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备课的要求

2024-07-06

幼儿园集体备课的要求(共12篇)

1.幼儿园集体备课的要求 篇一

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集体备课一般包括四个基本环节: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与反思。

一、个人初备。

个人初备是有效的集体备课的先决条件。

首先,在个人初备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考纲、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情,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要做到摸清学情,就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态度、习惯)。

其次,每位教师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新教师应写出详案。

第三,每位教师都要努力提出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第四,每位教师应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点。第五,每位教师应超前备课(建议提前一周)。

二、集体研讨。

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例如采用“说课”的形式进行比较,以便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要力求做到:(1)三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阶段测试(练习)。提倡“统一”不是“一刀切”,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做出合理安排。(2)有中心发言。中心发言人可以由教师轮流担任,担任中心发言的教师要认真准备。

三、修正教案。

教案应避免千篇一律,否则就丧失了个性。教师在三个“统一”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知识储备、个人素养、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并结合学情,对教案进行修正,以便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四、课后反思和交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及时反思,自我监督,回顾得失,积累经验,避免少走弯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日臻完善。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进行交流(有必要的话可以先进行集体听课),并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要落实学校教学工作全面发展,就要狠抓集体备课的落实,做到集体创优。集体备课,是教师利用集体智能根据自身特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工作是为了取长补短,发挥整体优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由年级组统帅,以备课组为单位,建立主讲人说课制度,以弥补教材把握不准,教师水平不齐的弊端。青年教师先说课再上课,并规定集体备课的固定时间,备课组长具体负责,确定主讲人进行说课,其它教师交流补充。每次备课必须把握好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知识体系,明确重点、难点、疑问点、能力生长点,选准突破措施。备课时,不但要备知识,更要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从而选准教学的起点,把握课堂的难度和容量,同时要落实课节优秀教案。集体备课时要求搞好: 四 备:

1、备课程标准。在认真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2、备教材、教参。认真研究教材、教参,挖掘课程资源,明确所讲内容在教材中的作用以及教参的具体要求和建议,制定合理的讲授模式。

3、备学生。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全面情况,要讨论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对症下药地讨论现阶段教学方案。

4、备教法。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全程教学计划,着重备教学过程中的以下六个环节:(1)落实基点。落实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训练点及其与思想教育的基本结合点,明确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点以及学法指导点和科学方法训练点;(2)突出重点。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和能力要求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3)突破难点。明确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难点、能力训练难点,有突破难点的措施和方法;(4)巧析异点。明确本节课中的知识点与以前或与其它学科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5)激发疑点。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适当的设疑;(6)体现特点。能够体现本节课的特点,反映了学生特点和教师的教学特色。以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要求。

四 定:

1、定时间:各备课组除平时的教学交流活动外,要确定专门的集体备课时间。

2、定地点:各组教师办公室为集备地点(要分层分类),便于备课组集体讨论、教研。

3、定课题:每次备课组集体活动应先拟定集体讨论课题。

4、定主讲人(说课):确定每次备课组活动的主讲人(说课)。主讲教师应事先准备,拟定近阶段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具体课节教案,采取说课的方式进行说明,其他人进行补充完善。五 统 一

各备课组要确保本组内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五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六 明 确:

备课组集体备课中要确定教学过程中的六个明确,即:明确基本知识点;明确基本能力训练点;明确思想教育基本结合点;明确知识迁移的基本结合点;明确重点;明确难点。三 题

集备中要做到统一三题,即课堂练习题、课后作业题和单元过关测试题。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要做好记录,并保存给下一个年度同年级的备课组供教研参考。教务处进行不定期抽查,期末教研室进行常规检查。两 法

备课组集体备课中要做到两法,即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灵活

各备课组内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两个灵活,即:教学方法灵活、教学风格灵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加强集体备课,是由个体优势变为群体优势,大面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提高备课的质量,避免备课与上课“两张皮”,针对我县集体备课的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集体备课要做到“六备”、“四定”、“五统一”,实施“三步一导”式运作程序

1、“六备”:是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习题,备教法,备学法指导。

2、“四定”:是指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3、“五统一”:是指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训练重点统一,教学检测统一。

4、“三步”:是指个人备课出思路;集体备课议思路;设计教案写思路。

5、“一导”:是指先导课。

集体备课每周举行一次。活动时间由学校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每次不少于1小时。活动内容为下周的教学课题。集体备课主要由备课组长负责,提前将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分解到各骨干教师(主备人),主备教师做好说课准备。

活动采取由主备人提出主导性的教学思路,其他教师针对主备人的教学思路,各抒己见,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二、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

1.第一步:个人备课出思路

每位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对本学科、学段的具体要求,提前一周研究下一周的教学内容,钻研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知识结构,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设计出本课的教学思路(关键部分以书面提纲的形式表现出来)。

该步重在“出思路”,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与,这个思路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要有实质性的内容。比如:如何导入新课;知识点之间如何过渡;突出重点的措施;突破难点的方法;知识、能力形成过程的步骤;学法指导等。

2.第二步:集体备课议思路

在个人备课思路的基础上,组织集体备课。主备人就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作框架式的说明(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方法等关键部分详细说明),其他教师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提出看法与意见,进行认真议论、研讨,确定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思路。

这一步的关键,是要求每位教师充分发表个人意见,针对本节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应采取的方法、步骤、措施等,毫不保留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去粗存精,把集体智慧融于一体,将大家的认识逐步统一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来,使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备课的质量,增强备课的实效性。

各人在个人积极发表意见的同时,一定要作好记录,将大家的科学方法、得力措施、完善的步骤等认真记录下来,以作下一步个人备课的参考依据。

3.第三步:设计教案写思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集体备课议思路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及学生的实际,扬长避短,写出既符合集体研讨思路又有所创新的课时教案,真正体现出个性化的特色来。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案的主体。教学过程内容的编写要来一次革命,即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把现在备课本上的教学过程中“供检查”的文字清出去,把头脑中真正用来如何教学的打算写出来。知识点要少写或者不写,主要的是写如何协助学生获取知识与提高能力;写过程中采取哪些方法、措施、步骤等,并要关注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使教案成为一个科学的实用的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写出充分体现共性(教学目标设计、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应用、学法指导策略等)的集体备课教案之后,教师个人的教案可编写为“教学过程设计”,不要求全部写成规范化教案,但是,一定要体现出创新性、个性化的色彩,力求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绝不能照搬照抄、千篇一律。另外,教师绝不能拿着教案照本宣科地讲课,因为写好教案并不等于备好课,必须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腹案,到课堂上才会胸有成竹,做到游刃有余,才会有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关于先导课

“先”,即提前上课;“导”是指起到导向的作用,有些个别难处理的课题,在课时教案制定出来后,确定一名教师先于其他教师上先导课。其目的:一是验证集体备课所形成的统一思路是不是可行;二是研讨同一类课题或课型的教学思路。先导课不要太多,要视课题、课型而定。先导课后要组织简单的再讨论,以完善集体备课。

三、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几点措施

1.完善集体备课的组织

各学校都要建立健全年级学科备课组。尤其是小学,每年级仅一名任课教师的学科,跨学校以学区为单位成立学科备课组;每个学年要安排业务教干具体分工负责、调控;每个年级学科备课组由一名学科带头人任备课组长,负责活动的安排与实施、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和建立活动记录档案。

