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从行动开始作文(共12篇)(共12篇)
1.感恩从行动开始作文 篇一
我以前总认为父母为我们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谁叫他们要当父母?谁叫他们要把我们生出来?把我们生出来了就必须要对我们负责任?可是自从听了“感恩从现在开始”之后我明白父母不是我们的奴隶,而是我们的恩人!
开始我和现在许多孩子一样,我是独生子,享受着父母所有的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认为父母的给予是理所当然的,不来报答父母,而父母呢?他们也不求回报。所以,回报与感恩也就少了。他们让我学习,我就学习,感恩的思想也被遗忘在脑后了。甚至还对父母很过分!
在近两小时的演讲会上,老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演讲引导,让孩子们深受感动,用他们稚嫩的嗓音大声喊出一句句真情的话语:“爸爸妈妈我爱你”、“老师您们辛苦了”…… 用他们稚嫩的双臂给予家长老师们一个个深情的拥抱、以此来表达对父母、老师、祖国的感恩之情,同时也让在场的所有教师和家长受到了很深的触动和教育。当然我也不例外!
很多人认为人老了就可以安享晚年了,可当你老了又要照顾孙子,孙女,一生就这样过去了,临死他们都无怨无悔,而是想着他得儿女们!米尔说过:“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一天,在吃饭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细节。在吃鱼的时候,父母总是给我鱼肚子,而他们去吃鱼头和鱼尾,在吃菜的时候,父母总是给我菜叶,而他们去吃那梗。看到这一幕,我开始无法下咽了,并心想,以前我怎么没有注意到呢?看着父母那日见苍白的头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杂陈一般,我真想把碗里那美味可口的鱼让给他们吃,可又怕妈妈不接受我这一份小小的心意。忽然,我想出了一个主意:
我故意叫道:“妈!这鱼好辣!”妈妈马上停止了工作,像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跑来,“怎么会?我尝时不辣啊!”她夹了一块吃了下去,咀嚼了一会说到:“不辣呀?”又看到我脸上的笑容,说:“小坏蛋哟!”
俗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啊,孩子感恩父母,什么时候是早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父母,从这一刻开始感恩父母吧!天下什么最不能等?不是机遇也不是财富更不是名誉。行孝最不能等! 让我们怀着一个感恩的心,看待父母,去看待社会,看待天下的一切一切,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 敞开你的心灵吧!让父母丝丝爱的细雨洗刷你心灵的尘埃。
2.感恩从行动开始作文 篇二
实际上, 感恩的心在平时就足以培养和流露。不管你在什么场合, 请让“谢谢你”、“非常感谢”等不绝于耳。因为看似简单的一声“谢谢”, 不仅能使世界上的另一些人感到快乐, 而且能使自己心情舒畅。在感恩的空气中, 人们对待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 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 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 人们正视错误, 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 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一、加强德育, 就从感恩教育开始
感恩教育又有多大魅力呢?我们来看一下教育家哈尔·厄本曾经做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不准抱怨。对这项实验任务, 学生的第一个反应便是一阵抱怨。他们接着讨论了一些具体的事宜。他的第一个要求是, 即使他们在第一个小时里便违规发出抱怨, 也不能停止实验。其实大多数学生在第一小时里就开始抱怨。假若不能在24小时里不发出抱怨, 要至少在一天中尽量减少抱怨。接着, 他建议学生在兜里揣张纸条, 每次发觉自己在抱怨前便记个数。第二天, 他要求学生们猜猜, 多少人自昨天以来没有抱怨。他们都写下一个数字。在那个班的30名学生中, 大家猜出的不抱怨的人数在6到12之间。而厄本猜出的数字是零, 而且这个数字从来不会错。在过去18年里, 这个实验反复搞, 没有哪个学生能在24小时中一句也不抱怨的。这一实验最精彩的部分是接下来的讨论。他提了两个简单的问题:这项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你们从参加这项实验中学到了什么?大家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完全一致。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你想要我们知道我们多么容易抱怨。”正确。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通常是:“我懂了, 其实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抱怨。我们的抱怨实在有点傻。”同样正确。不论学生们是否真的抱怨或者是否意识到自己在抱怨, 他们都熟悉了两样事情:自己常常抱怨、自己抱怨的事情其实微不足道。以上这两项是这项实验的第一部分。紧接着展开了实验的第二部分。他给学生们一张表格, 顶端写着:“我感激, 因为……”下面是三栏, 第一栏的标题是“事物”, 要求学生在下面列出自己很高兴拥有的物品;第二栏的标题是“人物”, 让学生列出自己赞赏的人物;第三栏的标题是“其他”, 他们可以在这一栏列出不属于前两栏的任何事物。大约20分钟后, 三栏全部填好。紧接着是实验的第三部分。他要求学生在以后的24小时内把自己填写的这张表格读4遍:午饭以后、晚饭以后、睡觉之前、第二天上学之前或开始学习之前。第二天上课时, 他问学生, 努力不抱怨后, 感觉与前一天有没有什么差别。当然, 他们的答案他早已经知道了。学生们走进教室时的体态和手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但与前一天不同, 而且与以往任何一天都不同了。大家脸上开心的微笑更多了, 眼睛也睁得大多了, 身体也显得更具活力了。这是魔术吗?不, 只是赞赏, 是感恩。感恩精神让心灵发生了奇迹……
而今天, 部分学生生活浪费, 大手大脚花父母亲的血汗钱, 对亲人的馈赠从不言谢, 对朋友的帮助少有感激, 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 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 社会太不公平, 动辄诉诸暴力, 或以死相胁。一不小心就走入两个极端, 或者目空一切, 或者内向自卑……这些事实证明, 我们迫切需要使感恩思想深入每个人的心底, 进行一次真正的灵魂洗礼。因为, 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 感恩可以涤荡世间尘埃。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 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 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 感恩让世界多姿多彩, 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应从感恩教育开始。
二、加强德育, 感恩父母
经过几轮反复的商讨, 我们决定以“孝心”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实施以孝心为基础的感恩教育。2005年9月, 学校向全校家长发放了“孝心教育问卷调查”, 征询家长关于学校开展孝心教育的意见及建议。没曾想, 这一活动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家长在问卷中纷纷留言, 表达出对孝心教育的热切期盼。我校开展了以“孝心教育为基点”, 以“感恩滋润生命成长”为特色的“感恩教育”的活动。
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于是活动一启动, 我们就开始精心营造“孝育”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充分利用和开发一切可利用的硬件资源, 学校的四层楼梯、墙壁变成了长达30多米的“感恩画廊”, 囊括变成了“孔融让梨”等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的文化长廊;17个教室, 都开辟了“班级孝育文化墙”, “孝心小文章”、“孝心名言”等的展区, 创意设计虽有不同, 但却有着同一个目标—————于点滴中熏陶孩子的“孝心”。
