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讨论

2024-10-08

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讨论(精选12篇)

1.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讨论 篇一

创设语言教学环境的讨论

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学起来往往比较枯燥。同时,《新英语课程标准》也告诉我们小学英语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敏感性,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发展语言的基本技能;并指出应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来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这里的多媒体是指录音机、影碟机、录像机、实物投影仪、计算机等多种媒体的组合)进行英语教学,是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笔者也对此进行了一些尝试,体会如下:

一、客观分析,正确认识多媒体

多媒体是多种电化教具的组合,每一种教具都有不同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也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在教学中,往往有很多教师盲目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从而达不到理想效果,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因此,正确认识多媒体组合及各部分的作用,教学上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实物投影仪能表现事物静止放大的图像,但对于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却很难表现;影像则能形象、动态、系统地描述事物的发生过程。如何把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动静结合,视听相兼,就能更充分地发挥各种媒体深刻的表现力和良好的重现力。

二、因地制宜,灵活选用多媒体

1、利用录音机,渲染气氛,再现自我。

利用小小的录音机,就能在声音上大作文章。在课前的2─3分钟,放一些节奏鲜明的儿童英语歌曲或是朗诵一些朗朗上口的英语小诗,能让学生在跟唱的同时,享受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进入学习英语的良好境界。在对学生进行语章训练时,可以播放教学磁带,多听标准的语音,正确地学习语音语调,让学生在语音的学习中,感知语音的优美,语调的自然流畅,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听力。在此同时,利用其录音功能,还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语音录制下来,并与标准语音进行比较,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感到新鲜好玩的同时,正确认识自己的发音,从而达到纠正语音的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在一些新词教学和对话教学中,我还通过录制节奏明快的.音乐,以chant的形式来进行。在字母教学或句型教学中,可以把一些字母编成英语歌曲,让学生跟录音唱,以利于学生巩固复习字母及新旧句型。

2、利用实物投影,图文并茂,提高效率。

实物投影仪的主要光学设备是一个小摄像头,因此它在展现图片的同时,还能将实物投影到大屏幕中,并可以放大和缩小。根据这一特性,在教学中大量引入鲜艳的图片和实物,会使整堂课显得生动,形象。例如把课本中的插图或一些实物投影到银幕上,然后在投影仪下结合图片及实物进行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就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进行练习时,可以把学生的练习结果投影到银幕中,让学生自己来交流和评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甚至在进行小组对话训练时,如果把对话情景通过小摄像头拍入银幕,那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大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3、利用计算机课件,创造环境,激发兴趣。

当然如果利用计算机课件进行英语教学的话,那更是如虎添翼了。在英语教学中,经常需要引入各种媒体,教师的备课资料和收集到的信息,包括课文、练习、问题、演示,以及相关的预备知识、补充材料等教学信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方式、次数等都是动态和随机的,会受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影响。在常规教学手段下,各种不同的教学信息分别出现在教科书、录音机、录像带等不同的媒体中,它们之间是独立的,很难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忙乱的现象。课件制作能把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素材根据人的思维习惯和教学要求,把所有资料链接在一起,极大地方便教学。

课件最大的优点是能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能以动画显示各种图像,并且通过交互设置,可以随放随停、反复使用。这种声音和形象的有效结合,创造了良好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受到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很快激发起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因此,一个好的课件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在教学Happy Birthday 时,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情景:

(1)利用主人公Sarah跳舞的动画,设置悬念,她为什么这么高兴?

(2)飞出蛋糕及一些美食,创设情景,解开悬念,复习单词。

(3)用卡通动画的形式,模拟生活情景。作出“叮咚”门铃响,好朋友来了,相互之间对话。每组对话之间都进行交互设置,随时可以进行不同角色的朗读与对话。

(4)动画飞入蜡烛,营造氛围,引出数数。

通过课件的展示,强化了视听训练,感受了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较佳。但做好一个优秀的课件,教师的工作量很大,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发挥极大的创造性,在平时还要注重各种素材积累。

以上几种媒体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和教学需要,灵活选用和组合,为努力创设英语环境,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服务。

2.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讨论 篇二

在各种只在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施工措施中, 二次振捣对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节约水泥用量, 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以及裂缝控制都有积极的意义。混凝土的二次振捣在一些水泥制品厂的应用实践证明, 混凝土二次振捣工艺不仅应用较为简便, 而且对于提高混凝土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等都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2 混凝土二次振捣

混凝土的二次振捣, 其实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的适当时间, 重新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有很多优点, 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或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节约水泥的用量, 而且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 提高防渗性, 消除混凝土由于沉陷产生的裂纹和细缝。据有关实验表明, 二次振捣, 可使钢筋握裹力增加1/3, 28 d强度增加10%~15%, 在保持强度不变的前提下节约水泥用量15%左右。

3 混凝土二次振捣方法

3.1 选择正确的二次振捣时间是关键混凝土二次振捣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振捣时间。

如果距离初次振捣时间间隔过短, 则效果不明显;如果时间间隔过长, 特别是在混凝土初凝后, 超出了重塑时间范围, 则会破坏混凝土结构, 影响混凝土质量。

大量实践表明, 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时间应在混凝土初凝前1~4h左右进行较佳, 尤其是在混凝土初凝前1h进行效果最理想。

在确定混凝土初凝时间时, 考虑到一般施工工地不可能配备混凝土贯入阻力仪, 可以要求试验室在测定混凝土凝结时间时, 同时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 以坍落度值间接判定混凝土初凝时间。

3.2 根据不同的结构选择不同的振捣方法:

a.对于T、I型预制梁, 可在腹板位置间距20cm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翼板则使用附着式 (平面) 振捣器振捣。b.对厚度不超过20cm的预制平板, 用附着式振捣器振捣, 厚度超过20cm的可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c.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 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lh, 使其获得初步沉实, 再继续浇筑。二次振捣在柱和墙的顶部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在梁和板的部位分别用插入式和附着式振捣器振捣。

3.3 二次振捣的注意事项:

a.气温: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气温升高则凝结变快, 二次振捣的时间就应提前, 反之就要推后。另外, 还应注意昼夜温差, 对振捣时间适时调整。b.水泥品种:掺有混合材料的水泥一般较纯熟料水泥凝结时间长, 例如矿渣酸盐水泥较普通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长。c.混凝土强度等级: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 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凝结时间短。d.坍落度:一般情况, 凝结时间随坍落度增加而有一定的延长。但是在高温季节,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受坍落度的影响很小。e.水灰比:二次振捣对小水灰比的混凝土增强效果好, 对水灰比大的混凝土增强效果较差。

4 混凝土二次振捣的机理分析

4.1 二次振捣对混凝土拌和物密实度以及整体均匀性的提

高。混凝土在振捣作用下会趋于液化,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在振捣成型及其随后的静停过程中, 很少能实现相对稳定的状态, 粗骨料在自重作用下仍有下沉, 水分和气泡上升, 这种物理现象会一直持续到混凝土失去塑性 (初凝之前止) , 其结果会造成粗细颗粒上下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粗大颗粒在混凝土凝结前的下沉, 就使得下部的密实度大于上部。所以混凝土的下部强度总是大于上部。而且随着外分层的发展, 还会出现内分层, 即粗骨料周围区域密实度发展不均匀。外分层与内分层的共同特点都是在骨料的下部形成充水区, 充水区中也含有一部分气体, 随着水分蒸发后, 就会成为空穴, 降低混凝土的强度。间隔一定时间进行的二次振捣, 可以使本来已经接近凝结的混凝土经振捣液化, 重新恢复塑性, 将由于内分层被封闭在粗骨料下部的水囊内的水和气泡释放出来, 进而使得这个充水区被水泥浆体所填塞。

4.2 二次振捣能加速水泥颗粒的水化。

混凝土拌和时, 水泥颗粒表面的矿物成份就会立即与水发生反应, 生成相应的水化产物, 水化产物很快溶解于水, 水泥颗粒又暴露出新的表面再与水反应生成水化产物, 这个过程反复进行, 就使得水泥颗粒被层层剥落, 直至颗粒完全与水发生反应水化就结束了。但是, 在整个水化期间的水化速度不是均匀的。开始阶段水化速度快, 水化产物的生成速度要大于其溶解扩散速度, 这样很快就会使水泥颗粒周围的溶液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进而析出以水化硅酸钙凝胶为主的半渗透膜层, 包裹在水泥颗粒的表面, 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部水分向内的渗透以及内部水分向外的扩散, 减缓了水泥的水化速度。而且膜层内部水分引起的水化反应使膜层向内增厚, 经由膜层向外扩散的水化物聚集于膜层外侧又使膜层向外增厚, 这时水化反应就更慢了。此时若给以二次振捣, 就可以人为加速膜层破裂, 使得外部低浓度的溶液能够再次进入, 与尚未水化的水泥核接触, 加速水化反应的速度, 直到新生成的凝胶体重新修补破裂的膜层为止。

