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课堂(共19篇)
1.奥尔夫课堂 篇一
新学期一开始,学校里每个老师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制定教研组计划、带队计划、教学计划、教案、课件制作等等,我们合唱团更是抓紧时间进行训练。与此同时,教育局领导的常规督导组第二周就来我校进行了教学工作检查。
我们音乐组杨舟老师第一节课,上了二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绿色祖国》之《小树快长高》;在大课间时间,专家们检查了我校合唱团的训练节目;第三节课时间,我上的是一年级教材第三单元:《农场的早晨》之《母鸡叫咯咯》。在总结会上,专家的评价是学生常规训练很好,教学准备充分,课件制作合理有效,课堂调控能力不错,学生音乐素质较好,整体反映出老师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活动开展有序。同时也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课堂上的训练还可以多增加一些内容。
不久,雨花区教研室又组织音乐老师听了《奥尔夫教学法》的讲座。讲座的老师说明,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着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自80年代初,这种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到我国,由中央音乐学院承教发展,迅速传播开来,对我国音乐教育起了巨大作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听力训练;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听完这次讲座,对我触动很深,由此结合讲座的内容,我认真地对低年级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有效地训练,既能增加学习时间和内容,又能让孩子们喜爱呢?奥尔夫的教学法给予我很多启示呀。
我们教师都知道,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那优美的旋律,羡慕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融合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游戏等之中,学会“听”音乐,听多了,自然就有了音高的概念,再学习简谱,就很容易上手。同时还可以利用创编旋律的方法来提高音乐感受能力。
在听《奥尔夫教学法》课例展示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想到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卡尔·奥尔夫强调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他还发明了一套“元素性”奥尔夫乐器,同时利用人体各部位可以发出的声音来参与演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沉沁在一种游戏般的快乐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我的音乐教学生涯已有27年,现在的我对奥尔夫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它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孩子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音乐教学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是十分适用的。坚持此种音乐教学方法,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2.奥尔夫课堂 篇二
一、构想策略
课堂教学前教师的备课重在构想。即首次接到课题时, 先不接触教材, 从课题出发, 苦思冥想教材内容和活动方案, 构想策略对奥尔夫课堂教学的意义体现在:构想的原生态符合奥尔夫“原本性”原理;构想的自组织契合奥尔夫“即兴性”特征;构想的穿越性迎合奥尔夫“综合性”特点。
1.原生态。备课前的构想往往能产生清新的、鲜活的、美妙的想法, 这种想法是最符合奥尔夫“原本性”原理的本质特征。许多有经验的奥尔夫教师在正式备课前都有“裸备”的偏好, 例如教师刚看到“律动———小跳蚤”, 立马对教材内容与活动方案进行构想:在一阵清脆悦耳的童声合唱声中, 有只顽皮的小跳蚤伴随着强弱分明、上下有序的旋律音阶跳动着……。这样做比直面教材、教参还要真切、新奇、富有创意。可见, 构想的原生态是对奥尔夫“原本性”的最佳诠释。
2.自组织。构想是教师自主性、创造性的充分展现, 是授课教师“自组织”的, 而非教材或教参编写者“他组织”的。就拿填补目前国内同类教材空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用教程》 (以下简称《教程》) 来说, 书中设计的绝大部分课例不都是参与研发的教师通过预先的构想得来的吗?如当教师对“小组曲”教学目标进行构想时, 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相互链接的、层层递进的目标体系, 然后再打开《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精选》, 选择适宜的《小组曲一》、《小组曲二》等教学内容, 对这些内容作有益的修剪和补充, 使之与构想的目标相吻合。这与奥尔夫倡导的“即兴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穿越性。构想的原生态、自组织使构想充满穿越性。奥尔夫课堂教学的特征, 就是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自由施展的空间。例如在“固定音型训练———宝宝”这一具体的教学情景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的不同, 灵活地调整教学目标, 并对教学进程 (跟诵歌谣—学唱歌曲—即兴创编伴奏音型和形式—学习、赏析大师的单、双声部声势伴奏及多声部音条乐器伴奏) 进行填充或删减。故此, 教师唯有在备课时, 做到穿透教材、游刃有余, 完全融入自己个性化理解中, 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心怀大目标、大内容, 灵活地调整小目标、小进程, 自如地应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各种质疑。
二、情境策略
奥尔夫的课堂教学终究是一种交往行为, 这种行为是多维互动的。其中, 师生活动中的认知、交往、审美等各个侧面是相互依存并共同统摄于教学情境中。不同的教学情境有着不同的教学价值。那么, 奥尔夫课堂教学的情境又有哪些变化呢?不同的情境又蕴含着哪些不同的价值呢?
1.激趣情境、亮化开端。新颖独特、引人入胜的教学开端, 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能让学生迅速明确学习目标, 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在奥尔夫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导入环节, 都凝聚着教师精心设计的热身游戏, 如稚趣十足的力度游戏《小小老鼠》;活泼可爱的韵律游戏《两只小鸟》;情趣盎然的手指游戏《王婆婆的茶馆》等。为了体现课改精神, 一要富有情趣, 易于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积极性;二能引领学生感悟音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以引起关注;其三, 明确情境不仅是导入, 更是本次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
2.置疑情境、突破重点。为使教材内容能成为师生互动的载体, 使教与学不偏离教材轨迹, 引发学生把握教材内核、体验教学内容意蕴。诸如为本《教程》开设的第一堂课, 在热身活动结束之后, 教师立马抛出三个精心设置的、循序渐进的问题, 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聚拢学生关注的焦点:我们在进行一系列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之前, 有必要先了解:“奥尔夫是何许人士?他的生平与音乐活动有何关系?他的音乐教育发展与国际化情况如何?”以此引导学生关注教材重点, 把握教材的内在结构, 进而主动学习知识, 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留白情境、化解难点。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大师, 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在奥尔夫创立的音乐教学课堂里, 教师仅仅向学生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 (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础的节奏、最原始的动作) , 然后把空白留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即兴来完成学习任务。如即兴吟诵韵文、编创动作或创造音响, 并即兴设计图形来记录音乐、创造“舞谱”或“乐谱”, 通过各种标记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 使音乐学习能力逐渐得到培养和锻炼。足见, 留白是一种智慧, 更是一种境界。
三、实操策略
奥尔夫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重在实操。学生的实操绝非置身于活动之外, 或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发号施令, 机械地进行模仿和无味地训练, 作为课堂的亲历者, 全身心地投入课中的活动, 并在集体行动中体验和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 合作与交流探索的经验和成果。因此, 实操策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具体实施:
1.体验与表达。如果说体验是一个人所能感觉到的信息的总和, 那么表达就是通向成功殿堂的天桥。当你的思想像泉涌一样, 从内心通过四肢流畅地表现在体态动作上, 或从舌头通过麦克风或日常谈话流露出来, 你的生动体验才对别人赋予意义。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上,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亲历者, 教师试图在每一个知识点学习的前后, 寻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体验的路径, 这条路径的开拓就是:“说———以声音表达”, 如达到艺术境界的歌唱、朗诵、嗓音游戏等;“做———以行动表达”, 如选择富有具象性的凭借物:《长长的手臂、长长的腿》、《老巫婆和小巫婆》等;选择与生活事例连接较紧密的内容:《家乡美食》、《挠痒痒》等。这些素材更容易撞击学生主体, 激发其强烈的表达欲望。
2.合作与交流。我们在《教程》里设计的每个实操环节, 都会为学生设置一个由学生自己主导的环节。如在嗓音即兴《声音的故事》里,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和集体创作, 让学生个体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锻造能力。记得小组交流时, 表演《生孩子》的一组最受推崇。他们分工合作, 有人动作表演有人嗓音伴奏, 把一个产妇怎样从“在家待产—突发阵痛—120急救—产房产子—婴儿出世—鞭炮声中顺利出院”的过程, 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最后教师再从不同层面分析, 促使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 对知识有新的领悟, 并能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变更, 进而创造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模式。
四、反思策略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师和学生通过进行教学反思, 不仅能促进自身专业的成长, 还能通过追求教学整体的善, 来提高应对情境的能力, 构建自己个人的知识。奥尔夫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反思策略, 既可以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也可以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时进行。具体阐述如下:
