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精选18篇)
1.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 篇一
小学科学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切实落实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实践,对导学案的使用,我有以下体会。
小学科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科学课是比较贴近生活,实验性强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能知道与身边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和基本方法,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一、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学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导学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选择与提炼,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而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有限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自己去领受,理解知识,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互帮互学。孩子们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的教学经验。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听讲。
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清楚了。一节课40分钟很难保证学生每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回答。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原村小学 常渊琼
2.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 篇二
一、导学案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课时化原则。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尽可能地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按课时内容确定导学案的内容编写。这样,有利于调控课时学习的知识量,构建高效课堂。
(2)问题化原则。导学案设计要在新课标三维目标的指导下,寻找历史材料,将每个知识点创设成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引导学生进入自主的学习之中。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认知规律。设置的问题既要有利于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具有较强的思考性。
(3)方法化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强化学法指导,及时地点拨学生。导学案要将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因材定案的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层次性,在编写导学案时应依据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将教材内容设计成有序的、层次性的、符合不同水平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潜能生看到鼓励,最终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5)集体性原则。集体性原则是针对集体备课而言的。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只有通过老师们集体备课,深入研究,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产生的导学案才会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导学案
(1)自主学习,以案导学。课前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模式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学生主体的关键环节。
教师在上课前将导学案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完成检测。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等。总之,学生在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后,要基本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更具针对性。
(2)信息反馈,课堂探究。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就是要有意识地通过学案“疑问区”等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一定要在“导”字上下工夫,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导议: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再把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全班展示,最后老师及时对知识点加以点拨、归纳。
导思:教师可在讨论中提出点拨、诱导性问题,这些问题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学生只有经过努力,才能独立或合作解决。
(3)归纳整理,形成网络。教师在学生了解和理解新课知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提炼归纳知识要点,理清知识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看似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把握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4)设计层次性练习,检测课堂效果。学习是为了运用,适当的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设计应围绕“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先设计3~5个紧扣基础知识的题目让学生解答,检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再设计3~5个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学生做后,老师讲解与点评,巩固基础。练习要体现出层次性,要关注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
三、反思交流,改进导学案
有位教育家说道:“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在每堂课之后,教师要结合学生展示交流、自主测评的情况,对照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认真思考,对于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回顾、反思,不断改进完善导学案,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运用。
3.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 篇三
关键词:导学案 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
一、 充分认识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重要意义
《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课程纲要》、学习材料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编写的供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自主学习材料,是“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载体。它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摘自《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指导意见》)
因此,编写《导学案》时,要求教师要研究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科学地规划课堂教学。另外,教师还要研究教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二、 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 整合教材内容,以课时为单位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为例,每个单元都由以下板块组成:热身(Warming?up), 读前(Pre?reading), 阅读(Reading), 理解(Comprehending), 语言学习(Learning about language), 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 小结(Summing up), 学习建议(Learning tips)和趣味阅读(Reading for fun)。 一个单元这么多的板块,要在一周五节课的时间内把这些内容全部处理完,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对教材进行整合。笔者一般的做法是:
课时1:整合热身、读前、理解三部分,以练习的形式呈现在《导学案》上,这部分将作为学生预习阅读来用。课上老师以检查预习和反馈学生的问题为主,并指导学生完成阅读的学习。
课时2:趣味阅读和语言学习。因为语言学习比较枯燥,所以把趣味阅读部分或者自己根据情况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
课时3:语言运用。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并完成这部分的阅读。
课时4:语言运用中的听、说和写作。
课时5:单元复习和检测(以单元测试卷的形式当堂测试)。
2. 以学生为主体,用问题“导学”,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最重要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老师要从“幕前主角”转到“幕后导演”,从而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导学案》的编写要主要以问题为主,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问题设计要精心,形式要多样;要防止把《导学案》搞成“习题集”或“练习册”。另外,《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也要分层设计。
通过检查学生的做题情况,老师就可以发现学生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共性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讲解。这样,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就大大减少了,而且针对性强了,学生课堂上练的多了,积极主动性也就提高了。因此,老师可以做到精讲精练,还课堂于学生,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这不就是广大教育者所期待的高效英语课堂吗?
3. 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导学案》的编写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它是在全组老师的共同研讨下,集每位教师设计之精华,并通过教学实践,才能初步形成其大致框架结构的。基本框架确定以后,内容和形式也要根据每单元话题的不同进行调整。笔者现在所使用的《高一英语导学案》,从2011年9月开学至今已经是几易其稿,中间修改的次数已无法统计了。我们大家都清楚,任何事物的发展,只有顺应时代,在前进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才能得以长存。
三、 结束语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出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笔者通过数十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导学案》的使用使老师和学生都感受到了夸美纽斯所谈及的教育理想。当然,编写出适合学生的、科学的《导学案》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前提,这就需要老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认真、严谨的、对学生负责的工作态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夸美纽斯的教育理想会在更多的学校得以实现!