2.保证活动时间与活动场所

集体备课应超周进行,具体研讨时间由备课组长确定。各学校一定要安排好集体备课的活动场所与必要的设施,可设备课室供各科轮流备课用,绝不能多个备课组于一室同时进行备课活动。实行年级组管理模式的学校,必须协调、处理好年级组与教研组之间的关系,落实好教研组的实体地位。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要以同一年级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其它任课教师相对较少的学科必须打破年级界限,集中起来成立学科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以便于相互沟通、交流和切磋。

3.加强领导,及时检查

为使集体备课扎实有效,学校业务领导必须分工负责,深入到教研组,既要包年级组,又要积极参与学科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并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之前,不定形式地检查或抽查备课组各位教师的个人思路、备课情况。每次的集体备课研讨都要认真记录并存档。记录内容必须充分体现讨论的过程及研讨的具体内容。

个人的课时教案,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评估量化,成绩记入教师的个人业务档案。县教研室将在适当时候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的优秀教案展评活动。

集体备课实际上是将备课、说课、上课、议课或评课融为一体的教学研究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学科带头作用,是大幅度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实施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教材内容的优化处理、教学程序的优化控制、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教学手段的优化应用等方面来进行,真正体现变个体优势为群体优势,把我县中小学的整体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2.幼儿园集体备课的要求 篇二

1 集体备课与同头备课的关系

教学活动只有在教学者共同参与、共同研究的条件下,才可能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因此,集体备课可以让单一行为的教学活动出现鲜活的局面。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采用“拿来主义”,将集体备课稿全盘照搬直接用于课堂教学;有些学校实行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教法的“三统一”政策,美其名曰“优质资源整合,优质资源共享”。如此一来,岂不如同一部放映机在不同的课堂播放着同一部影片?“一校一科一课仅一案”,忽略了学情与教情的千差万别,“纸上谈兵”不可能保证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取得胜利。

同头备课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大同”,势必使教学活动出现单一、呆板的局面。过分依赖集体备课的教案,轻则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重则会使一些教师丧失最基本的备课能力。所以,我们要求的同头备课,应该是指教学目的、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内容和学期的教学进度相同,而对于带有个体行为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开放的、多样的。我们不需要每堂课的进展顺序一致,不需要每个教学班的教学内容步调一致。我们所提倡的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教学。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统一认识,又要突出个体特色和自由发挥。如果同组教师都拿着同一版本的教案走进不同的教室,播放同样的教学幻灯片,甚至连导入语、讨论题和结束语都一致,那是对集体备课的歪曲。

2 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的关系

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对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行探讨。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碰撞和资源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集体备课不等于个人不备课。集体备课旨在克服个人备课的惰性、片面性和随意性,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相互探讨、贡献才智、共享资源,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如果一个人一味依赖集体备课,机械地使用他人撰写的教案,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 集体备课与二次备课的关系

二次备课就是根据原有的备课素材,包括现有的教案进行学习性或反思性的优化和教改,结合个人的教学特点,实现教学素材的优化组合,提出有利于再次教学的修正方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要素。一般来说,根据备课素材的不同,可将二次备课分为课前学习型备课和课后反思型备课。学习型备课是根据获得的各种教学素材,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自己的创造性设计,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其一般包括3步: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学生情况,消化成功案例。教学的阵地是课堂,最终要落实到以学生为本。反思型备课也是二次备课的重要形式,它关注的是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叶澜教授指出:“一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位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型备课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的好方法。反思型备课应遵循三大原则:及时性、精炼性、科学性,着重记录四项:记成功做法,记失败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学生问题。

二次备课是对集体备课的再调整和再整合,是个性化的创新过程,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为什么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对执教该课预设得那么精彩,而到了上课的时候,真正的效果与预设的却又有较大的差距呢?根本原因在于生成的课堂是拒绝预设的。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以及潜在的规律性决定了集体备课备出的只能是预案,而不是定案。因此,教师在二次备课时要联系教情、学情等,注意动态生成和发展,更要注重课堂上的偶然因素,弘扬个性,实现个人创意的最优化。总之,二次备课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又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教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3.集体备课要求和基本流程 篇三

1、“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四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资料、统一教学模式

3、“四必须”:中心发言人必须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中心发言人必须在集体备课后形成教案;课后必须对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

4、“六备”:备学情、备三维目标、备重难点、备关键问题的设计、备教法、备习题(课堂、课后)

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第一、主持人(组长)交代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第二、中心发言人陈述教学设计。

1、解读教材(含目标设计和重难点的确定)

2、阐述教学设计理念

3、简述教学流程,凸现设计亮点

4、阐述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5、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6、板书设计及意图效果

7、作业和检测

8、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等。

陈述时,侧重讲重难点及其突破方法、说自己教学环节设计及其做法。

第三、备课组集体研讨。

这个过程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进行研讨,也可结合学生情况,提出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发言时要求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客观评价,要避免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头到尾说一遍。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另外,主持人必须有问题引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场研究,逐一解决。

1、讲--其他教师简要陈述教学设计、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

2、评--对中心发言人和其他教师的设计、观点进行客观的、中肯的评价,一般选择两三位老师,分别指出其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及值得商榷的环节、内容;对“评”环节有异议的地方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要体现互动、生成的特点。

3、议--展示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值得探讨的内容、问题等,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希望得到的帮助等。

评与议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必须体现“互动与生成”,有精彩的讨论、交流,发言时不拘顺序,可以多次发言,甚至是有礼貌的插话。

第四、主持人作结

把大家的观点、意见归纳起来,提供给主备人和其他教师改进教学设计。

4.幼儿园集体备课的要求 篇四

一、讨论、定稿、修改、集体备课出成果

备课是上好一节活动课的基础,没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要想成功上一节课几乎是不可能。于是领导抓、教师写,教案是否详实、书写是否认真成为教师备课好坏的标准。教师拿出大量的时间抄写参考教案以应付检查,已成为不公开的秘密。那么如何进行备课如何书写教案才能实现备课的革命呢?我园于2000年开始进行备课改革,在此基础上2001年开始教案书写的改革,通过实践,有了一些收获与大家探讨。

集体备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预先熟悉教材,制定下周活动内容。

根据本班幼儿特点,以教材为依托,把中心活动作为轴心,教师提前制定出本班下周的活动内容,对课本活动内容及所添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一个活动计划草稿。这一草稿要在周六前完成,以便在周六上午的集体备课中使用。

(二)以级部为小组,酝酿讨论定盘子。

根据教师活动课内容的不同,分为小班级部、中班级部、大班级部,讨论由组长组织,大家对各班制定的活动计划草案和教师的授课的方案进行集体酝酿讨论,最终统一意见,拿出最佳方案。

(三)由一人执笔,最佳教案打印出笼

最佳方案定下后,由一名教师把整整后的最佳教案上微机打印,然后分发给大家,完成教案的统一备课任务。教师轮流上机打印,省去了大部分教师写教案的时间,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立足本班实际,进行个案的修改

孩子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使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点。以级部为单位制定出的方案,虽然集结了大家的智慧,但具体操作与方案还是存在差别,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达到教案与教师教、幼儿学的完美结合。

通过一学期的摸索,幼儿园采用以上备课方式有以下特点:

1、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接触和交流。

2、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幼儿园的团队精神,真正实现了强帮弱、老带新、快携慢。

3、集体备课还促进了幼儿园的教研工作的开展。二、三思、二改、一动手,教师备课新架构

经过两年的备课改革,教师整理出了一套优秀的适合我园教育教学的教案,对于这一套教案,教师爱不释手。如何发挥这套教案的作用,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新学期开始我们探索出了教师备课的新架构。

