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

2024-10-06

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11篇)

1.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 篇一

基于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探讨

【摘 要】本文以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研究课题,首先详细分析了当前绿色金融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而后提出了基于绿色金融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绿色金融;实体经济;金融体系

一、引言

当前,全球处于资源利用过度、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污染加剧的威胁中,因此,贯彻节能减排意识、发展低碳经济,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创新已得到了各个国家的广泛重视。在资源逐渐减少、环境日益恶劣的压力下,中国提出了向绿色金融转型的构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绿色金融发展作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于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则基于此,详细探讨了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旨在助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绿色金融参与机构单一

商业银行属于绿色金融的主要实施主体,但基于当前我国银行业绿色金融的实施现状来看,银行业的参与积极性较为低下。对于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仅仅将商业银行包含在内,体系层次过于单一,对于中介服务机构的组织和鼓励较为缺乏,使之参与度低下。缺乏专业的中介机构,无法为绿色金融项目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使得绿色金融项目面临着较大的交易风险,阻碍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二)绿色金融产品缺乏创新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的类型还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大部分绿色金融产品都是以大型节能减排项目以及环保企业为对象的,且对应的融资产品忽视了融资对象的特征,仅仅对融资渠道进行了重视。另外,绿色信贷中间业务以及环保金融产品还处于缓慢发展状态,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依然不够成熟,一些基础产品也还处于设计的起步阶段,加之缺少了解绿色金融产品的专业人士,使得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较为迟缓。

(三)缺少绿色金融配套政策

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对绿色文化的认知,其大多不重视现存的环境问题,没有意识到环境破坏的恶劣程度。而政府在此方面出台的配套政策较少,没有为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使得金融机构对于参与绿色金融项目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缺乏激励补偿机制,使得社会资本难以真正投入到绿色产业中,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

(四)绿色金融体系有待健全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但是各主体之间在效益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别。如绿色保险产品种类较少,所面对的市场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保险缺乏深度和密度。另外,有些地方政府未深入推动绿色发展基金的运作,使得运作效率较为低下。而绿色债券评估、咨询以及环境效益评价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数量也存在缺失,缺乏专业性,在执业过程中不够公平、公正。除此之外,绿色投资主要为金融形式的资本,缺少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投资主体不够丰富。

三、基于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扩展绿色金融机构范围

商业银行作为绿色金融推行的主体,缺乏一定的参与积极性,这对于绿色金融的深入推行造成了制约。对此,国家首先需构建完善的绿色信息披露制度,使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得到缓解,并给予一定的鼓励,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动员商业银行及社会中介机构积极参与到绿色金融之中。其次,需将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扩展开来。由于政策性银行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所以,若以国家投资的形式在政策性银行中进行“绿色基金”的专门设立,并进行资金的投入,将会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再者,还能够建立专门的“绿色金融机构”。可以以政策性的绿色银行以及绿色担保机构为基础,为有着广阔前景、回报期长的环保项目以及绿色公益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此过程中,绿色银行需对碳金融、绿色信贷以及绿色证券等相关业务进行全力支撑,探讨高质量的混业经营模式,可以在省市一级或者是有着较大绿色投资需求的城市进行分支机构的设立。

(二)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机构需以国外经验为参考,把握好绿色金融当前的良好发展局势,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使绿色金融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得以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对于银行来说,其需在互联网的带动下逐渐实现“金融互联网”化,对和银行监管相适应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做出探索与构建,加大绿色信贷及绿色理财产品的开发力度,如:在?C券市场进行绿色债券或者是绿色股票的发行,为绿色企业得到直接融资提供帮助;在公共投资领域实施公私资本合作(PPP),通过少量公共资金来对大的社会资本做出引导,以此来为城市低碳交通建设提供公共资金支持。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其为“绿色”企业的上市提供充足的支持,在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允许下为这类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同时,还需加强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并开发和碳排放量等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使得资金能够更好的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各金融机构也需加强对绿色金融发展有益的服务创新,为绿色企业提供资产管理、融资理财以及财务顾问等一系列金融服务。而对于保险业来说,其则需开发出和节能环保相关的新险种,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险服务,以此为环保建设奠定基础。

(三)强化绿色金融政策支持

首先,国家需要加快“绿色信贷”扶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扩大“绿色信贷”规模,以差别信贷政策来提高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其次,健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排放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和约束,明确税费的征收方法以及制定企业节能减排的详细规定,制定明确的奖惩规则,对表现良好的企业以及制造污染的企业进行分别管理。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财政税收激励机制,以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等手段,来对绿色金融参与主体进行激励,协调其之间的利益关系。再者,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环保部门需对和企业相关的环境信息做出及时的披露,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需向环保部门及时提供报告,对于金融监管机构,其则定期对企业环保信息进行录入和更新,形成一个完善的征信系统,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的多层次化。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环境整治监管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和产业空间布局做出全面优化。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当前,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已较为成熟,因此,国内金融机构可以与国际金融公司(IFC)、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国际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学习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的成熟经验,引进国外相关先进技术。

(四)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

我国需构建一个系统、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基于有限的财政资金来引导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社会资本朝绿色产业中进行投入。对此,首先要优化绿色信贷投放。需对金融机构进行积极引导,使之加强绿色信贷投放的力度,不断调整信贷结构,使信贷规模得到有效扩展。引导财政节能环保自直接补贴逐渐转变为绿色贴息信贷模式,提高资金利用率。加强商业金融和绿色银行之间的金融合作,健全风险分担机制,使其放心投放资金。

其次要推动直接绿色融资的发展。需对“审核类”绿色债券审核的程序进行不断的优化,深入探讨债券相关标准。对于绿色债券发债的相关条件需给予一定的宽松政策,让发债主体能够更为丰富,从而推动债券市场实现多元化发展。需加快各省市绿色产业基金的设立,为绿色信贷贴息,同时,以种子基金的形式为其他社会资本提供支持。设立专门的绿色担保基金,和绿色担保机构之间互联互融。构建绿色企业上市保荐机制、监督以及退市机制,对绿色股票指数进行全面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为绿色产业的发展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

最后为推动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中介机构如节能环保等第三方技术类服务机构的快速发展,可以为绿色投资提供更好的监督约束作用。在此过程中,需构建专门的行业协会,加??行业自律,促进其相互交流、相互监督,使执业更为规范,效率更高,并不断完善绿色投资者体系,使之更为多元。

四、结论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当前绿色金融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绿色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主要从扩展绿色金融机构范围、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强化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以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这四点着手,旨在促进我国健康绿色产业的新发展。

(中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北京100036)

参考文献:

[1]潘锡泉.绿色金融在中国:现实困境及应对之策[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03):86-89.[2]刘钰俊.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需关注问题及建议[J].金融与经济,2017(01):76-78.[3]刘琪.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合理对接[J].时代经贸,2017(25):12-14.[4]实施现金管理综合服务 创新实体经济支持模式――农业银行满足企业综合金融需求能力上新台阶[J].时代经贸,2013(07):72-73.

