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2024-09-30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精选8篇)

1.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篇一

山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_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业__会计_________ 姓

名__王红__________________ 报名编号__131202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009006102146

2013年 5 月 10 日

浅谈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

摘要:本文论述了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探讨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一些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制度

我国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维护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和地位随着国家经济战略性调整而日突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众多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遭遇了“内部管理缺陷”这一瓶颈的限制,以致缺乏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也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其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地实施,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维持其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修课。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想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经营目标,不仅要依靠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还须有一个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其提供可靠的经营控制信息。当企业经营活动在某一环节发生偏离或失控时,企业的管理部门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防止、纠正或减少差错、弊端与遭受损失,使得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二)、是有利于保证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的记录包括会计记录和其他业务记录,这些记录不仅反映了企业以往经营活动的状况和成果,也是企业决策者规划未来和进行决策的依据。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企业有关部门提供正确、可靠的财务信息的需求,要满足这些需要,企业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从而保证会计记录和其他业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三)、是有利于领导对企业进行有效控制。企业领导要把企业管好,不仅需要了解过去发生的情况,还需要掌握现在处境的资料,准确预测未来发生的情况。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使他们了解到有关部门是否严格执行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否遵守国家的法令、制度,企业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生产经营是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等,从而使领导得以控制。

(四)、是有利于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企业资产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有些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例如,许多小企业对于常规票据及印章的分管制度,和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未建立,更有甚者企业连一个正规的财务部门都没有设立,企业的领导者认为内部控制是会计人员的事,与己无关。而且会计,出纳和财务审核都由一个人全权负责,使员工变成了“全能型人才”。另外,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簿、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所有这些,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密切相关。除此之外,企业内部控制中还有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计划可能是好的,但是由于没有人去认真的考核,检查,到后来执行的效果往往很不理想,与预计的相差甚远。无论制度多么先进与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和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且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有恰当的监督在必要的时刻对其进行修正,以防止错误的发生。

(二)、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中小型企业管理者由于文化水平、眼界的限制,往往认为凭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来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就可以了,不必依靠现代管理技术来监督经营的全过程。小型企业容易推行家长式管理,下属也往往按习惯办事,长期养成不讲制约、不讲监管、不讲授权的办事方式。比如有的小企业现在还在推行采购员一竿子到底的工作方式,有的小企业银行印鉴及支票还由一人掌管,认为办事方便。在这种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氛围下,推行内部控制的环境较差。此外,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势必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本就资金紧张的企业举步维艰。

(三)、内部控制目标过于简单并且缺乏相互之间的联系。内部控制的根本在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定位。经营者往往只从经营角度出发而很少从治理层面来考虑,因而其更多的是关注合规经营目标,而很少关注经营效率目标。从内部控制目标上看,在会计信息、资产和经营活动三方面的控制缺乏有效性1.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很大一部分企业及其领导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歪曲财务报表信息。2.资产安全完整系数低。中小型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未被引起足够重视,在资产管理上暴露出很多弊病:(1)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收回困难。(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许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4)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3.经营活动缺乏有效性和合法性。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虽有经营灵活多变的优势,但在贯彻国家法规制度方面,中小型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缺乏合法性。4.制定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被明显弱化。从目前内部控制的制定与执行效果来看,大多数国有企业都会按照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甚至严格逐级逐层的制定控制环节和控制点。因此,从完备性来讲,已将内部控制从文字上和形式上做到了,但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地执行却存在明显的漏洞。如无人监督和难以落到实处,造成有章不循,有制度不依,处罚不严,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被明显弱化,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另外,内部控制没有上升到公司治理层次,这样就无法防止内部人控制对所有者利益的侵蚀。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监督机制不完善,内外部监督弱化。首先,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等级制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传统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只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单向的监督机制。监督被作为上级对下级的激励约束机制。当下级遵守规定且表现良好时,将受到上级的奖励;反之,当下级违反控制的规定时,将会遭到上级的惩罚。其次,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虽然我国一直在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但是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仍未形成“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虽然原有的行政权力正逐渐减弱,企业独立的法人治理权得以落实,但离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有一定距离,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未真正形成。

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环境进行分析,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就是首要的问题。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更新控制观念。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习,树立现代管理思想,更新内部控制观念,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并自觉接受监督,通过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方式,使控制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员工在内部控制的落实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使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优化组织结构。中小企业在设置组织机构时,必须结合自身特点,按照不同的管理幅度划分不同的管理层次,既不能面面俱到贪求职能部门齐全,也不能因陋就简使得关键部门缺失,而应充分注意部门之间职能的科学划分,做到精简、高效、协调。(3)改善人事管理。良好的人事政策,对提高员工的素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中小企业在改善人事管理时应注意根据岗位选择合适的人才,坚持任人唯贤原则,大胆启用能力突出、经验丰富、具有职业精神的外来高端人才,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员工培训体系,不断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控制系统及完善控制程序。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制和制度的缺乏问题,制定会计控制系统,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完善,可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也大有帮助。中小企业在制定会计控制系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制度建设上,各企业应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恰当的会计岗位责任制度、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核算规程、严密的凭证制度、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功能;第二,在业务管理上,可采用流程图的方式将各业务循环固定下来,使每个相关人员都清楚本人在处理业务时所处的地位、与其他人的协调关系以及相应的权利和责任。另外,企业还须加强在岗人员的会计培训、考核,以提高其会计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中小企业在控制程序设计与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1)遵循针对性原则,即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岗位设置情况、财务记录的薄弱环节和企业容易出现错弊的环节来制定内容规范、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的控制程序,而不必面面俱到。(2)遵循重要性原则,即中小企业应通过构造业务循环模型和分析业务中常见弊端来寻找关键控制点,强调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而对于次要事项,则可简化控制。(3)遵循实用性原则,即中小企业应在成本与效益原则上努力做到职务分离和兼职兼岗相平衡、相互牵制与岗位设计相适应。(4)遵循规范化原则,因为规范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即使是约定俗成的办事规则也要形成文字,以便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5)遵循无例外原则,即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中小企业领导人尤其是非公有企业的业主和管理者应该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维护制度的刚性。

(三)、强化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进行内部监督。没有条件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可由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互查,也可通过选举职工代表组成监审组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于有条件设置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组织形式、经营规模、管理体系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相应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由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一起组成评估小组,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一方面可以使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缺陷以及可能引起的后果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使控制得以完善。二是加强外部监督。首先,应由政府牵头督促有关部门配合人行在现有的信贷咨询登记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完整详实的法人征信服务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机制,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为经济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酿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其次,财政、税收、审计、工商等部门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再次,企业自己应主动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及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借助外部的力量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完善。