与此同时, 全体实验教师群策群力, 开设了“孝育课”。孝育课上老师不仅给同学们讲孝敬父母的人和事, 而且组织同学们开展“孝敬父母”主题活动。让“孝”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走出来, 从书本的白纸黑字上走下来, 真正进入孩子的生活, 影响孩子的行动, 熏陶孩子的心灵。
我们的“孝育课”深深地打动了孩子, 孩子们学会了感激父母、回报亲人, 每天放学回家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而父母也乐于和孩子一起分享这种家庭活动的乐趣。
三、加强德育, 感恩师情
我们将“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教师节等节日定为学校的“感恩日”, 要求学生在每个“感恩日”至少用约一个课时的时间,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社会公益劳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 想出了不少办法, 如举办“中华传统美德系列讲座”、邀请家长中的“孝子贤媳”来校作报告、与家庭签订《感恩教育协议书》等。
与此同时,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机制, 设计推出了“感恩存折”。存折一经推出, 立刻受到了家长、孩子的欢迎, 目前, 全校孩子们中间已经形成了“日日争填感恩存折, 人人争当礼仪标兵”的良性竞争风尚。
在孩子的感恩清单上, 除父母之外还没有忘记有教诲之恩的老师。于是, 在教师节, 我们便组织学生开展了“我对老师说句知心话”活动, 鼓励孩子给老师写一封信, 用流淌的文字来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并且组织红领巾记者团采访、观察老师一天的工作, 以此激发学生对老师每天辛苦工作的理解, 对老师教诲之恩的感激。
四、加强德育, 感恩社会
一个人, 一旦对社会有了责任心、感恩心, 他的人生也会因此而精彩。我校建立感恩教育校外基地, 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之心。学校举行了“为福利院奉献一片爱心”大型感恩社会捐赠活动。捐赠中, 有的学生家长也自发地参与到活动当中, 人人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学生将自己看过的图书, 拿到学校摆成书摊转卖给其他学生, 而活动后又自发将义卖所得一千七百余元, 全部捐赠给了社会福利院。通过这样的活动的开展, 学生已经将对社会的感恩转化为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
五、加强德育, 感恩祖国
在我们为活动开展得如此成功兴奋之时, 却发现, 孩子们对于周杰伦等偶像明星耳熟能详, 对革命历史却一片茫然。面对这样的情景, 我们感到了爱国教育的缺失, “国民无之, 国不将国, 将若乏之, 国则实亡”, 爱国教育才是最大的德育。爱国教育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使命感,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对国家的感恩是最根本的感恩。
此前, 我们通过国旗下讲话、组织爱国故事演讲比赛、爱国手抄报评比、革命歌曲合唱比赛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所以我们利用国庆七天长假, 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项实践课题———“走进历史上的今天”资料选编整理:一年365天, 每天在祖国的历史上、世界历史上都发生了哪些大事?学生根据兴趣自选某一天, 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接下来, 我们又为学生布置了第二个实践课题“走进大中国”, 同样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调查、收集祖国的地理地貌、人文风情、历史文化、资源特产等相关资料, 查阅中国的名人、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国的世界之最……在这些资料的搜集过程中, 孩子们为中国的秀丽山川而惊叹, 为中国的发明创造而骄傲, 为中国的飞速发展而自豪。
从感恩父母和老师, 到感恩社会, 再到感恩祖国, 我们在感恩教育的征程上一路前行, “感恩教育”已经走进了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 成为了他们的自觉行为乃至习惯, 融进了学生的心灵。孝心、爱心、责任心———感恩教育在延伸。
“爱在左, 情在右, 走在生命的两旁, 随时撒种, 随时开花, 将这一路长径, 点缀得香花弥漫, 使穿枝拂叶的行人, 踏着荆棘, 不觉得痛苦, 有泪可落, 却不是悲凉。”冰心老师的这句话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一句话, 也希望它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执着表达的一种教育理念。
摘要:中小学传统德育主要依赖课程教学, 观念保守、方法单一, 重成绩轻思想, 重理论轻实践, 实效性较差。鉴于此, 文章认为加强德育应从感恩教育开始, 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通过各种感恩教育活动, 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感恩从体验开始 篇三
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题记
背景
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中心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留着,铅笔替孩子削好,书包替孩子背着,家务不让孩子碰着,有的学生饭还要大人喂着,除了作业不代办,其余都是老将出马,甚至作业也是家长陪着做……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早已习以为常把这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不会想什么感恩。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和原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同志探讨青少年教育问题时用了四句话来概括当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现状,即:对人不感激,对事不满意,对物不怜惜,对己不严格。
个案
小Z是初一时转到我班的一个孩子。
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工家庭,父母在城里租房做豆腐生计,家境虽然不宽裕,但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就受到家人悉心的呵护,因此养成了自私自利,锱铢必较,不为他人着想的不良个性。
在家里,小Z惟我独尊,不管家里情况如何,父母必须满足自己的要求,否则就哭闹不休,他的父母常常因为拿他没有办法,而打电话向我求助。在学校,小Z因为与同学相处时斤斤计较,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很差,在班里没有朋友,甚至到处树敌,班里很多孩子不止不喜欢他,甚至看不起他,合伙欺负他。而这样的人际交往的危机,常常让小Z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情急之下,他往往只有用武力保护自己,企图摆脱困境。
一个星期一的中午,班里学生到办公室告诉我,说小Z和同学打起来了,我去教室一看,他正和一男生小Y扭打在一起,我马上把二人拉开,并询问了事情经过,事情其实很简单,小Y在路过小Z座位的时候不小心将小Z 的书包碰到地上了,书撒了一地,但小Y忙着和同学下棋,没有及时帮小Z捡起来,小Z就认为是小Y故意的,于是到小Y位子上把小Y 的书包也扔到地上,小Y气不过,两人就打起来了。就在我将二人拉开之后,小Z眼中充满了怨恨,哭着对我大喊了一声:“所有人都欺负我!”。
小Z的话深深震撼了我,我必须得好好动脑帮助他。
一天课间,我把小Z叫到我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说:“小Z,听父母说你在家里特别能干,最喜欢帮助父母做事了,这个星期天老师交给你一个任务,你能完成吗?”一听老师有任务给他,孩子的眼睛亮了起来,立刻点头说:“好啊,我能完成。”我继续说:“我们这个星期周记的题目是《和父母一起工作》,你能和父母一起出去送一天豆腐吗?”“哦,这样啊……”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我马上握住他的手,望着他的眼睛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对他说:“是啊,没问题吧?对于你来说小菜一碟。”听了我的鼓励,他不再犹豫了,快乐起来:“恩,好的!”
