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防双重机制(12篇)
1.安全预防双重机制 篇一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
为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根据上级部门《关于推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在太原市文湃苑小区3#楼项目部施工现场范围内推行双重预防机制,现结合太原市文湃苑小区3#楼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
坚持源头管控、标本兼治,通过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及时治理风险管控过程出现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环节等形成的事故隐患,实现把风险管控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前面,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夯实遏制较大以上的安全事故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识别分析生产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加强隐患排查力度,实现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切实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0年9月—10月
1、成立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
组长:张杰
副组长:林元宏
组员:黄华
周孝富
牟顺意
陈德强
刘月娥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双重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工作要求及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负责对应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各单位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具体实施单位,根据总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由单位负责人督促工作进度
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成员及职责表
职
务
姓
名
职责分工
联系电话
组
长
张
杰
主持全面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
副组长
林元宏
负责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督促工作进度
***
组
员
陈德强
负责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后勤材料保障
***
组
员
黄
华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记录,落实整改责任人,督促整改
***
组
员
牟顺意
施工现场质量巡查监督,并如实记录
***
组
员
周孝富
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并监督
***
组
员
刘月娥
现场资料搜集整理
199351427782、开展全员培训。
对全体人员开展关于风险管控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等内容的培训,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辨别工作场所的危害与风险、并将相关知识和理念传播给全体员工的能力,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风险评估阶段2020年9月—12月
1、合理划分风险单元。
各施工班组根据本班组的生产工艺流程或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划分风险辨识和评估单元,其中岗位单元是风险评估的最基本单元。在划分作业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设备检修、调试,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佩戴。
2、全面辨识各类风险。
发动全体人员围绕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
3、开展风险评估分级。
在全面辨识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风险导致事故的条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采用LEC评价方法,通过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级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4、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技术、管理、制度、应急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消除、终止、替代、隔离等措施消减或采用管理和监控手段管控风险,确保每一项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风险管控阶段2020年9月开始
1、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明确各等级风险管控责任人,明确各责任人管理职责。要重点关注和管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遏制较大事故。
2强化检查督促落实。
项目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3、加强变更风险管控。
凡是生产工艺流程、关键设备、设施等出现变化,要重新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凡是组长机构发生变化,要对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管理制度、责任体系重新制定并完善。凡是发生伤亡事故,一律要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运行情况重新评估,针对事故原因修订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各个环节。
4、开展公示教育。
根据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情况,建立安全风险清单,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或作用指导书,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施工安全风险公告栏,公示安全风险分布图,制作岗位危险因素告知卡,标明岗位安全操作要点、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别、管控措施及应急措施等内容,便于施工人员随时进行安全风险确认,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
(四)深化隐患排查治理2020年9月开始
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各单位针对每一风险装订符合实际的风险防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统一的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
2实施隐患排查治理。
按照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办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施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验收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
对每次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公示。
四、工作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视。
项目部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周密安排部署,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二)强化宣传培训。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及员工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危险因素辨识方法、风险评估方法等内容培训,提升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三)督促工作进度。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负责人,完成期限。四川明昊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太原市文湃苑小区3#楼项目部
2020年9月
2.安全预防双重机制 篇二
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引发的各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高校人才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讲, 一些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产生往往不在于贫困本身, 而在于对贫困的认识不正确。因此, 抵御“心理贫困”的关键在于“积极调整认知, 以理性治疗非理性, 以合理思维代替不合理思维”。由此可见, 贫困生脱贫, 解决经济贫困是治标, 战胜心理贫困才是治本。
1 帮助贫困大学生转变思维, 树立正确的贫困观
贫困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贫困不是贫困生的错误, 贫困生不要为此心生怨恨, 正确认识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富贵或贫寒, 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贫困的态度。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曾说过:“千金难买幼时艰”, 俗语中也有“自古英雄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由此可见, 贫困是一笔财富, 是一种磨炼。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人真正的健康, 不光是身体上的健康, 而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应当看到, 绝大多数贫困大学生都能够做到直面人生、自强不息、刻苦上进, 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只存在于极少数贫困大学生中。由于经济上的贫困性、心理上的负面性和行为上的独特性, 双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不健全的, 影响着他们的正当适应和自我发展。因此, 关注贫困生, 需要充分关注其心理贫困, 心理扶贫首先要帮助贫困大学生转变思维, 树立正确的贫困观, 做到“贫而不坠青云之志”。
“扶贫贵在扶志, 贵在帮助贫困生建立充足的生活信心”。正如英国哲人拉斯金说过“自助, 是成功的最好方法”。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悉心呵护下, 贫困生自身需要更新观念, 消除自我认识的偏差、纠正消极的贫困观, 做到自强自立, 树立直面困难的自信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自觉而积极地努力实现自我。只有这样, 贫困生才能幸福、健康地成长, 成为人格健全、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人才。
2 多角度扶贫帮困, 建立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
贫困大学生是高等教育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人数众多的弱势群体。在高等学校, 贫困生承载着更多特别的期望和关爱, 他们理应全神贯注地学习, 轻松自如地生活, 憧憬美好的未来。然而, 由于贫困生特殊的心理特征和独特的行为倾向, 事实上他们面临的状况堪忧, 从一定意义上说, 他们逐渐在大学生群体内部边缘化。为了维护贫困生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高等学校应当在经济上对贫困生进行关心和扶持。实际上, 经济贫困问题早已引起有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企业和学校等全方位、多角度齐心协力地开展脱贫工作, 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贫困生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政策体系, 为高校贫困生圆满完成学业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此外, 社会的捐助体系也正在摸索和实践之中。各项扶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与否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 能否保持高校的和谐与稳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贫困生问题在短期内不会消失, 需要各方面长期不懈努力, 争取把每一个贫困大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然而, 近年来, 一种新的“贫困现象”在许多高校悄然而生———少数贫困大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又面临着“心理贫困”的危机。深入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并及时帮助和引导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疏导心理障碍、化解心理危机, 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心理贫困预防机制
经济扶贫只能解一时之困, 心理扶贫才能深层次的脱贫解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成才的基础和前提,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心理素质是帮助贫困大学生从根本上脱贫的关键。每一个心理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探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问题, 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校园氛围, 增强他们的自助意识, 帮助他们走出困惑, 找回自信。建立心理贫困预防机制, 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普查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这是预防贫困大学生产生新的心理贫困的前提。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预防贫困大学生产生新的心理贫困, 遏制原有的心理贫困进一步加剧, 为解决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打下基础。通过调查, 对有自卑、自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同学进行个别交流, 并予以特别关注。二是普及心理贫困预防的有关知识与应用方法。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 帮助贫困大学生了解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树立起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的意识, 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改变的心理特点以及引起这些不健康心理的原因, 学会运用歪曲、夸大、否认、升华等方法来减轻或摆脱情绪困扰, 从而达到预防心理贫困的目的。
4 跟踪测量心理素质, 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进行干预
心理健康状况是不断变化的, 或好转或恶化,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档案也要适时更新。跟踪测量他们的心理素质, 及时发现和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 识别和诊断新的心理贫困, 心理教育工作者再进行心理干预, 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 防止心理贫困加剧。心理贫困越早发现越容易解决问题, 而且能够预防其他意外发生。为了掌握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动态变化, 我们需要定期开展心理测量, 每1-2年测试一次, 适时更新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 发现有心理异常的给予关注, 严重异常的重点关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及时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进行干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由院系党政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家长、学生心理信息员、心理咨询中心、校学生管理部门、校医院和社会医疗机构等成员组成。各类人员应明确各自的工作要求与职责, 做到信息沟通及时, 不留死角。学生心理信息员由每一个学生宿舍中责任心强、关心同学的优秀学生担任。当学生中出现明显危机症状时, 在尽量不涉及个人隐私的情况下, 及时与专业人员联系, 并给予干预或治疗, 建立起贫困大学生突发心理危机干预联动机制。
总之, 贫困大学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高校高度关注双重贫困, 将思想政治教育、经济资助与心理救助有机结合起来, 全面做好贫困生的各项工作。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的经济学教授阿玛蒂亚·森曾说, 贫困不应该仅仅是经济窘迫, 收入低下, 而应该从概念上界定为:能力不足。因此, 除了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和心理危机外, 我们还应该尝试着从改变贫困生能力的角度来改变其贫困状态。
参考文献
[1]王丽君, 程伟, 赵惠敏.当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6, (12) :61-64.
