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措施

2024-09-18

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措施(共11篇)

1.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措施 篇一

三年级英语教学质量提升改进措施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英语作为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无论是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今后的工作或交往中都将发挥其重要的工具作用。因此,努力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下面就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拟定几点措施:

一、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课堂教学效率低。尤其是五年级最初两个月课堂纪律差,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学生作业完成不及时。个别学生不写。

(三)学生的口语水平与《新课标》要求存在差距。

(四)考试成绩两级分化现象严重

(五)个别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与不足,我分析自身原因如下:

(一)教学准备不充分。包括分析学生不充分,分析教材不充分。

(二)由于教学准备不充分,在教学设计上就存在不合理、不恰当的地方。

(三)课堂管理技术掌握的不够,不能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常常出现对抗的课堂气氛,破坏了正常的课堂纪律。

(四)教学方法单

一、教学手段不灵活、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

(五)没有关注全体学生,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由于班级人数多,更需要老师做到关注全体学生,了解每个学生,以往我是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总是不停的输入,注重单个学生的操练,而忽略了小组和全体操练,这样在师生互动上缺乏整体性,从而使得一些本来就困难的学生更跟不上了,也容易让这部分学生觉得被忽视了,越不会越不积极,而看到其他会的同学敢说敢表现,他们就会想通过别的方式比如玩东西、说笑、打闹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够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七)课外时间对学生监督和指导的力度不够。

三、改进措施

第一,我需要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提高理论基础。加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认真学习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

第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做到全面了解学生、正确评价学生;掌握小学英语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特点 ; 第三,学习和掌握更多有效的课堂管理技术。比如洞悉、兼顾、保持教学过程的平稳与连贯、保持全班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建设性地批评学生等技术。

第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对于需努力生表现出适当的高期待,课上课下“因材施教”,增加对他们的注意,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补课,增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奖励机会,比如言语鼓励法、阶梯式进步奖励法、分层任务法等。使他们逐步缩小与“好学生”的差距,提高自我期待,增强自信心。帮助他们把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第五,分析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加强自我反思。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贴近学生知识基础的教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策略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反思,养成写笔记的习惯,总结教学经验。

第六,加强课内外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一点上,我将继续使用上学期的奖状阶梯奖励法。评出“认真听讲,积极表现”个人,“阅读小能手”、“书写小能手”等。第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和需努力生。用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射到学生身上,和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从而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总之,作为一名21世纪的小学英语教师,不仅必须具有较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较熟练的英语专业技能,还应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注重研究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反思式”教学;从今以后我会从点滴做起,努力贯彻新课程精神,使《英语课程标准》真正适应时代要求,全面提高我的英语教育教学水平,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2.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措施 篇二

关键词:焊接成型,断弧,飞溅,划痕,能源浪费

1 设备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 焊接电弧不稳定, 经常断弧, 2号机、3号机严重。在多头气体保护焊中, 由于直流磁场的存在, 电弧间气流的相互干扰以及地线布置的不合理等因素而发生电磁偏吹现象较多, 不但干扰和破坏焊接过程的稳定性, 而且会产生严重的焊接缺陷。常见的缺陷是管子侧咬边严重、焊缝成型恶化、飞溅增多。为此必须设法改进焊接地线的布置或改变地线的接线方式, 必要时要通过反复试验来确定。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中, 填充金属是一个重要因素。焊丝的化学成分和加工情况对焊接电弧燃烧和送丝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很大, 是产生焊接缺陷和影响正常生产的主要原因。根据产品质量调查结果分析, 造成焊接缺陷的根源, 50%以上是由于焊丝和导电嘴的质量问题所致。

2) 扁钢精整及定长装置定位不准, 误差太大。原有扁钢精整机采用滑差调速, 制动时间长、响应速度慢、调速精度差, 扁钢长度误差在±300 mm左右, 材料浪费非常严重。为此需要提高控制精度, 从控制系统改造入手, 采用高精度的位置控制系统, 由于扁钢加工的拉伸变形随机误差较大, 设计指标定为±10 mm, 产品需求是±50 mm。

3) 焊接飞溅大, 严重影响产品表面质量, 加大了修磨工作量, 增加了成本且浪费能源。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地线布置、混合气体配比等方面考虑改进方案。

4) 管子表面划痕。原工装槽型设计不合理, 管子表面划痕较多, 影响产品表面质量。另外该产品一直采用边管工艺, 由于边管反复使用, 管子上压痕增多, 使用过的边管最后还要用在产品上, 造成表面质量下降。

5) 手工点焊, 定位不准。原设备没有扁钢点焊装置, 管子端部不能定位, 完全靠人工对齐, 管子重量较大时或工人体力下降时, 很难对齐焊接。需要增设专用的管子对齐装置。

2 设备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 制定了改进方案:

2.1 改进接地滑块装置, 增加专用地线

此次改造主要改进是增加新的接地体, 改变焊接地线的布置和接线方式。为每台设备重新打几组专用接地体, 减少接地电阻。在原导电轮两侧分别增加铜质导电滑块, 同时在设备一侧增加导电汇流铜排, 再把焊接地线与导电滑块连接, 减小接地电阻。

实际效果:保证了焊接的电弧稳定, 飞溅较小, 减少了断弧出现的频率, 提高了焊接效率, 大大减少了补焊的工作量, 节约了能源, 设备焊接质量提升效果明显。

2.2 扁钢精整机控制系统采用伺服驱动

此次改造主要针对扁钢精整机控制系统, 电机改为伺服电机, PLC位置控制及脉冲编码器高速计数。

实际效果:伺服驱动调速均匀, 定位较准确, 扁钢长度误差在±10 mm左右, 满足了生产需要。个别情况下, 如开卷机是被动开卷, 经常卡住或因扁钢卷缠绕不均而旋转不稳, 易造成扁钢打滑及实际尺寸缩短。

2.3 焊接气体管路改进

分厂原有混合气体管路分布不均, 经过为MPM敷设专用供气管路, 并在配气站内合并配比柜, 改善了原有混合气体分配不均的问题。

实际效果:供气质量有一定改善, 但个别焊枪气体流量不稳, 需要从机床配气系统来改善, 改进方案提交后由分厂利用设备维修经费自行改进。

2.4 增加扁钢侧压辊装置, 取消工艺管

原有工艺对两侧带边鳍的管屏焊接时需要在两侧增加工艺管, 保证两侧的扁钢定位, 每片管屏需要增加2根边管。

通过调研发现, 其他厂家类似设备大多采用侧压滚装置不用边管, 为此本次改造为每台设备各增加2组扁钢侧压辊装置, 取消了边管工艺。

实际效果:通过试验, 槽形侧压辊能很好地保证边鳍的定位焊接。

2.5 滚轮槽型改进

超超临界产品管径细, 扁钢厚管屏间距小, MPM焊接变形大, 产生压痕多, 尤其是工艺管反复使用, 焊接质量差、压痕多, 使完工补焊工作量增加。分析研究后对MPM滚轮倒角小, 焊接时滚轮边缘压在管子上产生部分压痕, 通过部分工装轮改造后使用,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管屏压痕减少, 焊缝成型好, 但还有部分产品压痕, 由于焊接时管片产生变形造成的, 没有明显的改进。

2.6 增加扁钢点焊定位装置, 修理输送滚道

原滚道损坏严重, 为此利用生产间隙时间修理, 更换了损坏的离合器, 校正了滚道平直度, 恢复了滚道原有功能。

设计扁钢点焊定位装置时, 参考了车间原有的扁钢定位工装, 可以兼容使用, 既减少工装损失, 又符合工人原有操作习惯。

2.7 增加扁钢定位隔套, 取消扁钢压块, 焊枪更靠近滚轮

增加扁钢隔套, 取消原有的扁钢压块, 同时把焊枪向滚轮方向靠近。

试验数据:1) 接地电阻。实测接地电阻2.7Ω;2) 断弧率。2号焊接设备改造前焊接质量较差, 经过改造后, 焊接质量提高较显著, 断弧率减少。经过近一个月的统计, MPM断弧率减少了1/3, 改造前每班更换导电嘴平均在60~90个, 最多时一班更换焊嘴118个。改造后每班更换导电嘴40~60个。焊接电弧稳定, 焊缝均匀成型好, 补焊工作量减少了1/3。3) 精整机定长切断。改造后, 一段时间内连续切断40多根扁钢, 一般均在10 mm以内, 少量在20 mm左右, 个别在100 mm。精度不如2号机, 分析主要原因是开卷机由于是被动开卷, 经常卡住或因扁钢卷缠绕不均而旋转不稳, 易造成扁钢打滑及实际尺寸缩短。

