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历年

2024-08-13

领导科学历年(精选8篇)

1.领导科学历年 篇一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04等教育自学考试

领导科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2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领导工作严格遵循决策程序,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所体现的领导趋势是【 】 A.领导方式民主化 B.领导方法科学化 C.领导主体集团化 B.领导工作专门化 正确答案:B(1分)教材P43 2.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 A.领导经验 B.领导权术 C.领导规律 B.领导权威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48 3.领导活动的功能主要在于通过发挥影响力让别人办成事。领导发挥影响力的方式是【 】 A.指导下属 B.事必躬亲 C.无为而治 B.行政驱使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45 4.社会主义领导者的本质是【 】 A.掌权者、指挥者和管理者的统一 B.当权者、负责人和服务员的统一 C.掌权者、控制者和指挥员的统一 B.当权者、独断者和主导者的统一 正确答案:B(1分)教材P63 5.在我国各项领导原则中,必须首先坚持的最根本的原则是【 】 A.实事求是原则 B.群众路线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B.党的基本路线原则 正确答案:D(1分)教材P77 6.官僚主义产生与泛滥的基础是【 】 A.权力与职位的分离 B.利益与职务的分离 C.权力与责任的分离 B.权力与资源的分离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80

第 1 页

7.领导者的法治观念的实质是【 】

A.对法律精神和法治价值的认同与贯彻 B.对领导主观能动性超越法律的认同和贯彻 C.倡导法律的工具性价值 B.倡导严刑峻法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91 8.领导者创造政绩的根本途径是【 】 A.在最短时间内追求最高速度和最大增长

B.主要依靠各级领导干部的决心和想象力 C.主要依靠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B.实行高指标、高投入、高消耗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98 9.决策者对偶然发生或首次发生的新问题所进行的决策,称为【 】 A.危机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 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03 10.“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着占先,全盘皆活”,这句话强调的是【 】 A.领导决策的重要性 B.选人用人的重要性 C.领导方法的重要性 B.领导观念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105 11.“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句话说明了人才使用过程中的【 】 A.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B.合理搭配、整体效能的原则 C.重视培养、用养结合的原则 B.长期优待、灵活使用的原则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30 12.有任免权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对人才授予一定职位的制度,被称为【 】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聘任制 B.荐选制 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31 13.围绕公民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及法制素质,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属于【 】 A,理论教育 B.政治教育 C.公民素质教育 B.时事政策教育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42 14.思想政治工作中,理论教育的目标是【 】 A.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B.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 C.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B.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139 15.设置领导的组织机构,要在依法设置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变革。这是领导组织设置所应坚持的【 】 A.否定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适应性原则 B.合法性原则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153 16.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领导制度不同,因此,领导体制存在着明显差异,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这就是领导体制的【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民族属性 B.地域属性 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53 17.著名诗人纪伯伦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这说明领导者应具备优秀的【 】

第 2 页

A.能力素质 B.政治素质 C.身心素质 B.道德素质 正确答案:D(1分)教材P177 18.领导者善于洞察和满足下属的需要,激发其实现目标的动机,保持其工作的热情。这体现了领导者的【 】 A.沟通能力 B.激励能力

C.创新能力 B.控制能力 正确答案:B(1分)教材P177 1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领导者的【 】 A.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B.系统性思维方法 C.战略性思维方法 B.创造性思维方法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191 20.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就是说【 】

A.所有的人都是可造之才 B.创造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C.创造是人人都具备的禀赋 B.创造来源于少数精英分子 正确答案:(1分)教材P 21.领导者根据工作目标全面审查自己的活动安排,取消和减少不必要和可做可不做的事项,合并相同相似的事项,这种精心安排时间的方法是【 】 A.织网法 B.压缩法 C.归纳法 B.节律法 正确答案:B(1分)教材P216 22.领导者批评下属的正确做法是【 】 A.清算旧账,集中批评 B.不许申辩,不留余地 C.就事论事,人事分开 B.响鼓重锤,维护权威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213 23.领导者发扬良好学风的要求是【 】 A.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局部经验 B.照抄照搬文件,追求上级满意 C.钻研理论知识,坚持本本主义 B.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正确答案:D(1分)教材P228 24.领导作风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领导作风的改变也不是一日之功,这反映了领导作风的【 】 A.稳定性 B.独立性 C.自主性 B.客观性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223 25.把领导绩效考评划分为定性考评、定量考评的依据是【 】 A.考评方式 B.考评对象 C.考评目的 B.考评层次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241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 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组织目标 B.客观环境 E.家庭背景

正确答案:ABCD(2分)教材P48 27.被领导者的特征包括【 】 A.服从性 B.受动性 C.对象性 B.虚无性

第 3 页

E.源泉性

正确答案:ABCE(2分)教材P61 28.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的组织职能主要表现在【 】 A.配置组织结构 B.规划目标 C.提出任务 B.分配权力 E.选人用人

正确答案:ADE(2分)教材P72 29.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的基本要求是坚持【 】 A.正确的政治方向 B.正确的政治立场 C.正确的政治观点

D.严肃的政治纪律 E.政治敏感性与鉴别力

正确答案:ABCDE(2分)教材P85 30.下列符合领导者战略思维的是【 】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超前思考,徘徊不前 E.顾全大局,着眼整体

正确答案:ABE(2分)教材P193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领导者抉择决策方案的基本要求。正确答案:教材P115 对决策方案进行正确抉择是领导者决策的重要步骤和内容。(1分)其基本要求:

(1)时效性;(1分)(2)系统性;(1分)(3)民主性;(1分)(4)合法性;(1分)(5)灵活性;(1分)(每点1分)

32.人才使用制度中委任制的实施原则。正确答案:教材P131 人才使用制度中的委任制是指有任免权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对人才授予一定职位的一种制度。(1分)

(1)先考察后任命的原则;(1分)

(2)工作需要与个人专业特长相结合的原则;(1分)(3)集体讨论决定的原则;(1分)(4)严格审批程序的原则;(1分)33.简述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榜样示范法。正确答案:教材P150 榜样示范法是指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为范例来教育工作对象,以提高他们思想觉悟的一种方法。(2分)

