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实践心得体会

2024-09-11

地图学实践心得体会(精选13篇)

1.地图学实践心得体会 篇一

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的实验,使我更加了解了ArcMap9.3这一款制图软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和使用了很多以前没有用过的功能。例如,在以前的实验中,并没有使用过采用分区统计图表法来制图,而在本次的专题地图的制作中则使用到了该功能。在本次实验的过程中,最重大的发现则是在ArcMap中对线要素进行剪切、连接等操作。在以前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验过程中,每当需要对线要素进行剪断等操作的时候,都需要将其转换到MAPGIS中进行操作,需要进行多次的数据转换,而且由于使用的MAPGIS的版本较低,并不能很好的进行操作,很影响实验的效率。但是,在本次实验的过程中,却发现可以直接在ArcMap中使用Advanced Editing功能直接进行剪切、连接和捕捉节点等功能,使得制图的过程更加方便。当然,也同时发现了MAPGIS的新功能,比如利用MAPGIS进行拓扑错误检查,可以很方便的发现拓扑错误并进行修改。

此外,在查找和筛选底图的过程中,看到了大量的地图,发现很多规范有趣的地图网站,也算是意外收获。比如本次实验底图的数据来源“天地图•浙江(浙江地图网)”,在我看来,就是比较完善的有关地图的网站,该网站有很多制作精良的地图来描述和体现浙江省的基本情况,如自然地理、人文经济等。在欣赏这些的地图的时候,它们的配色、整体的布局、信息的表达以及看似繁杂但实际清晰的条理给我留下的深刻的映像,感受到地图的化繁为简、精巧细致之美,在自己制图的时候也在一定程度上模仿那种精美的色调搭配及图面分布。其中有一副表示浙江省地势图的专题地图,采用分层设色法,根据不同的等深线来设置海洋的颜色,显得十分的漂亮。但是遗憾的是,由于软件的限制,我最初想要用渐变蓝色的来描绘海洋的想法并没有实现。

其实,在本次实验中,一共有四种软件可以选择,即MAPGIS67、MAPGIS K9、ArcMap9.3和ArcMap10.0,其中MAPGIS67和ArcMap9.3是以前学习使用过的软件,而MAPGIS K9和ArcMap10.0则是前面两种软件的升级版本,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和完美的图形表达方式,比如在ArcMap10.0中可以对象元进行自动跟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矢量化的工作量,而且,在其中还可以对河流进行一种由粗到细的过度显示,都是很吸引我的功能。最初我考虑到实验的时间的限制,并没有采用这两种软件来进行制图,但是反而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矢量化的工作。

由于大三上期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过ArcMap和MAPGIS等制图软件,虽说走了些弯路,浪费了些时间,但是依然是收获居多。通过本次实验,更加熟悉了采用软件制作地图的过程,即分为三步,底图矢量化、地图编辑和地图输出;也接触到一些新的制图软件,了解到一些新的功能,以及地图制图软件的发展走向;同时也了解到一些地理常识,因为每个同学所做的都是不同省市的地图,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相互交流也就大致知道了各省市的大概情况,比如各个省份的大致轮廓。

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此次实验给了大家较自由的发挥空间,虽然主题是确定的,但是无论是资料选择还是最后地图的编辑、色彩的选择、要素的配置以及最后地图的输出都是自己认真一手制作的,所以,最后的作品也往往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成就感,也是比较积极的影响。

2.地图学实践心得体会 篇二

1. 地图学课程是GIS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地图学与GIS关系密切。二者与空间信息相关, 其中, 地图学侧重空间信息的传递, GIS强调信息的编辑和空间分析, 是地图制图的新兴技术手段。作为专业基础课, 地图学具有以下特点:

(1) 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地图符号的设计、制图综合等基本理论是GIS应用的基础。 (2) 地图是GIS的处理的数据和最终成果的表达手段。 (3) 地图制图理论和技术是GIS数据处理的基础。 (4) 应用地图学是GIS进行缓冲区、叠加分析的理论基础。

GIS是地图学的理论、功能、方法在信息时代的进一步延伸。

(1) GIS技术大大提高了地图符号设计、编绘和印刷的效率, 缩短了地图生产的周期。 (2) GIS技术使地图分析功能更加强大。 (3) GIS技术拓宽了地图的研究领域, 使地图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

2. 传统地图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特点

以往地图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 地图的基本特征、作用、类型、构成要素。地图学的学科体系、历史和发展。 (2) 地图坐标系统和地图投影的类型, 各种常见投影的变形性质、应用情况。 (3) 地图符号的分类、功能等基本知识, 构成地图符号视觉变量及其感受效果和图形的感受效果, 根据专业特点, 可适当增加地图符号设计的内容。 (4) 制图综合的一般方法、步骤、影响因素, 根据专业课程群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 可灵活掌握内容深度, 增加相应具体地物制图综合的内容。 (5) 普通地图表示法, 根据业培养目标, 可适当增加专题地图的常用表示方法。 (6) 地图设计与编辑的流程介绍。 (7) 地图分析的概念及各种分析方法。 (8) 地图制图的流程, 传统地图复制与出版技术、流程。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 传统的地图学课程内容更偏重理论, 缺乏实践技能的锻炼, 且体现现代制图技术的内容不多。

3. 地图学课程内容改革的应考虑的因素

(1) 教材内容应体现遥感、计算机等制图新技术, 增加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地图、GIS制图、计算机地图出版系统的相关内容, 保证课程内容的实时更新, 从而全面提高地图学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例如符号设计部分可以引入计算机进行地图符号设计的方法, 制图综合部分可以引入计算机自动制图综合的理论和方法的介绍, 地图设计与编辑部分可以加入数字地图制图和遥感制图的内容。

(2) 课程的安排应兼顾不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群特点。如测绘和专科类GIS专业可适当降低课程内容的深度, 适当增加地图使用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基本教学内容确定后, 结合今后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 来调节各部分的广度和深度。如地图投影部分, 学生以后接触中国地图较多, 可以重点讲授中国常用的地图投影, 如割圆锥投影、斜方位投影、高斯投影。

(3)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运用新技术解决地图学相应问题的能力。如在地图投影部分可增加利用计算机进行地图投影变形计算的知识, 在制图综合部分可找一些实例让学生进行练习。

(4) 在课程中考虑把GIS和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技术手段与地图学课程结合起来, 如地图投影的选择和转换、专题地图制图的方法、符号设计和地图表示法、地图编制、遥感制图等可以作为结合点, 适当增加上机内容或设置课程设计, 将各种制图软件和地图的设计与编绘相结合, 以提高的学生实践能力。

4. 教材的选用

教材选用注意了以下几点:

(1) 作为专业基础课教材, 既要体现内容的全面性和基础性, 又要对重点内容有所侧重; (2) 能反映地图学领域的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 (3) 注重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的衔接; (4) 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

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为例, 该教材还有以下优点:

(1) 在重点内容方面, 传统知识和最新进展相结合。 (2) 书中配有大量的插图, 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每章附有“本章提要”与“复习思考题”,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

除了基本教材外, 在授课过程中, 应该根据授课内容多多参考其他相关教材, 从而对所讲内容有更全面和深刻的把握。

而遇到一些趣味性知识, 还会通过网络查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 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 要将教学内容集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 是教学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郑贵洲, 吴信才.建设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专业的思考[J].测绘通报, 2000.12.P29-31.

[2]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 2000.9.P38-39.

[3]张犁, 林晖, 李斌.互联网时代的地理信息系统[J].测绘学报, 1998.1.P9-15.