4.科学使用导学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篇四
关键词:导学案;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导学案,是指在教师集体组织研究课程教材的过程中,先由教师个人准备、再集体讨论综合形成的关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案。导学案的设计原则是以当前教育部办法的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目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设计内容包括对教材内容的详细讲解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教学结构的优化调整等。
一、导学案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中的应用
1.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引导。无论任何一门课程,以人为本都是教育的基本理念内容。教师在编写和应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爱上学习、参与学习、学会学习,进而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保证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提高。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引导内容,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多多讨论和确定一些适宜当前阶段和当前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提出一些贴合当前学生年龄阶段思考的问题,或者主动引导学生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导学案课程内容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兴趣和参与能力。
2.加强对学生思考和怀疑能力的引导。积极引导当前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并在导学案的编辑和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考及怀疑能力的培训。教会学生学习的内容固然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生活教学,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综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当前学生的年龄阶段、性格性别及知识经历等一系列特点,激发学生对于教学课程中部分内容的求知欲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导学案编写与应用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在课程教学结束之前或结束之后抛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思考、怀疑、辩论、总结过程中,教会和引导学生运用多样的思维方式、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及全面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探索和怀疑中学会思考,主动思考教师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内容,真正的学会学习方法。
3.加强对学生归纳问题能力的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授课内容进行规律性总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整体授课过程中的精髓部分,对整个授课过程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教师应在导学案编辑及使用中,提前对授课内容中进行精炼、总结,同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展开由学生积极讨论与思考,让学生为课堂授课内容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积极展开对于当前课堂课程教学内容的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由思考和辩论来发现学生与教师对于教学方式中授课内容理解的方式及不同,进一步发现自身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同时还能启发学生自我思考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最后对学生起到正确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授课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理解的疑问。
4.加强对学生学习内容与实践能力相互结合的引导。实践能力应该是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之前教师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核查。教师应该在导学案编写和确定中提前准备好检查学生实践能力的环节及相关内容,例如让学生以当前教学内容为基础,创建一个相关的实践情境、让学生以当前教学内容的归纳为基础,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当前教学内容或者让学生将当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互结合,重新总结当前教学内容。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利用导学案编写和教师集体的智慧力量来确定相关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更好体验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结语
5.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欧姆定律,2.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学习重、难点】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知识回顾】
1、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
2、公式:
;两个变形式
和。
3、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R2的电阻为10Ω,电压表的示数为2V。对于R1和R2可求那些物理量?
2、如图所示,灯泡L1的电阻
为20Ω,灯泡L2电阻为10Ω,通过灯泡L2的电流表为0.6A。
L1
L2
对于灯泡L1和L2可求那些物理量?
3、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小灯泡L1两端的电压是3
V,L2的电阻是12Ω,电源电压是9V特,则L1的电阻是多少?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2A。求:
(1)电源电压U;
(2)电阻R2的阻值。
5、如图10所示,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S,电压表V1示数为4V,电流表示数为0.4A.求:(1)电压表V2的示数;(2)R1、R2的阻值.
6、为防止酒驾事故的出现,酒精测试仪被广泛应用。有一种由酒精气体传感器制成的呼气酒精测试仪,当接触到的酒精气体浓度增加时,其电阻值降低,如图21甲所示。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1的电阻为60
Ω。在图21乙所示的工作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8V,定值电阻R2=20Ω。求:
(1)
当被检测者的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电压的示数是多少;
(2)现在国际公认的酒驾标准是0.2mg/ml
6.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 篇六
苏家屯区特殊教育学校叶洪久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弱点是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既不利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不利于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
陈惠娣老师讲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正式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快乐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的能力。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员工,充分体会到当今的学生急需这方面的锻炼,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即利用适合具体学情的教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促使学生主动知识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是体现教师教学思想、方法、知识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我认为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
2.能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3.能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
4.能够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和要求,并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且能及时改进。
7.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 篇七
一、自学自测,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要着力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形成、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学生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我们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自我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检测,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自检、自测,从而提高学生在测试中不断进行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互学互助,努力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惑。有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立思考、善于提问的好习惯。但不容忽视的是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羞于问老师问题,但是在同学之间他们无话不谈。基于青少年学生他们的特点我们应当充分鼓励、积极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传、帮、带的良好学习风气。
三、导学导练,努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自学、自测充分体现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是不容忽视的,另一方面教师的导学导练也是促进学生提高认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离开了教师的导学导练,课堂就成了放羊式课堂,学生的认知水平很难有一个质的飞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目标管理效益也不会显著。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力求精导、善导、恰当点拨,提高课堂处理的艺术性,从而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科学艺术的殿堂。
8.高中英语导学案探究 篇八
关键词:导学;自主预习;小组探究;班级展示;学习小结;达标检测;拓展反思
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学校,学生来自各个乡镇。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高中学生,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不清楚,如词性、句子成分等。同时不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不高,有一定的放弃心理,觉得我以前英语不好,现在也是不好,怎么都赶不上,所以有了一定的厌学心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学习,追求进步呢?与此同时,在这几年我们学校在不断地争创省一级达标校,提出了要实施以导学为办学的理念。笔者也尝试如何用导学案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导学案是以学案教学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学案导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案导学也有利于教师建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策略体系。
那么,学案设计的重点是什么?如何设计出易于教师操作,符合学生实际,又能提升学生能力的学案呢?笔者认为,设计“导学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上,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学科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笔者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反复的研讨实践,摸索并制定出了“七步”导学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学习目标、自主预习、小组探究、班级展示、学习小结、达标检测、拓展反思。笔者以必修模块三Unit 7 Lesson1 The Spirit of Explorers 为例。
一、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后,让学生清楚明白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本堂课的重难点,学生清楚目标就可以以此为中心进行预习。如Unit7 Lesson1 的目标为学习Vikings的探险精神和定语从句的关系副词的使用。
二、自主预习
学生清楚本课题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后,可以先自己努力预习书本的单词和句子,学会运用书本、字典等工具书,对书本的重难点进行初步的梳理,如掌握set sail, according to ,get into trouble, make it to ,in search of ,persuade ,apologize, voyage, journey, lecture, ancestor等核心短语,单词的掌握,这比较简单的事情学生可以自己去学习。
三、小组探究,对存在的问题可以在小组进行讨论,解决自己的困惑
学生充分自由预习后,他们就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产生问题后自己又解决不了,就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如课文中练习3完成下列表格中Vinkings三个发现的时间和方式,像这些比较难的问题就可以经过同学互相谈论得到较为完整的解决。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四、班级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自的表现,进行比赛,调动积极性
学生经过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后,可以在班级上呈现出他们自己小组的成果,也可以提出他们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或者提问优秀学生等多种讨论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智能的最佳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如Lief 和Biarni 发现Newfoundland 的方式是有计划、有目的,这个方式比较难以找到理解,老师应该全班进行指导、点拨。
五、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主要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学生足够的重视;教师还应及时反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如学生清楚知道文章是以先讲Vinkings的历史,然后Eric the Red,Biarni, Lief三个人的探险时间、发现地方、发现方式,最后我们知道了我们能清楚他们的故事是通过流传下来的故事。
六、达标检测
总结了本堂课的主要知识后,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限时训练。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是一种高效的训练方式。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能力。对本课文的单词、短语、句子进行检测,加强了课文基础单词、短语、句子的积累。
七、拓展反思
经过本堂课的学习,再经过由预习、小组讨论、班级呈现、课堂总结、达标检测训练等多个步骤后,最后进行反思,是否已经对本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都有了较为清晰的掌握。如学习完本课后,能否达到单词、短语、核心句子,上升到可以对课文进行较为全面的复述。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笔者感到“导学案”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益,同时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观众席走上了表演的舞台,对高中英语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导学案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花费时间要比较多,要对小组组长进行培训。一个精心设计了导学案,在课堂实际操作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笔者坚信只要我们一直在努力,结果就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王海霞.高中英语导学案融入教学的思考[J].科技风,2011(18).
