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英语翻译(共11篇)
1.跨文化英语翻译 篇一
1.1不同的文化背景带来的影响
作为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翻译方式,英语翻译在交流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其所产生的翻译内容不光是对语言的解释,更重要的是承载这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和交流。如果英语翻译在准确性方面做不到简练、精准、符合文化内涵,那么就会在不同文化的传递间产生让人无法理解的错误和障碍。
我们都明白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同,不管是在思想哲学方面还是在日常生活方面,这种差异都体现的非常明显。这种差异的存在尤其必然性,不同的文化土壤所培育出来的语言总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特性,这是文化的本质导致的。但是当语言成为不同文化交流之间的桥梁时,这种差异就必须通过译者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在英语翻译中进行准确的诠释和注解。这当然会对翻译工作造成一定的障碍,因为个人经历和对语言理解的不同,必然导致某些方面欠缺和不足,很难全面的考虑到文化因素的方方面面。
1.2思维认知不同带来的影响
中西方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也同样巨大,这种差异的形成是由各自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造成的。就像前文所说,中国人在长期的儒家哲学影响下形成了委婉含蓄的思维方式,对于情感和观点的表达总是通过间接的语言表达来阐述,一般不会开门见山的对自己的想法进行直接表达,一方面是出于谦逊的态度,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如何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不至于太过难堪或尴尬。但是西方人在表达方式中总是采取直言不讳的方式,总是将自己的观点作为谈话交流的重点直白的表达出来,包括喜怒哀乐各种情绪,也从不加以掩饰。这种思维认知上的不同同样也会影响到英语翻译的准确性,译者在翻译工作中如果不能通过对这种不同思维方式加以区分,就会造成翻译内容语境的不恰当,导致翻译工作缺乏真实感和代入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产生思维认知上的混论和迷惑。
2.跨文化英语翻译 篇二
一、商务英语翻译独特的语言特点
在国际商务活动交流过程中,商务英语逐渐地发展起来。商务英语保证国际商务活动的交流和贸易的顺利进行, 是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分支。这一独特的性质决定了商务英语在语言形式和内容上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英语表达,主要体现在商务英语在语言格式上的正式性和规范性。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必须理解商务英语翻译的独特语言特点,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同时还要深度了解双方国的文化环境、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达到翻译的准确性,确保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度。
另外,想要准确地翻译商务英语的内容,商务英语翻译人员不仅要理解商务英语的基本特点,还要准确掌握其语言格式的正式性和规范性,还应注意商务英语翻译的以下特点:
1.句式结构的格式化。商务英语的句式结构比较复杂, 特别是一些合同、协议等相关文件的句式结构甚至趋向格式化,行文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格式来表述,以保证表达的正式性。比如,在签订商务合同时,对于“依照本合同相关规定”一句的翻译,其翻译句式结构已经完全被格式化为“as provided herein”。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根据特定句子的句式结构格式化可以有效保证翻译的正确度和规范性,准确表达出商务英语的意思。这样的格式化语言,使人们听起来简单易懂。
2 . 语言应用的专业化。商务英语交流活动涉及包括货物贸易、产品名称、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领域,广泛使用于各种商业贸易活动交流。有些专业词汇在商务英语语境中的词义与基本含义有所联系,例如,“inquiry”(询价)、 “premium”(保险额)、“free on board”(离岸价)。因此,为了保证贸易双方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对方想要表达的内容,商务英语翻译者必须要掌握使用符合某一领域要求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术语,根据这一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表达,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拥有众多专有名词和专业化术语的特点。
3.词汇使用的简练化。商务交流活动注重沟通交流过程中的顺畅化和顺通度,因此在使用商务英语词汇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简明扼要地使用。这是因为这样,在商务活动交流的过程中商务英语简明扼要地使用众多缩写词和专有名词,比如常见的“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 )”、“Reps—sales representitives(销售代表)”、“FOB—free on board(离岸价缩写)”、“L/C—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等缩写词和专有名词。另外,在商务英语的交流过程中一定要真实地、客观地和文明地进行表达,突显出商务英语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二、跨文化因素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商务英语翻译工作受到了跨文化因素差异的严重影响,主要体现在词语翻译、语法结构、语言运用等因素的差异。商务英语的译文失准正是因为一些商务英语翻译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跨文化因素的差异。
1.词语翻译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相对于词义精确、严谨、固定而且独立性很强的现代汉语词语来说,英语词语却显得词义丰富,对上下文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很小。这两种语言词语在词义表达上有很大的差异。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中国人属于形象、整体、注重悟性和主体意识的综合性思维方式,而西方人则相反,更侧重于抽象、个体、 注重理性和客观意识的分析性思维。比如,现代汉语词语中就只有汽车站这样一个说法,但是在相应的英语翻译中却使用不同的表达,“bus station,bus stop,bus shelter”。西方文化中更注重从个体的出发,使用不同的词汇表达不同功能的车站。
2.句法结构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句法结构的差异分别从主语和主题、形合和意合、前置和后置中体现出来。在英语中,主语是句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句子的主语往往就是整句话的主题了,在汉语却这样强烈的联系。而相对于句子逻辑思维很强、注重“形合”的英语来说,汉语却更注重“意合”,主要靠词语和句子的语境来表达其内在。 出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在一些英语长句和难句中常常出现修饰成分的前置或者后置情况,而汉语更注重句子结构的匀称,严格遵守末端重量的原则。
3.语言运用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语言运用是决定社会文化交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语言运用的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问候、道别、称呼、请求、 邀请、赞美、恭维、感谢、道歉等表达方式上。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注重集体、谦虚的中国人面对拒绝,往往会出于“以和为贵”的意识说得很婉转,但西方人却是非常直爽的。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国际往来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商务英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了翻译水平受到哪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之后,就要更加注重对不利因素的克服, 以便更好地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才能充分地发挥自我,展现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
摘要: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就必须熟练掌握商务英语,在跨文化的交流中要保证交流的准确性和信息值的可靠性就有赖于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翻译者必须充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在商务活动交流中确保理解对方的意图,接收到对方传递的商务材料,直接实现双方的经济利益。商务英语,承载着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的信息,服务于商务活动,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本文从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英汉文化的差异及其对商务英语翻译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商务英语翻译的策略。
3.新闻英语翻译与跨文化意识 篇三
【关键词】新闻英语 翻译 跨文化
文化是人民群众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积累、代代相传的世界观的总结,涉及到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的特点往往是通过语言体现的,人们再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就反应了当地的文化特点。因此文化的差异就决定了对语言表达内容理解的差异。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翻译者,不但要精通译入和译出语言,还有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特点,克服不同文化带来的障碍,实现真实意愿的表达。
一、新闻英语的特点以及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意识
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渴望了解越来越多的外部世界,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英语新闻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接收渠道。新闻英语的内容包络万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方方面的内容都有所涉及,载体有电视、广播、报纸等方式,旨在快速准确的把当今世界发生的事物向读者进行传递,从而达到吸引作者的目的。新闻中的用语往往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不但有新鲜词汇,也会对一些已有的词汇赋予新的含义。这个过程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新闻的便捷实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
英语新闻的广泛传播,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不同文化民族在了解新闻内容时,往往需要新闻翻译来实现,这就涉及到了跨文化意识。只有具备了跨文化意识,才能在新闻翻译过程中,还原事实真相,阐述新闻本意。工作人员自觉地调整思维方式和认知标准,通过对两种文化的把控,尽量避免或者降低不同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准确的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