3.地图学实践心得体会 篇三

一、提高地图阅读能力的背景

1.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师应重视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学生读图存在的问题。

(1)没有读图意识。在学习过程,学生只需看文字材料,地图一概不看。

(2)不会读图。学生有读图意识,但不会读图,不知道读图中的什么内容。

3.新课程改革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一、提高地图阅读能力的实践

小组合作读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形成和分布图,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位因素。

1.确定分析内容和地图

分析内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要读的图: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形成和分布图。

2.准备

回忆复习农业的区位因素,明确区位因素的分析要点。

3.小组合作读图

要求:看地图说话,尽量将图中包含的信息都读出来,并做好笔记。

读图过程:(10分钟)教师在教室里巡视,接受学生的提问。

4.小组展示读图的结果

(1)关于澳大利亚人口分布情况。小组一:有南回归线,说明在南半球;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看图例,人口密度小,而且澳大利亚面积大,可以得出地广人稀。

小组二: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所以混合农业也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广人稀,可以推断出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小组三:澳大利亚四面环海,所以交通运输便利,有利于小麦和羊毛的出口。

(2)关于小麦—牧羊分布图。小组四:可以直接读出小麦—牧羊带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有河流还可以得出有灌溉水源;有城市堪培拉,于是在国内有销售市场。

小组五:沿海运输便利,产品可以出口,那就有国外市场。

(3)关于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小组六:降水分布上,西部降水少,北部、东部、南部降水多;降水多的地方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小组七:降水由北部、东部、南部向中部和西部减少;东南和西南降水多,有利于小麦的生长,有利于牧羊。

(4)关于澳大利亚气温分布图。小组八:澳大利亚1月平均气温比较高,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5.小组合作归纳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

小组九: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有墨累—达令河作为灌溉水源;有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四面环海,交通便利;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小组十:国家政策支持;有着悠久的历史。

6.学科班长依据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点评同学对地图的阅读和区位因素的归纳情况。

三、反思

1.教师的反思

(1)课前预设小组合作学习,笔者还担心学生不会读,耽误了教学进度。

(2)课中,学生积极讨论,并不断相互提问,将问题深化。例如得出地广人稀的结论,在笔者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但他们居然得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的结论,笔者觉得太小看他们了!

(3)小组展示读图信息很积极,都怕别组抢先了。一组说完,另一组赶快起来补充他们没说到的信息。

(4)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广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超出了笔者的想象;学生的胆量、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到了提高,不仅知道怎样读图,而且知道怎样沿着思路进行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合作过程中得到提高;小组合作意识在增强;学生知道怎样记录重点内容;学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当他们小组答得好,他们就立刻鼓掌……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真正地转变观念,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为主,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4.地图学实践心得体会 篇四

[摘 要]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实践过程。介绍了改革试点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改革的具体做法,总结了改革成果及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大众化教育;工程图学;教学内容;管理模式

在大众化教育的今天,高校人才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那些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性强的学生才会被社会所接受。本校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绝大多数属于在第一线进行设计、制造的实用性人才,为了更好实现学校的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本校机械基础教研室申请立项了“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工程图学课是工科院校中的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解决科学技术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同时也为后续的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所以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此,该项目主要针对“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管理模式的改革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下面介绍本校教学改革的试点情况。

1 教学改革预期目标

(1)以实用性为原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近些年来由于新学科的增加,原有课程的学时普遍压缩。在此情况下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改革,从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本着实用为主的原则,从实用角度出发,删除理论性、抽象性强的一些内容,如线、面相对位置的综合性问题,截交线、相贯线中的一般性问题,投影变换,展开图等。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以适应改革的要求。

(2)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相互联系,尽量减少各环节中内容的重复性,提高教学效率。如对于零件图、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和尺寸标注内容,在制图课程教学中不做重点讲解,而是放到制图测绘课中结合实际测绘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用中学知识,记得扎实,学得有兴趣。

(3)根据当前学生特点,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近些年来因为高校扩招,生师比加大,上课都是大班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空间的距离加大,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越来越大。降低了教师的责任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者,扩招后大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来说不如扩招前,能主动学习的学生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同他们近距离的接触交流,多增加一些人文关怀,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喜欢老师,自然就会喜欢这门课程。制图课内容实践性很强,教师指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大班课显然不利于教师指导。改为小班课,能加大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力度,提高教师的责任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改革管理模式,改2学时为单位上课为4学时连上。制图教学需要讲解和练习相互结合,教学中如果老师连续讲的时间过长,学生不具体实践进行消化吸收,自己做题时还是不知从何做起。如果把该练的都留给学生课后做,学生课余时间较少,对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遇到困难就常常放弃,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4学时连续上,在课内边讲边练,学生趁热打铁,遇到问题可在老师指导和启发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特别是实践训练课,如果按2学时连上,学生做完画图前的准备工作就要占用很长时间,真正要做的内容刚刚开始就要下课了,在课内时间根本出不来做图结果,教师无法在课内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保证不了作业质量,影响教学效果。

2 教学改革运行与实践

2.1 精简教学内容,坚持以实用为主的原则

本课程主要包括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两部分,画法几何介绍投影理论,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是为机械制图打基础。在目前学时较少的情况下这部分内容应保证26学时,保证基本理论,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删除线、面相对位置中的综合性问题,投影变换、度量问题、展开图、截交线和相贯线中的一般位置情况等问题。

对于机械制图部分内容来说,重点放在投影制图、剖视图和断面图上,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尺寸标注,装配图的技术要求、尺寸标注内容,放到制图测绘课中,结合各类零件测绘和装配体测绘讲解。学生在用中学易于掌握、有兴趣。对于迹线内容、零件的工艺性结构、焊接图、锥齿轮、涡轮涡杆、第三角画法等内容,学生可通过已学习的知识,自学掌握。

通过上述处理后的教学内容,既符合制图教学基本要求,重点突出,又能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保证制图教学质量,符合教学改革总体目标。

2.2 强化徒手绘图训练,提高图形表达能力

传统教学中,作图通常要求学生线条粗细分明、用力均匀、图线达到“黑又亮”。当然,这对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很重要。但为此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在当今讲求快速高效的计算机时代,这种做法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徒手作图训练,着重训练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图面的规范性训练,结合计算机绘图教学,便可快速高效的完成。

2.3 把零件图和装配图的部分内容融入制图测绘课中

零件图和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和尺寸标注问题内容琐碎,贴近实际,应用非常灵活。传统教学是从理论到理论泛泛讲一遍,到头来学生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不会用。因此,在理论教学中从读图开始以让同学了解图中的各项内容,认识图中的各种标记标注、符号的含义为主。至于如何应用,放到制图测绘中。结合所要测绘的各种零件,教给学生如何应用技术资料,用类比法确定各项技术参数,并进行正确尺寸标注。讲解不同零件尺寸标注的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

2.4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高校扩招后,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三表学生增多,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大班上课,2学时为单位排课,制图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大班上课不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制图课一般是讲练结合,学生练习时教师必须及时辅导,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讲解、及时解决。

3 结束语

回顾总结改革试点的全过程,我们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正确,效果也较好。试点班学生第一学期平均成绩第一,第二学期画图较多,图面质量普遍公认是最好的。在学校组织的制图比赛中,参赛学生最多,比赛成绩最好,制图实践能力普遍较强。但今后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进一步提高:

①绘图、读图能力;

②创新能力;

③测绘能力。

存在问题:

①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地图学复习要点 篇五

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化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的四大特性:特殊的数学法则、特定的符号系统、特异的地图

概括、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

3.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普通地图又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4.地图要素有: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图边要素。

6.地图学由理论地图学、技术地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大分支学科构成。逐渐扩大,在图上角度无变形,大面积变形较大。26.大圆航线:大圆航线是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27.横轴等积方位投影常用语编制东、西半球地图;正轴等距方位投影

多用于编制南、北半球和南、北极地图。

28.我国的八种基本比例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其中百万分之一地图是等角圆锥投影,其余的均为高斯——克吕格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是一种横轴等角切圆柱投影。

5.地图学的研究内容:地图理论、地图制作与地图应用的技术和方法。29.地图投影判别的步骤:①以经纬网形状确定投影类型;②判定变形

性质;③确定投影形式。

7.地图学的任务是研究地图理论、地图制作和地图使用。8.地图的制作按成图工作流程分为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9.实测成图法分为大地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内业制