于是,那个星期天,小Z就跟着父母推车走街串巷,送了一天的豆腐。星期一,我特地将他叫到一边,拿着他的笔记本,对他说:“小Z,老师看了你的周记,你圆满完成了这次任务,感觉还不错吧?”“感觉不好,”他苦着一张脸,“老师,我昨天才知道送豆腐可累了,不仅要推着车子到处走,嘴里还要不停吆喝,最辛苦的是,一天下来还挣不了几个钱。把我累坏了,我再也不想去了。”我接着他的话说:“为什么要用走呢,找出租三轮轻松得多呀。”“哎呀,老师,你不知道,我爸妈不让坐车,他们每天都是用走的,真不懂他们怎么想的。”这个时候,我趁机追问他:“确实很奇怪。租车也才两三块钱,这个钱他们也舍不得吗?真吝啬。”听了我的话,他表情变了,突然严肃了起来,几秒钟后,他低声说:“老师,我爸爸并不是个吝啬的人,他平时给我买好吃的从来不含糊,我知道他为什么不坐车,是因为……”他的声音哽咽了,眼里闪动着泪花,我没有继续问下去,因为我知道,孩子已经明白了我想说的话。
过了一段时间,我和他的父母通了次电话,问了问小Z在家的表现,他爸爸欣喜地告诉我,孩子变了,在家偶尔也要帮父母做事了。虽然现在次数还不多,但已经让他们感到欣慰了。我告诉家长,继续观察,并且常常鼓励孩子每天坚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一来可以养成孩子的劳动习惯,二来可以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我为自己的努力有了收获而兴奋。
趁热打铁,我在班级组织了一次名叫“护蛋行动”的体验活动。内容是:每位同学保护一个蛋,要求必须把蛋一直带到身边,所谓人蛋应形影不离,并且不能让它破裂,时间为一个星期。坚持到最后,且让蛋完好无损的同学可荣获“护蛋天使”的称号。
我要让小Z和同学们共同去体验一下精心呵护一个鸡蛋的艰辛和责任。
以下摘录的是小Z周记的内容:
《与众不同的经历》
每当看到那可爱的鸡蛋,我就会想起那有趣的护蛋经历。这是班主任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也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经历。
放学后,我就拿了一个鸡蛋将它用纸包了一层又一层,它变成了一个雪球了,我又用塑料袋给它穿了外衣,大功告成了。我将它小心翼翼的放进我的口袋里,每时每刻的想着它的安全。在学校里,每当下课时,我总不敢在教室里跑跳,害怕我的鸡蛋会破碎。我像鸡妈妈一样呵护它,爱护它。记的有一次,我在上体育课时把它带在身上,跑步时把它紧紧握在手中,每跨一步都提心吊胆,下课了,看到鸡蛋完好无损心里甜丝丝的。几天的护蛋经历使我学会了许多,让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是那么的真挚和无私。
过去,父母爱意的叮咛,有时在我眼中成了烦人的唠叨。父母的关心,有时在我眼中成了多管闲事。哎!自己太不懂事了!父母把我们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悉心照顾为健康的少年。从小到大,他们为我们流了多少汗水,花费了多少心血,父母的额头上多了几道深沟,这是岁月给他们的礼物;父母的双手是多么的温馨,也是那么的粗糙,这双手为我遮风挡雨,为我建造了温暖的家。我爱我的父母,爱我那温馨的家。
我及时把这篇周记发到我们班级网站(http://www.lyyihe.com/banji/index.asp?ku=96)的“同龄心语”栏目内。
接下来,我又在班里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对孩子们进行了友情的教育,告诉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他人身上的“不完美”,并且帮助他转变,而不能孤立他甚至合起伙欺负他。在会上,我没有提小Z的名字,只是将此类现象提出来,保护了小Z的自尊心,也让班里其他孩子受到了教育。在小Z渐渐消除怨恨的过程中,我通过平日的认真观察,发现了几个愿意和小Z做朋友的孩子。于是,我常常有意无意地表扬他们的友谊,特别是在小Z和他的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在我的引导下,他的好朋友还能在这个时候对他不离不弃,这让小Z非常感动,也让这些好朋友的感情与日俱增。
经过努力,小Z和同学发生矛盾的次数渐渐少了,他的父母也不再打电话向我求助。更让人愉快的是小Z的脸上因为有了朋友的温暖而多了笑容。他眼神中的怨恨、不平已渐渐被快乐、平静所取代。
给孩子一个体验的机会,孩子会发生变化的。有时就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也有可能成为孩子变化的转折点。我不知道小Z这种积极的状态还能持续多久,但我相信只要我心中的热情不灭,给予他更多体验与感悟的机会,多多地关注他,他是可以出现奇迹的。
反思
学会感恩,首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学会感恩,其实就是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关爱别人、帮助别人。
小Z的行为根源在于他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对他人心怀感激。所以他不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不会理解父母、他人,总认为是别人对不起他,而且长期在学校受到同学的孤立,也让小Z 内心对同学的看法出现偏差,所以才会说“所有人都欺负他。”这其实是自私的个性导所致。
正是基于对小Z家庭情况、个性特征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我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的方法体会了家长的辛苦,从而学会为他人着想。在活动中,我从总体上把握两个重点:一是重个人心理的思维体验活动;二是重集体的互动性实际活动。通过对班里同学集体指导和对小Z好朋友的个别引导改变了小Z的人际环境,让他逐渐摆脱了受孤立的困境,逐渐消除了心理危机。
4.《从行动开始》读书笔记 篇四
我们时时刻都在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没有对与错,只有利和弊,权衡利弊,看清当下,直视未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第一章 你之所以难以改变的原因
