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论文(17篇)
1.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篇一
第五章 幼儿游戏心理与教育
游戏的认知特性
每个游戏具有两种成分:认知和情感。其表达方式不外两种:语言和动作。
游戏的认知特性---心里主动性维度
1自我导向:一个人的行动总是他想做什么和要怎么做的结果。2心里主动性 儿童自发地采取行动倾向,不需要他人和环境的鼓励或支持。3灵活性 使儿童把所进行的各种会动连接起来,而不需要再学习新的内容。游戏的情感特性
游戏的情感特性----活动强度维度
1内在动机:产生于本人或活动本身参与会动的动机或内驱力,其包场产生于所从事的活动本身2内部控制能力:个人控制自己行动及其结果的程度。3假装:真实自我的小时,暂时接受一个想象的自我,即现实的暂时中断。游戏的共同基本心里成分
主要有想象 动机需要 情感体验即自我调控。想象是游戏的基本心理成分。动机或需要是游戏的心里动力。情绪体验似乎是游戏过程的产物。自我调控意味着游戏的主体自由性和规则制约性的有机统一。从游戏的行为方式看语言交流与动作操作是游戏展开的基本手段。游戏语言和角色语言一起构成了游戏过程中最为基本的交流工具和表现方式。动作或操作是展示游戏过程的哑语。意向性活动的含义
意向性活动是人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游戏的显著性特征 活动动机的内源性 活动目的的隐蔽性 活动过程的松散性 活动内容的虚构性 活动规则的变通性 活动主体的积极性 游戏的表征形式 认知行为 交往行为 宣泄行为
富有游戏型的活动情景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批熟悉的同伴玩具或可引发儿童兴趣的操作材料 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协定 最低限度的指导行为或介入行为 创设友好的氛围,使儿童感到舒适和安全
制定计划,降低儿童疲倦接患病或紧张经历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心理状态是制约游戏产生的内部条件。游戏动机理论及其比较分析
-能量过剩还是能量缺失 剩余精力说 松弛说
生活准备还是欲望满足 生活预备说 生长说 新瓶装旧酒
情感涨力的自我疏导还是认知发展中的机能失调 补偿说 同化说 殊途同归
寻求刺激还是支配环境 觉醒论 权能-效果论 异曲同工
需要动机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儿童的需要与游戏动机 社会需要即四种基本的感情需要
1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2对新体验的需要3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4对责任感的需要。
儿童游戏动机系统:文献综述和启示。1游戏动机系统2游戏动机背景:儿童需要与活动3游戏动机的教育问题
幼儿需要的三个层次
身体活动的需要 环境保持平衡的需要 社会性交往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儿童游戏动机系统
把儿童需要----游戏动机----游戏行为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系统之中。活动性动机 探究性动机 成就性动机 亲合性动机 游戏动机背景
内层的需要背景圈和外层的活动背景圈。
首先从游戏动机的产生看,需要即内驱力,只有在一定外部条件即诱因的作用下,才能转化为儿童的动机。
其次,从游戏主题看,游戏活动的基本成分是外在的游戏行为和内在的游戏体验
再次,从游戏过程看,游戏本身是一种活动方式。游戏动机的教育问题 学习的游戏性动机效应问题。教育的游戏道路问题。
儿童游戏的发展过程
探索性活动 感觉运动、练习性活动 假装、象征性游戏 规则游戏 结构游戏 象征性规则游戏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
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
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 游戏所用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 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
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儿童游戏发展的年龄特征
婴儿游戏0-3岁。在婴儿晚期出现了象征性游戏的萌芽
幼儿游戏3-6,7岁。象征性游戏是主要的游戏类型。象征性游戏中以角色游戏最为典型。
童年游戏6.7岁-12,13岁。活动性游戏 智力游戏 教学游戏 角色游戏。
我国幼儿园的游戏分类方法
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规则性游戏: 体育游戏 智力游戏 音乐游戏 游戏分类依据的两个维度 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 游戏类型之间的逻辑联系
其一,各种游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或交叉关系,只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游戏类型,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并列关系。其二,这些游戏类型中,角色游戏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几乎可以渗透到任何一种游戏之中,构成一种复合性游戏。
其三,智力游戏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几乎任何一种游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包括了智力的因素或成分。游戏指导模式
第一,儿童游戏知道包括两方面的任务:准备工作和介入游戏。第二,游戏准备和游戏知道军医观察为前提,如何准备采用什么指导方法或策略都必须建立在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游戏需要的充分了解之基础上,狗则会导致盲目准备和错误指导。
第三,游戏指导是一个连续的师生互动或称,必须尽量保证游戏中儿童的主体地位。
第四,教师通过何种方式去干预和影响儿童的游戏直接决定于教师对儿童游戏活动的不同控制程度。
游戏准备的内容 游戏之间 游戏地点 游戏材料 经验准备 游戏观察的意义
有利于教师的游戏干预基于儿童当时的兴趣和需要,在保障儿童游戏顺利展开的同时,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游戏指导策略平行游戏法:教师接近儿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与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
合作游戏法: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但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情景的需要对儿童的语言和动作作出应答性的反馈,也可以偶尔提出问题。对于教师的建议,儿童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
指导游戏法: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
真实发言人:教师处于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联系。
2.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 年6 月—2014 年6 月期间消化内科收入院的患者共70 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7 例, 女33 例;年龄在20 岁~72 岁, 平均年龄为 (43.5±5.7) 岁;疾病类型:炎症性肠炎26 例, 十二指肠溃疡21 例, 胃溃疡16 例, 复合型溃疡7 例。以上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对照2 组, 每组各35例。2 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可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入院常规护理, 患者在入院后进行简单的心理指导, 在饮食方面给予指导, 住院期间监测生命体征, 对存在的各种并发症进行对症护理同时实时监测病情变化。
1.2.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 主要针对患者及其家属, 以床边宣教、定期讲座及发放健康指导资料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在入院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精神状态拟定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3], 具体内容:①患者在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 同患者进行交流, 详细讲解入院和出院流程及住院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等。②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 应耐心、详细讲解其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纠正患者存在的错误行为, 利于患者住院期间积极配合治疗[4]。③在进行口头宣教后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分发健康宣传手册, 嘱其详细阅读, 对于文化水平不高者可通过视频宣传健康教育知识[5]。④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将常规的被动护理转变为医患配合的主动护理, 与患者合作调整饮食方案, 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⑤向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病例, 并与心态乐观的患者交流, 增强抑郁焦躁患者的自信心。
1.3 评定标准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收集本次研究入组病例, 对护理内容、服务态度等各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 包括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三项。焦虑 (SAS) 、抑郁 (SDS) 自评表均分20 项, 每项4 分, 1 分表示没有或很少有;2 分表示小部分时间有;3 分表示相当多时间有;4 分表示绝大部分时间有;得分越高提示焦虑、抑郁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 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结束后2 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有下降, 观察组下降趋势更显著 (P<0.05) , 见表1。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多为长期慢性疾病, 致病原因多样, 日常工作压力过大、饮食作息习惯不规律等均可导致疾病发生[6]。发病时多数存在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临床护理上在常规护理外应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化健康教育[7]。现代护理理念中, 健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通过行为指导、信息传递等途径向患者及正常人群普及疾病预防和保健的正确知识, 使患者能够全方位地了解自身所患疾病, 并了解如何预防疾病复发,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本文观察组患者除基础护理外进行健康教育, 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达94.3%, 同时SAS、SDS量表分值下降趋势更明显, 临床效果满意。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消化内科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利于治疗及恢复, 临床护理满意度高, 值得推广。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并收集相关资料, 制定出依据具体病情的健康教育方案, 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宋秀君.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如何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7) :325-326.
[2]陈瑾.消化内科患者实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3, 12 (9) :563-564.
[3]孙华.探讨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8 (1) :198-199.
[4]李萍.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 2015, 12 (2) :91-92.
[5]李晶, 孟芳菲.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运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5, 9 (10) :42-43.
[6]雷雷.健康教育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 (4) :503-505.
[7]郭燕.浅析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13 (19) :216-217.
