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为话题的

2024-09-26

以生命为话题的(精选8篇)

1.以生命为话题的 篇一

前不久,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赛场,被劲飞的网球击毙,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立即停止了赛事,跑到小鸟前双膝跪下---------75岁的黑龙江老汉用自己改装的一辆三轮车,把101岁的母亲从老家载了出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为的是让母亲、让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多看看这美丽的世界。在生命的面前人们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和行为,请你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生命”的范围内。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习作:绽放生命的光芒清远盛兴中英文学校 高二(2)班 张鸶欣一棵芦苇会思考吗?会的,只要赋予它生命!——题记虽然现在只是一棵幼苗,只要不怕风雨,终会长成参天大树的;虽然现在只是涓涓细流,只要永不懈怠,终会拥抱大海的;虽然现在只是一只雏鹰,只要跌几个跟头,终会占有蓝天的„„是的,生命是有价值的,要实现其价值,就要让它闪熠光辉,绽放光芒,演绎人生的精彩!天地万物,大自然赋予了生命,它们各自以其生命的姿态,装点着这个美丽的世界,诠释着自己,用独特的方式热爱着大自然,热爱着自己的生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一步步地往上爬„„无论有多远,无论有多高,她都不会甩弃自己的家,永远都拉着它向前迈步,向上攀登„„生命对于这个小动物来说,也许只有不断地前进,才是她绽放生命之光的方式,用这种生命的姿态来诠释。如果有人问我:“你希望你下辈子成为什么?”我或许看着远处的那片绿,告诉她:“我愿意成为一棵树。”绿是生命的颜色,我爱它的奋发向上,充满蓬勃的生机,也爱它绿得可爱!在我印象中,树永远都是长着繁茂的叶子,撑开那翠绿的大伞,为人们提供一片荫凉。树爱的是绿,绿也爱的是树,所以,当叶子逐渐变黄,树就会毫不留情地让它飘走,从不挽留„„也许,只有绿才是诠释树的生命的一种表达,也只有这样,树才能绽放它的生命之光„„风告诉我:“其实我是有生命的。”哦!我知道了,我见到你在向叶儿招手,向花儿微笑!雨也告诉我:“我也是有生命的。”哦!我也看到了,你在向草儿弯腰、点头!我感觉到你们的存在,你们都传递着生命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轻轻地告诉我,春天到了,生命绽放的季节来到了!原来,生命是如此的微妙,它的光芒是如此的闪亮、耀眼!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生命的伟大和质朴,体会在荒凉生命中的温情,一起来敬畏生命!你生命长河里有多少颗闪亮的珍珠?也许,它还在等待我们去发现,期待着我们去寻觅。生命的光芒,应该是五彩缤纷的,闪亮夺目的!在我们的心灵里,有多少颗令人痛苦的沙子?请把它们一一挑拣出来,让阳光射进潮湿的心扉,让心灵再次看到阳光——生命的阳光!如果人生是一次采集,那我就会把最美,最甜的果子采下,酿成一壶醇醇的酒;如果人生是一次酿造,那我就会去寻找最鲜,最美的蜂蜜,去酿出生命中最好、最甜的蜜糖;如果人生是一串珍珠,那我就会小心翼翼地将每一颗珍珠都擦得晶莹透亮,因为它们是我的生命之珠。我要让自己的生命绽放七彩的光芒!生命,原来是需要这样„„点评:

2.以生命为话题的 篇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 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 (三四) 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 读懂材料, 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 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 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往往托物言志, 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 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 主要的事物 (作者依托的对象) 的特征, 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 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 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 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 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 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 (三四) 》,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 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 “滚滚”和“细小”, 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 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 或者说, 创造伟大事业的, 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 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 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 全面理解, 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 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 全面理解诗歌材料, 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 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 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 自己确定话题, 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 其一, 波浪滚滚惊天动地, 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 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 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 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 波浪借风乘势奔涌, 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 波浪滚涌激情阵阵,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 波浪是外在的现象, 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 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 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 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 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 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 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 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 善于缝合, 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 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 抛弃试题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 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 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 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 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 写几个排比的句子, 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 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 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 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 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 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 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 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 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沿着小路, 我,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 “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 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 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时候, 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 “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 “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 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摘要: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3.以生命为话题的 篇三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4.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 篇四