[2]李兵宽, 李同涛.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 2003, (7) :30-33.
[3]邓志军.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 2004, (4) :94-96.
[4]杨银良.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成因及干预措施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95-96.
3.安全预防双重机制 篇三
关键词:职能性预防; 群众性联防; 反馈; 食品安全信仰
导 言
近年来,围绕食品安全问题所进行的大量研究,主要是存在于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相关成果大体上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对目前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估。例如《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论文,即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另一方面试图借鉴国外较为先进的监管经验和国际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国情,从监管体系上提出保证食品安全的建议和对策。如《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制度研究》等论文即对此做出了深入分析。
但与上述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研究相比,食品安全预防的研究则较为薄弱和滞后。在本课题组看来,监管研究固然重要,但预防研究也同样不可或缺。实际上后者与前者一样,是同一个问题的另一方面,构成整体改变我国食品安全严峻形势之必须的、重要的选项。换言之,如果不通过专题研究使食品安全问题的预防实践从自发走向自觉,则仍然难以实现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良好预期,难以落实各级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郑重承诺。从现实意义讲,作为以昆明市为例的应用性课题,研究不仅有利于我市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也有利于弘扬民族特色食品的文化内涵,创造更为优越的旅游文化环境,巩固我市作为文化强市的重要地位,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文化的一体化发展。就本课题的学理意义而言,该研究可以更进一步为解决社会历史规律与社会历史主体能动作用之间的悖论性关系问题提供更加具体的方法,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更多元的完善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在源头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研究问题的个性与普遍性及重点,可以节约成本,达到治理的最佳效果。
一、昆明市食品預防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昆明市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管理形式化、政府与群众间缺乏反馈、政府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力度不够,民众对食品安全认识不足、保障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
管理形式化主要体现在突击检查多、日常检查少。部分地区突击检查一般是一月一次,平时的卫生安全基本无人问津,因此部分区域空气质量极差,卫生条件脏乱。政府与群众间缺乏反馈。在问卷中项目组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受访者是否清楚举报方式,二是受访者是否有与政府沟通的便捷平台。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不知道举报方式,部分受访者认为没有和政府沟通的快捷平台。我们的调查可能存在局限,但至少说明政府与群众间的确存在缺乏反馈的问题。三民众对食品安全认识不足。调查结果显示依然有40%的受访者愿意食用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这一点既说明部分民众对有毒食品的认识不足,同时也反映了这部分消费者对非法商贩的纵容。第四点,保障体系不健全。基本上,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刑法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形式化、割裂化的。我们可以在《食品安全法》中找到这样的字样,如果引起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有两个问题,第一,何等程度的食品安全问题是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第二,刑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食品安全问题的量刑,或规范的很模糊。
2.问题的成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条块分割的传统预防模式造成的死角和盲区;第二,昆明市复杂的民族饮食环境。第三,职能性预防与群众性联防的脱节。
就目前昆明市的预防模式来讲,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存在漏洞,监管责任条块分割,大部分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食品安全管理权限分属多个部门共同管理,不同部门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这些被条块分割环节的中间,依然存在不可忽略的细小环节,而这些无人负责的细节恰恰成为了不法分子的空子。此外,云南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在我国,少数民族习俗存在封闭性特征。将少数民族的风俗全方位的纳入立法是非常有难度的。因此,传统预防观念的弊端在云南这样一个特殊的民族聚集地里表现的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政策复杂实施过程困难、特色传统食品的卫生监管死角多、难度大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职能性预防与群众性联防的严重脱节。政府与群众之间从古至今就是木与源的关系,源可以滋木,木可以活源,百姓的意见和监督,可以为政府更好的为百姓服务提供帮助。政府能够有效的接纳百姓的建议,才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将职能性预防与群众性联防统一起来,才能够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境。
二、建立更具实效的预防机制:职能性预防与群众性联防的有机统一
1.政府部门职能性预防的组织与协调
2015年最新的《食品安全法(修订版)》中规定卫生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依照规定,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和指导,统一管理避免分散权利。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总责。
目前的职能性预防的模式是政府主导下的“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多部门联合监管模式。食品安全委员会、卫生部、农业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数相关部门共同监管食品安全问题。整体来讲,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模式是多部门联合监管的政府监管模式,是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模式。
2.群众性联防的组织形式与协调路径
食品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新闻媒体以及个人是群众性联防主要的四种参与主体。尽管我国目前的政策都支持群众性联防机制的建设与构成,但是群众性预防组织的建设依然十分单薄。从社会监管的参与主体角度来看,为构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群众性预防机制,协调的路径应主要从如何紧密联系各主体间的关系,以及强化各主体的权利出发。
