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垃圾的德育实践活动心得(18篇)
1.关于垃圾的德育实践活动心得 篇一
一是环保宣传和服务还远远不够。牛奶盒是可回收垃圾还是其他垃圾,瓜子壳应该扔在哪个桶里,一把破烂不堪的雨伞是否属于可回收物?我们每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但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些垃圾怎么分类。
二是市民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养不成好习惯,在家用不同垃圾袋把垃圾进行分类就已经很困难,大多数居民并没有对分类标准形成准确的认识,环保意识还没有跟上,特别是一些生活垃圾,居民很难将其进行准确的分类。
所以,我们要真正把垃圾分类落实好,首先政府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小区物业的管理功能,可以建立由区市容局负责协调、监督,建委、规划、房地、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模式,形成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综合管理机制。其次是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规定,并开展宣传和专业培训工作,让大家能够将垃圾进行准确的分类;可以制定生活垃圾收费政策,建立减量减费机制,逐步实现利用经济杠杆促进垃圾分类;同时,政府还要适当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垃圾分类管理的科技含量;要择址办一个大型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厂,对不同性质的垃圾进行分类、预处理;配备分类收集设施设备,居住区的生活垃圾收集投放点,应配置相应的分类容器;做好垃圾源头分类后收集、运输的后期工作,利用专项资金为分类单位和作业单位配置分类收集工具和分类运输车辆。最后是要加大社会参与的宣传力度,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在立法方面要为垃圾分类提供法律保障,齐心协力改变居民将垃圾倒进垃圾箱了事的习惯。
垃圾,只有在混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垃圾,一旦分类回收就都是宝贝。垃圾分类创造的是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使资源循环再生的社会,而这一切只需要我们的举手之劳。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丽。
2.关于垃圾的德育实践活动心得 篇二
什么样的活动才是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社区实践教育活动该选择什么样的活动内容?社区实践教育活动能给孩子们留下什么?……都是笔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的内涵
目前, 对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缺少正确认识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很多人机械地认为社区实践教育活动就是学校与社区合作开展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活动, 显然不是!社区实践教育活动应纳入到学校原有的综合活动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由此可见, “社区实践教育活动”似乎可以被认为隶属于综合实践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社区教育定义为:“基于所有教育起始于社区, 且并不是以获取社区的利益为目标, 而是以提高社区住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原理, 因此实现这一原理的活动即为社区教育。”据此, 社区教育的称谓好像又更加合乎该活动的本意所在。但在我国社区教育已被重新定位以社会全体成员为主体开展的社区教育, 它包括的方面很广, 不仅仅包括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教育。
综上分析, “社区实践教育活动”可以理解为以“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的活动方式来探究“社区教育”方向提供的内容, 对于儿童来说, 就是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中得到的活动经验和活动技能, 自主探究解决社区相关问题的教育活动。例如, 我校和虹桥社区合作开展的社区实践教育活动《新村里的铁皮棚》, 该活动就是以解决社区铁皮棚泛滥、严重破环社区环境为目的开展的, 儿童经历了从问题产生、探讨、解决的整个过程, 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民意调查、实际测量占地面积等途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由此可见, 理想的“社区实践教育活动”应该凸显“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区教育”双方面的特征, 孩子们确确实实以提高社区住民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参与活动, 不断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不断提升孩子们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
二、“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的内容
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是由学校和社区根据实际充分发挥创造性和儿童主动性产生的。选择内容时, 应该体现学校和所在社区的特色, 并且善于引导儿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分析和把握学校特质为前提, 以大力实践学校德育核心理念———“无痕德育”为目标, 选择以“公民教育”为重点的活动内容, 组织引导儿童以“小公民”的身份参与活动,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民主生活、锻炼实践能力……下面结合今年暑假活动内容谈谈具体做法:
(一) 做“热心”小公民的角色体验
为了让儿童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做一个关注社会的“热心”小公民, 我们积极指导孩子们从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寻找岗位、扮演角色, 在实践中获得感受、明白道理、养成品质、掌握本领。例如组织学生前往消防特勤中队开展“我是小小消防员”体验活动;与结对社区合作开展“我是小气象预报员”活动, 组织孩子们参观气象局, 了解了相关的气象预报知识, 借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努力开展学校的小气象站活动, 并计划在社区通报天气预报。
(二) 做“现代”小公民的实践活动
为了促进儿童成长为一名“现代”小公民, 我们非常重视引导儿童关注时事、紧跟时事, 以时事为大背景开展面向社区倡导健康文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 如与虹东社区居民合作开展了“全民健身知识PK赛”;与虹桥公园社区合作开展了“左撇子”运动会等。
(三) 做“勤劳”小公民的服务活动
为了落实公民道德建设中“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 我们组织学生参与到服务家园的活动中。如高年级同学争当小小交通协管员。孩子们还手持创文明宣传标语对社区内临街的店铺进行宣传。
(四) 做“好学”小公民的教育活动
由社区五老组、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社区志愿辅导员, 利用节假日开展诵读、讲座、辅导班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 帮助孩子们体验社会生活、陶冶情操、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如与虹东社区合作, 请派出所警官为学生做了主题为“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讲座;组织家住虹桥社区附近的学生聆听“孙爷爷”谈心室校外辅导站举办的“爱我家乡———文明南通”报告会。
(五) 做“幸福”小公民的亲子活动
为了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 增进理解, 消除隔阂, 由班主任通过电话耐心引导、诚挚邀请, 力求让家长和孩子在互动中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在理解中共度幸福生活!如与虹桥社区合作开展了“亲子共乐老游戏、益智怡情两代人”活动;与光明社区合作开展了“叶脉书签”亲子制作和读书活动, 活动中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场面令人感动。
三、“社区实践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为了杜绝出现仅仅是为了留下照片、被媒体报道等面子性、任务型活动, 我们应当坚定地认为活动面向的是儿童, 儿童应成为活动的主体, 活动方案的设计应当是落实儿童主体性的根本途径。在设计方案时要充分关注到儿童, 让儿童参与社区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整个过程, 使儿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锻炼。对于儿童来说, 就是以小主人的身份开展活动, 而不仅仅是参与者、接受者的被动角色, 下面以“左撇子运动会”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 关注由儿童发现的社区问题
8月13日为国际左撇子日, “左撇子”在学校和社区都有存在, 他们是不是正遭受着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是不是仍然不能得到应有的理解……作为“小公民”应该做些什么?三 (2) 班的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了此类现象并向我们提出建议成立“左撇子”沙龙, 旨在改变身边人对“左撇子”的误解。学校德育处在和虹桥社区商量后, 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公民道德教育契机, 是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的良好选题。于是, 我们和虹桥社区成立了“左撇子”沙龙, “左撇子运动会”就是该沙龙的首次活动。
(二) 采用由儿童探究的活动方式
“左撇子运动会”活动参加对象为三年级家住虹桥社区范围内的学生, 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分成5个小组, 由学生推选出小组长和沙龙主持人, 活动方式紧扣“由儿童探究”, 引发儿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验和感受, 过程如下:
1. 调查汇报
了解社会上对左撇子的片面看法、左撇子的生存心理压力、左撇子生活中的尴尬遭遇等现实情况, 形成调查书面材料。
2. 交流感受。
3. 左手比拼:左手夹豆、左手穿针、左手剪纸、左手写字、左手拍球、左手托球接力。
4. 评选单项奖和集体奖, 宣布比赛结果。
(三) 重视由儿童总结的收获感想
活动中, 应当重视由儿童总结的收获感想, 积极引导儿童展开讨论和交流, 从而深化活动效果。上述活动中, 小主持人在活动结束部分提出以下问题:
1. 在惯用一只手的情况下, 用另一只手比赛有什么感受?
2. 对于生活中出现的家长逼迫孩子改变使用左手习惯有什么看法?
3. 对于惯用右手的人群来说, 锻炼左手是否有必要?
4. 你对下一次沙龙活动主题有什么建议?
四、“社区实践教育活动”效果的反思
我们从外界反馈和自我反思两个方面着手努力, 以达到“回头看”的目的。下面同样以“左撇子运动会”社区实践活动为例, 谈谈笔者在反思中的实践经验。
(一) 活动达到目标了吗?
此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展露了“小公民”的行动风采, 达到预期目标。活动中, 孩子们能关注学校里和社区中的“左撇子”人群, 通过问卷、访谈、查阅资料等调查方法, 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能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 以“小公民”的责任意识参与社区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公民道德标准。活动结束时能通过积极反思, 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不断增强对“左撇子”人群的理解和支持, 并努力改变周边人群的片面看法, 形成公正对待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的平等态度, 消除了歧视行为。
(二) 活动中有哪些生成性的精彩之处?
在左手比拼环节, 我们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在大家都习惯用右手的情况下, 要求选手们使用左手来完成各个项目的比赛。活动中, 孩子们热情高涨, 个个跃跃欲试, 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好一番左手能力大战!有趣的体验让孩子感到新奇, 更对惯用左手的人给予了理解。孩子们也渐渐明白, 既然有习惯用右手的, 也有喜欢用左手的, 左右手各司其职, 有助于开发大脑。有同学感叹道:“我们班有个同学一直习惯用左手写字, 老师总纠正她要用右手写, 看来想一下子改变习惯很困难。今天让我用左手写字, 做起来真不容易。”活动虽然短暂, 但深深地影响了这群孩子, 有的孩子就约好锻炼一段时间再比, 有的孩子计划通过多种途径让更多的人对“左撇子”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活动还取得了难得的社会反响, 被《人民日报》、《江海晚报》、南通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三) 活动能给儿童留下什么?