9.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 篇九
姓名 合作者 班级 日期 探究实验的名称 探究实验的目的:
(1 1)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了解蜡烛的性质,并学会对实验变化中的现象进 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 2)通过探究,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实验用品:
探究内容:1、点燃前:(1 1)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状态、,并闻一闻气味;(2 2)探究蜡烛的硬度、密度、溶解性: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1 1、点燃前:
(1 1)
观察石蜡的制作材料、形 状、颜色、状态,闻气味。
(2 2)
切割石蜡,将一小块石蜡 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1 1)
石蜡能切割说明(2 2)2、燃烧时 :
(1 1)
用打火机点燃蜡烛,探究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及火焰的分层情况。
(2 2)
探究蜡烛火焰温度分布情况。
取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 1--s 2s 后取出,观察小木条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推测
(3 3)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改进实验):
在距火焰上方 1 1 厘米左右处罩一个干冷的漏斗,将漏斗倾斜,观察内壁及管口的现象; ②同时用一只干燥的小试管套在漏斗上端的管口处。
10— 5 15 秒后,迅速将试管正立(防止试 管内物质倒出),并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然后向其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观察试管内的 现象。
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
(正确操作)
(错误操作)
(错误操作)
A(正确操(错误操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2 2、燃烧时:
(1 1)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2 2)
用一小木条平放入火焰 中,测试火焰不同层的温度;(3 3)
在火焰上方罩上一干 冷的漏斗;②同时用一只干 燥的小试管套在漏斗上端的 管口处,一会迅速将试管正 立,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1 1)(1 1)(2 2)(2 2)(3 3)(3 3); ②。
②3、熄灭后:
(1 1)探究蜡烛熄灭后的有关情况:吹灭蜡烛,观察现象;迅速用打火机顺着白烟熄灭的方向点 燃白烟,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3 3、熄灭后:
(1 1)刚熄灭时的现象,点燃 熄灭时上方白烟(1 1)(1 1)
实验结论:(1 1)
(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和建议:
测评练习:1、点燃蜡烛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三层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点燃蜡烛时,石蜡先融化后燃烧 D.石蜡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2、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温度最高的是()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D.无法确定 3 3、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生成物是()
A.二氧化碳 B.水 C.二氧化碳和水 D.无法判断 4 4、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 •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
问题和建议:
实验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原因 1 1、点燃前:
(1 1)
观察石蜡的制作材料、形状、颜色、状态,闻气味,切割石蜡。
(2 2)
将一小块石蜡投入盛 有水的烧杯中。
(1 1)(1 1)石蜡能切割说明 ,(2 2)(2 2)
2、点燃烧蜡烛实验过程(1 1)
点燃蜡烛(2 2)
用一小木条平放入火 焰中,测试火焰不同层的温 度(3 3)
在火焰上方罩上一干 净干燥的漏斗;在火焰上方(1 1)(1 1)
(2 2)(2 2)
(3 3)(3 3)罩一小试管,一会迅速将试 管正立,滴入少量澄清石灰 水,振荡。
3、熄火蜡烛时(1 1)刚熄灭时的现象,点 燃熄灭时上方白烟(1 1)(1 1)
结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10.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 篇十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学习重点:定动滑轮的实质和特点。
学习难点:滑轮组特点。三、学习指导:认真预习课本(3-4分钟)
四、学习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伴随着嘹亮的国歌,五星红旗
冉冉升起。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庄
严的升旗仪式利用了什么机械?有何好处?
【明确目标】
(一)学生自主学习(对学,5分钟,5分);
1.知识回顾:(1)什么是杠杆?
(2)什么是杠杆的力臂?
(3)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内容是。
(4)什么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生活中有哪些例子?
2.新授知识:
如下图所示利用滑轮提升重物。(分组实验,20分钟,13分)
观察比较:将实验数据及现象填在下表中
1、钩码G=
N2、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
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
4、以桌面为参照的图1
中的滑轮________运动。(填“是”或“否”)
1、钩码G=
N2、提升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N,与钩码重力(G)进行比较,F
G(>、<、=)
3、拉力的方向与钩码的运动的方向________(相同、不同)
4、以桌面为参照的图1
中的滑轮________运动。(填“是”或“否”)
表一
表二
对于上述实验得出的结果分析:
表一滑轮
动,不能,但可以改变力的,所以该滑轮是
滑轮。
表二滑轮
动,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所以该滑轮是
滑轮。
①定滑轮:
定义:
升旗用的是在旗杆顶端固定不动的滑轮,物理学中把像这样固定不动的滑轮叫。
实质:(将定滑轮看成一个杠杆,请在图中作出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有什么关系?
说明: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
特点:使用定滑轮
省力,但是
改变力的方向
(能,不能)。
②动滑轮:
定义:物理学中把使用时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
实质:(将动滑轮看成一个杠杆,请在图中作出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有什么关系?