传统观点认为群众性预防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属于辅助位置。但在本课题组看来,群众性预防应是主导地位,只有发动所有公民共同参与到食品安全预防的过程中来,才能够真正的实现零死角。为此除了要赋予群众更多的监管权力外,还要使群众性联防独立起来,不被官方化。
3.职能性预防与群众性联防的跨层整合与功能协调
沿波讨源,食品市场的自发性是职能性预防产生的根本原因。但是政府相对于群众团体来讲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不可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达到无孔不入。所以要将职能性预防和群众性联防进行跨层整合与功能协调。
公民赋予了政府权利,只有听从百姓的声音政府才能更好的运转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加强群众性预防与职能性联防的整合与协调。群众负责监督违法行为,政府负责整治违法行为,群众负责监督政府工作,政府负责整治贪腐。鼓励各群众性预防的参与主体与政府加强联系,鼓励群众性预防参与主体间加强联系,编制一张覆盖全国各个阶层、各个地区的天罗地网,使食品安全问题在源头得以解决。
三、具体的对策建议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预防工作,采取多元协同与差异互补的原理,是较为科学的。多元与一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采用多方协同、多元合作的方式,如同为食品安全问题的预防编织了一张三维网络,从各个角度预防食品安全问题,使之从源头断绝,更无孕育的土壤。在多元协同的基础上,吸收各方优势,取长补短,从横向上避免死角的产生,这是差异互补的科学优势。因此针对之前的现象和问题,为了促进职能性预防与群众性联防的有机统一,项目组提出了两点建议,主要是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以及树立人民食品安全信仰两个方面。
1.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
针对宣传项目组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应充分运用社交网络拓宽食品安全宣传途径。二是设立全国统一举报电话及举报网站。
各个媒体、群众组织部门、政府组织等部门应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微博主页、微信主页。在微博、微信主页中大力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引导群众科学消费,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充分利用网络媒介与监督者互动,及时解答消费者的疑惑。鼓励举报,以微博红包、微信紅包等多种形式对举报群众给予奖励。此外,应设立方便易记的全国统一电话。如果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督电话可以像10086、110、119等这样的号码一样方便快捷,预防效果将会大大提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当地快捷的举报方式,有一些消费者知道,但是这些途径有的非常复杂,有的更是存在人身安全隐患。云南省确实有像10658368这样的号码向手机用户宣传一些公民权利和义务,云南省卫生计生委也会通过这个平台发布消息,但是有两个问题,一为什么不设立专门的宣传平台,二为什么有信息没有反馈。昆明市目前有38个举报电话,其中包括区域性举报电话及职能性举报电话等。但是举报方式变多了,每个举报电话的力度、效果就变弱了,正如我们前面调查的那样,我们不熟悉举报方式,当食品安全危机我们的健康时,就不能快捷的解决困境。此外,要以城乡为单位对当地居民做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性的对食品安全观念缺失的地区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总之食品安全宣传要从大城市到小城镇,从城市到山区,达到无死角的普及和宣传。
2.树立食品安全信仰
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讲食品安全信仰完全是一个陌生的词。什么是食品安全信仰呢?在中国,食品安全信仰就是与中国梦紧密相联系的信仰。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信仰,对于强化食品安全预防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根据项目组的实地考察研究以及问卷调查,44.83%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不放心,大部分消费者认为清真食品要比其他餐饮更加干净一些,他们认为有信仰的穆斯林不会使用地沟油作为食用油。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令人愉悦的精神鸦片,它可以使贫穷的人在压迫中感到欢乐。我们在这个课题里不必深究清真食品是否真的就是安全食品,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清真食品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现在有些人冒充穆斯林制作清真食品,不仅使用地沟油,和劣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肉大部分都是腐肉,这对于民族同胞来讲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无疑是最伤害同胞感情的行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我们仅仅认为有真主监督的穆斯林是有信仰的,那我们的理解又是多么的狭隘。实际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有信仰的,这就是中国强国富国之梦。所以如果我们都能够抱着坚定的信心杜绝食品安全问题,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组成的监督队伍定会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所以中国人都将食品安全作为心中永不动摇的信仰,就不会有利欲熏心的商贩,也不会有居心叵测的加工者,这是一种自律自觉。因此树立食品安全信仰,不仅有利于提升我们国家公民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而且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从而促进我国进一步实现富强民主的中国梦。
总 结
就国内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而言,由于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重拳出击,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重大案件显性频发的势头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但痛定思痛,如何有效预防则显得更为根本和重要,因为一些潜在的重大食品安全隐患仍然在不同范围内存在,“食品安全”仍然构成大部分消费群体和网络舆情的“焦点性”忧虑之一,这些显然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赋予公民最大的监管权力,加强政府与群众性预防主体间的联系,确保群众性联防与政府的职能性预防有机统一,最大程度的发挥联防作用。从意识形态上改变传统的预防观念,树立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信仰,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完善沟通平台建设,设立便捷的全国统一举报电话,使食品安全观念深入人心,这应成为日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心。
参考文献:
[1]清真食品安全监管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民族宗教网,2013.
[2]2015最新食品安全法全文,民商法律网,2014.
[3]臧立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长春:吉林大学,2009.
[4]2014-2018年云南旅游业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商情报网,2013.
[5]郑火国.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6]关于重大食品安全综合预防的调查问卷,问卷星,2015.