(四)、完善信息与沟通系统。信息的准确与沟通的及时是企业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企业要建立一个能够对信息及时予以识别、获取和加工,并采取适当的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横向和纵向传递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应当包括的重点内容有:第一,未经授权或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第二,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第三,企业所有者或经营者滥用职权。由此可见,信息与沟通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所以,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还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管理软件来实现对企业的科学管理。上述企业的员工应将有关公司的信息及时的反映给公司的领导,使公司的管理层及时的作出决策,以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而且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变更的条例、企业的经营情况等都应让公司的所有员工了解,并通过一些方法、政策使员工意识到公司的各个方面都与自己密切相关,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

中小型企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预料的发展潜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中小型企业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生命线,是确保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经济浪潮中立稳脚跟的镇海神针。希望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能够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可或缺性,不断建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让内部控制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

[1] 杨新英.探索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现代商业,2008,(30).[2] 赵明珠.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8,(24).[3] 谢英姿.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J].现代商业,2008,(24).[4] 娄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经济论坛,2008,(17).

2.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篇二

关键词:中小企业,制度建设,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 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 管理上缺乏内部约束性

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比较简单, 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 中层管理人员一般不参与企业决策, 企业决策通常由业主或经理作出, 决策的民主化程度不够完善。一些企业之所以内部管理混乱, 就是因为一些领导行为破坏了诸如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等内部控制制度。

(二)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础薄弱, 缺乏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设置不符合会计规范,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员工较少, 有的企业干脆不设会计机构;有的即使设置, 但也是层次不清, 分工不明确;有的企业中会计兼任出纳或保管员。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 有的会计人员无证上岗, 有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水平较低, 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会计技术无法实施。企业虽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建立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但从整个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管理方面来说, 却不够健全、科学。在企业发生的某些具体经济业务过程中, 找不到相关的控制内容, 遇到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时只能补救, 忽视了事前预防;有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责权不明、奖罚不分, 岗位设置缺乏制约性, 譬如有的中小企业库存材料的采购人、保管人, 甚至领用人, 都是同一人。

(三) 信息系统失真, 没有运用良好有效的内部控制工具

由于政府和社会机构监管不力, 企业在利益驱动下, 不遵循会计核算原则, 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披露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另外, 因对内部控制制度未被引起足够重视, 在资产管理上暴露出很多弊端: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 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 造成资金收回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 造成资金呆滞。企业内部对一些确认的风险, 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 对一些良好的内部控制工具, 比如预算管理、关键业绩指标、内部控制标准、财务预警机制等, 运用不到位。

二、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 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思想认识

1. 领导重视是严格有效执行内控制度的保证。

实际工作中, 企业领导应重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 在经营管理的一切过程和环节支持和督促照章办事, 并明确财务负责人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要求任何部门和人员发现违反内控制度的行为都要及时汇报, 并提出处理意见。同时, 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体制, 加大对企业各业务部门监控的力度。

2. 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作为企业会计控制的主体,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尤为重要。针对目前中小企业财会人员存在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所披露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状况, 应从加强年度会计资格认证制度管理上抓起, 促进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加强学习, 提高业务水平。把内部控制知识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学内容, 使内部控制制度逐步深入到会计人员的心中。企业内部应定期对职工进行内控知识的教育, 激发员工参与内部控制的热情, 使每一个员工都具有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观念和意识。

(二) 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1. 适合中小企业的岗位特点。

由于中小企业业务量较少, 会计核算宜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 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 一般可由会计主管兼任总帐会计, 明细帐会计兼任稽核。在职责划分上, 应注意不相容职务的相对独立性, 财会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 会计记录的控制。

会计记录控制, 是指对会计事项进行处理时, 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 确保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内容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可靠性。它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 包括两方面:一是科学、准确地编制财务预算。全面预算是对单位经济发展情况所进行的预测和估算, 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方式和内容。提高财务预算的综合性、权威性、严肃性、效益性, 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二是反映真实的会计业务。它包括会计凭证控制、会计账簿控制、财务报告控制和会计档案控制。

3. 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

对已完成的经济业务记录进行复查校对, 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通过复查核对控制, 可以防止发生有关人员舞弊行为和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 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会计复查核对主要是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财产物资的安全性等方面加以控制。

4. 解决企业内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

不相容职务, 是指集中于一人办理时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的两项或几项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 是指对不相容职务分别由不同部门或人员来办理。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和人员数目的特殊性, 无法做到专职专人负责, 所以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增加岗位设置的牵制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明确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企业财务专用章与法人代表私章由不同人员管理, 财务专用章与银行支票应由会计、出纳人员分别保管;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 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5. 授权控制制度。

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具体包括:货币资金控制, 实物资产控制, 对外投资的控制, 工程项目控制, 资金回笼控制, 成本费用控制。

(三) 强化风险意识, 加强内部控制力度

1. 强化风险意识, 增强企业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中小企业一般没有投资的风险, 但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中小企业产品单一, 资金不雄厚, 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普遍淡薄, 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都会受到来自企业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 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原材料供应、产品的销售市场情况的变化, 以及不可预见的自然因素的变化等, 都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大风险。所以, 中小企业要强化风险意识, 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等措施, 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 在未来企业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 建立健全资产安全完整维护体系。

针对中小型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所暴露的弊端, 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第一, 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作为企业运营的基础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把握资金的来龙去脉, 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运用, 对资金的调拨进行严密的权限控制, 从而减少资金的流失。中小企业特别要注意对库存现金的控制:核定库存现金限额、不得坐支现金、做到日清日结、严防白条抵库。第二,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是解决中小企业陷入流动资金紧缺困境的重要措施, 是提高资金运用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企业应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等级评定, 定期核定应收账款, 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即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账龄分析, 并根据合同等, 建立一系列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催款措施, 尽快缩短收回账款的时间, 防止发生坏账。对已经取得确凿证据后确认的死账、呆账, 进行妥善安稳的会计处理。第三, 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存货物资, 避免大量存货积压在库、资金呆滞, 并以科学方法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第四, 加强对各类财产物资的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 堵住漏洞, 维护安全。企业应建立财产清查制度, 做到每年进行一次财产清查, 做到账簿记录与实物相符, 对盘盈或盘亏的财产要按规定及时处理。发生非正常损失或流失, 要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确保财产安全和完整。

