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展行业发展情况

2024-07-16

上海会展行业发展情况(精选11篇)

1.上海会展行业发展情况 篇一

上海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情况汇报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上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逐步建立,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向市场的转移,科技兴市方针的贯彻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上海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是积极健康的。

一、随着上海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随着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上海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上海科技创业中心和科技评估中心等单位为代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城市功能的开发、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上海技术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为代表的上海技术交易市场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发挥着各自在技术、金融、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市场功能和优势。上海技术经纪人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法律咨询等技术服务保障体系的初步配套,为技术市场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了上海科技与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据统计,1990年以来,通过上海技术交易所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转移的技术成果达74506项,总成交额为186.6亿元。在对外技术交流活动中上海已从单向引进国外技术,发展到积极参与国际技术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交易额已从1994年的2.9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52.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上海技术出口611项,金额14.5亿美元,较2000年的13.23亿美元增长10%,一大批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新技术成果正在向生产领域扩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成立两年多来,已累记完成各类挂牌项目6390个,完成技术产权交易合同4925宗,实现技术产权交易总额1452亿元,平均日交易金额逾两亿。呈现出“交易领域扩展、交易品种拓宽、交易总量上升”的趋势,促进了技术与资本相结合,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加速了技术资本化、资本人格化、投资多元化和分配要素化的进程,为发展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交易所拥有会员226家,分支机构32家,还在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我国香港等地区设立了多家海外分支机构和信息联络处。

2.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经“市转化服务中心”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已达814项,72%的项目成功转化并实施产业化,累计新增产值125亿元,认定项目单位(企业)608家,就业人数达7万余人。一批科技企业应运而生,一批科技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市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脱颖而出,科技企业发展正成为上海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自开业以来,已有167个企业或项目挂牌上市,累计成交金额30.654亿元,其中经中心认定的转化项目占75%。同时,交易所开业以后的会员发展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开,各地投资机构入会踊跃。目前席位会员数已达114家,其中外地会员占61.7%,可调配的社会资金超过百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来自全国社会的资金可达200亿元。

3.上海科技创业中心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科技创业中

心即企业孵化器,通过培养和支持创业者,大大提高了创新企业的存活率,是创新企业成长发展的催化剂。1989年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上海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截止2001年底,上海已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24家,拥有孵化面积44.4万平方米,在孵企业825家,分别比2000年增加20.0%、171.4%和66.6%。在孵化器内,正在培育一批从事处在国际前沿或具有市场潜力的高科技项目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企业,如人类基因、人体组织工程、全光网、大屏幕高清晰度电视和纳米技术项目等。据统计,2001年孵化企业技工贸总收入已达35.76亿元。利税2.88亿元。至2001年底,千万元以上企业56家(其中6家上亿元),累计毕业企业169家,为社会提供了2万多个就业机会,并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了孵化器网络。最近,上海的孵化器的入住率正在迅速上升,张江、杨浦中心、交大慧谷中心、上海创业城等孵化器的入住率已经达到100%。在嘉定园区注册的企业已经有近300家。上海市设立了2000万元的市产业“孵化”专项资金,各区县、开发区、高校的孵化机构也相应建立了“孵化”专项资金,这标志着上海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

4.上海资产评估机构和项目评估机构在科技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重视,上海无形资产评估发展迅速,评估范围从以土地使用权为主的无形资产评估发展到对商誉、商标权、专有技术、专利权、著作权、特许权、商号等多样化的无形资产评估。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上海无形资产评估项目仅62个,评估金额1.9亿元,到2002年,无形资产评估项目约650项,评估金额达1856亿元。上海科技评估咨询机构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而产生的新组织。目前它已经承担了部分科技项目的立项和结题的评估工作,今后将以中介评估的方式取代以往的鉴定会形式,科技评估将在项目管理中起重要作用。

5.上海科技咨询机构在上海科技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参谋作用。从1986年以来,上海咨询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具体表现在:咨询机构有了较大发展,从1986年底246家发展到2002年初的7544家:咨询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1986年底不足1万人发展到2002年初的219571人;咨询业年总收入增长迅速,从1986年底1.02亿元发展到200年初108.38亿元,增长近100倍,从1986年占上海国民生产总值0.26%上升为2002年占上海国民生产总值的2.89%;咨询业务不断扩大,从1986年以科技咨询为主体发展到2002年技术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经济咨询、综合咨询门类齐全,形成了宏观、中观、微观,全民、集体、外资、个体同时并举的繁荣局面。咨询地域由本市扩展到全国,海外咨询也有较大发展。

二、科技中介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亟待加强和发展

随着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量科技中介机构因运而生,现有的法规和规章就显得滞后,在有些方面甚至成了科技中介机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瓶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科技中介机构法规不够健全,在许多实际问题上存在着无法可依和有法难依现象。由于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迅速,必然使立法工作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主要反映在一些实际问题上存在着无法可依和有法难依的现象。如由于对技术交易场所技术交易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供需双方分散自由的场外交易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样既造成了宝贵的技术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也给地下的技术诈骗活动提供了可趁之机,使技术商品的潜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2.科技中介机构管理体制不顺,中介服务市场混乱和不公平竞争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造成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存在着多头管理和政企不分的问题,加上中介机构自身问题特别是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落差大等种种因素,一些科技中介机构无论是在机构内部的管理还是外部的市场运作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混乱。如目前上海无形资产评估就存在着资格认定重叠,管理政出多门,评估市场分割等现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综合管理的要求出发,管理国有资产评估及整个评估行业,也管理无形资产;建设和国土部门从专业监管角度,分块管理房地产估价、工程造价和土地评估;工商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共同对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评估;商检部门管理进出口资产和外资企业资产的评估;农业部门管理乡镇企业资产评估。这样使资产评估政企不分,管理不统一,评估市场形成部门垄断和行业分割。

3.明确科技中介在创新体系中的法律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科技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要依靠法制作保障。我们要加强和推进科技中介机构工作,就要针对科技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加以规范。要建立和发展好科技中介机构条件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本一条就是要求我们按照中央关于“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关于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法规,规范其行业行为,加强管理”的精神,进一步做好立法工作。这些年来,根据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态势,各级政府为了加强对科技中介机构的管理制定了不少有关的方针政策,出台了不少相关规章,对规范科技中介机构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我们应当及时加以总结,并作为科技中介机构立法的基础,把它列入立法的规划,在时机和条件成熟时推出。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科技中介机构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方面我们要制定统一的科技中介机构地方性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方面的科技中介机构法规和规章;另一方面在法规和规章出台后,重视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提高执法的质量。同时,还应强化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逐步建立起以行业自律管理为主的行业管理体制。

4.填空补齐,尽快完善科技中介体系。由于科技体制已在变革之中,科技中介还刚开始发展,中介体系还很不完善。知识的生产、知识的流动、知识的服务和知识成果的产业化都需要中介服务,目前好多环节都是缺档,目前也没有产生大的运作规范且有知名度的中介企业。因此科技中介还有待进一步的培育。中介作为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应引起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注意。今后五年中,我们对中介机构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扶持和发展三类科技中介机构:一是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应用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二是利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三是为科技资源有效流动、合理配置提供服务的机构。争取到2007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00亿元,技术产权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在2007年的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

