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规划巅峰

2024-07-09

景区规划巅峰(共10篇)

1.景区规划巅峰 篇一

依托梅山森林公园现有的A级森林公园和萧县深厚的文化资源,借助宿州市旅游发展大趋势,整合周边旅游资源,促进宿州旅游产业及皖北生态旅游区的发展。

委托客户:安徽萧县众诚荒山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区位:本规划对象为梅山森林公园成为皖北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产品之一,其位于淮北市、徐州市、宿州市三市交汇之地,地处素有“徐州市西大门”之称的萧县县城西南部,城市对外交通的“门户”地带的西侧,整体地理区位优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项目规模:项目位于梅村行政村与里山行政村之间的山坳里,北至萧县世纪大道,南抵藏马峪,东起萧县西环路,西至帽山,规划面积586.4公顷。

完成时间: 2012年

核心资源:梅山森林公园现有国家2A级森林公园资源,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水库资源、林果资源和矿泉资源等自然资源。此外还有萧县汉文化、书画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农耕文化等人文资源。

项目类型:森林公园型总体规划

规划成效/ /后续进展:

重点研究了梅山森林公园的未来的旅游发展定位、发展战略、旅游项目策划等旅游提升问题。

解决了梅山森林公园的旅游提升,同时促进了萧县的旅游产业发展以及萧县作为宿州旅游集散中心和服务基地的发展问题。

规划诉求/核心命题: 依托梅山森林公园现有的A级森林公园和萧县深厚的文化资源,借助宿州市旅游发展大趋势,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加大对萧县文化资源的深度发掘及文化产品的开发,加强旅游产品与文化、教育产业的融合,合力提升梅山森林公园旅游竞争力,促进宿州旅游产业及皖北生态旅游区的发展。

总体定位/核心思路: 以森林景观、绿色田园等生态环境为依托,兼容部分人文景观,以森林休闲、康体养生、生态度假产品为核心,通过观光与度假功能联动发展,将梅山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集生态观光、森林度假、康体养生、休闲运动、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森林公园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形象口号:绿色家园•诗画梅山

核心创意:

开发模式:以荒山绿化、生态修复为主旨,以旅游为驱动力,将农林种植、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统一的梅山发展模式。

“一心一轴四片区”大空间格局:即一个梅山旅游服务中心、一条景观绿廊发展轴、以森林游乐体验区、森林养生度假区、农林产业示范区、生态保育区为主的四大片区。

五大产品:以市场轴为经线,核心资源轴为纬线,交集产生五大产品:生态体验、运动康体、农林观光、文化游憩、美食休闲。

亮点项目:

梅山旅游服务中心——梅山森林公园主要的入口标志项目,是公园区品牌形象展示区及综合服务区,是集旅游集散、咨询服务、特色交通工具换乘、旅游纪念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中心。

暗香三十六坊——是集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仿古风格的综合街区,是萧县的风俗与餐饮、演艺、娱乐、工艺品充分融合的旅游项目,大力活化了项目的区域文化,可以使游客切身体验本土文化精髓。森林游乐体验区——作为未来梅山森林公园的生态“全息点”,通过森林游憩、山地运动、生态观光、科普教育旅游业态建设,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形成集生态经济体验、生物多样性展示、森林冒险和科普育乐于一体的全息生态体验区。

森林养生度假区——依托老鸪山与二郎山之间良好的森林植被资源与水体资源和山势地貌环境,融合文化娱乐、商务会议、餐饮购物、生态居住、休闲农业等业态,形成休闲旅游度假区。

农林产业示范区——发挥森林、池塘、谷地等资源特色,挖掘萧县原住民文化,打造农业观光、乡土体验特色旅游示范区,带动周边村庄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公司拥有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城乡规划甲级资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及建筑设计专项资质、土地规划专项资质、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等。业务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共计完成2000余项高品质的规划设计成果,获得300余项国际、国内竞标第一名,累计运管景区50余家。

公司遵循“资源有限智慧无穷”的服务理念,秉承“美丽中国巅峰智造”的使命,经过十余年发展,汇聚顶级专家智慧,构建专业特色团队,逐渐形成行业前沿技术优势及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一流企业。

2.景区规划巅峰 篇二

创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水利风景区,必须结合风景区的特点,详尽地调查研究地域情况,捕捉地域的人文、历史、传说等软信息以及自然、地理、植被、水文条件等硬信息,并合理地将它们结合于规划设计中。笔者以聊城市徒骇河水利风景区规划为例,具体阐述如何从地域的文脉、地脉以及风景区的现状情况入手,创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水利风景区。

1 地脉分析

地脉是一个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及地质资源的综合,地脉是大自然赋予的、后天可以开发的自然资源。

聊城市徒骇河水利风景区规划范围北起聊城市北外环路、南至南外环路的河道及沿河两岸的景区用地,全长约16.885 km,面积约1 708 hm2,其中水面面积168 hm2。其类型属城市河湖型。

徒骇河发源于河南省清丰县东北部边境,流经河南省南乐县、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阳谷、聊城、茌平、高唐等县(市),在大张乡入聊城市,经过市区东南部,在北杨集乡出市界,市界内河段长度46 km。

水是聊城的灵魂,也是聊城的标志和象征。聊城因水而生、因水而盛。在聊城,既有发达的自然水系,又有发达的人工河湖渠。这些河湖渠相互交通,阡陌纵横,形塑出聊城市独特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地理特征。

在聊城城市水系中,徒骇河是最大的一条自然河流。在地理位置上,徒骇河长期以来蜿蜒于聊城的东郊和南郊,它一方面与京杭大运河相互交汇,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又因为水位的差异而卓然不群。总之,从历史到现今,徒骇河既是聊城市城市水系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又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该水系。

但是,随着聊城市城市化进程即“东扩南展”计划的加速推行,徒骇河的这种独立地位开始发生改变。根据聊城市的城市发展规划,从南外环至陈口路的徒骇河河段,将成为聊城新旧城区的结合部,徒骇河将从城郊河变为城中河,徒骇河的空间位置因此而改变,徒骇河的基本功能因此而添加。由此可见,因水而生、依水建城的聊城市,首先必须把徒骇河完全纳入到整个城市水系中,统一不同河湖之间的水位标高,建设好各种结点,提升徒骇河的自然环境质量,惟其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做好水文章和生态文章,打造更加卓越秀美的“湖河相连,水水相通,城水相依”的江北水城特色。

2 文脉分析

文脉是一个地域(国家、城市、风景区)的文化氛围和文化脉承,以及社会人文背景。聊城是一座因水而盛的城市,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和通航,带来了聊城在明清时期400余年的繁荣和发达。经济的繁荣塑造了聊城市独特和雄厚的文化积淀。不仅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在此交汇,而且各地商人的流动带来了不同地方性文化在这里的交流和融合,历史上建造的8大会馆就是这种文化交流的象征。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相互激荡和交融,不同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相互迭压和刺激,塑造出聊城独特的人文资源、文化发展脉络和历史文化遗存。