3.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篇三
一、采用集体游戏,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的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且转换快,游戏必须新颖、趣味性十足,才能满足幼儿的新鲜感,激发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的持续热情。例如,幼师可以将“儿歌传花”的游戏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师安排所有的小朋友在教室里围坐成一个大圆圈,而教师坐在圆圈中间,和幼儿唱熟悉的儿歌,歌声停止,把花束抛给其中任意幼儿,幼儿接过花束,和其余幼儿唱儿歌,然后再继续重复上面的游戏,直至每个幼儿都参与完成一轮。这个游戏的进行,可以让幼儿集体参与,期待花束抛到自己手里的同时,提高注意力和展现自我的能力。
二、通过游戏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创新,而不是纯粹的重复前辈们的活动。只有不断创新,国家和民族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壮大。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利用游戏教育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让幼儿体会创新带给他们的乐趣。例如,用橡皮泥、彩泥等进行捏玩的游戏时,幼儿捏出的各种不同形状,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智慧和审美观念。在进行搭积木的游戏时,教师要多加鼓励,使幼儿搭出不同的形状,借助此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个性化思维方式,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游戏教育要完全符合幼儿对游戏的意愿,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收获知识,并得到精神、身体上的放松。总之,幼儿游戏教育模式需要幼师和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幼师的作用不是对课堂进行“统治”,而是起到引导幼儿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将电脑教育游戏教学模式融入幼儿园全面、系统的教学中
幼儿教育教学内容是启蒙和全面性的,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语言、健康、科学、艺术以及社会。当今社会,大部分幼儿园都将幼儿的教育活动相对划分为这5个部分,从各个角度促进并提升幼儿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这五大区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电脑教育游戏适宜地融入进来,可以展开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全面的教学活动。例如,针对艺术区域范围,开展音乐活动时,教师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平板电脑中的电脑游戏,以它的良好触摸感及还原真实乐器形态和高模仿性能,让幼儿体验触摸乐器的快乐以及感受各种乐器声音的特点,借此,开发幼儿早期的艺术体验及欣赏能力。
总之,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教育游戏教学模式是寓教于乐的正确决策。幼师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引入教育游戏,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锻炼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开发幼儿智力和促进幼儿身体发育等各方面的发展。为了使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能促进幼儿的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广大幼儿教师还要设计出更新、更适合幼儿的教育游戏,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发挥大公无私的精神,进行坚持不懈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孙艳燕.音乐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
4.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篇四
新民幼儿园
许秀梅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活动。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由幼儿自己确定游戏主题,构思内容,分配角色和确定规则,更多地发挥创造性的有趣的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极好的教育手段。因此,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更大效能地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一、在角色游戏中,可促进幼儿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运用创造力和想象力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活动。游戏是具体象征性的,它以假想和想象为条件。在游戏中,幼儿常说:“你假装是爸爸”,“我是老师”,在游戏中,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遨游。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以一物代替另一物。例如,把积木当作饼干,把椅子当汽车,幼儿当爸爸、当老师、当孩子等。幼儿能脱离真实情景和物体的直接信号刺激,进入假设想象的世界。同时又能意识到真实的世界,这标志着幼儿思维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在角色游戏中,能培养幼儿友好相处,共同合作的精神。
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游戏中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游戏活动。例如,在角色游戏“爱心门诊”中,幼儿商量分配角色,有当医师的,还有两个护士。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相互谦让,发展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
三、在角色游戏中,能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出 现问题时,我不急于处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幼儿,而是尊重他们,启发他们妥善解决。游戏中幼儿有时出现争当角色的现象,除了启发他们谦让协调解决外,还应注意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玩角色游戏中孩子“钱”用完了怎么办?没有客人了怎么办?
四、在角色游戏中,可以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
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是灵活多样,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尤其是角色游戏中,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自己情绪的机会。例如幼儿的愤怒、厌烦、紧张等不愉快情绪,在游戏中得以发泄、缓和,它是幼儿消除生活情境产生的忧虑和紧张感,向自信和愉快情绪过渡的方法。在“娃娃家”游戏中,饰演父母的幼儿体验着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毫不掩饰地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五、在角色游戏中,可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规范。
5.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五
摘要:幼儿期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各项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及接受能力均在发展提升的时期,游戏教育策略比较受幼儿的欢迎,而且游戏的趣味性是幼儿能够有效配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探究了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且探究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游戏教育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游戏;有效应用;教育策略
幼儿教育过程中操作最为简易的方法就是运用游戏教学。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的各项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及接受能力等均处在发展提升的时期,游戏教育策略比较受幼儿的欢迎。游戏教育的第一个特点是游戏的趣味性,它是幼儿能够有效配合提高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第二个特点是娱乐性,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教育策略的实施运用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良好的教育,不断提升认知水平;第三个特点是启发性,幼儿教师把启发性与开导性项目加入游戏教学方法中,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受到心灵的熏陶与感染,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感受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力与创新能力;第四个特点是互动交流性,幼儿亲身参与体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之间需要进行相应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幼儿更加有效地接触人际关系,从而巩固自己的社会属性,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并且取长补短,互相帮助。
一、幼儿教育教学中实施游戏教育策略的原因
1.游戏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教育明确指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首要工作。如果在幼儿教学和教育活动中选择,首先应当顺应幼儿爱玩的天性,为幼儿们开拓较为广泛的游戏空间,让幼儿能够有效开展各类游戏,以保证天性不受到压制,并且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游戏会使幼儿有效获得快乐,而快乐的心情能够保持幼儿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状态,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游戏教育在丰富幼儿知识的同时,可以锻炼发展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游戏方式内容多种多样,而且多姿多彩,游戏形式中往往包含诸多教育因素。良好有趣的游戏教育,让幼儿可以有效感知自身与周围的一切,使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等均得到有效激发与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益智型的游戏项目更能有效丰富幼儿的知识与生活常识,使幼儿开始对生活初步了解。有的`游戏项目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幼儿会掌握一些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并且使观察、探索、比较及验证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有的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感性能力,有的游戏项目可以锻炼幼儿的理性能力,通过多种游戏方式的综合运用,幼儿的综合能力会得到初步完善。
3.游戏教育能够帮助促进幼儿情感与人格的形成。幼儿教育工作的最重点应放在对幼儿情感与人格的培养上,良好的情感与人格修养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既是游戏的参与者,又是情感的体验者。参与游戏活动中,幼儿会带着一定的情感与情绪,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情绪变化会受到游戏互动的影响与制约,变化较多的游戏活动类型能够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心情与情绪体验,这样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情感体验,为将来的情感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并且促进完善人格的形成,使幼儿在未来可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自我发展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4.游戏教育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能力。可以说游戏项目是幼儿接受教育期间最为喜爱的活动,同时是幼儿之间互相交往、沟通交流的最好方式,它能够使幼儿在玩中主动学习且在逐渐接触同伴的过程中扩展自身的社会属性,养成愿意与别人交往的好习惯。幼儿教师要注意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们的引导与告诫也会发挥重大的引导作用。比如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告诉孩子友好善待朋友,与小伙伴和谐相处;在一起玩玩具时应当学会礼让与谦虚,不要争抢。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和谐、亲密、友善的关系,并长时间进行巩固充实。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幼儿还可以充分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不断增加社会交往的经验,不断提升幼儿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幼儿教育中实施游戏教育的有效策略
1.游戏教育策略在一般教学项目中的运用。幼儿教师应当适当将游戏教育模式引进一般的教学项目中,通过广泛的游戏项目的开展,激发幼儿接受教育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把游戏教育模式带进童话故事的讲述中,在《小红帽》童话故事教学中,可以让儿童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扮演小红帽的形象,并在集体中进行统一展示,增加游戏教育的乐趣。在讲述《丑小鸭》童话故事中,可以采取故事接龙讲述的方式,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游戏教育策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体育项目游戏教育应当适合幼儿动作发展的顺序和接受规律。充分坚持由浅入深与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有效地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为目标。体育类游戏应当既满足幼儿个体的兴趣和需要,更发挥他们活动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教育策略在幼儿自由活动时的运用。在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应当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特点及游戏的兴趣点,向幼儿介绍具有适应性的游戏方式,比如传统的跳房子、跳皮筋及沙包游戏等,这样可有效丰富幼儿的课外游戏生活,也能够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总之,幼儿教育教学中,游戏教育模式的运用早已不新鲜,在当下幼儿游戏教育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游戏教育的重要应用价值与意义,充分掌握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了解游戏教育的基本特点,并探讨科学有效的游戏教育策略,为幼儿的学生与成长提供良好的游戏教学模式。
6.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篇六
1.1民间游戏活动对幼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1)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在幼儿发展阶段,民间游戏活动可以训练幼儿的跑、跳、躲、跨越、翻滚等能力,锻炼幼儿的体能,在幼儿运动中开启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灵敏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2)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行。在幼儿成长的发展阶段之中,还要注重对幼儿的人格培育,使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而民间游戏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幼儿的游戏情绪,并在不同的民间游戏活动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在民间游戏活动之中,幼儿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感知、体验、角色扮演和模仿等方式,在民间游戏活动中生成团结互助、合作分享、谦让顽强等良好的品质,并在游戏中提升自己的调控能力,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1.2科学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科学游戏可以使幼儿成为科学的主人,幼儿在科学游戏情境之中,能够拥有自由而愉悦的心态,在科学游戏的规则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性意识,并在新颖有趣的科学游戏材料运用之中,感受和体验到科学知识的有趣性和实用性,在重复的、尝试性的各种科学游戏操作之中,轻松地探索和学习科学知识,生成幼儿科学探索的充分“张力”。
