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基础教案

2024-10-30

种植技术基础教案(精选15篇)

1.种植技术基础教案 篇一

2014计算机《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

教师 成礼平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电子专业的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全面育人,打好基础,熟练技能,使学生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创业型劳动者。培养能够胜任电子技术应用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在总结电工电子专业特点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专业《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

2.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3.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4.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5.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一般电工设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置和要求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修订与删减,根据需要现制定学习内容如下:

1.认识并会连接简单的实物电路,了解电路组成的基本要素,理解电路模型,会识读简单电路图;

2.理解电流、电压、电动势、电位、电能和电功率的概念及参考方向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掌握直流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工仪表,掌握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方法;

4.理解电阻器及其参数,能识别识别常用、新型电阻器,了解常用电阻传感器的外形及其应用;理解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及超导现象的存在;

5.掌握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了解使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及用电桥对电阻 进行精密测量的方法;

6.了解电阻元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掌握欧姆定律;

7.掌握电阻串联、并联及混联的连接方式,会计算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和功率

8.了解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的概念;能应用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列出两个网孔的电路方程

9.了解运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及叠加原理进行复杂直流电路的简化; 10.能熟练运用戴维南定理进行有源二端网络的简化及复杂电路的简化; 11.理解电容的概念,了解储能元件的概念;能识别常用电容器; 12.能根据要求,正确选择利用串联、并联方式获得合适的电容; 13.可通过仪器仪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规律,理解电容器充、放电电路的工作特点,会判断电容器的好坏。

2014.9.1

2013电子《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计划

教师 成礼平

2013电子班都是二年级的学生,班人数为47人,是技能班,所以学生基础不是太好,自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气氛还有待加强。当然也有好的方面,例如有部分学生勤学,认真思考,上课时能够跟着师的思维老在转,下课后,有什么不懂,还会搞清楚,其二是,有一部分的学生,你布置的作业,还能按时完成,第三是现在进行新的课改,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所以,我有信心完成好他们的学业。本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完成教材第六至第八章节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熟悉计算公式及应用条件,教会学生能正确解题。要求牢固掌握概念 能正确运用公式解题。

1.知道磁通、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的概念,会判断载流长直导体与螺线管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

2.掌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会用左手定则;

3.了解电感的概念,电感器的外形、参数,会判断其好坏,理解其储能特性; 4.理解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掌握电磁感应定律以及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5.理解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概念,会判断和测定互感线圈的同名端;了解自感和互感的应用;

6.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产生,理解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频率、初相位及相位差的概念;

7.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解析式、波形图和相量图表示法。会用相量图分析计算由R、L、C组成的简单交流电路;

8.理解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课;

2、认真批阅作业;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4、采用课件进行教学

5、加强教研工作。

2014.9.1

2.种植技术基础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糖类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 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能举例说明糖类在临床上的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 体会到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单糖、双糖、多糖代表物的探索实验, 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相互协作、勇于承担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 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与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糖类的概念、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三、教学方法

目标导向法, 循序渐进法, 教、学、做合一。

四、教学过程

【目标导向】借助PPT先展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接着演示四种含糖食物——糖果、葡萄、红薯、麦杆。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提问】我们每天吃的主食米饭、馒头、面条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为何每天还要吃大量的蔬菜和水果?

学生阅读教材P89, 边读边思考。

PPT演示

糖的概念: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

糖的分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能水解生成2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能水解生成许多分子单糖的糖。

【实验】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区分溶解与水解的不同。

一、单糖———葡萄糖与果糖

(一) 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有甜味。

实验测得: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除碳、氢外还含有氧原子, 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是前面学过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的官能团———羟基;还是醛、酮的官能团———醛基;或是羧酸的官能团———羧基?还是多种官能团并存。如何鉴别葡萄糖的官能团呢?在教师的提示下,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探究内容:葡萄糖的结构特点及性质。具体方法是依据前面学过的内容———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醛、酮、羧酸, 由结构决定性质, 最终推导出它的结构特点及其应具有的性质。

2.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3.葡萄糖的用途:

(1) 临床上:病人往往因疾病导致饮食较少, 或者是身体虚弱, 通过输液方式补充葡萄糖, 有助于人体机能的恢复。1g葡萄糖完全氧化放出约15.6kJ的热量。注射葡萄糖可迅速补充营养。

(2) 生活中:可直接使用, 补充营养, 还有利尿、解毒作用。

(3) 工业上:大量用葡萄糖为原料合成维生素C, 在印染制革, 制镜工业和热水瓶胆镀银工艺中作还原剂。

【小结】葡萄糖是醛糖, 具有还原性。

(二) 果糖的结构与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晶体, 易溶于水, 有甜味 (是所有糖中最甜的糖)

【强调】糖精虽然比果糖还甜, 但糖精不是糖。

如何检验果糖是否有还原性?通过实验探究进行。

果糖没有还原性, 因为它没有醛基,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属于非还原性糖。

2.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二、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讲述】蔗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种二糖, 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体中, 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丰富。麦芽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粒和麦芽中, 是淀粉在体内消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 可以由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而得到。乳糖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而得名。蔗糖、麦芽糖乳糖的分子式均为:C12H22O11, 三者为同分异构体。

1.物理性质

蔗糖: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甜味仅次于果糖。

麦芽糖: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有甜味。

乳糖:白色粉末, 溶解度小, 味不甚甜。

2.化学性质

蔗糖:无醛基, 无还原性, 但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产物为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果糖。为了加深印象, 用一民间歇后语说明:吃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正是由于水解后产生了最甜的糖———果糖的缘故。

麦芽糖: (1) 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 (分子中含有醛基) , 是还原性糖。

(2) 水解反应:产物为2分子葡萄糖。

乳糖: (1) 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 (分子中含有醛基) , 是还原性糖。

(2) 水解反应:产物为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

PPT演示:三种双糖的组成示意图

学生自己列表归纳比较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医药上的用途。

PPT演示:汉堡包中包含的三种多糖:面里面有淀粉, 肉里面有糖原, 蔬菜里面有纤维素。

三、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

结构:[C6H7O2 (OH) 3]n

【提问】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较丰富的淀粉?【思考】米饭、馒头、红薯等。

米饭没有甜味, 但咀嚼后有甜味, 为什么?

淀粉是一种多糖, 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虽然属糖类, 但它本身没有甜味, 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 水解生成麦芽糖, 故咀嚼后有甜味。

PPT演示:淀粉在体内的水解过程:

【实验】碘遇淀粉变蓝实验。

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淀粉是否已水解及水解程度?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讲述】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 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一切植物中都含有纤维素, 但不同的植物所含纤维素的多少不同。纤维素是白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纤维状结构的物质, 是一种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小组讨论:

1.人在患病时往往浑身乏力, 临床上常采取静脉输液治疗, 为什么输液中含有葡萄糖的成分?葡萄糖的浓度是否越浓越好?能否用蔗糖代替?

2.糖尿病人能否吃糖?

3.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哪些食物中含有较丰富的纤维素?