3 景区现状概况

徒骇河流经城市居住区、工业区、学校、工厂、城市干道等,将城市各类用地串联起来(图1)。徒骇河周边各类城市用地具有集中分布性,可以分为3段:

a. 南外环路至陈口桥段。周边城市用地主要以教育科研用地为主。在聊城市总体规划中,该区段徒骇河两岸绿地性质为生产防护绿地,除河流穿插外,绿块面积较大。

b. 陈口桥至橡胶坝段。周边城市用地主要以城市居住用地为主,兼有少量商业及教育用地及其配套设施。这段用地是聊城市居住区相对较集中地之一。在聊城市总体规划中,该区段徒骇河两岸绿地性质为城市公共绿地。

c. 橡胶坝至北外环路段。周边城市用地主要以一、二类工业用地和生态绿化保护区为主。在聊城市总体规划中,该区段徒骇河两岸绿地性质为生产防护绿地。

4 主题定位及规划宗旨

根据地脉和文脉以及其周边的城市用地性质的分析,将规划主题定为:徒骇神韵,江北水城。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为理念,以水文化为主线,把徒骇河景区打造成拥有3张王牌(生态牌、水韵牌、文化牌)的知名旅游、环境产品。

规划宗旨是通过分期建设,逐步形成以生态文化为龙头,以水韵文化、休闲文化、民俗文化为核心,集水景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展览、科普教育和大众康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风景区,最终实现打造名副其实的“江北水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聊城城市品位的目标。

5 规划布局与规划内容

有了对景区所在地域的文脉、地脉以及现状情况的深入分析,在规划宗旨和主题的“导航”下,取得具有地域特色的规划布局与规划内容是水到渠成的事。

首先,打造江北水城,徒骇河应是主角之一,景区的规划以“水”为本源,“绿”为主体,这是地脉对徒骇河风景区的要求;其次,营造“徒骇神韵”,必须突出徒骇河的文化内涵,这个文化内涵即为文脉分析的具体内容;第三,如何用适当的规划设计语言来表达这两个透着地域特色的规划思想的问题;第四,如何进行规划内容的具体布局[4]。从用地现状分析入手正是解决布局问题的有效途径。

结合聊城市总体规划及徒骇河各区段的现状条件和徒骇河周边城市用地性质,根据总体规划的主题,利用徒骇河的线型河道,结合城市功能要求,规划将用地分成3个区段:观光游赏区、城市休闲区、生态防护区,每段分别展现不同的景观风貌(见图1)。3个区段具体布置如下:

a. 观光游赏区。南外环路至陈口桥现状主要为生产防护绿地,该地段已经建成的姜堤乐园、动物园和水工程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该段陈口桥处集中分布了文教用地,规划目的以综合的旅游休闲文化活动为主要功能,通过丰富的文化主题和多样化的娱乐活动,满足人们不同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见图2)。

b. 城市休闲区。陈口桥至橡胶坝段周边的城市绿地为居住区,与城市关系密切,以满足日常居民的观赏、休憩、休闲等娱乐活动为主要功能,体现亲水的城市主题,展现景观绿地与城市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该地段规划为城市休闲区,规划设置7个园区:夕佳园、生态游乐园、百果乐园、水城雄韵、康体健身园、古典名著园、远香揖翠园。这些项目的设置可满足周围居民绿湾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见图3)。

c. 生态防护区。橡胶坝至北外环路周边的城市绿地,主要为一、二类工业用地和生态绿化保护区绿地。规划以保护环境和提高景观质量为目的,通过环境治理和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创造出一个与自然接触,感受自然的奥妙,尊重自然的场所。规划内容以大面积植物绿化为主,适当增设游赏设施,与周边生态绿化保护区共同形成改善聊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肺”(见图4)。

这3段式的布局是由现状用地的各种条件以及与城市不同性质用地的关系决定的。古典名著园、水城雄韵等规划内容是聊城地脉、文脉思想的具体体现。如古典名著园以体现《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与聊城有关的古典名著作为造景的主题思想;水城雄韵则以反映当代江北水城形象作为造园的中心主题。其他景区景点的设置,基本源于对聊城地脉、文脉分析研究的结果,限于篇幅,在此不能一一详述。

6 结 语

规划设计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水利风景区途径很多。从聊城市徒骇河水利风景区规划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a. 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必须与城市的休闲、观光、城市生态、城市景观、城市水利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有别于其他类型水利风景区的特色所在[5]。

b. 深入分析用地现状条件,是获得科学、合理的水利风景区规划方案的先决条件,是方案总体布局、具体规划项目设置的主要依据。

c. 研究规划用地所在区域的地脉、文脉,是规划主题与宗旨形成的思想源泉,是产生具有地域特色的规划设计方案的有效途径。

注:本文主要资料来源于《江北水城徒骇河景区南外环路——陈口桥规划》。

摘要:以聊城徒骇河水利风景区规划为案例分析和探讨了水利风景区的规划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从用地现状条件出发,以景区所在地域的文脉和地脉作为规划思想的主要源泉,并将其渗透到水利风景区规划的方案决策之中,创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水利风景区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水利风景区,地域特色,景区规划

参考文献

[1]聊城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聊城市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3.

[2]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之二)[J].社区,2006(11):64-65.

[3]李晓华.关于水利风景区建设、开发与管理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中国水利,2001(11):2-3.

[4]苗晓芳,罗蕴晗,蒋琳,等.徒骇河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思路[J].水利经济,2007,25(3):75-77.

3.重庆南温泉旅游景区规划 篇三

【关键词】温泉主题形象 景区功能规划 产品设计

一、南温泉发展战略思考

南温泉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它地处重庆主城区一环线以内,属重庆主城区“半小时交通”范围,交通线路不断完善,将南滨路都市风景区、南山风景区和南温泉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了吃住娱的都市旅游新概念。

南温泉历史悠久,曾经有一段辉煌的旅游热潮,是重庆主城仅有的温泉“绿谷”。南温泉地处山水环抱之中,凌空飞泻的瀑布点缀其中具有山、水、林、泉、峡、洞、瀑等多种类型的自然景观,其温泉、花卉、陪都遗址均有较高的知名度。而南温泉泉水以疗养效果好而吸引了一大批游客。重庆努力打造“温泉之都”,这又是南温泉发展的重要机遇,并且它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已建立了温泉酒店,温泉公园等,再加上劳动力资源丰富,南温泉必会得到恢复发展。

二、南温泉景区主题形象规划

1、南温泉旅游资源分析

根据南温泉旅游资源分析,可从地理,历史,社会分析南温泉景区主题形象定位。

(1)从地理方面分析:山水藏灵泉

①自然资源:(山水之间)

南温泉是重庆主城仅有的温泉“绿谷”。具有山、水、林、泉、峡、洞、瀑等多种类型的自然景观,其温泉、花卉、陪都遗址均有较高的知名度。使有山无水、有山远水的众多温泉景区望之项背。景区以常绿针叶林、落叶性杂木林、竹林和樟林为主,植被以次生植被、人工植被为主,且分布不均。温泉景区中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②温泉资源(储量充足稳定、水温适宜、矿物质丰富)