(1)培养和树立榜样;(1分)(2)宣传榜样;(1分)

(3)创新具体形式,增强形象化和感染力。(2分)34.领导者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正确答案:教材P230(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关系问题;(1分)

第 4 页

(2)各级领导干部加强集体领导问题;(1分)(3)加强组织纪律问题;(1分)

(4)健全并执行好组织规章制度问题;(1分)(5)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问题;(1分)

(6)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1分)35.领导绩效考评的基本方法。正确答案:教材P247(1)领导考评与群众考评相结合;(2分)(2)平时考评与定期考评相结合;(2分)(3)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2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试述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的基本途径。正确答案:教材P186 领导集体素质结构优化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2分)其基本途径主要有:

(1)转变观念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前提。(2分)

(2)搞好后备队伍建设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基础。(2分)(3)加强领导集体自身建设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根本。(2分)(4)改革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是优化领导集体素质结构的保障。(2分)37.试述领导者驾驭会议的艺术。正确答案:教材P217(1)开会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超前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善后性原则。(3分)

(2)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包括控制参会人数,控制会议数量,控制会议时间等。(3分)

(3)主持会议的技巧。包括严肃会议作风,控制会议进程,处理会议问题,制定会议守则。(4分)

五、案例题(本题15分)38.同样的官,不同的结局

唐某在担任某国家级贫困县县委书记后,让有关部门安排重新装修了办公室。在这个122平方米的办公套房中,既有奢华的办公设备,也有多功能卫生间、真皮按摩椅、高档茶具等生活设施,墙上还悬挂着唐某花费12万元请书法家为其题的字“清正廉洁”,整个办公室装修费用高达200多万元。唐某只身赴任,不甘寂寞,背叛家庭,先后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唐某还喜欢吃喝玩乐,抽高档烟、喝高档酒、戴高档手表,工作时间频繁进出娱乐场所,他认为这是官员身份和生活品位的象征。2013年初,唐某在某豪华会所大宴宾客时被省纪委检查组当场发现,后被免去县委书记职务。

某县信访局长张某坚守信访岗位24年,一身正气,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平均每年接待上访群众2000多人次,处理人民来信2000多封,以务实的作风和高尚的人格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了一方稳定,也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被人们赞誉为“连心桥”上的贴心人。张某一贯保持平民本色,骑自行车上班,出差住中低档宾馆。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后他表示:“我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去了解社情民意,关注民生,永远做人民的勤务员!”

请运用领导科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提示:

(1)结合案例分析说明领导者生活作风的基本要求。(2)该案例对加强领导生活作风建设的启示。正确答案:教材P230(1)生活作风的含义和要求。生活作风是领导者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生活方式.领导者的生活作风的基本要求是:廉洁奉公.艰苦奋斗.该案例中的唐某生活奢靡腐败,缺乏良好的生活作风,而张某则廉洁公正、勤政为民,是领导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优良典范。(2分)廉洁奉公是生活作风的基本要求,即清白不贪,一心为公。领导者应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奢靡生活

第 5 页

方式的诱惑。(3分)艰苦奋斗是生活作风的另一个基本要求,即不畏艰难困苦,始终坚持锐意进取、奋发向上、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和行为特质。领导者在物质生活上要合理节制消费,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奢侈腐化:在精神生活上要崇尚勤劳朴素,反对好逸恶劳,在行为方式上要坚持知难而进,奋发图强。(3分)

(2)

该案例对加强领导生活作风建设的启示。该案例的重要启示:

第一,必须高度重视领导者的生活作风建设,领导者的生活作风是领导作风的重要内容,生活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每个领导干部的命运前途.唐某由于生活作风败坏而受到撤职处分;而信访局长张某因一身止气、爱岗敬业、勤政为民而得到群众赞誉。(3分)

第二,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教育和管理。要树立像张某这样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也要以唐某这样的反面典型为教训,进行警示教育。(2分)

第三,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监督,严肃纪律,严格管理领导干部。(2分)

【评分说明】本答案要点是阅卷工作的一种指引,具体阅卷时应着重把握考生分析案例的层次、运用所学领导科学知识的准确性、得出的结论及根据等,是否与答题要点大意相同或相近。据此参照采分点酌情给

第 6 页

2.领导科学历年 篇二

当前, 团场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增长方式转变不快,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职工增收、团场增效困难增加;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特别是团场改革不够深入, 改革不到位、不彻底、不完善、不配套等问题仍然存在;党的建设有待加强, 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领导能力、工作作风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 归根到底要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主动并善于把中央要求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与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 敢于正视问题, 用于突破发展瓶颈, 奋力开拓发展空间。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领导干部要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帮助和开展工作, 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二、在强化宗旨意识、服务职工群众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兵团是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特殊组织, 发挥着“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 这就要求必须始终把职工群众当作屯垦戍边事业的主力军和根本依靠力量, 坚持发展为了职工群众、发展依靠职工群众、发展成果由职工群众共享。因此,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切实转变作风, 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真心实意地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从职工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 从职工群众看得见的事情做起, 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多为职工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坚决纠正少数干部工作方法粗暴、作风不实、办事不公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以工作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在处置复杂局面、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 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对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沉着应对, 奋发努力, 危中求机, 切实把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解决发展中困难和矛盾的有力武器, 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兵团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在应对复杂局面、科学判断形势中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 扎实做好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 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推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努力推动兵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制约兵团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人才问题。一要坚持人才强兵团战略, 充分发挥人才在兵团发展中的最积极的作用。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 有效盘活人才存量, 抓紧培养和吸引紧缺人才, 依靠人才增强竞争优势, 要把招商引资拓展为招才引智。二要确立人才在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提升兵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竞争力。要统筹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 把人才发展背上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中优先发展人才, 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三是要坚持重点带动, 统筹做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四是要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 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 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四、在履行使命、维护社会稳定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兵团发挥着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 任务艰巨, 责任重大。兵团要想发挥着一巨大作用, 自身内部的稳定是前提和基础, 只有兵团自身内部稳定了, 才能在自治区发挥维护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维护自身的稳定是实现兵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兵团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认真吸取国内外出现的一些群众性事件的教训, 随时掌握社情民意, 及时发现不稳定隐患和苗头, 千方百计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坚决防止因思想不重视、撒施不到位使个体矛盾演变为群体性事件、小事情酿成大事件。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妥善处理, 将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 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变化的新特点, 建立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 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着力提高应急决策和危机处理能力, 提高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五、在正确处理“三大关系”、发挥“三大作用”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更好地发挥推动改革开放, 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 更好地发挥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 更好地发挥筑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 是兵团的立身之本、兴业之基、力量之源。处理好“三大关系”, 是事关屯垦戍边事业兴衰的重大战略问题。

