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7篇)
1.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一
活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枣阳市平林中学李明荣
摘 要:现代远程教育的强大生命力及其无限远大的发展前景源于高效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现代远程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优秀的远程教育系统必须把保证教学质量放在中心地位。本文从硬件建设、教师培训方面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教学提供了先决条件,并从教师辅助备课、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辅助教学演示实验三方面探讨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并进一步提出了运用资源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体现了现代远程教育应与传统的先进教育方式相结全,以更好的提高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使用辅助教学
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能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远程教育为我们带来了新课标下的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极大的改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目前,我镇在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有效地解决了在运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让设备真正用起来,真正做到了让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
一、切实抓好学校硬件建设,保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正常接收和使用。
我镇现有四所中小学校,全部为寄宿制学校,其中初级中学1所,学生1650人;完小3所,学生1750人。自2005年4月远程教育工作启动以来,我们按照市教育局“规范建设、科学管理、重在运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各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均投入几千元资金,重新装修了教室、硬化了地面、增置了新桌凳、购买了运用软件、并安装了防盗、消防等设施。2008年又为镇中学配制了班班通设备,进一步把远程教育资源接入了教室,让各学科教师更便捷地将远教资源,传播给每一个学生。
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平林镇中小学实施远程教育指导意见》,对设备管理、使用、技术人员岗位职责、教师培训、资源运用等作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各小组人分工具体、职责明确。由校长抓项目建设和督办运用;由技术人员负责安装、建档、管理和维护,保证正常使用;由分管教学的领导主抓常规管理、培训运用、校本研训等具体工作,并制定了《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资源接收管理制度》、《资源运用整合制度》、《远程教育工作考核制度》,有资源接收记录表,有资源目录册。对远程教育设 1
备的维护、资源的接收、整理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责任到人。对教师的学习进修、业务培训指导等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布置。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全镇远程教育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到位,为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运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切实抓好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的运用能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远程教育设备和优秀的教育资源,利用这些设备和资源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对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建议学校开展教师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设备和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
1、专项集中培训
专项集中培训可以在学校安装远程教育设备的初期进行。根据各学校教师的需求,以项目实施意义和作用、远程教育设备操作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怎样浏览和保存资源、资源运用方法和技巧、资源中教学的使用和再加工等内容作为主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全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主讲教师要以本校教师为主,经过项目培训的教师、运用资源较好的教师都可以作为某一专题的主讲教师。培训时间根据培训内容而定。
2、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业务学习
示范课是资源中心精选的全国各地优秀教师主讲的课堂实况录像,反映了最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出门就可以观摩到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很有帮助。我镇要求各学校可以各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业务学习,集体观摩示范课。观摩前要提要求,之后要组织讨论,找出示范课值得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结合本校本学科的教学实际,找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3、教师自学
每学期开学初,各学校教师要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拟出自学计划,并为教师业务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由教师自己安排时间进行学习。远程教育资源中除了示范课以外,还为教师们安排了教研论文、课程改革、信息技术等栏目,内容涉及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制作、学科教学经验论文、新课标解读、课改教学案例等,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都很有帮助。其中文字资源都是可以编辑修改的。
为了使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学校根据上级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
各学校成立信息技术领导小组,分期对学校各组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①、制作一个简单的课件(软件不限);②、制作一份所教科目的试卷;③、能查找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④、能熟练运用多功能电子教室的设备上课。⑤能自制课件。相关要求如①、帮扶教师所帮
扶的对象如第一次或提前考试过关的,对帮扶教师进行奖励。②、凡最终考试不合格的教师,建议与考核评优评先挂钩。③、学习培训时间应合理安排,按“不得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则进行开展。④结合职称评定相关要求,鼓励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并参加职称计算机运用能力考试。目前,我镇教师已有90%以上通过国家一级计算机水平能力考试。
三、活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
远程教育资源,要能走进课堂,要多在课堂上用,才能发挥资源优势,这是远程教育工作的核心。远程教育,就是要通过资源共享,让农村学生能享有优质教育。如果资源只停留在教师那儿,不进课堂,达不到用远程教育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怎样让远程资源走进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辅助教师备课
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学资源栏目,是教师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学资源栏目,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教学资源涵盖了初中和小学的各个学科,采用完全与教材相同的结构,按年级、学科、章节(课)组织资源。内容安排上尽可能考虑教师备课的需要,包括:教案示例、典型例题、媒体展示(图片、课件、视频)、探究活动、习题精选、扩展资料等。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参考教学资源内容,看别人的教学案例是怎样写的,自己的差距在哪里,通过扩展资料,了解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和资料,使教案内容更加丰富;参考典型例题和习题精选,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各种类型的练习题;从媒体展示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课件,直接运用于教学,也可选择资源中的视频、图片等素材,经过加工处理,制作符合自己教学特点的辅助教学课件;在探究活动里得到更多的教学思路,为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供参考。
2、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教师通过利用资源进行备课,观看示范课吸收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自己的教学重新进行设计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二是教师将资源提供的课件,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三是教师通过培训和利用资源学习掌握课件制作方法,利用资源提供的课件和素材,自己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
通过实践证明:教师在演示课件时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容易操作,使用方便,教学效果好。各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课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的新模式。
3、辅助教师演示实验
初中资源中专门开设了学科实验栏目,包括了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四个学科,学科
实验将初中教学实验如“望远镜”、“制氧”、“血液循环”、“小车的二力平衡”等以视频形式呈现。如接收的初中物理化学学科的课程资源中,有许多可供教学运用的实验过程,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从而解决了学校教学实验设备缺乏的难题。
四、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时,学科教师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后缀为“.wmv”的文件,需要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②后缀为“.swf”的文件,需要使用Flash播放插件进行播放;③中学版资源中的同步学堂中的内容,需在安装了eTingPlayer之后才能播放;④课堂教学中的资源应要结合环境条件和教学内容,不可随意使用。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而非主导作用。所以远程教育只能辅助备课,而不能替代备课。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的作用,更要善于调控教学的节奏。在资源运用中要注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运用中要汴意资源和素材的积累,为学习校本资源库做准备。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并不能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而应把远程教育资源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总之,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使教育教学活动从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基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整个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功能角色和主导作用,都必须进行彻底的转换、调整和更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信息素养,适时、适度的运用远程教育教学,取其精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 浙江教学研究2000(2)
2.陈琦、刘儒德《信息技术教育运用》人民邮电出版社
3.张尧学.现代远程教育:挑战不容回避.中国教育报,2004-11-5
4.曲桂丽(东北师大教育信息中心)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2
5.《教学创新的基础:师生互为主体》《中国教育报》 华长慧 2002年12月
2.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篇二
一、概念界定
1、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 即现代教育媒体。
2、语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本文中小学语文教学指的是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优化西师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的教学。
二、优化策略