温泉水为硫酸钙镁钠型热泉,水多出露在花溪河南岸,水温39-42℃,且涌水量至少为4384立方米/日。水质为硫酸盐型低温微咸热水,矿化度2克/升左右。质堪与临潼华清池媲美,是国内最优秀的温泉之一。泳浴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生 理机能,健身美容,治疗皮肤病和关节炎等作用。

(2)从历史方面分析:陪文诉英烈

虽然重庆在极具地方特色的土著巴文化基础上,具有“三建国都、四筑渝城”的悠久而传奇的历史,但其中最具显赫地位、焦点地位和国内外影响力的时期无疑当属抗战陪都时期。这是重庆历史上其它任何时期所无可比拟的。因此,打造陪都文化特色旅游品牌,将有利于突现我市作为特色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尤其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特色形象的塑造。抗战期间,蒋介石、宋美龄、林森、孔祥熙等长期在此作温泉浴。有孔园、林森公馆等抗战遗迹。

(3)从社会方面分析:休闲汇疗养

①市场位置(休闲)

南温泉位于重庆市南部巴南区,距市中心16公里。景区内气候温和宜人,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5-18℃,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1450毫米。充沛的降雨量为植物生长、溪流、瀑布提供了充足水分。

景区内山峰雄壮,林木秀美,泉流暖骨,溪河多姿,溶洞奇妙,有“南塘温泳”,“峭壁飞泉”,“古仙女洞”、“建文遗址”等著名的南泉老十二景。

②温泉价值(疗养)

南温泉为硫酸钙镁钠型,含钙、镁钠、硫、钾、氡、碘等二十六种元素,水温39-42℃。其水质、水温堪与临潼华清池媲美,是国内最优秀的温泉之一。每当浴池开放,玉池滚滚,白烟蒸腾;细雨霏霏,暖气袭人。荡漾豁尘襟,馨香易初服,沐温泉浴的乐趣。

三、南温泉景区功能分区规划

①南温泉西南方向划分为景观文化区:包括蒋介石官邸、国民党中央党校礼堂、陈果夫别墅、兽涎泉、总机洞、滟预归舟、三峡奔雷、五湖占雨、峭壁飞泉等景点。

②南温泉西北方向划分为温泉疗养区:包括阳光温泉度假村、犬泉、南泉公园、南泉广场、南塘温泉等景点。

③南温泉东北方向划分为商业住宿区:包括商业区、住宅区等。

四、南温泉景区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设计

1、南温泉公园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设计

(1)天人合一(南温泉公园)

南温泉硫酸钙镁钠型热泉,含有多种微量放射性元素氡 硫化氢和硼等。对于因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而产生神经痛,神经衰弱的上班族有很好的疗养作用。

而且南温泉公园内植物比较繁茂,可以与温泉资源很好结合,在林中建若干泉池,让人们在林中享受温泉,配合植物的效果,提升温泉的养生功效。

(2)服务中心区(南温泉广场附近)

在南温泉广场附近打造一条小吃街,对入驻与此的小吃店实行免税政策,吸引全国各地的名小吃进入,树立起小吃街的名气。另外在温泉广场附近在打造一条购物街,同样实行免税政策,丰富游客在南温泉的旅游活动。

(3)民俗风情岛(河心岛上)

以少数名族建筑 民俗文艺活动 名俗食品 配饰等为主体,在河心岛上打造一个具有少数名族风情的异域国度,游客上岛以后就像完全身处一个少数名族村寨,可以在岛上品尝民俗食品,购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等。河心岛上每晚举行篝火晚会,并与晚会上进行表演,这些活动将会给旅游者留上深刻的印象。

2、建文峰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设计

(1)建文竹屋(建文峰顶)

在建文峰顶修建若干竹屋,竹屋为三层结构,一二层作为游客主要的生活地,配有卧室 书房等必要设施,三层不作其它用途,只留下一个大的阳台,让旅游者可以与阳台上观星赏月,让城市的人们在此找到一份安逸的田园生活。

(2)孔府迷情(孔祥熙旧居)

以孔祥熙旧居为设计原型,遵循“修旧如故,保持原貌,以存求真”的文物修建原则,重塑孔祥熙与孔府生活的旧貌,以原始的文物为引,配以解说员的精彩讲解,让人们了解国民政府时期的高官的生活。

(3)俯瞰建文(建文峰索道)

重新修缮建文峰原有的索道,使其能够重新运行,使用新型材料,提高索道的舒适程度,给体力不足的老人小孩提供登山的机会,而且可以让人们从空中俯瞰建文峰,给游客更多观赏的角度。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 区域旅游管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景区规划巅峰 篇四

当前,随着旅游景区投资建设受到高度重视,5A景区的创建更是成为景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热点,全国各地景区开展5A创建的热情高涨,这无疑将对我国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服务的提升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5A景区的创建,由于存在创建投资大、创建时间长、创建难度大、后期管理要求高等众多特殊性,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有助于我们理性的分析和创建。

一、5A景区创建不是政绩工程,而是富民工程和景区发展的自我需要

创建国家5A景区,首先要对其创建目的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国家旅游局明确提出,开展5A创建工作,目的是促使各地方政府、景区加大投资力度以改善硬件设施,强化管理以提升软件水平,打造一批质量过硬、满足境内外游客需求、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景点,使其在国内成为真正标杆的旅游精品景区。

通常,一个5A景区的创建,意味着要有上亿资金的投入,这对一般的地方政府或景区自身而言,不是一笔小数目。然而,对地方政府而言,5A景区的创建,将会对地方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品牌价值提升、旅游相关产业辐射和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带来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将促进地方政府的综合收益;对当地居民而言,通过5A景区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本地就业、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对景区自身而言,通过5A景区的创建,也将在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强市场影响力和综合消费水平,并最终形成知名旅游品牌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5A景区创建既要注重对照创建标准,更要突出景区特色性和文化性

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主要创建依据,5A景区要求在《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景观质量评分细则》、《游客意见评分细则》三项评分标准中分别达到950分、90分、90分。具体表现为,要求在创建过程中,针对旅游交通、游览、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维护、资源吸引力、市场影响力、游客满意度、游客人数等十二个方面逐一进行比对、提升、创建,最终达到5A的评定标准。

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创建目标而呆板的对照相关标准开展创建,将可能形成“多个景区,一个模样”的现象,让景区表现普通化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创建过程的同时,如何让景区表现出他的个性化、特色性和文化性,是我们创建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

一是注重景区的个性化和特色性。在硬件建设上,要求整体美观统一、与周边环境氛围协调、景区标识系统有特色、卫生间建筑外观和内部文化有特色等。例如:沙漠类景区通常会使用骆驼、沙滩车作为景区内部交通工具,一些农业观光类景区会采用蔬菜等造型来修建建筑物等。二是注重景区文化的展示。包括对景区主题文化的充分展示和对地方特色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常常通过建筑外观、场景布置、活动展示、业态再现等多种方式,以充分展示景区丰富的文化特征。例如:四川阆中古城经常会有真人扮演“张飞巡城”的场景,充分展示阆中古城的三国文化氛围,更有景区经常通过定时定地点表演项目或通过实景演出等方式来充分展示浓郁的地方文化等。