为什么人们不能依循自己的内心想法来管理自己呢? 人类天生就有惰性。总是用严格的戒律来约束自己,那人生岂不是会变得非常痛苦和乏味? 就算意志薄弱,采取行动就能成功。只要将注意力都集中在简单的行动上就好了。戒除负面思考的习惯。一个一个地完成计划时,就会发现自己获得的也越来越多„„
有所收获后,你讲进入良性循环,获得真正的自信。
第二章 戒除那些毁掉你人生的习惯
2.1 不要依赖“意志”的力量 意志靠不住,靠行动积累。
01.不断累积小而具体的行动,多么远大的目标都一定能够实现。02.摆脱“认知偏差”。通过行动彻底摆脱无法控制自己的状态。一个被“认知偏差”的臆想所束缚的人,在采取明确行动之前,很容易产生许多乱七八糟的想法。然后他就会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降低对自己的评价。意识到自己不好思维习惯却不能跳脱的人,是因为我们用意志来改变思考,但这只能加重“认知偏差”。摆脱这种方法,只能靠行动。
使用“正念法”,进入正念状态,需要做一些可以恢复身体感觉的事(当你进入认知偏差时,身体刺激可以将你拉回现实,减轻心理上的不安)
2.2 事例1:被冲动的感情所控制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当一个人情绪激动时,也会对自己的愤怒感到不满,从而更加无法控制。但他们其实在期待什么来熄灭自己的怒火。
对于很容易冲动的人,应该先忍耐30秒,事情将会变得完全不同。对策一:紧紧握住右手
暗示自己“不要冲动,保持冷静”。可以使你不至于情绪失控,回到现实中来。对策二:数呼吸
缓缓地进行腹式呼吸10次。每次呼吸都数次数。清除头脑里的杂念。
2.3 事例2:逃避困难
事例是一个新入职,很多东西不会又不敢问,因为做不好被批评,心情更差,于是恶性循环,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无法恢复的妹纸。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面对现实时选择逃避的人,很难发现将来可能获得的利益。逃避一时的困难,将来只会带给自己更大的麻烦。道理虽然很简单,很多人却仍然选择眼前的安逸。
必须停止多余的负面思考。
对策一:弹手腕上的皮筋——厌恶疗法? 高尔夫选手实用的减压方法。
易普症yips:因为精神上的问题影响正常发挥的情况。
一旦头脑中出现负面情绪,就用手指抓起皮筋弹一下,让思考回到现实。对策二:转移皮筋或者夹子
当头脑中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将套在右手腕上的皮筋换到左手腕。
一天下来(或者一段时间下来),数一数左手腕上的皮筋数。意识到“我居然产生了这么多负面思维”。进而抛弃那些没有意义的负面思维。
2.4 事例3:随波逐流
事例都是不喜欢但是不能拒绝的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这其中存在非常严重的“认知偏差”——被“如果拒绝别人的话会被讨厌”“如果不听话后果会很严重”等与事实不符的想法所束缚。但事实上,别人对你的关心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对策一: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思考
想象一下你信赖或者尊敬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TA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别人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策二:听喜欢的音乐
听音乐——抛弃多余的思考。放松身心,可使你对发生的事做出冷静的判断,也能让你回到现实世界。
集中精神去听而不是一边做一边听。紧张的时候听舒缓的曲子,缺乏干劲的时候听节奏感强能鼓舞自己的曲子。调整自己的心态。
2.5 事例4:吸烟,暴饮暴食,酗酒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人类会沉迷于许多东西,“工作狂”就是连工作都有可能沉迷。最明智的选择时一开始就不要参与。不要以为这些情况与你无关,每个人的忍耐都是有限的。为了做好一件事而依赖于另一件事的情况会使问题变得更复杂。越是努力的人,越容易产生依赖于某种事物的想法。
对策一:改变环境
如果身边有诱惑你的东西,那就会忍不住碰。应该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就算想依赖那些东西也找不到他们。对策二:选择耐力运动
重复同一动作的长时间运动。放空自己,重复同一动作,可以产生与冥想相似的效果,帮助调整心态。
2.6 事例5:改不了迟到的毛病 一个总是迟到的人„„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有些词的威力很强,对人打击很大,比如{}“散漫”,“不懂得收拾”,etc.自责的想法对改变事态没有任何帮助。对策一:最初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
找一个人和你一起行动,以此来修正你的标准。比如我想提前30分钟,但是阿斯兰提前了40分钟,那我也提前40分钟吧„„ 对策二:用(手机)提示来恢复意识
01 对要做的事进行管理,输入日期和时间
02 设定一天之内定时响起提示音,将你的意识拉回现实——“我现在做的是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吗?”
第三章 小心你深信不疑的陷阱 第四章 从小习惯开始
4.5 开始与坚持是不同的行动
开始与坚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两者并不相关,也不一定共存。
无法取得理想结果的原因只有两点:1)不知道怎么做 2)不知道怎么坚持 4.6 开始的目标是“马上取得结果” 开始的关键在于
1)降低行动难度 2)制造好的环境 3)得到好的结果(如果做这件事本身得不到好的结果,就创造奖励)
4.7 只要能获得“成就感”,人们就会更主动地采取行动 可以给自己一些小奖励,比如金钱上的奖励。只要取得结果,就能得到成就感。4.8 养成“不做就不舒服”的习惯
有一个商务人士,因为无法掌控晚上的时间,就把学习时间安排在每天早上5-6点,每天学习一小时。
不做不舒服斯基——就像刷牙。4.9 人类任何时候都可以改变
改变并不意味着否定现在的自己,而是让现在的自己得到成长。4.10 新行动“从三开始”
改变要循序渐进,像刷牙一样养成习惯。一下做很多事肯定做不好。不要只依靠自己的少数优点——不要在某方面过度努力。
培养新的行动习惯时,最多不要超过三个。掌握了三个新的习惯,再做接下来的事。
每周只运动三次——?