图和制版印刷几个过程。

10.编绘成图法的作业过程有:地图设计、地图原图编绘、地图出版准

备、地图制印。

11.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上确定地理要素分布位置和几何精度的数学

基础,包括坐标网、控制点、地图投影、比例尺等数学要素。12.大地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平均海水面穿过大陆和岛屿,形成一

个封闭的曲面,该面上的各点与重力方向成正交,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13.坐标系统:大地坐标系有54北京坐标系、80国家大地坐标系、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有56黄海高程系和85国家高程基准。14.地图比例尺是编制地图时,需要把地球或制图区域按照一定的比率

缩小表示,这种缩小的比率就是地图比例尺。

15.比例尺精度是正常人的视力只能分辨出地图上不小于0.1mm的两

点间的距离。

16.地图投影就是研究将地图椭球体面上的经纬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

则转移到平面上的方法及其变形问题。

17.地图投影的方法有几何透视法和数学解析法两种。18.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长度、角度和面积三方面。

19.等角投影也叫正形投影,投影角度变形为0,变形椭圆是圆而不是

椭圆。

20.等积投影角度变形大,面积变形为0,面积比P=1,a=1/b。21.任意投影角度变形比等积投影小,面积变形比等角投影小。等距投

影是指那些在特定方向上没有长度变形的投影,即a=1或b=1,但并不是这种投影不存在变形。

22.正轴切方位投影:切平面与地轴垂直,经线是以切点为中心的放射

直线,纬线是以切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切点处无变形,其他地方变形随其与到切点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适合于做南北半球的地图。23.正轴切圆柱投影:经线和纬线均是平行线,且经纬线相互垂直;变

形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与经度无关;适合于做赤道附近及两侧沿东西方向延长地区的地图。

24.正轴切圆锥投影:纬线是同心圆弧,经线是放射直线,等变形线是

过切点的纬线;适合于做中纬度地区的地图。

25.墨卡托投影:它属于正轴等角圆柱投影,该投影设想与地轴方向一

致的圆柱与地球相切或相割,将地球面上的经纬网按等角的条件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把圆柱面沿一条母线剪开并展开成平面。经纬网是两组垂直的平行直线,经线间隔相等,纬线间隔由赤道向两极

30.地图投影选择的要求:①经纬网的形状、变形性质能否满足地图内

容、用途的要求;②投影变形小,分布均匀,等变形线与制图轮廓形状相近;③经纬网形状不复杂,便于识别、投影的计算、变换和绘制。

31.地图符号视觉变量六元素:位置P、形状F、色彩H、尺寸S、网纹

T和方向D。

32.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原则有:①形状要图案化;②种类要简化;③

符号要有对比协调性;④符号要有逻辑系统性;⑤图案色彩要有象征性;⑥总体要有艺术性。33.色彩三要素:色相、亮度和纯度。

34.地图概括:也叫地图综合,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对地图内容进行选择和化简,概括和综合的过程。

35.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主要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部分。客观因

素主要有地图用途和主题、比例尺、制图区域的特点、制图资料的质量、地图符号的形式和大小;主观因素是制图者的才能和经验。36.地图概括的方法有:简化、夸张、推理、分类、符号化和归纳。37.图形化简的方法有:删除、夸大、合并、分割和移位。

38.普通地图是均衡地表示地表自然、社会经济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39.普通地图的内容包括数学基础、地理要素和图边要素。40.地貌表示常采用写景法、晕渲法、等高线法和分层设色法。41.交通线:交通线是重要的社会经济要素。它包括陆地交通、水上交

通和管线运输等。普通地图上主要用线状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和注记表示交通线的分布、类型和等级、形状特征、通行状况等。42.地图上的方向包括:三北、三种基本方向线和三种偏角。三北有真

北、磁北和坐标北;三种方位角有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三种偏角有磁偏角、坐标纵线偏角、磁坐偏角。43.地形图的编号及查询见书P149—P155,重点是P154例题。

44.专题地图是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尽地表示制图区内的一种或几种

自然或社会经济要素的地图。其特点是:内容主题化、主体要素特殊化、功能多元化、表达形式多样化、表示内容前瞻化。45.专题地图的构成要素是主体要素和地图要素。主体要素是专题地图

重点和突出表达的内容,是图面主体部分;地图要素是制作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即主体要素是依据地图要素而编制在底图上的。46.面状要素的表示方法:面状要素空间分布的三种形式有①不满制图

区的要素,可用质底法、等值线法和定位图表法表示;②间断呈片状分布要素,可用范围法表示;③离散分布要素。可用点值法、分级比值法、分区统计图表法和三角形图表法表示。

47.地图制图的主要过程:①地图设计,②原图编绘,③印制准备,④

6.战略地图学习心得 篇六

突破性成果=描述战略+衡量战略+管理战略

“如果你不能衡量,那么你就不能管理;如果你不能描述,那么你就不能衡量。”这句话是本书的精髓所在,战略地图从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四个维度非常清晰直观的描述了组织战略,是组织与战略协调一致;平衡计分卡从每个层面量化细分出的指标来衡量战略执行的程度,从而使战略成为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如何管理战略,《战略中心型组织》提出了更全面的方法,这是卡普兰和诺顿的另外一部力作。因此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重新写为:

突破性成果=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战略中心型组织

战略地图使上至制定政策的高层领导,下至基层员工都能够直观清晰的了解组织的战略目标,促成了从上层到基层的良好沟通,使组织全体员工可以为同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平衡计分卡通过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不同的部门和个人,在中层、基层保持纵向、横向协调一致,最终保证战略管理的协调一致。

一、财务层面实现长短期对立力量的战略平衡

财务目标的长短期战略平衡。这是战略地图在财务层面首先要达到的目标。卡普兰和诺顿认为,衡量一个战略是否得到有效执行,要通过长期股东价值来判断,这与传统判断战略执行的标准一致。但是,在战略地图中,强调股东价值的长期性,因此又将股东的价值分解为生产率战略和增长战略。生产率战略考虑的是企业短期财务成果的实现,增长战略则强调企业长期财务成果的实现。

二、客户层面实现差异化的价值主张

在客户层面,卡普兰和诺顿引进了一个新的概念——客户价值主张。平衡计分卡强调,要想使股东满意,必须使客户满意,要使客户满意,必须了解客户的需求。企业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就意味着为客户创造了价值。满意的客户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客户维度的衡量指标以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获利率、市场份额和客户份额为主。这些指标有着明显的因果衔接,客户的满意度是客户保持率的基础,只有客户满意了才有可能实现客户保持率,而客户保持又比客户获得容易得多,保持一个客户比重新获得一个客户更节省成本。客户的保持率受产品品牌形象影响,客户的获得率受产品服务以及企业的客户伙伴关系影响。有了客户保持率才能讨论客户获利率,客户获利率受产品质量、价格因素等影响。依据这三个比率的比重,以及产品或服务的特征(包括价格、质量、可用性、选择、功能),企业可以细分出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客户份额。这一系列指标,都是用来锁定目标客户的,即找出为公司带来增长和赢利的客户。

圣玛丽德卢斯诊所(SMDC)的案例就是对不同客户实行差异化价值主张的典型案例。SMDC的案例中包含多个客户:病人、医生、捐款者。对于病人,基本护理患者需要的是客户亲密度,当他们每次来看病时,他们将不必重复他们的整个病史;对于医生,专业护理患者需要的是卓越临床治疗和领先的技术和专长,对于他们采取产品领先战略;对于捐款者、付款者,他们需要最低成本的服务和创新的医疗保险项目,他们想为他们的员工和客户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对他们采取总成本最低战略。

