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精选13篇)
1.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
教学目标 :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一张长方形纸板和一张正方形纸板。
学生:长方形纸,正方形纸,方格纸,一根线,三角板2副,钉子板,橡皮筋2根,10个小正方形,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认知准备
1、谈话: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秘,好不好?今天有好多秘密等着你发现,可是发现这些秘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用聪明的小脑瓜思考,用你的眼睛仔细观察,用你的小手亲自操作,还要和你的同学共同配合,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一间用图形搭成的小房子)谈话:这间小房子是用很多我们认识的图形来建成的,你能帮大家找一找,搭建这间小房子时用了哪些图形吗?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相机出示长方形与正方形纸片)
2、谈话: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些图形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教室里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自由说一说。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你在家里或其他地方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呢?
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提出猜想。
师:刚才大家说出了很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看一看、想一想这些物体的面,你能猜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吗?
教师分别板书并作标记。
师:大家都注意到了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非常好。但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进行验证。
2.动手验证。
提问:你准备怎么验证呢?
谈话:请你拿出手里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动手折一折或利用信封里的方格纸、线、三角尺等材料来研究。研究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选择什么材料?怎样验证的?验证得到什么结果?
学生验证并在小组内交流
(1)验证长方形的特点。
谈话:请梅花组来汇报你们对长方形的研究。汇报时要说清楚:验证得出什么结果?用的什么材料?怎么验证的?
梅花组汇报完引导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
(学生汇报完)引导:刚才大家研究了不同的长方形,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边分别相等。上、下和左、右都是面对面的,还可以说得更准确些,把上、下两条边叫做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叫做另一组对边。那么,长方形的一组对边( ) ,另一组对边也( )
提问:我们验证了长方形边的特点,那大家的猜想可以怎样修改得更简洁一些?
(长方形对边相等) 长方形还有什么特点呢? (四个角都是直角)
(2)验证正方形的特点
谈话:玫瑰组来汇报你们对正方形的研究。汇报时说清楚:你们研究得出什么结果?用的什么材料,怎么验证的?
玫瑰组汇报完引导其它组进行补充。
谈话:现在你知道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你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 请你先自己想一想,再与同位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
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不但对边相等,而且四条边都相等。
(4)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名称。
谈话:长方形、正方形每条边都有各自的名称,你想知道吗?请你打开课本第59页,读一读中间部分长方形与正方形图下方的一段文字说明。
阅读后组织交流谈话:谁来说一说长方形与正方形每条边的名称。
学生自由说一说,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直观图旁相机板书:长 宽 边长
(师出示长方形纸片)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指一指长与宽。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小组内的长方形及正方形,指一指长方形的长与宽,再指一指正方形的边长在哪里。
三、实践活动:
1.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制作的材料(钉子板和2根橡皮筋,两副相同的三角尺,10个小正方形,方格纸,10根小棒),每个小朋友从这5种材料中选择一种做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选什么材料,每人尽可能不相同。
学生选择不同的材料开始制作。
2.成果展示。
小组汇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选择什么材料,怎样做的长方形与正方形。
四、拓展应用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刚刚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唐老鸭考大家:(猜一猜)
1、我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4厘米,另外三条呢?
2、我的背后躲着一个长方形,一条边长是20厘米,一条边长是16厘米,另外两条呢?
3、我的背后躲着一个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它是什么图形?