4.安全预防双重机制 篇四
为强化校园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学校安全是教育工作的保障线,以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安全生产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准确把握学校安全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二)工作目标
尽快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实现学校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部门监管有效、学校责任落实、师生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
二、工作任务
1.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按照有关制度和规范,针对我校的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实施、完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我校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安全风险的种类、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其中,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
3.有效管控安全风险。我校要针对本校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要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安全防护、设臵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教师岗位的管控责任,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管控。学校要高度关注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4.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标明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5.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极易形成隐患,酿成事故。我校要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建立完善隐
患排查治理制度,将隐患排查治理清责任分工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向灌云县教育局报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报的闭环管理。
三、健全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监管体系
1.实施分级安全监管。我校要认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结合学校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以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组织对学校安全状况进行整体评估,确定学校整体安全风险等级,推行学校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对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要严格问责追责。
2.有效管控安全风险。我校要组织安全风险全面辨识和评估,根据风险分布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并结合发现重大安全风险情况,汇总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区域“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实行差异化管理;对高风险等级区域,要实施重点监控,加强监督检查,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
3.强化校园安全保障。我校要运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预警,建立完善覆盖学校各环节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强化实验室、教室、围墙、学生社会实践和周边治安状况的安全风险管控。定期排查安全风险点、危险源,落实管控措施,构建立体式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消防安全配臵标准,加强设施日常检测
维护保养。完善师生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应急响应体制机制,优化应急队伍、应急资源配备,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校园应急保障水平。
四、组织机构
组 长:王永峰
副组长:葛再晓、徐士彬、孙召华、王乔国
成 员:张以学、程松、潘平平、杨永山、钱明、房艳
5.安全预防双重机制 篇五
学习心得体会
尹书记通过解放以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发展历程,解放→80年代中期(事后管理),80年代中期→2007年(事中管理),2007年→2015年(隐患排查治理)。2015年发生了8.12天津大爆炸事件后,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127次会议上指出,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要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简称"双控"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在2016年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焕宁都明确提出要构建"双控"机制。尹书记通过时间节点清晰的讲解了我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发展历程。通过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应用与实践的学习,使我对“双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意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安全生产过程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这对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规范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接着通过风险点、危险源、风险、隐患的概念讲解,并对其转化关系进行分析,使我对其概念、转化逻辑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真正的掌握了几者的概念及内涵。通过尹书记深入浅出的讲解,实例的辩证分析、互动提问,使我对风险点、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治理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现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看问题的局限性。通过这次的学习明白了风险辨识的范围,“5+2”五大自然灾害,水灾、火灾、顶板、煤尘、瓦斯,“2”冲击地压、提升运输;辨识模式“4+1”4专项、1年度;明白了风险管控的“3+1”模式,旬度、月度、年度及现场检查。
“通过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应用与实践”讲座的学习,不仅仅是学到了相关知识,更学到了看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及思路,管中窥豹、举一反三,尹书记的讲座为我们质量标准化的准备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明确了重点。安全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是从源头上回避和降低风险,对危险源进行监控。实现安全风险的预先控制、超前防范,安全基础建设尤其关键。一是明确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二是加强设备检查维修,确保设备完好可靠;三是加强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及风险评估;四是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完善。全面推行双控管理,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有力保障。
2018年2月6日
普掘工区
6.安全预防双重机制 篇六
关键词:TB/HIV,预防控制,分析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随着机体免疫力的降低, 容易患结核病;结核病人如果有高危行为, 也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 (HIV) 。无论是先HIV感染后患上结核病, 还是先患结核病后感染HIV, 统称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 (TB/HIV) 。结核病 (TB) 是艾滋病 (HIV/AIDS) 常见的机会性感染, HIV/AIDS发生TB的概率是HIV阴性者的30倍, TB是AIDS患者的主要死因, 大约1/3归因于结核病[1]。近年来, 对HIV/AIDS和TB结伴流行的态势进行调查发现, TB/HIV双重感染率也在不断地攀升, 其感染病例每年增加近10%[2]。为有效控制TB/HIV双重感染, 降低HIV感染者中结核病的发病和死亡, 减少结核病人中HIV的感染机会, 某地于2007年1月开始, 在当地4乡7镇7个街道办事处87万人口中开展了TB/HIV双重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 截止2009年9月30日已连续进行近3个年度, 末例TB/HIV患者抗结核治疗疗程已于2010年3月10日结束。现将某地近3年来TB/HIV双重感染预防控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07—2009年度某地发现的TB/HIV双重感染病例治疗转归情况为统计分析对象, 以开展的预防控制措施为讨论分析依据。
1.2 方法
1.2.1 对2007—2009年度结核病初诊病人登记本、结核病人HIV抗体检测登记本、HIV/AIDS筛查结核登记本、实验室痰检登记本和TB/HIV双重感染诊治病历进行统计, 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