3.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篇三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相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8.1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8-49-0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成为是否存活的关键。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是很完善,目前尚未颁布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甚至有些中小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都比较模糊,有的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但是内部控制的效果也不理想,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企业乃至我国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整个业务领域和操作环节上。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例如许多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岗位分离中的“内部牵制” 制度均没有建立;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均由一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本身不符合法律规范。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簿、出具的会计报表以及会计分析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企业财务和经营成果。有些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随意摊销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逃避税收等,这些行为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着密切关系。

2.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多数没有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即使具有内审机构的企业,其人员大多是从财会部门转来或由财会部门兼任,没有经过专门审计培训,缺乏审计专业知识,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失去其应有的独立性及公正性。

3.内控主体的综合素质不高,对内控认识不深

作为内控行为主体,部分企业管理者对财政部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学习不够、理解不深,给内控建设和实施带来一定难度。有的财务人员甚至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只能从事简单的收支账务记录和管理,而有些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是由于忽视对新业务知识及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学习,账务处理不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内控主体素质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发展。大多数管理层对内控制度在认识上也存在一些偏差,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就是企业内部成本、资产、资金控制,仅局限性于部分控制内容。因此,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上也是片面的、局部的、不完善的,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部分财务人员。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成因分析

1.内部控制执行中受人为因素限制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家学历都不高,企业是自己辛勤创业的结果,在重大事情的决策中缺乏企业管理理论指导,往往仅凭主观意断。另外,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在综合素质上达不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不能充分了解内控的程序或措施,再完美的内控设计也很难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人员内控意识薄弱,综合素质不高,影响了企业内控的有效实施。

2.风险评估机制缺乏

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风险意识普遍淡薄,不重视风险体系建设,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这就大大减弱了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必须综合考虑中小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重大投资风险等。

3.内部控制在执行中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

内部控制是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的,而这些控制活动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控制的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复杂,岗位的设置就会增加,人员的配备的也会增加,这样必然会加大内控运行的成本。但是如果简化内控的设置,内控的效果将会降低,发生舞弊的可能性将会增大,这将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组织结构时必然会考虑控制的相关成本与效益。如果某项业务的控制成本大于实施控制效果而产生损失时,就没有必要设置该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从而使某些小错弊得不到控制。

4.忽视内部审计的职能,弱化内部监督的作用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密切相关的。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严格的内部审计是企业建立良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虽然有不少的中小企业设置内审机构,但是其内部审计的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内审机构丧失独立性,导致一些中小企业中的职员,甚至领导干部抓住审计监督的漏洞,从事收受贿赂、侵吞公款等违法行为。

5.企业文化落后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文化形象。企业的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关系密切,当企业制度失效时,企业运营就需要企业文化来支撑。内部控制如果只是依靠硬性的规章制度来实施的话,有些员工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利用企业文化这种软控制形成的一种控制观念和控制精神,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效率和效果。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文化,有的虽然规定出各种规章制度,但是没有形成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将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1.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中小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一是提高中小企业领导者的的内控意识及控制职能,管理者是否重视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带头积极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二是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加强员工对法律规范的学习,强化内控规范意识。

2.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及外部的监督力度

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主要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其内部监督主要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并且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同时应加强外部监督的力量,即要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要积极配合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单位内控工作的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指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中小企业应定期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控的有效性做出评价。通过双管齐下查找出内控的缺陷并及时弥补,并不断的完善内控制度,才能使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3.加强风险评估建设

企业应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风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设立风险管理专门机构来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将风险可能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对于条件不成熟的中小企业,应该着重加强财务部门对风险的防范。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最容易产生风险,因此环境改变时企业更要加强管理。

4.强化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

每个企业都要不定期或定期的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以及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以期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为了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意识所做的努力,从而了解哪里存在缺陷,然后对内控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完善业务经营程序以及控制风险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立足实际、注重实效、统筹兼顾地建设本企业文化,积极探索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以良好的文化理念促进内部控制力的不断增强。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内部控制中去, 促进二者相结合,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责任编辑:李综艺)

参考文献:

[1]赵文秀、胡淑娟:对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看法[J].财会月刊.2008,(04).

[2]潘经民.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J].财会月刊.2001,(08).

[3]宗秀松.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期刊论文].会计之友.2005,(.03).

[4]李明辉.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J].上海会计.2002,(07).

[5]陈志斌、陆瑶内.内控规范制定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8,(04).

4.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篇四

1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成本管理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在企 业的经营管理中占重要地位,而目前企业没有在员工心里树立起自 身的成本意识,职工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只把自己当作是生产者, 缺乏为企业献技献策的主动性。企业员工成本意识淡漠,而经营者自 身也不是全能的,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知识与技能的局限性,再加上 缺乏市场观念,从而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 误区与迟缓。

1.2成本费用标准脱离实际,成管内控不能贯穿全过程企业当 前执行的成本管理制度相对落后,成本管理仅限于财务法规中有关 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并没有与企业本身所处的环境及实际生 产经营状况相联系,只注重对生产过程的成本计划、分析和考核,而 现代成本控制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控制等三个部分,每一部 分的成本控制工作又包含了预算、执行、核算、分析过程,但是我们 采取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使成本费用标准脱离企业实际,难以发挥 应有的控制作用。

1.3缺乏保证制度执行的机制原先的一些成本管理制度由于 本身制定得不合理,或过于理想化,或随着新经营状况的出现,原有 制度已不能适应却没及时修改,从而使得制度不具可操作性。而有 些订立比较完备的制度,由于缺乏保证制度执行的机制,对内部控制 执行情况既没有检查监督,也无相应的奖惩措施,所以内部控制制 度成为一纸空文。

从上面企业实际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上可以看出,企业在内 部控制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以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解决。

2加强内部控制,规范成本管理

2.1树立并提高企业全员的成管内控意识和成管内控素质企 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管理者以及相关人员的意识,因此为提高企 业的决策,降低成本支出,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 企业管理者要从切实行动入手,提高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 位。同时企业管理者也要注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及时 根据企业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其次企业管理者要营造重视内部控 制的氛围,强化对员工意识的培养,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使得其符 合企业成本控制的要求。

2.2建立健全企业成本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决策事 前成本管理内控体系,完善企业内部事中成本控制体系,建立企业 内部成本管理的事后责任考核体系,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成本管理内 控控制体系。成本管控机制的目的就是实现产品成本的降低,提高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①成本预算控制。以年度成本预算为准绳,以月度成本预算为目标,将月度预算的各项成本费用指标下达至各作业部和职能部室,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分解到区域和班组,并实现责任到人。

