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各项要求

2024-07-18

安全生产标准各项要求(13篇)

1.安全生产标准各项要求 篇一

党课讲稿范文:如何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做好各项安全工作”的重要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对扎实做好各项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提出明确要求,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各项安全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当前,一些领域的风险点多,影响面广,且相互叠加,传导机制复杂。如果应对不当,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干扰和冲击。

(一)安全生产工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要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努力推动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各生产单位要强化安全生产第一意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等重大战略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方面。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指出,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四)维护社会稳定方面。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切实落实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解析国家安全领域各项安全工作类型

(一)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领域中侧重民生安全的一部分

1.公共安全包括公安部门主管的安全,也包括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安全生产领域、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安全领域。公共安全风险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狭义公共安全风险,主要指安全生产风险;二是广义公共安全风险,除了安全生产风险,还包括自然灾害风险、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社会安全风险等;三是最广义的公共安全风险,除了上述公共安全风险,还包括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市场调控等社会生活领域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以最广义的公共安全风险为目标,探讨防范化解之道。

2.公共安全风险的本质是指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种安全也是公众共同拥有的安全。对公共安全本质的把握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系统、辩证思维看待公共安全。总体上,公共安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重要的民生领域的安全。具体来看,公共安全涉及以下三个维度:一是安全价值维度,公共安全既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也包括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二是安全形态维度,公共安全有传统公共安全,如一般的四大类突发事件问题,也有非传统公共安全,如新型的网络安全事件、跨境安全事件问题。三是安全空间维度,公共安全有内部安全,即国内的公共安全;也有外部安全,如外国公众和中国海外公众利益安全。

3.重大公共安全风险一般说来,是指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风险。这里涉及对“重大”的测度。对各类公共安全风险等级的判定要综合考虑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危害,将风险在风险矩阵图中分为低级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和最高风险四级。因此,所谓重大风险应该主要是指较高和最高级风险。这些风险发生概率不低,发生后损失重大、影响重大,直至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4.讨论重大公共安全风险,还需要澄清“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这两个比喻性的流行语及其与公共安全风险的关联。“黑天鹅”事件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负面事件。“灰犀牛”事件指的是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重大负面事件。准确地说,“灰犀牛”事件的风险是在风险矩阵图中处于发生概率高、危害大的高风险;而“黑天鹅”事件的风险则是在前期风险识别阶段很难被估计到的风险,因此也就无从对其进行风险分析,也难以在一般的风险矩阵图上找到它。因此,就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安全风险而言,“灰犀牛”事件可以通过常规的风险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来防范和化解;而对于“黑天鹅”事件则一方面需要提升常规机制的精确度和灵敏度,另一方面则需要从战略高度更好地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注重铲除重大风险的根源与土壤。

(二)突发公共事件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突发公共事件安全是指对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的管理。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三)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在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根本任务、基本原则等方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为新时代践行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指明了方向。

三、针对不同安全生产类型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一)建立重特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的预警系统

重特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的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确定风险预警的指标,对其中的主要因素进行检测;二是对风险预警信息进行管理,对其进行管理能够提前对人员进行转移,继而降低自然风险造成的损失;三是对预警技术进行管理,预警技术管理的关键点就是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1.加强重特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的规避工作。当重特大自然灾害来临时,只有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够将影响降到最低。实施重特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规避工作的过程中,要将该工作落到实处,并将每个工作流程进行不断完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此外,当重特大自然风险发生时,政府要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大多数社会风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灾害,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报和管理。一是要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建立完善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二是要提高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救援效率,避免错过救援的最佳时机;三是要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给予有效的管理,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将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2.优化重特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的治理环境。重特大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的治理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激励以及自然风险规避的宣传两方面内容。在建立社会激励制度的过程中,要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自然灾害风险救援,提高社会公民的参与度。同时,在此过程中要协调救援人员之间的利益,最终达到有序救援的目的。此外,要对自然社会风险进行宣传,一方面,要对相关部门进行宣传,包括学校以及企业等;另一方面,要扩大宣传范围,面向整个社会进行宣传,通过建立安全平台的方式,或者利用当代的多媒体技术等,对全社会人员展开有效的宣传。

(二)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要切实加强对设备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加强对材料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加强对制度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1.建立健全安全责任落实制度。各相关单位部门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之下,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内部各级层单位、各职能部门、各生产岗位和全体施工人员在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担。

2.加强内部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最终进行落实的是人,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并予以认真落实到位,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将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岗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到位。

3.加强安全生产监督考核。配备专职人员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立标准化安全管理队伍,并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作业制度,建立标准化安全作业规程。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的安全作业操作制度和规程,包括一般性作业制度、专项性作业制度和特种作业安全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遵守安全规定情况进行监督,落实标准化安全操作制度。

(三)从政治层面、战略层面和操作层面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领域风险

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领域风险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要从多方面加强保障。

1.在政治层面,党的领导是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安全风险的根本保证。一是要树立政治意识,明确任务和使命。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精力和心思用在防风险、保稳定上,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强化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以高超的思想理论水平把握大势。二是要提高领导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强化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错误思潮、模糊认识、不良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要提高风险处置能力,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转换通道,防止非公共性风险扩大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演变为政治风险”。三是要明确职责和责任。要把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安全风险与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有机结合。具体来看,要全面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公共安全的责任。近年来,相关制度规范日益完善,比如,2018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等。这些制度规范明确了有关党政部门和党政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的具体责任,必须严格加以落实。四是要发挥广大党员作用。要广泛教育和动员广大党员在公共安全事务中勇于担当,随时随地发挥先锋模范带头示范作用。所有党员都应当以对党的事业、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对于重大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要想在前面、干在前面,在党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在战略层面,要从方向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高度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提升落到实处。一是要制定和实施国家公共安全战略。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安全发展理念,制定国家总体公共安全战略规划。战略规划要把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作为发展保驾护航的关键支撑要素,把自然与生态、生产与技术、卫生与食品、治安与网络等领域的安全风险防范统筹考虑,把公共安全内置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努力规避人为的风险、新兴的风险和非传统的风险。二是要全面深化公共安全领域的改革。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框架下,完善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加强各级政府的部门协调、上下协调,不断完善国家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注重发动社会力量,加强政府与全社会的协同,完善培育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参与机制,不断提升国家整体公共安全能力。三是要加强公共安全法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修订完善各主要下位法律。在完善各项相关法律制度基础上,辅之以相应的各级政府规章,推动形成体系较为完善的公共安全法治体系。四是要着力提升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支持和引导公共安全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帮助其提高专业化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为其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要扎实做好提升公众安全能力的工作。