3.关于垃圾的德育实践活动心得 篇三
关键词:活动德育;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素养
“近年一次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邀请赛上,主办方特意在每个操作台准备了扫把、簸箕等物品,但参赛选手中,只有少数人会主动清理好操作时产生的垃圾”(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姚建平);“30%的中职毕业生自信心不强。人际关系困扰,学习动力不足”(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陆吴);“职业教育要培养人才,不是培养工具”(教育部职成司德育处处长刘宝民);“职业教育:授艺,更要授德”(《人民日报》记者朱虹)。2009年,中等职教招生860万,职校招生首次超过普通高中。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同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本文试图从五年制高职“活动德育”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以揭示职业教育尤其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德育规律,旨在“如何授德”方面“抛砖引玉”。
一、“活动德育”的内涵界定
“职业教育:授艺,更要授德”,确实给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其实,这是在问教育的本源问题,即职业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显然,职业教育不能走人仅有技能教育的误区,不能像普通高中那样,为了高考牺牲得太多。职业教育需要培养“人”,培养大写的“人”,不仅仅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人,更需要培养一个具有较高公民素养、职业素养和终身素养水平的人。
因此,“活动德育”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体验、感悟为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合格的幸福人、职场人、社会人为目标,以公民素养、职业素养和终身素养教育为内容,实现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公民教育、岗位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德育功能。
二、“活动德育”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一般在16~20岁之间,正处于身心趋于成熟的阶段。其活动意识、活动能力都大为增强,特别是处于网络时代的现代青少年。青春期的活泼好动特点决定了德育的活动性。
2社会学依据:“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时蓉华《社会心理学》)。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正处于步入社会的前夜,需要社会化教育。“社会化的目标,是将每一个社会成员培养成为适合所属社会需要的人”(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活动德育”就是要把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
3教育学依据:“做中学”(Learning-by-doing)是现代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论。杜威认为“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他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陶行知早在80年前就创立生活教育理论,其方法论就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十分重视“做”在教学巾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在做上教,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进一步强调要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所说的“做上教、做上学”也就是“做巾教、做中学”的意思。陶行知甚至把是否重视“做”作为衡量教育是否真实的标准。“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而“不能引导人做之教育,是假教育;不能引导人做之学校是假学校;不能引导人做之书本,是假书本。在假教育、假学校、假书本里自骗骗人的人,是假人——先生是假先生,学生是假学生”。(方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
正所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篇)。“行”即“做”,“做”即活动”,“活动德育”在“活动”中完成“教”和“学”,实现德育功能。“做中学”和“教学做合一”就是“活动德育”的教育学依据。
三、“活动德育”的实施性原则
1活动性原则:德育必须“活动”起来,也是受教育者对德育的期待。在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就想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自己精神世界的发展方向和模式,想成为一个接近完美的人,成为一个一生充满情趣和幸福的人,这就不能满足于“从听中学”了,需要“从活动中学”。
德育必须“活动”起来,还是人的成长规律所决定的。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不“活动”的德育是难以引发学生体验快乐、产生新的需要的,也就不会有新的发展,最终必将“枯萎”下去。现行“听为主”的德育使得不少学生大面积地产生厌学症,还没走m校门就已经开始“枯萎”下去了。
德育“活动”起来也是教育回归其本质、实现其价值的内在要求。实现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教育的本质和内在价值所在。重形式而不重内质的现象,使教育形态、教育价值和教育本源遭到严重扭曲。只有注重内质,抛弃附着于教育上的众多浮躁物,真正地“做”起来、“活动”起来,教育才有可能回归本真。
2体验性原则: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充分体验的过程。充分地体验才有可能深刻地感悟,只有深刻地感悟才有可能进行“灵魂的革命”。这是“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真谛。
3主体性原则:“活动德育”用“从做中学”替代“从听中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传统德育中片而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教师的单纯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这也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德育”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如艺术节活动,全校招标,学生会、团总支等学生组织承办,导演、编剧、主演、宣传、场务等一切活动均以学生为主体。
4选择性原则:丰富的德育活动,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学生的选择能力也能得以培养。刘国钧高职校的社同组织有90多个,包括学术科技类社团、人文类社团、艺术类社团、理论学习类社团、社会科学类社团、志愿服务类社团、体育健身类社团、综合类社团等,为学生的专业和非专业素养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如“数控爱好者”、“福莱动漫社”、以英语为特长的“新视野俱乐部”、“商务形象设计室”、“模拟公司晨会”、文学社、小记者刚、诗社、“绿草坪”广播站等,,此外,还开发了许多校本德育课程,如礼仪教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大量的菜单式德育活动可供学生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德育活动才是最好的“活动德育”。
5阶段性原则:五年制跨度比较大,不同年级有不
同年龄层次,有不同的社会化成长需求。不同年级要设计不同的活动,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系列,使得五年制高职“活动德育”形成体系。一年级以行为德育为主,二年级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_二年级以社团活动为主,四年级以社会调研活动为主,五年级以顶岗实习为主。有的活动则需要贯穿始终,如情商的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
四、“活动德育”的实践探索
(一)“活动德育”注重培育职校生的终身素养
1化“大德”为“小德”,铸就终身品质
刘国钧高职校常年坚持开展“让优秀成为习惯”活动。“让优秀成为习惯”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经典教育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开展克服五种陋习活动,“读百家箴言,搞礼仪佳句”的读书活动,“让优秀成为习惯”主题征文、主题演讲、主题班团活动,校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及文明礼仪展演活动,成立社区文明礼仪学生宣传小分队,发动全校同学征集文明礼仪宣传口号和宣传标语,深入到社区进行宣传等等。
广东惠州商校将行为养成活动的基本内容组合成为“十德教育”,即:上课讲“课德”,开会讲“会德”,用餐讲“食德”,走路讲“行德”,穿衣讲“衣德”,仪表讲“仪德”,说话讲“口德”,住宿讲“寝德”,上网讲“网德”,危险讲“危德”。“十德教育”化“大德”为“小德”,“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德育转化为养成教育,使德育化泛为实、由小及大、先易后难、由行到知,学生活动“成本”不大,立竿见影,可持续性强。
2“低头走进来,昂首走出去”,重塑自信品质
职校学生自信心上存在问题很突出。而自信心是一个优秀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并且是为学生创造价值和实现学生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全国杰出校长王亮伟先生在每学年的开学典礼上、有一个问题必讲:自信心问题;有一句话必说:进我们学校的都是好学生,大家抬起头来走自己的路。省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评估专家组评价刘国钧高职校学生“充满阳光气质”,这与长期坚持自信心培养分不开。
海尔集团的班前会曾是在“大脚丫”上的批评会,后来发展到美国,行不通了,变成了表扬会。职校生在初中时常常是被批评或很少受到关注的对象,刘国钧高职校引进海尔集团的“大脚丫激励法”,变批评和处罚为表扬和激励,每天晨检时分,都由学生自己来主持,评出昨日表现最佳的学生,班主任还认真给予表扬和奖励。系部还南此发展为每月评比一星,学校在校园网上推出每周人物,大力张扬活动德育及其他各类先进者。“大脚丫激励法”对恢复、建立、强化职校生的自信心起到很好的作用。
3注重艺术修养,提升生活品质
刘国钧高职校每年都举办艺术节,还为学生专门举办过华夏艺术展、剪纸展、书法展。面向省内外的“刘国钧”杯钢琴邀请赛已经举办了两届。很多人不理解职业学校为什么要举办钢琴赛,王亮伟先生是这样回答的:“作为幸福的个人应该懂得一点艺术,有点艺术修养的人,往往会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品质。”
(二)“活动德育”注重培育职校生的公民素养
作为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就是知法守法,虽然有国家统一的法律课程,然而“法制活动德育”效果会更好。如组织大墙内外中的沟通和交流,大墙内外的“结对子”活动;检察院、法院、派出所的法制共建活动,观摩、模拟法庭审理活动;结合社会法律热点的辩论活动,如醉酒驾车的处罚问题等。
安全不仅仅是意识,更是一种素养。作为职校生,应具备基本的安全防范能力,汶川地震中的安县桑枣中学,与汶川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师生无一伤亡。他们四年如一日坚持紧急疏散演练的做法值得推广。
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和深入分析社会也是公民的素养之一,在了解中理解社会,在关心中热爱社会,在分析中适应社会。在高职校各年级深入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明确课题、步骤,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实施,撰写有质量的社会调研报告或论文,并组织大规模的社会调研汇报活动。这种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调研活动就是培育高职校学生社会意识,培养了解、分析社会能力,从而能提升职校生的社会化成长水平。