2.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 篇二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中国经济已经领先世界开始复苏,在新格局下,循环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主动调整路径,是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主旋律。

2009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循环经济发展呈现加速趋势。首先,经济增长的总体能源消耗呈下降趋势。2009年一季度,能源消费总量增长3.04%,而GDP同比增长6.1%,反映了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同比降低2.89%。降幅比去年同期加快0.27个百分点。六大能源消费较高行业工业增加值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2.5个百分点。其次,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各种能源加工转换的总效率提高1.55个百分点,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回收利用能量1935万吨标准煤,回收利用率为2.25%。最后,投资结构中,节能减排项目增幅较大。2008年11月,国家紧急部署的1000亿元用于扩内需、保增长的新增中央投资中,约200亿元是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大环保技术示范项目;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今年1—5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915亿元、23042亿元和295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7%、29.1%和34.9%。如果我们把第一、第三产业作为低能源和资源消耗产业,把第二产业作为相对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显然,第一、第三产业投资增长显著高于第二产业投资增幅。

以上数据表明,能源消费总体回升、单位GDP能耗下降,中国投资结构正经历巨大转折,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拉动力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迁,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绿色金融支持

金融作为一国经济的核心,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一国的金融越发达,其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前提的循环经济要大发展,自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的绿色化经营就是对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最好的支持。

绿色金融就是将环境保护纳入金融功能的服务范畴,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进行融合,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环境经济的一部分,也是金融功能拓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十一五”期间,仅环保投入预计将达到14000亿元,中央财政以每年18%的增长速度投入到环境保护中。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保障支持,其中金融力量的支持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需要高投入,因而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二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特征决定了其融资方式的多样性,从而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

1、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需要绿色金融支持

循环经济倡导的3R (Reduce, Recycle, Reuse)原则以资源节约和生态效率为目标,以技术进步为前提———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企业中率先实践也印证了这一模式所需要的技术进步前提。

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与生态效率导向的技术进步推动其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是资源再生产行业和环保产业比重的不断增加,同时资源生产率将取代劳动生产率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标志。然而,这也意味着技术进步的方向从追求劳动生产率转向资源生产率。

由劳动节约的技术进步转向资源节约的技术进步,必然会增加关联行业的技术开发成本并伴随着技术的不经济性,技术开发与实施过程亦存在各种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及自然风险。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客观上需要绿色金融手段的支持。

同时,作为新型行业的资源再生产和环保产业,在其起步阶段,受技术约束与市场规模限制,自身的资本积累能力有限,其发展过程同样需要有相应的绿色金融手段的有效支持。

循环经济技术的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发展成为一个个微观循环经济体系,由点带面形成更大范围的中观和宏观循环经济体系,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才能全方位地满足循环经济产业化的金融需求。

2、循环经济的投资特征决定其需要绿色金融支持

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层次特征导致对融资方式多样性的要求,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有着不同的融资需求。在企业层面上,由于企业属于竞争市场中的微观经济主体,生产的效益目标明确,最需要对其技术改造或新型生态技术生产项目辅以资金支持,因此其投融资渠道和方式都比较复杂多样。在产业园区层面上,由于产业园区的建设既包涵社会效益,也包涵企业效益,因此产业园区及其支柱企业的金融需求更多地体现在一揽子金融工程设计上,更强调将不同投资人与多种金融工具有机结合,共同支持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产业组合、产业升级和政府发展规划。在社会层面上,由于循环经济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和外部性,只有依赖国家财政支持和政策性金融支持,才能达到分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目的。

三、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制约因素分析

1、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门金融政策亟待出台

高科技、节能型企业一般是新兴行业,发展前景暂不明朗,而且多为一些中小型企业,出于对防范信贷风险或获取短期效益的考虑,银行大多对上述行业采取了谨慎或限制的授信政策,不仅授信总量少,而且利率上浮高、担保条件苛刻。截止目前,国家对循环经济发展尚未出台以低利率为核心的绿色信贷政策,没有建立循环经济企业上市融资的相关支持政策,没有设立专门用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绿色投资基金,服务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手段局限于加大信贷投入、给予利率优惠以及限制对污染企业授信等通用式做法,没有制定涵盖银行、证券、保险的综合性绿色金融支持循环经济专项优惠措施。

2、金融服务短期行为导致循环经济产业链启动难

高耗资源产业占用了大量信贷资金,金融对高科技、低耗能经济支持不足。无论是社会化的大循环经济,还是具体的产业单循环经济,要实现循环经济的正常运转与发展,必须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工程投资,且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周期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目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短期行为日益明显,企业难以获取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来启动和完善产业循环的各个环节,一方面导致企业“短贷长用”,潜在金融风险加剧,另一方面企业挤占流动资金,影响企业优势产业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不仅如此,支持循环经济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服务严重缺位,未成立专职服务于循环经济的区域性法人地方金融机构,且绿色金融产品单一,对循环经济发展贡献率较低。

3、循环经济发展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尽管我国政府允许投资主体多元化,但由于过去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和保障措施,很少有政府之外的资金投资于循环经济项目。我国循环经济投融资的资金主要靠财政注入,缺少社会财力的支持。由于财政收支矛盾尖锐,财政不得不优先保证基本职能的需要,从而导致循环经济发展出现资金匮乏的局面。

由于经济市场化程度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上市公司稀少,大多数企业不具备上市条件,难以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同时,由于循环经济企业商业信用不畅,造成融资租赁、商业票据、投资基金债券等间接融资工具量小面窄。

四、构建支持循环经济的绿色金融体系

1、支持循环经济的金融制度设计

目前,现有的金融制度盲区和信贷政策缺陷等问题是制约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通过设计一种支持循环经济的金融制度框架,来协调和整合循环经济运行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将社会资源和财富进行比较合理的配置,把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通,明确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的产权关系,规定其交易和补偿机制,以实现金融生态环境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互动发展。

支持循环经济的金融制度框架,要对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8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主要制度;要与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制度方向一致;要有利于抑制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调控制度的具体实施;贯彻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同时强化对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的监督管理;强化产业政策的规范和引导;明确关于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具体要求;建立激励机制和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等。

2、完善资本市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首先,为了扶持绿色产业的发展,企业的上市审批要把绿色因素考虑在内,在同等条件下,对于部分具备一定资产规模和技术力量、运作规范的大型绿色产业优先上市。其次,对于环保类中小企业或资源再生类的企业,今后亦可尝试到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再次,拓展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提升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循环经济产业转型要求不断完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提供利率优惠和信贷规模与期限优惠的政策指导,并以“赤道原则”的国际规范为依据,制定商业银行的信贷环境风险评级标准,对执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的商业银行实行奖励政策,从而调动并确保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增加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与实施效力。2009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贷款占非金融部门融资的95%,而2008年同期仅为89%,信贷占融资的比重在全年必将突破95%。最后,成立绿色基金。绿色基金的宗旨主要是通过资助和奖励对我国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推动中国环境保护的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培训及国际合作等各项环保事业的发展。基金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外热心环保的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的捐赠,以及污染者支付的环境污染费用成本等。筹募来的资金主要用于资助环境保护项目,奖励对环保事业有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资助有利于环保的公益事业。基金会的资金存入金融机构收取利息或购买环保型企业的债券、有价证券和一些股票为基金增值,也直接或间接支持以循环经济模式经营的环保型企业,从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3、建立并完善循环经济担保机制

首先,在担保机构的组建上,应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关政府单位出资建立。实行政府担保制度,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信用担保机构,为循环经济企业和项目提供资金融通时的信用担保。其次,在担保运作过程中,循环经济担保机构在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同时,应尽可能地减少政府行政干预,遵循市场规则,保证信用担保机构能够独立、自主地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循环经济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但也要尽可能地避免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同时还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提高担保的灵活性,即可提供一笔贷款的全部担保,也可对抵押不足的部分进行部分担保。最后,在相关政策上,循环经济担保机构应在国家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吸引大商业银行、大公司、大财团的资金支持,允许以独资、合资、合作、外资等多种形式建立担保机构,不断充实循环经济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充分发挥其担保职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银行绩效评价体系