1.2.2 统计方法用MicrosoftWord绘制表格, 按常规方法进行统计, 对关键性指标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结核病人中HIV感染情况
某地2007—2009年度共确诊结核病人1255例, 进行HIV抗体检测1176例, 接受艾滋病感染筛查率为93.71%, 并全部提供了检测后咨询。检出TB/HIV患者7例, 检出率为0.60%, 结果见表1。
2.2 HIV/AIDS中结核病患病情况
2007—2009年度, 每年对现存活的HIV/AIDS患者进行至少2次结核病筛查, 累计筛查2976人次, 共检出TB/HIV患者60例。接受筛查率分别为:2007年度81.27%, 2008年度94.36%, 2009年度98.46%, 3年筛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00, P<0.01) , 筛查率逐年增加。其中2007年度检出TB/HIV患者21例, 检出率为6.54%;2008年度检出TB/HIV患者29例, 检出率为7.88%;2009年度检出TB/HIV患者10例, 检出率为2.60%, 3年平均检出率为5.67%, 各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69, P<0.05) , 2009年度明显低于前两年度。结果见表2。
2.3 TB/HIV患者抗结核治疗转归情况
2007—2009年度共确诊TB/HIV双重感染患者67例, 治愈4例, 完成疗程44例, 死亡19例。能够完成抗结核疗程的患者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病例较少, 差异未呈现统计学意义 (χ2=2.04, P>0.05) 。
2007年度确诊23例, 死亡7例, 占30.4%;其中5例均于确诊后1个月内或刚开始进行抗结核治疗时即死亡。2008年度确诊32例, 死亡11例, 占34.4%;其中3例于确诊结核后1个月内死亡。1个月内死亡比例与2007年度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38, P>0.05) , 可能与样本量太少有关, 其他8例确诊结核后平均生存时间达到4.8个月;2009年度确诊12例, 只有1例死亡, 占8.3%, 且生存了近5个月。死亡情况虽有所改善, 但由于观察时段较短, 样本量太少, 3个年度确诊病例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99, P>0.05) 。
在死亡者中, 3人为非正常死亡, 其余为合并多器官衰竭而死, 但都不是死于结核病。在完成疗程者中, 结核病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者的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19, P<0.05) , 治疗效果明显一年好于一年;食量、CD4细胞水平及体重等指标没有呈现出规律性变化。结果见表3。
注:“接受结核病检查人数”为本年度第1次接受胸片和 (或) 痰检的人数, 凡已是第2次或更多次接受检查的患者不计入。
注:完成疗程指没有治愈, 但坚持完成了6个月规范治疗, 其人数不含治愈人数。括号中数字为所占%。
3 讨论
目前, 我国多数地区TB和HIV/AIDS防治机构相互独立, 二者业务合作很少, 给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带来困难。某地于2007年1月开始, 成立了TB/HIV双重感染防治领导协调小组和技术小组, 并定期召开例会。辖区各二级网点医院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 建立了二级TB/HIV双感防治网点26个, 三级防治网点277个, 双感防治人员达到347人。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TB与HIV/AIDS科室之间的合作机制, 整合现有TB和HIV/AIDS防治资源, 实行信息资源共享, 双方密切配合, 共同做好TB/HIV双重感染患者的发现、治疗和管理, 共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还先后与多部门合作, 开展了一系列健康促进活动。利用“3.24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开展宣传活动, 共设立咨询台78个, 出动医务人员184人, 悬挂宣传横幅78条, 制作宣传版面238块, 刷制墙体广告85个, 发放传单10万余份, 受教育人数达30万人;与电视台合作制作专题节目;刊发了双重感染防治知识文章25篇, 论文4篇;在电台播放双重感染防治知识专题节目;与艾滋病感染者组织、工会组织和报社分别进行了合作, 收到了良好效果;多次利用各乡镇村医例会对乡村医生反复轮训。
防治结果分析表明, 对新发结核病人广泛开展了HIV抗体检测, 筛查率达到93.71%, 检出艾滋病感染者7例;每年对现存活的HIV/AIDS患者进行至少2次结核病筛查, 累计筛查2976人次, 筛查率逐年显著增加, 检出率逐年明显降低, 共检出TB/HIV患者60例。2009年度结核病的检出率最低。对确诊的67例TB/HIV患者进行了规范的抗结核治疗, 能够积极配合完成疗程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结核病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者的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 治疗效果明显一年好于一年。死亡情况有所改善, 由防治初期确诊后来不及有效治疗即多数很快死亡, 到2009年度仅死亡1例, 确诊后生存时间不断延长。以上均表明, 某地采取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是有效的, 达到了预期目的, 经验值得推广。
结果显示, 在结核病防治门诊筛查艾滋病感染者的检出率为0.60%;在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中筛查结核病的检出率最高为7.88%, 2009年度只有2.60%, 均低于有关报道[3], 死亡情况也有所改善。表明, 随着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 筛查频次的不断增加和筛查率的不断提高, 某地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对TB/HIV双重感染的发生起到了干预作用。提示, 要想切实降低TB/HIV双重感染的发生和死亡, 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对目标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 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由于本文分析时段较短, 可供研究分析的样本量不大, 在死亡率等降低方面还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变化, 有待进一步观察分析。
分析表明, HB/HIV双重感染病人预后很差, 67例病人截止统计分析时死亡19例, 死亡率达到28.4%, 但均不是死于结核病。经抗结核治疗后, 死亡情况有所改善, 其中2007年度死亡7例, 5例于发现后1个月内即死亡, 这些病人被发现合并有结核病时, 已经合并有多器官衰竭, 失去了治疗结核的意义;2008年度死亡11例, 其中3例于确诊后1个月内死亡, 占27.3%;与2007年度相比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即死比例有所减少, 其他8例死亡者抗结核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也达到4.8个月;2009年度只有1例死亡, 且生存了近5个月。4例合并结核病患者得到完全治愈, 44例顺利完成疗程, 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26例, 占59.1%。提示我们, 虽然TB/HIV病人的病死率较高, 但抗结核治疗仍有一定效果。由于观察分析时段有限, 尚不能准确反映综合防治效果和TB/HIV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 如何正确治疗TB/HIV患者尚无丰富的临床经验, 进一步分析研究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治疗转归特征和控制措施, 探索更有效的筛查和救治方法, 对控制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汪钟贤.艾滋病与结核病流行病学、临床及预防[J].中国防痨杂志, 1996, 18 (1) :39-41.
[2]张和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与结核病[J].中国防痨杂志, 2005, 27增刊:100-101.
7.安全部队打造双重网络安全 篇七
两大渠道成电脑“漏洞”
跟据卡巴斯基实验室发布的数据,仅在2011年5月,卡巴斯基安全网络就拦截了71334947次网页攻击,在用户计算机上清除了213713174个恶意软件。那么,这些有害程序是如何侵入我们的计算机的呢?它们有两大渠道:一是利用常用软件本身的漏洞;二是以高额的奖金或者极富吸引力的奖品诱使用户点击恶意网站。黑客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很多人的账戶信息,如果没有专业反恶意软件解决方案的协助,一旦账户被盗,将无法追踪作案痕迹,从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为此,全新上市的卡巴斯基安全部队2012隆重推出复合式防御体系,结合了卡巴斯基“云技术”和本地安全软件保护,全方位、多层级保护用户的信息财产安全。
有云更安全
卡巴斯基特有的“云”——卡巴斯基安全网络服务能够快速汇总并定性来自全球卡巴斯基用户计算机上的恶意软件行为,并以此为蓝本针对其他所有用户计算机上的相同或类似程序行为制定隔离和警告措施。例如,用户可通过2012版产品获取本地计算机上任意软件的信誉信息,从而决定是否使用该软件,还可以了解该文件的地理分布趋势、其他用户为其分配的信任级别等相关信息;用户甚至无需“学习”反垃圾邮件过滤规则,因为系统会自行从卡巴斯基实验室的“云”资源中获取所需信息。
本地是关键
卡巴斯基引以为傲的每小时更新数据库无疑是最有力的支持,当遇到欺诈、恶意或者可疑网站时,卡巴斯基安全部队2012会调用强大的钓鱼网址数据库进行分析比对,并自动提示用户。运用了沙盒技术的“卡巴斯基安全桌面”则给用户筑起了又一道安全防线,未知程序在虚拟环境中的试运行可以帮助系统判定其是否有害,帮助用户进一步规避恶意程序给计算机带来的不良影响。“云”和“本地”的复合式防御,比单独使用传统的病毒特征库查杀恶意软件数量要高出100多倍,能够为用户的信息财产安全带来更可信赖的双重保护。
此外,为了减少病毒扫描程序和后台升级对计算机日常运行的影响,升级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程序会仅针对激活的组件进行升级,并根据当前的用户活动情况,自动为产品下载最新的数据库。全新的用户交互界面采用了更新的直观设计,方便用户使用,让频繁修改程序设置以及复杂的自定义过程成为历史,用户只需选择高效实用的默认设置,就能感受卡巴斯基最优化的出色保护和最少的用户交互需求。
8.安全预防双重机制 篇八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决策,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控制系统的管理作用,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组织领导