2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2.1基于幼儿的成长需要,营造与幼儿兴趣相契合的民间游戏氛围
民间游戏活动是一种蕴含和积淀了社会文化和习俗的游戏内容,可以说是一种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游戏活动形式,具有内容丰富多样化的特征,随着一些游戏的年代久远,现代孩童已经不再熟悉曾经的乐趣,这就需要在幼儿教育中营造一种与幼儿兴趣相契合的民间游戏氛围,使幼儿沉浸和融入到丰富多样的民间游戏之中,主动地参与其中,体悟其中的社会文化内容。
(1)创设民间游戏情境,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民间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引入,需要有一个体验过程,要使幼儿逐渐由不熟悉到认可和接受,最后积极主动地融入和参与其中,感受和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在这个反复体验和尝试民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民间游戏情境,以消除幼儿反复尝试的枯燥感和乏力感。教师要将幼儿活动区域加以合理的划分,对于采用轻器械的游戏区域而言,设计一些橡皮筋、跳绳、沙包、毽子等民间游戏活动内容;对于较高难度的民间游戏挑战区域,则可以设计梅花桩、高桥、钻网、平衡木等民间游戏场景;室内游戏区域可以设计泥巴屋、剪纸屋等游戏场景;班级活动区域则可以设计翻花绳、挑棍、翻四角板等游戏情境,从而使幼儿在不同的民间游戏情境之中,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乐趣,百玩不厌。
(2)多元互动的游戏体验民间游戏活动形式可以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动探索者,为了引领幼儿不断深入游戏情境,教师要采用有效的及时介入手段,不断创新民间游戏活动形式和内容,使幼儿产生全新的游戏体验,而不是对游戏浅尝辄止。为了增强幼儿对民间游戏的深入体验,教师还可以建立“同伴互助引领小组”,吸纳家庭、社区成员参与民间游戏活动,创设多元互动的三位一体式的民间游戏互动平台,使家长、社区代表以玩伴的身份进入到幼儿的民间游戏情境之中,通过家园亲子游戏、社区健身游戏等活动形式,使幼儿不断深入到民间游戏之中。
2.2优化建构幼儿民间游戏教育课程
民间游戏教育内容极其丰富而有趣,可以较好地培育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要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原则和引领,挖掘民间游戏与幼儿教育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体现出民间游戏教育课程的价值。
(1)合理选取民间游戏教育课程内容。要基于幼儿的不同成长阶段,挖掘和选取与幼儿成长阶段相适应的民间游戏教育课程,摒弃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课程,对于一些危害幼儿成长的民间游戏课程要适当排除,如:“两人抬轿”、“打石头仗”等游戏,要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筛选和改编新奇好玩而有趣味性的民间游戏,使之与幼儿园课程内容充分链接和融合。
(2)形成结构化、层次化的民间游戏课程。在幼儿进行民间游戏活动之中,要注重民间游戏活动安排和组织的层次化、结构化,注重与幼儿教育课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深入挖掘民间游戏的主题内容,组织和设计多样化、层次化的游戏课程。如:以“丰收的秋天”为主题的民间游戏课程之中,就可以分层设计“踩草垛”、“送粮食”、“推小车”等游戏。在“过年了”的主题游戏活动中可以设计“抬花轿”、“舞龙”等表演游戏形式;在“我的家乡”主题游戏活动中可以设计“花喜鹊”等民间童谣说唱游戏。
2.3开展丰富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
(1)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世界在幼儿的眼中是精彩纷呈的,也是陌生而期待的,他们缺少足够的生活经验,经常会出现令人忍俊不禁的情景。例如:幼儿的“健康诊所”角色扮演游戏,这些“小医生们”身穿白大褂,给“小病人”听诊、量体温,煞有介事地说某位“小病人”的体温有100度,教师可以及时介入,向幼儿讲述人体体温的常识。还如:“上菜市场买菜”的主题游戏之中,某一位“卖菜小老板”居然高喊“青菜十元一棵”的“天价”,遭到了其他一些“买菜者”的.质疑和不满,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幼儿在周末随同妈妈到市场去体验一下生活。
(2)提升幼儿的交际能力。要通过游戏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活动,提升和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逐渐形成幼儿的社会化。例如:在“小超市”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要与“导购员”进行恰当的沟通和交流,获悉不同商品的价格,并进行适当的购买。
3游戏教育内容在幼儿教育中的注意内容
3.1注重对游戏教育内容的科学合理的选取
由于民间游戏活动内容源自于生活,涉及诸多的内容,教师要注意选取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民间游戏内容,对于缺乏实用价值的民间游戏活动要进行筛选和舍弃,并对一些民间游戏活动的材料进行改良和更新,更好地辅助民间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展。
3.2注重利用园内外的资源
在将游戏融入到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园内外的资源,根据场地资源、材料资源、器材资源等不同条件,合理开展对幼儿的民间游戏教育,还可以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让幼儿实现对民间游戏活动的创新,可以让幼儿在开放的游戏场和辅助材料的前提下,更好地融入到民间游戏教育内容之中。
3.3注重将民间游戏活动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民间游戏活动内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幼儿教育课程相辅相成,只有将民间游戏活动课程内容与幼儿的一日生活充分衔接和渗透,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促进幼儿的社会化的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游戏是幼儿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融入游戏内容,使之成为教育幼儿的有效手段,才能更好地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增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更好地吸纳民间游戏活动中的传统文化观念,形成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为幼儿的未来成长奠定基础,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幼儿游戏教育中,使幼儿体验到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刘莎.浅论“游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03):23.
[2]王静.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08):6-8.
[3]李宁.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J].才智,(11):84.
[4]李磊.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4):106.
7.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8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 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90例。对照组男48例, 女42例, 年龄3~36个月, 腹泻程度:轻度27例, 中度43例, 重度20例;实验组男47例, 女43例, 年龄2~35个月, 腹泻程度:轻度24例, 中度45例, 重度2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在年龄、腹泻程度、患儿家属文化程度等方面, 经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及家属接受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 实验组患儿及家属则在此基础上按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及健康教育, 具体的实施方法为:
1.2.1 住院第1日:
(1) 入院宣教:护理人员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住院守则, 带领患儿与家属参观医院环境、熟悉病房等, 告知家属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与重要性, 以减少患儿家属的探视次数, 并将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告知患儿家属, 从而得到患儿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2) 入院护理评估:通过观察患儿神志、精神、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末梢循环及尿量等临床表现, 评估患儿脱水程度和改善情况。观察患儿大便及呕吐的次数、量与性质及尿量, 必要时记录出入量及协助留标本送检。 (3) 专科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将患儿的病情告知患儿家属, 并讲解腹泻的病因、潜在并发症、治疗方法等, 指导家属臀部护理、污染尿布处理、正确洗手以及脱水表现的观察, 对文化程度低的家属需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 (4) 用药指导:遵医嘱静脉补液, 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根据先浓后稀、先快后慢、见尿补钾、抽搐补钙的补液原则安排全日输液顺序及量。指导家属配置和使用ORS溶液, 强调应少量多次饮用。
1.2.2 住院第2~6日:
(1) 每日护理评估:护理人员每日评估患儿脱水程度和改善情况, 注意观察患儿的排便次数、排便量与性质及尿量等, 密切观察病情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有无发热、精神状态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症状等, 并详细记录。 (2) 饮食护理干预:向家属说明调整饮食的重要性, 对于腹泻伴呕吐严重的患儿暂禁食4~6 h, 不禁水。轻型腹泻患儿应继续进食, 以满足生理需要, 停止喂养不易消化的食物及脂肪类食物。母乳喂养者继续哺母乳, 暂停辅食;人工喂养者可以先用米汤、稀释后的牛奶等代替。等到患儿的腹泻症状明显好转后, 可以由少到多, 由稀到稠, 逐渐过渡至正常食物。 (3) 专科教育:做好臀部护理, 指导家属勤换尿布, 患儿每次排便后, 用温水洗净, 并在患儿的臀部涂抹氧化锌等护臀药膏, 避免患儿臀部皮肤受到外界刺激。同时指导家属选择质地柔软、透气性好的尿布或纸尿裤, 不用透气性差的塑料布等, 每次更换尿布或纸尿裤时注意观察有无发生红臀。
1.2.3 住院第7日 (出院日) :
护理人员向患儿家属交代出院注意事项, 指导正确的喂养方法, 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 避免在夏季断奶。注意饮食, 食物要新鲜、食具定时消毒, 教育幼儿饭前便后洗手, 勤剪指甲等;指导家属带患儿进行适当户外活动, 增强体质;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防止受凉;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并且按时预防接种疫苗等。护理人员在讲解正确的喂养方法及添加辅食的原则时, 需要让患儿家属从旁学习, 并在进行示范之后, 让家属实际操作。
1.3 观察指标:
主要指标包括患儿住院天数与红臀发生率, 并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及腹泻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分析, 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家属对腹泻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利用我院自制的健康教育内容表分析, 分为完全掌握、基本掌握和未掌握。
1.4 统计学方法:
由SPSS19.0软件包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表示为[n (%) ], 利用χ2对其加以检验, 计量资料表示为 (±s) , 利用t值加以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主要指标分析:
对照组住院天数 (11.35±4.05) d, 实验组住院天数 (7.15±0.25) d, 数据对比后t值为9.8195, 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红臀发生12例 (13.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例 (57.8%) , 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6%与85.6%, 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3 患儿家属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
实验组患儿家属健康教育内容总掌握情况为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腹泻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婴幼儿疾病, 患儿若无法接受及时治疗与科学护理, 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 延长住院时间;家属缺乏健康教育知识, 红臀发生率也高, 增加患儿痛苦等。患儿的治疗效果若想得到保证, 需要科学治疗与临床科学护理, 及时指导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知识十分重要。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指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时应用的护理方案规划表,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目的主要就在于对患者实施有顺序、高效的护理方案[3]。在临床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主要的优势就在于健康教育可以有计划地得到开展, 在提高护理工作整体质量的同时,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依从性, 有效缩短护患距离, 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致死率[4]。在婴幼儿腹泻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可以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的计划性、科学性与针对性, 护理人员在路径表的指导下对不同阶段的护理工作进行明确规划, 患儿家属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指导下科学实施包括饮食调整、臀部皮肤护理、药物指导等, 确保家属掌握健康教育内容, 达到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患儿住院天数、红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在对患儿家属的调查中, 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与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更优于对照组。表明与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相比, 在婴幼儿腹泻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婴幼儿腹泻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可以缩短患儿的住院天数, 明显降低红臀发生率, 改善患儿舒适度, 切实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 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索临床护理路径在婴幼儿腹泻健康教育开展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8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 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 实验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下的健康教育, 对比两组患儿主要指标、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主要指标、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与护理满意度都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婴幼儿腹泻的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好。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婴幼儿,腹泻,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史琼.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患儿腹泻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 2012, 19 (4) :625-626.