4、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好朋友。请小朋友们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你能动手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学生折出正方形,展示折法。)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我们是怎样得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2.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 篇二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探索、理解周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一、教材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1通过比较,掌握特征。
找,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所里找长方形、正方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与现实空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认知的经验,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折,通过折纸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探索并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整理自己的发现,归纳概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比,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在归纳概括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教材中菜椒老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开展小组讨论。通过比较交流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同点,再比较出不同点,并借此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在此环节中重在让学生体会到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形成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认识。
2实例引入,认识周长。
本册教材中关于周长的意义,与以往教材的编排不同,教材中并没有出示完整的图形周长意义的描述,而是从生活实例入手,形象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某个面上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该物体某个面的周长,在此基础上通过“试一试”顺势迁移到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的安排,一方面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同时,游泳池池口的边线、树叶的一周等实例易于学生形成关于“周长”的清晰表象。另一方面,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实物的某个面到一个平面图形的逐步抽象的过程,使周长的意义逐步得到拓宽,同时也使周长的意义更具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加深了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教学时,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可以动画演示,在演示的基础上说明这就是池口的周长。对于树叶的周长,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指一指它的周长,然后想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最后,再让学生实际围一围、量一量。对于P61的“试一试”,一方面重在周长意义的迁移,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另一方面要重在周长计量方法的转化,对于平面图形而言,可以绕一周量其长,也可以求各边之和。而这一转化,对后续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学习十分有意义。
3计算周长,方法多样。
关于周长的计算,与以往教材的编排也有所不同。本册教材先是基于一个现实的、学生熟悉的篮球场周长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加深了对周长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可先借用篮球场为背景的情景图(出示情景图时,先不出示长宽数据及所求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篮球场边线的长就是篮球场的什么?知道怎样的条件就可以求边线的长?在小组内说一说,当学生汇报交流后再出示:“长28米,宽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二是让学生感受到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就可以求出它的周长。对于怎样求篮球场的周长则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交流的过程。
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没有安排专门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通过“试一试”,利用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进行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选择算法。
教学中重在各种方法理解与比较,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哪种方法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都是求它们4条边的长度之和。在这里,不要急于优化,更不要揭示周长公式,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
当然,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情景图进行教学。
4数学实践,综合开放。
“周长是多少”这一数学实践活动中,安排了围、摆、拼、量、估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掌握求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操作、探索、交流,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加强比较、分析。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直观认识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与掌握了长度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的形状,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表象,能识别各种图形,并能在常见物体上找到这些形状的面,知道了这些图形可按边的多少进行分类。在这些图形中,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较其他多边形则更为充分,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含有长方形、正方形面的物体很容易找到,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学生对它们的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各有4条边、4个角。另外,学生已经有了长度观念,形成了一定的测量技能,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有关图形折、拼、摆等操作的经验,所有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和保证。同时,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大量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解决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安排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增强探索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3—65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
课件显示几幅有长方形也有正方形的图片:
图片1:本校学生为灾区踊跃捐款,图片2:人民军队奋勇战斗在抗震第一线,图片3:运送救灾物资的火车……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想?(学生争相发言)
师:是啊!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老师看到这些照片,心情和你们一样,非常激动。我想给每张照片都做一个木框,把这些照片挂在我们的教室里,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好不好?
师:老师这里有2米长的木条,想先给这张照片做一个木框(课件出示其中一幅长方形的照片),够不够呢?大家可以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学生看图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反馈信息。
生1:需要了解边框一周有多长。
生2:需要先测量照片4条边的长,算一算总长度,再和2米比一比,就知道了。
生3:边框是一个长方形,可以先算出长方形的
周长,然后再比较。
师:边框有多长,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那么,怎样求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周长的计算。
设计思路教者利用时事照片,创设情景,设置悬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学习新知做好了认知上的铺垫,同时对学生适时适宜地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实践探索,学习新知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长方形的照片,想一想它的周长该怎样求?现在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不知道它4条边的长度,如果知道它4条边的长度,把它们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其实,只要知道它的长、宽各是多少就行了,因为长方形相对的边的长度相等。
小结:知道了长方形长、宽的长度,就可以求其周长。此时,课件显示照片长35厘米、宽20厘米。
师:现在你能计算它的周长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并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汇报,生边说解法,边作出合理的解释。
生1:35+20+35+20=110(厘米)
周长=长+宽+长+宽
生2:35×2=70(厘米)20×2=40(厘米)
70+40=110(厘米)
周长=长×2+宽×2
生3:35+35+20+20=110(厘米)
周长=长+长+宽+宽
生4:35+20=55(厘米)55×2=110(厘米)
周长=(长+宽)×2
师:这4种方法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是求了这张照片几条边的长度之和?
生:一周4条边的长度之和。
师:同学们想一想,知道什么就可以计算周长?刚才的4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洁?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通过计算,给这张照片做一个木框,2米长的木条,够吗?
生:够,因为这张照片的周长只有110厘米。而木条有2米,也就是有200厘米。
设计思路教者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通过计算,用2米的木条给刚才的照片做木框,是够的。剩下的木条还能给另一幅照片(课件显示:一张正方形照片,它的边长是25厘米)做一个木框吗?
师: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再思考怎么计算,最后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算法,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①25+25+25+25=100(厘米)
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②25×4=100(厘米)
周长=边长×4
师:这两种方法都计算了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哪种更简洁?
设计思路教者利用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教者只要稍加点拨引导。这样设计,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培养了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另外,也较好地处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三、联系实际。创新演练
1教材第64页“想想做做”第3题。
2学生从身边的实物(文具盒、课本等)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3校园里有一块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花圃.为了美观,同时防止被践踏,要在它的四周围上栅栏。请你算一算,栅栏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边借用一堵墙壁,又需要多长的栅栏呢?