3 结论

3.论电子病案质量的改进措施 篇三

病案质量既反映医院整体管理水准、医疗质量及医务人员的业务素养,同时也是衡量医护人员医德、评价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 作效能的客观依据l”。我院自2011年应用了电子病案HIS系统,极大的方便了临床,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医院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随着电子病案多年的运行,我们在质控中亦发现了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1 电子病案复制暴露的问题

1.1 复制粘贴问题电子病案如同双刃剑,它提升了临床医生工作效率,但因医生粘贴病历埋下了不容忽视的法律纠纷与质量隐患。(1)病历雷同现象:常发现某一位医师管理的不同时段的病人,连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手术记录、术后记录甚至科主任查房记录都十分相似。 (2)粘贴复制致病历失真。如既往的同病种病历完全被后入院的病員套用现病历中“男、女”性别混淆,“左、右”错误,族别“回民、

汉民”相混,年龄前后不同。(3)病程记录不按病情发生、发展、演变的逻辑规律客观记录,反复粘贴、复制既往病历了事,克隆出“双胞胎”病历。

1.2 病案首页录入缺陷 (1)病人基本医疗信息填写不全或错误。(2)姓名与身份证不一致。(3) 生地或身份证号录人错误。(4) 院诊断名称不规范。(5)院诊断填写错误,如缺主要诊断,仅有次要诊断。 (6)各级医生签名不及时。

1.3 病历记录不规范(1)人院记录未能及时完成,入院记录规定时限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仍有一些医师不按规定执行。(2)主诉不完整或描述过长或未能将患者具体特征性、典型性病状准确表述,如某些合作科室常用诊断或手术名称代替主诉,如“股骨头坏死二年”。(3)主诉与诊断风马牛不相及。(4)只注重本科疾病,忽视伴随疾病。特别是一些合作科室。间隔时间过长或某些重要病情变化未记录。(5)病程记录与护理记录不符。如:病人体温单连续一周记录,每日大便一次,病程记录中记载多日未解大便。(6)生化全检报告:转氨酶异常偏高,病程记录中未见记录,亦未跟踪复查。(7)病程记录中未能反映更改重要医嘱的理由,如更改抗菌素使用情况缺乏分析及疗效动态缺乏记录。(8)医师查房缺乏新意,尤其是个别高年资医师的临床指导及分析水平难以体现本专业最新动态。(9)会诊记录有缺陷或病程记录中未反映会诊意见及执行情况。

2 原因探讨

2.1 主观方面(1)信息化促进了病案电子化的发展,提高了临床工作:作效率,但同时也因病历复制粘贴给病历质量监控带来了难度。个别年轻医生敬业意识缺乏,过度依赖辅助检查,采集病史、查体、诊疗分析“浮皮潦草”,蜻蜒点水,常将相似内容随意复制了事,导致出现“双胞胎”病历。(3)合作科室重经济效益轻医疗质量,对病历书写质量不重视。(4)某些带教老师对聘用、实习生带教、指导不严,只重视病历书写的完成,而缺乏认真审查、指导、把关,结果使病历质量下滑。

3 改进措施

3.1 绷紧病历质量弦。改革开放使人民群众渴望对健康需求的日益迫切,健康、维权、法律意识的觉醒,病案的作用已超越医疗、教学、科研范畴,进而在医 疗纠纷、医疗保险、法律书证等方面的功能愈加凸显,这无形中对医务人员书写病案有更高的要求及新的挑战。优秀的病历记录即是对病人、也是对医院长远建设负责,亦是对医师基本素质及成长进步的肯定。因此,强化各级医务人员敬业精神,唤醒质量意识、法制意识,规避风险及增强医务人员的我保护意识亦至关重要。发挥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的在病案质量控制中的独特作用,抓好住院医师病历书写的初始环节;科主任把好病历运行过程中的环节质量;质控医生、护士严把终末环节;医务处、院领导不定期抽查病历质量;

3.2 落实质控责任 “链条网”注重对新招聘及调入医师人科前的培训,重点对病历书写规范知识及技能进行培训,严把准人制度;上岗前对病历书写内容进行考核,合格录用,不合格者淘汰。必须认真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及总部评分标准切实贯彻之;严格、认真地逐份衡量每一份病历;依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近年来身边的具体医疗纠纷案例警示医务人员汲取教洲,从心理行为 构筑质控的“高压线”

3.3 重奖惩激活内在“动力泵” 利用院周会通报病历质量,将其与

4.超声科质量改进措施 篇四

为保证医疗质量,促进科室发展,避免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制定超声科质量改进措施。

一、科主任医疗质控工作手册

每月科主任填写<<科主任医疗质控工作手册>>,对科室医生进行工作质量评价,对科室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行整改。

二、医疗不良事件分析总结登记本

三、医疗质量检查通报

每季度科内会议对出现的漏诊、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整改。

四、对漏诊、误诊的改进措施

对发现的漏诊、误诊病例在科内质控会议上进行分析总结,针对该病例进行病例讨论,并针对该病例进行业务学习,以提高全科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漏诊、误诊。并坚持疑难病例的会诊制度及双签名制度。

5.5-3 客舱服务质量改进措施 篇五

1.1国外客舱服务质量发展现状

航空身为大型运输服务行业,已改变了过去高端、高效、时尚消费的形象开始逐渐进入到了普通大众的生活。目前,航空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为旅客服务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伴随着我国航空业大规模的变革,航空客舱服务质量也跟别的商品一样,经历着市场的优胜劣汰。1.2 国内客舱服务质量发展现状

国内多家航空公司应用最为广泛的是IS09001标准管理办法。在IS0901实施过程中,能使管理体系与生产和服务流程很好的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监督服务质量的运行,更加使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航空公司服务质量问题上,服务标准与服务一致性的问题引发出许多影响服务质量的问题。由于服务质量是航空公司发展与生存的中心内容,只有增强服务质量才可以够建立企业的品牌与文化影响力,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航空公司必须将质量管理作为管理模式的重中之重。从国内来看,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理论的建设不完善,导致我国航空领域服务质量一直无从提高,并未得到显著受益。

二、客舱服务质量基本概述

2.1客舱服务质量概述

对于航空公司客舱服务质量的研究,目前为止并无明确的定义,但我们可以结合服务质量的概念对其进行总结。“由于航空公司的特点,航空客舱服务质量可表述为:客舱服务质量是指航空公司通过航运过程中,由空乘人员对旅客进行的,为其提供安全、准确、方便、舒适并有使用价值的服务,服务的地点是在客船,并以满足旅客旅行中需求程度为主要目标。”组织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一词有明确了界定:质量特性是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而服务质量是指服务产品内在具有的特性,其与服务时间长短、服务设施的完善以及服务中空乘人员仪表仪态、服务的方便性也有关系。由于旅客个人性格特点不同,对服务的要求也会不同。

2.2客舱服务质量内容

客舱服务质量的内容应从以下方面加以理解:第一,客舱服务的安全性是其服务的基本前提。航空服务业的特殊性使得保障航空安全是飞行的永恒主题与著重要的公司生存原则,因此,作为基本前提,客船安全性是每一名旅客首要为之关心的环节;第二,由于航空旅行的最明显优势是节省时间,其飞行的准时性也是旅客最为关注的。快速是航空运势的特点,而航班的延误会明显增加旅客们对航空飞行的满意总程度,因此准时性是其服务质量的核心内容;第三,客舱服务的主要内容就是旅行期间空乘人员的服务。对于远距离航行旅客来说,客船内的服务质量尤为重要,从饮食到服务设施的提供,空乘人员的细致入微的服务态度都将极大地增加旅客满意度,创造更多的常旅客;第四,旅客对客舱服务的判定存在主观性。由于服务属于无形产品,其无论怎样想标准化靠拢,其满意程度依然会由于旅客的个人素养而有所不同,因此每次服务给旅客带来的效果、旅客的感觉都可能不一样。[1] 2.3客舱服务质量特征