三、5A景区创建既要注重硬件建设,更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5A景区的创建,要充分重视游客的需求,将“以人为本、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彻到整个创建活动之中,包括景区提供的管理和服务当中,而不是简单的根据标准搞建设和打造。“以人为本、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是贯穿整个5A景区的精髓,把游客的体验放到首位、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也是5A景区的要求,如厕所中第三卫生间的设置、景区为游客提供免费的饮用水等。

在5A景区创建过程中,根据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评分类型来看,包括游客中心、卫生间等在内的建设类项目总分为361分,占总分的36.1%,而包括导游服务、旅游安全等在内的管理和服务类的项目总分为428分,占总分的42.8%,其余部分为交通类和环境保护类项目,这也充分说明了管理和服务等软性建设类项目在创建中的重要性。

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注重考虑游客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如标识系统的完善,休息设施的充足等。在管理和服务方面,要注重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舒适性,如制定景区最大游客承载量并严格执行、完善游客投诉相关处理机制等。

四、5A景区创建既要重视创建的自身过程,更要重视景区“后5A时代”的运营管理 5A景区的创建,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交通、工商、旅游、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往往需要抽调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专门的机构,统一组织实施。这就要求各创建相关部门在创建过程中,要认真比照创建标准提升优化,加强合作、互相配合,才能加快创建过程的推进。

然而,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5A景区成功的创建,并不意味着景区后期在运行管理上就一劳永逸,相反,这仅仅是景区“后5A时代”的开始。

一方面,国家旅游局为保证5A景区的质量,对于5A景区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完善了退出机制,并定期对已经成功创建的5A景区进行暗访和复核,对于复核不合格的景区,将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将有可能取消5A景区的称号。这就要求我们,在景区“后5A时代”的运行管理过程中,要时刻保持高水平、高标准状态,一是按照创5A暗访提出的不足之处进行提升优化,二是保持完善的硬件设施和高水平的管理与服务。

另一方面,随着景区投资建设力度的加大,将可能出现更多、竞争力更强的旅游景区,5A景区也将面临巨大的竟争和挑战,同时,旅游市场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并产生新的发展趋势。面对竟争与新的发展,“后5A时代”的景区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运行管理和持续的竞争力?需要景区认真落实好制定的规划和策划工作,根据自身特色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发挥5A景区的带动作用和核心吸引力。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5.景区规划巅峰 篇五

锡林郭勒草原物种丰富,景观独特。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升生态环境的旅游感染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区域内游览体系,使该旅游规划项目建设中,可以充分的对环境进行保护,打造最适合旅游的休闲主题,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在保持良好的生态健康的情况下打造顺畅的旅游组织体系、丰富的组成旅游体系,在对该区域的环境生态和发展机能不造成影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做到做到文化、景观、旅游等多元生态和谐,人与马和谐统一、天道自然,草原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其中马文化是草原文化最重载体,马是草原的精灵,游牧民族的重要构成元素。挖掘、弘扬、展示与传承马文化,成为本次项目开发的精髓。为游客们提供高品质的、大众化的旅游体验,将人文与自然相结合,集参与性、互动性于一体。

文化与旅游,草原风情、纵贯古今,锡林郭勒草原是游牧民族的繁兴之地,也是蒙古族发祥地之一,至今仍保持着完好民族风情及文化传统。锡林浩特是草原上新兴的城市,城市规模在建立后飞速壮大,形成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对内蒙古草原旅游规划项目而言,草原文化既是资源构成的组成部分,也是草原风情休闲的现代集合体,整体设计中天人合一,包容与和谐的理念,更应将人文环境的创造融入于自然生态之中。打造人文、自然相结合的理念,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蕴含,发挥地方独特优势,整体形成,结构上既符合山势风格,又融艺术构图一体,使文化、艺术与自然环境结合。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公司拥有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城乡规划甲级资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及建筑设计专项资质、土地规划专项资质、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等。业务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共计完成2000余项高品质的规划设计成果,获得300余项国际、国内竞标第一名,累计运管景区40余家。

6.旅游景区规划 篇六

什么是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项资源、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景区资源价值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根据规划的内容及深度不同,景区旅游规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景区修建性规划。在这三个规划层次之外,旅游景区还可以根据各景区特点编制景区旅游策划或概念性规划、旅游项目策划,或针对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开发规划。不同层次的规划,在编制内容、深度和方法方面有所不同。

旅游景区规划的内容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任何一个景区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以景区所在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景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

(一)规划时限

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景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景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也应做出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二)任务和作用

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景区。其基本任务是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最佳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资料收集的内容

收集的内容包括地形图、专业图以及气象、水文、地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人口、行政区划、社会经济、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旅游设施、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和环境等方面的资料。

(四)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

(2)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3)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依据和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旅游规划的主题,是体现一定规划时段内总目标的一种设想。

(4)明确景区区域、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根据需要划定缓冲区的范围,包括旅游服务设施、附属设施、基础设施和管理设施的总体布局。

(5)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包括住宿设施、旅行社的结构、功能和布局的确定。

(6)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包括各级保护区及影响保护地带的界线、面积的确定。

(7)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8)提出实施规划的步骤、措施和方法,研究确定行业发展的目标战略。

(五)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10000-1/5000):图纸主要包括景区现状图、景区总体规划图、景区(点)及旅游资源分布图、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图、保护区级别规划图、分期建设规划图、各类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图、旅游设施规划布局图。

二、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较大型的景区可以增编景区控制性规划,小型景区可以跳过景区总体规划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一个管理型的规划,其目的在于详细规定景区开发建设用地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并为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指导依据。

(一)规划时限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近、中期开发建设做出安排,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10年。

(二)作用和任务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提供控制依据,它首先代表一种规划理念,表明景区的规划管理由终极形态走上法制化过程,表明景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是一个向着预定的规划目标不断渐进的决策程序;其次,与其下一层的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相比,后者更注重形体和视觉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则更加强调管理和引导,所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代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是规划管理和建设开发控制的一大进步。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景区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景区开发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控制功能,并指导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

(三)资料搜集的内容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了搜集总体规划应搜集的资料外,还应包括以下基础资料:

(1)旅游总体规划对本地块控制性规划的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

(3)景区内人口分布现状。

(4)拟规划区块内建筑的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5)景区内公共建筑、公共设施的分布。

(6)景区内工程管线网分布现状。

(7)景区内土地经济分析的资料,包括土地等级类型、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现状、地价变化、开发方式等。

(8)景区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地方建筑特色、风土人情等。

(四)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内容上,可分为:

1.控制性指标

(1)用地控制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相容性。

(2)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

(3)建筑形态控制指标:建筑高度,建筑问距,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建筑规定。

(4)交通控制内容:外来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内部车辆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