4从一个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的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5现有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能用这些中的几个或全部拼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吗?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思路教者适当改编教材,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这些题目中有重视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也有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有对课本P65页第6题改编的题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体验图形周长的变化规律。
3.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
1、借助观察、操作,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
2、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3、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图形美,爱护鸟类、环保意识。知识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知识基础问题预设:什么为对边?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 信息图、鸟巢模型、纸片、直尺、三角板
一、创设情景,确立目标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回答:春天)
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作为小朋友,你想为春天做点什么事情?(学生畅所欲言)
出示信息图:我们一起走入森林,看看小鸟在做什么?我们能为小鸟做点什么?(学生交流:做个鸟巢)
其实在鸟巢中也有许多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鸟巢中的数学问题。
1、今天老师就来和同学们一起做个鸟巢
2、怎样做鸟巢呢?学生交流:要知道每一个面的形状。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一)、学习长方形的特征
出示鸟巢模型,让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怎样做这个鸟巢? 师:我也做了一个鸟巢,仔细看,它是由哪几个面组成? 生: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师:六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正面长方形,侧面正方形)学生交流:要想做鸟巢需要选择长方形、正方形
师: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正方形?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1、那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 出示长方体鸟巢,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2)、教师向学生交代研究思路:下面我们一起研究长方形有什么特征?请你拿出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纸片,量一量,折一折,研究一下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在研究之前,老师教给你一 个知识,一般我们在研究几何图形时,要从它的边长长短、数量、角的形状大小来研究。下面同学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特征,并且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对折研究长方形的特征(4)、学生汇报研究结果。生1:四条边。(板书)
生2: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板书)
学生演示测量过程,说出测量结果,并且与全班同学交流。师:除了用尺子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说明长方形的这 个特征?
生:我是用折的方法.让学生演示折的过程,进行全班交流。师:在几何图形中,两条对着的边我们称它们是对边,长方形 的上下两条边是对边,左右两条边是对边,因此我们就可以说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5)、认识长方形边的名称。在长方形中,两条长边叫做长方 形的长,两条短边叫做长方形的宽。师:两条长相等吗?两条宽相等吗?为什么?
生:两条长相等,两条宽相等,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6)让学生把对角的研究进行汇报,全班交流。学生总结出: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板书: 四个角都是直角。
根据研究长方形的方法,让学生试着自己研究正方形。
(二)、学习正方形的特征
现在拿出老师发给你的正方形纸片,你能否用研究长方形的方 法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呢?并且比较一下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 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独立探究,然后进行汇报,全班交流。结论:正方形中四条边长都相等。
学生汇报,交流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四条边,都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 不同点是: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四条 边都相等。
出示另一个鸟巢,紧接着出示六边形 ,让学生交流一下六边形边行的特征。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猜一猜(让学生抢答)有一块纸板,有四条边,四个角是直角你猜他是什么图形?
2、下面我们做几道题,来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1)下面图形中有几个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2)你能找出几个长方形?谁上来指一指?
(3)这两个图形被白纸盖住了,你能猜猜是什么图形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以后咱们在判断一个图形是哪种图形时,一定要观察全部再判断。
2、在长方形下面画○,在正方形下面画※。
四、自我反思,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的怎么样? 让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来提高自己的评价反思能力 教师小结:课下咱们在研究某个物体的组成时,就可以用 今天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集体备课
自主备课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的特征:边:四条边 对边相等
(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征: 边:四条边都相等
五边形、六边形
4.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四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图形的周长,进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学 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学习,使学生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计算。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措施:
1.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他们的注意力,还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实践活动和合作交流。通过任务呈现,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等活动的交替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课时安排:
四边形的认识
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课时
周长
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第1课时
四边形
2016年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教学难点
四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方格纸、各种卡片、钉子板。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图形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许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由图形组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师: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集体订正。
反馈:说一说生活中,你还看到那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想一想: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这些四边形,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四边形的特点,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你认为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四边形都有4条直的边。生:四边形都有4个角。
月 日 小结: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9页的“做一做”第1题。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内寻找。
2、完成教材第79页的“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四边形,基本上了解了它的一些特征,它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有关它的知识。
五、当堂训练 练习十七 1、2、3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2016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80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交流,是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
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
教具准备
方格纸、各种卡片、钉子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探索长方形的特征。
师:仔细观察下面的长方形,说说有什么特点?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出示例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吧!