1.过程性反思。过程性反思主要用于系列活动过程中。如针对练习的细节 (视谱进行协调的拍手、跺脚) 、新尝试的方法 (探索不同打击方法产生不同音效) 、即兴创作的作品 (俩人即兴演奏的“情景对话”游戏) 等进行, 一般时间较短, 以不影响下一环节的活动为准, 目的是不断修正补充, 完善创作和表演。例如在“情景对话”伊始, 学生俩人或仨人一组, 各自选取1~2件乐器, 共同商量一个对话小情景, 并尝试运用乐器进行即兴对话。教师全面巡视, 观察学生表现, 给与适时的鼓励和肯定, 必要时以伙伴身份参与其中, 给予隐性的建议和引导。
2.总结性反思。总结性反思主要用于课堂活动行将结束时进行。教师可以围绕整个活动或整个项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反思并总结,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认识和体验, 为下一次更好地开展活动埋下伏笔。我们仍然以本《教程》第一堂课为例, 当学生学习完第一章第一节后, 教师先让学生轻闭双眼, 静默三分钟, 思考置疑情境中提到的三个问题, 然后协助学生梳理巩固:卡尔·奥尔夫, 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走两条路, 一是音乐创作, 二是音乐教育。他的一生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幼时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 为日后形成的“原本性”原理和“整体的艺术”观念奠定基础。总之, 引导反思的问题或总结的言语宜概括、精当、重点突出, 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为进一步探索做准备。
综上, 要在本国本地的音乐课堂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奥尔夫的教学原理及借鉴其方法, 而不至于陷入“被全然误解的使用”等僵局, 音乐教师们不妨尝试“构想”、“情境”、“实操”、“反思”这四大课堂教学策略, 同时必须进一步探索更多适宜的、丰富的教学策略去引导学生, 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2]于世华.课堂的苇草[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奥尔夫, 凯特曼.为儿童的音乐[M].廖乃雄, 编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3.奥尔夫课堂 篇三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以人为本;音乐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30-01
一、奥尔夫教育法对小学教学的影响
(一)“玩中乐”,游戏中学习。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运用音乐小游戏可以激发孩童丰富的想像力,容易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和无限的遐想,从而产生想要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中,加强课堂实践。
(二)“动中学”,运用奥尔夫乐器。适当的在课堂中运用奥尔夫乐器,如铃铛、三角铁、铜鼓等,指引孩子们伴随着音乐把舞蹈、肢体动作和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开拓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实现音乐创造。
(三)“学中乐”,音乐教师专业化。教师在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同时,也是展现教学能力和考验自我教学水平的一个平台。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人格魅力和艺术修养,教师的专业化才能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鉴赏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在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一)“看”,尽情遐想。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好动是本年龄段身心的显著特点。教师要抓住这一身心特点,让孩童们通过“看”,当然,观看的内容也许是描绘歌曲的内容、情景表演,也可能是意境的假设。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知欲望,把对音乐的感官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培养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求知欲、创造力、想像力,体验音乐的美。
(二)“戏”,尽情玩耍。奥尔夫在音乐教学中倡导“游戏”教学“玩中学,学中乐”,根据这一教学法的特点,结合教学教材,我们把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枯燥的音乐符号变成轻松、愉快的游戏教学,让学生自然的融入到学习氛围中,深切的感知音乐,学中作乐。
(三)“听”,尽情联想。音乐是一门听觉感知的艺术,音乐欣赏中的一切实践活动都辅助于听觉来完成,音乐欣赏的听觉表现并不单单指安静的坐着聆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们好动的特征,“动中学”,从而加深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奏”,尽情发挥。即兴表演是奥尔夫教学法的一大显著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已经熟知和操作简单的打击乐器展开即兴演奏,可以用拍拍手、跺跺脚和单纯的和声等声势活动来为乐曲伴奏,从而展现素质教育的人性化。
(五)“舞”,尽情跳动。音乐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并不是以单一一种形式存在的。舞蹈也是一种肢体语言,舞动更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教师可以选择能够适合学生形体表现的音乐作品,结合语言、舞蹈、动作,让学生运用自己可以掌握的简单律动来表演音乐,用肢体语言更好的感受音乐,让学生融入到音乐的大世界中。
(六)“说”,尽情投入。语言是人与生俱来具备的本领,音乐更是靠声音传达的,教师本着人性化教学的思路出发,收集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民谣、民歌等,或者将一些音乐常识编成歌谣,变成形象生动的儿歌来激发孩童学习新知的欲望。
(七)“想”,尽情感受。“想”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感官意识,学生在聆听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遐想,然后进行编织。奥尔夫教学法中,创造性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让学生用自己编织出来的想像,为所学的歌曲编动作,加歌词,编故事等,整整的做到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
三、对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课堂应用实践中的设想
奥尔夫教学法进入中国意境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奥尔夫教学法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设想虽有很多研究,但具体实践操作仍不够完善。而奥尔夫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人经过阅读大量书籍资料,设想如下:
(一)引导学生亲自实践参与。新课程理念表示,教学的整个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相结合的,是统一的。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的。那么先从节奏入手,节奏可独立表现音乐的内涵,同时又是舞蹈、音乐及语言所共有的基因,因此我们可以以节奏为契机,将三者进行融为一体的有效贯通。
一直以来,传统的音乐课堂都过于呆板,如果可以运用实施情境创编这种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学生创造出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通过想象产生共鸣,从而融入到老师创编的情境中。达到激发孩子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的目的,积极的来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和形象化,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
声音、图像、色彩、光线、动画等的结合,给儿童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充实音乐教学内容,有助于拓宽学生音乐视野,多媒体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有效地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是学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等进行学习,从而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其先进的理念和新颖的教学手法,引导音乐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模式。总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是一种很快能教会学生歌唱、学习音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的参与音乐实践,从而慢慢的感受音乐,喜欢上音乐。结合我国音乐教学现状,如果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奥尔夫教学思想,必然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的实现“学中作乐”,使素质教育真正落于实处,对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廖乃雄, 音乐教学法[M].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3]邵申弘, 奥尔夫教育体系与音乐基础教育[J]. 辽宁教育研究,2003
[4]廖乃雄,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7.
[5]郁文武, 谢喜幸.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李安民,《在小学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儿童音乐》2011 年第一期
4.中班奥尔夫音乐 篇四
设计意图:
音乐是一门听赏艺术,通过音乐欣赏,让幼儿喜欢听,懂得听,初步学会辨听作品的节奏、速度等,能发展幼儿的听觉和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因此我选取了奥尔夫音乐《锯木头游戏》,乐曲形象鲜明、突出,便于幼儿分辨音乐的节奏,也能更好的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根据音乐结合生活创编各种道具的锯、钉、转方法;
2、用各种乐器感应“节奏”,并演奏;
3、在音乐游戏中,乐于与同伴合作表演,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肢体和道具感应锯、钉、转;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肢体、乐器感应音乐节奏。
活动准备:
乐器: 蛙鸣筒、打棒、圆舞板、音乐:奥尔夫音乐《锯木头游戏》《奇妙的舞步》
材料:锯子、钉子、螺丝的图片
挂图:奥尔夫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音乐游戏《奇妙的舞步》
2、故事引出主题:(出示挂图)森林里要举行选美大赛,狮子国王让小蚂蚁负责搭建舞台,在小动物的帮助下,运来了好多的木头,有长长的,短短的,粗粗的,细细的,可是要怎样才能把这些木头搭成舞台呢?会用到什么样的工具呢?
3、引导幼儿说出锯子、钉子、螺丝。
4、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以上三种工具。
<二> 欣赏音乐,创造锯钉转的方法
第一遍欣赏音乐
第二遍听音乐:听一听小蚂蚁先用了哪样工具?
第三遍听音乐:听一听小蚂蚁在音乐的什么地方锯木头了?
1、启发幼儿想象锯木头的动作。教师:小朋友用双手怎样做锯木头的动作,还可以用哪里锯木头呢?
2、如果两个人怎么锯木头呢?(合作)
3、它锯了几次木头?配合音乐在黑板上画出节奏线。
4、配合音乐做动作。
5、启发幼儿尝试创编出钉木头和转木头的动作。教师:木头可以用来锯,那怎样钉?怎样转呢?
6、播放音乐,教师与幼儿一同听音乐做动作。
<三>乐器感应、演奏音乐
1、除了用我们的身体锯木头,还可以用什么呢?(乐器)
2、让小朋友尝试探索各种乐器的声音。
3、现在我们要当小音乐家了,于老师是指挥家,我们一起来演奏音乐吧!