(三)“活动德育”注重培育职校生的职业素养
1“心理活动德育”:提高情商指数
“一个人的事业成就,20%取决于他的智商,80%取决于他的情商”。情商包括自我调控情绪、识别他人情绪和与人共处、合作的能力,其最高境界是与人合作,最基本要求是自我调控能力。
正视挫折,是培养职校生情商的必经之路。在学校广泛开展“挫折教育”,视“挫折”为“财富”,从中汲取营养。人生的道路一般是比较曲折的,有的人不是直线地达到人生的顶峰。就如足球世界杯,最后冠军往往不是常胜将军。我们不可能只走直路,而不走弯路;遇到点困难和挫折,也是为成功积累经验。
开展心理教育系列培训,组建心理健康社团,举行心理健康教育班团活动,开展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开展校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多种形式地探索心理教育活动是塑造情商的有效途径。
在校园内建立发泄室也是提高职校生调控情绪能力的好办法。教学楼每个楼层都建立一个发泄室,其中放置沙袋或头像,让学生通过言语或肢体运动来释放不良情绪。职校生尤其是男生在发泄不良情绪的过程,常常也是自我调控情绪意识和能力的成长过程。
爱学校才有可能爱企业。毕业“活动德育”,增强母校情节,也是培养高级情商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毕业典礼常常被开成领导讲话、老师嘱咐、家长感谢、学生感言的程序化活动。为什么不可以放手给学生自己组织呢?让学生、老师和家长共同成为毕业典礼的策划者、组织者。让家长体验孩子的成长快乐,让学生回顾校园生活的点滴、和老师共成长的过去,感悟对母校的情感,不仅与同学、老师、家长、学校的情感得以升华,高级情商如体会别人的情绪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2职业生涯规划,提升非专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从专业选择开始。在新生入学的同时,开展专业选择辅导活动,进行专业发展心理倾向测试,引导学生作正确的专业选择。
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自我评估的主要内容为与个人相关的所有因素,包括兴趣、个性、性格、能力、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情商以及潜能等,即弄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如能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与学生面对面,则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自我认知。
确定职业成长目标和计划并付诸努力。围绕学生的职业成长目标和计划,开展各种职场辅导,如语言辅导、仪态辅导、礼貌辅导等等,全面储备各种职业素养,非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3实习指导,零距离适应行业企业要求
岗前辅导,角色扮演,缩短心理断乳期。刚刚离开学校顶岗实习的学生,需要学校开展积极有效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独立意识和人际相处的心理适应能力。
及时干预,减少工作中的心理危机。顶岗实习中的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危机,如人际关系危机,需要学校通过团队辅导及时干预,在团队辅导中,交流人际相处的教训和经验,彼此取长补短。
岗后总结,可以运用“大脚丫激励法”,让学生充分交流和总结实习中的体会,为今后的正式工作做好准备。
4.小学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四
今年寒假,我按照自己的寒假计划,每一天都在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的作业,每一天我都在认真的看作文,写作文,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我还利用寒假时间阅读了许多书,书中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让我不禁感慨书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书中的知识像海洋一样是无变无际的,是像宇宙一样浩瀚无穷。书籍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在这个寒假中,我还和家人,小伙伴们度过了快乐又难忘的新年。
寒假时间匆匆流逝,我才发现自己儿订的学习计划,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原来这就是一个大孩子的自觉啊。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但是不知道老师会不会比以前更严格。看来寒假的最后几天要好好调整心态,认认真真的学习,争取在下次的期中考试考个好成绩。
5.德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篇五
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处理问题不够成熟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门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松岭门村小学
6.关于垃圾的德育实践活动心得 篇六
望着天安门前鲜艳的五星红旗,我的心扑通扑通地在跳动,祖国啊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你的容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这个90后的青少年的成长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我的感情,我的精彩人生。
伴随着‘哇哇’的哭声,我呱呱坠地,开始了我的无比精彩的人生旅途。在襁褓中,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望着那蔚蓝广阔的蓝天,我,就知道,我是一个中国人一岁两岁……岁月的年轮一圈又一圈地画过,我上小学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祝愿祖国繁荣富强!’在庄严的宣誓中,我成为了一名骄傲的少先队员,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
在老师的课堂里,我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祖国。她,拥有着美丽的容颜,高山是她高挺的脸庞,绿柳是她柔顺的发丝,她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使我们得以快乐成长。那时,祖国在我的印象中是个伟大的母亲。
如今的我已是个初中生了,渐渐的,脱离了那些个‘十万个为什么’,也没有了那些无比幼稚的想法。但,我始终未曾忘记过我那记忆里深爱着的‘母亲’———祖国。还是在老师的课堂里,我再一次看见了一个不同寻凡的母亲。原来,在母亲坚强不屈的外表下,藏着多少辛酸的泪和痛。圆明园,她可爱的骄子,就这样被狠心的毁于一旦;澳门、香港她深爱的孩子,被狠心的殖民统治者给掠夺了去……禽兽们蹂躏着她,列强掳掠着她,她,我可爱的母亲被伤的血淋淋。
但,母亲没有倒下,她用她那坚强的意志为我,为我们———所有她的孩子们作出了无畏的榜样。
7.利用暑期活动,实践体验德育 篇七
夏令营是夏季开设的供青少年短期休息、娱乐等的营地。夏令营活动是学生走向社会和大自然的大型活动, 它寓娱乐、教育于一身,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利用学生暑假组织课外活动小组成员参加一些具有学科特色的小区域野外考察、社会实践和主题夏令营活动, 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 夏令营活动把教育人、培养人放在了首要地位, 并把它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的始终。为了使夏令营活动按计划顺利完成, 我们对每一环节、每一细节都作了较周密的安排, 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活动纪律, 注意安全, 不断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安全意识。游览时我们时常提醒学生不要污损建筑物, 不攀折花木, 不随地乱扔废弃物, 教导他们遵守社会公德, 保护环境。在营地生活中, 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理、勤俭、互助的作风, 让他们自己克服生活上的困难, 自己动手去做, 走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娇生惯养的生活圈, 亲身体验生活的快乐与艰辛。
2、增强学习兴趣
其次, 夏令营活动能够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 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 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轻轻松松地掌握知识。如在去年的青州夏令营活动中, 我们首先推出了地理摄影、青州历史地理沿革、青州城的古建筑特点、青州历代名士等讲座, 又安排了仰天山植被的野外考察, 游览云门山、驼山、范公亭等名胜古迹, 参观大型企业青州卷烟厂及青州黄楼的十里花街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 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 从野外考察到参观车间、农业科技大棚,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提高, 书本知识得以巩固活化。在活动中, 学生个个激情高涨, 采标本、作记录、拍照、测量……, 兴趣不减。许多学生在每天的日记中对活动内容都作了详细的记录。
3、陶冶学生的情操
夏令营活动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 在大自然实验室里获取真知, 在社会的大课堂上受到锻炼。在这里, 学生的志趣和爱好得到发展和展现, 思想灵魂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活动中, 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成功的喜悦, 同学的友谊, 集体的温暖。因此他们都由衷地感到“我长大了”、“我懂事了”。他们还亲身感受到了祖国的山水之美, 了解社会的巨大变化。这们, 深化并浓厚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激发他们建设好家乡的热情, 爱国主义思想得到升华。
二、开展以“实践体验、读书感悟、关注时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1、关注时事
2010年的暑假是一个特别的暑假, 上海世界博览会 (Expo 2010) , 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上海市举行。, 作为东道主的一名成员, 虽然远离上海, 但同学们都能积极关注上海世博, 关注每一个展馆。每一个同学都在以不同方式关注世博, 宣传世博, 积极参与到“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 很多同学能随口说出一个又一个上海世博会之最, 还有不少同学纷纷参加“我最喜欢的世博馆”为主题的活动。学生第一次近距离地领略世博风采, 感受世博精神。
2、读一本好书
“好书是帮助我们成长的伙伴”。根据学期末的安排, 向学生推荐一批好书, 让学生在假期开展读书读报活动, 扩大学生的读书量, 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 还组织学生在假期收看收听新闻广播, 并做好记录, 不少学生养成了记录新闻的习惯, 还有同学在记录新闻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管住自己, 使学生能科学地收看电视, 发挥电视的作用, 学校开展了科学看电视活动, 使电视在学生的生活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3、深入社区作调查
2010年是改革开放32周年, 为了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家庭、社区、农村、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我们让学生深入了社区, 通过看 (近几年发生在身边、社会的变化) 、听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老师讲生活、家庭、学校的变化) 、查 (调查身边人的实际生活状况) 等活动, 然后撰写一篇以“变化”为主题的文章, 以此来纪念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4、感恩, 让心灵飘香
