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2024-09-09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14篇)

1.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篇一

2008—2009年第一学期我在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期间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姜秋霞教授讲授的《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的学习,通过一学期的我讲一下自己对于论文写作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首先,通过学习我对论文这一概念有了比以前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认识:论文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一、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二、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学位论文的创造性都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不断地创新。因此,没有创造性,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三、理论性。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四、平易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其次我掌握了较为系统的论文写作方法和步骤:的效果。我们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作。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选题: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缺或空白的填补;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目的在于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明确在本学科中过去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什么成果;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以便弄清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为此就要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报刊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以及年鉴等工具书。另外,还要做文献目录卡片。这种卡片可以先从最近发表的新的文献资料调查开始,按年一项项写出来。卡片的写法是,记上作者、标题、杂志名、页码。若是单行本,要写上出版单位,报纸要写上发行的年月日。

4、发挥想象力进行积极的思考。在查阅文献资料、做目录卡和对目录卡进行分类整理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分析、综合、就得不到新的题目。在阅读资料、进行思考的同时,既要注意资料的记录,更要注意思考的记录,尤其是对

二、研究 科学研究从选题、确定课题时已经开始。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乱的资料条理化,具有可用性。3查可用开会、查勘、个别访问等方法进行。在调查中要注意搜集原始材料,有时要绘图,或者摄影,或者录音,或者翻印。创造性的阶段。它是由一系列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着的方法所组成的,这种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就是辩证逻辑。

三、写作 首先,拟制论文写作提纲。其方法是:

(1)不论学术论文还是学位论文的写作都可以用系,局部与整体的逻辑构成是否均衡、标题写法。以简要的语言,用标题的形式把该部分提纲的顺序:

①先拟标题。或提示论点,或提示课题

②以论点句写出论文基本论点。

③选择论文构成的基本型,确定全篇逻辑构成的骨架。

⑥全面检查,修改提纲。其次,根据论文提纲执笔起草。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提纲排列的顺序从绪论写起,接好本论、结论后,再写绪论。

在执笔写作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以下的方法:(论旨;(5)从概说到分论;(6)从具体到抽象;(趣淡薄的;(10)语言尽量写得简洁、精炼;避免烦冗、罗嗦;(取义,要核对无误;引文的出处要加注,四、参考文献

论文必须有充足、齐备的参考文献。耳、鼻、舌、身的直接感知,通过直接的实践活动认识世界,获得直接知识,但更重要的、大量的是学习运用前人已获得并被证明正确的知识,这就是间接知识,而这种间接知识,都以各种文献的形式传承了下来,而规范,—般排列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杂志

一、选题 选题在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获得好

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

“打腹稿”的办法,通过拟制提纲,2)论文写作提纲应包括以下项目: 的内容概括出来。

二、句子写法。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起来。(要求:直接,具体,醒目。④写出层次与段落的先后顺序。1)从已知的到未知的;(7)从读者容易赞成的到不大同意的;(11)表和图的运用有助于论文的变化,增强表达效果;(参考文献作为学位论文的重要辅文,“站在巨人肩膀(或书)、出版者、出版者地点、出版年代等等。

2、有利于展开。你对你所选的题目要有浓厚的兴趣;能 的过程中,大脑的思维就已经开始工作。论文作者应该

1、搜集资料。凡是与课题有关的资料都应昼搜集齐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使论文骨架、轮廓视觉化,便于研究全篇文章的论点、材料的组合关 题目,基本论点,⑤资料、卡片按构思的顺序标上序码备用。2)从亲近的到较疏远的;(8)从与读者有关的到 是由科学文化的继承性决定的。

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1、具有科学性。它应包括:急待解决

3、选题确定之前,要查阅文献资料。突然来临、转瞬即逝的灵感的记录。

4、思维创造。这是研究中的最富有从具体到抽象,总结部分(3 着写本论、结论。二是从本论入手,写3)从简单的到复杂的;(关系不大的;(12)引文尽量要少,引时不可断章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种创造性的想象,缺少它

2、整理资料。使散

一、4)拟制

4)从预备知识到本题9)从读者兴趣浓厚的到兴需通过自己的眼、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演绎、归纳、分类、组合、加减、反逆、类推等等),对文献资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是

一、调查材料。材料是科研的基础,除了查阅资料搜集材料外,有时还要进行调查。调查分为实地调查和书信调查两种,实地调其中主要有:再从抽象到高级的理性认识。

严谨。(内容纲要,)每个项目的写法可选用:……

方法有夹注、脚注、章(节)附注、尾注。”上的学位申请者,必须充分进行文献研究,并把文献作为辅文列于文后。开列文献要 最后,推敲修改,誊清定稿。论文的初稿写成之后,还要再三推敲,反复修改,认真誊清。论文的修改,一般包括观点的订正,材料的增删,结构的调整,语言文字的润色等几个方面。修改的方法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但不论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注意:

1、要主动听取别 人的意见;

2、要再查阅、再研究,然后动笔修改;

3、要“冷处理”,即把初稿搁上若干天,然后广泛地浏览有关的资料,让头脑冷静下来,再行修改。这样修改,往往容易突破原 来的框框,发现问题,产生新的看法,就可以使论文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六、论文的后记、致谢

论文的后记、致谢是学位论文的必要的辅文。撰写时,文字要尽量简洁明快,言简意赅。后记一般应简要写明成文过程;致谢则要对帮助过、指导过自己的先生、前辈、同学致谢。学位论文的后记和致谢,不仅仅是必要的辅文,写好了还能表达作者的良好风范、道德人格,是“文德”成熟的展现。