生1: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生2:长方形有4个直角。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
2、认识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3、探索正方形的特征。
师:(发正方形纸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正方形,说说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生1: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生2:四个角都是直角。
4、认识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相同: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直角。不同: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小结: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以组完成,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完成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第2题。学生动手操作,集体汇报。通过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各部分的名称。
五、当堂训练
练习十七 2、4、6、7、5、8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周长
2016年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84页。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具准备
皮尺、树叶、各种图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出示物品。请各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物品或图形。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周长的含义。
(1)谁知道周长的含义是什么?
请你具体指一指,你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样的长度。找同学分别到前边指一指物品或图形的周长。(2)总结周长的含义。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研究求周长的策略。
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含义,如果你想知道你所喜欢的图形或物品的周长,你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1)出示:钟表
这个钟表的周长是多少?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①用直尺量。找一个学生试量,感知直尺不能量出这个圆形钟表的周长。②先用绳子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学生实际操作,感知此方法的可行性。③用米尺量。在钟表上做一个记号,把钟表在米尺上滚一圈,就能知道它的周长。
月 日(2)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说一说怎样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分别把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3)出示树叶,这个树叶的周长你们能知道吗?
先用绳子围一圈,再把尺子量绳子的长度就可知它的周长。
3、小结:刚才我们对一些图形和物品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像一些比较特殊的图形,我们需要借助绳子才 能量出周长。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我们多角度、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工具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3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在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理解了什么叫周长,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016年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篮球场的形状,准确计算出篮球场的周长。
2、组织学生在独立计算中,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长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
1、教学过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3、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教具准备
挂图、直尺、正方形纸板、手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 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篮球场教学挂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学生们在小组开始讨论几种方法)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们在小组开始讨论几种方法。
3、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指3个不同的算式问: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小组讨论
4、反馈归纳: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月 日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
小结:通过观察,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4、出示教材第85页例4。
指导学生按照长方形周长计算推导方法完成例4.5、出示教材第85页例5。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拼图方案,让后计算周长,看哪种方案求出的周长最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第1、2题。
提问: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求长方形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正方形呢?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练习
2016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
2.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等,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特殊的情景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的制作,学生带剪刀或小刀。教学过程:
一、整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复习课。(复习)
(一)、出示一张长方形纸
1、师:每位同学都发到白纸了,形状是什么? 生:长方形。
(长方形)
师:它有什么特征?(特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剪成正方形
1、师:我们还认识了什么? 生:正方形。
(正方形)
师:现在没有正方形,你能不能做一个?你能用这个长方形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生做。并说说怎么做的。(做成的正方形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
2、说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三)、复习周长
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还学习了什么?(周长)
月 日 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的周长,你能指一指它的周长吗?
小结:围成长方形一周边线的长即四条边的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师:你会算它的周长吗?先要知道什么? 学生说方法。
小结:这些方法都是求出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你能算出刚剪下的正方形的周长吗?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它四条边的和,也就是边长×4。
(四)、揭示课题并出示。
今天复习的是什么内容?(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孩子们,我们要像刚才一样,学会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并在分析、比较的
基础上把知识串在一起,逐步培养自己复习整理的能力,好不好?
二、实际运用。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我们都喜爱的一个朋友也很高兴,它是谁呢?(喜羊羊)
喜羊羊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学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愿意用来帮助羊村的居民解
决实际问题吗?好,那我们出发吧。
1.喜羊羊有一张奖状,长30厘米,宽20厘米,给它做一个木框,大约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
条?(学生读题,你怎么想的?要求木条的长,就是求这张奖状的周长。)(生活中,还有哪
些也是和周长有关?)(走着走着,就来到了足球场,看到了懒羊羊)2.足球场的长是100米,宽是50米。懒羊羊沿着足球场的边线跑2圈,一共跑了多少米?(学生口头列式,教师追问乘2的含义)(如果跑6圈,跑多少米,你怎么求?跑10圈呢?
都是要先求一个周长,再乘几就得到几个周长)(我们又看到了沸羊羊和美羊羊)3.沸羊羊和美羊羊正在给菜地围篱笆。他们分别需要多少米的篱笆呢? 它们的菜地有点特别,特别在哪儿?
长靠墙,求篱笆长就是把一个长加两个宽。如果把宽靠着墙呢?出示图。(孩子们,你们可真厉害。嗯?那边传来了争吵声,想不想去看看?)4.沸羊羊和懒羊羊正在布置活动室,为了一串彩灯的长度,两人正争得面红耳赤。两块长8米宽4米的黑板,把他们拼成一个图形,四周拉上一串彩灯,需要多长的彩灯线呢?