支持循环经济的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层次框架主要包括:第一,通过国家出台商业银行信贷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在发放商业贷款时,必须把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纳入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体系。第二,要求商业银行设计开发绿色环保信贷产品,专门用于支持企业以“3R”为原则推行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以及企业能源和资源的再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生产转型,企业凭借生产经营项目的“绿色因素”获得专项绿色抵押贷款。第三,从信贷结构、营业收入与利润结构、费用结构着手,把支持循环经济的因素列入权重系数,并与商业银行的央行再贷款利率、银行准备金率等监管因素、支持循环经济的商业银行资金投入存在专业性强、风险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高等因素结合起来,对支持循环经济的营业收入给予税收优惠倾斜,降低面对循环经济生产的资金经营成本。

总之,在当代全球经济中,金融作为各种生产要素和交易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融通的载体,金融活动的独特运行规律及其有效支持,对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循环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发达健全的绿色金融体系的支持,有绿色金融的服务驱动,必将推动循环经济快速稳步增长。

摘要:中国经济的增长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 为循环经济相关的市场主体建立一个良性的、面向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和绿色金融支持体系, 对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金融,信贷支持

参考文献

[1]韩宁:构建中国循环经济金融支持的机制[J].中外企业家, 2006 (12) .

[2]张然斌、刘武辉、欧阳强:论构建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和谐金融环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8) .

[3]刘力: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与绿色金融体系构建[J].海南金融, 2008 (10) .

[4]齐美东: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探析[J].税务与经济, 2008 (1) .

3.绿色金融在中国:现状与展望 篇三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而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侯变化、维护能源资源的安全也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的挑战。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制度安排,绿色金融在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央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的“新五化”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推进契机。

中国绿色金融蓬勃发展

“2015年是中国绿色金融元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文如此形容。这一年,绿色金融从政府到民间、从国内到国际,如火如荼地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

政府:马蹄声声催春到

201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绿色金融将被纳入“十三五金融改革与发展规划”,作为该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2月,中国首个官方绿色金融研究课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发起的“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重大课题正式启动。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健全金融等政策,大力发展信贷、资本市场、保险等多种绿色金融手段。

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激励约束机制,确立了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

12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别发布发行绿色债券的有关政策,从债券融资的角度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

民间:众人拾柴火焰高

4月,中国金融学会成立了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四大行、银河证券、人保集团等金融机构和中节能集团等绿色企业、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机构首批加入。绿金委成立大会发布了《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报告,提出了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框架性设想和14条的具体建议。大部分建议已被中央决策层采纳并逐步予以实施。

10月,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交易所发行9.95亿美元(等值)绿色债券,是首单中资银行发行的绿色债券,成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11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合会“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在国合会2015年年会上汇报。课题组提出了中国绿色金融改革面临的五大挑战和应优先突破的六大领域。

国际:恢恢乎游刃有余

中国凭借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从长期以来在环境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谈判和国际舆论中较为被动防守的位置慢慢转为主动引领的角色。

9月,中英双方在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上,在包括绿色金融在内的许多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其中特别提到英格兰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承诺推动就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达成全球共识。

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这一举措被英国《经济学人》称之为“开创了国际环境市场机制建设先河”。

10月,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与英格兰银行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起,在G20和其他框架下共同推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探索市场化机制和调动私人部门资源支持绿色投资、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等。

今年:绿色金融加速发展

巴黎协定成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里程碑后,全球都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近期伦敦金融城启动致力于打造全球绿色金融中心的绿色金融项目,希望能够推动金融市场更为积极地促进全球经济低碳化转型。

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快步疾驰。一方面政策落地迅速。央行、国家发改委在去年底发布关于发行绿色债券的政策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迅速跟进出台相关政策,中国有关的监管机构几乎都出台了绿色债券的政策。据浦发、兴业、青岛三家银行2016年第一季度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显示,三家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第一季度投放比例达62%,共计210.77亿元人民币,投向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等绿色产业。

另一方面开始为今年以及“十三五”相关工作积极布局。国家发改委近期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此外,中国作为今年G20峰会主席国,第一次把绿色金融加入了G20议程。这个倡议获得了G20成员和国际组织的广泛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着手组建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在G20的历史上留下了中国印迹。目前,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已在北京、伦敦、华盛顿举行了三次会议。

促进绿色金融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虽然近一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较快,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绿色金融供给仍存在着严重不足,与绿色投融资需求的缺口巨大。为促进绿色金融进一步发展,提高金融对经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支持和催化作用,笔者建议今年绿色金融发展应重点加强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绿色债券的发行政策,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自主权,实现市场全覆盖。当前各个监管机构出台的绿色债券发行政策,在发行的指引、信息披露、资金运用、激励措施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希望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绿色债券市场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绿色债券在所有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的全覆盖,统一发行规则,简化发行流程,降低发债门槛,赋予企业较大的发债自主权,降低直接融资成本,强化债券市场对经济绿色转型的支持力度。

二是加快推进绿色金融的区域性改革试点工作,加强金融服务经济绿色转型的能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等五大理念,应加快贯彻落实,以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对实体经济绿色转型为出发点,引导地方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开展绿色金融试点示范,做好绿色金融改革与绿色产业发展、金融创新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需求的衔接,推动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为全国深化绿色金融改革趟好路,积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三是加快推动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和制度建设,利用好今年中国主办G20峰会契机来调整和改善国际绿色经济治理秩序。当前全球面临较为严峻的生态环境威胁,由于大气、水等在地球上处于全球流动、联系的特性,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某一个单一国家和地区能够独自应对和解决的。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和杠杆作用,将有助于建立统一高效的绿色金融制度和基础设施,形成多方共赢、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金融共识。在今年G20峰会上,“绿色金融”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财经议题,有望在中国主导下,推动与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绿色金融政策、体制建设、产品创新、资金支持等方面达成共识,推动出台并实施全球性绿色金融倡议,形成全球统一的绿色金融制度、标准,有力地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改善生态环境,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运用金融的手段促使资源更好地配置绿色产业上,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不仅能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走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而且将充分体现中国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的意志和决心,将能够动员海内外的支持力量共同参与到全球绿色金融事业,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相关议题,更好地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并进一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

4.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 篇四

总体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

2012年8月 北京

目 录

第一部分 论坛概况

一、论坛背景

二、论坛主题

三、论坛目标

四、论坛时间与地点

五、论坛规模及参加人员

第二部分 论坛议程

一、开幕式

二、主题论坛

三、专题论坛之政策解读与前沿探讨专场

四、各省市地区专题论坛专场

五、专题论坛之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专场

六、闭幕式

第三部分 论坛组织

一、论坛组织机构

二、组委会

三、联系方式

附件1 地区专场申请表 附件2地区专场合作条款

第一部分 论坛概况

一、论坛背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为完成“十二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国家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即将出台,将通过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等具体措施,重点支持十大示范循环经济工程、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和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园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为贯彻“十二五”时期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部署,探讨循环经济的有效政策与实施机制,促进政府、产业、学术、科研、金融等领域的互动交流与协力合作,促进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循环经济向更高层次跨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特举办本次论坛。