煤矿成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控制系统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矿长(杨林)副组长:安全副矿长(陈开)
成 员:总工程师(刘晓冬)、机电副矿长(姚开发)、生产副矿长(王俊钢)、系统管理员兼安全技术员(潘兴堂)、副总工程师(王明贵、丁赛赛、赵荣昌)、技术科长(张贵红)、机电科长(罗波)、安全科长(严俊)、通防科长(翁贤树)、办公室主任(牟勤刚)、经营科长(赵燕平)、设备管理员(李海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科,安全科长严俊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系统应用的信息收集、信息交换、信息维护、指导协调、培训考核工作。
二、系统管理的职责
1、矿长:负责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控制系统管理的制度流程建设、人员配备、奖惩考核审定等工作。
2、安全副矿长:负责系统运行的整体协调工作,对煤矿周检隐 患等级把关,督促各单位在限期内完成隐患整改,指导录入双控系统;定期不定期抽查系统维护运行情况,督查各层级权限人员维护好双控系统并对各层级人员维护情况进行考核。
3、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制定本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确定风险点库,并确认风险等级;特殊情况下制定专项安全风险辨识,新增对应的风险点库。
4、机电副矿长:配合总工程师完成机电部分的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相关风险点库,同时督促风险点的定期检查、销号、归档工作。
5、生产副矿长:配合总工程师完成采掘部分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相关风险点库,同时调配人力资源进行隐患整改、销号、归档、录入系统等工作。
6、系统管理员:按时登陆系统,通过系统首页查看各部门当天实时数据,包括应查风险点、实查风险点、覆盖率、排查率、一般隐患数据、重大隐患数据、整改率等。查看各部门风险点检查情况,是否按照风险清单完成检查情况,提醒催办各部门及时整改,同时,将存在问题汇报汇报给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层级操作员的权限设置。
7、副总工程师:根据安全管理风险清单内容,定期对分管专业责任范围内的风险进行检查、反馈、指导相关信息录入系统。
8、技术科长:根据安全管理风险清单,定期对分管范围内涉及的顶板管理、防治水管理、开拓开采等风险进行检查、反馈和指导相关信息录入系统的工作。
9、机电科长:根据安全管理风险清单,定期对分管范围内涉及 的电气、运输提升压风等风险进行检查、反馈和指导相关信息录入系统的工作。
10、通防科长:根据安全管理风险清单,定期对分管责任范围内涉及的通风、瓦斯防治、防灭火、粉尘防治、职业病危害防治等风险进行检查、反馈和录入相关信息进入系统。
11、安全科长和安全技术员:(1)根据风险点库制定风险清单,其中确定检查周期为每周一次;(2)同时负责隐患排查-隐患填报-确认-制定隐患整改通知单-反馈整改信息-填写复查信息-归档完毕;(3)定期清理风险清单,对已经结束或者新增的工作点及时更新;(4)负责“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目标、规章制度、教育培训、应急救援、劳动保护”内的资料上传;(5)负责对各层级人员日常维护工作的考核;(6)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12、办公室主任:(1)负责对“安全管理-基本信息-企业基础资料”及时更新;(2)对“安全管理-基本信息-资质证照”内的“三证一照”(矿长安全资格证、安全生产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进行完善上传。
13、经营科长:对企业组织机构层级化操作,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2天之内对系统进行更新。
14、设备管理员:负责“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内的设备录入、更新,主要录入 “四大件”。
三、系统管理要求及考核
1、各层级权限人员必须及时录入本专业范围内的相关资料信息,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在系统内补充完善或者进行修改;未及时对相关资料信息进行更新维护时,每次给予责任者处罚200元;给予分管领导处罚100元。
2、若因双控系统维护管理不到位,造成煤矿被监管监察部门处罚、停产整顿影响煤矿正常生产时,给予直接责任人处罚1000元,分管领导处罚500元,同时承担上级处罚额度的30%,其中直接责任人承担70%,分管领导承担30%。
3、若因双控系统维护不及时被公司检查处罚,由责任人承担公司全部处罚。
4、矿安全科每周对双控系统维护使用情况至少进行一次抽查,将抽查情况整理后由安全科长在煤矿早会上进行通报,并开具处罚单据,同时督促相关责任人立即补充完善相关信息。六月份前每小项处罚50元,六月份起每小项处罚100元。5、2018年3-5月,煤矿每周日对双控系统维护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工作完成较好的前三名按照800元、500元、300元三个等级进行奖励;未进行系统维护工作或维护工作较差的后三名进行处罚,处罚标准为100元、200元和300元。6、3月份每次检查评比过程中,由系统管理员兼安全科技术员组织进行系统操作知识培训,确保所有权限人员能够独立自主熟练操作,确保系统维护工作正常开展。根据培训结果对管理员适当进行奖励。
7、各层级管理人员系统维护工作职责见附件列表。
贵州图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9.安全预防双重机制 篇九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预防控制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就全镇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综合治理能力,为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任务
(一)2018年任务
1.深化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企业安全风险管理试点工作,大力培育标杆企业。
2.制定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辨识防范指导手册,以及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地方规范(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细则或实施指南等)。
3.开展集镇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4.加快链入市县安全生产预警预控系统。
(二)2019年任务
全面推进各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双重预防工作。
(三)2020年任务
1.形成较为完善的双重预防工作制度和地方规范。
2.建成功能完善的安全生产预警预控系统。
3.建成镇双重预防工作体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全镇安全生产整体预防控制能力。
三、工作重点
(一)企业
1.辨识安全风险点。定期组织安全、管理、技术、生产、设备等技术人员和专家,根据曾经发生的事故和险情、外地同行业发生的事故,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管理的缺陷,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版),全方位、全过程排查和预判本单位生产系统和附属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方面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
2.评估风险等级。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类别,根据危险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按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将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级(其中红色最危险,依次降低),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3.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做到“一岗位一清单”。建立生产安全风险警示和预防应急公告制度,橙色及以上等级风险源应链入市县安全生产预警预控系统。
4.排查治理隐患。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职代会“双报告”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施设备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隐患自查自报自改闭环管理机制,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
5.加强应急管理。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衔接。重点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二)政府及部门
1.加强风险分级管控。镇政府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每年至少2次对本辖区安全生产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对安全生产舆情和热点、敏感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处置,对辖区安全风险全面排查建档和跟踪管控,确保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风险可防可控。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安全风险的研判和管控,建立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和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本行业领域“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电子图。