4.3 二次振捣能加强水泥石同粗骨料以及钢筋间的界面强度。

由于自重引起的下沉, 使得其下部形成充水区, 同时一部分水分也会沿着粗骨料的侧面向上运动, 使得粗骨料的侧面出现水分上迁的通道, 这些通道的存在严重降低了混凝土中浆体与粗骨料同的界面强度, 同时, 由于混凝土中水分和气泡的上升, 水泥浆体与钢筋之间也会出现微小间隙或是薄水膜, 造成钢筋抗拔力的下降。如果在水泥凝结前给以二次振捣, 就会使得粗骨料和钢筋周围的水膜和微孔被粘稠的浆体所填充, 随着粗骨料和钢筋周围水泥颗粒浓度的增加, 水泥水化生成的水化硅酸钙凝胶的数量也会增多, 水化硅酸钙凝胶的比表面积很大, 表面能很高, 大大加强了界面强度。

5 结论

3.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讨论 篇三

关键词:二语习得;中间语言;中国人日语学习者

一、中间语言研究概述

二语习得的研究始于外语教育,因此中间语言在定义时其前提条件即“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关于中间语言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便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P.Corder于1967年提出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过渡能力(transitional competence)”的概念,进而又于1971年提出“特异方言(idiosyncratic dialects)”的存在。W.Nemser在其著作中论证了二语习得过程中“近似体系(approximative system)”的存在。但首次以中间语言(interlanguage:IL)的概念来为这一特殊的语言体系命名的是L.Selinker,他认为母语过渡到目标语过程中的语言体系同时受到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影响。在他的“中间语言假设”理论中,把影响外语学习者的因素归结于一个“共通的语言体系”,而且该体系会随着学习进程不断发生变化,不同母语语境下的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误用现象恰恰是受这一“共通的语言体系”的影响。之后,对中间语言的研究与讨论就延续了下来。

二、中间语言的构成及特征

中间语言不是一门特定的语言,而仅指学习者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体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中间语言体现了母语对二语学习者的深刻影响和其遵循一定习得顺序与发展过程的特点,但仅把中间语言理解为母语是不恰当的,中间语言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语言体系,其构成要素既包括本民族的共通语,也包括学习者生来自父母、自外界习得的语言(及语言知识)。按照语言迁移的理论,中间语言也绝非一成不变的。

中间语言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发挥作用时具有几个鲜明特征,而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僵化现象。L.Selinker把产生僵化现象的原因归结于五点:语言迁移、过渡概括、训练迁移、学习策略、际策略。对僵化现象的研究,我国学者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且已经成为定说的研究结论也为数不少,在此不赘述。在二语习得的各个进程中,中间语言的四个特征表现的程度各不相同,而越接近目标语言时中间语言的变化也越小,从而也越趋向于目标语言。从语法构成来看,中间语言语法也自成体系,既不同于母语语法,也不同于目标语语法。

三、中间语言影响下的二语习得过程

1.可渗透性

中间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封闭系统。中间语言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可渗透性。以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对日语形容词的习得过程为例,受中文母语表达的影响,在开始阶段,他们的过渡语中存在着用于表示修饰意义的形容词,且形容词放在名词前加“的”,因而形容词加“的”修饰名词最先出现在学习者的形容词表达中,如:

これは美しいの花です。

それは面白いの本です。

当中间语言发展到下一阶段时,上例中的“の”被修正掉,就会出现下面的形式:

これは美しい花です。

それは面白い本です。

当日语学习者的中间语言达到高级阶段时,形容词的各种正确形式才被习得,而且像形容词的过去式、形容词的副词性用法等形式才作为固定的单位被习得,这样才有了如下的形容词的正确形式:

昨日の映画は面白かったです。

週末を楽しく過ごしました。

形容词的灵活运用直到最后阶段才被习得。由此可见,学习者的中间语言体系在不断被新知识渗透的过程中得到修正而更靠近目标语。如果中间语言不具有这种可渗透性的特质,则会造成中间语言的僵化,从而导致二语学习过程停滞不前。

2.稳定性

迫田(2001)以日语中的コ·ソ·ア指示词用法的习得过程为例对中国日语学习者进行了调查。对大多数日语学习者来说,コ·ソ·ア指示词用法的习得过程为:コ指示词的语法意义→ソ指示词的语法意义→ア指示词的语法意义→ア指示词的抽象意义。中国日语学习者即便达到高级阶段也会出现诸如下面的错误,而这种目标语使用上的长期谬误便是中间语言的僵化现象。

A:日本のお見合いはレストランでご飯を食べながらするのよ。

B:中国でもこれ(→それ)はありますよ。(中国语话者)

概括起来,中间语言的稳定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目标语学习产生积极意义的相对稳定状态;二是中间语言的消极稳定状态,即僵化现象。如何规避僵化现象,如何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使中间语言产生更好效能,不仅是外语学习者更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中间语言的研究意义

正如Selinker所言,对多数学习者来说,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是从中间语言起始重新组织语言材料,以与特定的目标语言达成一致,因此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要始终关注中间语言的变化。中间语言由连续不断的节点向目标语靠近的过程就是二语习得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反复、有曲折、有稳定,但每一过程都是中间语言不同的表现。把握每一个表象的积极意义是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的必要条件。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应当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最佳的语言输入,为他们创造各种学习机会,正确评估学习者在某一时点上具有的目标语水平,最大限度地从客观上减少和避免僵化现象的产生。同时,提高中间语言的监控意识,最大限度地推动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朱治中.中间语言[J].国外外语教学,1986(3):17-22.

[2]李炯英.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30年综观[J].国外外语教学,2003(4):19-24.

4.关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讨论 篇四

荆林中学陈曙玉

古人云:“学有所乐,学友所长。”不难看出,学习在中国也曾一度是件快乐的事,师德无拘无束的问答与玩笑,学生充满个性的表述,师徒相从游学野外,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充满快乐,洋溢着个性,贯穿着积极向上的教学,是多么令人意气风发,让现代学生羡慕不已。而今天全国上下在广泛地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有人还把中学英语教学课堂简化为解读几本书、做几道题,这样干巴巴、缺少生活气息的学习过程。笔者认为,要走出教学误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教师应在实践中科学创新,即运用科学的育人经验,创造性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让课堂具有自己独创的风格,以便让学生乐学、好学,从而让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来享受教与学的快乐。

一、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科学创新
课改的目标是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中精神匮乏,创新能力低下,匠气十足,怎么可能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创新教育活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先领会课改理念,转变教育观点,在工作中采用有利于学生主动、自由、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人格,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在民主、平等、和谐、真诚的课堂环境氛围中,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让教师崇高的敬业爱岗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还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参与,全程参与,做学习、生活的主人,并具有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创新素质。课改的目标常常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产生矛盾。人们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很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在教学中无论是单词发音、课文朗读,还是造句、写作等都离不开母语的思维定势的影响,而思维定势经常会束缚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要创新就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分析理解教材,把学生思维引向一个更加深邃的层次和更加广阔的天地。

例如,教学Junior English BookⅢ Lesson 65,我启发学生设想故事可能产生的种种结局。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对故事的结局产生了不同的设想:

S1: The woman took out her necklace and gave it back to the man.He took the necklace and got out of the home quickly.S2: The woman was killed because she refused to take out her necklace.S3: When the robber opened the door with the necklace and got ready to run away,the woman’s husband who was a boxing player came back, the robber

was so frightened that he had to give up the necklace……

S4:The woman gave him the necklace, but the wolfhound of his house ran to bite the robber quickly and he was sent to the police by the neighborhood.试想如果单纯地提供结果,一堂课会多么索然无味。可见有目的、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就可以使学生冲破单一呆板模式的思维,打开他们的思路,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对课堂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目的在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智力活动,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技能,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新知。

二、让教师拓展思维空间,活跃课堂气氛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这一套教材,并

适当地引入知识或做法,以此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想必也有另一番滋味,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学生兴趣。

