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深处赏析

2024-12-31

百花深处赏析(8篇)

1.百花深处赏析 篇一

传统文化在灯红酒绿的现代文化中逐渐迷失。关于北京,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占据了我们的视野,天安门、故宫则是北京传统文化的标志,而老北京,却掩映在那悠远幽深的胡同小巷中。陈凯歌导演用别具一格的视角和独具匠心的镜头为我们展示了新旧两张认知的探讨。

影片的开始,镜头仰拍大楼,给人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从搬家工人搬家的场景入手,为观众打造了一个特殊的接受语境,进而无缝过渡到为冯先生搬家这一事件中。

冯先生住在百花深处胡同,在车子经过平安大街时,冯先生面对立交桥、高楼大厦脸上显示出迷茫、恐惧与无措。搬家工人说:“如今这老北京才对北京迷路呢。”这句话显然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同样,平安大街旁的古建筑中却充满了现代的符号,传出现代的音乐,表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与冲突。车子快开到残破的胡同,影片运用了框架式构图,被砍伐的树木及残垣断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胡同中一个个鲜红的“拆”字,作为叙事符号,隐喻着传统文化被损坏。

搬家工人们到达冯先生口中的“家”时,才知道自己被涮了,他们知道了“冯”先生其实是“疯”先生。开车离时,搬家工人从汽车反光镜中看到冯先生一人孤零零的站在槐树下,意味着传统文化被遗弃。后来为了挣钱,搬家工人们还是装模作样的搬起家来,这一场景极富有戏剧性。一位搬家工人将花瓶打碎,其实象征着传统文化的破碎。搬家工人和冯先生对话时,冯先生背后的槐树与搬家工人身后的楼房,也突现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

冯先生在石头上捡起了一个铃铛的铛子,反复向工人们说,这个铃铛以前就挂在他们家屋檐下,刮风下雨的时候一晃一晃的,听起来可好听了。以及在车

轮陷入沟中后,看到工人用铁锹从土里挖出来的铃子,冯先生不停念叨着:“这不在这呢吗?”表现出,传统文化被掩埋在厚厚的泥土中。

冯先生将铃子和铛子串在一起,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搬家工人们回头,他们看到了挂在屋檐下的铃铛以及百花深处的胡同小院。而这场景被风一吹就无影无踪,隐喻了传统文化的脆弱,不堪一击。

冯先生像槐树下跑,口中喊着:“搬新家了。”夕阳下的槐树,这幅美景,因为有了四周高楼大厦的存在,显得十分突兀,这昏暗的色调,让观众感到一丝悲凉。影片的最后,屏幕上没有画面,只有一片黑色,而铃铛还在回响,这个场景,意在唤醒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和认知。

影片通过对表现性蒙太奇的技巧和元素的使用,例如铃铛、高楼、槐树、“拆”字。它们的功能不仅仅服务于情节叙述的需要,而是上升为一个传情达意,推动剧情发展的叙事元素。它们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联想,传递了画外之音,进而达到了较好的情绪渲染与艺术表现目的。

最终,冯先生始终没有融入新时代,他手中的摇铃摇响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他们固执地背对着不远处的高楼大厦,向那棵象征着乡土情结的大树奔去。

Byfanbaogen

2.百花深处赏析 篇二

一、音乐的信号

杜可风的《巴黎我爱你之13区》,讲述的是一个中西文化碰撞的故事。导演只用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就为我们展现了在外华人从排斥西方文化到欣然接受的过程。这使我一方面佩服导演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也更深刻的了解电影是一门可能很简洁但可以内蕴很深刻的艺术形式。我想导演能做到这一点,是画面、声音和情节编排等各方面协调配合的结果。其中,声音的合理运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观看这部片子时,我首先读懂的是音乐给我的信号。在影片的开始不久,主人公化妆品推销员兼造型师安尼拖着箱子来到13区。观众并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但是一段悠扬的有源音乐——邓丽君的《天涯歌女》诉说这里的文化背景。在这里,音乐的运用首先起到了叙事的功能,它告诉我们一个对于理解影片十分有用的信息,即安尼来到了一个中国人聚居区。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里的音乐也起到暗示特定空间的作用。同时,它也烘托了影片气氛,再配以画面上中国美女身着旗袍的场景,这些典型元素的运用,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中国气息。这样,就节省了很多啰嗦的语言去解释故事发生的背景,使影片表现简洁,给观众的想象空间也大。

紧接着,安尼继续走去找那家中国人开的理发店。在他向一个法国男孩问路时,音乐自然的过渡到一段节奏快捷的说唱。没有任何语言去解释,但文化的冲突与碰撞直白的展现给观众。这里的音乐起到了叙事和揭示主题的作用。导演智慧的把自己要表达的深刻思考不着痕迹的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使其深入浅出。