(一)思考,新创教案的活灵魂

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集体讨论优势,当去年教案摆在教师们面前时,通过教师们理性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是:教师换了、孩子变了、事物发展了,因此,即使是去年刚刚用过的教案也要有创新。

1、对新课程的思考

当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还是研究教材,创新课程,针对我园孩子的现状,分析思考出教案的内容和形式。

2、对原有教案的思考

当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基本上形成时,级部组长在把原有的教案发给参加讨论的教师,让每位教师思考原有教案出笼的原因,从原有的教案中寻找闪光点。

3、对幼儿新发展要求的思考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能否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到自己的工作中,需要在备课和书写教案时就引起教师的考虑。

(二)改动创新,教研成果的细化记录

通过大家的讨论和思考,新的课程、新的教案已经出笼,是继续通过打印,制作出新的教案,还是在原来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我们采用了最省时省力的教案修改。

1、一改教案新备课与原教案中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填删教学过程,新教案在老教案中得到重生。

2、二是课程内容的添加和删除。万事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去年的新闻今年成为历史。原来还是幼儿的一个兴奋点,而今孩子已不感兴趣。抓住孩子的好奇心,随时增减活动内容,在教案修改时要集体动手,丰富教学的新内容。

5.幼儿园大班集体备课总结 篇五

(一) 绝大多数教师能在上课之前认真备好课

郭溪幼儿园从今年开始实行电脑备课,本次一共检查了12位教师的备课,有文本形式的、也有电子形式的备课。大部分教师备课态度认真,本面整洁、清楚、美观,备课内容直观形象,一目了然。除了教学设计外还有一日生活活动的目标及内容。例如:晨间活动,午餐、餐后活动,午睡等等。充分体现了幼儿园保教结合的特征。

部分教师能认真比较、筛选,并结合幼儿的实际努力尝试确立最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备切合实际的课。这方面突出的有林品双老师,她每一个活动都备详案,将老师的每一句指导语都写进教案,还值得一提的是,幼儿园要求每位老师每篇教案都写课后反思,这种备课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但她们都能认真对待,仔细备好每一节课。这种精神难的可贵,体现了对备课工作的重视。

(二)备课的完整性日趋成熟,能体现新《纲要》的精神理念。

备课的完整性体现了作为备课者应有的认真负责态度。在检查过程中,绝大多数老师能从目标确立,到教学的重、难点,活动的导入,过程的安排都能体现新《纲要》的精神理念。整个过程安排清楚、完整、得当、严密。能重视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几个环节的处理扣得较好。

问题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很多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善于用幼儿的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化难为易,使活动更能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老师为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这一方面通过检查大部分教师还是动了脑筋。

二、还有待改进之处

在备课检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有待改进的地方。

1、部分教师的活动设计按照书本或参考内容按部就班,完全按照书中的顺序和书中的格式,教师没有自己的思路,没有自己的思考,不会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某些教学内容如何落实、实施,还过于简单。

2、部分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缺少与幼儿实际的结合,针对性不强,导致教与学脱节。教学过程中重点如何突出,难点怎样突破,没有体现,个别教师可能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哪些是重点部分以及应该花的功夫等等。

3、游戏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不可缺的一个环节,游戏中常常隐含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但是遗憾的是在检查中发现部分教师没有备游戏活动。

4、集体备课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落实不同的主备人。没能起到在同伴相互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几点设想

1、幼儿园现在还没有为教师配备电脑,所以现在的电脑备课,仅仅是换笔工程,没能充分发挥电脑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教师的备课只能在家里进行,在幼儿园不能很好的与同伴相互交流、沟通,上课前也没有文本参照,课后反思不能及时记录下来。为此检查组建议现阶段先采用文本备课,待条件成熟之后,再实行电脑备课。

2、幼儿园每学期都对教师的备课进行了检查,但是检查的记录不够详细,有点流于形式,建议增加检查的次数,并进行及时的反馈,提出改进的措施,使每位教师的备课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3、幼儿园非常重视课后反思,要求每一节课后都要有课后反思,有些老师确实写出了教学体验和感悟,质量很高,但是较多老师的课后反思形式化,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角度出发,写一些有价值,有效果的反思。根据教师座谈会上的信息反馈,一些老师认为这部分的工作量偏大,对此检查组建议,每周写2DD5篇课后反思,减少了反思的数量,是为了增加反思的质量,可以让老师选择有感触的活动来写,使之“心有所触,笔有所动,思有所悟”。

4、针对不同层次的老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新教师我们可以要求每节备详案,对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我们要求备一些有所创新的课,在发挥自己的风格特长同时也能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6.集体备课的误区和出路 篇六

一、集体备课的误区

(一) 集体备课就是集中开会

众多的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 把备课组 (教研组) 当成学校行政管理的组织末梢, 更多的赋予了备课组 (教研组) 行政管理的职责和权利。诸如传达学校相关部门的指示、检查教师的备课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收集系列统计数据、检查教学进度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教师的学习笔记以及试卷分析, 等等。这些不该备课组做的事情, 耗费了备课组长和组员大量的时间, 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把这些事情完成后, 时间就所剩无几了!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就是集中开会, 就是教师们匆忙应对诸多的检查事宜。这种对集体备课功能的异化, 置换了集体备课的心脏, 剥夺了集体备课的生命, 变相地把集体备课置于死地。

(二) 集体备课就是共同写教案

许多人以为, 备课就是写教案, 集体备课就是大家一起写教案。因此, 在某些集体备课现场你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每位教师面前摆放的至少有备课本、教材、教参这三样东西, 教师一边在写教案, 一边在询问。做得好的是大家共同研读教案书, 斟酌教案书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流程及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是否合理, 然后大家有所取舍后再写在教案本上。做得差的是大家先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课时后, 依据教案书上的内容自己写教案, 到底每一个教学内容该进行怎样的教学设计, 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是最优化的, 教师们就只有跟着感觉走。这样的集体备课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教师个人单独备课, 但对集体备课的认识是相当肤浅的, 是皮毛之知。

(三) 集体备课就是集体教学漫谈

一周一次集体备课会, 难得有时间大家坐下互相交流, 故在集体备课会上,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热闹场景:张老师侃侃而谈本周教学中的做法与困惑, 大谈课堂上某学生是如何调皮而自己又是如何应对的;李老师激动万分地谈论自己在某节课上某学生所发的怪问以及自己是如何调动学生化解的;王老师是唉声叹气地倾诉本次考试中本班学生为何如此失利, 慨叹自己是反复指导学生训练了而效果还如此差;罗老师则是历数学生作业习惯之糟糕, 并一一分析学生习惯糟糕的表现……半天的备课时间在教师们的倾诉下就过去了。这样的集体备课, 教师的参与是积极的, 整个氛围也是热烈的, 但不是是真正的集体备课。

(四) 集体备课就是集体比“嗑”

嗑者, 唠嗑也。教师在集体备课会上唠嗑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是唠自己家庭的酸甜苦辣, 有的是唠自己班上的春夏秋冬, 有的是唠邻里之间的你长我短, 有的是唠天南海北的逸闻趣事……这样偏题的集体备课是经常发生, 搞得备课组长都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

实际上, 走样的集体备课远不止以上四种现象, 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在现实备课组活动中可以说是花样百出。那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谁该为这些不良现象负责?怎样才能让集体备课走出误区?