在暑假期间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我们还开展了“计算成长和代价, 感谢父母的付出和恩情”等孝敬父母的主题活动, 在活动中孩子表达了要树立勤俭和节约意识的思想, 为感恩教育打下了基础。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 把当一天爸爸妈妈作为扮演的角色, 学习在家庭中当一天家, 在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邻里沟通的过程中体验父母持家的辛苦, 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 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 培养生活自理的习惯。
8.“班级德育活动课”的实践研究 篇八
一、有关开设班级德育活动课的实践研究
鉴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及以往国内相应研究成果甚少等现状,开设班级德育活动课需要认真研讨、精心设计、深入实践和探究。纵观我校开展班级德育活动课的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定班级德育活动课实施方案
首先通过认真调研所在市、区、校多名班主任,分析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而后对实施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及讨论,统一认识。从“课程的体系模块”、“班级德育活动课时间及内容”、“班级德育活动课活动载体”等几个方面制定出班级德育活动课方案讨论稿,并且多次组织不同类型的班主任讨论会对方案进行讨论、修改,为下一阶段具体实施方案奠定基础。
模块表讨论稿节选:
法纪安全教育:(1)培养法制观念,增强遵纪守法意识;(2)自我保护与维权;(3)公共安全教育;(4)禁毒与反邪教教育
第二阶段:指导撰写班级德育活动课教案
首先对一线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指导,精心选出优秀活动方案给大家做范例,组织他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及熟悉的内容进行活动方案资料的搜集、撰写、创作。继而对收到的主题德育活动方案认真阅读、评审,并进行点评、指导修改等。为充分发挥前阶段研究成果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校园局域网设置“主题德育活动课研究”专栏,作为教师们相互学习借鉴、交流的平台,为在全校所有班级全面推行德育活动课做出有效保障。
指导讲座课件示例:
第三阶段:进行班级德育活动课总结、反思及推广
在进行班级德育活动课推广实践过程中,我们分别对班主任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1班级德育活动课的选题要能兼顾多方面的需要。
德育活动课选题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要与班级学情相结合,要关注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选题要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还要注意做到单个主题与系列主题相结合。
2班级德育活动课设计内容要充实,步骤要严谨。
要将一节课的几十分钟周密安排好,既要有音像资料播放内容,又要有学生讨论交流程序;既要考虑知识传授与指导方面内容,又要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与学习兴趣:既要考虑群体力量与智慧发挥的步骤,又要兼顾个人能力与水平展示的过程……总之这些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周密的考虑。
3班级德育活动课组织形式要不拘一格。
德育活动课的组织形式可多种多样,课上所开展的活动要切实能为展现主题服务,要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朗读、演讲、辩论、小品表演、才艺展示、情景模拟等等,以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展示欲望及才能。
4班级德育活动课实施准备要充分。在班主任层面实施时要求拟好计划,做到提前准备;在班主任指导学生实施时要力求注意合理分工,群体参与。
5强调班主任在实施全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实施德育活动课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出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是学生思想、行为的导师,是一名出色的导演。
9.《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九
李原乡后营小学
李言广
刘敏
谷晓婷
本学期我们六一、六二两班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为《身边的垃圾》,3月初我们确定主题,制定小组活动计划,3月到4月开展活动,进入活动总结阶段。本次活动中根据孩子们的研究兴趣进行分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并且每个同学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与收获。
一、走出校园,拓展了活动的空间。
以前的综合实践活动我处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和活动过程的安排情况,活动区域安排在校园内。但孩子们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已经不满足于校园这个小环境。比如社会小组,通过走访垃圾回收回收站研究关于垃圾处理方面的知识;通过走访拖把厂了解服装类垃圾的再利用。孩子们走出校园经过了磨砺也明白了很多在校园里不能了解的知识:比如采访前应提前和被采访者打好招呼,采访时应注意策略,问题应该由浅至深的去问等等。校园小组,针对他们组研究的内容对餐厅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比较成功的采访。通过走出校园,孩子们掌握了一些采访的技巧,也获得了很多实用有趣的知识。但走出校门一定应根据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式而定,教师也应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参与实践,培养了实践能力
孩子们在活动中释放自我,在开放的学习形式中提高了自我实践能力。比如各组研究垃圾危害的知识,他们向全校发出倡议书。通过实践可谓受益匪浅,并且活动的过程让他们享受到了实践的快乐,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
二、参与活动,学会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与环境,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分工与合作,在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态度、意志力、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种种好处,比如地球拯救小组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了报纸上资料少的问题,我发动全班同学为他们出主意,孩子们有的说换一种方式查资料,还有的说全班同学帮他们一起找,还有的说自己找到资料以后可以给他们,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渗透着团结与协作,这也许是多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带给他们的启示。
在本学期的成果展示阶段,每个同学都积极准备,一方面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选择有代表性的资料,编辑与课题有关的手抄报,另一方面整理研究过程,写研究报告,各小组都选择最适合展示自己组研究成果的方法来进行,除了手抄报、研究报告以外,有的组还准备了实物展示,图片展览、有的组准备了文艺节目,每个组都八仙过海,各献神通,拿出看家本领,展示本组成果。
通过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的各种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明显的进步。但反思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师过于放手导致学生研究的内容不够系统,采访的失败也与教师有关系,孩子第一次走出校门去采访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2)孩子收集的文字资料较少,影像资料比较多。学生往往为了收集资料而收集资料,缺少对资料的鉴别筛选和整理导致很多资料成了没有实际价值的垃圾资料。
(3)学校存在严重的畏惧心理。近年来,由于教师社会地位严重滑坡,学校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地位也严重下滑。学校发生安全事故时,学校、教师的责任被无限放大。例如:学生意外的碰擦,如果发生在家庭中,根本不算什么事;如果发生在学校,几元钱能解决的事,学校可能付出几百倍的代价。对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领导非常害怕出现安全事故。
10.捡垃圾实践心得体会 篇十
我们帮居委会打扫卫生,扫地,擦玻璃,我们这些在家都不怎么干活的孩子,在那干得还挺起劲,当我们透过被自己[文章来日中国报告网]擦干净的玻璃看外面的街景时,那高兴劲,好相比把自己家玻璃擦干净还高兴呢!
我们除了帮居委会擦玻璃,还去捡白色垃圾,去扫街道,我一直认为随着人们的素质越来越高,像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应该减少很多了;但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改变了想法。在我们捡垃圾的时候看到有的行人把那些没有用的食品袋,烟头毫无顾忌的乱丢,其实垃圾桶就在他们身旁,而且我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一定看到了……才一会的功夫,我们就捡了一大袋子的垃圾,看到那一大袋子的垃圾,我们真不知道是应高兴还是难过。或许有些人认为只是个垃圾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我们也应认识到北京人的整体素质就是从这一点一滴看出来的。
在我们捡白色垃圾的时候,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清洁工的辛苦,清洁工的工作又脏又累,又是还被路人嫌弃;他们每天天还没亮就已经开始工作,从这条街扫到下条街,风吹日晒从未间断过。再想想,如果行人都能把垃圾仍到垃圾桶中,他们的工作或许会轻松很多。所以希望那些还在自顾自的乱丢垃圾的人们能够多为他人想一想。我觉得在环境保护这方面,政府要加大教育与宣传的力度,对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更应该加大惩罚的力度。我们多么希望下次我们在捡白色垃圾的时候,满街印入眼帘不再是白茫茫的,而是干净而整洁的大道热心网友 小区的垃圾可真多啊!假期里,我在美丽的小区里看到许多垃圾时,心中便萌发了一个念头:捡垃圾。
回家后,我撕了一个垃圾袋,把正在沉迷于写论文的爸爸从论文的世界中拽了出来,“干什么呀,慌慌张张的?”爸爸看着我疑惑问道。
“爸爸,陪我到楼下的小池塘边去捡垃圾吧。”
“不行不行,爸爸还有事,你自己去下面捡垃圾吧,在池塘边注意点啊!”爸爸连看都没看我一下。
“哎呦,老爸,陪我下去捡吧,就一小会,一小会。”我央求道。
爸爸终于支不住我的央求,说道“那,好吧,就一会。”我感到了无比的开心,是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开心。
我们先来到了我们楼下的小池塘边,在池塘边对垃圾开始进行“扫荡”。还不过10分钟,我们的垃圾袋就像一个好吃的小孩,撑破了肚皮。唉 ̄只好又回家拿了几个塑料袋。小区的垃圾真多,光池塘边的一小块就彩旗飘扬,唉,现在人素质真低呀,垃圾桶就在旁边,只要走几步就到了,有必要省了这分力,让小区的其他人去费这份劲吗?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逝去,垃圾袋中的垃圾也在一点一点的增多。很快池塘边的垃圾被我们捡完了。我们还得去哪个地方?爸爸说:“当然应该去垃圾多的地方了!”垃圾最多的地方因该是竹林了,我便决定和爸爸去竹林中捡垃圾。里面的垃圾果真真多呀,有什么美年达、塑料袋、可口可乐罐、甚至还有臭袜子、烂布子、烂盘子…这里可真是垃圾的世界,垃圾简直“数不胜数”!我捏着鼻子,忍着恶臭钻了进去。那滋味,怎一个“臭”字了得?