2.上海会展行业发展情况 篇二

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上海发展会展业的影响因素

波特运用钻石模型对一国某一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估。按照波特的理论, 一国或一地区某一产业的竞争力取决于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相关和支持产业的发展状况, 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政府和机遇此6大因素。在此, 笔者将结合会展业的产业特色, 运用钻石模型对会展业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

1. 生产要素

影响一个产业的生产要素可分为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结合会展业的产业特色, 笔者认为影响上海会展业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区位与承载能力、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

(1) 区位与承载能力。

举办会展的次数, 规模以及国际化程度与主办城市的实力密切相关。上海地处经济、科技、文化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城市整体竞争力强大。上海的知名度, 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也进一步促进了上海会展业的发展。

(2) 基础设施。

会展场馆及其辅助配套设施是举办大型会展活动的基础硬件。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 上海已形成以开发区为核心, 辐射至漕河泾开发区、浦东新区一线的会展黄金走廊, 拥有新国际博览中心等一批会展场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展场馆所存在的问题仍然是制约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巨大瓶颈。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 (1) 与国际知名会展城市相比起来, 上海总体展览规模过小, 并且差距仍相当明显。 (见表1) (2) 单个展馆的面积有限, 无法承担大型展览。会展业发达的德国拥有16家5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场馆, 占总数的三分之二;相比之下, 上海只有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展馆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 并且按照单馆展览面积进行排名,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排在全球第39位, 与世界一流展馆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如2001年第九届上海国际车展因展馆面积有限, 而遭致通用、福特、大众和丰田等汽车巨头的联手拒绝参展, 遭遇1985年创办以来最大的尴尬。

此外, 上海会展场馆存在空间布局分散的弊端, 增加了场馆之间联合办馆的难度, 限制了场馆的协同效应。上海会展场馆的配套设施尽管总体上令人满意, 但在细微处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所以应当在会展场馆的配套设施和配套服务等细节处着手, 苦练内功, 提升顾客满意度。

(3) 人力资源。

按照钻石模型的理论, 生产要素有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专门要素和一般要素之分。波特认为, 初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而高级要素则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专门要素比一般要素重要, 因为前者更能为产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显然, 对于会展业而言, 具有专业会展知识和能力, 精通会展相关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属于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

据调查, 目前上海会展业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 复合型会展人才不到100人。而上海如今每周要举办5.5个展览, 通常举办一个大型国际会展至少需专业人才80-90人。上海申博工作领导小组和上海外服公司等单位的调查也表明, 上海现有会展运营管理、广告和物流等人才仅能满足1/3的市场需要。考虑到会展公司和饭店增量、世博会自身需求以及对会展业的推动等因素, 人才缺口会更大。另外, 上海市会展从业人员中真正掌握外语、精通展览设计、会议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管理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综合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得知:会展人才的缺口是限制上海会展业发展的智力瓶颈。

2. 需求条件

按照钻石模型理论, 需求条件, 尤其是国内需求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国内需求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通过国内买方的结构和买方的性质实现。

(1) 若国内的买方需求领先于国外, 则一国的产业就能获得竞争优势。国内领先需求促使企业先意识到国际需求的到来, 并开发出新产品满足这些需求, 促进产业升级。结合会展业的产业特色, 拥有优势产业是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形成的前提。如米兰的时装展之所以成为世界四大时装展览会之一, 与米兰是世界时尚时装之都密不可分;底特律汽车展之所以闻名全球, 源于底特律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总部的所在地。拥有优势产业支持的产品 (或服务) 展会, 必然引得其他国家同行业纷至沓来, 与先进的同行的产品的同台展示, 不仅能够预测和了解产业的发展方向, 而且能遇到广泛的买家。这是会展中心形成与发展的一个基本原理。

上海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等领域拥有优势。由此, 上海也经常举行上述产业的会展活动, 为上海会展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老练的、挑剔的买方也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精明顾客的存在会给国内企业施加压力, 促使其在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建立起高标准。上海的信息产品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等作为实力雄厚的参展商, 会对展览公司和场馆提出严格的参展要求, 从而促使会展企业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3. 相关或支持性产业的发展状况

波特认为, 单独的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产业, 都很难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 只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 上下游之间良性互动, 才能产生协同效应, 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持久提升。

(1) 会展相关产业。

会展产业链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是由专业展览公司和展览场馆组成的核心链, 是会展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由展台搭建公司和广告设计公司等组成的中游为会展活动提供场馆运行、营销、广告以及公关等服务。下游主要包括工程运输等企业。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上海会展业的经营主体队伍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主承办单位和场馆单位为主体单位, 以搭建公司、设计公司、工程公司、运输公司等为配套服务单位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

(2) 会展支持性产业。

旅游业, 交通运输, 金融业和住宿、餐饮业产业构成会展业的支持性产业。

旅游业。统计数字显示, 2007年, 上海接待入境旅游者约665.6万人次, 同比增长9.9%, 其中过夜入境旅游者520.1万人次, 同比增长11.9%;接待国内旅游者达1.02亿人次, 同比增长5.4%。旅游外汇收入4..4亿美元, 同比增长19.6%;国内旅游收入1611.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5%;旅游总收入2074.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9.5%。全年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858.1亿元人民币。发展会展旅游必须依托在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安全方便的城市环境, 目前上海正在整合都市旅游资源, 提升和拓展都市旅游产品。

交通运输业。近年来, 上海在航空和轨道交通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发展, 促使上海已初步具备接待大型国际会展的交通条件。上海发达的信息交通网络的最终形成, 将会为发展会展业所需要的快捷, 信息沟通和立体多层次的交通联运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金融业。上海把金融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发展。发达的金融业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住宿和餐饮业等支持性产业。现在, 上海已初步具备举办大型会展活动的住宿接待能力。

4. 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行竞争

在钻石模型中, 第四个关键要素是企业。作为会展产业的市场主体, 会展主承办单位和会展场馆单位对会展业的竞争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会展业本质上是为参展商和专业买家提供合作交易的平台, 因此, 会展主承办单位和会展场馆单位的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提升参展商和专业买家的满意度而开展。刘大可等学者近年曾按照展览会组织工作, 专业买家邀请工作, 展览会管理与服务, 展台搭建工作, 展品运输工作, 展馆软硬件设施, 整体办展环境等指标对上海市的展览业市场特征做过定量分析, 结果显示:无论国内参展商还是海外参展商对上海办展环境和展会组织工作都给予较高评价, 而对专业买家邀请和展品运输工作做出较低的评价, 而专业买家, 尤其是海外的专业买家, 对参展商的数量和质量的评价最低。由此, 我们进行分析可知:上海的会展主承办单位和会展场馆单位在会展整体组织工作方面不仅在国内领先, 而且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在专业买家邀请和参展商的邀请, 以及与展品运输公司的沟通协调, 对展品运输的管理等方面必须下大力气去提高。

仔细分析上海会展行业的整体状况, 我们可以总结出:上海的会展业主要面临来自三方面的竞争压力。 (1) 外资会展巨头的进入。如德国的慕尼黑、汉诺威和杜塞尔多夫三大展览公司。 (2) 与国内其他城市的会展从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北京、广州、以及周边的杭州、南京等城市都将会展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 会展从业企业实力也不可小觑。他们更容易以自己的城市特色形成品牌展会。广州的广交会、杭州的西博会等都在国际上享誉盛名。上海举办会展的综合实力虽然较高.但具体特色不明显。势必将要面对国内其他会展名城的激烈竞争。 (3) 与国外城市的会展从业企业争夺市场。经济全球化潮流使得许多亚洲企业包括中国的一些实力型企业, 都更有可能参加国外的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展会, 从而打压了上海会展业的发展空间。