二、论坛主题

深化循环经济 实现绿色发展

三、论坛目标

1、提高认识 促进行动

通过出席论坛的各部委领导官员、理事会高级顾问和专家学者对当前资源综 合利用、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形势和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对“十二五”期间国家循环经济政策的解读,积极宣传国家循环经济最新政策,深化社会各界对循环经济实践趋势和国家政策的认识,促进社会各界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参与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社会层面循环经济体系,创建循环型社会,促进绿色发展。

2、探讨交流 建言献策

回顾循环经济领域的重要发展成果,研讨交流各行业、地区及重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成功经验与典型模式;研讨交流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及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实施;研讨交流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的协同效应,以及同工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关联,为国家完善相关政策机制、强化技术和服务支撑、促进循环经济社会体系构建及与相关领域协同发展提供咨询建议与决策参考。

3、搭建平台 促进合作

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科技部、建设部、农业部等部委的指导支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下,发挥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的组织优势、政策研究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和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搭建高层次的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及战略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合作机制和新型实践形式,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典型实践模式、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积极推动产业、学术、科研、金融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沟通理解与务实合作,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论坛时间与地点

时 地 间:2012年12月15-16日

点:暂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北京)

五、论坛规模及参加人员

规模:500人。

参加人员: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科技部、建设部、农业部等部委负责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工作的部门相关领导和专家;中国社科院领导;有关省市和地方政府部门分管循环经济、环境的领导及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和工作机构主要领导;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等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各类循环经济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环保产业相关企业代表;相关环保组织、国际组织代表;部分媒体代表;其他特邀代表。5

第二部分 论坛议程

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设开幕式、主题论坛、专题论坛、地区专场、闭幕式。

一、开幕式

时间:12月15日 9:00-10:00

1、主持人介绍与会领导和嘉宾

2、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致开幕词

3、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致辞

4、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致辞

5、地区专场代表致辞;

二、主题论坛

1、题间:12月15日 10:10-12:30 目:当前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演讲人:国家发改委环资司领导

2、题目:环境保护的趋势与政策措施

演讲人:环保部科技司领导

3、题目: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与产业升级

演讲人: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领导

4、题目: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

演讲人:科技部社会发展司领导

5、题目: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与体系构建

演讲人:中国社科院 午餐及午休:12:30-14:00

三、专题论坛之政策解读与前沿探讨专场

1、题间:12月15日 14:00-18:00 目:国家“十二五”循环经济规划解读

演讲人: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2、题目:农业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

演讲人:国家农业部科技司领导

3、题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实践

演讲人:国家发改委气候司领导

4、题目:低碳经济与气候变化

演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

5、题目:低碳技术与绿色发展

演讲人: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

6、题目:绿色化工发展趋势

演讲人: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7、题目:冶金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

演讲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

8、题目:清洁生产与绿色发展

演讲人: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由发言讨论 晚餐:18:00

四、各省市地区专题论坛专场

时说间:12月16日 8:30-12:00 明:各省市地区循环经济组织机构对循环经济越来越重视,现根据各省市地区循环经济组织机构的要求,特设地区专场,邀请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负责人出席现场,重点就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整体介绍、经验交流与合作探讨。

设地区专场,如需调整,请相关地区循环经济组织机构,向论坛组委会提交地区专场的增设申请及各地区专场的主要方案,由论坛组委会研究后确定,并及时通知各参会单位与代表。如贵单位有意在我们此次论坛设地区专场,请速来电商议。(附件:地区专场申请表、地区专场合作条款)7

五、专题论坛之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专场

间:12月16日 13:30-16:30

1、题

目:再制造技术前沿与产业发展趋势 演讲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2、题

目:城市矿产基地的政策措施与发展指导

演讲人:国家发改委

3、题

目:城市餐厨垃圾产业的政策措施与发展指导

演讲人:国家发改委

4、题

目:绿色发展的投融资与商业模式

演讲人: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

自由发言讨论

六、闭幕式

时间:12月16日 16:30—18:00 主持人介绍参加闭幕式的领导和嘉宾

1、各省市地区循环经济专场负责人讲话

3、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小结

4、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致闭幕词,宣布论坛闭幕

第三部分 论坛组织

一、论坛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

(二)支持单位

国家发改委资环司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环境保护部科技司,科技部社发司、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农业部科技司等

(三)会务承办单位

北京卓峰博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二、组委会 名誉主任:

李平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主 任:

齐建国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

副 主 任:

韩胜军 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科研处长 彭绪庶 中国社科院数技所产业技术室副主任

朱彩飞 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

秘 书 处:

杨 彤(秘书长)、范晓燕(副秘书长)

三、联系方式

5.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 篇五

桂东县位于湖南省东南边陲,井冈山南麓,西傍资兴,南临汝城,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一。自2002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第七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以来,桂东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绿色生态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来抓,走生态强县之路,大力实施“产业兴县、生态富县”战略,使全县建设“绿色生态县、天然空调城”的目标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笔者就如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绿色桂东做了深入的调查与思考。

一、发展生态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是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优势明显。桂东地广人稀,人均资源拥有量较大,农业自然资源比较优势明显。二是农业综合发展条件好,有机食品生产已初具规模。桂东县地形复杂,土地类型齐全,生物生长环境多样,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综合发展条件。三是生物多样性高,古老生物种保留较多。四是后发优势明显。

(二)制约因素

一是偏僻的区位条件,区际交通“瓶颈”作用明显。桂东县位于湘、赣二省交界南部,地处偏远地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二是经济基础薄弱。桂东县属国家级贫困县,经过“八五”、“九五”的发展,经济实力虽有所增强,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比郴州市和湖南省的平均指标要低。三是经济结构单一。四是工业落后,缺少龙头企业。

二、发展生态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一)合理利用绿色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玲珑茶、花豆、黄菌干、荞头、玉兰片、白扁豆和甜玉米等是桂东县传统的土特产品。这几年,桂东重点抓反季节无公害蔬菜、食用菌、有机玲珑茶、楠竹、草食牲畜、中药材六大产业开发。2004年全县发展无(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公害蔬菜2.5万亩,建成食用菌大棚3000个。发展茶叶面积1.4万亩,花椒1万亩,发展草食牲畜3万头。同时,通过汝深果蔬公司、深湘高鹏有限公司、重庆富春公司等开发公司和竹胶板厂、罐头厂、青天木业、昌兴木业、老桂岽、红三角等14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介,围绕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在“绿色无污染”上大做文章,开发桂东系列生态农产品,全力把桂东的生态有机产品推向全省、全国。县委、县政府明确了把中药材作为今后发展“一县一品”的主攻方向,力争培植拳头产品,树立品牌优势。现全县已有中药材6万亩,形成了寒口秋里、城关金洞、三洞高龙等几大药材生产基地。同时选择发展沼气作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以沼气为中心建立生态农业园,将水、光、草、果、畜、禽、沼气综合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生态链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已建成沼气池3500多个。桥头乡、沙田镇都已形成了一个生态农庄式的沼气示范村,寒口乡陈兆炎的生态农业园是“猪、沼、果、畜”相结合的典范。该县规划在2005年底止建成沼气生态农业乡4个,沼气生态农业村40个,沼气生态农业户1万户,把该县建成产业结构合理、生态良性循环、整体功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的洁净能源基地。

