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笔记(精选12篇)
1.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笔记 篇一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课堂小结
榆中县来紫堡中学教师:张林
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让更多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发现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想自己进步更快、所教的学生掌握的更好、发展的更全面,情景引入是重要,因为它可以引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教学过程也重要,因为它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和收获;而与课堂引入和教学过程一样重要的,其实还有被我一直当成可有可无的课堂小结,因为它不仅可以提升自己,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各方面。本文就是从数学课堂的小结的重要性说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借鉴优秀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小结,谈谈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一、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在中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堂小结,几乎是每一节课都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我却从来都认为它是一堂课可有可无的部分,只是受每节课时间和内容的影响而已。
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这也充分说明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堂小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我,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的思想:只是把课堂小结当成不可缺少的一环,只是为了形式上课堂的完整性;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形式------我的独白与忠告------学生只是在听,接受老师强加的教学成果,甚至,有的同学只是知道这个时候是该下课的时间了。因此,认识课堂小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努力追求课堂小结的高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是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追求的。
二、通过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我了解了课堂小结的功能 课堂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课堂小结,对于教师是否上好了一堂课,是否落实了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学生是否能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兴趣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一)对教师而言,是上课内容的回顾 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经过精心准备后向学生系统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依托,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而作为数学教师,抓住课堂小结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一堂课到底做好了哪个方面,通过学生的总结及大家的补充,教师能对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到底掌握到哪个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回答“有何收获时”教师本人也在回顾“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回顾自己教学生的每一个环节,是否下次应作调整,应作怎么样的调整,思索自己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作为新课程中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可以通过课堂小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对学生而言,它是对知识的巩固 一堂数学课的课堂小结的功能并不仅仅意味着一堂课的结束,而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把这节课所掌握的新知识为下一堂课、下一个知识点乃至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延伸和铺垫。课堂的小结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一堂数学课结束了,在小结中师生一起可以明确地了解到本节课中学了哪些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的相互关系,来龙去脉是按照哪一条线来展开的?有几个新概念、新定理(公理)、推论及公式?这节课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等。其次是帮助学生巩固与提升知识一堂课的小结,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适时扩大“战果”,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作业的来源:可对某些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使旧题变新题,有利于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当然,从更长远的角度的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来看,课堂小结,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对某一堂课的学习,在课堂小结时,学生会对已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而产生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解题方案等,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创新思维。一旦有了这样的思维作准备,学生就能把数学学活,能灵活运用自己的数学上的知识解决数学上、生活中涉及数学的知识,比如学生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运用的学习,就能把生活中商品买卖的利润问题很好的掌握,并教与了他们必要的生活常识;又比如学生通过对七年级三角形及八年级四边形基本常识的学习,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通过类比学习,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脸盆架、土地测量的三脚架做成三角形,而有些衣架、拉门、电子门等做成四边形的原因;等等
二、通过向老教师讨教,我掌握了课堂小结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综合目标,因此,我觉得在进行课堂小结时,也应该紧扣这些目标进行小结。
(一)注重对每堂课的新知识(即定义、定理、法则、性质)的梳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中首次出现了过程性目标,比如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探究实际物体与数学图形的形状、大小的类比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经历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等等。学生在操作、实验、观察、猜想等活动后,对建立起来的新知识,一般情况下都能在各自的大脑中经过加工形成初步印象,所以在小结中,学生一般都能把课堂中的新知识的框架叙述出来,比如在学习解分式方程时,学生能基本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2、求出整式方程的解;3验根。代数中这样的知识小结在学生经过适量的练习后是都能解决的,计算步骤的小结也是代数中经常遇到的。而几何课程的小结也是如此。
(二)注重对每堂课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及方法进行总结梳理。在课堂小结时及时对本节课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及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是深化学生思维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就要看他对整节课的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程度。对学生的发展而言,学习的价值不只是记住几个数学结论,解决几个习题而已,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是可以有不同策略的,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在里面。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对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认识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升华。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对于定理的证明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它所内含的数学转化的思想。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前,学生大脑中的180度的角有平角,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成的同旁内角的和,证明内角和定理的过程就是将三角形三个内角转化为平角或同旁内角的过程。那么在小结时,就应该引导学生概括这种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有了这种转化思想,就有了思维的方向,也就有了行动的方向。这是数学中最常用的思想方法。
(三)注重对每节课进行纵横的综合联系,抒发学习感受。我们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学生形成系统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在课堂小结时应注重纵横知识的联系,这一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教师应多给学生机会,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在上整式的加减这堂课时,新内容很少,就是两个简单例题,在学生预习课本,解决习题,解决练习后,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归纳概括知识,从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的转化思想,联想到恒等变形,从全局出发,通过联系、类比,将与整式加减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纵横联系,求同存异。通过建立数学观点——验证数学观点——升华数学观点的思路,让学生把一节普通内容的课,通过归纳总结,把相关知识达到了融会贯通的高度。这样的小结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积累的重要性。
(四)注重对数学经典习题的梳理,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在数学习题课、讲评课及某些新授课中,对于经典的数学习题的小结也非常重要。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经典的生活背景题目等。在小结归纳时,让学生体验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时,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让学生体验问题的评价方法不同的差异时,感受不同方法的得出主要来源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角度的不同;让学生体验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这些问题的小结,就是学生的一个学习反思的过程,通过反思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享受情感与态度上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三、通过课内外的交流协作,我学会了课堂小结的形式传统的课堂小结就是老师简单的例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千叮万嘱要学生记住这个记住那个,而学生就是机械的听着,有的只是候着下课的铃声。这样的小结,唤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下课堂小结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我们应做好形式的多样化和趣味化。这样才能达到课堂小结对该该节课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后继知识的欲望和启迪他们对数学的灵感。
(一)首尾呼应,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材在编排时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大部分章节之前都有一定的问题,它们都是来源于生活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而教师在上课设计情景引入时也往往喜欢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式。与此相对应,在课堂结尾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分析解决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以增强学生解题之后的自豪感,增强自信心。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设计这样的引入学生会很感兴趣。如图一,圆柱的高为12厘米,底面半径为3厘米,在 A处有一只蚂蚁,B 处是一块蛋糕,现在蚂蚁想沿着圆柱爬着去吃蛋糕,请问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一开始很难下手解题,通过学习后,就知道实际上就是求圆柱的展开图中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如图二线段AB的长就是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这样的课堂小结方式,既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首尾呼应,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知识梳理,形成学生的知识系统性 这是数学课堂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课堂小结方式,教师利用下课前几分钟时间,简要的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的内容,帮助他们进行知识梳理,辩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可以进一步强调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形式进行课堂小结,也有多种方式,包括: 1.提问的形式。2.图表的形式,在上一些和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比较类似的新课时,可以采用图表进行类比小结,如学习相似三角形可以和全等三角形进行比较,归纳出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增强学生的类比思想。
(三)思维拓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课堂小结,对于独立的一堂课而言,它可能是一个终点,但对于一段数学学习而言,它可能是另一个起点。在课堂小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容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把课堂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如《定义与证明》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什么是定义、命题,而在课堂小结时,老师也是采用提问式,问题提得很大,但对学生来说绝非空洞,而是富有挑战性,因为老师的提问是:请用“如果„„那么„„”的形式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对于这样一个紧扣本节课的问题,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想说下去,多么精彩啊!