在安尼为发廊的中国女人做造型的一段,背景音乐变换为抒情女高音演唱的中文歌曲。四四拍的节奏舒缓明亮,恰如其分的表达了中国人逐渐接受西方文化的心理变化。这里音乐兼有叙事和提示中心的作用。没有什么更激烈的对抗,反而是一种昂扬的开阔的接纳。这其中展示了中国人的一种变化了民族心态。从封闭的自卑的排外到自信的大度的承认与接纳。音乐使人不拘泥于狭隘的视野,营造一种超然的境界。

除了音乐、语言,声音的另一个重要组成要素是音响。我个人认为这个元素在陈凯歌的《百花深处》中运用的更加典型,请见如下分析。

二、音响的神奇

陈凯歌导演的短片《百花深处》讲述的是一段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冲击的故事。在外人看来精神有些痴颠的冯先生几次要求搬家公司帮他搬家,可他家所在的百花深处胡同已在城市大规模建筑现代化高楼的过程中变成一片平地。搬运工为了要回出车费就假装帮他帮东西,最终被他痴恋老宅的感情所感动。一个有些怪诞的故事艺术的表现了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导演用细腻的还带有些许滑稽的音响效果展现一个看似好笑的故事,却表达其深沉的思考。让观众在笑中体会导演的一种无奈与责任感,笑中有泪……

影片一开始的鞭炮声,是明显的音响叙事功能的运用。暗示乔迁之喜,直截了当的展现了故事背景。情节继续发展,冯先生做在搬家公司的车上,头长长的伸向车外的一段,采用了完全用音响来表现。汽车呼啸而过的声音、警笛高声鸣叫、交通台的路况信息还有路边的小店播放的流行音乐……利用声音表现了车子的行驶感同时暗示了大城市的环境和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感。设想如果这里加一段快节奏的音乐来表现,就会淡化现代文明对主人公冯先生——个痴迷于传统文化的人的冲击。在快节奏的音乐下,可以表现人物的心情愉快,就会使观众不再深究此时主人公的所思所想。

在去搬家的路上,当车子驶向目的地的时候,只设计了汽车在颠簸中前行的声音。再配以一片废墟的画面,使人烦躁不安,预示了可能是不好的发现。结果,果然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家”可搬。这里的音效可以理解为提示下文的作用,有叙事功能。

运用音响最出色的桥段要数搬家了。为了拿到出车费,搬运工们在什么都没有的废墟上假装搬东西。这时响起了有节奏的京鼓的声音,配合着人物对话和剧情的发展轻重缓急相间奏响。一声一声,富于独特的韵律,又具备一定的喜剧效果。让人感到浓重的北京韵味,感觉轻松,不禁发笑。同时,叫人拍案叫绝的运用手法是,虽然他们是空手搬东西,但导演还是智慧的配以实际的声音。比如,搬家具时“吱吱扭扭”的声音,搬鱼缸时的水声,花瓶掉到地上碎了声音,放家具到车上时的“砰”一声……用声音营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让观众可以自己想象一下真实的场景,实现了化虚为实。他让我们思考,高速的现代化究竞留给我们什么?是传统文明的一片废墟?是可笑而又无奈的回忆?提示人们我们应该为保护传统文明做些什么了。比如多一份的关心与呵护。

影片接近结尾的铃铛声就像点睛之笔,使影片锦上添花。本来铃铛就是很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个符号,铃铛声响起像是在启迪人们应该惊醒,反思自己的行为。剧情到这里,搬运工也被冯先生的执着而感动。在铃铛声的指引下,他们仿佛看到了老北京胡同的传统风貌。导演运用超现实的动画表现出四合院的样貌,同时配以极具民族特色的号子声、笛子音乐和北京“符号”鸽哨声,为我们勾勒了一副老北京的图景……

除了音响,影片中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尤其是冯先生的一口正宗的北京腔,十分符合人物形象,凸显了人物性格。

三、殊途同归

两部影片虽出自不同国籍的不同导演之手,但它们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内容上都在探究文化冲突的问题,比如两位导演都善于运用声音的表现力。《13区》以音乐的运用最突出,而《百花深处》更着重音响的效果,最终都成就了优秀的影片。

3.她在百花的深处 篇三

入冬的时候,乌鸦搬进了百花深处胡同里的一个四合院单间。

不过十平米的地方,但是有暖气;墙上虽已经斑驳,但记录了很多人写过的话,歪歪斜斜的字,有关于爱情的,有关于时光的。推开木质的门,就能看到周遭邻居屋里泛出的暖黄色灯光,处处充满了生活气息。

