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做好环境公益

2024-10-23

企业要做好环境公益(13篇)

1.企业要做好环境公益 篇一

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企业或企业中某些单位、工种实行计件工资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产品的数量能够准确计提,并能正确反映工人所支出的劳动量的工种或单位。一般来讲,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进行生产的企业和工种最适宜采用计件工资制。此外,那些机械化和手工操作并用,或是机械化程度较高,但产品数量能够计量的工种或单位,也可以采用计件工资制。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复杂,数量不易计量的生产单位和工种,一般不宜采用计件工资。

2.必须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主要取决于工人主观努力的工种或单位。这些工人的生产成绩大小主要取决于本人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充分有效地利用工时。那些生产成果的多少与工人的操作没有直接或密切联系的生产单位或工种,一般不适合采用计件工资制。

3.必须是具有明确的产品质量标准,能够检验产品质量的单位或工种才能实行计件工资制。凡是没有产品质量标准或质量标准不明确,难于严格检验产品质量的单位或工种,不宜实行计件工资制。

4.必须是具有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和比较健全的原始记录统计制度,有严格的计量标准的单位或工种。那些不能准确制定劳动定额的单位或工种,不能实行计件工资制。

5.必须是生产任务饱满,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和产品销路比较正常;能够组织均衡生产,并鼓励增加产量的单位,才能实行计件工资制。

上述条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结合的,必须基本上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实行计件工资。合理确定计件单价

1.在企业工资基金有支付能力,职工技术等级、工作物等级和工资标准均相对应的情况下,计件单价是按工作物等级、相应的工资标准和劳动定额计算出来的。具体有两种方法:一是按产量定额计算;二是按工时定额计算。

(1)按产量定额计算,其公式是:

计件单价=该工作物等级的单位时间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

按工时定额计算,其公式是:

计件单价=该工作物等级的单位时间的工资标准×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

(2)集体计件单价的计算

按产量定额计算,其公式是:

计件单件=计件单位定员内全体人员单位时间的工资标准之和/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按工时定额计算,其公式是:

计件单价=计件单位定员内全体人员单位时间的工资标准×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在确定计件单价时,工资标准的单位时间和劳动定额的单位时间应该相一致。

2.以企业历史最高产量与工资成本相除得出计件单价,再根据各车间的产品结构、工作难易程度、劳动强度等情况分解到各种工作物,得出不同的计件单价。

3.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把计件单价与奖金结合起来支付劳动报酬,即完成质量和节约指标的实行超额递增单价。

4.计件单价随本企业或车间所得的工资总额或奖金总额大小而上下浮动。这一办法适用于企业或车间实行了承包,同时采取超额计件办法的单位。

除了上述四种办法,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其它办法,如按工人的平均等级的工资标准除以产量定额求得计件单价等。不论何种办法,制定计件工资制都应遵循以下原则,即:在既定的国家与企业工资分配关系条件下,企业内部要争取做到“工资等级、工作物等级、技术等级”相统一,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技术特长,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更好地发挥计件工资制的作用。

2.企业要做好环境公益 篇二

1、抓好理论学习的创新。理论学习是我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我们解决思想问题和疑惑的重要武器。在理论学习上进行创新, 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是把握企业发展前进方向的指航灯。我们不仅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还要认真学习、领会党在新时期新阶段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在当前, 我们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成果。要紧密联系思想实际, 把政治理论教育与解决职工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等现实问题结合起来, 讲究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从而达到强化理论学习, 增强理论功底, 提高运用能力的效果;我们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观点,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念、方法分析新形势, 研究新问题, 促进思想解放和更新,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 使企业做到从发展中求稳定, 在稳定中求发展。

2、抓好工作形式的创新。在当前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 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活动范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形载体如果不能成为广大干部、员工所接受的形式, 内容再好, 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到与内容保持一致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创造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我们要从激发员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入手,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召开形式自由的座谈会、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和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等形式, 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搞的活一点、乐一点、轻松一点。我们不仅可以利用橱窗、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还可以利用现在先进的科技手段开展工作, 如利用企业内部有线电视媒体, 播放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声像资料和宣传资料;利用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网站, 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网上、电视上。这样不仅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多样, 而且生动活泼, 有声有色, 员工群众也能踊跃参加, 乐于接受。

3、抓好工作方法的创新。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解决员工群众的思想问题, 适宜的方式、方法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方式方法采用得当,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否则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特别是在当今人们思想观念复杂化、多样化的情况下, 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行方式方法创新我们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要注意深入基层, 善于发现、总结和归纳。因为员工群众是生产实践的主体, 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任何方式方法只有经过基层的检验才能最终被认可和应用。二是要注意探求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我们不仅要探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而且要探求一把钥匙开多把锁和多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式方法, 以达到“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的效果。为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实效性, 我们还要在企业中要建立完善的思想工作信息采集、归纳、分析、反馈系统, 及时了解、发现企业职工思想状况的发展变化, 并及时做出反应;同时, 我们要充分发挥群众性思想政治组织的作用, 要由少数人参与向全员参与转变, 由少数人抓工作向大家抓工作转变, 并结合企业的党、政、工、团在工作中的领导地位, 让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政工”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4、抓好工作语言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言之得当, 使人春风化雨, 温暖和煦, 言之不当, 使人面目可憎, 甚至起了反作用。因此, 我们要根据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 从解决思想问题上的疙瘩着手, 有的放矢。我们要言之有物, 空洞的说教、老话、套话、官话要尽量少讲或不讲;要深入到员工群众中, 直接贴近群众的生活, 使用群众语言和大众化语言, 与员工群众平等自由的交流情感, 提高认识, 促进员工群众内心精神的升华;要讲短话, 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尽可能多的思想内容, 言简意赅, 一语中的。进行语言创新, 我们要注意实事求是, 恰如其分, 言必行, 行必果。言行不一, 嘴上一套, 做的又是一套, 即使巧舌如簧, 也没法让人信服, 唯真才能入情, 唯真才能入理。其次要注意工作要富有人情味。无论阐述哪种道理, 都是为了提高认识, 解开疙瘩, 抚平情绪。如果忽视这一点, 就会让人感到思想政治工作生硬、强制, 让人产生反感,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5、抓好工作机制的创新。以创新精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最根本问题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发展的能力。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日趋规范化和科学化, 同时需要加快建立标准机制, 构建与之相应的法规体系, 使我们的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克服和消除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 增强刚性。要建立健全在企业党委统一领导下, 党政部门和群众组织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组织领导体制;建立覆盖企业的一体化、立体化、网络化的工作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标准体系, 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使思想政治工作丰富扎实, 不断增强科学性。