[2]何方, 贾景香.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 (26) :78-79.
[3]傅开美.临床护理路径在婴幼儿腹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10) :1888-1889.
8.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篇八
一、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主创设环境
我们开展的游戏,是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在墙面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能关注孩子的需求,努力使孩子成为创设墙面环境的主人,并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所以当产生了新的主题后,我们都乐意与孩子们一同协商,怎样来打扮我们的教室,怎样使我们的教室变得更漂亮。当春天的脚步渐渐走近,我们的主题《春天真美丽》也随之产生,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我发现孩子们都想有一个春姑娘,因为春姑娘是美丽的,是神奇的,它可以使小草变绿、小花变红,于是我顺应了孩子的需求,和他们一起用皱纹纸做了穿红衣服、粉衣服、黄衣服的春姑娘,虽然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还是以老师为主体,但当春姑娘的图片张贴在墙面上时,孩子们都拍起手来,可能正因为他们参与了协商,所以他们更有成功的体验和一种满足感。而当主题深入之后,小朋友对春天的小动物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我们又随机地和小朋友一起剪贴了美丽的蝴蝶、小蝌蚪、毛毛虫等,并把它布置在了主题《春天真美丽》的墙面环境中。
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幼儿能自主创设环境、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游戏、与同伴自由自主地交往、发展,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主动发展
马卡连柯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就像活动。工作和服务对成人具有重要意义一样。”幼儿也最喜欢游戏,因为游戏和谐幼儿天真的童趣和无忧无虑的天性。多姿多彩的游戏,能够给孩子的心灵插上一对幻想的翅膀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加深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1、在游戏过程中,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快乐地在自己创设的环境中摆弄、操作,可每次游戏中总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如挣抢玩具,玩具扔满地等……那么这些习惯与意识该如何形成呢?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有利于形成良好习惯的环境。
如在娃娃家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将收集来的物品与原先的娃娃家场景相融合,布置成一个更具情境、更贴近幼儿生活的场景:在小床边装上钩子,上面挂上爸爸的领带……孩子们立即被吸引过来,他们一起三三两两地交流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呢。孩子们在游戏中乐此不疲,充分表达着自己情感,感受并体验了活动中的愉快和满足。
2、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
在游戏中孩子更喜欢情境性强的活动。因此我们在与孩子创设活动环境时,更应该体现趣味性与情境性,从而激发幼儿大胆表达:如天线宝宝,是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卡通形象。于是,我在游戏中以天线宝宝开展游戏,提供了几个玩具电话,让幼儿在与天线宝宝打电话中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开始孩子们只是无意识地拿起电话就打:“喂,你好!哦,再见!”这样的打电话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调整:怎样让孩子们在打电话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快乐与满足,同时也能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这时娃娃家的
电话本中增添了孩子们的家人,各种孩子们身边熟悉的人的电话例:如警察、消防员等。有了这样的情境,孩子们打电话的热情更高了,他们不停地和各种人交流着,给警察打电话、给医生打电话、给妈妈打电话,真是不亦乐乎。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3、在游戏过程中,引发幼儿艺术表达的愿望
在娃娃家的主题开展过程中我关注各个领域在区域游戏中的平衡:材料投放中有计算的内容如送给爸爸的领带、给宝宝吃鱼等都隐藏着图形与颜色的对应;美丽的家园、装饰镜框中包含着美工内容;在娃娃家中一首优美的《摇篮曲》始终萦绕在孩子们耳边,在将主题突现的同时也使音乐艺术融入活动中,孩子们边感受着家的温馨、舒适,边通过摆放各种动物回到各自的家安详入睡的图片等形式表达着对音乐的理解。在装扮爸爸妈妈的区域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许多爸爸妈妈的常用物品如:丝巾、领带、裙子、鞋子、帽子、眼镜等。孩子们穿上爸爸妈妈的衣服,鞋子,在音乐的配合下大胆展示,爸爸大鞋的踢踏声,妈妈高跟鞋的笛笃声,孩子们的表现才能在欢快的音乐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不仅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美术、音乐等艺术表达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与幼儿共同创造游戏环境,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吸引幼儿主动、自愿、愉快、自由地参与游戏,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自主发展,并能健康地成长。
9.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篇九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科学启蒙教育,而不是仅仅通过过早的知识灌输,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力较强,活泼好动,对于游戏有着天生的喜爱。科学合理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大脑间的协调和思维、潜力激发,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针对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游戏应用;实践策略
早期传统应试教育给幼儿的学前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使幼儿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不输在起跑线上,众多家长和幼儿园过早的开展课本教学,幼儿园教学“小学化”严重,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阻碍了其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幼儿的未来发展。而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科学合理的游戏在学前教育中能够以知识作为主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具有一定的启蒙性和趣味性,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到愉悦,对事物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对一些简单的现象有了基本的认识,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游戏教学法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对于增强幼儿探索意识和问题发现能力,大有裨益。游戏教学中,幼儿感受到创造的自由,想象的快乐,和其他伙伴一起合作并体验到成功,能够直观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优点特长。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可以合理的使用游戏,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当前认知水平,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融入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思考,在游戏中动手实践,提高启蒙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运用游戏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使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太难或者太简单的游戏都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因此,在游戏选择上应当细心认真,既要照顾不同幼儿之间的能力水平差异,又要满足幼儿的整体认知水平需求。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差异性,深入了解每位幼儿的性格特点和爱好特长,适当对游戏进行改编,使每位幼儿都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体验。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做游戏,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促进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积木搭建游戏,锻炼幼儿对于不同图形的认识,并锻炼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幼儿缺乏耐心和兴趣时,应当改变教学策略,教这些幼儿使用积木做一些其他的小游戏,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2.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游戏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是学前教育游戏与其他游戏的基本区别,游戏应当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去学习,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只有这样游戏才能够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幼儿的自主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游戏也应当结合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设计,并且要注重教育性,不能够为了玩而玩。游戏做完之后,幼儿都应当有所进步,而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游戏分为认知性和活动性游戏,认知类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活动性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游戏设计中,需要制定一定的游戏矛盾,使幼儿对游戏产生兴趣,激发幼儿的游戏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游戏对幼儿产生影响,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和进步。比如,在爸爸妈妈找一找游戏中,让幼儿将父母和自己的照片、音视频搜集起来,在班上进行演讲和展览,讲一讲和父母的故事,比赛哪个幼儿讲得好。随后可以开展相关的活动,在家长会上请幼儿来讲述,促进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提高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效果。
3.游戏应当能够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中,应当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使幼儿自主发挥创造能力,找到不一样的游戏玩法,获得更多的游戏体验,促进幼儿的创新能力提升。幼儿园游戏应当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的记忆力,通过游戏能够对新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幼儿园游戏应当与生活接轨,这样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生活经验,促进幼儿的理解。另外,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游戏内容进行分解指导,加强幼儿对游戏本质的理解,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良好。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感受。比如,在小蚂蚁造房子游戏中,教师可以知道幼儿对不同建筑风格的房屋进行模拟建造,提高幼儿对于建筑物的感性认知能力,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
4.游戏趣味性的设置
游戏的趣味性是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的关键,只有有趣的游戏,幼儿在玩耍之中才不会感到厌烦,才能够在游戏中主动吸收知识和经验。如果游戏不能引起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思考,那么游戏的教学价值将无从体现,更不要说幼儿的学习体验和能力提升了。因此,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提高游戏趣味性。
(1)猜测。运用猜测的游戏特点,很容易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愿意探索新鲜事物,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比如摸一摸、猜一猜游戏,等等。
(2)动手。动手实践是幼儿十分喜欢的游戏特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自由创造的乐趣,能够随心所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的聪明才智。比如,建房子,搭积木游戏,等等。
(3)竞争。幼儿都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和求胜心理,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竞赛类游戏,激发幼儿的竞争心理,使幼儿参与到游戏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4)挑战。游戏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好胜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习惯,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
5.游戏要注重科学和严谨
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本身也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引导有幼儿,结合幼儿的智力发展和亲情感体验,真正的做到游戏的教育性和科学研究。只有这样幼儿才愿意在游戏中去体验,去获得提升。游戏设计中最好包含一定的科学知识,使幼儿在游戏中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游戏,将生活中的花草树木和房屋进行图形描绘,使幼儿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中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同年龄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游戏设计,使幼儿的身体得到发展,脑力得到锻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的意义重大,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对于幼儿形成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十分有利,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当然,教师应当注重游戏中的问题解决,关注幼儿的心理想法和游戏状态,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喜欢的游戏,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提升。另外,教师要做好游戏环境的建设,使幼儿有一个安全系数高的游戏环境,保障幼儿在游戏中的身体安全,使幼儿能够放心的在游戏中玩耍,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辉.科学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时代教育,,(14):207.