3.在操作层面,要针对各种可能的公共安全风险和具体突发事件,以有力的措施加以防范化解,努力避免风险转变为事件,减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重大公共安全风险排查机制。要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前端处理。要坚持问题导向,把重大公共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落到实处。在风险研判机制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定期风险隐患排查机制。要运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依靠专业力量和人民群众,确保那些可以发现的重大公共安全风险隐患全排查、不遗漏。在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健全重大决策事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其他相关的重大风险评估的制度。对于任何重大决策,都要着眼于政治安全、经济稳定、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来评估其风险。此外,还要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公共安全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着力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二是要为化解和应对重大公共安全风险和事件做好准备。应急准备的任务就是要“打好有准备之战”。要着重构建基层安全网络体系,即“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实现城乡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网格化、一体化”。要切实提升应急救援与应急保障能力。各级政府要狠抓应急队伍与救援装备能力提升,优化应急专业力量结构和区域分布结构;要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结构、提升快速调运配送效率,健全应急资源共享和应急征用补偿机制;要提升应急信息发布和传播能力;要夯实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提高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挖掘应急产业市场潜力。三是要做好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善后处置。对于突发事件应对,“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领导干部必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强化救早、救小,及时掌握灾情信息,早研判、早行动,快速响应、科学施救,整合各方力量,组织引导群众,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要抓好善后处置工作,因势利导、化危为机。既要抓好原因调查和问题查处,给人民以满意的交代;也要抓好问题整改,举一反三,使有关责任主体受到教育,推动查找和化解相关的风险。

四、扎实抓好各项安全工作还需注意几个问题

(一)警惕安全生产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过去几年,发生的一些惨痛的生产事故背后,是制度办法低效甚至无法执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有效落实,安全监管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酿成的苦果。具体表现在:一是以口号替代重视。在落实上级精神和工作部署时,热衷于用口号来展示工作落实。这些口号往往“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使群众产生心理疲惫和抵触。二是以标语替代宣贯。标语和牌板一味求多,相互抄袭、内容雷同,口号式、传递式、共享式的标语或牌板内容看似高大上,但缺乏实质内容,没有起到宣传鼓动的作用。三是以经验替代制度。拿来主义盛行,没有将国家、行业和上级出台的法律规范、操作规程、制度要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的好经验、好做法相融合,并细化分解制定出好的办法和措施。四是以签字替代培训。为了完成培训任务,只关心签字记录,不注重培训效果。以文件替代整改。上级部门对下级缺乏有效业务指导,经常发个文件了事。五是以会议替代落实。在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时,往往以“落实会议”代替“落实精神”。一方面,会议过多过滥,影响正常安全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出了会场不到现场”,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六是以外行替代内行。面对繁重的安全监管任务,经常有临时抽调非专业人员滥竽充数凑合检查的情况发生。到了现场走马观花,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也提不出合理的检查建议。七是以汇报替代检查。上级检查“不到现场到会场”,下级单位投其所好,把力气都用在了会场布置和汇报材料撰写上。用虚虚实实的数据堆砌安全成绩,虚化、淡化甚至回避问题和隐患。八是以台账替代现场。考核好不好,台账说了算。基层把时间、精力用在了收集、整理台账上。上级检查考核时摆出来,导致虚假台账层出不穷,掩盖了基层问题。九是以罚款替代追责。上级监管部门和检查人员只注重检查,隐患整改措施的跟踪、落实和验证没了下文。处罚之后,下级以文件落实文件,敷衍了事,造成问题依旧;事故过后,一地鸡毛。

(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坚持底线思维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底线思维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科学方法。底线思维强调“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把功夫下在平时,把精力倾注在基层,随时做好出事、出大事的思想准备、工作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要着眼最严峻最复杂局面,深入研究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动态演化规律,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突发事件防范及应急能力建设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应急准备,牢牢把握主动权。

(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增强意识形态安全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的各种威胁,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其中,文化安全占有重要地位,而文化安全的核心就在于意识形态安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维护国家指导思想的安全,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须维护人民政治信仰的安全,保护民众精神健康发展免受资本主义错误观念的毒害;必须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安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维护民族精神的安全,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四)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守住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逐渐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中要善于利用网络舆论,不断创新网络宣传方式,积极传播正能量。要遵循网络传播规律,重点把握时、度、效的统一。

1.要强调网络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时效性。适应网络舆论传播迅捷的特点,必须先人一步、先声夺人,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第一时间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回应网民关切,主动有效进行网上引导。”要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分寸和尺度。既要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主导权,也要尊重和支持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保证舆论引导适度而不过度。要巩固网络舆论引导的效果、效益。网络舆论引导要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为重要使命,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2.齐抓共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意识形态建设作为一项社会实践,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需要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建筑师”来总体规划、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一是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度和政治辨别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站定立场,在政治原则问题上敢于发声、敢于斗争,起到“领头羊”和“主心骨”的作用。二是要构建大宣传格局,充分挖掘各个部门、各条战线的能量和作用,紧密结合意识形态工作与其他领域的各项工作,共同形成强大合力。其中,宣传思想部门作为承担重要责任和使命的“一线部门”,务必守土有责、尽职尽责。党报党刊等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要坚定政治方向,坚守党性原则,弘扬主旋律,巩固党和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为国家建设大局服务。同时,各大高校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也要积极配合各级党委开展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其他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也必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既做业务专家,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配合好各级党委和宣传部门的工作,共同捍卫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2.安全生产标准各项要求 篇二

《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 (GB 12350-2009) 已于2009年9月30日发布, 并于2010年8月1日起实施, 正式替代2000版。该标准适用于连续额定功率不超过1 100 W的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换向器电动机。

此次标准更新前后相差近10年, 变化较大, 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原标准章节进行了重组重编, 引用了《小功率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 5171) 中相关的安全要求, 并形成了新的标准章节;二是增加了新的安全要求, 如铭牌和说明书的内容, 内部布线引出线的最低耐热温度,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对污染等级、附加绝缘、加强绝缘的考虑, 发热试验时电机负载及温升试验后限值的确定, 电气强度和绝缘电阻的试验方法和限值, 电磁兼容特性, 单相异步电机的最大最小扭矩、堵转转矩、匝间绝缘试验等。