客舱服务包含以下几点特征:安全性、经济适用性、时间合理准确性、功能性、高素质性与舒适性。其中安全性是指旅客在航运过程中人身财产的保障,这是客舱服务最基本的特性;在经济方面,旅客应感受到其付出与回报应该是成正比的,甚至是物超所值的,这能增强旅客的满意程度;时间的控制步进要在航班 的准时性上,而是指从幵始等级到飞机到达过程中包括对行李处置在内的旅客所受服务的及时性;功能性是指航空是旅客发生位移的主要功能;高素质性与舒适性在客舱服务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其不仅是关注到服务的提供者是否具有处理问题、为旅客解决问题的耐心,更加关系到在客舱中,旅客所接收到的包括饮食、船内服务设施、客船环境、空乘舱内讲解等服务的完善性,从旅客所感知的舒适度确定。

[1]<<客舱服务现状>>

三、提高客舱服务质量的必要性

由于各个行业都逐渐开始更加注重服务,导致竞争愈来愈激烈,如果航空公司想要保住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提增强舱服务质量。

3.1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竞争激烈

中国的航空运输业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航空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正从无序竞争走向有序竞争。当前,航空服务业已形成”三强为主、局部为辅、外航渗透”的局面,只是保障优良的核心产品是不够的,一定要增加更有特色的服务。

3.2航空公司品牌服务发展需求

我国航空公司的特色服务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影响范围较小、持续时间不长,不能持续影响乘客的长期选择。国外航空公司的品牌服务更鲜明、差异化更显著,在乘客心目中留下了长期、深远的印象,于是就形成了稳定的乘客群体。3.3提高航空运输营业额的要求

客舱环境是航空公司和旅客相互之间对服务产品的好坏进行探讨和评价的一个特殊场所。航空公司与旅客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很好地建立、维护和发展,决定于客舱服务的质量。从“漏桶效应”得出,航空公司为了保障已有的顾客流,一定要从桶顶不断注入”新乘客”来补充流失的乘客,而每开发一个新乘客的成本是留住一个老乘客的六倍。

3.4经济全球化趋势对航空运输业的推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和航空服务业的发展,外国航空公司找准时机渗入我国航空业的每个领域,我国航空业已成为国际上最有发展空间的市场。在利益的驱策下,国外航空公司采用各种方式向国内航空业进军,希望获取更多的利益。它们凭着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优良的服务,给我国的航空公司在争取国际航线上造成了很多的压力。

四、航空公司客舱服务质量问题存在的根源分析

4.1员工素质的问题

员工的服务始终是旅客接触整个公司的开始,其态度与行为深刻的影响着旅客的评价,作为公司人力资源的首要资源,航空公司员工的素质和他们对服务质量的态度从根本上决定了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航空服务人员的素质包括业务能力、心理、思想素质及个人的综合素质。随着航空公司开设的航班逐渐增多并国际化,因此对空乘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逐渐增强,不仅要在语言上能够进行基本的交流,对一些当地人的文化与基本生活方式也要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在服务过程中出现明显偏差导致旅客的满意度降低。乘务人员的思想、心理素质不容忽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服务行业的人员面对顾客的不讲理、刁钻行为并不能在行动上取得“公平”二字。这些问题会造成心理及思想上的障碍,不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障碍,需要加强乘务人员的心理素质,主动去提高自身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提高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要重视一线人员的素质培养,如果没有基本素质提高的意识,服务意识也不会提高,乘务工作需要专门训练,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培养以一种谦和的态度为旅客服务,积极从旅客的角度去体会旅客的需求,提供满意的服务。4.2管理制度的问题

航空公司的发展历史较短,加之我国航空管理事业始终较为严格,自80年代始,国内的航空管理制度从空中服务到地面服务,虽然都有其独立的法人却人没有任何的自主权,统一由民航总局制定标准,甚至连饮料的品种与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长期以来过于死板的规定不仅限制了航空公司的经营自主全,更加使公司内部的服务逐渐停留在了“达标”的层次上,而没有从旅客的角度去研究旅客的需要,失去了服务中灵活的概念。从这一层面上,由于刻板的管理模式,使得航空公司逐渐同化,各公司之间服务内容与服务态度基本没有差别,这极大地导致了整体性的管理与航空公司逐渐落后并形成了被动局面,不利于航空公司的发展。4.3服务理念的问题

服务产品与别的商品一样,也强调产品要能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消费者的要求在具体的商品中可以变化成成具体的产品特点和规格,同时这些产品特征 和规格也是产品生产、产品完善和产品销售的根本。可是这些具体的规格与服务产品相比就像海市蜃楼一样。因此服务企业需要明白“服务产品”的根本特性或”服务理念”。影响着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有物和人两个重要因素,其中,有着更大提升空间额相对比较容易改变的就是人的因素。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提高乘务人员为旅客服务主动、乐意、超前的意愿。要秉持“两个一”的服务理念:一切以乘客的感受为准,珍惜每一次服务机会。也就是说在服务过程中要用心去观察、感悟旅客的需求,提供恰到好处的服务,做一个”有心人”,使旅客满意。主要是真诚的“用心”去为旅客服务,一记住自己在工作中所代表的是公司的形象,在服务中灌输公司的服务理念,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五、航空公司客舱服务质量改进的措施

5.1加强员工培训

“服务业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的统一性也将企业员工与消费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当企业员工具有较高的提供服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企业员工也能够恰到好处的处理和客户之间的人际关系,企业才能提供给消费者最优质的服务。”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就需要企业将自身发展重点转移到高素质员工的培养上,将员工的素质水平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完善员工业务水平,培养企业员工与消费者良性关系的建立,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加强基本业务的培训

员工基本业务素质是保证高质量服务的基础,一支高素质的企业服务团队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业务素质。只有在扎实稳定的业务基础上企业员工的素质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证。企业不仅需要在员工录用的时候做好业务把关,同时更需要加强企业员工上岗后的进修与培训。经研究发现,我国航空公司在运营上往往只关注自身销售额变化程度,却容易忽视服务质量与销售额之间的实际关系。员工基本业务能力主要包括行业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实践两个方面。我国国内航空类专业培训教育水平本身就不具备较高优势,再加上劳动力的紧缺,使得航空公司员工往往欠缺必要的实习过程就直接上岗。长期如此,便会造成航空公司员工自身专业理论不足,业务技能实践欠缺等服务问题。这种基本业务素质的不成熟将明显影响消费者与员工之间矛盾的有效合理解决。航空公司实施理论与实践结合,训练与指导员工的基本业务培训主要针对员工理论水平和服务意识的提升,对这个岗位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并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管理制度,给予公司员工有效压力和激励来促进其自身积极性的提高,主动提升岗位基本业务实践水平。

加强人际沟通的培训

服务行业就是通过优质的服务内容和提供服务的有效手段来向消费者提供令其满意服务并从中赢得经济利益的行业。”服务行业的本质就是和人打交道,服务离不开员工和消费者,优质的服务既包括全面的服务内容更包含提供服务的手段”。各航空公司同样认识到了先进服务手段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一定手段在规范性、人文性、等方面加强了自身服务手段水平的提高。人际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语言的交流,语一言交流作为消费者感知的载体是员工礼仪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航空公司针对员工制定了一整套工作规范用语,旨在希望员工在工作中通过对礼仪用语的运用,将公司的服务质量从细节展现在消费者的眼前,从而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信赖感。随着航空公司国际业务项目的扩大,加强对外事人员的岗位培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相对于国外发达的航空服务,中国航空公司公司还是比较稚嫩,面对更为挑剔的国外消费者,国际化的服务水平也显示着航空公司公司的企业实力和行业地位。

加强综合素质的培训

航空公司对员工基本业务素质和特色礼仪培养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主要是为了采取不同的手段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企业服务质量来赢得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企业通过硬件的革新来改善企业内部环境,还需要企业加强对员工管理能力、行业熟悉程度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完善。通过建立有效的岗位聘任制度来培养员工的竞争力。公司通过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来提升和检测员工业务水平,并将检验结果当做员工岗位聘用的参考因素,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技术与职位统一的员工。创建健全的投诉机制,规范员工的服务行为。投诉机制可以通过消费者对员工服务的直接反应来有效加强企业对员工的控制,同时有效加强员工服务礼仪,提高服务质量。5.2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管理流程

好的服务产品缺少不了一套适应的公司管理流程。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管制主要从航空公司管理者职责,公司服务质量体系机制、物资与劳动力资源这三大方面体现的出来。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这三个方面的哪一个都与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息息相关。通过对航空公司管理者职责,公司服务质量体系结构、物资与劳动力资源与消费者关系的合理处置可以充分体现航空公司服务的人本思想和管理服务的要素。有效的服务管理,需要遵循严格的管理流程。