总之,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整体,课堂小结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千万不要完成形式,而忽略对它的精心设计;也千万不要因为上公开课或观摩课时才象征性的作课堂小结应付一下。我们在日常教学的每一堂课中,都不该把课堂小结给遗忘。我们应当明白,课堂小结可能不会是课堂教学的高潮,且用时短暂,但只要我们用心而为之,就能创造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境界来!
2.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笔记 篇二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意思是学习了之后及时练习复习, 不是很快乐的事吗?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亦然如此, 及时的练习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大都是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出来的。因此做好课堂练习环节的反馈设计是每一节数学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重点。那么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练习环节的反馈呢?
一、练习的设计有讲究
练习题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师所教授的知识, 它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一种手段。对数学教师来讲, 轻松、有效的反馈, 离不开精妙的练习设计。好的练习设计对教师实施有效反馈起到了辅助作用。练习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温故知新的主要途径。新课改实施后, 部分课堂出现了两种不好的情况:有些课在放任自流的活动中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 不组织练习反馈;有些课练习设计仍然停留在形式单一、陈旧, 缺乏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桎梏之中, 学生仍在进行着以“练”为主的机械作业。所以, 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数学课堂中从以下几方面注意练习的应用。
1、练习题的设计要专向化。
也就是说练习的目的要明确, 就集中强化和巩固某一个知识点。比如:《没有小括号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 教学例题后, 就加强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 教师可以如此设计练习题:出示第一组: (1) 236+43×28 (2) 236+43×28, 第二组: (1) 324÷6-3 (2) 324÷6-3, 学生选出正确运算顺序算式的序号。学生动手写在作业纸上, 这是他们对运算顺序掌握情况的最真实反映。教师可以很轻松地借助反馈手段看出哪些学生还没懂, 适时调整教学进程。这种练习题的设计非常的精致, 重点强化了运算顺序。如果混合运算顺序不对, 那怎能做对一道综合运算题目呢?所以设计专向化的练习题很重要。
2、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切忌“一锅端平”。
一节课中, 练习的形式要多样, 要层层推进, 让学生在后一次练习中较上次的基础上有发展。同时教师通过逐层反馈, 可以了解到哪些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强, 哪些学生还有待发展。例如:教学圆环面积的计算教学时, 教师要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 让学生理解地掌握其不同条件的求“圆环面积”的解题方法。我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⑴已知圆环的内、外圆的半径, 求环形面积 (学生大都能根据推导的公式:S=∏ (R2-r2) 进行计算) ;⑵已知圆环的内、外圆的直径, 求环形面积,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推导出计算公式: (大多数推导正确并能实际计算) ;⑶已知圆环的内、外圆的周长, 求环形面积, 同样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推导出计算公:并能解决实际问题;⑷已知圆环或半圆环的半径和环宽 (L) , 求圆环或半圆环的面积, 还是让学生去尝试推导计算公式: (此时, 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但在教师的引导下, 也能理解) ;⑸已知圆环或半圆环的内圆半径和环宽 (L) , 求圆环或半圆环的面积, 有让学生思考, 其计算公式又是怎样?组织学生讨论, 在老师的启发下, 推出了这样的计算公式:这样的练习, 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练习的设计要遵循: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基本到变式, 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学生初步掌握之后, 由浅入深地进行这样的练习:第一层为模仿性练习, 第二层为提高性 (创造性) 练习, 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若干个相等的分数, 看谁写得又对又多;又如教学“角的认识”新授前先练习与认识角有关的旧知识, 在区别“直线、线段、射线”的异同后, 揭示新课课题。新课可分三个层次进行, 练习也应该随着每个层次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去设计, 第一层教学“角的认识”, 练习是让学生在纸上画角, 并用角的符号表示;第二层教学“角的度量”, 练习是让学生用量角器去度量不同方位 (角的开口向左、向右、向上、向下) 的角的度数;第三层教学“角的特性”, 练习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4、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
去考虑, 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法, 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 其主要任务是将除数转化为整数, 被除数则相应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去进行演算。因此, 教学重点是“一看” (看除数是几位小数) , “二移” (移动除数的小数点, 使除数成为整数, 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 , 练习题可以只列了竖式, 先不要求计算, 部分知识尚未掌握好, 那么练习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个实际, 在练习新知时要注意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又如教学“带分数减法”。如果学生对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 需要从整数部分里“退一”化成分数, 再和原分数部分合起来的这一过程掌握得不熟练, 可以多安排学生对分数部分是异分母的带分数减法的计算, 要突出先通分, 然后再看被减数分数部分够不够减, 再确定要不要从被减数整数部分“退一”的练习, 并强调要完整地书写计算过程。
5、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激活思路,
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 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思维越来越灵活, 应变能力越来越强, 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 让学生练习将5, 0, 4这三个数字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三位数:能被3整除的数 (504、540、405、450) ;能被2、3整除的数 (504、540、450) ;能被3、5整除的数 (540、405、450) ;能被2、3、5整除的数 (540、450) 。
6、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
机械重复性的练习, 枯燥乏味, 不仅影响教学效果, 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题型多样是指除了直接进行口算、笔算和应用题之外, 还应有填空、选择、判断、改错、匹配 (连线) 等题。练习方式多样是指既有笔写也有口述、动手操作的, 既有单项练习也有综合练、系统练习, 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采取相应的练习形式。总之, 形式是要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如教学“圆的认识”时, 让学生练习使用圆规画出指定半径、直径长度的圆之后, 要求把直径定长的圆剪下来。这一操作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圆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怎么个剪法更巧 (沿直径对折后, 只需剪圆周长的一半;再对折, 只需剪圆周长的四分之一) 。这个练习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7、练习的设计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
只注意练习内容少而精, 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 是达不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反之, 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重复性练习, 不利于智力的开发, 能力的培养, 是劳而无功的。盲目地加大练习量, 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就会变成一句空话。那种惩罚性的练习更是不可取的, 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所以练习的质量要以一定的数量来保证, 而数量又要受到质量的制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数量和质量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尽力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 取得最佳的练习效果。这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始终要追求的一个目标。
二、反馈的方式要讲究
在我们身边的课堂上, 反馈的有效性和反馈信息的真实性都有待提高。教师在反馈时, 常问的是“你哪儿错了?”, 接着就没有下文了。有效性的反馈不仅仅这么简单, 它也具有艺术性, 教师掌握不好, 反馈就变成了一个“过堂式”, 毫无意义可言。
反馈不仅要符合科学性, 更要及时。通过练习的及时反馈, 学生本人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明了自身学习的进展情况。
1、反馈的形式要多样。
一节课下来, 可能有好几个练习, 如果教师一味的一种方式, 容易给学生以疲惫感, 同时也给课堂气氛“降温”。最常用的反馈方法有同桌交换, 同桌互看, 同时出手势, 实物投影展示作业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调整。有效的反馈会增强教学效果的真实性。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许多学生来讲, 要勇于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错误是困难的。如果教师仅仅是口头说一下:“做错的同学起立, 给我看一下。”可能一些学生会遮掩自己的错误, 不站起来。这样往往会给教师造成一种假象, 以为班上的学生学的很好, 实际不然。所以笔者赞成多采用同桌互检、互看的方式, 尽量回避教师一人追问的方式。
2、反馈要有针对性。
