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风疹监测流程

2024-09-30

麻疹风疹监测流程(精选4篇)

1.麻疹风疹监测流程 篇一

XX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于召开麻疹、风疹监测、防控工作培训会的总结

因当前正处于冬春交际之时,是麻疹、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保证麻疹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防范可能发生的风疹疫情,顺利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加强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我中心于2011年3月5日召开了麻疹、风疹监测、防控工作培训会。全县乡镇卫生院、门诊部的防疫大夫及县直医院传染病管理人员共40余人参加。

会上卫生局法监股长、疾控中心主任均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医疗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麻疹防控工作,克服麻痹思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有效遏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严格履行职责,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我科针对防控的具体工作提出了要求:

1、各医疗单位要利用多种形式向公众宣传麻疹、风疹、流感、流脑等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2、各医疗单位要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发热门诊的建设及隔离治疗室的设立,做好发热出疹病例的分诊,同时做好流行病调查和病例登记工作,加强主动搜索等监测工作;

3、加强学校疫情的防控,做好学校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4、对重点传染病如流脑、手足口病知识进行了培训,加强重点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工作。

通过此次培训提高各单位控制麻疹、风疹疫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加强了防范措施。为我县全面开展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0一一年三月八日

2.麻疹风疹监测流程 篇二

1 对象和方法

1.1

按随机抽样方法, 随机选取1个乡镇, 选择60名8-9月龄无相关疾病史的初免对象, 分别在基础免疫前和1个月后各采血1次, 检测产生的麻疹和风疹抗体。2012年调查泾口镇60名儿童, 2014年调查宋集镇61名儿童。

1.2 血标本采集

采血前征得家长知情同意, 每个对象需采静脉血1-2ml, 及时分离血清, 编号并贴好标签, 于-20℃冻存, 冷藏运输, 送至江苏省省疾控中心进行检测。

1.3 结果判断

血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296-2008麻疹诊断标准附录A:血清学诊断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 试剂采用德国维润赛润麻疹检测试剂盒。判断标准为:≥200为“+”, ≤200m IU/ml为“-”。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 stata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等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描述

2012年共检测血清标本120例, 麻疹免前免后各60例, 免疫成功率100%;风疹免前免后各60例, 免疫成功率45%。

2014年共检测血清标本125份, 麻疹免前64例, 免后61例, 免疫成功率98.36%;风疹免前免后各61例, 免疫成功率83.33%。

2.2 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

初免月龄前后麻疹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麻疹风疹联合疫苗中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成功2012年与2014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两年的免前与免后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

2.3 风疹疫苗免疫成功率

免前2012年与2014年风疹抗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免后风疹抗体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风疹疫苗免疫成功2012年与2014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两年的免前与免后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

2.4 麻疹风疹免后抗体水平比较

2012年与2014年免后麻疹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风疹抗体有统计学差异, 2014年风疹抗体平均水平高于2012年平均水平 (见表3) 。

3 讨论

2006年卫生部组织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要达到消除麻疹目标, 必须达到95%的人群免疫力[1], 因此提高常规免疫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是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的关键措施。江苏省消除麻疹成绩突出, 但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流行强度明显减弱, 发病率持续下降, 流行高峰被削平。

2012年江苏省使用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替代麻疹减毒活疫苗作为初免疫苗, 麻疹初种时间为8月龄, 经过8月龄初种后, ≤7月龄儿童麻疹抗体和8月龄初免后麻疹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但风疹抗体阳转率有统计学差异。淮安区的麻疹疫苗初种后麻疹抗体阳性率与2009-2011年全省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显著上升保持一致[2]。麻疹抗体水平在8月龄-4周岁组最高, 随着年龄递增有降低趋势[3]。

2015年淮安区麻疹疫情有上升趋势, 在发病年龄以<1岁婴幼儿和20~39岁成年人为主, 疫情反弹的主要原因是<8月龄儿童由于母传麻疹抗体的下降, 导致麻疹发病上升[2], 而成人发病率的增加与该年龄段抗体阳性率<95%和麻疹抗体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并在此年龄达到最低点, 提示接种麻疹疫苗产生的对麻疹病毒免疫力有可能随着年龄增加而递减[1]。而每年规模较大的人群流动所导致的免疫空白人群增加, 也是麻疹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

努力提高麻疹疫苗初免及加强针次的及时接种率, 加强疫苗和冷链管理, 保证疫苗接种质量, 保持高免疫成功率;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特别是管理难度高的流动儿童、20~39岁成人和<8月龄儿童, 提高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和母传抗体水平, 狠抓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活动, 是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的重中之重。

摘要:目的分析淮安区2012年与2014年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免疫成功率方法两年分别采集60名儿童麻疹风疹疫苗初免前后血样, 进行麻疹风疹抗体检测结果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两年没有差别, 风疹疫苗2014年免疫成功率高于2012年免疫成功率结论 2012年与2014年麻疹风疹联合疫苗中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保持较高水平, 风疹疫苗免疫成功率有上升趋势。

关键词:麻疹,风疹,疫苗,免疫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刘元宝, 陆培善, 周春宁, 等.江苏省≥15岁居民麻疹免疫水平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 (12) :1842-1844.