二、新闻英语中的文化因素和翻译原则
1.新闻英语中的文化因素。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只不过是一种动态和发展的文化,译者需要有高度的敏锐力和观察力,对目标语言有总体上的了解,吃透新闻中的文化内涵,搜集更全面的资料,了解一个语言载体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结合自己专业知识,从而选择最为合适的恰当的方法进行翻译处理。
2.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英语翻译中的体现。由于地域、历史、教育传统等原因,中西方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英语与汉语也就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成和发展,这就必然导致两种语言的差异,个别词汇的理解甚至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这也是导致持有两种语言的人群拥有不同思维方式,西方的思维方式更为开阔,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东方更为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受众产生歧义的理解或者难以理解,译者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模式导致的语言差异。
3.新闻英语中典故的翻译原则。典故是一种文化类型,报告传说、寓言、神话故事等形式。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体现了西方文化发展的进程。新闻报道中也常用到典故。也就涉及到了中西方典故的翻译。
4.新闻英语翻译历史人物翻译。每个民族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很多著名的英雄历史人物。这些英雄历史人物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新闻中用到这些人物往往会赋予特别的意义,记者的报到可能借用这些人物说明一些问题,阐述一些观点,如果不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本事,就很难进行翻译和报道。
5.新闻英语报道中行话的翻译。新闻英语在世界上覆盖面最大,受众文化层次也是参差不齐,所以新闻英语的记者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表达各种行业术语,尽量的采用大众化的语言,浅显易懂的翻译处理。
三、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培养新闻英语译者的英语综合英语能力。新闻英语译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英语翻译能力,这里强调不但要加强单词语法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了解西方用语特点,可以定期对译者进行西方文化名著的学习,开展学术交流,条件允许的可以在国外进行考察,使译者完全融入西方的语境中去。减小翻译过程中歧义的发生。
2.培养新闻英语译者的跨文化认知能力。跨文化认知能力一般包括三个因素:认知因素,感情因素,行为因素。认知因素就是要求人们通过学习中西方文化特点,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情感因素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文化敏感度。行为因素指的是人们交际的能力技能。这些因素的培养有利于培养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获取材料的能力。
总之,合格的译者不但要跨越语言文字障碍,也要充分了解不同文化典故、历史人物等等的翻译原则,摆脱文化差异的影响,把新闻的真相传播给受众,避免漏译或者错译,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新闻以及新闻背后隐藏的文化信息进行传递交流。本文阐述了新闻英语翻译以及跨文化意识基本知识,结合具体实例,讨论了新闻英语中的文化因素和翻译原则,最后为培养译者跨文化意识提了几条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崔校平.英语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A].王福祥,吴汉樱.语言与文化[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 篇四
一、跨文化教学的学习背景
教师对学生的意识培养首先要保证教学的基本意识得到提升,教师对于学生的言传身教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热情参与。教师意识得到了提升,就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细节化的意识渗透,保证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于知识的建构和体会。伴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文化教学逐渐深入我国高中英语课堂中,相应的文化对应相应的语言,教师只有积极促成学生对外语文化的认知,才能辅助学生建立语言学习氛围。对于我国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来说,只有保证学生形成独立的语言知识体系,才能真正深入对于英语内容的内化。
二、跨文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1.提升教师素质,优化课程结构
教师讲授是学生接受文化的初始途径,教师对文化的认知直接决定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首先要提升对于外语文化的基本了解和认知情况。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基础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和汇总,保证学生将文化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首先要进行课程结构的文化差异渗透,从语法、词汇、语音等基础方面进行科学化的对比,保证学生领会基本的学习内容。在内容渗透过程中教师要辅助讲解一些有特色文化意义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能得到良好的知识内化。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渗透课程文化,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进一步鼓励学生对于文化认知产生兴趣,更好地投入课堂中来。教师在讲授外国人称呼的时候,会自然地渗透文化的差异,外国对于先生、女士(已婚、未婚)等称谓都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更好地内化文化知识和课程内容的融合。
2.创设教学情境,渗透文化理念
对于语言的学习一定要保证基础情境的设定,只有情境的导入才能更快速地引导学生投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设定情境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英语的运用,保证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的使用价值,从而更加深入地产生对文化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情景剧的排演、英语文化内容的演讲、英语文化购物节、英语节庆的主题活动课等,充实学生的英语学习。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高考的意义非常重要,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充斥着大量的书本知识和试题练习卷,教师要保证他们在语言学习中找到乐趣,才能更加强化其对于知识的吸收,也能助益他们英语成绩的提升。
3.整理资源数据,推进文化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是无限的,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数据收集进行资源的合理整合,但是只依靠教师,力量毕竟是微薄的。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一些课外的学习资源进行收集,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召开课外知识的交流会,形成良性的知识互动。教师在交流中进行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指导,辅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和知识网络。除此之外,教师要进行数字媒体的运用,也鼓励学生开展音频视频的收集,甚至可以组织学生模仿相应视频的配音,从中了解一些英文文化中的语言特征,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 2 United Kingdom单元主要围绕英国展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大量资料的收集,然后开展小组学习,对基础文化知识进行沟通和交流。
作为交流性的语言类科目,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教学目标合理化引导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教师不仅要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总而言之,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基本途径要在实践中逐步强化,在结合学情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跨文化英语翻译 篇五
力
[摘要] 中学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导入,这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求是相一致的。文化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和质量合适性原则,可采用对比分析、观察阅读、举办讲座等方法。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交际能力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为什么西方的笑话,在中国笑不起来?为什么在中国广为传颂的传统美德“谦虚”,在西方则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记得有一次,有一个美国客人对我的一个朋友说“you speak very good english”,但这位朋友却回答道“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这位美国人对于这个回答很惊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这种结果对这位美国人来说是始料未及的,也是很令他心中不快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浯言的背后都隐含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沉积下米的文化底蕴。在中国几千年来所营造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谦虚就是一种美德,尤其是受到他人赞美时,更应谦虚一番。而美国人则按其西方的文化背景来行事,受到他人赞美时,就应该表示谢意。以上问题的症结,归根到底是文化差异问题。因此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显得尤
为重要。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伦姆伯克说过:“采取只知其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将外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更加恰当一些。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而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交际能力,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开发,以至于现实生活中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学生,或者说是一个很好的掌握了语言基本功能的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常常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导致双方交际的失败。