2.完善隐患治理机制。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要及时制定本行业领域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风险点划分、风险判定和控制措施。县安委会实施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对整改和督办不力的严格问责,实行约谈告诫、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强化信息应用。督促企业加强内部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将所有辨识出的风险和排查出的隐患全部录入管理平台,加强远程监测、自动化控制、自动预警和紧急避险等设施设备使用,努力实现企业风险防控和隐患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要建立功能齐全的安全生产监管综合智能化平台,加强对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生产经营单位、政府部门、省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4.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建立以重点企业为龙头,相关企业参与协作的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企业应急救援队与政府救援队伍的协调联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演练,不断提高事故应急处置效率。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通过签订协议、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建立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和联合处置机制,加强公安、民政、国土、住建、交通运输、水务、农业、安监、气象等部门协调配合,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
5.深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定期排查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内安全风险点、危险源,统筹城镇地上地下建设规划,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强化安全风险源头管控。要建立大型工程安全技术风险防控机制,开展城市公共设施、老旧建筑隐患综合治理。要整合供电、供水、排水、供气、道路桥梁等城镇重要基础设施视频、识别和位置感知设备数据资源,加强对管线、燃气、电力设施的检测维护和监测监控。要严格审批、管控大型群众性活动,完善人员密集场所避难逃生设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考核。各村(社区)要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对双重预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调度。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三个必须”的要求,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的特点,制定双重预防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方法、步骤,切实加强源头风险管控,抓好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企业特点,全方位、全员参与双重预防工作,细致排查梳理安全风险和隐患,详细制定管控措施到人到岗。安办要加强对工作推进情况的检查和督导,将双重预防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考核。
(二)强化示范带动和指导培训。按照政府牵头、行业主导、企业负责的要求,大力推广双重预防工作试点企业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各有关部门应组织本辖区行业领域开展双重预防工作等相关业务培训,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企业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办法、风险管控措施、隐患类别和排查方法及治理措施、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等双重预防工作。
10.自杀预防机制亟待建立 篇十
相关研究还显示,我国每年自杀的人数近12万,而这种死亡是可以预防的。自杀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自杀干预体系的建立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他们为何要轻生 如今,在医院里遇到因自杀被送来的病人不是什么稀罕事。
“那是一位19岁的女孩,被送到急诊科来时,已双腿骨折,可她仍一言不发,对一旁焦急的父母不理不睬。”不久前的一天晚上,解放军第三○三医院急诊科医生李金鹏就接到了这样一位奇怪的患者。后来才知道,原来女孩晚上与父母吵架,一冲动就从二楼阳台跳了下去。
“每个月至少有一两例。”经李金鹏治疗的自杀未遂者,送至相关科室后,往往还会请来该院心理医生进行评估、治疗。
至今,许多人仍很忌讳去谈“自杀”这个词。实际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的自殺人数为12万人,自杀死亡率为7.8/10万。尽管相比于10年前,这个数值已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但其带来的影响仍不可低估。每年我国约有上百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各种原因死亡而产生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
据专家介绍,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十几万人中,半数以上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这里面有应激障碍患者、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等。其中,抑郁症是自杀危险性最高的精神障碍,相当部分的自杀者患有抑郁障碍,或是精神分裂症。还有研究指出,自杀的人群其大脑内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浓度与正常人相比偏低。这会导致面对同样的事情,易自杀人群会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应激反应。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自杀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冲动自杀,自杀行为通常在与家人争吵或遭遇失业、失恋、事业受挫、股票贬值等某些负面生活事件之后较短时间内发生。在青少年当中,遭受重大挫折而产生自杀意念或因家庭因素而产生心理危机的案例在逐渐增加。
拉他们一把 在察觉自己的心灵存在问题时,很多人选择将这些问题往心灵深处隐藏。
据分析,我国有70%左右的自杀死亡或自杀未遂者从未寻求过任何形式的帮助,特别是一些可能存在的精神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
“在自杀的预防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学会识别抑郁等自杀的高危因素。”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南宁市心理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蒙天提出,当发现我们周围的人情绪有问题时,一定要给他们多一点关怀,要给他们一个倾诉的平台。
“一旦患上抑郁症,光凭所谓坚强的内心是扛不住的。”蒙天建议,一旦发现高危因素,应想办法疏解,不行的话就一定要到专业医疗机构去咨询治疗。
“我们医生要做的事情是识别这些疾病,让他们得到专业的治疗。”自治区人民医院精神(心理)临床康复中心主治医师戴剑说。
前段时间,戴剑接待了一个患有抑郁症的男士,在接受咨询时表示很绝望,没有活下去的念头。“这些人自杀的决心大,但又不是很冲动的那种人,反而比冲动的人容易‘劝说’。”这样的病人就很值得医生去做心理危机干预。
进行自杀干预是需要技巧的。“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和他产生一种共鸣。对于他的痛苦,我们要给予肯定,这能缓解他情绪上的压力。”戴剑跟咨询者聊家庭、聊心事,当咨询者对他产生信任、敞开心扉时,才慢慢地打消了自杀的念想。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这位抑郁男士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这时告诉他生命的意义是没有用的。”戴剑说,“劝说”不是做思想工作,而是必须要让专业的心理干预工作者给予干预。
“自杀的人其实很可怜,很多人不是真的特别想死,只是遇到了很大困难,找不到其他方法了。”蒙天表示,这个时候,最需要别人来“拉他们一把”。
每一种自杀原因的干预方式并不尽相同,“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成功率很高,除了心理疏导,可能还需要利用药物治疗。而某些带有冲动以自杀来达到某种目的的自杀,则要从家庭、社会等方面入手。”蒙天说,大多数自杀者一开始都极其希望得到社会支持,那种孤独、无助、沮丧的感觉极其强烈,因此更需要家人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干预体系急需完善 对于自杀干预,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人已经站在楼顶、农药已经放在床头、煤气已经打开……
“一般情况下,找亲属来干预是可行的,此时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也要视具体情况而言。”南宁市武警消防支队江南中队队长李运介绍,消防支队干预自杀的行动平均每个月有两三次。“从我们参加的行动来看,自杀以两类居多,一是感情纠葛,二是民工讨工钱。”
人们出现心理问题特别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初期,给予心理干预,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少专家建议,要重视社会心理干预的作用。
一些在医院内发生的自杀及自杀性伤医行为也引起了心理专家的重视。“医生往往最关注的是生理疾病,容易忽略心理因素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解放军第三○三医院心理服务中心主治医师温健说,特别是癌症、老年慢性疾病、精神疾病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自杀倾向时,往往被忽略。
11.安全预防双重机制 篇十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我院2008级高护1、4班 (自考班) 作为自考实验组, 2008级高护2班 (自考班) 作为自考对照组, 2008级高护5班 (非自考班) 作为非自考对照组。其中高护1班53人, 高护2班54人, 高护4班53人, 高护5班51人, 共211人。