前段日子,乌鸦生了一场病——因为赛车而摔伤了,在医院泡了很长的时候。当某日他拄着拐杖在老北京四处溜达的时候,无意中撞见了百花深处这个胡同。走出了一段,才猛地回过神来,嘴巴里念叨着这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突然觉得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那个时候已是深秋,尚留余温的阳光意兴阑珊地照着他,四周的树叶黄得绚烂,像是在宣告自己最后一季的美。他环顾四周,公交车站疲倦等车的人们;对面的水果摊……他静静地站在路边,阳光拖长了他的影子,凝视周遭的一切久了,他仿佛看到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从路的那头狂奔而来,走近了,他看清楚面容,竟然是自己。

嗯,就住这儿了。打定了主意,于是往胡同深处走去。午后的胡同里静悄悄的,偶尔听到掉了漆的朱红色大门里传出咿咿呀呀的昆曲声,缠绵悱恻,仿佛回到了水墨画的江南。

乌鸦本名不叫乌鸦,叫李素朗,很文艺的一名儿,江南人,但是却說得一口顺溜的京片子。十六岁背着大包就来了北京,学美术学摄影。这么多年,他的记忆里偶尔还是会蹦出当时站在人潮汹涌的出口时胸腔里溢满的一种激情以及无可名状的害怕。虽然若干年后他看起来强壮不少,这样的情绪时时刻刻萦绕着他,自己始终是一个边缘人,并未真正融入到这个城市里。

住过仓库房,因为大冬天没有暖气而去偷人家的煤球;卖过打口碟,被城管追过好几回;在798搞过人体艺术,被媒体报道过,那个时候以为自己可以熬出头了,但是后来才知,原来只不过是生活放了一个声音响亮的屁而已。

现在,乌鸦和几个哥们还是搞了一个仓库,什么活儿都接,画画,摄影,做人体艺术……

他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愣愣地看着天花板,上面自己贴了一张中国地图,想走的路还有很多,但是梦想呢,似乎越来越小。他的心不由得一紧,叹了一口气。

这个时候,门外响起了热闹的敲门声——是几个哥们儿来庆贺乔迁之喜的。

一伙人挤了进来,小屋瞬间就沸腾了。

一看乔安娜的装扮,就是刚从酒吧下了场直接赶过来的,蓝色的眼妆乍一看还以为是一滴凝结的眼泪,廉价的超短裙,闪亮的长筒靴。但是此刻的她娴熟地包着饺子,顺便又尖尖的鞋尖勾了勾乌鸦的腿说,小屋弄得不错啊。

乌鸦和铁人在喝酒,鼻子里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乔安娜是从什么时候加入到他们的团队的,都记不清楚了,但是她对乌鸦赤裸裸的爱慕之情是很多人都明了的,唯独乌鸦装作不知道。

乔安娜撇嘴,真是没良心,也不看看你生病的那会儿是谁在旁边把屎把尿的。

那一晚上,大家吃饺子喝酒猜拳,玩到深夜,方才散去。

临出门的时候,安娜风情万种地倚靠在门边,看着正在收拾整理的乌鸦,轻声地喊了一句乌鸦。轻得他都仿佛没有听到。他的身影在她的眼睛里涣散开来。

起风了,一吹,安娜的酒气劲儿也就散了,不等他应答,她转身就走了。今天的月亮真圆,但是,人不圆。

二、

北京城落雪的时候,乌鸦发现,每到夜晚,总是有个女孩儿站在四合院的门口,不打伞,任雪覆盖一身。

第一次乌鸦走过她身边的时候并没有留意;第二次路过她身边的时候,瞥了一眼,她低垂着头,平刘海覆盖住眼睛,看不清楚表情;第三次第四次……

直到暴雪那天,他依旧看到她站在门口,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从她的身边擦肩而过的时候,顿了顿,女孩儿似乎想要张口对他说话,但他还是没有停留,回了家,把风雪挡在了门外。