三、组织价值通过内部层面业务流程创造

高效协调的内部流程创造价值并实现战略。在战略地图中,内部业务流程有四种:运营管理流程、客户管理流程、创新流程、法规与社会流程。

运营管理流程进行生产,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其内容为:确定供应商、获得原材料、将原材料做成产品、向客户分销、提供服务、管理风险。客户管理流程用以提高客户价值,拓展并加深与目标客户的关系,与客户维度接轨。其内容为:选择客户、获得客户、保留客户和培育客户关系。创新流程用以获得新市场和新客户,与学习成长维度接轨。其内容包括:识别新产品和服务机会、管理研发组合、设计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将新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法规与社会流程营造企业的经营环境,担负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其内容包括:环境保护、安全与健康、员工雇佣、社区投资。这些具体的内容,同企业的业务行动相联系。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流程,但战略地图强调说,在选择这些流程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哪些流程是短期内能为的股东和客户创造价值的,哪些流程是长期为股东和客户创造价值的。这就是内部流程的战略选择,也是这个层面最核心的思想。至于说企业最终选定五个或者十个流程,或者下面再细分出更多的流程,则属于企业个性化的东西。

四、学习与成长层面重视无形资产与战略的协调统一

战略地图将学习与成长这个层面从无形资产的角度划分为三大类——“人力资本、信息资本、组织资本”。卡普兰和诺顿强调,无形资产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无形资产要想为企业创造价值,必须和企业选定的关键战略流程进行配合。也就是说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是平衡计分卡里的第三个层面“企业内部流程”。无形资产与内部流程相配合的程度,卡普兰和诺顿称之为无形资产战略准备度,具体又可细分为人力资本准备度、信息资本准备度和组织资本准备度。人力资本、ERP系统、信息化软件等等能不能与内部流程相配合,是无形资产价值能否实现的关键。

根据战略所需,企业制定出自己的战略地图来描述并诠释战略。链接使命与行动的中介就是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的实现与否,全在于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优劣。平衡计分卡确定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而分解出来的层级指标体系,必须和行动方案挂钩才能发挥作用。在整个战略管理框架中,平衡计分卡逐级推行,从公司平衡计分卡推行到个人平衡计分卡,把企业战略层层分解到个人目标,每个员工找出自己的位置,确定在这一战略层级结构中需要他做什么。通过一级一级地分解指标衡量,以推动公司达到战略的预期结果。完整的战略结果是四个维度要达到的效果整合:满意的股东、愉快的客户、高效的流程、士气高昂且训练有素的员工。

7.工程图学系列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篇七

工程制图能力是机械类专业大学生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工程图样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必备工具,是工程界的共同技术语言,如果学生不通晓这门语言,不仅很难学好其他专业知识,更无法胜任以后的工作。工程图学的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然而随着“少学时多内容”的教改趋势,实践性环节被压缩减少,导致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降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不会画图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提高机械类专业大学生的制图能力是目前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1 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工程图学课程是高等院校中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用图形来研究工程与产品的图形信息表达、图形理解和图样的绘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抽象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目前工程图学的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1) 两段式。第一段主要为制图基础和计算机绘图;第二段主要为专业图并向设计方向拓展。2) 融合式。将机械制图、机械零件、机械原理三门课融为一体。3) 模块式。将课程分为投影原理、制图基础、专业图、计算机绘图和工程图学新技术等模块,各模块可连续也可分段进行教学[1]。由于前两种模式对教学组织机构在资源调配上和教师知识结构上要求都很高,所以目前大多院校采用模块式进行,将工程图学分两学期上,采用讲练结合型教学,以课堂面授为主,学生作业练习为辅。但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到学时少、内容多、作业量大,部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跟不上等问题存在,直接影响教和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学生工程制图能力的提高。

另外从工程图学课程结束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其间少有制图的学习与训练,这就势必造成知识链、记忆链的断裂,使得专业知识学习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受到影响。常常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学生对所学的制图内容大多已遗忘,出现高年级反而不会画图的现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图纸中图样表达不清或表达不规范,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2]。

由此可见工程图学的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制图能力非常重要,但工程图学的改革不能是封闭式的自我完善,还必须考虑与图学紧密相关的系列课程的整体性与动态性的改革,从多个时间阶段多方位强化图学实践教学,全面提升机械专业大学生工程制图能力。

2 强化工程图学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

2.1 加强工程图学实践教学

工程图学传统的教材体系中画法几何部份求距离、角度、交线等图解理论占工程图学理论课学时近三分之一,内容偏多、偏细,而且较抽象,学生虽然听了很多课,却不能完全转化成自己的技能。美国大学画法几何内容几乎不单独讲授,投影基本理论及图示法基本上被保留,图解法部分被取消或被大大削弱,但对图学应用非常重视。强调徒手绘图能力的培养,同时重视项目设计,将某一产品设计过程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强调实用性,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详尽、有深度,但教学过程不求面面俱到,有取有舍,相当多的内容由学生在设计绘图过程中钻研[3]。因此在课时不多的情况下需要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作适当调整。画法几何部分适当精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单独辅导,考查比重可以降低。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调整教学体系和内容,压缩画法几何的内容和学时,强化计算机绘图和计算机三维造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

工程图学课程主要是采用二维图形表达图形的三维信息,非常抽象,对大一新生而言,很难在二维与三维之间反复转换,也难将点、线、面与零部件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现场教学法,充分利用电子模型库、实物模型库与视频库等,甚至可以采用玩具拼接、雕刻橡皮泥或萝卜等素材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物模型,辅助空间感的建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工程图学课不仅要完成教学内容授课,还承担着工程实践知识(机器、制造、加工等)的启蒙教育。因此在零件图与装配图章节中,如果能结合一些项目设计、生产实践活动或者视频、零部件的实物模型和展示工程实体的动态拆装过程的动画,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零部件的认知能力,而且能开阔视野,增强专业学习兴趣。

2.2 加强工程应用软件实践教学

随着计算机和图形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工程设计业和制造业已经进入到了三维设计时代,从三维构形开始的设计也更符合人的设计思维逻辑,因此三维设计被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所接受和认可。

目前,参数化三维造型设计软件种类很多,Pro/E,SolidWorks,UG等。各类三维造型软件在三维实体建模、虚拟装配、生成工程图方面对工程图学教学都有很大帮助。将三维几何建模引入工程图学中有两种方式,融合式和分段式。融合式引入是将三维建模的原理、方法和技能融入渗透到工程图学课程中,形成新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分段式引入是设置另外的课程,与原来的工程图学课程一起构成新的课程体系[5]。美国高校工程图学教学目前也多是从三维设计开始,围绕产品设计、制造这一主题,从形体的三维构形和表达出发,向二维视图辐射,突出多种视觉表达方式在设计和加工过程中的综合应用[3]。

纵观近几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大赛,竞赛项目包括尺规绘图、计算机二维绘图以及计算机三维建模三部分,考察学生的工程制图综合能力,因此工程图学系列课程的教学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

目前部分高校由于教学计划或师资等原因还没有开设相应的工程应用软件课程,三维软件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也有部分高校开设时间较晚,注重的是三维软件在结构设计、机构分析、数控加工等方面的功能,导致学生基本实体建模的应用能力不足,在其他一些实践环节如拆装测绘、全国制图大赛等环节中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因此学校需统筹安排一些三维软件用于教学。同时,教师应做到有意识地、立体化地将三维建模等技术应用到工程图学课程教学的诸多环节之中,如创建教学及习题集中用到的模型;制作教学幻灯片中的三维动画;利用软件的三维和二维的联动功能创建零件与装配工程图等,以提高学生学习该软件的兴趣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设计和动手能力[6,7]。此外,三维造型技能的掌握,使学生可以根据视图或自己的想象构造形体,并实时验证思维正确性。促进了学生三维形体和二维图形之间直觉思维的形成,是不可多得的自主学习的好方式。

2.3 加强拆装与测绘实践教学

对工程技术人员而言,测绘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工程实际中经常会应用实物反求技术,将性能测试和实物测绘的结果作为被研究的原始资料。拆装与测绘实践环节是依据机械专业大学生将来的工程设计需要而设计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考察学生的制图能力。

学生在研究测绘对象的结构、原理和功能后,对部件进行系统的拆装、测量和绘图,既有徒手作图,也有尺规制图和计算机绘图,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制图能力。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组织形式、内容要求、拆装对象选择、拆装测量工具是否齐备、评价方法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该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和目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考虑可以在以下方面做些改进,进一步提高该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1) 在零件和部件测绘中下工厂、进车间的制图测绘现场进行现场教学,研究实用工程零部件和工程图样,增加生产实践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零件和部件的认知能力和测绘能力。