②成本执行控制。即成本过程控制,主要是发挥财务部的控制作用, 按成本项目和费用要素,规定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和存储成本,明确制 造费用支出范围和标准,加强对制造费用的控制,规范成本开支项目、 标准和支付程序,严格成本控制。建立周期预测制度,根据每一周期的 实际消耗情况,预测全月成本及降本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与月度预算 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解决。③成本 核算控制。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制订必要的消耗定额,明确与成本费用 核算有关的原始记录及凭证的传递流程和管理制度等。成本费用的归 集、分配必须遵循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财务人员在处理 业务时,应当对发票、结算凭证等相关凭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 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核算的正确性。④成本分析控制。企业在 搞好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本部门、车间和班级小指标分析 体系,建立定期的成本分析制度,企业各级别单位应按月进行成本分 析。逐级落实,逐级上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

2.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企业要建立执行考核机 制,保证激励机制的实效性,则必须以制度为先,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由专人负责考核,并且对考核结果实行严格的追究机制。

①、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使成本管理 责任的情况与个人利益相挂钩,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实 处。企业要改变以往的落后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员 工按照规则制度从事具体工作,保证企业成本的最低消耗。通过激 励可以提高员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 目的。②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无论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有多高,执 行内部控制的最终手段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制约机制:一是企业要建 立制度明确的约束条款,明确企业员工的行为,将员工的行为置于 规则制度中;二是企业要严格落实执行规则制度,并且将内部控制 执行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以此激励员工按照相应的制度 规定从事工作;三是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奖罚机制,对于违反内部控 制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处罚,比如扣除奖金等,而对于严格执行内 部控制的则要给予必要的奖励。

只有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实 现激励兼容。将企业全体职工的岗位目标责任、绩效考核和激励约 束有机结合,才能把成本管理内控有效发挥的完美体现。

5.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篇五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杭州顶点财经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根据中小企业独有的特点,总结了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和需求,从内部会计控制来对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鉴于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以及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趋势,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字】中小企业 内部会计控制 问题 对策

一、中小企业及内部会计控制的概述

(一)什么是中小企业

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该法在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同年2月19日,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正式出台了中小企业划分标准,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以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作为划分标准。行业的差异性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也带来很大的不同。对于工业企业(通常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及建筑业,有资产总额的要求,对于零售业、批发业、交通运输、邮政、住宿等其它行业,并没有资产额的要求。

在销售额/营业额方面,除了零售业与住宿餐饮业外采用1.5亿元的年营业额作为中小企业的上限外,其它均是以3亿元为界。人员界限方面差异就更大,工业企业、建筑企业、交通运输通常是劳动力密集型,所以员工人数较多,因此也分别以2000人、3000人为界。但对于零售、批发、邮政、住宿餐饮等,虽然相对于高科技型企业,也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但对员工人数的标准明显比上述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小。

另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的统称,除零售业外,其它各行业都把3000万元年营业额/销售额作为中型企业的下限,零售业则是1000万元。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 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住宿和餐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二)中小企业的意义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吸纳劳动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强大,不仅要有能走向世界的大企业,而且也要有成功的中小企业。经济中并不是每个行业都存在规模经济,在那些并不存在规模经济的商业、服务等行业中,中小企业往往是主体。即使是在规模经济十分重要的制造业中,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的零部件以及相关服务,也是大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管理者为了确保法律、法规以及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既定的目标,对所属企业和人员的行为进行制约和规范,对所拥有的资金和财产进行维护和有效利用实施的一系列方式方法、程序和制度的总称,是一种全面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和市场经济的基础工作,是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子系统。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子系统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

(四)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1、能够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

2、能够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作出决策的必要条件,而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业,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3、能够保证企业高效率经营,减少企业经营风险。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通过各个环节的控制,将企业的综合风险降到最低,即也是一种变相的盈利,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能够保证企业高效率经营。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杭州顶点财经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杭州顶点财经网络传媒有限公司(顶点财经):是一家专业跨媒体财经内容提供商,致力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资讯终端等媒体向投资者实时传递全球金融市场信息。顶点财经于2005年创立,拥有数字电视制作中心、顶点财经网、证券大参考报、摇钱术资讯终端等互为补充的四类产品渠道,为中国证券投资者提供实时财经信息、专业研究报告、实战交易策略以及上市公司数据库等内容,帮助投资者客观、审慎、明确地做出最佳的交易决策。

目前,顶点财经虽有设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不够全面,没有合理分配部门和人员,没有按照要求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等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如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

三、顶点财经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发展的基础薄弱。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未建立较为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者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整体系统。甚至为数不少的单位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制定,因而造成会计核算行为的随意性。顶点财经虽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并不健全。例如常规性的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定、一些重要支票的使用管理、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二)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管理职责不清

中小企业处于创业初期,资金上的困难迫使中小企业来控制成本,其方法往往是控制员工人数。我发现顶点财经也有这方面的问题。财务部有一个财务总监、一个会计、一个出纳和二个财务助理。因用人不足,工作无法分工,一个人常要分担多种工作。例如财务 3 助理不仅要查账、登记银行日记账、黏贴原始凭证还要制作应由销售助理完成的销售业绩表。所以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确立权责、工作分工意见相互制衡的管理办法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而且顶点财经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

(三)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顶点财经更多考虑到成本费用等因素,并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更别说制定内部监督制度了。虽说有些企业虽然设立内审机构,但得不到重视与支持,而且独立性较差,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而顶点财经虽然是中小企业,但企业人数已超过200人,而且企业正在不断扩招业务人员。照这种趋势下去,如果企业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和制定有效内部监督机制,企业内部将会乱套。

四、解决顶点财经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其原因在于顶点财经的管理阶层还没有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或者对内部会计控制存有误解,片面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只是企业成本控制、会计资料完整性控制、资产安全性控制,致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所以,顶点财经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该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应在国家统一会计规范和有关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建立符合本企业会计核算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当企业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或国家会计制度发生变更时,要及时修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确保其有效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具有适用范围专

一、内容条理清晰、程序方法明确和实际操作方便等特点,有利于加强日常会计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对于所有者来说,其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保障。对于经营者而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其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既能够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也能够促使所有者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调动经营者管理好企业、赚取利润的积极性,从而促使现代企业平衡、稳定、协调地发展。

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是落实《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加强企业的会计控制,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我国已相继颁布和实施了有关的会计行政法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正在实施的新的《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必须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可见,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也是贯彻落实《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