摘要:进入新的世纪后,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它既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 也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坚持创新性, 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如要求。本文从理论学习、工作形式、工作方法、工作语言和工作机制五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3.企业文化落地要做好四化 篇三

关键词:企业文化;落地;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线为面;化念为制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52-02

企业文化可以被视为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是注定走不好也走不远的。这一点,已经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企业文化不是用来浮在空中、作为装饰的,它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落地生根,也就是将文化理念融入到所有与经营和管理相关的活动中来,让文化被企业所用,让企业拥有文化的烙印。这种落地,客观地讲,是目前大部分企业所忽略或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来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繁”、“虚”等实际问题,实现文化的制度化和全面化,从而真正实现文化的落地。

一、在内容上要化繁为简

企业文化从兴起至今,经历了百家争鸣和时代的检验,各种理论可谓底蕴深厚、繁冗复杂。没有企业愿意,也不可能将所有文化都不加修饰地全盘吸收,而唯有把握文化的规律,才能可能删繁就简,去伪存真,找到真正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独特文化。企业管理者必须培养一种意识,就是只有经过复杂,才能走向简单。

1.把握化繁为简的规律

文化的成长规律就好像读书一样,需要把厚重的书本读透、读懂,归纳出不一定是精髓、但一定是最急需的知识,跳出复杂,才能简单。因此,文化落地的第一步,关键是要在企业运作过程中,掌握文化发展的规律和自身的特点,找到将复杂事物简单化的途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些道理很简单,却鲜有企业做到极致,无疑要归咎于管理者思维的刻板和执行的懈怠。在模仿行为盛行的今天,有的文化推行者在无法读懂他人的企业文化理念,没有读懂自己的企业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便盲目照搬他人的成功经验,抑或不顾文化的地域差异,便将书本上的复杂文化理念强加于自己身上。他们忽略了对化繁为简的思考,他们习惯于让自身去适应复杂的外部文化。实际上,在掌握了自身的文化规律后,再将复杂的外部文化简单化,将大大降低文化落地的难度。

2.控制化繁为简的过程

化繁为简其实是一个从假定到例证的过程,通过文化的整合实现员工思维方式和行动的统一性,完成一种视角的转变。企业在推行文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环境的干扰因素,将自身读懂,提炼适合自己的文化理念,并假定这种理念是可执行和有意义的,是可以被员工接受的。这个假定是化繁为简的准备阶段,它的目的在于完成文化的整合。如果从繁文化提炼出来的简文化,可以通过有效执行得以实施,完成从假定到例证的转换过程,就相当于将决策层的文化理念转换为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成功了一半的化繁为简。当然,假定的理念文化并不一定可以得到证实,如果简文化并不能真正适应企业的需要,不能被员工接受,就有可能成为失败的例证,无法完成文化的落地。所以,化繁为简的过程其实应该是可逆的,企业可以随时审视自己的简文化,并对错误的假定进行修正,在不断转换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文化理念,促成文化的落地。

二、在形式上要化虚为实

企业文化究竟是虚无还是实在的,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虚无缥缈的,只是存在一种无形的力量;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实实在在的,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指引、一种凝聚力,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员工的精神动力。但无论是虚是实,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企业文化要做到落地,就需要将“虚”的文化变成“实”的行动,将“虚”的精神成就“实”的效益。

1.处理好虚化与务实的关系

我们并不否认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需要有美丽的包装,但如果文化仅仅是通过喊喊口号而虚化出来的,企业大可不必煞费苦心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这不是企业所想,也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体系,固然需要明确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向员工展现一套美丽的文化,这是“虚文化”的最基本要求。但更为关键是,如何通过虚的文化改变员工的行为准则,通过非经济的手段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在化虚为实的过程中,要将美化的虚文化通过作用于企业中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企业),在美丽与务实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点,使得人的精神能量得以大力发挥,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绩效提升。两者的结合是企业文化是否具备持久生命力,是否能有效引导员工、助推企业发展的关键。

2.把握化虚为实的时机

有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创始之初就已经存在了,它是企业创建者个人意识和理念的一种体现,这些理念亲和有力而且能渗透人心,它虽然萌芽于个人,却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企业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对于这种企业文化,只需要将虚文化提炼捶打,通过物化和传承,使之成为激励企业不断进步、员工不断进取的巨大精神动力。有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成立初期,由于规模限制而相对单调,无法完全体现企业的精髓理念。这个时期的虚文化,大部分仅仅展现了企业管理者的个人思想、作风和魅力,无法直接传承为企业的务实文化。随着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变革,新的文化理念就可能出现并渐渐深入人心,逐渐替代初期的个人文化。这个时期的文化,才能化虚为实,成为真正务实的企业文化。因此,虚文化的实务化过程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置之不理,应该根据企业的现有文化特点,把握化虚为实的最佳时机,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三、在传播中要化线为面

4.企业要做好环境公益 篇四

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环境经济计量就是按市场价格把经济活动的外部影响进行内部化,从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出发,把经济活动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起来,采用货币形式进行费用效应分析、计算。由于环境损耗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并将其内部化为企业的生产成本。会计属于经济计量范畴,是计量与报告企业外部影响的重要手段。因此,社会成本理论是推动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建立的重要理论依据。