活动延伸:
5.奥尔夫音乐游戏 篇五
游戏名称:我的小手会跳舞 奥尔夫曲目:《捏拢放开》
学习目的:手指律动游戏,培养宝宝的手指灵活性,认识身体的手、腿、肩、头。音乐器械:腕铃 适合月龄:12个月龄以上 游戏步骤:
第一步:家长给宝宝指认和讲解手的结构,如,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等)、关节、掌心„„让宝宝对自己的小手有初步认知。
第二步:坐在地板上,听音乐,和着节拍,家长和宝宝一起做手握拳和伸展手掌的动作。活动时注意力度和节奏,不要用力过猛。
6.奥尔夫音乐教室 篇六
教学内容:
语 言: 将儿歌、童谣、谜语等,运用说唱的方式进行节奏练习,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歌 唱: 独唱、齐唱 可以用各种乐器自己为自己伴奏,也可以边唱边跳。
律 动: 运用身体去表现内心的各种感受。
音乐游戏: 把各种教学游戏化,使孩子们在玩中高高兴兴地学习音乐。乐 器: 奥尔夫音条乐器和各种打击乐器的合奏,犹如一幅具有表现力的音响地毯,令人如醉如痴。
创 作: 词句、节奏、旋律、律动、故事、配乐、小戏剧等等都是创作的题材,在创作中孩子们寻求自我的发展,发挥潜能。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为精华的内容。
舞 蹈: 从世界各民族的民间舞及集体舞中认识多元文化。
戏剧表演: 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配上音乐,发挥团队精神,使综合的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您的孩子可以学到什么:
奥尔夫教学思想强调一种原本的音乐教育,它同那些建立在原理和各种应用规则上的音乐教育方法完全不同,孩子们在适合于他们年龄特点的音乐实践中学到音乐。它融合语言(诗辞、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多声部朗诵)、音乐游戏、体态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即兴创作与表演及美术等综合艺术形式。
1、对音乐产生兴趣 由于各种教学游戏化,使孩子们在玩中高高兴兴地学习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发现音乐与艺术的奥妙,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从而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
2、学习与人相处 在合奏、游戏、戏剧表演、集体舞的活动中,学习与人交流、协作、遵守规则,即能听从指挥,又学习自己当指挥,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人际关系及礼仪。
3、在学习的最佳期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对节奏、音准、音色、结构音乐各种基本要素的感知和音乐的表现能力。
4、生活充满快乐 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将音乐的快乐带回到日常生活之中,在平和的心境中成长,逐渐学会用音乐与艺术来疏解压力。
在奥尔夫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音乐感受能力得到焕发,审美能力得到发展,使整个音乐的乐趣充满每个孩子的心灵,在循序渐进中走进音乐殿堂。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您的孩子可以达到的水平; 小班 歌唱:模唱、说白节奏、跟唱
音感:极高极低、感受高度、体验快慢、乐器音色、感受重音、上下行滑音、感受乐句、感受节奏。
律动: 原位动作、单一部位动作为主、双重部位动作为主。
乐器:齐奏
中班 歌唱:接唱、重唱、有节奏唱。
音感:分辨高低、表现长短、认识速度、感受拍子、音符时值、分辨乐句、拍子感受。
律动:双重部位动作交换、简单创编、立即反应。
乐器:轮奏
大班 歌唱:独唱、有表情地歌唱、卡农歌唱。
音感:辨别高低、分辨长短、认知速度、熟悉拍子、分辨时值、分辨乐句、分辨曲式、创编节奏。
律动:综合协调动作为主、肢体创编、队列队形。
乐器:合奏 招生对象及活动时间:
1、奥尔夫亲子班—1-3岁
2、小班—3周岁
3、中班—4周岁
7.奥尔夫课堂 篇七
师:同学们见过粉刷匠吗?
生:见过。
师:谁来给我们演示一下? (生演示)
师:粉刷匠刷墙的时候会有“刷”的声音。让我们去做一次粉刷匠吧。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粉刷匠刷墙的动作。
示范:
在以上教学中,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为了让学生动起来, 要学生去体会粉刷匠的刷墙动作。但是, 当我们再次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时, 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学生通过这样的律动练习学到了什么呢?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了解粉刷匠刷墙的动作吗?
很显然, 这样的教学是存在问题的。首先是练习过于单一, 《粉刷匠》作为课时中的律动练习, 应该追求实效性。课件中《粉刷匠》的音乐一共是两遍, 这两遍是一模一样的, 让学生一直不停地重复一个相同动作的四分音符节奏, 非常单调。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学生, 他们注意力的持续性不长, 这样一味地重复学生会疲惫, 教师的教学目的也未必能达到。
其次是为动而动, 过于形式化。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对音乐的本能,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 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许多的音乐课是为了调动课堂气氛, 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的就都要加点动作。这样的教学就会浮而不实。
最后, 学生通过一个有节奏的“刷”的动作来体验音乐的一个节奏。是不是过于单调了呢?有没有可能在单一中寻求多变呢?
于是, 我想将书本上的律动练习与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节奏练习相结合。利用奥尔夫的教学原理, 通过律动练习, 让学生体会节奏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我的教学如下:
师:随着音乐做粉刷匠的动作, 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说“刷”。体验四分音符, 即刷=×。
第一遍音乐:
间奏时, 让学生停止动作, 以便让学生学会听懂“间奏”。歌曲重头反复一次。
第二遍音乐:
师:歌曲重头反复, 在体验了四分音符的基础上, 体验八分音符, 即刷刷=××。师右手表示四分音符, 左手表示八分音符, 走右手交替, 学生根据变化来说出“刷”和“刷刷”。
师:同上, 这里的音乐在速度上有了明显的变化, 随着音乐做粉刷匠的动作, 动作放慢, 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节奏说:“刷———”。
师:随着音乐做粉刷匠的动作, 由于音乐《粉刷匠》的最后有一个渐快的过程, 于是教师的动作要随着音乐转入结尾, 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节奏说:“刷”。在练习四分音符同时, 感受十六分音符。即)
师:刚刚我们和粉刷匠一起刷了自己的新房子, 谁能告诉我, 粉刷匠是怎么刷墙的?
生: (用刚刚老师的动作来表示)
师:那么, 粉刷匠每次刷墙的节奏是一样还是有不同的地方呢?
生1:有变化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说出了节奏, 有“刷—”, 还有“刷刷”。
生2:还有刷———。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其实,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音乐, 刚刚在我们的劳动中就有着丰富的节奏, 请大家看黑板:
教师带领学生读出节奏, 将每个节奏的名称告诉学生。再次播放音乐《粉刷匠》, 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节奏, 再次感受不同音符的变化。
8.奥尔夫课堂 篇八
关键词:智力障碍学生;生活数学;奥尔夫音乐教学
一、研究背景
智力障碍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衡量智力障碍学生有三个指标:一是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智商分数低于两个标准差;二是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发生时间在18岁以前。他们由于智力程度和家庭环境的不同,本身的生理及心理缺陷以及在家形成的各种不良习惯,使大部分学生的行为、语言、自制力、自理能力以及情感等方面的障碍,很难融入课堂学习。
生活数学,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切入点,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事例,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思想方法。智力障碍学生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思维直观、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奥尔夫音乐教学是根据特需学生身体、心理的需求,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如韵文、歌唱、律动、绘本、乐器演奏、戏剧等艺术活动,促进特需学生人格发展的丰富及圆满,提升特需学生身心发展并提升其生活品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某培智学校中段班级,全班共有8人,男生5人,女生3人,年龄在12~17岁之间。班级中有一个自闭症学生,一个脑瘫学生,其他学生为智力障碍学生。经韦氏智力量表测量,该班智力障碍学生的智力水平在33~63之间,有2人处于中度智力障碍水平,3人处于轻度智力障碍水平,1人处于重度智力障碍水平。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实验法
4.访谈法
三、研究过程
通过文献查阅,了解一些特殊教育中有关生活数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有关创造性音乐教学的相关理论,并及时与个案家长进行访谈,对个案进行评估,掌握个案学习生活数学的情况和个案出现的典型行为问题。实验过程共持续二个月左右时间。以创造性奥尔夫音乐教学为媒介,分为平时对学生生活数学课堂中对上课注意力保持时间、课堂参与度、典型问题行为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基线期),创造性奥尔夫音乐教学在生活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和对上课注意力保持时间、课堂参与度、典型问题行为发生情况这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干预期),及以后在生活数学课堂上不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时,培智学生在上课注意力保持时间、课堂参与度、典型问题行为发生情况这三方面进行观察(追踪期)。
四、研究结果及讨论