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
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
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
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文化背景
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
三、培养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比较法
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活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较。如表示关心的对话:
a:hello,you look tired today.b:yes,i went to bed too late last night„ a:you’d better go to bed earlier tonight if you can.这样表示关心的建议在中国比较普遍,但根据英文习
惯,a只须说“i do hope you’ll be feeling better soon”或“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这类肤浅的说法以表示关心。反之,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除非双方是父母子女关系。
2.课堂交流或专题介绍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了解不同的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各阶层人们的吃、穿、住、行,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然后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讲出自己的观点。
3.阅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意识
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问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问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是适当语用的基础,还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了解所学外语的文化背景,是跨文化交际的第一要素。就以“dog”这个单词为例,在词义上中国的“狗”和英美国家的“狗”是没有区别的。但在文化意义上却截然不同。汉语中有“走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词,这里的“狗”是指那些令人厌
恶的,不受欢迎的人。但英美国家的人却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可靠的朋友,所以就有“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屋)”等类似的说法,这里的“狗”却充满了亲呢的情感。要想很好地理解这些文化含义,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要了解该语言所依附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厚他们的文化底蕴。
4.结合课本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
教师在言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短语。例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有喜庆日庆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5.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形式更是多样化了,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欣赏英文电影等。歌曲和电影常常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声,能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和风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短剧表演,从短剧的反复排练中切身地体会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为,置身于异国文化的生活
中。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民族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文化带有民族性;文化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文化是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应采取一种客观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避免用我们的价值观作为标准去评判异国文化,同时还要避免盲目的地追随效仿异国文化。为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要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6.中国特色文化之英语翻译 篇六
1.元宵节: Lantern Festival 2.刺绣:embroidery 3.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 4.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 5.剪纸:Paper Cutting 6.书法:Calligraphy 7.对联:(Spring Festival)Couplets 8.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9.人才流动:Brain Drain/Brain Flow 10.四合院:Siheyuan/Quadrangle 11.战国:Warring States 12.风水:Fengshui/Geomantic Omen 13.铁饭碗:Iron Bowl 14.函授部:The Correspondence Department 15.集体舞:Group Dance 16.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17.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 18.中秋节:Mid-Autumn Day 19.结婚证:Marriage Certificate 20.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 21.附属学校:Affiliated school 22.古装片:Costume Drama 23.武打片:Chinese Swordplay Movie 24.元宵:Tangyuan/Sweet Rice Dumpling(Soup)25.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 26.火锅:Hot Pot 27.四人帮:Gang of Four 28.《诗经》:The Book of Songs
29.素质教育: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 30.《史记》:Historical Records/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31.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Movement)32.《西游记》:The Journey to the West
33.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34.针灸:Acupuncture 35.唐三彩:Tri-color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Tang Tri-colored pottery 3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hinese-charactered Socialist/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7.偏旁:radical 38.孟子:Mencius 39.亭/阁: Pavilion/ Attic 40.大中型国有企业:Large and Medium-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41.火药:gunpowder 42.农历:Lunar Calendar 43.印/玺:Seal/Stamp 44.物质精神文明建设: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45.京剧:Beijing Opera/Peking Opera 46.秦腔:Crying of Qin People/Qin Opera 47.太极拳:Tai Chi 48.独生子女证:The Certificate of One-child 49.天坛:Altar of Heaven in Beijing 50.小吃摊:Snack Bar/Snack Stand 51.红双喜:Double Happiness 52.政治辅导员:Political Counselor/School Counselor 53.春卷:Spring Roll(s)54.莲藕:Lotus Root 55.追星族:Star Struck 56.故宫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 57.相声:Cross-talk/Comic Dialogue 58.下岗:Lay off/Laid off 59.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 60.高等自学考试:Self-taught Examin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61.烟花爆竹:fireworks and firecracker 62.敦煌莫高窟:Mogao Caves 63.电视小品:TV Sketch/TV Skit 64.香港澳门同胞:Compatriot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 65.文化大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 66.长江中下游地区:The Mid-low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67.门当户对:Perfect Match/Exact Match 68.《水浒》:Water Margin/Outlaws of the Marsh 69.中外合资企业:Joint Ventures 70.文房四宝(笔墨纸砚):“The Four Treasure of the Study” “Brush, Inkstick, Paper, and Inkstone”,
7.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 篇七
1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探究
(1) 文化词语的简单介绍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 英汉语言词汇之间常常存有很大的差异。在一种特定文化下的词汇, 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却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例如:红, 代表喜庆, red代表残酷暴力;农民, 有朴实忠厚的含义, peasant有目光短浅的意义;月亮, 代表团圆, moon虚幻;龙, 代表高贵, dragon凶恶;狗, 具有骂人的含义, dog代表忠诚。这就是两种不同文化下的词汇名称之间的差异。一些成语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 汉英意思对应也是不同的, 这些成语主要有:
胆小如鼠as timid as a hare.hare的本意是“兔子”;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one’s eyes;蠢得像猪as stupid as a goose.在英文中将goose大鹅看成是愚蠢的象征;像没头的苍蝇as blind as a bat.此处用bat蝙蝠表示毫无厘头的苍蝇, 可见两种文化的差异。类似的例子还有, 例如:挂羊头卖狗肉to 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一模一样as like as two peas.