说明: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
特点:使用动滑轮
省力,但是
改变力的方向
(能,不能)。
(二)小组讨论交流(对学、群学);
(三)展示交流,评价点拨(预设交流主题,预设点拨方法);
1、对比学习定动滑轮的优缺点?
2、能不能使用一种机械,既能省力
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如果能,请设计
出你的方法,与同学交流对比谁的更好!
③滑轮组的优点:。
特点:。
图6
(四)巩固提升、达标检测
基础题。
1.如图6所示,物体
A
和
B
所受重力都为120牛,滑轮重力不计。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A和B时,图5
FA为
牛,FB为
牛。
2.如图5所示,小森用同样的力把甲、乙两物体匀
速提升,如不计摩檫和滑轮重,则重力G甲
G乙
(“<”、“=”、“>”=)。
3.右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甲
乙
图7
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4.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按如图7所示的甲、乙两种
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车的重力为10000N,汽车所受阻力为800N,则甲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乙图中人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其中比较省力的是 图。(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
图85、如图8所示的是用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的三种拉法,所用的拉力分别以F1、F2、F3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F1最小
B.拉力F2最小
C.拉力F3最小
D.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
6、如图,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匀速向上提升重物。已知物体重
都是60N,则:
(1)不计动滑轮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拉力F甲、F乙分别是多少?
(2)如果物体被提升了2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甲、S乙分别是多少?
学(教)后反思:
我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问题是:
11.对初中地理导学案设计的探究 篇十一
一、导学案设计应该体现“全面性”,突出整体知识结构
地理导学案是课程知识的浓缩,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体现依据。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可围绕课程学习知识重点和难点,注重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和优化课程学习资源,理清学习知识结构、层次,让学生能够在简单明了的导学案中进行灵活多样化的掌握和运用。围绕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来设计导学案,应该注意如下环节:(1)浓缩教材内容,即按照课本知识编辑的顺序层层展开,以文字表达为载体,辅以地理插图、思考探究题目等学习内容。(2)设计难易相当的题目,既要体现课程学习内容的精华,又要让学生能够在预习过程中积累基础知识,同时,能够让学生通过思考质疑来深入学习过程。(3)导学任务目标具体明确,即要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确定一定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参照。
通过导学案的整体优化,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课程知识结构体系,通过优化设计,更能够使得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更为合理和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运用能力。
二、導学案设计应该体现“目标性”,明确学习探究方向
导学案的运用,就是要体现“引导”的特征,即要求在学习引导中能够更好地发现课程知识的奥妙。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能够围绕课程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深化为目标设计原则,来优化导学案设计。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应该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为根本,结合学生的学习认知实际,设计富有层次性和发展的学习引导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运用过程及知识达标要求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些教学目标更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过程中始终参照的载体。在设计中,应该关注如下几个方面:(1)深化学习内容知识。(2)设计一定的任务学习目标,设计的探究问题必须具有挑战性和升华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给予学习探究。(3)注意目标之间的有机连接,即要能够让学生在递进式的学习目标引导下,更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
导学案的目标性,更能够为学生的思考交流提供引导和参照。例如,在“天气与气候”的教学中,就该环节的学习,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学习目标:(1)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掌握天气的正确表述及相关符号内涵;(3)能够通过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来了解相关气象信息。很显然,上述导学案的学习目标,不仅体现了课程知识结构之间的层次性,更为学生学习探究明确了学习方向。
三、导学案设计应该体现“功能性”,深化学习运用过程
导学案设计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应该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通过这样的教学功能引导,能够让学生在拓宽课程知识视野的过程中,深化学习运用过程。导学案设计体现的功能性,就是要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课程知识要点和提高技能运用的过程中,关注如下的功能设计:(1)自学感悟升华功能,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平时学习和理解感悟,通过运用发散性的思维来充分认知课程的知识表达要求。(2)激趣引导功能,结合实际,利用文字、图画、诗词等设计,对学生进行有效暗示,以引发其好奇心、激起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3)辅助拓展功能。尽量使用教材中的素材、图片和各种课外补充资料,来帮助学生拓宽课程学习视野和思维,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真正发挥导学案的辅助、促进功能。
综上所述,导学案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和主动探究能力,通过引导学习和知识反馈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悟,提高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导学案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预习、学习、运用的能力,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12.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 篇十二
“学案导学, 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实施过程:教师编制学案;学生课前自主合作学习, 完成学习报告;课堂自主展示, 合作解决问题;课后学习反思等。
一、学案设计的原则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 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如何将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这是设计学案的核心环节, 因此在设计学案时需要把握好以下的基本原则。
1.学案类型多样化, 防止单一性。设计学案时应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而定, 不能墨守成规, 千篇一律, 防止很多专题内容写成一个学案。
2.变知识点为疑问点、能力点,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堂灌输知识点的传统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政治教学目标, 只有把知识点转变成疑问点、能力点, 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参与热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乐于学习才能又好又快地实现学习目标, 所以在设计学案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让学生人人有热情, 人人有进步, 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政治素质。
4.结合实际效果, 不断优化方式方法。学案实施后, 教师要结合实际效果灵活变动, 对不切合学生实际的学案及时改进, 不然长期下去会导致恶性循环。
二、课前自主学习的组织