2) 在该实践环节前先修三维造型软件,如SolidWorks,Pro/E等,学生可以对测绘的部件进行三维零件建模和虚拟装配,然后生成二维工程图。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方法和理念,培养构型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

3) 分组讨论方案或进行答辩。由于拆装测绘环节是采用小组进行,组员的分工略有不同,如果不进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或进行答辩,势必能者多劳或个别学生只完成自己的任务,对其他任务完全依赖组员,并没有真正地深入了解该部件的结构、功能和整体表达方案。采用分组讨论和答辩的方式可以督促小组成员全方位的参与,同时让其他组成员也参与到讨论中,互相学习,充分发挥该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3 建立课外竞赛激励机制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1854年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学习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亦能自学不辍。他的理论完全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发展过程。竞赛激励式教学正是快乐教育思想的体现。工程图学课程非常适合采用竞赛激励机制进行辅助教学,课程内容不仅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和创造性,还具有广泛的实用性。陈亮等通过对比教学试验,采用竞赛激励机制可以显著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体成绩良好,收获较大。在采用竞赛激励制度辅助教学的班级中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参与各类制图竞赛和绘图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兴趣非常浓厚[8]。

工程图学竞赛的形式可以多样,如徒手绘图、尺规制图、CAD绘图、CAD抄画工程图,三维建模等,另外还可以选拔学生参加全国制图大赛或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等,通过一系列的课外赛事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意识。但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全力协作,很好地解决经费问题、命题问题和阅卷问题等。

4 结语

提高机械专业大学生工程制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实现。教学管理部门需系统制定工程图学系列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保证知识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组织编写实践教材,同时需为实践环节提供各种资源保障。教师是理论与实践的实施者,需精心组织,积极导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思考、积极动手,自主学习。此外结合竞赛激励机制组织一些制图课外竞赛活动,将会进一步强化工程图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实践,全面提升机械专业大学生工程制图能力。

参考文献

[1]童秉枢,田凌,冯涓.10年来我国工程图学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认识与成果[J].工程图学学报,2008,29(4):1-5.

[2]陈忠.从毕业设计看制图课教学与改革[J].科技教育创新,2009,(17):205-206.

[3]冯涓.美国高校工程图学教育特色分析[J].工程图学学报,2008,(3):139-144.

[4]张梅琳.工程图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4):473-476.

[5]童秉枢,易素君,徐晓慧.工程图学中引入三维几何建模的情况综述与思考[J].工程图学学报,2005,(4):130-135.

[6]刘梅英.Pro/E在创建工程图学虚拟模型库中的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8,37(1):132-133.

[7]王小玲,陈书剑.大学生图形大赛给予《工程图学》教学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76.

8.地图学实践心得体会 篇八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图学》课程在采矿专业卓越班的教学体会,提出了该课程适应“卓越计划”下的教学体系,即以传统的工程图学内容为主线,突出学生主体性,构建多元应用型教学方法。注重课堂理论教学中的实践性引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与运用能力,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工程型人才,弥补传统教学之缺憾。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图学;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H319.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由教育部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把我校列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之一。其核心是对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程图学》课程是我校建设的一门精品课,不仅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也是非工程类学生建立工程意识、培养空间思维想象能力的工程素质课程。学习《工程图学》课程意在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及造型设计的创造能力。该课程实践性和综合性极强,传统古板、单一的说教教学体系是很难培养出众多的卓越工程师的[1] 。2012年,我校最先在采矿专业成立了采矿卓越班。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形成一套较为完善、适合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其他院校图学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采矿卓越班《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突出应用性,强调实践性,注意针对性,增强适应性为主。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改革。

1.按照教学内容设置有序地增加工程实践背景知识。由于《工程图学》课程安排在大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缺乏工程背景知识,对实际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导致学习兴趣不浓,求知欲不强。为此,在课程中增加工程认知实验。

2.精简有关内容,以适用为度。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经常用的内容为重点,删除理论性、抽象性强的一些实际应用较少的内容。如:精减点、线、面的投影、投影变换,压缩截交线、相贯线等内容。

3.加大读图训练,提高读图能力。对于采矿专业的学生来说,读图能力重于绘图能力,因而加大读图训练。采用兴趣引导;互换元素训练、即物-图-物、轴测图;对比工程图样与工程实景等方法进行训练。提升空间思维和形象思维,从而提高读图能力。

4.强化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联系。根据采矿专业特点组织教学内容,制定授课计划。采矿工程图包括采掘工程平面图、井底车场、采区及工作面布置图、采煤工艺图、巷道断面施工图和通風立体示意图等。结合专业内容有针对性的重点讲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自编教材,适应采矿专业课程教学

教材在内容和体系上要新颖,符合认识规律,图文并茂,易学易用。针对每章内容,都有章前实例、章前导读、案例设置、章后应用、小思考等部分组成。另外,实用性强。根据专业特点引入相关工程实践案例,这些案例具有知识性、典型性、真实性、启发性等特点,拓宽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热情。

三、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由于是单班上课,以前多班上课时不容易采用的讨论式、导读式等互动的教学手段都可以方便使用。利用分组教学,设计“开放”的题型,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创设“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如表1所示的利用布置徒手绘图作业的形式,通过不同产品的测绘、设计,训练学生的徒手绘草图、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让学生建立设计之后根据草图形成二维图形或三维模型的理念[2],同时感受到应用知识的乐趣。

四、改革考核制度,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我校传统的《工程图学》课程采用5:5的形式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即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卷面成绩((50%)的考核方式,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并且是所有的开课班级在同一时间,采用统一的试卷进行考核,这种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片面,实践环节欠缺。基于这种情况,对采矿卓越班的《工程图学》课程考试进行了改革。为了突出学习的过程性,加强了实践环节的考核,将整个考核体系细化为2:2:3:3,即总成绩=平时成绩(20%)+单元测验(20%)+技能训练(30%)+卷面考核(30%)。考核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学习态度和习题作业;单元测验是结合课程分成四部分的阶段考核;技能训练是指结合课程的每部分进行的独立练习。包括基本线型和基本技能、轴测投影、组合体、机件表达方法、标准件、零件图、装配图的训练;综合考核实行“自主命题、自我测试、自行评价”的 模式。由学生自行命题,然后自己给出答案,写出命题心得,同时要进行口头答辩。使考试与学习过程溶为一体,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五、结束语

图样被喻为“工程界共同的技术语言”[3],因此,《工程图学》课程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中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培养目标,紧跟学科发展,结合社会需求,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出一批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熊平原,朱立学,袁晓征.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研究[J] .科技信息,2011(23).

[2]王爱芳 樊秀芹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工程制图”教学新模式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4(3).

9.测量与地图学实习报告 篇九

指导教师:貟疆

薛亮 班级:地科3班 学号:41209134 姓名:白应丽

实习时间:2013年4月7日—2013年4月12日 撰写报告日期:

一、实习区域背景概述

此次实习,我们去了长安大学测量学院、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测绘工程分公司、煤航制印以及到临潼骊山野外实习。

二、实习目标与任务

1、骊山周边地形野外判读。掌握地图定位和站立点定位的基本方法。

2、华清池、骊山线路考察。掌握GPS数据采集基本方法,完成沿线各主要地形特征点地理坐标数据的采集;完成航空像片野外实地对比熟悉,结合影像数据对比临潼城区的城市化扩张。

3、临潼城区线路考察。绘制指定考察路线的地形剖面图。

三、实习内容

长安大学

进入长安大学,首先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校园文化,每一个校园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实习过程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看了正在修建的模拟滑坡,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下它的原理和作用。然后又看了没被完全拆完的滑坡与正在修建的平面实验。何为滑坡实验?

就是自弄一个斜坡,在其上面加负载物(沙袋),直到斜坡发生滑坡为止,测出沙袋的总质量,这就是达到破坏的最大承载力。何为平面实验?