二、集体备课的出路

(一) 注重对集体备课的文化关怀

集体备课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 其主要内涵有哪些?它的本质是什么?集体备课的要素、途径、目的、结果、评价等有哪些具体内容?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比有哪些优势?集体备课活动的组织原则、方法、考评又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 不是制度层面的问题, 而是学校课程文化的问题, 仅靠学校的制度是无法解决的。这些问题仅仅领导清楚还不行, 更主要的是广大教师要明白。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构建自己的关于集体备课的新认知, 才能认同学校关于集体备课的管理文化并顺应此文化, 也才能在实际中去真正落实而不是有意无意地走样。只有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感到了精神的幸福和愉悦, 感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思想、方法、能力有了新的收获, 感到了自己在集体智慧的感召下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地提高, 他们才会从内心认同集体备课并迫不及待地想参与其中, 也才会感到学校的集体备课教研方式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积极关怀而不是约束。

许多学校的领导认为, 集体备课仅是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系制度层面的东西, 用刚性的管理制度去约束就行了, 这是极端肤浅的认识。集体备课是学校教育科研文化的一部分, 是学校很重要的课程文化, 是学校课程建设文化和师资建设文化的极为核心的载体和平台, 是助推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上档升位的重要途径。站在文化的层面看, 学校在面对集体备课上, 应更多的从教师成长角度去认识, 从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幸福感、安全感、成就感等精神层面去关照教师。

(二) 注重对集体备课的思想引领

一些学校的集体备课之所以会走样, 之所以会走入误区, 之所以许多教师不大认同而阳奉阴违,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了必要的思想引领。所谓思想引领, 就是用关于集体备课的先进思想、理念、观点去更新教师头脑中陈旧的备课观, 用科学高效的备课案例去剔除教师原有的关于备课的痼疾, 用切实有效且易于教师接受的备课示范去激发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热情。集体备课的科学性在哪里?集体备课具体包括哪些内容?集体备课的历史、现状和将来会是什么样子?集体备课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学科素养有哪些必然联系?集体备课有哪些科学的实施路径?集体备课与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是什么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 其实就是关于集体备课的思想哲学, 对这些问题的厘清和回答, 特别是教师自己能够正确回答这些问题, 能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 并能自行解决在集体备课中出现的问题, 那就是思想引领。集体备课重在内涵不在形式, 那些诸如“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记录”“集体备课资料汇编”等仅是一种外在形式。如果没有思想引领, 这些形式就似一堆死亡文字, 就仅是教师应付学校检查而拼凑的文字。

当前, 集体备课在各校如雨后春笋, 方兴未艾。在“怎么做”上, 许多学校都有了自己的特色, 但对集体备课“是什么”“为什么”的研究还非常少。所以, 我们还需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角度分析集体备课的发展演变历史, 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行政学的角度研究集体备课的思想, 等等。

(三) 注重集体备课的实证研究

集体备课之所以步入各种误区, 最关键的因素恐怕是众多学校缺少适合本校校情的实证研究。许多学校的领导更多是在理论层面上对集体备课这一先进而高效的教研形式有宏观的认知, 也从其他知名学校了解到了集体备课的神奇功效, 也拟定了关于集体备课的相关规章制度, 可以还欠缺结合本校实际的就是实证研究。

集体备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效益是什么?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在学科教学中到底有哪些区别?针对某一学科的集体备课的目标、过程、结果应该是什么样子?集体备课就个体教师而言应该如何参与?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 其抓手、切入点、着力点与个体备课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要用实证研究来回答, 要有具体可感的实例让教师切身感受到集体备课可学可做。对此, 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专业引领者, 让那些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干精神的学科带头人成为集体备课的引领者。他们在各门学科的集体备课中既是召集者, 又是讲解者, 还是指导者, 他们时时处处指导并引领围绕集体备课这个中心任务开展教研, 在整个过程中寻找集体备课的规律性东西, 最终促使教师明白原来集体备课仍然有其基本的规律和模式, 并能游刃有余地使用这个模式。

(四) 注重对集体备课激励机制的建设

表面上看, 集体备课仅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一部分, 然而实际上, 它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碰撞、激活、裂变, 是教师集体智慧的交流、共享、生成, 是极具创造力和爆发力的智力活动。因而,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 要唤醒教师海洋底下的智慧冰山, 要激活教师露出水面的智慧火山, 要尽可能促使教师智慧共享后的裂变, 仅靠平常的教研活动考评细则, 乃至与教师评优评先、调资晋级挂钩等措施是永远不够的。那些“形象教研”“门面教研”之类的举措只能使教师厌弃, 最终让集体备课走入误区。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功效, 要真正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的智力大交汇, 要广大教师在集体备课中享受智力活动的幸福, 必须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这个机制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促进教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 让教师感受到参与集体备课的精神愉悦和智力丰收, 享受到新的教育智慧带给自己的成就感。这个机制不是鞭策教师必须要做哪些事情, 更不是以评职评先、调资晋级来恐吓教师, 而是以“激励”为机制的灵魂, 以求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智力劳动, 实事求是呈现教师的智力收获, 灵活多变地催生教师的教育智慧。因而, 这个机制至少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机制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什么?教师为什么一定要参与集体备课?怎样参与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成果方式有哪些?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就是教师集体备课效果的唯一检测标准?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收益怎样体现?评价的主体到底是谁?评价方式应该有哪些?

激励机制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 其建设过程恰恰是学校教研文化效果的直接反映, 是学校文化成效的彰显。如果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 甚至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文化, 要想构建一个以“激励”为核心主题的集体备课评价机制, 只能是空谈而已!这也正是一些学校集体备课很难做出成效形成特色的原因。集体备课走入误区是表象, 学校文化建设, 包括教育科研缺乏文化底蕴才是实质。

7.幼儿园集体备课的要求 篇七

本学期忙碌的工作已结束,在工作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教研组是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活动的,组员是教研开展的基本元素之一,组员身上所具有的精神、行为、态度,以及由此构成的团队氛围对教研活动的开展、组员间的成长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注重团队精神,协同组员一起进步是我们大班教研组本学期工作的宗旨与价值方向所在。下面,我们将对一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积累经验,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一、我们面临的问题:

开学时,我们迎来了市一级一类幼儿园复验工作,大班组面临着更多的任务和挑战,在积极接受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我们需要面对:新教材集体活动设计的有效性;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的丰富性和层次性;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游戏水平和交往水平;区域运动中材料的多样性和挑战性等等。

组员教师们普遍存在着共性问题大,个性问题多,很多现象组员和我们都无法把握,加上活动前由教研组长负责构思负担重,活动后大家抓着细节狂轰烂炸,因此教师们虽然思想上很想上进或改变自己,但心理上却比较排斥、害怕。

二、我们采取的做法:

于是,我们把问题细化成专题,按急需程度逐一进行研讨。把学到的理论和观摩、剖析组长的活动相结合。由于组内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不一,有的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往往是沉默的角色,或无话可说,或停留在表面。为了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研讨的氛围,在每次活动前,组长事先将本次活动的研讨问题细化,以文本的方式发放给大家,让大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在研讨前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自学,以便在下次研讨活动中,教师们有备而来,有话可说。我们还注重共同研读、共同碰撞、共同提高走近幼儿,解读幼儿的能力。尤其是讲幼儿的案例,分析幼儿的行为,揣摩幼儿的需要,形成教师多个回应策略。