当天完全落了幕,他透过窗户,依旧能够看到那抹鲜艳的红色,扎眼地矗在那里。终于还是打着伞出去请她进来。

到了亮光处,才看清楚女生的脸,苍白脸孔如栀子花。她用毛巾擦着头发,然后抬起头,戴着猫纹的美瞳,猛一看,竟让人心里一凉。

她的眼睛里有光亮,东看看西摸摸。然后整个人凑在墙上,细细地找着什么,过了一会儿,转过头来,对着乌鸦说,喏,这个是我曾经写上去的。

乌鸦凑近了看,幼圆的铅笔字——你是我小心维护的梦想,无法靠近的梦想。不用她说,乌鸦就能猜想到这里面的故事。

她把耳朵贴到墙上,很认真地听着,然后低声说,你听,墙壁是有声音的。

暖黄色的灯打下来,照着她的模样,乌鸦不说话,坐下来点一根烟抽上。良久之后,听到有极低的抽噎声。抬头,发现女孩还是刚才的模样,她哭过吗?乌鸦恍惚了。

很晚了,她还没有要走的架势。反倒坐在了沙发上,拿过乌鸦的烟抽起来。她告诉乌鸦自己叫苏眉豆。她眨巴着眼睛说,我没有地方去……

乌鸦看了外面磅礴的大雪,凶巴巴地说,你睡沙发。

早上起来的时候,乌鸦觉得自己头重脚轻。一扭头,发现沙发上空空如也。他裹着被子愣了几秒钟,然后迅速地爬起来,试图在墙壁上寻找眉豆留下的字,但是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还在恍惚到底是否真的出现过这样一个姑娘。想到这里,猛地打了个喷嚏。

在这个冬天的伊始,乌鸦生了一场病,在烧得昏天暗地的时候,他迷迷糊糊觉得,这个叫苏眉豆的女孩是不是真的出现过呢,她的脸映照在江南一波小小的河水里,思绪一晃动,就散了,留在乌鸦脑子里的只是一个浅淡的轮廓。

当乌鸦和人在酒吧里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乔安娜敲着他的脑袋,娇嗲道,你TM是不是想女人想疯了啊。

大病初愈的乌鸦不理会她,看看周边的几个哥们,喂,你们相信吗?铁人拿手试了试他的额头,你丫烧还没有退吧?转口又说,还是讨论讨论咱们的画吧,这么久了,一张都没有卖出去。这样下去,下个月又得喝西北风去了。

乔安娜看着自己红蔻丹的手,觉得生活就是一出动荡剧。她说,听说最近有个叫JACK的人很红啊,走得小众路线,主要是给女孩子画人体,前几天开了个小型个展,效果还不错。

乌鸦不屑,这套咱们不早就玩过了。但是心里还是偷偷地记下了这个人的名字,想着回去之后研究研究他的风格。

铁人怪笑,这个JACK啊,画得不怎么样,人家主要是有后台撑着,有钞票给他烧啊。

隔天乌鸦就去了SOUL吧。今天是JACK个展的最后一天。酒吧里的灯光是猩红色的,缓慢流淌出的音乐恰到好处的融到了气氛里,挂在墙上的画并没有多出众。来了好几家媒体,四处都是闪光灯咔嚓咔嚓的声音。

乌鸦不禁想到铁人说的话,如果是早几年,他一定会愤愤地骂娘,但是如今,他知道除了实力,运气也是很重要的成分之一,于是他只是在心里说了一句真没劲。

要了一杯伏特加,坐在吧台前面。夜晚九点的时候,音乐停了下来,台上开始有点骚动。JACK走了上来。乌鸦打量他,长得很英挺,油光满面,一副得志的得瑟样。

乌鸦仰头把酒一口喝尽,又要了一杯,听不清楚他讲什么,只是眼角扫到了坐在角落的一个气质出众的女人,虽然保养得很好,但是还是能够看出岁月刻在她身上的影子。

没有等画展结束,他就走了出来,觉得如果自己再待里面说不定会憋死。走到门口的时候,蹲下来抽烟,还能听到里面涌动的掌声。

抬起头的时候,看到路灯下面站着一个熟悉的人——眉豆。她还是穿着那件红色的衣服,手上拿着一个酒瓶,眼神直愣愣地看着酒吧的大门。

乌鸦揉了揉眼睛,再揉了揉眼睛,然后扔掉烟头,走了过去。

看到他的时候,眉豆没有惊讶,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声,你让开。

乌鸦不解地看着她,然后退到了一边。

4.百花深处观后感精选 篇四

如今的胡同越来越少了,老北京无论是人情还是风俗都大有改变,是的,中国在进步,城市在大力发展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环境:不要胡同,却要那流水线似的高楼,人与人之间原本的浓情被冰冷的高墙隔断,只剩下灰蒙蒙的天。现代人即使住在一栋楼里都很少打交道,三言两语下显现出世态炎凉。

影片中搬家团队的“头”是有善心的,可一开始的欲擒故纵显得荒诞而滑稽,后来转念想到疯子先生是因心系故土而产生的感念,便不再嘲笑他。而这位冯先生悉知故土的每一寸细节,物件的摆放位置和拐角处的一草一木,不忍细思他对故土的这一份念想。

曾有过细腻而繁杂的怀恋,为何而疯?也许是因为政府的强拆,又或许他刚出狱或者是从医院奔逃出来的。不曾想那鸟语花香、喜气融融的净土已消失殆尽。心中的百花就是故土,却被蛮横的人们肆意强拆践踏,这是有血有肉的“百花深处”的记忆,是有血有肉的故事。