【小结】人体摄入最多的糖类物质是淀粉, 但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不能直接被吸收和利用, 而是要转化成葡萄糖才能实现,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 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对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糠尿病人的首要治疗原则虽然是控制饮食, 但医生常常提醒病人外出时一定要带几个糖果或含糖的点心, 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低血糖。

纤维素虽然不能直接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 但它在人体组织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 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废物的排泄, 减少有害物质与肠粘膜的接触时间, 可预防很多疾病, 如便秘、痔疮和直肠癌等。还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肥胖、糖尿病, 缺血性心脏病等。

3.“星战”科技·基础技术 篇三

超空间引擎的发明是银河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技进步,没有之一。它使得旅行者可以在星系中自由跨越,在短短几小时或几天之内横穿数光年的宇宙空间,从而促成了共和国的发展壮大。

超空间引擎在启动时,能够创造一个足够强大的重力场,使得身处其间的物体(如太空船)进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超空间”,而在这个“超空间”中,光速将比目前的快许多倍,从而太空船也将以超光速飞行。当飞行结束,关掉超空间引擎所创造的重力场后,太空船将重新返回我们目前所处的三维空间。

在进入超空间前,飞行员必须输入飞船导航计算机得出的精确坐标。如果计算结果不精确,飞船可能会在超空间里撞上某个天体,造成灾难性后果。在超空间里,星际飞船的速度是没有极限的,仅仅几分钟内就能完成星际旅行。

超空间引擎按速度分级,级数越低,引擎越快。千年隼号有一台极快的超空间引擎,级数达0.5。

亚光速引擎

亚光速引擎是推动星际飞船穿越太空的引擎。跟超空间引擎不同,亚光速引擎不能使飞船超过光速。

最常用的亚光速引擎型号是离子引擎。内部的聚变反应生成向飞船后方喷射的带电粒子,从而产生推进力。

离子引擎射流有轻微放射性,因此维护关键离子引擎部件的技师常穿防护服。这种放射性副作用促成了一条通行的降落准则:在大气层中时,一艘飞船依靠较为清洁的反重力装置作为主要的推进力来源。一旦进入反重力装置失效的轨道空间,飞船才切换到更强大的亚光速引擎。

超空间运输环

小型太空飞船通常没有支持超空间引擎的发电量或必要的空间构架,配备超空间引擎的短小战斗机既罕见又费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会建造一个单独的推进环,它配备有自己的电源和超空间驱动引擎,小型飞船可以借助它们来进行星际间的跨越。

比如,绝地圣殿在科洛桑上空的指定轨道内部署了一系列推进环,以供外出执行任务的绝地星际战斗机使用,绝地的星际战斗机在一个特别设计的支架内与这个环对接,然后进行空间的跳跃,从而可以方便地执行各种任务。

反重力装置

反重力装置是一种反重力引擎,可以让座驾和飞船推开重力场,提供飞行能力。反重力装置廉价高效,能为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提供推进力。有些型号的机器人也依靠反重力装置移动,而不是轮子或腿。这种技术在银河系广为传播,大多数居民对此习以为常。

另外,反重力也可以逆转,变成重力增幅,使得物体紧紧吸在地面上,这样的装置在不稳定的地形上开火时尤其有用。但是就和反重力装置本身的缺陷一样,这种技术不能在重力圈外使用。

偏导护盾发生器

护盾发生器产生必要的动力来形成并维持偏导护盾,然后集中这些护盾于指定的物体周围——可以是一艘飞船,一座建筑物,甚至是整颗星球的一部分。偏导护盾有两种类型:射线护盾和粒子护盾,前者用于防御能量、射束攻击,后者用于抵御物理攻击和禁止物体通过。

大多数星际飞船携带某种形式的护盾技术,不仅保护它不受太空航行的天然威胁,也防备了敌人的攻击。由于小飞船产生偏导护盾的动力很有限,因此它们通常只保护飞船的特定部位或区域,同时依靠机动性躲避炮火。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匿踪护盾,它能让感测器和视觉扫描器无法侦测到船只。匿踪力场完全吸收了所有侦测讯号,同时遮蔽船只放射与反射能源。但是匿踪装置依然有许多缺点,需要消耗极大能源,造价高昂;且最严重的是,会使本身的感测器和通讯被阻隔而失效,造成指挥上的困难,因此使用并不广泛。

全息投影技术

全息投影技术能够利用设备在空气中投射出物体的三维图像,在“星战”中经常出现在各种远程会议、展示物品等场合中,莱娅公主求救的信息就是通过全息技术传递的。

在现实中,已经出现了这种技术的雏形,但是离大规模应用还有一段时间。

克隆人技术

克隆人在《星球大战》的剧情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以其为基础形成的风暴兵也成为《星球大战》的一个特殊标志,受到观众的喜爱。

克隆人士兵最初由卡米诺的科学天才们打造,他们以其丰富的遗传学知识而闻名于世。“星战”中的克隆人遗传物质采集自一个名叫詹戈·费特的赏金猎人,在卡米诺孵化场被玻璃墙包围的孵化摇篮中,以其为模板培育出了数以万计的克隆人士兵。

卡米诺人用生长加速技术有效地使克隆人的发育速度加倍。如果没有这种措施,培育一个成年克隆人所花的时间就等于他的生长时间。有了这种措施,不到十年,他们的成年克隆人就能投入战斗了。

牵引波束

牵引波束是一种能将物体从一个地方拖到另一个地方的无形力波束。牵引波束常被用于货物管理、星际港口交通管制和太空船捕获。

因为它的特性,这种技术也被应用在战斗中。牵引波束本身通常无法使一艘飞船瘫痪,但能降低目标的机动性,提高火炮攻击关键系统的可能性。一艘飞船若企图挣脱牵引波束的锁定,可能会因系统压力而使引擎遭受严重的损坏。

碳凝技术

碳凝技术类似一种冷冻技术,熔融的碳凝液能够将要运输的物质包裹在出奇坚硬的合金里,使有机物维持在静止状态,从而易于保存和运输。在正确的设置下,生物被碳凝后能处于休眠状态。这个过程十分严格,也极其危险——一个误算就能导致死亡。

4.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全套电子教案 篇四

7.2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

教学目标:

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频率、初相)。2.掌握相位差的概念。3.理解正弦交流电的特征。教学重点: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教学难点: 1.有效值。

2.相位和相位差。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交流电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2.写出交流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解析式。

由家用电器的铭牌引出描述交流电需要多个物理量。

一、表征交流电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周期、频率、角频率

1.周期: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用T表示,单位:s。2.频率:交流电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Hz。3.周期与频率的关系:Tf2π2  f T4.角频率:交流电每秒钟所变化的角度:ω

二、最大值和有效值

1.最大值: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值。用Im、Um、Em表示。

2.有效值:让交流电和直流电通过同样阻值的电阻,若它们在同一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就把这一直流电的数值称为这一交流电的有效值。

3.正弦交流电有效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关系

EmE0.707 Em(适用于正弦交流电)

2UUm0.707Um

2II m0.707 Im

2用E、U、I分别表示交流电的电动势、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各种使用交流电的电气设备上所标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的数值及一般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测量的数值,都是有效值。以后提到交流电的数值,凡没特别说明的都是指有效值。

三、相位和相位差

1.相位:ωt 称为交流电的相位。

2.初相位t0时的相位,称为初相位。相位可用来比较交流电的变化步调。3.相位差:两个交流电的相位差。用 表示。

 (ωt 01)ωt 02)  01  02(频率相同)(1) 0 称它们为同相

张丰业 永靖县职业技术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2) 称它们为反相

(3)e1比e2超前

四、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有效值(或最大值)、频率(或周期或角频率)、初相是表征正弦交流电的三个重要物理量。知道了这三个量,就可以写出交流电瞬时值的表达式,从而知道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故把它们称为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例1:已知I10A,f50Hz, 3,写出交流电流的瞬时值。

布置作业:

习题(《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周绍敏主编)1.是非题(1)~(8)。3.填充题(1)~(3)。计算题4.(1)、(3)。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2.交流电的周期、频率、角频率、相位、初相、相位差的概念。3.最大值、有效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篇五

课题: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

1、了解电脑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2、了解电脑的分类及其特点。

3、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教学方法:

讲解加演示教学法 教学过程:

电脑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一、引入:

电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电脑,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或计算机。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已被 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计算、工程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电脑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2月16日。电脑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从20世纪40年代诞生至今,已有50多年了。随着数字科技的革新,计算机差不多每10年就更新换代一次。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五代 智能计算机 第六代:生物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发展及软件业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计算机正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1)巨型化:高速度、大容量、功能强(2)微型化(3)网络化(4)智能化

6.种植技术基础教案 篇六

授课教师:临江市苇沙河中心学校

于泽洋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初中一年级下册第二节网络基础知识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从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入手,介绍了什么是局域网、广域网和国际互联网,然后通过讲授Internet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Internet的发展简史、上网能做什么、接入Internet的途径等。学情分析:

学生有预习,但对于这些术语与功能还有许多不明确的地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记住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部分。(2)了解网络的分类与区别、构造与特点。(3)初步理解TCP/IP协议、主机和地址。(4)正确理解Internet基本功能。

(5)进一步熟练利用百度获取新知的能力和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使学生运用上节中网页搜索的技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学中培养技巧,在训练技巧中学习新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综合运用学生的网络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探索新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是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常规术语,简单地知道他们能做什么。重点是了解计网络基础知识。教法与学法