3.领导是一门科学 篇三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既有现代化的经济技术知识,又有革新精神,勇于创造,能够开创新局面的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企业管理干部。”《决定》又提出,要求在一九八五年底以前完成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骨干企业领导班子的调整任务,并且订出规划,采取切实措施,造就出大批厂长、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党委书记等领导干部。因此,对领导科学的研究、探索,在当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夏禹龙等同志写的《领导科学基础》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和阐述领导学的专著,书中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提供了许多必要的知识。这里拟谈谈我读后的几点感想,算是对这本好书的肤浅评论吧。

领导是一个体制

自从有人类以来,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就都具有社会的性质,都是以一定的社会团体为其组织形式的。任何组织,不管其内部结构如何,都有一定的活动目标、活动方式、活动机制和活动后果。这种团体行为作为一种有目的的社会过程,必须有一种制订目标、进行组织和行为控制的实体力量,否则,团体行为就不能形成聚合性,就不可能进行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我们把这种担负制定团体活动目标、对团体活动进行组织和行为控制的职能,就叫做领导。因为人的社会活动是多方面的,多样化的,多层次的,所以,社会团体及其领导职能的具体内容也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同时,由于人的活动的具体历史性,不同历史时代领导职能有着不同的性质、水平、范围、内容,不能混为一谈。但是,领导行为作为人的社会活动所必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在任何类型、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有其普遍的规律性。以前,人们虽然在多门科学中都注意到了领导行为这种人类活动的社会现象,但没有把对这种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全面普遍性和科学性的高度来予以探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动性日益增强,因而研究有组织的社会团体活动中的领导行为的问题就日显突出。领导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创建,客观上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领导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历史过程中团体活动的领导行为。作为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领导学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历史活动的各项基本原理为其理论基础,但它更具体地研究领导者和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中的领导行为问题。所以,历史唯物主义并不能代替对领导学的具体研究。领导学虽然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战略学、未来学、控制论等都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而且后一类学科在不同的程度上、不同的范围内或从不同的侧面也研究领导行为问题,但它们都没有把领导行为作为普遍化的独立问题加以研究,所以它们也都不能代替领导学。从研究对象的独特性上来看,领导学同它们平起平坐,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在《领导科学基础》一书中,作者以简洁而系统的阐述,论述了现代领导体制、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原理、领导者的职责和工作方法、领导者决策的科学化、领导艺术、领导集团的智力结构等问题。这些问题,确实都是领导学应予研究的重要内容,无疑也都是当前领导工作中需要懂得的十分迫切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理论解决,对领导工作科学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把这些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提出来,本身就是对我们的巨大启示。拿领导体制问题来说,长时期以来,大家似乎认为,直接决定领导者、领导机关水平高低、工作优劣的主导因素,是领导者、单位首长个人的才、德、智。所谓“官僚主义”或者“有开拓精神”,往往都是对领导者个人的评价。把领导看作一个个人或几个个人,这是流行的观念,因而把领导行为的水平、效率和功过,全算在某个或某些个人的账上,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但是,有趣的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某个相当练达高明的领导人,调到一个新单位后,却一筹莫展,变得猥琐、庸俗,工作平平;某个十分平常的领导人调到一个新单位后,却表现得身手不凡,成就了许多事业。这是什么原因使然呢?这正如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所告诉我们的那样,社会关系制约着个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好的领导机关,可以造就高明的领导者,一个坏的领导机关也可以毁掉高明的领导者。领导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个结构的行为,一个体制的行为。因此,领导是一个体制。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一些领导机关中,最高领导者个人可能是十分勤奋、机敏、品德高尚的,但他的那个部门或机关却是工作效率极差,官僚主义横行,文牍主义、自由散漫等都十分严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某种社会结构、团体结构一旦形成,它就和处于其中的个人发生相互作用,如果不是人们积极地联合起来去改变结构,那末,结构则永远制约着个人,个人能动性的发挥就总要受到结构的限制。领导行为中的领导者个人与领导体制的关系正是如此。因此,领导体制的质量如何?水平如何?对时代的适应性如何?是决定领导行为的根本条件,它远比领导者个人的素质意义重大得多。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在重视对领导者个人加强各种基本素质培养的同时,更为重视领导体制的作用,研究我们的领导体制与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之间的科学联系,并依据这个规律改革领导体制。这一任务的提出和解决,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同时,改革领导体制问题,也就成为领导学所必须首先加以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我们需要提出的问题似乎应更广泛些,包括:历史上不同的领导体制都是在什么样的具体条件下形成的?较为先进的领导体制对较为落后的领导体制的代替是如何发生的?有什么规律性?历史上不同时代曾进行过的领导体制的改革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经验和教训都是些什么?社会主义条件下同社会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领导体制应是怎样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中,所形成的关于领导体制的历史经验都有哪些?应该怎样科学地继承它们?社会主义条件下健全、完善和改革领导体制的客观依据是什么?这种工作应该如何进行?等等。如果我们能对这些问题有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的领导学关于领导体制问题的阐述的科学性就会更为坚实和更有说服力。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领导科学基础》一书的作者把阐述领导体制摆在领导学研究的首位,确实显示了科学研究中的远见卓识。