[2]谢海梅.“3+3”模式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2017,(06):97.
10.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篇十
班级:0202 学号:05 报告人:叶群芳
一、选题意义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幼年生命活力的体现,是幼稚心理的表现。当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心意,发生或选择符合自己喜好与水平的游戏内容,并在自发的游戏活动中用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独立地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时,他们的发展是如此的自主、快乐、和谐、迅捷。
在幼儿园中,游戏往往更多地被用作传递知识经验、巩固与强化知识技能的媒介或载体,教师往往像上课那样来组织儿童的角色游戏,确定“有教育意义”的游戏主题,指定与分配幼儿在游戏中承担的角色,想方设法地使游戏的内容与情节向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游戏正确与否,水平高低的标准。结果是使游戏成为教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为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为变相的作业或上课:游戏本身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并未受到重视,忽视了游戏作为幼儿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全面发展的“源泉”的价值和功能。
因此,构建一个整体思想为指导的系统的关于教师在幼儿游戏当中的角色参照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Gveta.Fein指出:一种发展理论并不是一种实践理论。游戏的心理学理论与研究往往把儿童游戏看作是一种随儿童身心发展与变化自然出现的个体现象,他们并不关心教育情境中游戏问题的特殊性,当然也不可能为我们提供说明和处理游戏与教育目的、课程以及教学之间关系的现成答案。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充当怎样的角色,作为旁观者应如何创设游戏环境,作为参与者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介入,无疑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
鉴于以上分析,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如何遵循幼儿游戏的基本原则以及《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幼儿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基本定位,从幼儿心理、身体发展的可能出发,引导教师更好的指导幼儿游戏的实践,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活泼、主动地学习,使之健康地成长。
二、文献综述
关于教师在幼儿游戏当中的角色的研究,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进行过一些各具特色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部分可操作的评价指标。
在我国,台湾的吴幸玲博士在其《儿童游戏与发展》中指出,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教师要成为孩子的玩伴,帮助孩子选择适宜的玩物,处理在游戏中遇到的各种状况,并且能透过观察或直接参与孩子的游戏。在互动中帮助孩子提升实质能力,如此才能让游戏发挥最大的效益。教师必须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儿童能在其中进行层次较高的游戏,只要环境良好,教师就不一定非得干预孩子的游戏。同时,必须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是否有足够时间、空间让孩子们尽情玩耍且从中获益。教师也可以加入孩子们的游戏当中。
华爱华在其《幼儿游戏理论》中强调,游戏是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游戏的权利是儿童的,因此在游戏中儿童是主人,是儿童在游戏,而不是成人在游戏儿童,因此教师的指导应当迎合儿童的需要,要尊重儿童的意愿,教师在幼儿游
戏当中充当三种角色: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和游戏进展的支持者。教师作为环境的创设者,教师从教育目标出发,将教育目标隐含在他所创设的环境中,通过幼儿自己与环境的互动,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作为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观察者,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性格特征、社会化程度等各个方面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也为指导游戏提供依据,作为游戏进展的支持者,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态度,避免教师作为知道者面目出现的居高临下地导演游戏的地位。
上述的这些研究及观点的论述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教师在幼儿游戏当中的角色问题,但在笔者看来,这些研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够系统,操作性不强。
国外关于教师在幼儿游戏当中的角色论述,一直存在争议。支持教师参与幼儿游戏的学者称:成人的参与可以丰富儿童的游戏经验并且提升儿童的社会认知与发展。而不支持此论点的学者们则认为,成人参与儿童的游戏会干扰或抑制儿童的游戏活动并减少他们游戏学习的机会。Johnson等人(1999)则坚信教师参与幼儿游戏会有好坏的双边效果,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来参与孩子们的游戏。如果教师的介入是一种敏感性、因应性及持续性的方式,那儿童的正面游戏效果便会被加强;但如果教师整个控制儿童游戏流程,并要求儿童用很结构化的方式来游戏,甚至干预成为学术及有目的的用途,那儿童游戏的效果是不为其利,反受其害。教师参与儿童游戏的角色可以透过教师的支持及回应性互动起来,扩大儿童游戏的发展空间。提倡教师创设宽松、宽容的游戏氛围,让活动室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允许幼儿出错”,“期待儿童发现”,调整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提倡教师做幼儿自主游戏的旁观者、被领导者、参观者,放弃权威,退到幼儿游戏的后台,多一点观察了解与等待,少一点横加干涉和指责,发挥同伴之间的交互作用,承认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是游戏的主人,让孩子自己来当小老师,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自由体验,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成长。
参考上述研究,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教师创设具有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尝试放手让幼儿自己安排空间或鼓励创新,让幼儿在“中性”环境中施展才能;作为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观察者,教师应有欣赏的态度、忍耐的态度和研究的态度;作为幼儿游戏的参与者,教师应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在仔细观察的前提下决定是否介入幼儿的游戏,同时在游戏中,我们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协商、约定,产生纠纷时尽量让幼儿自己解决。
三、论文结构
一、幼儿游戏的本质
二、当前幼儿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中,游戏往往更多地被用作传递知识经验、巩固与强化知识技能的媒介或载体,教师往往像上课那样来组织儿童的角色游戏,确定“有教育意义”的游戏主题,指定与分配幼儿在游戏中承担的角色,想方设法地使游戏的内容与情节向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游戏正确与否,水平高低的标准。结果是使游戏成为教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为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为变相的作业或上课:游戏本身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并未受到重视,忽视了游戏作为幼儿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全面发展的“源泉”的价值和功能。
三、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应发挥何种角色
1、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2、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3、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四、教师如何发挥上述角色(结合个案进行分析)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充足的理论基础,了解游戏的本质及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价值取向。
2、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法能够归纳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应充当怎样的角色,在幼儿游戏进展中,教师该什么时候介入,以怎样的方式介入,为教师指导游戏教学策略积累可靠的方法。
3、个案分析法
该方法是收集相关案例,通过对其进行静态分析,找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有效切入点。
五、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11月中旬完成开题报告
12月至1月进一步翻阅资料
1月至2月基本完成论文
3月最后完成论文内容
六、参考文献
(1)虞莉莉主编:《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吴幸玲主编:《儿童游戏与发展》,扬智文化。2001年版。
(3)郭静晃、吴幸玲著:《亲子话题》(第二版于台北;扬智文化P283-292)(2001版)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001年版
(5)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刘焱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
(7)李淑贤,姚伟主编:《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版,1999。
(8)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黄瑞琴著,《幼稚园的游戏课程》,心理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Brenda Crowe,(1989),《Playgroup Activities:What?How?Why?》Published by Preschool Playgroup Association。
11.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教育游戏;幼儿教育;应用
教育游戏指的是专门针对特定教育目的而开发的游戏,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并重的特点,是以游戏作为教育的手段,设计游戏的时候以成熟的教育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取得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平衡,从而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教育过程的产品实现。它可以使游戏操作者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情感与价值观、创新思考能力,且具备一定教育功能。它采用交互式教育方式,使教师、电脑、幼儿三者结合在一起,其操作的灵活性和良好的适应性为幼儿教育搭建了良好的舞台。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一时期的特点进行教育与引导,就可以大大提升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力,同时為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及智力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一、教育游戏的特点
教育游戏是专门为配合教育目的而设计的游戏,它以成熟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用游戏的方式做为教育的手段,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除此以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一)操作要求比较简单
3至6岁的幼儿身体各项功能发育均不健全,接受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所以,对于教师或其他人员设计的教育游戏难度不宜太大,一般规则应比较简单,也易于上手,这些游戏,小孩子一玩就会,便于发现乐趣,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感官体验力。
(二)趣味性与时俱进
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趣味性。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所实施的教育游戏,如果缺乏趣味性就很难吸引幼儿去做,亦不能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设置游戏时可以加入时下流行卡通漫画形象,例如:托马斯、海绵宝宝、天线宝宝、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也可以利用明快鲜艳的色彩来吸引孩子的目光,调动孩子的兴趣。
(三)教育游戏具有启发性