制定服务标准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建立服务管理体系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服务标准。这些服务标准在相互之间的作用中来健全服务管理体系,增强管理服务的质量。在服务 8 管理既定目标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服务内容,先进的服务手段和有效的管理机制来达成优质服务的管理系统就是公司的服务管理体系。

服务适应是指服务策略根据环境变化而进行调整后所达到的环境切合度。随着国内竞争市场的不断变化,航空公司也面临着根据不同环境而制定的不同服务战咯。航空公司在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应该对服务管理体系中服务策略方面进行适时调整,促成服务系统的有效升级,使得服务人员更好的提供优质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服务管理体系的调整,一定要做好第一时间的评估和纠偏,防止对环境判断失误而造成的调整失败。

服务效率是追求整个服务管理体系完成有效服务的单位时间最小的行为。服务效率不是片面强调提供服务的速度,而是速度与质量并重的服务标准。航空公司服务管理体系中服务效率标准主要体现在顾客满意度上。航空公司的管理服务核心在于消费者,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是评估服务效率的重要标准。根据消费者的诉求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是保证有效管理重要方式。服务效率也体现在员工服务意识,员工忠诚度和可靠性的提高;服务成本的降低,也从侧面反映了服务效率。5.3树立先进理念

强化服务理念

在航空公司中,能够改善服务质量的毫无疑问是公司员工。在旅客乘机期间,员工作为公司的代表一方面为旅客服务,增强旅客满意度,另一方面代表公司向旅客们宣传推广本公司的企业文化与特色,加深旅客对企业的了解。所以由于这样的员工与乘客接触的独立性、随机性,而旅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极带有主观性,员工的表现就成为了旅客感受服务的成败关键。员工为公司创造了很多的利益,所以他们和公司是互利共生的,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当然就会更加努力的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更加积极的为旅客服务;若员工对企业不满意,一方面会造成员工的不断流失,另一方面,员工也不会再继续为企业努力工作,消极的工作态度自然不会为旅客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所以,优质的服务必须由企业内的高素质、满意度高、专业技能强、且主动、积极、热忱的员工来提供。

公司与员工的经济应捆绑在一起。公司效益好,则员工受益多,公司发展缓慢,则员工所获收入就少。在公司发展中,应积极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生产率,以更好的满足员工对薪资的需求。要让员工感受到,公司与员工的命运是 9 紧紧相连的,作为公司的一员,其努力程度不仅会为公司应得利益,更能够使员工切实收获物质奖励。“企业的成功,是员工个人目标实现的共同目标。公司与员工利益的一致性,使得更加有利于员工实现自身价值”。在团队激励下,员工更加容易激发自身潜能,对大限度的发挥各种力量,形成一种奋斗气势,这种作用对航空公司的意义非同一般。

推进服务创新的理念

服务质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包括科学的管理。航空公司对服务质量的态度要有一个很多的转变。不可以只是从服务供给者的角度来看待服务质量问题,应该从供给者转换到消费者或其他相关方的角度来看待服务质量问题,只有如此才可以提供旅客需要的满意的服务。服务并不是单纯的增加投入成本,航空公司对服务的投入实际上是对旅客的一种投资,以吸引旅客不断提升对航空公司的忠诚度,并且不断对公司回报,形成长久不断的支持。服务的投入必须投旅客之所好,更多更好的服务必然会需要更多的投资,但会使旅客满意度增加,则该项服务就是有意义的,有必要改进的。只有不断地改进新技术,穿心服务模式,旅客才会感受到更多的服务价值。服务质量是航空公司的制胜法宝,通过创新服务,能够强化服务内在,使服务质量向更加优良的目标进发。航空公司竞争的关键就是服务质量,因此,乘客的满意才是航空公司不断发展的关键。

六、总结

最近几年,民航运输行业飞速发展,可是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却不能跟上其发展脚步,毫无头绪和有章不循的事件经常发生,以致于每家航空公司的服务差错都比较普遍,旅客对服务差错的投诉也大幅增长。长期以来,航空运输凭借着良好的服务品质在消费者中建立了“优质服务”的形象,航空服务甚至成为各行业在服务方面模仿和超越的对象。可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服务质量标准的逐渐完善,服务质量越来越成为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几乎全部的行业服务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随着经济的发展,航空服务在几十年之家迅速崛起,成为了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反而面对我国尚未健全的航空体系,如何能够使旅客享受到更实惠、更完善的服务,航空服务行业仍需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6.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改进措施论文 篇六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神速,日益取得突破性进展,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逐渐普及,发展纯熟,全面推广,科技化,信息化时代正势不可挡,全面席卷而来。因此,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也为了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与当前高效快速发展的经济现状相协调,党和国家必须尽快对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事业进行适当的改革。物业管理服务作为贯穿于国家各个领域,沟通联系服务于各个团体,各个机构,各项事业的重要业务,它是上至国家机构,下至企业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国家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物业管理与服务质量的研究,及时进行创新与改进。下面本文比较客观全面地概述了当前我国物业管理与服务模式的问题与现况,对其质量创新改革给予了几条建设性的意见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物业管理;物业服务;服务质量;现状;信息化;创新发展

物业管理与服务是一种记载且网罗一个团体或机构所有的资料,面向全体工作人员,服务大众,便于查询了解情况的服务性业务事项。它在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作用与价值。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物业管理与服务质量面临越来越多的矛盾和挑战,问题亟待解决。对此,我们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引用现代化方式,推动物业管理方式与服务体制等各方面的创新,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通过深入调查物业管理与服务对象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改革服务模式,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国家,企业,个人服务。

一、当前我国学校等相关教育机构的物业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现状

物业管理与服务模式在国家和社会各个地方皆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我将选取学校以及教育机构的物业管理工作与服务模式研究作为具体实例,反应当下整个物业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现状和普遍问题。

(一)高校等教育机构物业管理服务中的问题

在我国,全国大多数学校当前仍然采用的.是人力物业管理与服务,实行的是实体物业管理,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这种物业管理方式开始滞后于时代发展,各种问题全面暴露,种种矛盾尖锐突出。譬如物业管理过程中服务不完善,效果不明显,资源浪费重复,物业管理效率低下,与时俱进更新换代速度慢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业管理服务的项目与种类将会逐渐增多,日益堆积,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这就导致了空间紧张,资金紧张,此外需要的物业管理整理人员也增多,这对人力,物力,财力都有极大的消耗。对物业的整理与清扫也成为了一项巨大的工程,执行起来过于困难,同时物业查询服务也过于繁琐。在人力物业管理下,各种物业项目分批,分类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部门之间交流沟通不畅通,对实现物业信息与资源的快速共享,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有较大的不便。这种管理方式对普通群众的开放程度较低,家长及其他相关社会人员很难具体了解到关于学校等教育机构的相关情况。此外,随着社会发展,物业管理项目的增多,规模扩大,管理质量的保证与监管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正视的问题,因此,减少物业管理额外费用,简化物业管理服务程序,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增强办事效率成为物业管理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

(二)服务模式的缺陷与不足

积极有效的物业服务模式应当严格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当前一部分物业服务模式极度封闭,并不是面向全体社会人员,仅对部分有关人开放,这样就不能及时有效的同社会外界进行交流,这种服务模式下,工作内容单调,枯燥乏味,容易出现玩忽职守,偷懒侥幸的心理与行为,导致服务不周,物业管理安全隐患等重大问题。而且由于物业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监管惩治系统存在问题,导致一些物业服务态度恶劣,不负责任,服务更新换代比较麻烦,耗时较长,服务质量与速度跟不上。

二、促进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措施与途径

(一)促进物业管理服务信息化,数字化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与源泉。因此,要促进物业管理服务的创新发展,质量改进与效率提升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物业管理应当在实际管理中逐渐地用智能计算机管理逐步取代人工管理,在计算机上建立完善的物业项目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监管与安全管理,在关键部位安装监控器,实时全面地监控记录物业项目情况,针对物业管理问题实施及时改进,保证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高效率,这样既能够更加全面做好安全保护与质量检测管理工作,更加提高了物业管理的效率,对整个物业管理种类不断增多,物业管理服务规模日趋扩大的今天,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促进物业管理服务实现电子信息自动化管理

根据目前我国学校物业管理服务系统的现况以及管理过程中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清晰意识到推动与完善高校物业管理系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尽快促进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机制的信息化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要积极促进物业管理服务电子信息自动化管理。首先,应当大力提升物业管理负责人员的计算机电子信息能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管理素质,为推动物业管理更加高效快速,高质量提供保障。其次,在原有基础上,坚持不懈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研究与借鉴中西方,国内外先进的物业管理与服务先进实例与经验,研究探讨适合的物业服务管理机制,推动管理愈加自动化。最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城市地区物业管理服务建设信息化程度地差异,管理运营中问题的不同,物业管理相关负责人员要积极主动寻找解决对策,要以顾客需求为立足点致力于开展物业管理业务。

三、小结

总之,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服务性的行业,应当致力于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现况,并且提出了改进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几点途径,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小斌.物业管理企业服务品质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4):153-153

[2]康琪雪.物业管理中服务质量维度分析[J].现代物业,2003(9):26-28.