在练中学,在学中练,即让学生们在无边的网络里遨游,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增加了一种学生学习的手段。实践出真知。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预习新知识,查找、标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教师准备: 网络教室。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精彩的网络世界,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哪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整个网络的。

二、结合百度搜索,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一)探究新知

1、通读全文,简要明确本节内容。

2、教师指导归类,梳理课文脉络。

(二)分层教学

1、揭示计算机网络概念。

2、分组阅读、收索,了解计算机网络分类及其拓扑结构。

3、结合我校微机室示意图与实物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4、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1)出示名词:节点。百度搜索了解节点性及其相关 2)出示名词:互连。百度搜索了解互连性及其相关 3)出示名词:统一。百度搜索了解统一性及其相关

5、指导学习并初步理解Internet的服务功能。1)Internet的服务功能 百度搜索 组内帮助、讨论 2)TCP/IP协议 百度搜索 组内帮助、讨论 3)IP地址 百度搜索 组内帮助、讨论 4)域名 百度搜索 组内帮助、讨论 5)Internet资源 百度搜索

6、结合我校微机室布局,进行百度搜索后分组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我校微机室的网络功能和部分术语。

7、布置作业

回家用百度搜索:

1、你或者你们组喜欢的拓扑模式,并说明理由。

2、结合你在学校微机室上网的情况,说说微机室还应该有哪些改进。

三、回顾全课 课后反思:

提供给学生一个平台,学生会回报你一个惊喜,但这种平台学习,需要抵制很多诱惑,学生在操作中,如果课堂学习氛围不热烈,很容易造成学生“ 溜号”的现象。

7.种植技术基础教案 篇七

一、坚持技术改造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融合

为适应建立轿车板、高端家电板、结构钢板和高牌号硅钢的发展需要,企业坚持以集约化投资改造思想为指导,在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性、环保性以及产能水平、工艺优化、品质升级等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

1. 以高端产品品质定位指导设备技术改造

(1)按照企业发展规划,“十五”中期企业实施了一冷轧在线设备重大技术进步改造工程,使冷轧板产能提高了43.44%,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技术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进入“十一五”,企业投入数百亿元资金进行新建技术改造工程,完成的主要项目有:7号和8号高炉、二冷轧和三冷轧生产线、二硅钢和三硅钢生产线、1580热连轧系统、四炼钢系统、大型百米重轨生产线以及CSP连铸连轧系统。上述技术改造工程的竣工和投产,不仅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技术装备能力,而且对扩大产能、改善品种结构和实现产品结构的多元化、高端化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2. 以精心组织管理保障指导设备技术改造

在实施重大项目技术改造中,企业建立了“工程指挥长与专业管理配套”、“网络化管理”和“全过程跟踪”的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模式,在安全、质量、进度、费用和达产、达标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受控。

(1)炼铁5号高炉大修改造工程3天实现快速达产,创国内外同类型高炉在线技术改造工程的优异成绩;与炼铁4号高炉大修改造工程相配套建设的TRT高炉煤气余压发电工程实现并网发电,创企业同类机组改造达标最快速度。

(2)一冷轧重大技术改造工程,采取“不停产离线改造与停产在线改造”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间隙,创造了世界改造工程史上同类改造工程用时较省的新纪录;1580热连轧生产线设备提前1个月实现达产目标,且达产速度和质量创造了热轧设备改造史上新的纪录。

二、坚持技术改造与国家节能减排发展战略相融合

作为钢铁产能接近两千万吨级规模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面对产能迅猛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压力,企业从“十五”开始更是在追求规模效应的同时,加大了内涵式发展的力度,特别在节能减排投资和措施手段上做了进一步强化。

1. 确立了设备节能减排管理控制标准

为确保对节能减排指标的有效控制,企业在星级设备管理标准评价体系中,对节能减排的设备管理责任给予了明确规定。

(1)确立了节能减排的辨识功能,对在生产活动中环境污染源设备和耗能设备进行辨识、确认和建账,按重要程度实行ABC分类管理,提高了节能减排管理的针对性和目标指导性。

(2)明确了节能减排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指标,规定凡发生一起因设备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排放事故,取消生产单位星级设备管理单位资格。

(3)确立了持续改进的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进机制,确保节能减排设备本质的能力保障。

(4)严格按照国家开展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强制推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标准,建立和完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及管理档案;对各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准确率进行强制规定,完善了主要用能单位(一级计量点)、次级用能单位(二级计量点)和主要用能设备(三级计量点)的计量器具配备体系,使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在行业中保持了领先地位。

2. 持续推进设备节能减排工程实施

(1)围绕设备本质节能和设备管理节能,利用先进技术对设备进行系统性节能改造,特别是一冷轧54座全氢罩式炉完成改造后,每年电能消耗和煤气消耗分别比改造前降低了21%和29%;4号和5号高炉TRT余压发电改造完成后,吨铁发电超过36k W·h;能源系统一鼓风机站直排水改循环工程完成后,每年可节约源水1.3亿t,到2009年企业吨钢耗用新水、焦炉煤气放损、高炉煤气放损、供电配损和蒸汽配损等主要能耗指标分别下降了74.75%、75.82%、67.78%、21.88%和11.05%,优于国家规定的节能节水标准。

(2)围绕设备减排功能的强化,投资数亿元建设了高炉、转炉系统烟气脱硫和废气回收设备和装置,特别在烧结烟气SO2控制上,采取NID干法脱硫等新技术后,SO2排放总量较“十五”末减少近50%;新建焦炉新除尘设备投入运行后,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1 100t;同时投资完成的北湖和工业港污水处理工程,每小时处理废水分别达到8 000m3和6 800m3;对烧结机系统和高炉系统实施除尘改造升级后,除尘效率显著提高,2009年与2005年相比,粉尘排放量下降了49.03%。

三、坚持技术改造与企业设备管理素质提高相融合

设备技术装备除本质进步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和配套的管理做支持。因此,企业在推进设备技术改造的同时,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配套的设备管理上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

1. 以星级设备管理作为实施设备管理的标准支持

(1)注重设备管理系统与生产系统共同参与设备管理的统一,通过调动设备和生产两方面的积极性,突出全员参与的合力作用,体现了专业性管理与群众性管理相结合。

(2)注重传统管理与现代化管理的统一,将设备点检定修、设备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方法广泛应用于企业设备管理各个环节,形成了设备管理思想意识和应用手段的重大突破。

(3)注重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与生产经营管理指标的统一,既对设备功能、精度、故障率、修理费用、油脂消耗、维护检修和备件定额、库存资金占用等指标做出了明确规定,又对生产综合工序能耗、产品质量、成本利润等生产经营性指标提出了标准要求。

(4)注重设备外在质量与设备内在精度质量相统一。既注重对生产设备技术装备的先进性要求,又突出设备精度指标满足企业产品质量达标要求的技术管理要素,使现场设备质量在外在视觉与内在管理要求上形成了有机统一。

(5)注重设备管理硬件和软件配套相统一,广泛推行计算机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有效增强了设备管理的技术手段,提高了管理现代化水平。

2. 以“万点受控”管理工程作为设备状态控制的基础支持

(1)这项工程是以预知维修、可靠性和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与决策理论为基础,利用整体产销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AM)平台,集设备状态监测诊断、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无线传输和数理统计分析等多项现代技术于一身,对重点设备上数以万计关键部位的振动、温度、压力、电流和电压等重要参数进行监测、测量、分析诊断和科学维修决策的集成化、智能化管理工程。

(2)这项工程的建立与应用,不仅为本企业提高设备运行质量和状态的预控能力,保持高精度、高效率、低故障和低成本运行,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为在设备资产集群、技术密集、生产连续、节奏快速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实施“预防与预知相结合”的经济维修战略提供了管理技术支持。

3. 构建整体产销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1)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构架。企业所开发的设备资产管理系统有效融入了设备“投入—维护—报废”一生管理思想,是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全过程管理的设备综合管理与技术管理的标准模式,整个系统的管理思想和应用效果在行业达到了领先水平。2007年,按照CB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对企业整体产销设备资产管理(EAM)信息化系统的评估,设备管理信息化对企业降低维修成本的贡献率达到25%。