小功率电动机广泛应用于电动工具、家用电器、玩具等产品中, 标准的更新影响的产品较多, 对于相关行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安全生产标准各项要求 篇三

坚持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考虑。党员干部应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只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职责、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才能真正地搞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做好群众工作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时努力,而是要通过所有党员干部长期不懈的努力,抓住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全力予以解决。党员干部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实际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把梳理问题、查摆问题、整改问题作为推进群众工作的有效行动,真正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逐人落实责任,逐个加以整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最集中的顽症问题。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真正化解矛盾,而不是积蓄和激化矛盾。我们要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因为没有群众满意,领导的满意就是空的。坚持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考虑,把群众评价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党员干部思考问题和制定决策的依据。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唯一标准。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就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要真正将民意、民情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必须始终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无论是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还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作出其他有关决策,都要广泛、全面、真实地听取群众意见,并将结果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只要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就坚决不做、不出、不行、不施。群众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服务群众,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而要认识清楚,就要走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坚持以群众幸福为根本追求。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近年来,幸福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那么“幸福感”究竟是什么?幸福感就是人们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等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的心理体验,是人们对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满意程度的主观感觉,是人们衡量自己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部署行政体制改革时,首先强调的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继续清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不合时宜的行政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为先的思想观念,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落脚点。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改革,努力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社会管理型”政府转变,由“行政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一是强化公共政策制定,把社会问题、社会形势和社会政策效果分析作为各级政府工作一项重要的、日常性的内容,建立相应的决策与规划制订、政策执行与落实、监督与信息反馈等制度,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人,关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是执政为民的根本落脚点。二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扎实推进“富民工程”。调查结果表明,收入对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特别是低收入者与中、高收入者之间幸福感差距明显。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收入水平,增加可分配收入总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三是着眼于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基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联动机制;加大政府分配政策的调节力度,调节过高收入、坚决打击非法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切实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定期调整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四是靠实施富民工程实现人民群众创收增收,鼓励劳动者通过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通过自主创业、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收入。

4.前旗三中年终检查各项要求 篇四

1、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本组教研活动计划,明确各项教研活动内容,并把任务落实到每位老师,各项活动都要有计划和活动记录,要求各教研组老师全员参加。

(集体备课、组内课讲和评、集体业务学习、教学研究、课题设立和实施等,都需要相关的活动过程记录)

2、每位教师必须写教案(旧教案、新皮旧瓤等一律按没写记载)

3、听课节数:20节每学期。(必须标明日期、课节等内容,有伪造的按没听记载)

4、业务学习每周一次,共20次。(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

5、作业:语文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篇,小作文每两周一次

数学原则上每课一次,一周不少于四次

英语一周不少于三次

物理化学每周不少于两次

政史地生每周不少于一次

6、常规工作:

1)及时补齐个人业务档案,装载到教师个人业务档案盒里(计划、优秀案例、教学反思、论文、总结、培训等相关内容)

2)及时完成“五个一”任务(一万字读书笔记、一篇教学论文、一节教学案例、一个教学心得体会、一个学生成长记录)

3)班主任要在教室内张贴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活动安排表、早晚自习安排表。

7、各科室负责人整理好各自的档案,有不明白的地方与相应的分管主任协商处理。

科右前旗中小学教学工作管理方案已经上传到三中共享里,请老师们查看并执行

5.安全生产标准各项要求 篇五

一、网上申请

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及冶金等工贸企业首先登陆国家安监总局网站,在线办事栏目下的对应行业的企业标准化系统,进行网上填报申请。二.文本资料 2.1申请书一式两份

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办[2014]49号要求,填写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附件1),企业在提交申请书时,应附以下文件资料:

◇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未实施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行业不需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名单 ◇企业平面布置图 ◇重大危险源清单

◇到期复审企业需提供已获标准化等级证书复印件 2.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文件一份 3.光盘一张

建三个文件夹3.1申请资料(申请书及附件,WORD格式)3.2系统文件(WORD格式)

3.3扫描件(企业证照原件、申请书中签字盖章页进行扫描)

注:目前请按以上要求报送安全生产标准化申请材料,申报要求如有变化将及时通知,请关注自治区安监局网站及QQ群。

6.安全生产标准各项要求 篇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以下简称《国办通知》)精神,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国务院安委会在《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中提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务院通知》和《国办通知》精神,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制定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和制度规范。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科学管理,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技术操作和防范技能,杜绝“三违”。加大安全投入,提高专业技术装备水平,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改进现场作业条件。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各行业(领域)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能力明显增强。

7.安全生产标准各项要求 篇七

SAC/TC100经组织专家认真研究20051908-T-312草案稿后决定将该标准草案的题目、结构等均进行修订,标准内容重新设计。现征集对该国家标准草案的题目、结构、内容等的意见或建议,同时欢迎相关单位报名参加编制工作。

秘书处联系人:张跃

电话:13311578370, 010-88513505

传真:010-80115555转738469

地址:北京2808信箱51分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首都体育馆南路1号)

网址:www.tc100.org.cn

8.安全生产标准各项要求 篇八

一、准备工作

1、搭设前施工员应按脚手架搭拆方案的要求,对架子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中构造要求,决定脚手架步距等等,具体部署搭设步骤。

3、材料准备:对进场的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网等进行检查验收。3.1 搭设脚手架全部采用ф48mm,壁厚3.5mm的钢管,悬挑型钢采用16#工字钢,其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3.2 脚手架钢管的尺寸、横向水平杆最大长度2.2m,其它杆最大长度为6.5 m,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小于25KG。

3.3 钢管表面平直光滑,无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剌、压痕和深的划痕。

3.4 钢管上严禁打孔,钢管在便用前先涂刷防锈漆。

3.5 扣件材质必须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规定。

3.5.1 新扣件具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按现行国家规定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规定抽样检测。对不合格品禁止使用。

3.5.1 旧扣件使用前,先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拴进行更换处理。

3.5.1 新、旧扣件均进行防锈处理。

3.6 脚手片用毛竹脚手片或木板,无发霉、腐蚀。3.7 密目式安全网必须有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产品。

4、搭设场地准备:根据脚手架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与坚实平整,不积水,砼硬化。经验收合格后,按方案的要求放线定位。