环境成本的发生起因于环保,环境成本必须是因环境原因而引起的。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国家在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有些国家实施环境税,征收环境保护基金,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我国在这方面还亟待加强。

2 企业环境成本计量原则及核算问题

企业环境成本的环境成本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从企业产生环境负荷的影响因子——物质流转和能源消耗的角度出发,采用环境资源输入企业和企业活动对环境输出的资源流转平衡理论来进行环境成本的分类核算,以谋求环境成本降低与环境负荷减少的协调。另一类则是从环境成本效果现出发,在环境会计报告中按费用产生效果的作用大小来进行环境成本的分类核算,并且区别不同阶段、直接与间接列示不同项目的环境成本费用。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应遵循按成本收益的匹配原则,即企业在当期发生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应在当期进行确认和计量;涉及几个期间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应进行资产化,在有效期间内提取折旧或进行摊销。预计未来支付的环境成本,应依据其发生的可能性和金额的合理预计进行评估,作为或有环境损失处理,或者作为环境负债处理。而对当期以前发生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成本的当期发生额,则应对过去年度的损益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

5.企业要做好环境公益 篇五

背景链接

2018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刚刚过去,人们还在谈论食品安全、假冒伪劣,但也有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到消费者的数据权利。比如,一则“大数据杀熟”的新闻就持续引发舆论关注。有网友自述: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特定酒店,朋友的账号显示只需300元,自己的账号则要380元。相同的房间,不同的价格,这算得上算法的“功劳”。通过深挖消费者过往消费甚至浏览记录,让算法洞悉消费者偏好,不少互联网平台清晰地知道消费者的“底牌”,于是就有了上述的看人下菜碟。

[综合分析]

信息时代,个人生活史正被大数据这位“史官”精准编纂。然而,精准编纂,也就可以精准掌握。网购的痕迹,总会在第一时间以“同类商品推荐”的镜像方式出现在各种网页,当数据如水银泻地般在平台间共享,营销无比精准,却也让生活透明得让人“细思恐极”。

大数据时代普通消费者的弱势处境暴露无遗。尽管互联网从诞生之际,就被冠以“透明”美誉,但今天看来,这份透明是非对称的。一方面,平台化意味着新的中心化,平台手握海量数据,对个人生活轨迹以及消费偏好精准画像,让个人无处藏匿;另一方面,就像“大数据杀熟”案例所展现的,平台可以有所隐瞒,只以“有限真实”示人。这样的权力结构,像不像站在一只望远镜两头对视的人:一方看到了对方无限放大清晰的像,另一方则只能看到一个极度缩小的黑点?

中公教育

当然,这绝不是说大数据带着原罪,技术本身是中性的,要避免“技术的贪欲”,既要求拥有技术者不丢失克制的美德,更应构建与大数据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权利观念。毕竟,面向万物互联的未来,大数据的深度利用与广泛共享是无法扭转的趋势,无论是通过大数据营销快速撮合交易,还是依靠大数据分析完善社会治理,数据正在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换个角度说,当大数据无孔不入,也要谨防数据规则远远落后于数字生活,尤其要避免一些“数据王国”滥用数据权力。只有保证普通用户数据权利与平台数据权力间的大致平衡,才能为大数据的长足发展,赢得更多彼此信任的空间。

[对策措施]

一是企业要节制手中的“数据权力”,确保企业“数据权力”不凌驾于个人“数据权利”之上 二是完善网络安全法,要有更细致的规则来立界。

三是互联网的产品设计需要“以用户为中心”,互联网的安全保护同样需要“以用户为中心”,充分尊重用户的隐私权和选择权。

6.论环境公益诉讼2 篇六

摘要:环境公益诉讼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与资源不受危害和破坏,更好地保护人类生活、生存环境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诉讼制度,是对传统诉讼制度的发展,公共信托和环境权理论为其提供支持。现代诉讼机能扩大化理论造就了环境公益诉讼独特的政策形成机能,给公众和被管理者提供以司法途径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和机会,并在相当程度上对环保政策的形成和环境立法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产生的原因和理论基础,并结合功能、目的与价值,以及对国外环境公益诉讼进行比较研究,提出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设想。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 公众参与 预防性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争议层出不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最有强制力、最为公平正义的终局解决方法,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国家、社会和公众环境权益的最有效途径,并在现在法治社会中起到越来越突出的作用。1.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

环境公益诉讼指任何公民、法人、公众团体或国家机关,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当其认为有损害国家的、社会的公共环境利益的行为发生,已经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重大环境损害后果的时,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国家或不特定的多数人以环境违法行为人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该违法行为人停止环境损害行为及赔偿公益损失的诉讼制度。它是在环境公共利益的维护和保全的基础上,主要着眼于损害环境公益行为的抑制和预防以及增进环境公益行为的生成和鼓励,而非环境损害的事后赔偿性补救。2.环境公益诉讼的特点

环境公益诉讼是现代型诉讼的一种,是在环境公共利益产生纠纷的基础上形成的诉讼。与传统的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环境诉讼相比,环境公益诉讼具有以下特点:(1)环境公益诉讼适格主体的扩展。环境公共利益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者包括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既可以是直接的受害人,也可以是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任何组织或个人为了维护国家、社会利益都可把侵害公共环境利益之人推上被告席。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一般是公民个人、团体或其他法律实体,被告基本上是规模化生产的大企业、从事社会公共事业的团体或者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部门甚至国家机关等,这就造成原被告之间力量关系对比倾向被告一方。同时,由于环境公共利益涉及面很宽,当事人往往集体进行诉讼,形成相当规模的集体诉讼。

(2)环境公益诉讼目的具有公益性。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不是为了个案救济,而是为了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即以实现“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为根本目的。具体来说,是为了保护国家环境利益、社会环境利益、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环境利益,追求社会公正、公平,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

(3)环境公益诉讼请求救济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的请求,不仅仅要求被告对所受损害进行简单的金钱赔偿或恢复原状;还包括要求公共团体、企业组织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环境公益损害结果的发生,避免或减轻损害的出现和扩大;甚至要求国家修改、变更有关政策和事业规模,禁止从事损害环境的生产、经营和建设等活动。