5.《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赏析 篇五

远恨绵绵,淑景迟迟难度。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处。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

译文

春光明媚,阳光和煦,薄雾低低的笼罩着芳香的树丛。池塘上飘着如烟的雾气,凌乱而荒芜,帘幕无聊的垂着,像风中的柳絮一般飘荡。春困的日子让人想睡觉,把斗草的游戏抛开了,踏青的心情也没有了。整天关着房门。

绵绵的思念,幽幽的愁绪,何时才能得到丈夫的爱怜。年轻的郎君,你和从前一样吗?在哪儿眠花宿柳呢。寂寞的院子的空无一人,黄昏时刚刚把秋千拆掉了,白白的锁住了一院子落花。

注释

1、斗百花:词牌名,又名《夏州》。格律以“双调八十一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为正体。

2、煦色:美好的春色,春天阳光和煦,因此称煦色。

3、韶光:本指美好的阳光,这里指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

4、轻霭:薄雾。

5、浅蘸(zhàn):轻轻地挨碰。

6、烟芜(wú):如烟的雾气混合显得凌乱而荒芜。

7、闲垂:没有必要的垂挂,帘幕本是用来遮掩夫妻亲昵之用的,由于丈夫不在家帘幕也成为了一种没有必要的摆设。

8、厌厌:精神不振的样子。

9、斗草:古代民间习俗,农历五月初五有斗草之戏,唐宋时称为“斗百草”。

10、踏青:春天到郊外去游玩。

11、扃(jiōng):门窗的插条,此处是关闭之意。

12、远恨:因丈夫不知是在何处眠花宿柳,恨又没有具体对象,因此称远恨。

13、绵绵:连续不断,此处又有情意缠绵之意。

14、淑景(yǐng):日影。景,通“影”。此处指美好的光阴。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15、迟迟:迟缓。

16、年少傅粉:喻年轻貌美的少年男子,此处指此年轻女子的丈夫。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17、依前:和从前一样。

18、醉眠:酒醉之后的睡眠,此处指眠花宿柳。

19、乍:刚刚。

20、空锁:白白的锁住

21、花雨:落花如雨。

赏析

这是柳永早年写的一首中调词,描写一名被抛弃的年轻女子思念她的情人而不得见的怅怨心情。上片写她面对大好春色而深感寂寞的情景;下片写她想念情人而百无聊赖的心境。

上篇开头四句,犹如一组连续不断、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的静景镜头,把大好春景写得如诗如画:先展示出和暖美好的春光是那么明丽妩媚,渲染出一个迷人的全景;然后拉近镜头,现出轻淡的云气低低笼罩着花开树木的景象;再把镜头推进,照着芳树旁的一个池塘,那池塘中有一片好似轻浅地沾着水而生长的水气朦胧的青草;最后把镜头对着池塘边的小楼,只见遮蔽门窗的帘布静静地垂着,任凭杨花柳絮在帘外春风中飘舞。从结构上看,第一句是总写,下面三句是分写;分写的三句又句句相加,步步逼。这就使春光明媚的静景不断变化,最后使读者的眼光集中到闲垂帘幕的地方来了。

词人为什么要着力描绘这大好春景呢?这幅春景又是从什么角度来看的呢?这在“春困厌厌”以下四句中才点出了答案。原来这都是春困者眼中之所见;而她面对如此迷人景色,并未引起欢乐的快感,反倒越加困恼起来,久久不能消除。“厌厌”,好久。这种久久困恼的心情,使得她连赛百草的游戏也丢开了,使得她连到郊外散步游玩的情绪也冷淡下来了,一天到晚把朱红的大门紧闭。“斗草”,据《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有斗百草之戏。”踏青指在清明节前后郊游,“青”即青草。“工夫”,时间;“扃”关门。看来春光越美,春意越浓,越使她感到孤寂,心绪冷落,这种反常的情绪原因何在呢?从而勾起读者的悬念,词意也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片。

“远恨绵绵,淑景迟迟难度。”这个换头,承上启下,解开悬念。原来是她由于有着绵绵不断的.悠长怨悔的心情,所以面对如此美好春景反倒感到时间缓慢,难以熬过。“远恨”,即长恨,长久的怨悔。“淑”,美好。意思虽然十分醒豁,而用词却颇为含蓄。它既揭示了大好春光反而使她困恼无绪的秘密,又卖了一个何为“远恨”的关子。这确如周济所说:“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