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我国企业面临来自外部世界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这一经济现实迫切要求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一种必然选择。

(二)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全面推行预算管理

企业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在实行国家统一的一级会计科目的基础上,顶点财经应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设定明细科目,集团性公司更有必要统一下级公司的会计明细科目,以便统一口径,统一核算。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原则,使会计真正实现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标。

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收支总体计划,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对预算结果及时进行科学分析,对产生的差异进行有效控制。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全面推行预算管理

企业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在实行国家统一的一级会计科目的基础上,顶点财经应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设定明细科目,集团性公司更有必要统一下级公司的会计明细科目,以便统一口径,统一核算。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原则,使会计真正实现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标。

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收支总体计划,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对预算结果及时进行科学分析,对产生的差异进行有效控制。

(三)设计合理的会计机构

顶点财经应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业务的繁简合理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合理分工,明确经济责任,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若企业规模很小,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的能力,可配备专业会计人员负责核算,或者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会计人员应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合理设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同时上岗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至于一个单位究竟需 要配备多少会计人员,设置多少会计岗位,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形式和业务工作量、经营规模等因素来进行设置。

(四)制定内部监督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

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与监督,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强化对经济活动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与过程控制,减少会计失真的现象。为了衡量内部财务控制的合理性、健全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内部控制,首要就是企业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只有设立了内审机构才能对会计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其次就是制定内部监督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定了内部监督制度,内部审计才能有效的进行。内审要独立进行,应得到适合的培训,并配备称职和得力的人员。

内部监督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监督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审部门负责审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审查结果向企业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当局报告。内部监督工作越仔细,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能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

五、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贯穿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它的每一步运行都与其所处的企业实际状况息息相关。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管理者为保证会计记录与实物资产相一致,确保企业计划顺利完成与相关财务资料真实可靠而设立的一系列会计管理规章制度的总称。在公司治理中,完备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强化会计监督的重要保证。

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资料完整与真实的必要保障。第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保证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转变。第二,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活动合理化。第三,有利于维护企业资源的安全,保护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第四,有利于促使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保障会计人员行使职权,提高会计人员严格执法的积极性。中小企业应当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不变的途径,其基本目的在于使得公司的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保证,对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一个中小企业都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有效的实施它。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会计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参考文献:

[1]周晓婷,《浅谈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8期;

[2]张永杰,《洞察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财会研究,2011年15期; [3]田金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及其完善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3期; [4]廖志青,《浅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民营科技,2011年09期;

[5]杨淼,《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及其完善措施》,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09期; [6]王娇娜,《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完善措施的研究》,经营管理者,2013年05期。[7]项保华.战略管理一艺术与实务.2007.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8]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2008.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9]秦杨勇.战略绩效管理:中国企业战略执行最佳实践标准.2009.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0]刘力.财务管理学(第二版).2000.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6.浅谈企业内部冲突 篇六

姓名:李智锋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2015硕士管理班 学号:2013203808

一、引言

冲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也处处存在,并贯穿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后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多的团队、组织和企业注重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不同意识形态碰撞的表现形式,冲突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团队、企业的内部管理中。

本文以探讨冲突为主题,大量参考相关文献,对冲突的定义、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形态、影响做出一个精要的概括,同时也对冲突管理、冲突的处理方式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希望本文能对后来的读者和研究人员有所启发,进而推进团队和企业的内部管理。

二、正文

2.1 冲突的定义

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冲突有达成一致的定义。(Thomas,1976)。国内的学者 樊富珉将冲突的特征总结为三个方面:1)冲突是一种对立的行为,冲突来自互不兼容性。2)冲突是一种主观感受。“知觉到(perceived)”是冲突的前提。3)冲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可以在建设性和破坏性之间转换

对于国内的研究,对先前研究中学者们对冲突所下的定义加以总结。在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不同意见、负面情感、恶意妨碍三个方面对冲突的定义进行分类, 共总结出关于冲突的七种定义,从而画出了这样一个图其中 D代表从“不同意见”单方面定、义冲突(认知冲突、任务冲突);NE 代表从“负面情感”单方面定义冲突;I 代表从“恶意妨碍”单方面定义冲突; D,NE代表从“不同意见”和“负面情感”双方面定义冲突,以此类推。

2.2 冲突的类型

下面归纳了有关冲突的文献,各个不同领域的学者们依据不同的侧重点和标准对冲突类型进行了不同划分。这里综合总结了其他学者对于冲突类型的研究,以便对冲突有更明确的认识,具体总结见下表:

冲突导致的后果包括良性与恶性两种,据此可以将冲突划分为建设型冲突和破坏型冲突。

A.建设型冲突

组织成员拥有一致的追求目标与价值观,维护团队利益,对组织中现存的不合理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建设型冲突的作用是预警与提醒,既有利于发现组织中存在的权力失控、机构臃肿等不良现象,还能够促进组织内不同观点的表达与争论,刺激与提升团队创造力,有利于开展良性竞争。

B.破坏型冲突

组织成员由于在思想及目标等方面不一致,分配资源和利益时产生矛盾,造成内部出现抵触、争吵甚至攻击等破坏性行为,损害组织效率,并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最终影响组织发展。破坏型冲突形成了组织内部的恶性竞争,严重浪费和破坏了组织资源,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削弱了组织凝聚力,从根本上阻碍了组织目标的顺利完成。

这里重点提出的是“建设型冲突”和“破坏型冲突”,其中,“建设型冲突”属于企业内部正常的冲突,它有利于企业对当前决策的反思、改良和完善,是良性冲突;但与此同时,“建设型冲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成为“破坏型冲突”,这与冲突管理的处理方式有着最直接和最相关的联系。不合理的、负面的冲突管理方式将会使的“建设型冲突”变成“破坏型冲突”,从而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自身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阻碍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所以这里被重点提出来。

2.3 冲突的原因

当学者们对企业内的冲突有了一定程度的深入研究时,他们发现冲突产生的原因多样,既有直接和间接,又有主观和客观。著名行为科学家杜布林运用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冲突问题,提出了冲突的系统模式,如下图:

2.4 冲突的形态

2.4.1 冲突升级

冲突升级是指整体上冲突强度的加剧,和指出这种加剧具有以下特点①对策由轻微到严重②争论的扩大化③各方更加投入到冲突之中④目标转变,从追求自身利益到破坏或惩罚对方。

冲突升级有许多不同的演进路径,这里总结了三种社会冲突升级的模型。①“进攻者一防御者模型”,描述的是一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主动扮演进攻者角色,从而将彼此置于冲突之中的过程。②“冲突螺旋模型”,描述的是由于行动和反应之间的恶性循环而引起的冲突升级,其中包括报复性螺旋和防御性螺旋。这是最为典型的一类冲突升级模型。③“结构变化模型”,描述的是心理变化、群体变化以及冲突各方周围团体的变化等引起的冲突升级。这三种模型之间互为补充,每一个模型可以从某个角度来理解冲突升级。

2.4.2 冲突消减

冲突演进的另一个方向是冲突消减,即一方或双方开始采取一定的行动来表明他们愿意停止相互对立行为的过程。这里应注意,冲突消减并不是冲突升级的反面,也就是说,消减不可能回归到冲突开始时的状态。和冲突升级比起来,冲突消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引起人们充分的注意与重视。

随着时间的流逝,冲突各方开始觉察到冲突的高成本,冲突双方的愤怒也开始平息,另外冲突会导致双方身心俱疲,冲突各方也会对最初的冲突目的进行反思,等等这些都有可能使冲突消减。另外,认为在不会被看作懦弱和导致对方进一步侵略性进攻前提下,一方的让步和妥协也可能使冲突消减。如果双方通过发出对对方表示友好的信号并采取一致行动,也很容易缓解双方之间的紧张气氛,使冲突消减。

2.5 冲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团队间产生冲突,会造成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冲突会造成的积极影响为:促进问题的公开讨论;促进问题的尽快解决;提高员工在组织事务处理中的参与程度;增进员工间的沟通与了解;化解积怨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相关能力。冲突的消极影响为:导致员工不能参加某些重要问题的研究与处理;在组织内部造成不满与不信任;导致员工和整个组织变得封闭、孤立、缺乏合作。在进行领导团队的冲突管理时,一定要引导和发挥冲突的积极影响,最大程度上规避冲突的消极影响。

任何组织都存在冲突。冲突与认知适应性、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之间呈现出一种倒“U”形关系:企业内低水平的冲突,导致管理者更为专制、个体之间态度冷淡,陷入群体思维陷阱和企业低效率;冲突水平过高,则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识别、分析和评价能力,也引起企业低效率;比较适当的冲突水平,冲突双方将寻求和整合信息,并考虑更多的替代选择,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企业内冲突可能以建设性方式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处理冲突的方式

2.6 冲突管理

冲突管理理论主要建立在Blake和Mouton所提出的管理方格理论基础之上。该理论依据双重关心维度将冲突管理划分为五类:合作、竞争、折衷、调和以及回避。每一种冲突管理风格都有其适应的情景,而合作型冲突管理最适合解决复杂的非常规型任务。

冲突管理是在分析产生冲突双方不同行为意向以及冲突中实际行动基础上,从冲突形成内在规律、应对策略和方法技巧等入手,对冲突进行有效管理。管理目标是通过缓解破坏性冲突和激发建设性冲突,在企业内部维持一定水平冲突,增强企业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达到企业绩效最大化。Rehim认为,冲突管理具有三个职能:(1)防范大规模破坏性冲突发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2)最小化已经发生冲突的潜在损失,减少破坏性冲突影响;(3)界定和分析冲突的实质内容(目标、利益、价值、程序等),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这需要利用策略方式达成冲突各方接受的协议,并采用适当方法控制或转化冲突方向、水平或属性,充分利用冲突正效应,将冲突维持在适当程度。

2.7 冲突的处理方式

早在1977年,Thomas 在关心自己利益和关心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提出了冲突处理的五种策略:回避、竞争、忍让、合作和妥协。

本文参考了相关文献,根据Thomas 冲突处理策略模型,以关注自身利益、关注他人利益、关注任务完成三个维度为核心,形成以下六种冲突管理(图 2)。其中,关注自身利益的愿望依赖于追求个体目标的武断程度,关注他人利益与关注任务完成的愿望取决于合作程度。

1.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这是本文推荐的冲突处理方式)。这是完全理性、充分合作的个体之间共同决定寻找最优策略而采取的行动,其形成关注自身利益、他人利益与关注任务完成的双赢局面。这种方式有助于个体对任务的共同关注,对解决方案进行积极信息搜寻和参与沟通,帮助员工同上级达成高水平管理关系,在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承诺,使冲突向着有利于企业效率方向发展。

2.折衷型冲突管理方式。这是冲突方互相让步达成某种妥协以满足各方部分利益的方法。折衷行为属于一种适度合作,能够综合权衡他人观点,从而获得更好的建议。折衷方式适用于冲突双方力量均衡情况下,时间紧、任务急并希望对复杂问题取得暂行的解决方法或权宜之计时。

3.竞争型冲突管理方式。个体竞争情形下,为追求自身利益,以战胜对方为目标,无视他人利益、企业目标与企业绩效的实现,容易造成员工、部门将时间和精力聚焦于冲突获胜而忽视企业目标。只有需 要对重要事件做出迅速处理,或需要采取不同寻常的措施时,竞争型冲突管理方式才适用。

4.服从型冲突管理方式。关注、迁就对方利益而牺牲自身利益做出让步,重视双方关系维持而不是竞争,不得已而唯命是从,是一种委曲求全成就别人、极其被动的顺从策略。除非管理者认识到冲突根源在于个体的人格素质,且错在自己,为降低冲突紧张程度,可临时采用这种方式;或者当争议问题不很重要,不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服从型冲突管理方式才适用。

5.回避型冲突管理方式。这种冲突管理方式在工作问题上抱有退避的态度,在工作过程中体现不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影响员工满意度,加剧关系冲突,影响企业绩效,无法实现冲突的有效管理。当冲突内容或争论问题较为次要,或只是暂时性、不值得耗费时间和精力来面对这些冲突时,需要重点考虑此管理方式;在冲突呈现期和冲突结果期,当冲突双方情绪极为激动而需要时间恢复平静时,或当付诸于行动所带来的潜在破坏性有可能超过冲突解决后获得的利益时,该管理方式可能更为有效。

6.强制型冲突管理方式(这是本文所不推荐的管理方式)。这是一种具侵略性的冲突管理方式,以关注自身利益、无视他人利益为特征,通常使冲突强势方或垄断方获利。如上级处理下级的冲突时,经常利用权力,使用解雇、降级、扣发奖金等威胁手段;而在处理同级人员时,则设法取悦上级以获得上级支持来压迫对方。因此,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将会出现负面效果;一般在考虑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特殊情况下,解决目标冲突时采用。