1、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如二年级语文课《清清的溪水》, 是一篇既有时代感, 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 全文十一个自然段, 按照溪水变黄—变黄的原因—溪水变清分为三大部分:一场大雨过后, 小兔发现溪水突然变黄, 原来是大象和野猪比赛谁有力气, 拔掉了小溪上游的树, 雨水把泥土冲进小溪, 使清清的溪水变浑了, 大象和野猪知错就改, 重新把树栽好, 溪水又变清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毁掉树林, 造成水土流失, 就会使溪水变浑, 要使溪水变清, 就要多栽树。一开课, 教师声情并茂地说:“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童话故事。小兔家门前在一条清清的小溪, 溪水又凉又甜, 可是, 一场大雨以后溪水突然变黄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一起跟着小兔去弄明白。”紧接着, 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创设情境, 演示多媒体童话故事的生动画面, 并配上课文朗读, 让学生的视觉感官都受到刺激, 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如三年级语文课《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的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是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萝卜头”宋振中怀抱革命理想, 在敌人监狱里认真学习、刻苦学习的故事。课前, 教师布置学生在网上查寻“渣滓洞”、“集中营”的情况, 搜集红岩英烈的故事, 特别是“小萝卜头”狱中生活的情况。一开课, 教师让学生汇报在网上查寻了“渣滓洞”、“集中营”的情况, 介绍红岩英烈的感人事迹, 介绍“小萝卜头”的狱中生活, 激发学生对革命英烈的崇敬之情, 学生乐学、好学。又如四年级语文课《海滨小城》的教学。《海滨小城》图文并茂, 文字优美生动。作者按从远到近的顺序, 抓住海滨的大海和沙滩、小城的庭院、公园和街道的特点来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开课以后, 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对课文的体验参加小组的讨论, 综合大家的意见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然后又集大家的智慧, 团结协作, 去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 学生主动提问, 积极参与讨论、研究, 踊跃发言, 精彩的表演, 带着童真的想法和观点等等, 无一不表明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无一不表明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3、学科整合, 一举数得。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如《清清的溪水》在故事学完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说出喜欢谁, 为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同时,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播放一段由于人们毁掉了树林, 破坏了环境、造成水土流失, 而引发洪灾的录相, 激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教师并提出为了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我们应该怎么做?当学生开动脑筋说自己的做法时, 教师积极进行鼓励, 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进一步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最后还结合铜梁县的实际让学生画一幅心中的巴川河的图画, 这种设计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 又将美术、劳作、环保与语文融为一体, 较好地体现了学科之间的优化整合。
4、发散思维, 调动创新。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有助于推陈出新, 产生大量新奇独特的想象, 教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设计时多处体现了创新意识。如五年级语文课《再见了, 亲人》的教学。《再见了, 亲人》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 它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 表达了志愿军对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要注意用前面几组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体会思想。本文重点是从大娘、小金花、大嫂对志愿军的无私帮助中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一片深情, 体会他们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对这一课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 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 让学生感受、体验, 学生身临其境。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 教师把第一段作为重点, 让学生在反复读诵中熏陶感染, 真正体会到大娘同战友们有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变串讲串问为组织、启发、引导, 摒弃教师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 教师在设计提问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三、实施效果
应用现代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顺应了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大潮流, 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效果十分显著。教师发表了多篇论文并且在市级、国家级评比中获奖, 形成了系列教案, 制作了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不仅数量多, 而且质量高, 既有地方特色, 又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一定的典型性;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大量的学生习作在全国各家报刊上发表并且获奖。
摘要:应用现代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发挥其信息技术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多维性、刺激性和艺术性的优势, 能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无形到有形, 由无声到有声, 由平面到立体, 由静态到动态, 多快好省地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3.活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生物教学 篇三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在浓厚的兴趣中自然发挥出来,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注意力越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想象丰富,从而呈现最佳学习状态。如在学习《血液循环》一节课时,我截取了一段科教影片作为多媒体课件的开始,反复展示血液流动的过程。学生们一走进教育,便一下子被屏幕上流动的画面吸引住了。上课时,教师提问:“屏幕上的画面显示的是动物的哪个生理过程?”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血液的流动。”“动物中的血液为什么要流动呢?”“不流动会有怎样的结果呢?”……一连串的问题从画面上引出,学生边看边思考,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学生对课文中难点的理解以及重点的掌握,但是普通的教学却是很难达到我们理想的效果;一堂课下来,大部分的学生对于难点总有一种迷惑的感觉,似懂非懂。如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消除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亦为其形式之新颖、画面之精彩而耳目一新,进而学习兴趣大增。如在《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的教学中,“土壤中的水分是怎样进入到根的导管中去的?”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但通过运用课件模拟根吸水的这一动态过程,使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土壤中的水先进入根毛细胞内,进而通过细胞间的缝隙及逐层进入根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这两条途径到达根内部的导管这一过程。
三、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突破时间、空间以及微观、宏观的限制
生物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抽象的生理现象和缓慢进行的生理过程,使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想象出和观察到这个变化过程:也常有一些微观世界的复杂变化,看不见摸不着。而这些教学内容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变化,从而对生物现象、生理过程的本质能一目了然。如种子的萌发过程就是一个比较缓慢的变化过程,我们很难看到它连续变化的全过程。但利用超级解霸将用特殊技术手段拍摄到种子萌发全过程的影片截取下来,就可以使学生在不足一分钟的时间内看到种子萌发的、连续的全过程。
四、借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或演示一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在学习脊椎动物及人体生理卫生这两部分内容时,有些动物的活体解剖实验:如家鸽的解剖实验、青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的演示实验、脊蛙的反射实验等。在大力提倡人与生物圈共存、保护野生动物的今天来进行这些实验,显然与时代精神相背。而借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模拟实验或演示这些实验,则既能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及观察到实验及现象,又能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在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设计合理的课件,把复杂抽象的生物学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中得到正确结论,改变了过去那种光靠教师单纯口授,或应用挂图、板书等传统媒体进行“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一步促进了教学难点的突破。
多媒体教学优势明显,但也并非毫无缺点。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实践也告诉广大教师:只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
记得我在刚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曾经利用了一个现成的课件进行了一次教学。我之所以选择这个课件,是因该课件内容丰富,不仅拥有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及动画,同时还有与画面相关的详尽的解说与分析,自认为它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同时也加大了课堂容量。教学过程进行得很顺利,整堂课下来我只讲了几句导语,再就是点点鼠标,学生“看”得也很专注。然而课后在检查学习效果时,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反思,我感悟到本节课的最大问题就是师生都丧失了自我:教师在点击鼠标的过程中忽视了针对性地引导同时丢掉了“主导”的位置,成了“放映员”;学生则在课件连续播放过程中没有了思考同时丧失了“主体”地位成为“观众”。这次失败的经历使我感受到: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应把多媒体课件作为一个为我所用的教学工具以及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绝不能让“电脑教师”取代自己。
二、多媒体模拟实验也不可以取代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
虽然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但绝不能让多媒体模拟实验完全取代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多媒体模拟实验的演示性和直观性也都很强,但它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而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实验能力的教育。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应该取代板书内容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精练的语言文字和图表等传递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在教学中,教师科学、正确地利用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活动,使学生思维与教师引导保持高度一致,因而能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感知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代替板书内容,虽然能节省大量时间,但是,屏幕上的内容一闪而过,不会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如果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注重重点内容的系统化、条理化,让其顺序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给学生一个整体感,也能弥补其不足。
四、计算机多媒体绝非可以取代其他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确实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这种优越性绝不能取代其他媒体。如我在讲解人体生理卫生时,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将学生分成两个实验组甲组,学生通过拆、装人体模型来认识体腔内各种器官及其相应位置;乙组学生则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学习相同的内容。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同学同时进行“看体腔结构图,填各器官名称”及“将各种器官组裝回体腔中去”的测试。结果,甲组同学不仅很快完成了人体模型的组装。这就是说,在学习人体各种器官(如心脏、肺、脑等)的形态结构知识时,再好的课件也只能演示出其平面结构的特点,而此时如果出示各器官的标本或模型,其教学效果胜过其他一切媒体。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进行优化设计,更能优化生物教学。
4.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篇四
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及数词等类;虚词可以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及助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例如《狼》:“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句中的“洞”本是个名词,表示“洞穴”,这里却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为动词,作谓语,表示“打洞”。再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句中“坚”和“锐”本是形容词,这里也临时改变了词性,充当名词,作宾语,分别表示“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这种情况就是词类的活用。现代汉语里也有这种活用现象,如“铁了心”、“密切关系”、“巩固国防”等,但却远不及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那样普遍。
总的说来,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所以也附在这里加以介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例如:
①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③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满井游记》)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