5. 政府

按照钻石模型理论, 政府不可能凭空创造出有竞争力的产业, 只能在钻石体系其他要素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才能做到。

(1) 政府为会展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如2002年,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成立, 不仅开展对国际展会的评估工作, 规范行业标准, 创建有影响力的会展品牌, 而且还发布行业的咨询和信息;2005年出台《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法》,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等。

(2) 政府加大投资, 与企业共同创造专业性强的高级生产要素。上海市政府给予会展业极大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 将其列人“十一五”期间大力扶持发展的产业, 在财政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措施。此外, 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进行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上海市的会展业的发展、会展企业的壮大提供智力支持。

6. 机遇

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世博会对上海会展业影响深远, 世博会带来的机遇表现在:首先, 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将会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根据规划, 整个世博园区可以提供将近二百个展览场馆, 世博会举办前、举办中以及举办后都将为上海的会展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其次, 依托世博会, 可以推进会展项目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世博会从场馆的设计、主题的选择、材料的应用、展会的规划和管理都将为展览品牌的发展提供样板和标准, 使中国的会展进一步和国际接轨。同时上海世博会的运作模式也将促进会展管理体制创新。

运用T O W S原理对上海发展会展业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

1.TOWS基本原理

TOWS分析模式首先根据影响因素的来源和性质, 将其分为威胁 (T=threat) , 机遇 (O=o p p o r t u n i t y) , 劣势 (W=weakness) 和优势 (S=strength) 。然后此四种因素交叉结合生成四种新的关系概念:杠杆效应、问题性、抑制性和脆弱性。其中, 杠杆效应是指内在优势与外在机遇相互一致, 相互适应, 使优势和机遇充分结合并有机发挥。问题性是指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相遇, 导致系统面临重大问题。抑制性是指外在的机遇与内在的优势不符, 而与劣势相遇, 内在优势无法发挥。脆弱性是指外在环境对内在的优势构成威胁, 致使优势无法发挥。

2.上海市发展会展业的T O W S分析

(1) 基于前文钻石模型总结上海发展会展业的优势, 劣势, 机遇和威胁。

主要优势: (1) 区位优势和承载能力; (2) 存在优势产业; (3) 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发展水平较高; (4) 政府的支持, 会展业的发展环境良好。

主要劣势: (1) 会展场馆的限制; (2) 人才的严重短缺; (3) 会展主承办组织在参展商和专业买家的邀请上的表现都不尽人意, 即参展商和专业买家的数量和质量分别令对方不满意。

机遇: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办。

威胁: (1) 国内外先进的会展从业企业“抢占”上海市场; (2) 与国内其他城市的会展从业企业争夺国内市场; (3) 与国外城市的会展从业企业争夺全球市场。

(2) 上海会展发展战略的T O W S矩阵。首先, 将优势的四个方面分别用S1, S2, S3和S4表示;将劣势的三个方面用W1, W2和W3表示;将机遇用O1表示;将威胁用T1, T2和T3表示。然后, 构造TOWS矩阵, 进行综合分析, 形成四种战略选择, 分别是: (1) SO战略:遵循“MaxiMaxi”原则, 使优势与机遇的合力实现最大化; (2) WT战略:遵循”Mini-Mini”原则, 使劣势与威胁的合力趋于最小化; (3) WO战略:遵循“Mini-Maxi”原则, 努力降低内在劣势对外在机遇的抵消作用; (4) ST战略:遵循“Maxi-Mini”原则, 努力降低外在威胁对内在优势发挥的不利影响。

通过将各种具体要素结合分析, 得出以下四种战略。

上海发展会展业的战略选择与战略优化

基于上述T O W S矩阵分析, 我们得出:上海应当积极实施基础设施战略, 人才培养战略, 产业集聚战略和会展品牌战略。

1、基础设施战略

针对场馆总体规模偏小, 单馆展览面积有限, 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的弱点, 上海应当牢牢抓住2010年世博会的契机, 通过以下方式加以解决。 (1) 原有场馆的改扩建; (2) 通过与交通主管部门的有效合作, 改善场馆之间的交通状况, 提升场馆的可达性的途径, 实现场馆之间的协同效应; (3) 如有需要, 在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 考虑建设大型的、综合性场馆; (4) 进一步完善场馆的配套设施, 提高场馆的配套服务水平, 真正做到在细微处体现差异, 体现价值, 从而提升上海会展业的竞争力。

2、人才培养战略

会展人才按照需求类型的不同, 可以分为专业型会展人才和经验型会展人才。充分利用政府部门对会展产业大力支持的优势条件, 通过两种方法分别加以解决。 (1) 有能力, 有优势的高校可以开展会展专业教育, 进行系统的教育, 培养专业会展人才。现在招收会展本科专业的高校悉数在上海, 上海部分高校也在大力发展会展专业的研究生教育,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发展会展专业教育, 能够为上海市的会展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2) 根据会展业需要支持性人才和辅助型人才的比重远远高于具备高深理论知识的会展专业人才的特点, 可以通过开展技能培训, 引进经验丰富的会展人才的方式加以解决。

3、产业集聚战略

在世博效应的带动下, 依托上海的会展产业链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 加之政府在产业政策的引导, 财政税收方面优惠政策的激励, 上海应当加快形成会展产业集聚区, 以尽快发挥会展业的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浦东在发展会展产业方面拥有区位、会展设施、经济产业、市场需求等显着优势。在此基础上, 上海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和支持, 加快浦东会展产业集群区的形成和发展。

4、会展品牌战略

面对会展主承办组织问题和市场竞争激烈化的现状, 上海会展从业组织, 尤其是会展主承办组织必须牢固树立品牌观念, 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应对市场竞争, 不断在日趋激烈化的市场中取得胜利, 并从场馆的设计, 主题的选择, 展会的规划, 参展商和专业买家的邀请, 展会的组织和管理等环节实施会展的品牌化运作。此外, 还应当注意对同类项目进行整合优化.做大做强会展品牌。借助新闻媒体、信息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加强会展品牌的推广, 提高会展的知名度.增强展会的吸引力, 最终塑造成会展品牌。

3.湖南省2013会展业发展情况 篇三

2013年湖南省共举办了23个国际性展览会,占全省展览会总体的8.85%,较去年上升1.75个百分点。而全国性展览会为29个,占全省展览会总体的11.15%,地区性省级的展览会94个,占展览会总体的36.15%,地区性市级及以下的展览会114个,占展览会总体数量的43.85%,较去年上升3.41个百分点。

二、展会类型及构成

从行业办展数量来看,文化及其他展示类跃居第一位,展会数量达到47个,占了所有行业的18.08%;汽车展会今年则滑落至第二位,共办展46次,占总比重的17.69%;房产展会办展热度略有消减;此外,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类展会办展数量较去年略有增长。