(2) 有相同的概念意义, 文化意义缺失
源语言的词汇被翻译成目标语后, 有概念意思一致的词汇, 但是源语言的文化意义却出现了缺失。常见的比喻词有:“胸有成竹”。如果采取直译的方式将这个词语翻译成英文:He has long mature bamboo in his breast.这样的翻译往往丧失了比喻意义, 这时的词语翻译应该以比喻意义为目标进行翻译, 因为在外国文化中, 没有竹子这样的意向, 所以应该采取意译的方法将其翻译成:He has a well-thought-out plan in his mind.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往往决定了同一词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同一种意义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我和王先生是刘家大院的“文明人”了, “文明”是三孙子。
Mr wang and I are considered the genteel folk in the compound, gentility be hanged.
这句子中的“三孙子”在中华文化中, 是一种不礼貌的鄙视他人的不文明的话语, 如果将其直译成为“third grandson”就无法被长幼观念淡薄的西方人所接受, 为了能够更好地让目标语言的人群懂得其中的意思, 可以将其意译成:Gentility is hanged./Gentility be blowed.
/Gentility, the deuce take it.
例如:她的不寻常的举动把与会人员打入了闷葫芦。
译文:Her queer behaviour threw those who had been attending this meeting into bewilderment.
闷葫芦, 在西方文化中不存在这样的意向, 在翻译时, 可以直接将其翻译成比喻意思。闷葫芦的意思就是:让人困惑, 令人不解。所以, 用bewilderment一语概括。
在中国与世界各国不断交往中, 中国的语言词汇文化也逐渐对英语产生了很大影响, 使英语的词汇表达中也融入了汉语的语言文化成分, 例如:Long time no see, 好久不见。按照英语的语言习惯不存在这种表达方式, 但是由于受到汉语语言文化的影响, 英语国家的人们逐渐接受了这一说法, 这句话已经为英文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和使用。
(3) 语言内容与结构上的文化差异。
由于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 导致了他们的语言在内容与结构上的差异。中华民族是一个含蓄的民族, 在平时的语言表达中, 经常把修饰性的定语或者状语放在多表达的目标词语的前面。然而与中国的文化思想不同, 英语国家更倾向于直接表述说话人的意思, 多把主干句子放在前面说, 然后在后面再对整句话进行解释。
例如:由于他的疏忽, 整个团队失去了这场众人关注的比赛。那么这句话用英语表达为:This team lost this match, which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ere caring bout, because of his ignorance.这些都体现了跨文化交际中, 语言词汇的变化在语言翻译中, 必须重视文化的影响。
2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文化对语言产生重要的影响与塑造作用。文化与语言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决定了要在两种语言与文化的转换翻译中采用灵活的翻译技巧, 在保留源语的文化色彩的基础上, 确保被翻译的内容的流利性。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好的翻译方法:
第一, 音译法。为了保留源语的文化特征, 又使译语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 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 使不同国家的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中蕴含的文化。
例如:Hippie (嬉皮士) 、clone (克隆) 、show (秀) 、modern (摩登) 、tofu (豆腐) 等等, 这样的音译方法能够有效保留源语言中的文化, 又拓展了中文词汇。
第二, 直译法或者直译加注法。要想对一种语言的文化特征进行保留, 可以运用内容或者形式上一致的方法, 来直接转换意思。
例如:一揽子计划 (a package of plan) 、一个中国政策 (one China policy) 、代沟 (generation gap) 等等。
直译的翻译方法能够有效保留不同的语言中的文化, 产生形象、直观的特点, 易于掌握和记忆。但是, 由于两种语言文化的不同, 以及语言结构的不同, 直译的方法在很多的情况下是行不通的, 如果对方不了解历史文化, 就会导致意思理解上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
例如:他在剧中饰演“包青天”。可以译为:He played the male role of Judge Bao in the play.注:Judge Bao is a famous and impartial judge in Chinese history.外国人不一定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不知晓包青天这一著名的历史人物, 用加注的方式能够使读者更加清楚地理解话语的意思。
例如:The math subject is the heel of Achilles for this student.
数学科目是这个学生致命的学科。
“The heel of Achilles”其中的Achilles是希腊神话故事当中的一个人物。据传说, 这个人物在降生的时候, 他妈妈将他扔到圣河中, 在河水中浸泡, 导致了他全身铜墙铁壁, 不会受到刀枪或其他任何兵器的伤害, 但是, 不幸的是在浸泡时, 他的脚跟落在了圣河水的外面, 他的身体的这个部位就成为了他的全身最薄弱的地方, 以至于在特洛伊战争中, Achilles由于被射中脚跟, 不幸身亡, 后人就将the heel of Achilles作为一个成语来直接引用, 喻指“致命的弱点”。在对这个成语进行利用过程中, 就要对其加注, 使不同文化背景与文化底蕴的人能够真实了解其中的含义。
第三, 转译法。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 很难利用直译的方法对这两种语言进行意思的转换。为了使语言翻译简明又能够确切地表达源语的意思, 可以采取转译的方法。
例如:在中国历史上, 包办买卖婚姻很是流行。
The forced marriage was very popular in Chinese history.
包办买卖婚姻是中国历史上的旧传统, 如果直译成为:arranged or bought and sold marriage不仅冗长, 而且会与外国人产生交流上的障碍, 这就需要根据包办婚姻这一词汇的意思, 通过意译法进行翻译, 包办婚姻大多数是强迫性质的婚姻, 可以译为:forced marriage.