暖羊羊说:“是40米。” 瘦羊羊说:“32米就够了。” 究竟是多少米?你能帮助它们吗? 5.喜羊羊的花圃
喜羊羊想设计出一个周长为16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玫瑰园,你能设计几种?先画一画,再
填一填。(每格边长为1米)三.总结谈收获 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表现怎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整理复习
2016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
2.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等,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特殊的情景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二)综合提高
(三)拓展探索 总结谈收获 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表现怎样? 教学反思
5.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直尺1把,三角尺1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下面图里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图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线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让学生观察数学书的封面,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边指一周。
提问: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黑板的面,教师指一指。
(2)出示:长方形纸片。提问:这张纸片的面是什么形状?
提问:长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
(板书: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提问:平时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状?(板书:正方形)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纸片。
提问:正方形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认识长方形。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引导学生对折。先说明“对边”,并让学生自己指一指哪些边是对边?
学生对折,得出: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用尺量一量,长方形纸片上4个角都是什么角?
提问后板书:都是直角。
(3)你能总结出,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4)说明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指一指。
3、认识正方形
(1)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跟着了老师折一折。
(2)观察一下正方形纸片,正方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
(3)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条边有什么关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个角有什么特点。
(4)你能总结出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四条边,四个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说明正方形的边长。提问: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4、总结特征。
(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谁来告诉大家,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课堂作业
6.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2、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3、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小正方形、方格纸、少先队标志、小长方形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这个教室上课高兴吗?这个教室与我们下面的教室比较有什么不同?(面积大。)要想知道这个教室的地面面积有多大该怎么办?(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摆一摆。)出示小学生守则挂图要想知道这个挂图的面积有多大该怎么办?出示胸卡这个胸卡面积有多大该怎么办?师:同学们,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得到这几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你选其中一个测量它的面积。你会选那一个?为什么不选地面?太麻烦了。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完成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板,问:这张长方形纸板的表面用那个面积单位合适?谁有办法知道这个长方形纸板的面积是多少吗?(先估后摆一摆)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摆,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就有几平方分米。(指名上台演示)刚才摆的过程麻烦吗?
1、猜一猜。 师: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什么有关呢?生:可能和求长方形的周长一样和它的长、宽有关系。师: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究竟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2、摆一摆、填一填 (1)同桌摆或前后四人为一组:拿出画有三个长方形的纸片,借助身边的材料或利用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学具,同桌或前后桌摆一摆,并完成表格。师巡视指导。
(2)汇报结果,验证估计的正确性。师:你是怎样摆的?长、宽、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有序的进行表述,师填表。
(3)交流发现了什么规律?师:长方形面积究竟和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对照图,观察长、宽、面积之间有什么规律?生:长方形面积=长×宽。(板书)师:正方形的面积=?学生猜测后再观察表格,给表格的长方形分类。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和宽一样长;长和宽一样就是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师:那正方形面积怎么求?生答后板书。出示小学生守则挂图现在你用什么方法得出它的面积?量出它的长和宽,用长乘宽算,得到的结果(注意强调单位)。
3、量一量。 分组量一量,算一算,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求三个长方形面积的算式)。
三、整理归纳、提示学习方法
1、师:同学们知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了吗?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2、师: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个计算方法的?生:我们先做了一个小实验,得到了一个发现,然后大家一起验证,证明这个发现是正确的,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实验——发现——验证这种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学习新本领时,经常想起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
四、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同学们,前两天,老师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我办公桌上的一块台玻璃面积是24平方分米,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配一块大小相等的玻璃,你们帮我算算看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生A:长8分米,宽3分米;生B:长6分米,宽4分米。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C:只要想()×()=24(平方分米)师:同学们真行,一下子帮钱老师想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可是钱老师要配的玻璃不光大小相等,形状也要相同,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生D:这块玻璃虽然碎了,但它的宽没有破损,所以只要先量出它的宽是多少,再用面积除以宽就能算出长是多少了。师:这位同学生活经验真丰富,回答得好极了。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我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师:引导生读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用(长×宽),计算正方形面积用(边长×边长)。
7.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体验周长和面积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教学过程:
一、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本节练习。
二、练习
1、比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否也相等。
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计算来验证。从而得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还可以进行拓展训练,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2、第5题
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怎样包书皮,亲自动手包一包、试一试,然后再出示该题让学生思考。得到:长方形纸的宽应比书本的长长一些,长要比书本宽的2倍多些。从而判断用这张纸来包书皮是完全可以的。
3、“聪明小屋”
可以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再算6个长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扬。周长36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在计算周长时,如果学生用(12+6)×2一定要让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要给与充分的肯定。
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加一些练习题。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8.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 篇八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第一课时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在他人的帮助与鼓励下,能积极地参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尺、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法和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练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内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课件出示黑板,手帕,让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它们的表面是什么形状?,教师:好!同学们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新知探索
1.请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找一找,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开始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小组长要做好分工,并注意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准备汇报。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汇报时要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有选择地板书汇报的内容要点。(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师生共同整理结论,形成一下板书)长方形边:有4条边,对边相等,角: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边:4条边都相等,角:4个角都是直角。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65页“课堂活动”第1题.2.拼图游戏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出1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你能拼出来吗?试一试,根据拼的情况展示、交流。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长方形?哪些地方有正方形?