经过两个月左右对我班智力障碍学生的的实验,记录我班6个智力障碍学生在基线期、干预期、追踪期三个期间学生在上课注意力保持、课堂主动参与度、典型行为问题三个情况每天的情况,并取平均值,从而记录奥尔夫音乐教学是否对生活数学有用。从总体上看,对于每个学生在干预期间上课注意力时间、课堂主动参与都有所增长,典型行为问题出现的次数有了减少,但不是很明显。但是,相比基线期,追踪期学生这三个方面的数据表现要好一些。通过后期访谈家长结果显示,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状态也有一定的改善,他們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提升。他们基本上都有能主动复习当天学习的课程内容。
总的来说,奥尔夫音乐教学对于智力障碍学生在生活数学课堂的运用还是有效的,能够增加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时间,增加课堂参与的次数。
(作者单位 重庆市渝中区培智学校)
9.奥尔夫心得 篇九
何苇漾
NO.16
奥尔夫的心得与体会
直到开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对于一样完全陌生的学科,感到特别的好奇。
还记得第一节课,老师突然就唱起”I say hello to you...”来,接着就开始带领我们手拉手围起圈,边唱边跟着节奏走动,有时向左转有时又忽然向右了。后来慢慢才知道,这除了锻炼我们的节奏感之外还可以看看我们是否够专注。接着让我们分成两组,变成里一圈外一圈,面对面的走,而且要跟着节奏说出自己的名字让对方复述一次,还记得当时刚开学不久,对彼此都不认识,真的要很认真才能听清楚名字,同时也让我们更熟悉大家了。
在学习奥尔夫的这段时间中,有不少课我们都有舞蹈成份,记得最初有宫廷舞,一男一女为一组,跟着音乐,男生要很绅士地轻轻托起女生的手,跟着女生的手。我很记得老师当时说,”学音乐的学生,修养是很重要的”,因而领导着男生要很绅士、女生在跳宫廷舞的时候更要表现出女生特有的高雅。
彩带舞,第一节课老师先让我们围圈坐下,而且把眼睛闭上,双手放在后面,接着再慢慢在我们每人手中都放下一条彩带。当然,当时我们是不知道的。而第一步就是要我们闭着眼睛,单靠触觉去感受彩带。然后让我们每人都探索一下彩带可以有几种形态,可以怎么舞动它,接着就放音乐,让我们跟住音乐的流动,跟着自己对音乐的体会,把彩带舞动起来,像把自己和彩带融合起来似的,跳起优美的彩带舞;第二节的彩带舞课就像进阶版一样,让我们分组创编,又让我们两大组人弄成渔网的形状时高时低的舞动,又让我们弄成太阳般旋转起来„„
以色列舞,老师突然就播起充满异国风情的歌曲来,然后带领这我们跟着节奏舞动,后来得知是以色列那边的舞蹈,那节课我们学的是听唱法学歌曲,与我们从小学歌曲的方法很不同。这也就是奥尔夫教学法和我们从小接受的教学法最大的区别吧。我们不是一开始就一味的看谱学习,而是听,探索着去学习。
有一节课主题是七个半跳的也很有趣,很好玩。老师先跟我们围成一个很大的圈子,然后坐下,我们听着音乐,跟着老师随着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做动作,音乐中既有重复的部分,也有延长因,而且紧接跳跃。我记得我们那时候的动作就像是在找蚊子,然后对好停顿的地方“打蚊子”,特别好玩。当然,这些全部都是有目的性的,不是纯粹玩乐。紧接着老师就让我们说一下这段音乐有没有什么规律与特点。这就锻炼了我们不可以只顾着玩,在玩的时候也要注意音乐的旋律节奏的特点,整段音乐可以怎样分段之类的。接下来,老师还让我们根据原有的音乐自我创编新的动作。
有时候老师会突然播起音乐,然后自己走起来,逐渐习惯的我们,在看到老师好像有目的的做起什么动作的时候,就会慢慢的跟上。随着上课的时间长了,也就知道老师这样是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是要锻炼学生的专注力的。因为接着老师会跟着音乐,时而走、时而停顿一下、有或者突然拉起手来做起一些动作来,这很考我们的专注力还有应变能力。
有时候老师又会打起鼓来,让我们随便走散,但是走的时候又要注意老师的鼓点,有时候很轻、有时很重、有时很轻快、有时又沉重起来了。而我们走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些,不是漫无目的的随意乱走。这就很锻炼我们的创造性与合作能力。
在我们的奥尔夫课中,有很多模仿的环节。例如有个课例叫四个音符,就是我们先模仿老师打的一个四个音符的节奏,然后让某位同学指挥我们打出来,而且要有变化,例如卡农,分声部,或两组或四组或者更多。接着我们就围绕这老师的提示进行卡农的创编。
记得之后老师把我们分成的几组,让我们排一段纯打节奏的“节目”出来。我们通过拍打身体打出不同的节奏类型,高中低三个声部打的节奏也不同。而且加入了卡农和即兴进去。那次回课我们组是做的最好的,嘻嘻。
声势,这里说的声势跟我们平时说的并不是同一回事。在这节课上,我们模仿这老师的语言与节奏,像那节课我们就分两边“对唱”,我还记得是A:“你说我说你说我说谁说”,B:“我就不说”重复一遍,A:“说说说”B:“不说不说我就不说”A: “你说我说你说我说谁说”B: “我就不说”。然后又换成一些相应的节奏来代替语言。
竖笛是我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乐器,所以我觉得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肯定特别轻松。但是开始上之后,我发现老师带着我们入门与我小时候学的方法根本是两回事。以前我们是看着指法,严格背指法来吹的。而在奥尔夫课上,我们是先自己探索可以怎么吹出声音,而且不是一次性叫完全部音的吹奏法,而是先叫几个常用的音,就让我们即兴创作了。
10.奥尔夫教学 篇十
为了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将奥尔夫音乐活动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与各领域活动结合,开封市民族幼儿园设计出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案例。下面就音乐活动中打击乐活动设计总结规律如下:
一、打击乐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性质的音乐,并用不同节奏自由编配伴奏。幼儿自主编排节奏顺序,自由结合制作节奏卡片为歌曲伴奏,体现即兴原则。
2.感受A-B-A三段体曲式结构。采用唱歌(A)-打击乐(B)-唱歌(A)为主线,使幼儿连贯的进行音乐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二、打击乐活动主要环节与时间分布
1.请幼儿欣赏需要编配打击乐的歌曲,这是活动的开始部分,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内。
2.复习以前所掌握的节奏,比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二~三分钟)
3.幼儿自制节奏卡片为歌曲伴奏,幼儿自由结合制作节奏卡片,给幼儿探索的空间,本环节很关键,需五分钟。
4.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幼儿再次自由选择,体现自主性,本环节是活动重点,时间不少于五分钟。
5.感受A-B-A三段体曲式结构。
A段-唱歌曲 B段-打击乐
连贯地唱歌曲并编配打击乐,让每名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时间三~五分钟。
三、打击乐活动主要教学方法
1.打击乐活动选材。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所选歌曲很重要,应该是幼儿熟悉的歌曲,节奏感较强,活泼明快,歌词朗朗上口,乐句清晰,结构较规整的歌曲是首选。只有幼儿喜欢的歌曲,他们才有兴趣把活动做下去,乐句规整的歌曲比较容易配打击乐。
2.打击乐活动主要环节的内容与教学方法。在打击乐活动开始之前可先帮助幼儿回忆一些相关的知识——节奏。复习以前所掌握的节奏型,比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将几种节奏型任意组合,进行预先练习,如果有新授的节奏型,这时就可以拿来学习。
接下来就是请幼儿自由结合制作卡片,打破以前教师出示节奏谱(图谱)的格式,体现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选用难度较低的节奏型,比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卡片无论怎样组合整体难度不高,使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轻松的参与音乐活动,为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教师参与教学模式,与幼儿平等对话,尊重幼儿人格。
最后是活动的展示部分。请幼儿唱歌、打击乐再回到唱歌完整表现出来,使整个活动前后连贯起来。引导幼儿感受“我在做的就是音乐”,这恰恰符合了奥尔夫的教育理论“把音乐本身还给人本身”。
3.活动中的注意事项。a.给幼儿探讨的空间。当幼儿的节奏卡片组合的不正确时,不要着急,教师直接改正不太合适。这时教师可以转换一下角度,把问题推向孩子,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探讨,怎样摆节奏卡片容易拍出来,哪怕幼儿一次不能完全改正也不要紧,可以多次探讨适当合理的方法。b.打击乐器的选用。打击乐活动选用打击乐器很关键,应根据打击乐器质地选择演奏相应的节奏。以木质乐器为例,双响筒、圆舞板、木鱼等乐器属于这一类。木质
乐器声音短促,响亮没有延音,适合演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而散响类乐器,比如串铃,声音不集中,演奏四分音符节奏有不稳定感,而它演奏十六分音符节奏效果却很好。
音乐并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把音乐还给孩子们,让音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1.为读者解读“奥尔夫”之旅 篇十一
问: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团?
答:团组行程由国内和国外专业音乐人士为《音乐周报》的读者共同量身打造,科学专业,兼顾音乐探访与参观游览双重目的,是名符其实的“音乐之旅”。
问:团组在那里进行奥尔夫教学培训?国外培训专家是谁?授课内容有哪些?是否有翻译?
答:此次行程中奥尔夫专业教学培训由奥地利莫扎特大学奥尔夫学院教学培训专家Micaela Grüner、Christine Sch?觟nherr、Micaela Grüner授课,授课方式为15人以下小班(配专业中德文翻译),内容为器乐与游戏、律动与幼儿课、打击乐,德国慕尼黑奥尔夫基金会Manuela Widmer博士将为全体团员做题为“奥尔夫教育发展和现状”的培训,授课之余,团员将参观奥尔夫博物馆、一睹奥尔夫先生手稿、奥尔夫先生使用过的乐器等珍贵资料。
问:作为此次团组的特色,国内的奥尔夫培训专家是哪位领队?
答: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青年奥尔夫培训专家管慧丹老师将作为带队专家陪同全体团员前往国外,课余时间及旅途中,管老师将为团员解答关于国内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相关问题,并适时向全体团员传授其丰富的奥尔夫教学经验。
问:我如果报名前往,将与哪些人同行?
答:团组同行人员均为音乐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奥尔夫专家、国内各大院校教学法教师、培训中心音乐教师、琴行、亲子中心的奥尔夫教师,方便同行间的交流与沟通。
问:费用为何比同类旅行团贵?
答:包含项目多,除去一般团组费用,报价中还包含国外所有培训及翻译费用,其他如平常所需自费项目,如:机票税及燃油税、司机导游小费、多达8处游客必去的景点门票等都已包含在报价之中。
规格高,全程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驻外使馆双重认定的专业培训渠道接待,商务团组用车及领队,安全可靠,意大利段酒店升级为四星级,保证全团住宿品质全程基本一致。
无购物,因属专业培训团组,全程无强迫性集体购物时间,每天车程不超过4小时,宽松行程意味着不必“走马观花,上车睡觉,下车照相”,有效参观时间大大延长。
问:听说出国办手续特别麻烦?