第四, 借用译法。由于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上的差异, 人们对一些文化俗语产生不同的理解, 导致翻译的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积累一些俗语的固定说法, 直接借用, 达成良好的翻译效果。
例如:as timid as a rabbit胆小如鼠;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kill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卵。
第五, 意译法。中文与英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 由于受到各种民族文化的影响, 在字句结构表述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些词汇无法实现完全的对译, 甚至一些习语方面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翻译的忠实度, 就只能从句子的深层含义出发, 在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来达到对意思的转换, 达到两种语言的对等转换。
例如:Sally and her father are like two peas.
萨丽和她爸爸的模样如出一辙。
这句话的翻译就体现出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 如果将其直接译成:萨丽和她爸爸如同两个豌豆那样相似, 就会让人产生语义上的误解, 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采取意译的方式, 抛开原文的形式对等的规则, 只需将源语言的意思挖掘出来, 用对应的语言来表达,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翻译原文, 而且也有助于读者更容易地理解源语言的意思。
第六, 特定谚语的固定翻译方法。在英语中有很多固定的谚语, 在翻译时可以直接应用, 牢记这些谚语, 达到准确翻译。
例如: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中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A fact is a fact.
事实胜于雄辩。
3 总结
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 没有文化之间的对比, 就无法准确地理解译文, 所以, 作为一名英语翻译, 一定要注重文化之间的差异, 善于研究外国语言中渗透和文化, 在达到对文化的有效理解的基础上, 再对源语言展开翻译, 让译者在文化中体会语言的深刻含义, 达到对语言的准确翻译。
参考文献
[1]Grice, H.Paul.Logic and Conversation[A].In Davis.S.Pragmatics:A Reader[C].Oxford:OUP, 2009.
[2]Grice, H.Paul.Logic and Conversation[A].In PeterCole and Jerry Morgan (eds) .Snytax and Semantics, Speech Acts[C].New York:Academic Press, 2009.
[3]田仙枝.从跨文化的视角看高校学生英语翻译中常见的错误[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 .
[4]周宣丰, 傅萍.从功能派翻译理论探讨广告文化翻译[J].五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12) .
8.跨文化英语翻译 篇八
【摘要】语言是国家文化的灵魂,每一个文字都蕴含着这个国家沧桑的历史文化,通过对语言的学习,我们能够深切的體会到这个国家广阔的情怀。提到英语翻译,不只是按照固定的语法将语言转换过来即可,作为一名外语专业的学生,要学会结合国家的文化背景进行翻译。为了准确的传达英语语句的意思,我们要对跨文化理论进行研究,掌握英语翻译的技巧。本文简洁了中外文化的差异,针对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英语翻译 跨文化视角转换 翻译技巧分析
一、前言
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中外人们的表达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很多学生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用汉语思维翻译英语句子,结果不能准确的表述英语语句的含义。采用跨文化视角的翻译技术,不仅能够准确的表达句意,还能直接的了解该国家的文化,所以作为一名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要重视跨文化视角转换的练习,并在不断的实践尝试中准确掌握英语翻译的技巧。
二、中外文化差异简述
1.生活环境的差异。中外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活环境的差异,每一个地域都有其独有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不同环境下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文化,人们说话方式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想法也不同。
2.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社会背景的不同会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观念,社会背景对人们的说话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英国的父母经常对子女说称赞的话,上司在批评下属的时候会提前夸赞下属的优点,而中国的情况与这恰恰相反,父母很少从正面夸赞孩子,都是用委婉的话间接地鼓励孩子,在下属做错事的时候,上司会直接针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指导。
3.文化背景的差异。翻译的实质是文化之间的交流,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考虑到两国文化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在相互交流的时候需要运用自己本国的语言将另一种语言的含义表达出来,这决定语言和文化之间密切的关系,所以在翻译英语时要了解语言包含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翻译与英语原意更加贴切,才能真正理解语言所蕴含的道理。
4.风俗习惯的差异。民族风俗是民族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是经过上千年的传承流传下来的,是一个民族的宝贵传统,民族风俗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说话方式。比如英国人在见面的时候最长问的是天气,认为问年龄是最不礼貌的问题,与此相对的在我们国家,熟人见面会客套的说“你吃了吗”,但是如果在西方问这样的问题,会给人造成疑惑,引起人的不快。所以在翻译英语句子时不能直接按照表面意思翻译,要考虑当时说话的情境。
三、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
1.人与人之间的视角转换。中西方语言表达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语序不同。我们在日常交流时,总是把主语放在前面,以“人”为主语,但是英语以“物”为主语,所以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进行主语转换,不能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翻译英语句子。西方人十分注重礼貌,平时交流的时候总是把“我”放在最后,但是在道歉的时候会把“我”放在前面。除此之外,西方国家对于亲属的叫法分的不是特别明确,比如叔叔和舅舅可以用一个词,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英语句子时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3]。
2.单词转换的技巧。在翻译英语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每一个词的含义都不是绝对的,在这个场景下这个词是褒义的,在另一个场景下它可能就会变成贬抑的。所以在翻译英语时要结合前后文的意思,充分利用单词灵活性的特点,不能从正面直接翻译,根据英汉语言习惯的不同进行转换,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将文字组合成符合读者习惯的文章。
3.语句转换的技巧。英语翻译中的语句翻译是比较复杂的,受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英国人很少直接的指出别人的缺点,时刻保持着自己谦卑的态度,所以英语中会经常出现倒装句和省略句,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方式翻译句子,考虑语境和说话人的态度语气,让句子最大限度的接近英语原意。
4.连贯文章的技巧。英语翻译不仅要对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翻译者还要有强大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能够将每个句子组装在一起形成连贯的文章,只有将英文原本作者的思想和理念完整的表达出来,才能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阅读感受。
结论:通过本文的描述,我们发现英语句子的翻译不只是文字的转换,要想翻译成一篇好文章,就要充分的了解单词的确切意思,注重英语本身所体现的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在翻译英语的时候,不盲目判断单词的意思的好坏,跨越思维方式的差异,结合跨文化视角转换的翻译技巧,让汉语读者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英语的内在含义,体会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让语言变成两个民族文化传播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解学林.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的词类转换技巧[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101-102.