有些不用三的数量计算的工作:感觉工作量不是太大就可以了。
从完成的一件件小事中,体会到成就感,感觉到快乐和自信,更容易开始下一次结果。
4.11 让每天的压力“可视化”
4.12 “行动列表”在自我管理中非常有效 4.13 使用“方便的记录工具”
工具:evernote, ilifelogger, study plus 4.14 利用“生活的记录本”感受“自己的能力”
每天记录今天发生的三件开心的事。只记让人开心的好事。专门搞一个笔记本。每天都是发生了三件开心的事的一天。多微小的事都无所谓,重点是开心。
4.15 用“感谢卡”消除人际关系上的压力 4.16 利用“实况转播”让意识回到现实 4.17 化整为零 4.18 不要走极端
4.19 通过积累的成果来进行评价
评价行动结果时,不要看总体,要看比如“我做到了六成”
也不要只看一时的成果,要看一定时期内累积的成果。上个月30份合同,这个月18份,不应该立刻觉得业绩下滑,应该看两个月一共48份。
不是成长速度变慢了(有边际效益降低啊),而是总体的我成长了。
第五章 避开陷阱
5.1 扔掉“为了将来而忍耐”的想法
不是说不考虑将来,而是不能单纯地忍耐,对将来要有具体的目标。要充实地度过现在的每一天,因为将来是由无数个今天的累积。5.2 不要因为“无谓的想象”给自己增加压力
发生事情——个人认知(主要因素)——产生压力
认知偏差时,无所谓的小事也能产生多余的负面情绪和压力。即使积极的人,疲惫的时候也会焦虑不安,产生和平时认知不同的消极情绪。“是不是被人讨厌”——人类的臆想会不断地创造负面信息,导致人们难以分清现实和臆想。
正确认识眼前所发生的事——正念法 5.3 养成“冥想”的习惯
完全集中在现在和现实上,排除过去和未来的干扰。进入正念状态——冥想。成功者并非没有抑郁和烦恼,而是承受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但他们从不逃避自己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自己的烦恼。5.4 逃避压力只会造成更大的压力
人们被迫接收远超所需的信息,导致所有人都变得不想自己。(?)消除压力最重要的是面对自我,正视现实,采取行动。5.5 如何战胜眼前的诱惑
眼前的诱惑能带给我们暂时的放松和满足感。
将注意力集中在实现长期目标的益处上,写在纸上,反复阅读。5.6 认清你该做的事 两种人们想做的事 1)明知道该做什么而做不到 2)明知道不该做但停不下来 将需要增加的不足行为和应该减少的过剩行为,统称为目标行为;眼前的诱惑则被称为竞争行为
增加目标行为,减少竞争行为 5.7 用ABC模型作为行动的原则 找张纸将整个行动的过程ABC都写出来,C要写出结果的好坏——这样就可以客观地观察自己的行为
过剩行为:消除A(不买零食,把手机藏起来);替代C(把咖啡换成红牛;刷手机换成深呼吸);关注不做B带来的好结果(瘦;健康;效率高)
需要增加的行为:增加A(买跑步装备;和阿斯兰一起跑步;桌上摆英语书),创造好的C(锻炼一周买裤子)5.8 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
想要改变已经养成的行为习惯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急躁是大忌。一点一点地坚持才能改变行动。5.9 行动都是可以量化的
用明确的数值表现出来,才能有清晰的理解(比如一周慰问anny三次;表现热情的方式是大声打招呼)用数值才能客观检视
5.10 面对失败时的三种心态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挫折。遇到挫折时,就分析原因,写出来。
不要冲动,保持理性。不要主观,保持客观。不要抽象,保持具体。5.11 如何成为一名能够应对突发事件的人
不要冲动,保持理性(情绪)。不要主观,保持客观(事实无法改变)。不要抽象,保持具体(寻找可以采取的对策)。5.12 只要调整好心态就可以应对突发事件 案例是设计师无法跟客户好好交流orz„„
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容易产生恐慌的人,容易有自己承担一切责任的倾向。
只要从当事人视角转换到第三者视角,就能够调整心态,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5.13 “应该做”和“想要做”
承认“不愿做某件事情”也非常重要。如果对自己的人生感到不满,是因为没有采取让自己满意的行动。
如果是为了迎合世俗价值观而应该做的事,那么请趁早抛弃这种想法。(„„)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5.14 整理感情,简单行动
只要将思考简单化,压力自然而然就会减轻。
只有人类会出现“身体在这里,心在别处”的状况。如果常态化,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动物却能朝着“本能和当下的目标”努力。
坐禅,散步,闭上眼睛——整理自己的感情,从认知偏差中回到现实。每天睡觉前用5分钟整理感情,可以减轻压力。
5.感恩从心开始 篇五
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人间
太平溪中小学教师聂家斌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人间》
究竟什么是感恩呢?我们又曾被哪些事情感动过?某小学六年级一次语文考卷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于是老师在班级中作了一个调查:假如今天是我们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做哪些事情?台下发言较为涌跃:有的就说,我们要好好地吃一顿,有的说要好好地玩儿一把,还有的说什么都不做„„等等各种答案五花八门。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位母亲陪同儿子参加高考,儿子在教室里考试,母亲在外面守侯,因为天气太热,气温过高,不久这位母亲便中暑倒在了地上,被路人送到了医院。在医院,母亲一直没有苏醒过来,令众多医生束手无策,最后还是一个护士想到一个好点子,在母亲的耳边轻轻地说“高考结束了”。话刚说完,母亲便立马坐立起来,大声地说“我得赶紧问问我儿子考得怎么样?!”可见在这个生死关头的母亲心里,牵挂的仍是正在考试的儿子。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她永远把儿子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关心儿子,而忽略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我相信各位同学的家长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同样会为你们付出的。因为你是她的孩子。他们爱你,她们关心你胜过自己的生命。可是同学们,你们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不少同学总是不断地报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于直接与父母顶撞!有些同学不知道自己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精力和心血,扪心自问,你关心过他们吗?你为自己的父母做过什么呢?如果什么也没做过的话,那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你们的父母呢?对待自己的父母尚且如此,又怎么敢奢望你们会善待你们的老师和朋友呢?一旦国家有难,又岂敢指望你们为其抛头胪洒热血呢?如果人人都是这么自私自利的话,社会哪里还会有温情呢?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失去温情的世界,那么我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光靠喊口号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我们应该用我们实际的行动来关爱我们的父母!从内心去开始感恩,让世界充满爱!同学们,爱其实就是我们的身边,我们并不缺少爱,缺少的只是发现它的双眼。我们要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想说,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报答养我育我的父母和培育我们成长的老师!为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6.做人_从感恩开始(范文模版) 篇六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常怀感恩之心,你会赢得更多尊重和关爱;常怀感恩之心,你就会对生活少一份挑剔和敌意,多一份欣赏和感激。
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倾注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懂得感恩,你的生活会洒满阳光。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人们健康性格的表现。感恩,是一条人生基本的准则,是一种人生质量的体现,使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
感恩父母,品味亲情。水有源,树有根。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父爱如山,母爱似海。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父母的爱。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存无尽的感激和报答之心。