课前自学是该课堂模式的重要环节, 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 我们这里所讲的“自主学习”和传统的课前预习并不是一回事。课前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课前为学生编制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案, 同时让学生提出疑问, 并利用好“互动卡”, 把问题写在互动卡上。互动卡上的内容应包括自己还有什么不会、还有什么理解不透彻、还有什么知识点需要延伸等等。互动卡可以以单个学生或小组为单位填写内容, 填写内容和信息时一定要清晰, 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学生自学要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最好6-7人, 最多不超过8人, 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有学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 学习过程中有分工有协作, 共同完成学习报告。
三、课堂自主展示的要求
课堂自主展示是该课堂模式的核心, 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首先要让各小组充分讨论, 并展示自己的报告成果和特色,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还要耐心聆听学生的见解, 做好现场记录, 及时点评学生的观点, 引导学生向更优的方向思考、发展, 促使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政治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 教师要结合一定的时事热点问题, 与学生一起展开讨论, 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对热点问题的看法和思考, 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亦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 每个组充分讨论后派一名代表总结本组的观点, 与其他组再互相交流。在展示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有思考、质疑、发言和锻炼的机会, 这样教学效果势必比传统方式更好。
四、关于课堂评价机制
学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对我们传统的课堂评价标准提出了挑战, 为此我们制定了“课堂五看”。
1.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而设计的, 以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完成学习目标, 实现师生共鸣。
2.看学生是否学得开心, 学得主动, 学得深刻。通过政治学案教学, 使得学生热爱政治学科, 关心时事, 提升觉悟, 这是检验学案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
3.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 通俗易懂。课堂上师生除了要角色分明, 也要适时进行角色互换, 教师除了做好主持人, 也要做好观众, 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互动。
4.看师生关系融洽度, 教师是否能够做到民主教学。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 深入到学生中去, 了解学生现状, 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与学生亦师亦友, 并根据学情不断优化学案。这也是评价“学案教学”的关键指标。
13.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 篇十三
班级
组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课前预学
1.植物的无性生殖。
(1)孢子繁殖:如蕨、地钱、葫芦藓、藻类等。
(2)营养繁殖: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包括:、、和
等。
(3)营养繁殖的优点:。
2.嫁接时,接穗要选用优良品种的一枝条或芽,砧木要选用、的植株,嫁接可分为
和
两种方法。接穗能否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是否紧密结合。
3.组织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于无菌状态下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并使其增殖、分化来得到新植株的一种技术手段。
4.组织培养特点:
①;
②;
③;
④。
二、课堂探究
1、把已长出芽的马铃薯切成几块(每块必须带芽),可迅速繁殖出小苗,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A.出芽生殖
B.营养繁殖
C.有性生殖
D.分裂生殖
2、把“落地生根”的叶片掰下来放在潮湿的土壤上,不久就可以长出根来,形成一个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叫做()
A.扦插
B.压条
C.无性生殖
D.嫁接
3、园艺师将一株野生的菊花,培育成具有多种颜色多个花朵的“塔菊”,采用的技术是()
A.种子繁殖
B.扦插
C.嫁接
D.压条
4、将文旦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在橘子的砧木上,所结出的果实的味道应与哪种植物相似()
A.文旦
B.橘子
C.既与文旦相似又与橘子相似
D.两者都不相似
5.橘、桃等果树,可以采用嫁接方法,产生新植株。右图为嫁接过程示意图,结构A的名称是,在嫁接时要用麻绳或塑料条捆紧扎好,目的是使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
6.营养繁殖是一种无性生殖,其优点是保持某些栽培植物的,而且。
7.塘栖枇杷是全国享有盛名的杭州特产,其果形美观,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口,风味较佳。为了获得优质果实,须用科学的繁殖和管理方法。请分析以下内容:
(1)枇杷可用种子繁殖,而果农一般采用嫁接或压条的方法来繁殖,嫁接或压条的方法在生殖类型上属于
。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是。
(2)平头大红袍、宝珠、夹脚、软条白沙等都是塘栖枇杷的优良新品种。如果以平头大红袍为砧木,以软条白沙为接穗进行嫁接,则此枝条上长出的枇杷品种应是。
三、小结整理
四、课堂练习
1.铁线蕨的原叶体是由下列哪一项发育而成的()
A.受精卵
B.胚
C.孢子
D.种子
2.蕨类植物没有()
A.根
B.种子
C.孢子
D.叶
3.“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说明柳树的繁殖方法适宜采用()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分根
4.组织培养是一种植物无性繁殖方法,它可采用一株植物的()
A.组织
B.一个细胞
C.器官
D.A+B
5.下列生物不能进行无性生殖的是()
A.蚯蚓
B.菊花
C.酵母菌
D.蘑菇
6.某果园的苹果树大都产量较低、果实品质欠佳。若要尽快更新优质苹果树,你的合理化建议是()
A.种子繁殖
B.全部换栽
C.果枝扦插
D.果枝嫁接
7.剪下带芽的月季枝条插入土中,不久即能长成新植株。月季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A.分裂生殖
B.营养生殖
C.出芽生殖
D.孢子生殖
8.利用分根、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花卉或果树的最主要的优点是()
A.缩短植物的成熟时间
B.增强植物生活力
C.保留了亲代的优良性状
D.有利于大量繁殖新个体
9.一种名为“落地生根”的植物,能在叶缘上生出“不定芽”和“不定根”,当叶片脱离母体落在潮湿的地面上以后,就可以发育成一株独立生活的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①无性生殖;
②有性生殖;
③营养生殖;
④嫁接。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现有甲、乙、丙三个苹果品种,把甲(接穗)嫁接到乙(砧木)上,嫁接成活后,用丙对其授粉,得到的苹果可食用部分最相似于()
A.甲
B.乙
C.丙
D.甲和丙
14.紫背天葵是一种保健型蔬菜,菜农常采用扦插的方式对其进行繁殖。对扦插材料处理的方法不同,将影响扦插的成活率。在处理扦插的茎段时,在茎段下方是切成水平切口,还是切成斜向切口?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哪种处理方法更容易使茎段成活。
(1)实验变量是。
(2)作出的假设是。
(3)实验步骤:①准备20枝生长良好的紫背天葵枝条,将它们剪成保留2个节的茎段,按要求处理茎段叶片和茎段上方切口。②将以上准备的茎段分成均等的两份,分别标上标签A与B。将A组的茎段下方切成。将B组的茎
段下方切成。③将两组的茎段按要求插入沙性土壤中,在的环境条件下培育。
(4)观察记录: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看哪组先长出新叶,作好记录。
14.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 篇十四
自主探究结合学案导学式教学法就是利用学案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而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此方法注重的是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的探究与自主学习过程。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学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为此,学案的科学、恰当的编制,显得极为重要,它怎样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善地结合,反映出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又怎样以丰富且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成为学案要承载的主要内涵,这些都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二、学案的编制思路及框架
紧扣新课标: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计思路、课程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和细化,旨在使教师教和学生学时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