(4)诉讼裁判的效力范围和纠纷所涉及利益关系具有公共性。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当事人间对立的利益关系具有公共性和集合性,因此其涉及的范围呈现广域化和规模化的特点。法院的裁判不仅直接约束本案的诉讼当事人,而且对未涉讼的一般公众也产生影响力、约束力和引导力。

(5)环境公益诉讼具有显著的预防性,同时兼具补救功能。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及最终裁决并不要求一定有损害事实发生,只要能根据有关情况合理判断出可能使社会公益受到侵害,即可提起诉讼,由违法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环境公益诉讼中,预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就难以恢复原状,所以法律有必要在环境侵害尚未发生或尚未完全发生时就容许公民适用司法手段加以排除,从而阻止环境公益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失或危害。(6)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具有多样性。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既包括一般的民事主体,也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一般的民事主体,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当其行为对环境公共利益构成损害,而环境行政控制无力或不能干预时,即可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国家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构成了对环境公共利益损害的不当行政行为,也是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3.环境公益诉讼的分类

(1)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与原告资格认定相关的诉讼方式和手段,并非一种独立的诉讼类型与领域,因此环境公益诉讼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即被诉的对象是对环境公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他公共权力机构,适用行政诉讼程序;另一类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即被诉对象是公司、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适用民事诉讼程序。

(2)按照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不同,可把环境公益诉讼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污染者的环境公益诉讼,即指当有污染环境的公害发生时,原告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的旨在迫使环境污染者遵守环境法律或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诉讼;另一类是对行政机关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为维护公共环境利益,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的旨在迫使行政机关依照环境法律、法规作出一定行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诉讼。

(3)根据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不同,可将其分为环境公益集团诉讼、环境公益团体诉讼、公众个人诉讼和国家机关环境公益诉讼。4.环境公益诉讼的产生及历史发展和产生的理论依据 4.1.环境公益诉讼产生的基本原因

环境公益诉讼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首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规模的环境保护运动的蓬勃发展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其次,公民环境保护团体的大发展对环境公益诉讼的产生起着巨大的作用,公民环保团体成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发展的主要社会力量。最后,现代诉讼法的进步也在客观上促进了环境公益诉讼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各国法院对原告起诉资格的不断放宽最具影响力。4.2.环境公益诉讼的历史发展

美国是第一个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方面迈出步伐的国家,美国最高法院在1937年的电纳西电力公司诉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的案件中确立“法律权利说”。1970年美国颁布《密执安环境保护法》,该法第2条规定:任何人都享有向法院提起保护环境的诉讼的权利,并减轻经济困难的原告诉讼费用。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又颁布的《清洁空气法》,正式确立了“公民诉讼”制度。此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美国逐渐成熟。日本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确立了自己的公害审判·环境保护制度,德国及一些欧盟国家,甚至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都开始确立各自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这表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实践的可行性。4.3.环境公益诉讼产生的理论依据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在对被害者的环境权、环境管理机关的行政权限与各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间的关系进行调整的基础之上。其相关理论依据有:

(1)公共信托理论。公共信托理论是美国密执安大学学者约瑟夫·萨克斯教授与1970年提出并论证的。在环境法中主要表现为:①受保护的物质客体增多:②受保护的利益增多;③纠正传统先占原则的偏颇。环境信托理论还提出扩大公民参加环境管理的重要性,但只局限于公民与从事环境管理的行政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

(2)环境权理论。环境权理论主张,一般公民均应享有优良的自然环境且健康安全地生活的权利。该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在东京召开的“公害问题座谈会”上发表《东京宣言》提出的。就环境权的内容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环境决策参与权以及公众诉权。

(3)适当程序论。享有优良的环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行政机关或各企、事业单位违反适当程序行使或不行使其权限,导致环境遭到破坏,则公民可以就此活动提起诉讼以保障环境权。5.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与价值分析 5.1.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本目的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现代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实现环境法治的客观需要。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本目的是:通过环境公益诉讼的建立,促使司法权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支持;通过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设置为环境公共利益提供司法救济;通过环境公益司法保护水平的提高,促进环境保护运动发展,并在相当程度上对环境保护政策的形成和环境立法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环境公益诉讼是作为环境法行政执行的必要补充而存在的,它给公众和被管理者提供以司法途径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和机会,反之,公众和被管理者可以对公害制造者、环境污染者进行制约和惩戒。5.2.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价值分析

(1)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利于弥补国家环境行政管理的漏洞。

(2)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有利于保障环境保护法律真正得以实施。

(3)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4)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预防的功能。6.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发展经验

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世界各国陆续建立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其中,美国的公民诉讼制度、日本的公害审判·环境保护诉讼制度等为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供指导和借鉴。6.1.美国公民诉讼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涉及环境保护的联邦法律都通过“公民诉讼”条款明文规定公民的诉讼资格。根据“公民诉讼”制度,原则上利害关系人乃至任何人均可对违反法定或主管机关核定的污染防治义务的,包括私人企业、美国政府或其他各级政府机关在内的污染源提起民事诉讼;以环保行政机关对非属其自由裁量范围的行为或义务的不作为为由,对疏于行使其法定职权,执行其法定义务的环保局长提起行政诉讼。其主要内容有:原告的起诉资格、公民诉讼的限制条件、公民诉讼的救济措施即发布禁止令、罚金、采取补救措施等。

公民诉讼制度告诉我国:必须修改我国相应诉讼制度以适应环境公益诉讼的要求,要从实体法上确认公民或环境保护团体的环境实体权利,并相对减轻诉讼费用。6.2.日本的公害审判·环境保护诉讼制度

日本的环境公益诉讼所指的主要是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其出发点主要在于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和制约。6.3.欧洲一些国家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法国最具特色和最有影响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越权之诉,只要申诉人利益受到行政行为的侵害就可提起越权之诉。意大利有一种叫做团体诉讼的制度,它是被用来保障那些超个人的利益,或者能够达到范围很广的利益的一种特殊制度。