游戏在吸引孩子玩耍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要提升孩子的某种能力,体现教育价值。教师能够充分运用游戏本身创造出既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孩子去观察、思考、发现、表达,并能结合游戏开展适当的启发教育,配合语言教育以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比如,为了培养孩子的颜色识别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卡通人物造型,结合配音展示颜色图示,像功夫熊猫的黑白、喜洋洋的纯白、彩旗的颜色等;为了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我们可以制作卡通人物相册,间隔播放,然后,让幼儿说出曾出现人物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识别能力逐渐增强,我们也可以逐渐加大游戏的难度,呈现颜色、数字、字母等,提高孩子的综合识别素质。
(四)教育游戏体现多元交互性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幼儿做为游戏的主角,主动参与到游戏当中,去体验游戏过程所带来的欢乐,在游戏的同时,行为做为信息的反馈,便于老师与家长有针对性的交流,进而采取更为恰当贴切的教育手段,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运用
我们说一切教育都应该有目的性。在了解了教育游戏的特点后,不难发现它也只是一种达到教育目的的辅助性手段,所以能够结合实际,灵活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教育游戏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运动类型的游戏,可以大大增加幼儿的运动量。比如传统教育游戏“丢手绢”、“钻鼠洞”等,在游戏中让学生动起来,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处在积极活跃的状态中,从而增强孩子体质并使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得以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只有在运动中,孩子之间才便于交流,更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游戏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
学龄前儿童的智力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创设性思维教育游戏可以最大程度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拼图游戏、简单魔方、搭积木、沙堆等,他们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既发展了智力又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师善于启发,让目标性教学融合到游戏当中去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而设置不同的教育游戏。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可以将教育游戏划分为运动感觉类、结构类、规则类、象征类游戏;从角色定位的不同可划分为单独类、旁观类、互动类、平行类游戏。比如:教师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就可以结合结构性游戏,用一些模型让孩子去辨别并找出相应的名称,这样可以更直观的理解图形,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四)教育游戏注重培养幼儿自信心与自主力
教育游戏因其独特的特点,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孩子提供了足够的自由空间。这种教学手段更突出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保证了孩子的天性发展。教师在引领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挑选适合自身的游戏,先从基础的开始玩,等能力提升之后,再选择难度稍大的游戏。教育游戏要呈现出层次性,以此保证孩子的自信心。在游戏中,孩子也可以在游戏中客观的认识到自己的长短处,逐渐增强自控力。
(五)教育游戏利于培养孩子优秀品质
结合教育目标而设计的教育游戏往往都来自于生活,孩子在玩游戏的同时也体验到了现实的生活。比如,开公交车的游戏,引导孩子感受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帮助的,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避免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便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素质。
总之,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教育游戏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孩子思维力、智力、想象力、创造力及身体协调力等的发展,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建立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瑜春.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的价值及应用[J].《科技信息》, 2010
[2]王虹月.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2011
[3]时慕春.浅谈幼儿教育中教育游戏的应用[J].《教师?上 》,2012
12.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二
一、实行游戏教育的必要性
1.教育现状分析
传统教育模式较为死板,教师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整个教学课堂死气沉沉,禁锢了学生的自身潜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丧失了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2.学生心理分析
一些教师为了追求高效的教学,忽视孩子内心真正的感受。 幼儿心智发育尚不成熟,面临教师的压力式学习,一旦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整体的教学质量将明显下降。
二、游戏教育实施的具体方案
1.游戏质量和安全设施
游戏多种多样,教师在选取游戏时要保证游戏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 游戏能将抽象的教学变得生动具体,趣味性强的游戏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能自主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中来。 智力、体能、集体游戏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合理地安排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益。 与此同时,要有安全设施来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 确保在游戏中不会伤害自己。
2.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游戏教学的主要模式是孩子自主发挥, 特点是将玩耍与学习相结合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作为主体,通过进行各种沟通,增强组织和协作精神,培养团队意识。 教师给予一定的探究问题, 让孩子们完成游戏后总结, 独立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3.因材施教
部分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表现优异,反之较为落后,这样的孩子游戏参与率低,得到知识少,在此教师应给予好的心理指导增强其学习动力,根据具体的情况精心设计好的游戏活动,顾全每一名孩子,并且对游戏进程中面临的错误方向给予相应的指导纠正,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游戏教学的价值就体现在游戏无拘束,是自由的,幼儿可能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完成任务,锻炼其能力,并且养成良好的品质。 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摘要:游戏教育是一种启蒙幼儿思维灵活变动、增长自信、树立良好学习态度的积极性教育模式,其实施方式简单,是应用广泛的幼儿教育方法之一。
13.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论文 篇十三
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活动加强幼儿行为规范
文/温丽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阶段是人一生的启蒙期,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即学前教育课程,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学科教学活动,即为“五大领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活动加强幼儿行为规范的养成,就是要将这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游戏成为幼儿行为规范养成强有力的助推器,使幼儿在快乐的、轻松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一、历史经验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第一个系统地研究了儿童的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他认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继福禄贝尔之后,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创建了幼儿园教育的一系列教学法。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肢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有益于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发展的活动。从以上的历史经验来看,我们思考如何通过游戏活动加强幼儿行为规范的养成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是如何设计、实施这样的游戏活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这就需要广大幼儿教师多思考、多观察、多学习、多总结,从实际教学中得出可行的“游戏教学”。
二、实施方式
(一)明白游戏的“隐性”价值
“隐性”的教育指的是潜在的、非正式的教育,是一种建立潜在经验的方式。而游戏就是“隐性”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和组成方式。日常的游戏活动是一种无计划的学习活动,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促进儿童行为规范的养成的。例如,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幼儿自己决定和谁一起玩,玩什么,在哪里玩,如何玩等。在这之中,幼儿无形中学会了选择,制订规则,遵守规则,这就是游戏的“隐性”价值。这里的“隐性”价值亦是幼儿在行为、思考中的“迁移”,一种已有经验的转移运用。
(二)掌握幼儿游戏设计的基本原则
1.娱乐性与认知性相结合的原则。游戏活动的目的首先在于借助游戏的娱乐性以改变儿童对某些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厌倦心理;使他们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音乐歌唱活动中,教师如果只是单一的、多次的重复式加强幼儿对于某一歌曲的训练,这样极易造成乐感疲劳。如果教师在歌唱活动中加入舞蹈动作或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舞蹈,或者以歌唱比赛的游戏形式进行活动,这样就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与快乐情绪,使活动的目标更易实现。
2.具体活动和反省抽象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既要让幼儿有具体实际的游戏活动,又要引导幼儿对游戏过程和游戏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帮助儿童从具体的活动对象及活动过程本身中抽象出概念、定义、原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规律。例如,在健康活动《我们的鼻子》中,教师就是这样来做的。通过欣赏PPT中不同的鼻子,了解鼻子的功能,知道一些保护鼻子的方法。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游戏,掌握了生活习惯、安全意识这两方面的行为规范。
3.自由选择与全面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既要使儿童有选择的情感,又要引导和组织全体幼儿参与到规定的游戏之中,并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例如,美术教学活动《梦想画》中,教师组织孩子说说自己的梦想,并要求孩子将梦想画下来,从说梦想到画梦想的过程中,既有幼儿自由选择梦想的情感,又有全体幼儿参与到规定的游戏之中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与游戏设计目标相一致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目标的制订是关键的,制订的目标既要符合(纲要)规定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又要考虑到上行计划的实施。所以,我们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游戏对幼儿行为规范养成的实际作用,从而设计游戏,不能单一地为了“游戏而游戏”。
三、评价与反思
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学前儿童游戏进行评价也是实施游戏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反思是对我们已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一次“再创作”,是教育教学后的再学习。教师要对自身在教育教学中所进行的游戏活动进行长久、持续、科学的验证,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反思,改进游戏,从而达到我们自身与幼儿共同的“最近发展区”。