领导学的理论体系

要建立领导学,还应研究如何建立领导学的符合科学逻辑的理论体系的问题。《领导科学基础》一书在这方面给了我们不少启发。书中所论述的诸方面问题,都是领导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还应该更深入一步考虑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性。领导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既然以研究领导行为为对象,那末,它的理论体系就应该从领导行为这一概念中有逻辑地生发出来。领导行为作为一般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它如何产生于并从属于人类的总体性的社会历史活动,这似乎应该是领导学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也是它的历史起点。只有研究和阐明了这个问题,领导学的实践性和历史性才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中得到基本的说明。因此,这些就构成领导学理论体系的第一部分内容。我们既然已从人类社会活动说明了领导活动,那末,领导行为的社会实质是什么呢?这种活动区别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特点又是什么呢?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比较全面地解决了领导活动和人类社会活动的相互关系问题,所以,研究领导活动的社会实质和特点就成为领导学的第二部分逻辑内容。正是由于领导行为的特点与本质的要求,决定了领导实体形成自己的内部结构,形成领导体制,于是,阐明领导实体的结构和领导体制,成为领导学理论体系的第三部分内容。在全面地、双向地考察了领导行为同人类社会活动的关系之后,我们就应该进入对领导行为的实际过程的研究。这一研究也就是揭示领导行为的社会机制。一般来说,领导行为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前后关联的阶段:一、现状研究、未来预测和目标确立;二、科学决策;三、对确定范围内社会活动的控制和管理;四、后果审查和领导行为评价。当然,任何领导活动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它是把以上四个阶段作为一个周期的多次循环反复过程,正是在这种连续进行的循环式的上升运动中,积极的领导行为作为社会活动的前进性运动的内容,成为人类改造世界、改造社会、促成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对这一过程即领导行为的社会机制的研究,应该构成领导学理论体系的第四部分内容。如果说以上四部分都是属于对领导学进行的宏观方面的研究的话,那么,研究构成领导实体的人员个体即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则属于领导学研究的微观方面的内容。这种微观研究,首先,应该揭示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与领导实体以及领导实体中各部分、各层次上的个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阐明领导者作为领导实体成员所应具备的共性特征,并研究这种共性特征的形成问题;再次,阐明领导者的个性培养,研究领导者个性与其作为领导实体成员所应具备的共性的协调问题。这种微观研究就构成领导学理论体系的第五部分内容。综前所述,我认为领导学的理论体系应该由上述五个部分组成。这一构想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领导科学基础》一书本身的启发,但可能还不够完备,仅供著者及对此有研究兴趣的同志参考。

领导体制的改革

《领导科学基础》一书的价值,我认为不在于它是否提出了一个完备的领导学理论体系,而在于它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领导工作所需要迫切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把这些问题提到科学化的高度,进行了颇具时代特色的阐述,而一扫陈腐说教之陋习,使人觉得清新、痛快。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体会最深的,就是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形势,在对我国现行的领导体制进行必要的社会主义性质改革的时候,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领导体制的社会主义民主化。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的领导工作传统,就是民主作风。领导者、领导机关,都把自己看作人民的勤务员,领导者、领导机关除了作为人民的共同意志的执行者之外,决没有什么私人的或小团体的利益和目标。正因为我们代表人民的利益,所以,我们的领导者、领导机关、领导部门才呈现出民主、团结的精神面貌,也正因为我们代表人民的利益,我们的领导者、领导机关才富有活力、气魄和智慧。但是,多年以来,在一些部门,一些单位,由于封建专制主义残余思想和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思想的腐蚀和影响,一些处于领导岗位的同志、一些领导机关,程度不同地滋长了家长制、一言堂、个人意志、独断专行、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对社会主义事业不但起不到积极的领导作用,反而起着阻碍甚至瓦解的作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破坏了我们日益朝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化方向发展的健康的领导体制,使封建专制主义和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沉渣泛起,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民主化的领导体制建设造成了恶劣的后果。这种种现象是共产党人的革命原则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所绝对不能允许的。在目前,加强领导体制的民主化建设,就是要深入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残余,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在领导集团内部,领导者之间,领导与群众之间形成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杜绝那种崇拜个人、以某个个人的日常言论和个人好恶为领导准则的领导现象,而切实地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体领导;在不同的领导部门和领导层次之间,杜绝那种互设壁垒、互相扯皮、互不服气的本位主义、地方主义、小团体主义的歪风,而建立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健康的上下级关系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

二、领导体制的务实化。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经过扎扎实实的经济建设才能实现,因而,领导这一事业,就需要有能够务经济建设之实的领导实体。过去,由于多年来“左”的路线的影响,许多领导班子、不少的领导者养成了善于抓阶级斗争(其实是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善于部署政治运动(其实是人为地激化人民内部矛盾)、善于喊口号、摆阵势、搞形式主义的习惯,而对于实实在在的业务,则知之甚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领导体制中尚虚不尚实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尤其近年来狠抓了在各级领导班子、领导部门中配备专业人才和对在职领导干部进行专业培训这两项工作,使领导体制的务实化改革正在健康发展。但是,在领导班子中配备专业干部或对在职领导进行专业培训时,不但应该重视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人才和知识,还应重视社会科学和社会工程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人才和知识,才能使领导体制的务实化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领导体制的活力化。消极的领导体制和积极的领导体制的不同,就在于一种是僵化的,另一种是有活力的。所谓僵化的领导体制,就是领导实体中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都消极被动地、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从事领导工作。在这种体制中,最高领导是领导体系中唯一有能动性的因素,它下属的各领导部门、领导层次都只能对它的指令唯唯诺诺,完全照办、照搬。而所谓有活力的领导体制,就是不但最高领导层有活力,而且领导体制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层次、每一个领导者都有活力,都是积极的、主动的领导者,他们不但有职,而且有权、有责,他们的任务不是机械地、千篇一律地服从,而是在协调的上下级关系和纵向部门联系中有创造性地、有独立性地进行领导。领导体制的这种全面活力化,使领导体制成为一个类生命的有机体,因而它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和“成长”能力。在外界条件和内部因素局部或整体变化的情况下,它有较强的自动应激性。目前我们在体制改革中强调职、权、责三者统一,强调扩大各部门、各层次领导工作的自主权,正是我们从向国外学来的僵化模式中解放出来、建立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领导体制的重大科学改革。

