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 质量 教案(5篇)
1.2017-2018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 质量 教案 篇一
《走进微观》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提出各种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勇气。
【教学重点】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1)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2)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讨论法、交流法
【课前准备】
分子组成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辽阔的宇宙中,宇宙到底有多大?又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空气到底由什么物质组成?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
二、讲授新课
(一)、自然的尺度
浩瀚的星空
远飞的大雁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病毒
从无限的宇宙到微小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宇宙及微观领域到底有多大呢?
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空间最远已到达1026m的宇宙深处。
在人们不能直接看到的世界里,例如:细胞、病毒、分子、原子„„目前科学家的研究已深入到了1 0-15m的微观领域。
我们周围的一切,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都是物质,那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二)、物质的组成
1、四元素说
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由水、火、土、气组成,称为“四元素说”
2、五行说
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称为“五行说”
3、分子说
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它命名为“分子”后来,人们又发现分子也有结构,它们是由原子组成的。
(1)、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2)、物质组成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现代科技可以使人们观察到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
硅表面的硅原子排列的图像
DNA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示意图 信息窗
氢分子是最小的分子,其尺度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质量只有10-27kg左右。
每个组成生命的基本组元DNA分子都含有几百万个原子。1 cm3的水中就含有3.34 x 1022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只有3×10-26 kg。
分子质量很小你流的一滴汗里,大约有1×1027个水分子,分子数目很多:一滴水里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每人每分钟数100个则需要9000年.交流与讨论
干旱的田龟裂为土块,土块可碎成细泥,细泥又碎为沙尘,沙尘还能继续分裂吗?
能继续分裂;因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还可以继续再分
(三)、微观粒子
大约在24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把组成物质的微粒叫原子,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
分子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1、单原子分子
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单原子分子”;
2、多原子分子
绝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做“多原子分子。例如,水分子是多原子分子,它是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3、电子的发现 19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阴极射线。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
4、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911年,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散射实验
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带正电,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5、原子核组成
20世纪初,科学家相继发现原子核可以释放出质子和中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20世纪中叶,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了各种类型的加速器,你能说出又发现了哪些粒子吗?
直线重离子加速器
发现了μ子、介子、к介子、Λ超子、Σ超子、子等
三、课堂练习
1、我们周围的空气、鲜花、树木、动物、水和石头等都是()
。答案:物质
2、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都是由()或()组成的。答案:分子;原 子
3.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__________的存在;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__________;1911年卢瑟福在进行α离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模型。
答案:原子;电子;原子的核式结构
4、任何物体都能分割为极小的微粒,这是物质的可分性,如将一块糖进行若干次对分,但要保持其独特的甜味,可分为最小的微粒是()
A.分子 B.原子
C.一定数目分子的微小微粒 D.糖粉末 答案:A 5.天空中数不清的星体,如太阳、月亮等,这些都是物质.关于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D.人类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深入,永无止境 答案:D 6.下列选项中,由同种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是()A.黄金、空气、水 B.黄金、铁、铜 C.水、酒精、油 D.冰、水、水蒸气 答案:D
四、课堂小结
(一)、物质的组成
1、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2、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二)、微观粒子
1、分子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2、汤姆孙发现电子
3、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带正电,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
4、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中子组成的.【板书设计】
走进微观
一、物质的组成
1、分子
2、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二、微观粒子
1、汤姆孙发现电子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教学反思】
在本课我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策略,新课堂”的特点,做到了以学生为本。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身边的物体延伸到无限的宇宙,让他们感悟宇宙之大。教师要养成他们思考问题的合理思维:提出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面,最小的物质有多大呢?从而引领学生探究微观世界,先分割物体,直到分子,由分子进入微观模型,让学生体会小微观世界里同宏观世界里一样充满了我们不知的领域,我们的科技水平越高,认识的领域就越多。从这两方面的引领让学生感悟到: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它们都是无限的。也让学生养成了科学的思维习惯。
当然,这堂课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提问学生时应注意引导,还有就是问的问题学生已经能够答出来的时候就没必要在纠缠不清等等。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这些问题我都要时刻注意,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2.2017-2018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 质量 教案 篇二
题
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会判断力是否做功;
(3)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
(4)会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二、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认识“劳而无功”和“不劳无功”的意义,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应刻苦学习练好基本“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正确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难点:会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初次接触物理,好奇心强,要抓住他们的特点,鼓励他们学习好物理知识。
六、教学方法
复习巩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
七、教学资源
教学参考书、百度文库
八、教学过程
每日安全教育:在家时,注意用水用电安全。
(一)复习巩固
1、纠错
2、复习
(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公式?
(2)物体的浮沉条件?