1.2 工具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量表对护生睡眠质量进行调查。PSQI量表是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博士等人于1989年编制的睡眠质量自评量表, 刘贤臣于1996年在国内进行修订, 用于睡眠质量评价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该量表适用于睡眠障碍者和精神障碍者的睡眠质量评价与疗效观察、一般人群睡眠质量的调查研究以及作为睡眠质量与身心健康相关研究的评定工具。
PSQI量表用于评定受测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 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 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参与计分的条目可组合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部分。每个部分按0~3分4级计分, 累计各部分得分为PSQI总分 (0~21分) , 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国内以PSQI>7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参考界值[1]。
1.3 实验程序
1.3.1 前测
干预前采用PSQI量表对自考实验组、自考对照组和非自考对照组的所有护生进行睡眠质量调查, 发放问卷211份, 收回有效问卷159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75.36%。
1.3.2 健康睡眠指导
根据测试结果制订相应的身心健康指导方案, 包括团体讲座、小组干预、个别指导等。 (1) 团体讲座:对自考实验组护生每学期进行一次生理保健知识讲座, 内容主要包括睡眠健康、饮食营养、经期保健等。 (2) 小组干预:将自考实验组护生以寝室为单位分成小组进行干预, 主要是加强沟通理解、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制订规律的作息制度。 (3) 个别指导:关注前测中睡眠问题突出的护生, 对需要帮助的护生及时给予指导。 (4) 答疑:公布辅导教师的办公地点和联系电话, 随时接受护生的现场或电话咨询。
1.3.3 效果评价
两年半的干预结束后, 于2011年12月初再次采用PSQI量表对自考实验组、自考对照组和非自考对照组护生进行睡眠状况测试。发放问卷211份, 收回有效问卷187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88.63%。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并分析解释。
2 结果 (见表1~6)
(1) 干预前自考实验组PSQI总分为分, 自考对照组PSQI总分为 (6.29±3.45) 分, 自考实验组与自考对照组的睡眠质量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干预前非自考对照组PSQI总分为 (5.81±2.13) 分, 自考实验组与非自考对照组的睡眠质量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2) 干预后自考实验组PSQI总分为分, 自考对照组PSQI总分为 (4.80±2.66) 分, 干预后自考实验组与自考对照组的睡眠质量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干预后非自考对照组PSQI总分为 (6.14±3.09) 分, 自考实验组与非自考对照组的睡眠质量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自考实验组干预后有睡眠质量问题 (PSQI≥8分) 的学生比例为3.37%, 较干预前 (37.66%) 明显下降 (P<0.05) 。以PSQI≤4分、4分<PSQI<8分、PSQI≥8分作为划分睡眠质量好、中、差的依据[2]。自考实验组干预后睡眠质量好 (PSQI≤4分) 的护生比例为50.56%, 较干预前 (23.38%) 明显提高 (P<0.05) 。自考对照组睡眠质量干预前后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觉醒与睡眠的昼夜交替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觉醒状态可使机体迅速适应环境变化, 因而能进行各种体力和脑力劳动, 而睡眠则使机体的体力和精力得到恢复。同时, 在人的一生中, 青年期生长激素分泌率最高。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受睡眠等因素影响, 入睡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加[3]。可见青少年学生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对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身体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 干预前自考实验组有睡眠质量问题的护生为37.66%, 自考对照组有睡眠质量问题的护生为29.03%, 非自考对照组有睡眠质量问题的护生为23.53%。自考实验组与自考对照组、自考实验组与非自考对照组睡眠质量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与杨彩先等[4]2005年报道有18.60%的中职护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和韦成全[5]2008年报道有17.77%的“3+2”高职护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相比, 双重应考机制下的高职护生睡眠质量问题的检出率均更高, 且自考班级尤其明显。因此, 对于处于双重应考机制下的高职护生来讲, 如何改善睡眠质量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干预过程中, 由于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 年龄较小, 保健知识不足, 所以对睡眠中做梦、流涎、磨牙、腿抽筋等现象既充满了好奇, 又感到不安。首先, 通过讲座普及正确的健康睡眠知识, 帮助护生走出困惑, 减轻心理负担, 从而理性看待睡眠问题。其次, 介绍有关饮食与营养、经期保健等知识, 多角度促进护生身体健康。通过以寝室为单位开展小组干预, 增进了室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 改善了人际关系, 养成了规律的学习、生活作息习惯, 共同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和物理睡眠环境;通过个别指导、深入探讨和解决个体问题, 帮助护生分析找准引起睡眠问题的原因, 实施个性化辅导, 开展放松训练等。此外, 与本研究同步开展的还有心理辅导、学习方法指导, 且护生身心日益成熟, 学习考试经验不断积累。干预后, 自考实验组与自考对照组睡眠质量问题的检出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自考实验组总体睡眠质量干预后好于非自考对照组 (P<0.05) , 且自考实验组干预后总体睡眠质量较干预前有明显好转 (P<0.05) 。而自考对照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可见, 睡眠干预对改善职业学院双重应考机制下的自考生睡眠质量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2]冯国双, 陈景武, 杨秀珍.某医学院校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 (5) :329.
[3]朱大年.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4]杨彩先, 谢静, 李霞.中职护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15) :158.
12.双重预防体系评估考核试题 篇十二
公司: 职务: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双重预防体系是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3、风险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表示。
4、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培训教育措施、(行政管理)、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选择。
5、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事故隐患、下发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二、判断题(每题6分,共30分)
1、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
2、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可以不认为是重大风险。(×)
3、事故隐患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较大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4、风险评价级别中1级风险最高。(√)
5、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三、简答题(第1题15分,第2题25分,共40分)
一、你在本公司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的职责是什么?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5、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6、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7、及时、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以上是企业负责人的,其他岗位写自己岗位职责+安全的(参考公司OA发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你所在岗位的危险源和管控措施有哪些?
1、电伤害、非电离辐射、火灾
2、管控措施:
1、制定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到人、到岗;
2、制定安全规章制度,编制操作规程
3、定期对教育培训,并落实到位
4、控制火源;
5、配备消防器材;
6、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演练
7、设置警示标志、安全指示
【安全预防双重机制】推荐阅读:
某县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11-17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资料07-18
公司双重预防性机制08-17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知识要点12-23
双重预防体系考核记录07-20
双重预防体系题库大全10-02
双重预防体系规章制度01-06
预防溺水安全制度07-01
预防溺水安全总结07-28
预防溺水安全知识作文06-14