8.三网合一及其技术基础 篇八

1.技术创新是三网合一的动力

1.1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应用使语音、数据、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的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1比特流。

1.2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输各种信息业务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媒体光纤网是传输三网业务最理想的物理平台。

1.3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及其终端都能通过软件变得最终支持各种用户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1.4统一的TCP/IP协议是三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使得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网上实现互通。5、波分复用技术WDM通过更有效地利用光纤带宽资源从理论上将光纤全部可用频段增加至约300GHz,是无线通信全部可用频段的十倍,明显地提高了系统传输容量。

2.三网合一的综合业务平台

2.1IP over ATM。

异步传输模式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一种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优点为一体的传输方式。它采用53字节的固定信元交换技术,兼有分组交换的可调带宽和高速度,以及电路交换和信元交换的低时延等特点。

IP over ATM是将IP数据包在ATM层全部封装为ATM信元,以ATM信元形式在信道中传输。当网络中的交换机接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它首先根据IP数据包的IP地址通过某种机制进行路由地址处理,按路由转发。随后,按已计算的路由在ATM网上建立虚电路(VC)。以后的IP数据包将在此虚电路上以直通方式传输而下再经过路由器,从而有效地解决了IP路由器的瓶颈问题,并将IP数据包的转发速度提高到交换速度。

IP over ATM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迭加模式,另一类为集成模式。

迭加模式是将IP当成一个网络与ATM网络互联,不更改ATM网络的协议模块,而将IP的功能层叠加在ATM上;集成模式是IP网设备和ATM网设备集成在一起,将IP层的路由功能与ATM的交换功能结合起来,使IP网络获得ATM 的选路功能。

IP over ATM的优点是:可充分利用ATM的快速交换和完善的QoS功能,保证网络的服务质量;网络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支持多种业务汇集到一个网络上,为不同业务类型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QoS;有很好的网络流量管理和控制性能。

IP over ATM的缺点是:由于IP数据包必须映射成ATM信元,由此形成的传输开销称为信元税,故传输效率低;网络管理比较复杂,设备昂贵;不适用于超大型IP骨干网。

2.2IP over SDH/SONET

SDH传输网的概念最初于1985年由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提出,称之为同步光网络(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SONE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于1988年接受SONET概念,并与美国标准化协会ANSI达成协议,将SONET修改后重新命名为同步数字系列(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使之成为同时适用于光纤、微波、卫星传送的通用技术体制。

SDH传输网是由一些SDH网络单元组成的,融复接、传输、交换功能于一体,由统一网络管理操作的综合信息网。可实现网络有效管理、动态网络维护、对业务性能监视等功能,能有效地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满足广播电视干线传输网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要求,对提高广播电视传输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因而SDH技术成为广播电视领域传输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热点。

IP over SDH以SDH传输网作为IP数据的物理传输网络。它使用链路及点到点协议(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对数据包进行封装,根据RFC1662规范把IP分组简单地插入到PPP帧中的信息段。然后由SDH通道层的业务适配器把封装后的IP数据包映射到SDH同步净荷中,再经过SDH传输层和段层,加上相应的开销,把净荷装入一个SDH帧中,最后达到光网络,在光纤中传输。

IP over SDH的优点是:对IP路由的支持能力强,具有很高的IP传输效率;符合Internet业务的特点,有利于实施多播方式;能利用SDH技术本身的环路和网络自愈合能力达到链路纠错的目的;利用OSPF协议防止链路故障造成网络停顿,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将IP网络建立在SDH传输平台上,可以很容易地跨越地区和国界,兼容不同技术标准实施全球联网;省略了ATM层,简化了网络结构,降低了运行成本。

IP over SDH的缺点是:IP over SDH目前尚不支持虚拟专用网VPN和电路仿真;在所有包交换技术中,ATM的QoS是最好的,它可以做到电路仿真,而IP over SDH只能进行业务分级,不能提供较好的QoS;对大规模的网络必须处理庞大、复杂的路由表,而且查找困难,路由信息占用比较大的带宽。

2.3IP over WDM

波分復用技术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的一种技术,在发送端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组合,在接收端又将组合的光信号分开送入不同的终端,这意味着,原来只能采用一个波长作为载波的单一信道,变为数个不同波长的光信道同时在光纤中传输,从而使光通信的容量成倍提高。WDM技术的实现主要由波分复用器来完成。波分复用器是一个无源光学器件,器件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和光纤耦合。WDM系统有三种基本结构,即光多路复用单向单纤传输,光多路复用双向单纤传输和光分路插入传输。组网灵活,对开发带宽新业务,充分挖掘和利用光纤带宽的能力,实现高速通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IP over WDM就是让IP数据包直接在光路上跑,减少网络层之间的冗余部分。由于省去了中间的ATM和SDH层,其传输效率最高,节省了网络运行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用户的费用,是一种最直接、最经济的IP网络结构体系,非常适用于大型骨干网。

IP over WDM的优点是:充分利用光纤的带宽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带宽和相对传输效率;对传输码率、数据格式及调制方式透明,可以传送不同码率的ATM、SDH/SONET和千兆以太网格式的业务;不仅可以和现有通信网络兼容,而且还可以支持未来的宽带业务网及网络升级,并且有可推广性和高度生存性等特点。

IP over WDM的缺点是:目前还没有实现波长的标准化;WDM系统的网络管理应与所传输信号的网管分离,但在光域上加上开销和光信号的处理技术还不完善,从而导致WDM系统的网络管理尚不成熟;目前WDM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只基于点对点方式,还没有形成光网络。

9.《电工基础》教案5 篇九

《电工基础》教案5 课题:电阻(R)

教学目的:

1、了解导体中的电阻

2、掌握电阻的特点和性质

3、了解电器中的绝缘电阻

重点、难点:导体电阻的特点和性质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引导、提示、归纳

教学过程:

Ⅰ.组织教学

Ⅱ.导入新授

Ⅲ.示标

Ⅳ.学生自学

围绕所示目标,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阻?

2、电阻的符号?电阻的单位符号?

3、人体的电阻是多少?

4、电器中的绝缘电阻

Ⅴ.疑点讲解:

电器中绝缘电阻以及人体的电阻,电阻在电气中的利和弊。

电阻——电流在导体的流动中所受到的阻力叫电阻或着说对导体中电流流动有阻碍作用的物质叫电阻。符号:R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Ώ)常用的还有兆欧(MΏ)、千欧(KΏ)、毫欧(MΏ)和微欧(uΏ)

《电工基础》教案5 1兆欧(MΏ)=1000千欧(KΏ)

1千欧(KΏ)=1000欧(Ώ)

1欧(Ώ)=1000毫欧(mΏ)

1毫欧(MΏ)=1000微欧(uΏ)

测量电阻大小的是欧姆表、万用表、电桥。

1、单臂电桥

2、双臂电桥以及兆欧表。

10.数字电路基础教案 篇十

数字电路基础

【课题】

7.1 概述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数字电子技术对于认知数码世界的重要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学习该科目的浓厚兴趣。

2.明确该科目的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1.电信号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2.数字信号的表示方法。

3.脉冲波形主要参数的含义及常见脉冲波形。4.数字电路的特点和优越性。【教学难点】

数字信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参考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内容

7.1.1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1.模拟信号:在时间和数值上是连续变化的信号称为模拟信号。2.数字信号:在时间和数值上是离散的信号称为数字信号。讨论: 请同学们列举几种常见的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7.1.2 脉冲信号及其参数

1.脉冲信号的定义:在瞬间突然变化、作用时间极短的电压或电流信号。2.脉冲的主要参数:脉冲幅值Vm、脉冲上升时间tr、脉冲下降时间tf、脉冲宽度tW、脉冲周期T及占空比D。7.1.3 数字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特点:1.电路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数字电路集成化。2.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例如手机)

3.数字电路实际上是一种逻辑运算电路,电路分析与设计方法简单、方便。4.数字电路可以方便地保存、传输、处理数字信号。(例如计算机)5.精度高、功能完备、智能化。(例如数字电视和数码照相机)

应用:数字电路在家电产品、测量仪器、通信设备、控制装置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数字化的发展前景非常宽阔。

讨论:1.你用过哪些数字电路产品,请列出1~2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并就其中一个产品说明它的功能及优点和缺点。

二、课堂小结

1.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概念 2.脉冲信号及其参数 3.数字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三、课堂思考

讨论:谈谈如何才能学好数字电路课程?