七、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必须有充足、齐备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作为学位论文的重要辅文,是由科学文化的继承性决定的。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需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的直接感知,通过直接的实践活动认识世界,获得直接知识,但更重要的、大量的是学习运用前人已获得并被证明正确的知识,这就是间接知识,而这种间接知识,都以各种文献的形式传承了下来,而(1)作者在对论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其中最权威、最新的文献,就是论文的一级文献:后面还有更多的三级文献:C1,C2(2)分类。在参考文献中,要把中外文的文章、著作、网址分类列出,尽可能按由近及远的年代排列。(3)开列文献要规范,—(4)突出重点。重要文献要突出,重点文献是论文的的下面(有的论文还把几句文献摘录放在论文前,规范的是放在后边的文献中(5)学位论文的引语、引文多采取

八、论文附件

为使论文完整丰满,有时在文后配置一些附件,主要有以下四类:①阶段性成果;②所承担的相关相近的研究项目;③围绕此论文中心发表过的文章;④围绕此课题的有关调研和凋研报告。配置附件的目的是支撑论文,强化成果,扩大学术影响。

九、阶段开发、递延开发 为使学位论文取得效益最大化,作者应进行些阶段开发和递延开发,主要分两点。(1)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可把论文浓缩发表或拆零发表,正式发表的部分可支持论文,同时做到早出成果。(2)学位论文完成后的进一步开发,①将论文内容再研究、充实、调整、提高,精修精改,重新发表、浓缩发表、拆零发表均可。②将论文内容经过充实、修改后出专著。③延伸其他与学位论文相关相近项目,从而多角度延续取得的成果。总之,撰写学位论文,至少包含四项内容,即:①学习过程;②进行研究性学习;③是对学位申请者的教学环节;④是学位申请者进入学界的里程碑。因此,所有的学位申请者和导师,都应允分重视,应以对申请者本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文化传承积累负责的精神,精心组织,认真完成。

“站在巨人肩膀A1,A2,A3……;每个—级文献后,必然有更多的文献:(或书)“核心文献”或“支撑性文献),以示此文献与其他文献的不同。”方式,一般不采取“随文注)。作者首先应围绕自己的选题,阅读相关、相近的权威文献,B1,B2,B3……这是论文的二级文献;二级文献“文献树”。

“引某些段落,精妙理论”放在该文献

”上的学位申请者,必须充分进行文献研究,并把文献作为辅文列于文后。逐步形成自己的与论文相关的“文献系统”(文献树,C3……。依此类推,形成一个由近及远,由少到多,并包揽无遗的文献系统,此系统俗称般排列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杂志、出版者、出版者地点、出版年代等等。”,要放在突出位置,突出的办法是“页下注”和“文后注”,目的是方便阅读,但在采用文献、引语的页下注时,要符合规范。

2.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篇二

习语一般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语言整体性、结构固定性和不可替代性。例如, kick the bucket的字面意思为“踢桶”, 而其组合的整体词组含义是“死”的意思。这三个自由词素的组合是不能随意增删或者替换的, 既不能说成kick bucket, 也不能说成kick the pail等。

一、汉、英习语对比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含有大量的习语, 既有相似性, 又有差异性。国俗语义学的创立者王德春先生认为, 词语的国俗语义 ( 即文化意义) 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呈现出同异并存的现象;但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同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总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

1. 汉英习语的喻意相同, 喻体基本相同或相似

汉语中有“趁热打铁”一词, 意思是铁要趁烧红的时候打。比喻要抓紧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去做, 而英语中“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一词, 不论喻体还是喻意跟中文都极为相符, 体现了两个民族在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和意义抽象上以及逻辑思维方面的一致性。类似习语诸如, Blood is thickerthan water. 血浓于水; 有其父必有其子: like father like son; dig one own grave.自掘坟墓;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等。

2. 汉英习语喻意相同, 喻体相异

英语中的“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和汉语的“挂羊头卖狗肉”都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 实际上名不副实或表里不一。汉语出自于宋代释普济的《五灯会元》卷十六。两者喻意相同, 但是喻体则不同。to burn one’sboat典故源于罗马皇帝凯撒率兵渡过意大利的the Rubicon河后命人烧掉所有船只, 以绝后路。汉语“破釜沉舟”则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比喻断绝退路, 决一死战。二者都指“下定最大决心”, 但语言外形则完全不同。这类习语还有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卵;缘木求鱼seeka hare in hen’s nest等。

3. 汉英习语喻体相异, 喻意不完全对应

比如, apple of one’s eye一般会翻译为“掌上明珠”, 比喻深受喜爱的人。后来掌上明珠一词语义缩小, 多用来指极受父母疼爱的子女。而实际上apple of one’s eye除了指“极为珍视的人”之外, 还有“瞳孔, 瞳仁”之意。所以, 二者喻意并不完全对应。

4. 汉英习语文化空缺

习语文化空缺指习语中承载的文化在对方文化系统中不存在。例如, 守株待兔出自于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的《韩非子? 五蠹》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英语语言文化中却没有相对应的词语意向, 所以只能舍弃原文意象, 译为“trust to chance andstroke of luck”。

二、汉英习语的翻译方法

汉英习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要求译者在双语转换中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1. 直译法

在不违背译语用语规范, 不引起读者错误联想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直译法, 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形式、修辞手法、文化意向等。如英语中常用的paper tiger一般认为是毛泽东在延安与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时最先使用这一词, 汉语“纸老虎”指貌似强大, 实则虚弱的反动统治者和侵略者。比喻外墙中干的人。译文Paper tiger本身极为形象, 被英语国家的读者接受, 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如“不要动声色, 不要打草惊蛇。”邓秀梅低声地、机密地说道……

“Don’t say anything about it; we mustn’t beat the grass and startle thesnake. ”said Teng Hsiu - mei in a confidential tone.

“打草惊蛇”意思明了, 译文采用直译法能保留词语的形象和修辞手法, 同时不会给译入语读者理解造成困难。

2. 加注法

加注法是在译文中加入读者理解习语所需的相关文化和背景知识, 既能保留源语比喻形象和文化内涵, 又便于读者理解。

例:I am as poor as Job, my lord, but not so patient.

