集给教学管理决策部门,以便对教学质量各执行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又可以把教学质量监控结果的相关信息反馈给相关教学单位、教师和学生。

为及时反馈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建立了“院—系—教师”或“学生”四级联动的信息反馈系统,利用校园网络,本科教学办公室搜集整理各级的评估结果,供院领导查阅。系主任可查阅本部门的评估结果,教师或学生可以查询本人的评估结果,并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

同时,积极培育开放性的院内外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院内外教学质量监督资源除了包括聘请院内外教学督导专家以外,还包括接受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和学生家长的反馈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反馈,实现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信息补充。

1.学生评价信息反馈。来自学生的评价将作为评教的主要根据,并将评价结果及时、不失真地反馈给有关教师。这包括学生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准备性评价等,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长处与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

2.学院整体教学评价。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评价,有助于校方了解各个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状况,同时便于各个学院进行横向比较。这种制度能够促进各学院领导清楚本学院目前的质量状况,加强学院之间关于教学质量的交流,取长补短,从整体上提高学院乃至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

3.教学简讯信息反馈。为增强学院之间的相互了解,学校需要建立有关教学信息的通报制度。此举有助于校方不定期地将教学工作中的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形式发布,方便及时地提醒教师关注相关信息,使有关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常态化、日常化。

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深化对教学质量评价及其结果的认知,有利于实现教师及学院对教学质量评价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最终使教育质量走向由评价到反馈、由改进到提高、再评价的“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良性循环。

二、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教学质量信息搜集反馈系统的特色

(一)积极疏通和扩展信息来源渠道

信息时代使得信息的来源呈现多元化态势,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与时俱进地利用新技术开辟新的沟通渠道和信息来源,及时扫清或减少信息沟通的障碍。任何沟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障碍,扫清障碍,疏通信息传输渠道是教学质量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中值得研究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充分认识到,信息沟通的障碍在信息社会往往不是技术上的,而是人们心理上或观念上的。

(二)全面细致地开展信息搜集工作 信息搜集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情况,掌握教学情况的目的就是为了肯定成绩,修正不足,提升水平。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努力避免信息的遗漏和信息搜集过程中的不当侧重,确保信息的搜集一定要全面、准确。

(三)客观及时地反馈信息处理结果

首先,反馈要客观。反馈前应该做大量的工作,如核查、研究、分析、筛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反馈工作才能有收益。其次,反馈要及时。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教学质量反馈工作。再次,选择适当的反馈环境。应该充分肯定教学单位和教师、学生个体的劳动,从人本的角度出发,让人真正感觉到,信息的搜集与反馈是为了教师的成长,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是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信息反馈与奖惩制度相配合 通过教学质量信息的搜集与反馈,能够更及时地发现学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例如,通过学生评教和课堂教学质量检查,监测到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秩序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对评教效果不够理想的教师,应该在其提高、考核合格后方能上课;对于违反教学纪律,教师上课迟到等行为,按照学校相关教学工作的管理规定,应予以警示和相应的处罚。

13.光伏发电信息统计培训材料 篇十三

一、近期国家和省关于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利用相关政策规定

1、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

2、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3]329号)

3、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3]433号)

4、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406号)

5、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445号)

6、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秩序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477号)

7、国家能源局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447号)

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1638号)

9、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66号)

10、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13]390号)

11、关于国家电网公司购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力产品发票开具等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2号)

12、国家能源局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国能新能[2013]312号)

13、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光伏发电运营监管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监管〔2013〕459号)

14、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强光伏产业信息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113号)

15、国家认监委 能源局关于加强光伏产品检测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国认证联[2014]10号)

16、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电子[2013]405号)

17、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加强光伏发电项目信息统计及报送工作的通知(国能综新能[2014]389号)

18、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报送光伏发电项目备案及建设等有关情况的通知(国能综新能[2014]831号)

19、湖北省发展改革委 湖北省能源局关于促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通知(鄂发改办[2014]194号)

二、重点强调的问题

(一)关于项目备案问题

1、项目备案名称格式为:项目业主(公司简称或自然人姓名)+项目场址(市、县)+项目名称(+期数)+备案规模(KWp或MWp)+分布式发电项目或光伏电站项目。

2、项目内容应包括:投资主体、建设地点、建设规模、运营模式、电价政策等。项目单位(或个人)不得自行变更项目备案文件的主要事项,包括投资主体、建设地点、建设规模、运营模式等。确需变更的,需报备案部门按程序办理。

3、严格按照下达的年度规模备案。光伏发电项目必须按照省下达的年度规模指标备案,超过规模指标的,应向省能源局申请追加规模指标,省能源局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调剂,否则超规模备案的项目,将不能享受国家财政资金补贴。国家能源局在“信息管理平台”设置了年度规模控制,如超出规模,系统自动控制不能继续进行审核上报。