(二)拉长水电产业链条,发展生态工业。桂东县无油无气,煤炭资源也极度缺乏,而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23万kw,人平1.36kw。故桂东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山造林,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富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开发小水电生态能源建设项目作为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到2004年底为止,全县共建成电站106座,装机121350千瓦,占理论可开发量的63.9%,在建电站69座,装机49410千瓦,筹建电站25座,装机10835千瓦。发供用三环节实现税收3000多万元。同时,通过小水电事业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为经济优势,规划引进资源科技型企业,建立了城关、沙田两大工业园,并下在加快大塘工业园区建设,依托充足且低廉的电力和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发展了矿产品加工业和化工业,全县钾长石、硅石等矿产品加工业、化工业迅速崛起,成为继小水电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三)着力提升县城品味,发展生态城镇。桂东县是全省海拔最高的县城,冬暖夏凉,山青水秀,空气新鲜,有“自然氧吧,天然空调”之美称,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休闲度假地。一是以提质扩容为手段,做大城镇建设文章。切实做到:在道路建设上加大力度,在街道绿化、美化、亮化上注重高标准,在完善配套基础上注重高水平,在道路交通秩序上注重严要求。二是以经营城镇为理念,做活城镇建设文章。盘活土地存量,实现以城聚财,以财建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城市经营达到以地生财、招商引资、民间投资和银行融资的目的,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拓宽城建资金来源渠道。三是以加强管理为保障,做优城镇建设文章。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契机,以建设“秀美山城、生态县城、休闲边城”为目标,开展城镇项目建设活动。实施好道路通达、县城绿化、河道整治、卫生保洁、街道改造、扩容提质等工程,使县城的外在形象和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切实增加城镇人口,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四)发挥独特气候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桂东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天然空调”之称。至2004年,森林覆盖率达76.79%,县内1000余km2的森林面积,其中大多是原始状态保存较好的“处女地”,据有关单位测量,空气中每标m3中有4.8~5万个负离子,称为“自然氧吧”毫不过分,洁净的生态环境、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古朴的民俗风情,为桂东县开展生态旅游准备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一是要在“景”字上下功夫。桂东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多彩,交相辉映,有龙溪瀑布、中国马尾松之王、伟人树、三台山公园、凤岭古松、聚龙居、八面山自然保护区等。洁净的生态环境、奇特的自然景观,这都为桂东开展生态旅游准备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二是要在“土”字上下功夫。桂东除了具有洁净的生态环境、奇特的自然景观外,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朴的民俗风情,结合生态经济建设,从森林生态旅游、洞穴探险旅游、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项目进行开发,使生态旅游业成为区域第三产业中较有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要在山区“红”字上下功夫。桂东系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一类革命老区。毛泽东、朱德、肖克、王震、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毛泽东1928年在沙田颁布的。

今后在发展生态旅游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开发红色之旅回访等旅游项目来吸引广大观光旅游者。

6.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篇六

传统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以GNP的增长为主要目标,环境项目没有被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而造成大量外部不经济问题,以至于环境日趋恶化,留下巨大的“生态赤字”.针对这个问题,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导入绿色GN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并于首次提出扣除自然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后的所谓真实国内储蓄的概念的计算方法.

作 者:孙洪庆 Sun Hongqing 作者单位: 刊 名:环渤海经济t望 英文刊名:ECONOMIC OUTLOOK THE BOHAI SEA 年,卷(期):20xx “”(6) 分类号:F8 关键词:

7.绿色农业与金融支持 篇七

一、存在的问题

(一) 部分银行支持力度不够

2013年末, 农业发展银行金州支行涉农贷款余额15.2亿元, 占贷款余额72.7%;大连金州新区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 贷存比分别为79.3%, 75.3%, 59.2%和17.7%, 涉农贷款余额占贷款余额比例分别为76.9%, 81.7%, 4%和1.7%。由此可见, 部分商业银行对当地经济支持力度明显不够, 尤其是对涉农行业的支持力度。究其原因, 主要存在以下2种情况。

1.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从单纯的市场占有率竞争转向了盈利能力竞争, 出于加强信贷管理、防范信贷风险的目的, 商业银行的上级行收回信贷管理权, 对分支机构信贷政策实施比较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 制约了基层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银行总体上实行总分支行的组织机构, 县支行金融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 信贷品种单一, 无法满足农业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需求, 吸收大量存款, 但发放贷款动力不足, “抽水机”现象明显。

2.随着商业银行改革和抓大放小的经营战略转移, 部分商业银行不愿意发放小额贷款, 加之多年前农业贷款不良率高, 银行损失较重, 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银行的对该类贷款的兴趣, 对农业贷款望而却步。因此, 进一步加大了信贷供需矛盾, 增大农民贷款难度。

(二) 民间融资经营行为不规范

由于受准入等政策方面的限制, 一部分有闲置资金的企业和个人, 很难找到较好的投资机会, 资金大量沉积在民间, 而且多以现金方式流动。而部分企业和个人到银行融资比较困难, 这样便形成了民间融资市场, 并得到不断发展。

民间融资是支持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为农民和农村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资金支持, 为绿色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没有实行民间借贷登记制度, 社会上大量的民间借贷没有纳入金融体系, 容易引起民间资本借贷发放高利贷等不规范行为, 不利于金融体系安全运行, 影响了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 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大连金州新区拥有20个街道, 125个自然村。现有各类存款机构271家, 在农村街道设立57家, 在村一级设立12家。街道级大都设立了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等网点, 甚至个别街道还设有工商银行、大连银行等网点, 但是大部分村一级行政机构没有设立营业网点, 尤其在比较偏远的农村, 农民办理金融业务路途较远, 影响农民的办事效率。在村一级商业银行机构设置少, 机构设倾斜力度不够, 不能满足农民对金融服务方面的需要。

(四) 缺少银行认可的担保

农民拥有的土地 (海域) 使用权、受益权、林权以及集体土地上的建筑物等受到现行政策法规的约束, 相关部门不允许抵押登记, 银行现行信贷政策要求贷款户提供担保, 部分企业没有银行认可的担保, 银行就不能提供信贷支持, 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大连金州新区部分涉农企业项目因前期投入比较大, 已经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或者即将形成生产规模, 但是由于资金不足, 不能按期进行生产经营, 使前期投入的资金不能创造预期的价值。例如大连梅家专业合作社, 2013年销售蔬菜1.6万吨, 帮助村民销售75%以上的蔬菜, 解决了农民卖菜难的问题。当年该合作社投资建设20个暖棚, 准备租给农民, 需要缺口3 000万元。企业为解决资金问题, 向银行申请贷款, 银行需要企业提供担保, 担保公司因为是农业项目风险大, 不愿意提供担保, 企业又没有银行认可的押品, 贷款至今没有解决。最终因建设资金不足, 工程迟迟没有竣工, 影响了农业生产。

(五) 信息不对称

我国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 良好的信誉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前提, 更是一个企业融资的基础, 而良好信誉的建立是在长期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但其中仍存在信息不对称, 获取真实信息难的问题。

1.部分小微企业账表不健全, 银行无账可查。甚至部分企业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虚报瞒报公司的财务信息。

2.征信体系不健全。完善的征信体系可以让银行在充分了解企业和个人信息的基础上发放贷款, 降低信贷风险。我国现有的征信体系不健全, 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涵盖不全面, 增加了银行了解企业和个人信息的难度。

二、建议

(一) 加大银行信贷支持力度

为发展我国绿色农业, 充分发挥县支行的作用, 提高基层银行的积极性, 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 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 支持涉农小微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 提高绿色农业的经营效率, 实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机制建设, 提高贷存比,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实现“取之于农, 用之于农”的良性循环。