3、导入:用叉车搬运货物时,叉车把货物从地面提升到一定高度。叉车用力托起货物,使货物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置的移动。我们看到了叉车工作的成效。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本节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做“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3.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4.功的计算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
5.用5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小车前进了2m,拉力做了多少功?
(三)合作探究:
用力拉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小车前进,则小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哪个力的作用对小车有了“成效”?
物理学中的功主要是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如果某个力对物体的移动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作了功。
一、功的定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二、做功的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三、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
(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
(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例题:下列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有的打“√”,没有的打“×”)
1.你把书包举高过程中是否对书包做功?(√)
2.将书包举在高处停留不动的过程中是否做功?
(×)
3.提着水桶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张明对水桶做功了吗?
(×)
4.李强同学用脚踢足球,足球离开脚在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功了吗?
(×)
5.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有力对小球做功吗?
(×)
四、功的计算
定义:功的大小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单位:J、N、m
(四)当堂检测:
1.下列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D)
A.背着书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C.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动
D.推着小车前进
2.如图所示情景中的各个力,没有做功的是(B)
A.石头被橇起的过程中手向下压橇棍的力
B.足球飞向空中后踢球的力
C.货物被提升的过程中绳子对货物的拉力
D.爬楼梯时人的重力
3.在水平地面上,用60
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200
N的小车前进5
m,拉力做功__300__J,重力做功___0__J。
4.小明从一楼提20个普通鸡蛋送给三楼的爷爷,小明对这些鸡蛋大约做了多少功(C)
A.0
J
B.600
J
C.60
J
D.6
J
九、课堂作业:能力培养与测试
十、板书设计:
1、功的定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4、功的计算
十一、教学反思:
1、亮点:
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 质量 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 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 2. 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 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4. 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5. 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6. 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导入】:原始生命是简单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发展为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 ――通过生物进化
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二》、化石的概念贺形成过程 【教师活动】:知道学生看书并提问
(1)
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2)
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化石的形成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三》、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生活动】:观察化石图片并讨论
(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始祖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概述
【学生总结】:始祖鸟的特征既像古代的爬行动物,又像现代的鸟类,说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用心
爱心
4.2017-2018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 质量 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分组自制泡菜和酸奶,让学生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锻炼 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生活经验。在信息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劳动精神。教学重点: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教学难点: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什么是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分成哪几种?(略)
以前我们所学过的哪些知识和微生物有关呢?(引起传染病的传染源是微生物)
2.引入新课:
我们周围也有很多的微生物,你们了解的有哪些呢?
酵母菌可用来发酵,我们家经常用来蒸馒头。我们的食物放几天可能就腐烂了。酒放久了会变酸。
是的,微生物一直存在我们周围,而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微生物与食品。
微生物与食品
我们生活中,很多食品直接和间接地使用了微生物,哪位同学来举例?(我们家有做蘑菇,它是真菌,还有木耳、山上的野蘑菇都是真菌,可直接食用)(酵母菌可用来做馒头。使它们松软)(我们酿红酒也要用酵母)
制作泡菜和酸牛奶主要是哪种微生物起作用?说出这种微生物的来源?(制作泡菜时主要是乳酸菌起作用,主要来源于用过的泡菜坛、料液中)
制作酸牛奶时,为什么要将接种后的牛奶置于30—35摄氏度的环境中?(有利于乳酸菌的快速繁殖)
任何生物都有一定适于生存的温度。太低、太高都不行。平常还有利用温度来影响微生物的繁殖吗?
(夏天太热,温度适合微生物的繁殖,把食物放在冰箱,可以减慢繁殖速度,维持食物新鲜,食物就不容易发霉,变馊)(在学习合理膳食后,我们知道隔顿饭菜和熟食必须加热才能食用。就是用高温杀死细菌)
某些细菌和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会使食物腐败或腐烂。这些食物又会影响身体健康。如霉花生、过期食物。所以很多要长期贮存的食物都要放防腐剂或放冰箱里。有些细菌能使食物腐败,有没有细菌能使人生病呢?
引入:微生物与疾病
病毒使人生病,比如,沙眼依原体,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毒蘑菇
我们学过传染病有什么特征?(传染性、流行性)
俗话说“病从口入”。为了防止疾病,尤其传染性疾病,我们除了要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还要做什么呢?
病毒使是我们生病,那有没有病毒对我们有利呢?(利用昆虫病毒消灭对我们有害的昆虫)
微生物使人生病,也可使害虫生病,我们可利用来消灭害虫,同时可以利用病毒作为载体,对人类的遗传病进行治疗。微生物可害人也可救人,那么大家知道微生物与医药方面有什么联系吗?