“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处?”紧接上句,点明“远恨”的内容。说她想念的那个年轻人搽着脂粉,又像以前在她这儿喝醉共眠一样地到别处去寻欢作乐了吧?这里面包含了对“年少”的往日恩爱的回顾,更蕴藏着对“年少”的今日薄情的怨恨,而全由她想像的口吻出之,即使“远恨”的内容深化了一层,又照应了上片“终日扃朱户”的内心活动,从而把一个被抛弃的女子的一腔缠绵悱恻而又怨悔交集的心境描摹得淋漓尽致。

在这万般愁绪无可解脱的情况下,她只好想借着打打秋千来排遣愁绪。“深院无人”,是写她实际还在盼望“年少”能来,可幽深的院子里并没有人来,其间寂寞失望的心情可以想见。“黄昏乍拆秋千”,则把她对景难排、出于无奈的神态刻画出来。“黄昏”,与上片的“终日”遥相呼应,显见她在朱户独思之久;“乍拆”,暂忽打开,描摹出迷离恍惚、无可奈何之态。“空锁满庭花雨”之句,用在这儿正与她的被弃飘零的不幸遭遇相互映衬。其间一个“空”字,更把她荡秋千而不再有“年少”欣赏、只有满院落花与她一起空自关在这深院中冷落心境渲染出来,景中有情,意在言外,成为情景交融、词意含蓄的结笔。

此词首尾两处写景,起首以大好春色反衬内心的困扰寂寞;末尾以深院花雨映衬内心的远恨难排。在写法上,有如夏敬观所说:“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其中词意之曲折含蓄,叙事之委婉有序,章法之绵密谨严,音律之和谐悦耳,也都显示了柳词的特色。

创作背景

6.百花深处赏析 篇六

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原文翻译及赏析1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翻译

深秋的冷风吹动了鸳鸯瓦上的霜花,冷风吹过绿色的帷幕,吹到陈阿娇的身上,微微带着寒意,静悄悄的长门宫一直锁着大门,满院子的晚秋景色。眼看着盛开的菊花,(想起了这是登高的时节),重阳节时却独自在长门宫内落泪,泪水常常将脸上的胭脂花粉冲浇得残缺不全,听到皇帝的鸾车铃声离长门宫都很远。

无限的幽怨与悔恨,只能向纨扇倾诉。当初还怪罪我拒绝与他同坐一辆马车,却突然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宫中第一美女,却是昭阳殿里的赵飞燕。

注释

飒飒:象声词,指风声。

鸳瓦:鸳鸯瓦,即成双成对的瓦。

翠幕:绿色的帷幕,指陈阿娇的床帐。

长门:长门宫,即陈阿娇失宠于汉武帝后所居之宫。

深锁:紧紧的锁住。

满庭:长门宫的庭院。

重阳:重阳节,乃是农历的九月九日。

长是:经常是。

淹残粉面:泪水将脸上的胭脂花粉冲浇得残缺不全。

鸾辂:鸾车,皇帝所乘坐的车子。

殢:困扰,纠缠不清。

纨扇:是一种细绢所制的团扇。

辇:皇帝所乘坐的车子。

陡顿:猝然变化。

今来:如今。

昭阳飞燕:昭阳,指昭阳宫;飞燕,指赵飞燕。因赵飞燕居于昭阳宫,因此称为昭阳飞燕。

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年代暂不可考,但柳永在词中使用了陈皇后与班婕妤的典故,联系到柳永的生平经历,此典故应该是是柳永隐喻自己当初不该“辞辇”离开汴京,希望得到皇上重新重用,故该词应该是作于柳永晚年在苏杭做官的时候。

赏析

词的上阕讲述了陈皇后失宠而幽禁于长门宫的故事。主要通过景物描写,层层铺陈,渲染气氛。并通过有特定内涵的意象暗示出宫怨的主题。

词由霜落声起笔,以“飒飒”的风声来反衬环境的静寂,以“霜飘”暗示时令已是秋季,天天渐渐寒凉。接下来用造景设色之法,围绕着“静寂”和“寒凉”,写了轻寒微透的“翠幕”,写了深深闭锁,悄无声息的长门,写了“秋色将晚”的庭院。经过一番铺陈,满纸的凄清,满纸的冷寂,“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明写被重阳冷雨“淹残粉面“的菊,实写重阳佳节被如珠的泪水“淹残粉面”的人。大概是觉得继续说下去则言之太远了,难以收束,于是用“鸾辂”句又收回到陈皇后事,举重若轻。