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如: ①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厖攻铚、酂、苦、跖、樵,皆下之。(《陈涉世家》)②秦师道东。(《左传氛辍罚©
二、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如: ①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宋定伯捉鬼》)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妨募蛳嗳缌写罚©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②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史记废钣鸨炯汀罚© 4.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如:
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史记非写罚©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废钣鸨炯汀罚©
(二)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需注意以下几点:
1.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往往用连词“而”或“以”把它和谓语中心词相连接。这是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例如: ①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②国内空,日以削。(《史记飞叹写罚© 2.古代汉语里“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例如: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②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蛇者说》)③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④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三)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古代汉语里,方位名词也可以直接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例如:
①泰山之阳,坟水西流。(姚鼐《登泰山记》)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③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
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语句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例如: ①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③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四、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一股动词,多数是由于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例如; ①山多石,少土。(姚鼐《登泰山记》)②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③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五、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例如: ①吾射不亦精乎?(欧阳修《卖油翁》)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列论战》)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六、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学习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一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以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犯孀酉隆罚©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如: 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沸辍罚©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与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这就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分辨。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犯孀酉隆罚©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马中锡《中山狼传》)②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司马光《李济雪夜入蔡州》)③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比较少见。
七、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厖”、“以厖为”等。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②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③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魏禧《大铁锥传》)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匪的选罚©
5.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篇五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技术,要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有关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能力。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1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模式,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进入教学领域,使教学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实行个别化学习。而且通过CAI课件教学,可以通过仿真和模拟所创造的情境进行仿真学习,使学生在人机交互过程中形成一种真实感,从而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改变了教育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个别化学习,可以对提供的问题,练习题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将从课堂上的主角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获得者与建构者。
1.3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教科书将被视听教材及各种学习软件所代替,“教材”应改名为“学材”,要教东西更多,但很多以前必须课堂讲授的东西,已逐步转为由学生参与或自主学习中获得,课堂上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为主。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模式
2.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多媒体课堂演示教学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使用时,要认真研究如下问题:怎样设计教师的课堂活动,使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真正的“主体”;如何根据多媒体的特点,设计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助教型课件和电子教案。
2.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开放式CAI教室,利用系统的多媒体CAI课件个别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的形式。这种方式的学习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学生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学生以人机交互方式参与学习;学生在超媒体结构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主要依赖教学系统本身的指导和导航系统进行学习。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编制学习软件,或者通过教学软件的设计来间接控制教学过程。
3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3.1对于“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的应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投影仪的作用。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将每堂课要检查的注音释词或要讨论的问题等先打印出来,再修饰一番,有的还涂上一颜色。上课讲到这些内容时,就用投影仪投射出来,一是节省了上课很多板书时间,无形中扩大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二是因为是打印在电脑上而不是手写,投射出来后,效果极佳,规范端正、整齐清楚,学生就像在看印刷教材一样,很受欢迎。学生的注意力极易不集中,上课时一味地讲,难于将学生吸引住。我抓住学生对VCD光盘表现出极大兴趣这种情况,在教学时,讲解完一个内容后,就放与这个内容相关或相同的VCD光盘给学生看,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如上《荷塘月色》时学习完文中蕴藏的感情思想后放《荷塘月色》的VCD光盘,在声、形、色为一体的画面中更好地理解它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当然,播放VCD光盘时我特别注意时间的控制,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兴趣点转移,容易疲劳,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讲、放”结合的方法,讲一段,放一段,有张有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3.2对于“多媒体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我采用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模型,设计好[目录]、[读书笔记]、[录音]、[资料检索]、[学习导航]、[操作指南]、[媒体库]、[退出]、[学习指导]等项内容,又设计了[导语]、[朗读]、[作者]、[小结]、[扩展]、[训练]等子项内容,让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学习。
3.3对于“计算机情境虚拟教学模式”的应用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我设计情境虚拟教学课件,将夏秋的景物为背景,旁白美女蛇的故事,让学生进入鲁迅笔下的“我”的乐园,接着显示冬天百草园的景致,让学生自己设计出拍雪人和捕鸟的情景场面,这样在情景虚拟中进行了个别化学习,其乐无穷,学生越做越有意思。整个教学过程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进行。
4参考文献
1李克东.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篇六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更为广泛,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样也有利于多方面综合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而现代教育技术对于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也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技术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关键字】:现代技术教育
作用
运用
音乐审美 【正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的特点,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整合的意义在于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多方面综合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人们的行动、生活、思维方式都将随着这一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改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手段,正出现在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响、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对于优化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是一门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多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
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等等,这些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知识点的体现。如果把这些内容制作在课件中,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另外,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片、投影和音频音像等。这些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录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
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可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信息空间,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真实、形象、有趣、实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极富诗情画意,为了帮助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形象,体会音乐的美,增加歌曲对学生的感染力,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片,引导学生边看录像边听录音,展开联想,创设美感情境,让学生设想:“我就是画中人”。听着优美的旋律,看着优美的画面,仿佛使学生置身在波光粼粼、碧水荡漾的河面上摇橹荡桨,愉快歌唱。在这样的情境中使学生亲临其境,心旷神怡,很快就理解了歌词,唱熟了旋律,感受了音乐形象。
2、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想象美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性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一位老师在上《两只小象》这堂课时讲述了两只小象互相友好的故事。教学目标是通过乐曲的学唱,让学生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培养他们想象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上课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的形式进入课堂,然后在电视上呈现象的谜面,请学生猜一猜,并模仿大象走路,接着播放大象和小象的动