Ⅰ、良好素材,提供条件。中学英语教材为教师在施教中拓展思维空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新教材新选的语言素材具有时代性,反映了当代学生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比如,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环境保护以及对友谊、科学文化、法制、家教等各方面的看法和态度等都在新教材的选材之列。同时,选材还考虑到中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比如,有学生喜欢的摇滚、美国乡村音乐;有对中外影视名人及作品、体育赛事及明星等的介绍;有激发学生想象力的科幻作品;有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异同;有吉尼斯世界纪录、文学艺术、新闻媒体、发明创造和幽默故事,还有交友、保健和文化娱乐等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内容。新教材内容的语言素材具有较强的学科特点,比如,中外文化知识、高科技的发展与成就等。新教材通过语言素材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同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更具有思想性和趣味性的教材对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也要求教师在施教中不断提高教学艺术。

Ⅱ、创新教法,活跃气氛。如何将教材活化为生活情景,教学时按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语境?如何活化教材内容为生活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教学任务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会做到:

1、会唱英语歌曲:歌曲人人爱唱,而英语歌曲作为英美文化中的音乐和语言的双重载体则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学唱一首好的英语歌曲的收益和乐趣已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唱歌,它可以振奋人的学习情绪,驱散学习疲劳,有助于纠正发音,记忆单词和了解英美文化。启蒙阶段Children’s songs,让学生每一单元均陶醉在英语创设的欢愉美妙的旋律中,营造一种气氛。当然,也可以利用英文歌曲来学习巩固语言项目。例如英文歌曲Right Here Waiting、Hello等则可以让学生巩固现在完成时和宾语从句这两个语言项目,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方便和诸多欢娱。

2、会导小短剧:英语短剧的创作是一种交际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它符合学生活泼好奇和善于模仿的心理,同时也适应英语的教学要求。如在教授Unit 16(BookⅡ),我设计了一个表演,让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惟妙惟肖地表演An old woman Liu Mei和a policeman的小短剧,经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会当主持人:央视主持人主持娱乐、谈话等节目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的观众,与他们用语要么诙谐幽默,要么充满哲理,要么清晰生动活泼,要么具有煽动性不无关系。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活动,如在Dialogue,Discussion,Answering questions,Debate,Intelligence Test等环节中。一位高素质的教师就会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师生默契配合中完成教学任务,其气质、态度和课堂管理技巧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4、会寓教于境:生活中处处都有一些富有情趣,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这种信手拈来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外语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寓教于境。将身边的情境引入课堂,这本身也体现教育手段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如一堂英语活动课Advertisement导入,我请学生用英语说出脍炙人口的广告词,就大大地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如:

1、Why don’t you wait for me to drink together?(Xuejin Beer)

2、I believe love.Catch the feeling.(Coco-cola)

3、I can.(Peak Sports Shoes)

4、See you, bench.(Li Ling)

5、I was locked outside.(Telephone)

6、It’s really delicious.(Wangzai Milk)

7、I like it, I choose it.(Anta Sports Shoes)„„

5、会活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英语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更新教与学的方法,让教材为我所需,为我所用。教师不能受制于教材和教参,而应设法使静态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例如,教学课文Weather Report时,我让学生在家里看电视,把各城市的天气情况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让他们在第二天课上当一次电视播音员,活化了教学内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6、会讲评试卷:英语试题题量大,不可能逐一详细讲解,即使部分题目细讲,总还会有一引起同学听不懂,没讲的题目更不用说了。我尝试着培养学生参考答案,让他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相互交换看法,整理题目,总结得失。而教师主要地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事情,或者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将认为最为困难理解的题目在纸上传上来,教师备课前来先做准备,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来讲评,教师应适当的引导,尊重学生的思考的质疑的权利,让学生积极地在良好的气氛中巩固知识,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很好。当然,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好的创新教法。

三、让师生营造思维环境,享受教学乐趣

自由民主的学习气氛、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与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洗耳恭听的课堂学习环境是不可能引发学生好奇、自由想象、大胆质疑的。所以无论教法有多好,学法有多巧,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则是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在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信任,对学生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尊重的爱护。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当然,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堂中的对话应该成为教育交往的手段,也应该成为一种教育情景。一方面,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即在交往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给予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言,争取讲英语的机会;另一方面,生生之间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既不能在课堂中使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的“贵族”,也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沦落为交往的“奴隶”。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应该学会“屈尊”、“倾听”;而要实现生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则要学会调控自己,消除自己的依赖心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例如Shall we go to the zoo?(Book Ⅱ)我让学生分组讨论Is it good for the animals to live in the cage?学生由此展开一场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这种就深层次问题而进行的对话,不仅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其回答就是学生创造性的具体体现。可见,营造合作、平等的气氛,能够鼓励、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想,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真正享受到教与学的快乐。苏联教育学家赫尔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结束语:新课改对于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而学高为师,渊博的知识和管理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具有过硬的备课能力、施教能力和考核学生能力,并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和不同地域条件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入深入浅出的教学,培养自身具有创新理念的教学风格。以个性教学感化学生,想办法把教书育

5.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讨论 篇五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个学科交叉发展的新兴学科,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先进技术的集结领域,大部分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文献以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说明书都用英文撰写。因此对于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而言,毕业之后无论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深造,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近些年,许多高校已经开展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但大多数都与其他专业英语的教学一样处于原始阶段或初级阶段。之所以如此,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教材缺乏、学生兴趣缺乏、教学方法缺乏、教学人才缺乏。如何充分发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真正学以致用,是值得我们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反复思考和实践的。本文是笔者就近五年来生物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经验,总结了几点问题和对策,藉以提高相关的英语教学质量。

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由于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中所涉及的所谓专业词汇,不仅有生物学、医学的词汇,还有大量电子学、计算机学、材料学、机械学等等诸多能够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作用的新兴学科的专业词汇。这令要真正全面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英语的大学生感到十分困难。目前还没有一本针对生物医学本科专业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多数学校都是根据自己的学科偏向情况,相应地选择计算机英语、通信专业英语或者电子学专业英语的有关教材。而这些都与实际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存在很大的差距,词汇的覆盖和阅读的覆盖都远远不够。2.教学对象这当然是指学生英语水平不均衡给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所带来的特殊困难。本科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英语应用水平,由于受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个体差异的影响,悬殊尤为显著。因此,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于授课的方式会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内容的接受程度也会有差异。另外,由于多数学校为了紧跟大一大二英语教学的脚步,都把专业英语开设在大三上学期。而此时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往往才刚刚开始,学生对专业内容的理解不深,要阅读与其相关的专业英文文献就更成问题了。3.教学手段长期以来,专业英语的教学一直是由英语程度比较好的专业课教师担任。这些教师本身的专业英语能力一般都很强,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在很多时候能够准确传递专业英文的词汇和理解,却无法生动地传递英文的语法及其规律。这使得大部分的专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保守地采用机械式的阅读翻译方法。抽象的英文文字讲解只会令学生感到十分枯燥,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好生物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必须以培养能力为本,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

6.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讨论 篇六

课程简介

◇ 教学对象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必修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程,也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的有关课程

◇ 教学目的

 全面了解对外汉语语音、语法、词汇和汉字教学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与方法

 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 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内容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包括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汉字教学四个组成部分

 系统介绍语言要素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内容、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方法和技巧  通过教学实例,使学生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并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多种类型的汉语教学实践做准备,并为今后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第一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教学

内容——

 介绍汉语语音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教什么

 介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怎么教

要求——

 掌握必要的理论,熟悉基础知识

 掌握汉语语音学习的难点、问题和纠音正调的方法

参考书目

  林焘、王理嘉(1992)《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宗济主编(1991)《现代汉语语音概要》,华语教学出版社   赵金铭主编(1997)《语音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朱川主编(1997)《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语文出版社

李明、石佩雯(1986)《汉语普通话语音辨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刘广徽编著(2002)《汉语普通话语音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金晓达、刘广徽编著(2006)《汉语普通话语音图解课本(教师用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 

第一节 汉语语音教学的原则、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语音教学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 讲授知识和概念要准确, 遵循和掌握教学规律, 研究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践性原则

 理论指导下大量练习,实践  精讲多练,提高开口率 对比性原则

 普通话和学生母语的比较  正确发音与错误发音的比较  普通话相近音的对比 直观性原则

 对某些基本规则和理论的讲解,需采取必要的辅助手段,用图示方法形象化 趣味性原则 语音教学必须贯穿始终

二、语音教学的内容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

1、语音概况

2、语音教学的具体内容(1)语音部分

①汉语拼音字母与音节 ②声母 ③韵母 ④拼写规则 ⑤声调 ⑥变调 ⑦语气助词“啊”音变 ⑧轻声 ⑨儿化韵

(2)语调部分

①语调、声调和句调 ②词重音 ③音长 ④节拍 ⑤意群 ⑥停顿 ⑦句子重音 ⑧句子的高低升降、曲调与平调 ⑨几种类型句子的基本语调 ⑩怎样朗读课文

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必须贯穿始终

三、语音教学的方式 侧重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训练,重视语音理论知识指导作用  特点:语音理论知识先行