从个人经验决策转变为集体科学决策

由于现代化建设事业规模的宏大、工作的复杂、科学技术要求的高水平,所以,传统的领导者个人决策的领导工作方式已经过时,而实行集体性的科学决策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领导者作为个人,他的直接经验总是受到一定的时空局限的,他的知识范围和程度也是受到人类个体智力发展的局限的。如果说在以个体为单位的小生产的条件下,决策采取单个或少数领导者依靠自己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来进行的方式还是适应的话,那么,它在处理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以及具有高水平文化、科学背景的广阔时空范围内的社会事件、社会活动时,已经远远不能胜任。在现代社会事件和社会活动面前进行正确决策,已经不可能纯然依靠领导者个人的智力,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领导体系中特定的智力集团,这样的智力集团就叫做智囊团。同时,与日益社会化的生产和生活相适应,社会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由不同科学家、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参加,为解决特定的问题而组成的咨询团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库。它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开展某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为一定的领导机构提供决策方案。智囊团和思想库的出现,使现代领导工作的决策成为一项社会化的科学活动,它可以保证领导决策的科学性,保证指令和政策以及方案和对策的正确性,使预定的社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在我国现时条件下,越来越多的领导者和领导机关正在从领导者个人进行直接决策的领导方式中摆脱出来,日益重视建立智囊团和社会思想库。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许多领导者都深切地认识到,如果不这样做,仍然坚持个人经验决策,那么,个人经验的局部性、个人好恶的片面性、个人知识水平的局限性、个人情感和意志的主观性,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某些部门、某些地区和单位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而实行科学决策的关键就是在真正地尊重知识分子和各类科学技术专家的基础上抓好智囊团的组织工作,并为社会上建立以各种咨询公司为形式的思想库提供必要的有利条件。如果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门到企业、单位都能重视智囊团的组织和思想库的建设,并在实际决策工作中充分地使用它们,发挥它们的积极性,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水平,就将出现一个时代性的突破,就能避免社会、事业、工作中不必要的人为的振荡和损失,使现代化建设得到平稳的、扎实的、高效的迅速发展。

领导观念的现代化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领导者和领导机关关于领导行为的观念必须现代化。换言之,就是对领导行为的特点和本质的理解的科学化。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大问题。在《领导科学基础》一书的启发下,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观念现代化应该受到重视。

其一,把认为领导工作就是包揽一切、总抓一切的观念转变为把领导工作看做仅仅是制定战略、进行组织、确立规范的工作的观念。实现这一观念转变的关键,在于领导者、领导机关肯于放权。这里所说的放权不是说放掉战略指挥权,而是指肯于把本来就应属于下一层次的领导权和事务权下放,真正相信下一层次的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放权出现的实际问题是:高层次的领导者和领导机关手里过去集中的资金、物资、人事权及多种便利条件等都要相对地减少,而从下面来的制约性则可能相对地增加。对于那些有私念和私欲的领导者和领导机关来说,这当然是致命的损失,因而可能遇到阻力。但是,克服这种阻力,正是端正党风、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提高领导者和领导机关的革命化素质、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从而也是把领导工作转变到抓大事的科学观念上来的必要条件。同时应该看到,一些领导者、领导机关不愿放权的原因还在于他们只会做具体的事务工作,而不懂或不善于作战略性的工作、部署人才的工作和制定规范的工作。因此,一放掉事务权,他们就觉得无事可做。改变这种状况,有意识地培训领导者和领导机关的工作人员学习战略学、人才学和管理学,是实行领导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其二,把过去亲身行、亲眼看、亲手记以积累实际经验的调查研究的观念转变为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情报系统、实行迅速实效的全局数量统计和分析的调查研究观念。要求实现这一观念转变,并不意味着我们反对亲自进行调查研究。领导者经常亲临工作第一线,接触实际、接触群众,这对于领导现代化建设仍然是十分必要而重要的。但是,单单满足于这种调查研究,对于领导工作来说,则是不充分的。领导工作要求统辖全局,要求迅速抓住社会活动本质,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条件下,这种要求同领导者本人的感性认识所能达到的最高经验水平是有很大距离的。只有科学的全局数量统计、科学的信息情报系统,才能为领导者和领导机关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全局”,提供正确的依据。因此,现代化的调查研究观念要求领导机关在自己的领导部门和领导范围之内建立科学的信息情报系统,开展全局性的数量统计和分析。除此之外,要实现对现代社会活动的有效领导还要求领导实体加强对自己所领导的工作范围和对象的历史进行调查研究,对其未来发展趋向进行科学预测;要求加强对与自己领导工作有关的外单位、外地区、外行业、外部门、外国的调查研究。这样,就使得调查研究成为多侧面的、多角度的、多课题的和多维性的(多元性的)。要实现领导观念的这种转变,就要求我们的领导者和领导机关重视对现代统计学、信息论、情报学和未来学的学习研究,重视对广阔的“外界”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和理解。

其三,把受“左”的错误严重影响的思想政治工作观念转变为千方百计地充分调动千百万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几十年的优良传统,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但是,三中全会以前的二十多年中,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思想政治工作在相当多的部门和单位变成了搞政治运动的工作、搞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工作、专门寻人的毛病和记“黑账”的工作,变成了整人的工作、搞大批判的工作,因而,严重地败坏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使领导工作中的这一项重要任务被人们视为难事、苦差。这种情况的流毒和影响使得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在许多部门至今得不到发挥,不少部门、单位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向,实际上削弱了党和政府的领导,甚至由于继续搞“左”的一套的所谓思想政治工作给现代化建设帮了倒忙,甚至对其产生了严重干扰和阻碍的作用。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在于从领导上排除“左”的干扰,端正思想政治工作方向,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的根本转变。正如胡耀邦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是坚定、鼓励和激发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信念、热情、毅力和斗志。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不讲改造世界,不动员群众去实践这个改造,那么,它就是只讲空话了。”(转引自《领导科学基础》第154页)只有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观念的这个重大转变,我们的领导工作才能合民意、得人心,我们所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4.领导科学历年 篇四