我像约伯一样穷的, 大人, 可以却没有他那样的耐心。

注:约伯是《圣经》中的人物, 以忍耐贫穷著称。

3. 套译法

英汉习语会出现形式、形象、比喻基本相同或相似的情况, 这时译者可以考虑采用套译法。但要注意原文的历史、习俗、人文等文化色彩。例如, 说曹操, 曹操到: 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 隔墙有耳: Walls haveears; 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hare.

4. 意译法

有些习语具有的文化色彩在译语中无法用直译法再现, 也没有同义对等的习语套译, 这时只有抛却原文习语具体形象和文化特色, 保留原文内容。例如, to dog -ear a book. 折书角; to hold one’s horse. 忍耐; 叶公好龙: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really fears; 桃李满天下: to have students all over theworld; 毛遂自荐: to volunteer one’s service

5. 释义法

习语翻译中, 如果直译使读者无法理解, 加注又使译文显得啰嗦, 译者可以考虑释义法。释义法就是把解释的内容融入到译文中, 巧妙传达原文的意义, 既使译文简洁明了, 又可以较有效地传达原文信息。例如:

The man who waters his grass after a good rain is carrying coals to Newcastle.

刚下一场及时雨, 那人却又为草坪浇水, 真是把煤运到纽卡斯尔 ( 英国煤都) , 多此一举。

三、结语

作为语言的精华部分, 习语的差异性为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流带来了障碍。所以, 在英汉语的学习过程中, 要弄清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历史背景, 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 译者更要从各方面考虑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 充当双语文化交流的桥梁, 以减少和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

参考文献

[1]陈宏薇, 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3.探索初中科学学习评价的方法 篇三

在教学评价方法中,学习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学习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法,利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和手段对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进行人性化和个性化评价。新课程标准强调将评价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除了作业评价、书面形式的考试评价,科学学习评价的内容还应包括对科学学习情境的评价(学习背景和学习潜能的评价)、对科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科学学习结果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它们贯穿于整个科学学习之中,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科学学习评价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既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帮助,又启发教育者对教学实践做出诊断和反思,不断完善课程,以获得最大的教学实效性。

2初中科学学习评价的原则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评价的根本目的应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多元的学习评价关注的不是学生的等级、名次,而是学生的潜能、改进和发展趋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评价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学习评价的真实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成功,在既注重学习结果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即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3初中科学教学常用的学习评价方法

3。1科学学习情境的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新课改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关注度、参与度、能否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

例如,笔者在临海乡下大石中学上初三化学的一节复习课,设置了一些贴近当地农村学生的问题情景。如我们大石地区最出名的是哪两样特产,谁知道?几乎全班同学都举起手来。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大石葡萄和羊岩山茶叶。笔者继续提问:那你知道它们的酸碱性吗?大家都知道葡萄呈酸性的,那茶叶是什么酸碱性呢?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有关物质的酸碱性。然后利用葡萄汁和茶叶水进行酸碱性的测试……学生们非常好奇;在复习常见的化肥时提问每年春季茶农给茶树一般施加什么肥料,有一位学生迅速站起来回答:草木灰。然后把课堂引入到草木灰的成份K2CO3的性质及其作用的教学情景。

一般科学中的数字、图形、符号、习题等本来就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来就应伴随着人的感情,只不过现在把它们反映成白纸黑字,其感情色彩好像就黯淡了。我们要把它们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更贴近学生,重新加工成感情化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2科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及时的口头语言评价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教学策略,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教师口头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给予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在最恰当的时机进行及时评价。对每个学生的一次精彩的发言,一个独到的见解,一回勇敢的尝试,一次进步的努力,都应当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即使是错误或不够准确的理解,也应当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中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教师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语言评价、体态语言评价(如赞扬的眼神、表扬的手势等)、有形的“物质”评价(如一根棒棒糖、一只铅笔、一块橡皮)等,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会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影响。

3。3科学学习结果的评价

终结性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对最终结果所进行的评价,都可以说是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是通过查阅被评价者的有关成绩记录、摸底测验、学习要素调查表等方面进行评价。

考试是学习评价的主要形式,它在现阶段的适用性不可替代,是教学中常用的学习评价形式。主要采用闭卷式评价最显著的特点是在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并呈现出自己的处理结果。科学考试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改变就教材考教材和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统做法;力求科学、全面、合理,杜绝出偏题、怪题,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科学新课程的考试试题已经不是纯粹的理论考试,更多的试题体现了生活化和情景化,更注重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曾给初三统练考试出过这样一道题目:临海杨梅是临海的第二大水果。杨梅树枝繁叶茂,树冠圆整,初夏又有红果累累,十分可爱。杨梅果实酸甜可口,是夏季最畅销的水果之一。杨梅树雌雄异株,也就是雌树开雌花,雄树开雄花。杨梅树皮和树叶中含有杨梅素又称杨梅树皮素,化学式为C15H10O8。杨梅素能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还能保肝护肝,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国内外对杨梅素的研究逐渐活跃。(1)杨梅果实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看属于[CD#3];(2)图中的杨梅树是[CD#3];(选填“雌株”,“雄株”或“雌雄同株”)(3)杨梅素(C15H10O8)中,碳元素、氢元素质量比为C∶H=[CD#3]。(填最简整数比)(4)杨梅素既可从天然杨梅树皮中提取,也可用化学方法合成。这两种方法得到的杨梅素哪种医用价值更高?[CD#3]。(选填“天然提取的”,“化学方法合成的”或“一样高”)。

为了改变传统评价体系中唯分数论的弊端,在继承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现在学期结束后,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上已经看不到每科具体的分数,而是按A、B、C、D分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给予综合性的评价,有效地发挥了评价的诊[JP3]断、激励、改进功能,促使他们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不断努力发展。[JP]