四、课后练习

P143思考与练习题:1、2、3。

【课题】

7.2 常用数制与编码

【教学目的】

1.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方法及数制间的相互转换。

2.了解8421BCD码的表示形式。【教学重点】

1.二进制、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方法。

2.数字电路中为什么广泛采用二、十六进制数。3.为什么要进行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

4.进行二进制、十进制数、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5.8421BCD码。【教学难点】

十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教学方法】

讲授法 【参考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数字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二、新授内容

7.2.1 数制

基本概念:(1)进位制(2)基数(3)位权

1.十进制:十进制数有0、1、2、3、4、5、6、7、8、9共10个数码。十进制数作加法运算时遵循“逢十进一”,作减法运算时遵循“借一当十”的规则。

小提示:在实际的数字电路中,采用十进制十分不便,因为十进制有十个数码,要想严格地区分开必须有十种不同的电路状态与之相对应,这在技术上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实际的数字电路中一般不直接采用十进制数。

2.二进制:二进制数仅有0和1两个不同的数码。进位规则为“逢二进一”;借位规则为“借一当二”。

小提示:二进制是数字电路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制。因为二进制数只有0、1两个数码,容易通过电路或器件的状态来表示;其次,二进制的运算规则简单。

3.十六进制:十六进制的进位规律是“逢十六进一”。7.2.2数制间的转换

1.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转换方法是:写出二进制的权展开式,然后将各数值按十进制相加,即可得到等值的十进制数。

2.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转换方法是:将十进制整数逐次用2除取余数,一直除到商为零。其中最先出现的余数为二进制数的最低位数码。这种转换方法通常称为短除取余倒计法。

3.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制数

转换方法是:将二进制数自右向左每4位分为一组,最后不足4位的一组,高位用零补足;然后写出每一组等值的十六进制数。

4.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转换方法是:只要把每一位十六进制数用相应的四位二进制数代替即可。7.2.3 编码

1.二-十进制代码

常用的二-十进制代码是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进制数,也称BCD码。2.字符代码

三、课堂小结

1.数制

2.数制间的转换

3.编码

四、课堂练习

1.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1)(101001)

2(2)(10110)2

2.分别求出10~20所对应的二进制数。3.将下列十进制数用8421BCD码表示:(1)17

(2)432

五、课后练习

P147思考与练习题:1、2、3。

【课题】

7.3 逻辑门电路

【教学目的】

1.掌握基本逻辑门和常用复合门的逻辑功能及电路符号。2.了解集成逻辑门的内部结构和常用集成逻辑门的系列品种。【教学重点】

1.基本逻辑门的逻辑功能。

2.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等复合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会画电路符号,会使用真值表。【教学难点】

特殊逻辑门的作用和应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及实物展示。【参考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简述各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2.将下列十进制数用8421BCD码表示。(1)28

(2〕3895

二、新授内容 7.3.1 基本逻辑门

基本概念: 逻辑关系、逻辑门电路 1.与逻辑门

(1)与逻辑关系:“只有当决定一件事情(灯亮)的各种条件(开关S1、S2闭合)完全具备时,该事情(灯亮)才发生,否则就不发生”,这样的逻辑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2)与门电路: 逻辑符号、表达式、真值表 讨论:联系生活说明有哪些常见的与逻辑。2.或逻辑门

(1)或逻辑关系:“在决定一件事情(灯亮)的各种条件(开关S1、S2闭合)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具备,该事情(灯亮)就会发生”,这样的逻辑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2)或门电路:逻辑符号、表达式、真值表 讨论:联系生活说明有哪些常见的或逻辑。3.非逻辑门

(1)非逻辑关系:“事情的结果(灯亮)与条件(开关闭合)总是呈相反状态”。(2)非门电路:逻辑符号、表达式、真值表 讨论:联系生活说明有哪些常见的非逻辑。7.3.2 复合逻辑门

1.与非门:逻辑功能、逻辑符号、表达式、真值表 2.或非门:逻辑功能、逻辑符号、表达式、真值表 3.与或非门:逻辑功能、逻辑符号、表达式、真值表 4.异或门:逻辑功能、逻辑符号、表达式、真值表

5.同或门:逻辑功能、逻辑符号、表达式、真值表(补充)* 7.3.3 特殊逻辑门 1.集电极开路与非门(OC门)

(1)OC门的工作原理、逻辑符号、逻辑表达式及逻辑功能(2)OC门的应用举例 ①实现线与

②驱动显示器 ③实现电平转换 2.三态门(TSL门)

(1)三态门的逻辑符号及功能(2)三态输出门的应用举例 ①用三态输出门实现数据单向传送 ②用三态输出门实现数据双向传送 7.3.4 常用集成逻辑门

1.集成门电路的内部结构(教材图7.19)补充: 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1)外形封装(实物展示)(2)引脚的编号辨认

2.集成与门、与非门:逻辑功能,电路符号 3.集成或门、或非门:逻辑功能,电路符号 4.常用集成非门

三、课堂小结

1.基本逻辑门的逻辑符号及逻辑功能

2.复合逻辑门的逻辑符号及逻辑功能 3.特殊逻辑门的逻辑符号及逻辑功能 4.常用集成逻辑门

四、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各门电路的输出结果:

2.如何判别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引脚的编号顺序?

3.在一条长廊中,想用三个开关去控制一盏灯,如奇数个开关合上时,则灯亮;如偶数个开关合上时(0是偶数),则灯熄。根据该文字描述建立真值表。

五、课后练习

1.P156思考与练习题: 2、3、5。

2.将学过的各种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归总列表。

【课题】

7.4 逻辑函数的化简

【教学目的】

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常用公式与化简方法。【教学重点】

1.了解逻辑函数化简和变换的意义。2.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基本公式。3.理解逻辑表达式化简的标准。4.用逻辑函数基本公式化简逻辑函数。【教学难点】

利用配项法进行逻辑函数化简。【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参考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画出基本逻辑门的逻辑符号并说明其逻辑功能。

二、新授内容

7.4.1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 7.4.2 逻辑函数的代数法化简 补充:化简在实用中的意义 1.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2.逻辑函数化简的基本原则 3.逻辑代数常用公式 4.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5.例题讲解

讨论:通过例题讲解可知,对于比较复杂的逻辑函数式,可用不同的公式和方法进行化简,其结果是相同的,但有繁有简。我们要善于选择比较精炼的方法来完成。

三、课堂小结

1.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 2.逻辑函数的代数法化简

四、课堂思考

P159 思考与练习题:

1、2。

五、课后练习

1.P159 思考与练习题:3、4、5。

2.在课外资料上寻找有关题目,扩展学生知识面。

【课题】

* 7.5 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使用常识

【教学目的】

1.了解典型TTL、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主流系列品种、主要特点及使用常识。

2..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

1.TTL、CMOS集成电路的主流系列品种、主要特点及使用常识,并会测试其逻辑功能。2.逻辑门闲置引脚的处理方法。【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合理选用集成门电路。【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 【参考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写出各种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与逻辑表达式。

二、新授内容

7.5.1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

1.TTL数字集成电路 2.CMOS数字集成电路 7.5.2数字集成电路的使用注意事项

1.闲置输入引脚的处理 2.集成电路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3.TTL数字集成电路应用举例(补充)

图7.1所示为简易逻辑测试笔电路图,可用来检测TTL数字集成电路的逻辑电平值。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提示:分析TTL输出电平值为0和1时,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情况)

图7.1

三、课堂小结

1.数字集成电路的分类

2.数字集成电路的使用注意事项

四、课堂思考

P163 思考与练习题:

2、3。

五、课后练习

P163 思考与练习题:

1、4

【课题】

实训项目 7.1 数字电路实训箱的初步使用

【实训目标】

1.认识数字实训箱的结构。2.掌握数字实训箱的使用。【实训重点】

数字实训箱的使用。【实训难点】

实训箱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实训方法】 实验实训 【参考实训课时】

1课时 【实训过程】

一、实训任务

任务一

认识数字实训箱的结构

1.认识实训箱的结构 2.使用注意事项 任务二

实训箱的初步使用

1.观察实训箱插件板的结构。

2.开机后,可以看到操作面板上十六位红色发光二极管点亮,六位数码管显示出初始状态,这时可用万用表测出数码管驱动芯片接Vcc引脚的电平值=

V;接GND引脚的电平值=

V。可用万用表检查电源电压=

V,看是否符合电路或集成组件的要求,一般TTL电路为5V。

3.测试十六位逻辑开关和十六位发光二极管红、绿灯的显示功能 4.测试单脉冲及连续脉冲的输出功能

二、实训总结

1.数字实训箱的操作面板上包含有哪几部分内容,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2.总结数字实训箱的使用方法。

三、课堂思考

1.数字实训箱的操作面板上包含有哪几部分内容,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

完成实训报告,写出本次实训的体会和收获。

【课题】

实训项目7.2 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功能测试

【实训目标】

1.掌握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测试方法。

2.掌握在实训箱上连接实现数字电路的方法。【实训重点】

掌握在实训箱上连接实现数字电路的方法。【实训难点】

集成电路多余输入端的处理方法。

【实训方法】

实验实训 【参考实训课时】

1课时 【实训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基本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2.数字实训箱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二、实训任务

任务一

与非门逻辑功能测试

1.测试电路原理 2.操作步骤

任务二

用与非门控制信号输出

1.实训电路原理 2.实训内容

三、实训总结

1.画出电路原理图,并标明集成块名称和接线时使用的引脚号。2.按照实训操作过程记录、整理实训内容和结果,填好测试数据。

四、课堂思考

1.当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接脉冲源时,请问其余输入端在什么状态下允许脉冲通过?什么状态下禁止脉冲通过?

2.如何检测与非门集成电路质量的好坏?

五、课后作业

11.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 篇十一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 改革 教学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把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学生得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结论,得到的容易,遗忘的也容易。现在的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较差,知识大多不容易掌握。我们要适应这种现状,就要改变教学方法。现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电子专业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而对现在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基础知识较薄弱,遇到复杂的问题,他们就缺乏了应有的热情。最终会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兴趣。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也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要打破学科体系,突出应用特点,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化繁为简,越简单越便于记忆。尽量避开繁琐的理论推导,辅以简单的定量计算。同时,还可以省去那些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还应拓展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随着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器件不断出现。在教学内容上可适时加入新元器件及该专业的最新发展情况。还可通过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们介绍相关的新产品及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味的教授课程,学生容易开小差,让学生积极地思考与参与,保持适度的紧张感,紧跟课堂进度,还可迅速、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许多人都认为教材是用来“教”的,而不是教会学生使用教才,学会自学教材。我国现在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并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其意义就是要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赋予学生以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主决策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策略的改革

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材的处理上,突出基础知识的发现过程与教材本身知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看”、“思”、“学”、“做”的有机结合,手脑结合去发现知识,去完成学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以,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首先,学生应该明确在未来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其次,是如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落实到所给出的完整教学中去。现如今电子行业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平时用的手机、LED手电筒、电视机、电脑,出门要用的电子导航、交通信号灯等等。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电子产品了。电子专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在讲课时,可以由比较流行的话题引入,也可以提出一些悬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有了良好的开端后,在后面的课程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理解、分析,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同时,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要进行对记忆。对一些具有相同分析思路的典型电路要总结共性,如晶体管的共射、共集、共基三种组态电路,都是从静态、动态入手的,分析思路是相同的,把结论整理在一起,再根据电路特点推广其应用。

教学领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现在正处于教育发展上最振奋人心的时代,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我们看到来自环境的刺激进入感觉记忆,然后我们从感觉记忆中选择一些信息进行注意,理解它的意思,并把它转移成新的记忆。也就是说,新旧知识整合过程就是知识如何被理解的过程。在讲课的过程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晶闸管时,可以由二极管引入,来对比记忆。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巩固教学效果

教学成果离不开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对教学工作及学生的学习起着诊断、导向、矫正、激励等功能。我们的学生与初中生、小学生不同,决不能采取期中、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一次性的评价,因此,我们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可采取以下三种评价方式:

第一种方式以过程性考查为主,终结性考查为辅,注重学生的平时考查。比如:口头答辩、型作业等,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成绩以平时为主,期中、期末为辅。更好的激励学生参与学习。例如可以选择一些电器元件,让同学们指出用处、特性。再或者同学们共同来默画重点电路,并进行评讲。第二种方式以问题能力为对象建立考评标准。在教学中,既要看学生主动接受了多少问题,更要看其主动发现了多少问题,独立提出了多少问题和探索了多少问题。这是有针对性的观察学生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比如:可根据平时听课情况,给出一定的平时成绩。第三种方式自我考评和集体考评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采用自我评定、同学之间的互评的方法,重视小组之间的阶段性总结与反思及相应的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及相互促进。

小结

几年来,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我要不断地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目前,教学质量也有了稳步的提高,但是对学生的教学来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今后,我还会做出不懈的努力的。

参考文献:

[1]马国鹏.浅谈电工基础课堂导入法[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余辉晴.模拟电子技术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2.《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明确学习目标, 落实教学内容

《电子技术基础》是理论课向专业工程类课程过渡的桥梁, 它对学生的分析能力、估算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电路分析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普遍反映课程难学, 存在畏难情绪, 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 在本课程的教学之初, 就必须明确目标, 合理把握绪论等内容的介绍, 使学生清楚《电子技术基础》学什么, 怎么学习与研究电子技术基础, 为什么要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等问题。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 将指导学生预习、小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同时, 不断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改进教学方法。

二、丰富教学形式, 合理运用教学媒介

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根据课程需要研制了CAI课件, 实现上机辅导、答疑;还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利用EDA、MATLAB软件强大的仿真功能进行电路系统的仿真、演示等。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便于他们掌握课程内容, 又能提高同学们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当然, 要引起注意的是, 教学中运用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如黑板粉笔、电子教案、实物投影、动画课件、虚拟电路等等, 要做到合理有效, 具有针对性, 而不能一味地跟风, 追求流行,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求最佳的表述方式, 比如, CAI教学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但很容易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照本宣科。再如, 对于较难理解的问题, “粉笔+黑板”是最好的表述方式, 具有其独特的灵活性, 同一内容与不同授课对象交流, 这种即兴发挥的形式往往使师生均受益匪浅。此外, 还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实物投影, 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 使得课堂教学生气勃勃, 师生互动, 起到很好的启发性效果。

三、改革实验教学, 增强学生的认知程度

由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很强, 因此, 要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就必须设置相应的实验、上机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般的大雪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我引导学生想象雪的形状还可以比做什么。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像棉絮、蝴蝶……学生的思维的闸门打开了, 再遇到类似的比喻句, 学生能更好地说明这样的语句的好处和用什么比做什么。学生在这样的练习中积累了经验, 并能学以致用,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结合课文内容, 边读边悟培养自学能力

语文教学重在读, 因为读这个环节可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 让学生品读童年的故事战役部分, 通

●张宝珍

验教学中,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将原来跟随课堂教学的实验课改革为三个层次的实验课, 即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 并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的教学内容。从教学工作取得的效果看, 通过实验,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验证性实验, 可以更新、调整实验内容和实验手段, 完善实验指导书, 例如, 对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 采取的就是验证型实验。

对于设计性实验, 则要求学生根据项目内容,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 自行设计、自行调试, 最后完成项目要求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实验内容提倡虚实结合的方法, 既有实物模拟实验, 又有上机仿真实验, 这种实验的典型应用, 是对整流电路的设计和调试。

而综合性实验应该注重的, 是对所学知识的整合, 使学生对本课程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像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 使用的就是综合性实验。