[2]白一平.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与相关翻译技巧分析[J].校园英语,2015,04:229-230.
[3]袁劲柳.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与翻译技巧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60-61.
[4]徐海江.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1.刘琦,学号1207010307,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2.吕汶洁,学号1307010121,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9.英语教学应具备跨文化意识论文 篇九
[摘要]本文论述了具备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首先论述了中西方在价值观念、词汇文化内涵以及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其次根据这些差异提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即提高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构建语言知识与社会文化知识相结合的课堂模式及合理选择教材、教法。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学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土壤,学习一门语言,也是了解一国文化的过程。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环境不同,因而各国逐渐形成不同的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语言习惯、生活方式等。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总是用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必然会造成语言应用失误,因此要想深刻地理解英语文化,首先应了解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的主要差异。这些差异总会隐性地多方面地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交流、阅读和理解。
一、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的主要差异
1、价值观念的差异。
在众多的文化因素中价值观是核心内容之一,价值观表现为某些符合社会文化,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信念。中国儒家思想中的群体意识、无私奉献、谦虚谨慎、造福后代等观念是我们普遍认同的道德基础,而西方民族特有的价值观是“自我表现”、“个人主义”、“个人利益至上”。在日常的语言交往中,由于价值观不同而引起的交流障碍比比皆是。例如下面一道选择题让你选择那一个是正确的:以下那个问题你可以问你的朋友?a.你一个月挣多少钱?b.你为什么不想要孩子?c.周末我能用一下你的小汽车吗?对于中国人来说哪怕只是陌生人之间的交流,只要交流地融洽,这三个问题都可以问。但在西方,一般而言,三个问题都不合适。因为这都属于个人隐私问题。又例如中国人请客时,无论菜多么丰盛,也要谦虚几句:“没什么好菜,别见笑,请多包涵”,如果对中国文化不了解,西方人便会理解成不用好的菜来招待客人,这是对他的不重视、不尊重。
2、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词汇的文化内涵一般指其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等,虽然是同一个词,它所指的事物和概念,就字面意义来说,可能是一致地,但它的象征含义可能存在表达的差异。比如,由于与人类长期相处,无论中西文化、动物都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也造成了动物象征意义的差别,对这种象征差异了解不足,在跨文化交流中,会造成很大不便甚至非常尴尬的后果。我们国家曾有两种著名的电池品牌,分别是“雄鸡”、“白象”,分别以英译名“cock”和“whiteelephant”为商标,销售到西方国家时,却受到当地市场的抵制,其原因也是由象征差异造成的:首先cock在西方文化中是个很不雅的词,其次whiteelephant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大而无用之物”,谁会买无用之物呢?
3、社会文化习俗的差异。
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在问候语和称呼语的使用上,中西方就存在很大的差别。据估计,英语中至少有十几种不同的问候语。Hi和Hello到“howareyougettingon?”或“howiseverythingwithyou”。人们在不同的场合选择适当的问候语来与他们所碰到的不同的人打招呼。大多数中国人倾向于用“你吃了吗?”或者“你到哪里去?”来问候熟人。
很明显,如果用这种方式问候英语本族语言者,肯定会造成误解,此外亲属关系同项的延伸是汉语文化的另一个特征,像“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这些词被用作对年长的人或陌生人的敬称。如称“李奶奶”、“张叔叔”,英语的本族语者如果被直系家族之外的人这样称谓,他们会感到迷惑不解。
二、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可采取措施
1、提高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素质。
在一切教学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英语教师不具备跨文化意识,要在英语教学中建立跨文化意识,完全是一句空话,现有不少英语教师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对英语语言所反映的英语文化自然也就缺乏敏感性和洞察力。要提高英语教师文化素养,首先应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使每一位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到英语文化素养对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其次,认真备课,充分利用多种资料及网络,充分了解与教材相关的文化背景;第三,充分利用继续教育的学习机会,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师范英语教师的交际能力,在继续教育中要加强文化背景的学习。
2、构建语言知识与社会文化知识相结合的课堂模式。
了解另外一种文化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创造出和谐的环境。教师不应忽视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而只注重在一些对话和短文中,硬抠出一些语言点讲解分析,牵强地要求学生造一些合乎语法规则,但毫无意义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句子。把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可采用不同的方法,首先可采用“文化点”和“文化包”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文章涉及到颜色这一内容,如“blue”,可向学生介绍“blue”表示多愁善感或不快乐的感觉,如在“blue,blueismylove”或“heisinabluemood”中,同时“blue”也让人联想起高的社会地位或者是贵族。如在“Heisablueblood”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对于blue这个词可只介绍这些,过一段时间随着相关内容的增多,可把一个个“文化点”归结成一个“文化包”,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扩展延伸使学生充分理解中西方文化有关颜色的不同理解和象征意义。
其次在教学的环节上注重文化的渗透。比如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概括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扫清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深层的文化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生活中听英语、用英语的习惯和能力。
3、合理选择教材、教法。
目前中等师范学校所采用的教材多是以语法为纲,词汇的选择和阅读材料的内容不从实际交际的角度考虑而是服务于语法教学。现有教材和教法深受社会环境、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有其必然的合理性,但是现有的教材、教法存在许多不足,为了在教学中渗透文化内容,教师可在必修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有助于提高交际能力的文学作品、或是选择一定比例的英美原版教材,也可选择一些与本族文化有一定差异的作品,或选择当代最有影响的、人物话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容。
总之,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认识到跨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为英语教师应不断把这一认识融汇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国外外语教学(2)
[2]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
10.跨文化英语翻译 篇十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A Personal Journey
跨文化交际——个人之旅
An Intercultural Profession
跨文化职业