画。请学生说一说大象和小象的走路姿势(大象走路沉重,用四分音符表示;小象脚步轻盈,用八分音符表示;小象急跑去找朋友时,用十六分音符表示),接着请学生分别模仿三种脚步,并打出节奏。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谈话进入新课教学,充分讲述歌曲、了解歌词之后,让学生看另一段动画,那就是小象找朋友。这时乐曲和画面变得轻松活泼,学生一边跟唱,一边模仿两只小象友好的动作。在十六分音符的地方让学生发挥想象,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还有的小跑……精彩纷呈,促进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做到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
3、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
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个“双基”落实在大多数的音乐课上,造成现在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的现象。它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教师们往往看不到孩子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们认为要让学
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议合作式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如在上《春雨沙沙》一课时,先播放一段雨声沙沙的录音,学生听声音画画面,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教师再用动画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看画面——听音乐,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词意,同时也培养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力。学会了唱这首歌曲,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种子的发芽、生根、长叶。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音乐主题、旋律、节奏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实现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艺术创新的能力。在欣赏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
精辟的语言引导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实践证明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它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容易,而且乐意学、勇于思维、敢于创造。
总之,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它只能与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参考文献】:
[1]《音乐教学论》郭声健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12月 [2]《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何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修定版)谢嘉幸 郁文武 高等教
育出版社, 2006年10月
7.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七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 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可以给学生插上了兴趣的翅膀。
例如,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 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和合并不断出现的画面, 再出示一只小兔骑着摩托车在长方体的棱上绕圈的情境, 并加上美妙的音乐,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于教师要上的数学内容充满了兴趣, 学习热情高涨, 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课程内容,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能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 全方位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愉悦、高效地发展。
如, 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 在完成教学目标后, 设计了一个“了解人民币历史”的环节, 让学生跨越时空的界限, 知道中国货币历史久远。夏商时代以海贝为币, 金属币始于商代晚期的青铜贝, 距今已有3000 余年。春秋战国时代, 货币文化有很大发展, 金属铸币后先后有布币、刀币、有文铜币、金版及有孔圆钱等等, 形成文字、形制各具特色多元格局的货币文化, 以及发展到现在的第五套人民币。通过图片与文字的再现, 真实地演绎了人民币的发展历史, 让低年级学生对人民币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展现文字、图形和动画, 还能播放录音、视频等, 扩大了学生理解知识的接触面, 促使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合作和探索的能力。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实施有效的教学, 让学生拥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去思考和探索数学世界,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 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学过的图形, 并在展示的过程中讲解如何将两个图形进行转化, 引起学生对“转化”两个字的注意, 进而展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 并请学生思考如何将其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教师仔细听学生提出的想法, 接着让学生看大屏幕进行演示。教师利用虚线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并调成闪烁形式, 慢慢将虚线一端的三角形平移到另一端组合成一个长方形, 保持线条形式不变,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形成抽象思维的转化。最后教师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请学生思考并说出该公式与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相同点。教师利用这样的演示方法, 有效帮助学生从具体实物转变成抽象思维进行思考, 进而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总之, 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 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 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8.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创新;途径;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声、光、图像、图片、互动游戏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统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逐渐改变着像我们这样信息相对比较闭塞的农村小学,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为均衡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积极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整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全过程,才能形成课堂教学系统的最佳结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通过对教学全过程的系统分析、组织、实施与评价,进行一系列的优化设计、优化控制、优化管理和优化决策,构筑教学全过程的最优化系统结构,发挥教学系统的最佳效能。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课件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八册《观察物体》一课时,利用电脑3D技术模拟,可以带领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身临其境,使物体由静态变动态,直观形象,极大地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减少学生厌学、怕学数学情绪的产生。
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我用录像机录下了一个路口在某一段时间内车辆通过情况,并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成一个课件,模仿现场进行统计,还能通过回放对不确切的数据进行重新统计,让学生正确、准确的掌握统计的方法,这是任何一个现场统计不具备的优势。同时又解决了学生自己去路口统计的不安全因素。提高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这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通过后天有目的的培养获得的。数学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责任。一个情景交融,形象逼真的课件,它使学生接受知识更便捷,获得知识更迅速。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利用动画演示自行车行驶的画面,车轮有圆的、方的、三角形的。学生看到这样的车轮觉得新奇,心里马上产生疑问: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车的车轮都是圆的?不是圆的会怎样?教师趁机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播放演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在“角的分类”一课中,为了说明钝角、锐角、直角以及钝角和锐角、直角的关系,我将角的边绘成不同颜色加以出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个角的大小与直角的关系,组织讨论钝角、直角、锐角三者按角的度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什么?这样学生在思考中通过动态演示,发现新知、强化新知,促进思维的发展,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接着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你能创造出一幅由各种角组成的画吗?在一连串的发问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运用电教媒体教学时,应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
传统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一部分学生不敢大胆的发言,怕自己回答不对引起别人嘲笑等等,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程度都不是很高。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后,我以班为单位建立一个QQ群,供学生在网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网络上还可以匿名,不用担心说错被人嘲笑,这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新形式的出现,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重新树立起學习的信心;课堂上不再只是几名学生唱主角,而是通过信息技术营造了一个共同参与的学习氛围,构建出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不只是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QQ群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还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方法和知识。这种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形式,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人员的限制,增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让数学学习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将教学中碰到的相遇问题,用具体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这样模拟生活片断的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好。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总之,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多快好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瑛华《探求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育结合点》《基础教育》2006-3
9.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音乐教学 篇九
三官小学:贺辉华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被推广应用,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内容,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近年来发展的现代教学技术其多功能的系统,使用简捷方便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本人在欣赏教学中尝试采用多媒体技术,感到教学的空间扩阔了,教学的思路灵活了。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创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优化了音乐教学,效果显著。