感恩生命,珍惜生活。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不仅给生物以体形,还赋予它无可比拟的华彩,无比充盈的活力,无可言喻的精神,理应受到膜拜和珍惜。感恩生命,就会珍惜社会赋予你的一切,就能用一颗平和之心去面对不公与挫折。
感恩友情,善待他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身边总会有朋友相伴。朋友的指引,带自己走过人生的柳暗花明;朋友的帮助,帮自己走过人生的沟沟坎坎;朋友的患难与共,让自己倍增面对困难的勇气。感恩我们的朋友,道路就不会坎坷,朋友会为你撑起一座跨越困难的桥,帮你到达彼岸。
感恩社会,学会宽容。感恩社会,让我们懂得付出不索取更容易得到快乐。感恩社会,让我们学会用爱心无汇报真情,让这个社会处处都充满温暖。
感恩,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美德。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指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换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和不幸,你就总会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感恩是一种德智慧。它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人生的美好,能让我们保持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了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感谢生活增友谊和爱情;感谢苍穹藏理想幻梦;感谢时光常留永恒公正。感谢收获、感谢和平、感谢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感恩,关键在于回报。牛津字典给“感恩”下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7.感恩从行动开始作文 篇七
关键词:先行后知 职业教育 专业课教学
陶行知早年信奉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故取名“知行”,十余年的教育实践后,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念。他说:“中国人如果懂得‘行知’的道理而放弃‘知行’的传统思想,才有希望。”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行知”。
陶行知先生“先行后知”的教育思想尤其适合于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笔者是一名电子专业教师,本文就以电子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为例,说明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可以并且需要从行动开始,从而最终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最高目标——养成学生职业行为能力。
一、任务引领型的课程改革
职业学校电子专业课程设置的传统模式是:高一年级开设专业理论基础课,《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高二年级再开设一些电子设备原理等专业课,并进行一些技能训练和实习活动,高三年级以企业实习为主,走向就业。
但是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初中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扎实,而且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因此大多数学生上《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专业理论课时,无异于听天书,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职业学校的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首先是培养熟练的电子产品装配工,其次应当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理论基础,了解电子行业的新技术,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总之就是培养在企业里具有一定发展空间的熟练的电子产品装配工。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的培养目标,笔者一改传统的课程模式,将专业课程的教学设置成四项任务:室内布线和照明电路的安装、收音机的装配、万用表的装配和使用、电视机的装配和调试维修。
新的课程模式从行动开始,先带学生做起来。比如高一的第一学期,围绕室内布线和照明电路安装的任务,一入学就带学生去实训室安装照明电路,摆脱了初中阶段的纯理论教学模式,有了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自然就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等理论知识怎么办?同样先做后学,配合完成各项任务的需要,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安装了照明电路,再讲电路的串联和并联,先“行”后“知”,有的放矢,学生自然容易接受。
再比如第二学期先带学生进行收音机的装配训练,在收音机的装配这项总的教学任务的引领下,完成电阻识别、电容识别、晶体管识别、焊接技术、整机装配等多项教学任务,并根據需要学习电工基础、电子线路、收音机原理等理论知识。在这个学期里,学生有了装配成功一台收音机的目标,又不断地接触实物,动手训练,理论学习也不再枯燥无味了。
二、“行—知—行”的教学程序
前面举例说到收音机的装配这个教学项目,笔者将其分解成电阻识别、电容识别、晶体管识别、焊接技术、整机装配等多项教学任务来完成,专业技能的教学具体到某一小项任务。而传统的教学程序是先理论后实训,即按“先知后行”的程序,先介绍相关知识和前人的经验,然后指导学生实训,解决实训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技能。比如要让学生学会焊接技术,首先要讲焊接工具和焊料、焊剂的有关知识,介绍焊接的要领,并强调焊接时的注意事项。这些内容至少要花两个课时在黑板上教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做演示,加强教学效果。然后让学生进行焊接操作训练。通过这样一个“知—行”的过程,部分肯学的、能力强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焊接技能。
如果运用陶行知先生“先行后知”的教育思想,采用“行—知—行”的教学程序,便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着重以焊接技术为例阐述“行—知—行”的教学程序,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
第一次课安排在实训室里,课前只简单地强调使用电烙铁的注意事项,避免发生触电和烫伤事故。然后把电烙铁、漆包线、焊锡丝等发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完成导线焊接。因为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然而在焊接中很自然地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第二次课在实训室里进行理论教学。因为有了前一次的焊接尝试,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非常顺畅,许多学生对上次焊接的实践提出了疑问,老师加以归纳,并列出影响焊接质量的“不牢固”和“不美观”两个最重要的问题。然后,介绍电烙铁、焊剂、焊料的有关知识及焊接的理论要领,分析解决这两个问题。
第三次课,再次安排学生进行焊接训练,提出牢固性和美观性的评价标准,下课前让每名同学对各自的焊接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有了第一次焊接尝试的教训,又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三次课效果极好。这样三次课共6课时就能高效地完成焊接技术这项教学任务,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这项技能。
采用“行—知—行”的教学程序,从行动开始,学生真正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参与了整个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活动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和经验传授,而是双向互动的交流。尽管职校生基础普遍较差,但并不会因此失去求知的欲望。采用“行—知—行”的教学程序遵从了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让职校的课堂成为学生探索、实践的场所,让学生在一次次成功中重塑自信。