7.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措施 篇七

各种机床都有其最经济、最合适达到的表面粗糙值范围, 如果尺寸要求达到粗糙度水平超过其机床加工水平, 将会导致成本急剧上升。反之, 则会造成资源浪费。产品的工作性能、可靠性、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要零件的表面质量。机械零件的破坏, 一般都是从表面层开始的。很多重要或关键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都比普通零件要高, 这是因为表面质量好的零件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耐磨性、耐蚀性和抗疲劳破损能力。研究机械加工中各种工艺因素对加工表面质量影响的规律, 从而控制加工过程, 最终达到改善表面质量、提高使用性能的目的。

一、切削加工时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 刀具几何形状

1. 几何参数

刀具几何参数中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是刀尖圆弧半径r、副偏角'r和修光刃。刀尖圆弧半径r对表面粗糙度有双重影响:r增大时, 残留高度减小, 另一方面变形将增加。由于前一种影响较大, 所以当刀尖圆弧半径r增大时, 表面粗糙度将降低。因此在刚度允许的条件下, 增大刀尖圆弧半径r是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好方法。副偏角'r愈小, 表面粗糙度愈低。但减小副偏角容易引起振动, 故减小副偏角, 必须视机床系统的刚度而定。当'r大到一定值时, 副刃就不参与残留面积的组成, 再增大'r, 也不会使表面粗糙度值增加。采用一段长度稍大于进给量的修光刃 (修光刃上'r=0) 是降低表面粗糙度的有效措施, 利用增加修光刃来消除残留面积是实际加工工件中常常采用的方法。前角对表面粗糙度没有直接的影响, 由于前角大时对抑制积屑瘤和鳞刺有利, 且增大了。可使刃口圆弧半径r减小, 所以在中、低速范围内适当增大可有利于减小表面粗糙度。当v>50m/min时, 0就基本上不产生影响。

2. 刀具的刃磨质量

刀刃前、后刀面, 切削刃本身的粗糙度值直接影响被加工面的粗糙度。一般来说, 刀刃前、后刀面的粗糙度应比加工面要求的粗糙度小1~2级。

3. 刀具的材料

刀具材料与被加工材料金属分子的亲和力大时, 被加工材料容易与刀具粘结而生成积屑瘤和鳞刺, 且被粘结在刀刃上的金属与被加工表面分离时还会形成附加的粗糙度。因此, 凡是粘结情况严重, 摩擦严重的, 表面粗糙度都大;反之, 如果粘结和摩擦不严重的, 表面粗糙度都小。

(二) 切削条件

1. 切削速度v

加工塑性材料时, 切削速度对积屑瘤和鳞刺的影响非常显著。切削速度较低易产生鳞刺, 低速至中速易形成积屑瘤, 粗糙度也大。避开这个速度区域, 表面粗糙度值会减小。加工脆性材料时, 因为一般不会形成积屑瘤和鳞刺, 所以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基本无影响。由此可见, 用较高的切削速度, 既可提高生产率, 同时又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较小。所以最重要的是发展各种新刀具材料和相应的新刀具结构, 以便有可能采用更高的切削速度。

2. 进给量f

从几何因素中可知, 减小进给量f可以降低残留面积的高度, 同时也可以降低积屑瘤和鳞刺的高度, 因而减小进给量可以使表面粗糙度值减小。但进给量减小到一定值时, 再减小, 塑性变形要占主导地位, 粗糙度值不会明显下降。当进给量更小时, 由于塑性变形程度增加, 粗糙度反而会有所上升。

3. 切削深度ap

一般来说, 切削深度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是不明显的,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忽略不计。但当ap<0.02~0.03mm时, 由于刀刃不是绝对尖锐而是有一定的圆弧半径, 这时正常切削就不能进行, 常挤压滑过加工表面而切不下切屑而将在加工表面上引起附加的塑性变形, 从而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所以切削加工不能选用过小的切削深度。但过大的切削深度也会因切削力、切削热剧增而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4. 切削液

切削液的冷却和润滑作用, 能减小切削过程的界面摩擦, 降低切削区温度, 从而减少了切削过程的塑性变形并抑制积屑瘤和鳞刺的生长, 因此对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有利。

(三) 积屑瘤的影响

在用中速或较低的切削速度切削塑性金属材料, 而又能形成带状切削的情况下, 常在刀具前面上粘结着一些工件材料, 它是一块硬度很高 (通常为工件材料硬度的2~3.5倍) 的楔形块, 称之为积屑瘤。如图1

积屑瘤的存在, 在实际上是一个形成、脱落、再形成、再脱落的过程。部分脱落的积屑瘤会粘附在工件表面上;积屑瘤轮廓很不规则, 形成刀具刀尖积屑瘤后其实际位置也会随着积屑瘤的变化而改变, 切削时会将工件表面划出深浅和宽窄不一样的沟纹;精加工中积屑瘤还可造成过切削量;由于积屑瘤很难形成较锋利的刀刃, 在加工中会产生一定的振动。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增大表面粗糙度值。

(四) 被加工材料

一般来说, 材料韧性越好, 塑性变形倾向越大, 在切削加工中, 表面粗糙度就越大。被加工材料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与其金相组织状态有关。

(五) 工艺系统的精度和刚度

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要低, 必须有高运动精度的机床和高刚度的工艺系统, 有较强的抗振性, 否则即使有很好的刀具, 选择最佳的切削用量也很难获得高质量的加工表面。

(六) 鳞刺

鳞刺是指已加工表面上鳞片状的毛刺, 是用高速钢刀具低速切削时经常见到的一种现象。鳞刺一般是在积屑瘤增长阶段的前期里形成的。甚至在没有积屑瘤的时候, 以及在更低一些的切削速度范围内也有鳞刺发生。刀具的后角小的时候特别容易产生鳞刺。鳞刺对已加工表面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它往往使表面粗糙度等级降低2~4级。鳞刺的成因是前刀面上摩擦力的周期变化造成的。

(七) 振动

切削过程中如果有振动, 表面粗糙度就会显著变大。振动是由于径向切削力Fr太大, 或工件系统的刚度小而引起的。

(八) 其他因素

副切削刃对残留面积的挤压, 使残留面积向与进给相反方向变形, 使残留面积顶部歪斜而产生毛刺, 加大了表面粗糙度。过渡刃圆弧部分的切削厚度是变化的, 近刀尖处的切削厚度很小。当进给量小于一定限度后, 这部分的切削厚度小于刃口圆弧所能切下的最小厚度时, 就有部分金属未能切除, 就会使表面粗糙度增大。切削脆性材料时, 产生崩碎切屑, 切屑崩碎时的裂缝深人到已加工表面之下, 使粗糙度增大。此外, 排屑状况、机床设备的精度和刚度等, 也会影响已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二、降低表面粗糙度的措施

(一) 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

前角 (γo) 一般应取大一些, 减少加工时候工件和刀具的接触以减少振动。但在切削有足够的刚度的外圆表面切削时也可取小负前角-2°~15°提高工件精度。

后角 (αo) 大时, 刀刃锋锐, 工件表面弹性恢复减少, 因而减少恢复层与后刀面的接触长度, 减少了厚刀面与加工表面间的摩擦, 利于提高表面质量, 降低表面粗糙度。

主偏角 (Kr) 在工艺体统刚性较好, 精加工时, 为减少残留高度, 提高工件表面质量, Kr应尽量取小值。

副偏角 (Kr′) 为了减少残留高度, 条件允许时, Kr′应尽量小, 可取5°~10°。有时为提高已加工表面质量, 还可使用Kr=0的带修光刃的车刀, 此时理论上残留高度不存在。