 内容:声—韵—音节—句子的顺序

 教学过程: 以声、韵、调训练为主,语调训练为辅  优点: 声、韵、调正确;有一定的辨音和纠音能力  局限: 听说习惯和反应能力较差;枯燥乏味 注重句子的整体训练,强调自觉模仿,反复实践

 特点: 强调句子整体训练; 掌握声、韵、调靠自觉模仿  优点: 听说习惯和反应能力较好; 不枯燥

 局限: 声、韵、调不准确; 缺乏辨音和纠音能力 声、韵、调训练与句子训练相结合,辅以必要的语音理论知识  直观、多练、适当讲解理论、不枯燥乏味

四、语音教学的方法 模仿法

 最基本的语音教学方法  直接模仿——自觉模仿 对比听辨

 正确——错误

 汉语——母语/媒介语  汉语相近音 引导法——以旧带新 直观教学(1)板书演示(2)实物

(3)图表演示(4)手势法 5 夸张法

 清晰的发音、适当的夸张 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 基本功 vs 交际功能 明线与暗线教学相结合  语音 vs 语调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精讲多练

 用理论解决问题;定期归纳和系统化感性知识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五、语音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1.音准调正,掌握基础知识

2.审音辨音和模仿能力,纠音正调和指挥发音器官协同动作的能力 3.有信心、耐心、细心、恒心、责任心 4.掌握科学性原则

第二节 汉语语音原理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四要素

1、音色

 声音的特色

 不同声音能相互区别的最基本特征

2、音高

 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即频率  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

3、音强

 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即振幅  音强在汉语里的作用

4、音长

 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

小结——

 任何声音都是四要素的统一体  重要性随不同语言/方言有所不同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

1、音素

 最小的语音单位,从音色的角度划分  ch-u-ā-ng

 音素分两大类——

(1)元音:由于声带颤动而产生的乐音

 元音的音色由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嘴唇圆展决定(2)辅音:声腔中的气流通路受到阻碍时所发出的噪音  辅音的发音有成阻、持阻、除阻过程  辅音的音色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决定

2、音节

 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 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 一个音节内有一至四个音素  一个汉字一般代表一个音节

 一个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

3、音位

 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cf: 音素

4、声母、韵母和声调 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 声母与辅音的关系

[1]划分角度:传统音韵学——语音学术语 [2]范围:辅音 〉声母

 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 声前韵后,位置固定

 韵母与元音的关系 [1]划分角度

[2]范围:韵母 〉元音

 有些韵母可自成音节,如果整个音节由韵母构成就叫做零声母音节。声母一般不能自成音节

 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 声调的读法,即声调的高、低、升、降的形式叫做调值   调值一般用五度标记法表示

调类是声调的类别,把调值相同的一类字归纳在一起就是一个调类

“语音的基本概念”小结 8个概念、两个系统(1)音素系统:

 音节 —— 音素 —— 辅音 音位

元音(2)声韵系统:

 音节 —— 声母 声调

韵母

5、分析音节的方法  声母

 韵母

韵母的结构

韵头——介音/介母 i, u, ü 韵腹——主要元音

韵尾——元音i, u,辅音n, ng 韵腹+(韵尾)=韵身/韵

 声调

6、四呼

 传统音韵学将韵母分四类——  [i]/[i-]——齐齿呼  [u]/[u-]——合口呼  [y]/[y-]——撮口呼

 无介音,主要元音也不是[i/u/y]——开口呼  简称“开齐合撮”

第三节 《汉语拼音方案》

一、《汉语拼音方案》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  1958年公布,简称“拼音”  国内标准

 国际标准(1982年,ISO7089)

三、《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  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四、《汉语拼音方案》主要拼写规则及其教学

1、拼写规则

(1)i u ü和以之开头的韵母自成音节时,拼写有变化(2)ü上两点省略与否

(3)iou、uei、uen的拼写规则(4)大写(句首字母、专名)(5)隔音符号“ ’ ”(6)分词连写(7)轻声不标调号(8)变调标本调(9)儿化加-r

2、拼写规则的教学

 建立“音节”概念,区分声母、韵母和音节

 集中归纳总结拼写规则—— 运用韵母表 板书讲解

例:iou uei uen 自成音节 韵母 与声母相拼  you ← iou →-iu  wei ← uei →-ui  wen ← uen →-un

五、汉语拼音字母与音节及其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字母与字母教学

 汉语拼音字母采用拉丁字母,共26个

 字母“v”只用于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 母语使用拉丁字母的学生注意—— 字母字形相同,发音不同

2、音节及其教学

 400 多个声韵拼合,加声调构成 1300 多个音节  并非所有声母和韵母都能相拼  并非每个拼合都有四声

教学注意事项

(1)充分利用拼合表列出的拼合与空白(2)避免母语中相同字母(组合)的干扰第四节 声母及其教学

一、声母

 音节开头的辅音

 y、w——“头母”,隔音字母

二、声母的分类

1、按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阻碍位置)

双唇音 b p m 

唇齿音 f 

舌尖中音 d t n l 

舌面后音 g k h 

舌面前音 j q x 

舌尖后音 zh ch sh r 

舌尖前音 z c s 注:ng[η]也是舌面后音,但不做声母

2、按发音方法

 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塞音 Plosive b p d t g k 

擦音 Fricative f h x sh r s 

塞擦音 Affricate z c zh ch j q 

鼻音 Nasal m n 

边音 Lateral l

3、按声带振动与否,分为浊音和清音  普通话声母中只有m、n、l和r是浊音  清音声母——17个

4、按气流的强弱,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 塞音、塞擦音发音时口腔呼出气流强——弱  六对送气与不送气声母:

送气音 Aspirated p t k q ch c 

不送气音 Unaspirated b d g j zh z

三、汉语普通话声母发音要领(略)

四、声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六对送气与不送气音 区别意义作用

学习送气与不送气音最常见的错误

(1)不送气音b [p] d [t] g [k]→易发浊音[b, d, g]  母语为英、法语或相近语言的学生常见

纠正——

 普通话塞音无清浊对立

 除m n l r外,其他声母声带不振动  只是口腔发音器官用力,声带不用力

(2)送气音p [p ‘] t [t ‘] k [k ‘]→易发不送气音[p, t, k]  送气不够

纠正——

学会送气,强调送气的方法和力度  吹薄纸法  哈气法

 连续发音法

对比练习

2、f、h的发音方法 主要错误——(1)f[f]  双唇擦音  [p‘] [p] 纠正——

 唇齿接触,腮帮鼓,“露齿微笑”  强制法

(2)h[x]  字母h——不发音/声门擦音[h] 纠正——

 舌面后擦音  声音响并能拖长

对比练习

3、d、t、n、l的发音方法  舌尖中音

 d、t——清音 n、l——浊音

 主要问题——

(1)英美:d、l发音部位靠后,含混

(2)分辨不清n[n]和l[l]——鼻音 vs  控制软腭和小舌的升降  捏鼻法

边音  记住哪些字的声母是n/l

4、舌面前、舌尖后、舌尖前音的教法与辨音 发音要领——

zh ch sh:(1)舌尖——硬腭前

(2)口微开,上下齿稍分 z c s:(1)舌尖——齿背

(2)上齿掩住下齿尖,无缝隙 j q x:(1)舌面前——硬腭前

(2)舌尖自然前伸下垂,保持不动

常见错误或问题

(1)zh ch sh——舌尖翘得太过

(2)不注意口型、开口度等

口型 唇型 开口度 肌肉  zh ch sh 较圆 外伸 较大 松弛  z c s 扁 伸展 较小 较紧张  j q x 很扁平展 很小 紧张

(3)z c s与zh ch sh 相混

(4)z c s、zh ch sh与j q x相混

(5)舌尖后和舌面音易发成舌叶音  注意发音部位和唇型

(6)c与英语[ts]发音相同,易受英发音规则影响 c的教法—— 1)气球漏气

2)教学顺序:s → z c ——z → c 3)[s]——舌尖稍向上运动抵住上齿龈——擦音断

5、外国学生发r时常见的错误及纠正方法(1)卷舌太大

舌尖不要翘得太高,“吊在半空中”,不要碰上腭,不要颤动

(2)r、l相混

 r(借助sh发r;舌尖不接触硬腭)——l(舌尖抵住齿龈)

(3)r后的i发成[i]

6、其他

普通话声母教学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 重点——

送气不送气音

清音浊音

zh ch sh r、z c s、j q x  非难点——

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面后音

五、辅音表(略)

 掌握国际音标(IPA)

六、声母与四呼拼合的大致情况  n、l可与四呼拼合;

 zh、ch、sh、r、z、c、s、g、k、h不能与齐、撮拼合;  j、q、x不能与开、合拼合;  f不能与齐、撮拼合;

7.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讨论 篇七

此时, 萦绕在我脑海中的问题是:所有的问题都这样一次讨论完毕合适吗?答案是不。鉴于此, 笔者认为对某些语言文字和思维训练价值较大的问题, 可以在第一次讨论答问的基础上, 尝试进行第二次思考讨论, 以掀起学生第二次讨论答问的高潮。

一、优质问题———二次讨论答问高潮的奠基石

笔者认为对于一些语言、思维容量较大, 问题答案不唯一, 具有较强思辨性一类的问题, 我们可以进行二次讨论答问, 这才能真正掀起二次讨论答问的高潮, 使精彩诞生于课堂!