[2]须凡帆, 王旭雯, 许祝平, 等.江苏省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与发病率关系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 2014, 21 (1) :41-43.

3.麻疹风疹监测流程 篇三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0年秦皇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清学实验室接受的本市各医疗单位采集并上送的临床诊断疑似麻疹病例的早期血清标本。

1.2 检测方法

所有送检标本均按照麻疹监测方案的要求,采用酶联免疫捕获试验(Capture-ELISA)方法,同时检测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

1.3 试剂来源

麻疹试剂: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风疹试剂:深圳市科润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麻疹Ig M抗体、风疹Ig M抗体检验细则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4 结果判定

麻疹:血清标本用空白孔调零,在酶标仪450 nm波长处测定样本吸光度值(A值),S/N值=样品A值/阴性对照平均A值,若S/N值≥2.1时为麻疹Ig M抗体阳性;风疹:血清标本用空白孔调零,在酶标仪450 nm波长处测定样本吸光度值(A值),样品A值>临界对照A均值为风疹Ig M抗体阳性。

1.5 判断标准

(1)麻疹实验室确诊的疑似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血清学诊断麻疹Ig M抗体阳性。(2)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1个月内未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风疹Ig M抗体。

2 结果

2.1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的符合率

2010年共检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210例,检出麻疹Ig M抗体阳性135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64.29%,检出风疹Ig M抗体阳性30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14.29%。

2.2 麻疹、风疹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

麻疹主要集中在5、6月份,共发病89例,占总发病例数(135例)的65.93%,以6月份最多(46例,占34.07%)。风疹也主要集中在5、6月份,共发病25例,占总发病例数(30例)的83.33%,以5月份最多(15例,占50.00%)。本市麻疹、风疹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符合呼吸道传染病春季高发的特点。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见表1。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3 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年龄分布

麻疹病例年龄最小3月龄,最大48岁。135例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以1岁及以下组最多(69例),发病较多的还有20岁以上组、6~10岁组。风疹病例年龄最小9月龄,最大32岁,30例实验室诊断风疹病例以6~10岁组最多(9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与实验室诊断病例的年龄分布见表2。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2.4 实验室诊断病例的性别分布

210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中男性128例(60.95%),女性82例(39.05%);135例麻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中男性82例(60.74%),女性53例(39.26%);30例风疹Ig M抗体阳性病例中男性16例(53.33%),女性14例(46.67%);不同性别麻疹、风疹确诊率见表3。不同性别麻疹确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1,P>0.05),不同性别风疹确诊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8537,P>0.05)。

3 讨论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流行。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感染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人是唯一宿主,且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加以预防,因此,消除麻疹在理论和技术上是可行的[2]。

210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中检出麻疹Ig M抗体阳性135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64.29%;检出风疹Ig M抗体阳性30例,风疹Ig 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4.29%。麻疹和风疹的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5、6月份,符合呼吸道传染病春季高发的特点。麻疹的发病年龄最小3月龄,最大48岁,以1岁及以下组最多;小儿麻疹发病率高可能与来自母体的抗体不能保护婴儿到预防接种月龄有关[3],而这一时期是婴儿麻疹病毒的易感期。成人由于抗体水平下降,有一部分人甚至失去了麻疹抗体,使得发病率增加。要加强麻疹的健康教育,动员群众自觉参与和配合麻疹防控工作,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风疹的发病年龄最小9月龄,最大32岁,以6~10岁组最多。麻疹、风疹实验室确诊率与性别无关。

麻疹实验室需要采集第2份血样标本来重复检测Ig M以排除第1份样本中出现假阴性的可能,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2次采血的困难,给麻疹和风疹的准确诊断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本研究尚不能完全代表本市麻疹和风疹的发病情况。

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阳性率与采集血标本时间有关,一般认为在患者出疹后10 d(7~14 d)采血,麻疹和风疹特异性抗-Ig M阳性率最高[4,5]。本市监测标本的阳性符合率低的原因可能与采血时间有关,需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加以注意。

我市正处于加速麻疹控制时期,而作为与麻疹最易混淆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做好风疹的控制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发病,同时对麻疹的监测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减少风疹对儿童的危害,减轻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工作的负荷,做好风疹疫苗的免疫工作同样也很关键[6]。

参考文献

[1]牛桓彩,马文军.昌平区2006年麻疹和风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2):2285-2287.