To be better equipped to do that, we returned to the US in 1990.I worked on my MA in Chines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Anne adjusted to American culture and we started a family.When we came back in 1993, we brought 2-year-old and 3-month-old daughters with us to Shanghai.We thought it would be simpler for young children to adapt to a new culture.Bu t the adjustments weren’t easy for any of us, partly because Shanghai was just beginning its rapid modernization phase.为更具备从事那份工作的条件,我们于1990年返回美国。我攻取汉语和跨文化交际硕士学位,安妮适应美国文化并且我们有了第一个孩子。当我们1993年回来时,我们 带了我们的两个女儿一同到了上海,当时她们分别是2岁和3个月。我们原以为小孩子适应一 种新的文化会更容易些,但适应对我们每个人都殊非易事,部分原因是缘于上海当时刚步入 高速的现代化阶段。
For the last few years we have heard almost constant construction noise around us.Our housing hadn’t yet been renovated, we didn’t have much heating or air conditioning, the workload was heavy at the university, the pay was low and inflation was rapid in those days.Both children were often sick with colds or more serious ailments.Yet, we somehow persevered, kept adjusting to Shanghai, tried to keep up with the fast changes, and now we have a nice apartment, our neighborhood is cleaner and more attractive and we feel more at “home”.在过去的几年里,周围施工的噪音几乎总是不绝于耳。我们的住房还没有修缮好,也没有多少供暖和空调,在大学的工作量也很繁重,那些日子报酬低而通货膨胀又很快。两个孩子经常患感冒或更重的病。然而,我们设法坚持着,一直不断地适应上海,尽力去赶上飞快的变化。现在,我们住进了一套相当不错的公寓,小区更干净更漂亮,我们更有了在“家” 的感觉。
It was my good fortune to teach in the Overseas Training Department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ISU).In 1993, we started to train self-paying students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I was able to develop a new course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to orient our students.我有幸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海外培训部任教。1993年,我们开始培训国际商务自费生。我得以开设了关于跨文化交际的一门新的课程来引导我们的学生。
Over the years, that course has grown into a curriculum that is also being offered to the1
Communications Department and all post-graduate students at SISU.This has been a rich opportunity to gather fresh data on Chinese culture as well as to develop this budding field.Relating to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CAFIC), formed in 1995, has also been a stimulating professional experience.多年来,这门课程已经发展为一门学科,既在交际系开设,同时又面向所有在校的研究 生。这是收集有关中国文化新资料并开发这一新兴领域的良好契机。成立于1995年的中国跨 文化交际协会,也是一次激动人心的职业经历。
An Intercultural Family
一个跨文化的家庭
As our two girls became school age, we enrolled them in a local kinder garden.We wanted them to feel comfortable both in the language and with Chinese friends.As a result, both daughters have become trilingual, though it hasn’t always been easy.Our oldest
daughter, Christy, did fine the first two years, but found it quite tough in Chinese third grade.She was almost keeping up with her Chinese classmates, but her English and German were falling behind, so she changed to the International German School in
Shanghai.Our youngest daughter, Amy, is still in Chinese school.When she finishes third grade this year, she’ll probably also change, though she is happy and fairly comfortable in all three contexts.当我们的两个女儿到了入学年龄,我们送她们到当地的幼儿园。我们想要她们在语言和与中国朋友交往这两个方面都感到顺当称心。结果,两个女儿都能操三种语言,尽管并非总是那么容易。我们的大女儿克里斯蒂,在最初两年学得不错,但在读汉语三年级时却感到相当吃力。她几乎跟得上她那些中国的同班同学,但英语和德语却落后了,所以她转学到在上海的国际德语学校。我们的小女儿艾米,仍然在中文学校。她今年读完三年级后,大概也会变换一下,虽然她在这三个语境里都感到舒心快乐。
Recently Amy was working on some intercultural adjustment materials for kids.She was asked to draw a picture of her family.In the space provided, she drew a picture of me and labeled it “Dad--American” and next to Anne, “Mom--German”.Then she drew a picture of our “Chinese Grandma” and labeled her “Ayi—Chinese”.When she drew herself and her sister in the middle, she paused.最近艾米在进行一些儿童跨文化适应材料的学习。她被要求画一幅她的家庭的图画。在给她的一张白纸上,她画了我的画像并且标上了“爸爸--美国人”,接着是安妮,标上“ 妈妈--德国人”。然后她画上了我们的“中国阿婆”的画像,标上“阿姨--中国人”。当她在中间画她自己和她姐姐时,她停住了。
She then wrote “Christy and Amy--AmGerChi.” When I asked about this unusual word, she said because all three cultural backgrounds were mixed in her, she used the first syllable from each nationality.In Chinese, she called herself a “MeiDeZhong.” It might be difficult for her to maintain that identity, but that is how she sees herself now.然后她写上了“克里斯蒂和艾米--美德中”。当我问这一怪词时,她说,因为所有这 三个文化背景都融合在她身上,她用了每个国家的第一个音节。她用汉语称她自己“美德中”。让她保持这一身份可能有难度,但现在她是这样看自己的。
An Intercultural Future
跨文化的未来
Because this is my field of study, my wife, daughters and I hope to keep learning about cultural variety and adjustments together.We don’t just want to be a cross-cultural experiment;we want to relate our experiences to our Chinese friends and students.Anne works as the Consulting Doctor for the German Consulate in Shanghai and has
opportunities nearly every week to cross cultural barriers with expatriates and local hospitals.Each of us hopes to become an effective “cultural bridge” to bring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to the different sides we represent.因为这是我的研究领域,我妻子、女儿和我都希望一起不断地学习文化的多 样性和适应力。我们不只想成为跨文化的实验;我们想把我们的经历同我们的中国朋友和学 生结合起来。安妮在德国驻上海领事馆工作,担任顾问医生,在跟旅居海外者以及当地医院 打交道时,几乎每周都有机会跨越文化障碍。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卓有成效的“文化桥梁”,为我们所代表的不同方面带来理解和合作。Living overseas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s is never easy.There are times when we are overcome with homesickness.Sometimes we feel lost or confused in our identity.Sometimes we face new levels of culture shock or stress.But we trust that each of these experiences is enriching us, giving us a reservoir of feelings and insights that we can share with others.长期生活在海外从来都不容易。有时候我们思乡情切,有时对我们的身份感到失落和困惑,有时我们面临新的层次的文化冲击和压力。但我们相信所有这些经历都在丰富着我们,让我们蓄积起能与他人共享的心绪和感悟。