每次活动以组长开头炮的现场实践,组员再结合小步递进的方式如先开放一个游戏内容、讨论一个活动环节的设计加以模仿。这样,教师们减轻了压力,把问题集中在一个点上,容易寻找和发现问题,解决了教育过程中一点点的实际问题。但是我们发现借鉴、模仿,以及组长比较相对的强势,让教师们产生依赖,有想法不敢说。针对这情况,我们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我们以新教材为依托,关注集体教学点把握的准确性,及活动环节设计的巧妙性。我们不断调整有益于幼儿发展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们更加明确了,活动中目标的制定是否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活动材料是否便于幼儿操作,是否为幼儿提供了支持的学习环境,活动环节是否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理念在新教材使用背景下逐渐清晰。

三、我们看到的效果:

在教研组活动展开的初始阶段,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活动中,教研组长承担了较多的工作,组内教师积极性不高,而我园教研组长本身还担任着班主任工作,针对这一情况,为了让全组的成员都动起来,我们根据组内教师的特长,进行有侧重的分工,在每次活动中,让每位教师的特长得以展示。建立教研组长轮流主持制,让教研组成员根据自选的专题轮流主持活动,具体的活动内容、方式由这轮主持人决定,教研组长予以辅助,教研组成员相互支持,参与完成。教研组长轮流主持制使老师们从以往教研活动的“旁听者”转变成“参与者”、“领导者”,教师们不得不对所研究的专题进行思考,教师们主动去收集资料,构思活动过程,整理主持思路……,通过一次次的轮流主持,教师们被推到了台前。我们发现,许多以往默默无闻的教师让人眼前一亮,教师们反映,自己不是没有本事,而是没机会把本事展示出来,现在说的机会多了,自己不但有干劲,而且知道怎么干了。通过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大家参与活动的热情,每个人都成了教研活动的主人,当老师们建立了主人翁意识之后,引导教师相互学习、互换角色,渐渐从教师中出现了担当教研活动主持人的人选,即分担了组长的工作,又提高了自己参与教研的能力。我们还坚持“能者为师”,挖掘每个教师身上的“能”,以此为结点不断发散。通过师徒结对、教师制作教玩具比赛、研讨活动展示、教学活动比武、区域观摩、多媒体制作等。我们还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平台,鼓励并支持组员积极承担各项工作与任务。我们就这样形成协作、互助,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这种做法使我们的教研组有了一支具备实际研究能力的梯队。我们试图在教师群体智慧碰撞下,共同建构教师学习研讨的场所——教研组建设。

8.集体备课的好处 篇八

备课是教师的最基本的教研工作,备课能力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业务能力,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但是,在知识转型和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这个能力遭遇到了时代的挑战。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案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课改的要求。通过对《如何备课》一书的学习与研究,我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也为自己找到了提高到途径。目前一部分教师(包括我)编写的教案仍然是“涛声依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教师的教案书写方式有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即:

1.注重书写,忽视新思想、新方法的体现。

2.注重格式,忽视差异性、个性的体现。

3.注重详案,忽视合理性、操作性的体现。

为了有正确的教案书写方式,我们体育教师的教案应该最注重的是——进行集体备课,关注教学内容。

书写教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教学?还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这值得我们深思。如果是为了更好的教学,那我们教师始终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案的设计是否关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案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的设计必须关注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育理念的体现。

2.教案的设计是否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与个性特征。如果教案本身缺乏个性特色,就谈不上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和创新精神。所以集体备课时不要过分强调统一要求,一种方法,要鼓励、倡导教师编写各具特色、富有个性的教案,尊重、发挥教师的个性特色和创新精神。

3、教案的设计是否关注环节的安排、活动的组织等大体轮廓。而不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留下足够空间,便于教师调控,有利课堂动态生成,注重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案。

4、教案的设计关注教师是否把握教材重难点,明确教材内容与知识结构,是否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以学定教”的原则,从而达到“教”为“学”服务的目的。为了实现教案的统一性与个性化,在每学期结束前,我们的教研组的所有教师就应该开始下学期的学期计划与单元计划的设定。通过全组讨论的方式,确定各年级的学期计划与单元计划,这样做有三大好处:

1、所有教师对每个年级的教学计划与内容都能有较全面的认识,如果遇到学校进行教学任务的调整,每位教师都可以马上适应其他年级的教学。

2、每个计划与教学内容都通过集体讨论的方法,使其能更加完善,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一个 1

人的思路总会有一些局限性,而多人的思路就可以弥补不足。

3、全组讨论,还有利于教材的衔接和延续,使每一项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呈螺旋型、递进式发展,以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日常教学时,我们可以统一教案格式,统一书写方法,而且经常进行集体备课,还有多次非固定时间的集体讨论与备课。体育组一般都有一个比较好的优势,就是我们体育组的教师都在同一办公室,遇到问题与困惑可以马上提出来,进行讨论,及时解决。由于我们现在的教材是以大纲教材为主,自编教材为辅,而且初三中考又要进行体育的考试,很多内容是我们近段时间很少接触到的。这时,就能真正体会到集体备课的好处了。特别是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就会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例如,在杠上运动、支撑跳跃、垫上运动等教学中,年轻教师经验少,方法有限,需要老教师的传教。于是,大家就可以共同讨论教材教法,并对各年级进行分段、定目标;而且,所有教师一起对教学内容亲身体验和实践,探讨与确定教学步骤与手段,制定对易犯错误的针对性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当然,在课后,大家也可以经常交流教学体会,在课中出现的问题或收获我们都可以在一起交流,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从中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手段。

当然,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与手段,而且,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最后的教学效果也一定会不尽相同。于是,我们必须强调课后反思的撰写,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进行总结,对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解决的方法与手段;对出现特殊学生的特殊问题,进行重新设计教学的方法与要求。从而避免在其他班级出现相同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9.探究集体备课的新方向 篇九

但随着教改实践的逐步深入, 集体备课活动相当多地出现了形式化, 并开始暴露出一些令人堪忧的趋势。大多时候, 集体备课只是“专家”、“领导”的一言堂, 渐渐地即使有自己独到的“备”, 也被部分持“等、看、听、夸”的虚浮态度的老师耳濡目染了。要不无语, 要不泛泛空谈, 根本违背了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的初衷, 也不利于教师间教学相长, 更谈不上与时俱进了。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 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 笔者认为必须将一些新元素引入到集体备课中来。

一.引入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模式

集体的优势是固然的, 但集体备课不能替代个人备课,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认真研究学习某备课人提供的教 (导学) 案, 自己再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个性特色的新教案来, 教学效果会更好。因为只有把个性化的备课和集体备课融合起来, 才能上出既有特色又受学生欢迎的好课来。

一方面, 个人备课的过程是使自己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进行熟悉、吸收和消化的过程, 只有通过消化整理才能成为自己的。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 当你参照别人的教案讲课时, 即使在你上课之前已经读得很熟, 但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牵引你, 受别人思维限制时, 你会不时地去翻阅教案, 思维缺乏连贯性, 你的情感和价值观就很难表现自如。在备课中, 笔者认为先要认真研究教材, 自己设计教案, 仔细取舍集体备课上定夺的教案, 最后再制定具有自己风格的教案, 那样课堂教学才会游刃有余, 学生也会感觉到老师的“胸有成竹”, 反过来又会通过你的长期“有备而来”激励学生课前预习课本。

另一方面, 通过个人备课可以更多的融入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东西, 体现教学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教学是极富激情和鲜明个性的行为, 所以个性是不能替代的。课堂教学要表现为个性的地方很多, 如课中语言表达的艺术, 导入课文, 总结课文学习和板书的设计, 还有与学生心灵沟通等等, 都是不可替代的, 那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不断体验和总结才能体现出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 同样的东西相互交换就会变成双份的东西, 因为集体的力量是最大的。