[案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 文中写道:“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 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教学中, 我抓住这一矛盾,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伟大的人?这个问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二次讨论, 讨论之后, 精彩也随之而来:“爱因斯坦不是不会穿衣服, 他实在是太忙了, 顾不上。”“他连走路都在专心地思考问题, 可见他是一个多么认真、执著的人啊!”“我觉得爱因斯坦是伟大的, 他把自己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科学研究上, 即使是面对一位普通的小女孩, 也丝毫没那种高高在上的样子, 还很尊重那个小女孩。”……通过讨论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课文的深度理解, 精彩的评论大连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二、第一次讨论———二次讨论答问高潮的前奏曲

第一次讨论时, 对于学生的各种意见, 作为教师也不必急于做什么评价, 此时教师需像一位好弓手, 拉满弓, 蓄势待发。

教学《爱之链》的2-8小节时, 在自由读这部分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最令自己感动。学生抓住第4小节的相关内容, 有的认为乔依很勇敢, 有的从“脚腕被蹭破了”、“摘下破手套”、“冻得几乎没有知觉”感受到了乔依是那么无私地帮助老妇人, 是那么任劳任怨。有的学生抓住第6小节中的“愣住了”, 感受到乔依无私地帮助老妇人根本没想到要老妇人的回报, 他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是理所当然的事。在精心聆听的同时, 等到学生的讨论差不多时, 我继续提问:“还可以从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乔依的伟大?再快速读读课文2~8小节。”在一番读与思考之后, 学生另辟蹊径, 从老妇人的表现与感受、当时的环境、人物的语言等方面更深入地体会到乔依的乐于助人、感受到他的可爱!可以说在第一次讨论的内容上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心求道而未得其意, 口欲言而未得其语, 在这种愤悱状态之中自然地进入二次讨论答问。通过讨论这次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度了解, 而将讨论的重点放在文中一些“脚腕被蹭破了”、“摘下破手套”、“冻得几乎没有知觉”细节方面, 涉及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 讨论效果更上一层楼。

三、再读静思———二次讨论答问高潮的蓄电池

在二次讨论答问之前,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静心思考, 让学生们来一场“头脑风暴”运动。

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文时, 在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分析文本的意思之后, 学生对体会词人辛弃疾那种热爱大自然、关心劳动人民的感情体会地不深刻。于是我配乐范读这首词,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自己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特意留出一块相对“静”的时间, 让学生有一块再读、再悟、再思的空间, 于是学生静思过后, 精彩的发言随之而来, 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在一个夏天的晚上, 一轮又大又圆和月亮将它柔和而清冷的光辉洒向大地, 几颗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呀!终于看到了那些熟悉的茅店, 一股欣喜油然而生!”话音刚毕, 掌声接踵而至, 经久不息。是啊, 精彩缘于再读静思!显然, 第二次讨论答问前的读书静思, 是营造二次讨论答问高潮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承载着两次讨论。

四、教师点评———二次讨论答问高潮的催化剂

在什么情境下学生学得最好?曾经有人这样回答:“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更重要的事情时, 他们学得最好。”显而易见, 教师的评价对于师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投入, 有效地合作探究,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船长》一课时, 当学生在慷慨激昂地说着哈尔威在面对危险时的所作所为时, 一个声音传来:“我看这个船长脑子有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 还不赶快溜, 真是个大蠢蛋。”有学生就开始附和, 怎么办?我定了一下神, 不慌不忙道:“哈尔威船长是不是如你们所说的大傻瓜?我想聪明的你们再去好好读读课本, 抓住一些关键的语句去体会体会, 相信你们会有更好的收获的!”学生很起劲地有投入到文中去。一会儿有学生又说道:“作为一名船长, 在这险情面前, 他更多的想到的是乘客的安危, 他可以说是一个真君子, 他以他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了他没有愧对他人, 履行了做人之道, 此时更多的是敬佩之情溢于我的心田!”……听着听着, 不觉一股热流涌上心头, 多善于思考的孩子呀!如果当初因学生的想法“离谱”而大加斥责的话, 哪能听到发自孩子们纯洁的心声啊!我想在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出现偏差的时候, 教师应积极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 遵从编者和文本的“扬善”为主旨的原则, 及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以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的思想回归文本, 通过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深层次的心理探究, 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因而, 他们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 激情之语便喷涌而出。

8.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讨论 篇八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一、汉语网络语言的形式及特点

(一)、汉语网络语言的形式

1、旧词新义

随着网络语言的普及,人们为了标新立异,把一些原有的词语拿出来,赋予一些新的意义,尤其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打酱油”,之前广州电台采访的某市民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他说:“我是出来买酱油的。”打酱油原本是指以前的酱油都是零卖零买的,自己拿着瓶子到商店,你要多少,人家就给你称多少,现在网友们又给“打酱油”一词加入了新的的含义,就是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

2、新词新意

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网络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新形势,他的发展也是趋之若鹜,例如:“菜鸟”就是新手的意思。

3、同音代替

很多词的产生都是通过读音相同,来代替原有的词语。例如:“泥”代替“你”等等。这些替代,可见现在网民的一些奇思妙想,思维之胆大。

4、数字代替词语

许多网络语言不仅存在于汉字,数字也成了人们交流的语言符号。人们喜欢用555来代替哭,这些数字代替词语的产生,也源于他们读音的相似,这种代替丰富的网络语言的形式,展现了人们思维的开阔。

(二)、汉语网络语言的特点

1、简洁性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大都是为了使用方便。网络交流时用文字交流,当句子很长时,网民为了更加快速的交流而用一些简单的缩写或数字表达。例如:“再见”用“88”,“人艰不拆”,表示“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2、趣味性

网民擅长用了谐音、仿拟、拆词、摹状等辞格,使语言表达形象诙谐,个性有趣。例如“居里夫人”(名词新解,居里为动宾结构,表示居在家里的人,用来形容极其喜欢待在家里的人);“毕加索”(“闭家锁”之意,也是形容不爱出门的人)。

二、第二汉语教学中网络词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社会进步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产生了很多新词语;另一方面,为了表达新思想!新观念的需要,人们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和深人需要,人们创造出更多的新词语。例如:政治类新词语:不作为、跑官。经济类新词语:灰色市场、投资银行。社会文化类新词语:三失、图书漂移。大量新词语的产生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不能单单依靠《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范围内的词汇,也不能固守于教材中的词汇,应当将新词语真正纳人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

(二)、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目的,满足学习者交际交流的需要

这是一个新词语频繁出现的时代,新词语常常反映出一些社会焦点、热点,从某些角度也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国情。如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忽略新词语的教学,学习者不了解这些新词语,必然不能很好地融人社会现实,融人中国文化,交际交流也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学习者有学习新词语的这种需求,我们就不应该固守于基本词汇,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新词语教学。

三、第二汉语教学中网络词语教学的策略

网络新词语是汉语新词语的一部分,汉语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日益得到重视。同时,在教授学生是要注意策略,不然会起到反面的效果。

(一)、应当选择适当的教学对象

1、区分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各阶段的学生,对词语的接受程度不同,以吸收生词量最大的读写课来说,如果说中高级阶段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更高、更熟练的交际能力,并大量扩张词汇为主要特色的话,初级汉语读写课就是以准确地发音、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汉语基本语法为主要特色。初中级阶段中,词汇在这一阶段并不是主要任务,不建议引入网络新词语;中高级及研究生阶段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为了进一步熟练交际,扩宽学习汉语的渠道等,可以根据年级和程度的不同,逐渐引入网络新词语。