7.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7.1.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现实需求

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现行环境诉讼制度中存在问题的需要,是实现公众环境权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环境诉讼制度的迫切需要。

(1)解决现行环境诉讼制度中存在问题的需要。其一,受害人无法得到救济的问题;其二,污染企业或违法行政机关的责任无法得到追究的问题;其三,公有环境破坏和污染的问题;其四,对法律的不信任和自力救济泛滥的问题。

(2)实现公众环境权的必然要求。公众环境权是指公众在良好、舒适的环境下生活的权利。我国法律没有明确宣布环境权,只是有涉及环境权益的法律规定。我国实行“不告不理”原则,如果公众没有提起诉讼,政府限于某些情况无法进行干涉。

(3)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迫切需要。当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国外已普遍建立起来,而在中国尚未建立。从完善诉讼制度的角度考虑,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必要的。从根本上讲,一切诉讼无不以对公益的保护为目的,公益诉讼不过是传统私益诉讼对公益保护的深化。从传统诉讼法的角度来看,当人们的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他们就有了提起诉讼予以救济的权利,而一旦其诉诸法院,得到救济的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权利,实际上也为维护了公益。7.2.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不足

我国在推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存在的一系列障碍,主要包括:

(1)现行民事诉讼法的局限。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关于原告资格的规定为:“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这样只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自己的民事权利受到侵犯或者与其他人发生民事权益争议才能以原告的资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排除了其他人或组织为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提起诉讼的可能性。在环境民事诉讼中,污染者和侵害公益的违法者一般拥有着信息、资金和技术优势,而原告相对来说处于劣势地位,不易收集证据,需要对举证责任倒置进一步明确。

(2)现行行政诉讼法的局限性。《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10条关于受案范围的规定为:“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提起的诉讼”。这些规定,限制和排除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形势不符。

(3)现行环境资源法的局限性。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公民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有权监督、检举和控告····”。法律法规的不具体化使得即使有人提起诉讼,法院也不可能受理、无法受理。

(4)国务院发布的《诉讼费交纳办法》没有把公益性的诉讼案件明确纳入其中,这对大额索赔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起诉和提高律师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积极性来说都是不利的。7.3.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构想

(1)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在环境诉讼中,环境损害的认定需要很强的技术,由于原告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取的信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他们很难担负起举证责任。所以,为了实现原、被告双方力量的相对均衡,许多国家在环境侵害案件中实行无过错责任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规定主要证据由被告提供。在我国,虽然规定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实行被告举证制,但又没有规定举证的范围和原告是否还有一定的举证责任,从而使被告感觉承担了太重的举证责任,而原告则忽视了对必要证据的收集。为解决该问题,应明确规定原被告举证责任负担的范围,让被告对是否排污、能否造成污染、排污与损害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能否依法免责提供证据,让原告对损害的事实和损失的大小负举证责任。

(2)给原告设定合理的奖励。起诉人是为了公共环境利益起诉,必然消耗其时间、精力、金钱,若不给原告一定的奖励,则没有提起公益诉讼的激励机制,可能很多的人不会为了维护公益而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在起诉是合理合法有意义的情况下应给原告一定的奖励,这种奖励应从对被告的经济制裁中提取,或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出资设立环境公益诉讼奖励基金。这样,一方面是对原告付出的弥补,另一方面,有利于鼓励更多的人维护社会公益。

(3)扩大原告的适格范围。目前,我国立法中只有与侵权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才可以提起诉讼,有很多的不利后果。根据不告不理的原则,如果受害人无力提起诉讼,加害人就很有可能逃避法律的制裁。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就无法体现,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环境侵害往往是间接的侵害,若按照传统的侵权理论,则根本无力保护环境。因此,迫切要求重构侵权理论,扩大原告主体的范围,不仅包括直接受害人,还包括社会一般公众、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因为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任何公民都是环境的享有者和保护者。一旦发生了环境污染,每个公民的健康权、财产权和享受优良环境的权利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侵害或威胁。诉讼主体的扩大,不仅有利于对污染者实行监督,而且有利于对于一些行政执法机关的违法行为或行政不作为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要建构环境侵权公益诉讼制度,首先得扩大主体的适格范围,赋予一切单位和个人以诉权。

(4)诉讼费用预付方式的改进。由于环境诉讼费用非常的高,大多被害者经济能力微,不能支付,权利得不到保障。为此,许多国家诉讼法对诉讼费用预付方式进行改进,如美国为了减轻公众因提起公民诉讼而承担的费用,鼓励公众运用公民诉讼。

(5)对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判决后由法院直接执行。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具有特殊性,出于对国家环境利益和社会公共环境利益的保护,法院应对生效的裁判文书直接执行,而不应由胜诉原告来申请强制执行。

(6)被诉对象范围的扩大。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好环境,各国法律在放宽环境诉讼起诉资格的同时,也扩大了被诉对象的范围。如美国《清洁空气法》中规定:任何人均可以自己的名义对任何人(包括美国政府、政府机关、公司和个人等)就该法规定的事项提起诉讼。即美国《清洁空气法》将美国政府、政府机关以及环境保护局局长等均列入被诉对象的范围。

结论

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国家、社会和公众环境权益的最有效途径,并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具有预防性和事后补救功能的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发展潜力极大的制度。在我国,要不断地对环境公益诉讼进行改善,扩大原告的适格范围,合理分配举证责任,通过立法的不断完善来实现环境公益诉讼,为人类健康的生活铸造一道城墙。

参考文献

7.企业要做好环境公益 篇七

1 企业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 面对人口众多, 资源相对短缺, 生态环境转为脆弱的国情, 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总体上看, 当今, 我国环境形势相当严峻, 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改善, 有的甚至还在加剧,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上述状况, 主要污染来自于企业,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1 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我国从一九七二年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污染, 到今天环境保护成为基本国策。应该说, 大多数企业力所能及的展开了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 领导、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得到提高。但是, 由于受到领导者的管理理念、企业亏损、经费紧缺等因素的影响, 部分企业的宣传教育难开展, 流于形式, 大多数企业开展的广度深度不够。