4.1脚手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根据脚手架搭设高度,原土或回填土必须事先进行夯实(地基能承受0.8kg/c㎡的压力),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J202)做好脚手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要求,后用C20砼浇筑厚度不小于10cm硬化,2m平面沿杆基础周边位置,基础和能承受上澡结构荷载。

4.2脚手架底面标高高于自然地坪50mm。

4.3立杆基础外侧设置截面20cm×20cm的排水沟。

5、架子工应持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佩安全带、必须穿鞋,严禁穿塑料底鞋,皮鞋等硬底易滑的鞋子登高作业。操作工具及小零件要放在工具袋内,扎紧衣袖口,领口以及裤腿口,以防钩挂发生危险。

二、脚手架设计尺寸

1、脚手架底步距为2m,其余每步为1.8m.2、立杆纵距为1.5m,横距为1.2m.3、踢脚杆、防护杆从第二步起设置分别为0.3m和平共处2m,顶排防护栏不少于二道,高度分别为0.9m、1.3m.4、剪刀撑设置为间距为9m(6跨)一排剪刀撑。

5、连墙杆件设置为竖向每层、水平向为四跨。

三、斜道搭设标准 上下人行通道可附着在建筑物设置,也可附着在脚手架外侧设置,但搭设通道的杆件必须独立设置。架高6m以下宜采用一字型斜道,架高6m以上宜采用之字型斜道。

斜道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行斜道宽度不应小于1m,坡度宜采用1:3(高:长);

2、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宽度不小于斜道宽度。

3、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必须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高度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50mm。

4、脚手板必须按脚手架的宽度满铺,板与板之间靠紧,脚手板横铺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500mm。

5、人行斜道的脚手板上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采用20~30mm。

6、入口处门洞高不小于1.8米,门洞两侧须挂设安全警示标志牌,斜道必须设置密目网。

四、纵向、横向水平杆、脚手板、防护栏杆、踢脚杆

1、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接头设置相互错开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2、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并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小于100mm.3、纵向水平杆的各节点处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

4、横向水平杆的各个节点处必须设置并采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5、脚手片必须垂直于墙面横向铺设,满铺到位,不留空位。四角用18铁丝双股并联绑扎,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要求绑扎牢固,交接处平整,无空头板。

6、脚手片底层满铺,中间每隔三层,操作层的上下层顶层都必须满铺。

7、脚手片外侧自第二步起必须设1.2m高同材质的防护栏和30cm高处的踢脚杆。

五、立杆

1、每根立杆垂直稳放在垫板上。

2、脚手架里立杆距离墙体净距为20cm,大于20cm处的须铺设站人脚手片,并设置平稳牢固。

3、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底座上不大于200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伸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小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小于500mm.4、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5、立杆接长除顶层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用 ①、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均须符合下列规定:立杆上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相互错开,不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②、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小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六、连墙件

1、连墙件数量的设置,坚向间距为每层,横向间距为4跨。

2、连墙件的布置;

①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②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③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④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连墙杆,连墙件的垂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2步)、⑤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可采用Φ12钢筋预埋或砼中,钢筋与钢管焊接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

七、门洞

脚手架门洞宜采用上升斜杆,平行弦杆桁结构形式,钭杆与地面的倾角a应在45°~60°之间。门洞桁架的形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

1、当步距(h)小于纵距(La)时,应采用A型。

2、当步距(h)大于纵距(La)时,应采用B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1 h=1.8m时,纵距不应大于1.5m; 2.2 h=2m时,纵距不应大于1.2m。

八、剪刀撑、安全网

1、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6根(小于9m)。

2、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3、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差上连接设置剪刀撑。

4、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两根撑杆须交错布置,同立杆的交错相同。

5、剪刀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6、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中间宜每隔6跨设置一道。

7、脚手架外侧必须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应用18#铅丝张持严密。

九、避雷装置

1、脚手架顶部高于2m,四角设置(长度大于35m,应中间设几根)避雷针。

2、用16mm2黄绿双色铜芯线作引下线,途中用磁瓶,导线绑扎。

3、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三根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作电气连接,垂直接地体应采用5×50角钢、Φ48钢管或Φ22圆钢,长度2.2m,不得采用螺纹钢,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十、拆除方案及要求

1、外架拆除前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对架子工程进行全面检查与签证确认,建筑物施工完毕,且不需要使用时,脚手架方可拆除。

2、拆除脚手架应设置警戒,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禁止非操作人员通行和地面施工人员能行,并有专人负责警戒。

3、长立杆、斜杆的拆除应由二人配合进行,不宜单独作业,下班时应检查是否牢固,必要时应加设临时固定支撑,防止意外。

4、拆除外架前应将通道口上的存留材料杂物清除,按自上而下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顺序。

5、拆除顺序为:安全网→踢脚杆→防护栏杆→剪刀撑→脚手片→搁栅杆→连墙杆→大横杆→小横杆→立杆,自上而下拆除,一步一清,不得采用踏步式拆除,不准上、下同时作业。

6、如遇强风、雨、雪等气候,不能进行外架拆除。

7、拆卸的钢管与扣件应分类堆放,严禁高空抛掷。

8、吊下的钢管与扣件运到地面时应及时按品种规格堆放整齐。

十一、安全质量要求

1、扣件式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一般顺序是:里立杆→外立杆→小横杆→大横杆→扫地杆→脚手片→防护栏杆和踢脚杆→连墙杆→安全网

2、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保证搭设过程中和稳定性。

3、脚手架搭设中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难经纠正,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按规定校步距、纵距、横距、立杆的垂直度。

4、竖立杆时应由两人配合操作。大、小横杆与立杆连接时,也必须两人配合。

5、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或雪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搭设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注意防滑,并采取防滑措施。

6、非操作层脚手架上严禁堆放材料,且必须保持清洁,操作层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能集中,不能超高,堆放要稳固,每平方米的堆放不得超过300kg,工作完成后及时清除干净。

7、脚手架搭设后由施工企业组织分段验收(一般不超过3步架),办理验收手续。验收表中应写明验收的部位,内容量化,验收人员履行验收签字手续。验收不合格和,应在整改完毕后重新填写验收表。脚手架验收合格并挂合格牌后方可使用。

0 | 评论

2010-9-22 21:24 睡莲方程式 | 四级

我印象是凡下面过人的通道均不小于1.9米

0 | 评论

2010-9-25 18:41 ccj12345 | 六级

十一、安全质量要求

1、扣件式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一般顺序是:里立杆→外立杆→小横杆→大横杆→扫地杆→脚手片→防护栏杆和踢脚杆→连墙杆→安全网