生命的节奏在于拥有干劲。也许你的理想愿望美好的雕刻在幻想的大脑里,但你还在电脑上看着毫无意义的十万个冷笑话,听着最新颖的流行歌曲,那么,你将永远沉浸于虚构的.任由自己狂放不羁的世界里,失去了自己的节奏,“一步错,步步错!”小小的节奏,无异于能七点起床,不上网,不去网吧,不打架;无异于能在家里闲时看看故事书也行;无异于在爸妈“教育”时认真点儿听,不狡辩,下次努力干罢了。

生命的节奏也在于进入状态,也许认为放松是极好的方法,走在海边,柔情的小雨摩挲着脸,如母亲的吻般袅娜,忘我入情……放松也表现于平衡的基础上,平衡是一种表现,一种心态,它是大自然的奇迹,是人生永恒的追求与幸福,找到平衡,抓住放松,就像触摸到幸福,触摸到节奏!

5.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精选 篇五

在二十世纪中叶,欧洲的研究人员决定把人类的头盖骨标本完整分开。他们绞尽脑汁,用尽千方百计实验无数次,都无济于事——头盖骨简直不可能沿线分离——它实在太坚硬了!一位科学家尝试把一粒种子培植在头盖骨里。几天后,奇迹出现了:那个种子以自己弱小的身体发出了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地强大力量——头盖骨被分离了!

在被烈日无情炙烤地大地上,所有的动物、植物都被蹂躏的没了生机,肥沃的土地开始干涸、荒凉,变得沟壑纵横、面目全非......似乎整个大地看不到一丝丝生命的迹象. 啊,不! 快看,就在远处,竟然有一丝绿静静挺立——一颗幼小的花苗!它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用不可思议的力量站立起来,毫不退缩,傲然挺立!它知道,退缩屈服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后果……

危峰兀立的悬崖峭壁上,一株百年古松茂盛依旧。它不需要人们给他施肥、浇水;他不畏惧风吹雨打、烈日如火;他甚至不奢求人们能记得他的存在。无数个日夜,他坚定地扎根生长,屹立在岩壁巨石之上,幸福地书写着生命的力量和美丽!

6.以生命的启示为话题的作文 篇六

花草树木,我们一定很熟悉吧!!他们中的一些人很弱,有些人很强。但不管是弱的还是强的,他们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记得一个下雨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路边的花儿,小草在风雨中随风摇摆,让雨来袭。我可以逃避屋檐下的风雨,那些花草树木只能接受大自然的洗礼。第二天,当我再次看到它们时,我发现花儿更娇嫩了,草变得更绿了,小树上每一片叶子上都有那晶莹剔透的光雨滴,微风吹过,光雨滴左右摇摆,但没有掉下来。看来,叶子是小雨点的依靠。

突然,我有一个问题:小花,小草能在风雨中傲立,为什么人们不能克服困难迎接新的一天??

7.以生命为话题的 篇七

一、狄尔泰生命哲学基本思想概述

狄尔泰的生命概念有着非常独特的含义, 强调生命的主观性和精神性, 他说:“我仅将‘生命’一词用于人的世界。”[1]他认为, 表达是人生活的客观化, 包括意向对象的客观化、主体意向性与对象之间构成的意向关系的客观化。生活的客观化使得原先主观色彩很浓的“体验”固定在一个客观的事实表达上, 即人的心灵内在体验是通过表达 (语言、姿态、文字或艺术符号、科学符号、行为符号等) 来使人们得到理解的。[2]只有通过他人的手势、声音和行动与我们感官的接触, 我们才能大体意识到他人的内心生活。[3]生命的丰富性, 决定了生命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从人的表情、姿态到文学、艺术、法律, 狄尔泰认为这些都是生命的表达方式, 并将这种表达方式分为三类:语言表现、行为表现、体验表现。语言表现指以语言为基础的科学和理论判断, 包括概念、判断和理论等;行为表现指人有目的的行为。体验表现指人的表情、姿态、声调等。这些表现形式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了狄尔泰表达方式的基础。