(二) 加强民间融资的监管

构建一个民间融资平台, 成立相应的中介机构, 统一管理民间融资, 实行民间融资登记制度。监管部门要定期进行监测、分析掌控民间借贷规模、资金流向、利率等, 为制定宏观政策提供支持, 规避民间借贷风险。尤其要限制发放高利贷, 贷款利率控制在15%以下为宜。成立农业协会, 集中民间或者会员闲置资金, 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建立民间借贷预警机制, 保证金融稳定, 防范民间金融风险, 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 机构设置向农村倾斜

加快绿色农业发展, 创造农村金融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 增强农村金融发展能力, 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 控制农村金融风险。加强农村营业网点建设, 增加农村营业网点, 尤其是村级网点建设, 为绿色农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四) 扩大抵押范围

困扰农民贷款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押品不足, 或者虽有资产, 但不是银行认可的押品。各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尤其是面向农村的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 应当积极拓展涉农金融业务, 扩大农业贷款规模, 大力支持绿色农业发展。在人民银行和银监局牵头下, 适时推广土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受益权、专利权、应收账款等担保贷款业务, 开展联保协议贷款以及法人代表无限责任担保贷款等新业务。建立国家财政投资为引导, 信贷资金为支撑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五) 完善征信系统建设

8.关于绿色经济研究与探讨 篇八

关键字:绿色经济;环保;节能减排

绿色经济是一种融合了人类现代文明,目的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竞争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持续发展的经济。这种经济的内涵是人类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既要保持代际平衡,不能把有限的资源消耗殆尽而把污染留给下一代去处理,又要保持代内人的平衡,不能影响和牺牲他人的合法权益为代价而获利。因此,绿色经济既是知识经济,也是生态经济和道德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绿色经济

从18世纪中叶亚当·斯密提出《国富论》,论述的劳动分工协作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财富的关系,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到19世纪末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和马·韦伯提出的行政组织理论;从20世纪的“行为科学”理论到当今的现代管理理论,这些资产阶级的学者理论家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像亚当·斯密等人的经济学说和泰罗、法约尔等人的管理理论至今仍对后人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产生巨大影响。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物质财富比它以前的所有社会创造的都要多得多。这的确说明,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社会形态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比之以前各种社会形态更具有先进性。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生产方式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经济管理的思想理论和学说不断推陈出新。

二、建立完善绿色经济的发展机制

绿色经济已经起步于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发展绿色经济未必会一帆风顺。人们尽管已逐步认识环境问题对于制约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危害性,也逐步认清发展经济的终极目的是提高社会的发达程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传统的思想、思维方式毕竟一下子难以挥之即去,仍然需要我们付出不懈努力。人们在社会实践和经济发展中不断探索、体会绿色经济真谛的同时,有必要建立绿色经济发展的基本机制。

(一)建立相应的绿色政策体系

建立绿色政策体系,首先要体现在政治原则上。绿色反映了世界的潮流,绿色体现了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趋向,一是要根据绿色经济要求和全球资源与环境的客观条件,调整现有的产业政策、产业规划与生产力布局。要立足于产业、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立足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立足于生产力结合环境特点的合理布局;二是要重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要把不可更新资源的损耗、可更新再生资源的消长、环境的破坏与修复改善、污染的治理作为社会成本列入核算体系,以真实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三是要调整信贷政策。利用金融杠杆,对绿色产业给予更多的支持,从利率的高低,贷款期限的长短对绿色产业和传统的污染耗能型产业加以区分,引导绿色产业的发展;四是财政政策要充分体现政府意志,在财政贴息、财政拨款上对有利于绿色经济增长的项目和产业以必要的支持。

(二)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

绿色发展观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在今天,我们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是硬道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在中国这样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必然要运用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同时又必须具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就是要破除现阶段存在于社会各层次的“先荇染、后治理”思想和“发展了再说”的短期行为,克服等待、观望、畏难等情绪。坚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协调,坚持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三)积极发展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最重要的支柱,关系到绿色经济能否走出传统经济的老路,成败系于一身。因此,绿色科技的核心首先是人们的科学活动和技术开发都必须坚持辩证法和整体性的观点,既要考虑成果的正效应,也应得出预防和解决负效应的办法和措施。其次,加强废物资源化的研究与开发,任何废弃物都是另一种物质(资源)的异化形式,都具有再次利用的价值,因此,加强对废弃物资源化和开发利用的研究,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加强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提高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有效性,是支撑绿色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物质保障。

(四)大力推行绿色文明

推行绿色文明的关键首先是普及绿色文化。文化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文化的普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在绿色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地树立一种绿色文明观,只有一个地球,善待自然、善待环境才能深入人心。要建立与绿色文明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上,更多地利用再生物质,可更新能源和可循环使用的消费品与用具,减少一次性生活用品。生活习惯上,更多地适应绿色文明的要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单位做起,减少随地吐痰、乱倒垃圾、乱排废物等不文明的行为和习惯,逐步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绿色文明风尚。

三、找准发展绿色经济的切入点

9.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篇九

《指导意见》强调,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指导意见》提出了支持和鼓励绿色投融资的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通过再贷款、专业化担保机制、绿色信贷支持项目财政贴息、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措施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了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的重要作用,要求统一绿色债券界定标准,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开发绿色债券指数、绿色股票指数以及相关产品,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绿色保险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按程序推动制修订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相关法律或行政法规,支持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推动建立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发展基于碳排放权、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等各类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

《指导意见》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手段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产业。

《指导意见》要求广泛开展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继续在二十国集团(G20)框架下推动全球形成共同发展绿色金融的理念,积极稳妥地推动绿色证券市场双向开放,提升对外投资绿色水平。

下一步,各相关部门将按照《指导意见》职责分工,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各项要求,加强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协同,完善与绿色金融相关监管机制,加大绿色金融理念宣传推广,共同推动我国绿色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10.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 篇十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危害有 A.环境恶化和气候灾害频发 B.降水量变化和水资源短缺 C.生态系统破坏和物种灭绝 D.冰川减少和海平面上升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2题:

以下哪几个方面“逼迫”人类社会向低碳转型 A.化石能源的短缺 B.太阳能的利用 C.气候变暖,环境恶化 D.风能的利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C(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3题:

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理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A.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B.实施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C.有义务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基本原则,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D.有责任寻求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遵循全球利益的发展道路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4题: 发展低碳农业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在技术创新上求突破,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碳源,具体措施有

A.中低产田改造 B.培育新品种 C.推广高效种植技术 D.推广农村沼气工程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5题:

以下哪几项是国际低碳技术转让的途径 A.找寻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代为转让 B.传统基于市场的商业性技术转让 C.多边或者双边的国际技术合作

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下的国际技术转让机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6题:

为什么说低碳技术是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 A.能源效率提高离不开低碳技术 B.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低碳技术 C.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低碳技术 D.低碳能源开发离不开低碳技术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7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划分为 A.政府评价阶段 B.技术评价阶段 C.经济评价阶段 D.生态评价阶段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8题: 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的开发种类包括

A.核电、水电、风电 B.光伏发电 C.太阳能利用 D.生物质能源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9题:

下列选项中,与碳金融有关的活动有 A.对气候变化受害方的资金补偿 B.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交易 C.对低碳技术和项目的投资 D.无害环境技术开发的融资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10题:

以下哪些选项是我国未来低碳技术发展的重点 A.清洁煤技术 B.新能源汽车技术 C.智能电网技术 D.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11题:

以下哪几项是城市层面区域碳排放核算的范围 A.增量温室气体排放 B.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C.电力和热力消耗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D.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12题:

“碳足迹”的计算方法有

A.通过所使用的能源矿物燃料重量计算 B.利用生命周期评估 C.利用人为监控评估

D.通过所使用的能源矿物燃料排放量计算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13题: 国际大都市的低碳城市建设的共同经验有 A.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

B.整合不同政策,全方位减排 C.决心应对气候变化 D.制订减排目标,方向明确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14题:

近年来,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有 A.《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 B.《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C.《清洁生产促进法》 D.《节约能源法》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15题:

CCS技术的核心是 A.碳存储技术 B.碳捕捉技术 C.碳生产技术 D.碳排放技术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16题:

碳市场的供给方包括 A.项目开发商 B.国际金融组织 C.碳基金 D.咨询机构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17题:

在碳市场中担当中介角色的机构有()A.银行 B.保险公司 C.政府 D.对冲基金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18题: 《京都议定书》提出的市场机制有()A.清洁发展机制

B.联合履约 C.排放贸易机制 D.竞争机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19题: 碳市场是指包括()在内所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和交易活动的总称

A.直接投融资 B.保险 C.碳指标交易 D.银行贷款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20题:

碳基金根据资金来源不同可分为()A.国家碳基金 B.企业碳基金 C.银行碳基金 D.碳汇投资基金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21题:

全球的碳投资载体可以分为()A.碳基金 B.碳汇投资 C.政府购买计划 D.项目机构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22题: 低碳能源是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A.风能 B.太阳能 C.核能 D.地热能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23题: 下列哪些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风能 B.太阳能 C.生物技能 D.水能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24题: 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急剧上升。当前的能源利用面临几个问题()

A.资源自给率不高,愈来愈依赖外部市场。

B.煤炭使用比重大,国内能源转化效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C.清洁能源应用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D.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对外依存度增加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25题:

当前中国能源战略的重点是()A.抓实节能减排

B.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绿色开采 C.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D.清洁利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26题:

绿党的基本原则包括()

A.“生态优先”原则 B.非暴力原则 C.基层民主原则 D.社会公正原则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27题:

低碳经济的特征()

A.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资源节约的特征 B.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环境保护的特征 C.低碳经济具有低排放性,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特征 D.低碳经济具有公众性,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特征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28题: 下列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夏天穿便装,男士不打领带 B.将冰箱尽量塞满,多存放点食物 C.挑选保温层、双层玻璃、防风装置的住房 D.多去健身房运动锻炼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C(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29题:

打造绿色建筑的途径有()A.建筑建筑使用寿命 B.提倡统一装修 C.减少灰色能耗 D.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请选择正确答案后再点提交)

第30题:

绿色GDP就是传统GDP扣减()以后的国内经济生产总值。A.节能成本 B.减排成本 C.资源消耗成本

环境损失成本

11.俄罗斯的绿色经济:问题与前景 篇十一

绿色经济主要的特点是: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增加;减少污染;低碳排放;防止生态系统设施与生物多样化的缺失;增加就业与收入。

这里绿色经济被看成是与全球气候改变的一场斗争,是摆脱金融经济危机后未来的方向。绿色经济增长的首要特点是能源效率根本地提高。由此,“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开始普遍使用。绿色经济的概念没有替代持续发展的概念。但是现在不得不承认,很多领域的持续性成果都取决于绿色经济。

因此,我们应动员并重建全球经济以增加对净化工艺技术和自然基础设施的投资,推动经济生态化,防止全球气候改变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要实现新绿色方针,依靠对再生载能体投资为生产电能而使用的非再生资源要降到最小值,同时必须节能。

对俄罗斯来说,“绿色经济”本身是新的概念,实际上还没有在官方文件中使用。然而,俄罗斯近十到二十年国家制定的目标主要还是转向绿色经济的。这在资源使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国家政策中都有所体现。如,在国家中长期发展的主要文件中及俄罗斯联邦总统、总理的发言中均提到现阶段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脱离经济原料模式,而这一任务是绿色经济概念中的中心任务。

绿色经济的社会生态目标总的来说已写入俄罗斯2008年到2020年前国家社会生态发展的长期规划中,绿色经济的最主要目标是提高能源效率,这也是对俄罗斯来说首要的任务。这项任务已纳入2010年制定的到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及2008年颁布的“关于提高能源及生态效率”的俄联邦总统令,同时还纳入2009年制定的能源效率法律中。绿色经济的长期规划中优先发展的资源有:1)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这在2030年之前的能源发展战略中有所提到;2)水资源——已纳入2010年制定的2020年之前俄联邦水发展战略;3)土地资源——已纳入2012年制定的2013-2020年间国家发展农业、调整农业产品、原料及食品市场的规划中。

从90年代开始,俄罗斯就已经很积极地制定生态立法与战略发展文件。除了上述提及的公文之外,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1996年颁布的“关于俄联邦持续发展转向规划”的俄联邦总统令;2002年发布的俄联邦生态学说等等。2002年还确立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新联邦法。不久前刚刚通过了水法典和森林法典。近期还即将通过关于改进作为现代化技术结构改善与生态经济基础的可行性技术的相关法令。

俄罗斯为转向绿色经济提供了大量良好的资源——人力、物质、技术工艺及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是俄罗斯国家财富重要组成部分。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俄罗斯国家财富结构中的自然资产份额约占70%,而人力资源约占20%,设备资源约占10%。

俄罗斯巨大的自然资源潜能具有全球意义。俄罗斯的地下资源占全世界储量相当大的份额,包含各种矿产:燃料动力资源(石油、天然气、铀、煤);黑色金属(铁矿、锰矿、钛矿、铬矿);有色金属与稀有金属(镍、铜、铅、锌、锡、铝、铝土矿等);合金金属(钼、钨、钽、铌、锆、钒);金刚石和贵金属(金、假铂等);非金属矿产(磷灰石、磷灰岩、钾盐、萤石晶石等);还有宝石等等。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量在世界也占领先地位。淡水、森林资源的巨大储量、未被经济活动动用的生态系统、大量的生物多样化,这些都构成了俄罗斯绝大部分的自然资源。

俄罗斯自然资源在全球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对发展世界经济来说是自然储藏室;另一方面,大部分资源都是未被经济活动破坏的,大规模对其进行加工、将未开垦的资源纳入经济运营,这一切都对全球经济平衡造成不利的影响。

俄罗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土地资源。国家占地面积共17亿公顷(相当于1,700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中最宝贵的部分就是农业用地,共占地2.2亿公顷(也就是220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农用地在面积上仅次于超过国土总面积一半的森林覆盖面积。沼泽地占总面积的13%,居民和工业用的人工改造集约用地约占总面积的2%。

俄罗斯领土的大部分没有进行经济活动约占60-65%,这使这部分土地在调整全球生态环境稳定中起到重要作用。使用土地资源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农用地被破坏。事实上,俄罗斯的所有地区都存在土地状况变差的情况。土壤侵蚀、通货紧缩、沼泽化、土壤盐渍化、沙漠化、全球气候变暖、农用地上灌木及小林地区滋长,以及其他导致农用地肥力丧失和因经济运营而造成的改变情况都在加剧发展。