三、大型会议季度分布情况

从举办时间来看,2013年湖南省举办的大型会议仍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其中,全国性会议举行了73个,较去年增加了33个,占全年全国性展会的48.99%;而国际性会议则举办了38个,占全年该档次会议总数的52.05%。其次是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期间举办的会议数量差距不大,第一季度举办的大型会议相对较少。

四、参展成份构成

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湖南省民营参展企业所占比例回升至64.36%,并成为湖南省展览会参展最多的企业类型。外商独资企业虽然降至3.18%,但中外合资企业比重则达到10.14%。股份公司所占比例占14.50%,而国有企业的参展比例仅占7.82%。

五、展会水平评价

4.上海会展行业发展情况 篇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地制宜稳步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郊区农业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农业生产由政府直接管理逐步转变为间接管理,“千家万户小生产”如何面对“千变万化大市场”。随着农副产品不断丰富,结构性的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在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有效地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如何用现有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好农业生产经营。如何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增强农民的自我服务功能。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上海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课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2003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市郊区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根据上海市农委领导提出的:“摸清家底、学习先进、组织试点、探索发展”四点工作要求,2003年是上海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起步之年。8月,产业化办公室对上海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了一次摸底调查,对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于2003年底两次组织区县分管区县长,部分区县农委主任、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北上山东、南下浙江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开拓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明确了方向。同时召开一系列推进工作会议,出台相关文件,对合作社发展作了全面的部署和落实。

近年来,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在市、区(县)合力推进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2003年底的24家,猛增到2004年底的187家,2006年底达到了510家;社员人数从不足3000人,壮大到7万多人;带动农户数108421户,销售农产品超过30亿元,实现净利润2亿多元。

一、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类型与模式

(一)发展类型

第一种类型:以专业人士为核心,联络若干专业农户,每户投资入股,组成紧密型的股份合作制服务经营组织。

上海健绿花菜合作社是这类经营组织中较好的典型。2002年崇明县中兴镇9位种菜农民、2位山东蔬菜运销大户联合组成了高峰花菜生产合作社,当年种植面积1200亩。经过3年多的探索运作,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农民只有组织起来,充分发挥规模优势、互补优势、合力优势,农民才有可能发展致富,为此,2004年经工商注册获得法人资格,并正式定名为上海健绿花菜合作社。2006年合作社拥有股东社员46人,非股东社员112人,种植花菜面积达1万亩,年产优质花菜1万多吨,其他瓜果蔬菜8000多吨,产值2200万元,利润500万元。合作社联结农户1500户,带动面积2万亩,年付农民工资480多万元,解决了

基地周边500多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第二种类型:以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并有较好产加销条件的龙头企业为首,按自愿互利原则,把周围同行业的养殖场(站)或同类型的养殖专业大户联合起来,组成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联合体。

上海青西禽蛋生产联合社是这类经营组织中的典型。1993年10月,以青西禽蛋公司为龙头,按照自愿、自主、互利、互惠原则,建立了上海青西禽蛋生产联合社。青西禽蛋公司通过合作社与205个养殖产建立了订单关系,形成了年饲养30万羽蛋鸭、20万羽蛋鸡,年产近1000万公斤优质鲜蛋的生产基地,对联合社的生存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订单”不仅消除了养殖户“卖蛋难”的后顾之忧,而且为公司的生产发展源源不断提供了优质蛋源。

第三种类型:以原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服务组织为载体,组建为农户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为主的经济组织。

嘉定区外冈镇农机合作组织以外冈农机专业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农机管理服务站为基础,将全镇12个村的农机通过结价转让,集中到镇农机服务中心,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收费,统一服务。2004年,由镇农业办牵头,镇农机服务中心负责人发起,农机服务中心的14名农机操作专业人员自愿参加,正式改建为外冈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注册资金为50万元。合作社拥有50型大拖26台,联合收割机20台,久保田等割稻机7台,固定资产总计156万元。三年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组织坚持“对内服务,对外开拓”的原则,对内面向全镇20个村的6007户农户;对外积极开拓作业渠道,寻找创收业务,多次到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开展跨区作业。

(二)运作模式

一是“农户+农户”。这类组织模式中,农户主要通过自己的合作社把产品销往市场,具有鲜明的“民办、民营、民受益”的特点。如上海(崇明)健绿花菜合作社,拥有股东社员46人,非股东社员112户,直接带动农户1500多户。集中种植花菜7300亩,带动生产基地2万多亩,产品销往上海、山东、北京、黑龙江等地,部分出口东南亚。今年预测创利突破300万元。这类合作社约占上海农业专业合作社总量的50%左右。

二是“龙头企业+农户”。这类合作社一般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起。企业占合作社股份的绝大部分,社员交纳一定数量的会费,以劳动或产品入股。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多数由龙头企业负责人兼任。合作社架起了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桥梁,成了企业的生产车间。如上海农兴对虾养殖合作社,以市龙头企业上海汉德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以养殖专业大户为基础,从事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现有社员155户,联结养殖户4000多户,去年合作社成立半年为社员增收120多万元。目前,约40%左右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为此种模式。

三是“合作社+合作社”。这种组织模式由从事相关产业的不同合作社组成,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联合体,并在各环节上带动社员和农户。如上海奉城肉禽合作社是在上海奉贤塘外珍禽养殖联合社的基础上,由奉塘七彩山鸡养殖合作社、天翼肉鸽养殖合作社、万圣肉禽合作社、奉城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骨干发起人,以全镇各类肉禽生产示范户为重点,组建成面向更多农户、地区跨度更大、管理结构更紧凑的合作经济联合体组织。目前这类模

式正在探索之中。

上海市通过财政扶持、法律保障、服务指导、信贷帮助、保险支撑等推进措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保驾护航。

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法律保障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之前,由于我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地位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位,注册登记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市农委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多次协商,并于2004年5月24日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县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实行工商登记,比照《公司法》登记为“××合作社有限公司”。这一举措解决了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合作社依法经营问题,为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财政扶持

上海市农委通过多种渠道的政策扶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2004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若干意见》,成为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004年,市财政对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每社给予3万元的经费扶持,对50个市级试点合作社每社给予20万元的经费扶持。2005年后又根据实际需求将开办经费扶持变为项目扶持,2005——2007年共扶持合作社项目144个,扶持经费为5585万元。

(三)服务指导

政府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服务。市农委作为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主管部门,履行规划、协调、推进和服务的职能,农委各专业办(处)、农业行业协会实行对口业务指导。各区县农口部门按照市农委要求积极推进,南汇区农委还专门制定了联络员制度,全区合作社都有相关的农委领导、科室干部及农业科技人员与其结对联络,从产前、产中到产后,实行动态管理,为合作社提供经济信息、技术指导和产品营销等服务。通过服务,不仅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而且促进了其规范运作。

(四)信贷帮助

信贷是目前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一大瓶颈。为了突破这一瓶颈,2006年5月,在市财政支持下,市农委设立了5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并与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签订合作备忘录,以风险补偿金形式支持合作社贷款。至年底,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共发放合作社贷款57家,提供贷款共计4738万元。2007年市财政局又安排2000万元担保资金,同中投保合作,按1:5的比例用于支持合作社信贷。至2007年9月底,共发放合作社贷款99家,累计发放贷款10526万元。同时安排专项经费,对合作社贷款按基准利率给予全额贷款贴息。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正逐步得到缓解。