刀尖形状根据刀具材料选用大的圆弧过渡刃, 还可以在刀尖处磨有修光刃以减少残留高度, 改善表面粗糙度。

刃倾角 (λs) 选用正的小角度刃倾角, 控制切屑流出方向为待加工表面, 保持进给方向一致。

(二)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进给量f:选用小的进给量f, 降低残留高度。

削速度V:避免积屑瘤产生的区域以及自激振动大的临界速度。一般低速不超过V<38m/min降低切削温度;或用高速V>80m/消除积屑瘤不利影响, 并利用因切削热增加而产生的高温, 进一步减少切屑变形, 降低表面粗糙度。

切削厚度ap:选用小的切削厚度ap, 减小工艺系统变形以及振动, 降低表面粗糙度。

(三) 增加运动机构本身精度, 减少振动

加工前调整机床主轴, 使轴向窜动和径向跳动小于0.01mm;增加跟刀架瓜脚支承面积, 选用精度比较理想的顶针调整, 增加工件装夹刚性;调整机床各垫板的垫片松紧度, 消除大托板的爬行现象。

(四) 合理选择刀刃部分材料

选择刀具硬度高、耐磨性好、切削刃锋利, 摩擦系数小、切屑与刀具不易产生粘结的刀具就不产生积屑瘤。

(五) 改善工件材料加工性能, 保证加工质量

在不影响工件性能条件下, 适当做调质处理降低材料塑性和提高材料硬度, 减少刀具粘结磨损, 抑制积屑瘤的产生。

(六) 合理选择切削液

切削液的合理选用, 可减少金属表面的直接接触、降低摩擦系数、减少切屑变形、抑制积屑瘤的生长、减小已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并提高刀具耐用度。

结论

该文讨论的是切削加工中, 金属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形成的一系列相关因素以及控制措施。各措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企业生产产品时应综合考虑各因素选择出符合质量、效益要求的合理值, 为制订加工工艺、选择设计刀具提供参考依据, 从中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摘要: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是指零件在机械加工后被加工面的微观不平度, 也叫粗糙度值。切削加工过程有诸多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 本文旨在通过综合考虑, 分析切削加工中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各种因素, 包括刀具的选择与利用、切削速度和进给量等。提出在机械加工中的改进措施, 使机床加工表面质量达到最经济、最适合的范围。

关键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黄鹤汀.吴善元.机械制造技术[J].机械制造工艺, 1997, (10) .

[2]姚美瑜.积屑瘤对加工精度的影响[J].机电技术, 2007, (01) .

[3]黄逸爽.论积屑瘤的稳定性[J].制造技术与机床, 1986, (01) .

[4]陈彦华.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4) .

[5]李凯云.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的影响[J].汽车运用, 2008, (01) .

8.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措施 篇八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对策

1.现今建筑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国内房地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由于建设数量过多建设速度过快,随之暴露出不少建筑质量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偏重土建质量,忽视功能和配套设施及设备的质量。

(2)偏重表面质量,忽视隐蔽质量。

(3)偏重施工进度,不顾质量抢工期。

2.影响建筑质量的主要因素

建筑工程项日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过程系统管理工程,其特点是牵扯的部门多、环节多等,从政府审批、规划、设计、招标、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部门和环节都密切相关,每个环节都要各尽其职,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2.1人的素质是首要的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有效管理首先是人的因素,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公司、施工企业的领导者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建设单位领导者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决策者,其综合素质是决定建筑工程项目是否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功能性、美观性等的关键;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的素质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施工单位管理、技术工程师的素质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根本保证。总之,人的因素贯穿到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有效管理的决定性因素。

2.2材料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据统计资料分析,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约占总投资的70%,因此,建筑材料无疑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建立以建筑材料、产品为中心的质量责任制,建筑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施工所用的建筑材料必须经过对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等测试检验程序,把好材料质量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采购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及道德修养,较强的专业知识,熟悉建筑材料基本性能,具备一定的材料质量鉴别能力;②随时掌握材料造价信息,招标优选供货厂家;③按合同和施工进度的要求,能及时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④严格执行材料试验、检验程序,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⑤进场的建筑材料要完善现场管理措施,做好合理使用。

2.3机械设备是工程质量的保障

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代表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实力品牌和施工水平,也体现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能明显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达到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指标。建筑单位和施工企业必须综合考虑施工设计方案、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建筑技术经济水平等因素,合理选择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施工技术、操作人员应熟悉机械没备操作规程,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和管理,保证机械设备能正常运行。

2.4工程造价过低原因

房屋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关系,造价过低,会增加施工企业经营压力而疏于管理,材料质量无保证,甚至偷工减料,如当前铝塑窗的质量问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铝塑型材的厚度在外观上虽然达到设计要求,但是材质不均匀,铝材薄质量差,密封条太小,窗锁不能很好咬合等,这是施工企业选用价格低廉的材料与配件的原因造成;有的建筑物,屋面防水材料不能选用档次较高的新型防水材料而多是选用低档的防水卷材造成屋面防水层耐久性差,容易产生渗漏;在室内装修部分,如吸顶灯不选用玻璃或瓷质的灯罩,而是选用塑料灯罩所以就出现了塑料灯罩末等交付使用,即己老化,稍碰即碎。房屋工程的投资价格应严格控制,应当符合使用要求,适当的节约而不是盲目的压低造价,由于部分工程受到盲目压低造价的影响,造成“低价低质”的局面,这也是产生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5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的重要保证

参加施工建设单位共同抓好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建立和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施工单位认真制订和落实各项制度,配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员,实行文明施工;建设和监理单位要经常检查督促,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只有抓住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才能稳定施工队伍,不影响工期,也确保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3.提高建筑质量的有效途径

3.1建立完善竞争、约束、监督机制

一要按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广泛实行竞争上岗,通过建立竞争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劳动积极性。二要订各项规章制度,促使相关人员严格按技术标准和规范施工作业,推进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三要建立全方位的质量与责任追究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劳力、材料、设备市场,加强对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管理费的控制。

3.2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切实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把建筑公司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负责合同成本目标的总控制,以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要注重对职工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建立质量、安全管理重奖重罚制度。

3.3强化建筑项目目标责任制

强化建筑项目目标责任制是完成和达到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指标、实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的根本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包含了层层的互相牵接的承包关系,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研究确定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并针对每个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的难易程度,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写出详细的书面交底和质量保证措施,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目标明确、职责分明。将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管理,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检查等。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等加强信息反馈与调控,实现各层次项目目标指标,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达到的目标。

3.4强化协作单位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包含土建、水、暖、电、安装等,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往往是多工种、全方位交叉作业,协作性强,管理难度大。各层次的分包工程单位互相衔接,各单位良好的协作关系,对实现项目质量总目标是至关重要。特别在一般设计无规定、规范要求不明确,必须依靠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经验和技术水平进行合理处理,现场管理的重点应放存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施工工序、分项工程施工顺序等。同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空间、分项工程技术间歇、人力调配等,以保证工期。所以,强化协作单位管理也是保证施工工期和有效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素质之一。[科]

【参考文献】

[1]刘敬.谈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因素[J].陕西建筑,2007(6).