2.引导性指标

对旅游区内重点地块的建筑形式、色彩、体量、风格提出设计要求。

配套设施体制:旅游区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及其管理要求。

(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2000-l/l000):用地现状图、用地规划图、地块指标控制图、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网规划图、地块划分图。

三、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景区总体规划或景区控制性规划为依据,对景区近期建设内容进行安排和布置。与景区总体规划或者控制性规划相比,修建性详细规划更加注重景区形体设计、空间布局。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将为接下来的景区建设提供直接指导和具体方案。

(一)规划时限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为景区近期开发建设做出安排,规划的期限一般为3-5年。

(二)任务和作用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上一个层次规划为依据,将景区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当前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空间布置。

(三)搜集资料的内

容除收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资料外,还应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关本规划地块的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和各类建设工程造价等资料。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设施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等。

(四)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

(1)文本、说明书。

(2)规划主要图件(图纸比例为1/2000-1/500):区位图、规划地块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综合管网等设施规划图、绿化景观旅游设施规划图、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效果图或模型。

旅游景区规划的相关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冲击力大大增强,全球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于是环境问题开始作为一个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由一些科学家提出。人们首先根据传统理论研究治理方法和技术,同时人们进一步体会到,仅靠科技手段,用工业文明方式作为定式去修补环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必须在各个层次上去调控人类社会的行为和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打着工业文明烙印的思想和观念,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发展观悄然兴起,并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以其崭新的价值观和光明的发展前景,被正式列入国际社会议程。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1994年的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以及1995年的哥本哈根世界首脑会议都以此作为重要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按照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表述,可持续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制衡出现的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控制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认为,主要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质量,提倡适度消费和清洁生产,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跨世纪的战略任务。同时,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包括:

①恢复经济增长;

②改善增长质量;

③满足人类基本需求;

④确保稳定的人口水平;

(二)区位理论⑤保护和加强资源基础;⑥改善技术方向;⑦在决策中协调经济与生态关系。

区位理论研究的实质是生产的最佳布局问题,即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使生产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在工业化大生产之前,人们从事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式的生产,产品就地生产就地消费,因而成本和收益的比例不会随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不会考虑生产地点的选择问题。从这个简单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区位理论并不是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如经济日益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分工加深的条件下,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区位理论中有一个距离衰减原理认为,如果地理现象之间是互相作用的,那么其作用力与距离成反比关系,即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景区与客源地之间就遵循着距离衰减原理。旅游距离衰减原理总体上表现为景区对客源地的吸引力以景区为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相应的客源数量分布也呈现出以景区为中心向外围梯度减少的规律。主要原因有:首先,客源地的旅游者到景区需要支付费用、时间、精力等成本,而且这些成本随着景区与目的地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因此景区的吸引力也会随着距离的加大而相应地减少;其次,景区与客源地之间小幅度的距离变化会引起景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大幅度变化。因此,在景区的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区位理论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三)集聚效应

集聚效应理论认为,区域内各经济实体聚集产生的总体经济效益大于各经济实体单独产生的经济效益之和,超出的部分来源于因集聚而造成的有利环境。集聚效应对于景区来说,在于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可以使各企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降低开发成本,共用旅游设施,提升总体旅游形象,增强吸引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旅游者来说,集聚效应可以方便旅游者选择同一区域内的不同景区,从而减少旅游者的费用、时间等成本。

(四)系统论

用系统论指导景区规划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景区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景区规划应采用系统分析和整体考察的方法进行。它既包括对相互关联的系统要素的规划,也包括景区与整个地区的总体开发的外部系统规划;其次,景区规划的制定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调节、不断提升的系统。因此,在景区开发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要始终保持系统化眼光,用系统论指导具体的实践运作。

参考文献

1.↑ 赵黎明.旅游景区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

社,2009.10

2.↑ 郑耀星.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教育出版

社,2010.05

3.↑ 孙诗靓.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理论·案例·实

7.洈水风景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建议 篇七

1 建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能

洈水风景区的地域分属洈水水库管理局,北大山林场、大岩咀乡、庆贺寺乡和西斋镇,开发建设中涉及到土地征用、水面使用、劳力调配及封山育林、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

(1)设置洈水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行使政府行政职能,统一管理风景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和保护工作。管委会机构独立,直属县政府,配置5~7人,负责日常工作。风景区范围内的各项基本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矿山开采、林木砍伐、公路建设、土地征用等,必须事先经管委会审查批准后,方能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未经管委会同意,一律不得动工。

(2)洈水水库管理局管理的大坝、电站、万亩柑桔园等有旅游价值的设施由水库管理局独自或与开发公司联合,按照管委会统一规划,进行配套建设,开放经营。水面的使用,亦由管委会统一管理。

2 制定保护法规,力求整体、深层次开发风景资源

为使洈水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进行,避免开发中的盲目性,保持景区的自然特色和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保护好景区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由管委会组织力量,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点建设详细规划,制定具体的保护和管理办法,由县人民政府公布实施。

2.1地貌保护管理

严禁在景区内自行开石、掏砂、取土,建筑开挖出的砂石土方要堆放在指定地点,确保山体地貌、河谷溪流、森林植被不受破坏。

2.2防火管理

依据防火规划,配专业人员,实行火种管理,进入景区,室外禁止抽烟。分区制订有“扑火方案”,实行周边联防。

2.3古树名木管理

分株建立技术档案,记录生态环境、消长情况和落实植保、扶壮措施等。实行专人看护、冬防支架等保护措施。

2.4景区管理

规范了景区管理秩序。为改善景区内的旅游交通环境;在旅游服务和管理上,对景区讲解员和驾驶员实行岗前培训,并可请省旅游局对景区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要求景区从业人员统一着装、持证上岗、文明用语、挂牌服务。在旅游安全上,健全并落实各种规章制度,防火、防盗、救护设施配备齐全,危险地段设有明显标志,特殊地段实施专人看守,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更加完善。热线景点单独出售游览证,控制客流量;疲劳景点实行封闭轮休,让其休养生息,恢复小环境自然生态。对建筑过多的景区,实行细则管理,撤除违章建筑。在景区外建居民新村,迁出景区内的全部居民,恢复景区自然风貌。

3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资金

游游业开发项目多,资金投入量大,单纯依靠本县财力,不能形成规模,必须引进资金。为吸引国内外资金,在土地使用、税收、人事管理及各项管理费用等方面制定政策,给投资者一定的实惠,逐步积累资金,逐步完善,滚动发展。

4 加强宣传工作,扩大景区知名度

风景区游客的多少,经济效益的好坏,与景区的知名度关系颇大,因此,必须加强洈水风景区的宣传,扩大景区知名度。

5 管理工作要落到实处,管理制度必须切实可行

洈水风景区公安、护林防火、工商、环卫等室外工作人员,他们要都能恪尽职守,在各自负责的路段来回巡视。禁止游人在禁烟地段吸烟;路旁要设置足够的石砌垃圾箱防止垃圾遍地或满溢;并设置工商投诉点监督,个体商贩欺诈游客或纠缠游客强卖商品。这样分段到人,职责明确的管理方法,以及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感,才能使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明显的管理效果。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固然是管理好风景区的重要保证,但更重要的是应持之以恒地将管理制度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可将风景区分段落实到人,谁管理的地段出的问题,就由谁负责。管理人员应该走出办公室,在负责管理的地段来回巡视,防患于未然,并及时处理各类事件。