3。4其它评价方式

作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要的学习行为,是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时思维过程与方法的重要工具,通过作业,学生能够正确地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分层布置,分层评价。现在市面上的各种辅导用书堆积如山,眼花缭乱。很多老师寒暑假作业布置了一大堆,但很少有老师会去批改,学生做对做错也不知道。我校科学组在作业的选择方面立争做到精选精练,全组统一,以校本作业为主,资源共享。而不是随便让学生买本练习挑灯夜练。我校科学组针对不同学生做到分层次布置,如期末考试90分以上的学生没有固定作业,90分以下的学生完成学校规定的三至五份精选试题。我校的作业形式有的是个体独立完成,有的是小组共同合作。如平时的作业重视基础,精选精练,寒暑假作业,以阅读科普类书籍和收集科普资料、科学小实验、科技小论文为主。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作业批改多样化,尽量让学生参与评估:(1)课堂中面批,对于在课堂内的作业,先完成的立即由教师当堂当面批改,出现错误,及时帮助其分析、纠正错误,使其掌握;(2)课堂中生生批改。教师通过投影公布答案后,逐题分析,学生作业自批或同桌互相批改,或者兄弟班级互批互改。这样的批改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批改中能吸取别人好的作业格式、解题方法,也可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教师对学生批改后的作业进行抽查,了解各种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进行复批或面批;(3)课后教师抽查面批,精批细改。教师在每一组学生的作业中“任意”抽取几本进行面批、精批及辅导,从中了解各层次学生的作业情况,以便进行分类辅导。

4.高效沟通方法学习心得 篇四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其他更多85%归于他的表达思想,领导他人以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伴随着市场发展的风起云涌,人际关系也日益复杂多变,要想自如应对,就必须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为企业和自身的发展扫除障碍,为个人发展创造契机。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的过程,从而达到信息的通畅。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一样:有的善谈、有的善听。但是善于交谈不一定善于有效沟通,对于个人、组织、企业来说,评价有效沟通的标准应该取决具体的沟通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是否对个人的发展及企业有贡献。在这次网院集中学习中,我充分了解到沟通的的重要性。沟通的意义和目的,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主要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即通过解决问题来做好企业和组织中的事情。沟通是有针对性的,在沟通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进行这个过程,既如何进行有效且高效的沟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就是我们会觉得和别人无话可说,害怕和别人沟通,尤其是和领导。现在看来,我觉得可能有这样的原因:一方面,自己不够积极主动。当积极主动去做一件事情时,情绪才会被调动起来,思维也会随之更加活跃。另一方面,对于沟通的话题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在进行沟通的同时要注重沟通的方法,考虑沟通对象的态度、知识、社会文化背景,正确使用沟通的艺术,排除各种障碍。在与别人沟通的时候,应该是多听少讲,至少是先听后讲,要掌握倾听的技巧,不要随便打断对方、集中精神、不要批评、站在对方立场、控制情绪;还需要我们有倾听的能力,倾听在前、问题在后,能在对方的讲话中捕捉到可供沟通的信息。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宽容,不论是公司同事,还是客户,一定要宽容的对待,从一而终的保持微笑,给对方良好的沟通环境。在与上级领导的沟通中,既要怀着感恩的理念,也要有辩证的理论而不是一味盲目的服从。在倾听同事表达时,也要客观的发表意见,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意见强加于同事。肢体语言也是沟通的一项表达技巧,我认为主要就要表现出“静”,这样对方才会放松心情的和我聊天,从而得到更多信息面对对方,同时要善于赞美、把握时间、用词。多请教别人的专长,运用相似性原理来鼓励沟通的对方主动表达,从而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

5.麦肯锡方法学习心得 篇五

麦肯锡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战略咨询公司,而《麦肯锡方法》这本

书阐述了世界上最强大的麦肯锡咨询公司80多年来最重要的工作方法的总结,并提出“没有什么比忙忙碌碌更容易,没有什么比事半功倍更难”的观点。

麦肯锡方法一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在思维,生活或者是对处理事情的态度上面。它将我截止目前掌握的一些思维方法合理地放到实践中去,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这些思维和方法。在处理问题或解决问题时,不同的阶段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方式都有其特定的运用场合,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要正视问题的存在,并采用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并采用发展的眼观来看待问题,避免被“当局者”的惯性思维所误导,还提出可以采用二/八原则等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面。现实生活中,对待事物的态度,“要尊重事实”,其次解决问题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要“正确做事”,而最关键的是,一定要理论联系实践,“不断验证和推翻假设”。

《麦肯锡方法》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在前三部分主要是作者对麦肯锡人如何看待和解决商业问题的方法进行了解释。在第四部分作者提供了在面对在麦肯锡公司生活的种种重压时学到的一些经验教训。最后在第五部分作者简要评价了在这个公司所得到的一些经验教训并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麦肯锡的一些珍贵记忆。麦肯锡方法对我的影响,我进行了以下总结:

一、一切从事实出发,敢于面对事实

解决问题从事实入手,事实是友善的,不要害怕面对事实,反之,我们还要捕捉事实,利用事实。

麦肯锡坚持咨询顾问以事实为基础,以问题结构化和假设为导向。其思考问题的方法表现为两大点:先建立问题解决方案;然后进行步骤制定。解决方案的建立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事实弥补了内在的直觉的缺乏,事实架起了跨越可信度鸿沟的桥梁。咨询顾问需要对成堆的资料和内部研究报告进行梳理,收集到足够的事实,以便在第一次团队会议上对他们的那一部分问题进行说明,因此,收集和分析事实是咨询顾问最基础的工作内容与技巧。

在解决任何问题时,麦肯锡坚持MESE方法,每一份文件(包括内部备忘录)、每一次情况说明、每一份电子邮件或声讯邮件都应该“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咨询顾问要把思路理清楚,在避免困惑及纠缠不清的同时,你的思考还必须是完整的。在思考问题之前,咨询顾问需要定义、创造并检验自己最初的假设。定义最初的假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解决的目标,如果假设正确,我们将通过事实找到证明它的路径与方法;如果假设错了,通过证明它的错误,也会得到通向正确答案的足够信息。在创造最初的假设时,需要花时间翻阅行业信息及报告,对该行业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把每一个最高一层的建议方案记录下来并分成问题,并寻找关键驱动因素。考虑问题需要尽量详尽,并且要善于自我质疑,自我验证,从最初的假设开始,然后再分岔为每一个问题,最终形成我们常说的问题树。