1.2 环保管理不到位

环境保护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当前, 企业或多或少依然存在着执行国家环保方针、政策不力, 对新、改、扩建项目管理不严, 管理制度不健全, 环保设施运行效果差等问题。

1.3 治理方法不当

现在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末端治理, 单纯的末端污染治理, 不仅成本高, 而且治理效果差。

1.4 环保资金投入不够

企业用于环境保护硬件、软件的资金, 相对于企业主体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够。特别是老企业多数存在着环保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 影响和制约环保工作的开展, 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 一方面造成资源损失浪费, 使之生产与环保的矛盾突出, 恶性循环。

1.5 环保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我国环保产业起步较晚, 企业在用的“三废”治理设施大都是70、80年代的产品, 工艺落后, 存在着设备动力消耗大, 运行效果差, 噪声大、易漏风、漏油等问题, 既多耗运行费用, 又达不到环保要求, 造成污染物排放超标的被动局面, 改良工艺, 更新设施势在必行。

1.6 环保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环保管理工作要求环保人员要有高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虽然大多数企业配备了环保专兼职人员, 面对科技迅猛发展加之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较晚, 教育滞后的情况, 环保专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 有的企业甚至没有环保专业人员。

1.7 环境保护规划差

大多数企业环境保护规划差, 特别是远景规划差。环保工作盲目性大, 与生产建设、发展脱节, 导致很多环境问题。

2 企业加强环保治理措施和对策

2.1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提高员工环保意识

积极开展环境普法、知识和环境警示教育, 增强员工的环境保护法制观念, 参与意识。各企业应采取黑板报、广播、闭路电视、专刊、小报、漫画等多种形式, 利用调度会、办公会、专题会、知识竞赛、世界环境日活动、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渠道, 不断向员工宣传环保法规、政策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 特别要加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 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 以及加强环保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教育, 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拓展环保知识面, 推进企业清洁生产, 促进环境保护与企业生产建设协调发展。

2.2 加强环保管理, 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

加强环保管理, 完善管理体系。首先是要根据全过程管理的理念, 将环境管理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次, 分解到企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与企业的设计、审查、建设和验收等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管理网络或管理链, 使环境管理贯穿到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中。其次, 运用法律手段来强化企业环境管理, 减少污染危害和生态破坏, 能以较小的经济代价来谋求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 企业的环境管理要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 建立一套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环境管理体系。

2.3 改进污染源治理方法

国际上先进的污染源治理方法是对生产实行全过程控制, 实现清洁生产。具体来说, 在生产过程中, 通过提高原材料和能源利用率, 改变投入的原材料, 改革生产技术, 加强管理, 减少废物产生量, 排放量及其毒性, 实现污染源削减;对产品, 要求改善设计, 减少从使用到终端的处置, 减少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对排出的物料, 实行内部循环或异地循环。这种方法 (下转第168页) (上接第161页) 可以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

2.4 加大投入, 加快企业环境设施建设

企业应多渠道筹集资金, 加快企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为保护和改善企业环境质量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年度预算环保经费有着落, 不能因企业生产资金欠缺和不足而削减环保经费。积极探索经济实用的污染治理方法, 争取国家, 金融部门在环保方面的优惠政策, 即贴息贷款等方面的资金。制定企业内部奖惩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推动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5 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企业环保建设步伐

大力推广已有的科技成果, 搞好示范, 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大力开发适合企业特点, 经济实用的污染防治, 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注意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

2.6 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积极搞好职能服务

要因地制宜地设立必要的环保机构, 污染严重的单位还要多设环保专业人员。要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因环保工作政策性强, 涉及的知识面广, 应选配政治素质高, 专业技术能力强,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员从事环保工作。要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要加强人员业务培训, 逐步提高队伍素质, 才能保证有效的职能服务。

2.7 编制环境保护规划, 指导企业建设与发展

环境保护规划是企业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环境规划, 指导企业在生产建设与发展过程中, 有计划的实施污染源治理和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解决先污染后治理的问题。

3 结语

总之, 企业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而漫长, 只有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保部门确定的环保目标和任务, 在企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 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管理水平, 增强环境质量意识;树立环境法制观念, 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逐步实现全过程控制和治理污染源,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开创新世纪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彩斌, 雷恒毅, 宁平《.环境学概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2]李爱贞.《生态环境保护概论》 (第二版) , 气象出版社, 2005

8.环境保护公益广告方案 篇八

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然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没有根本的扭转,环境状况依然严峻。随着人类开发和建设速度加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也在加剧,我国每年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在急剧减少,而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却在逐年增加,这就形成了矛盾。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 广告策略

一、广告目的通过广告宣传,把环保意识植入公民大脑,让人们感觉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一种环境恶化的危机感,人们自觉的保护环境和地球资源。

二、广告对象

所有公民,但青少年主要广告对象。由于他们的可塑性高,正是养成保护环境意识时期,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科学观、世界观。

三、广告诉求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第三部分 广告计划

一、广告创作

(一)平面广告内容

画面:系列广告二幅:

⒈ 工厂的烟囱里冒出的滚滚黑烟形成人的一对黑色的肺叶。

⒉ 忘了关的水龙头流出来的是源源不断的血液。

广告语:珍爱生命,保护环境。

(二)社交媒体广告

发起“我转发,我承诺”的微博、微信、人人网活动。让几个热门官微对配有以上平面广告的微博、状态进行转发,并增加转发热度进入首页收获更多关注。

(三)电视广告

画面:工厂的烟囱里冒出的滚滚黑烟形成人的一对黑色的肺叶,忘了关的水龙头流出来的是源源不断的血液,光秃秃的土地上,众多的树桩幻化成成了骷髅的可怕形状。一个小孩躲在黑暗里瞪大眼睛惊恐地望着一切。

旁白:当世界变成了地狱,你又能躲在哪个角落里哭泣?