四、完善考核方式, 不断强化考核效果

在以往的工作中, 我们主要采取理论为主的考试方式, 现在, 则采用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结合、集中考试与平时成绩评定结合的综合评分方式。通过改革考核内容与方法, 结合实验考核,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效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 我们对学生实行多角度考核, 主要是问题讨论、课外作业、实验创新、期中试卷、期末考试等不同的角度。另一方面, 就是重新设计笔试试题, 将试题难度分为四档: (1) 基本题占40%~50%, 反映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2) 中等难度题目占10%~20%, 是稍有变化的基本题; (3) 难度题目占5%~10%,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复杂性和灵活性; (4) 实验题目占总成绩的20%。

五、融入情感教育,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缺乏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同其他课程一样, 《电子技术基础》也不能用冰冷、生硬的态度开展教学活动, 要求师生之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沟通, 创造一个和谐、互动的氛围。教师真诚的情感付出, 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而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热情, 提高教学质量, 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因此, 营造和谐的环境, 让教师与学生一道, 在情感上产生班集体的共振效应, 自发做到以班级的荣誉为自己的荣誉、个人的进步也就是班级的进步, 这不仅对教学工作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学生集体观念和责任感的加强, 对于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 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总之, 要改变电子技术教学理论和技能脱节的状况, 应明确学习目标, 落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合理运用教学媒介;改革实验教学, 增强学生的认知程度;完善考核方式, 不断强化考核效果;融入情感教育,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过品词析句、分角色朗读, 联系生活实际, 将无声的语言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 使文章的情趣和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 使朗读变为一种享受。在自读自悟中感受母亲的赞赏和父亲的批语, 体会两种不同的爱同样的深沉与真挚, 在读与悟的这个认知过程去尝试自学的乐趣, 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积累自学的方法。

综上, 可见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使学生的自学意识、自学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 促使学生主体的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摘要:电子技术教学, 一般是由教师集中进行理论教学, 然后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 理论和技能有脱节, 如何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并由此促进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实践相结合呢?明确学习目标, 落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合理运用教学媒介;改革实验教学, 增强学生的认知程度;完善考核方式, 不断强化考核效果;融入情感教育,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13.网络基础教案 篇十三

教学进度:2009年第2周教学课时:3课时

教案序号:1

一、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了解网络的含义、作用及分类

技能目标:能驱分不同的网络类开型,估算100base-t的实际传输速度

情感目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视野激发学生学习、使用网络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网络的作用与分类。

难点:对于通信协议、服务器、工作站等专业术语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理论启发式以及实践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本节课以学校的网络机房为例,结合平时的上网实践和常见的计算机设备逐步引入构成网络的三个要素:通信主体、通信设备、通信协议,引导学生归纳出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定义。在其间补充现在局域网中常用设备的简单知识,如交换机、路由器等,鼓励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推荐)查找有关设备的图片信息,对所查出的图片进行辨别。在介绍网络的作用和分类时,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熟悉的一些应用,如海宁市教育网系统、我校校园网结构等,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通过对“传输速率”小知识的扩展,以机房局域网为例,设计一材料解答题,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一)引入

通过我们前几次课的上网实践,我们已经初上领略了因特网的魅力以及网络给我们所带来的便利,那么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又有哪些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

1、计算机网络的含义(1)通信主体 ——计算机

(2)通信设备 ——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以及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网桥、网关等

(3)通信协议——TCP/IP协议

定义:分布在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遵照一定的协议,通过通信介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2、网络的作用(1)资源共享

(2)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3)远程通信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通讯范围和距离)(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特点:范围小、速度快,如一所学校,一座工厂等(2)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特点:一个城市联网

(3)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特点:一个省、国家、国际联网,速度快

4、小知识材料:传输速率

又称带宽,是衡量网络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它是指网络传输信号的速度,其单位是“位/秒”(bps)。如1Kbps指的是网络每秒能传输大小为1024个二进制位的信息。根据传输速率的不同,同一类型的网络又可以分为10M、100M、1000M网络等。在通常的快速以太网(即100M以太网),由于各种原因,其有效传输效率约为20-30%。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了网络的一般作用以及常见分类方法,最后通过计算了解了有关传输速率的问题。课后大家要做好复习,注意区分几个概念的区别。

五、课后思考题

1.例如我们局域网采用的是快速以太网,请问在通常情况下,通过网络在两台机器之传输大小为100M(Byte)的文件所需要的时间与下列选项中的哪项最接近?()A、1秒 B、4秒 C、10秒 D、40秒

答: D

2.通过Internet搜集有关交换机、路由器、网桥等图片,并对搜索结果进行辨别。3.利用Internet,搜索有关资料,整理一篇有关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的小论文。

六、教学体会:

14.钢琴基础教案3 篇十四

教学内容:跳音奏法 教学目标:

1、熟练把握跳奏的弹奏要领,掌握跳奏触键快、离键快的弹奏技巧,臂、腕放松,弹出轻巧而有弹性的声音。

2、从理论上了解三种跳音的奏法。教学重点:

跳奏动作规范,正确的触键方法。教学难点:

手臂、手腕的放松,声音轻巧而富有弹性。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法、评价法、练习法、欣赏观摩法等 教学时量: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课:

演示:请3——5名学生到台上弹奏《热闹的街道》以及F大调音阶琶音,并与其他学生讨论弹奏的优点和缺点。

讨论:对弹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练习难点部分。

练习:分组齐奏,选出几名熟练的学生采用“接龙”的形式进行弹奏。

二、天天练练:通过讲述、示范、模仿、练习四个步骤来完成。

1、放松协调练习

2、手指独立支撑练习

3、跳音奏法练习

三、连奏和跳奏的区别:

欣赏: 钢琴曲《沂蒙山小调》和钢琴曲《勇敢的骑士》

讨论: 这两种演奏形式有何不同?音乐风格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从触键方式、声音效果、音乐情绪等方面进行分析。

归纳: 连奏讲究的是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无缝,如同“走路”,重在力量的转移,而跳奏是讲究的是“音断意不断”,下键之后必需有反弹的动作。从声音效果上,前者连贯圆滑,后者断开干净;从情绪上来看,前者优美如歌,后者轻快愉悦。不同的触键方式能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绪。

四、跳奏的弹奏要领:

讲述: 手指贴近琴键(有一种触摸感),手指着力反弹,触键敏捷,手指离键迅速,手臂、手腕放松,声音集中透亮而富有弹性。

体会: 结合跳音辅助练习,教师带学生练习跳奏。体会“触键——反弹——放松”这一动作要领。关键做到触键快、离键快,声音才会干净而有弹性。触键时指尖力量集中,有爆发力。反弹时手腕有弹性,往上蹦的感觉。随后手背放松,积蓄力量弹下一个音。

延伸 跳音有单音跳音、双音跳音、和弦跳音之分。单音跳音可以选择跳音辅助练习,双音跳音与和弦的跳音的弹奏要领与单音跳音相同。钢琴基础教程

(一)第21页的席特《练习曲》是很理想的双音练习曲。24页的《前进》左手有和弦跳奏。

五、基本练习:C大调和G大调音阶琶音(两个八度)

1、复习一个八度的C大调和G大调音阶、琶音。

2、在弹第二个八度音阶时,导音到主音右手增加大指从四指下穿过的动作,左手增加四指从大指跨过的动作。琶音相同。带学生练习。

3、要求:手臂、手腕放松,指尖力量集中,转指、跨指动作迅速,先分手慢练,熟练后再合手。双手弹奏时声音要整齐统一。

六、乐曲练习《啄木鸟》

感知:教师有表情地示范该曲,让学生初步感知乐曲的音乐情绪。练习:

* 学生划拍视唱右手旋律,跳奏声音断开,唱出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 带学生用击掌的方式打出右手的节奏,掌握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的节拍。熟练后,加上左手的节奏,在桌上击出双手的节奏进行。

* 该曲为G大调,调号中要升F。带学生找到升F音,并熟记其位置。

* 教师示范跳奏动作,提问:动作象什么?从侧面看,非常象小鸡啄米,与《啄木鸟》的音乐形象相吻合。带学生体会手腕放松动作,弹奏跳音时,如同一只孜孜不倦工作的啄木鸟,嘭嘭。探索:

1、组织学生讨论在弹奏跳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碰到相类似的跳音练习时,学会举一反三。

七、乐曲练习《快乐的罗嗦》

感知: 教师有表现力的示范,学生跟唱旋律,初步感知音乐情绪。

讲述:《快乐的罗嗦》取材于彝族,彝族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每年农历6月24日、25日是彝族最热闹的节日——火把节,这些天彝族人民都会身着盛装,弹着月琴、大三弦,吹着芦笙来庆祝火把节。本曲描述了火把节上彝族人民欢歌起舞的热闹情景。练习:

* 学生划拍唱谱,跳奏声音断开,唱出欢快、喜悦的情绪。

* 带学生用击掌的方式打出右手的节奏,掌握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的熟练后,加上左手的节奏,在桌上击出双手的节奏进行。

* 带学生在琴键上摸出左手的和声变化。最后两小节音区位置跳动大,左右手分别做了反向的八度跳跃,要求手指找音迅速、准确。

这是本曲的难点。协助学生准确找出音高。探索:

1、跳音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听感受?