二、问题不会永远是问题,要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

麦肯锡公司不会直接将客户所陈述的问题拿来解决,因为大多数时候客户对自身问题的诊断都是不正确的。因此,在进行问题解决之前,要确定自己正在解决的是正确的,这需要对顾客的信息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挖掘,收集事实,多问问题,搞清楚自己走的方向到底对不对。用较少数量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回答范围较大的问题;利用已有的分析框架将精力集中,重点解决客户面临的关键问题。虽然商业问题间存在很多相似点,问题分析框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但是却没有一刀切的解决办法。咨询顾问要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分析,在向客户提交任何建议之前进行艰苦的求证,即便最初假设可能是正确的,也要用足够的时间用事实去验证。

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麦肯锡给出了以下建议:

①你不可能将整个海洋煮沸,个人的知识和能量是有限的,依靠和利用队成员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共同完成项目是明智的选择,不要担心功劳被人抢走。

②先摘好摘的果子。通俗地说,就是先从最容易、最有把握的地方做起。麦肯锡80年的工作实践证明,这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③80/20原理,即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要的事情只是少数,大多数都只是琐碎的。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素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素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素即能控制全局,因此需要着重处理好重要性的少数问题,剩下的大多数繁琐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④一次只能解决一件事情。你不可能把一切事情都干了,所以也不要去试,只做你应该做的事而且尽量把它做好,把问题逐个解决效率会比一大堆问题同时解决高效的多。

三、要善于沟通、学习和借鉴

团队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更多的人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手来收集和分析资料,更重要的是,有更多的脑子来琢磨资料的真实含义。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多与团队成员合作沟通,便能够产生更多的想法。

咨询顾问应学会借鉴公司以前的项目运营经验,或多多关注别人以前的经验,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沟通,请教和学习,能够大大的提高咨询顾问的工作效率,也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建立问题分析框架并有所指导和帮助。同时,一个学习型组织应当注重各项信息经验的积累和保存,这样员工可以流动,但是作为公司的项目经验却可以得到保留。

6.宪法学习心得 篇六

林晓纯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经过这次修改,我国的宪法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国情,更加反映时代精神,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必将更好的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从而更好的治理好国家。

我们要把学习新宪法通实践科学发展观、群众路线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结合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作贡献。只有全面准确的领会和把握推动物资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我们作为教师,通过学习宪法,充分认识了宪法的重要地位,结合教师守则与行为规范,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教师。要严格按照宪法规定的要求办事,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的全面实施。

7.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篇七

1 小学社会教学的现状

当前形势下, 社会课程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部分, 社会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在小学社会课堂教学中, 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 还能够推动小学社会教学的发展, 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 还能够推动中国文化和美德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然而, 近些年来, 在小学社会教学中, 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的自主思考时间比较少, 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还有些教师存在“一言堂”等问题。其次, 作业负荷比较重, 且习题不具有针对性。此外, 在课堂教学中, 课程改革只流于形式, 不深入内容。另外, 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 不重视课堂教学的成果。最后, 未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针对这些问题, 要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改善。

2 小学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2.1 时刻关注学生,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社会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明确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学生的发展以及进步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奖励, 只有这样, 老师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动力。教师在小学社会教学中, 要时刻关注学生,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及时解决学生的疑虑, 加强有效教学, 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比如, 教师在教授学生认识自然的过程中, 教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 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 给予每个小组10 min时间, 使小组成员当“老师”, 为其余学生介绍自己对自然的认识, 可以为其他学生讲解自然的魅力、自然的神奇、人与自然的相处等。通过这种方式, 教师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收集资料, 组织语言, 以及讲解的过程, 就是学生了解自然、体会自然的过程。通过将课堂交还给学生, 对学生进行关注,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掌握知识。

2.2 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益,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的课堂教学的效益, 指的就是学生们的收获。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学的成果, 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新的知识, 而不关心学生的收获, 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降低了社会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效益指的不是课堂教学的内容, 而是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所获得的知识, 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收益, 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小学社会教学中, 教师要不求多而求精, 增加学生们在社会课堂教学中的收获, 促使学生体会成功, 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 在小学阶段, 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模式, 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要提高教学效率, 把教师从繁琐的课堂教学中解救出来,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感受到社会教学的趣味性。针对小学社会教学, 教师可以设置情景课堂,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 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 打造有效课堂, 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个性都会有所差异, 因此小学社会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 运用游戏教学法来组织教学。首先, 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打消学生进行学习的疑虑;其次, 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 如比赛法、游戏法等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教学活动中;最后,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时间和机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学习。采用游戏法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学习社会知识, 进而实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小学社会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课堂游戏, 或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游戏来进行有效教学。比如, 在教授学生尊敬师长相关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 灵活组织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游戏, 挑选几名学生扮演老师, 其余学生仍然扮演学生的角色, 创设各种情景, 使学生与老师相遇, 教会学生如何尊敬老师。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和创设情境, 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获得良好的课堂效益, 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4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进行的,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两者缺一不可。但是在传统的社会教学中, 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教社会知识, 并不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社会教学的质量都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 小学社会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这样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 同时也能更好地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学习方法并不是单一不变的, 不同的知识类型应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因此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去分析教材, 进而找出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能促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

2.5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他们的知识面和认识面都比较狭窄, 因此小学社会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 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拓展学生的视野, 提高教学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题材和活性, 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拓展学生的视野,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也能有效提升社会教学的质量。

如教师定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让学生将自己生活过程中看到比较有趣的故事或是事件分享给其他同学, 让大家更好地讨论这些事件或故事。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演讲比赛, 内容不限, 但是必须积极向上,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演讲比赛中,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

3 结语

综上所述, 想要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从各个方面着手,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完成教学任务, 促进学生的发展。该文针对小学社会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韩绍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培训, 2015 (6) :1-2.