平面实验就是在地上安装许多石柱,每个石柱上安一个千斤顶,再在其上面放平板,通过改变千斤顶使板之间发生断裂,来模拟地裂缝,进而有助于地铁的修建。

顺便看了区域地面沉降对地铁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的设备,老师讲了它的构造及实验原理。接下来看了几个实验室,并参观了博物馆。

西安煤航

上午 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测绘工程分公司

首先工作人员带领我们看了一下他们公司取得的成就。主要在数字测量、高效能航空SAR遥感应用系统等方面。其自主研发的SAR地形测绘制图软件SAR-MAS满足了用SAR软件进行3D产品生产的需求。车载GPS公路测量系统实现的基本功能:定位、测量、定性、成果、查询、浏览。

然后工作人员讲解了测绘的流程:定坐标——定航摄仪——定路线——获审批证——航飞——控制测量——空间加密——采集——调绘——编辑——代码入库---用户。

接着介绍了他们自己的e鸟巡检仪的制作背景、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下午 煤航制印

10.地图学实践心得体会 篇十

高等院校不同专业地图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通过地图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本科院校不同专业地图学教学中,普遍存在教材版本使用单一、不同专业侧重点不突出,甚至是千篇 一律的现象.作者认为不同专业的地图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教学内容入手,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作 者:张宏敏 倪红梅 ZHANG Hong-min NI Hong-mei 作者单位:河南城建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44刊 名:河南城建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PINGDINGS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18(4)分类号:P28关键词:教学改革 地图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1.地图学实践心得体会 篇十一

1 教学改革预期目标

(1) 以实用性为原则,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近些年来由于新学科的增加, 原有课程的学时普遍压缩。在此情况下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改革, 从教学内容的处理上, 本着实用为主的原则, 从实用角度出发, 删除理论性、抽象性强的一些内容, 如线、面相对位置的综合性问题, 截交线、相贯线中的一般性问题, 投影变换, 展开图等。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以适应改革的要求。

(2)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相互联系, 尽量减少各环节中内容的重复性, 提高教学效率。如对于零件图、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和尺寸标注内容, 在制图课程教学中不做重点讲解, 而是放到制图测绘课中结合实际测绘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用中学知识, 记得扎实, 学得有兴趣。

(3) 根据当前学生特点, 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近些年来因为高校扩招生师比加大上课都是大班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空间的距离加大, 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越来越大。降低了教师的责任心,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者, 扩招后大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来说不如扩招前, 能主动学习的学生不多。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同他们近距离的接触交流, 多增加一些人文关怀, 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喜欢老师, 自然就会喜欢这门课程。制图课内容实践性很强, 教师指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大班课显然不利于教师指导。改为小班课, 能加大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力度, 提高教师的责任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改革管理模式, 改2学时为单位上课为4学时连上。制图教学需要讲解和练习相互结合, 教学中如果老师连续讲的时间过长, 学生不具体实践进行消化吸收, 自己做题时还是不知从何做起。如果把该练的都留给学生课后做, 学生课余时间较少, 对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遇到困难就常常放弃, 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4学时连续上, 在课内边讲边练, 学生趁热打铁, 遇到问题可在老师指导和启发下, 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特别是实践训练课, 如果按2学时连上, 学生做完画图前的准备工作就要占用很长时间, 真正要做的内容刚刚开始就要下课了, 在课内时间根本出不来做图结果, 教师无法在课内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不能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保证不了作业质量, 影响教学效果。

2 教学改革运行与实践

2.1 精简教学内容, 坚持以实用为主的原则

本课程主要包括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两部分, 画法几何介绍投影理论, 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是为机械制图打基础。在目前学时较少的情况下这部分内容应保证26学时, 保证基本理论, 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删除线、面相对位置中的综合性问题, 投影变换、度量问题、展开图截交线和相贯线中的一般位置情况等问题

对于机械制图部分内容来说, 重点放在投影制图、剖视图和断面图上, 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尺寸标注, 装配图的技术要求、尺寸标注内容, 放到制图测绘课中, 结合各类零件测绘和装配体测绘讲解。学生在用中学易于掌握、有兴趣。对于迹线内容、零件的工艺性结构、焊接图、锥齿轮、涡轮涡杆、第三角画法等内容, 学生可通过已学习的知识, 自学掌握。

通过上述处理后的教学内容, 既符合制图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突出, 又能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保证制图教学质量, 符合教学改革总体目标。

2.2 强化徒手绘图训练, 提高图形表达能力

传统教学中, 作图通常要求学生线条粗细分明、用力均匀、图线达到“黑又亮”。当然, 这对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很重要。但为此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 在当今讲求快速高效的计算机时代, 这种做法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徒手作图训练, 着重训练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图面的规范性训练, 结合计算机绘图教学, 便可快速高效的完成。

2.3 把零件图和装配图的部分内容融入制图测绘课中

零件图和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和尺寸标注问题内容琐碎, 贴近实际, 应用非常灵活。传统教学是从理论到理论泛泛讲一遍, 到头来学生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不会用。因此, 在理论教学中从读图开始以让同学了解图中的各项内容, 认识图中的各种标记标注、符号的含义为主。至于如何应用放到制图测绘中结合所要测绘的各种零件教给学生如何应用技术资料, 用类比法确定各项技术参数, 并进行正确尺寸标注。讲解不同零件尺寸标注的规律, 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非常感兴趣。

2.4 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高校扩招后, 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 三表学生增多, 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大班上课, 2学时为单位排课, 制图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大班上课不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制图课一般是讲练结合, 学生练习时教师必须及时辅导, 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讲解、及时解决。

3 结束语

回顾总结改革试点的全过程, 我们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正确, 效果也较好。试点班学生第一学期平均成绩第一, 第二学期画图较多, 图面质量普遍公认是最好的。在学校组织的制图比赛中, 参赛学生最多, 比赛成绩最好, 制图实践能力普遍较强。但今后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进一步提高: (1) 绘图、读图能力; (2) 创新能力; (3) 测绘能力。

存在问题: (1) 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学校应加大对改革的支持力度, 增加制图专用教室的数量, 改善硬件条件。

摘要: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大众化教育背景下, 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实践过程。介绍了改革试点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改革的具体做法, 总结了改革成果及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2.地图学实践心得体会 篇十二

工程图学是一门以图形为研究对象,用图样来表达设计思维的学科。图样作为构思、设计与制造工程中工程信息的载体,准确地表达了工程对象的形状、尺寸、材料和技术要求,制造者通过图样来了解设计要求,通过图样进行科学技术交流,故图样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在工厂企业中如果不会看图、读图,那就等于人没有了空气和水。整个机械制造行业中,企业的管理人员,设计部门的设计师,工厂、车间的工艺师,生产工人,检验人员,产品销售人员,设备维修人员,等等,都必须学会看图读图。学好读图绘图也是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基础。

传统的工程图学的教学很多还秉承前苏联“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工程教育与实际工作脱节,工程教育中缺少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经验和认识”。另外,图学课程需要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刚接触该课程的同学来说觉得抽象,难以理解,通过三维CAD的介入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实现工程制图学习中“平面—空间—平面”这一思维过程的转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图学意识”。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三维CAD及工程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三维CAD造型在工程图学教学中的融合

(一)三维建模与组合体的融合

工程图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读图是看平面的二维工程图去想象三维立体,绘图是由三维立体绘制相应的二维工程图。这是一个二维和三维空间转化的过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由二维工程图想象立体图较为困难,所以在组合体的教学中,穿插三维建模教学,帮助学生实现空间想象。组合体构形的方法有叠加、挖切、求交三种集合运算方法和拉伸、旋转两种动平面轨迹运算方法,这些运算方法都可以直接在三维软件中动态演示。例如下面的组合体,如图1所示,图学中讲解的理论知识为利用组合体形体分析法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个形体,确定形体之间的组合形式和相对位置去想象立体,这个过程可以利用三维建模软件直观显示出来,三维建模的过程是先构造右侧立体,如图1(b)所示,由水平面的草图通过拉伸形成右侧立体,然后画底部立体草图,拉伸形成地板立体,如图1(c)所示,最后画出V面三角形草图,拉伸形成三角肋板,如图1(d)所示,整个组合体建模完成,通过立体的建模过程,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二维—三维—二维”的转变过程,快速掌握空间思维方式。