答:我们有专业人员指导您准备签证材料,并代为报送使馆,(已包含使馆签证费、保险费、材料翻译费等相关费用)。J011
12.奥尔夫音条乐器的运用探究 篇十二
音条乐器共有三种琴制分别为钟琴、木琴以及钢片琴。声部配置方面, 木琴和钢片琴一样, 都有高、中、低音木 (钢) 片琴三种琴型, 但钟琴只有高、中声部两种琴型, 同种琴制自身演奏系统齐全, 可做木琴合奏或钢片琴合奏, 也可混合演奏。音条乐器的发声是通过敲击放在木质琴箱上长短不同的音条而产生乐音的, 音量传播的大小除了和敲击力量有关外, 也和起扩散作用的琴箱大小有直接关系。另外, 每种类型的音条琴所使用的琴锤也不一样。因为木琴的音条是由硬木 (红木、紫颤木等) 材质制作而成, 为了保持木质音色的清脆明亮性, 多使用毛毡头琴锤或者橡胶头琴锤, 有时为了特殊音乐效果也用塑料头琴锤;钢片琴的音条多为金属合金, 为了延续音色的金属属性, 多用毛线琴锤敲击;而钟琴的音条多为硬质的镀镍金属, 为了扩展它音色的色彩性, 更加嘹亮, 多使用木质琴锤。 (图1为音条乐器的类型图)
木琴与钢片琴一般都由13个音条组成, 其高、中、低三种琴的音域分别为高音c2~a3, 中音c1~a2, 低音c~a1。其中, 根据木琴的音色短促、明亮、清脆等特点, 适合演奏速度较快的、密集的节奏音型所组成的旋律声部或伴奏声部, 但是共鸣效果不及钢片琴的优质。而钢片琴的音色持续、有力、共鸣强、有金属延续音, 适合演奏长音、时值较长的旋律声部或伴奏音型。
钟琴也由13个音条组成, 只有高、中音两种琴型, 属于音条乐器中音域最高的金属琴, 其高音c3~a4, 中音c2~a3。钟琴音色透亮、穿透力强, 合奏中音色较为突出, 一般演奏旋律声部或者修饰、美化音型。三种质地的音条乐器表现力各有特点, 音色“刚柔并济”、相互协调、补充, 音域高、中、低声部齐全, 所以不论是音条乐器的器乐合奏也好, 还是作为歌唱或者其他乐器的伴奏也罢, 都是器乐教学的良好教具。
在演奏音条乐器方面, 虽然操作看起来较为简单, 用琴槌敲击标有音名的每一个音条即可 (即敲即响) , 但是如果想让其“响的好听”, 并保持手腕、手臂的放松, 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还是需要注意一些操作细节的。正确演奏的姿势是双手在执槌时, 手背朝上, 用大拇指、食指以及中指握住槌柄 (建议拇指的第一指节, 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自然握住槌柄) , 执槌的位置既不能太靠琴槌中部, 也不能太靠末端, 四、五指自然合拢, 放松握住槌尾即可。敲击时, 双臂放松, 大臂带动小臂自然抬起 (抬起高度视演奏的强弱而定, 一般抬起的高度不超过头顶) , 下落时, 不要刻意用蛮力敲击音条, 基本上做“自由落地运动”另稍加敲击力度即可。在敲击音条琴的位置时, 不可偏离每一个音条的中央部位, 敲的位置过上或过下都会使音条震动不充分, 干扰正常音色的发声, 影响音乐意境的表达。
音条乐器的演奏也不是那么强调“一板一眼”, 现在提倡的演奏姿势也是因为考虑到音色发声充分、优美, 身体自然放松, 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才被提倡的, 如果有新的姿势能做到音色、身体二者兼顾、统筹协和, 也是可以拿来研究的。
二、绘本故事与音条乐器
儿童对于讲 (听) 故事是不可抗拒的。故事是儿童易于接受并能反复进行听、说、模仿表演的良好途径。那么既然有这么好的艺术条件形式可以利用教学, 音乐的不具象性可以完全和事故情节进行结合, 故事是显性的逻辑枢纽, 音乐是隐形的感知主线, 音乐凭借故事的逻辑性让孩子进行充分的感知体验, 故事凭借音乐的氛围营造让幼儿进行认知, 共同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和实操能力。
绘本故事1《伟大的梦想》是由美国绘图艺术家Felipe Ugalde创作的, 通过每一个不同特点的绘图概讲述了一只鳄鱼从出生怀揣着要不断长大的梦想, 于是不停的吃掉世界上所有的东西, 最后把自己撑破, 走向了灭亡的故事。有意思的是, 最后这只鳄鱼变成了星座, 有人说它实现了变成最大的梦想, 有人说它失去了生命, 梦想也没有了意义等不同答案, 具有一定的哲理韵味。这个故事和音乐结合的关键点就在于小鳄鱼自身, 每幅图画除了鳄鱼吃掉的东西不断增大外, 就是它自身体积也在不断壮大, 如果将鳄鱼作为一个音乐主题动机的话, 鳄鱼不断吃掉东西的这个变化过程作为音乐不同声部的层层进入, 每一幅图画都用不同的音乐声部、音色、音乐情绪来讲述故事的发展。那么, 刚开始鳄鱼的出生音乐主题动机 (见谱例1) 。
如果该主体音乐动机为上图所示, 那么较为适宜演奏该旋律的乐器为音色突出嘹亮的高音钟琴, 它的音域较高, 音色特质突出、悦耳动听, 不会被其他音色声部所掩盖, 伴随故事的进展, 鳄鱼吃掉大大小小的不同事物并逐渐长大, 音乐也随着实物的变化, 声部可以一层层分别加入中音钟琴、高音木琴、中音木琴等通过声部的丰富, 声势的增强、速度的渐快等来表现鳄鱼的长大。当故事发展到鳄鱼吃掉地球时, 同旋律的主题动机重复不能满足故事中紧张的氛围, 听觉上也需要多声的调节, 这时, 需要加入另一个伴奏和声声部丰富音乐肢体 (见谱例2) 。
此和声声部可以填充与之前木质类音色差别较大的高音、中音钢片来演奏, 相互补充。由于钢片的金属属性, 延续音较长, 为了不混淆视听, 所以中音钢片琴只演奏每小节的和声音程26足已。等故事发展到近尾时, 鳄鱼已经大到能吃掉太阳, 可以再加入用低音木琴和低音钢片琴演奏的第三声部, 来表现故事情景的厚重性与紧张感。
当故事发展到鳄鱼爆炸的那一时刻, 可以暂做休止, 出现星座时, 用忧伤、恬静的音乐氛围重新由小钟琴演绎鳄鱼的主题动机, 表达梦想最后实现与否的无奈之感。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 先使幼儿熟知故事内容, 对剧情的发展和故事梗概有了一定的掌握, 然后再引入音条乐器的演奏。这样才既能达到通过故事逻辑的进行, 体验音乐剧情的发展, 又能通过音乐背景的衬托, 深刻感受故事的情感表达。另外, 这样的绘本故事通过音乐的表达需要语言的引领, 也就是说, 剧情发展中的每一句台词都需要老师有感情的进行朗诵引领, 念完一句, 音乐剧情发展一句。在演奏方面, 起初所有的音条乐器的演奏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 幼儿是听绘本故事欣赏的角色。当然, 音条乐器的演奏技巧又极其简单, 也可以在幼儿熟悉乐器旋律后, 并改变部分声部的旋律音, 将其简单化, 也可去掉低声部或者中声部等进行简单演奏, 并通过模仿或者使用音条琴扮演故事角色的方式引入, 逐步让幼儿熟练掌握演奏技巧, 最后在老师故事念诵、翻阅绘本、指挥提示的引领下, 让幼儿进行音条乐器的演奏, 充当故事发展的重要角色。
通过音条琴和绘本故事的结合可以了解到, 每一种琴制由于音色质感的不同功能属性是不一样。每个音条乐器的性格也各不相同, 各自的演奏特长各有千秋, 高中低声部的划分合奏相得益彰, 这样肢体丰富并且简单易学的器乐合奏表现形式对于幼儿的听赏、演奏等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可取的, 但是在用音条琴表现故事情境或充当某个背景音乐时, 需要在设计环节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紧抓故事情节发展特点设计各个音条琴的声部配置, 比如在《一个伟大的梦想》中, 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只鳄鱼, 不论剧情怎么发展都是围绕它进行设计的, 所以音乐的主题动机就交给了音色明亮突出的高音钟琴并且从头至尾演奏主题动机以示它就是这条鳄鱼;随着鳄鱼不断的吃掉东西逐步长大, 高音钟琴、高音钢片琴等加入演奏主题动机从声响效果上以示鳄鱼身体正在慢慢长大等。其次, 抓住故事中鲜明的事物特点用音色相对适宜的音条琴进行表现。比如形容敲钟的声响, 用钢片琴的效果要好于木琴的声响效果, 并且低音钢片琴效果要好于高音钢片琴等。最后, 音条乐器的声部配置层次要和故事情节发展的层次相符合, 以故事表现为中心, 围绕故事情节发展增减声部。比如:在《一个伟大的梦想中》, 故事的发展线索是从鳄鱼的出生到一步步长大, 那么声部的配置就是从高音钟琴开始, 然后高音中琴再加上中音钟琴, 再次基础上再加上高音钢片琴、高音木琴等等,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直到所有的音条乐器都参与演奏各自的声部, 用声势浩大的合奏表现最后吃掉太阳的那一刹那, 当鳄鱼变成星座又恢复很小体积的时候, 那么又只剩高音钟琴演奏主题动机结束全曲。