(一)利用多媒体录像剪接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作品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欣赏音乐有必要了解其创作背景。“听觉的咀嚼能给人以一种空间思维的扩展想象,对音乐背景了解能给人一种实地状况的追忆,进而触动情感。在音乐的流动中运用全身的器官参与运动,在音乐旋律中抓住节奏的运动与旋律的跳动,来感受音乐旋律的表现力和美感。”然而很多经典的作品由于时代久远,很难引起现代观念强烈的学生的共鸣。例如,欣赏《川江船夫号子》。此歌曲是千百年来川江的船夫在不断与川江水搏战而产生的,歌曲节奏变化明显,随着劳动环境的改变,他们的曲调相应地时而抒情悠扬,时而紧张激烈的变化,表现了劳动人民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乐观精神,还有高度的智慧。由于本地的公路交通相当发达,学生的生活环境优越、生活经验少,他们难以想象川江的船夫是怎样拼着性命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的,想象不到体会便不够深入,加上这首曲子又是用地方方言唱的,学生听不懂会影响欣赏的兴趣和效果。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利用多媒体技术,我让同学们亲眼见到、真实感受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与创造。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同学们看到矗立在江边的布满深深纤痕的巨石时,他们了解到它是千百年来船夫与川江进行了无数次的战斗而形成的痕迹时,有谁不为这奇迹而惊叹?当同学们看到水流湍急的险滩、川江船夫与惊涛骇浪进行着惊心动魄的搏战的真实情景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会轰然的震动:原来蜀道真的那么难行!生活那么艰辛!劳动人民的力量这么伟大!这样同学们通过亲耳所闻、亲眼所见,思想深深地受到教育,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理解明白了,对歌曲的欣赏兴趣骤增,同学们边听着《川江船夫号子》边联想着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境,感受着那股无畏无惧的无穷力量!有的同学不禁配合着歌曲的节拍和情绪作划船的动作,此刻他们的全部身心正欣然体验着与艰难险阻奋力作战的激情。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把有关的音乐知识、音响资料、音乐背景资料等统畴安排互为贯穿,节省了板书、换磁带、倒带、搜索等时间,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大大增加。由于教师备课内容相应增加,准备更充分、构思更加精密,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的优点,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感受音乐,了解音乐,学习音乐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教师的创作激情实现成功的教学。多媒体教学,为教师实现教学理想提供了自由的天空,激发了教师高度的创作热情。多媒体功
能使教师的教学信息渠道大增,很多不同渠道找到的资料通过多媒体的剪辑成为课堂上有用的教学资源,这样教师的教学空间大增,教学思路被激活,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会体会到自己就是一位设计师、导演、监制。教师用艺术的触角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去选材,利用多媒体手段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去进行教学设计,设想相应的教学效果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例如,颂歌是赞颂党、国家、领导人、祖国河山或美好事物的歌曲。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相当快,变化相当大,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的颂歌表达人民热爱党、国家、领导人的感情。然而,此类歌曲由于时代或色彩的原因,同学们大都不喜欢听。利用多媒体技术,我精心设计了一节《颂歌》专题音乐欣赏课,收到理想的效果。1、挑选富有代表性的歌曲。便于颂歌知识的讲解,所选歌曲具有不同演唱形式、不同的体裁形式、不同的创作时期。《祖国颂》、《歌唱祖国》、《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分别是我国建国初期、发展初期及改革开放时期的流行颂歌,极具代表性。2、精心制作音乐背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歌曲情感,了解我国颂歌的创作发展历程,每首颂歌都选取了一些特定的历史背景:《开国大典》、《建国初期特写》、《知识分子回国支援建设》、《1978年改革开放的盛况》、《1979年开设经济特区的盛况》。3、精心制作课件。把歌曲、音乐背景、音乐知识制成课件,把有关的音乐知识制作成幻灯片,恰当穿插渗透在歌曲欣赏之间。4、发挥多媒体的音画功能。让历史事实感动学生,让音乐情感触动学生,使学生激情万丈、感受深刻。欣赏《歌唱祖国》、《祖国颂》前,当同学们看到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能够感觉到同学们因激动而心跳加速,因气氛庄严神圣而屏息呼吸。播放《建国初期特写》、《知识分子回国支援建设》等历史片段,看到全国上下以高度热情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建设新中国的壮观场面并取得喜人成果时同学们的心感动了。欣赏《歌唱祖国》、《祖国颂》时同学们都激情高涨,歌曲炽热深情的爱国情怀使学用产生了共鸣。此时,把颂歌的音乐知识引入,让学生讨论学习,事半功倍。接着欣赏《春天的故事》时,同学们看到改革开放带来了勃勃生机,社会面貌轰然巨变,现代化城市跃现眼前时,心情无比激动,此刻他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理解了歌中对邓小平同志的真情赞颂。下课了,原来的设想是让同学们听着《走进新时代》步出教室的,结果,同学们留在课室不愿离开,或者是优美的歌声使他们不愿离去,但我觉得,歌曲唱出了他们此刻的心情:他们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着希望!他们对建设未来的祖国充满着信心!他们要从歌声中体验这种幸福!
10.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篇十
一、声像一体,激发兴趣
音乐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爱乐天性和习乐潜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人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爱好,并使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图、文、声、像、光等结合起来的特点,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让学生尽快进入音乐意境,去感受音乐的奥妙,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把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恢复其鲜活的面目,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为学生创设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年纪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单纯枯燥的讲解音乐知识或学唱歌曲,他们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而在学习时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缺乏主动性。教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性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视觉、听觉的共同感知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感知那些自己不能直接感受的东西,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扩充容量,开阔视野
信息技术作用于人的视听觉器官,能大大增强人对信息的摄入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浓浓的音乐氛围,使学生的感知材料丰富、直观,让他们眼、耳、手、脑各种感官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视听联觉”能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情境,拓展学生的视听空间,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如果只用传统的录音机、范唱等手段吸引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信息量也很有限。通过多媒体辅助,不仅可以补充知识容量,还可以准确地表现体裁、音色和音乐形象,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丰富情感,激活思维
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音像同步、情景交融的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发展合理想象,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歌曲《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筝曲《茉莉芬芳》,配以茉莉花及江南水乡的图片,展现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地方,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如小家碧玉般温润之美,紧接着就采用听唱法来学习歌曲。为让学生感受多元文化,将其升华,我设计了升华拓展这一环节,欣赏中国的歌唱家宋祖英第一次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演唱的开场曲《茉莉花》精彩的一幕,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还欣赏了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唱响了这首中国民歌的情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然后介绍了《茉莉花》的历史,欣赏了原版《茉莉花》,感受民歌的变化。最后,学生施展自己的艺术本领,把《茉莉花》用朗诵、演奏、舞蹈等方式表现出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表演能力和特长,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活跃了思维,达到了音乐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四、自主探究,培养能力
音乐教育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以人为本”.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交流式的学习,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还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器乐教学,学生很喜欢乐器的声音,更乐于用乐器参与表现,但如果只进行分散教学,学生则不能进行横向比较,无法分辨同类乐器的不同。课前,我先将各种乐器的声音录下来,并用幻灯片将其形态以图片的形式绘制出来,然后再将要掌握的节奏符号、节奏小节也用幻灯片绘制出来,课堂上让学生边听辨边观察,充分运用视觉来帮助听觉,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及其效果。然后,鼓励学生边唱边表演书中的节奏创编部分,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模仿音乐所描述的各种形象并进行创作。同时,我还把具体的作品乐器与名人名家和音乐故事结合起来,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从而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整堂课学生学得很有兴趣,在乐器打击、吹奏中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信息技术为音乐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不仅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世界得到了满足,还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也给教师带来更多的考验。作为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才华,让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规律及特点相适应,给音乐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聂贞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音乐创作,(03)。
11.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将小学生注意力充分带入到课堂中来,就要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和热情,当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被带动起来,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会容易很多。新课改下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想要让小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阶段得到全面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就是一个层面,它不仅考虑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让数学教学的主体更有选择性和主动性。多媒体在数学课堂的应用让课堂生动有趣,在直观、动态的状态下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官。比如在教学《24小时计时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钟表的运作图,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白天黑夜的交替等从多个层面具体向学生展现时间是如何流逝,0时到24时是如何变化的。同时,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思考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优化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存在。数学这一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有着很好的锻炼,但是逻辑思维的开发离不开创新能力。而且,黑格尔曾经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比如教师在教授《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罗列一些轴对称的图形,让学生观察总结出轴对称图形应有的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思考更多的生活中存在的轴对称图形。其实,在锻炼想象力的过程中,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创新能力与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及相互合作分不开,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分组,发挥小组协作的力量的同时,让学生之间的思维发生碰撞,在相互交流探讨中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无数种可能性。
三、运用多媒体,拓展数学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数学教学中无论是它的教学方法、计算公式、定义理论语言等处处体现着文化内核,想要将这一抽象的学科让学生真正认识和学习,了解其文化背景也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了解数学文化内涵离不开多媒体的运用。比如教师在向学生教学《人民币的认识》的时候,想要让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需要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易于搜索的功能以纪录片的形式或是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整个钱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不仅认识到了人民币,也可以通过这一契机了解我国钱币的不同种类和转化,拓展了数学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