三、结论

与大多数的影响因素一样,冲突作为一种普遍而特殊的管理现象在企业管理中并不可消除,但是我们可以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将冲突引向可以促进企业管理进步的结果发展。

即便如此,目前,大多数的团队和企业对“冲突”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解,认为“冲突”就等同于内部管理崩坏的表现。然而,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狭隘的,不利于团队、企业管理的长远发展。冲突按照性质来分,可以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其中,“破坏性冲突”会妨碍企业内部的管理,而“建设性冲突”则相反——它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能起到促进、改良、完善的作用。

另一方面,处理冲突的方式也会对“冲突”本身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产生巨大影响,如: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有助于个体对任务的共同关注,促进团队内部的有效沟通,使冲突向着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方向发展;而强制型冲突管理方式则关注自身利益,无视团队内部他人的利益,这将会使得冲突往负面的方向发展,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更严重的影响。

对于这些文献中所提到的关于冲突的处理方式,我认为是足够完善了,但我想在次基础上提出一套企业对于冲突的处理的管理流程(以时间轴为基点),鉴于本人知识面有限,因此在这里,只提出了基本构思:

A.

在冲突发生前:建立并完善针对企业内部的冲突管理制度,在企业文化中引入“冲突”的概念,以便在企业内部树立良好的“冲突观”,正确对待冲突。

B. 在冲突发生时,管理者应当拥有良好的管理和协调能力,并较快地判断出冲突的性质(良性冲突/建设型冲突、恶性冲突/破坏性冲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策略。在此过程中管理者应当以采取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为主,避免/杜绝使用强制型冲突管理方式,防止冲突演化成矛盾。

C. 在冲突发生后,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并完善冲突反馈制度,调查并了解冲突处理后的结果,并对该冲突的成因、处理方式、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记录在案,以便管理者在遇到同类型的冲突时能够有所参考。

综上所述,冲突以及关于冲突的管理应当受到团队和企业的重视,将其作为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模块,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进行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苏京.基于绩效提升视角的企业内部冲突管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2.清平.现代企业的新型管理模式:冲突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10月号 3.蒋立剑.企业组织中的人际冲突管理[J].现代商业.2008年第15期

4.邓汉慧.现代企业中员工冲突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第3期 5.王海州 毕海艳.企业领导团队成员冲突管理研究[J].品牌.2015年7月号 6.王草.冲突管理中的有效沟通方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第10期 7.刘炜.企业内部冲突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李明 万涛.管理团队冲突辨析及其冲突管理有效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2年第22期

9.陈晓敏 陈同扬.冲突管理倾向对团队成员交换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

10.于静静 蒋守芬 赵曙明.冲突管理方式与团队学习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交互效应研究[J].科学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11期

11.邬宏传 戴备军.试论企业组织机构的优化问题[J].企业管理.2006年第6期 12.李艳红 卢岩.企业管理团队冲突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

13.郑丽艳.试论组织冲突及管理[J].商业经济.2015年第5期

14.尹哲.冲突管理中的第三方及其地位和角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3期

15.于静静 赵曙明 蒋守芬.基于雇佣关系视角的冲突管理行为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第9期

16.陈瑜 陈婧婧.企业内部冲突综述[J].现代营销.2014年第5期 17.李金英 白丽君.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8.蔡明洪.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分析[J].人资社科.2014年第4期

19.刘涛.企业管理模式演化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浅谈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篇七

(一) 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

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以遵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为前提。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 可以有效地监督、控制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及经营项目, 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能及时反映并纠正, 从而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贯彻实施。

(二)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为管理者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严格内部控制可以防止财务人员有意或者被迫伪造篡改原始凭证, 编制虚假凭证及报表, 保证财务人员准确无误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 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为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三) 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可以科学合理地组织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即将面临的各种风险, 从而确保各项经营活动正常运转,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 形成完善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保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 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互相制约, 从而可以科学有效的监督财产物资从采购到出库的各个环节, 以防止出现舞弊和无意过失, 确保财产资源的安全完整。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相比大企业而言, 具有经营规模小、业务范围单一、经营弹性好等特点。其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方面起步较晚, 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一些进步, 但与大企业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观念

中小企业规模小, 人员少, “一把手”文化根深蒂固, 很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片面性:他们认为企业规模小, 人员少, 为了节约成本没必要建立内控制度, 企业日常业务只要负责人一个人说了算就行, 有了内控制度反而限制了负责人的权利;有的企业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也认为内部控制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企业各部门间不存在协调与配合, 内部控制仅限于某方面的控制内容。却不知企业内部控制应该是全员参与的控制, 是由上至下, 由内而外的控制。

(二) 缺乏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 员工少, 往往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不符合会计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没有建立相应的财产清查等制度, 有些企业为节约成本财务部只有一个人, 集会计、出纳、和财务审核于一身;有的企业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 专业素质较低;有的企业甚至会计人员无证上岗。不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给财务人员有意或无意的犯错机会, 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严重影响经营管理者的经营决策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三) 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受其自身特点的限制, 在具体控制措施设计上无法面面俱到, 存在“漏洞”, 即使设计好了控制措施, 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亦无法严格按照设计的制度实施, 有的即使能在一定程度上实施, 也仅仅是形式上实施, 无法真正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 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估手段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中小企业面临着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团队风险等多种风险, 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风险意识普遍薄弱, 缺乏风险预判手段, 未设置解决风险的程序, 出现问题才临时凭领导的主管判断想办法解决问题, 难以客观、真实反映企业的风险状况, 严重影响企业的成长发展。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 就必须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

(五) 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不可少的步骤,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如何, 必须通过内部审计的检查与评价来得出结论。但是, 由于管理层内控观念的误区及节约成本的考虑, 现阶段, 大多数中小企业一般不设或者不单独设内部审计部门, 而是隶属于财务部等, 缺乏必要的独立性, 严重削弱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 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再者, 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都为事后审计, 并仅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审计, 制约了内部监督的执行。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建议从意识形态到制度建设及机构设置方面采取强化措施, 具体对策如下:

(一)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意识

企业环境好坏是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贯彻执行的关键, 要创造一个团结协作且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必须要有内部环境条件的支持, 即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和转变落后态度具有重大意义, 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企业管理层应该不断学习, 加强与其他先进企业的交流和合作, 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 完善自己的管理办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强化自身内部控制的意识, 带领全体员工走出误区, 转变内部控制观念, 从而建立至上而下, 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 完善财务会计制度, 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 以《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为依据, 制定一套完善的企业可行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制度的执行效果, 因此, 企业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首先应该从加强财务人员的从业资格审查工作开始, 严格把关, 并且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及内部控制制度知识培训, 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素质。