(五)保险支撑

保险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防御自然风险和市场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其风险太大,许多保险公司不愿开设险种,有些开设的险种也都是些理赔率较低的险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探索上海农业保险实行基本保险、补充保险与商业保险“三险”联动的基础上,从2005年开始探索对市级试点合作社进行三险联动保险,降低合作社农户生产风险,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投保,争取上海农业保险将市级试点合作社列入普惠制基本保险范围,2006年120多家合作社投保金额1500余万元,保险责任达7亿元。全年上述合作社共获得保险理赔1430万元,降低了合作社初办时的生产风险。同时,上海农业保险准备进一步开拓服务领域,化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中自然、市场两大风险。

三、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初步成效

(一)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自身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等优势,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解决了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统”不起来,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包揽不了,农民单家独户解决不了的事,推动了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对社员实行“五个统一”服务,即统一销售农产品,统一产品品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种,统一供药、供肥、供饲料。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了农民盼头、劲头和奔头,是农民的家和靠山。

(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生产的持续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中间组织,通过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牵线搭桥、自销代销以及自办实体进行农产品加工等方式,把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有序地引向市场,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增强了农民经受市场冲击的能力。上海奉金生猪养殖合作社开展生产资料集团采购,每天节约饲料成本6000元,全年节约饲料成本200多万元,采购兽药、添加剂价格下降10%,全年共降低兽药成本20多万元,降低添加剂成本30多万元,累计降低生产成本250多万元,从而使入社社员平均每户直接增收5000多元。

(三)促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使农业的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有了实施载体。青浦区成立了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从1999年起,先后制定和实施了粮食、蔬菜、瓜果、畜禽等32个农产品的2项市级地方标准、21项区级和9项企业地方标准和规程,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

(四)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促进上海农村“三个集中”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其特有的合作性,客观上推动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合作社通过发展旅游业、经济作物等多种经营,增加了经济效益。上海绿都农业合作社集中柘林镇二个村的2200亩集体土地,由425名农民实行承包地入股,内设七个作业区,由合作社统一发包,实行规模经营,经营者实行风险抵押承包。农民每年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每亩600元。200

多名农民承包土地打工,每人每年可收入6000元,全年共可收入120万元。

(五)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过去向农民推广新技术,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加上千家万户小块土地经营,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应用比较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运行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上海绿妮瓜果合作社、上海赵屯桥草莓合作社等众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创办科技示范点、示范园,举办培训班、请专家讲课、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及时将农业新技术、新知识传送给当地农民,大大加快了农技推广的速度,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了农业科技入户的重要载体。

(六)加快农村农业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兴办各种经济实体,从事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业务,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有效地吸纳了当地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上海绿臣秸秆编结合作社以上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海绿色工艺编织有限公司为依托,以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体,从事农产品废弃物茭白叶的编织出口,年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1000人。合作社成立后,不仅方便了参与编结的农户,而且与去年同期相比,农户平均每个月增加编结产品180余件,每月增加收入180余元,每年增加收入2000多元。

四、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体会

(一)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上海郊区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要求,实行土地、资本、技术和劳动等要素的联合,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路子。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坚持对内服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获取最大效益,并通过实行“二次分配”,努力增加社员收入。政府部门坚持搭平台、多支持、不指责、少干预。

(二)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办社宗旨

维护、实现、增加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与农户互助共赢,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的核心和动力。上海郊区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引导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健全章程制度、规范运作机制,增加市场份额,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自身活力的目的。

(三)坚持多元化参与、多渠道发展的办社方式

上海郊区坚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村专业户、经营能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基层农技组织,以技术、服务的优势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资经营单位,以场地、经营优势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以信息、加工、品牌的优势,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通过多年努力,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同兄弟省市相比,上海的发展速度、数量、规范运作等方面还不够理想。

5.上海会展行业发展情况 篇五

2011年第二批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单位

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化学工业区中法水务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绿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慧桥电气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航天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上海西派埃仪表成套有限公司 上海市新材料协会 上海海勃物流软件有限公司 上海美华系统有限公司

上海民航华东凯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上海易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 上海商情信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市民信箱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 上海健绿花菜专业合作社 上海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蚁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孙桥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新枫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市交通信息中心

上海浦东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上海市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处 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 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火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慧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 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6.上海会展行业发展情况 篇六

自从 1850 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个展览会以来,国际会展业已经走过一个半世纪了,如今的展览会已远非昔比,不论是展会规模,还是科技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国际展览会不仅作为各国厂商的集聚地和经济贸易与科技交流的中心,更被作为重大的经济活动而令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举办一个大型国际展览会,少则几

十、多则上百个国家或地区参加,还有成千上万家参展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观众,巨大的人气使许多展览会成为国际商业的亮点。2 世界会展业的发展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50 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在国际上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欧洲人利用展会开拓市场、扩大贸易的成功经验,正在被世界各国所效仿。利用展览会促进和扩大贸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业内人士计算,商家日常推销的支出为展览会的8倍,比如:日常花8元钱推销一件产品,在展会上花1 元钱便可办到。由于展览会成本低、效益高,因此一直被商家所看好,展览业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德国是世界第一号会展强国,全国拥有23 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0 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8 个。另外,还有5 个展出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 多万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个展览中心,德国就占了三个。展览面积居全球之冠的汉诺威国际展览中心,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多达1500个。其中,信息展、工业博览会、机床博览会等,都数世界一流。在世界几个会展业大国中,德国会展业的实力最强,所举办的专业性的国际展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也最好。德国每年要举办400多个国际展会,在全世界影响较大的210 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会中,有130 多个是在德国举办的,几乎占了三分之二,居世界领先地位。其净展出面积达690 万平方米,参展商多达17 万家,其中有48%来自国外,参观者已逾千万。在世界会展营业额最多的十大展览公司中,其中有六个是德国的。德国贸易展协会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2000年德国贸易展的参展商增加了3%,其中外国参展商比上年增加了4.5%;2001?2002参展费用总预算约为270 亿马克,平均每个企业为43.9 万马克,比上增加了14%。2000年德国贸易展览会实际售出的展馆面积为7000万平方米,比上一年增加了3%。目前德国展览馆还在不断地扩大,可供用于展览的新增展馆面积增长了2%,大有步步为营、欲吞天下之势。

英国虽举办过世界第一个博览会,但目前因国内展馆不多、规模不大,较有名的伦敦及伯明翰展场,总面积不过20 万平方米,规模、水平、影响都无法与德、意、法相比,也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上世纪六十年代,伦敦曾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外汇兑换额超过纽约、东京和巴黎之和,但后因经济衰退走了下坡路。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复苏又有了生气,为缩小与周边国家的差距,伦敦不断增加投资建设展馆,欲在21 世纪东山再起,重整河山。

法国每年展览会多达300个,有近一半是在“展览之都”巴黎举办的。凡尔赛虽有40多万平方米的展场,但还是经常因展馆面积不足,将展商拒之门外。为保持世界三大展览胜地的盛名,近年来,巴黎正在抓紧改造老展场,兴建新展场,其展览总面积将翻一番,达到80 万平方米,巴黎博览会即将恢复往日的辉煌。