引入:微生物与医药
(青霉素)它有什么作用?(杀菌,消炎)
利用常见的微生物引导学生学习微生物和医药的关系及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知道: 1.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 2.有些微生物可直接食用,或间接用于加工食品,但有些使食物腐败。
3.微生物可引发疾病。板书设计:
第二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一、微生物与人类
二、食品来自微生物
泡菜的制作
三、微生物与疾病
艾滋病-艾滋病毒 菌痢-痢疾杆菌 致癌物-黄曲霉素等 中毒食物-有毒蘑菇等
四、微生物医药及其应用前景
青霉素 头孢霉素---真菌
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放线菌
随堂练习:
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上被广泛应用,如烤制面包。
2.制作泡菜的原理是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
3.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淋巴细胞而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4.第一个发现抗生素的科学家是英国的弗莱明。教学反思:
5.2017-2018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 质量 教案 篇五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知道北方地区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的分布,了解北方地区的半岛及长城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记忆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并加以理解记忆的能力
2.由学生搜集材料,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节阅读材料较多,有些材料只要读一读即可,如“黑土地”等,这就需要锻炼学生比较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2.通过学习北方地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使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难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教学方法
指导阅读、展示录像、启发式提问法、讲述、比较分析等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朗读一首学生熟悉的反映北国风光的诗词,如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首诗描写的是北国风光,诗中的“北国”,指的就是我国的北方地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北方地区”。(讲授新课)板书 北方地区
读图(出示幻灯片“北方地区图”)引导学生读教材P.80“北方地区图”,让学生熟悉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然后完成下列读图内容。
1.在图上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渤海、黄海,长城,说明其位置特征。2.在图上找出位于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并找出位于本区的省会城市。(全部位于本区的省级行政区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等,此外,还包括河北、河南、陕西的大部分,内蒙古的东北部,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及江苏、安徽两省北部。位于本区的省会城市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石家庄、济南、郑州、太原、西安、兰州等。)穿插 简要介绍长城的有关情况: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万余里,大致经过内蒙古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的东南边缘,沿城墙修筑了许多烽火台,它是我国干旱区、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古代农业与牧业的分水岭。
活动 完成上述读图内容后,给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熟悉,然后,学生不看图,在老师的引导下,按一定方位回答出上述读图内容,在头脑中形成北方地区的整体形象。承转 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板书
一、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提问1 哪位同学试着看图4-7“北方地区”,描述一下北方地区的位置?(学生回答:本区位于秦岭一淮河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板书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提问2 说说北方地区的具体范围?(学生指图回答: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和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板书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讲述 北方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因此,本区人口密度大。其中,山东、河南等省的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高达500人以上。
板书 3.面积:占全国20%
4.人口:占全国40%
展示 “我国北方地区的范围和人口”录像
承转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人口和面积等基本情况,下面我们来学习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情况。
展示 出示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一系列幻灯片
提问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板书
二、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
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平原广阔
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1的阅读材料“黑土地”。简要介绍东北平原的范围及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历史。(东北平原北部的土壤中富含腐殖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这里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一些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过渡 北方地区有非常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北方地区历史悠久,长期是我国的行政中心区域,因此,人文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
活动 让学生欣赏北方地区一些著名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幻灯片或电视短片,如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唐玄奘翻译佛经的地点“大雁塔”,北京的“故宫”和“明十三陵”,八达岭长城,洛阳的“龙门石窟”,承德“避暑山庄”等,重点介绍古都西安和首都北京的文物古迹。
板书 2.人文旅游资源: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
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2阅读材料“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环境变化”,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西北风从蒙古高原一带的干旱地区吹来的。黄土土质疏松,加上植被多遭破坏,流水侵蚀严重。)
2.讨论: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黄河与华北平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有一定道理。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为黄土分布区。这里夏季雨水集中,尤其是暴雨冲刷黄土,使河流变成滚滚泥流,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大河,过去流传“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形象地反映了黄河含沙量之大。黄河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约16亿吨,这些泥沙在下游地区沉积下来,形成冲积平原,即华北平原。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海河、淮河等也起了作用。)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哪些?(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实现土不下坡,清水长流,此外,在山坡修水平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这些工程措施也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同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课堂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北方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面积占全国20%,人口占全国40%,平原广阔是该区自然景观的基本特征,该区内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下一节课我们学习北方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情况。●板书设计
一、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3.面积:占全国20% 4.人口:占全国40%
二、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 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平原广阔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 质量 教案】推荐阅读: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检测):课时训练15导体的电阻06-18
2017--2018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英语复习教学案10-30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单元测试题 1-2单元测试题12-1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第2节教学设计06-20
人教版2019学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设计07-26
蚌埠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附答案)10-25
八年级物理上教案人教版11-2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弹力教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