2、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保证搭设过程中和稳定性。

3、脚手架搭设中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难经纠正,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按规定校步距、纵距、横距、立杆的垂直度。

4、竖立杆时应由两人配合操作。大、小横杆与立杆连接时,也必须两人配合。

5、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或雪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搭设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注意防滑,并采取防滑措施。

6、非操作层脚手架上严禁堆放材料,且必须保持清洁,操作层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能集中,不能超高,堆放要稳固,每平方米的堆放不得超过300kg,工作完成后及时清除干净。

7、脚手架搭设后由施工企业组织分段验收(一般不超过3步架),办理验收手续。验收表中应写明验收的部位,内容量化,验收人员履行验收签字手续。验收不合格和,应在整改完毕后重新填写验收表。脚手架验收合格并挂合格牌后方可使用。

9.安全生产标准各项要求 篇九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要说明,附总流程图(方块图);改造项目附改造前总流程图或上一实际总流程图(方块图)。

(二)建设项目施工完成情况。

(三)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的规模、工艺流程简要说明及建设情况。

(四)生产、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品种和设计能力

(五)原料、燃料、动力供应及产品流向。

二、总体试车方案的编制依据和原则

三、试车的指导思想和应达到的标准

四、试车应具备的条件

五、试车的组织与指挥系统

(一)试车组织机构与指挥。

(二)技术顾问组和开车队。

(三)试车保运体系。

六、试车方案与进度

(一)单机试车、联动试车和化工投料试车方案简介。

1、单机试车方案(包括各设备的单机试车方案)

2、联动试车方案

3、化工投料试车方案(包括常规停车和紧急停车方案)

(二)试车进度及其安排原则、化工投料与产出合格产品的时间。

(三)试车程序、主要控制点、化工装置考核与试生产时间安排。

(四)试车统筹进度关联图。

七、试生产(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对策及应急预案。

八、建设项目周边环境与建设项目安全试生产(使用)相互影响的确认情况。

九、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十、人力资源配置情况

十一、物料平衡

(一)化工投料试车的负荷。

(二)主要原料消耗计划指标与设计值(或合同保证值)的对比。

(三)物料平衡表:

1、主要产品产量汇总表。

2、主要原料消耗指标表。

3、化工投料试车运行状态表。

4、经济技术指标。

5、主要物料投入产出图。

十二、燃料、动力平衡

(一)燃料、水、电、汽、风、氮气等的平衡。

(二)附表:

1、燃料平衡表。

2、用电计划表。

3、热负荷表。

4、蒸汽用量平衡表。

5、用水平衡表。

6、氮气平衡表。

7、其它。

十三、安全、职业卫生及消防

(一)试车组织和指挥系统中安全、消防、职业卫生和应急救援机构、人员和职责。

(二)基础工作:

1、依法进行安全评价及设立安全审查、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审查、职业病危害评价、防火设计审查等情况。

2、设计审查、重大设计变更、“三查四定”情况。

3、安全设施、消防和职业卫生设施和装备等配备情况。

4、有关安全、消防、职业卫生方面的管理制度、安全技术规程、事故应急预案等制订和完善情况。

5、人员在安全、消防、职业卫生方面培训考核情况。

6、对重大危险源、重要试车环节和难点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三)按照规范要求采取的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四)试生产方案报安监部门的备案情况。

十四、环境保护

(一)环保检测及“三废”处理。

(二)“三废”处理的措施、方法及标准。

(三)“三废”排放及处理一览表。

十五、试车的难点及对策

试车程序、倒开车、化工投料、化工装置负荷、物料平衡等方面的难点分析及相应的对策。

十六、试车成本测算

试车成本测算是对新建、改建、扩建化工装置在试车期间的会计核算,时间段为化工装置开始试车至产出合格产品。

(一)试车成本测算的方法、结果及分析,所需资金总量和分配表。

(二)减少试车成本的措施。

十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0.安全生产标准各项要求 篇十

作者简介:

王洪丽, 女, 研究生学历, 硕士,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师, 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参与过多项社会管理类项目研究, 长期从事社会管理和标准化咨询和培训, 操作经验丰富, 作风严谨务实, 注重实效。研究领域涉及企业管理、标准化、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 在《工会论坛》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 主编教材3部, 曾赴澳大利亚进行访问和交流, 对多家企事业单位职工进行过咨询培训服务。

“一人住院, 全家受累”, 这种经历不少人都有切身的体会。一旦患病需要住院, 短则三五天, 病重的需要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在全国范围内, 医院护士的严重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大多数医院为非营利性医院, 但是其遵循的还是企业运作模式, 这使得医院管理者不得不考虑人力成本的问题。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规定, 综合医院病房的床位与护士比例不得小于1:0.4, 而卫生部的调查显示, 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为1:0.33, 最低仅为1:0.26, 在这种前提下, 许多护士只能应付日常工作, 而对患者的起居则无暇顾及。患者住院, 家属陪护是多年来医院和患者都认可的事实, 但就目前社会模式来看, 大多数住院患者的家属要上班, 很难抽出时间来进行陪护, 医院陪护这一行业的出现, 为家属解决了后顾之忧, 也对医院护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护理的认识及重视也日益加深, 家中有病人, 很多时候是“心有余, 而力不足”, 对医院陪护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某市专业陪护机构的市场调查显示, 医院陪护市场陪护人员缺口较大。尤其是每年进入冬季, 住院病人增多, 陪护人员市场缺口就达1 500余人。平日病人住院, 也存在300人~500人的陪护缺口。一方面是陪护人员难找, 另一方面广为患者诟病的是, 许多陪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俗话说“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医院陪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医院陪护工作的复杂和琐碎, 要求陪护人员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这对医院陪护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标准背景

医院陪护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减少了病人家属的后顾之忧, 同时他们的存在使得医学护理人员能够从患者的临床护理和生活护理中解脱出来, 客观上也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 使其能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 了解患者的需求, 能更及时地给予治疗和护理,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陪护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医院陪护人员绝大多数是农村或城市闲散劳动力, 调查显示, 护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初中以下占58.8%。未经过专业技能培训, 陪护服务质量较差;未经正规培训的陪护人员不了解医院有关规章制度, 个别纪律性差, 不遵守病房的规章制度, 干扰了医院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增加了病房管理的难度。