意大利有40 多个展场,每年办展达700 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之一。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早已闻名世界,共有38个展馆65万平方米展场,是世界三大展场之一。为在国际会展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米兰国际展览公司对17万平方米的老馆作了大修,投资2600亿里拉兴建了20 万平方米新馆,还修建了10.4 万屋顶停车场和3 万平方米的地面停车场,欲在21 世纪和国际会展业一争高低。

美国和加拿大会展业目前仍保持着增长势头。每年举办的展览会近万个,其净展出面积达5 亿平方英尺(约4600 万平方米),参展商120 万,观众近7500万。最著名的会展城市有拉斯维加斯、芝加哥、纽约、奥兰多、亚特兰大、新奥尔良、旧金山、波士顿和多伦多等__城市。北美的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办展模式和风格。近年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经济贸易展览会也逐步发展起来。据估计,整个拉美的会展经济总量约为20 亿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办展约500 个,经营收入8 亿美元;阿根廷名列第二,每年约举办300 个展览会,产值4 亿美元;第三位是墨西哥,举办的展览会近300 个,营业额2.5亿美元。其他拉美国家的会展经济规模很小,很多国家现在仍处在起步阶段。

非洲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南非和埃及。南非的会展业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对周边国家的辐射能力,遥遥领先于整个非洲南部地区,每年举办的展览会约300 多个。

非洲北部的会展业以埃及为代表,埃及凭借其有利地理位置,近年来会展业突飞猛进,展会的规模和国际性大大提高,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已达30 多个。首都开罗成了举办大型展 览会的好地方。除南非和埃及外,非洲其他地区的展会规模都很小,一个国家一年只能举办一二个展会,一时还成不了气候。

大洋洲会展经济发展水平稍次于欧美,但规模则小于亚洲。该地区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有300多个,参展商超过了5 万家,观众达660 多万人次。发展势头良好。

亚洲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比拉美和非洲要高,仅次于欧美。日本、中国和中国香港地区、西亚的阿联酋和东南亚的新加坡,由于基础设施发达、市场潜力巨大,并有较高的国际开放度和有利的地理优势,分别成为该地区的展览大国。新加坡会展业70 年代中期才起步,但政府对会展业十分重视,新加坡会议展览局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专门负责推广会展业,加上其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水准的服务业、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等,2000 年被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并连续17 年成为亚洲首选会展举办地城市。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和大型会议达3200 多个。

同新加坡相比,同处东南亚的泰国会展经济则相去甚远,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几十个。随着东南亚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泰国会展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1998 年只有23个展览会,而2000 年展览会已上升到63个,会展经济总量约达1.5 亿美元。从香港旅协出版的《香港未来会议及展览目录》中可以看到,香港的国际会议展览已经排到了2008年,各种各样的展览和会议令人眼花缭乱。在中国香港特区,贸发局一年仅举__办 20 多个展览会,但不少展览会规模、知名度和排名都位居世界或亚太地区前列。如香港玩具展,其规模仅次于纽约和慕尼黑的玩具展,排名世界第三;香港服装节堪称亚洲之最;香港的钟表、珠宝展名列世界第一。3 世界会展业的发展趋势

由于各国经济实力、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不同,各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也不平衡。

举办展览会的数量和规模,与主办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交通、通讯、服务业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处于主导地位,并占有绝对的优势。欧美的德、法、意、英等工业发达国家一直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目前,各大会展国都在加紧建设国际展览城,以保其霸主地位。如德国的汉诺威及慕尼黑、美国的芝加哥、法国的巴黎等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展览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展览会的办展方式和办展技术,网上虚拟展览会和各种电子媒体为实物展览会插上了翅膀,给会展经济的世界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会展业向专业化、国际化和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展览集团开始把自己举办成功的品牌展览会逐渐移植到其他国家。德国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每年春秋两季在德国本土举办的国际消费品展览会(Ambiente)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消费品展览会。前不久,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分别在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举办了以Ambiente 命名的展览会。

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展览会(Ambiente China)即为法兰克福国际消费品展成员之一。Ambiente 品牌下的展览会,展品范围皆以其在法兰克福举行的旗舰展会相同,包括 餐桌及厨房用品、美容及化妆品、室内装饰及摆设、礼品及个人护理用品等。

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展会总经理石碧天小姐说:"选择上海举办这项展事,是因为上海乃中国国内最繁盛的大城市,GDP 每年有10%的增长,今年预计人均GDP将超过4000 元。上海拥有700多家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其零售数字占全国总零售额的5%。同时,1400 万上海居民向来也是潮流及消费模式的先驱,影响着中国国内的其他城市。

实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展览会,但这些展览会一般都有发达国家展览公司的参与、管理,甚至直接控制。世界会展大国欲通过国际会展业来整合世界经济的苗头已经越来越明显。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国际会展经济的全球化整合迟早会到来。

7.上海会展行业发展情况 篇七

一、当前我国会展业与旅游业整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会展业与旅游业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但是现行中国会展业与旅游业关系十分松散, 未能达成良性互动与双赢局面。综合起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缺乏统一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旅游管理部门还游离在会展业管理体制之外, 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以上海会展业为例, 会展行业目前涉及市外办、市外经贸委、市科委、市商委、市旅委、机管局、贸促委等部门, 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 市旅委在行业发展中的决策作用不明显。加上我国会展业的管理办法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和特征, 管理办法主要是按主办单位的隶属关系进行分渠道、分级审批, 没有一个权威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 存在管理机构过多、过于分散及利益冲突等现象。

(二) 合作有限且被动

会展业与旅游业一直缺乏真正有效的合作, 即使有合作, 旅游业也是滞后的接待和被动的收益。在活动内容上, 主要仅限于参加或观看会展,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参与游览、购物或文娱活动。在配套服务上, 旅游部门提供给参展商及受众的主要是住宿和餐饮, 文娱表演、购物向导和游览活动组织方面的服务项目明显不足, 城市及周边旅游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三) 缺乏联合促销和宣传

由于行业的多头管理, 企业的单纯经济利益导向尚未形成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与分工协作体系, 导致政府在组织会展公司与旅游企业联合开展宣传促销时存在很大障碍, 没有专业的会展管理机构来牵头。大多数会展服务公司在开展营销活动时, 既没有与旅游部门合作, 也没有借助宣传当地的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来提高会展的吸引力。

(四) 会展业市场化水平低, 旅游企业介入困难

目前, 我国会展行业的办展机构主要是政府或公有制的国营展览公司, 市场化水平比较低, 旅游企业介入比较困难, 这也导致了两个产业之间的合作十分有限。近年来, 一些旅行社开始涉足会展业务, 设立会展部, 成立会展公司, 但总体来说, 旅行社的会展业务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业务量少, 影响微不足道[1]。

本文以上海市为例, 具体分析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 以期阐述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整合发展的对策, 为目前各地因地制宜、整合发展本地会展业和旅游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上海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分析

(一) 会展业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1.数量众多的会议和展览, 为旅游业带来巨额的经济收益

21世纪以来, 上海的会展数量以每年超出10%的速度增长。展览方面, 2008年已达544个。据统计, 目前上海几乎每天都有展会, 其中国际性展览每年大约有300多个。会议方面, 入驻的约40250多家各类外资企业中, 全球排名前100名的跨国公司, 就超半数;而世界500强企业中的280家也扎营上海[2]。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接踵而至, 促使越来越多的全球性会议选择了上海。每年数量众多的国际性展览和会议, 带来了大量的国际国内商务游客, 加上这一类游客的消费水平高、停留时间长、团队规模大、赢利性好, 使得旅游经济效益获益匪浅, 促进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