四、运用多媒体,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
教师在教学中是服务与学生的,需要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速度缓慢,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当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普及,多媒体也充分发挥着它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传播迅速等特点,为教师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带来了更多便利,这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有着一定的帮助,让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内容的时候,可以更饱满,更丰富。
五、结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不仅打破了对以往数学教学的观念,而且也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开辟了新的思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让数学课堂化繁为简,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深入课堂教学。而且,多媒体教学普及广泛,它所带来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小学数学,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用生动、立体的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也增强了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性,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总之,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更易于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2.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篇十二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激发参与兴趣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精选贴近学生的故事作为情境, 合理地组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情景时, 教师可以利用一幅美丽的图片或一段flash动画来展示要学的内容,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 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发挥其形象、逼真、生动的优势, 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 创设多样化的情境, 发掘数学自身的魅力, 将抽象的单位知识转化为可见的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索、理解和掌握的欲望,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 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 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正如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 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过程, 利用放大、重复、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 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 从而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达到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运用多媒体讲解重难点, 有效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 可以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 解决教师难以讲明、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插图、推理、证明等等都是静态的材料, 单靠抽象的语言描述, 学生不易理解, 难以激发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运用多媒体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把抽象的知识情境化, 有利于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 让学生学会用运动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教师运用课件可以把复杂运动的过程展现出来, 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 从而突破难点, 使平时非常难以讲授的内容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接受, 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运用多媒体练习反馈, 增加训练密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省时、高效, 可以大幅度地增加课堂密度、扩大信息量。一些耗时费力的板书, 一些叙述不清的情境, 都可拜托多媒体来迅速轻松地完成, 使学生一直处于一种高效的课堂探索氛围中。多媒体信息容量大, 信息搜索、提取、显示、转换方便高效的特点, 大大地增加了教学容量,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预先拟好题目, 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 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同时计算机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 及时判定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 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棒!”、“你很聪明!”等激励性的言语, 使学生兴趣盎然, 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 计算机也会很友善地建议他“多想想”、“你能行”, 有的还伴以美妙的乐声。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复习巩固知识。
●运用多媒体调整学生情绪, 促进学生主动、乐于参与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 他们的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 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 时间一长, 学生极易感到疲倦, 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情况。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 吸引学生, 创设新的兴奋点, 激发学生思维动力, 可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运用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3.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教案 篇十三
一、培养目标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能够承担本地区农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具备解决本地种植业生产实际问题和种植技术推广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
全部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专业通修模块、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毕业实践与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拓展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作为文化知识基础,为培养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通修模块作为专业知识基础,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种植业生产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毕业实践与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必备的专项技术和技能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4—5种综合生产技术,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专业拓展模块是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的拓展、补充和完善,培养学生一专多能。
1.公共基础模块:主要课程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经济与政治、语文、数学、应用文写作、法律基础知识与农村政策法规,计算机应用基础、农业基础化学、体育、美术
2.专业通修模块:主要课程为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3.专业及专项技能模块(毕业实践与职业技能培训):农作物生产技术方向 的主要课程为作物生产技术、3门专项技术;果树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果树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水果储藏保鲜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为蔬菜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方向的主要课程 为花卉生产技术、2门专项技术和实用装饰园艺。
五、主干课程内容
1.植物生产与环境:讲授植物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基本知识;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应用文写作:讲授常见生活应用文体、工作应用文体、经济文体和公文文体的格式,写作方法和要求,培养学生对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和使用能力。
3.法律基础:讲授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基本法律以及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村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农业生产安全法律制度、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等。
4.计算机应用基础:讲授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简介,中文Windows入门和资源管理,中文字处理系统——Word的使用,电子表格——Excel的使用,演示文稿——PowerPoint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和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
5.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讲授植物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田鼠害和农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植物病虫害、农田杂草、农田鼠害调查、预测预报、防治和农药施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6.作物生产技术:讲授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技术环节,几种主要作物的生产技术等。,7.果树生产技术;:讲授果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与生产栽培基本技术(建园、种植制度、上肥水管理、整形修剪)。
8.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技术:讲授水果、蔬菜、花卉贮藏保鲜原理、采后贮藏方式、设施和管理、采后处理与运销、采后病害及防治等。
9.蔬菜生产技术:讲授蔬菜生产的理论基础、基本技术环节,蔬菜设施生产基础及生产技术、覆盖材料的选择与适用等。
10.花卉生产技术:讲授花卉现代化栽培、生产、繁育、耕咨;气理等方面的技术和操作技能等。;
11.实用装饰园艺:讲授以园艺装饰为基础的家居、楼宇、场馆等处所的基本技艺及插花技艺和欣赏。
12.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讲授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配置农业生产资源,组织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经营活动等。
六、实践
(1)课程实验(实习):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实验(实习),写出实验(实习)报告。
(2)专项技术培训:根据当地生产实际,选择相关的专项技术文字、声像教材进行教学。
(3)岗前实践:根据专业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生产实习或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写出实习报告或实践总结。
(4)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相关工种中级工的要求进行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可与专项技术课程的技能培训、考核结合起来,也可与课程实验、课程实习和岗前实践融为一体。
七、成绩考核
(一)考核范围: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实习实训表现
(二)成绩评定方法(100分)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
2、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14.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篇十四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具有提供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优势,它能辅助教学,丰富现代语文教学内容和表现手段,使语文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现就谈谈本人近两年来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一、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引用专家一句话:中国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采用多渠道、多方式,整合、扩大远程优质资源的覆盖面,从上而下要求扩大使用率,要求设备不能放坏、宁可用坏,还下发各级各类文件与措施都说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学校教育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语文教学又是学校学科教学的主角,不言而喻,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语文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言之,没有促进作用,国家也不会耗费巨资大搞此项工程建设,就是现在,中国的信息化发展并没有在世界的前列。