五、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9.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 篇九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本节课中,董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经验中认识、体验、理解数学知识:
1.认一认:课始,董老师从积木说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份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都不一样,你们认识吗?让学生从生活的经验中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为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打下基础,同时蕴育面离不开题的数学思想。
2.摸一摸:在学生指认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木后,董老师组织学生摸积木的一个面:在我们的学具盆里老师喂你们都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这三种积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圆柱,像老师这样(示范摸圆柱的底面)摸一摸(生活动),现在大家摸的这个面就是圆柱的底面。然后董老师请同学们分别拿出这三种积木中的一种摸一摸,看一看,并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我想“摸一摸”这一活动既为学生创造力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初步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也为下一活动“说一说”准备了素材。
3.说一说:在学生充分摸一摸的基础上,董老师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指名多名学生说出自己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初步感觉,促使学生从动作操作向言语描述过渡,提升小朋友的形象感知。
4.画一画:在学生的语言描述中学生已经涌动起进一步操作的想法,董老师适时的站出来:小朋友们想把它们画出来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画在纸上呢?几个学生立即举手发言:印在上面画;看着花!学生想动手的愿望更加强烈,董老师立即组织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积木在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并适时指导少数还不会的同学:不会的没关系,可以看课本16页,仿照书上的样子自己画一个。
5.贴一贴:学生积极画图后,董老师有选择且有序地展示学生的作品,将学生的作品按照形状分成3排粘贴在黑板上(其中包括同一图形不同方位),为学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各自的特征做了自然的铺垫。
6.围一围:在学生自主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一些特征并进行图形的辨认后,董老师有组织学生“围一围”活动:“小白兔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出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你能不能用上刚才学的本领,帮小白兔围一围呢?谁来帮小白兔围一块长方形的菜地?你们会帮它围一块正方形的菜地吗?”
在学生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后,董老师又抛出话题:“能不能围出一个圆形的菜地呢?”班上学生自然分成两派,董老师指名赞成派中选派2人到黑板前进行了演示,学生都没有成功,对结果的探究赞成派中学生更加迫切,但董老师却不再让学生争辩:“到底能不能围成呢,欢迎同学们下课后继续辩论,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自然地将学生探究的越往延伸到课后,也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伏笔。
7.涂一涂:“用钉子板围圆形”许多学生探究的欲望正高,董老师又适时的组织学生“涂一涂”:“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我们来帮他们分一分。这里面有哪些图形呢?(指导学生看课本“想想做做”第3题)你会用水彩笔给这些图形分别涂上颜色吗?想一想怎么涂?涂好后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比一比,看谁先涂完”。在轻松地音乐声中,全体学生个个积极动手,从原来的争辩情绪立即转向“涂一涂“的活动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董老师设计的这一系列数学活动就是把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结合起来,以具体的操作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给学生大胆表现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的活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为了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本节课董老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动手、勇敢展示,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1.大胆发言:在学生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虽然有些幼稚,但并不缺少学生积极的数学思维火花:
课堂片段1(在学生充分摸一摸的基础上,董老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
生1:圆柱的底面是圆圆的,滑滑的……
生2:正方体的底面是正正的,平平的……
生3:(接着上面同学的话)是方方的……
生4:长方体的底面是大大的,平平的……(学生将自己画的长方形比正方形大理解为大大的呢)
师: 还有跟它一样的吗?