2.现代化会展场馆设施的增加, “创造”了新的都市旅游资源

近年来, 上海先后兴建了新国际博览中心、光大展览中心、国际展览中心、国际会议中心、东亚展览馆等现代化展览场馆。德国汉诺威、意大利米兰等多家世界展览业巨头在上海设立了分支机构, 并将许多国际品牌展导入了上海。这些展览和会议场所, 不仅扩充了会展硬件设施, 而且还构成了新的旅游资源, 许多不仅被开发为旅游景点, 而且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在大大丰富上海旅游资源内容的同时, 还提升了上海市的城市旅游形象。

3.会展活动中产生的大量特殊需求, 给旅游企业创造了新的商机

随着会展活动的不断增多, 产生了大量特殊需求, 拓展了旅游市场空间。一些大的旅行社凭借其分布广泛的营销网络和接待体系, 根据会展游客商业性极强的特点, 推出会展前 (后) 的投资考察游等专项会展旅游产品, 并通过与客源地旅行社及会展承办者的合作, 组织会展旅游团;旅游饭店则在为参展商和专业参展人员提供优质的住宿、餐饮服务的同时, 通过开辟专业会议服务 (如会议场地、视听设备、同声翻译等) 手段, 参与会展业务的市场竞争。此外, 一些大型的旅游集团如上海锦江、中青旅、春秋旅行社等还加入了国际会展组织, 从更深层面涉足会展业务[3]。

4.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 推动了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

随着会展业的蓬勃兴起, 会展经济在上海服务业中的比重逐渐攀升, 于是商务旅游和会展旅游作为新的旅游产品悄然出现。由于这类旅游产品具有游客层次高、消费水平高、停留时间长、组团规模大、利润丰厚等特点, 被各大旅行社纷纷作为拓展旅游经营渠道的新途径, 从而促进了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上海市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明确提出, 在2000年—2010年首要推出购物旅游和国际会议 (展览) 及奖励旅游, 把上海建成为国际购物和会议 (展览) 中心城市之一。

(二) 旅游业对会展业的支撑作用

1.四通八达的旅游交通网络为会展客流的出入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外交通方面, 上海作为我国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 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非常发达。铁路通过沪宁、沪杭铁路 (包括高铁) 与全国陆路干线相连;公路通过沪嘉、沪宁和沪杭高速公路及4条国道与全国公路网衔接。截止2008年底, 有46个国家的109个城市和国内的89个城市 (含香港和澳门) 与上海通航。上海发达的旅游交通网络, 为发展会展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不断完善的旅游服务接待体系为会展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至2009年末, 上海市星级宾馆已达298家, 旅行社923家, 旅游集散中心6个[2]。在接待服务硬件设施建设方面, 以购物娱乐化、餐饮特色化、住宿舒适化、交通立体化、信息数字化为特征, 使上海旅游业的接待服务设施和市政配套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主要景区、星级饭店配置300余台旅游信息咨询触摸屏, 统一放置旅游宣传品, 在主要交通道路设置600块旅游景点交通指示标志, 拓展信息传递、咨询服务功能, 初步形成了国际化旅游接轨的国内外旅游者服务的公共设施网络。在接待服务软件管理方面, 不断提升服务理念, 更新服务手段, 构筑起适应21世纪旅游发展新趋势的上海都市旅游服务接待体系, 为会展活动的申请和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撑。

3.丰富的旅游资源增加了城市对会展商、参展客人的吸引力

上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 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至2009年末, 上海有A级旅游景点50家, 红色旅游基地27个[2]。同时,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 其发达的都市商业, 兼容的海派文化, 现代的城市景观都强烈地吸引着海内外游人的眼球, 是重要的旅游购物和休闲娱乐城市, 这些都大大提升了上海作为会展举办方的吸引力。

4.不断优化的旅游综合环境为会展业的承办提供了保证

上海在市内开设了多条旅游专线, 通达全市各个旅游景点, 优化了都市旅游交通;现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15000多家, 基本形成了层次多样、形式繁多的游憩活动体系;已建成沿虹桥路、新华路、淮海路一线的绿色景观路、陆家嘴中心绿地、浦东世纪公园等一批都市旅游绿色生态景观。2009年末, 上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1%,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平方米[2], 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上海良好的旅游综合环境为会展业的承办提供了可靠保证。

三、上海会展业与旅游业整合发展的对策

(一) 政府方面:优化管理体制, 建立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

建议成立一个专门性的、具有垂直管理权限的上海会展管理局, 该机构隶属于上海市政府, 代表政府监管对会展业行使监管职能, 成员由上海市旅委以及会展业的管理机构——市外办、市外经贸委、市科委、贸促会等两个行业的人员构成, 共同对会展业进行管理, 管理局下设会议和展览、会展旅游等分支机构, 分管相关事务。这个管理局不行使办展权利, 也不干预和具体参与会展的经营业务, 而是扮演为会展发展提供政策、服务和信息支持, 并监督市场主体的运作和游戏规则的执行的角色。

(二) 企业方面:加强合作和分工, 组建大型会展旅游集团

1.加强会展企业与旅游企业的合作, 促进专业化分工

第一, 在市场营销上, 会展企业应主动与旅游部门协作, 开展联合促销。一方面联合交通业、旅游业等部门共同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是通过旅游企业与会展公司联合进行宣传, 将旅游产品的宣传工作渗透到会展的每一个阶段,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手段, 强化商务客的旅游意识, 最终达到销售会展产品与旅游产品的目的。

第二, 在客源预测上, 会展企业应与旅游部门联合开展调研和预测, 以增强会展对参展商的可信任程度, 但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会展企业重点调查专业观众, 旅游部门负责调查和预测普通游客参加会展活动的概率。

第三, 在配套服务上, 会展公司应与旅游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旅游企业应在积极为参展商、与会者和观众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基本服务的基础上, 尽量将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与大型会议或展览结合起来, 争取成为会展活动指定的接待方, 具体负责整个活动的外围事项。

第四, 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 旅游企业可将展会活动纳入到一个旅游线路中, 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 或者为参展商或与会者在展览和会议之余提供旅游和购物咨询, 并按他们的要求设计合理的短线旅游路线。

第五, 在会展场馆的后续利用上, 旅游企业可考虑将上海一些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场馆作为都市观光的一个重要景点。

2.走产业化道路, 会展业与旅游业相互介入, 组建大型会展旅游集团

鼓励有实力的会展公司或旅游企业以股份合作、或以品牌联合、或建立代理关系、与境内外的一些知名会展品牌和旅游品牌开展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或旅游集团, 实现资本扩张, 提升企业规模, 增强竞争实力。政府应摒弃地方利益保护, 鼓励企业在竞争中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 强化企业的协同作用, 促使会展旅游产业联带效应得到巨大的释放, 实现会展业和旅游业在会展过程中的双赢[4]。

(三) 行业协会方面:成立旅游会展行业协会, 发挥协调功能

截止2009年底,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共拥有612个会员单位, 但其中旅游企业只有9家, 只占总比例的1.47%, 会展公司的数量占到了绝对比重。同样, 旅游行业协会中会展公司也很少。为促进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整合发展, 应建立旅游会展行业协会。旅游会展行业协会应积极举办行业论坛, 推广行业杂志, 形成横向上的沟通平台, 做到资源的合理经营, 科学管理, 有效利用, 配合纵向上的政府管理资源, 形成一纵一横的政府分级管理, 行业内部沟通, 市场自动调节的三维旅游会展联动机制。还应进一步搭建旅游会展产业平台, 如成立专业委员会, 老总沙龙等, 定期开展主题活动, 促进企业与政府, 企业与协会以及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传递, 更好的为会展与旅游的互动构筑平台。

参考文献

[1]李爽.从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看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J].亚太经济, 2003, (3) :81-84.