音条乐器声部齐全, 音色丰富, 适合表达多种音乐情境。它可以和故事结合进行音乐体验, 也可以自身进行故事的陈述与表达, 比如可以用中音钢片琴形容日出的场景, 也可以用高音木琴演绎一个活泼好动的毛毛虫, 也可以用高音钢片琴诠释蝴蝶的飞舞等, 但这样的运用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 幼儿的音乐完全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 而音条乐器可以为幼儿体验、创编音乐营造极大的感知空间。
三、总结
音条乐器的表演性和创编性空间很大, 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让幼儿能轻松游戏式的参与到演奏中去亲身感受音乐。“乐器学习引入音乐教学课堂, 因乐器本身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乐器操作性又要求与动手相结合, 就为幼儿将听觉、触觉、视觉、运动觉相结合提供了综合发展的可能性2。”学习演奏乐器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而是途径, 最终还是要以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智力开发、动手能力以及良好性格的养成等全面发展为目标。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发展30余年以来, 凭借“以人为本, 创造为源”的教学理念, 一跃成为目前音乐教育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法之一。在其庞大的教育体系中, 奥尔夫乐器的运用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教学实践内容, 其中音条乐器为主要的教学媒介。本文首先对音条乐器及其演奏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实的阐述, 随后以音条乐器在绘本故事中的运用为例, 总结每种琴制的音色、功能、演奏特点、合奏原则等内容, 以期提供更多的音条乐器演奏的可能性, 为奥尔夫教学领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奥尔夫音条乐器,故事,运用
注释
11.指图画书, 英文名称为Picture Book, 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 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 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 在不同向度上交织, 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
13.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十三
1、学习用固定音型,为故事配伴奏
2、请幼儿学会看指挥 教学准备:
1、乐器:木质乐器(木鱼、双响筒、响板)散 响 类(手铃、铃鼓)金 属 类(三角铁、撞钟)
2、头饰:乌龟、兔子、松鼠、小马、小鸟
3、音乐磁带一盘 教学过程:
一、教师进行配乐讲故事“龟兔赛跑”,幼儿听故事。提问:
1、故事里都有什么小动物?
2、它们跑起来的节奏是什么?
二、节奏练习
1、幼儿说出一个小动物的名字,教师就出示该小动物的头饰,并贴在白板上,然后提问 这个小动物走路的节奏是什么样子的?请小朋友拍一拍。
2、教师和幼儿讨论:这些小动物用什么乐器来表现合适呢?经过讨论后,大家统一意见 小马用双响筒,小鸟用手铃,小松鼠用三角铁,乌龟用木鱼
三、幼儿用乐器为故事配伴奏
1、幼儿自取乐器,分组坐好,并学习看指挥,分组复习自己组的固定音型。
2、全体幼儿为音乐剧配伴奏
(1)请一名幼儿讲故事,其他幼儿根据故事情节配乐器
(2)第二遍,教师请二名幼儿进行表演,分别扮演兔子和乌龟,其他幼儿伴奏
四、活动结束。
教师:李琼
奥尔夫音乐教案:鼓的故事
腰鼓、小军鼓、大鼓等,少数民族地区或不同地域最好选本民族、本地域的特色鼓,人手一个。有关鼓的图片。音响资料。教学过程:
——每人拿一个鼓,尝试它可以发出什么声音。选几个同学怎样发出不同的声音。——讨论用什么样的符号耒记录这些不同的声响:
——由学生指挥带领大家看图击鼓(自由节奏),先是一个声部,并用手势指挥音量、速度的变化,(可多几人试试不同的处理)还可全班分成两组,进行两声部的演奏。
——四人一组,(1—4报数)每人四拍,即兴演奏,用不同的音色、节奏、奏法,(注意保持拍率,不要断)。用迥旋曲式,每组由教师临时叫一个号,该号即为主部,其他三人依号序做三个插部,如2为主部,即2 1 2 3 2 4 2。(班级人数多,可采用分小组进行。)——听两段不同风格的鼓乐,讨论:两段音乐比较,(从总体到要素),那些一样?那些不一样?进行探索。
——选一种鼓,如腰鼓、太平鼓,鼓不够其码每人一副槌,(以腰鼓为例),设计一个动作,大家模仿到大部份掌握,再继续设计新的动作。
——看两段鼓午、鼓乐(如山西安塞锣鼓)录像。讨论:是乐、还是舞?音乐舞蹈各自特点及互相融合的地方。除敲鼓外,还涉及那些艺术种类? ——讨论:鼓的名称及属地、构造及材料。
——全班分两组,设计并排炼一个鼓的音乐,要求一组用外国鼓,一组用中国鼓,编曲要有两个乐段以上,音乐、动作风格须和乐器一隆?br> ——讨论:鼓的用途,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中作用的比较。
懒惰虫
一、活动目标:
1、以肢体创作带入歌曲《懒惰虫》。
2、学习四分休止符:通过直观的卡片与指挥引导幼儿掌握四分休止符。
二、活动准备:节奏卡一套、懒惰虫图片、单响筒、响棒、铃鼓、歌曲《懒惰虫》
三、活动过程:
1、名字节奏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外星人宝宝想跟我们小朋友一起玩,你想不想跟他玩啊!我们用掌声来欢迎它们。(出示♩与♫)他们两个是很好的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唱歌跳舞,我们也一起跟它们唱歌跳舞欢迎它好不好?教师排出节奏:(♩ ♩ ♫ ♩)幼儿想象创作肢体律动。
(2)引导幼儿将名字与卡片节奏结合在一起。鼓励幼儿创作节奏,并试着将名字与节奏结合,例:♩ ♩ ♫ ♩ 我是王小明
请个别幼儿排节奏卡,全体幼儿一起念出节奏。
2、歌曲《懒惰虫》
(1)教师教唱歌曲第一段时,幼儿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第二段唱到肚子痛就摸肚子,第三段再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懒惰虫这么懒,它除了肚子痛还有那里痛呢?引导幼儿创作肢体律动。
(2)教师拍♫ 0的节奏,幼儿跟随,不间断的拍,教师逐渐带入歌曲。幼儿自选乐器敲奏节奏:♫ 0 ♫ 0。
3、学习四分休止符
(1)排♫ □ ♫ □空格处不发出声音,请幼儿自行发现是否拍过这 种节奏。教师指挥幼儿看卡片拍节奏。
(2)将图放到□解释0的意义,并综合♩ ♫ 0的节奏练习。
四、结束部分:
14.奥尔夫音乐教案 篇十四
活动:握手舞
(二)亲亲热热
一、活动名称:调皮的小猫
二、活动指向:感受友好的集体气氛,愿意大方的介绍自己。
三、活动准备:毛绒小猫
四、活动过程:
1、家长带着宝宝面向教师席地而坐成一个半圆,宝宝坐在家长的前面。
2、教师面带微笑向宝宝打招呼:“宝宝好!我是X老师”。
3、教师出示毛绒小猫:“小猫咪可调皮了,它躲在宝宝的背后和宝宝捉迷藏的游戏。”当说到“宝宝宝宝找一找”,宝宝就赶快转身看看小猫,是不是躲在你身后。找到小猫的宝宝上来自我介绍说:“我叫XXX,今年X岁,”最后大家一起拍手说:“xx,xx你是我的好朋友!”
4、依次将小猫放在宝宝的后面,逐一自我介绍。
(三)涂涂画画
一、活动名称:会唱歌的五彩瓶
二、发展指向:练习撕和舀,能愉快的随着音乐敲击玩耍,并练习滚的动作,学习一个接着一个轮流玩。
三、活动准备:
1、空矿泉水瓶、小盆、勺若干(数量与宝宝人数相等),黄豆、彩色皱文纸若干,节奏欢快、舒缓的音乐各一段(自选)
2、五彩瓶、软质球若干。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空瓶和彩纸,引导宝宝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强调:“空瓶和纸。”
告诉宝宝:“我要让彩纸在空瓶里跳舞。”
2、教师示范制作五彩瓶。
将彩纸撕成细长条,轻轻放入瓶中,边撕边放,直到彩纸用完为止,最后将瓶盖拧紧。教师摇晃瓶子:“看!彩纸在瓶子里跳舞。”
3、宝宝自己制作“五彩瓶”,教师观察指导。
4、宝宝完成制作后,请宝宝面朝教师做好。教师摇晃装有黄豆的五彩瓶吸引宝宝。
教师边摇晃边说:“咦?这是什么声音?老师的瓶子会唱歌,你的瓶子会吗?”“为什么它会唱歌呢?里面有什么东西呢?你们想不想让你的五彩瓶唱歌呢?”