在练习当中, 学生的错误形式可能较多, 但是教师要注意, 不能为了反馈而反馈。有时候学生的某些错误不值得过分纠缠, 教师可以一带而过。比如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会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练习当中如果仅仅是计算错, 这样的问题可以不必放大, 可以提醒他们下一次细心一点。但是如果学生在关键步骤上有了错误——不会列式解决问题, 那么教师应引以为重, 说明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不熟或不会运用。
3、反馈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分层次反馈可以将错误类型相同的集中起来一起纠错, 避免了对学生一个个的追问, 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有效性。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备好学生, 想想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有哪些属于一类, 以备课上集中反映。
4、反馈回来的信息要及时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服务。
教学主体是学生, 教师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通过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根据这一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调整教学策略, 改进教学方法, 寻求最适合学生接受并理解的方式去重组教学环节, 提高课堂有效性。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5-36页《认识射线、直线、角》中有一个环节, 经过一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当时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不理解“经过”一词, 而是直接脱手让学生画了。学生画的五花八门。通过反馈教师意识到这一点, 赶紧调整教学设计, 在“同时经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上, 教师采用了先演示的方法, 在黑板上先点上两个点, 告诉学生同时经过这两个点画直线。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 然后让学生在本子上再画一画:是否能找到不一样的一条。这时学生的正确率大幅度提高了, 并深刻认识到:同时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教师在备课前应该充分考虑到哪些知识是学生较难接受的, 学生容易产生哪些错误。只有“备足”学生,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错误可能会降到最低。但是有时候教师考虑的再周密, 课上还会碰到新问题, 这时候反馈就显得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的教师在下一次再上这节课时能提前意识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从而改进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由此可见, 及时的练习与反馈是实施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中新的课程理念为支撑, 精心设计练习, 并及时反馈, 让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郑毓信著:《国际视角下小学数学教育》.
[2]【美】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
3.浅析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培养 直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教学改革的实施离不开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我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来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注重动手操作,培养实践意识
“课标”强化了数学的生活化与实践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思想,提出了“数学课堂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动手去体验、去发现得出结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课时,我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用硬纸制做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模具,上课时让学生拿出长方形模具,请学生按要求两只手分别抓住长方形两条边向相反的方向同时推拉,观察长方形的形状有什么变化?让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有的说长方形就成不是长方形了,有的说长方形变歪了,教师肯定并表扬回答得好的学生。接着要求拿出三角形模具,让学生抓住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向相反方向同时推拉,观察一下推拉前后三角形的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与三角形有什么区别,也就是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这时,学生勇跃举手回答:“长方形用手推拉后形状会发生变化,而三角形的形状不管怎么推拉它的形状都不会改变。”这时我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更加完整地归纳出三角形的特性:不容易变形,即具有稳定性。这种通过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去体验得出的结论比教师直接讲出结论记忆的效果更加明显,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教师为导,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也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改要求。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直观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进行直观的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利用计算机课件展示正在转动的风扇、风车,正在上下行的电梯和小朋友推动桌子等画面,屏幕上生动逼真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让学生也用手来跟这些画面来运动,接着提问:“从运动的方向中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导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也从这些运动中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这样利用多媒体资源把这一节课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直观、形象、简单易懂的内容。
三、巧设数学游戏,让学生在乐中学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巧妙的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并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在教学“认识上下”时,我利用小孩子爱玩的天性,通过“点鼻子”游戏来认识“上下”。教师出示“小猪”挂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游戏时预先确定好中轴杆,只需学生上下移动中轴杆上的笔就可以了。)教师:下面,我们来玩“点鼻子”的游戏,要求点鼻子的同学把眼睛蒙上,其他同学用语言来帮助他,让他尽快地点到鼻子。学生一下子学生活跃起来,热烈地帮助点鼻子的同学。“认识上下”对于一年级新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选用学生比较爱玩的传统“点鼻子”游戏,让学生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能让一些即使不很理解上下空间位置的学生,也乐意根据他人提供的信息,在游戏中认识“上下”,在不知不觉中体验、领悟到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体现了游戏的使用是为了学习“有用的”数学。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有效手段,在每一堂课讲授知识完后应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与例题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依照例题的方法、步骤去完成,以便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与巩固,但练习的安排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如教学“直线、线段和射线”时,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直线、线段与射线后让学生齐读“直线是无限长的”这句话,然后出一道判断题:“画出一条5米长的直线。”让学生举手判断并说明理由。绝大多数的学生判断是错的,但也有小部分不懂得判断,通过练习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教师可及时给予辅导:“直线是无限长的,而这道题中说一条5米长的直线,把直线说是有长度的,是有限长的,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听了对直线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着提问:“谁能把这道题改一改使它变成正确的呢?”允许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派代表发表意见:有的说把“5米”改为“无限长”的,有的说把“直线”改为“线段”分别改为“画一条无限长的直线。”和“画一条5米长的线段。”这两改法都对,能够这样修改说明学生都能运用新知识去思考问题了。然后我说:“把‘直线’改为‘射线’改为画一条5米长的射线。”这样对吗?同学们稍微思考后马上齐口同声地说:“不行。”“为什么?”因为射线也是和直线一样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画出5米长的射线,同学们充满激情地回答。
通过这道判断题的练习,表面看来练习量很少,但练习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它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直线、线段、射线三者的概念以及联系,更重要的是还通过改变字词使学生擦亮眼睛判断,提醒学生以后做判断题时千万要小心看题,只要一个词或字改变了那么表达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从侧面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总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教学的永恒主题,数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课堂效率,非一日之功,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懈努力。
4.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篇四
研究表明,听课后马上测试,学生一般能记住10分钟讲课内容的一半,如果48小时后测试,则只能记住其中的20%。如果我们把听课的内容加工整理成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课堂笔记。则恰恰可以弥补听过容易遗忘的不足。因此,记笔记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做好课堂笔记,提高学习成绩呢?
你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你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听和理解上面!