6 结语

风景区不同于城市,又有突出的个性,因此,净化景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旅游环境,任务重、困难多,单靠教育、疏导的行政管理方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要以“保护第一、满意游客,依法管理、富山富民”为指导思想,广泛向群众宣传,坚决取缔非法经营,限量控制;同时还对景区的交通车辆、临时用工、外来人口等进行综合治理。现在洈水风景区已经成为荆州古城、长江三峡、张家界3个旅游区中的一颗闪光的新星,正在被愈来愈多的游客看好,洈水风景名胜区的经济发展正充满着蓬勃的朝气,无限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世界资源研究所等编 (王之佳等译) , 世界资源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0.

8.景区规划巅峰 篇八

【关键词】高职 旅游景区规划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68-03

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其根本任务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大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掌握旅游景区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旅游学知识从事初步的旅游规划实践工作。目前,在高职旅游景区规划的课程教学中,受制于教学方法落后、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等因素,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如何融合旅游景区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是当前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旅游景区规划课程的特点

(一)理论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旅游景区规划课程在理论知识体系上以旅游学为基础,以开发学为纲,融规划学、地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美学、文学等知识于一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深的理论内涵。该门课程对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知识储备均有不低的要求。大部分院校将其列为高年级课程,其目的就是希望在学生具备了相关前导课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本门课程的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教学课时有限,笔者认为除了相关教材外,任课老师还应为学生开出一个课外阅读书单,通过课外阅读任务的完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为学好本门课程打好基础。

(二)对实践教学要求高,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旅游景区规划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只是旅游景区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使学生能够把这些理论知识科学地运用在实践工作中,才是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显然,这一目标单靠任课教师的课堂讲授、灌输是不能达成的。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够自己动脑、动手参与到规划与开发项目(或模拟项目)中来,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二、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多采用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课堂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自主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旅游资源知识结构平台难以构建。这种“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模式适用于传统的基础学科的教学,对于旅游景区规划这样实践性强的课程,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用PPT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规划案例的分析,对拓宽学生的视界、增加对旅游景区规划的感性认识很有帮助。但这仍属于作品赏析的初级层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意义不大。目前,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针对学生旅游规划基本技能的实践训练不足,致使学生实践能力不强,难以胜任旅游规划工作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针对性不足。旅游规划与开发工作涉及的学科门类众多,内容庞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力求做到“大而全”,内容不单涉及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市场分析、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空间规划、旅游建设项目规划、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营销策划等传统内容,还包括了旅游容量测算、旅游网站设计等内容。由于课时有限,过于宽泛的内容会使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受制于教学经费、实习基地、组织难度等因素,不少院校把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传授上,把实践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作为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灌输的补充形式。即使安排了实践课,也只是在周边景区开展旅游资源调查、旅游市场调查等简单的实践活动,对于旅游产品设计、功能区划分、旅游建设项目策划等旅游规划的核心工作过程参与较少。

(四)课程考核方式陈旧。课程成绩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导向性作用。目前,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考核方法大多采用基础学科常用的闭卷理论考试形式,缺少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检测。有些院校虽然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列为期末总成绩的评价要素,但其所占比例不大。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5%,实训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5%,而且实训成绩评定的主要参考指标是学生的平时作业,这样的评定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的评价,使学生从根本上不重视对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

三、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的关键,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改革教学内容。旅游规划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庞杂,应结合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选取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是旅游景区基层管理人员和旅游策划、规划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初步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工作是岗位职业能力起点。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去除旅游容量控制、旅游网站设计等对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的内容。选取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客源市场调查与分析、空间布局及旅游建设项目规划、游线及解说系统规划、营销及旅游形象策划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将上述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一一对应,见表1。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先由教师开展理论教学,紧接着组织实践教学,做到趁热打铁、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结合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适当压缩理论教学模块的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使总课时增加到9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课时不能少于65%。并且注重本门课程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等课程的衔接与联系,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

(二)教学方法改革。具体如下:

1.理论教学方法改革。理论教学部分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首先,应结合PPT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使用案例教学法将优秀的规划案例呈现在课堂上,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规划案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深对旅游规划工作的感性认识,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其次,课堂讨论也应该作为本门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常用教学方法。教师应本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性、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目的,常针对学科目前发展动态及敏感问题,布置思考作业给学生,并适时组织课堂讨论,如结合张家界的大拆迁及百龙电梯事件,讨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开发规划等。

2.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部分一直是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教学的“短板”,也是该门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所在。除前文提到的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为实践教学提供教学时长上的保障外,还应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柳州市君武森林公园,距离校园只有一步之遥,具有良好的开展实践教学的“实战”条件。另外,还应在校内建设旅游景区规划多功能实训室,采用3D虚拟技术,虚拟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供学生进行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旅游规划主题及建设项目规划、旅游线路规划等练习。另外,应与本地知名景区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开阔学生眼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引入参与式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君武森林公园这一得天独厚的校内实践条件,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参与式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假定君武森林公园为“规划地”,将本门课程的七大实践教学模块作为七个项目任务(见表1),结合“旅游规划”工作自身的规律,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步完成。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可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5人为宜。教师可以引导、指导各组讨论项目任务,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确定合理的成员分工。每一个项目任务均要求学生提交可视化成果材料,见表1。教学完成之时,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规划方案”装订成册,作为重要的学习成果,成为期末总评成绩的重要参考指标。并选取优秀的“规划方案”供君武森林公园的管理者参考,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获得旅游规划专业基本技能的系统训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既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又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具体如下:

1.考核内容及方式。在考核的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核理论知识,又要考核实践能力,还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应加大实践能力及平时成绩的评分比重,可在原来的基础上调整为:某学生成绩=期末考试卷面成绩×40%+实践考核成绩×50%+平时成绩×10%,见表2。并且,理论知识的考卷应增加主观题型,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减少死记硬背题型。实践能力的考核应包括案例分析报告、《某景区旅游规划方案》、规划成果汇报等,重点考查学生的整体布局意识、逻辑分析能力、创新思维水平等。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为考查指标。

2.考核主体。一直以来,学生本门课程的成绩都是任课教师一人评定。这样的评价方法忽略了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所分担的任务及团队协作能力。因此,高职旅游景区规划的课程成绩评定应改变教师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将学生引入评价主体中。具体方法为:理论考试成绩由教师批改试卷后给出;平时成绩由学生自己和教师共同评定,各占50%的评分比重;实践能力成绩由教师、小组长和学生自己共同评定,教师占60%的评分比重,小组长占30%的评分比重,学生自己占10%的比重,见表2。