教师示范用勺子将黄豆舀入瓶内,一遍舀一遍提示宝宝:“瓶口很小,舀的时候,要对准瓶口,小心不要舀到外面。你可以把黄豆舀进瓶子,也可以把黄豆捏到瓶子中。”
5、宝宝动手舀豆,教师观察指导。
在宝宝操作过程中,提示家长:不要急于帮忙,要耐心地让宝宝独立地撕和舀;在舀的过程中,提醒宝宝小心,不要把豆子洒落在桌上。
6、播放欢快的音乐,教师带着宝宝用自己制作的五彩瓶有节奏地敲击肩、腿、脚等身体部位。
7、引导宝宝随着舒缓的音乐把五彩瓶放在地上滚一滚,拿在手上搓一搓。
8、游戏“跨瓶子”。
将五彩瓶横放在地上,带领宝宝大胆地跨过瓶身。
(四)学学说说
活动名称:手指变变变
游戏:我变你猜
(五)奥尔夫音乐
15.奥尔夫课堂 篇十五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治疗,实际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这些影响会让学生在平时的交际中体现出来。有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合群, 也有学生表现出来的是自卑、敌意、逆反等不良的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如果得不到开导, 很容易对社会、家庭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指导类课程逐步发展, 其中收效最为不错的就是奥尔夫音乐治疗。本文主要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治疗体系的形成过程、学生在交往中容易产生的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以及探究分析了奥尔夫音乐对学生的不良心理治疗的实际价值。
一、奥尔夫音乐治疗体系的形成过程
奥尔夫音乐治疗体系主要是对学生的一些不良心理进行治疗的音乐治疗形式, 主要是在奥尔夫音乐的基础上, 发展成为了教育性的治疗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一开始主要是针对开发儿童思维训练的教学方式, 主要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 并不是让学生很快的学会演奏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接触音乐, 让学生跟老师一起进行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奥尔夫音乐治疗的特点就是可以对一些不良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治疗, 能够在优美音乐的带动下, 有计划的对学生的一些不良的心理进行矫正, 从而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心理健康疾病。这种治疗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学生在交往中容易产生的不良的心理问题
(一) 学生在新环境中比较容易产生敌意的心理
学生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 对身边陌生的事物容易产生一种敌意的心理, 这也许是因为学生受从小所处的环境影响, 阅历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是很充足。比如在家庭孩子比较多的情况下, 孩子就比较容易产生嫉妒的心理, 甚至损害别人来提升自己的家庭地位。产生敌意的话就会相应的采用一些比较有敌意的行动, 这种情况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很难融入到一个良性的人际交往中。
(二) 独生家庭中的学生比较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溺爱的环境中, 孩子比较容易产生一种自我的意识, 不管什么事只会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不会换个角度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这种情形下的学生容易在与人相处的情况中出现自私、好胜、不够宽容的心理。这种不良的心理会影响到学生与他人相处的和睦。
(三) 学生在家庭教育不正确的环境下容易产生自卑的不良心理
如果一个家庭教育的方法不正确, 经常地责骂孩子, 就会让孩子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这种情绪处理得不正确, 孩子就会变得沉默少语。自卑的学生比较关注的是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肯定, 但是如果遇到挫折, 很容易引起他们情绪的激动, 便会以自我封闭的形式远离集体。
(四) 成长中的学生比较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
一些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比较极端, 喜欢与别人对着干, 课堂上容易出现状况, 课下经常捉弄同学取乐。这种逆反性的心理是很不健康的, 容易造成老师和同学对其的反感和远离。出现这种不良心理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影响。
三、奥尔夫音乐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治疗
(一) 通过合唱合奏等即兴活动增强学生想要与人合作的意识
在奥尔夫音乐中, 主张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组合创作。这种即兴式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集体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 培养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够在活动中治疗学生的自卑不合群心理, 也让学生学会以集体为主, 治疗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 学会如何与别人进行相处。
(二) 允许并尊重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反应
音乐就是人们最真实的情感流露,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本性音乐。要敢于在人际交往中展示最真实的自己, 尊重每个学生的自尊心, 我们要善于运用奥尔夫音乐治疗一些比较逆反、敌意的不良心理。
(三) 让每个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奥尔夫音乐治疗中每个学生都要自己参与到活动中来, 角色不是听众而是参与者, 只有亲身的参与才能有深刻的体验。奥尔夫音乐把动作、舞蹈与音乐相结合, 让学生自己来设计自己的舞蹈动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让孩子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治疗中, 在兴趣中治疗, 收获会比较多。
(四) 奥尔夫音乐治疗注重学生的创新、鼓励学生
奥尔夫音乐治疗让学生完全的参与进来并不是完全的模仿老师的教授内容, 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即兴的创作。只要创造出来新的音乐都会受到表扬, 学生从最初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了积极主动地参与者, 在活动中有效地治疗了学生自卑等不良的心理。
结束语
奥尔夫音乐治疗法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能够轻松快乐的接受治疗, 给学生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 重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应该借鉴奥尔夫音乐治疗不良心理的价值, 重视音乐治疗在特殊的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不断地进行创新探究, 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树立自信, 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德君.论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与特色[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6) .
[2]袁瑗.浅谈音乐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青春岁月, 2011 (16) .
[3]迟艳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9 (01) .
16.中班奥尔夫音乐咚咚锵 篇十六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学会演唱歌曲,感受喜庆的热闹气氛。
2、学会用鼓、锣正确演奏“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的节奏。
3、巩固幼儿对四分、八分音符的辨别。
活动准备:
音乐、乐器等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问候歌
师:看,谁来了?
二、复习歌曲《围个圈圈》
三、学习歌曲:《咚咚锵》
1、出示手鼓图谱,引导幼儿用手拍出手鼓的节奏。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乐器宝宝,看,是谁呀?你们知道手鼓属于哪类乐器吗?(告诉幼儿这是“皮类乐器”。)听,手鼓会发出什么声音?(咚)看,这里有几个手鼓,手鼓走呀走,走到我们的小手上,怎么拍?一边拍一边念。
2、出示小锣图谱,引导幼儿在腿上拍出小锣的节奏。
师:我还带来了一个乐器宝宝,看,是谁呀?小锣属于哪类乐器?( 告诉幼儿这是“金属类乐器”。听,小锣发出什么声音?(锵)看,这里有几个小锣,小锣走呀走,走到我们的小腿上,怎么拍?
3、出示手鼓、小锣的图谱,引导幼儿在小手、小腿上拍出“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的节奏。
师我是一个魔术师,变变变,这里既有手鼓又有小锣,怎么拍?
(1)拍“咚 锵 咚 锵”的节奏。
(2)拍“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的节奏。
(3)分两组把“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的节奏敲奏出来。
师:手鼓、小锣两个住在一个格子里,就向ti ti宝宝,所以我们要念得快一些。
4、师朗诵歌词,幼儿跟读。
师:听,小鼓、小锣在说话。
5、学唱歌曲《咚咚锵》。
师:听,小鼓、小锣唱起歌来咯!
6、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师:你们唱歌真好听,我们拿着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四、舞蹈:《恭喜恭喜》
17.奥尔夫音乐拍蚊子 篇十七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乐句与节奏,用动作表现拍蚊子、生气、挠痒痒、擦药水等情节,并愿意进行动作的创编。
2、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夏天呀,有一种特别令人讨厌的小虫子,它会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嗡嗡嗡地在耳边乱飞,还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叮你一下,猜一猜是什么小虫子呀?(蚊子)那你看到蚊子会怎么做啊?今天给你们带来一段和蚊子有关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不好?(欣赏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知道蚊子的特征,初步感受音乐的特点,为学习拍蚊子的动作打基础。)
(二)、创编拍蚊子、挠痒痒、擦药水的动作:
1、学习“拍蚊子”的动作:
师:谁来猜猜看,这段音乐讲了一段什么事情?(拍蚊子)原来是讲拍蚊子的事情。如果有蚊子来叮你,你怎么办?(拍死它)你听,有蚊子来啦!我们一起来拍蚊子!哎呀,有没有拍到它呀?(有/没有)那你感觉怎么样,生气吗?谁来学学生气的动作,那淘气怎么表示呀?嘘,你听,好像又有蚊子来了呀!我们一起来拍蚊子好!(“嗡……啪!嗡……啪!1234拍蚊子,4321拍蚊子,打不到蚊子真生气,小小蚊子真淘气!”(第一段动作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个环节的欣赏音乐,让幼儿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拍蚊子的地方有了进一步的掌握,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的动作创编,使幼儿对节奏有很好的了解,让幼儿能够准确的将节奏表现出来。)
2、创编挠痒痒的动作:
师:刚才我被蚊子叮到了,好痒啊,怎么办?(抓一抓)你是怎么抓的?谁愿意来帮我抓一下?(分别请幼儿进行示创编)臭蚊子,拍死它!这次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通过以儿歌的形式来进行短句的动作创编与学习,能够较好的引导幼儿更好的进行动作的创编及模仿,较好的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对接下来的游戏做铺垫。)
3、创编擦药水的动作:
师:哎呀,身上痒死了,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呀?(请幼儿说一说:擦药水、电蚊香…….)你是怎么擦药水?(请幼儿试一试)那这次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看看这下子能不能把蚊子拍死好吗?(完整动作练习)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拍蚊子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挠痒痒的创编动作,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四)、游戏:蚊子舞
18.奥尔夫教案 篇十八
执教者:陈艳 活动目的:
1.通过律动游戏,感受音乐曲式结构A-B-B’,并进行肢体律动。
2.引导幼儿了解图谱的各种符号,能够看图谱进行乐器合奏,训练幼儿的观察及思维反应能力。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鞋匠之舞》、表情卡片三张 活动过程:
一、律动。
幼儿跟随教师走进活动室,听鼓声,表现不同心情的走。
二、感受乐曲,了解图谱的各种符号,进行律动练习。
1.以生活化情景引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早上我遇到了一件麻烦的事情,在上班的路上我走着走着,鞋……你们猜猜怎么了?(坏了)鞋子坏了,怎么办?(修)之后,我又遇到了一件幸运的事。因为我遇到了一个手艺高超的老鞋匠,把我的鞋修好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修的?