三、“先行后知”效果显著
总的来说,不管是任务引领型改革还是“行—知—行”的教学程序设计,都充分贯彻了陶行知先生“先行后知”的教育思想,实践表明有如下几点成功之处:
1.信心的有效建立
新课程方案,任务引领,每一个“生产”任务都是学生经努力能圆满完成的,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成功换来了家长、老师、同学的赏识,赏识导致更大的成功。学生的技能不断形成,知识不断长进,并在相关工厂参观中直观感受到自己技能、知识的生产性和实践性作用,对“自己将成为国家的紧缺技术人才”有了明确的认知。因此,学生们“只要努力,前途美好”的意识得以树立,早已几乎丧失的自信心又找回来了。
2.责任意识的有效养成
每一个技能模块都要完成一个“生产”任务,有的是企业的实际产品。合作企业派来的质检员到学校实训现场,参与课堂教学评价。来自第三方的客观评价,让学生们体验企业真实和严格的要求,既可获得企业的第一手产品资讯,又能在评价中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从而树立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实现职业素养的养成。
3.技能的有效生成
任务引领,实战性的训练,势必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训练效果好。这种递进式的技能模块,促使学生专项技能日积月累,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无形中学生的意志力、合作能力、知识和技能迁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4.知识的有效建构
从技能实践开始,可启蒙学生对本质的探究欲望。如若干个元器件就能摆弄成一台会说话的收音机,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思索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如此一来,学生对老师自编的讲义,就会认真研读,理论课也自然听得仔细了。笔者认为,任务引领型模块式课程的核心优势在于“做中学”,学生愿意学,喜欢学,能够学,从而使电子专业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有效完整地形成。
8.感恩从行动开始作文 篇八
感恩做人用心做事《做人从感恩开始》读后感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我们增长才智,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拓宽视野,提高修养,挖掘自身潜能的有效方法。参加工作以来,本人非常注重学习,今年已先后学习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国情备忘录》、《领导干部国学本》、《七个怎么看》、《做人从感恩开始》、《24节气养生法》等书籍。在工作中,我院也高度重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把“每月读一本书”活动作为提高能力、营造学习氛围的重要抓手,始终坚持以文立身,深入推进“文化育检”战略,努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检察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在今年的读书学习中,我对《做人从感恩开始》一书感悟颇深,下面我仅结合自身的感悟,简要谈谈关于感恩做人、用心做事的一些体会。《做人从感恩开始》从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友情、感恩家庭、感恩社会等几个方面作了阐述。当我阅读此书,细细品味其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在故事里感念那些感动的感恩文字时,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以感恩做人、用心做事来回报我们身边一切人和物所给予我们的一切。“乌鸦有反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知恩图报”一直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道德准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古以来,人类感恩的美德一直在延续。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基础。然而,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不少人取得了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自认为无所不能,忘记了成就自已的工作、领导、同事、家人、朋友等,使人与人之间,在不知不觉中少了关爱,淡薄了情谊,把这最人性的东西丢弃了,忘记了是这一切才是自已成功的基石。不懂得感恩的人取得了成绩就只会索取,达不到目的就会抱怨,而抱怨会把感恩越抛越远,就会陷入抱怨---失败---抱怨的怪圈,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远。还有一些人得不到时抱怨,得到了却又不满足,继而继续抱怨。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德。感恩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是人与人之间凝聚力的内核。当我们在计较自己得到了什么时更应该多考虑自己付出了什么、奉献了什么,我们应该让浮躁的心在感恩中沉淀,学会用感恩的心看待周围的一切,珍惜已拥有的一切,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如此美好,原来成功就在身边!俗话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做人,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做事,也应如此。我们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件事的全过程。因为用心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时时处处皆用心。用心做事,要把事情做好做优,做到尽善尽美,这是做事的最高境界。用心做事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力求做得最好、最美。这个过程,坚持认真的立场,关注决定成败的细节,一丝不苟。做事要有心、用心、细心、专心、耐心、热心,这样才能在工作中顺心,才能体现自己的责任,也才能把工作当快乐、当乐趣,当做最好的感恩方式。我们要懂得感恩,不要将拥有的一切都视之为理所当然。我们要感恩自然,给予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予我们最无私的馈赠;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给我们温暖给我们保护,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养大成人;感恩老师,是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感恩友情,是朋友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感到孤独,让我们的生活过的充实而多姿多彩;感恩家庭,是家人为我们创立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园;感恩社会,给我们创造了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感恩单位,是单位给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发展机会;感恩同事,是大家相互关心、爱护、鼓励、鞭策,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有趣味,工作有动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更要多一些踏实,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准备,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奉献,少一些索取;多一些完美,少一些缺陷;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担当,少一些推诿;多一些认真,少一些糊弄。感恩做人,是我们的态度;用心做事,是我们的责任。
9.做人要从感恩开始心得体会 篇九
——林园钦
为迎接第十六届“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全院专门开展了党员系列读书交流活动。作为一名党员,经过参加读书交流活动,我受益良多感触颇深,特别是经过对党的发展历程的重温和再学习,让我感悟到感恩之心要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人要从感恩开始!