等我钻出来时,我的衣服上,手上,裤子上还有脸上都有脏,还混杂着一股一股的恶臭,有一种想吐的恶心感,但我必须忍住,吐只会给小区带来更多的垃圾。很快我们的垃圾袋全部都装满了,池塘边和树林里也干净了许多,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11.中学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篇十一
一、实践的内涵与特点
实践是人们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能动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它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是人的理智、情感、意志等内在本质力量的对象性表现,也是人的自觉性和自由精神运动的最现实表现。实践包含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它能甄别正确与谬误,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不仅为人类的发展创造物质前提,而且具有改造人类思维、优化主题的客观教育功能,人们在积极能动地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也在改变、优化自己。
与传统的讲授方式相比,实践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针对性等特点,它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作为个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价值需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在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自或者是以团体为单位完成整个活动,教师处于“引导者和旁观者”的位置,使学生更能有所感有所悟。
二、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德育意义
(一)实践活动为德育提供了载体和平台
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生活中的问题为核心,其活动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群体而制定。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进行开发,如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可以开展关爱弱势群体、参观大型企业等活动;有特色教育的学校,可以带他们走进不同的社会领域,感受不同职业的魅力,让他们为梦想而努力等等。
实践活动转变单一的授课形式,不以应试为目的,强调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十分受学生欢迎。学生乐于参与,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懂得去感受和体验生活,个人的品德修行也有了实际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发展,自我德育的成效也非常显著。可以说,实践活动课不仅是各门学科的高度综合,还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自我养成。
(二)实践活动为德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实践活动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具有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学生在实践中可以获得丰富的道德体验,培养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也只有植根于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道德教育才能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例如,通过研究性实践学习,学生把生活中的道德现象与德育理论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探讨,深化道德认知。在信息的整理和收集时,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规范学生使用网络信息的道德准则。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社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或者集体参与义工活动,借此可以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互助合作精神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又如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实现知识与劳动技能的结合,在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同时,把热爱劳动的思想转化为勤劳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因此,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直觉、悟性等去体味与领悟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准则,把道德行为规范上升为自觉的行为,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知行合一的德育效果。
(三)实践活动课程弥补了当前中学德育的诸多不足
道德教育如果离开了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就会变成空洞无聊的灌输,不但事倍功半,而且往往还会适得其反。实践活动注重“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鼓励学生自觉追求、亲身体验道德准则,其主题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源于学生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更具生活性和生动性,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具有现实意义。其方法与途径多种多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教育者与学生的互动,有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德育工作者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力度。同时,实践活动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使学生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他们不再认为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是别人的事情,而是可亲可信且不可缺少的生活的一部分。
三、中学实践活动中有效的德育渗透
(一)制定有针对性且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群体,有着不一样的需求。实践活动要真正体现其德育功能,必须根据参与者的实际需求与兴趣、个性与心理特点等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制订好相应的方案和总体目标。学校可以根据德育理念,制定相关的总体目标,然后各年级、各班级、各社团再紧密结合其构成群体的实际,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小目标,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慢慢深化,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制定的目标要具体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也可以制定一个由许多小目标组成的总目标,但每一个小目标都要具体实施的时间和具体的操作。此外,要为每一个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便于老师、家长以及学生对目标层次有正确合理的了解和认识。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施活动的方法需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不能沿用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也不能随意放手不管,让学生自由发挥。正确的实施方法应该是多样的,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整合。为使德育渗透行之有效,整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在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德育教育,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平等的交流,对学生实行有的放矢的引导;其次,教师要注重师生的合作,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在活动实施时,把学生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把活动的目的和社会的需求、个人的目标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和谐的集体活动氛围中有所感有所悟。德育的内化主要还是依靠“行动”,依靠主体的“体验”。
(三)教师需要转换角色,重视学生的道德感悟和体验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以其良好的师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并联系社会现实,加强道德教育,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例如,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定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和过程指导小会,将德育思想和理念贯穿其中。又如,观察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引导,以释疑的方式反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类似的情况中懂得如何处理或者避免同类事情的发生。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将实践中的行为与日常所学德育理论相联系,通过实践活动达到德育理论的内化,做到德行一致。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实践活动需要建立开放性和发展性的评价机制,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才能让教师、家长、学生对课程实施结果得出恰当的结论,并以所得结论为依据制定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及新的德育渗透方案。如此良性循环,必能在实践活动课程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德育的能力,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四耕.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出版社,2004.
[2]邓黎莉.目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
[3]陈仙红.综合实践活动中德育渗透初探[J].学生之友,2010.
[4]李双,朱华.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5]刘敏.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M]. 新课程导学,2015.
(作者单位:广州广雅实验学校)
1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 篇十二
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我的毕业典礼”为主题, 以“同学情深、师恩难忘、感恩母校、畅想未来”为主线, 是一场感人至深的典礼。学生都用自己最真的方式感谢恩师、感恩母校。
活动分享一歌曲《缘分》本是一首网络流行歌曲, 其应景的歌名、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601班的学生。于是, 全班一致确定改编《缘分》作为班级毕业歌, 并人人参与歌词的改编工作, 小组整合提炼1份, 全班推出10份, 再由班里的几名写作高手编辑整理, 形成最终的《缘分601》。“即将挥手告别的六一班, 同窗情浓携手慢慢行, 茫茫学涯相遇一起算不算缘分, 何不把小事看淡在风尘……”唱起这首专属于自己班的《缘分601》, 同学们总是格外动情, 有同学说:“我想, 当我们十年二十年后再次相聚时, 一定会再次唱起这首《缘分601》的。”
活动分享二602班以音乐剧的形式表达青春少年不怕困难挫折的蓬勃朝气。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上台, 学生们选取了发生在运动会上感人的一幕:一位同学摔倒了, 夺冠无望, 但在同学们的鼓励下仍坚持跑到终点。虽然大家失去了奖状, 收获的却是团结和勇气。
在交流研讨中, 负责此项主题活动的孙老师主动谈到“在面临毕业考、升学考的紧张时期, 老师们也曾担忧这样的活动会让孩子们分心, 但是很快老师们从犹疑变得支持了, 因为他们发现, 在这样的活动中, 孩子们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班级凝聚力增强了, 以往六年级学生在毕业之际总有些许浮躁的情绪, 如今除了学习, 孩子们忙着参加毕业综合实践活动, 忙着排练毕业汇演节目, 再调皮的孩子此时也变得乖巧懂事起来。”
我们觉得,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在于“我的毕业典礼”“我做主”———从毕业典礼的策划、筹备到实践活动, 学生都是主角:喜欢写作的同学自发编撰班级毕业纪念册;平时的电脑迷、网络高手们开始设计班级主页、建立QQ群和编辑毕业光盘;文艺骨干和班干部主动向班主任献计献策, 筹划毕业典礼上的汇报演出。他们都希望全员全程参与最后一次别有意义的活动, 他们都希望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毕业典礼。
在毕业典礼现场, 不仅孩子们泪流满面, 教师们也常常热泪盈眶。市教研室综合实践教研员吴筱泉老师说:“这样的活动让师生们收获的不只是感动, 还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这场心灵的洗礼, 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最珍贵的回忆, 还有深深的感恩、珍惜、团结和奋进, 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德育中的独特优势。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们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并实践, 在交往中体验与感悟, 营造合作、互动的德育氛围。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 通过参与、思考、分析、解决, 实现道德内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其课程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的德育功能。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建构精神世界。
一、主体突出以生为本
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 虽然“以生为本”是耳熟能详的, 但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笔者认为还需厘清其三层含义。
一是“以生为本”的核心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
“人”和“人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关键词。传统德育重视社会发展价值, 忽视道德对人的发展作用, 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以及受教育者的差异性和个性教育。现代德育强调以人为中心, 充分尊重人的天性, 突出人的发展。在活动体验中, 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 尊重学生的人格, 面向每一个真实个体, 重视学生各自的内心感受与情感体验,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 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二是“以生为本”需关注全体学生。
开展各项活动, 班干部以及有特长的学生往往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多, 一般学生大多只充当配角。久而久之, 这些孩子会形成“事不关己”的心态, 在活动中做“局外人”。教师需洞察孩子的心理, 努力唤醒蕴藏在这些学生身上的潜能, 为他们创造参与的机会, 搭建展示的舞台, 真正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三是“以生为本”需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在“我的毕业典礼”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有教师颇为自豪地说:“在改编歌词创作班歌时, 有几句歌词教师觉得不好, 给了不少意见, 但学生不接受。教师最终还是听学生的, 学生自己说了算。”教师尊重学生自主选取的呈现方式与内容, 不再是“传道”的首席, 而仅作为活动的引导者, 还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情感的空间和时间。
二、过程注重对话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对话的实践活动。对话理论认为:对话是主体双方从各自的理解出发, 以交往、沟通、意义为实践旨趣, 促进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 需遵循平等、差异、个体和开放的原则。在活动体验中, 我们应关注对话的生成。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愈少感到落在自己头上的教育设想,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的教育效果便愈大。”道德不是靠“教”会的, 而是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交往中形成的。促进对话生成的基本策略有4条, 即营造自由的交流情境、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培养学生的质询意识和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 需淡化教育痕迹, 增强与学生的互动, 营造体验场, 组织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表达, 使德育成为一种开放信息、情感传递的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
三、内容形成阶段系列