课堂笔记主要记以下内容:
1、老师列出的提纲,你应该很清楚的知道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老师的课堂笔记一字不落的记下,所以你只需要记下老师列出的提纲。
2、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
3、课本上没有老师补充的内容;
4、结合老师讲课的内容你个人需要加强的内容。
5、记疑点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
6、记方法 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智力培养和解题技巧培养都有好处。
7、记总结 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课堂笔记的内容应当简洁扼要,最好做到既有观点、又有材料;既有主干,又有枝叶。
课堂笔记的一些技巧:
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常用词语可用代号;
3、写字要快、字迹不必要求太高,看清就行。
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5、用不同的颜色的笔,比如你用蓝色和红色,一般的用蓝色笔写,重要的内容如:概念、公式、定理用红色笔写,这样便于以后复习只需看一下提纲然后经行联想
课堂笔记记好了怎么用
1、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对着笔记本在脑海中回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包括每一个细节,实在想不起来再看课堂笔记。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减缓对知识的遗忘
2、课后要结合课后复习做好笔记整理工作:补充笔记中的省略部分,将简化符号复原,对重点部分要核实,未听懂部分弄懂,使笔记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
2、经常对照笔记,会议老师讲课的内容,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便于运用。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学习啦】www.xuexi.la
5.高中生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篇五
郑璐璐:南开中学 理科718分
“我个人觉得,笔记是经验的积累。”郑璐璐说。她认为,做笔记能够让知识点更加系统,小的易错点也更加清晰明了,整个知识网络更完善,能高屋建瓴的认识新的题目。
整个高中学习,郑璐璐共用了8本笔记本。在同学之中,可能自己的笔记做得不是最详细的,但她更善于归纳和分类,而做好笔记的关键也是分类和善于归纳总结。
高一开始,一个学科配一本笔记本,主要记知识点。后来又准备了两个大且厚的课题本,一本用于记数学难题、错题,一本用来整理归纳其他理科中容易忽视的小知识点,用于考试前看。用的是活页笔记本,方便取下或增加纸张,也便于分类。
举例:比如数学,她会先将数学分成解析几何、数列和函数等几大重要板块,分别记在笔记本的前面、中间或靠后位置。同时,她也会将数列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数列放缩技巧等部分。而每一板块,她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整理老师讲的题和历年高考题。
方法掌握要点:善于将笔记分类、善于整理和总结归纳笔记、善于分辨重点与非重点。
2学霸们如何做笔记:给每张纸留白,课后归纳填满
刘俞君:南开中学 文科686分
刘俞君的大小笔记本加一起共用了十多本。她做笔记,主要记老师上课的知识点,顺着写正面,再倒过来写反面。正面记例题,反面记错题和老师语录。
此外,按照老师要求,每上一节新课做笔记时,她会在每张纸上留出三分之一的空白。等到复习或考试后,再写上自己归纳总结的相关内容。
同时,她还强调语文笔记重要,尤其是对字音、字形的归纳,如果没有整理,翻书会费时间。还有作文素材,如果当时不记下,以后可能就忘了。
6.如何做好听课笔记 篇六
1.作笔记很重要
作笔记有利于记忆。科学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如果单凭人脑记忆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道出了做笔记的重要性。
第一,做笔记有利于思考。做笔记时,必须对所记的内容进行鉴别、归纳和选择。这就促使我们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当堂理解,消化所学知识;也促使我们读书时思考文章的要点。
第二,做笔记有利于科研。经常做笔记容易发现有争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容易找到解决难题的突破口,减少读书的盲目性,碰到科研难点时,笔记中的资料就可以派上用场。
第三,做笔记有利于写作。如果能把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人笔记,积微成巨,写作就有了丰富的素材 学习方法指导。经常写读书笔记可以从别人文章的立意、构思中获得启示而革新鼎故,有所创新。
总之做读书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马克思写《资本论》,单研究政治经济学一项就阅读了一千五百多种书籍,写了至少一百多本笔记和手稿,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手抄笔录的材料达1000万字以上。古往今来,凡学有成就者都用铁的事实证明了做笔记的好处。
2.笔记的类型
笔记的种类较多。根据积累知识的途径,我们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听课笔记。听课笔记是把课堂知识的要点、难点、疑点或课堂上老师补充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形成的文字。学会做课堂笔记是初中生应有的基本功。一类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把读书时所记录的内容形成文字,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把书刊内容经过消化、发挥或评论记录下来形成文字。这里着重谈如何做听课笔记。
3.怎样做听课笔记
第一,记解释。有些词语的读音和意义在课本上无注释,老师予以补释,帮助扫除阅读障碍。有些概念、定义、定理不好懂,老师予以解释,帮助理解意义。这些解释,均可记在书本上,以免翻检之劳。
第二,记要点。文科论证的重要论点、依据以及结论;理科推导的必要条件、重要步骤、关键环节,都是知识的.要点,对理解教材很有帮助。如书本上没有则应记下来,以便复习时自己再论证、推导;如书本上明明写着,就应作不同记号,以便抓住要点,便于理解、记忆。
第三,记图表。图表包括图形、表格,以及精心设计的板书样式,是课堂交流思想的手段之一,与文字相比,有更广泛、更深刻的传达信息的功能。有时需要大量文字才能说清意思,或仍难以言传的内容,一张图、一个表,就能轻而易举地使人一目了然。而精彩的板书样式则可以更多地概括文章的内容,显示作者的思路。听课时,绘的草图、简表,有助于内容的系统化、形象化,有助于理解的深化,有助于复习时加强记忆和加强创造性思维。
第四,记信息。经验、知识丰富的老师在讲课时总要讲解有关课内外的新知识、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新思路。这是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部分。书本知识是以往经验的总结,总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研讨的深入,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创造。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老师,会在适当的地方予以精要的阐述和适当的补充,以弥补其不足。这些就构成课堂上的新信息。听课,就要善于捕捉这些宝贵的新信息,把知识学活,并且及时记下这些新的宝贵的信息,以便把学习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五,记灵感。灵感是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积极地思维后出现的“顿悟”(忽然领会)现象,是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老师全神贯注地讲,学生专心致志地听,往往会触发自己的灵感,忽然产生稍纵即逝的灵感,是学习质量的飞跃和深化,是最宝贵的深刻认识,应及时捕捉住,并扼要地记下来,以便复习时理解、回味、整理甚至进行新的创造。
7.浅谈如何做好数学解答题 篇七
一、解答题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基础题, 一般来说, 相当于教材中的习题和复习题。
(2) 小型综合题, 相当或略高于教材的总复习题, 由于题设至结论有一定的跨度, 这个层次的试题占分比例大。
(3) 大型综合题, 跨度大, 难度高, 借以发挥最优秀考生的潜力。
二、解题思路可从以下“三位一体”的过程中获得
(1) 在理解题意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主要是从题目的语言叙述中获取“符号信息”, 从题目的图形中获取“形象信息”。
(2) 从记忆储存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主要是定义、公式、定理、基本模式等解题凭借或解题依据。
(3) 将以上两组信息组合、加工成一个和谐的逻辑结构。
三、提高解题能力
1. 理解题意
解题的关键是要弄清题意, 明确已知是什么, 求证、求解是什么, 从何处下手, 向何方向前进。因为从条件得出的信息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 从结论发出的信息预告并诱导解题方向。所以, 为了从中得到最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要逐字逐句地分析条件、结论、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以求得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由于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分析题意的良好习惯, 没弄清题意就匆忙做答, 结果是:有的推导着就推不下去了, 怎么变换形式都不行, 哪个公式、哪条定理都用不上, 回头看题目才发现, 还有一个已知条件未使用;有的推着推着, “因为, 所以”都挺顺利, 但推了半天还不知道往哪里推———未真正弄清楚推什么, 缺乏目标意识;有的结果是出来了, 但不符合题意。
2. 模式识别
在理解题意的过程中, 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它们一开始是孤立的、零乱的, 经过初步筛选便可以确定哪些有用、哪些无用, 同时努力追忆过去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曾经历过类似的题目, 来个信息的对比与借鉴, 这是解决中考题的基本策略;如果问题不属于某个基本模式, 那么就可以将题目加以分解或转化, 也可以将基本模式加以重组、深化。