4、备案其他问题说明。对备案中遇到的项目投资低于50万元的不能备案问题,应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3]433号)要求,进行备案; 个人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备案申请表上需要填写组织机构代码,各备案单位可灵活处置,省级将进一步完善备案系统。

(二)关于年度规模指标问题

1、国家下达我省的年度规模指标由省能源局同意掌握,分布式由省能源局下达各市州。

2、省能源局第三季度对各市州备案情况、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考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下一年度规模指标意见。完成情况差的地区,在年度安排规模指标时予以进行扣减。

3、各级能源主管部门每年第三季度要系统开展建筑屋顶及其他场地光伏发电应用的资源调查工作,综合考虑屋顶面积、用电负荷等条件,编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规划(包括具体项目和项目业主、项目规模、建设计划等),结合建设条件提出年度计划,作为省能源局向国家能源局争取年度规模指标,以及省能源局下达各市州年度规模指标的重要依据。

(三)关于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与管理问题

1、有序发展光伏电站,严格控制光伏电站开展前期工作项目规模。

2、自备案之日起,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应在6个月内建成投产、光伏电站项目应在1年内建成投产。取得备案的项目在规定时限内未开工,省级及以下能源主管部门可用其他等容量的项目替代。

3、项目单位应按照有关管理规定,及时进行光伏电站竣工验收,并将竣工验收报告报送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国家光伏发电技术管理归口单位,竣工验收报告是光伏电站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补贴目录的前提条件。

3、因地制宜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无电力消费设施建设、以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单个项目容量不超过2万千瓦且所发电量主要在并网点变电台区消纳的光伏电站项目,纳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指标管理,执行当地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

4、在项目备案时可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全额上网”中的一种模式。“全额上网”项目的全部发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收购。已按“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执行的项目,在用电负荷显著减少(含消失)或供用电关系无法履行的情况下,允许变更为“全额上网“模式,项目单位要向当地能源主管部门申请变更备案,与电网企业签订新的并网协议和购售电合同,电网企业负责向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申请补贴目录变更。

5、在地面或利用农业大棚等在示范区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区域电力交易试点,允许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向同一变电台区的符合政策和条件的电力用户直接售电,电价由供用电双方协商,电网企业负责输电和电费结算。

6、认真领会国家关于光伏扶贫工作方案,尽快开展光伏扶贫调研,启动光伏扶贫2015年年度开发方案编制工作。光伏扶贫优先列入光伏发电年底规模计划。

7、禁止买卖项目备案文件及相关权益,已备案的项目在项目投产之前,未经备案机构同意,不得将项目转让给其他投资主体。

8、光伏组件、逆变器等主要设备需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检测认证。光伏设备生产企业应及时申请认证。

(四)关于项目信息统计及报送工作

1、各级、各单位要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加强光伏产业信息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113号)和《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加强光伏发电项目信息统计及报送工作的通知》(国能综新能[2014]389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及时在“信息管理平台”填报项目信息。国家能源局将各地项目备案及建设情况信息将作为确定和调整光伏发电年度建设规模,以及获得国家财政资金补贴的重要依据。

2、“信息管理平台”开通地市级/县级能源主管部门账号用于上报项目信息,开通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账号用于项目审核确认。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进行备案信息审核时,如超出规模,系统自动控制不能继续进行审核。

3、项目备案后,项目业主应及时在“信息管理平台”填报项目备案、建设及运行信息。项目业主可与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联系,以获得网上注册。

4、各市县能源主管部门按月在“信息管理平台”填报项目备案情况,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按季度在信息管理系统报送项目备案、建设和运行的汇总信息。

5、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地方独立电网等电网企业按月进行接网申请、并网容量、发电量信息、电费结算、补贴发放等情况的信息统计,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报送省级能源主管部门。

6、信息填报要准确、及时。项目要准确、项目装机、项目发电量、利用小时数等要准确,不能漏报、误报。将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建设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列入分布式光伏发电统计范围。历史累计并网容量应包含本地区已核准备案的所有项目,发电量应为已投产的所有项目。

7、信息员调动应做好移交。

8、下周之前完成项目核对,并按照国家要求完成新一轮信息统计报送工作。

14.统计与信息论文 篇十四

课外学分指在课堂教学之外, 根据受教育者的需求和自身学习需要,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是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部分, 是大学生基础教育的延伸。大学生课外学分统计信息系统通过在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利用校园一卡通签到, 系统高效、快捷的统计签到情况, 分配学分。此系统作为正常教学外的一个辅助工具, 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拓展知识、提高能力、接触社会、积累经验的平台。同时, 可以查看学生上课出勤情况, 老师上课情况, 还可以为高等学校课程设置、就业指导提供参考。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功能分析