以往, 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 忽视了学生的道德需要, 其实学生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德育活动如果只一味强调教育性, 忽略学生的兴趣及对现实情境的感受, 那么形式化的走过场就会成为必然。因此, 在德育活动中, 我们需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 促进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鲁洁教授指出:“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 应该是受教育者的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结合。”作为德育有效载体的活动, 不能简单地以活动论活动, 它不仅需要从学生的道德需求出发, 做到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结合, 更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个性特征, 形成合理的活动体系。在形成系列化的德育活动体系时, 一是要注重目标层次化, 根据各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对养成教育目标进行分解;二是要注重发展阶段性, 学生的情感品质和思想道德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体现出不同要求和特征, 不会一蹴而就, 要循序渐进;三是要注重阶段联系性, 学生品行发展的前后阶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不能前后割裂。
四、内涵关注生命个体
综合实践活动体验的最终目的是使体验者即受教育者以内化的情感和意义指导自己的行动, 进行道德实践, 实现道德外化。体验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因此活动的评价应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 应注重发展性评价, 以充分发挥体验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捡垃圾活动心得体会 篇十三
我们活动主要在a校区进行,我们对校园的操场及教学楼旁和水池公园周边的卫生进行了保洁,看到地上有垃圾的拾了,墙上有乱贴的就扯了并拍了照为作资料做准备。这次活动我们大家都很团结,热情高涨为维护校园的美丽尽自己的一份力。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我们同学的素质,有待提高,而且有部份同学不尊重早起的同学的劳动成果。我也觉得自己平时也有乱扔垃圾的赞美,我应该将这个坏毛病改掉,同时这也折射出社会上也有许多人没有公德心不爱护公共环境,不热爱我们的地球母亲,我们应该多做一些相关的宣传,让更多的人捡讨自己的不良行为。
14.捡垃圾活动实践报告 篇十四
通过对社会一个小角落垃圾的处理,唤起同学们共同维持校园环境的意识;宣传垃圾(尤其是一些比较难处理和的垃圾)的污染的危害和垃圾分类的知识。
实践过程:
8月30日,我们俩集合在一起,开始分批处理校园垃圾。对主要为白色垃圾的校园污染物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并对校园内的垃圾桶贴上了标签(原来的几乎都已经被损坏或字迹已经模糊),使同学们在分类投放垃圾时不会盲目乱扔;下午,我们俩对垃圾处理和电池处理有关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宣传,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和支持。
实践内容和总结 虽然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自我约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因此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几乎是不存在的。但近来我们发现同学们在处理垃圾时还存在着很多弊端,如不分类投放,将电池直接投入垃圾桶等。下面我将对校园垃圾的危害进行分析:
(1)污染环境
固体废物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可直接污染土壤、空气和水源,并最终对各种生物包括人类自身造成危害。
(2)传播疾病
垃圾含有大量微生物,是病菌、病毒、害虫等的滋生地和繁殖地,严重地危害人身健康。
(3)污染土壤和水体
垃圾渗出液改变土壤成分和结构,有毒垃圾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垃圾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使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大大下降。垃圾中含有病原微生物、有机污染物和有毒的重金属等,在雨水的作用下,它们被带入水体,会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4)污染大气
细小固体废物会随风飞扬,加重大气污染。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熏天,老鼠成灾,蚊蝇孽生,有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向大气释放,仅有机挥发性气体就多达100多种,其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
而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又何在?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您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
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300元人民币。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消费增加了。据统计,1979年全国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2500度万吨,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运费是1.16元/吨,是1979年的4倍。
目前,被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另一种垃圾处理方法就是焚烧。经过高温焚化后的垃圾虽然不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不仅投资惊人,并且会增加二次污染的风险。二恶英这令人谈“恶”色变的剧毒致癌物质,就是垃圾焚烧后产生的主要气体成分之一。
此外,无论填埋还是焚烧,都是对资源无谓的浪费,我们不断地把有限的地球资源变成垃圾,又把他们埋掉或烧掉,我们将来的子孙在哪里生存?
难道我们对待垃圾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这场人与垃圾的战役中,人们把垃圾从敌人变成了朋友。有人曾经把垃圾比喻成放错地方的资源。让我们到宣武区再生资源分拣站看一看,垃圾一旦回到应有的位置,会有什么样的用处?
每天被我们丢弃的可乐瓶和被称为白色垃圾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盒,属于高分子聚合有机物,如果埋在地下的话,就是100年200年也烂不掉,它还会使土壤板结,降低土壤的肥力,甚至使土壤失去耕种的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扔掉各种各样的废塑料。废塑料处理后还可制成纽扣、笔筒等用品。废塑料也是炼油的好原料。有人曾经形象地将它们比作“二次油田”。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公斤的汽油和柴油。在回收站,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废纸被送到这里,包括这些不起眼的小纸片......我们知道,好的纸张是用木材造成的,一吨的废纸可再造700公斤好纸,可少砍17棵大树,还能减少生产纸浆过程中的水污染。
中国有着回收废品的历史传统,我们过去回收废物,或许只是受贫困经济制约的不得已手段;在逐渐富裕的今天,我们回收废纸,则是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所捡回来的不止是一张张的废纸,那是我们的子孙安身立命的森林和河流。
垃圾,只有在混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垃圾,一旦分类回收就都是宝贝,就连那种被成为微型杀手的废电池也是可以被化害为利的。在这个不起眼的照相馆,我们看到这样的废电池回收箱。而我们生活中用的电池,一般都含有汞或镉等有毒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如果留在地下就很容易通过雨水的淋溶,进入到地下水当中。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环保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但是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人呢?只有从观念上解决这个问题才是我们根本出路,否则环保将只是拿出来装点门面的话题。
15.关于垃圾的德育实践活动心得 篇十五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德育功能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学校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实际、深入社会,依靠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的一种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实践教育活动。它是学校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更是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普遍认为这是在课堂上书本上得不到的教育。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都把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看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给予积极指导和大力支持。如美国就把“确保所有高等学校学生对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现象具有分析批判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作为教育目的之一;日本文部省在教学大纲中规定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良好的集体活动,在谋求身心和谐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的同时,提高作为集体中一员的自觉性,培养齐心协力地建设美好生活的自主实践态度和将来能正确生活的能力”;菲律宾政府在学校中推行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即科学文化素质与意识教育,以及劳动技能、服务于社会的教育,也受到相当重视。
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日益要求社会成员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才能,因而培养学生具备参与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品质和能力,也是国内外学校德育目的的重要内容。教育专家们认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只是使学生得到身心愉快和满足,而且是实践德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我国历来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且以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立法等形式予以确认。《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并进行引导和管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程已经证明: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品德形成和修养提高的决定作用
从整个社会道德来看,道德实践是道德意识产生的基础,是道德发展的直接推动因素,也是衡量社会道德状况的标准。从个人的道德品质来看,道德实践的作用表现在:它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是品德提高的动力,是品德评价的依据。社会实践对人的品德的形成、修养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是品德形成、修养完善的根本途径。人们正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最终使自己的品德合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提高自身修养。由此可见,在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德育功能。
二、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意义
1.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全面了解国情、正确认识社会
大学生正处于受教育、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实践活动可促使学生多接触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了解国情民情,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大学生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自己去探索、去锻炼,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心去感受祖国发生的举世瞩目的变化,去体味广大人民对他们的殷切希望,激励他们更好地完善自我。每年暑假,我校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就有一种“生存挑战”大体验,要做到固定的时间内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多的财富,队员们充分认识到个体在社会立足的不易,只有抓紧时间不断充实自己锻炼自己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2.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获得真才实学
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大课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际、教育与实践、知识与能力融为一体,填补知识与能力之间的鸿沟,并且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望,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其综合素质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升。
3.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服务意识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社会经验缺乏,他们极易用理想主义的眼光看待人生与社会,一方面他们对国家的改革开放有深切的期望,另一方面又对改革的复杂艰巨性认识不够,一旦遇到挫折,情绪容易产生波动。社会实践可以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大学生们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脚踏实地、朴实肯干的作风,可以增强大学生们的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认识到只有把所学知识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才能实现自身真正的价值。
4.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明确成才之路
现在的大学生崇尚个人奋斗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不足,恰当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正确地去设计自我和完善自我,确立自己的成材之路,消除成才过程中产生的迷茫和心理障碍,缩短与社会的距离。
5.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克服心理弱点,形成健全人格
当代大学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经历的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生活日趋好转的过程。他们没有付出父辈那样的艰辛,却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尤其是其中的一部分独生子女大学生,往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使学生透过社会实践这面镜子充分了解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实现和他人的良好沟通,达到既能接受他人,又能为他人所接受的效果,从而克服许多心理弱点,形成健全人格,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6.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增强求真意识,培养协作精神
科学精神首要反映的是求真,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自觉运用科学知识去解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会感受到科学的威力,就可以逐渐培养起求真的精神。十九世纪前,科学家凭借手工业式的个体作业就可以完成伟大的科学实践,而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综合化,科研工作向着协作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现代人才必须具有协作精神。而大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品格只有通过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养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许多教育方式已不适应新环境的要求,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却因其内容始终与社会发展同步所富有的特殊魅力,在未来必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德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马奇柯.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3,(3):72-75.
[2]王丹梅.浅谈时代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殊要求[J].丹东师专学报,1997,(5):82.
[3]刘芳,黄涛.寓德育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中之我见[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4):91-92.
[4]李文喜,李光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功能的探析.青少年研究,2003,(4):20-21.