[2]李小娟.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8) :119.

[3]吕春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以《金色的鱼钩》课堂设计为例[J].华夏教师, 2015 (3) :31.

[4]戴学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爱国主义教学的渗透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4) :116.

8.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篇八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与实践》出版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是2006年9月,共335页。作者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吴旭东教授。此书的书号是

ISBN7-5446-0075-0/H0031。第一章首先将二语习得研究的性质定位为实证性研究,接着介绍了实证研究的主要阶段,指出了课题具体化对研究类型定位的重要意义,并将二语习得研究分成3种主要类型,最后分析了3类研究各自的特点在研究主要阶段中的表现形式。学习各类具体研究方法打下基础。其余3章分别通过实例详细介绍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主要特征,意在使读者对研究过程的5个主要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不同研究类型中的表现形式及特征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实践篇”是本书的重点,由七章组成。第一章建构了二语习得实证研究的评价机制。第二至第七章通过六篇实践性文章给读者具体演示了作者构建的评价机制在探索性(见第二章)、描述性(见第三、四、五章)和解释性(见第六、七章)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二、内容评价

吴旭东教授指出许多讲研究方法的教材,一般就是讲原理,然后就是技术性很强的统计方法的介绍,很少进行实例剖析。实践出真知,吴旭东教授的这本书弥补了这类书的这一缺陷,极少的篇幅清晰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然后是现身说法,实例评析,好像是在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进行实证研究,作者从研究目的切入,以分类研究为基础,建构了二语习得实证研究的评价机制,在探讨二语习得研究方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因此这本书在这个方面是个创新,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1.方法篇

面对二语习得这一复杂的实践研究,作者批评性地吸收了前人研究的成果,把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定位为实证方法;指出二语习得研究的分类相似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分类。所依据的标准来自于对三个互相关联的因素(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研究者对研究过程的控制)的评估。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现状决定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决定对研究过程的控制程度。根据研究目的,该领域的研究被分为探索性、描述性和实验性三类;这三类的研究过程均可分为七个主要阶段。它们依次是:(1)发现研究课题;(2)明确研究问题或假设;(3)设计研究方案;(4)实施调查;(5)分析数据并获得结果;(6)解释调查结果;(7)传播研究结果。

这三种类型的研究设计并不是绝对互相独立进行的。有些实验项目需要涉及一种以上研究类型的方案设计。如何将不同类型的方案相结合完全取决于实验问题的性质。选择方案设计的一般原则有如下几点:

(1)如果对实验问题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那么调查研究就要从探索性研究开始。下述的几种情况就需要首先进行探索性研究:如果要对实验问题作出更准确的定义;如果要确定备选的行动路线;如果要制定调查问答或理论假设;如果要将关键的变量分类成自变量或因变量。

(2)在整个研究方案设计的框架中,探索性研究是最初的步骤。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应继续进行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例如,通过探索性研究得到的假设应当利用描述性研究或因果关系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检验。

(3)并不是每一个方案设计都要从探索性研究开始。是否要用探索性研究取决于实验问题定义的准确程度,以及实验者对处理问题途径的把握程度。

2.实践篇

实践篇是这本新著的又一独到之处。作者点评了在中国环境下完成的6个项目报告,引导学做研究的读者感受、验证这套评价机制分别在探索性(见第二章)、描述性(见第三、四、五章)和解释性(见第六、七章)研究中的有效性。在实践篇的二至七章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和读者交流,缩短和读者的距离。此外,在讲解统计方法的选用时,作者制作了精细流畅的图表。譬如,统计方法选择总流程图,分数(等距)、顺序和稱名数据流程图。这些以表格和图表组织的信息方便读者查找、作对比分析。

在实践文章一中运用的错误分析的方法,错误分析理论是二语习得中的一大重要理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犯错是必然的。我们要正确对待错误,并且充分利用它们。实际上,我们纠正错误、减少错误的前提是找出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如果按照语音、词汇、语法、句法来分析,只能在表面上分析错误,过度的讲解规则并不能有效地减少错误。只有找到学生产生错误的根源,让学生从根本上区分、理解错误,他们才会进步。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正确对待错误。

三、不足之处

数据分析是实证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难点,在统计操作这一块,作者没有花一定的笔墨,不熟悉统计软件使用的读者会感到一些不便。本书更适合那些对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尤其是统计分析)已有初步了解,但希望进一步提高研究能力的读者。

四、结语

这本书凝聚着作者从事二语习得研究几十年的经验和成果,作者从研究目的切入,以分类研究为基础,建构了二语习得实证研究的评价机制,在探讨二语习得研究方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全书用汉语写成,方法篇主要依据国外的文献,实践篇则依凭国内的研究,达到中西合璧的境界。本书以培养读者的研究能力为重心,帮助他们找到外语学习、理论和实施研究的结合面。我们要想提高研究能力,要在理论的基础上认真严谨地去实践。

9.宪法学习心得(范文) 篇九

在五五普法学习中,认真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面谈谈学习新宪法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这次修改宪法,坚持中央提出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政治和讲法制的统一。经过这次修改,我国宪法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国情,更加反映时代精神,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法的作用。

二、新宪法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宪法,把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提供了宪法保障。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十一届三中金会以来,我们党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正确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坚持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们要在全面学习宪法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这次修改宪法总的原则,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这次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实质,更好地贯彻实施宪法。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在统一战线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重要意义,坚持党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各项方针政策,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党和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的科学内涵,在加快经济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依照法律规定,切实保护全体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科学内涵,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

四、我们要把学习新宪法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结合起来,同认真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结合起来,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要大力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院教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要在全院教职工中大力宣传宪法知识,使全院教职工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全体教职工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途径和形式,参与学院的管理,真正做到依法治院、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努力把学院各项工作做好。