大学生课外学分统计信息系统通过服务器端设置教室、终端、会议、项目等信息, 在教室运行客户端, 只有教室编号、终端编号、教室IP一一对应后, 才能下载会议, 然后, 学生通过读卡器刷校园卡签到, 客户端显示签到者姓名、学号、照片等信息。上传流水, 服务器端可以查看签到人数、签到时间等。

2.2 性能分析

大学生课外学分统计信息系统要安全性、兼容性、先进性达成统一;界面友好, 操作方便;数据信息安全, 统计准确;系统安装简单, 易于维护, 易于操作;同时, 系统连贯、易扩展、易升级。

3 系统设计

3.1 数据库设计

大学生课外学分信息统计系统, 主要有终端表 (Tterm) 、讲座表 (Tacol) 、签到记录 (Tcas) 、统计项目 (Titem) 、统计项目讲座关系表 (Trelation) 、统计结果表 (Tcoureslt) 和用户表 (Tuser) 七张表组成。

终端表:终端ID、教室编号、I P等

讲座表:讲座编号、名称、主讲人、教室编号等

签到记录:工学号、校园卡号、姓名、单位、签到时间、终端ID、教室编号、讲座编号等。

统计结果:工学号、次数、权重合计、项目编号等。

3.2 系统设计

本系统服务器端, 主要是设置管理, 如教室管理、终端管理、会议管理、项目管理、统计管理, 采用B/S模式, 通过浏览器可以方便地设置和查询各种信息、统计签到。客户端主要是运行程序、下载会议、刷卡签到、显示签到者信息、上传流水等。

4 系统模块与功能

经过需要分析和系统设计, 主要有终端管理、教室管理、项目管理、签到管理、讲座管理等模块, 具体功能主要有:

教室管理是实现对教室ID、教室名称、教室IP、教室地点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操作, 一间教室对应唯一教室ID、唯一IP。

终端管理是实现对终端ID、终端名称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操作, 一间教室对应一个终端号。

项目管理主要是对项目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操作, 一个项目中可以有好几个会议。

讲座管理主要是对讲座名称、主讲人、讲座主题图片、举办讲座的教室、时间、权重、说明等信息的管理。

签到管理主要是分别对讲座、项目、教室等条件的查询、统计。

5 系统实现与安装

本系统以Windows.NET为平台, 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工具, 选用易上手、安全性好、维护性好、跨平性的C#作为开发语言, 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8, 鉴于系统的特殊性, 结合B/S和C/S各自的特点, 采用混合模式, 同时, 考虑系统数据量大、易于查询、便于维护, 引用MVC (ModeView-Control) 模式, 数据处理主要集中于中间控制单元, 引用RFID技术, 开发读卡器与校园卡系统的对接程序, 利用RFID技术, 实现读卡器读取校园卡的信息。

本系统安装简单、方便, 只要将客户端拷入本地机, 安装.NET Framework2.0版本以上, 修改配置文件中的终端号、教室编号、COM端口号、教室IP四个参数, 运行程序后, 即可下载会议, 刷卡签到, 上传流水。

6 总结

目前, 该系统已投入使用, 运行效果良好, 操作简单, 界面友好, 系统信息安全、准确。教务处利用此系统开展了“双百案例课堂”活动, 通过刷校园卡签到, 改变了以往手工签到、手工点名的方式, 同时, 依据统计签到情况, 自动分配学分, 不仅提高了效率, 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 通过该系统拓展了大学生视野, 锻炼了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提高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依据系统统计数据, 可以考核老师、教师出勤情况, 系统设置内容也为高校设置课程计划、调整培养方案, 指导大学生就业等工作提供参考。

系统虽然完成, 实现了预期的基本功能, 但并不完善, 对会议只能签到, 缺少签退。同时, 最后一名学生签到后, 签到者照片会一直在客户端显示。此外, 尽可能的与多媒体中控系统结合对接, 共用一个读卡器, 识别教师、学生身份, 实现签到或打开多媒体系统。

参考文献

[1]康博.C#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平, 贾化萍.C/S和B/S结合模式下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电脑与信息技术, 2006, 14 (1) :50-53.