其次, 教学对象的不同, 教学方法也会有所区别, 通过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融合, 再加上独特的风格, 教学才能达到“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的教学目的。这种模式的引入刺激每位教师都要动脑动手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极大地克服了前面所谈的一些不良现象, 使备课方式变成开放的、合作的、发散的、多样的, 从而使学生更好、更丰富、更精彩地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二.把说课引入到集体备课中来

说课是教师针对某一教学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 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活动。

因而, 说课的引入可以促进集体备课实现两个目标, 即有目的性的备课和有针对性的备课。

教师备课的目的是熟悉教材, 熟悉学生, 找准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并做好预设, 在有所准备中构建高效课堂。因此, 在每次集体备课前要说好课, 每位教师就必须熟知本次集体备课的具体内容、目的, 说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传统的“独白式”说课活动, 如果没有“专家”、“领导”在场, 常常不会针对学情、教情进行分析探究, 这种集体备课终究是流于形式, 收效甚微。要扭转这个局面, 一种说问结合的说课方式可以让集体备课有针对性。说问结合的方式, 可以是边说边问, 或者先问后说, 说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 向听者求教, 以得到问题的切实解决。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中, 听者可以真实地洞察说者的教学思想和设计理念等, 这就让说者有更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以利于说者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这种说问结合的方式, 始终把说者和听者置于主体地位, 能够消解话语霸权, 促进全体备课教师始终围绕话题展开对话, 能够使谈话向纵深推进, 提高集体备课的实际效果。

10.幼儿园集体备课的要求 篇十

[日期:2011-04-07]

来源:

作者:许燕燕

[字体:大 中 小]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将“有效教学”的研究推上了新的高度,实施“有效教学”悄然成了一线中小学教师关注的热门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探索“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无视无效教学现象的存在,只有正确到位的认识反思并摒弃“无效教学”这个绊脚石,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的有效。本文中,笔者主要总结了一下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无效现象并对其进行反思。

一、集体备课的无效现象与反思

肖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这在集体备课中应该有着贴切而具体的体现。集体备课要求老师们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然而,由于有些一线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有偏颇,在集体备课中出现种种无效现象。

1.将集体备课等同于轮流备课。许多教师把集体备课当成分工备课,即教研组各成员进行分工,你备这个单元、我备那个单元,最终资源共享。

2.将集体备课等同于分头备课。有些教研组把集体备课理解为分头备课,即将一个单元的内容分成不同的部分,每人解决一个或几个部分的备课内容,最终资源共享,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教案。

3.将集体备课等同于主讲人备课。在集体备课时,很多教研组习惯选择主讲人,由主讲人将单元的重难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处理。

4.将集体备课等同于统一教案、统一备课。有些学校或教研组为了体现集体备课,要求所有教师使用统一打印的活页教案,要求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点突破和课堂检测、课堂作业必须一致。

5.集体备课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很多集体备课就像是开“碰头会”。只是各自把自己准备的内容汇报一下,表面上看发言踊跃,实际上却没有实质问题疑义的讨论交流,在方法上没有进一步的改进,在认识上没有进一步的提升,成了纯粹的走过场。

之所以笔者视上述现象为集体备课的无效现象,有自己的肤浅认识与反思。第一,集体备课是建立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的。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记录下自己在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以便在集体备课时与其它教师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只有以“个体”促“集体”,才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如果将集体备课等同于轮流备课或者分头备课,也就是说,教师只要把自己所负责的部分备课内容认真钻研、整理一下,以备自己和同伴使用即可。对于其它部分的教学设计,可以共享同事的劳动成果。可以这样理解,教师的个人备课资源共享成集体备课,而所谓的集体备课又代替了个人备课。其实只是“集众人之力”制造“模型”,以共“克隆”。这样就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忽视自身特点、学生实际和个性化的设计,甚至于也懒得对集体的设计和自我实践进行反思,用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备课,照本宣科的执行集体方案,不把心思放在教学研究上,致使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点突破课堂检测、课堂作业如出一辙。久而久之,助长了有些教师“等”“靠”思想,等学科带头人主讲人人提供教学资源,靠他人的经验、教学设计应付教学,这样就为自己的懒惰敞开了大门,不仅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如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专业怎会得到发展?集体备课水平又怎能提高?

同样,在集体备课中,如果只让主讲人去对该堂课的教学作深入的构思,其它教师不去深入研究教材、搜集资料、选择教法,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看客”和“听众”。整个集体备课就不能产生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每位教师是否落实好个人备课这一过程,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第三,集体备课不能埋没个性教学。

在集体交流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一个好的设想,不是每个人照做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教师只有把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采纳集体生成的智慧来解决个人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对原先的教学思路进行二次修改设计,并撰写属于自己的教案,进行个性化教学,体现个性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绝不能简单地将集体备课等同于统一教案、统一备课,要求所有教师使用统一打印的活页教案,要求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重点突破和课堂检测、课堂作业必须一致。

第三,集体备课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这就要求同科的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它以突破难点疑点为目标、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共同成长为宗旨,让大家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升华认识、拓展思路。

“碰头会”式的集体备课没有实质意义。究其根本原因,教师没有把集体备课当成自己改进工作、提升专业水平的必需,没有全身心参与,因此参与集体备课的热情不高、交流不深。有些老师没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担心如果把自己好地想法说出来,就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还有的认为自己的想法不成熟、幼稚,说出来可能会引起同事笑话而不敢交流。

二、个人备课的无效现象与反思

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应该很容易发现自己或者同行的个人备课无效现象之一----“备课”、“上课”两张皮。备课是教师上课的课前准备。无疑,其形式——写备课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记录着教师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师的教学策略。这也正是我们学校领导检查老师教案的依据。为了领导“周查月评”教师的教案更有根据,对教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详细。教案要求课型齐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具、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项目要写齐全,每节课后要写课后反思。在此基础上,衡量教师备课质量无非是,看教师书写是否工整,备课字数或者每课时备课的页数多少。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学校领导用心可谓良苦,但往往问题也就出在这儿。教师在上班期间要上课、批改作业小测、研究教材教学资料、集体备课讨论教学、搜集教学资料、制作课件等等,百分百到位处理好上述事情之后,剩下的时间可以想象。大多数教师没有精力再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写备课,一些教师往往对备课本应付了事,甚至抄袭旧的或者别人的备课教案。很显然,这样的教案只能是摆设,形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笔者认为,想从根本上消灭这一现象,首先应该认可备课形式的多样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让教师们既能够保证备课的质量,又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学习呢?其实,备课的方式可以多样性,备课并非要整齐划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配。1.备修改案。对于有经验的教师,学校应该允许他们在旧备课本上以添减、增补的方式备课。

2.把教科书 “备厚”。一些教师习惯于在教材上写上重点问题,进行勾画、圈点,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3.剪贴式。现在,网络上有许多优秀的教案,书店也有许多优秀的教案集出售,还有很多相关学科资料。教师可以将其中有用的资料剪下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拼接粘贴。

4.将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共享。大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将讨论成果打印后复印,大家统一使用。当然,自己可以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与修改。

笔者认为,认可备课形式的多样性,可以为教师节省下大量时间用于问题思考、教学设计、教研讨论、读书学习,何乐而不为?