3. 差异分析
我们解决问题时, 常会发现条件与结论之间存在差异, 如果把这种差异称作“目标差异”, 那么解题策略就在于设计一个目标差不断减少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 (1) 如果一旦出现, 目标差就自动作出相关的反应; (2) 减少目标差的调节要反复地发挥作用, 使得目标差的逼近能积累起来。
4. 层次解决
通过解题发现, 人们在创造性地处理一个新问题时, 思维是按层次展开的, 先粗后细, 先宽后窄。就是说, 先对问题作一个大致的思考, 然后逐步深入细节与实质;或者先作较大范围的探索, 然后逐步收缩包围圈。
例如:27题的第 (3) 问求圆环面积, 先给出策略圆环面积S=π (R2-r2) , 再分析几何中 (R2-r2) 出现在直角三角形中, 构造R和r所在的直角三角形, 最后指出 (R2-r2) 的结果就是另一直角边的平方, 而另一直角边由第 (3) 问的已知数据结合第 (2) 问的结论很容易算出。
5. 数形结合
数学家总是用数的抽象性质来说明图形的特征, 同时, 又用直观图形的性质来说明数量的关系。数学解题中的数形结合, 就是对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代数含义又分析几何含义, 力图在代数与几何的结合上找出解题思路。有人比喻为“双面的刀刃”。经验显示, 进行数形结合有三个重要的途径:
(1) 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几何图形中的线段长度用函数中点的坐标表示, 然后用函数的思路解决。如28题, 横断面为抛物线的公路隧道问题, 支撑架的总长先用抛物线上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之和表示, 再用二次函数的最值解决。
(2) 转化。如第25题的 (3) (4) 两问, 学生猛一看, 全是字母系数的方程与不等式, 怎么解?但再仔细分析方程与不等式中式子的形式, 一部分为y1, 另一部分为y2, 因而方程就可转化为y1=y2, 不等式就可转化为y1
(3) 构造。如27题的第 (3) 问, 圆环面积S=π (R2-r2) , 根据平时经验, 括号内的式子刚好可以构造到直角三角形中, 对应为斜边的平方减一直角边的平方, 则最终的结果为另一直角边的平方。
8.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笔记 篇八
摘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并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课堂的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创设数学情境进行教学活动,逐渐成为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但一些教学中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因此,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改革,根据学生自身兴趣进行数学情景教学,促使学生思维和知识层面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文章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60-01
一、趣味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章时,我以《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导入。《一千零一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一群鸽子,其中一部分在树上欢歌,另一部分在地上觅食,树上的一只鸽子对地上觅食的鸽子说:“若从你们中飞上来一只,则树下的鸽子就是整个鸽群的三分之一,若从树上飞下去一只,则树上树下鸽子一样多。”我问学生“:你知道树上树下各有多少只鸽子吗?你想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章内容吧!”这样的导入,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马上被激发出来了,兴趣盎然。类似的还有《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中关于韦达的故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笛卡儿的故事,勾股定理的历史典故等等。
二、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场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三、在教学中创设操作情境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无趣、抽象,难以理解,人们常说:“智慧出于手指尖”,在教学中也有深刻体会,听来的记不住,看到的记不牢,只有动手做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智力成长的临界期,动手操作能促进大脑发育和思维发展,也就是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只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先从中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不断地比较、分析、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利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学生就会有所体验,有所收获。在“做数学”中学数学,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体味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以此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例如创设情境:同学们,每周一清晨,学校的全体师生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可是我们经常发现,在国歌声中,旗手升旗的速度有快有慢,很难做到与音乐的节奏同步。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学校准备投资换成电动旗杆。由于国歌演奏时间是固定的,总共43秒钟,那么只要测出旗杆的高度,计算速度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怎样测旗杆的高。怎样利用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或投影的有关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大家先集中讨论方案,再分散实际操作,最后集中总结交流。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汇报测量方法时各小组竟然总结出了七、八种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
最后大家统一认识,去同存异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2.利用标杆;3.利用镜子;4.利用测角仪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等等.由于活動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联系密切,学生热情很高,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用身边的例子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操作活动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美国有一条谚语说得好:“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做,我才懂得。”这说明学生亲手操作,才是理解知识的捷径。
四、利用多媒体创建教学的情境
近几年,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我们的生活中,互联网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多媒体技术也随之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设备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来生动直观地展现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创建出教学的情境,是新形势下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举例而言:在进行立体几何这一方面内容的教学时,如果单凭教师利用粉笔和黑板去画一个立体几何的话肯定不够形象,尤其是有时候需要作辅助线就更有难度了,所以一直以来立体几何这一方面教学的效率很低,因此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建教学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之前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立体几何的图形的案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播放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过程图形可以进行旋转、移动,展现的也是立体的图形,学生看起来也更加直观。这种教学的形式不仅仅能够创建出教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而且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更能提升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建教学的情境提升教学的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可以了解到要想全面提升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情景教学的方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杨文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浅论[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3:25.
[2]朱绍亮.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教学法的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6:59.