[2]韩喜荣,刘洪喜,陈玉峰.2005—2007年海淀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抗体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9):1842-1844.

[3]施小萍.198例麻疹病例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1):40-43.

[4]梅琴,同顺清,刘丽萍,等.江西省1999年风疹流行情况的实验室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0,6(6):341-342.

[5]王常银,许青,徐爱珍,等.山东省1999年麻疹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0,6(6):348-350.

4.麻疹风疹监测流程 篇四

关键词:麻疹,风疹,IgM抗体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确定了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我国对此积极响应,卫生部制定并印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风疹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出疹性疾病,临床症状与麻疹相似,是干扰麻疹诊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需要与麻疹相鉴别的主要出疹性疾病。确诊麻疹和风疹对疫情的处理和控制有着重要意义,而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麻疹、风疹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本区麻疹、风疹的流行情况,我们对2011年天津市南开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进行Ig M抗体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本区各医疗单位采集并送检的临床诊断疑似麻疹、风疹病例的早期血清标本。

1.2 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同时检测麻疹和风疹Ig M抗体。使用广东珠海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试剂。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Ig M抗体检测结果及性别分布

全年共检测2份麻疹疑似病例血清,Ig M抗体均为阴性;检测209份风疹疑似病例血清,Ig M抗体阳性116份,阳性率为55.50%。男性风疹Ig M抗体阳性率为57.80%,女性风疹Ig M抗体阳性率为51.9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年龄分布

风疹疑似病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44岁。发病最多的是20~25岁年龄段,占39.66%;发病较多的还有15~20岁的年龄段,占26.73%,见表2。

2.3 时间分布

2~8月均有风疹疑似病例,4~8月均有风疹Ig M阳性病例,5月的疑似病例最多(42.58%),5月也是发病高峰期,占全年总阳性数的57.76%,见表3。

2.4 采血时间与Ig M抗体检出的关系

采血时间影响Ig M抗体检出率,将标本采血时间按出疹后3天内和3天后进行分组,3天后组检出率明显高于3天内组(P<0.05),见表4。

2.5 病例风疹疫苗免疫史情况

有明确免疫史的病例23例,占11.00%;无免疫史的病例6例,占2.87%;免疫史不详者180例,占86.13%。

3 讨论

近年来,天津市不断加强对麻疹的监测力度,2010年9月与全国同步开展了8月龄~4周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2011年天津市南开区只有2例麻疹疑似病例,Ig M抗体检测均为阴性;209例风疹疑似病例,Ig M抗体阳性116例,阳性率为55.50%。风疹以暴发居多,15~25岁发病率较高,在校高中生、大中专生为风疹发病的主要群体。风疹的这种大龄化发病趋势接近育龄期妇女,因此,保护育龄期妇女至关重要。风疹的预防与控制可有效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出现,同时对麻疹控制及监测有着积极作用。

风疹的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4~6月份,占全年总病例的80.38%,符合呼吸道传染病春季高发的特点。从风疹病例出疹后采血时间的分布来看,不同采血时间Ig M抗体阳性检出率不同。出疹后4~28天采血的Ig 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出疹后3天内采血的Ig 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采集单份血清以出疹后1周左右为宜。对于采集时间过早(3天内)而Ig M抗体阴性的病例最好采集3天后血清进行复检,以免漏诊[1]。

以上统计资料表明,有明确免疫史者占极少数,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9.00%。风疹疫苗属二类疫苗,属自愿接种,但麻风腮疫苗已经列入计划内免疫。接种“麻风腮联合疫苗”,可以快速阻断风疹病毒的传播和先天性风疹综合症的发病,同时对消除麻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

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疫苗的常规免疫工作,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同时加强大中专院校学生聚集场所风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工作[3],加大消毒和健康教育宣传的力度,提高市民的防病能力。加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实验室血清学检测工作,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以便及时消除暴发疫情,控制疾病的流行。

参考文献

[1]David Featherstone.全球麻疹实验室网络[J].中国计划免疫,2002,8(4):236-238.

[2]WHO.Preventing 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J].WER,2000,75(36):290-296.

上一篇: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下一篇:员工专业技术培训协议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