16.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心得体会 篇十六
垃圾分类心得体会范文【篇一】
今天我开始了垃圾分类的环保行动,放学后我就想今天的行动该怎样办。
回到家了,妈妈带我走进厨房,看见多了三个垃圾桶,我惊讶地说:“妈,你要这么多垃圾桶干嘛?”妈妈点了我一下小鼻子,笑眯眯地说:“你忘了吗,我收到老师发来的信息,今天要写一个垃圾分类日记,我这不在给你准备题材啊!”我猛然想起这个作业,于是就开始做笔记。这个灰色垃圾桶用来放厨余垃圾,那个印有喜洋洋图案的是可回收的,另一个印有灰太狼的是有害垃圾,记住了吗?千万不要搞错哦!”那为什么不用塑料袋呢?还要垃圾桶干吗?”我迷惑不解的问。“如果用塑料袋的话就会乱一点,因为颜色不同,总不能长期用一个塑料袋吧!”“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呢!”垃圾有四大种类:可回收、有害、其它和厨余。每回收一吨废纸就能再生八百五十公斤的好纸,等于节省三百公斤的木材!哇,这么好。那以后就不用浪费资源了。还有我们平常的厨余垃圾,经过特殊处理后,每吨能产生零点三吨有机肥料!
之后,我开始了分类。有时觉得好麻烦!这时我才体会到环卫工人的不容易。如果我们能顺便把它做了,那他们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垃圾分类心得体会范文【篇二】
虽然不算环保人士,但是“垃圾”问题的确困扰我许久,2月20日举行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李强再次强调垃圾分类事关群众生活环境改善,事关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局。我们80后要想教育孩子垃圾分类,自己总得做好吧。之前有听讲座“什么是垃圾分类”,趁机也问了一些长久以来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才明白“垃圾”是个困扰全世界的问题。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做法心得:
(一)垃圾减量生活中的垃圾减量
(1)厨余垃圾减量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人不能吃或者不可吃的动植物部位。在垃圾运输中容易产生臭味,填满后还会产生渗漏液污染地下水,还不宜焚烧,据说是最让环卫部门头疼的垃圾。以前厨余垃圾可以喂动物,但是现在动物都吃饲料,包括宠物,所以人们就得花更多的代价处理这些“垃圾”。减量法:吃多少做多少,晚餐少吃,少吃比较健康。能吃的都吃掉,比如南瓜皮和籽,冬瓜皮和籽,芹菜叶子,土豆和萝卜不削皮,菜花梗切成薄片也可以一起烹饪吃掉。
(2)其他垃圾减量
在外吃饭不用一次性的杯子、筷子,尽量少用餐巾纸(如果手绢忘记带的话)。出差带牙刷、牙膏和洗浴用品,带拖鞋,不用一次性的东西,不拆开一次性东西的包装。不随意买东西,往往兴头所致买回去的大都会变成垃圾,买口碑好、质量好的东西,能用很久,这一条可是花钱得来的教训啊。外出购物带袋子,买衣服买鞋子时,拒绝服务员给的鞋盒子和纸袋子等包装。
(二)垃圾分类
即使尽量减量垃圾,但是垃圾仿佛还是无处不在,有消费就一定有垃圾,所以垃圾分类也是要搞清楚滴。
将所有的纸放入一个大箱子,包括免费领到的报纸、宣传单、衣服的吊牌、超市小票、小孩喝的巴士灭菌奶的屋形包装(先用废水洗一遍后再晾干),定期卖给回收物资的人。常见饮料利乐包里面因为有铝箔,不算纸,所以不买利乐包装的东西,据说利乐包装公司回收利乐包装,但是基本找不到回收点。其他塑料都放入一个袋子,定期送给物资回收站的人,因为这类塑料卖不了多少钱,送给他可鼓励他回收垃圾。
最后,垃圾要分类资源要利用,“今天分一分,明天美十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创优美社区环境,分类收集人人有责,男女老幼齐参与,未来人类的文明,将是绿色文明。提高社区的品味,从垃圾分类开始!
垃圾分类心得体会范文【篇三】
前段时间学校组织的垃圾分类活动随着我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终于落幕了,或许正是这次活动相比以往要有意思得多才会导致现在班上很多同学都会讨论其中的内容,正是因为大家收获的心得体会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些许不足,所以我们在互相印证的同时能够再度获得一些感想,或许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才是我们产生无穷学习动力的源泉之一吧,我也有些忍不住想和大家谈谈垃圾分类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了。
首先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之中往往都是粗略地将生活垃圾氛围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其实垃圾分类可以细分成无数个不同种类的垃圾,有一些可循环利用的垃圾是可以经过回收处理以后再形成新的资源,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在保护环境之余还能够节约资源,如此一举两得的事情我们早就应该参与其中并实施下去了。另外有些对环境破坏比较大的垃圾如果随意闲置的话很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这类垃圾即便是经过集中处理也很难清除里面对环境有害的成分,想想这类垃圾就散布在我们的周围还真是令人有些胆寒呢!
其次关于垃圾分类的一些知识很久以前我们就学过,但是让人惭愧的是我们从未将垃圾分类运用到实际中去,现在想来的话这种知情不做的危害程度不下于监守自盗,毕竟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我们都选择在日常生活中漠视这样的问题,那么其他人就更没有必要将这种理念坚持下去了,因此在经过一些反思与自责以后我们应该要将垃圾分类彻底落实下去,通过影响身边的人来进一步号召所有人去将垃圾分类给彻底实施下去。
最后我觉得现在的自己应该要行动起来才不会避免此次活动又一次停留在形式上面,除了要让自己在处理垃圾的时候做好分类以外还要及时将校园之中的垃圾捡起来。其实说到这里我觉得应该给清洁工人们提供一个更有效地落实垃圾分类的理念,还记得前两天我将垃圾分类投入到相应的垃圾箱以后看到清洁工将所有箱子里的垃圾都倒入了垃圾车里面,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如果不在垃圾车内放好相应的隔板并做好标注的话,我们进行垃圾分类岂不是半点作用都没有吗?毕竟不管再怎么分类最后的结果竟然都是倒在垃圾车里面。
其实作为学生我比所有人都希望能够将垃圾分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要培养好垃圾分类的习惯与责任心,只有让我们没有分类投放垃圾的时候心生愧疚才能算是成功的。
垃圾分类心得体会范文【篇四】
垃圾是我们每天都会生产的,每个家庭平均一天生产三斤垃圾,想一想这个数字还是很大的,我们人口众多,垃圾问题我们每个人应当重视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垃圾也有跟多的知识,注重对垃圾的分类是一个好习惯,做好垃圾分类我们每个人有责任,这也是我们养成一个高素质的习惯,垃圾分类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可以让我们日常生产的一些可回收垃圾得到二次利用,尽管垃圾问题一直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可以去管理好,这次我们学校组织的垃圾分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很有意义,我也有了一些垃圾分类的一些心得。
在这次活动开始之前,我还是有注意到生活当中有一些不好的现象,很多的人是不自觉的,乱扔垃圾的现象是时有发生,这次的垃圾分类活动我其实对垃圾只有一个很片面的了解,特别是一些垃圾分类,我在之前了解的不多,这次在一些专业人士的讲解下我懂得了很多垃圾方面的知识,其实这都是一个基础的东西,这些东西我没有掌握很多,自己一些基本的知识也是通过这次的垃圾分类活动了解的。
学校是一个大环境,我们因为人多每天生产的垃圾很多,这个时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去做好垃圾分类,其实我们学校的垃圾桶是有标识的,一些可回收跟不可回收的标志每一个垃圾桶上面都标志了,但是这次的活动我了解到吗,我们学校的垃圾桶里面还是什么垃圾都有,只要是垃圾都在一个桶子里面,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不是很好,我也觉得我们需要重视这件事情了,这次的活动我们学校也是在跟我们做相关方面的教导,我们每个人都会落实到位,有专业的人士教我们怎么做垃圾分类,这次活动我们也在主动地动手,学校的一些垃圾我们都在很认真的给它做分类。
虽然是一次活动,但是这次是打了一个预防针,我相信接下来大家一定会很主动的,通过这次的垃圾分类我也了解了很多的垃圾方面的知识,我也更清晰去判断了一些垃圾是都可以回收,这次的活动吧,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大家有了这么一个意识,不管以后的垃圾分类大家做的怎么样,这次活动的意义还是达到了,同学们都有了这么意识,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大家应当有这么一个意识,这次活动举办的很顺利,活动到最后大多数的人表示一定会在今后去执行的,通过垃圾分类的活动,我也觉得自己今后应该做好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心得体会范文【篇五】
垃圾分类收集能将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加以回收利用,既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并且它一方面还能实现了可回收物的限度的回收,垃圾的清运及处置费用大幅减少,同时避免了对混合垃圾分选产生的费用,使得经济利益化。
另一方面,通过垃圾分类收集后可回收物作为再生资源减缓了人们对其他资源和能源的琼夺和消耗,从而获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再一方面,垃圾分类收集还能简化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垃圾分类收集后,我们可将其中的可燃部分进行焚烧发电,提高热效率;可以将易降解的有机物质分选出来来进行堆肥处理,提高堆肥质量;可以减少用于填埋的垃圾中湿垃圾的有毒垃圾的含量,减少环境污染。
有关专家调查显示,垃圾资源化的潜力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在垃圾成分中,金属、纸类、塑料、玻璃被视为直接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3%。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
各种固体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资源。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蕴含的资源潜力,那么每年就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17.关于垃圾的德育实践活动心得 篇十七
礼县二中赵登奎
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和部署下,在各级督查组的监督中,我校广大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肃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端正了立场,明确了方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有十几年党龄的党员教师,我积极响应学校党支部的号召,认真学习《党章》和十八大精神,查阅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关于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论述,观看《四风之害》等教育活动专题片,以学习促进教学工作,以教学工作检查学习效果,感悟渐深,收获颇多,对党的领导和执政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从成立之初就庄严宣告,要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并把这一承诺写进了《党章》。在近百年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党不断探索群众工作的方法,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化和丰富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涵,始终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和工作方法,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92年的光辉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程。无数次的实践证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的传家宝。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是我们当坚强的后盾和依靠,也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迎接挑战化解风险,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成就的根本保证。
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巨大成就、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党的执政面临新的考验,党的群众工作也呈现出了复杂性和敏感性的新特点:一方面,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不断提高,要求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呼声日益强烈,希望分享发展成果的心情越来越迫切;另一方面,在《四风之害》专题片和近几年查处的大案要案中,我们痛心地看到一些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手握权柄的领导干部距离人民群众愈来愈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日益毁坏着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侵害群众利益、草菅人命的事时有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开展这
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非常迫切。通过认真学习和教育,就是要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特别是各部门的领导班子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政绩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不懈的做好群众工作,一起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
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些、创造性。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良好的作风把党和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有二十几年教龄的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中政治课教师,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更该转变观念,在平时教学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本次学习活动和本职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做一个有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感的政教教师。