9.进入初中后如何做好学习数学 篇九
【摘要】初中数学学习主要注意三点:
一、学习数学要有自信。
二、学习数学要讲究方法。
三、学习数学要有科学的态度。下面我分别进行阐述。
一、关于自信。学习数学定要有自信。许多同学数学没有学好,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自信,或者是过于自信。有很多的男生由于在小学没有较好的基础,进入初中后,很易失去信心惧怕数学学习,其实小学数学(严格地说叫算术)对初中数学的影响不是很大的,只要在初中改进学习的态度等等一些方面,还是可以学好数学的,如果说在初一(七年级)还有一些影响的话,真正到了初二(八年级),小学基础的影响就不是很大了,而在于初中七年级的基础了,所以说只要能在初
一、初二,重新努力完全是可以学好数学的。还有些女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困难的干扰,在努力一段时间后,如果成绩没有明显的进步,就灰心了,没有勇气,这是正常的,但要振作起来,不能自抱自弃。其实在小学只要你努力了,你的数学成绩就完全可以好起来,但是在中学不是你努力就定能成功的,当然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所以无论男生女生在中学里都要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关于方法。做任何事情都是要讲究方法的,做学问尤其如此。学习更是要讲究方法。在小学同学们只要认真听讲,做好作业就可以学好数学,但是在初中就不同了。
1、中学数学的内容多了,深度也大了,宽度也广了,要求也高了。数学的层次性、抽象性、严密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决定了学习数学的难度加大了。
2、中学对学生学习的方法也有不同的要求。单一的以听课、作业的方法模式难以适应中学数学的学习。
3、中学要学习的其它课程也多了,要求也高。
4、中学还将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一个人的一生中,初中阶段在现今这个时代已经成为影响终身的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所打下的基础影响着以后高中的发展。为此,进入中学后,首先就是要有方法的意识,摸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方面可以向老师和同学或者学长请教学习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自己探索,有时他人的方法也不一定适合你。
我认为一般来讲,主要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
1、听课的方法。在数学课堂上一定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课,即使是老师的课可能不是很适合你个人的口味,也还是要尽量来适应老师,如果有必要也可以直接向老师提出你自己关于课堂教学的意见,我想大多数老师是会接受你的意见的。
2、作业的方法。做作业尤其是要先注意复习当天老师讲的内容,再做作业。书写要规范,注意过程。切记不要抄作业,不会做的题目,可以问老师或同学,弄清思路后在自己独立做出来。养成独立的思考习惯是学习好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10.如何做好模拟课堂(试讲)讲课 篇十
问题
一、为什么经过3个月的实习锻炼,招聘试讲感觉仍然不会讲课?
问题
二、我即将要参加教师招聘面试,我面试的内容是试讲,会给你一个小时写教案的时间,然后给你试讲15分钟左右的试讲时间,15分钟只能讲一节内容中的一小部分,我写教案的时候是写那一节的内容了,还是只写我授课的那一小部分内容????
问题
三、我在初中实习,而试讲的课程主要又是各种建材,我们在初中实习的同学是不是吃亏了?(抽到我不熟悉的怎么办)
核心点评:没有弄清模拟课堂(试讲)与实习常规课堂讲课的区别。对内容不熟悉、没有抓住教材相关章节的重点;缺乏自信心,导致整个环节紧张,把平时老师们讲的全都忘了,语速加快、神态不自然。
我不想对这三个问题做直接的回答,希望你们看完材料后应该都明白了。一切尽在不言中。切记:看谁笑在最后?
一、模拟课堂教学的概念
模拟课堂教学又叫试讲,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通过口语、形体语言和各种教学技能与组织形式的展示而进行的一种教学形式。考查的是教师的综合能力。模拟课堂教学一般有两种形式:面试模拟教学、能力测试模拟教学。面试模拟教学是人事、教育单位在招聘教师面试过程中经常采用的环节。面试模拟课堂试讲主要是粗略考核应试者是否具备教师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起到初筛作用。通常并不讲授一堂完整的课,一般10-15分钟即可。试讲常采用即兴命题的形式,考查应试者对某门课程的驾驭能力。能力测试模拟教学一般在学校内进行,参加这个环节的人数大大减少,一般会安排一节课的内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指定课程、指定章节的命题式试讲;一种是指定课程但不指定章节的自由式试讲。
二、模拟课堂教学与常规课堂教学的差异
(一)对象不同
模拟课堂教学是在面试过程中由专家评委评判应试者所教授的内容是否合适,同时观察、研究应试者的一举一动,挑剔应试者讲课的好坏,对应试者面试成功与否作出评判,决定应试者是否可以被录用,这样的情形会使应试者产生无形的压力。但是,一般都要采取求在15分钟左右上完课的片断教学模式。
常规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心理上有一定优势,不会形成较大压力,同时师生配合比较默契,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连贯性,学生有一定预期心理。
(二)教学内容安排不同
面试时,试讲展示自己才华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这个时间值是不确定的,有长有短,有时仅仅为几分钟,或是不经意间的动作或眼神。应试者要让评委能认真听你继续讲下去,继续保留一种期待,甚至听出兴趣,你必须在每一时间段都高质量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为此,应试者可以采用时空分割法。如“上节课我们讲了„„通过预习我们又初步了解了„„今天我们介绍„„”“刚才我们学习了„„下面我们接着探讨„„”这样十几秒种的话便可以很快把评委吸引到另一个教学环节之中,充分展示自己不同的教学才华。此外,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能贪大求全,试讲和说课,不能坚持将每个相关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都讲清楚,要学会截取一个相对独立的侧面。而常规课堂教学的时间一般是固定的。教师最重要的不是展示自己的才华,而是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重点在于增长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在具体讲解过程中,也要注意区分详略。
(三)组织教学不同
模拟课堂与一般课堂在教学设计上是相同的,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在教学过程中,目光的组织与交流作用、形体语言对于教师思想的传递与延伸同样存在。但最根本的差异是试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应试者的选拔。同样这种差异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重要性差异
一般课堂教学是师生在长期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逐渐相互了解并形成一定的思维习惯而进行的日常教学。而模拟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缺乏充分的了解和相互之间的情感支持,除了需要讲课内容引人入胜外,应该特别注重组织教学。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兼顾到下面听课评委的感受,观察他们的情绪反应,以及时调整教学。
2、组织艺术差异
在常规教学中,教师的目光是直视学生眼睛的,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而模拟课堂教学时,台下都是评委,应试者的目光切记不能咄咄逼人,这样会直接影响应试者在评委心中的形象。应该短暂扫过对方眼睛和嘴之间的部分,以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和关注。
3、组织形式差异
常规教学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如启发法、讨论法等运用得非常多,教学效果也非常好,但非常占时间,并且有的需要几节课的支持与协同,才可完成。所以,对于面试模拟教学的应试者,时间是有限的,这些方法在试讲过程中应适当地节制,避免出现不配合的尴尬场面。
板书速度要注意,有的同学写板书占用了一半的时间,怎么能够把问题讲清楚。必要时候可以一边讲一边写,然后注意板书字数。
如何做好模拟课堂讲课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认识模拟讲课,有以下几点需让大家注意,期望大家在本轮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一、领会模拟讲课规则,整体过程有导入,有讲练,有反馈,有总结,环节完整。模拟讲课,形式为“讲课”,即要求教师重现真实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学生的各种活动,如学生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总结,教师可以通过“转述”学生语言,以实现预设的教学设计;对于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老师的语言表达同真实课堂一样,动作为真实操作的模拟,如有需要也可以通过转述学生语言或以对学生讲授的口气对操作或课件作简要说明。老师所设计的情境、素材、教学活动必须符合实际的,在真实教学中可以完成的。
二、准备工作
模拟讲课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首先做好理论准备。(1 熟悉教材、理解教材,因为这是你手头最有价值的资料;(2)备课,重点是设计出各个主要环节的内容,以及教师的导入语、过渡语和结束语;
(3)自己整体尝试一下,调整部分不恰当步骤或对个别环节进一步完善,每个环节要过渡自然。
三、片断教学存在的提出问题
1、片段教学的内容不完整。
片段教学除了内容少、时间短之外,与一篇课文、一节课的准备和教学并没有什么区别,它是一篇课文、一节课的浓缩。比如不管要教学的是哪一部分内容,你一定要有几个基本的程序,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当然,在你备课及编写教案时,你还要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本片段的重难点,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体现数学课程的特点,加强综合训练等等。
2、片段教学没有创设一种正常的教学情境。
片断教学没有学生,新课程所强调的师生平等对话的理念就无从实现,但是我们仍然要努力创设一种正常的教学情境,这样只能由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了,就是说我们既是老师,有时候也要充当学生,绝不能只做教师的事,如果仅仅是引导、评价的话,那么会给评委一种空洞无物的感觉,评委会觉得你的片段教学太简单、随意,甚至有听不明白的感觉。
3、把握不好教学时间
习惯了40分钟的课堂节奏,有的教师在进行片段教学时有头无尾,戛然而止,有的教师甚至来不及展开教学重点就超时了。把握教学时间,在片段教学时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要合理取舍教学内容,不可贪多求全,太过细致。教师应深入分析教学片段的内容,抓住主要目标,做好重点内容的设计,尽量减少教学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情境。为了说明某个问题,同类的问题最好只出现一个,只要用好这一个问题情境就可以了。
其次,要十分注意导课语、环节间过渡语的设计,避免过于细致的导课及冗长的过渡语挤占分析重难点时间。导课语和过渡语应尽量单刀直入,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用来展开对重点内容的教学。
四、模拟讲课的注意事项