2、区分留学生的学习时间

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根据学习期限可以分为长期学习,短期学习。长期学习的学生动机多样化,基本上是为了更好的在中国生活,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所以网络新词语有必要进行教学。短期外国留学生其目标主要是在短期内掌握基本的汉语知识,同中国人进行简单的交际,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即所学内容是学习者在交际中马上应用的,也是学习者急于掌握的。网络新词语的使用范围有限,不影响基本交际,所以在短期学习中不建议进行教学。

(二)、应当选择合适的课型

在对外汉语课程的整个教学设计中,最能和新词语发生关系的是:(1)报刊阅读课,(2)当代中国话题课程。因为网络新词语源于网上,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相应地引入网络新词语,同时结合课型选择讲解扩展的程度。报刊阅读课也是讲解网络新词语的重要课型,教师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也要不断地加入一些鲜活的报纸资料进行教学,可以是具有时效性的新闻事件,这些新闻事件引出新词语如“打酱油”“围观”等,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社会现状。还可以把报刊阅读课放到网上去,让学生能读懂网络上的文章、网友留言,甚至让学生参与到网络讨论中去。

四、总结

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了大批的网民,也使得网络语言越来越丰富、多样。本文从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教学的必要性以及网络语言教学的策略三方面讨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网络语言教学。网络语言的教学,可以丰富汉语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同时紧跟当代中国的时尚潮流。

参考文献:

[2] 祖迪. 网络新词与对外汉语教学[J]. 鸡西大学学报,2013

[3] 耿静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J]. 华章,2013

[4] 席文. 汉语网络语言与对外汉语教学[J]. 黑龙江大学,2012

9.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讨论 篇九

3.1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学内容传授的成功率决定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大多数是成年人,他们的自我意识非常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努力创造平等、民主的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里,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毫无顾虑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就能使教学发挥最大潜能,取得最佳效果[5]。“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其觉得语言学习不再是外界强加的结果,因而主动性大为加强[6]。教室桌椅的摆放是一个可以体现师生平等关系的因素。“秧田式”的座位排列在师生关系上缺乏平等的观念和氛围;小组式教室排位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7]。小组式的排列方式为若干桌椅一组,便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教室里没有了高高在上的讲台,便于师生之间平等交流。

3.2营造良好学风

教室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应该是形成良好学习风气的重要场所。由于文化的差异,留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中国学生存在不小的差距,学风相比来说较差。良好学风的形成,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很自然地利用“人有善于接受暗示、激励、竞争的习性”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的手段就是排名、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展示、树立学习榜样等方式,这些方式最终都会落实到教室布置上来。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室布置中,借鉴中小学的教室布置经验来形成良好学风是促进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

3.3营造逼真语境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语境的存在对学习者理解语言、应用语言会产生良好的作用。大多数情况下,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语境都是由教师通过口头描述来创设的,这种语境显得比较单薄。教室作为学习语言的场所,营造出合适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其功能之一。1)教室大环境。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室最大的特色就是要随时暗示教室里的学习者是在学习汉语。现代教室的设计已经趋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体现汉语学习特色的方法就是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点。例如一幅中国地图,就能建立起对中国的客观感知;随着不同节日变化的教室布置,能够引起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标示教室内物品的.汉字小标牌,能够客观促进汉语水平的提升。通过教室大环境的精心营造,能够引起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激发同学们学汉语、说汉语的欲望。2)交际小情境。克拉申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8]。语境的存在对理解、习得语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虽然不能时时、事事都有一个真实的语境,但是却能借助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营造一个逼真的交际小情境。这个小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其中,迅速理解输入的语言,从而习得语言。

3.4鼓励交际

10.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提纲 篇十

(一)语法翻译法

四、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①时间:18世纪末 ②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③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 ④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思考、概括„„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心理活动主要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例如:记忆单词依靠和母语的联系 ⑤主要特点:A.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C.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D.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

⑥成就:A.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B.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C.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D.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 ⑦缺点:

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针对“语法——翻译法” “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又称“自然法”,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立兹。(01填空)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02选择)直接法的“直接”指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03选择)

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00选择)①时间:19世纪后半叶 西欧

②代表人物:[德]贝立兹 [法]古安 [英]帕莫·艾盖尔特 ③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 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

④特点:A.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B.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C.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D.以模仿为主 E.用归纳法教授语法规则 先操练,后归纳 ⑤优点:

A.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新路子B.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⑥缺点:

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是不对的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则的学习方式 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时美国训练士兵所用方法 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美国,其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96选择)②代表人物:[美]弗里斯 埃比 拉多

③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强调先搞清语言的结构 ④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刺激——反应——强化

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华生(98选择)

⑤特点:A.听说领先,读写跟上B.反复实践,养成习惯C.以句型为中心进行训练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听说法(01选择)

D.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不完全排斥)

E.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录音、语音实验室、视听设备等 F.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找出学习的难点,确定学习的重点 G.有错必纠 ⑥优点:

A.以句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 B.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C.不完全摒弃学生母语 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 D.广泛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⑦缺点:

A.轻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B.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

C.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D.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

(四)功能法(意念——功能法、交际法)代表教材《跟我学》(00选择)时间:20世纪70年代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99选择)代表人物:[英]威尔金斯 亚历山大 威多森 [荷兰]范埃克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01填空)③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④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⑤特点 功能教学法(99术语解释)

A.把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与进行交际的能力

B.以功能(和意念)为纲 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并把语法视为实现功能的手段来让学生掌握 C.教学过程交际化 为学生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 D.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

E.强调表达内容 不过分苛求形式 对学生的错误要确定一个容忍度 F.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G.发展“专用语言”教学 针对不同的交际需要开展教学 ⑥优点

功能教学法的优点(03论述)

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B.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发展“专用语言”教学 ⑦缺点

A.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 如何合理地安排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 C.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的“度”如何把握(五)交际法(六)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

1.定义:是交际法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新发展,是交际法的一种新形势。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具体的、带有明确目标的活动,让学生用目的语通过协商、讨论,解决这一具体问题。所谓“任务”指有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2001年2月,中国教育部制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2.产生时间、代表人物:1982年英国伯拉胡在印度教英语时提出此方法。1989年,纽南发表文章正式提出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至 90年代成为英语教学的国际主流。3.教学过程:

●前期准备:介绍话题和任务(比如,给一段天气广播或一份报纸,让学生判断今天下午要不要带伞?)●完成任务:学生们群策群力 ●后期巩固:分析语言语言重点

4.优点: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力(教、学的是真实价值的交际行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的成果而不是考试的成绩来体现学习成就(发挥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5.不足:

●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不够。●学生摸索时间长,效果难说。6.不同于交际法,其--●强调任务的真实性

●要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言语技能 ●强调学习过程(即完成任务的过程)

●通过前期准备、后期巩固等步骤,弥补了交际法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准确性、流利性问题

五、教材的编写、选择与使用

(一)教材分类

1、以教学类型分类

①按教学目的分:普通教育、预备教育、专业教育、特殊目的教育 ②以教学期限划分:长期班、短期班 ③以组织形式分:班级教学、个别教学

④从特殊教学媒体的角度划分:函授、刊授、广播教学、影视教学 ⑤自学教材

2、以课程类型分类:一种教学类型中往往要开设多种课程或课型,各有不同的教材 例如: 综合课 听力→ 听说教材、视听教材、新闻听力„„ 语言课 专项技能课 口语→ 实用会话、热门话题„„

专门目标课 阅读→ 报刊阅读、泛读教材„„ 写作→ 写作基础、应用文写作„„

3、以教学手段分类 教学手段是指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措施 例如:运用多媒体、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教学是需要光盘这种无纸教材

4、以教学方法分类

①结构型:以结构为纲 80年代以前 ②功能型:以功能为纲

③结构——功能型:以结构安排为基础(《实用汉语课本》第一本)④功能——结构型: 由功能占支配地位(中级以上采用此方式)⑤话题型和语境型:(初级不适用)⑥文化型和语用型:(汉语中不存在)(二)教材编写原则 选用教材的原则

选用教材的原则是以评估教材的四原则——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为基础,再增加 1,交际性原则:A.要选择有交际价值的教学内容 B 语言材料的组织要体现生活的真实性 2,针对性原则:要适合使用对象的特点

A.最基本的特点是母语,母语文化背景与目的语、目的语文化对比所确定的不同的教学要点

B.还要针对学习者的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特点、学习者学习目的特点、学习者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的特点„„ 3,系统性原则 要考虑到横向和纵向的关系,要考虑到该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针对性:具体的考虑 系统性:宏观的考虑(三)教材编写依据(四)教材编写实施(五)教材分析和评估

评估教材的原则 :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02填空)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98填空)在第二语言教学教材编写中怎样处理文学作品?为什么?(00论述)你认为“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有无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为什么? ①实用性原则:“易教易学”