俄罗斯属于有丰富水资源保障的国家。俄罗斯多年平均的再生水资源占全世界水流量的10%,每年4300立方千米。俄罗斯水资源的基础是河流水量,河流总长度约为800万公里,河流的主要流域都流经俄罗斯领土,仅有5%流域流经其他毗邻国家。

在利用水资源的时候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水在俄罗斯领土分布不均衡。在已开发的俄罗斯欧洲部分集中了超过70%的生产能力,却仅有不到10%的水资源。

近几年来自然资源的引水量为70-80立方千米或者大约是再生水资源的2%,河流流域的引水量达到50%或更多。俄罗斯用于运输的水流失量达到每年8立方千米。由于技术水平低、土壤改良系统和水利建筑工程的大量损耗每年超过4.8立方千米的水量。由于集中给水系统技术方面的不合格状况每年大约有3立方千米或者超出注入自来水网总水量的20%的损耗。俄罗斯联邦每年有约17立方千米的污水产生,污水主要来源于住宅与公共事业、工业及农业系统,它们排放超过90%的污水。

俄罗斯的森林供应居全世界第一位,拥有超过世界林地和木材储量的20%。从经济和环保的意义出发,从森林管理角度来看,森林分为三类。第一类森林是有防护性、水源性和消遣性功能。这部分森林仅占森林总面积的22%,这类森林不会用于开采使用。第二类森林(约占森林总量的6%)由于前些年砍伐过度,已不具备很大的开采价值。通常这类森林分布在居民高度密集地区和地上交通要道,以及亟待恢复森林资源的地区和靠近工业中心的地区,主要是要保护这类森林。这类森林在不破坏其再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大量开采。第三类森林实际上占总量的72%。这是用于经济发展和开发储备木材原料的主要来源。

nlc202309051836

总的来说,俄罗斯的木材储量超过830亿立方米,其中包括超过50%的成熟木材与过熟木材。木材总储量中占75%的是针叶树种。木材储备在俄罗斯领土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供应木材的地区在东西伯利亚、远东和西西伯利亚经济区,占总储量超过70%。俄罗斯的地下资源包含了世界上碳氢化合物能源的大部分储量:石油的13%,天然气的34%,煤的12%。俄罗斯国家巨大的自然资源潜力取决于各种资源开采的复杂性、为将资源投放经济运营而必须进行的大量投资以及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巨大风险。与此同时,可盈利的资源在逐渐耗尽。对俄罗斯来说,近20-30年来石油资源匮乏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可盈利的可开采的矿物储备正在耗尽。伏尔加-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地区的矿物储备也在耗尽,首先就是石油和天然气。为实行绿色经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划分出十个首先必须投资的部分。即,农业,房屋的供暖与照明,能源供应,渔业,林业,工业,旅游业,交通运输,废料,水和动力。

对于俄罗斯的经济来说,最关键的是优先转变动力能源部分的发展。它的发展会对俄罗斯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耗尽和处女地的变质有重要的改善作用。向绿色经济转向的主要方向是农业的生态化。现在俄罗斯是世界农业产品最大的生产者之一。俄罗斯能够从农业转向中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农业转向应该基于从传统集约型农业生产向生态化转换。这种转向的合理性在世界三大主导机构都有提到。就是联合国世界粮食与农业组织,联合国世界保健机构和世界银行。这些组织经过多年的研究比较了生态土地使用和传统土地使用(2009)。研究的结论形成了决议案,决议案中强调生态农业能促进人类群体的健康化,解决生态问题,消除粮食危机。

现在正在研究一系列为提高住房能源效率的促进机制,并已对能源效率有所要求,甚至制定了房屋动力能源费用的定额指标。使用这些机制应该能够废除能源在建设与改造房屋时候的不合理使用。为发展能源效率,还要求实施节省能源的措施,为房屋修理提供经济支持必须履行的条件。

绿色经济增长的首要特点就是能源效率的合理提高。能量的大量储备和损失问题在2008年俄联邦总统令,至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世界银行、麦肯锡公司、俄罗斯动力有效利用中心近期的研究中均已强调过。俄罗斯借助很普通的技术工艺就可以节省几乎一半所使用的能源。

能源效率技术工艺必须要在电能的产生和运送、热能的运送、住宅与公共事业效率、工业及绿色动力领域发展。

渔业资源稳定繁殖的最大威胁就是由于捕鱼与经济活动的大范围扩展而造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在全球,而且在地方都是如此)。国家方针指出,要以各种生物水资源的有价工艺形式增加天然水塘和人工水塘的原料基地。

长远发展方向中应当指出的是发展捕鱼业材料技术基地,发展世界海洋区域的捕鱼业,改造现代化鱼苗场,实现主要生产资源的现代化以降低设备损耗和无形老化的程度,以提高所研制产品的竞争力。

对俄罗斯来说,在绿色经济林业发展的目标中最重要的是改进对所砍伐木材的使用,加强木材的重新加工以获取高附加值的产品。根据全俄经济活动分类,工业可分为三个活动领域:矿产的开采,加工生产,还有电能、天然气及水的产出和分配。这三个领域在总商品劳务总量中的比重分别占22%,65%和13%。可以看出在工业活动中加工生产占据领先地位。从自然资源使用与环境污染总量来看,这种比例对于实现绿色经济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在俄罗斯采矿工业的比重比加工工业减少了三分之一。然而,如果要分析加工生产结构的话,其中占主要地位的将是“褐色领域”,也就是与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石油产品与焦炭生产相关的领域。这些领域所占比重占加工工业商品及劳务总量的37%,这里说的加工工业是除了不环保的化学生产及纸浆制造的生产。

这样对于由“褐色”原料经济模式向绿色经济模式转型来说,针对能产生高附加值技术工艺并且能够实现原料的深入加工并产生某种生态影响的领域,在提高该类技术工艺领域的比重方面,工业活动中结构工艺的改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任务。这个发展方向已由俄罗斯联邦总统及俄联邦政府最新的决议确定。对向绿色经济转型来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家提议首要目标是为工业活动提高能源效率。俄罗斯所有企业中用于加工生产的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25%。

旅游业的发展在绿色经济转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其中也包括支持经济偏弱区域的发展,解决区域社会经济问题,增加就业和利用地区资源。对于运输方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绿色经济转型的目标是为达到能源需求和投放的目标指数而提高能源效率,同时增加公共运输的使用。对运输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收纳燃料税,提高运输税,严格要求燃料使用效率标准和排放标准,奖励选择更有效运输手段的驾驶人员。

为形成绿色经济,废料问题是最难的。这个问题对全世界和俄罗斯来说都是很现实的。俄罗斯积聚的不能使用的废料总量大约有820亿吨,约有11000个试验场和垃圾场。因此生产废物的二次利用比例为35%,固体生活废料二次利用的比例为3-4%。积存在俄罗斯的废料和垃圾堆、剧毒废料和有毒物质的埋葬都证明了多年以来积聚了生态破坏问题的严重性。

对俄罗斯绿色经济转型来说,必须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经济转型和现代化、结构技术工艺改变、新经济模式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转型时期内,任何情况下经济发展的首要部分就是能源。因此主要任务是降低经济转型的花费,合理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首先,必须加强国家在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领域调控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效力。其次,在转型期具有重要正面意义的应该是建立竞争环境、强化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脱离现今占优势的动力及经济垄断。

今天,俄罗斯同其他国家一样,对我们来说,保障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的持续发展是最具现实性的。

上一篇:你爱数学 数学就会爱你下一篇:颜色800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