2.徒手练习《鞋匠之舞》,逐一出示图谱。
师:那我来教教你们,把一只手拿开来,鞋子坏了,肯定有个地方破了。你要把它补一补,对吧?另外一只手,拿根针,用力用力钻,很用力的时候是笑不出来的。(出示不笑表情图)。我们再来试试看,这是第一道工序。(教师出示A段图谱)第二道工序,鞋子除了要补上洞之外,有时鞋跟还会掉下来,那么要钉上几根钉子。一个手握住拳头,另外一个手钉钉钉。(出示微笑的表情)我们一起来试试很开心的心情,好不好?(教师出示B段图谱)第三道工序,把我们修好的鞋子,给大家看一看,我们一起挥一挥手。(出示哈哈大笑的表情及B’段图谱)
3.引导幼儿看图谱,将三段动作完整串联,用肢体律动表现。我们一起来复习下,这三道工序是怎么样的。
4.播放音乐《鞋匠之舞》,老师与幼儿一同模仿鞋匠修鞋,跟音乐节奏做缝和捶的动作。引导幼儿看图并通过图示体会乐曲的曲式结构:A-B-B’。看图示跟音乐做动作,体会A缝的动作及节奏;体会B和B’的节奏区别。
5.运用乐器合奏、表现乐曲的曲式结构A-B-B’。
19.奥尔夫课堂 篇十九
一、奥尔夫理念概念及特点
(一)奥尔夫理念概念。
奥尔夫理念的本质就是应用与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其创立者是德国的音乐教育家与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卡尔·奥尔夫十分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力,将音乐声势律动的训练融入到舞蹈教育中,从而使得受教育者的语言、动作与乐感都得到综合性的锻炼。
(二)特点
1. 即兴性。
奥尔夫理念认为,人对语言、音乐,以及舞蹈都有天然的情感性,这是出于本能的需求,对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动作与音乐节奏之间互相契合,音乐的节奏美就会激发受教育者自然天性,从而使之在一种毫无顾忌的自然的状态下受到音乐的感染,并最终提高自己的艺术本能。
2. 独创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奥尔夫理念的基本原则,奥尔夫理念认为,受教育者用自己的肢体动作与语言表达出主体的情感,这就要求舞者可以对音乐与舞蹈的理解,进而独创性地予以演绎,不仅如此,个性化的内心世界与音乐舞蹈的契合也是独创性外在表现之一。
3. 综合性。
在舞蹈的过程中,舞蹈者根据音乐来做出并变幻不同的舞蹈动作,从而使得音乐的节奏与舞蹈的节律相契合,从而激发内心强烈的情感,其最终的指向,即是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二、舞蹈教学音乐选择条件
(一)节奏清晰明了的舞蹈音乐。
在舞蹈的过程中,清晰明了的音乐节奏将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者对舞蹈动作的认知力与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其做好舞蹈动作的最大障碍,清晰明了的音乐节奏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音乐利用节拍的强弱、快慢、缓急来调控舞蹈的动作,从而使得舞姿在音乐的配合下整齐而又优美。
(二)节奏易于记忆的舞蹈音乐。
在舞蹈教学中,容易记忆的舞蹈音乐就可以使得幼儿在舞蹈训练中准确把握与应用。容易记忆的舞蹈音乐一般会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乐句短小,短小的乐句能够使得舞蹈学习者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音乐的起伏节奏,可以将音乐与舞蹈动作相关联,从而发挥音乐对舞蹈的表现力;二是音程跳动较小,只有将音程跳动幅度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就可以减少舞蹈动作的难度,避免难以把握或是无法把握舞蹈音乐辨识问题的出现。
(三)能够准确表情达意的舞蹈音乐。
舞蹈动作与学习者的情感逐渐存在直接性的关系,激越的情感会产生比较激烈的舞蹈动作,轻松的情感则会产生轻缓的舞蹈动作,据此而言,将借助于音乐刺激并引导内在的情感,从而使之发挥对舞蹈动作的促进作用十分重要。从这一个视角来进行分析,就应该编排出适合于舞蹈动作,能够表情达意的舞蹈音乐,这就会成为舞蹈学习者训练的一个必要条件。
三、奥尔夫理念在舞蹈教学音乐中的应用
(一)利用奥尔夫声势律动来提升学习者的舞蹈节奏感。
在舞蹈的学习与训练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较强的节奏感可以使得学习者可以在音乐的带动下翩翩起舞,从而使得舞蹈呈现出节奏明快、动作整齐的特质,给人以美的享受,奥尔夫理念中的声势律动则可以在这一方面发挥作用。
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采取拍手、跺脚、发声等手法来制造节奏,拍手与跺脚都是借助于击打身体上的某一部位来创设节奏,而发声则是利用不同的口型来发出节律性的声音,举例来说,在dong-da练习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演示基本拍的联系,然后再由学生自主性的模仿,最后则是在这一基础上自己创设出不同声势律动的作品,具体而言,第一,演示环节。向学生演示2∕4拍,并据此设计出相应的节奏型,即0X∣0X X∣0X X X X∣0X∣,在演示的时候,即使可以采取集体演示与分组演示相结合的方式,面对全体的学生进行演示,然后则是对问题小组进行针对性的演示;第二,模仿环节。模仿的环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本小组内配合声势律动设计出差别化的节奏型,要求小组内的学生予以模仿与熟悉,第二个阶段是小组间的模仿,重点是配合他小组声势律动来模仿节奏型,第三个阶段是汇集所有的节奏型与声势律动的作品,并鼓励学生自主性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舞蹈动作。
(二)以奥尔夫的创造性来激发舞蹈教学的创新力。
奥尔夫理念具有即兴性的特点,简单的说,所谓的即兴就是指学习者内心有来源于自然与本性的音乐的感悟力,在舞蹈教学音乐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契合于舞蹈教学的音乐,利用音乐来激发学习者的内在情感世界,从而使之在不自觉中将内心的情感通过舞蹈形式爆发出来,这一种状态就是一种近乎于自然的放松状态,对于舞蹈的学习者而言,这一状态下的舞蹈极易进行主观性的创新,这对舞蹈教师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于舞蹈教师而言,应该创设情境,在舞蹈音乐的选择、音乐释放环境的创设、舞蹈创新力的引导等方面加以指导。
(三)将奥尔夫综合性理念融入到舞蹈教学中。
奥尔夫综合性理念认为,舞蹈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即将音乐、舞蹈的动作、语言与艺术的表演融合在一起,这就对教师的舞蹈教学提供契机,教师在舞蹈音乐的择取上,可以从乐器与自制声乐中创设情境,既能够打造一个竞争性与情绪化的音乐与舞蹈氛围,又可以利用音乐来强化学生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从而使得学生在舞蹈中有章可循,从长远来看,将奥尔夫综合性理念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就可以打破固化舞蹈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性的艺术能力。
四、结语
奥尔夫理念对传统的教育予以纠正,在当前舞蹈教学的音乐选择与应用实践中,节奏清晰明了、节奏易于记忆、准确表情达意的舞蹈音乐都可以被作为选择的对象,并在应用中采取诸如利用奥尔夫声势律动来提升学习者的舞蹈节奏感、以奥尔夫的创造性来激发舞蹈教学的创新力、将奥尔夫综合性理念融入到舞蹈教学中等策略,就可以起到提升舞蹈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梅.浅论奥尔夫音乐在高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07)
【奥尔夫课堂】推荐阅读:
奥尔夫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8-15
奥尔夫音乐节奏教案07-13
拍蚊子奥尔夫音乐教案08-25
奥尔夫音乐的教学心得10-02
小班奥尔夫音乐优质课10-16
音乐奥尔夫教学论文12-09
奥尔夫音乐及逻辑狗12-12
奥尔夫音乐教案:鞋匠之舞08-02
奥尔夫音乐课程观后感10-13
《奥尔夫音乐“两只老虎”》课后反思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