1、合理分配时间——上课时间
模拟讲课的时间通常只有10—15分钟,画龙点晴,通常选精华部分来模拟,要创设有效、实用的引入,开门见山也可以。导入:2分钟左右。
新课:8分钟左右,引入后就马上进入学习新课的内容,巧妙地模拟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够深刻、生动地让听者听得明白、听得清楚,理解所说。
练习:2分钟左右。(这个环节可以适当把握)结课:1分钟左右。
(1)在导入时,除了要创设一些新颖而有趣的情境外,还要有资源意识。
要关注面试前后几天国内或国际上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一些大事,如果正好与你要上课的片段有关联的话,可以在导入时用上它,还挺有用的。
2、备课一定要充分。
备
课时间紧,任务重,能在较短时间里写出一份具有个人特色和独到见解的教案,也足以显示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案很重要啊。对于教案问题,有些应聘者总喜欢找别人的现成教案,其实不然,因为那是别人的研究成果,不是自己的切身体会,有从教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即使拿着别人设计好的教案来讲课,不一定能取得和教案设计者本人相同的教学效果,反倒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原因是教学带有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我认为,教学当中没有完美的教案,只能借鉴别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重要的是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展现自己的个人特长,所以认真研读教材才是硬功夫。平时就应多研究教材,先不借助任何参考书,独立设计教学方案,再借助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完善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习惯养成之后,即使拿到一篇从没接触过的材料,自己也会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又符合教学常规的教案来。可以把自己过去认为比较好的教案做一做整理,总结其中的经验;(关键掌握方法与技巧——不是对这个内容我熟悉不熟悉)
所谓的备课充分有三层意思:
(1)内容一定要多,多准备点不要紧,可跟据试讲时间自己控制,一定不要少!
(2)内容一定是自己最熟悉的,一般试讲主要是考官想看看你的口才,当然也看看你有多少“料”,备课时一定找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那些内容,这样不容易紧张,也不容易忘,还可以即兴发挥呢!(3)内容尽量安排一些新颖、前沿的知识,同社会某些现状加以联系。这样会让领导、老师感觉你很有“料”,能够把握最新进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2)精彩的预设——设计新颖
预设问题、预设学生提出的回答、预设学生出现的问题、预设课堂结果,预设反馈信息。
(3)精彩的预设——层次清晰
由于模拟讲课缺少了学生互动,一个环节与另一个环节之间所用的时间大大减少,留给评委们思考的时间也随之减少,所以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情境创设需直观,问题要突出,几个主要问题的解决过程要讲求实效。最好能清楚地展现预设如何做,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学情,巧妙地抓学情进行教学,生动真实地模拟讲课,重点要突出,理念要先进。
(4)有效的互动——复述
采用复述的方法来体现师生互动,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复述的形式向评委传递课堂信息,以达到“有效”互动的目的。如:正如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知道了„„;这位同学的意见(看法)是„„(5)“有效”的互动——评价
采用评价的方法来体现师生互动,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巧妙的评价,从而向评委传递课堂信息,以达到“有效”互动的目的,如:对呀,我们知道了„„;这位同学的方法很好,他采用的„„;真了不起,这位同学居然„„
注意:要有选择性的反馈,能突出课堂重难点的问题要重点反馈。(6)“有效”的互动——板书 采用板书的方法来体现师生互动,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从而向评委传递课堂信息,以达到“有效”互动的目的。(7)“有效”的互动——归纳
采用归纳的方法来体现师生互动,通过对学生的众多的回答进行归纳概括,从而向评委传递课堂信息,以达到“有效”的目的,如: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的„„有的„„;刚才大家发言很热烈,有的„„有的„„
3、讲课抑扬顿挫与手势(语言)
同样一句话,每个人的语气不同,效果是不同的。在试讲中,注意两个处理:
第一、开场白的语调。以前面所述例子:“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这一段语调要偏低,中等音量。如果音调过高,就会在以开场时给人过于张扬之感,印象不会很好。
接下来的“我是xxx,”声音要重音,略高,因为你要让评委指导你是谁。“来自xxx大学,xx学历,”音调要降下来,因为无论你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都不值得骄傲。“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个试讲和学习的机会。今天,我要讲的课题是:......”几句话又要处理成渐强渐重一点的,尤其是课题名称是最重音,这样,在开场几句话,你就让评委知道了姓名、课题这两个最关键的信息。这也是评委在评分表上必须要登记的。(根据情况而定)第二、讲述中的语调。这就只能原则性讲讲了。重要的概念、关键词是要强调的。强调的方法:一是放慢语速,二是提高音量,三是加强音调,四是两次重复。尤其是课堂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你过去的老师不都是这样干的吗?注意在讲的同时配以一定的手势,你就讲开了,讲活了。
4、面试前多练习,尤其是教学经验欠缺的应试者,务必在面试之前多演练。(练习胆量、教材处理技巧和临场发挥的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备好课,再自己试着讲一堂二三十分钟的课(如果公告有告知多长时间就按多长时间练习),可找关系较好的朋友担任评委,然后根据讲课的效果再修改教案。多次模拟演练之后,必能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备课、讲课技巧,面试时也就会胸有成竹,并且不会太紧张。(自己随便抽一章节、马上准备,然后讲授,同学当评委)
5、要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1)要自信,充满热情。
(2)扬长避短,展示才华。
你粉笔字漂亮,不防把板书写到最美;画画很有一手,就不要忘了来一幅简笔画;如果有表演天赋,唱唱跳跳地演一演,也能增色不少;还有如果你才思敏捷,临时来一首相关的诗歌,那就更妙了。不过,作为数学老师,你的语言一定要简练。总之,这样一来,评委会觉得你的功底很好,从而为你的片段教学加分。
(3)想办法表现你的教学机智,让评委感受你的教学智慧。你可以有意地假设一位学生提了一个偏难的问题,说:哦,你提的问题老师还没想到呢,我们一起思考吧。还有,当你的内容设计得太多,讲不完时,你要镇定自若地进行小结,及时而体面地结束教学;当你内容太少,一下子就讲完而时间还有很多时,你应巧妙地增加补充一些延伸的内容等。
6、关于专家提问。
11.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笔记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散思维;创新意识
一、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主学习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实现在于教师教学情景的创设,如果教学情景创设得当,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就能够充分的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就是创设一个新颖且结合当堂数学知识的情境。第二个阶段,在情境中分层设置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自主探究问题。第三阶段,总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探究活动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二、引导进行合作互动性学习
合作是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需要学习和养成的生存本领。合作互动式学习方式,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不同基础学生之间责任明确的分工、合作、互助,形成知识、思维和能力上的互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脑、动手、动口,在集体学习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在交互合作中获得相关知识,形成合作的理念,锻炼了合作的能力,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还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促进班集体的整体认知水平。这种合作性学习,可以以小课题长作业的方式进行。小课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布置,即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来完成。这一段时间可以连续几周或者几个月,这就是长作业,长作业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小课题长作业注重发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比较深人的研究,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其兴趣,从而能自主地进行主动性学习。
三、运用好变式训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发散思维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变式来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结论与条件对调等,揭示条件、目标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中方法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探索的思维能力。
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首先,改编多解题。教师可以通过改编习题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养成一种多元思维的习惯。教师通过一题多解多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可以克服学生思维中固有的狭隘性。其次,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学生发散思维形成的原因之一,所以,要通过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来克服惰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情绪饱满的进行探究思考。再次,联想思维的培养。联想思维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思考方式,是发散思维的一种标志。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转化思考问题的思路。