With changes due to WTO, the coming World Cup and Olympics and developments in many other arenas, China is entering an exciting and challenging phase of
11.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翻译技巧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文化视角 英语翻译 技巧 研究
一、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
1.地理环境产生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的人,因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所以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民族可能或产生不同的看法。英国和中国身处不同的大洲,两个国家之间的地理环境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特色,两个国家之间的语言都带有本国的民族特色,例如在中国农民的眼中,牛是他们最好的朋友,帮助农民耕地却没有一句怨言,所以多少年来牛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吃苦耐劳的人的象征。但是英国的农民把马当作是他们最好的朋友,因为他们是用马在进行耕地,在了解了这地理环境产生的文化差异以后我们在对英语“as strong as a horse”进行翻译的时候就不会翻译成如马一样强壮,而应该翻译成力大如牛。
2.不同历史不同信仰产生的文化差异。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的不同对语言也就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国和英国的历史显然是不相同的,中国有着五千的文化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英国的历史没有中国历史古老,因此两个国家之间必然存在着文化差异。比如在中国用刻舟求剑来比喻做事死板不知道变通,但是翻译成英语却是“making his mark”,如果不了解两国历史,对中国的典故不熟悉,在对这句英语进行翻译的时候就有可能翻译成做记号,所以在做翻译的时候要了解历史文化背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同时两国之间的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由于信仰的不同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文化差异,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之间的宗教信仰。
3.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带来的文化差异。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通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他们在交流的时候也不相同。中国人喜欢客套,见面以后都喜欢客气一下,往往会问问对方吃没吃饭,吃的什么,这在中国人的眼里很正常,可是西方人却不会这样,如果你这样问他们,他们往往会向其他方面去想,猜想你是不是要请他吃饭。西方人的思维和东方人的思维习惯完全不一样,西方人的思维一般比较直,采用主谓语来统筹其他的语句,一般会在文章的开头就指出所要表达的思想,然后进行深入解析,而中国的思维习惯是先做铺垫,往往是举了大量的例子以后才会引出中心思想,英汉两个民族之间的不同思维方式决定了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重翻译技巧,要对句子和词语进行调换,最大限度的做到符合各民族的思维习惯方式。例如:permission was granted and a police accompanied him to a pay phone.Only when he was that the was actually telephoning the police did he realize that they had all been the victims of a hoax.翻译成警察同意了,陪他来到一个需要投币的电话前。当他看到这个人是真的要给警察打电话,才突然明白,他们都成了一场骗局的受害者。这样翻译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二、翻译技巧
1.直接翻译的方法。英语的词汇不能一一对应的包含汉语中所有的词汇,它也是在不断的吸收外来词汇,汉语中有些词汇在英语中是找不到的,那么我们只能直接将其翻译出来。比如一些人的名字、地方的名字,李明这个名字在英语中我们就直接译成“LI Ming”,河北省我们就直接译成“He Bei province”,当然了有些词汇和简单的句子在翻译以后还要加以解释,以免产生误解。
2.正反翻譯法。在把英文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语句的通顺和优美,有时候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从正面翻译走不通,或者是翻译出来的句子更本不通顺不能表达原文的意思,那么我们可以尝试从反面进行翻译,常常采用这样的处理手段,翻译出来的句子才会符合汉语的表达要求。英语当中的许多词汇在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都会采取这样翻译的方法。但是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搭配习惯,所以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上述的方法。例如:“He has lost himself”这句英语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翻译成他已经迷失了自己,而不能翻译成他已经丢失了自己,“lost oneself”是一个固定的搭配,从正面直接进行翻译我们是翻译不通顺的,那么就从反面入手翻译成迷失了自己,从而是译文更加的通顺。在英语中有很多词汇都需要进行转换来进行翻译,比如little than等一些词汇,进行词语转换后,翻译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句子才能更通顺。我们汉语的词汇量是非常庞大的,有时候同一个英语词汇在不同的句子中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必须采用不同的汉语词汇进行替换,否则翻译成的句子就会让人难以理解,不知所措。比如“he has left for Beijing”应该翻译成他已经去了北京,而“Yesterday,I left my wallet in the class,but did not find it now”应该翻译成昨天我把我的钱包落在了教室里,今天却找不到了。这两句英语中用到的是同一个left,但是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却不能用一个意思来表达,必须采用不同的汉语词汇来表达它所要表达的意思。总的来说在进行英语翻译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英语和汉语词汇之间搭配的不同,做好翻译的工作。
3.句式转换法。在对英语进行翻译的时候我们通常会遇到的都是对大段大段的句子翻译,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说话方式的不同,所以英语中有一些句子是很难进行准确无误的翻译的,比如我们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倒装的语句和省略句等句型,在遇到这些句型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学会使用句式转换法进行翻译。
4.通读全文合理选词法。英语中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可能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不能只靠理解单词的意思就去翻译整个句子,这样进行翻译可能会出现翻译错误,必须通读全文,理解全句,这样翻译的结果才符合原文的含义。比如“Have a book“和“Have a try”这两句话中虽然都有“Have”但是确是表达的不同的含义,第一句话应该翻译成有一本书,第二句话应该翻译成尝试一下,如果都按单词本身的意思有来进行翻译,则翻译出来的句子就已经改变了句子的含义。
5.词类转化法。要是给翻译进行定义的话,可以认为所谓的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英语和汉语由于身处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环境当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同点。汉语当中一个词语一般只有词性,而英语当中一个词语可能存在着多种的词性。所以在进行英汉互译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个特点,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词性的转化,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英语的翻译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把它想成是语言死板的转换。进行英语翻译必须要保证符合原有的意思,同时还要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语言之间的使用是有差距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学会利用多种翻译技巧进行英语翻译,保证翻译出来的句子既通顺又不失原有的韵味。同时还要加强英语翻译的学习,多向其他人请教,相信在不懈的努力下,我国的翻译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柯平.英汉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跨文化英语翻译】推荐阅读:
英语跨文化交际论文10-03
英语中国文化翻译11-13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10-12
论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08-15
浅谈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01-12
韩国文化礼仪英语06-09
英语范文关于文化07-05
英语文化常识答案07-21
文化差异英语07-28
英语文化策划书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