广告语:珍爱生命,保护环境。

二、广告投放

9.保护环境公益广告词 篇九

2.保护地球等于保护自己。

3.请不要向天空吐烟,那是地球妈妈的笑脸。

4.请爱护每一棵树,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泛滥的洪水和贫瘠兴我中华,爱我昆山。爱护家园,人人有责。

5.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

6.球只有一个,失去它,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家园。

7.绿化做得好,染污就减少。垃圾分类放,环境有保障。

8.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托起双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9.请高抬贵脚,听,小草在哭泣!

10.谁能忍受每天戴着防毒面具过日子?——还空气清新吧!

11.让地球妈妈永远年轻美丽。

12.把绿色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绿色流入人们心中。

13.废气,stop!废水,stop!染污,go away!

14.绿树成荫,花香扑鼻——理想家园靠大家。

15.破坏环境的人终将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16.节约能源,人人有责!

17.用好你的手,垃圾无处溜。

18.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爱护她。

19.风清水绿天蓝,我们美丽的家。

10.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研究论文 篇十

环保法在其四次草案中,起草者在对于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要求的立法中几经周折,迫于各方压力终在《环保法》中确定了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相比与民事诉讼法的限制,此番立法更为严苛。在新《环保法》出台之前,地方司法实践中对于公民是否可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的要求,不乏有前瞻性的规定,如以贵阳为例,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意见》中明确:个人拥有环境公益诉讼的诉权,禁止个人借助公益诉讼为自己谋利的行为。他们认为,公民是是因环境问题受害的直接关系人,也是最广泛的群体。因而应当赋予他们诉权,结合公益诉讼的基本属性,因而做了上述限制性规定。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不能也不应当限制在仅仅依靠政府的范围之内。环保行政部门依据宪法、法律规定承担各项行政职能、权力,而与之对应的他们也要承担相当的职责与责任,结合现在中国国情,一方面,行政机关在简政放权的把背景下,精简机构,人员本就受到控制,不具备在职责范围之外承担公共利益保护的职责,另一方面,行政机关的职权都是宪法、各大组织法所赋予,改变各行政机关的职能属性必然付出极大的立法成本,在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的今天,直接赋予行政机关法律职权代价过大。

二、鼓励检察机关作为支持起诉机关参与诉讼

(一)检察机关作为支持起诉机关的必要性

首先,在公民不被允许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背景下,能够独立自主完成环境公益诉讼社会组织数量少、且适格的诉讼主体数量相对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污染面积不断扩大的基本现状而言乃是捉襟见肘。其次,现国内社会组织普遍规模小、公益性、募集资金困难、发展规模有限。

(二)检察机关作为支持起诉机关的正当性

检察机关依据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对法律的实施实行监督,而行政机关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受到检察机关的监督有必然性与正当性。一方面,检察机关在行政主管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应作为而不作为,不应作为而作为,以及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有权依其职责提出司法建议,要求行政主管机关及时履行职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检察机关亦可代表国家直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追究环境侵害者的法律责任。在新《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支持起诉原则,即“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对符合起诉资格的环保团体予以支持

(一)财政支持

目前我国环保社团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由政府部门发起组建的环保社团,占49.9%;二是由民间自发组成的环保社团,占7.2%;三是学生环保社团及其联合体,占40.3%;四是港澳台及国际环保社团驻大陆机构,占2.6%。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社会组织的地域分布严重不均衡,且自身财政、诉讼力量薄弱无法与强大的污染者对抗。根据中华环保联合会负责人的介绍,作为国内环保第一大组织,他们在之前在各地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被驳回诉讼起诉的案件中,除了客观上缺乏法律规定外,很大一部分系无法支付高昂的诉讼费用所致,其他组织也就不言而喻了。因而政府有必要建立鼓励、扶持环境保护组织的专项基金,使得更对的环境公益组织走向保护环境中来。

(二)技术支持

现阶段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组织普遍缺乏保护环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能力,提供的服务也仅限于帮助反映情况、协商、提供咨询等方面,因此我国应当借鉴域外先进经验,培育一批环境保护团体,特别是民间自发的环保组织,促进环保团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注意改善政府与环保团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其自治性和自主性。在其成员之间普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知识,让这些社会团体从实体上到程序上都能得到确实的提高,从而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能力,进而达成我国法律设置环境公益诉讼的最终目的。

(三)政策支持

11.创意保护环境公益广告语 篇十一

2.青青小草有生命,请君足下留情。

3.保护环境,少说多做,让校园成为绿色的殿堂。

4.请您足下绕一绕,草儿向您笑一笑。

5.除了足迹,什么都不能遗留;除了回忆,什么都不要拎走。

6.劝君多走几步路,莫把草坪当马路。

7.只要给予一些爱,就能给你带来郁郁葱葱的绿荫。

8.别在绿色消失时,我们才去后悔。

9.保护学校环境,共创学生圣地!

10.小草青青,花香飘飘;青草鲜花,应当爱惜。

11.花儿以花香回报我们,我们只需脚下留情。

12.让花儿含笑,让草儿传情,让心儿绽放。

13.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14.少一个脚印,多一个生命,不锈钢水箱。

15.要想校园净又美,健康文明记心里。

16.环境你不爱,美景不常在。

17.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树护绿。

18.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9.树环保之风,迎美好明天。

12.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词 篇十二

2. 请脚下留情,别伤害一棵小草。

3. 请别乱坎树林,让空气更加清新。

4. 保护绿化,爱护公物,从我做起!

5. 地球妈妈需要你我的细心呵护。

6. 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是妈妈的孩子,热爱妈妈吧!