在解题教学的思维训练中,变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通过变式训练,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改变题目,通过解题后的反思,归纳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思维形成过程与方法的采用;通过改变条件,可以让学生对满足不同条件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通过改变结论等,可培养学生推理、探索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解题的变式分为解题方法的变式与题型的变式。通过改变条件,发现由不同条件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找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也可以通过结论与条件的互换理解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命题真假的辨析能力。
四、要善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源于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又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要以师生关系的平等为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在轻松的心理氛围之内,才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求知欲,进而才能谈到创新。其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新就是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教师要接纳学生所有的观点,正确的观点鼓励他们发扬,错误的观点引导他们继续探究,同时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除此之外,创新能力的激发还可以通过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等的培养来实现。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茂忠.浅谈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1(06)
[2]赵年东.浅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
12.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笔记 篇十二
一、产生衔接不当的原因
1. 初中与高中教材衔接不够.
初中教学大纲中对某些知识教学要求不高, 而高中教材中又没有加以补充, 致使高一新生上课经常遇到“没有学”的知识, 比如:初中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根与系数的关系, 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解二次不等式, 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 导致高中教学中, 学生感到这些知识特别模糊难接受.近年来更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全面实施,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 而目前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以及高考中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得原来的矛盾更加突出.
2. 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初中学生思维偏向于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进入高中以后, 意义识记是最主要的学习和记忆方法.目前的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 语言通俗易懂, 直观性、趣味性强, 结论容易记忆, 学生掌握得也比较好.但现在高中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 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明显提高, 知识难度加大.对于高一新生来说, 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3. 教学方式上的转变.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易, 知识面窄, 要求低, 进度慢, 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 教师可以反复多次讲解演练.高中数学知识广泛, 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引申, 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和升华, 要求高, 进度快, 信息广, 难度大, 教师不可能像初中那样反复强调, 反复演练, 高中教师更强调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严格的论证推理.
4. 学习方式的不同.
由于高中课程内容的增加, 教师教法的改变, 学生学习方法也应随之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在初中, 课程内容少, 教师讲得详细, 类型归纳得全面, 学生惯于跟着教师转;而到了高中, 课堂容量大, 教学进度快, 要求学生必须勤于思考, 善于归纳总结, 掌握思想方法,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应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 狠抓学习基本环节.
二、搞好衔接教学的建议
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以上变化, 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提高.其实, 针对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使他们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顺利完成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
1. 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刚入高中的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 学习往往仍是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可以先引导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合理安排时间, 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再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 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 特别是教师对核心概念的讲解、典型例题的分析;同时要善于独立思考, 归纳总结出解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找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最后还应适当作些笔记或批注.要求做到“心到”, 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 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 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 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 以提高听课效率.更要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系统小结的习惯.高中数学概括性强, 题目灵活多变, 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 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 归纳总结, 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 以强化对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不仅达到“学会”而且实现“会学”.
2. 搞好教学设计, 优化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 逻辑推理强, 抽象程度高, 知识难度大.“学生感到难学, 教师感到难教”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高一师生.为此, 在高一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 有意识地设置坡度不大的台阶立在初中和高中的中间, 使学生比较顺利、自然、快捷地完成由初中向高中的衔接.
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必须立足于教学大纲与教材,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地搞好教学设计.在教学中, 因为高中数学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跨越比较大, 存在许多难理解和难掌握的知识点, 所以教学中可以实行分层教学.起点放低, 速度放慢, 而后逐步加快进度, 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的落实上可将教学目标分成若干个递进层次, 逐层地落实, 先落实好课本, 而后落实课本的延伸内容.在难点知识讲解上, 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 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 并对知识的理解之处和应用之处作必要总结和举例说明.教学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后一节与前一节、高中与初中的知识, 特别注重对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区别.
3.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因此, 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阐明数学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来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 难度过小或过高的东西, 学生都不会感兴趣, 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会非会”的东西时, 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注意创设适度的问题情境, 也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 电化教学生动、形象, 感染力强, 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 为学生学好功课提供有利条件高中数学课程, 借助信息技术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信息, 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