六、充分认识了宪法的重要地位和这次修宪的重大意义。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国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律保障。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对1982年宪法进行的第四次修改声是我国宪政史上又一个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修宪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中央提出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政治与讲法制的统一,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加能够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修改后的宪法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0.宪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学习宪法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用宪法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塑造灵魂,提升素质。学习宪法,不能用功利的、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宪法,而是要形成价值理性,将宪法价值转化为幸福生活的制度力量和意义支撑。弘扬宪法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才能走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提出诸多举措,为我国宪法实施提供了制度层面和思想层面的保障,是我国依法治国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总书记在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在党的权威性文件中引入“合宪性审查”的概念。伴随着合宪性审查制度的完善,宪法的“牙齿”愈加锋利,宪法的生命和权威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为中国法治现代化掲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从理论层面、制度层面和思想层面为宪法实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使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得到了有效保障。可以说十九大的召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实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实践证明,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 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治保障。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的前提,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宪法保护公民权利的精神,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只有为人民谋取幸福和安宁的义务,没有侵害公民权利的特权。这是我们神圣的宪法责任,也应是我们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等全面阐述了这次宪法修改的基本考虑、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这次宪法修改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学习宪法、实践宪法提供了重要方向。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宪法修改的重大政治意义,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切实做到思想和行动相统一,认识到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抓好宪法贯彻实施,坚定做宪法的信仰者、实施者、维护者。

11.新宪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一

张保华 舜龙联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布局,确定了中华民族全面复兴新的奋斗目标。我们需要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辉煌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以更好的发挥出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

我们党在革命生涯中经历过弯路、遇到过挫折,但党坚持在奋斗的历程中寻找经验,在历史与实践的碰撞中不断革故迎新,在“回头看、向前望”不断总结和提高,而宪法已然成为我们前行发展的风向标和试金石。正如一句话所说,“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时代”,我国宪法从诞生之日起的每一次修改,都是党和国家领导班子成员集休思想的结晶,他们肩负着全体人民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宪法的权威性,服从党中央的决定和部署,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义无反顾的紧紧跟随时代的大潮,积极投身到加快经济发展洪流中,为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而奋斗。我们要立足公司实际,创新工作,争当改革转型发展的排头兵;我们要带头认真学习宪法,并带动自己身边的员工加强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让大家都参与到宪法的学习中,让大家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只有全体参与宪法的学习宣传,才能让我们熟知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作为公司的.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必须更深刻学习体会宪法的深刻内涵,真正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 宪法的重大指导意义,把这一伟大的意义作为初心,更好地实践于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去;立定正远,勇于奋斗、积极践行,让自己的目标时时保持明晰,通过自身及团队的共同努力工作,促进公司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学习宪法,就是要树立淡泊名利的价值观。在基层工作生活,面对复杂浮躁的生存环境,我们面临最大的考验就是名与利、得与失之间的矛盾纠结和思想斗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既然选择奉献,就应该全力以赴,用平常心做平凡事,不为权利束缚、不为名利拖累,轻装上阵、清心寡欲、尽心工作、干出业绩,做出自己的贡献。

领会宪法,就是要保持勤奋努力的进取心。立足本职,不断穷实我们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各项学习教育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到位;任务在手中、责任在肩头,惟有上紧跟党中央的总体步骤走、下紧跟着公司党政决策走,紧紧团结部门全体同志,大家拧成一股绳,时刻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唯我其谁的使命感,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放开手脚、创造性的勤奋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不辱使命、完成任务、创造业绩。

贯彻宪法,要胸怀未来、充满信心、牢记目标,激发出实现个人价值的向往感。展望未来,我们必须充满信心有所憧憬、有所期待,期待通过公司党政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期待公司全体上下精诚团结、和谐互动,期待通过公司全员共同努力、辛勤奉献,实现公司顺利转型并不断发展壮大。期待实现人人事业有成、收入稳定、家庭和睦、充满幸福自豪感。

我们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对和谐、健康、幸福、快乐的生活充满信心!

12.远程学习方法与技术学习心得 篇十二

经过了一学期的远程教育课程,我深深感受到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也是学习理念的全新改革,在这里有我们渴求的书林瀚海,有我们自由选择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氛围。更多的是,远程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借此机会我想谈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1.教学分离,使我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

远程教育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教育体系的产物,新内涵、新方式的教与学,改变利了传统教育方式方法,跳出了传统思维的禁锢。教与学分离,更好地让我保持了学习的热情,不再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被动地学习。网络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很大,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选择,让我意识到学习是需要主动探索的,从而也大大地调动了我的学习兴趣。

2.随时随地,让我充分利用好学习时间

不受空间地域和时间的局限,上班下班时间没有冲突,正是远程教育的一大优点。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课程,学习上没有了负担,效率也提高了,不但没有影响生活和工作,反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让我克服了自己的懒惰心理,养成了定时看书的好习惯。

3.多媒体教学,让我与课程的互动趣味横生

优质课件图文并茂,视频、音频结合,让课程变得轻松生动。远程教育改变了口耳相授的教学模式,课程更直观和形象,我也开始从中获益,与老师同学不仅在线交流,互动学习,还收获了学习的欢乐。高科技的变化万象,让我改变了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对于自己的动漫专业来说更是受益匪浅,尝试自己做一些多媒体互动,通过自己的作品告知别人另一个世界。

4.协同学习,使我学会合作交流与沟通 网络上的协同,虽然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但丝毫不影响学习的氛围。课程上认识的老师和同学融为一体,大家互为朋友,像工作伙伴一样去完成一个任务,有时只是一个作业或者一个话题,却能打破空间的限制一起完成。一起讨论的过程,让我学会尊重对方,聆听对方,懂得谦让、争取和沟通。

5.平等授课,减轻了我的学习压力

远程学习让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聚集到了一起,尽管年龄、文化、风俗习惯等有所差异,但爱学习的心态是同等的,大家平等共处,没有心理隔阂,加深了我们之间的亲和力,学习氛围积极向上,轻松快乐,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的学员整合在同一个学习的平台上,减轻了我学习的压力,也促使了大家共同进步。