[2]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9.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措施 篇九

摘 要:粮油在众多的食品中属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食品需求,对于食品检验是我国?|量检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我国,已经被列为一项政策性的内容,因为粮油问题是关系到我国人们生活质量的大问题,如果粮油检验工作不够细致到位导致粮油产品的品质出现问题,则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的粮油质量检验工作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检验工作的现状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粮油检验;问题;对策

关于粮油食品的检验工作,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且产品质量都由严格的指标值保准,可见我国对粮油质量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因为这类食品的安全,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最重要的一点,对于粮油检验工作来说,不仅有检验工作细致性方面的要求,更加应当注意粮油检验的管理和先进设备的应用。只有通过科学的方式加大检验力度,通过合理的管理规范检验工作的程序,才能确保我国的粮油质量。

一、粮油检验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1.企业管理者管理水平有限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转变为市场经济,粮油的生产和经营也逐步向市场化的方向转变企业成为了粮油生产和销售的主要承担者。并且在随着市场竞争力度的加大,不断有新兴起的粮油企业出现,但很多新兴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并不具备专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同时,从思想层面来看,也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管理的意识,许多管理者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收益的取得,而将粮油的检验工作忽视,即便有部分企业设立了粮油检验的部门和机构,在检验指标的确定和检验标准的制定上,也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标准。这种管理混乱的现象,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2.粮油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的粮油检验工作,其最基础的检验流程还是由人工来完成的。但目前的粮油企业中的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验水平有限,部分检验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粮油检验知识,在检验过程中存在凭借经验判断粮油质量的问题,另外,也有些检验人员本身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在粮油检验的工作中存在检验工作落实不够细致到位的问题,导致企业接收到一些品质不佳的粮油,如果在储存时间上不注意严格控制,则很有可能出现粮油变质的情况。一旦这些不合格的粮油产品流入市场,那么对消费者将会直接危害到消费者的健康。

3.粮油检测制度与执行力度不强

一些从事粮油销售的企业,在受到粮油成品后,往往只是形式上进行一个简单的产品质量验收过程就将其投放到市场上,在企业内部对于粮油质量的检测,并没有制定出一个规范的制度流程。这引起了粮油质量上的漏洞,由于企业没有将粮油的检测流程制度化,因此,产品的检测工作实际上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且在出现了问题时,也没有一个严格的处罚制度对相关负责人或实际工作人员进行处罚,所以,检测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粮油质量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4.对先进检测设备缺乏利用

粮油检测工作的传统方式是通过专业检测人员人工检测,检测是主要通过检验员的个人感官判断来实现。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易受到检测人员自身检测水平,主观工作经验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仅检验效率不高,且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一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已经逐步出现,例如通过光谱或色谱仪器,完成对粮油的检验,这些技术在粮油检验领域的应用,大幅度的提升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通过工作效率的提升节约了一部分事件成本,但许多企业由于资金投入方面的顾虑,对先进设备的利用率较低。

二、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1.加强检测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使粮油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就应当首先从制度上加大对粮油质量检测的管理力度,管理者自身应当首先对粮油质量检测的流程和具体方式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把握粮油检测工作中的关键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做到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另外,为了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奖惩制度,以一种绩效激励的方式促进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对检验合格率高的工作人员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对于工作态度不认真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惩罚。另外,可以采取任务制和责任制的方式开展检验工作,将批量的粮油检验工作进行划分,便于检验责任的落实。

2.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水平

粮油检验工作实际上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的,为了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可以通过聘请权威检验机构的检验专家开展培训讲座,促进企业检验人员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另外,还可以组织员工到优秀的粮油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促进其产生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工作积极性。或者通过开展企业内部竞赛的形式,评选出粮油检验能手等具有较高素质水平的检验人员,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

3.积极应用先进检测设备

在提高人工检测水平的同时,企业管理者应当用长期发展的眼光看待粮油检测工作,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水平,引进一些先进的粮油检测设备辅助进行粮油质量的抽检验收工作,为产品质量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在引进设备的同时,还应当注意设备操作和应用的专业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切实的为企业的粮油检测工作服务到位。

4.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过制度抓管理虽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最终还是要靠企业管理人员来把控。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合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促进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三、结语

总之,粮油检测工作的开展,是为了保障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基本质量,且粮油的检测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讲,应当对粮油检测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通过制度管理、设备优化、人员素质提升等多种方式促进粮油检测工作质量的提升,为人民群众粮油食用品质做好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0.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措施 篇十

摘 要:介绍了地铁车辆检修作业基础管理工作,结合车辆检修过程抽查和修竣抽查的结果,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在地铁车辆检修作业基础管理工作中,加强对车辆质量安全关键点的检查,不仅能提升检修质量,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关键词:地铁;车辆;检修质量;基础管理;改进措施 地铁车辆检修质量的基础管理工作

地铁车辆基础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检修规程、检修工艺、各级技术通知单、检修记录表、检修流程、计量工器具等方面内容。

(1)检修规程。主要是根据车辆供货商提供的《维修手册》等技术文件进行编制,明确车辆各级检修作业的内容和技术要求,并且根据车辆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设备部件出现的质量事件,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规程。车辆完成检修作业后,各种设备状态必须达到其技术要求。因此,检修规程是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是车辆检修最重要的技术文件,其编制必须严谨,而且必须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经由相关部门及正式程序会签、审核通过后发布执行。

(2)检修工艺。是根据车辆各级检修规程,结合检修中需使用到的工具、设备、仪器和物料,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来编写的作业指导。优质的检修工艺,不仅能够正确指导检修作业,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还能够明确注意事项,确保作业安全。

(3)各级技术通知单。是经相关部门研究或讨论后,形成决议并要求执行的技术文件,主要针对技术问题、技术改造、检修规程临时性修改和补充等。目前,技术通知单主要有中心(车辆中心)、部门(各车型维修部、大修部)和分部(检修分部)3级。

(4)检修记录表。作为检修作业的有效记录,设计编制时,应符合质量管理体系原则,具有可追溯性,必须填写记录人及记录日期,落实“记名修”和“自检、互检、专检”的3级质量检查制度,落实质量关键点的控制保证措施;根据检修规程、工艺和流程编制,并与检修规程保持一致;明确需“自检、互检、专检”的检查项目,与检修规程一同按相关管理规定发布执行。

(5)检修流程。是根据检修规程编写、指导检修作业的流程管理文件,不仅能够使检修作业得到合理 安排,做到不冲突、不重复、不漏项,有条不紊,有序可控,而且还能够提醒相关人员注意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安全注意事项,做到既提高检修效率,又能确保检修质量和作业安全。

(6)计量工器具。指检修作业中需使用到的各种力矩扳手、计量仪表和精密仪器等。其日常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如:建立和健全管理台帐(电子台帐或纸质台帐)、按规定完成送检工作等。对于计量检定不合格、无检定合格标志、超过检定有效期的计量器具不得使用。对于特殊的计量器具和精密仪器,如:轮对称重设备、数据记录仪、示波器、直线电机间隙测量尺等,还应指定合适的人员负责使用操作、定期维护,以及故障报修,如果发现有不当的使用与操作,必须及时予以纠正。抽查基础管理工作发现的问题

(1)检修规程。检修规程的作业内容没有明确的技术参数要求;技术参数没有校核;检修规程内容没有按《技术通知单》、《会议纪要》和供货商提供的最新技术资料等要求进行修改、完善;检修规程没有使用国标单位,或者使用的单位不标准;班组电脑中同时存放有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专业知识分享版

新、旧版本的检修规程;班组员工在内部网上查阅检修规程不熟练;没有班组的检修规程学习记录,未能确认规程学习制度的建立情况以及班组员工学习规程的执行情况;现场抽问时,个别员工对规程内容不熟,尤其是对技术参数掌握不熟。

(2)检修工艺。分部对检修工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按要求及时完成检修工艺编写;检修工艺编制时,没有注意细节,没有按照实际操作顺序进行编写,没有对使用的工具和测量方法,检修过程中容易使用出错的备品、备件型号名称以及关键螺母、螺栓的扭力值给予说明等等;检修工艺没有按照新版本的检修规程或最新的《技术通知单》进行修订、完善;已编制出来的检修工艺没有上报给相关部门会签、审核和发布执行;班组员工未能查阅到检修时需用到的检修工艺;没有班组检修工艺的学习记录,未能确认工艺学习制度的建立情况以及班组员工学习工艺的执行情况;现场抽问时,个别员工对检修工艺内容掌握得不够深入,尤其是检修细节方面。

(3)各级技术通知单。分部的技术通知单归档整理不齐全;分部班组没有技术通知单的学习记录,班组员工不清楚如何阅知技术通知单;分部没有将中心级的技术通知单,按照部门分管车型车辆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执行;分部将中心级的技术通知单,按照部门分管车型车辆的实际情况细化执行后,没有及时把细化内容抄送上级部门,未告知其他平级的维修部门。

(4)检修记录表。检修记录表的编制及填写不规范,如:在技术要求处填写实际测量值,没有明确注明具体的技术参数要求;检修记录表的内容与检修规程的表述不符或有缺项;检修记录表的填写有错误;检修规程上有技术参数要求的项目,在检修记录表上没有填写实际测量值;测量数据记录表,没有纳入检修记录表范围。

(5)检修流程。分部对检修流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按要求编写检修流程;分部制定的检修流程内容较为粗糙,没有明确每天检修作业的具体内容以及所需要的检修人员数,对检修作业的过程控制,不能起到有效地指导和跟进作用;分部检修调度未能查找出检修流程;现场抽问时,发现有对检修流程不熟悉的情况。