2、如何获得干净、弹性的跳音效果?

八、课堂练习:

学生分手练习新学乐曲,熟练后,两个人一组互相检查,指出问题。

九、总结:

15.种植技术基础教案 篇十五

1 基础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1 基础灌浆技术概述

基础灌浆技术是普遍应用于现代建筑中一种技术, 是地基施工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 可有效解决水利工程中地基不稳定, 而导致建筑物出现孔洞以及裂缝现象。一般来讲, 基础灌浆技术的实施是与当地的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 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可将其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中, 充分发挥防渗漏效果, 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

在水利工程的一些岩溶地区进行施工建设时, 多采用基础灌浆施工技术, 在基础处理岩溶地区施工中, 并未形成一定的技术规模, 但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 与先进的灌浆技术相结合, 一些技术熟练的工人可以建设优质的工程项目。一般来讲, 岩溶地貌实施基础施工可分为两种:第一种基础施工中有填充物, 需要普通实施灌浆技术;另一种为基础施工中无填充物, 该项工程在进行填充时需要专业的灌浆技术。但应该注意, 在实施基础施工技术时, 应根据岩溶大小以及具体地质情况而采取具体的施工措施。

(1) 深层岩溶地区采用基础灌浆技术。一般情况下, 若岩溶深度为50米, 则为深层岩溶, 在基础施工时, 采用高压旋喷技术较难顺利进行基础灌浆技术, 需要选择其他的有效灌浆方法。一般会采用普通的灌浆方法灌浆处理岩溶周围地区, 水泥浆进入到深层岩溶, 同时将岩溶内部其他填充物质产生挤压排出, 在较大的挤压力作用下, 原有的水泥浆会迅速与原有填充物发生结合, 迅速固化。

(2) 在实施基础灌浆技术时, 首先应勘查当地具体的土质以及土层情况, 一般可见岩溶地区土质坚硬, 针对坚硬的土质, 直接采取基础灌浆技术, 也可以不用进行深层灌注。只需挖出岩石中沙土, 在将水泥浆回灌到孔洞内, 保证地基的密实。

(3) 采用高压旋喷灌技术对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 应先对机器的稳定性进行确定。借助钻进入到地面下, 选择合适的喷嘴安装到钻头, 并在高度的压强下, 水泥浆喷射范围不会超过制定范围, 并对土层做好保护工作, 以免受到破坏。在高压钻机达到一定深度后, 同时辅助使用高速的旋转机器, 滑出地面。喷射出的土层与水泥浆之间会形成混合物, 形成一个固定结实的主体, 对工程基础形成加固。

(4) 在岩溶地区应采用高压灌浆技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基础更为稳固, 需要在一些岩溶地区实施基础加压, 一般采用高压水泥灌浆, 可有效保证墙体的稳定性以及坚固, 保证墙体具有高度防渗水性。同时, 在采用高压灌浆技术实施建筑时, 以条形形状将水泥输送到土壤中, 保证其渗透性良好, 在整个渗透过程中, 将水泥浆设置成网状, 可有效保证岩溶地区墙体坚固稳定, 其抗击劈裂强,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1.2 针对吸浆加大的水利工程的灌注方法

一般来讲, 实施岩缝灌浆会在1-3h内结束, 在岩缝灌浆时, 所需水泥的数量是有线的。一般情况下, 在灌浆过程中, 所使用的单位面积的水泥数量应低于120-220kg/m。因此, 在实施基础灌浆技术时, 应严格按照施工工序进行操作。但在岩缝灌浆时, 会出现大量吸浆情况, 始终会出现水泥浆灌注不足, 需要采取措施控制灌浆。分析其中出现大量吸浆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特殊的地质条件, 灌注的水泥浆会从一些特殊的通道进入到其他位置, 也可能会灌浆区附近的地表溢出。因此, 针对上述情况, 应采取有针对性方法进行改善:

(1) 实施多次灌浆方法

在对岩缝进行灌浆时, 会出现间歇, 每灌浆一次后会等待一段时间, 进行多次灌浆, 保持间隔的岩缝灌浆, 同时根据工程的具体时间确定灌浆的具体间隔, 但灌浆时间不应超过8h。

(2) 实施降压处理方法

通过对灌浆的压力进行控制下降, 对砂浆流动的速度进行控制, 在较小的压力作用下保持砂浆的自然流动状态, 在自然流动过程中砂浆会不断凝结, 若在岩缝中砂浆不再流动, 适量加大压力, 按照规范的工序实施灌浆。

(3) 实施限流措施

在限制单位时间确定砂浆的体积, 灌注的速度下调为每分钟10-15L, 实施限流是为了控制岩缝流动速度, 有利于灌入砂浆快速凝结沉淀。

2 在严重漏水情况采取灌浆技术

在实施水利工程实施中, 极易出现基础漏水情况, 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 分析出现漏水的原因可能是确定的水利工程施工点不正确,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 主要表现为水利工程建设点失误。

2.1 采用填充级配料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 所选用的填充级配料主要为砾石、粗砂以及水泥, 使用砾石填充时, 应注意砾石的大小。若在单独使用砾石的情况下, 成效不佳, 可采用具有较高粘稠度水泥冲灌级配料。其中水泥冲灌以及配料的主要成分为沙土与砾石混合物、砾石混合物, 选用两种材料是为了形成一种反过滤层。

2.2 实施模袋灌浆的处理

所采用的模袋灌浆方法中, 模袋耐磨性良好, 常用的材质主要为聚丙烯、尼龙等。在采用模袋灌浆时, 模袋中所含有的水泥砂浆, 在相互挤压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水分流失, 袋中只剩下沙土水泥, 有利于砂浆快速凝结, 模袋可有效防止沙土的流失, 其溶度阻塞作用良好。

3 结束语

在实施水利工程建设时, 保证灌浆技术质量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基础工程的地基基础中, 采用灌浆技术, 可有效保证地基的稳定。但灌浆技术施工中, 存在不足也存在优点。在施工中, 施工质量与施工的具体环境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在岩溶地区, 较难控制施工质量。在岩溶地区施工时, 施工人员可根据之前的经验施工, 并且严格要求施工技术, 保证施工质量, 同时控制施工成本。同时根据施工的具体地质条件而确定具体的基础灌浆技术, 且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施工时, 考虑到多方面的施工影响因素, 根据具体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灌注工作, 保证水利工程顺利进行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但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尤其是南水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情况最为严重。为了平衡不同地区的水资源, 需实施水利工程建设。在水利工程实施中, 保证地基基础工程质量, 是相当重要的。当前地基工程施工中主要采用基础灌浆技术。本文重点研究分析基础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基础施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并结合当前的施工管理现状, 提出改进措施以及注意事项, 为之后的施工技术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基础灌浆,施工技术,水利工程,基础施工

参考文献

[1]李雪慧.水利工程基础施工灌浆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1 (19) :812-813.

[2]韩芳郦, 卢强, 弓力.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42 (24) :128-129.

[3]韩芳郦, 卢强, 弓力.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分析[J].房地产导刊, 2013, 14 (13) :56-57.

[4]杜雅丽, 李洪妲, 胡泰生.浅谈水利工程基础施工灌浆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14 (26) :542-543.

[5]欧永铄.小议水利工程基础施工灌浆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78 (11) :563-564.

上一篇:移动终端营销简介下一篇: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