二、基于狄尔泰的生命哲学构建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

从狄尔泰的生命哲学中可以看出, 生命与历史在同一意义上使用的, “生命”的范畴和“历史”的范畴可以互换使用。在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尊重生命、体现人格的理念下,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给历史教学带来了一些启示。

1. 历史教学观的改变

传统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特殊的认识活动”, 即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掌握间接经验为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 课堂教学的重点就落在知识的传授、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对教材的研究、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上。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客观知识的掌握。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 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 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4]在这一教学认识的指导下, 历史教学弊端重重, 重知识, 轻情感;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对历史知识的讲授, 只停留于公式化的说教、程式化的分析和记忆性的结论上, 忽视学生对历史过程的情感体验, 忽略了历史学科以德育人、以史育人的独特教育作用。教学评价单一片面, 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的存在, 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

根据狄尔泰的生命哲学思想理念, 在教学中应该将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 它的质量, 直接影响到学生当前以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 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 它的质量, 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5]因此, 历史教学, 首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历史教学观。由于历史知识过去性的特点, 决定了历史不能再现, 但是教师的教学却应该是具有生命力的历史运动过程。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体验,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过去的历史, 并以史为鉴, 把握今天, 展望未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扩展其生命的历程。就课堂本身这段历程而言, 它不仅成为学生丰富的、有质量的生命的一部分, 更是教师生命广度的扩展, 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体验、充实生命的平台。

2. 对历史的体验

狄尔泰说:“我的哲学的基本观点是迄今为止, 还没有一个人把他的哲学探讨奠定在充分而又全面的经验整体的基础之上, 并因而使之奠定在现实的全部完满性的基础上。”[6]在狄尔泰看来, 所有经过抽象的东西都包含在体验本身之中, 经验参与了个人对意义的感受与体验, 个体正是凭借其对生命的经验和生活的体悟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而每个生命都是教育的对象和主体, 他们都有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生命追求, 为此, 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 发挥体验在教育中的价值作用。

历史课堂中实施体验教学有其天然的可行性。第一, 历史活动的主角是人, “人”这一共同的属性, 使我们今天的人可以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设想前人的活动, 体验前人的感受。第二, 学生个体的大量知识以及以往的个体经验, 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建构。在信息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 学生通过书籍、报纸、杂志、影视、网络等传媒及自身的生活实践, 大脑不断地接受各种历史知识的刺激。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不断积累的历史概念, 经过概念同化成为新的历史概念的背景资料。这些都是再次体验“历史”的有利条件。第三,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 今天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探究活动, 研究与历史相关的现实, 追溯过去, 展望未来。

在实施体验教学时, 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验的主体, 更是发展的主体。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要突出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教学情境中, 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 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体验, 调动他们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性。让学生尽可能地充分体验历史人物、事件及历史背景的发展过程,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使学习的过程变成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第二, 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的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从教到学, 都是在教学双方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体验下完成的。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 学生要在体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通过运用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情境的创设, 启发学生以现行历史教材为内容, 进行自由表达、探究、讨论的体验。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积累, 增强对社会的认识、理解及体验感悟能力。

第四, 注重史料的完整、丰富和立体。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石, 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史料记载而不是历史本身, 历史的主体和客体始终存在着时空上的异位与分离, 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认识、理解、感悟历史的更直观、更活泼、更多样的丰富的史料,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 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体验, 丰富学生的生命。

3. 自由的表达

在个体的生存、发展中, 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达不仅是个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展现, 而且还是个体间交流、沟通、共享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基于对狄尔泰生命表现的理解, 在教学中, 表达已经超越了“说”和“做”的狭隘范畴, 它是对个体整体素质的体现。表达不仅体现于教育的结果, 而且贯穿于教育的过程, 更是教育目的之一。[7]