【考纲要求】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来源:考试大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考点纵览】 来源:考试大

1.按感染途径分为三种:吸入性肺脓肿、原发性肺脓肿、血源性肺脓肿。

2.急性肺脓肿多数有感染病灶,有诱因(醉酒、呕吐、麻醉等),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和呼吸道症状。体征:病变较大,可有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或湿啰音,根据细菌培养应用抗生素。

【历年考题点津】

1.急性肺脓肿最具特征的症状是

a.畏寒高热

b.咳嗽伴咯血

c.呼吸困难

d.咳大量脓臭痰

e.咳嗽伴胸痛

答案:d

2.原发性肺脓肿最常见感染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

b.葡萄球菌

c.粪球菌

d.厌氧菌

e.星形诺卡菌

答案:b

3.急性肺脓肿抗菌治疗的疗程是

a.4~6周 来源:考试大

b.6~8周

c.8~12周

d.12~16周

e.16~20周 来源:考试大

答案:b

4.男,38岁,醉酒受凉后,次日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咳粘液痰,量渐增多,并有脓性痰,有臭味,可能的诊断是

a.原发性肺脓肿

b.血源性肺脓肿

c.急性脓气胸

d.干酪性肺炎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答案:a

试题点评:患者有醉酒诱因,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胸痛、咳嗽、咯大量脓臭痰,故选a。

5.女性,50岁,发热咳嗽、咳痰3周,近1周来咳大量脓性臭痰,量约300ml/d。体检:t40℃。右下肺叩呈浊音,可闻及湿啰音,杵状指(+),应考虑的诊断为

a.支气管炎

b.急性肺脓肿

c.肺炎球菌肺炎来源:考试大

d.葡萄球菌肺炎

e.克雷白杆菌肺炎 来源:考试大

答案:b

试题点评:患者有高热、咳嗽、咯脓痰,叩诊呈浊音,可闻及湿啰音,且有杵状指,均符合急性肺脓肿,故选b。

6.患者女,56岁,10天来咳嗽、发烧38℃,自服感冒药不见好转,黄痰逐渐增多,30~50ml/天,偶尔有脓血痰。白细胞19×109l。胸片见右肺有大片模糊阴影,其中有一带液平面的薄壁空洞,门诊首先考虑

a.肺结核

b.中央型肺癌

c.支气管肺炎

d.肺脓肿

e.周围型肺癌

答案:d

5.领导科学历年 篇五

【考纲要求】

1.贫血概论的诊断标准、分类、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基础、诊断步骤、治疗原则、输血指征及注意事项。

2.铁缺乏症的概念、铁代谢、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补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分型、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治疗。

4.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步骤、溶血的实验室检查、溶血性贫血病因的实验室检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分型及治疗原则、溶血性贫血脾切除治疗的指征。

【考点纵览】

1.贫血的诊断标准: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为贫血。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血细胞比容的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输血的指征。

2.铁缺乏的概念。铁的来源:主要是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每天只需从食物中摄取1~1.5mg的铁。

3.缺铁性贫血的病因: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铁的吸收障碍、慢性失血等。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缺铁性贫血应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鉴别。补充铁剂的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及补充贮存铁。

4.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再障发病与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异常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干细胞、微环境支持功能缺陷有关。

5.重型再障及慢性再障的临床特点。再障的骨髓象特点。重型再障的血象诊断标准:网织红细胞<0.0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及血小板<20×109/l。骨髓移植主要用于重型再障。

6.溶血性贫血临床上按发病机制分为红细胞内异常和红细胞外异常。急性溶血的临床表现。贫血、黄疽、肝脾肿大是慢性溶贫的三大特征。红细胞破坏过多的实验室证据是血清游离胆红素增高、血红蛋白血症、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和含铁血黄素尿。

7.温抗体型aiha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因不明(特发性)及继发性两种。温抗体型aiha治疗原则:病因治疗;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溶血性贫血脾切除的指征。

【历年考题点津】

1.诊断成年女性贫血的标准为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a.140g/l

b.130g/l

c.120g/l

d.110g/l

e.100g/l

答案:d

2.下列哪项是诊断缺铁最肯定的依据

a.有慢性失血史

b.血涂片见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

c.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血清铁降低

e.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答案:e

3.诊断缺铁性贫血早期的实验室依据是

a.血清铁降低

b.血清铁蛋白降低

c.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d.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骨髓象红细胞胞浆成熟落后于胞核

答案:b

4.铁剂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达正常后继续用药的时间是

a. 1周

b. 2周

c. 4周

d. 6月

e. 8月

答案:d

5.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应是

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

e.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6.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论文 篇六

——对提升领导干部自身内涵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的影响力分为职务影响力与非职务影响力。从实践看,我们应当将提升非职务影响力即领导干部自身内涵的提升作为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的关键因素,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职务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发挥,才能够把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凝聚在一起,形成工作合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提升领导干部自身内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善学勤思,拓宽眼界。在实践中,知识型领导更容易获得团队和社会的认同,有较强的说服力,能对推进工作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领导干部要把“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作为自己的一个好习惯,努力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完善知识结构。要拓宽视野,不拘泥于工作业务本身,广泛涉猎不同的知识领域,培养自身从多角度认识和观察事物的能力。要勤于思考和分析问题,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发现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是胸怀远见,思维前瞻。“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作为领导干部,需要在工作中站位更高一些、眼光更远一些,思考更深一些。要在提高知识水平和分析思考能力的基础上,善于从大局和长远的角度把握事物发展方向,努力摆脱孤立片面和经验主义的桎梏,多听多看多想,不盲目下结论,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三是为人亲和,善于合作。领导者的职务权威容易在组织内部产生距离感,处理不当就会有矛盾,降低工作效率。领导干部要更加注重形成自己在团队中的亲和力,善于同班子成员和普通干部群众的进行交流沟通,关心、爱护和帮助干部,更好地把大家凝聚起来,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营造相互尊重、信任合作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是包容大度,心胸开阔。包容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更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胸怀。作为领导干部要能够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同事和下属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允许不同观点意见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地批评,甚至产生偏见。要从正面引导和帮助干部分析问题,改正错误,不断提高;要正确对待不同的观点和声音,虚心接受来自干部群众的批评意见,形成团结、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