(三) 建立多层次的内部监控体系, 设立事后复核机制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控体系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要使各项内部控制措施有制度上的依据, 就必须相应地建立多层次的内部监控体系, 通过明确各部门及各经办的权利和责任使每个部门或者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和控制下, 从而能有效地避免出现内部控制的“真空地带”或“控制盲点”。同时加强事后的检查监督, 建立复核机制, 在管理部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 对企业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问题。

(四) 建立危机应对预案, 有效调动资源化解危机

中小企业规模小, 风险意识薄弱, 风险管理不规范, 抗风险能力低, 对风险无事前防范措施, 因此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和企业运作状况, 针对可能的突发事件编制内部控制规范, 在风险评估系统中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同时指定专门的责任人负责, 从而在突发状况发生时有效地调动资源, 化解危机。

(五)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

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是评价内部控制是否有力执行的必要保证, 它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检查, 及时反映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漏洞并责令整改, 从而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使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中小企业首先应单独设立审计部门或指定专门的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其次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的现实情况, 明确内部审计的具体职责和权利, 建立内部审计管理控制制度;再次, 要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定期对其进行内部控制知识和相关审计、会计知识的继续再教育, 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完善, 中小企业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已成为当前中小企业的立足之本, 壮大之源。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 建立具有中小企业特色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红.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 2010 (10) .

8.浅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篇八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会计控制;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与企业成败息息相关。形同虚设的内部控制可以毁掉一个企业,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把一个企业推向成功。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企业如何走向成功,由低谷走向光明,如何发挥内部控制在经营管理中的微妙作用,已成为我国企业必须要认真并且积极面对的问题。如何制定一套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有效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要作长寿型企业生死攸关的大事。本文就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和意义

1.内部控制的内涵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深入研究。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内部控制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但是由于传统内部控制的定位比较狭窄,我们借鉴系统论和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内部控制的内涵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解释和拓展,提出一个更全面、更系统的控制框架体系。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要作好管理,首先得做好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可以说是一座座大厦的地基,如果内部控制不健全,企业大厦的根基也就不稳,无论企业这座大厦建得多高、多雄伟,它都处于倒塌的边缘。

(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企业管理者了解过去、掌握现在、预测未来、制定决策的必要条件。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对其进行科学地职责分工,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会计资料,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高效率经营。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如果能很好地加强内部控制,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注重职责分明和人员素质教育,以内部控制加强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以人的主动和被动思想加强对工作认识的促进,形成一种惯性,则能明显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迅速提升企业外在形象。

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控制手段,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避免和纠正浪费等不良现象。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从内部控制的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目标已经不是传统的查错和纠弊,而是涉及到组织管理的各个方面,呈现多元化、纵深化的趋势。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会计控制是基础。内部控制目标主要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1.服从政策、程序、规则和法律法规

为了协调组织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者必须制定政策、计划和程序,并对其进行全程监督并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另外还必须服从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则以及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等因素所引起的外部控制。内部控制如果不能充分把这些外部限制因素考虑进去,就会威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内部控制系统必须保证遵循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则。

2.确保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的目标,要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就必须对构成组织的资源(财产、人力、知识、信息等)进行合理的组织、整合与利用。如果一个组织未能实现其目标,那么该组织一定是忽视了资源的整合作用,忽视了经济性和效率性的重要性。因为内部控制系统的目标就是直接实现组织目标。所以,所有的组织活动和控制行为必须以实现最高目标为依据。

3.确保信息的质量

除了建立组织的目标外,管理者还应沟通政策、计划和方法,还需要利用相关、可靠和及时的信息来控制组织的行为,否则管理者的决策就有可能给组织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内部控制系统必须与能够保证信息正确性的控制相联系。

三、内部控制的缺陷及应对措施

1.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1)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缺陷。控制环境主要是指企业员工的道德行为和所处的工作环境,包括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董事会、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政策与程序。首先,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作为能够控制公司的大股东在缺乏有效约束的控制下,更容易出现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而有利于个人自身利益发展的短期行为。其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备而实不至”,尤其是董事会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监督管理的作用。海尔集团通过实践,制定出了一套合理的员工聘用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其用人的原则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内部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压力,而且还能自觉将压力转化为竞争的动力。”因此,在制度创新的同时营造优良的控制环境,从而优化控制环境,这是内部控制的迫切要求,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长期任务。

(2)市场发育不完善,对内部控制信息缺乏接受力。我国市场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都不健全,交易不规范,非法谋利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环境下,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能引起投资者的不安,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每年发布两次企业财务信息,但由于其时效性差,无法反映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使投资者无法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作出正确判断。

(3)投资风险意识薄弱,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企业的风险管理就是按公司规定的经营战略,采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并采取恰当的方法降低风险。只关系眼前利益而对公司的长远发展置之不理,内部控制也就没有意义可言了。

2.健全有效内部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①控制环境中的要素主要有: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控制方法、外部影响等等。

②控制环境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地位。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环境影响着整个企业内部的控制意识,是企业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影响着企业程序运用的一致性以及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运用的总体性。其中,管理当局的态度最为重要,它决定了整个企业的态度和行为。

(2)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①从事该业务活动人员资格的认定。人员资格认定,是判断职工工作能力和品质的过程,通过这种认定能够合理确定合适人选来上岗。而且,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人员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责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

②做好职责划分及协调工作。a.职责划分。职责划分是指在企业内部,一项经营业务所涉及到的职位责任如何分配给不同的员工来处理,以保证业务正常进行。b.做好协调工作。内部控制一方面具有监督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职能,另一方面还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按照预期目标正常进行。

(3)加强内部控制的会计系统控制

①会计系统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它的有效实施,可以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从而防止欺诈和舞弊,监督经营的全过程,并确保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如果在经济业务过程中采取了措施,使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得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防止错误发生,即使发生了错误,也易于自动检验和自动纠正,保证了会计记录的正确和完整。

②建立独立会计主管控制。就是建立一个独立的会计监管体系,分离会计控制权。这样可以较好地做到将会计控制权从企业代理人手中转移给企业委托人,形成权力的制衡,同时也避免企业外部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干预,不会对企业的自主经营产生不良影响。

四、结论

上一篇:浅谈我校高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下一篇:育人为本论述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