因此, 在教学中, 首先, 教师要充分认识表达的意义和价值。表达已不再是单纯的提问, 简单的读课文, 更不是单纯的检验学习结果的方法。表达通过它丰富多彩的形式不仅展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展现了对他人和社会的理解。其次,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和环境, 营造轻松的愉快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需要,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充分地表达, 采取多种多样性的表达方式。教师要包容学生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 体会倾听他们的感受, 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而狄尔泰的生命哲学无疑已成为这一理念的强大助推力, 其对生命的独特定义时刻提醒我们, “人”不单纯是一个血肉个体, 而是与周遭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参与历史建构、生命无限扩展的人;教师再也不能把学生视为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 而是一个时时有体验、刻刻在成长的生命个体。因此,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为构建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 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堂的组织等都提供着有意义的指导。

参考文献

[1][6][英]H.P.里克曼.狄尔泰[M].殷晓蓉, 吴晓明,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2][3]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2.

[4][5]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师之友, 2004 (1) .

8.以生命为话题的 篇八

针对初中山区学生口语能力薄弱,不愿开口讲英语的现状,学习英语方式单一,记单词、背课文,忽视说、写的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如何把英语对话教学引入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我平时教学中也进行了思考,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尽量让学生自由交流,多开口讲英语,从而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情景描述】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较强。经过一学期的英语课堂的熏陶,他们对课堂上的英语活动已经习惯,对英语的兴趣较浓,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堂七下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第一课时。

开始让学生观看一段animal world的影像资料,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询问学生Do you like this program?What can you see in it?学生会很兴奋地谈论着各种动物,从而很自然导入了学习新词汇这一环节,而且还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着,用课件出示一些小学英语中学过的动物的图片,要求学生尽量记住所见到的动物名称,播放完毕以后,请学生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称。

另外展示一些学生不会表达的动物名称。(将这些单词投放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呈现单词后,展示一些来自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操练句型:What animal do/don't you like?Why do/don't you like it?师生先对话练习,A:Are you free this Sunday?B:No,I'm afraid I have no time.A:How about tomorrow?B:OK,I have time then.What's up?A:Let's go to the zoo.B:Sounds great.A: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B:I like lions.They are strong.A:How about you?B:I like pandas,they are cute.(学生先通过图片的示范演练,再进行分组练习。而且不要局限在图片中的动物,要用其它的动物替换之,既学习了语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还让学生表达了自己对不同动物的观点。同时还可采用自由选同伴的操练方法。)通过添加日常对话,增加对话情境真实性,趣味性。避免学生操练句型单一、固定,太死板,紧紧盯着课本内容,范围太狭窄,视野不开阔,思维不够灵活。

操练完对话后,我设置了一个游戏,让每一个小组描述并让本组另一名学生表演他们最喜欢的动物,但不要说出动物的名称,让其他小组来猜,说得准,猜得多的小组为获胜组。活动结束后,要加以总结鼓励,并进行恰当表扬。这一活动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又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意识和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了更好地增加口语对话练习,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己收集来的动物资料和图片,或对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在说的过程中可以引出很多形容词,描述动物的特点,进而学习本单元重点描述性词汇。设计了这活动,是进一步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问题与讨论】

对于初中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语言知识,口语锻炼机会极其缺乏,生活经历经验不够丰富,这些都限制了口语水平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散失了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如何发挥课堂有效活动,充分利用师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精心搭好“活动之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实现的,课堂活动要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活动中求知,以达到实现学生主体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的目的。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学永远具有生活的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课堂话题结合生活经验,可以使话题更具真实性,更具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话题的热情,从而提升多开口讲英语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口语能力水平。

【教学反思】

针对课堂中的现象,我认为创设情景,营造英语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从单词教学到对话独立运用,整个过程处处注意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道具和肢体动作,进入角色对话。在操练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改变按照固定座位进行操练的传统做法,让学生自由搭配,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好学生做示范,反复操练,这样就避免了会出现好学生越好,差学生越差的现象。“每节课堂五分钟,英语口语带回家”,短短的五分钟,不但让学生张开了嘴,还让他们争先恐后的去尝试,去演练,去表演,极大地帮助他们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创设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快乐。“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上一篇:难忘的拓展训练作文700字下一篇:关于开展“一转变三服务”作风整顿活动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