2. 缺乏医务知识和护理技能

医院陪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 医院陪护人员多数对病人的具体病情和背景了解不够, 没有经过正规的医务知识培训, 缺乏健康、安全方面的常识, 在护理方面不够专业, 缺乏必备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没有消毒隔离的概念, 有时会造成病人病情加重, 增加了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同时医院陪护人员为患者家属雇请, 与医院并无直接的经济和法律关系, 一旦产生纠纷, 医方、患方和陪护人员的责任难以分清。

3.医院陪护市场不规范

一方面, 医院陪护人员多由家政服务公司组织起来培训并管理, 各家政服务公司的水平参差不齐, 很多家政服务公司的管理并不严格。同时通过调查中发现, 许多家政服务公司只是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 并未与陪护人员建立规范的用工关系。造成陪护人员流动性大, 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 陪护市场服务没有统一标准, 收费也没统一标准, 甚至出现漫天要价的现象。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 如何规范医院护理工作, 促进陪护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减少陪护服务纠纷, 成为政府在社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 政府除了加强对医院陪护服务行业的管理工作,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外, 部分省市颁布了相关的地方标准, 尝试用标准化手段, 引导家政服务公司对陪护人员采取统一领导, 统一管理制度, 督促陪护人员和患者双方签订陪护服务合同, 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并实行服务质量监控, 化解医院陪护管理难题,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标准内容解读

GB/T 28917-2012《医院陪护服务基本要求》标准包含医院陪护服务的定义、服务人员的任职资格、服务内容、星级服务员的评定要求、服务管理等, 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标准明确了医院陪护服务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结果等具体要求, 建立医院陪护人员的上岗及培训机制, 明确陪护人员应具有的职业道德、服务礼仪、技能、知识和经验。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是本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规范服务质量的最起码要求。标准中既规定了医院陪护服务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基本条件, 也对不同级别的服务人员提出了具体的任职资格、技能要求。

标准实施中需要说明的几点地方:

(1) 针对目前家政服务公司大多为中介机构的具体情况, 该标准有意将家政服务机构的硬件设施做了模糊处理, 没有对家政服务机构的硬件设施做更具体的要求, 以便适应于行业的发展现状;

(2) 标准对医院陪护服务内容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从而有助于消费者明确医院陪护与医疗护理的区别;

(3) 由于医院陪护服务的特殊性, 标准对安全与应急、环境保护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4) 医院陪护服务对象既包括病人本身, 也包括病人家庭及家庭成员, 因此, 标准对医院陪护服务过程做出了明确规定, 并专门要求医院陪护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要针对不同的情况, 提前策划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

标准实施的意义

GB/T 28917-2012《医院陪护服务基本要求》标准的发布实施, 对医院陪护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提高顾客满意度

标准详细列出了服务的内容和质量要求, 将使服务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 消费者明白消费, 同时也为消费者监督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标准的发布实施将对维护消费者、服务人员、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起到积极的作用。

2. 促进政府进行有效监管

通过标准的实施, 有助于提高各地政府对医院陪护行业的重视程度, 对家政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方法以及服务质量管理进行规范, 为政府部门实施有效监管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3. 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规范医院陪护行业发展

标准中的条款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市场的准入条件, 标准的出台, 将极大的规范从事医院陪护服务的家政服务公司, 促使其提高家政服务水平和质量, 从而规范医院陪护服务市场, 引导服务企业进入良性竞争, 形成家政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制度环境。

医院陪护服务是一个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行业, 只有通过标准化, 加强行业知识技能培训, 才能提升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医院陪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才能规范医院陪护服务行业的发展。

《医院陪护服务基本要求》标准的出台, 将是医院陪护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标志着我国医院陪护业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11.安全生产标准各项要求 篇十一

为了及时准确地识别、获取、更新适用于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所涉及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确保本公司遵守和符合这些要求,特制定本制度。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活动、产品和服务所涉及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及获取的控制。职责

3.1安全消防环保科是本制度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获取和更新,并检查监督本程序的执行情况。

3.2各职能部门负责识别、获取、更新与本部门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及时将识别、获取、更新的信息传递给安全消防环保科。

3.3各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学习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贯彻执行。工作程序

4.1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范围

安全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国家、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颁布的安全法律法规、规范、条例、规章制度等;其他要求包括产业要求、非法规性指南、集团公司的规定等。

4.2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途径

4.2.1安全消防环保科应定期对法律法规及其条款的适用性进行评审。4.2.2生产科与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联系,了解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变化情况,获取相关信息。

4.2.3安全环保科与上级安监部门联系,了解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变化情况,获取相关信息。

4.2.4安全消防环保科与认证咨询机构联系,了解相关运行体系标准情况,获取相关信息。

4.2.5各部门可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公共出版物、行业协会、行政部门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4.3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识别、评价及更新。

4.3.1各职能部门获取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后,应依据本公司实际情况来判定这些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将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相关条 款汇编成册,并将其中的适用条款号摘录出来,填写《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登记表》一式两份,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存档一份,另一份连同其中的适用条款交安全消防环保科,安全消防环保科对上报表格进行评审,汇总出本公司《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4.3.2当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各职能部门应重新识别、评价和获取最新版本,并及时更新本部门《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登记表》及相关条款,报安全消防环保科。安全消防环保科评审后,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进行更改。

4.3.3安全环保科定期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价。4.3.4安全消防环保科应每年组织各职能科室科对法律法规进行重新识别,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审。

4.4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在危险源的应用

根据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不同安全问题的危害程度,规定不同的管理要求或控制标准,作为评价重大危险源的重要依据。

4.5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交流

4.5.1各职能部门要及时将安全消防环保科评审后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相关条款最新版本,以书面的形式发放到相关单位,并做好发放记录,各单位做好更新工作。

12.安全生产标准各项要求 篇十二

目的

为了使公司认识和了解与其活动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获取、识别、更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建立台账。

3、职责

3.1安委办负责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收集、识别,并负责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确认其适用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

3.2各部门负责将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传达给员工并遵照执行。4工作程序

4.1与公司活动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包括: 国家、地方及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及其他规范性要求。4.2获取方法

4.2.1安委办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部门及其他方式查询获取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也可通过出版机构、图书馆、书店、报刊、杂志、互联网进行补充,以确保公司在体系运行中能获取最新的有效版本。

4.2.2 综合管理部收集整理上级部门的有关安全生产的通知、公报等及时送安委办。

4.2.3 各部门从专业或地方报刊、杂志等索取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及时报送安委办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备案。