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依据高中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设置的栏目既要以双基为主、层层推进、简洁明了,又要渗透新课标理念,创设基本知识自主学习及新颖问题的情景,以探究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路与要求: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与探索,要以双基为中心,与教材紧密相连,一定要完善地体现出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基本问题时,可把一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考查,使学生能深刻认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同时,要注意总结方法、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体框架:
1. 每一章分为若干节,每一节分为若干课题,每个课题一般讲两节课。
2. 每个课题的栏目设置及说明如下。
【课标要求】指明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明确教学及学习目标。
【导学求思】自然导入新课:或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或利用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或采用类比、推广等手段自然进入新知结构。总之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思悟小结】对基本知识、思想方法、规律进行总结,对教法、学法及易错、易混点进行反思。
【双基测评】设计一组层次得当的题目测试学生,了解学生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找出问题,不断完善。
【能力培养】设计2~3个综合题供有余力的学生(主要是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三、自主探究结合学案导学式教学法的效果
1. 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了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
2. 能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3. 能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
四、建议
1. 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与课本紧密相连,一定要反映出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以及知识的背景与发生的过程。
不能把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为此,我们不仅要求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的结构体系,而且还要求教师学习必要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使教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增强学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要加强集体备课,对每一节课的学生自主探究方式、怎样引导学生探究以及怎样使用学案探索出最佳方案。
同时,每位教师还应不断钻研业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素质,能驾驭此教学法和学案的使用方法,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适当的增删或改进。
3. 学案设计的问题是较全面的,各种档次的问题都有,比例是适当的。
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对于普通班,一定要求学生要抓好基础,一定要明确要舍弃的题目,并落实好计划和要求。
15.初中英语预习导学案运用的探究 篇十五
【关键词】初中英语 预习导学案 探究
前言
初中英语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展开一系列高水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通过采用教学预习导学案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后期课堂的理解程度,当然,前期预习工作的重点并不是预习本身,而是通过预习发现疑难问题,等到课堂上的教师解答,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实现预习效果。
一、设计初中英语预习导学案的考虑因素
1.始终结合学习重点,突出学习要求。预习导学案的运用主要是加强学生对课堂重点和难点的意识和了解,在学生对知识点进行预习的同时使其养成自主思考、自我了解和全面掌握的习惯。在设计英语预习导学案的过程中,首要考虑因素就是要始终结合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前期的预习导学案的生成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将即将学习的内容形成一定的自我认识和理解,同时在进行预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思维过程的训练,使得学生深入浅出的掌握好各方面的表达重点,充分掌握知识点。
2.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明确教学层次。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教师在进行设计英语预习导学案必须关注的重点,最佳的学习过程是通过层层入深,层层递进地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点的理解,使得英语教学更加具有层次感和条理性。差异化的导学案要突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认知和习惯,要根据英语知识的特殊性进行教学重点的把握和理解,最终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要有一定的印象和掌握。在进行预习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的问题,使得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能够紧跟学习内容的同时那些英语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也能有进一步地表现空间。例如在进行以Family为主题的单元学习时,为了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有进一步地掌握,教师可以结合Reading部分设计一些类似于填空选择的题目,结合单词的不同语法现象,设计一些类似于do sth或to do sth的短语练习。当然,在最后可以设计一些具有难度的题目,让具有较好基础的学生有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
3.注重学习拓展,深化导学效果。在进行预习导学案设计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这样的预习才能更加凸显预习的价值和意义。优秀的预习导学案不仅能够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训练,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英语的掌握和表达能力。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扩宽英语学习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形成多元化的想象空间。当然,在进行学习拓展,深化导学效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料,不断形成丰富的思维并逐步提高自我表达的能力。在进行学生才华展示环节时,教师要根据学生预习的效果综合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进行制定学生素质拓展环节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从学生的生活话题进行研讨,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参与课堂的效果。
二、预习导学案的具体实现方式
1.自主预习和合作预习结合。预习导学案的设计可以采用自主预习和合作预习向结合的方式,对于那些要求自我学习的内容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例如对于单词词组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当然,预习导学案的设计也可以采用小组分散学习的方式,让小组进行单词的查阅的预习,对于课文和语法要点的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小组抽查的方式减少过程考核的难度,通过合作预习的方式也可以更加有效的记录有问题的部分,然后在课堂上更加有效地实现解答。
2.综合预习效果进行预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学生自我的综合评价,学生根据教师所列的知识点可以进行相应的自我评价,整合预习效果然后在后期的课堂表现上具有一定的清晰的认识。预习导学案的研究目的就是使得学生充分掌握学习要点,明确学习目标,能够实现学生在老师布置工作的过程中完成一系列预习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课堂学习的调整,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英语的教学,最终实现英语教学的师生联动机制,有效拓宽学习范围和增强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预习导学案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设计过程就是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前就对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掌握,同时其也是学生在不断质疑和升华的过程。当然,预习导学案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感,体现全面性和发展性,注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导学案的引导延伸服务。在预习的各个过程中,不断凸显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顾海明.小议初中英语“导学案”的巧制与效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0):111.