在我们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幼儿的知识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行为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但难免有所疏忽。游戏却是我们的一大帮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仅在身心上得到愉悦,还在无形之中促使其“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启发我们要多对游戏进行研究、探索、实践及反思,在理论中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找到问题,再将问题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改进游戏,再到实践中去检验,只有这样不断地有“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再到理论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积极探索学习的精神,才能使游戏活动在对加强幼儿行为规范的养成中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1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篇十四
【分析】该案例中的蒙蒙,第一次哭后,她得到了一块糖;第二次哭后,她争得第一个上厕所的机会;第三次哭后,别人不敢拿她的东西。渐渐地,哭变成了她达到自己目的的武器。也因为如此,让她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爱哭。据了解,蒙蒙在家也是如此,只要不合她意,她就哭,父母怕烦,就总是一味儿地满足她。【对策】
1、冷处理
在活动中,每当发现她与小朋友发生冲突而哭时,老师不是立刻去解决她哭的问题,而是在一旁静观事态的发展,适当地将与她冲突的小朋友拉开解决问题,渐渐地,她发现,她哭时,没人站在她那一边,也就不傻哭了。
2、创改设情境,进行友爱教育
蒙蒙的自私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克服她的缺点也需要一个过程。于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培养幼儿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共同分享等良好的品德。如过新年时,我们让幼儿各自带来食品,一起品尝,共同分享快乐。游戏区里,请小朋友从自家带了来玩具,大家一起玩。在这样的活动里,我们尤其关注像蒙蒙这样自私的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以帮助教育。
3、家长配合
蒙蒙爱哭,与家庭的宠爱是分不开的。我们请家长配合,在家不要因为怕她哭得心烦,而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要让她懂得,是你需要的东西,不哭,妈妈也会买给你的;不需要的东西,你就是再哭,也是不行。【案例二】朵朵是个性情孤僻、不大合群的小女孩。入园时,对妈妈尤其依恋,哭了将近两个月。进入中班后,每天早上来还是哭。上课时,提到有关妈妈的事,她就哇哇大哭,:“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平时,她也不大和小朋友一起玩,上课请她回答问题时,她不愿开口。在课外活动时,每当听到音乐,笔者就发现她总是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跳起来,可当我请她到大家面前表演给小朋友看时,她却一动也不动。绘画活动中,她总是嘴巴一蹶,口中念道:“老师,我不会。”与小朋友相处时,她有点霸道,稍不如意,便说:“我叫我妈妈来!”我与她母亲取得联系,了解到,他们结婚多年没有孩子,朵朵是抱养的,家里所有长辈对她疼爱有加,其实,妈妈对她的要求还是蛮严格的,但无济于事。
【分析】从该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朵朵是一个十分情绪化的孩子,做什么事都是根据心情来的,想做就做,不想做,你再怎么劝,也是白费力气。这样孤僻、情绪化的性格与她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由于是抱养的,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等都非常喜欢她、娇惯她,一切的一切都在围绕她的情绪而改变。到了幼儿园,所谓的“爱”一下荡然无存。于是,她失落、孤独,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口说话,更谈不上表演节目了。【对策】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笔者常有意接近她,努力成为她的好朋友,与她亲近,与她聊天。开始几次的接触并没有见效。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与她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那是一天早晨,朵朵穿着一身新衣服来上幼儿园,我夸她的衣服真漂亮,她有点不好意思地朝我笑了笑。晚上她回家告诉妈妈,蔡老师最喜欢我(是第二天她妈妈来告诉我的)。打那以后,在户外活动时,她时常来拉拉我衣服,拍拍我,还从我笑笑,渐渐地,她跟我亲近起来了。经观察,我发现她变了,每当她看见有小朋友哭了,她就连忙跑上前去,帮人家擦眼泪,还劝人家:“别哭,别哭,妈妈妈上就来!”我见了,连忙夸她是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宝宝,她对我还是笑一笑,然后一扭身就溜走了。绘画活动中,我也有意接近她,只要她能拿起笔画,我就鼓励她,她就笑笑继续画,就这样,他总算能画出点名堂来了。不知不觉,她上课时,还愿意举手发言了,也愿意在小朋友面前表演了,这次“六一”儿童节还登上了舞台。
【案例三】林林是个聪明又淘气的小男孩,他尤其喜欢美术活动。有一次泥工课上,我按教材上的示范图教大家捏小兔子,小朋友都按着顺序在捏,不一会儿,有人报告,林林不听老师的话,在瞎捏。我走上前去,一看,哇!林林捏的小兔子真漂亮,头戴小红花,身穿花裙子,那姿势好像在无道,我连忙夸他捏的好!就是这样一个有创意的小朋友,他却最喜欢去攻击别人。几乎天天都有小朋友来报告:“老师,林林打我!”
【分析】林林是这学期刚从外地来我们这打工的民工子女,由于他们老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严,他们家有姐弟三人,上面是两位姐姐,她最小,有时男孩,自然就成了家中的宝中宝。加之他的父亲是工地的管理人员,整天忙于工地的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别人也很难管住他,整天蹦蹦跳跳,十分顽皮,姐姐和周围的人都让着她,以致养成他好强、霸道、爱攻击别人等不良习惯。【对策】
1、变“缺点”为“优点”
因林林爱攻击别人,所以他在小朋友的心目中很有“威慑性”。于是,我就安排他做班级的管理人员,管理班级的纪律,他也非常乐意。但每次我都要交代他,小小值日生,事事都要做表率,不准打人,下次才有更多的机会去管理别人,小朋友才会听你的话。渐渐地,他学会了控制自己不去攻击别人。
2、用“优点”克服“缺点”
15.探讨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五
一、目前幼儿教学中应用游戏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幼儿教师对游戏教育存在着错误的理解
虽然, 基本上幼儿教师都能意识到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大部分教师对游戏教育的认识却存在着误区, 从而使得幼儿教学的效率并不高。 目前, 教师对游戏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主要是夸大了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地位和应用。 游戏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 并非教学的目的, 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游戏当成了教学目的, 在设计游戏的时候没有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忽略了游戏对学生辅助学习的作用。 由于以上的种种错误认识, 从而使得部分幼儿教师对游戏教育的应用存在不当的地方, 使得游戏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2.在游戏过程中, 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 教师是引导者, 而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 但是在幼儿的游戏教学课堂上, 教师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使得学生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都变得非常被动, 无法自由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这样的游戏课堂很难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 也就使得游戏教育的效率低下。
二、提高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教学效率
1.游戏的设计要贴近生活
要想提高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就要做好对游戏的设计, 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设计适合学生的游戏, 例如教师所设计的游戏要贴近生活, 只有当所设计的游戏贴近生活, 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游戏的规则,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游戏:
例如, 秋天到了, 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秋天, 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采集各种树叶, 然后制作书签。 在制作书签的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将秋天的特点讲解给学生听, 例如, 为什么学生采摘回来的树叶基本上都是黄的, 那么说明了秋天的特点之一就是树叶变黄。
因此, 教师所设计的游戏应该很好地贴近生活,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游戏的注意, 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关注, 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基本认识。
2.游戏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提高游戏教学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效率, 那么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就要注意游戏是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体的游戏设计如下:
教师给每一个学生一样长度的绳子, 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 现在你们手中都有一根绳子, 那么你们能将这根绳子变成什么样的东西呢? 然后就让学生随机发挥想象, 部分学生可以会将绳子围成一个圆圈, 部分学生可能会将绳子摆成一朵花、一片树叶等等。
通过开展具有开放性的游戏,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游戏的设计要多样性
对于学生来说, 并非所有的游戏都具有吸引力, 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游戏一直都是单一重复的, 那么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对游戏的参与兴趣, 从而使得游戏教学的效率低下, 无法实现在游戏中进行教学的教学目的了。 因此, 在设计游戏时, 教师就要设计多样的游戏, 并且结合教学内容来选择更加恰当的游戏方式。 例如,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体力游戏、趣味游戏、智力游戏等等。 如果是在学习数数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开展“ 数豆子”的游戏, 教师事先准备一大盘豆子, 然后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手来抓一把豆子放到自己的碗里, 那么学生就要将自己碗中的豆子的数量数出来。 除此之外, 在学习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时, 如注意马路安全, 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表演过马路时的情景, 开展情景扮演游戏。 总而言之, 在幼儿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就应该开展多种游戏。
4.教师要做好充足的游戏教学准备
(1) 准备好游戏材料
要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 提高游戏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师就要做好游戏的准备, 如果所开展的游戏需要一些材料, 那么教师就要事先去准备好游戏材料。 在准备游戏材料的时候, 教师尽量要做好环保、循环, 可以多次使用, 这样才能减低游戏的费用和污染。
( 2) 创设好游戏情景
要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 在教学课堂上, 教师还要创设好游戏情景, 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
( 3) 控制好游戏过程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 在游戏过程中,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 所以为了更好地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 确保游戏的教学效率, 那么教师就要控制好游戏过程中学生的纪律, 确保游戏能够顺利开展。
( 4) 做好游戏评价
游戏评价是游戏教学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游戏结束后, 教师就要对此次游戏进行总结点评, 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进行适当的点评, 从而更好地进行反馈教学。 而且教师在游戏结束后, 也应该对自己进行点评, 对游戏不足的地方进行完善。
总而言之, 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师不仅要意识到游戏的重要性, 还要完善游戏开展的教学方法, 从而更好地提高游戏教学效率。
摘要:在幼儿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都知道游戏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课堂上都会开展游戏教育,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幼儿游戏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从而使得幼儿无法在游戏中很好地学习知识。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教学效率, 对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游戏教育,幼儿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欣.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新课程:上, 2015 (9) :191.