还有一种备课现象,笔者认为也存在无效性----单纯“复印”名家教案。

“复印”名家教案或优秀教案为我所用的备课,固然暂时会有表面上的提高,但是如果长期依赖于“复印”,就会丧失创造力和独立意识,体现出“无效”二字。教师必须经过自己深钻教材的磨炼,才能在借用名人教案中真正领会名人专家的教学精髓所在,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且在引用名家教案时,应该根据学生和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与修改,不能完全照搬。

在有效教学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我们教学中的无效反思,只有认识到无效,才能做到真正的有效。

0

顶一下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其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待能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设计合理的预案、拓展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但是据我了解,目前的集体备课没有真正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案例一】很多人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说说课本的重点,很多人都对课本熟烂于心,觉得没什么可讲的,象征性的三五分钟就完事,更别说事前看看备课的内容,更有甚者认为这是聊天的时间。可见作为活动缺乏必要的程序,个人不重视,初备不充分,缺乏对内容的研究(把握教材、学生和教法),缺乏真正的碰撞,导致了集体备课活动在低水平上徘徊,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不强流于形式。

【点拨】通常备课小组是一个级部同学科的老师组成的,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增进老师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科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科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优势,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集体备课能使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论中深化认识,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所以我们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集体备课,重视集体备课,主动参与备课,而不是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事情。

【解决策略】提倡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对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行探讨。在准备的过程中,老教师要想是否可以有新的突破;年轻教师要以自己的年龄优势尽可能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准备预案。这样集体备课就集中多人的经验与智慧于一体,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就真成了主讲人的独角戏了,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在集体智慧碰撞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为解决具体问题而促进个性化备课。

【案例二】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如今,集体备课在各地已成为一种时尚,备课时挑选一位教学中的骨干教师做主讲人。由于主讲人往往是年纪较长,并且是学科教学中的“元老”,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所以,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主讲人说了算,成了主讲人唱“独角戏”的场所。其他教师大多“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点拨】集体备课应该是本组教师静下心坐下来,共同商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和分解难点,如何使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课改精神的一种备课形式。经验多寡、教龄长短不应成为集体备课交流的障碍。我们年轻教师要本着学习讨教的心理,大胆开口,不怕说错;年长者要摒弃优势心理,将自己的观点方法作为交流的内容,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并非一定要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所以我们要积极完善集体备课方式。

【解决策略】关于集体备课的方式我认为可以不拘一格,形式灵活一点,内容丰富一点,比如:

1、积极交流,在讨论中成长

集体备课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便是讨论。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知识状况、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运用等展开讨论。在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相对较好的教案,选择最佳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资源的共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例如:围绕单元组的教学内容,让不同教学风格、教学个性的老师谈一谈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具体操作策略,哪怕小到如何指导读好一个句子,如何点拨引导解决一个问题都可以。这样的集体备课营建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正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和谐融洽的氛围能更好的提高教师把握教材、把握课堂的能力,可以博采众长,开阔思路,去创新的备文本、备教法、备学生。这样的集体备课吹绿了教学效果,润红了教师的智慧之花。

2、实例法:

集体备课时也可以观看该节的优秀视频,然后整个小组进行讨论,集思广益。

集体备课在关注别人教学设计的同时,要学会用审视的眼光对他人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判断,期望理解其背后的用意,从而获得灵感。对别人有价值的“遇”不是守株待兔,而是主动转化为自己的“预”,从而纳为“备”中。然后在此基础上思考学生的实际情况离目标有多远,将搭建一个怎样的平台让学生走近目标,如果学生这里出现问题,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调整等教学变数。

3、实践法

(1)事先通知某教师要听他已经讲过的某节课,听完说课后再进行研究。先让这位教师谈是怎样准备这节课的,怎样钻研课本,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怎样设计教学过程,然后与他以前的备课相比较,看到底有哪些不同,最后大家自由发言。

(2)采用“多人同课循环”的研究模式。其具体做法是组织备课组的老师同上一节课,第一个教师上完课后,再次组织集体备课,然后由第二个教师针对第一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上第二次课„„如此循环,直至达到目的为止。

【案例三】在实践中,有些教师,过分看重集体备课,认为集体备课完美无缺,或者懒得备课,直接采用“拿来主义”,将集体备课稿全盘拿过来,直接用于课堂教学。

【点拨】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的备课方式。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但是过分看重集体备课,甚至认为可以取代个人备课那就是不恰当的。集体备课帮助教师达成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共识,是一种教学思想、理念的普及,只能解决一节课中“粗枝大叶”的问题,具体的细枝末节还得靠教师本人根据学生的“学情”及自己的“教情”、“精耕细作”。

【解决策略】建议我们在集体备课后充分考虑各个班学生的“学情”是千差万别的,然后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创造性的再修改,加工,完善,提升,甚至再创造,从而有的放矢地组织有效教学,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个性化教学。

【建议】关于集体备课我认为要:建立集体备课反思制度,及时反馈改进。

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完善自身。我们经常强调个人备课时要注视反思,而反思同样适用于集体备课。第二次集体备课时对之前的上课内容进行教学反思,提出上次集体备课的修改意见,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以备日后参考。

11.对于集体备课的反思 篇十一

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

徐业辉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集体备课可以有效的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然而,由于教师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使集体备课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集体备课

探究

合作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学校的管理、教师的业务素质、敬业精神、学生学习风气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力,教师间精诚团结,相互取长补短,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科教师经常进行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当然在我们学校,由于教师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使集体备课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结合我校的集体备课情况粗浅地谈谈集体备课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误区。

一、集体备课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

由于我校年轻教师居多,教学水平差别不是非常大,在教学中各

自为重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我们定期举行集体备课,要求大家要经常交流与研讨,这就要求教师要相互团结,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教学见解,有时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共同找资料,一起研究最佳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敬业精神。

(二)有利于教学相长

备课组成员抱着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参加集体备课,主讲人精心准备、钻研教材,在讲述对教材的处理,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时,对听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讲人的某些独到见解,是一个教学经验交流的过程,对听者是一个学习取经的过程,听讲人要认真分析才能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样相互讨论,能使听、讲双方都得到提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有利于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

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我们实行了青蓝工程,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签订了师徒结对协议。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帮带,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实行说课、上课、评课三环节的师徒帮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青年教师听老教师的课,学习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尤其是学习难点的突破方法;老教师听年轻教师的课,课后通过评课和交流找出:⑴哪些知识点学生难于理解,原因是什么,怎样做好些;⑵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⑶对于抽象的概念或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效果会更好;⑷教学例题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⑸实验教学如何改进;⑹新课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引入,学生更感兴趣。这样既有利于师徒的共同提高,又能把师徒结对子活动落到实处。

(四)有利于反馈教学信息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交流教学信息,同科教师碰到一起,各自谈教学体会,特别是交流学生听课做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和难以理解的概念。相互讲解,采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进行解答。

二、目前存在的误区

(一)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的舞台

每次的集体备课先提前一周拟定好题目,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在集体交流中设立了主讲人,无形中就设定了最好的、权威的,也就产生了大部分人是听众,而不是平等的参与者、争辩者、商榷者,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体备课由一人“包办”了其他人员的思想,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意见,抹杀了其他教师的首创精神和智慧,集体备课名存实亡。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集体备课要侧重于组内的交流与讨论,在争辩中“思想碰撞思想”、“智慧点燃智慧”、“情感沟通情感”,最终选择比较好的观点。

(二)教师的教学个性体现不足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但是教学设计还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情。但是在教学中出现同年级同科教师在集体备课后上