4.3确认、分发和更新

4.3.1根据公司生产、活动和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结合法律法规的最新内容及版本,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4.3.2安委办组织相关部门对收集到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确认结果,经公司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制定公司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并发放到相关部门。

4.3.3安委办每年1次对贯彻安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现象要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并负责建立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记录。

4.3.4当上述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更新时,应及时修正清单,将新的内容补发到相关部门,并对旧的文件做相应的处理。

4.4执行

13.安全生产标准各项要求 篇十三

肥料是人类食物链的粮食。所以,肥料中有害物质不仅直接影响环境和作物生长,还间接或者直接影响动物以及人类健康,影响到居民“餐桌”安全。也就是说肥料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保证,把好肥料质量安全这一关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肥料包括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两类。目前化学肥料的主要有害物质为重金属、缩二脲以及氯化钠、氟化物等杂质盐类、矿物放射性和部分有机污染物,主要通过矿物原料、加工过程生成或者副产、使用废酸等途径进入。我国部分地区的磷矿重金属(如Cd、Pb等)含量较高,会造成作物重金属超标。

对于有机肥料,由于环境污染以及集约化农业的发展,大量污染物质进入畜禽粪便、城镇垃圾和城市污泥等有机肥资源中,导致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病原菌等)不断积累,其长期使用将对土壤、水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威胁。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对江苏省集约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的调查资料,如果按欧盟绿色食品生产用有机肥标准来评判,则Zn超标66%,最高达标准值的8倍;Cd超标40%,最高达标准值的16倍;Cu超标34%,最高达标准值的25倍;Cr和Ni分别超标14%;Pb超标4%。即使按欧盟常用有机肥标准来评判,Zn超标52%,Cd超标20%,Cu超标26%,Cr超标10%。

目前,肥料生产用原料除了化肥生产所需要的煤炭、天然气、磷矿、钾盐、硫铁矿等矿物原料外,有机肥料的来源更为复杂和广泛,大量使用的是集约化养殖业的动物粪便以及以褐煤、风化煤、泥炭等矿物原料。另外,各类污泥、城市生活垃圾以及生物制药、味精、造纸、皮革等工业的下脚料也会作为有机肥料原料。但这些原料在含有营养的同时,也含有各类有害物质。如不允许使用,则造成废物大量堆积,同样会污染土壤和水环境;如不加管理地使用,则会直接造成对作物、粮食安全的危害,也会污染环境。通过肥料分级、分类管理,将不同品质的原料应用在不同植物上,控制不宜使用的污染物通过肥料进入食物链,既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和确保粮食安全,又可以合适的原料用在合适的植物上,保证肥料原料的有序、合理利用。

对国外肥料,特别是有机肥质量控制标准、有机肥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体系,以及有机肥施用过程中的技术规范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表现为:(1)随着环境科学研究的进展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日益关注,国际上对农业上施用的城市垃圾、污泥、以及畜禽粪便中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日益严格,而我国标准比较落后;(2)有些发达国家针对不同的土壤条件以及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有机肥施用技术规范,而我国有机肥施用技术规范则至今未有,导致农民在有机肥施用过程中往往大量盲目施用,最高每亩达8~10吨;(3)发达国家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质量控制有一整套标准化的管理程序,包括产品的生产、包装、认证、标识等,有一批相关法规来规范有机肥产业,保障该产业健康发展,而我国目前状况混乱。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农产品,尤其是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绿色壁垒将日益增多,关于肥料中有害物质种类及其安全限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迫在眉睫。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3年1月23日发布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了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的工作任务。要求科学施用化肥,禁止使用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肥料,严格控制稀土农用。

简而言之,制定本标准的意义在于通过在明确提出各类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和限量指标的基础上对肥料进行分级,以期控制有害物质通过肥料进入土壤和食物链的途径,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按照有害物质的含量分级指导建立分对象施用等安全施肥规则;确保肥料可利用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止污染原料的非预期使用;提高我国肥料安全质量水平,提升生产企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

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国内存在的问题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建立了不同类别及用途生物有机肥的质量标准。如欧盟将商品有机肥分为2级(Class 1, Class 2)、德国分为2级(I,II)、西班牙2级(Class A, Class B),而奥地利将商品有机肥分为A+(用于有机农业)、A(用于农业和儿童公园)、B(用于园林、土地整治)3级;加拿大BNQ分为3级(Type AA, Type A, Type B), CCME分为2级(Category A, Category B);美国华盛顿州2级(Grade A,Grade AA), 德克萨斯州2级(Grade 1, Grade 2)。不同级别有害物质的限量值差别甚大,如以Cd而言,欧盟Class 1 为0.7mg/kg, Class 2 为1.5mg/kg;奥地利A+为0.7mg/kg, A为1.0mg/kg, B为3.0mg/kg; 美国华盛顿州Grade A为10.0mg/kg,Grade AA为39.0mg/kg。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有机肥料具有品种种类多、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尤其是在研制开发微生物与有机营养物质、微生物与无机营养物质的复合而成的新产品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些产品目前在我国已形成较大生产规模,在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减少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生物有机肥料在国内外尚无确切的定义和分级。我国目前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表现为:(1)随着环境科学研究的进展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日益关注,国际上对农业上施用的城市垃圾、污泥,以及畜禽粪便中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近年有较大幅度的下调,而我国有关重金属的控制标准仍是1987年颁布的(GB8172 -87,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标准比较落后;(2)有些发达国家针对不同的土壤条件以及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有机肥施用技术规范,而我国有机肥施用技术规范则至今未有,导致农民在有机肥施用过程中往往大量盲目施用有机肥,最高每亩达8~10吨;(3)发达国家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质量控制有一整套标准化的管理程序,包括产品的生产、包装、认证、标识等,有一批相关法规来规范有机肥产业,令该产业健康发展,而我国目前状况混乱。

3 标准研究内容

本标准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本标准规定了肥料的分级,给出了各个等级的有害物质限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工艺生产的各类有机肥料、化学肥料或者由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制成的商品肥料,以及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根据国外的研究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肥料分为生态级、农田级和园林级3个等级,总养分(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质量分数(有机肥料以烘干基计)≥5.0%作为肥料的通用要求,并符合相应产品标准中的要求。