A.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指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教学内容必须是学习者在生活中常用的,在交际中所必需的

B.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语言教材要尽可能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语料,尽量避免无使用价值或仅仅为了解释语言点的“教科书语言”或“教室语言”。

C.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指教材在提供必需理论和知识的同时,更要提供大量的练习②知识性原则 指教学内容要包含一定量的新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增长知识 ③趣味性原则 教材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的生动有趣和形式的活泼多样

A.题材多样化B.体裁、语言风格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 D 版式设计、装桢、插图等形式上活泼醒目

④科学性原则A.语言的规范:要教规范、通用的语言B.内容组织符合教学规律:内容的编排顺序;题材内容;生词和语法点的分布;词汇和句型的重现率;练习的内容和方式„„

C.反映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水平,更换旧内容、慎重选择新成果„„

六、测试与评估(一)测试的作用与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二)测试的种类 测试的类别

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H.S.K.是一种水平测试(99填空)

1、水平测试

①目的: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②特点: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 客观 ③原则:能够有效的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

2、成绩测试(课程测试)

①目的: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②特点: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 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但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例如: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 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96术语解释)

成绩测试是一门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包括: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

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一般而言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包括:HSK、TOFEL„„

期中、期末考试是语言测试中的成绩测试。(03选择)

3、诊断测试

①目的:检查受试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预期的要求 ②特点:A 不受教学进度的限制,随时可以进行 B 测试内容可以相对集中,突出针对性

4、潜能测试

①目的: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②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三)命题

1、标准化试题和非标准化试题(从命题过程和试题的可靠性程度的角度划分)

A.标准化测试:一般以现代教育测量学的理论为依据,遵照科学的程序,对考试的全过程,从设计、命题到评分、分析等实施标准化运作,严格控制误差,能高效、准确的测出受试者的真实语言水平。

D 非标准化测试:由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教学需要而自行设计、命题、实施测试以及进行评分的测试。

2、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按评卷的客观化程度划分)

A.主观性试题:指测试结果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阅卷者的主观判断

例如:作文、口试、翻译„„ 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性试题(02填空)B.客观性试题:有统一的阅卷标准、答案固定,不因阅卷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

例如:多项选择、判断正误„„

3、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按试题所包含的测试内容的特点划分)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00术语解释)

A.分立式试题:对受试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分项测试,以考察受试者各个单项的能力。如:填空、改错、多选„„ F 综合性试题:对受试者的整体语言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综合性测试,全面考察受试者的语言能力。如:听力理解、完形填空、写作„„

按照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分立式测试。(02选择)

C.分立式试题的优点:①针对性强 ②客观性、标准化 缺点:各个项目测试的结果的总和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整体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

(四)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性质、作用及分级

1、性质: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HSK的全称为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制订的,其初、中等共分8级。(96填空)HSK(01术语解释)

答: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量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

2、作用:主要体现在《汉语水平证书》的效力上

A.作为达到进入中国高等院校入系学习专业或报考研究生所要求的实际汉语水平的证明 B.作为汉语水平达到某种等级或免修相应级别的汉语课程的证明 G 作为聘用机构录用汉语人员的依据

3、分级

A 基础汉语水平考试(HSK基础)a.分1,2,3级 b.掌握400~3000汉语常用词(甲、乙级)和与之相应的语法项目c.考试内容: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

B 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HSK初、中等)a.分1,2,3,4,5,(初等)6,7,8(中等)级(96填空)b.要求掌握2000~5000词和相应语法项目(甲乙丙级)c.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 C 高等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

a.分9,10,11级b.要求掌握5000~8000词及相应语法项目(甲、乙、丙、丁级)c.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综合表达、作文、口试

四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一、跨文化交际

(一)定义: 跨文化交际: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①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②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西方 “C文化”: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教育、哲学、文学、艺术„„

“c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法、心理素质、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人际关系„„ 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知识性文化(02填空)

④我国 知识文化:即“C文化” 交际文化语言交际文化: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影响语言表达的特殊文化因素 非语言交际文化:语言以外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中的文化因素

⑤语言交际文化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 这类因素对语言和语言交际有规约作用,且本族人不易察觉 ⑥文化的属性 A.民族性 B、社会性 C、系统性 D、阶段性 ⑦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A.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的特殊性

C.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社会成员是靠语言交流共同发展文化 D.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该民族的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二)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跨文化交际: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A.词汇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表现在:对应词的有无;对应词的词义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褒贬;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多少„„B.语法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表现在:词形变化的有无;句子的组织方式不完全相同;方位、数量、顺序等的表达方式的不同„„D 语用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称呼、问候和道别;称赞和批评;自谦和自卑;邀请和应邀;隐私和禁忌„„(三)文化的冲突与适应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或接受过程

A.观光期(蜜月期)B.挫折期C.逐渐适应或调整期F 接近或完全复原期(四)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二、文化教学的层次

(一)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①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②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西方 “C文化”: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教育、哲学、文学、艺术„„

“c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法、心理素质、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人际关系„„ 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知识性文化(02填空)

④我国 知识文化:即“C文化” 交际文化语言交际文化: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影响语言表达的特殊文化因素 非语言交际文化:语言以外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中的文化因素 ⑤语言交际文化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 这类因素对语言和语言交际有规约作用,且本族人不易察觉 ⑥文化的属性A.民族性 B、社会性 C、系统性 D、阶段性 ⑦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A.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的特殊性

C.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社会成员是靠语言交流共同发展文化 D.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该民族的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二)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三)专门文化知识

三、文化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基本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方法

A.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的理解和使用所学语言,必须同时介绍 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背景。

B.要有针对性:应针对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交际困难和障碍进行文化教学 C.教学内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E在教学方法上,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应当从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 际技能的训练

G 具体教学方法多样例如:把文化内容直接以课文内容的方式介绍,也可通过注释说明 等

(二)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方法多样例如:把文化内容直接以课文内容的方式介绍,也可通过注释说明等

五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一、计算机及常用软件的使用

二、现代声像技术的应用

三、汉语知识与言语技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四、网络远程汉语作为外语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Technology,AECT)1994年的所谓94定义中将教育技术(原文中为实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界定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一、计算机及常用软件的使用 注意软件的名称、用途

(一)常用软件

●文字处理工具Microsoft Word :目前普遍采用,强大的文字处理工具,有很强的编辑、绘图、制表功能 ●二维表格处理软件Excel, 数据统计SPSS(主要用于心理学、统计学)●复杂数据可以用C语言(或C++),FoxPro ●文稿制作Microsoft PowerPoint ●其它软件―――

图形处理PhotoShop、二维动画Flash、网页制作Dreamweaver、声音处理软件Cool Edit、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

(二)语料库建设 ●现代汉语语料库 ●现代汉语句型语料库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汉语教学多媒题素材库和资源库

四、网络远程汉语作为外语教学 网络远程教学的形式有两种----------●网络型教学

其基本形式又分为以下五种:以网页为主的网络课件教学、通过E-mail交流、向BBS投稿、利用Internet进行的双向视频笔谈式交流和网络语音会话。●远程电视会议型教学

11.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的讨论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化学  探究式教学  教学方法  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110

化学学科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对于学生理综的整体分数影响是较大的。化学学科与物理、生物等学科相比,学科特点比较鲜明,化学的题目中对知识点的考查较为零散,但同时对各种知识点考察是较为全面的。这就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踏实的掌握每一个化学知识点,以便将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在考试过程中能够更熟练、更好的运用于化学题目之中。化学学习同样需要合适的学习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往往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来更好的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认识化学的每个知识点。下面,我就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方法提出如下几点讨论:

一、在化学课堂上巧妙的创设出适当的化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其实并非易事,我认为,从巧设化学情境开始,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探究性思维,无疑是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法。而化学课堂上可以用来创设情境的课题是有很多的,这些课题往往是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认识到的事物有所关联的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往往是兴趣较为浓厚、学习起来也比较积极。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下手,巧妙的引入化学课堂的课题,激发出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探究性思维。举个实际的课堂例子:在讲述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一课时,所讲内容都是经常运用于生活中的材料,教师只需将这些材料的用途向学生做一个大体的介绍,其余的部分可以留给学生自行进行探索,在学生对生活有一定常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往往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化学方面的问题,在课堂上也能很好的形成探究性课堂氛围,学生通过探究问题,能够有利提高自身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学生探究性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辅助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要想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质疑和疑问,学生才能充分的拓展自己的探究性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鼓励学生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积极的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提出质疑,或者对自己还不能理解的部分提出自己的疑问。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开拓性思维,时刻保持积极状态。在教师进行解答的时候,学生能够就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与理解。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质疑性思维,无形中对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进行了拓展,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实验内容加强探究性学习部分的巩固,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化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是化学实验部分,许多教师对于化学实验授课部分并不重视,认为理论内容可以代替实验实践内容。其实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很大的误区,其实,实验教学对于化学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模块。教师应该对这部分内容提起足够的重视程度,这部分内容更是开发学生探究性思维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通过实验部分的授课,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对实验的内容做到“一半”的教学,所谓一半的教学,就是指教师要摒弃传统地将所有知识一股脑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加以引导,更多的部分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认识,传统的教学方法极有可能使学生丧失探索发现的本性,只知道在课堂上一味接受,而不知道主动去钻研知识的本质。我提倡教师在对实验的开头部分和总体思路进行讲述后,其余部分留给学生进行探索,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也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