五是果敢有为,丰富阅历。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单位的主心骨和领头羊,要有一种果断、坚毅的品质和风格。既不能唯唯诺诺、瞻前顾后,也不能武断专行、闭目塞听。要注重积累工作经验、丰富社会阅历,在充分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和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果断地做出决策,科学推进工作。

六是善于总结,不断提高。作为领导干部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反思精神。要坚持科学的工作态度,从反复发生的问题中发现规律、从经常发生的问题领域探索规律,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要及时加以分析和整改,对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坚持和推广,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水平。

七是举止大方,言谈得体。领导干部在一个组织中的关注度高,有着引领示范的作用。领导干部的言谈举止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组织当中的每一名成员。领导干部要时刻注重自身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加强社交礼仪的学习,增强自己的亲和力,树立领导干部的威信和良好形象。

7.领导科学历年 篇七

关键词: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失误原因,决策建议

一、影响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原因分析

1、缺乏批判思想的完全执行导致决策失误

这种失误容易出现在中低层领导在贯彻上级部门工作部署和上级领导工作思路的决策过程中,主要原因是个别领导干部存在 “无过就是功”思想和跟着上级思路走就不会惹来不必要麻烦思想, 因此表现出照搬照抄甚至盲目执行,导致本级工作决策缺乏创新性,甚至脱离本地的实际需要,不符合本地实际情况,造成工作得不到有效响应和支持,工作成果不明显。

2、失去民主基础的权力集中导致决策失误

科学决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横向和纵向多层次、 多领域利弊的综合评估和考量,单凭领导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的知识、经验、阅历等很难考虑周全,很容易造成决策的片面性甚至决策失误。而实际工作中仍然有个别领导干部凭经验和直觉想当然的做决策,不愿意听也听不进群众的声音,没有群策群力和广泛民主的决策往往为决策失误埋下祸根。

3、缺乏理智控制的感情用事导致决策失误

人都有亲朋好友,存在人情往来,而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公私分明。然而在工作中,仍有个别领导干部把握不好亲情友情与法律政策之间的关系,准则偏颇造成决策失误。还有个别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喜欢“跟着感觉走”,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和理性控制, 情绪化严重,思想浮躁、偏激,习惯于凭着个人喜好和主观臆想进行决策,缺乏理智的决策必定会造成失误。

4、脱离工作实际的经验主义导致决策失误

经验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正反两方面的规律,是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考。这种经验积累往往带有时效性,要随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不断修正。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领导在观察事物、处理问题、做出决策时不注重学习与研究, 喜欢从狭隘的个人感性经验出发,忽视客观实际与发展理论,把局部经验普遍化,生搬硬套,造成决策失误。

5、缺乏知识支撑的能力平庸导致决策失误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步伐加快, 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新的社会矛盾纷纷涌现,领导决策环境日趋复杂,决策风险不断加大。当前还有部分领导不重视学习,知识能力的提高步伐跟不上社会发展变化,决策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不讲科学程序和方法,决策存在片面性,缺乏全局性考虑,容易出现不敢决策或决策失误。

二、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建议

1、领导干部要强化学习,通过提高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科学决策需要。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处于决策关键位置的主要领导干部,其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对决策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要实现科学决策,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掌握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的新思想、新品质、新理论、新知识、 新经验、新观念,以此实现科学决策的新突破,最大程度发挥决策效益,避免决策的失误。实现科学决策,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养成学习的习惯,通过学习不断增强理想信念, 培养正直的人品和官品,既要敢于担当,更要讲究科学民主,运用科学的领导方式和科学的决策方法。要广泛涉猎知识领域,拓宽知识视野,以发展的眼光掌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培养全局思想和科学预测能力。

2、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通过调查研究和掌握一手材料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 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可能聆听到群众心声、 听取群众意见、掌握群众及社会民生的实际需要。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提高工作针对性、预见性、 科学性和时效性的重要手段和工作方法,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通过广泛、深入、多层次、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才能够把握决策的方向性和科学性。要注重调查与研究的辩证关系和有机结合,没有研究的调查是没有意义的,领导要善于广泛调查, 更要深入研究,调查目的不是走过场,是为研究提供原始依据, 要通过对调查发现的研究,把握决策方向,提高科学决策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3、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负责,通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保证决策的科学正确性。敢于负责,勇于决断与讲究民主并不矛盾。 作为领导干部要在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指导下,敢于担风险、担责任。工作中,要在理性思维指导下拿出勇气和魄力, 关键时刻敢于坚持正确决定。领导干部的决策一定要出于公心, 尤其要处理好政策与法纪、亲情与党性、人情与政治的关系,要以为人民谋福、为事业负责为宗旨,具有高度的政治观念、政治觉悟,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牢牢把握政治方向、 把握科学发展定位,创造性的开展决策工作。要敢于面对问题, 理清工作思路,拿出科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领导决策一定要进行宏观的思考,做长远规划,考虑决策的延续性,不搞短期政绩效应。

4、领导干部要注重发扬民主,通过广泛听取意见和科学论证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弥补决策过程中参与决策者的知识不足、能力不足和思想偏差、动机偏失。因此,要使决策具有科学性, 就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广泛听取意见,多做正反两方面的论证,通过权衡利弊,不断调整思路、计划和做法,保证决策科学、 执行有序、效果显著。领导干部要做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就要充分相信群众、党员和干部,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民主氛围,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关心和参与重大决策的积极性,乐于了解他们的需求,善于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使非特殊重大决策做到公开、 透明,全程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保证决策正确,执行有力。