词的下阕讲述了赵飞燕谗害班倢伃而独得成帝宠幸的故事,另避蹊径,在对比中显美丑。

换头处的“无限幽恨"承上启下,“寄情空殢纨扇”则暗示了这位失宠的妃嫔是班婕妤,她失宠于汉成帝后,曾作《怨歌行》诗以纨扇自比,书写遭遗弃的哀怨之情,柳永认为班婕妤遭受冷落的原因是“辞辇”,是不肯阿顺君王,德行笃厚如班婕妤者,最后也只能让位于“自微贱兴,逾越札制”的赵飞燕,“宫中第一妖娆”的赵飞燕,词中的“陡顿”、“第一妖娆”、“却道”等词语也表达了词人心底对这种现象的嘲讽。

善于将用事与时景相结合造成悲怆气势,是本词的最大特点。

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译文

深秋的冷风吹动了鸳鸯瓦上的霜花,冷风吹过绿色的帷幕,吹到陈阿娇的身上,微微带着寒意,静悄悄的长门宫一直锁着大门,满院子的晚秋景色。眼看着盛开的菊花,(想起了这是登高的`时节),重阳节时却独自在长门宫内落泪,泪水常常将脸上的胭脂花粉冲浇得残缺不全,听到皇帝的鸾车铃声离长门宫都很远。

无限的幽怨与悔恨,只能向纨扇倾诉。当初还怪罪我拒绝与他同坐一辆马车,却突然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宫中第一美女,却是昭阳殿里的赵飞燕。

注释

飒(sà)飒:象声词,指风声。

鸳瓦:鸳鸯瓦,即成双成对的瓦。

翠幕:绿色的帷幕,指陈阿娇的床帐。

长(cháng)门:长门宫,即陈阿娇失宠于汉武帝后所居之宫。

深锁:紧紧的锁住。

满庭:长门宫的庭院。

重阳:重阳节,乃是农历的九月九日。

长(cháng)是:经常是。

淹残粉面:泪水将脸上的胭脂花粉冲浇得残缺不全。

鸾辂(lù):鸾车,皇帝所乘坐的车子。

殢(tì):困扰,纠缠不清。

纨扇:是一种细绢所制的团扇。

辇(niǎn):皇帝所乘坐的车子。

陡(dǒu)顿:猝然变化。

今来:如今。

昭阳飞燕:昭阳,指昭阳宫;飞燕,指赵飞燕。因赵飞燕居于昭阳宫,因此称为昭阳飞燕。

赏析:

词的上阕讲述了陈皇后失宠而幽禁于长门宫的故事。主要通过景物描写,层层铺陈,渲染气氛。并通过有特定内涵的意象暗示出宫怨的主题。

词由霜落声起笔,以“飒飒”的风声来反衬环境的静寂,以“霜飘”暗示时令已是秋季,天天渐渐寒凉。接下来用造景设色之法,围绕着“静寂”和“寒凉”,写了轻寒微透的“翠幕”,写了深深闭锁,悄无声息的长门,写了“秋色将晚”的庭院。经过一番铺陈,满纸的凄清,满纸的冷寂,“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明写被重阳冷雨“淹残粉面“的菊,实写重阳佳节被如珠的泪水“淹残粉面“的人。大概是觉得继续说下去则言之太远了,难以收束,于是用“鸾辂”句又收回到陈皇后事,举重若轻。

词的下阕讲述了赵飞燕谗害班倢伃而独得成帝宠幸的故事,另避蹊径,在对比中显美丑。

换头处的“无限幽恨“承上启下,“寄情空殢纨扇”则暗示了这位失宠的妃嫔是班婕妤,她失宠于汉成帝后,曾作《怨歌行》诗以纨扇自比,书写遭遗弃的哀怨之情,柳永认为班婕妤遭受冷落的原因是“辞辇”,是不肯阿顺君王,德行笃厚如班婕妤者,最后也只能让位于“自微贱兴,逾越札制”的赵飞燕,“宫中第一妖娆”的赵飞燕,词中的“陡顿”、“第一妖娆”、“却道”等词语也表达了词人心底对这种现象的嘲讽。

7.百花深处赏析 篇七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凝眸,月色凉如水。时光渡口,猛然回首,宝奁尘满,香冷金猊,物是人非。唯那“咔嚓”声,唤起悠远回忆。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年幼的我许是没事,老爱跑进奶奶的房间。她的房间很静,也很简陋,一把檀木摇椅,一张竹床,一个木柜。浅色的窗帘拉开,阳光下,细尘翻滚,一丝淡淡的檀木香萦绕于鼻尖。轻轻拉开抽屉,只见一把老剪刀,几根银针,一圈黑线。我尤爱鼓捣那把老剪刀,因为奶奶用老剪刀剪纸时,发出的“咔嚓”声很清脆很好听。高兴之余,我一个趔趄,滑倒,嫩白的皮肤被剪刀轻轻地划开一道口子,绽开一朵殷红的花。一丝疼痛慢慢泛开,懵懂的我只会哭。