[2]上海市统计局.2009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9/node11494/node12335/userobject21ai433762.html.

[3]郭勋凯.浅谈会展与旅游的对接现状与发展对策——以2010年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业的结合为例[J].特区经济, 2007, (10) :179-180.

8.成都会展业在上海举办推介活动 篇八

为进一步加快成都会展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在一线城市展会项目布局中西部过程中抢占先机,2015年2月10日,成都市博览局在上海举办会展推介活动,宣传成都市办展办会环境和会展项目扶持政策,与上海知名会展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座谈交流,促进更多的外来展会项目和机构落户成都。这是2015年成都市博览局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实现会展新作为的重要举措。来自上海的20多家知名会展企业负责人出席活动。

推介会上,成都市博览局局长母涛介绍了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成都会展业新机遇、招展引会扶持政策。成都会展旅游集团展览总公司总经理左玲介绍了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场馆运行和展会服务情况。上海现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定国、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符禹等上海会展企业负责人交流了在成都举办展会的经验和感受,并针对外来展会项目落户成都,在加强与产业部门的对接、吸引更多本地企业和专业观众参与、做好展会政务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母涛局长指出,当前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加快建设,四川天府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聚焦成都、惠及成都。成都作为“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支撑点,将大幅缩短联接世界的时空距离,深刻改写自身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进一步从西部内陆城市转变为向西向南开放的支点城市,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腹地。同时,国内会展业重心不断西移,诸多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正积极在中西部重要城市布局展会项目,这既给成都会展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成都市博览局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各知名展览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国际性、国家级、专业型展会活动,促进更多的展会项目和机构落户成都,提升成都市会展业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届时,成都市博览局将会为来成都发展的展览企业和落户的展会项目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和全方位的政务服务。

9.上海海洋大学排名情况 篇九

上海海洋大学排名-上海海洋大学全国排名

20**年全国排名类型地区地区排名总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影响办学类型星级排名办学层次203农林上海1461.5661.0860.7664.04应用型2星级区域高水平大学年份全国排名所在地区类型总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综合声誉2015年203上海农林61.5660.7661.0864.042014年231上海农林61.84分60.79分63.22分60.16分2013年247上海农林60.43分1.53分0.86分0.26分2012年259上海农林0.82分1.04分0.79分0.15分2011年243上海农林1分1.16分0.86分0.54分2010年236上海农林1.03分0.97分1.04分0.99分

上海海洋大学各专业毕业工资排名

各专业平均月薪排名

排名专业名称类别毕业五年平均月薪1软件工程工学12786元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学7989元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7846元4金融学经济学7582元5英语文学7456元6信息工程工学7433元7能源与动力工程工学7404元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7358元9水产养殖学农学7258元1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学7246元11经济学经济学7196元12会计学管理学6959元13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学6953元14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6559元15日语文学6402元16市场营销管理学6004元17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学5923元18生物技术理学5910元19环境科学工学5805元20生物科学理学5703元21行政管理管理学5525元22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农学5383元23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学5326元

10.上海公有住房租金减免情况 篇十

公有住房租金调整后的减免政策:

1、公有住房月标准租金支出超过上一年家庭月平均收入9%的部分,可申请减免。住房建筑面积超过面积控制标准的,超标增收租金不予减免。

2、享受离休待遇的干部或已故离休干部配偶的住房(按离休干部或已故离休干部配偶本人户口所在地),提租后新增租金全部减免。

3、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特等、一等伤残军人或特等、一等伤残军人配偶的住房,在上一年实付租金的基础上,增租部分全部减免。

4、民政部门确认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在上一年实付租金基础上,增租部分全部减免。

公有住房租金减免操作程序:

1、申请公有住房月标准租金超过上一年家庭月平均收入9%部分减免的,须由承租人持户口簿向住房管理单位提出申请,按户口簿上人员情况出具由职工和所在单位填写的“公有住房租金减免家庭成员年收入单位证明单”,领取“公有住房提租后减免申请审核表”,填妥交街道有关部门审核后,由住房管理单位核定减免金额。

2、申请享受离休待遇的干部或已故离休干部配偶的住房租金减免的,由承租人持户口簿向住房管理单位提出申请,领取“享受离休待遇干部提租减免申请审核表”,填妥交离休干部所在单位老干部管理部门审核后,由住房管理单位核定减免金额。

3、申请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特等、一等伤残军人或特等、一等伤残军人配偶的住房租金减免的,由承租人持户口簿向住房管理单位提出申请,领取“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特等、一等伤残军人租金减免申请审核表”,填妥交区、县民政部门审核后,由住房管理单位核定减免金额。

11.上海会展行业发展情况 篇十一

上海是我国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城市,展会资源最为丰富、最为集中,南京要建设国内外知名的会展强市,就必须加强与上海的联合和交流,吸引上海的展会资源。多年来,南京与上海会展合作不断加深,互动交流不断,不少上海的会展行业协会、展览公司和办展机构负责人来南京考察,商谈展会合作事宜,并在南京成功举办了环保设备展、生物医药展等多个展览和会议,丰富了南京的会展市场,对推动南京会展品质提升,扩大南京会展业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今明两年是南京会展业发展的关键之年,8月16日在南京开幕的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南京会展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青奥会不仅让南京的城市面貌、基础设施有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让南京的国际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南京市政府会展办副主任沈平在推介会上谈到200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会展经济领导小组后,南京会展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十一五”以来,一直以超过20%以上的幅度在增长,会展企业成长迅速、展会规模不断壮大、拉动效应日趋显著,先后荣获国内权威机构评比的各类奖项50多个。如今,南京会展业的发展,特点鲜明、形势利好、潜力巨大、前景喜人。

沈平副主任指出,南京会展业的发展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会展经济效能得到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认可,大力发展我市会展业已成各方共识,推动会展业快速发展氛围越来越浓厚。我们已经有着清晰的目标、科学可行的思路和争优保先的信心,通过南京会展人的不断努力,南京会展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推介会上,南京市政府会展办和台湾贸易中心相关人员还向大家介绍了将于今年9月下旬举办的2014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的筹备情况,该交易会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与台湾贸易中心共同打造的经贸交流平台,旨在推进两岸人员的交流,促进经贸合作深入发展。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从2009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今年举办第六届,是内地与台湾方面开展经贸交流和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

推介结束后,与会嘉宾、办展机构、组展商负责人、媒体记者之间进行了现场交流,整个会场气氛热烈,交流频繁,部分办展机构及组展单位负责人已经明确表示将于近期赴宁参观考察,寻找合作商机。

上一篇:杨宏军演讲稿下一篇:黑暗三分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