生4:在它的后面和它一样,也是大大的,平平的……
生1:圆柱的底面是圆圆的,滑滑的……
生1:圆柱的底面是圆圆的,滑滑的……
课堂片段2(如何区分长方形与正方形)
师:我感觉正方形和长方形长得一样,你们同意吗?(老师过意挑起话题)
生(齐):不同意!
师:你们是怎么区分的呢?(充分利用儿童想表现自己的欲望)
生1:长方形是长的,正方形是正的……
生2:长方形它有点长,正方形它有点方……
师:对,正方形是方的。
生3:长方形比正方形多半个
……
在学生的自由发言中,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初 步认识就基本达到了目标。
2.积极动手:整节课,小朋友们一直处于各种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围一围”、“涂一涂”等学生喜爱的操作活动,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直观感知,也为简单描述特征和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勇敢展示:在学生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进行多次展示后,对能否围成圆董老师2次让赞成围成圆形的同学演示,为学生勇敢表现自己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并将此项活动自然地引入课后,激发学生更积极地去探究数学的王国。
10.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 篇十
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p67—p68
本课学习内容主要是认识图形。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以及测量等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征,建立相应的概念。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学生对抽象的图形往往不感兴趣,课堂上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形,动态演示,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进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活动、观察、探究、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做一做”、“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白板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三角板,直尺。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
“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一、定向·诱导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乡叫什么吗?对了就是鹤壁!这是一座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城市,淇河文化独具风骚。今天老师带来了美丽的淇河风景,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吧:(多媒体播放画面)我们的的鹤壁美吗?在这些漂亮的风景背后还蕴藏着一些平面图形,说说看你观察到了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它是我们的老朋友啦,你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这两个好朋友吗?
生1:窗户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门口贴的方砖的面是正方形的。(课件制作时要突出边)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收集了生活中的一些图形。(聚光灯的使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建筑物图片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做了良好的铺垫。)看来生活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亲近我们的好朋友,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板书:长方形与正方形。)
在活动开始前先看我们今天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了解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
二、自学·探究
(一)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师:声音真响亮。说到长方形相信同学们并不陌生。那你觉得它身上有什么特点呢?
生1:我猜它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生2: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那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的?我们需要想办法来验证。那老师送你一份自学提纲:
1折一折,量一量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2折一折,量一量长方形的四个角有什么特点?
把你发现的特点填在书上67页的中间空格里。
请你利用手上的直尺、三角板和长方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看看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尽情的探索吧,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学生动手验证,教师巡视)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自学成果。谁汇报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生:汇报
师:谁到前面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是用直尺来量四条边的,发现了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相等。
师:方法真不错,同学们那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如果不用尺子,谁还有不同的方法?也到前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我用折的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师适时引导上下、左右两边即是对边。)
师:那上下边相等,左右边也相等吗?哦。也相等。数学上我们把对着的两条边我们叫做对边。为了把两组对边区分开,我们给它们起个名字,较长的一组边就叫做长,较短的一组边叫宽。(用手摸一摸)多媒体演示(电脑演示,验证长方形对边是否相等。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学生亦能更轻松,自主的获取知识。)
长方形的边我们知道了,那角有什么特点呢?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它的角,发现了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生上台演示)
(通过刚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试验结论,让学生运用发现的结论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数学的使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重视和兴趣,使学生容易理解长方形的特征。)
师: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的方法,证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点。可是长方形是个小调皮,它准备来个大变身。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变大,变小,拉成平行四边形等等)
师:它还是长方形吗?为什么啊?我们接着变,(变到正方形)它是一个正方形吗?我们不能随意说它是正方形,我们也要好好的研究下。老师再送你一份自学提纲:
1折一折,量一量正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2折一折,量一量正方形的四个角有什么特点?
把你发现的特点填在书上67页下面的空格里。
请你利用手上的直尺、三角板和正方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你们的想法。尽情的探索吧,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学生动手验证,教师巡视)(学生掌握的不止是知识,还有获得知识的方法,这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本领。小组学习,解决新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探索正方形的特征
师:让我们全班汇报一下。正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量的方法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是相等的。
师: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谁有不同的方法?
生:我用折的方法知道正方形四条边是相等的。(展台演示)
师:举一反三能力很强。那角有什么特点呢?
生: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它的角,发现了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生上台演示)
(利用已掌握的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再结合多媒体演示,更深刻地验证了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探索的成功喜悦。)
(三)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这对好朋友到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赶紧和小组内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吧。
相同点
不同点
长方形
4条
边
4个直角
对边相等
正方形
四边相等
(借助课件直观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从而深刻领悟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在联系。)
生:汇报
师:通过努力我们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并总结出了它们的相同和不同。蓝猫也总结了一些特点,快去看看吧。蓝猫的发现和咱们的一样吗?同学们太棒了!