小的方面说:识字教学中的笔顺、音调是语文教师头痛点,只要你打开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从一到三年级生字的笔顺、读音、释义、组词与例句就出现在师生的面前,就不用发愁了,这就体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再如,讲读文本,过去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面黑板,凭口说教,师生都是空洞、抽象理解感悟文本内容,效果极不明显。现在,讲读文本,国家基础教育资源上有音频范读,是规范的普通话文本朗读;有视频动画的文本内容情景再现,使师生理解感悟文本不再空洞、抽象;还有突破重难知识点教学的习题点拨与训练等,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能是一句空话。
二、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是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关键。
上面谈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语文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为何不用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要有选择的使用、有目的的使用、有效果的使用、有针对性的使用,这就牵扯到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问题。
首先,教育技术能力不等同于教学基本功,即运用现代远程优质资源的能力。运用得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不当,流于形式,还起反作用,这又谈论到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问题。国家每年大规模不同层次级别的培训学习,就是在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在实践运用之中,教育技术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下载的课件,在播放时,有时顺畅,有时你再点他不动,有时你一点他不停止,以致到播放结束。当顺畅时就有促进作用,当不动或不停止时,这就影响教学,不如不用。所以说,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是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关键。我们南宽坪镇中心学校自起,每周都安排一定时间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即校本培训,这与上面的要求是一致的。其次,在教学中如何有选择、有目的、有针对性、恰当的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也是教育技术能力再提高的问题及关键问题,盲目使用,是毫无效果的。
在试举一例:别人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导入时放《世上只有妈妈好》,一位失去妈妈的孩子大哭,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假想,如果在学完文章后再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就不仅升华了主体,还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这里就有一个议点:是先放还是后放的问题,这就是教育技术能力的问题,教育技术能力的不同,所得教学效果就截然不同。由此可见,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提高是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关键。
当然,教育技术能力是一个大话题,比如幻灯片的制作与播放为例,看报道时,有些专家作报告时十几年都用幻灯片,只用了其10%的功能,而我们用了多少幻灯片的功能,就无法而言了。可见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即是关键又时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1、氛围的营造:不同课型需要营造不同的氛围,即导课时的选择与应用。
2、文本情景的再现:主要指音、视频资源的应用,有助于师生感悟理解文本内容,而空口说教是不能给学生留下文本情景内容的深刻影响。比如《景阳冈》中武松打虎中的三闪,只有亲自看到武松打虎的视频,才会在大脑和心中留下三闪深刻的影响。
3、情绪的感染:即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感染师生课堂情绪。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悲伤的场面,关凭口说教是无法感染师生的情绪,如果导入当时音视频场景,那悲伤的情绪就随之产生了。
4、时空的跨越:现在了解过去的历史情况,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效果极好。比如长征时的艰难、二战时日军的侵华、南京大屠杀、解放战争等历史类文本教学,应用现代远程教育音视频资源就能再现当时情景,给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空口说教长征、南京大屠杀,现在的学生有印象也是强迫的印象,没有深刻的体会。
5、突破重难点教学是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6、丰富的检测题供你灵活选择与使用。
7、在资源中及时关注语文教学的新动态、新方法、新动向,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是其他方式所不能实现的。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极力彰显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放弃语文教学的根本特点是不可取的。一切资源的应用应当为教与学服务,抛开教与学这一目的,单谈资源应用是极不可取的。
15.运用现代技术,优化古诗教学 篇十五
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各学科教学中, 对教育教学过程和效果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 声像交融、图文并茂、效果直观, 感受深刻等特点, 增强了教学效果, 受到师生喜爱。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由于古诗的特点是诗句过于简炼, 但意境却深广悠远, 学生往往难以较好的理解其意。运用多媒体教学则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意, 轻松学习古诗, 为古诗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手段。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媒体直观形象, 产生的教学效果比单纯的讲解要强烈得多。采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出产生轻松生动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浓厚的学习兴趣, 引导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和活跃的思维状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对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教学环境, 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因此, 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 创设恰当的情境,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的意境, 感受诗人的情感, 生动的、直观的学习古诗。恰当利用多媒体课件, 有助于学生领会诗人的情感, 进入诗的意境, 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古诗中言简意赅, 意境若隐若现, 需要仔细体味方能理解, 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抽象的、单调的。运用直观方式呈现出来, 古诗情境变得具体可见, 使人获得真实清晰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 可以展现古诗生动形象的画面、鲜艳明丽的色彩、赏心悦目的形象,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把学生带入语言描绘的境界, 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远望庐山瀑布时, 看到瀑布飞流的壮丽景象, 情不自禁的产生雄伟绮丽的想象。教学时, 让同学观看教学录像, 瀑布在山顶上飞奔而下, 形成巨大水幕, 扑面而来, 云雾腾起, 水汽弥漫, 迷迷蒙蒙, 蔚为壮观。当庐山瀑布的情景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学生为壮观景象所吸引, 学生对“生紫烟、飞流直下”等词的意思就有了感性认识, 直观理解, 由此准确理解诗句, 学习诗歌,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学生审美体验
因为诗歌语言明快, 韵律整齐, 多次咏读就会朗朗上口。在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 应该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体会诗的节奏韵律, 培养学生朗读习惯, 使他们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 做出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先让学生听诗歌的配乐朗诵, 随着优美悦耳的古琴演奏, 学生在动听的乐曲中, 马上进入了空灵悠远的氛围中, 教师同时播放空山幽谷, 鸟语花香的画面, 学生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山水画, 耳中听到的是婉转优雅的古琴曲和激情澎湃的朗诵。这样情境下, 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 情感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 使学生产生了读好古诗的浓厚兴趣。在这种强烈的愿望下, 学生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用朗读表达给大家听, 朗朗的书声, 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学生在积极地朗读中, 品味着诗句, 进而加深的诗歌的理解, 并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 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古诗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 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 给学生以适当的刺激, 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材, 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调动学生展开自由丰富的想象, 从而使学生想象能力获得释放, 得到发展。
在教《游园不值》时, 当学生理解了“色满园关不住, 一直红杏出墙来”后, 我启发学生想象:那关不住的满园春色是怎样的景象呢?随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这样一幅画面:伴着舒缓的音乐, 一扇门缓缓打开, 满眼呈现的是开得红艳艳的杏花, 一团团, 一簇簇, 你挨我挤, 花丛中蝴蝶翩翩, 莺歌燕舞。那舒缓旋律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 使他们如临其境。那动情的画面、深情的乐曲感染了学生。面对此情此景, 学生畅所欲言, “园春色”溢于言表。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古诗用词精炼准确, 每一句诗, 每个词语都经过作者的精心雕琢和锤炼所至, 因此通过重点字词的分析把握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多媒体设备通过图像、声音等形式,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信息, 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诗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课堂上, 教师只要操作电脑, 轻击鼠标, 就能在使学生看到清晰逼真画面, 比教师细致深刻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从而赢得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一节课中, 既完成了诗句理解和朗读训练, 又对进行诗句评析和作品欣赏。学生学习内容充实, 印象深刻, 教学效率有了大的提高。
结语
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 可以使古诗教学变得直观化, 生动化, 有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古诗, 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培养, 所以, 多媒体手段是古诗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只要我们善于运用, 相信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春红:《刍议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 《中国校园导刊》, 2012年第4期。
[2]李克刚:《浅谈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 2000年第6期。
16.活用“先学后教” 优化教学活动 篇十六
一、课堂教学片断实录
1.先学(10分钟)
(1)板书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①知道机械能的各种形式,能够分析动能与势能(包括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②能够根据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间的关系,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③会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④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领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点。
(2)自学指导
①认真看书本75页第一部分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思考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形式的能?它们各是如何定义的?机械能包括哪些能量?各种形式的能量通过什么方式来转化?②认真看书本76页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情景中机械能守恒的推导。③完成自由落体运动情景中机械能守恒的推导,并明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2.后教(10分钟)
(1)教师实验演示
①课本实验,小球摆动。②补充水平方向弹簧小球振动实验。③补充竖直方向弹簧重物振动实验。④对比实验泡沫球摆动。
(2)学生讨论交流
①从重力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课本实验中小球摆动时,两侧最大高度相等的原因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结论。②类比重力做功,结合弹力做功和弹性势能的关系,定性分析水平方向弹簧小球振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结论。③定性分析竖直方向弹簧重物振动过程的能量转化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结论。④分析对比实验中,泡沫球为什么很快停下?