7. 什么时候垃圾筒也会下岗。

8. 为绿化环境做贡献,让地球妈妈更美丽。

9. 少抽一支烟,多栽一棵树。

10. 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环境。

11. 保护地球等于保护自己。

12. 请不要向天空吐烟,那是地球妈妈的笑脸。

13. 请爱护每一棵树,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泛滥的洪水和贫瘠兴我中华,爱我昆山。爱护家园,人人有责。

14. 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

15. 球只有一个,失去它,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家园。

16. 绿化做得好,染污就减少。垃圾分类放,环境有保障。

17. 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托起双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18. 请高抬贵脚,听,小草在哭泣!

19. 谁能忍受每天戴着防毒面具过日子?——还空气清新吧!

20. 让地球妈妈永远年轻美丽。

21. 把绿色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绿色流入人们心中。

22. 废气,stop!废水,stop!染污,go away!

23. 绿树成荫,花香扑鼻——理想家园靠大家。

24. 破坏环境的人终将得到大自然的惩罚。

25. 节约能源,人人有责!

26. 用好你的手,垃圾无处溜。

27.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爱护她。

28. 风清水绿天蓝,我们美丽的家。

29. 让天更蓝,让水更清,让我们从小事做起。

30. 我们梦想一个没有污染的环境。

31. 捡起一张纸,创造一个美的环境。

32. 陆地、天空、大海,我们都要保护。

33. 谁不爱家?谁不爱妈妈——保护地球。

34. 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35. 我们的地球需要每个人的保护。

36.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保护环境是无限的。

37. 每个人都要保护环境,否则人们会自生自灭。

38. 每人少扔一张纸,地球就会更美丽。

39. 保护环境卫生,减少生活污染,共建美好家园。

13.环境公益广告语 篇十三

2.关爱残疾人,请不要用异样的眼神看他们。 陈财申

3.真善美是福源,假丑恶是祸根。 王丽

4.见义勇为一声吼,歪风邪气就低头。 许兰英

5.献血:爱心的奉献,生命的礼赞。 陆勇

6.献出的血可以再生,献出的爱让人新生。 陈英

7.献一腔热血,让心心相连。 金方

8.平时储备一点血,难时生命有保障。 侯南英

9.让爱心相守,让血脉相连,无偿献血光荣! 朱卓胜

10.您的滴滴热血,将重燃他人的生命之火。 陈雨农

11.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巨浪; 佚名

12.滴滴鲜血,浇活生命之花。 应冲云

13.您献出的血液,在他人的生命里得到升华。 张鏖

14.滴滴鲜血汇成新的河流,去推动那已经搁浅的生命之舟。 苏彪

15.病魔无情人有情,鲜血有限情无限。 吴剑

16.浓浓鲜血情,悠悠暖人心。 王高杰

17.一滴甘露能使花儿不再凋零,一滴鲜血能让病人重获新生。 张雅根

18.捐献遗体,是拯救生命的希望工程。 陈学让

19.拒假防劣文明经商,守法遵纪生意兴旺。 张大洪

21.致富走正道,文明*自觉。 陈雨农

22.百害贪为源,千弊赌为烈,万恶毒为先。 戎文远

23.市民心里有杆秤,共商管理护公平。 李远超

24.毒品沾身,害己一生。 万德发

25.吸毒:由人变鬼! 柳长胜

26.诱惑,人生黑洞。 张松

27.远离毒品,走向幸福。 蔡沪翔

28.人品,毒品,你选择什么? 高红

29.点燃毒品,等于烧毁生命。 孙金榜

30.你*制假骗了财,却让心灵发了霉。 洛川居委会

31.抑制邪教危害,崇尚健康生活。 杨军

32.在毒品市场上,购买的将是自己的毁灭。 杨凡

33.名牌莫冒牌,冒牌毁招牌。 王琢成

34.王牌、名牌、金牌,关键不能冒牌。 汪大申

35.做假就等于做过街老鼠。 徐普良

36.买假用假是制假的土壤,抵制假冒伪劣从我做起。 周雪琦

37.假冒伪劣你不打它,它必害你。 冯兴发

38.忍得一时气,免去百日忧;耐得一时愤,终身无苦闷。 黄浦区文明办供稿

39.烟雾中,模糊的是你明亮的眼睛;沉醉中,迷失的是你纯洁的心灵。 杨中锋

41.吸烟,消费着自己的健康;吸毒,则是用生命去卖单。 吴剑

42.希望乃人之灵魂,希望工程乃民族之魂。 吴景洪

43.爱的泉水、情的暖流,源源不断注入希望工程。 吴佐忻

44.希望工程因你而美丽,你因希望工程而光彩。 刘洪喜

45.爱护公物,人人皆知;扶贫救危,个个有责。 黄浦区文明办供稿

46.我们息息相通,我们心心相连。 奚志林

47.追求文明生活方式,享受现代美好生活。 孙辉

48.节省时间等于延长生命。 余延宗

49.笑口常开,幸福永在。 黄浦区文明办供稿

50.智者不乱,仁者不惧 余秋雨

51.Each,every children may grow happier,Result,Children become success(每个快乐成长的孩子才会走向成功) 佚名

52.一天天地长大,一点点地进步,一个个地成材,一代代地超越。 佚名

53.青春有限志无限,岁月无情人有情。 佚名

54.少一分钟电玩,多一分钟自然。 佚名

55.携手求知路,最真同学情。 佚名

56.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佚名

57.礼貌之风为每个人带来文明、温暖和愉快。 佚名

58.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佚名

59.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佚名

61.有礼貌的人,能走遍天下。 佚名

62.和文明拥抱,与世纪同行。 尹会平

63.用公德规范言行,用文明美化心灵。 钱焕杰

64.诚信,健康社会的通行证。 张若虹

65.讲文明,小处处处不随便;树形象,大家家家是窗口。 史祖习

66.与文明同行,为都市添彩。 陆丕贵

67.让文明礼貌登堂入室,把愚昧粗鲁扫地出门。 孙同兴

68.言谈举止,礼貌为先。 沈鸿义

上一篇:小班音乐公开课喜洋洋和灰太狼教案及反思下一篇:湖云乡防汛备汛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