综上所述,旅游规划是多学科、复杂性的综合领域。高职旅游景区规划课程应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重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参与性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以适应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光英.高职类旅游专业核心课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实践教学的思考[J].职业教育,2012(10)

[2]唐建兵.“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

[3]杨兴柱,陆林.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2010(3)

[4]吴耀宇.浅论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11)

[5]刘韵琴.高职旅游资源学范式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6)

[6]王娜.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规划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7]汪明林.“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改革的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8)

[8]胡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职旅游规划课程教学设计[J].现代教育管理,2015(9)

[9]王计平,方田红.“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

9.婺源风景区规划论文 篇九

摘要∶清明时有幸去婺源游玩,感受到了那种清新质朴的美好,但在领略美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和问题,文章通过对婺源乡村旅游风景区开发现状的分析,对婺源旅游风景区的资源开发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婺源风景区;旅游景区开发;存在问题;景区健全建设。正文:

一.婺源县旅游的简介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皖赣浙三省交界处,它是古徽州府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景德镇毗邻,南隔铜都上饶德兴市与世界自然遗产“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和国家历史名城古徽州首府歙县。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婺源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整个儿就是一幅未干的水粉画,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处处都散落着可以谋杀胶卷的美。那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江西省婺源县江湾景区日前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江湾景区因此成为江西省第5个5A景区。二.婺源旅游景区开发存在的问题

目前,婺源古镇的旅游业正日益快速地发展着,但在这良好发展态势的背后,古镇面临的旅游压力亦逐渐显露出来,旅游开发为古镇保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1、村落的古建筑保护不够。有些古村落的村民改造、翻新古屋以实现它的实用性及舒适性,有些甚至对古屋拆毁改建新房,还有些就地盖起了洋楼,这与古村落的风貌极不协调。有些古村因巷道失修,下雨天污水横流,造成古村环境污染。有些村落古建筑内电线老化、白蚁侵蚀,受损严重。

2、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业为婺源古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原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发展旅游当作古镇保护的主要目的和动力,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却没有积极改善,因而现存的建筑老化,基础设施不全,具有水灾隐患,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许多年轻人也因此不愿住在老镇区而纷纷迁往新区或大中城市。

4、婺源乡村一些非物质文化面临失传。婺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傩舞、婺源徽剧、地戏、抬阁、婺源板龙灯等,但当地的年轻人都不愿学这些,致使这些珍贵的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例如,目前会表演傩舞的村民大都在50岁以上,而且人数不多,不久的将来,傩舞或将彻底消失。

另外,婺源一些古老的文化在当前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因过度商业化而变得庸俗不堪,甚至面目全非。过度的商业化会使风景区失去原始的古朴风韵,破坏了自然的美感。

5、旅游卫生环境不理想。参加乡村旅游的游客大多来自城市,他们对于住宿、餐饮的[1]卫生要求较高,而婺源目前大多数农家饭店和住宿的卫生环境不理想,特别是厨房和厕所环境较差。据统计婺源目前只有一家五星级酒店和一家四星级酒店,挂牌三星级宾馆也只有四家,旅游旺季其接待能力明显不足。境内旅馆的数量虽然较多,但条件简陋,不够安全,也不卫生,更谈不上优质的服务,在旅游旺季时,高昂的价格更让游客无可奈何。低质的食宿接待,同婺源优美的环境相比,给游客的感觉简直是两重天。

6、旅游资源开发不完善和景区开发不均衡。虽然婺源已投入了很大力量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但从整体上还不完善,缺乏休闲度假、养身康体、会议等产品、设施和场所、缺乏统一的宏观协调和管理,缺乏有实力的开发商,从而导致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的不完善。

全县各景区开发不均衡。对全县各景线比较,东部的开发较成熟,起步早,交通跟得快,反过来又促进东线各古村旅游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西部原先由于有一定的工农产业的基础,安于现状,对发展旅游缺乏前瞻性,只靠现成的山水景色支撑。北部的情况同样受到交通与资金的制约,发展很不理想。总体来看,婺源旅游业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缺少有序协调发展。不少乡镇尚处在有力无处使的困境中。

7、旅游承载量游客超载导致的景区环境破坏。婺源古镇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压力便是游客流量增加迅速,超过了目前古镇旅游容量允许的限度。尤其在旅游旺季,古镇内经常处于拥挤混乱的场面:幽静的水乡环境氛围被破坏,不仅无法正常游览,甚至对古迹、建筑等造成了破坏,即所谓“旅游公害问题”。每逢节假日期间,人满为患,很多游客垃圾乱扔,大量车辆乱鸣乱停,大量的尾气排放,往往游客过后,便是狼藉一片,空气质量降低,地面污秽不堪,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8、交通问题严重。首先,婺源县境内路网不够发达。很多公路都是由原有乡村马路改造而来,道路弯弯曲曲,忽上忽下,不尽合理,且很多路都是断头路,不能够相互连通。婺源县内很多路是三行道,在旅游旺季很多车夹插前进,造成了交通的停滞,导致很多游客无法正常游览。其次,境内旅游车况较差,根本不能与发达的旅游业相匹配,游客乘坐其中,车内破旧、狭小、拥挤,影响了游客游玩的心情。到目前婺源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交通,旅游交通只是现有的公共交通的一个附属功能。

三、总结:

10.风景区规划名词解释 篇十

1、旅游区:是表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

2、旅游景区:是一系列相对独立景点组成,从事商业性经营,满足旅游者观赏、休闲、娱乐、科考、探险等多层次精神需求,具有明显地域边界,相对独立的小尺度空间旅游地。

3、自然类景区:山地类,森林类,水景类,洞穴类,综合类

4、人文类景区:历史文化名城,工程建筑,古代寺庙,古代园林

5、复合类景区:

6、主题公园类景区:苏州乐园

7、社会类景区:江西瑞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观光类景区: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厦门鼓浪屿,湖南张家界

9、度假类景区:环境和生活配备设施齐全,夏威夷

10、科考类景区:遗址

11、游乐类景区:深圳欢乐谷

12、风景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域上,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地域。

13、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景区,使其具有旅游接待等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部署和具体安排。

14、市场区位:企业组织可以盈利的空间市场范围。

15、交通区位:关于交通的位置。通常在绝对区位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

16、地价区位:

17、环境区位:

18、定位:定位就是树立组织形象通过设立有价值的产品和行为,以便使细分市场上的顾客了解和理解本 1 企业组织与竞争者的关系。

19、竞争力:

1、指一国或一公司在市场上均衡的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2、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及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20、巴特勒(Bulter)模型:探查、参与、发展、巩固、成熟、衰落或复苏六个阶段。

21、普罗格(Plog)模型:普罗格从旅游者的心理特性出发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心理图式假说”,即认为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与旅游者的行为有关。按照心理类型,旅游者被划分为多中心型、近多中心型、中间型、近自我中心型和自我中心型五类。

22、双周期(Double-Cycle)模型:旅游地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存在两种不同生命周期类型----长周期和短周期。