[3]曾登高..NET系统架构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4]薛华成.信息管理系统[M]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15.统计信息质量提高方法分析 篇十五

【关键词】统计信息;质量;体制

1.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讨

造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为因素,如篡改、虚报、瞒报、伪造等;也有非人为因素,如调查人员认识能力的局限、调查方法落后、统计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需求、信息传递渠道不畅等。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统计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双重领导体制”,一是在行政上受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二是在业务上由国家统计局代表国务院负责和协调国家统计业务工作。当统计工作与行政工作相矛盾时,统计业务部门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经常是统计业务工作服从行政工作,当一些地方领导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追求时,极易诱导或迫使统计人员提供虚假的统计数据。因此,这种“双重领导体制”是造成统计信息失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1.2干部考核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

近年来,统计数据在各级政府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中越来越重要。不少地方把经济发展数据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不能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没有建立起严格、科学、规范的业绩评估制度,致使一些干部的头脑中存在着“数字能出官”的观念。有些干部为了自己的政绩在统计数字上大做文章,造成统计信息的人为失真现象,模糊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误导了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客观真实地分析和判断。

1.3统计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素质偏低

长期以来,统计部门的机构一直不健全,统计人员待遇偏低,造成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在一些企业,统计人员没有专职专责,马虎了事,得过且过,形同虚设;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统计工作,根本就没有设置统计机构,使统计工作出现极大的随意性。部分统计人员素质偏低,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严格按照《统计法》的要求去工作,容易唯领导意志是从,结果成为领导造假的帮凶。

1.4统计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统计技术还比较落后,不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规模、高效率、深层次地开发统计资源,不能很好地利用统计信息网络,在统计信息的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方面做得很不够。各级统计部门应加强网络建设,在全国形成完备的统计信息网络,使统计信息和市场信息有机地结为一体。

1.5执法不严,打击不力

《统计法》中明确规定:“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信息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但在实际统计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等现象时有发生,各级统计部门对统计工作的执法力度不够,没有严格按照《统计法》的规定执行,对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阻挠统计执法检查等统计违法行为打击不力,致使“假数出官,官出假数”的现象屡屡出现。

2.提高统计信息质量的方法

2.1改革统计管理体制

改变统计机构的隶属关系,维护统计部门的独立性,实行中央、省、县统计机构垂直领导的统计管理体制,各级统计机构对下一级统计机构的人、财、物实行垂直领导,同时服务于当地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使整个统计系统自成体系;实行内部管理,从根本上避免各级政府部门对统计数字的行政干预,保证统计数字的准确性,真正起到监督政府和企业是否正常运行的作用。

2.2完善干部考核制度

对各级干部的考核、评价以及升迁、任免等,都要建立在严格、科学、规范的业绩评估制度之上。组织人事部门在考核干部时,要科学地对待统计数字,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仅要看到数字,同时也要对社会发展、环境质量、群众意见等多种指标做出综合评价,从而有效地避免因干部考核制度不全面而导致统计信息失真。对那些弄虚作假的干部不仅不提拔,而且还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2.3加强基层统计建设,提高信息源头质量

基层统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和源头,基层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统计信息的质量,只有基层的统计数字搞准了,才能使逐级上报的总资料准确;否则,即使科学再发达,使用再高级的电脑操作,也不过是假数真算、自欺欺人。因此,提高统计信息质量,必须把重点放在基层。具体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健全统计机构,配齐统计人员,统计机构之间要形成一个网络,保证统计信息的畅通传递;其次要制定一整套的统计工作考核办法,对统计数据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对统计人员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

2.4提高统计设计质量

统计设计是指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所做出的通盘考虑和安排。统计设计的结果表现为各种设计方案,如统计指标体系、分类、目录、统计调查方案、汇总整理方案等,这些方案对以后各阶段的统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众所周知,产品的生产始于产品的设计,因此,作为统计工作产品的统计信息的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然后才是生产出来的。如果统计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那么就生产不出高质量的统计信息来。

2.5不断改进和完善统计核算方法

提高统计信息质量最关键的是统计制度的创新、核算方法的科学和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首先,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一套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统计制度;其次,要不断改进、规范现有的统计核算方法,对一些核算指标应增加其概念与核算原则;再次,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增加和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及时有效地增加专项统计指标体系,以反映我国在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6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

统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是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决定性因素。来自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干扰和影响统计数据的各种举动,最终能否实现,都会在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上体现出来的,因此,培養造就一支敢于坚持原则,抗干扰能力强、思想端正、热爱统计事业、技能过硬的统计队伍是统计建设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为此,一方面要加强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细化职业道德规范,以便于统计人员在业务工作中更好地执行、贯彻和操作,弘扬务实求真、忠于职守的正气;另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加强统计队伍的自身建设,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供基础性保障。

2.7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法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统计法制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宜的治理统计工作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保护统计社会关系的长期稳定和统计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各级统计部门要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克服统计工作中的“人治”思想。首先,要加大统计有关法规的宣传力度,把宣传的重点从统计人员转移到单位、部门领导人,真正在单位、部门领导人中形成统计法律意识和执法的自觉性,对于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出,要公开曝光,予以严惩;其次,要加大统计数据质量检查频率和统计执法力度,使统计工作切实纳入法制轨道,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科]

【参考文献】

[1]仇洪江.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统计,2004,(3):37~38.

上一篇:公司介绍信模板免费下一篇:小班数学教案:饼干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