3.1 不同级别肥料的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3.1.1 园林级肥料限值要求

园林级肥料指能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园林植物生长、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的并可使用固体废物作为原料一类肥料。此级别的肥料可以允许使用非危险废物的固体废物,因此需要依据GB5085.1~GB 5058.6鉴别标准进行鉴别。此鉴别标准为鉴别肥料的最低要求,只有满足不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任何一种危险特性的物质,才能当做肥料使用。

3.1.2 农田级肥料和生态级肥料限值要求

农田级肥料指能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提高土壤肥力、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的一类肥料。根据“十一五”土壤污染调查发现,土壤中重金属、总镍、总钴、总硒、总钒、总锑、总铊、氟化物(水溶性氟)、缩二脲、多环芳烃、石油烃总量、邻苯二甲酸酯类总量等污染物的含量有所增加,肥料所使用的原料、生产工艺过程中等不可避免的将上述一些有害物质带入肥料中,进而进入到食物链中,影响人类健康并危害环境,因此,对农田级肥料的有害物质及其含量限值进行了规定(见表1)。生态级肥料指能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不给生态系统带来负面作用、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的一类肥料。作为比园林级肥料和农田级肥料更高级别的肥料,生态级肥料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应少于农田级肥料,并且对有害物质的限值指标应更加严格,具体指标见表1。

3.1.3 生态级肥料所使用的基础肥料要求

生态级肥料是比园林级肥料和农田级肥料要求更高级别的肥料,因此,本标准规定,生态级肥料还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所使用的基础肥料见表2列名,使用其他基础肥料在投放市场前均应按环保部《化学品测试方法》中208《陆生植物生长试验》进行陆生植物生长试验,并且在一定暴露期间产生的不良改变与对照相比不大于25%(EC25)。

3.2 不同级别肥料的安全要求

肥料是人们用以调节植物营养与培肥改土的一类物质,能促进和改善土壤-植物-动物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平衡、交换与循环,并能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生长茂盛。然而,市面上大量涌现的低劣肥料甚至假肥料造成了植物出苗率低、烧苗、减产、品质恶化等后果。为避免这些恶劣的后果,确保肥料对植物的安全性,引用了环保部《化学品测试方法》中208《陆生植物生长试验》,规定园林级肥料、农田级肥料和生态级肥料均应进行陆生植物生长试验,在一定暴露期间产生的不良改变与对照相比不大于25%(EC25)。这是不同级别的肥料应达到的最低安全性要求。

其次,本标准规定,不应在肥料中人为添加染色剂、着色剂,以及对环境、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危害的激素等添加物;若添加植物生长激素,应在包装容器上标明,否则不得检出。

再次,当发生因肥料造成作物减产、绝产等质量纠纷时,应依据GB5085.1~GB5058.6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并按《化学品测试方法》中208《陆生植物生长试验》进行陆生植物生长试验。

最后,达不到园林级的肥料不能作为肥料施用到土壤中。

3.3 肥料分级及要求测定的试验方法

3.3.1 外观

用目视法测定,外观应为粒状固体、粉状固体或液体产品,无肉眼可见机械杂质。

3.3.2 危险废物鉴别

危险废物鉴别包括腐蚀性鉴别、急性毒性初筛、浸出毒性鉴别、易燃性鉴别、反应性鉴别、毒性物质含量鉴别六大部分。采用的方法标准分别为:GB 5085.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5085.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 5085.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5085.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具体测试方法可详见相关标准。

3.3.3 有害物质测定方法

不同级别肥料中总镉、总汞、总砷、总铅、总铬、总镍、总钴、总硒、总钒、总锑、总铊、石油烃总量、氟化物(水溶性氟)、缩二脲、三氯乙醛、蛔虫卵死亡率、粪大肠菌群数、多环芳烃、抗生素、三聚氰胺、邻苯二甲酸酯类总量等具体的分析方法见表3。

4 问题讨论

由于我国土壤类型和作物类型繁多,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多样,有机肥料来源繁杂,而且肥料中有害物质在不同的土壤-植物系统和土壤-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积累规律不一,为肥料中有害物质的控制标准制定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肥料标准的确立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包括政府不同管理部门之间、职能管理部门与肥料企业之间、不同肥料企业之间、肥料企业与农业生产者之间可能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而科研人员之间也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因此,如何寻求各方的平衡,制定科学的肥料分类分级管理体系框架也是本项目的技术难点。

本标准实施后,建议选择代表性肥料生产企业和肥料施用园区,进行肥料分类分级标准化管理的应用试验,评估肥料分类分级标准化管理的效果,修改、完善肥料分类分级标准化管理体系内容,并建立应用示范工程或示范区,并将技术成果用于建立高效、科学、准确的为社会共享的测试分析方法,为我国肥料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科学支撑。

5 结语

《肥料分级及要求》国家标准适用于各种工艺生产的各类有机肥料、化学肥料或者由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制成的商品肥料,以及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本标准将肥料分为生态级肥料、农田级肥料和园林级肥料三个级别,给出了各个等级的有害物质限量要求、试验方法等。生态级肥料可用于生态级作物、农田级作物和园林级作物,农田级肥料可用于农田级作物和园林级作物,园林级肥料只能用于园林级作物。通过对肥料进行分级,可以控制有害物质通过肥料进入土壤和食物链的途径,确保肥料可利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我国肥料安全质量水平,提升生产企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

摘要:本文对肥料分级及要求进行了研究,认为制定《肥料分级及要求》国家标准的意义在于通过在明确提出各类有害物质检测方法和限量指标的基础上对肥料进行分级,从而控制有害物质通过肥料进入土壤和食物链的途径,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确保肥料可利用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止污染原料的非预期使用,提高我国肥料安全质量水平,提升生产企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对行业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肥料,分级原则,危险废物,有害物质,肥料安全

参考文献

[1]GB15618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S].

[2]GB/T6274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S].

[3]GB/T6379.2-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2方法[S].

[4]中国环保部化学品登记中心.化学品测试方法生物系统效应卷[M].

[5]抗生素在有机肥料-土壤-农作物系统中的转化及影响的研究进展[J].上海农业学报,2013,29(4):128-131.

[6]有机肥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2):113-115.

[7]上海口岸进口化肥中有害物质含量监测及潜在风险分析[J].检验检疫科学,2006,16(1):67-71.

[8]日本、韩国、台湾地区肥料相关的立法及其对我国肥料管理的启示[J].土壤.2012,44(4):529-534.

上一篇:团委器材及会议室申请下一篇:初一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