16.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 篇十六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一沓()睿智()严谨()和煦()
夙愿()矢志()华裔()
2.补充完整下列四字词语。
____寒问暖____解人意____梁之材才华横____
忐____不安不解之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70多年前首次见到居里夫人时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
历历在目:
②这位在科学界崭露头角的的东方学生令居里夫人满心欣慰。
崭露头角:
③施先生潸然泪下。
潸然泪下:
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5、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科学家的师生情谊》,“科学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对师生。“师生情谊”指的是这两对师生之间用_______________织成的师生情谊。
〖点击思维〗
1、“沓”不要读作“tà”,“睿”拼音中的声调应标注在“i”上,“裔”的音调不要读成一声。
2、一些成语、熟语只有在了解意思的基础上,辨别其写法。如:“嘘寒问暖”不要写成“吁寒问暖”,“不解之缘”不要写成“不解之原”。
3、解释词语主要靠结合语境推断,而并非只靠查字典词典,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的大致含义即可。
4、多音字问题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这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如“因为”的“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它的声调读作二声,是不对的。
5、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标题中所透漏出的语言信息。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两张照片,串联起两代师生情谊
施士元与居里夫人的情谊
施士元与吴健雄的情谊
总结全文,指出
〖语言特色〗
一、人物语言凸现人物性格
文中直接引用了居里夫人的三次话语。一次是礼貌性的:“欢迎你,施先生。”一次接受施先生到实验室工作:“按规定,到我的研究所必须通过考试,但根据你的情况,你可以免考,直接来工作了。”表现了居里夫人赏识人才,相信人才。一次是:“论文通过,很好。”表现对学生的赞赏。简短的话语,体现了居里夫人对一名普通的中国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因而,施士元深切地感到母亲般的温暖,“居里夫人平时的叮嘱像东方母亲的叮咛一般暖遍施士元的身心”。
二、叙述性语言负载感情
写居里夫人,说“带着母性的微笑握住了这位东方年轻人的手”,“居里夫人经常站在身边,反复提醒……”表现了居里夫人的慈祥和关爱。写吴健雄,说,“望着恩师的满头鬓霜,吴健雄眼里噙着泪花……”写施士元闻丧,“黄叶未落,青叶骤逝。施先生潸然泪下,默默凝视着那两张珍藏的照片。”师生之情表现得十分感人。
〖把握重点〗
一、文章中心
表现三位科学家的师生情谊,赞美两代师生的情谊,这种师生情谊,表现了两代师生的共同事业--献身物理科学,共同的才智--智慧和成功,共同的品质--赤诚和献身。师生情谊造就了成功的事业,铸成了崇高的品质,创造了辉煌的生命。
二、施士元和吴健雄的师生情谊
文章在叙述施士元与吴健雄的师生情谊时也是用时间来切入,1933年,吴健雄成为施士元所教的十多名学生中的一位,吴健雄学成、工作、成名,不忘师恩,作者用一句话即“像居里夫人对待自己一样,施士元给予(吴健雄)更多的关注”,表现施先生对学生的教导和关心;而说吴健雄,则说“他们师生之间虽然相差4岁,但吴健雄从没有忘记自己的入门师”,其感恩之情尽在不言之中。
〖攻克难点〗
本文的构思及其结构很有特点
首先,作者从两张照片切入,用先后时段串联两代师生的交往和情谊,三位科学家都是蜚声海外,两代师生之间可以写的内容很多,但作者却独具匠心,用两张照片来切入,在开头段,先交代施士元教授珍藏的两张照片,一张照片记录70年前施士元博士的论文答辩会,一张照片是20世纪70年代施士元和学生吴健雄的师生合影,接着写道“两张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也联结着三位科学家的师生情谊”于是,从容不迫地开始了两代师生情谊的叙述。
其次,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时间年份来切分:先叙述1929年施士元和居里夫人的师生情谊,然后叙述施士元与吴健雄的师生情谊。
最后,过渡段的使用,巧秒地联结了两代三位科学家的师生情谊。在过渡段中,作者一方面说“作为居里夫人的学生”,施士元投身开创我国的物理事业;一方面说“作为众多弟子的老师”施士元培养了大批物理学的栋梁之材,用相对称的语句,表现时间和事业上的延续,也自然过渡到叙述施士元同他学生的情谊。
这种新颖的构思,巧秒的结构,以及倒叙方法及过渡段的使用,值得我们同学学习、借鉴。
〖质询疑点〗
“在众多情谊中,从居里夫人到施士元再到吴健雄这样的师生情谊,尤为令人感动,弥足珍贵,因为这样的情谊纽带是用科学、智慧、生命和赤诚织成的”文章最后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这句话含意十分丰富、深刻,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一)施士元联结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传递科学圣火。
(二)施士元深感居里夫人师恩,因此“像居里夫人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吴健雄;而吴健雄也“从没有忘记自己的入门师”,成名以后,每次回国都要拜访恩师。
(三)赤诚的师恩传递才是最感人的,而实质则是“科学,智慧,生命和赤诚”的传递。
〖主干知识〗
1、dáruìjǐnxùsùshīyì
2、嘘善栋溢忑缘
3、①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展现在眼前。
②崭露头角:比喻突出的显示出才能和本领。
③潸然泪下:形容悲伤得流下眼泪。
4、píngbǐnglùlòujiǎojuégěijǐèěwù
5、居里夫人和施士元以及施士元与吴健雄科学、智慧、生命和赤诚
侯晓旭
17.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 篇十七
一、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少
课堂上,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之后, 就让学生按照导学提纲进行合作互动。教师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学生也没有进行充分的预先自主学习, 对本堂要学的知识点还没有了解和熟悉, 就开始合作互动, 其交流效果是低下的。
二、课堂教学华而不实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资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某些教师将小组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 为“合作”而“讨论”。在某些课堂上,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 立刻组织学习小组讨论。教师或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 或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 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 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讨论结束后, 教师只是依次听取各组的组长汇报, 既不讲解也不评价便宣告课堂教学活动结束。课堂气氛热烈, 表面是以学生为主合作探究, 但是小组内学习效率低下, 问题百出。问题一: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便盲目讨论。我们设置小组讨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在讨论中通过交换思想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二是想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使每名学生无论学习程度如何, 都能有收获。如果自己脑子里都是空的, 如何去与别人讨论, 如何进行思想的碰撞, 更谈不上“兵教兵”。只有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继而解决问题查漏补缺。同样只有学生独立思考才能实现合作探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兵教兵”的目的。问题二:教师设计的探究问题无合作价值。设置探究问题应注意四个方面: (1)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合作价值, 即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同时也创设悬念使大多数学生需合作才能完成; (2) 问题要有序, 有层次性, 难度适宜; (3) 问题要能激发矛盾; (4) 问题设计少而精, 突出教学重难点。
三、教师“一言堂”演变为学生骨干垄断制
某些课堂学生代表回答问题争先恐后, 似乎全体都参与集中, 认真留意观察便发现就是六七个组长在那轮流抢答, 以“小权威”的身份, 掌握小组活动权, 垄断小组发言权。“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 优中差生均应兼顾, 避免学习小组优生包办, 否则中差生在组内的学习将会是被动的、消极的。在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先请认为可能有障碍的学生回答, 其余组员共同补充完善, 久而久之, 中差生在组内讨论学习时也会格外积极主动, 并且优生也总是能帮助其他后进生。
四、教师弃权充当观众