16.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教育价值 篇十六
民间游戏在今天幼儿园里有不可却的推广价值。游戏对幼儿来说,也是我们幼儿园教学的教学手段,民间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教育,民间游戏的发展,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民间游戏是民间传统留下的游戏,它很容易让幼儿理解,不限制任何场地,三五个人或是七八个人就能来玩这些游戏。而且,趣味性很强,种类很多。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口语发展,也能提高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
民间游戏与幼儿的发展
民间游戏与幼儿体质发展
民间游戏种类很多。对幼儿多面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如“跳绳”“跳皮筋”
“钻山洞”等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吃珠子”“跳格子”“跳竹竿”“走小棋”等能促进幼儿小手和眼的配合协调。
2、民间游戏与幼儿身体技能的协调发展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觉得一些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技能的协调发展,如“赶小猪”“躲猫猫”“贴膏药”“跳房子”“跑三圈”等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技能的协调发展,更能让幼儿养成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木头人”游戏能体现幼儿的控制能力,“运粮”游戏是要把小朋友的两个人一人一只脚绑起来,手里拿了东西两个人并排地往前方运动西,而且,前方会有一两个障碍物,需要两个小朋友一起去克服,这一活动能增强幼儿的意志力和耐挫能力。
民间游戏与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通过民间游戏体现幼儿与伙伴的合作能力,如“小棒接力赛”“二人三足”要求幼儿在指定的时间齐心协力到达目的,在这游戏中体现了幼儿合作能力的重要价值所在。还有民间游戏中一物多玩法,如“踢毽子”我们幼儿可以单脚踢,双脚踢,还有脚反着踢,一人踢给另一个人,或者两人轮流伸出脚踢等很多玩法。如小班学了“公鸡头,母鸡头,黄豆黄豆在哪头,在这头,在那头,请你猜猜在哪头。”又或者是拍手游戏,一个小朋友把手指伸入另一个小朋友的手心中,另一个小朋友要用双手很块就要把他的手指接住,抓到后再互换角色,这个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时候懂得了游戏规则和与伙伴互玩合作的意识。
民间游戏与幼儿学习生活的趣味性发展
民间游戏提供了幼儿与伙伴交流情感的机会与条件,如“炒黄豆”,“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这一游戏不仅让幼儿玩了炒黄豆的游戏,也把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参与到游戏中去。
幼儿园教育时刻渗透民间游戏
晨间来园
早晨来园是一日生活的开始,小朋友陆陆续续的来园,在教室里,老师早就在桌子上放置了幼儿喜欢玩的桌面游戏的材料,幼儿可以自己选择材料,也可以和伙伴一起玩“叠叠高”“插塑”“夹蚕豆”等游戏,这些游戏虽然运动量小,但是可以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户外锻炼
户外体炼的游戏很多,如“滚球”“走平衡木”“跳圈”“爬梯”“袋鼠跳”这些游戏是集体游戏,可以和伙伴一起活动,提高幼儿与伙伴的合作能力的发展。或者幼儿还可以自己选择游戏,如“扔沙包”“玩尾巴”“甩彩带”等多种游戏,这些游戏运动量大,除了发展动作,还可以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的精神。
民间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民间游戏这宝贵的资源,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民间游戏,同时我们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实践、深入反思,更加提高民间游戏的教育作用。
17.保健医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篇十七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是生理上的健康,而且还有心理健康。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增强幼儿的健康水平不仅能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有益于多种疾病的早期预防,为其终生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把通往健康的钥匙交给他们,对其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健康是人类生命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并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作为幼儿园“护花使者”的保健医,工作的目标就是保护和促进幼儿健康。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是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保健医在其中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幼儿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对全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和标准的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按照《纲要》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就是我们幼儿园保健医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基本准则。
一、保健医必须明确健康教育的内涵和范围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才会健康,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第二、对幼儿进行健康态度与健康意识的教育,让幼儿有健康意识才知道要这么做,使行为产生动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第三、最终进行健康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渐从学习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幼儿期是身体器官功能不断发育完善、生活卫生习惯逐渐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意识教育和行为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幼儿健康教育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1、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基本的生活知识、卫生知识、营养知识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能力,提高幼儿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使幼儿逐步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保持环境整洁的教育及预防保健的教育等。
2、安全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程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习认识自己的身体,使幼儿逐步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生活活动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的教育;自救自护的教育等。
3、体育锻炼教育。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学会能主动利用体育器械或自然条件(阳光、水、空气)进行身体锻炼,培养幼儿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教育。通过游戏等集体活动的参与,让幼儿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同伴互助、礼貌谦让等良好的社交态度和意识,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增强幼儿自身的心理承受强度,培养幼儿主动、乐观、合作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包括:情绪情感的教育;良好个性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性教育等几个方面。
二、保健医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实施方法
1、保健医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前提。幼儿园保健医不但要爱岗敬业,热爱幼儿,而且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传统的幼儿园管理工作中,保健医好像是幼儿园里最轻松的工作,只负责幼儿的晨检、健康检查、进行膳食分析评价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卫生保健工作涉及的人员、岗位和部门较多(幼儿、教师、保育、炊事、安全、后勤保障等),涉及的知识领域也较广,保健医不仅要通晓卫生消毒、防病治病、营养保健、幼儿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还需了解保育、教育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技能。所以对保健医的个人能力素质及专业知识技能要求就会更加高一些。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保健医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高标准的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卫生保健工作效益及幼儿的健康水平。
2、定期做好园内组织培训,提高保教人员的健康知识水平,是幼儿健康教育实施的可靠保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既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又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认知和发展。通常,保教老师大多缺乏保健常识和保育知识,保健医要根据每学年各年龄段保教老师的情况、本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园内的实际情况制定幼儿健康知识培训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培训内容。例如:通过《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儿童保健学》《卫生保健工作常规》《卫生消毒常规》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更新保教老师的健康新理念,提高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同时提高对幼儿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对幼儿一日生活的观察和引导能力,从而做好各年龄段幼儿的健康领域各项内容的教育和实施,并能协助保健医做到对幼儿患病情况的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
3、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是幼儿健康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纲要》明确要求: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因此,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有观摩、共同讨论、自我学习,动作技能练习,感知体验等等。如:①幼儿的亲身感知体验。例如大班“食物的旅行”教育活动,活动前教师会邀请保健医根据模型和图示介绍了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活动中让幼儿喝自制的豆浆、吃水果,配合简单的图示,启发幼儿通过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使幼儿知道了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并且通过体验固体食物在口腔中变碎变软的过程,从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如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食物残渣的排泄等)。其他如幼儿情绪情感体验也是感知体验的范围,如:“今天我快乐吗?”“我现在不高兴了”等;②反复练习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形成稳定的动作和行为习惯。例如:对小、托班幼儿会通过反复练习正确的洗手、洗脸、漱口、刷牙、穿脱衣服、叠被子等生活常规技能来进行健康教育的一些内容,对中、大班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来学习怎样刷牙、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等健康常识。这些方法都能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③通过观摩、讨论,自我学习,形成规范的社会交往规则意识。例如:观察和模拟交通警怎样指挥交通、红绿灯的使用等,逐渐熟悉交通安全及规则;通过正确的站、坐、立、行、看书、写画等日常行为姿势的观摩、学习和讨论,帮助幼儿建立规范的健康行为。
4、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家长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及科学育儿的能力,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都说家长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就幼儿健康教育而言,家庭的积极配合显得更为重要。当今的教育是师幼互动、亲子互动教育,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不单是幼儿园的事,如果幼儿园教育是一套,家庭教育又是一套,这就必然使幼儿园教育力量大打折扣。所以保健医应合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帮助家长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及科学育儿的能力,会从家庭的角度对幼儿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板报、专栏、咨询会、家园栏、家长信等)向家长宣传、介绍保育保健知识,家长会上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工作内容、目标等,使家长了解幼儿的保健工作同教育教学一样重要,从而得到家长的合作与认可,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健康教育工作。
5、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外部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为了使幼儿能健康发展,成人必须为幼儿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质。为幼儿创设的教育环境中,物资环境和精神环境同样重要。前者为幼儿提供健康卫生的玩教具、材料、图书及各种环境设施,后者为幼儿提供安全、愉悦、和谐的精神氛围,特别是学前幼儿对教师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密切、不融洽、不协调,以及幼儿生活环境的气氛不融洽往往会导致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保健医对幼儿园提供的各种设施、设备进行安全、卫生的医学监督,如:幼儿生活用品毛巾、水杯、餐具、玩教具、桌椅床等是否安全、卫生,是否符合幼儿生理发育特点,活动场地、设施是否安全,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等等。这样,才能真正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游戏与幼儿心理健康08-16
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09-27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10-20
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论文11-01
幼儿户外游戏论文07-13
幼儿心理团体辅导小游戏09-13
幼儿园体育游戏与健康10-26
棋类游戏对幼儿论文08-23
幼儿园教学设计 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06-09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论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