(二)组合体尺寸标注

图形只能表达组合体的形状,各形体的真实大小及其相对位置,必须由尺寸来确定。尺寸标注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大一的学生没有工程概念,还没开始学习专业知识,教师上课若是只讲解尺寸标注的若干规定,那么学生无法完全理解这些规定,标注尺寸时似懂非懂,出现很多错误。形体分析法是保证尺寸标注完整的基本方法,即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个形体,逐个标注定形、定位尺寸,最后标注总体尺寸,完成整个标注。这一过程完全可以借助三维软件建模过程来实现,建模的过程即是将分解的形体组合起来的过程,例如图1中的组合体,由建模过程很显然我们可以将组合体分解为三块,如图2所示,分块逐一标注定形、定位尺寸,这样学生理解起来简单易懂。

(三)直观感知装配关系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的装配功能,给学生演示典型的机械装配,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整个装配过程,了解各零件相互之间的装配关系。

如图3所示,选择齿轮泵作为装配体讲解,齿轮泵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工作原理易于理解,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将齿轮泵的整个装配过程演示给学生,各个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可直观的看到,同时通过三维建模软件,直接由齿轮泵的装配图生成工程图,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三维到二维的转变,这一过程对于理解如何绘制装配体的工程图有很大的益处,所学知识不再抽象难懂,学生通过课堂上直接观看,很容易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对于学习三维软件的兴趣大大提高,为以后的三维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图学课程与工程实际的融合

工程图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往的教学过程,过多的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生画出的图纸并不能真正用于实际加工,只能纸上谈兵,学生很难实现理论到工程实践的转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的工程实例教学,从工程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特别是对于零件图、装配图的内容,与实际工厂加工紧密相关,学生由于刚进大学,没有任何工程概念,对于这部分内容觉得抽象,不好理解。在课堂教学之前,组织学生去学校的实习基地参观,现场观察各种零件的具体加工方法,使学生对机械零件加工有一个直观的认知,便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工程实际讲解相关知识,例如:以齿轮泵案例来讲,泵结构简单,易于理解,我们对应的有齿轮泵的模型,从标准件内容开始,到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图读图,以一个实际的工程实例来实现一系列的教学。对于标准件中的螺栓、螺钉、螺柱等,先让学生观察分解模型,从拆解的零件中观察螺纹紧固件的实际连接形式,再针对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即对螺纹紧固件有了感性的认知。对于常用件齿轮的教学,同样可以利用齿轮泵中的齿轮,直观展示给学生看齿轮的具体构造,两个外啮合的齿轮是如何工作的,怎样实现泵的吸油、压油过程,再到后面泵体的零件图绘制,装配图绘制,学生通过具体实物感知,加上教师对工程知识的不断融入,学生所学的不再是课本上孤立的知识,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也能明确所学知识的具体工程应用。

四、结论

在工程图学的教学中,通过融入三维CAD建模,加上多媒体设计,与现有的教学有效融合,解决了学生由二维工程图到三维立体思维这一想象难题,通过三维构形设计过程,培养了空间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学习热情得以提高。实践证明,学生的考试成绩较之以往平均分有所提高,在“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图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学生的实践绘图能力有所提高,教学效果较之以前也有所提高。

摘要:针对目前工程图学课程,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弱、理论知识抽象难懂的问题,将三维建模融合到图学课程的教学中,将三维建模的构形设计理念与立体的构形过程结合起来,直观展示二维到三维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空间思维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工程实例,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

关键词:工程设计,三维CAD,工程图学

参考文献

[1]徐云杰,张雪芬,钱孟波,范兴铎.机械类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47-48.

[2]马巧英,吉晓梅.工程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管理开发,2013,(1):163-166.

13.地图学野外实习报告 篇十三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1、目的

地形图是野外地理调查的重要工具,掌握地形图的野外应用,对地理工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根本上说,地形图野外应用是一种技能,并且只有通过野外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在野外实习过程中,通过读图、用图和填图的实践,不但可以巩固和扩大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地形图知识,并且还可以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地形图野外应用的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地理野外工作,地理考察时使用地形图打下一定的基础。并通过野外实习的具体行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作风。

2、要求

根据野外实习计划,实习的时间为1-2天,在实习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在理解地图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次实习,掌握地形图的识图、用图和填图的基本方法,并达到有较熟练的技能和技巧,要求每组填绘一张地形利用现状图和野外实习小结。

二、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地形图

每小组领一份1∶1万比例尺《松茂》地形图。

2、使用仪器与工具

罗盘、直尺、橡皮、图板、三角板、铅笔、望眼镜、高度计、GPS、胶布、图钉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步骤

1、识图

1)熟读地形图上各类地物符号

2)通过实习观察,通过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了解制图综合的特点。

3)在实习区内,熟悉地形的六种基本形态。(植被、地貌、水文、人文、居民、交通)

2、地图与实地对照

(1)标定地图

①利用指北针标定:利用指北针标定地图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方法是在磁北方向线(磁子午线、PPˊ连线)上标定,在地图的南、北内图廓线上,各绘有的一个小圆圈“⊕”,并分别以磁南(P)磁北(Pˊ)表示,有的地图Pˊ在北图廓外的分度尺上,这两点的连线,就是本图幅的方向线。标定时,使指北针直尺边切于磁北方向线,准星朝向地图的上方,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对准指标,地图即以标定。

②利用直长地物标定:利用直长地物(如直长的的铁路、公路的路段、河渠)标定地图,应先在地图上找到这段地物,对照两侧地形,使地形与实地的关系位置概略相符,再转动地图,使图上直长地物符号与实习直长地物的方向一致,地图即以标定。

③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先确定站立点在地图上的位置,再选定远方一个实地和图上都有的明显物形点(如山顶,独立物等),将直尺边切于图上的站立点和该地形点上,转动地图,通过直尺边照准实地的明显地形点,地图即以标定。(2)对照地形

对照地形的原则,先特殊后一般,先大后小、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综合对照。在山地和丘陵地对照时,可先对照大而明显的山顶、山脊、谷地,然后再顺着山脊、谷地的方向,根据方向、距离、高程、形状及关系位置对照山顶、鞍部、山背、山谷的地形细部。

在平原地区对照时,可先对照主要的道路、居民地和突出的独立物,再根据关系位置逐点分片进行对照。

实习时,首先确定对照图上地貌和观察实地地貌的范围。然后读出图上实地地貌形态的数量,再和实地进行对照。最后由教师抽查学生阅读地形图和实地观察地貌的效果。

3、用图(按地图徒步行进)(1)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实习地使用地图,在标定地图方位以后,为实地进行实地对照,应先确定自己的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由于情况不同,采用方法也不同。

A.利用明显地形点确定

当站立点在明显的地形点上或其附近时,在图上找出该地形点的相应位置,则该位置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B.直尺交绘法确定

当站立点位于直长地物上时,首先利用直长地物标定地图的方向,然后在直长地物的两侧选择一个图上和实地都有的明显地物,以图上该明显地物为轴心,将直尺边靠在图上明显地物的轴心上并瞄准实地相应的明显地物,再沿直尺变向后划方向线,该方向线与图上直长地物的交点在图上的位置; C.利用后方交绘法确定 当站立点在不位于明显地物时,可利用后方交绘法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其方法是先用罗盘标定好地图的方向,然后在远处选择两个图上和实地都有的明显地物(两个实地明显地物的夹角应≥30°和≤150°),以图上两明显地物为轴心,分别将直尺边靠在图上两明显地物的轴心上并瞄准实地相应的明显地物,再沿直尺变向后划方向线,两方向线在图上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2)路线行进读图前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组织)

① 选择并确定行进经路线:根据规定的任务要求和地形的情况,选择好行进的路线并标绘出来;