四、加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多种教学方法中发挥探究性学习

时代在飞速发展之中,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之中,当前的教育趋势注重素质教育和自主学习。而很多教师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古板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只有教师在说,学生完全丧失了自身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公,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促使学生更快体现出主体地位的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运用多种主动性教学模式。例如:讨论型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对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与思考,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进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以便学生在讨论中不断进步,更好的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还有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法就是鼓励学生代替教师进行授课工作,让学生提前在课下准备课题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对其余学生进行讲解,这一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现能力,也能有利于学生对于课题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便于学生能够对课题有更好的理解。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探究性学习的优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得到能力的提高。

五、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调查及研究时使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12.关于讨论式教学的思考 篇十二

一讨论式教学的教育学地位

讨论是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设定需探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围绕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最终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获得相应的知识, 从而达到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在教育学上将其称为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的特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特别提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实行启发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增强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每个教育者非常关注的教育节点。古今中外对这一节点的探索一直是教育学的重点之一, 在这方面, 讨论式教学不失为一个极好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围绕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发现问题, 主动学习。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展示结果, 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进行自我展现的时间和空间。师生及同学之间充分互动, 相互交流与对话, 学生既可以就所设定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一起讨论、争辩。在自尊心、好胜心的驱使下, 学生们必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真正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材是主线的教学思想。

2. 学生的合作与创新意识得以增强

当今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学会创作, 还要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学会与人合作。从这一要求看,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具备集体主义精神, 善于合作, 精于合作实际上已经成为融入现代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的基本素质。对此学校责无旁贷。而在讨论式教学的准备过程中, 学生所进行的调研、资料收集等活动无一不需要人际关系的支撑, 也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带着更大的目的性去了解社会, 关心社会。同时, 学生是有目的地去准备, 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主动地寻求知识, 是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这种提升实际上是借助了课堂讨论的形式建立起交流的平台, 在思想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启迪自己的思维, 学会赞美, 学会批判, 学会接受, 学会包容, 使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展现自我, 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汲取他人的有益思想,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讨论式教学的前提

教育部从1999年12月起, 将讨论式教学正式列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之一。至此之后, 讨论式教学在教学中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对于讨论式教学而言, 要真正发挥其作用, 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处理的好坏, 可以说是讨论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

1. 宽松和谐的氛围

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时, 有必要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进行新的定位。和讲授式教学不同, 这时的教师更多的不是进行课堂讲授, 而是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 激励学生踊跃参与互动的全过程, 帮助学生寻找其思想的火花, 同时通过学生的参与拓宽对问题的解决思路。可以说, 当教师担当了讨论的组织、激励、引导等身份时, 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进行讨论必不可少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了。对学生而言, 他们是通过积极参与谋求其主体地位;通过在群体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强化其在学生之间的竞争地位。当宽松和谐的气氛形成时, 讨论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了。

2. 充分周密的准备

对于讨论的准备, 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对教师而言, 在决定进行讨论式教学后就要开始细致地准备了。首先, 要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做到心中有数, 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明确通过讨论要达到的教学目的。通常情况下, 教学目的或者说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 使学生获得应有的知识, 提高自身的能力, 培养正确的情感与价值观。完成这些工作后就要拟定合适的讨论题目, 设计出讨论的方案, 论题应紧密围绕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选择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 并能引起探讨的相关话题。在确定了论题之后, 还要向学生提供与论题相关的知识背景与事实背景, 制定出相应的讨论规则, 使讨论能有序进行。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提出并引起激烈争论的观点、疑问, 做好预案, 避免被动。对学生而言, 则需要深入阅读教材和教师提供的知识与事实背景材料, 深入思考, 提出自己的观点, 同时对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梳理, 留待讨论时与他人进行交流。

3. 积极投入的参与

在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之后就要进入到具体讨论的实施过程了。讨论的进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的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因为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所以要注意把握全局, 通常情况下可能会有短暂的沉默时间, 沉默是学生在准备就一个复杂问题发言之前整理自己思路的一个明显标记。这是大家进入状态的开始, 这时教师可以把讨论的论题向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逐步调动学生进入状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讨论开始之际, 教师不能对论题提出结论性的表述, 否则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在讨论开始后教师最大的作用就是掌控现场, 公平地给每个想要发言的学生创造表达意愿的机会, 要冷静地倾听各种声音而不能有偏向, 哪怕你并不赞同发言学生的言论。在此过程中要使讨论紧紧围绕论题展开, 防止离题太远。当然, 如果在讨论中出现带有明显政治错误的言论也要予以必要的回应。一般来说, 学生由于生理及心理发展的差异以及社会生活经验的局限, 在讨论中最常见的是以偏概全,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分不清事物发展的主流与支流, 对问题的分析从感性上阐述的多而较少做理性的分析, 因此对问题往往做偏激的界定。这些都不以为奇, 需要的是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对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这种引导必须是建立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之上, 而不是建立在教师的权威之上。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过于尖锐的问题还可以在课后和学生单独交换意见。总之, 既然是讨论就必须坚持畅所欲言, 言者无罪, 以理服人, 最终统一思想, 完成讨论所设定的教学目的。

三讨论式教学的形式

讨论式教学在实际运作中的具体形式有许多, 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下, 一般的选择有:

1. 小组式讨论

即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先对论题进行讨论, 并得出较一致的意见, 然后小组推选代表将讨论意见进行班级陈述。

2. 辩论式讨论

即论题设定相对立的结论, 将学生分解成正、反方及听众三部分, 讨论通过正方和反方的辩论进行, 教师在此过程中以主持人或协调者的角色出现, 正反方的学生要对本方观点进行全面论证, 听众则可自由发言。

3. 任务式讨论

即教师针对教材所涉及的相关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学生在解答过程可以自由组合成课题小组对论题进行讨论, 寻找答案。各课题小组的研讨成果再进行集中展示交流。

4. 角色式讨论

即将教学目标中所涉及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炼出来, 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特定的角色, 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和解决论题, 这种方式实际上可以看成是辩论式讨论的另一种形式。

5. 情境式讨论

即有意识的创设特定的情境, 运用音乐、画面、图表等列出论题展开讨论。

四讨论式教学的实施

讨论式教学的实施有四个程序:选题、准备、实施、总结。

1. 选题

精心设计和选择讨论题目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前提。选题首先必须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同时还要和社会热点相结合, 论题的提出要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 保证有一定的思想自由度, 使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知识点出发进行思考, 发表自己的看法。通常的选题应该是有一定争议的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人物或社会热点问题。总之, 选题的设计要体现出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教育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

2. 准备

细致、充分地准备是讨论课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讨论的准备如前所述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对于教师而言, 除了必要的场地、教具、电教设备等硬件外, 更重要的是对论题进行深入剖析, 为论题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观点并提前做好解答的准备, 必要时还可对掌控讨论局面的技巧进行训练。对于学生而言, 就是结合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对论题进行分析, 提炼自己的观点, 明确自己在讨论中的角色。

3. 实施

热烈、理性的讨论是讨论课的主体。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讨论的节奏给予充分的注意,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站在公正的立场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尽可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之, 要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

4. 总结

总结是讨论的升华。讨论是手段, 通过讨论教师对学生所展示的各种观点要及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提炼, 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寻找出大部分学生都认同的结论, 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之后明辨是非,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政治敏锐感和综合素质。

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就是“教无定法”, 正因如此, 对讨论式教学也没有一定的不可改变的标准。因此, 对讨论这一教学形式应有选择地使用,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样才能知己知彼, 充分运用讨论的作用, 升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摘要:讨论是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本文探讨了讨论式教学的地位、实施讨论式教学的前提以及可采用的形式, 希冀以此对这一教学手段有更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地位,实施,形式,前提

参考文献

[1]周剑雄等.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8 (4) :55~58

上一篇:贯彻领导批示精神下一篇:我的智慧校园四年级写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