6.资源共享,更快更便捷地拓宽了我的知识面

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共享的网络教学平台,让我体验到学习的多面性,摆脱了书本的冗长和无味,通过多媒体,电视,互联网等工具,更快速便捷地学习,就像古话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里的万里路,就是前车之鉴,给我们留下丰富资源的老师们辛辛苦苦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听故事的人,我学到的不止是知识,更是生活和做人的道理。

7.人人都是老师,为我的终身学习树立了表率

1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篇十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习心得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授课教师: XXXX

院 系: 应用英语学院

年级专业: 20XX级

姓 名: XX

学 号: XXXXXXXX

时 间: 2015.5.08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习心得

这学期,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门课程,通过XXX老师的讲解,我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有了一个系统的理解和比较深刻的体会。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可以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从而有利于人们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社会历史问题研究,进而正确分析、选择和运用各种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总体来说,我主要学习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实践观为基础,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下面是我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概念和特点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包括“论方法”和“方法论”。方法论需要哲学思维,但不仅有哲学的方法论,而且有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除了论述这些方法,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这些方法只是研究的指南,不能代替具体的研究。与自然科学方法相比,其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不仅要研究世界一,还要研究世界

二、世界三;二是对社会的研究不仅要说明,而且要诠释,即理解和评价,就是活动和改造。而在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融合的趋势。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方法的使命是引导思维沿着正确的途径去认识客体、把握客体。认识的方法只有体现认识对象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时才是科学的。实践的方法也只有合乎实践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时才是行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具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创造性的开放体系

创造性和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与社会实践的互动中展示出自己所特有的开放性,我们应当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直面当代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种理论和方法,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而自从历史也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以后,一条心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面对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缜密的思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对待当代西方的各种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应该采取批判的和开放的态度。一是批判的态度,就是对待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别,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二是开放的态度,就是以平等心态积极与之对话,对一切积极合理的东西都以开放的胸襟予以接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体系,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其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品格。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来说,首先是开放自己,既正确地对待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品格。其次是向外开放,即正确地对待一切其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主动地与它们交流,积极地吸收其有益的东西以发展自己。

四、研究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我们进行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基础,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研究思路,对提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使我们认识到了正确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树立正确的学术理想,逐步形成社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其次,使我们关注当代中国和人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注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重大成果。再者,使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在学术创新和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注重理论和时间的结合,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使我们在加强自身思想素质建设的同时,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了解现实社会的状况。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须的。

第二,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

我还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帮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方法论有:

第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以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形式存在的。我们一切都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为物质世界在时空中不断地运动变化与发展客观实际一直在不断变化发展,所以,认识和实践都要从一定的客观实际出发。这启示我们要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实践为基础,发扬实证主义的精神,深入到社会中进行调查研究。

第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由各个要素与过程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世界的整体性就要求我们不但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还要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要整体地研究社会,不可片面。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分析其原因。

第三、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同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诸要素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源动力是矛盾对立面的相互影响、推动、透与转化。矛盾的观点告诉我们,在研究社会科学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用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14.民商法学习心得 篇十四

从2003年开始读本科以来,我与法学的“恋爱”已将近7年了,我把生命最繁华的部分投入进去,可是我没有真正的了解她,我们依然不能形成应有的默契。我一直在努力去了解她,每当我觉得更加接近她的时候,就会欣喜若狂,但往往过不久,就会产生莫名的陌生。也许我从来不曾接近她,也许我从来就没有真正了解她,也许我终其一生也不能完全认识她。她就像一扇窗户,当你打开,无穷的美景让你惊喜万分,但你总是受到自己时域的限制,总是不能观看你想要每一个细节;她就像大海,充满了痛苦与欢乐,你必须从中感受其成长的历史,感受其在实践长河里的沧桑,感受其伟大的包容与公正;她就像明天,你可以预测,但不能肯定,总有一些神秘感。她有时给你希望,给你前进的动力,但有时候让你失望,让你感觉孤单无助;她有时候掀起历史的波澜,即使透过文字,你依然可以感受那种共鸣的震撼,她有时候很平凡,就像空气一样,你甚至不会注意她的存在;她有时候很高贵,万人瞩目,是至尊皇帝,但有时候又很尴尬,毫无尊严,被人当做工具。

我不敢奢望自己能达到学术水平的程度,但我却一直希望、并努力接近。记得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诗话》里谈做学问的三种境界,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蓦然回首”的阶段。我不可求自己,但求自己的努力能达至与作者的深度对话,找寻知识的巅峰,实现自我判断的成熟,若此,纵“望断天涯路”亦不后悔,即使“衣带渐宽”又何妨。

与法学结缘

回想这些年的求学经历,发现自己与法学有着前世修来的缘分,不知道前世我们相遇了多少次,竟然让我这个高中理科生读法学,并且深深地爱上她。记得初三物理竞赛,我意外获奖,之所以意外,是因为我读的初中母校是很普通的农村初中,不仅人数少,而且师资力量有限。幸运地是,我后来读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周围高手如云,老师也更专业,我对于物理、化学、生物这些自然科学的兴趣很浓,那时候最崇拜的人是爱因斯坦和冯.诺依曼,直到我拿到大学通知书,我才知道,我将与这个我从来没有想过的专业接触,那时候对于法学的印象就像传统中国人民的思想一样——法即是刑,去法院打官司是不好的事情,道德高尚的人不应该去法院。那时对于法学的唯一记忆就是有一次在舅爷家看电视,电视上正在直播一个案件审理,时间好像是1997年,案件内容我记得非常清楚,是天津十大电影院侵权案,原告只有一家,被告很多,坐的很满,原告律师很牛,对于被告律师的吹毛求疵游刃有余,当时觉得律师很牛,但从我每个自己会从事这一行。2003年,经过艰难的高考,进入西北工业大学,由于我的分数距离我报考的工科专业差5分,被调剂到法学,就这样,我阴差阳错的读了法学,并且一读就是7年。

初识法学

上一篇:《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字优秀下一篇:国旗下讲话_做时间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