作为普通教师,我没有学校教育管理的决策权和执行权,对于改变学校教育的现状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缺乏影响力和足够的推动力,但作为一线教师,我始终站在教育的前沿阵地,要直接面对学生、面对学生家长、接受社会的评判。我们虽然平凡,但我们不能平庸,必须要经得起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检验,因此我们必须知道:
一、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爱生”
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使人民得到实惠,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破解难题、办好实事,而不是搞形式主义,瞎指挥胡踢腾。对我们普通教师来说,就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树立平等的师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赢得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其实就在一定的领域就在本职工作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
二、脚踏实地、求真务实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这“四风”在学校教育中也以显性或者隐性的形式存在着:在有些学
校,领导不任课不深入学生和教师;学校的会议冗长效率低下;发言漫不经心错别字满口;部分教师师德意识不强学习能力不强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格格不入,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和埋怨。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普通教师,必须以这次教育活动为契机,立足本职工作,静下心来教学,认真备课、上课、辅导、批阅作业,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强化师德意识。同时。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从点滴做起,大胆尝试和探索,做学者型和钻研型的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总之,只要我们多做实在事少说漂亮话,不做老学究,甘当小学生,就必然能祛除作风漂浮、高高在上、只善于发号施令的诟病,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的。
三、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主题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学生的在校行为和思想都容易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稍不注意,就会走上歧途。因此,教好一个学生,就会和谐一个家庭,就会为社会的稳定增添安全系数,这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家是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就要多深入实际,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思想实际,在此基础上确定教育策略,坚持以人为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换位思考,关注学生的诉求。相反,简单粗暴,动辄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就会给学生的心理蒙上阴影,产生抵触情绪,出现逃学、辍学等现象,给家庭和社会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和消极影响。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竭力遏制和克服这些问题,否则,我们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成了走马观花式的“样板戏”,达不到预期目的。
四、爱岗敬业,促进专业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一转多能,与时俱进,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前沿理论、接受新理念,把自己塑造成专业上过硬、政治上成熟、思想上坚定的政治教师,不走偏路,少走弯路。
总之,通过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我给自己“洗了澡”、“照了镜子”、“正了衣冠”,心灵深处得到了荡涤和洗礼。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一定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做好本职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以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端正教
18.关于活动式德育课程实效性的思考 篇十八
关键词:活动式德育课程;实效性;思考
所谓活动式德育课程,是指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校或学生自我组织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是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于别人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没有学生自我的情感投入和情感体验,道德教育就不会取得真正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式德育课程中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就个体的成长来看,活动是促进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具体表现在:第一,活动可以使个体实实在在感受到蕴含道德规范的具体生活环境,从而加深对准则的理解和认同,真正实现内化。第二,在道德活动中,能给个体提供进行道德分析、判断和选择的现实空间,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思维能力。第三,通过活动能丰富个体的道德情感体验,锻炼道德意志。第四,个体也只有通过活动才能不断践行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不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精神上最大的满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关心爱护未成年人,不断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坚持知行相统一的原则,强调实践育人,注重养成教育,体验教育。遵循以上原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式德育课程,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道德教育主体性是指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整个道德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发挥其创造性和能动性,以达到培养有道德的人的目标。而主体性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智能潜能,注重形成学生精神力量的教育。它强调教育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人的主动精神,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求活动式德育课程要在遵循学生意愿和兴趣的基础上开展。兴趣是一个人持久投入某项活动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需要,善于发现、选择好的兴趣点组织开展活动。其次,必须改变学生始终处于接受者、被塑造者的地位,要把学生作为活动设计、决策、组织、行动和对结果负责的主体,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培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道德发展主体。
在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的喜庆日子里,我校初中部举办了“舞动青春,激扬奥运”校园文化艺术节。文化节系列活动全部由学生会的干部们共同策划、宣传、组织。学生们不仅成功地组织了相声、器乐、小品、情景剧专场演出,组织各班学生参与奥运文化衫设计比赛,还在每场专场演出前贴出他们精心制作的宣传海报。在文化衫展示表演中,同学们身穿自己设计的绘有福娃、中国印、祥云火炬以及篆字等图案的奥运文化衫在舞台上了展示当代中学生的青春风采并以此表达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热切期盼。
“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中的核心和灵魂,是“更快、更高、更强”与“和谐、和睦、和平”的有机统一,其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不仅加深了广大师生对人文奥运的理解,更是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了良好的和谐校园氛围。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他们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总之,让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德育活动能产生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实践证明,在德育活动中把学生当主人,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而学生的主体性越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德育活动的效果也就越好。
二、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道德动机的内化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感受,而且这种感受会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由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成分构成了一种复杂的体验。在心理层面上主要有愉快和不愉快;在生理层面上主要表现为高度的觉醒和紧张;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采取某种行为的冲动。中学生的情感处于急剧发展时期,他们有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情绪体验强烈,往往有较大的起伏。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帮助学生排解消极情绪,强化积极的情绪体验,以调节学生道德动机激发的意愿,使之与社会要求相契合。一旦学生通过切身情绪体验认同了道德的必要性,他就会自觉自愿地服从这种必要性,并进而努力实现这种必要性。此时,学生的道德动机不再是外力作用下的“迫不得已”,而是一种内化作用下的“心甘情愿”。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所应拥有的最起码的品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显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感恩情怀与传统。不懂得感恩,就不会懂得何为人间真情,没有感恩意识,个人的其他道德更是无法建立起来。
十四岁是由少年步入青年的里程碑,是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转折点。为了加强对初二年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我校于2009年5月25日组织召开了初二年级“十四岁——爱与责任”为主题的青春生日会。
我们在年级会前期下发了家长通知书,要求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青春贺信,写好后交给班主任。
年级会上当同学们伴着动听的乐曲,在心里默默地阅读父母给自己写的饱含深情、发自肺腑的青春贺信时,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在这一刻,他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爱,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伴随的是父母的含辛茹苦和悉心呵护。而当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一段段图文并茂、真情无限的教师寄语时,深深理解了老师们那无私的爱。歌曲《感恩的心》,唱出了同学们最想说的话;配乐诗朗诵《十四岁的天空》,更是表达了同学们对青春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伴随着同学们情感的升华,全体同学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宣读“青春誓词”把大会推向高潮。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努力学习、发奋进取,担负起应有的责任,让青春无悔,让青春闪光!
这次的十四岁青春生日会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为我们设置出特定的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注重遵循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利用情感的动力作用以及情感的感染功能,让他们从亲身体验中去悟出道理,用自己的方式走向感性与理性的协调。
总之,没有学生自我的情感投入和情感体验的教育,是不会取得真正的实效性的。只有精心设计活动式德育课程,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或利他性服务中激活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教育目标的了解,对自己行为的了解,在适度的群体压力作用下和群体思维的启发下进行自我调整,发挥最大的自觉能动性和主体性,强化积极的情感体验,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法,导之以行”,才能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伍芳辉.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出版社,2004.
【关于垃圾的德育实践活动心得】推荐阅读:
关于学生乱扔垃圾现象的专项整治活动的01-14
关于捡垃圾的日记500字10-03
关于修建学校垃圾池的报告01-04
校园捡垃圾活动实践报告09-30
关于垃圾分类创意口号 垃圾分类标语口号10-22
关于大学校园垃圾分类的调查报告06-08
关于倒垃圾的警示语有哪些10-19
关于社区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的调查报告06-26
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意见09-24
关于开展垃圾分类倡议书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