② 确定方位物:沿行进路线细致地研究地物,在岔路口和特殊的地方确定出明显方位物,并进行编号注记;

③ 测量激距离:利用曲线计,在图上量出各段和全程路线的实地距离。

④ 熟记地图:主要是熟记沿途经过的村镇、河流、桥梁、岔路口、高地和各个方位物的数量、顺序、名称、关系位置和地形特征。力求做到胸中有图,未到先知;

(3)进行时的要领

① 在出发点上,标定地图的方位,对照地形明确行进的方位。

② 行进中,要随时对照地形,做到人在实地走,心在图中移。在转折点、岔路口、居民点进出口,以及复杂地形出有怀疑时,应仔细对照,找出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以保持正确的行进方向。

③ 如果走错路线,应沉着回忆所走过的方位、距离和地形特征,进行实地对照,确定出站点在地图上的位置,然后插到行进路线上继续前进。当走错的距离较短时,也可返回原路,重新前进。

4、填图

(1)在地图上标绘地形特征点

为了准确地将欲标绘的地形特征点标绘在地形图上,必须掌握在地形图上标绘目标的方法。标绘时,先在地形图上定出目标点的位置,在汇出相应的符号。

①利用准确地形点标绘。当目标在明显地形点附近时,根据目标位于明显地形点方位、距离等,按其关系位置即可标绘在图上。

②利用极坐标法(光线法),当目标附近无明显的地形点时,根据目标位于明显地形点标绘。其步骤是:

A.准确标定地图; B.确定图上站立点;

C.将直尺边切于图上站立点,向实地目标瞄准画方向线;

D.目测站立点至目标的实地距离,并依比例尺缩绘在方向线上,定出目标的位置,绘出相应的符号。

③利用前方交绘法标绘。当目标较远,不易目测距离时,可在两个站立点上用前方交绘法标绘,其步骤是:

A.根据交会线的交角大于30°、小于150°的原则,在实地选两个站立点。B.在第一点上标定地图,确定该点在图上的位置,用直尺切于该点,向实地目标瞄准,并沿尺边向前画方向线。

C.在第二点上,用与第一点上相同的方法也画出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目标的图上位置,绘出相应的符号即可。

(2)填图的方法步骤

①、将1∶1万比例尺地形图贴在图板上。

②、在地形图上确定填图的范围,并进行实地踏勘,在踏勘时,确定站立点的位置和数目,并绘在草图上。站立点的数目随填图内容多少而定。

③、在站立点上,运用标绘地形点的各种方法,标定目标点的位置,根据各目标的位置加绘符号;如标绘面状轮廓的转折点的位置,勾绘轮廓图形,加绘符号。

(3)精度要求

各地形特征点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方法原则测出,严禁主观猜想,随意标定。

(4)成果

如1∶1万比例尺《松茂》地形图

四、土地利用现状图填图内容及分类

1.耕地

1.1水浇地 1.2旱地 1.3菜地 2.园地

2.1果园 3.林地

3.1森林 3.2灌木林 3.3疏林地 3.4未成造林地

4.5.6.7.3.5苗圃 草地

4.1天然草场 4.2人工草地 4.3未利用草地 城乡居民地用地 5.1城镇

5.2农村居民用地 工矿用地

6.1厂矿用地 其他工矿用地

五、实习路线与站点

1、实习路线

华泰旅游度假中心——省体育水上运动基地东南小坡——华泰旅游度假中心东北公路拐弯处——养鸡场(原豆腐厂)——大松子园——黑板冲大桥

2、观测站点

观测站点一:华泰旅游度假中心附近

我们观测的第一个位置在松茂水库大坝的旁边上,位于大坝的东南侧,大坝旁边的建筑已有所改动,原有的一堵墙由于修公路的缘故已拆了一部分。我们站在水库的堤坝旁,地势和缓,但在公路另一旁,地势突然变陡 观测内容:

A.目的物方位的测量利用罗盘定所在地周围的明显地物的方向: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此次实习我们首先是用罗盘测定水库旁边的水文台的方向,是W245°即北偏西15°.B.利用罗盘确定两个地图和实地都有的明显标志物的方向,然后利用建立坐标的方法来确定我们所在地在图上的位置,即是利用已知明显地物来确定所在地。

观测点二:省体育水上运动基地东南小坡

在该位置上我们的目的有两个:

A.通过地形图与实地地物的对照,先对照大而明显的山顶、山脊、谷地,然后再顺着 4 山脊、谷地的方向,根据方向、距离、高程及关系位置对照山顶,鞍部、山背、山谷等地形细部。理论联系实际,更加加深对等高线的特点的总结及其当地的地形的认知。通过观察和对地形图的识别知我们所在地的东北边的小山等高线破碎出,通过实地观察知这是一个冲沟,等高线凸出的地方是山的山脊,且大多数山脊地区的等高线稀疏,等高线凹进地方是山的山谷,在大多数山脊的两边等高线都很密集。B.利用后方交绘法确定站立点,通过理论知识学习,认识到在野外工作中确定自己所在地在图上的位置是很重要的,通过对站立点的确立可以使已知地物与地图上的相应地物相对应,并很好地找到实地的地物的变化,一边很好的填图。利用后方交绘法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的具体步骤如下: a)先通过罗盘确定地图的真北方向;

b)确定观测点在图上的位置,用直尺切于该点;

c)向实地目标(中国移动塔)瞄准,并沿尺边向前画方向线。利用相同方法绘出黑板冲大桥桥墩与观测点之间的方向线。

d)两条方向线交汇的点就是我们观测的准确位置;

e)用罗盘进一步确定,测量出两个物体在我们观测点的方位(中国移动塔的方位是292°,黑板冲大桥桥墩的方位是332°)。

观测站点三:大松子园村

松茂水库位于学城的的东北方向,它的地理位置是东经102°50′40″,北纬24°50′00″。大松子园村位于松茂水库的北部,公路穿插村子而过,村民的楼房及大部分的建筑物沿着公路的主干道呈条带状分布。村子旁边分布着蔬菜地,村子里还种有柿子树。公路为一般的两车道,沿着水库堤坝呈东北--西南的走向,为村民的出入带来了方便。在地图上原有的民居主要分布在北部,现在在村子的南部也有分布,有继续延伸的趋势。村民的房子主要为一层到三层的楼房,不难看出村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

在村子观看我们走过的路线,发现周围的植被并不茂盛,而且乔木类型主要为华山松和圣诞树,还有少量的滇油杉、水杉等。在地势低的地方主要种着蔬菜,尤其是水库干涸的部位,村民已将其改为蔬菜地。在菜地旁,稀稀拉拉的种着几棵柿子树(柿子属柿科,高大落叶乔木)。我们实习季节是在冬季,降雨稀少,水库里的水源补给不足,水量储备少。水库里水的面积已不能达到原来水库的最大面积的三分之一。观测站点四:黑板冲大桥旁的小山丘上

这是我们实习的最后的一个站点。由于建设公路,使得小山丘与原来山体分隔开。山丘上的植被主要是草本植物及很少的乔木幼苗,由于季节已进入冬天,草本植物大部分都开始枯萎。山丘旁边到水库堤坝边上地势相对陡。从山丘东侧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实习过程的路线,从华泰旅游度假中心东北公路拐弯处、养鸡场(原豆腐厂)以及大松子园,我们环绕小山丘走了一圈。在山丘与原来山体相连的一侧,我们看到了山丘从顶到底部的土壤层分布,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在底部的母岩,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覆盖着一层风化物。

六、实习总结

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看图,寻找标志性物体,还懂得了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我们掌握地形图的野外应用;通过读图、用图和填图的实践,巩固和扩大加深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地形图知识,并且还加深我们对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地理之间的联系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地形图野外应用的技能。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地形图的识图、用图和填图的基本方法,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编绘地图,培养我们应用地图的技能和技巧。

参考文献

(1)宁小莉,关于《地图学》实习教学的思考 【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刘其舒,试论地貌的基本形态【J】,铁路航测,1991(03)

上一篇: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下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