奶奶蹒跚走来,柔软的目光倾泻了一地。她将我扶起,轻轻地将伤口清洗,将乱七八糟散了一地的东西收拾好,然后轻轻地搂着我,坐在摇椅上,手把手教我剪纸。那是一双很大很苍老的手,被握住的时候,就像被整个春天握住。老剪刀发出“咔嚓”的响声,很好听。

我不知道老剪刀有多老,只知道在“咔嚓”声中,它将岁月磨合着,岁月也将它磨合着。

我上小学后,压力大了。到家后,奶奶更像一个孩子,我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我不耐烦了,便头也不回地吼了一声……她怔住了,时间仿佛凝固,她沉默着。我后悔了,猛然回头,看到的却是一个蹒跚前行的背影。写完作业,偶然路过奶奶的房间。门虚掩着,透过门缝,我看见她微驼着背,眯着眼睛,持一把剪刀,剪着一张纸。老剪刀发出“咔嚓”的声响,一次次碰撞着我的心。我猛地转过身,因为怕奶奶满脸的皱纹会碰落我满脸的泪……

只有老剪刀知道,奶奶是寂寞的。后来奶奶睡着了,很安详,也很宁静。我相信,她只是做了一个冗长的梦,醒来了,会继续用老剪刀教我剪纸。

8.百花深处赏析 篇八

【定**】的开头是“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是说穰城里虽然“罗绮满城”花花绿绿,但是春天已近逝去,于是到百花洲上寻找春天的美好景色。百花洲上的景色是怎样的呢?“浦映□花花映浦”,美极了。“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这种美好境界无边无际,走进去好象突然走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去“世外桃源”的路上的境界一般。这上片,字面上的意思是,城里的春天景色即将逝去,没什么好景致,到城外游咏之地寻美景吧;而那里,景致确实很好,真如世外桃源一般。换句话说,对城市的生活已没什么兴趣,必须离开城市,到山林原野之间去,那里远比这表面繁华的城市生活来得好。这表明了范仲淹对官场生活已经厌倦,对表面稳固的朝庭存在着反感,想离开朝庭,离开官场,寻找他途,退隐归田去,希望过陶渊明式的生活。(我想,这可能就是他屡次请贬的原因之一。)这是上片的思想感情的实质。所以,下片紧接着说:“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替自己的这种思想进行辩解,认为他想这样做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最后说,“莺解新声蜨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在词的意境上是写对景色的欣赏,实际上是表白自己去退隐归田是很愉快的、很乐观的、很自然的。

这首词,反映了范仲淹在仕途受阻、政见受挫之时,其本阶级(中、小地主)软弱的一面的作用下,有退隐的念头,乍看起来,这种念头是不符合范仲淹的思想实际的。范仲淹“每感激天下事,奋不顾身”(宋史),“公少有大节,其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趍舍,其所为,必尽其力。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范文正公集》《褒贤集:神道碑铭》)可是我认为,范氏的世界也是有矛盾的,以上所引的活只道出了它的一面(而且是主导一面)。范仲淹消极低沉的时候也是有的,只是不很严重而已。这是因为他是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他所代表的阶级——中、小地主——在当时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地位都是不巩固的,虽然有上升的积极要求,却是很软弱的;他所处的时代是沉闷的时代。(关于范仲淹有积极一面和消极一面,从以上分析的三首词中亦可看出来,上面的`分析也或多或少作了些说明,读者要更进一步了解这种两面性的具体情况,实质和根源,可参阅马茂元的《范仲淹的词》一文,我完全赞同马氏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也许有人会说,他既然在五十七岁左右有这种消极退隐思想,可是他在58岁时怎么能写出《岳阳楼记》这样积极的散文呢?不错,《岳阳楼记》是篇积极的作品,但我正要以它作为旁证,说明范仲淹在知邓州时(五十七、八岁)思想上消极面积极极面有着激烈的斗争,而斗争的结果是积极面占了上风。《岳阳楼记》写了两种人在洞庭湖两景色面前所表现的两种不同情绪,实际上与他自己的思想有关。他年轻时,生气勃勃,积极进取。后来三遭贬职(知邓州就是其中一次——知邓州前充边任),知邓州时,年纪老了,由此,他有一些消极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岳阳楼记》最后强调“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他自己的矛盾着的两种思想倾向对立斗争的结果,积极一面占了上风了,他过去一贯的积极处世的思想复活了。所以他在末了说:“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否定了消极一面,希望、鼓励自己向古仁人看齐,希望、鼓励自己比古仁人更进一步。他在这时思想斗争的结果是积极一面占了上风,但当时的消极一面却在【定**】中记录下来了。

上一篇:国际贸易毕业生自我鉴定下一篇:不要忘了“规则”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