(6)计量工器具。分部存在计量工器具因申购未到货而出现配置不齐的情况;计量工器具上的有效期标签污损或脱落,不便于班组员工现场确认工器具的有效性;班组工具箱存放有有效期已过期的计量工器具;计量工器具使用完毕后没有及时归零存放,长期如此会影响计量工器具精度;分部待报废的计量工器具,在工器具存放室处没有明显标识,没有设置计量工器具报废区等;分部计量工器具管理台帐不完善,领用人和发放人没有签名及填写日期。改进措施

(1)编写检修规程时,必须将各级《技术通知单》、《会议纪要》和供货商提供的最新技术资料内容补充、完善到新修订的检修规程里;注明技术参数,“内容和要求”必须明确;认真校核技术参数,避免参数出错;尽可能使用国标单位,在引用供货商提供的技术资料时,数据单位必须使用习惯的文字表述;按标准化要求,规范检修规程的管理;完善规程学习制度,加强员工规程培训,做好规程学习记录,确保检修规程的有效执行。

(2)必须按要求及时完成检修工艺的编制、会签、审核和发布工作;编制工艺时,注意细节,必须按照新版本的检修规程或最新的《技术通知单》进行修订更新;完善工艺学习制度,新工艺发布后,及时进行学习,做好工艺学习记录,确保检修工艺的切实执行。

(3)加强技术通知单的归档整理和学习,加强中心内上下级之间纵向和各部门之间横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专业知识分享版

向的沟通,切实执行各级技术通知单内容;进一步完善技术通知单的管理制度,如建立各级技术通知单数据库,明确下发流程和应知部室人员等。

(4)完善检修记录表的编制,加强检修记录表填写后的检查和确认;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规范测量值数据的记录和填写;关键部件的测量数据必须留存,有助于专业技术人员跟踪、分析。

(5)分部要制定及完善检修流程,检修调度要加强学习,使检修流程对检修作业起到有效地指导作用。

(6)做好计量工器具的申购、送检、使用和管理台帐工作,确保车辆检修作业时使用合格的计量工器具。

针对检修规程、检修工艺和各级技术通知单抽查时发现的问题,已要求相关部门、分部设置1台共享计算机,将有关技术文件归档分类存放,以便班组员工日常学习和查阅。要求各部门建立及完善检修规程、检修工艺、各级技术通知单等技术文件的管理台帐和培训制度,并将此项内容补充进中心级的质量管理规定,使此项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结语

做好地铁车辆检修作业基础管理工作,不仅能提升地铁车辆检修质量,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

11.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措施 篇十一

[关键词]粗糙度;机械加工工艺;金属切削

1.表面质量的含义

任何机械加工的表面,不可能是理想的光滑表面,总是存在一定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材料在加工时受切削力、切削热的影响,也会使原有的物理一机械性能发生变化。表面质量包括:

(1)加工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2)表面层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化。物理一机械性能变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表面层的冷作硬化。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表面层金属产生了强烈的塑性变化,使表层的强度和硬度都有所提高,称表面冷作硬化。

②表面层残余应力。在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变形和切削热的影响,在加工表面会产生残余应力,如果残余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就会产生表面裂纹,表面的微观裂纹将给零件带来严重的隐患。

③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工件表面经磨削精加工时,磨削产生的高温,会烧坏工作表面,使淬火钢件表面退火,引起表层金属发生相变,将大大降低表面层的物理一机械性能。

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的影响

2.1对耐磨性的影响

(1)表面粗糙度对零件表面磨损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值愈小,其耐磨损性愈好。但表面粗糙度值太小,润滑油不易储存,接触面之间容易发生分子粘接,磨损反而增加。

(2)表面冷作硬化对耐磨性的影响。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一般可使耐磨性提高。但过分的冷作硬化将引起金属组织过度疏松,甚至出现裂纹和表层金属的剥落,使耐磨性下降。

2.2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金属受交变载荷作用后产生的疲劳破坏,往往发生在零件表面和表面冷硬层下面,因此零件的表面质量对疲劳强度影响很大。

(1)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表面粗糙度的凹谷部位容易引起应力集中,产生疲劳裂纹。表面粗糙度值愈大,表面的纹痕愈深,纹底半径愈小,抗疲劳破坏的能力就愈差。

(2)残余应力、冷作硬化对疲劳强度的影响。表面层残余拉应力,将使疲劳裂纹扩大,加速疲劳破坏;而表面层残余压应力,能够阻止疲劳裂纹的扩展,延缓疲劳破坏的产生:表面冷硬化一般伴有残余压应力的产生,可以防止裂纹产生并阻止已有裂纹的扩展,对提高疲劳强度有利。

2.3对耐蚀性的影响

零件的耐蚀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值愈大,则凹谷中聚积腐蚀性物质就愈多,抗蚀性就愈差;表面层的残余拉应力,会产生应力腐蚀开裂,降低零件的耐磨性,而残余压应力则能防止应力腐蚀开裂。

2.4对配合质量的影响

对于间隙配合,粗糙度值大会使磨损加大,间隙增大,破坏了要求的配合性质:对于过盈配合,装配过程中一部分表面凸峰被挤平,实际过盈量减小,降低了配合件间的联接强度。

3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1)切削加工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在加工表面留下了切削层残留面积,其形状是刀具几何形状的复映。减小进给量vR主偏角、副偏角以及增大刀尖圆弧半径,均可减小残留面积的高度。

(2)工件材料的性质。加工塑性材料时,由于刀具对金属的挤压,产生了望性变形,加之刀具迫使切屑与工件分离的撕裂作用,使表面粗糙度值加大。加工脆性材料时,其切屑呈碎粒状,由于切屑的崩碎而在加工表面留下许多麻点,使表面粗糙度增大。

(3)磨削加工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①砂轮的粒度与硬度。砂轮硬度应适当,应使磨粒钝后会及时脱落,露出新的磨粒来继续切削,即具有良好的“自砺性”。

②砂轮的修整。砂轮应及时修整,以去除已钝化的磨粒,保证砂轮具有微刃性和等高性。

③磨削速度、径向进给量、光磨次数、工件圆周进给速度与轴向进给量。减小磨削用量和提高砂轮速度,可以增加工件单位面积上的刻痕数,同时可降低因塑性变形造成的表面粗糙度。

④切削液。切削液对加工过程起冷却和润滑作用,能降低切削区的温度,减少刀刃与工件的摩擦。

⑤工件材质。工件材料的硬度、塑性、韧性和导热性能等,对表面粗糙度有显着的影响。工件材料太硬时,磨粒易钝化:太软时,砂轮易堵塞;韧性大和导热性能差的材料,使磨粒早期崩落,而破坏了微刃的等高性,因而均使表面粗糙度增高。

4.影响加工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因素

4.1冷作硬化及其因素

(1)金属的冷作硬化。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因切削力作用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剪切滑移,晶粒被拉长和纤维化,甚至破碎,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和强度提高,这种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2)影响冷作硬化的主要因素。切削刃钝圆半径增大,塑性变形加剧,导致冷硬增强。刀具后刀面磨损增大,塑性变形增大,导致冷硬增强。切削速度增大,塑性变形扩展深度减小,冷硬层深度减小。进给量增大,冷硬作用加强。工件材料的塑性愈大,冷作硬化现象就愈严重。

4.2表面层材料金相组织的变化

(1)磨削烧伤。当被磨工件表面层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以上时,表层金属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使表層金属强度和硬度降低,并伴有残余应力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

(2)表面层残余应力。在切削力作用下,表面层受拉应力作用,产生伸长塑性变形,表面积趋向增大,里层处于弹性变形状态下。当切削力去除后,里层金属趋向复原,但受到表面层的限制,恢复不到原状,因而在表面层产生残余压应力,里层则为拉应力与之相平衡。

(3)热塑性变形的影响。表面层在切削热的作用下产生热膨胀,此时基体温度较低,因此表面层热膨胀受基体的限制产生热压缩应力。当表面层的温度超过材料的弹性变形范围时,就会产生热望性变形。当切削过程结束,温度下降至与基体温度一致时,因为表面层已产生热望性变形,但受到基体的限制产生了残余拉应力,里层则产生了压应力。

(4)金相组织变化的影响。切削时产生的高温,会引起表面层的相变。表面层体积膨胀时,因受到基体的限制,产生了压应力。反之,表面层体积缩小,则产生拉应力。

5.结束语

上一篇:研究生英语学位考试下一篇:读书心得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