同一课题时,听课老师听到的都是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他们将集体备课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最终失去自我。由于各班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教师也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长。因此,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灵活选择,体现个性特色。在教学中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反思、改进,对教学内容做个性化的修改,这样才能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

(三)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足

集体备课时,往往只注意教师如何教,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注意知识的重点怎样讲解,难点怎样突破,怎样精讲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的实际不了解,讲课会脱离实际,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所以,深入了解学生是搞好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谓的学生实际,其一是学生的思想实际,即学生的思想状况,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等;二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即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我们要思考:在课堂上,当我们把问题呈现给学生时,我用怎样的语调?怎样的教态?面对我的问题,学生有哪些可能的回答 ?对学生的回答,我怎样评判?对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会怎样处理?我能否根

据学生的思维,调节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只有在备课中注重了这些细节的思考,在课堂上才能用真切的行动创造亮点,才能用真诚的话语撒播爱心的种子,才能用真挚的感情创造爱的永恒,才能用真实的心灵在课堂里体现生命的增值和律动。

(四)只注重课堂教学,对课后的反思不足

集体备课时,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对于课后的反思常常被忽视。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能保证上好一节课,那课后的教学反思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课后,教师认真反思,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感悟点,这其实也在备课。教师将教学感受记录下来,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既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传播经验,也可以为第二年备课或研究提供素材,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和研究能力。

12.推进学科集体备课模式的创新 篇十二

一、学科集体备课模式的改进

一般的集体备课都采取集中培训、分组讨论、模拟课堂这样的模式,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和教学预设的水平,但是,这样大规模的集体备课活动教师接受多思考少、讨论多实践少,集体备课停留在集中环节,过程的交流研讨得不到落实,影响了活动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学科集体备课的实效,必须根据学科的特点灵活组织,改进学科集体备课的模式,拓展学科集体备课的内容。

1. 成立区域教研协作大组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区域特点,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为基地,坚持城区带动农村为原则,将莲都区域内所有小学组成五个区域教研协作大组,每个教研协作大组安排三位学科指导小组成员作为专业引领教师,负责教研协作大组的各项活动。

学科集体备课活动以区域教研协作大组为单位,由专业引领教师分年级组组织教师进行教材钻研与讨论,明确各单元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确定教学重、难点,设计重点教学活动,然后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既注重教师集体的智慧发挥,又注重教师个性的张扬。

2. 按流程组织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1)活动规划阶段。学科指导小组成员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通读各册教材,根据我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确定本次学科集体备课的重点:单元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研究,并通过信息平台通知到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明确备课重点。

(2)活动准备阶段。根据学科集体备课的重点,学科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年级进行教材研读,提出各单元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讨论稿以及教学建议;同时,各年级教师围绕备课重点独立钻研教材,思考各单元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并根据每课的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内容,设计重点教学活动,为集体交流做好准备。

(3)集中活动阶段。分教研协作小组展开讨论:先由学科指导小组中心发言人剖析教材,提出每个单元的知识要点和语文能力训练点,提出教学的建议。然后组织小组内的教师围绕中心发言人的意见进行讨论,补充每位教师独立钻研后的想法,讨论形成小组意见。最后,同年级教师集中,每个教研协作小组交流小组讨论意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4)分组磨课阶段。每个教研协作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精备,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集体研究讨论,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推荐一位教师试讲、磨课。然后,每个教研协作大组组织集体备课课例研讨活动,每个小组将集体备课时设计的一个典型课例进行展示,教研协作大组所有成员学校的语文教师共同研讨,进一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

(5)集中展示阶段。组织全区集体备课展示活动,每个教研协作大组推荐一个典型课例进行展示,相互交流,形成共识,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 信息平台常态交流讨论

学科集体备课如果停留在一次集中、两次展示上,是难以真正意义上发挥集体的智慧的,重要的是落实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与促进,相互启迪。因此,利用教研网开设集体备课室,为教师提供过程交流与研讨的平台,鼓励教师将教学的成功经验与同伴分享,将问题提出与同伴商议,使教师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提高教学实效。

在流程备课的基础上,还可以分学段采用不同的展示形式:第一学段突出教学的多样化,采用“同课异构”的方法组织精品课研讨;第二学段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的落实程度,采用“同课同构”的方法组织研讨;第三学段侧重中小学衔接,与初一教师一起研讨,在对话中实现目标统一。

通过这样的改进,学科集体备课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体能动性,促进了教师的全员参与,锻炼了青年教师,加强了过程交流与研讨,活跃了教研氛围。

二、拓展学科集体备课的内容

学科集体备课大多围绕课堂教学展开,集中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如何备好课上做了大量的文章。虽然在名师的引领下,各学科对全册教材作了深刻的解读和分析,对重点知识、能力作了细致的规划,对教学活动作了具体的预设,但由于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集体备课的精神很难在每一位教师的课堂里得到有效的落实,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集体备课不能只关注“课”,更要关注“师”。既要在活动中思考“教什么”、“怎么教”,也要思考“如何落实”。师资水平提高是有效落实的前提,因此集体备课也要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重视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1. 以制订计划、研制教学目标为重点的规划活动

规划活动侧重引领教师宏观把握教学。指导教师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规划,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重视年级之间的衔接,促进教师科学、全面地把握教学目标,做到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统一,目标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以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活动为重点的议课活动

议课活动侧重研究教学的重点和细节,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议课活动中,重点讨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重点思考本单元、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其依据,明确当前教学目标与前后教学目标的联系和区别。

(2)教学重难点:讨论确定本单元、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准确把握教材中需要突破的地方,思考有效突破的措施。

(3)教学内容:重点理清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分析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前认知”,做好前后衔接,并根据教材特点确定精读和略读内容,把握特色内容。

(4)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思考重点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目标的有效达成。

(5)作业练习: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作业练习,促进巩固。

3. 以研讨课例、反思教学效果为重点的磨课活动

磨课活动侧重教师的教学反思。磨课活动要紧扣新课程疑难问题,确定研讨专题,通过典型课题的展示与研讨,反思教学预设中合理的地方与不合理的地方,反思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否恰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攻破疑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4. 以培养能力、促进专业发展为重点的训练活动

训练活动侧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主要内容有专业知识辅导、教学基本功训练、作业设计与命题指导、教学基本能力训练等。

5. 以考核技能、评估教师素养为重点的检测活动

检测活动侧重考察教师的培训成果,了解教师在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促进教师自我发现,查漏补缺。

三、学科集体备课的基本原则

1. 基地学校与成员学校携手发展原则

学科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高教学的实效。组织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既要充分发挥基地学校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也要充分发挥成员学校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全体教师充分参与, 有效思考, 共同促进。

2. 集体交流与个体钻研相结合原则

学科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交流与个体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议课,就会变成“一枝独秀”。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体钻研是前提,即“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中心发言人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

3. 整体思考与局部研读相结合原则

学科集体备课重心是通过团队的力量钻研教材, 既要考虑教材的整体性, 也要考虑教材的阶段性。如果仅仅是设计每一课的教学, 会造成教师用狭隘的眼光看教学, 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从而影响教学实效。要引导教师从整体审视教材, 突出重点培养目标, 然后从局部去研究如何落实重点目标, 研究目标的前后衔接, 才能为学生打好基础, 实现可持续发展。

4. 过程交流与集中研讨相结合原则

学科集体备课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学实效,主要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解决新课程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单靠一两次的集中活动,不能解决根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过程,只有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及时与同伴交流研讨,才能及时攻关解决问题,提高教学实效。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部职责”的通知下一篇:工程采购服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