三、讨论·解疑
师: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大胆的提出来吧!(根据学生提问具体讨论、回答)
四、反馈·总结
1小小侦探家
在屋子里藏着一对图形,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猜出它是谁吗?它有四条边,它有四个直角,黄色图形四边相等,红色图形对边相等,你知道它是谁吗?并将图形补充完整。
2快到框里来
收获的季节都了,图形树上长满了果实。长方形要到右边的筐里,正方形要到左边的筐里,你会区分吗?
3动手画一画
你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进一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师:如果五颗星是最好的话,你给自已几颗星,为什么?其实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老师相信,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只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那什么样的数学难题,我们都会找到答案,因为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板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都是直角
正方形
11.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 篇十一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P1、2例
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教学目标: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
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
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教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 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三个面。
教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
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每个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认识一下,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板书。顶点:8个
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面:6个,相对面的形状完全一样。
学生对照自己的教具再说说长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教师进一步介绍学生认识长、宽、高并板在图中板书。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3.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直接在小组里交流。
二、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2(1)出示正方体的教具,问: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们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让学生模仿例1的学习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研究一下正方体的特征。(2)交流学习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3)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
学生根据板书,结合立体图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评讲。2.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
(1)学生观察后判断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2)学生直接口答。
(3)重点说说其余的几个面是否完全相同? 3.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让学生先分别指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哪条线段,然后说 说各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12.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 篇十二
一、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6-18页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学生在上册已经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这些都是本课新知的支撑。本课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以后高年级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特征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描、找、说、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面,再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能正确说出三种图形的名称。
教学难点是如何辨认和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魔术袋,你们猜老师带来了什么?
我从袋子里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学生说。对,这是我们的老朋友,他们今天来到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呢。他们藏在你们的学具盒里,请你们把他们找出来。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奖励你们搭积木。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同学们要先摸一摸这些积木的面,然后再搭,好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猜一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然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搭积木,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感受“面”从“体”得学生分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活动结果,教师根据汇报播放课件并板书名称。
(1)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分离出长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长方形)
(2)课件演示:从正方体分离出正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正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正方形。
(3)课件演示:从圆柱体分离出圆的动态过程,然后把圆贴在黑板上,并板书:圆。
师:你们想和我们交朋友吗?生:想。
那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观察,我们和过去你们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2、用“体”描“形”
(1)课件出示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图形的图片,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画的?
(2)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形,电脑播放活泼轻快的音乐。
(3)小组交流,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3、分析与辨认
(1)让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
(2)找一找。
(出示课件)叮当:这是我美丽的房间,我的房间许多物体的面都是你们刚认识的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3)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利用课件揭示体和面的关系,同时设计了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学生在操作活动“用“体”描“形””、“找一找”的过程中,人人参与,亲身经历,从体上抽象出面,再把这些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的思想。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围一围
(1)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是怎样围的,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试着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圆。
反馈交流,使学生理解在钉子板不能围出圆,从而加深对圆的认识
2、画一画
(1)学生在格子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小组对组员作品进行评价。
(3)全班交流,展示作品。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使学生在围和画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四、总结评价
1、评价本节课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闭眼想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学生可以评价自己或他人一节课的表现,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可以共同体验成功,促进发展。让学生闭目想象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五、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1、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小朋友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2、用一个长方体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探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运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从课内向课外的开放,从书本向生活的开放,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堂课的三个环节的教学就介绍完了,纵观全课,我的设计意图是: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13.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 篇十三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示课件)
1.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2. 一个棱长和为180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出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积之和,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了。
二、新课讲授
1.教材25页第5题
(1)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 cm、宽6 cm、高12 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 “上下面不贴”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要计算4个面的面积,上下两个面不计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5)集体交流反馈。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 (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2.教材26页第8题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第8题图片及文字: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提问“鱼缸的上面没有盖”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计算正方体5个面的面积之和)
(4)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 (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10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cm、宽6cm、高12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方法一:10×12×2+6×12×2
=240+144
=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
=(120+72)×2
=384 (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3×3×5
=9×5
【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07-13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正方形》及教学反思10-28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小结(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07-26
幼儿园数学认识正方形07-2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I)卷11-07
长方体和立方体认识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06-29
小学数学千克和克教案08-13
小学数学比和比例教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