感恩首先要感恩于中国共产党。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就一直为寻找救国图强道路而不懈探索和奋斗,结果都失败了,实践证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直到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作为一名在改革开放中出生和成长的党员,必须感恩于中国共产党几代人经过艰苦奋斗为我们创造的各种现实条件,让我得以健康成长,接受良好教育,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前提、发展平台和美好未来,因此做人从感恩开始,必须首先感恩于中国共产党。
感恩当然要感恩于自己的父母。父母给予我生命,赋予我灵魂,更是把我从小抚养成人,为我提供尽可能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条件,可以说没有父母就没有我这个个体的存在,所以要感恩父母给予我的一切。父母给予了我一切的同时,父母对我付出的爱,更是无私的毫不保留的,甚至不要求回报的。为了报答自己的父母,总想为父母做点什么,但事实上真正能做到的又寥寥无几,唯有在内心深处感恩于自己的父母。
感恩还要感恩于陪伴自己成长的人。在人生道路上陪伴自己成长的人,包括儿时的伙伴、学校的同学、亲戚朋友以及工作的同事等等,这些人给自己带来欢乐帮助关怀,怀一颗感恩的心当然要感谢这些人。特别要感谢工作的同事,进入法院工作以来,周围的同事关心我的工作,关心我的生活,遇到工作不懂的地方向他们请教,他们总是不吝赐教;遇到生活中的困惑,他们总能悉心开导;遇到困难他们总能伸手相助。正是这些陪伴我成长的人,让我更快地进步,更快地成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工作的困难和挑战。
感恩也要感恩于侵害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之心,要做到大度从容,以从容淡定的心态看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善于转变角度,从事物的对立面来重新认识事物。大多数人都是在挫折和受伤害中成长和成熟起来,侵害过自己的人,在侵害自己的的同时,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避免今后受到更大更多的伤害;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增强自己的抵御能力。侵害我们的人,不管他们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侵害的同时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也要感恩于他们,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受伤害的痛苦中。
党员读书交流活动虽然时间很短,但让我受益匪浅,感触最深的就是学会了做人要从感恩开始,始终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于一切值得感恩之人,感恩的同时享受感恩给自己带来的回报。作为一名党员,今后要更加积极地参加这样的活动,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的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黎贡隧道管理所
10.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人间 篇十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再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我们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感恩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著名诗人艾青在他的诗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至今仍感动着人们,仍被大家所称颂,这个原本该走入研究生院的大学生,却义无返顾的从繁华的城市,走进了大山,来到了贫穷落后的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小学,因为他认为那里的孩子更需要他。而让他做出这一抉择的理由很简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自己就是在大家的关心下,才完成了学业,有机会考上了大学。徐本禹用他感恩的心,为大山里的孩子铺就了一条爱的道路,点燃了贫穷和希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
11.感恩行动作文 篇十一
吴茗同学酷爱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上课认真听讲、读书做好摘记、经常帮助同学、学习勤奋刻苦。放假的时候,她常常去陪伴太祖母。她很喜欢农村外婆家,她教会了外公怎样选电视节目……
其实想想,我自己也做得不错。我的爸爸妈妈在外面工作,平时很少回家,家里只剩我和爷爷,爷爷年纪大了,患有哮喘,我自然成了家里的“半边天”。我家院子比较大,打扫起来耗费时间,爷爷扫不了几下就气喘吁吁,每当这时,我总会拿过爷爷手里的扫帚。
“爷爷,这事我来做,您在一旁指挥就行了!”
“真是爷爷的好孙子。”爷爷的脸笑得像满褶的包子。
看着爷爷笑开了花,我扫得更起劲儿了。“过来,过来,扫这边,扫的时候扫帚枝要贴着地面,要不然会扬起尘土……”
爸爸妈妈不在家,照顾爷爷就是我的责任。在家里,我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爷爷就能少受累;在学校,上课认真听讲,放学先写作业,爷爷就能少担心。多和爷爷说说话,照顾好爷爷,爷爷就能少生病。爷爷硬朗,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爷爷年纪大了,天天洗脚能促进血液循环,每天晚上,我自己洗漱之后,总会接上一盆热水,给爷爷洗洗脚。我事先准备好擦脚布、拖鞋,给爷爷泡上一会儿,再用手搓一搓,搓掉脚上的皮屑,爷爷自己擦脚的时候,我把水倒了,墩墩地,一切收拾停当,我就去呼呼了……
去年冬天尤其冷,为了取暖,家里必须烧锅炉,要想暖和,就得有人去背煤,这种力气活哪能让爷爷干呢?我先从煤堆里搬下一大块儿,从正面砸了几下,砸不开。“从反面砸!”在爷爷的指导下,我把煤块反过来,只砸了一下,竟然开了。“姜还是老的辣,哈哈……”我装了一筐,我背起煤,吃力地搬回屋里,一趟又一趟……我们爷孙俩齐心协力,整个冬天暖暖和和的……
12.做人从感恩开始读后感 篇十二
书中有一个故事 讲的是在一个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身边。十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拖着受伤的心与狼狈的身躯,回到了故乡。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渗透出来――门开着!之前从来不曾忘记把门锁上的母亲竟然开着门,而一进门竟看到母亲瘦弱的身躯蜷曲在冰冷的地板,以令人心疼的模样睡着了。女儿的哭泣声惊醒了母亲,母女二人相互拥抱在一起。当女儿问:“妈,今天你怎么没有锁门,有人闯进来怎么办?”母亲却回答说:“不只是今天而已,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了家门,所以十年来门从没锁过。”这天晚上,母女俩又回复到十年前的样子,紧紧锁上房门紧挨着睡着了。
我不禁想起了在平时生活中,脾气倔强的我总会因为一些小事和妈妈怄气,有时甚至要和妈妈顶几句。我想那时的妈妈心里肯定很难过,可妈妈却一次又一次的原谅了我,默默地继续关心呵护着我,现在我想大声地对妈妈说声对不起。
【感恩从行动开始作文】推荐阅读:
做人从感恩开始作文800字09-01
作文1 感恩从心开始心得体会12-29
德育创新案例——成长从感恩开始06-27
感恩母校 我们在行动01-02
感恩企业我在行动07-27
感恩我们在行动班会演讲稿08-16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演讲致辞09-18
感恩从现在做起作文500字12-04
感恩,从心开始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