(3)得出结论
机械能守恒必须满足的条件。
3.再学(10分钟)
先看书本76-77页例题,再用几种解法(抛体运动规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三种解法)完成书本78页练习3。
4.再教(2分钟)
讨论总结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领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点。
5.当堂训练(13分钟)
①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类练习。②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类练习。
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
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告诉我们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斯基把两者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同时他认为重要的不是到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发展的过程。因此,弄清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将大大促进教学对发展的促进作用。那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就是这种理论的运用。当学生具备了学习新知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储备时,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通过先学,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并发现和提出阅读和思考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根据学生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
根据以上理论,前面的教学活动是有的放矢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学习了动能定理的应用,对于自由落体更是掌握得比较牢固,所以完全有能力通过学生先学,从理论方面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但是学生要确切理解机械能守恒条件是有困难的。为此教师在后教阶段,可巧妙设计四个实验,特别是对比实验泡沫球的摆动,并从做功和能量转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顺利完成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但是要学生独立总结解题步骤以及各步骤的注意点又是困难的,所以再教时,应通过讨论,师生一起总结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领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点。
三、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使教学活动更有效
17.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篇十七
摘要: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其中是比较注重的内容,在研究学习中,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出来;科学信息是教材中所重点提及的内容,图文兼并,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科学课》是有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科学教学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引领自主探究
1.变被动的传授式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
通常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地位都较为被动,不得不去接受知识,甚至还有可能在没有弄懂旧知识的时候,又附加了很多新知识。如果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教材内容,这样的话,学生就更容易明白其中的细节问题,更容易掌握其中的知识重点,不断创新自己的知识。例如,因为很多地理环境和条件会对一些实验带来一定的限制,没有办法在课堂上实现,就像地壳运动,卵石的形成、月相现象、风的形成、地震等等,教师要利用已经制作好的图片、录像或者多媒体网络,将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这些科学现象。同时,在其中还能够学习到更多更深入的知识,使本来很难弄懂的问题也变得容易起来,而且越来越简单。教师也不再需要不断地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同时学生的想象力也会有很好地发挥。例如,在《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一课中,因为学生对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水蒸气再受冷变为云, 云随风飘动再变成雨、雪, 雨水及雪水又渗入地里流入江河海洋这一全过程没有完全见过,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之后的理解程度也不是很好。对多媒体进行利用,将这一个变化的过程全面地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在理解上就更为轻松,教学中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2.变完全教师计划下的学习为部分学生选择性的学习
学生应该有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的权力,这样的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找到学习的乐趣,并且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为扎实。例如,《无土栽培》、《食物的营养》、《花的构造》、《导体和绝缘体》等,在《无土栽培》中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栽培的方式,自己适合哪种栽培方式就选择哪种,这样的话,对于自己选择的栽培方法就会有很充足的信心进行下去,并且能够认真地钻研其中的每一个过程,找到自己的这种栽培方法在世界上有怎么样的成就等等,学生就有了充裕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找到其中的规律,更容易理解和学习。
3.变教师单向的学习为师与生、生与生的交互学习
其实就是由师生结合共同进行学习活动,这样的话,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相互发挥作用,最终达到一定的提升。在教师的工作范畴中,“传道、授业、疑惑”已经不止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了,现在学生所出现的疑惑,并不是教师就能够解决的,现在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教与学之间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在学校网站中进行论坛,将E-mail发送给学生,学生的E-mail也可以发给教师,把网络上面获得的有关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讨论、演示、查找, 获得更新的知识,这样对教师、对学生都是有好处的。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引导实践应用 1.让学生将课堂学习同课外学习相结合
学生运用在课堂上掌握的方法, 举一反三, 有效地进行课外学习。例如《昆虫》一课, 学生在网络上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昆虫标本, 也了解了其一些生活习性, 并且育断尺好地归纳出昆虫的共同特征。课后, 学生根据这些所掌握的知识,找到许许多多的昆虫, 并能在投影仪七解剖昆虫, 还能做成标本。这样,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又学会了观察事物的方法。
2.让学生将书本学习同生活学习相结合
书本知识来源于实践, 来自于生活, 实际生活是知识的的源泉, 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同生活实际相联系, 才能让学生将书本知识活化, 这样的结合, 才能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例如《空气的污染和保护》一课, 利用多媒体, 通过一些工厂排放废气, 车辆排放尾气图片及大量的事实, 让学生从感性认识空气的污染, 从而理性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然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找到周围由于空气污染而造成后果的事实, 感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并且还发现水的污染、垃圾的污染等造成的严重后果, 通过这一做法,环保意识自然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 引得学生关心生活, 关心社会,并且能说出这些问题独到的看法, 突破了教材, 密切了生活, 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3.让学生将教师计划下的学习同学生独立自主创新学习相结合。
【活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情境型作文课教学11-1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09-07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工作计划11-18
现代教育与教学技术11-21
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的作用论文10-14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工作计划09-10
现代教育技术与演示实验教学的整合研究07-29
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新思考10-01
电大现代教育思想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