8.破“科学管理”立“道德领导” 篇八

科学管理是借助工时定额化、程序标准化、管理职能化、量才分工、差别计件付酬等措施来提升效率的管理思想;它亦是工具理性指导下,借助物质激励,追求结果最大化的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中所有计划都是当局意志的体现,劳工只能按指标行事,无异于管理上的专制 [1 ]。由于其“见物不见人”的管理风格,以它为指导教学评价易造成教师主体地位被忽略,教师的思想、理性、自由等价值信念被剥夺。以此理论来指导教师评价,必然会出现诸多不适。

1.科学管理在高校教学评价中的失切性

1.1 理论上,前提假设与教师不符

首先,“人性恶”的假设对教师不适合。教师因长期积淀的职业伦理要求教师具有性善取向,道德水准高于常人。科学管理假设人性是恶的且人会偷懒,显然不符教师人性。以性善论人性假设的道德领导理论 [2 ],强调利他主义与给予的品质才是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其次,“经济人”的假设不适合于教师。科学管理假设人是“经济人”,其行为目的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由于这种对人的简单片面理解,科学管理理论忽视了人需要的多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更别谈及人的自我实现。

1.2理念上,与高等教育的初衷相违背

价值应该成为教育管理的焦点 [3 ]。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追求是高等教育的存在基础。科学管理以追求效率为首要目标。对效率的追求,加剧了大学传统精神与现代观念间的疏离、断裂乃至对峙。在有形产出不断增殖的同时,大学的精神、价值和信念等无形的传统资源却日渐枯竭 [4 ]。

1.3评教实践中,过程中因素被忽略

首先,教师的创造性易被会忽略。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先天素质、后天兴趣及生活环境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极具能动性。严格的纪律约束易使教师墨守陈规,使教师教学活动创造性受到抑压。其次,对管理层的信任易被践踏。对以科学管理为理论根基的教学评价更多的是采取管制和监督的手段。教师时时有一种被人监视的感受,教育信任这一“社会资本”被忽视乃至透支了。

1.4实践中教学评价结果不可靠,易被误用

如果我们用有形的外部产品来度量效率,而不是用获得的有价值的经验来度量效率,那么效率的目的就变成物质主义了。效率只是教育的副产品 [5 ]。仅以量化评价作为考核标准,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心、品德的熏陶、不良习惯的规范等隐性表现却被忽略,评价结果的可信性自然令人们的质疑。对S大学2 386名学生网上评教心态的调查显示,60.3%的同学认为学生网上评教成绩不能够真实反映教师实际教学水平。管理者却把评教打分当做一种结果并进行评比,并据此作出升职、降职、加薪、减薪等决策。可见,评价结果被误用了。

2.从“科学管理”向“道德领导”的转变

鉴于科学管理下学校的管理目标的错位,萨乔万尼等提出了道德领导理论。道德领导是借助领导者专业、道德权威和组织成员秉持的共同价值观、信仰及共同愿景,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使全体成员与学校共谋永续发展的理论。以它为指导的教学评价会撇开传统管理的威权,求助于替代领导,对教师施以文化熏陶,将道德植入教师的性格中,使教师能够自我领导,从而实现组织自发生长。

2.1学校目标的转变

学校目标的转变表现为:(1)目标性质的转变——由静态目标变为动态目标。因为人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生成、演化、发展的,目标也须建立在能够指导非理性、不确定性实践的理论上。(2)目标内容的转变——从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这可避免高校因追求效率而与高等教育初衷的背离。(3)目标所属者的转变,由领导者个人卓见变为组织共享目标,领导要善于塑造共同愿景,令教师对此作出承诺,实现目标的共享。

2.2学校体制的转变

学校体制的转变首先是由领导替身取代真正的管理者。领导替身是教师情感和社会契约等内在力量获得激励和驱动的动力源泉,它也是避免对教师的外在压迫,实现了其自我领导的内因,它包括共同体规范、专业理想、充溢的工作状态和团队精神。其次是由共同体替代个人。共同体成员拥有一种与他人具有相同意向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团队精神得自于成员间的互依感、彼此间的责任感等情感和规范方而的因素 [6 ]。共同体的出现变意味着组织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教师群体等的支持性多重关系的产生,这种支持性关系使每位教师的经验成了共同体的经验,相互交流与借鉴必会带来教师的成长。

2.3学校领导角色的转变

学校应通过教学实践的竞争,锻炼出有权威的领导。校长要成为组织的精神领袖,以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号召团队,并引燃全体成员的领导意识,使高校由优秀转向卓越。校长的领导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会传递到行为 [7 ]。因此,校长须放弃仅存的威权,以自己的专业实力、德望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实现以德治校。这样我们的大学精神才会点燃教师的激情,实现 “就算你烧毁我的建筑物,但留给我员工,我将重建我的教育王国”这样的领导愿景。

3.道德领导下的教学评价

(1)评价目标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通过建立每个教师成长的档案袋,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努力成为反思性教师。 总之,评教的初衷与归宿均是教师发展。(2)评价制度要避免将评价结果与职称评定、奖金发放挂钩,促成教师间的对话和合作。(3)校长在教学评价中的角色定位为:校长要树立自己的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发挥专业导师的作用,在实施评价、收集评价信息的基础上,对新教师及排名靠后的教师展开面谈式的分析,帮助其找到其教学理念盲区,实现其专家型教师的转化;校长应更重视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引导教师关注常态教学。

4.结论

高校教学评价若以科学管理为指导,易导致手段与目的的背离。教学评价的突破须以理论变革为先导。伴随着话语体系的转变,教学评价方能实现由理论向现实的重构。

参考文献:

[1] (美)弗雷德里克·泰勒著,马风才译.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2.

[2]沈大山.学校道德领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5.

[3]陈学军.学校道德领导的意旨、反思与践行[J].教育发展研究,2009(12):5.

[4]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89.

[5]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29-130.

[6]冯大鸣.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8-59.

[7](美)托马斯·萨乔万尼著,冯大鸣译.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M].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2002.3.

上一篇:人生之路作文300字下一篇:冷水鱼养殖场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