23、时尚旅游产品:目标市场比较单一,很容易达到饱和;产品大多数不是必需品,消费者也常常以为与众不同;产品推出伴随着大量宣传而来,这种宣传往往有一些大众传媒自动加入;产品迎和了人们某一方面的兴趣,且时尚型较强,人们的兴趣容易转移。

24、延伸旅游产品:拥有垄断性旅游资源的产品(如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风景名胜区)、功能性产品(海滩、温泉、滑雪场等)、常用产品(如度假)、多用产品(可以吸引多个目标市场)

25、公平性:同代人之间的公平性,代际间的公平性,分配有限资源的公平性。

26、可持续性: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产生损害。

27、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尺度的生态问题,以生态系统学、生物控制论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运用遥感、计算机技术及数学方法进行景观生态调查、诊断、评价、规划和设计。

28、景观斑(patch):指空间上的块结构或点结构,是周围环境不同的非线性区域,具有活动空间结构的性质。

29、景观廊(corridor):指周围两侧相邻区域环境不同的带状景观要素,其作用是分离或连通空间景观单 2 元。

30、景观基(matrix):是地域空间中分布最广泛,连接性最高,在景观中起控制作用的景观元素,主要起控制景观动态的作用。

31、景观缘(edge):主要指斑、廊、基的外围缓冲地带。

32、景区利益相关者:指与景区开发和发展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个人或组织群体。

33、遥感(RS):指利用装载于飞机、卫星等平台上的传感器捕获地面或地下一定深度内的物体反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进而识别物体或现象的技术。

34、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和分析空间地理数据的信息系统。它以计算机硬、软件系统为支持,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以地理坐标和高程确定三维空间,将各种地理学要素分别叠加于其上,组成图形数据库具有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输入、存储、更新、加工、查询系统、运算、分析、模拟、显示和输出等功能的技术系统。

35、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部署的一种卫星无线电定位、导航与报时系统,简称GPS。由导航星座、地形台站和用户定位设备三部分组成。

36、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技术又称灵境技术,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37、信息网络(Infor Network)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要依托的技术方法。

38、景区总体规划: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或各项物质要素)的总体部署。是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39、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40、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41、景区修订性规划:

42、旅游资源调查: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43、旅游资源评价:通过对景区旅游资源的类型、性质、结构、功能、规模、分布、开发条件评价,确定景区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水平,评估各种旅游资源在景区所处的地位,为景区规划、建设、修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44、“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评价体系。“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45、一般体验性评价:由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旅游资源(或旅游地)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46、资源及环境评价法:在旅游资源本身方面:美---是否给人以美感、古---历史悠久、名---具有名声的事物或与名人有关的事物、特---特有的,别处没有或少见的资源、奇---给人以新奇之感、用---有应用价值,如温泉、名花、盆景、泥疗;在旅游资源所处环境方面:季节、污染、联系、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等七个指标。

47、“八度”评价法:旅游资源综合价值:规模度、古悠度、珍稀度、奇特度、保存度、审美度、组合度、知名度。

48、专家学派: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因而,对风景的分析基于其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元素,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风景质量分级中的主要作用。

49、心理物理学派:人类具有普遍一致的风景审美观,可以将这种普遍的、平均的审美观作为风景质量的衡量标准;人们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评估,可以通过风景的自然要素来定量表达;风景审美是风景和人之间的一种作用过程,风景质量评估实质是指建立反映这一作用关系的定量模型。

50、认知学派:侧重研究如何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把自然风景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评价。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作用在情感上的影响;试图用人的进化过程及功能需要来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

51、经验学派:考证文学艺术家们关于风景审美的文学、艺术作品,考察名人的日记等,以之来分析人与风景的相互作用及其某种审美评判所产生的背景;通过心理测量、调查、访问等形式,记叙现代人对具体风景的感受和评价。

52、旅游主题:在景区建设和旅游者旅游活动过程中被不断地展示和体现出来的一种理念或价值观念。

53、景区旅游形象:景区形象是景区内的各种旅游资源、设施、服务、管理、环境以及景区内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在旅游者及公众心目中的基本印象和总体评价。

54、原生形象:

55、次生形象:

56、复合形象:

57、主导形象:

58、支撑形象:

59、辅助形象:

60、定位:定位就是树立组织形象通过设立有价值的产品和行为,以便使细分市场上的顾客了解和理解本企业组织与竞争者的关系。

61、旅游形象定位:通过服务推广和宣传控制,在目标市场公众心目中树立起景区的独特形象和风格。62、超强定位: 63、近强定位: 64、对强定位:

65、避强定位:避强定位指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无竞争的市场部分定位的策略,是市场定位策略之一。66、知名度:指旅游者群地对该旅游地的了解,识别与记忆的程度。

67、美誉度:指受调查者中赞誉旅游地的人数的比率。68、第一印象区:

69、光环效应区:整个景区景点形象中具有决策意义的地方.它往往也是景区 景点的标志性区域。70、地标区: 71、典型镜头区: 72、旅游口号: 73、动线: 74、视线:

75、聚类区划法:又称“上升区划法”,是指从小地域空间入手,通过对其进行归类合并而逐步上升到数量较少的大型功能分区的方法。

76、认知绘图法: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旅游者心里图示的揭示来达到景区空间合理化和人性化布局。

77、降解区划法:大尺度地域空间、中等尺度地域空间、小尺度地域空间

78、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园地、草地、林地、居民社会用地、林地、耕地、水域、滞留用地 79、游览设施用地:

80、同心圆式布局:核心保护区:收到严格保护的自然保护区限制乃至禁止游客进入。游憩缓冲区:配置野营、划船、越野、观景点等服务设施。密集游憩服务区: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有饭店餐厅商店或高密度的娱乐设施

81、环核式布局:以重要景观或项目为核心,相关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以及娱乐项目等全部环绕核心景观和项目进行布局的模式。在该模式下,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与旅游吸引物之间由交通联系,呈现出XXX或XXXX。

82、社区—吸引物式布局:在旅游区中心布局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外围分散一批旅游吸引物综合体,在服务中心与吸引物综合体之间有交通连接。

83、旅游项目:旅游项目是指借助于旅游资源开发的以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为吸引对象,为其提供休闲消遣服务、具有持续旅游吸引力,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的旅游吸引物。

84、动物园:将动物生活区域圈定下来,使区域内的动物熟练和品种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封闭的状态(圈外的动物进不来,圈内的动物也出不去),保护区域内的动物不被捕杀,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养殖区域内的动物或对动物进行适量补充以满足游客观赏的需要。85、经济区位: 86、旅游区位: 87、自然区位: 88、波士顿阵法:

89、SWOT分析法:即区域环境分析,区域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具有重大影响,它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将影响营销政策的制定。它指一个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

90、差异化战略: 91、低成本战略: 92、集中战略: 93、网络营销:

94、旅游商品:是服务产品中的一种,景区景点产品又是旅游产品中的一种,具备旅游产 和服务产品共有特征。

上一篇:2015教师年终考核工作总结下一篇:老鼠的自述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