某些学校硬性规定教师上课每堂课讲授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以教师讲授的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这堂课的好坏。“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 并不是意味着老师弃权, 只当观众, 而是教师放权, 充当导演, 调度、疏导课堂。教师第一步应该给学生一张“地图”, 明确地点、方向、任务、时间, 导学案就相当于地图。第二步:学生完成准备后, 互助向目的地出发。因为难免有学生迷失方向, 教师应该随时观察及时点拨或纠正, 而不是坐视不理。第三步:学生到达目的地, 开始“摘苹果”。有些低处的“苹果”学生互助可以摘到, 有些高处的“苹果”互助也难以够到, 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一架梯子, 架一个平台让学生互助能够摘到高处的“苹果”。摘到“苹果”后,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次行动的经验, 反思不足。总之,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导师, 该出手时就出手。
五、课堂教学模式固定化
我们的世界物种是多样的, 基因是多样的, 生态系统是多样的, 如果这个世界只剩下人类, 人类也将灭绝。既然世界是多元的, 学科是多元的, 内容是多元的, 如果课堂教学是一元的, 这就违背了自然规律, 最终将淘汰。我们提倡“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但不是将其他模式包括传统教学模式一网打尽, 赶尽杀绝。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课型应该灵活处理。
总之,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要的不是“新潮”的表演秀, 关键看是不是重实效, 是不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 对于“三维目标”的实现是不是真正有实效。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朴素的讲解, 简洁的黑板运用, 适度的小组讨论, 达到“三维目标”, 这才不违背新课程改革的本来意义。
18.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 篇十八
学案导学就是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将学案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的一种模式,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和特点,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高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教学程序呆板、缺乏充分的情感体验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质,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伴随着充分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熏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目标。情感则分为学生和作品的情感交流以及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主要是通过范读、朗读以及谈论等。而问答式则是学案导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关注的重点也是问题的正确与否,在课堂中谈论的重点也是对问题的探讨,就算学生准确的描述出了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也并不代表学生领悟到了情感。例如,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渲染作者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领悟,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另一篇文章的学案教学中,课堂之中的情感交流都因学案的问题受阻,失去了文章自身的感染力。由此可见,学案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情感性过强的文章。
(二)学案的书写量过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过重的学案书写量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对于某些文章来说,两三个学案问题就足够了,但有些教师为达到学案的形式要求,通常都会编写6到10个问题,这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例如,某位教师在对《斑纹》一文进行学案编写时,设置了10道问答题,这就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背景资料,而有的学生甚至要花上1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这10道问题。而在课堂之上,学生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10道问题的交流和讨论是非常困难的。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完成大量的课后作业和其他学科的学案。
(三)课程的共性过于强化、个性弱化
如果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和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使用的是同一种教学学案,这势必会加深课堂的共性而削弱课堂的个性。有些学校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采用分层教学法,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自己选择完成学案问题,满足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但这种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操作中会相对繁琐。而对于一些全班学生都没有选择的学案问题,教师在课堂之中的处理时间也是难以把握。
二、实施“学案导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对语文学案进行准确定位
语文学案是指对语文教材进行的加工和再创造,具体包括教师参与课程研制、因材施教和为学生服务等教学理念。因此,是否符合特定情境中的特定学生是检测语文学案质量好坏的主要参考。一般说来,与课本教材相比,语文学案应具有更为优化的课程内容。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提出了几个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什么?这篇文章有什么意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对于学生理解全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这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的“以听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冲击和影响。
(二)对语文学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写
对语文学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学案的相关内容进行精选,严格控制学生的自学量和书写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语文学科的课前自学内容应包括字词练习、查阅相关的资料,把握文章结构和记录不懂的问题。第二,课堂学习内容应在课堂之中完成,不宜将其全都放在课前。第三,课后的语文学习应将“温故”作为学习重点,对需要拓展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充分发挥学案教学的灵活性。
其次,课前和课后的学习指导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重点,课堂学习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不需要将其全部写在教学学案上,而学案之中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需要书写的练习,对于语文手写的练习量务必要把握好“度”。
最后,对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行充分考虑,使学案的补充和优化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拿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来说,对于语言的训练不足是其主要缺陷,针对于此,学案应适当增加一部分的语言训练;而对于一些教材中缺乏作者的个人资料和写作背景,而这些资料对于教材学习又是十分必要时,教师应将其编入学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学案导学”法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变了学生的一些学习陋习,并创建了一种主动轻松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更加充分的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
【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推荐阅读:
体验科学放飞梦想征文800字09-29
四下科学导学案详解09-24
二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10-05
科学第三单元导学案10-15
“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06-27
走进科学课程 开展探究08-13
大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09-05
科学探究室管理制度06-24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复习07-25
八下科学实验探究题强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